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1篇

高一政治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1. 我国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③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怎样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①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五个统筹)、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②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a.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c.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d.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③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高一政治必修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1.高一政治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2.高中必修1政治《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教学设计

3.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常态;知识产权;新发展;知识产权

事业的新常态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维和新路径,新常态倡导创新理念,尊崇转型和升级,并着眼于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以更具时代感的发展构思和发展思路引导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并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打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创新型发展理念的渗透,引领创新型社会发展新趋势。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新常态下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新发展势在必行,不仅要提高制度建设的完善和合理,而且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实施的科学化和时代性,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时做出合理化的调整。促进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不仅是时代所趋,也是创新型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新常态下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

1.1完善了创新型大国发展的法制性

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创新型大国发展的法制性,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计划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为我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依据和法律参考,创新不再受到剽窃和侵害,有了一定的制度支持和法律保护,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更明确,积极性更高,活跃度更强,主动性更明显,能够以更为充沛的精力投身到创新型大国发展中,创新成果的转化、知识成果的产业化、创新行为的执行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创新型大国建设指日可待。

1.2与创新型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的新发展,是时代经济发展大势决定的,也能够反过来作用于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与之形成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实现了专利布局的优化和保护的全方位,针对性更强,资源优势更明显,不仅能够有力推动传统产业布局和规划,而且能够为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规模的有序扩张,为我国的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此外,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思维,而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践性更强,执行力度更优,更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效果显著,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3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自身的优化升级

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优化升级。时代的变迁,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经济发展所需,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发展,革新了创新理念和保护方式,真正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能够最大效力地激发出创新潜力和创新优势,效果更优,转化更佳。与此同时,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创新人才的源源不断和稳定输出,对国家的创新发展大业而言意义重大,也弥补了知识产权执行力不足、效果不佳的弊端。

2新常态下知识产权发展的必要性

2.1创新型大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的时展时期,我国旨在打造一个创新型的超级大国,以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创新的重要激励措施,在此情况下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出来,成为时展的必然,不仅有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梳理创新发展思路,稳定创新战略规划。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仅为创新型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保护,能够提高市场环境的纯洁度和稳定性,进而能够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创新活动中,实现社会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立国之本,也是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是创新的源头,也是重要的动力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化,将创新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保证了创新的可实施性和经济价值,能够促使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提高了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更具竞争力的资源优势和战略优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转型和优化,是符合时展的和创新型大国崛起的重要举措,此外,知识产权能够促进知识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因此,也符合富国强民的战略规划,必然得到我国社会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应用。

2.2符合创新驱动的时展趋势

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符合创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预示着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新常态,从产品结构到投资组合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创新为导向的投资方式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既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时展的典型特点。中国产业机构面临着新的产业优化升级,逐步确立了创新为导向的结构部署和发展战略规划,知识产权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孕育而生的,符合时代的创新要求,也是创新战略发展下的产物。近年来,我国对创新追求的愈演愈烈,使知识产权相关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国家间的竞争,愈发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逐步将眼光投向创新产业,旨在通过创新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创新行业的战略部署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知识产权作为创新产业的重要保护措施和制度依据,能够帮助国家和企业更好地融入高科技竞争和创新战略部署浪潮中,提高综合国力,满足时代要求,真正建立以创新为驱动的超级强国,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3知识产权自身发展的自然选择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展至今,经过了数次地修改和完善,发展到新常态时期,必须不断完善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当前,促进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一定程度上是知识产权自身发展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和措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主动创新的需求加大,经济转型的势在必行,都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只有树立严谨的发展态度和完善的发展规划,才能摆脱时代压力和外部环境的压迫,实现创新保护的优化升级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完善。以创新为导向的时展道路,要求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完善和优化,才能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形成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创造,真正实现知识成果的应用价值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优。以创新型为核心目标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不断革新和优化,并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新时代的产业升级。为了帮助我国早日打造成为创新型的时代强国,知识产权制度要不断更新优化才能不断提高激励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到产业创新中,为国家的创新发展提供充分的发展动力。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发展,在时代的变迁下不断革新自我发展轨迹,不断完善创新相关的激励机制,提供了符合社会需求的激励措施,形成了人人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创新大国的早日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力量。

3新常态下推进知识产权新发展的方法和措施

3.1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的本土化和时代性

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新发展,就要从制度建设和制度完善出发,提高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性和时代性。制度建设,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支柱力量和挤出一句,虽然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已经初具雏形并经过了较长的发展时期,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时代要求。如何满足当代中国社会的时展,凸显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推动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面临的新的时代问题。当代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改变,都使得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和自,为了满足当代社会的时展,我国可以根据时代需求和社会变迁进行及时的制度完善和调整,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本土化和时代性,不仅能够有效稳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而且能够符合国际化的发展步伐,满足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进度。本土化不是局限于本土思维,也不是对原有本土化内容的复制和重复,而且要立足于我国社会的发展现实,结合我国社会的国情发展,制定符合中国社会特点、体现中国社会特色的知识产权制度,以为我国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引导和思维指引,实现制度的跨越式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完善,要从知识产权的制定目标和规划方向出发,深入融合国家的战略部署和发展思路,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立体化和全方位,并及时修改和修订,不断完善。此外,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要及时进行排查和清理,及时规避不合理的制度体系,实现法律法规整体的科学化和合理性,将知识产权保护真正落到实处,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形成系统化、时代性、全方位、高水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3.2促进创新知识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知识产权,是一种制度工具,旨在保护创新知识成果,提高创新知识成果的价值和应用。因此,知识产权制度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创新成果的保护法、激励法、产业化进程的巨大推动力量。简而言之,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旨在鼓励更多的人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实现创新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创新具有新的时代价值。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的新发展,就要从知识成果入手,不断提高知识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也就是要将知识产权脱离固有的制度形式,形成无形的产业力量,达到知识鼓励和创新支持的最终目的。知识成果的产业化,就是打破知识产权私有和知识成果独自占有的弊端,基于专利所有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成果的互惠共利,实现知识成果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知识成果的产业化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和力度,依托于专业化的服务范围和服务理念,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生产链条的持续化,弥补知识成果转化成果欠佳的情况,提高知识产权制度市场运作的实际转化率,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并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私有知识产权占有人保持持续的创新激情,产出更多创新型产品,为产品规模化和产业化提供良好的依据和基础,促进创新价值的真正实现和落地,并为其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依据和法律参考。此外,提高知识产权市场化是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发展模式,知识成果不仅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而且可以在产权归属明确的基础上实现交易,为知识成果创造提供更为明确的时代参考和依据,调动市场活力,促进创新型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护专利所有者的产权利益,而且能够为其带来长久的经济价值,确保了知识产权的扩大化利用,为整个社会谋福利。

3.3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法制化和政策的时代性

新常态下,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发展,还要从实际应用环境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出发,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法制化,改善制度的实施环境,保障制度的执行力度。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要从国家对创新的愈发重视出发,基于国家对创新型理念和科技进度的重视,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和应用融入国家法制建设的战略规划中,并保持一致,激发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效力最大化。在国家的法制建设和推进中,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不仅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强国发展的重要利器,要从这个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用的政策实施环境和市场应用环境。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作为法律制度的一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足以保障知识产权得到恰如其分的保护,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例如公共政策体系,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相辅相成,提高知识产权的执行力度,为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发展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应用氛围。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法制化和政策的时代性,可以从政策和法律两方面来进行,政策方面,就是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相关联的政策辅助和支持,以良好的政策执行氛围促进知识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法律方面,就是为知识成果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参考,形成以知识产权为主导,以知识成果转化为目标,以产品创新为支柱,以价值效益最大化为宗旨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社会的创新发展。此外,知识产权保护,还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做支撑,以公平合理的竞争模式激发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新动力,形成人人创新的社会风气。总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经济形态的高级分工、阶段演化,都标示着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的发展纪元,新常态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注重集约型经济增长,摒弃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局限性,提出了对创新型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为了满足创新型社会的发展需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不仅能够激发新的经济发展活力,找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能够树立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无论从眼前还是从长远角度而言,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可执行性。

参考文献:

[1]马一德.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发展[J].中国发展,2015(06).

[2]戴红美.新常态下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6(01).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代;人力资源投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19-0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迎来了社会经济建设的新时代,迎来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新的时代继承了历来发展的优良经验,承载着过去的一切丰厚成果,是人类社会的自我突破,是人类社会自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的时代就有了发展的必然性,同时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新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投资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素质第一,人力资源投资通过提高个人素质,带动整个社会整体素质提高。社会是由许多个体的人所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改变都会影响社会整体的改变,如果有一个成员的素质和知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整个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就会相对之前的水平有所上升。

人力资源通过对学校的资金投资、教学设备兴建的投资和学生就业空间的投资,都能够让学校的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当中实现自我锻炼和发展,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自身的全面素质。学校学生,就是整个社会未来的主力军,通过对他们的投资,自然就能够从总体上提高社会的素质甚至未来社会的整体素质。

第二,人力资源投资通过价值规律实现优胜劣汰。人力资源的投资,作为一种投资方式而存在,自然具备投资的收益性和风险性,任何企业选择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的时候,都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投资的收益性和风险性,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巨大收益的投资对象。

人力资源投资考虑到收益性问题,会选择具有高收益的投资对象,那么,在整个社会中,市场经济占据时代的主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时代的市场经济必然能够相对于之前的市场经济更具有自主性,人力资源投资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自由自主运行,必然会接受市场规律的管制,让市场价值规律主导人力资源投资的运行,人力资源投资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作用之下,就会出现优胜劣汰的自然趋向选择,让人力资源投资偏向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能够创造巨大收益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而对于那些不愿意努力或者没有发展潜力的人力资源则不屑一顾,最终必然会出现优者更优、劣者消失的情况,让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2新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人力资源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经济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有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才能够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才能够支持政府的独立自主,才能够提高社会生活水平,而新时代背景下的人力资源投资的发展,也对时代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是知识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知识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在新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力量,而知识的力量得以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发挥出来,人力资源便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体,人力资源的存在和发展却也依赖于资金的支持。例如,社会人才进行学习,需要有资金投入于学习的各类设备,为他们参与学习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也需要有资金投入于教师的聘请,为他们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师资团队。

人力资源投资就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培养和储存等提供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所提供的支持不仅仅是单纯的资金投入,也包含着时间投资和精神投资等,人力资源投资能够为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服务,从而让广大的社会人士能够经过不断地培训和锻炼,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和成长,并通过自身的各类实践活动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上努力劳作,不断地创造着社会财富,不断地发展着时代经济。

其次,通过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投资有高低之分,其投资水平依赖于投资主体的实际能力,实际能力较强的投资主体拥有雄厚的资金能力和经营创造能力,在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的时候,能够提供更好的培训机制,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相反,实际能力偏弱的投资主体,所提供的吸引条件相对一般甚至偏于平均水平,则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人才,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优化社会人力资源配置,让高素质的人才能够在更好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进一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为经济发展贡献能力。反之,素质一般的人才就只能够在一般的企业当中工作,如果知识素质一般,但是道德素质较高,也好学习很勤奋,就能够在这些企业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通过不断地学习,能够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当他们的素质得到大程度地提高之后,就可以考虑条件更好的企业进行就职,这样又能够将高素质人才分配到好的企业当中去,增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创造力,从而发展社会经济,而那些依旧停留在原有企业当中,已经适应了一切环境,也能够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人力资源投资能够带动投资行业的发展。投资行业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投资行业已经和其他行业密不可分,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固定资产投资能够为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坚实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技术投资能够鼓励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等,总之,投资行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新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投资对政治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人力资源投资能够让政府政策得到落实。政治的稳定是依赖于政府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有所作用,而政策对经济发挥作用,必须依赖于政策的落实,只有能够得到切实落实的政策才能够让政策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从而正确指导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经济运行和人们建设经济的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稳定,从而保证政治稳定。

人力资源投资能够提高社会人力资源的素质,就能够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能够让人们的知识面更加开阔,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自身对外界事物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从而对国家政府的各类行为和政策都能够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其次,人力资源投资对政治人才的储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人力资源投资,能够为培养政治人才提供更多的资源,让他们能够在更好的培训机构得到培训,能够到更加具有政治化的场景体验政治工作特色,感受政治工作氛围,体验政治工作感受,从而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政治人才,让他们在国家各类的政策决策之时能够用更加具备战略性的眼光,正确分析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审时度势,从而能够制定出适应社会发展和全民共同利益的决策,为社会服务,提高人民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社会稳定。

最后,人力资源投资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并加入了WTO,成为了国际环境的重要成员之一,而国家环境形势复杂多变,综合国力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上享有重要自的支撑,而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体现于一个国家的综合素质,国家的综合素质体现于国民的综合素质。

人力资源投资,能够经过投资过程的风险和收益分析,让人力资源的投资主体经过投资行为而优化社会人力资源分配,让不同素质的人力资源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上通过适宜的实践活动不断进行锻炼和提升,从而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让国家能够凭借自身强势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上享有充分的自和发言权,获得国际成员的接受、尊重和认可,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实现政治稳定。

4新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投资对社会和谐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人力资源投资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的和谐建设,需要在尊重人的本性的基础上进行,只有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才能够让人们从长期的物质利益追求过程中解脱出来,让人们在经济利益方面产生的冲突得以根本性的解决,而经济利益冲突在经济社会的出现就已经存在了,解决了利益冲突,就解决了社会和谐建设中的重要矛盾,对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第二,人力资源投资能够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人力资源投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素质,但是却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方面的素质提升,更是道德素质的提升,对于具有同等知识水平的人,道德素质偏低的那一个,只能够引起周边人们的厌恶,而道德素质更高的人更能够得到人们的信赖和支持,能够团结周围的群众,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团结,促进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实现社会和谐。

5结论

新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源投资不仅仅能够实现政治稳定,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更能加快社会和谐建设和发展的步伐,所以,在未来的时代里,必须要继承这一新时代的特征,发展人力资源投资,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元佗.人力资源投资的博弈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6.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宏观教育;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相关性

我国教育部曾指出:“学习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个人终身学习、社会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组织作为基础,保障社会全部成员学习需求的多样化,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开展以宏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并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学习型社会

(一)学习型社会的含义

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至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理论的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彼得•圣吉(PeterM.Senge)创造的,他认为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组织朝着扁平、柔性、有机、人性的方向发展[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写道:“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活动,而是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活动”,“未来的教育将成为协调的整体,社会一切部门都是整体统一的。”[3]综合学者研究,学习型社会就是社会具备保障全面参与学习的机制,保证社会成员都能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在社会中形成崇尚知识、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全民综合素质的提升获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全民参与学习;二是全民终身学习[4]。

(二)学习型社会的特征

1.学习型社会的全民性。社会成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社会成员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整体发展。学习型社会将学习主体面向全部社会成员,无论性别、年龄、职业等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全民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使社会成员适应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真正体现出学习型社会的价值。2.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状态,而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创新主要靠人才,靠教育。这表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成员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是学习型社会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3.学习型社会的公平性。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福利性质的事业,面向社会公众,不论任何年龄、学历、职业、性别等,均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社会形成公平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型社会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相结合,公民是平等的,权利是公平的,终身学习的权利当然也是公平的,使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具有普遍性和继续性。4.学习型社会的选择性。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逐渐增多,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本,教育已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的学习方式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等新型教育方式的出现,使终身教育成为现实,人们可以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区域实现学习,并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

二、宏观教育

(一)宏观教育的发展

宏观教育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其中,德国的宏观教育是成功的例子。为了获得良好的发展,德国将微观教育模式改变为宏观教育模式,这不仅体现出德国教育的进步,还是时代的进步。我国真正开始认识宏观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二战、冷战、美苏争霸、亚洲崛起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变革后,我国涌现出多种教育思潮,例如,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教育的经济取向思潮、终身教育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潮、教育的全球价值取向思潮、教育国际化思潮和教育信息化思潮[5]。综合教育思潮的出现和社会发展需要,宏观教育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人口众多、教育背景多元化,这些都亟须开展宏观教育,通过教育改革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升国家的人才资源和综合实力,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枢纽作用。

(二)宏观教育的含义

目前,对于宏观教育的含义还没有权威的表述,综合学者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宏观教育的“宏观”指的是在教育中普及宏观方面的知识,例如,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战略规划、国际社会等,提高社会成员对国家发展、国际事务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宏观教育的“教育”是指从宏观层面开展教育,例如,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方式的完善等,扩大教育范围,创新教育方式[6]。宏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完整的、多目标、多功能的社会大系统,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系统、技术教育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等三个方面。其中,学校教育系统主要为学生提供知识教育,技术教育系统涉及职业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技术教育等方面,社会文化教育包括家庭教育、文化艺术活动、民主法治教育等。

三、宏观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相关性

(一)学习型社会是宏观教育的终极发展目标

对于宏观教育的定义尚无权威的说法,但宏观教育将全体社会成员作为教育对象,并且强调整个社会成员不仅是教育的接受者,还是提供者,都应承担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也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首先,在教育对象上,宏观教育将社会全体成员作为教育的主体,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所建设的教育是无边界的、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其最终发展目标就是建设完善的学习型社会。其次,宏观教育不仅仅将教育的目标设置为就业,而是满足各类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求得一份生存的职业,对学习的需求是发自内心的,是为了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品质,或是满足学习者对知识的兴趣,可以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育成为一种良好的服务,保证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教育服务,并提升社会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最后,宏观教育具有教育时空观和长远的战略观念,主张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也主张在社会形成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观念,这与宏观教育的理念相一致。传统教育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对岗位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但不利于学习者的长久发展。宏观教育将人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职责和市民,教育内容不仅仅包含知识和技能,重点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者作为学习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课程设计者,学习者是主体,为学习者的终身发展作为知识储备积累,这是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教育方法[7]。

(二)宏观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立足点

宏观教育的发展目标的整个国民教育,其实施对象是社会全员,包含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社会培训等一切教育模式,宏观教育的参与主体也不仅仅只有学校,是综合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多个主体的教育形式[8]。宏观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承担重要的责任,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立足点。首先,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整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不论是学校、社会、家庭、社区等任何教育主体都要发挥出教育的功能,各个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合作、互相补充,形成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氛围,这正体现出宏观教育的教育主体特征,有利于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完善。其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教育具备国际化视野,而宏观教育始终立足于国际战略高度,有利于为我国培养出国家化的知识型人才,这正是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的教育体系。最后,宏观教育有利于吸收国际化人才。宏观教育的立足点是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这表明宏观教育是吸引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制度保障。宏观教育制度的建设,将会吸引其他国家的人才到我国进行交流与学习,这种开放性的教育制度不仅能够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还能够促进我国先进的文化走上国际舞台,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和学习,使我国的教育模式跟上国家发展潮流,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三)宏观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模式

在宏观教育环境下,社会全体成员均可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这就增加了教育的覆盖范围和接受教育人群的数量,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首先,在宏观教育环境下,人们学习的形式不单单仅限于学校、书本等,学习形式发展为多样化、创新化。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由于缺乏丰富的教育资源,并没有真正形成全民教育,一些贫困偏远地区的人并没有享受到教育带来的福利,直至我国开展义务教育后,教育事业才真正走上全民教育的轨迹。没有接受足够教育的人由于知识的匮乏,在现代社会中无法享受到信息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影响其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逐渐完善,宏观教育环境下高等教育逐渐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高等教育的影响,即使没有走进高校,也通过其他教育形式,例如,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获取知识和技术,这些都有效地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完善。其次,宏远教育环境下的知识结构体系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愈发便利和快捷,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多元化,教育形式也呈现多元化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出现显著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发展宏观教育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教育知识体系化的形成。我国教育形式从单一逐渐发展为基础教育、成人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并逐渐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均获得显著的效果,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提供主要的教育模式。最后,宏观教育的发展使我国教育走向国际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国际化教育模式,宏观教育环境下的国家化学习和交流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国家化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程度加深,出现各种网络化的教育模式,例如,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的运用等,这些先进教学资源的运用有效地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并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

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性

(一)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世纪以后,社会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文化知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要抓住机遇,发展学习型社会,适应当前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是社会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产业机构等都面临巨大的改革,在经济快速发展下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丰富的物质生活带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伴随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对认识的学习认知程度显著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精神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提高人们思想文化水平、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学习型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与前两个时展的方式截然不同,知识经济时代将知识和科技作为长期发展的基础,信息产业是社会的支出产业,逐渐减少体力劳动、原材料等资源的消耗,以此获得发展。可以说,知识经济是人本位经济,是一种以智力、知识、科技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这表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大量知识人才。学习型社会在宏观上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和规模,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任何人在任何时空内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长此以往将有效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提高整个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综合竞争力。

五、基于宏观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一)基于宏观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1.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开展宏观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都存在过分形式化的问题。在我国目前正规学校宏观教育、继续宏观教育、职业宏观教育、业余宏观教育培训,或是电大宏观教育、函授宏观教育、自学考试宏观教育等模式的开展中,实质上仅有正规学校宏观教育能够真正体现出宏观教育的内涵。而其他形式的宏观教育受到社会功利化趋势的影响,宏观教育办学思路出现偏差,造成宏观教育质量的下降。2.缺乏宏观教育理念。目前,我国宏观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较为片面,依然存在过分强调学历文凭的思想,并将其作为衡量宏观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没有真正认识到宏观教育的全员学习理念,还存在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教育的问题,在教育内容上也是大同小异,不能突出教育主体的多元化特点。3.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开展的宏观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于社会资金有限,对宏远教育开展的投资有限,目前宏观教育的发展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脱离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宏观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没有将教育正确引入市场发展长效机制中,制约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二)建设策略

1.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型社会与传统教育理念存在显著的差别,在教育对象、教育时间和教育空间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知识积累和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要更新教育理念,使教育者和学习者切实领悟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学习能力的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社会责任。首先,突破学习时间的局限性,传统观念认为学习是年轻时的事情,到了一定年龄就不需要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理念是要求人们打破学习时间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学海无涯,通过理念的宣扬在社会中形成社会成员积极学习的良好氛围,关注世界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思想基础。其次,突破学习空间的局限性,转变原有学校教育的理念,主动参与到家庭学习、企业学习、职业学习、社区学习、网络学习等不同学习中,形成处处学习的理念。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要综合企业、学校、单位、团体等资源,扩大教育空间,各类学校要积极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主动占领市场并发挥教育功能[9]。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例如学习型学校,在全体社会成员自愿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最后,突破学习形式的局限性。学习型社会中的宏观教育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学校教育,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并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理念的树立,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2.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充分利用学习和社会教育资源。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政府要积极引导和宣传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义,制定并完善学习型社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策略,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纳入政府工作中。其次,要加强建设全民学习的基础设施条件,目前重点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网络资源,并发挥出学校学习场所的功能。最后,针对不同社会学习主体制定出不同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例如,企业员工的重点是开展职业教育;农村可以开展现代农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活动和创业知识教育等,提高社会不同群体的学习意识。除此以外,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例如,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相融合,逐步消除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在资源共享上的障碍,建立各项教育资源互通机制,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资源条件。3.学习型组织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可以从建设学习型党政、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等方面入手,加强对这些学习型组织的指导和动员,利用宣传和舆论使社会各界对学习型社会和宏观教育理念保持关注,增强二者对社会成员思想的影响,在全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10]。积极推行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的学习组织主要是社区,将社会民众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综合社会各项教育资源,在社区成员的相互协作下完成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实现以社区为范围的现代化发展。再加上社区教育本身就有教育主体广泛性、教育内容多样性等特点,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立足现实,在促进学习型个人发展的同时,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发展,最终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基于宏观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助于社会成员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基于宏观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团体、个人等方面的合作,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爱华.宏观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系[J].人民论坛,2010(17):227-229.

[2]郑淮,邱玉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资源整合实践战略思考[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1):36-40.

[3]郝克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柱———中国继续教育的发展[J].中国教育科学,2014(3):125-127.

[4]张源.我国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J].前沿,2014(Z9):42-43.

[5]郭晓霞.宏观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J].前沿,2014(Z1):128-129.

[6]董玉娟.宏观教育视野下学习型社会构建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2):32-33.

[7]崔家善.宏观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J].理论观察,2007(5):145-146.

[8]管秀兰.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过程中社会各层次的责任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3):9-11.

[9]孔养涛.推进宏观教育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成功:教育,2012(3):178-179.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知识 经济 知识经济

知识自人类社会产生开始就与人类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与经济越来越趋于融合。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知识,尤其是新的知识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对知识与经济的基本理解

所谓知识,指的是人们通过学习、感悟和实践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总和。它既包括以经验、表象、印象、概念等形式表现的观念形态,又包括以图书、杂志、图表、信息等形式的载体中表现出来的观念形态。所谓经济,指的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不断提高和扩大的需要,而从事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的总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济一直都离不开知识。为了便于比较和说明问题,我们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的主要特征简单列表如下:

简单来看,在单纯依赖土地、自然生产物品的农业经济中,用于指导人类经济活动的知识以经验为主,知识的含量少,作用小。工业经济社会采取工厂化生产,用手工工具和机械制造物质产品,这一时期的经济主体依赖资源,依赖知识的程度明显提高,知识的含量和作用明显增加。而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知识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总的来说,知识与经济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基于上文的论述可知,在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知识不是经济,经济也不是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差别,这是它们对立性的表现。而知识与经济的关系又是统一的。二者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过渡的。

一方面,知识的产生和积累离不开经济活动。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的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还是生产技术知识,本质上都是由经济决定的。首先,人类的经济活动是知识的源泉。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就是采集和狩猎,人们通过采集和狩猎自然界中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维持了自己最简单的生活,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明了“钻木取火”和“摩擦起火”,学会了制造工具。可见,知识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实践。其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促进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知识成为了一种相对独立的东西,专业的知识生产者随之出现,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再次,生产实践的发展呼唤新理论的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兴产业逐步取代传统产业,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从而,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规律,研究新理论,创立新学科,成为了时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人类的任何经济活动也离不开知识的指导。知识自人类社会产生开始就与人类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历史上任何类型的经济都包含有一定的知识因素,并且这种知识因素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不断在发展的,其对经济的指导与推动也在不断升级。当人类掌握石器技术知识后,创造出的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当人类掌握了青铜技术知识后,创造出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当人类掌握了铁器技术知识后,创造出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当人类学会使用机器以后,创造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与经济越来越融合在一起。从而,知识,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里,成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经济也将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创造的价值将占最大比重,知识本身也就成为了最大的资本。进而,知识的拥有与否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败的关键,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三、知识逐渐融入经济并不断加以创新――知识经济的出现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成人教育;发展;必然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子系统,也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类为促进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而创造的一种工具性活动。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世界各方面竞争日益激烈,教育被视为国际竞争的根本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仅局限于办一般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已远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正是人类在反复思考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之后,所作出的重要选择。那么,什么是知识经济呢?知识经济名称的提出,目前看到的最早的资料可以追溯到80年代。它是一种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后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的特征主要包括3个方面:(1)知识经济化;(2)经济知识化;(3)知识产业化。本文试从现代社会发展有关的几种理念对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成人教育大发展的必然性作出一点思考。

一、从人力资本理论看知识经济背景下成人教育大发展的必然性

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理论体系。主要观点认为人力资源即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带给个人和社会富足的源泉,人力资源是促使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引用到教育领域中即认为教育是现实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的生产性投资,教育投资是一种有较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而成人教育是现实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的生产性投资。对教育者个体来说是提高职业技能和文化科学水平、选择合适的职业和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入的可靠途径;对集体、社会而言,是提高劳动和工作效率,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靠而持久的能源。显然,成人教育表现出很强的经济功能。具体表现为成人教育能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一支人才结构合理的社会劳动力队伍;能通过培训劳动力,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

成人教育的教育经济功能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将表现得更为充分,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通过培养大量的知识形态的高级专门劳动力,将科技转化为劳动力,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表现出了更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集约型经济的形成,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都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和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都显示出对充足的人才资源的迫切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知识型劳动者和大量的智能型高级人才,成为成人高等教育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的根本任务。继续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全力拓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及高层次的岗位培训将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科技人员的素质,从而直接提高科技的发展能力、推广能力和转化能力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串,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促进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值。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相对独立的教育门类,成人教育以其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殊经济功能而显示出促使社会进步的力量。

二、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看知识经济背景下成人教育大发展的必然性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已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和价值观,其基本涵义是提高和增强人类社会得以长远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必然要求。而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的核心。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根本动力,而人的可持续发展,又有赖于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教育。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成人教育的功能理论,成人教育的大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审视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经济背景下成人教育大发展的必然性。具体表现为:政治功能体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是传播和培育人们的公正、上进、民主意识和协作、团结、奉献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秩序,倡导时代新风。经济功能是通过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而体现出来。充分发挥文化功能是成人教育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从我国成人教育发展过程来看,较之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成人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有淡化忽视之倾向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理念,呼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而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它是对文化的传递与传播,是文化的净化与升华,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成人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人,更要肩负着传递、创新社会文化功能。只有充分发挥教育文化功能,教育活动才能是持久的,有底蕴的,能够发展的。

从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看,由于社会需求不同,成人教育表现出较多的政治、经济功能取向,这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是相一致的。随着社会发展,成人教育层次逐渐提高,社会对成人教育文化发展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人们有更高的人文理性精神,如关怀、理解、尊重、平等、和谐等,需要人们有充满人文理性的全面的文明观和价值观,这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当成人教育的重心逐步由扫盲、岗位培训、学历达标转移到全面多样的社会普及教育、提高教育及大学后继续教育,为现代社会培养智力型劳动者、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时,成人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选择、批判和创新文化的功能越来越成为持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

三、从学习社会理念看知识经济背景下成人教育大发展的必然性

学习社会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一种理想社会。从20世纪60年代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到终身学习、学习社会理念的丰富发展,不仅反映了教育价值观的深刻演变,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水平对教育的影响。

终身教育是人在一生中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它着眼于教育客体,旨在创造学习条件,建立一个使学习者能够终身受到教育的体系。终身学习着重从学习者的主体性出发,强调个人一生中应持续学习,以满足个人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终身学习使个人在一生中不断获得满足与发展。学习社会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来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各种学习需求,使社会全体成员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进而获得社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型社会。学习社会理念在强调学习的全社会性、自主性和终身性的同时,要求把各种形态的教育整合起来把个人的学习与发展整合起来,使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相互整合,达到共赢。

学习社会理念已成为20世纪末以来,从宏观上指导全球教育实践和基本方法的新的教育思想。学习社会在对传统学校教育功能提出批判的同时,也为成人教育拓宽了广阔的空间。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成人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可充分显示在学习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而学习社会理念也从多方面促进了成人教育理论的发展,如对成人教育功能的深化理解。实际上成人教育逐渐突破学校教育范畴,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成为成人个体一生发展的需求,他们潜能发展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特别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高科技发展影响着社会变迁,就业的不稳定性与失业的增加等问题亦日益受到关注,随着工作结构的改变与职场的新需求,成人教育的巨大作用将日益显著。21世纪成人教育更加重视成人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可通过不断优化成人的人格和个性来实现。随着全球经济网络的形成,世界各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习化社会的构建,人们对不断全面发展自己、完美自己、提高自己生存质量的需要日益强烈。成人教育对成人的创造,不能仅限于知识、技能、能力的提高,而且应当为成人一生中的不同阶段的人格的发展、个性品格的完善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服务。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构建学习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宏图,需要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其现实及潜在的能力。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探索

引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知识经济应时展而生,并得到推广,与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不同,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以及技术资源和生产规模不是知识经济管理广泛推广的根本原因,其是在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所产生的科学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的说,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科学技术经过了知识积累、竞争力转化、经济效益获取的过程,适合现代化新经济的发展模式。知识经济模式对企业乃至民族的竞争力都有提高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1知识经济与知识经济管理

1.1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从字面上就能看出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知识,其是时展的产物,契合现阶段社会的经济形态。(1)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知识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不仅可以转变人的思想观念,还可以带来创新,甚至可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走向。(2)现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新的经济模式除了能够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外,还能够变革传统的生产理念。现阶段传统的环境还会对知识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存在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传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污染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知识经济时展经济固然重要,但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3)知识经济管理除了要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外,其他因素也要在考虑的范围内。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深入的背景下,知识经济成为了企业间竞争的着力点,企业存在互联网投资等诸多无形投资,而要想实现这些,科学知识是内在的驱动力。

1.2经济时代下的知识经济管理

知识经济管理的阶段可分为创造层、发现层和传递层三个层面,内容覆盖了知识经济管理体系,其以高科技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进行技术复制、工艺革新、信息传递和流程再造等工程创新。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认识到知识经济管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所发挥的作用。都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但知识的作用绝不仅仅如此,也能够使企业在科学技术的辅助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知识经济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责任心,从而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将知识经济管理应用到企业发展中的企业具有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加上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我国已经获得了基本的数据、经验和章程,这都为知识经济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2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管理的应用

2.1图书馆应用管理

知识经济管理除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外,也能够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图书馆作为人们了解知识,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成为了实行知识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要想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图书馆应用管理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变革下,数字化是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在图书馆中应用知识经济管理的重要体现。

2.2企业竞争力应用

知识经济管理在企业竞争力上的影响最为显著和关键,通过众多企业大量的实践可以得知,企业中应用知识经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企业创新的稳定性,便于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知识经济管理的关系体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身就具有知识的属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经济管理能力的体现、企业应用知识经济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使企业始终保持发展的状态。

3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3.1新价值创造与核心能力的培养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产量,提高企业收益是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在经济时代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生产中知识占有绝对的优势和地位,企业的发展目标为提高产品质量,换句话说是创造新价值。创造价值是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是在能力补充的基础上而实施的一种竞争模式,在这里每一位员工的潜力都能够得到激发,企业的竞争力自然很高。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绝对不能忽视,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员工的创新性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知识经济管理中,创造价值存在一定风险,主要是由于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财政与竞争的风险。特别是从事企业核心工艺的技术人员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3.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是保障知识经济管理顺利实施的重要方面。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是物品,但在经济时代下,“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这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模式,不但符合员工的心理特点,还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知识经济管理在管理思想上的发展有以下方面的体现:(1)在知识经济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改变企业管理思想。新企业管理方式变革企业管理职能能够极大地发挥出知识经济管理的功能。(2)企业在这样的管理环境下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也是企业文化的累积和宣传的有力途径。

3.3科学化发展

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是指在知识经济管理中应用科学技术能够实现的目标和达到的水平。企业将知识应用于经济管理体系中,能够促进管理方式的科学有效。在现代化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创新科学技术,采用多种方式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来提高管理水平。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首先推行的领域是在美国的大学行政部,其采用这种管理方式服务于大学学术,增强了大学的竞争力。随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在我国是大有可为的,发展前景看好。通过在企业管理中构建量化和非量化的考核指标,优化企业管理业务流程,建立企业管理数据系统,达到知识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与企业管理进行有机的融合,统一发展。

3.4知识经济将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一种历史趋势,未来的发展中企业间的竞争点关键在于无形资产的竞争,知识经济管理工作能否得到有效的落实。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是企业发展的出路,可以在企业管理中加大知识的投入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员工的潜力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知识经济管理中,还要注意知识的分散,达到知识的循环利用。作为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的一个分支,知识经济管理模式不但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淡化甚至消除监管机制。

4结束语

知识经济管理适用于社会发展中的各个行业,科学技术能够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知识经济时代下,影响的力度可能会更大,出乎人们的意料,相信人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潘连乡,韦凯华.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经济,2013(2).

[2]杜慧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发展趋势[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3).

经济和社会的知识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在即将到朱的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要有新的策略,要改革成人教育的结构,注重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建立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具有了新的特点,要重视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社会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因为其自身的明显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成人学习者的欢迎。这是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擘习”学术研讨会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继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海峡两岸成人教育”学术讨论会之后,由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扬州举行。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会议讨论的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与教育发展、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知识社会与远程教育、知识社会与社区教育、知识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等。阳春三月,美丽的瘦西湖畔,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工作者聚济一堂,听取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于云秀教授(知识经济与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台湾成人教育学会顾问郭为藩教授《网络大学体制化的商榷》、台湾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黄富顺教授(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康宁教授(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等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和讨论、对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等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一、知识社会的特点及其挑战

黄富顺教授在其主题报告《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中详细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特征、他指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其特征是:(1)知识生产的速度前所未有,崭新的知识充斥整个社会,形成知识的爆炸;(2)知识的寿命快速缩短,知识老化日益加速;(3)知识的传输迅速,取得容易,储存方便:(4)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5)知识型劳动者主导生产,他们不断开发脑力,激发创意,更新产品,提高品质,提升竞争力。

江苏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在《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的专题论文中对知识社会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知识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及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

于云秀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撑的经济。知识社会的到来.也就是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它意味着学习意识的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的社会化.意味着终身教育体系的真正确立、意味着教育的社会化、民主化、国际化和个别化。这些无疑对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成人教育的适应与成人学习的转型

成人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社会以及知识社会成员的学习要求,是本次研讨会的丰要论题之一、黄富顺教授认为,知识社会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和策略是:(约倡导成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2)推动成人自学的运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唤起民众参与学习,激发成人自觉、主动地学习。(3)加强成人的在职进修与训练.增强他们获得、积累与转化知识的能力,进而激发其创造知识。(4)普遍提升成人的素养。(5)鼓励成人学会学习。(6)扩展网络学习。

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凤英明确提出了知识社会呼唤成人教育结构性改革的命题。她从办学体制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社会性、灵活性.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服务性。教育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本土化、国际化等方面阐明了成人教育结构性变革的主要任务。

江苏省成人教育研究室陈东瑜副研究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阐发了我国为迎接知识社会到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思路:一是按照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二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为知识社会构建扎实的人才资源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教会成人学会学习,努力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

不少专家关注到社区教育在知识社会成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张利民的交流发言通过玄武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积极整合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的实践.介绍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做法:(1)廓清思路,加强社区教育理念的整合;(?)完善网络,加强组织资源的整合;(3)专兼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又})积极引导。加强物质资源的整合;(5)开展活动.加强人文资源的整合。

吴江市成人教育协会王建平探讨了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问题二他认为,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或形式,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科技人文素质和生存质量、促进城镇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他分析了营造城镇学习型社区的障碍.井指出,开展城镇社区教育要注意加强城镇社区教育理论框架、管理体系、活动设施、网络队伍和经费给付体制的建设,推进城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

海门市教育局黄志豪则关注知识社会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问题:他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远远一下能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因而,必须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首先.要转变农村成人教育观念.实现由单一的成人教育思想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大教育思想的转变,由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向大力培养农业骨干为主的转变。由教育部门独家经营的体制向一校多牌联合办学的体制的转变,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转变.由传统的学校模式向三教统筹、农科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转变。以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

知识社会的特性决定了成人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吴康宁教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他认为。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客观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技术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准人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功利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开放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个体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速变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全程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个人要在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还要十分重视成人的素质教育,帮助成人提高素质.获得完满的发展。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呢?镇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祝诚教授在交流发言中提出:首先,要在成人教育中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改变部分成人学习目的的直接功利性。第二,实施成人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是远程开放教育,其开放性、网络化的特征,使它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促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第三,要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五、要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

知识社会以知识为核心,而阅读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台湾师范大学林振春教授对知识社会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在交流发言中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知识特性,把知识分为资料、信息、知识和智能4个层级;阐述了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专题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交叉性阅读等l1种阅读类型的不同特点和功用;提出了4种有效的阅读方法:01}4R法、SQ3R法、问题阅读法、十步阅读法;并认为,在知识社会中,有必要扩大阅读能力的范围,培养阅读能力应该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4个方面。

三、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是知识杜会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教育的需求、要求明显提高、而传统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 .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学习的需要二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欢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学障碍的成人学习者的青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最佳形式。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优势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于云秀教授分析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对知识社会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见。他认为,首先,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办学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灵活办学模式的转变。第二,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第三,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教学质量。第四,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办学,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第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把好教育质量的源头。第六,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七,充分发挥电大系统的优势,在竞争中以整体优势取胜。第八,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南通市电大如东分校缪新华探讨了县级电大在知识社会的作用问题,提出了知识社会县级社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模式建设意见。他认为,县级电大作为县级社区学习中心、有中央及省、市电大作支撑,通过有选择地引进高校的优质资源.必将发挥学习资源中心、学法指导中心、学习信息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学习评价中心和学籍管理中心的作用,并在知识社会成人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郭为藩教授的主题报告探讨了网络大学体制化问题。他认为,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网络大学必定会有很大的发展。而目前网络大学还很不规范,教学品质参差不齐,开设的课程缺乏大学应有的多学科性,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网络大学尚未制度化。(1)在经济全球化、教育交流日趋颇繁的形势下,网络大学将率先实现跨国合作、成为国际大学的先声。所以,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具有公信力的制度,维持其应有的学术水准及机构规模二(2)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或资源中心,有现代化的传播科技与教学科技设备,并拥有一支网络科技与传播科技的专业团队,配备相当人数的全时助理人员来支持繁重的教学辅导工作。(3)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网络大学必须跟既有的大学合作,分享现成的师资与教学设施资源:在现阶段全部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实为大多数学府力所未逮、所以部分科目采取其他教学模式,包括电视广播、面授、教学套装对教学品质并不见得有降低之虞。网络大学的起飞,尚需一段时间。

台湾中正大学成教系扬国德教授则在他的交流发言中,着重分析了欧美国家网络学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网络学习的优势明显:弹性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具有地球村与世界性的发展潜力;可以调适与应用不同的设备与资源;快速提供新发展的学习材料;容易更新内容与增加资料;以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发展不受时空限制的有效学习方式,特别是提供师生之间很多的互动。欧美国家正在努力地运用这些优势,发展成人教育。就正规教育来看,提供网络教育的机构有4种模式:与传统大学结盟、纯粹的网络大学、传统的开放大学和传统大学的延伸。网络学习的设计有2种模式:单一模式,即全部为远程教育而设计,如英国等设立的开放大学;多元模式,即指一般大学机构在进行校园教学的同时提供远程教育课程,在美国、澳洲、加拿大、法国,瑞典等以已相当盛行。就非正规教育来看,各种公私立机构,特别是企业界.运用计算机网络,规划在职进修教材,提供超越时空的学习与练这种新兴的媒介,由于国际网络的普及与运用已成为未来工作与学习的时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