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行为文化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一、对当前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反思

多数学校先构建起学校的精神文化系统,如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愿景、校训等,再在学校办学实践中去实践学校精神,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举行一系列活动,规划建设校园环境。这种学校文化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严密的逻辑思维,可以称之为学校文化自上而下的演绎推进模式。

这种演绎推进模式可以快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办学者所设想的学校文化,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学校文化演绎推进模式也有其弊端,不能发挥学校教育主体——学生、教师的主动性。一般只是学校校长以及学校管理层为实现学校表面上的发展或者为了实现自己也许是片面的教育主张而实施的。此外,这种模式往往忽视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无法起改进学校教育的效果。

二、行为改进理论构建

1. 行为的分类

按照行为的主体自我意识参与程度,人的行为可分为以下几种:自发行为、他律行为、自律行为、自觉行为。

自发行为是人由于受到某种刺激,出于生理本能而产生的行为,自发行为大部分属于人的生物本能,也有些是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而形成的。

他律行为是在一定的约束或激励措施之下产生的行为。例如,学校会采取一系列约束学生的规章制度,不仅有对爱学习的学生的各种奖励,也有对不爱学习的学生的各种惩罚。学生在这些奖励或惩罚的约束下不得不认真学习。

自律行为是指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他律后,逐步认识到某种行为的价值并掌握了必要的行为能力,在自我意识控制之下而采取的行为。

自觉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长期的自律行为基础上形成的自觉从事某种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的参与程度逐渐降低,逐步形成为某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发展到自发行为。这时的自发行为已经不是一开始的那种自发行为了,而是蕴含某种文化精神价值的自发行为。

2. 行为改进过程

从自发行为到他律行为的改变主要靠制度规范(惩罚、奖励);从他律行为到自律行为的改变主要靠课程训练(能力培养)和价值规劝(改变价值观及价值取向);从自律行为到自觉行为的改变主要依靠价值内化(把某种价值内化为信念,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人生信条)、活动强化(创设适当氛围,诱发主体不断地从事某种行为,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到某种价值)、环境熏陶(营造体现某种价值观念的环境氛围,让主体时刻处于这种环境中,不断从中强化、内化某种价值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行为的自主意识逐渐减弱,直到形成某种类似没有自主意识参与的生物本能行为。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构建

明确行为应然状态。行为的应然状态牵涉到价值判断问题,这就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相联系了。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学校办学理念的优劣问题,我们只是从技术上去明确如何形成应然状态行为文化。要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细致分析学校办学理念中包含的对学生、教师、管理者行为的表现要求。这种从学校办学理念中推导出的行为是学生、教师、管理者行为的应然状态。

学校精神文化是有关学校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一整套看法或观念,是从多样的学校价值观中抽取的、带有基础性的、能够为不同价值主体共同选择的价值目标。学校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办学宗旨、学校发展愿景、学校办学基本价值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管理观等)。

学校制度文化是将学校组织结构、学校管理制度与学校核心价值观高度融合的保障机制。学校制度文化主要主要表现为:学校教学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人事制度、评价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宿舍文化建设;行为规范养成;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084-03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1]。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其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其多方面素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反映学校育人水平、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2]。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流行性、思想行为真实性等特征,对学生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宿舍文化既是一种管理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也起着关键的纽带作用[4]。因此,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以良好的舍风促进班风、校风、学风建设,不仅能够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大学生在行为规范养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整个社会阶层来看,大学生应该说是时代文明的精英。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同时也具有可变性。十几年的校园文化熏陶和修养铸就了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律能力。然而在大学校园里,很多不良行为规范屡见不鲜。部分独生子女在家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当他们离开家庭来到学校,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在宿舍中对舍友颐指气使,莫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导致宿舍矛盾日益突出,很多新生申请调换宿舍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很多大学生无视校纪校规,学习上厌学旷课,考试舞弊;生活上铺张浪费,满目攀比,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不断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借贷、超前消费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国家对民族院校学生的特殊政策,使得我们的大部分学生每年都可以申请到一笔助学金,久而久之让同学们认为每年从学校申请到助学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习惯于一味地索取,没有半点的奉献和心怀感恩之心。

二、宿舍文化建设在学生行为规范养成中的作用

宿舍文化,是依托于学校公寓区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学校文化的存在现象,是公寓内的成员共同营造出来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大学生宿舍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敏感又重要的地带,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不可缺失的环节[3]。大学有相当充分的时间来安排课外活动和业余活动,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概念趋于淡化,以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工作渠道的情况已经在变化,宿舍的教育功能越来越突出[4]。宿舍往往是学生思想、言行、表现最真实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格完善与气质修炼的重要地方。学生宿舍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5]。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因为宿舍文化是我校理念文化的延伸和扩展,宿舍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6]。化学与环境学院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模式为基点,倡导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将大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逐渐从他律转化为自律,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模式为基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素养,在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化学与环境学院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以下简称“自律会”)。自律会是学院党政部门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服务广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以倾听学子心声,维护学生权益,传播公益理念,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工作方针;加强学校与广大学生的联系,及时反映同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协助学校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学院建设发展,为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添砖加瓦。自律会自成立以来,团结一致,兢兢业业,通过警示约谈、督学点名、指纹考勤、宿舍z查、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教育考试、心理健康辅导、公益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初步形成了符合学院实际的学生管理教育新模式,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现阶段,学院通过自律会“三自提升工程”管理模式,以宿舍文化建设为阵地,着力打造具有化环特色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通过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宿舍文化建设有效开展,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自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模式落在实处,取得明显效果。

1.自我教育提升工程。构建宿舍环境文化,营造学生自我教育氛围。大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也是一个可塑性强的群体。因此我院积极开展“宿舍文化节”,以“温馨、和谐、简朴、勤奋”为主题的宿舍美化大赛,以“宿舍是我家”为话题的“主题演讲”,“室标征集”,“宿舍摄影作品展”,“打开心扉,心与心的交流”破冰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宿舍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打造宿舍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推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7]。这样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又能推动宿舍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此外,还以宿舍为单位开展“远离大学生宿舍十大不文明行为习惯”辩论会,激烈讨论在宿舍抽烟喝酒、大声接打电话、损坏宿舍公共设施、不爱护公共卫生、顺手牵羊使用他人生活用品等不良行为习惯,时刻提醒学生远离宿舍十大不文明行为习惯,努力做一个受欢迎的室友。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宿舍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2.自我管理提升工程。构建宿舍制度文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只有通过制度约束,才能保证大学生有一个良好、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8]。学院组织自律会制定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通过自律会宣讲团深入班级、宿舍宣讲宿舍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制定并进一步完善了学院宿舍检查评分细则,自律会宿管部组织学生定期检查宿舍,做到了公平公正、奖罚分明,及时公开宿舍评分,充分调动了学生创建“文明宿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将个人宿舍评分与综合量化、评奖评优挂钩,以此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宿舍卫生情况得到很大的提高,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慢慢从他律转变为自律,自觉保持好宿舍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自我服务工程。构建自主管理文化,提升学生自我服务意识。结合民族院校理工科学院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实际,一是重点开展志愿者爱心回馈社会活动,组织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参加支教、义务劳动等活动,让同学们心怀感恩,积极传播正能量。二是将阶段性活动与大型主题活动相结合。在每学期固定时间举办宿舍文化节,同时经常性地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三是主题宣传与日常教育影响相结合。利用黑板报、橱窗等有计划按照学院总体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住宿学生的文明教育和行为引导。同时根据宿舍文明规范、安全教育等主题需要,在学生中间开展大规模集中宣传,将日常教育引导渗透到学生公寓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创建特色文化与普及推广相结合。

学院党委通过坚持不懈地抓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一方面学生宿舍卫生明显提高,成功杜绝了宿舍“脏、乱、差”的现象,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宿舍乱接、私拉电线,使用违禁电器、赌博、喝酒等现象明显减少,对学院学生安全管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结语

建设优良的大学生宿舍文化,是培B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以及以后的工作和人生都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健康发展,将有助于大学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塑造自己的品德[9]。大学生宿舍文化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数之一,也是高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高校的“名片”。因此,把建设良好的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一个平台,将是一个有力、有利、有效且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希跃,万红.大学生宿舍文化养成教育功能及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4):17-19.

[2]江华.寝室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9,(04):17-19.

[3]刘剑波,李克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与综合素质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94-96.

[4]尹成江.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3,(5):75-76.

[5]张承东,刘卫芳,高俊宇,张建勇,付学诚.大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6):54-56.

[6]杜家忠,王传旭.论当代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与思想道德修养[J].煤炭高等教育,1996,(6):50-51.

[7]朱以财.试论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7):98-100.

[8]黄言青.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3,(4):37-39.

[9]李明明,智广元,符胜.从素质教育的视角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12-14.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带有企业特点的使命、共同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企业对外形象中体现的总和,是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企业的灵魂。

一、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优势,而且还要具备一种精神支撑,即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只有用企业文化这种集体意识来统一职工的思想行为,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外引力。具体而言,煤炭企业加强文化建设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激发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职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而先进企业文化则是激发职工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动力。显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只有把企业建成职工的家园,让工作变成员工的一种使命感的产物,才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最大的成功。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激发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由此可见,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我们必须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使职工的行为趋向合理化

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煤炭企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先进的企业文化,只有当所有层次的员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存在一种共同迫切的意识并开始有效执行,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要使煤炭行业先进的企业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就必须寻找有效的载体,这个载体主要从四个方面——价值目标、行为目标、社会识别目标和管理目标来实现,而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之一就是职工行为规范。将职工日常工作中处处、时时的行为,通过制定职工行为规范制度来加以定义和明确,作为职工的基本行为准则并得到有效执行,对企业文化建设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二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关系,良好的职工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大力推动职工行为规范的建设。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

目前,大型的煤炭企业多发展成为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集团型企业,非煤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在煤炭企业已占相当大的比重。产业机构的多元性带来管理的复杂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使职工与企业紧密团结,有利于减少企业发展中的内耗现象。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共同经营宗旨、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规范形成了凝聚力,使职工产生共同的语言和集体的荣誉感。在企业发展中,这种凝聚力能冲破任何阻碍,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4、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煤矿企业建设过程中,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特别是近几年,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使煤炭企业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煤炭企业通过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持煤炭企业的良好信誉,树立起煤炭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当前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多数煤炭企业已逐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探索。但煤炭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利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1、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教育

实践中一些煤炭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做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企业宣传部门、工会的职能范围。另外,由于一些基层煤矿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置单位,经常将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划归为同一部门的职能范围,使得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理解出现偏差,将二者混为一谈,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变异为政治思想工作,流于形式,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2、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有些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完善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文化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显然,当企业的规章制度内涵未被企业职工从内心真正认同时,规章制度只是企业管理部门自身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制度对员工外在的行为约束;当企业的规章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接受、并自觉遵守时,企业的规章制度才能升华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因此,尽管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

3、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家文化建设

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家文化主导一个企业文化的主要性格,但绝不能简单等同于企业文化,毕竟企业文化是一个群体概念,而企业家文化是一个个体概念,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算术问题。一些领导喜欢纯粹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去建设企业文化,甚至搞个人崇拜,而并未认真考虑过员工对所谓企业文化的接受的能力,企业文化设计出来就要执行下去。所以建设成功的企业文化绝不能一厢情愿,在别的企业成功的文化,在本企业未必适用,一定要首先分析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重视员工的参与度。如果员工没有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那这种企业文化建设充其量只能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企业家精神的宣讲,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结果只会增加企业文化推广的困难和阻力,难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和影响力。

三、新形势下建设煤炭企业文化的措施和途径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煤炭企业应该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突出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以“安全文化、廉政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企业的软实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概述

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由高校物质文化、高校制度文化、高校行为文化和高校精神文化四部分组成。高校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是指高校的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主要是指高校中为教学人员和学生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严格约束行为人的违规违纪行为;高校行为文化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职工和学生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和工作中的行为总和,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指的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从深层次影响着教职工和学生的行为、思想和信仰。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的理念在不断发生着改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但就整体而言,很多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文化建设主体结构不全面、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与特色等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针对的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建设。但是在一些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校对于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却往往大于对于精神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使得文化建设发展严重不均衡。一方面,在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高校较为愿意投资大量的资金去建设漂亮的教学楼、舒适的校舍、完善的体育设施以及绿化的校园环境,来吸引更多的学子到本校就学。而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明显滞后,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较为薄弱;另一方面,在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为了约束教职工和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学校只是片面性地制定强制性的制度,而不重视感性地去引导学生的行为,往往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对学校制度的抵抗,甚至“阳奉阴违”,根本达不到制度文化建设的效果。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不全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广大教职工以及学生。纵观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大多数学校工作的重心仅仅是学生和教师,重视学生的教育和教师的考核,往往忽略了同样重要的后勤服务。我国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维持学校的有序运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主要包括学生住宿服务和饮食服务,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与特色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当前的高校在竞争中,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并逐渐缩小了彼此间的差距。各个高校在学生生源结构、学院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等方面不再具备自己的特色,丢失了自己学校的教育特色。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时代在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也在不断改变,校园文化建设因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越来越为学校所重视。虽然很多学校都有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的想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进程,因此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势在必行。

(一)平衡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从物质文化建设的方面来讲,良好的物质文化能够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因此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要规划设计有意义象征的校园建筑和完善各种教学文化设备,同时搞好校园绿化,为学生生活和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中享受学习。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时刻谨记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凸显自己心声的校训,培育优良的校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在建设物质文化的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统筹兼顾。

(二)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有效的校园制度,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所谓有效的校园制度是指能够让学生自觉遵守的制度。学校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时不仅要从正确的价值观念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需要听从学生的意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制度是否合适。

(三)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措施,学校应该要充分发挥校园这个场地和载体的作用,积极开展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学校要在每个学院设立有特色的部门,鼓励学生参与到部门活动中去,同时还要多举办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性质,开展有特色的专业实践,为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四、总结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浙江浙能绍兴滨海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 绍兴 312073)

摘 要:安全文化的创新方法从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展开。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更深的层次来影响人的安全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安全理念,明确安全目标,规范安全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

关键词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86-02

1、引言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预防人身、设备事故,保证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物质的安全,既是企业的第一追求,也是国家、社会的要求。电力行业非常重视安全生产,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法律法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注重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安全设施,加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但是在电力生产中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仍有发生。从事故原因分析发现,98%的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原因是员工的安全意识差,安全技能有欠缺。而人的安全素质和能力主要源于有效的教育培训和文化氛围影响。电力企业创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树立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正确态度,积累丰富的安全知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反对违章的自觉性,形成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安全道德等文化氛围。

2、安全文化的定义和功能

安全文化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8 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其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该定义比较高度概括,但没有实际可执行的内容。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CSAI)提出了修正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想法、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的重要思路、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这两种定义基本上把安全文化限定在人的精神和素质修养等层面。

在国内将安全文化归纳为:“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从事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安全文化的功能在于将企业的全体人员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念和专业安全文化知识的本质安全人,可以归纳为:

(1)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在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提高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规范每一个人的安全行为,形成安全文化熏陶的人文环境,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在强有力的安全文化场的约束与控制下,个别不安全的行为也将被群体所不容而受到纠正。

(2)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立的价值观、态度、安全生产理念、行为准则、目标等,据此对企业中各部分进行组织及协调,实施安全管理。

(3)使企业进入有序发展的良性状态。安全文化是社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在人的价值观上的综合反映,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避免事故对生活及生产的破坏作用,使企业稳定发展。

3、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方法

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建立起安全生产的价值观、理念和目标。安全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生产方针,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确保电力生产中人身和设备安全,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电能。其次,安全文化建设要注重对人的管理,明确安全生产中各级人员的行为规范,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强化员工的过硬安全技能,把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安全行为、精神面貌凝聚到共同的安全理念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因此,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方法可从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等四各方面开展活动。

3.1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安全精神文化建设首先从树立安全生产的价值观做起,“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是安全生产永恒的主题,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家庭的幸福,公司的效益。重视安全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企业的负责,对国家的贡献。全体员工要明确企业的安全愿景是企业和员工安全健康地度过每一天。企业的安全目标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并组织安全活动、安全学习,利用网站、视频、看板、安全手册等载体,广泛宣传安全生产价值观、理念、目标。通过安全誓言、安全签名等活动,促使全体员工对安全作出承诺,形成“我要安全、安全为我”的良好氛围,使安全精神深入员工心中。

3.2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就是企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等体系,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贯标。编制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体系以及生产技术管理、运行管理、燃料管理和人力资源、后勤、财务管理制度,覆盖企业安全生产各个方面、各个层面,明确各级各岗位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细化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规范公司及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

3.3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就是从安全工器具、安全设施、劳动保护用品和防护器具装备、安全标示标识等方面建设,通过对现场安全设备设施的投入、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用品的配置,满足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物质需求。在厂区、生产场所、职业危害区域按照相应规范设置安全设施和安全标示标识系统,公司为员工配置合格的安全工器具和劳动保护用品和特种防护用具,并定期进行检查、检验,保证合格有效。建立安全设施管理规定,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对现场安全标志标识以及设备、管道介质流向标识、员工个人安全工器具和防护用品的管理。

3.4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安全行为文化建设要研究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特点,建立安全生产的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生产的方法、知识、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准确的安全行为规范,让员工熟知自己的安全角色和责任。同时要加强对作业过程进行反违章检查,对违章行为,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考核。通过制度的约束和意识的培养,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遵章守纪,反对违章行为的安全观念,最终塑造“本质安全人”。

4、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经验

4.1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企业文化建设中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子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理念、形象识别、工作目标与规划等各个方面融合进安全文化的内容和要求,并与建设企业文化工作同步实施。安全文化要体现企业文化的理念、价值。确立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单独制订安全文化建设方案,编制安全文化手册等。同时要与班组建设相结合,加强安全文化的群众基础。

4.2安全文化建设要注重提升企业形象

电力企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污染企业,提供的电能和热能产品,与人民生活,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发生事故对社会生活影响极大,同时电力企业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企业,社会了解度不高。电力生产过程中保证人身、设备安全,保持生产、工作场所清洁文明,做到废物达标排放,实现环境友好,这是社会提倡的大安全概念。抓好安全生产,不但是企业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因此,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所在社区,同时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提升企业形象是安全文化建设要求之一。

4.3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经过长期的积累,建立了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安全生产形势良好。但是也容易固步自封,不太容易接受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时要与时俱进,及时吸收转化利用先进安全文化理念,要不断修订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

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如操作电气、高温高压、高转速设备,处于高噪声、高温、粉尘环境,接触酸碱、液氨、氢气等危险化学品,从事高空、起重、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为此。危险因素的排查辨识、分析评估、控制消除等工作非常重要。对危险因素的管理,要纳入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中,并不断完善安全设施和标示标识系统,做到持续改进。

4.4重视宣贯培训,提高职工综合知识与技能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员工,员工受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等基础文化素养,与安全文化的实施密切相关。因此,进行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要做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经常性的活动,使员工理解并落实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

根据电力企业实际情况来看,需要经常对员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宣贯培训,特别要重视新进员工的安全三级教育和老员工的继续教育,使全体员工掌握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4.5充分调动企业三个层面人员的积极性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的一个整体性活动,是企业内部的各级人员和每个部门、班组,形成一个团队的共同要求。因此,调动企业三个层面人员的积极性是建设安全文化的成败关键因素。

决策层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决策层要抓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计划和监督执行。同时领导者应保证投入相应的时间和资源,并对安全做出表率。

管理层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执行者。各级管理者应积极执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计划,组织内部的安全活动,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安全文化并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同时要进行公司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有机推进。

员工层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安全文化建设和发挥作用的主体。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的许多内容,比如安全理念树立、安全承诺、安全责任履行、参与安全培训、执行安全制度规范等,都是以员工层为核心。员工不但自己要遵守而且要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负有对自身和同事安全的重要责任。

4.6严格进行检查考核

没有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将会事倍功半,或半途而废。电力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对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审查评估,同时也要对安全目标、指标体系的实施及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安全文化建设要按照活动计划有序推进,并根据节点进行检查考核。在生产中要加强作业现场反违章的检查考核,严格执行员工的安全奖惩制度。利用榜样产生的群体效应引导,创立“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光荣,违反安全行为规范可耻”的大环境,促使员工将遵守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

5、总结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从更深的层次影响人的安全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安全理念,明确安全目标,规范安全行为,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最终使员工的行为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创新方法从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开展活动,建立和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创造提高职工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并将安全文化融合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在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高,积累丰富的经验,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企业文化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张景钢 ,谭允祯;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电力安全技术,2006, (6)期.

[2] 宫运华,张来斌,樊建春;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9)期.

[3] 赵文新,邵军;强化安全文化建设构建本质安全企业;电力安全技术,2013,(2)期.

[4] 仝世渝,张宇;供电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电力安全技术,2012,(1)期.

[5]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4-2008).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行为文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017-03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一种对价值的追求与价值的创造[1],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是组成大学校园文化的四大要素。大学的行为文化是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表征要素,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要素,更是实现培养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必然要素。大学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说到底都是为大学行为文化的实现所创造的条件。国外的文化背景与我国截然不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早已完成,而我国大学的行为文化几乎是空白,就连我国顶尖级的名校来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其行为文化。没有良好的行为文化,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只是一句空话或口号。大学行为文化的研究与建设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的现状

我国大学行为文化的研究是在21世纪初开始的,2000年初提出了行为文化的概念,并从诸多方面对大学行为文化进行了探讨。李云清(2001)的《浅谈行为文化与素质教育》,刘合波(2001)的《网络对高校行为文化的影响》[2][3]是比较早地提出了高校行为文化问题的,但此后5年内没有人研究大学行为文化,6年后李莉丽(2007)的《从行为文化角度看英国大学生校园生活特点》,论述了学生会在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且分析了宿舍文化、多元的文化和特定的历史传统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4]张桂霞(2007)在《刍议大学行为文化建设》中,阐述了大学行为文化的主体、大学行为文化在大学文化中的地位、大学行为文化的本质表现形式等问题。[5]程迪(2008)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刍议》中分析了现代大学生行为文化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探讨如何建设大学生行为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6]胡树森(2008)对加强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建O进行了思考[7],左晓民(2008)分析了价值视野中的大学行为文化养成问题 [8],陆荣林(2008)提出了根据职业特点建设学校行为文化的观点。[9]李霞(2009)则从大学管理角度对行为文化建设进行探讨,阐述了大学管理行为文化的科学内涵、大学管理行为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10]而王登恕(2009)从和谐校园视角,强调中国高校文化的实践与弘扬从行为文化着手,从一个侧面探讨了行为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11]

进入2010年后,大学行为文化的研究与之前相比,略显系统与深入。何独明(2010)在大学校园文化概论[12]一书中详细阐述了校园行为文化的特征与作用、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途径与方法,认为校园行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学生社团,但忽略了大学教师队伍这一载体。而刘剑波,陈超(2010)主张高校在行为文化建设中,应着重从教师的主导文化建设、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规范基础文明行为、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的修炼、科学管理校园文化活动以及与行业行为文化的对接等五个方面入手。[13]周华琼(2013)认为大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核心,行为文化是关键;文化建设的成效要通过全体大学教职员工共同遵循的行为方式来实现和检验。当前教师的教学学行为,学生的学习、道德行为和学校的行政行为存在一定的缺失。[14]薛瑞,张慧敏(2013)认为构建当代社会主义大学诚信行为文化建设应该从师德塑造、学风引领、转变管理人员作风三个方面加强建设。[15]石维富(2013)倡导大学行为文化主要通过大学教师、大学生、管理服务人员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大学行为文化建设可以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管理人员的管风以及优良校风的建设入手加以实施。[16]蓝鹰、周伟(2004)强调,在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大学领导者的道德行为、管理行为、学术行为、社交行为和言语行为对整个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17]吴秋凤,苏丹(2015)分析了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特性及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为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8]

总之,我国大学行为文化的研究还处在低级阶段,一方面,因为我国目前物质文明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低端水平。另一方面,只有复合型的研究人才才能胜任这一工作,而我国目前符合这一要求的人才还十分稀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交叉缺乏,理论深度不够

大学行为文化的研究,目前仍然停留在文化本身的概念当中,如要研究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其内在机制是什么,行为与心理的关系是怎样的,就涉及行为科学的研究范畴了。心理活动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人的需要、动机、认知等心理过程和人的能力、人格等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决定作用等等这些问题是研究大学行为文化的基础。就现有研究文献看来,大学行为文化的学科交叉研究还没有,就其文化本身的研究深度也是不够的,刍议、浅谈、思考和初探之类的文章较多,另外,作者的观点中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不够清晰,如“校风建设是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关键”这一命题就是错误的。这些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还没有,都是在一般刊物上发表,足见其理论深度是不够的。

(二)思辨研究较多,实证研究或缺

综合我国现有的研究文献,全部都属于思辨研究的文章,如果没有行为科学理论作为基础,仅仅靠凭空想象去研究大学行为文化,只能习惯采用思辨的方法。进入21世纪,国际上仅采用思辨的方法已经被淘汰,我国缺乏的是实证研究。90后的一代大学生思想更加开放和活跃,多元化的价值观使大学生发展选择方向增多、区域扩大。因此,思辨式的研究和说教式的指导作用就大打了折扣。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客观规律和实际中的应用,如果一个问题反反复复地去空谈,其研究的意义就丧失了。

(三)研政分离突出,研究经费短缺

关于大学行为文化,我国的研究者多数是无执行权力的人,而有执行权力的人又不去学习和研究,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研政分离现象,在大学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尽管有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但由于没有执行权力,最终不了了之。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行为文化的研究课题经费无法与自然科学相比,客观上制约了研究的发展。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学习相关知识和参与相关研究,否则就难以识别、驾驭和指挥高校工作者,即使有很好的研究成果也难以在建设大学行为文化中应用。

三、发展的趋势

(一)未来研究的内容

1.研究大学行为文化的初步形成机制、组成要素与发展模式。大学行为文化的初步形成机制、组成要素与发展模式是客观规律的体现,按照客观规律建设大学行为文化,工作才能有绩效。当然,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多民族的国家,每一所大学在建设其行为文化时要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

2.研究大学行为文化对大学组织凝聚力的影响作用。未来大学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内容是整体发展水平,无论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在科学研究,或是在社会服务上,都将是衡量一个大学水平的重要方面。一个实力强的大学如果没有凝聚力,其发展将会是畸形的,而这种凝聚力靠什么形成和培养?靠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缺少了大学行为文化,还是空洞无物的。大学人的精神风貌、高雅气质、组织凝聚力等都体现在大学人的行为之中,大学组织的凝聚力是大学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和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

3.研究大学行为文化对大学人才培养动力作用的心理机制。大学的头等要事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不仅是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行为,同时也是大学教师自身成长和社会化的过程。大学人在大学校园的行为一旦形成一种文化后,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种场动力作用机制是什么?我们能否掌握这种机制去更有效地培养合格的人才?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出现,会丰富行为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内容。因此,大学行为文化对大学人才培养动力作用的心理机制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将会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二)未来研究的方法

1.多学科交叉与整合。多学科交叉研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大学行为文化的研究,如果仅仅在文化层面上进行,很难有新的突破,必须结合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进行交叉研究,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单一学科的研究存在着难以回避的缺陷,只有多学科交叉,才能有新的突破和发现,才能避免片面性,才能便于在实践中应用。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多种因素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之下而产生的。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在于应用,大学行为文化的研究,如果只从理论上探讨,不去进行应用研究,可能是凭空想象,纸上谈兵;只搞应用研究,不去进行理论探讨,可能是原地踏步,难以突破,甚至会走弯路或出危险。只有把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才能取得信服的研究成果,才能在建设大学文化中得以应用。这一过程仍然是遵循着“理论―实践―比较完善的理论―再实践”的发展轨迹。随着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者研究取向分道扬镳,最后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走向整合,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实证研究逐步成为主流。除了采用现象学、问卷法和调查法以及理论上的探讨、宏观上的评论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外,未来会更加强调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在内的思辨方法和实证方法相结合,即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相融合的综合性研究。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理论将会成为大学行为文化研究的理论支持。尽管大学行为文化的证研究,现在还没有见到有关研究成果的报道,但强调问题解决的可操作性是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因此实证研究逐步成为主流。分析大学和揭示大学行为文化产生的心理机制,探究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方法没有实证研究是难以服人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5-10.

[2] 李云清.浅谈行为文化与素质教育[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1(1):75-77.

[3] 刘合波.网络对高校行为文化的影响[J].枣庄师专学报,2001(18):32-34.

[4] 李莉丽.从行为文化角度看英国大学生校园生活特点[J].沧桑,2007(5):215-216.

[5] 张桂霞.刍议大学行为文化建设[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5-109.

[6] 程迪.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刍议[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6-69.

[7] 胡树森.加强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5-7.

[8] 左晓民.价值视野中的大学行为文化养成[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43-45.

[9] 陆荣林.建设有职业特点的学校行为文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30.

[10] 李霞.大学管理行为文化建设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18-119.

[11] 王登恕.和谐校园行为文化――中国高校文化的实践与弘扬[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139-141.

[12] 何独明.大学校园文化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13] 刘剑波,陈超.对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142-144.

[14] 周华琼.行为文化:大学文化建设的关键[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61-165.

[15] 薛瑞,张慧敏.略论大学诚信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J].科教文汇,2013(11):12-14.

[16] 石维富.试论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20):33-35.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 校园文化建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指生长在高等教育环境下的,为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传统并反映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各种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行为方式和活动的总和。所以,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不是单一的、杂乱无章的,而是多元的、有序的。校园文化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综合形成的复合体,大致包括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活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四个层面。

2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让广大师生了解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帮助广大师生了解社会国情,认识人生。从而宣传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倡导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在本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规范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准。先进的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精神和共同理想信念的正能量,规范和引导青年学生的思想舆论、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增强校园凝聚力。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着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群体意识,可以使师生产生归属感,增加凝聚力。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3.1过于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当前形势下,部分高校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注重物质文化建设的做法,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没能体现出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整体风貌、水平特色、文化品位和道德水准。精神文化建设的缺失日益严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急功近利、精神空虚、毫无追求,大学这一神圣殿堂的美誉能维持多久值得深思。

3.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特色

校园文化有共性的一面,但因各个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办学定位的不同,从而使其拥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的根源所在。然而一部分高校只是单纯地模仿其他高校的文化建设的模式,没有根据自身的特有优势和专业特点来制定文化建设发展模式,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特色,不利于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3.3学风建设情况令人担忧

如今的大学里,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忽视文化课学习,偏重娱乐活动,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大家普遍认为只要考试及格,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就是成功的。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范围明确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而对于中国的历史、人文方面的书籍则是无人问津。

3.4校园文化建设娱乐化、功利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部分高校管理部门开展的文化建设活动偏重于文体育类,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哲理性、艺术性,使校园文化本应具备的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功能遭到抑制,沦落为一种娱乐方式。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4.1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

在注重建设和谐高雅的物质文化氛围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建设。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它是一所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传统和行为习惯。高校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载体的搭建,促进先进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促进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协调发展。

4.2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

可以通过挖掘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学生活动特色等构建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体系。高校文化建设只有突出自己的个性,才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本学校的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保持对社会的吸引力。

4.3深入加强学风建设

各高校应当出台相应的校纪校规约束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作为和学生直接对话的任课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大学此时就要发挥育人的作用,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向他们证明学习和勤奋能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同时学校应该尽量开设高层次的讲座,请专家、学者到校内讲学,内容也应涵盖教育、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学术氛围,使学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4.4建设高层次的校园文化

中国梦的文化蕴涵,是深化中国梦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和角度。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始终契合中国梦的文化蕴涵。对广大青年学子来说,中国梦是成才梦,是报国梦,是创新梦。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中国梦也是育人之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发挥中国梦的核心凝聚作用,引导学生意识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广大青年学子和教师筑梦、追梦、圆梦,要将中国梦的文化蕴涵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传承和创新作为校园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不可偏废其一。

参考文献

[1] 李新宇.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创新[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根基;企业文化;;企业行为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3-0050-04

[基金项目]2011年重庆教育学院重大委托项目“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批准号:KY201108Z)

[作者简介]袁柏乔,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企业经济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肖啸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首批入库管理学科专家,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企业管理。(重庆400067)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培育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群体文化,它着眼于企业的兴衰和职工的凝聚力,把无形的价值理念与有形的制度载体结合起来,并以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表现出来,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激励等功能,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润物无声,入脑人心的教育熏陶,使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融入企业愿景之中,实现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高度认同,达到对员工思维和行为的塑造。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主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传导机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然而,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面临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问题,企业文化差异与冲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影响企业发展的现实绩效。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来源确认与文化建设冲突处理,是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核心问题。本文致力于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构建企业文化指标体系内核,并指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文化指标体系内核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它以企业自身发展所特有的一种模式及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可遵循的准则去执行,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让精神文明建设从宏观向微观转换,进而达到以点带面、以微见著的效果。而精神文明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以精神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进行现实化改进的。为确保企业文化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根据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现状,应构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指标体系。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结构应包含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四大维度,下面四大维度充分显示了我国企业文化指标体系的内核构成。

(一)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包含:企业目标一致性、企业科研能力整合和企业文化建设环境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目标一致性包含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性程度、资产负债率、利税增长值和市场占有率四个三级指标;企业科研能力整合包含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度、引入新产品技术成果率、科研合作开发速度和合作开发新产品技术比重四个三级指标…;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包含产业的政策合理度、面临的行业前景和产品市场状况有力度三个三级指标。

(二)企业行为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包含企业态度融合度、企业风格相似度和企业建设文化影响力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态度融合度包含企业工作者对企业文化整合的支持度、企业工作者对工作环境改变适应度和企业工作者对生活环境改变适应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风格相似度包含领导艺术行为风格改变适应度和员工艺术形成行为风格可改变度两个指标;企业建设文化影响力包含企业知名度的影响度、企业对文化建设优势的宣传度、对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的兴趣度和对建设企业文化整体满意度四个三级指标。

(三)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包含企业制度与管理建设、企业组织机构建设和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制度与管理建设包含员工行为规范一致性、企业综合管理标准一致性、激励机制一致性和薪酬制度一致性四个三级指标;企业组织机构建设包含组织结构的一致性和信息沟通度两个三级指标;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包含员工参与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机会和双方组织交流活动的频繁度两个三级指标。

(四)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包含企业精神一致性、企业哲学一致性和企业道德一致性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精神一致性包含企业精神境界一致性程度、企业价值观存在一致性的程度和企业凝聚力程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哲学一致性包含企业信条存在一致性的程度、企业宗旨存在一致性的程度和企业座右铭存在一致性的程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道德一致性包含在企业估计方针上的一致性和在产品质量保证度上的一致性两个三级指标。

三、企业文化塑造和培育的原则

企业文化塑造与培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扬弃’、相互理解沟通、同步运作”原则。具体说来:

(一)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人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

人是企业的主体,人是企业运行最基本的资源,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目前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把企业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态度考虑在内,企业文化建没失败案例充分显示,这些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并没有完全考虑“人”这个因素的基本需要,造成“人”对文化建设的反感,从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绩效。

(二),兼容并包,带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个性和特色发展

企业需要具有自己的生命力,就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自己企业的现状作为依据制定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精神指引力,进而进发出强大的生命之力。

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更是合作发展关系,完善的企业文化建构,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内部文化差异的整合和建设,更是对外部合作企业文化的吸收和兼容。企业文化整合中,往往对合作企业文化知之甚少,有意无意忽略合作企业文化特点和需求,难以实现市场主体问的共赢。管理者应当用兼容并包的心态尊重合作企业文化。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建立起一种共同文化,不是将各种文化进行简单叠加,也不是选择其中某一种文化,而是将其优秀部分进行融合和升华,是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共同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行为的新文化,是对多种不同文化进行建设重塑,进而实现创新的过程。

(三)坚持“扬弃”,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和精髓

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文化冲突很多,过多的文化冲突造成文化建设的风险偏大,最终影响企业市场竞争绩效。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扬弃”的原则,所谓扬弃,就是要去除糟粕,留取精华。对于多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必须留取对企业以后发展有利的部分,不断完善企业传统优秀文化组成。

(四)相互理解沟通,塑造企业文化整合氛围

企业文化构建和整合中,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员工必然忧心忡忡,这必然造成员工本能拒绝各方面的变化,最终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整合氛围,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沟通,处理好各种文化冲突和矛盾,形成整合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和谐文化,实现有效沟通。也就是说文化建设中,沟通必须既是双向互动的,又是深层次的。各方要在沟通中发挥主动导向性的作用;企业管理层的意愿及企业经营未来发展方向等重要信息要及时传递给员工,使员工心理上消除不确定性和不安感,从而获得员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支持和理解。

(五)同步运作,以协同发展带动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文化构建,但无论是哪个具体方面的文化构建,都应与企业发展目标同步进行,新构建的企业文化要为企业发展起导向作用,并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里的“同步运作”,包括同步设计、同步评估、同步注入、同步实施和同步完善。

四、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竞争,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发展根基,就必须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化解企业文化冲突,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绩效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上还缺乏必要的重视。因此,这就要求构建良好的企业制度文化,提高企业制度文化竞争力。

首先,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建设,形成统一的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制度保证。其次,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形成员工行为规范一致性的制度保证,组织员工参与另一方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双方组织交流活动的频繁度和信息沟通度,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标准一致性。再次,加强企业管理者之间相互理解的制度文化建设。行业文化建设之所以进展不顺,管理层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仍存争议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在管理层之间形成严格的“在其位谋其政”文化氛围,可以增强企业管理层的威望和信服力。通过召集高层管理会议,讨论、学习、培训未来企业的管理理念,达到统一经营思想、理念的目的,增强企业未来发展的统一性;高层管理的企业经营理念统一之后,其他方面的建设也会顺利得多。最后,重视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聘请专业机构制定制度文化建设措施与计划,制度文化建设环节的缺失,往往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冲突埋下了隐患,几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企业必须作出更好的文化补救措施,对各种企业文化作好详细比较,研究企业多种文化差异,确定企业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对企业文化冲突进行梳理,分析其原因,从而作出后续详尽的文化建设方案。

(二)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石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是影响企业发展最基本的影响因素,物质是基础,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状况,影响企业员工领导者的工作热情和信息度。首先,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企业目标一致性建设,表现在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性目标要强,这样才能从总体上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并购利税增长值,才能扩大企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企业行业或区域影响力。其次,进行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企业科研能力建设。企业在科研过程中要相互理解和沟通,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这是企业成功的基本条件。要增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建设过程中相互引入技术和成果,增加合作开发新技术比重,提高新技术成果率,加快科研合作开发速度。最后,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建立一个合理的并购产业政策,对企业面临的行业前景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规划,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为灵魂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提高文化建设的绩效水平,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是根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中心。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企业精神的一致性,提高企业精神境界一致性程度,形成一致性企业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水平。其次,要加强企业哲学的一致性程度,形成一致性的企业信条、企业宗旨和企业座右铭。最后,加强企业道德一致性,确立企业估计方针的一致性和产品质量保证度的一致性。企业应该建立人性化的文化环境,这样能加强企业的凝聚力,让员工拥有以企为家的感觉,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企业集思广益,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企业中心原有文化的建设,一个多元文化的企业将多元文化看作是企业的财富,往往允许双方文化保持独立,特别是如果发生在服务于不同市场区域的企业之间,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是较好的选择。企业的发展永远都不可能停滞,那么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企业的各种理念,自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挖掘其深度,找到更加适合现阶段企业的管理理念,而这些理念必将成为企业在应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利器。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使得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具备了时效性,其最终目标的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挖掘,走向越来越高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