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通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调度自动化系统 加强管理 思路方法
1.榆林地调简介
目前,榆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基本实现 “四遥”,即遥测、遥信、遥调、遥控。全区共接入厂站121个,通信通道基本实现2M数据网传输,建立了9个骨干节点,网络的优化建设,缓解了榆林调度数据网的瓶颈问题。2011年我们又开始建设榆林集控中心,现在已接入20个无人值守变电站,2013年我们又将接入18个无人值守变电站,无人变电站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必将促进管理的进一步提升。
调度主站系统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功能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榆林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我们选用的南瑞科技的OPEN3000系统,其系统性能可靠、稳定,容量充裕,系统功能满足电网不断发展的需求。在榆林如此好的一个系统平台下,怎样提高管理水平,则显得至关重要。
2.自动化与其他专业的维护分界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杜绝维护中可能出现的盲点问题。我们针对各专业的特性,划分了自动化与各专业的维护分界点,
2.1调度自动化专业与通信专业的维护分界点
原则上按以下界面划分:通过变电站控制室(通信机房)通信接口配线柜(提供ODF、DDF、VDF、以太网口等通信接口)连接的调度自动化通道,分界点为通信接口配线架的出口侧。
通信接口配线柜及其通信出口,由光纤班维护,通信接口配线架出口至调度自动化设备的电缆、转换设备等由调度自动化部门维护。不经过通信配线架,直接由通信设备连接至用户设备的,分界点为通信设备出入口电缆(光缆)侧(不含通信设备端子)。
具体如下:
(1)主站:以进入自动化班机房的配线架为分界点;进入配线架由光纤班维护,出配线架到路由设备之间的连线由自动化班维护,如果遇到在远动机房做光纤和2M环回,由光纤班工作,远动班配合完成。
(2)分站:2M维护分界点以通信配线架出线为维护分界点,2M传输线以及中间的转接件由自动化班维护;V.35维护分界点由公母头的结合点为分界点,母头到通信配线屏由光纤班维护,到路由器由自动化班组维护;带光板的路由器,以路由器光板为维护分界点,光板信号由光纤班负责测试;
2.2调度自动化专业与二次专业的维护分界点
原则上按以下界面划分:
(1)RTU系统:
A、遥测转接屏与二次回路接口电缆,分界点为端子排。 端子排至远动设备的电缆,由调度自动化维护人员负责维护管理;
B、遥信信号:遥信转接屏与以开关端子箱接线端子为界,端子排至远动设备的电缆,电缆由调度自动化维护人员负责维护管理;
C、保护信号,保护屏端子排到遥信转接屏端子排电缆由调度自动化维护人员负责维护管理;
(2)对于综自单元,与保护专业的接口以保护装置自动化信号输出端子为界;对于主变、110KV线路以通信管理机为维护分界点;对于公共管理机则以公共管理机的出口网线为维护分界点;
(3)电源:以站用交直流的空开为维护分界点,电力线缆和远动专用UPS由自动化班组维护,空开之内的直流屏和直流电源由直流班维护;
(4)与智能测量表计的接口以测量表计的输出接口端子串口485的端子排为界;
3.调度自动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专业特性划分之后,由于各专业归属的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自动化维护的各个环节畅通无阻,很好的衔接,使自动化的维护管理更加规范合理,是我们必须理清一个问题。目前,我们虽然在内部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编制了调度自动化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接入厂站信息流程和自动化应急预案,但榆林调度自动化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总结有以下几点:
3.1调度自动化专业技术维护人员缺乏
目前,自动化按照主分站分为自动化运行班和自动化检修班,自动化运行班主要负责主站各个系统的维护,自动化检修则主要负责厂站端自动化设备的维护。自动化运行班6人共维护主站5个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EMS)、高级应用(PAS)、调度生产管理系统(OMS)、电能量系统(TMR)、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DTS),还有一个集控中心,5个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自动化检修班8人负责厂站端设备的维护: 共维护68个公网变电站、47个电厂所有的远动设备、电量集抄器和数据网设备,还有5个县调近40个变电站的站端设备。如此大的维护量,却面临着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短缺,这就严重地影响了自动化运行设备的维护效果,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达不到保障,维护周期延长,大大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影响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3.2生产职能部门缺乏通信自动化专职管理人员
由于管理部门自动化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造成了调度通信自动化的维护流程的不畅通,沟通的不及时,管理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协调性,需要跨部门的工作因无人协调,导致工作各顾各,造成非常不好的后果。比如:计量电表的变比的修改,或者更换电表,不能及时的告知自动化运行人员在主站做及时的修改和设置,从而导致数据信息的异常;同时维护分界点执行的力度不够,职责的不明确,互相扯皮推诿,导致维护的不彻底,为日常维护留下了隐患。
3.3自动化设备选型过于混乱,给运维带来不便
自动化厂站端的设备选型过于百花齐放,给运行维护带来极大的不便;自动化设备的订货与采购,把关不严,导致设备的性能达不到要求;满足不了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可靠性、稳定性极差,数据异常、设备故障频发。
4.解决办法和思路
4.1加强技术培训,增加维护力量,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增设运行维护人员,自动化运行班增至10人,自动化检修班增至12人,对于县调则成立专门的运维班进行县调的统一管理与维护,或在自动化检修和运行中按比例增设。以确保调度自动化系统维护力量,使设备的维护及时准确到位,保障调度自动化信息的可靠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4.2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流程,保障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行
调度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十几年以来,生产职能部门没有专门的通信自动化专职管理人员,导致维护管理制度不完善,流程不畅通,缺乏至上而下有力的指导、监管与考核,一人说了算,缺乏硬性的考核标准,是造成自动化管理难以提升的一个核心问题。只有管理健全,人员保证,才能确保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的及时性,保障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4.3慎重设备选型,优化网络建设,完善调度自动化体系建设
新建的变电站,应按高标准设计,达到无人值班条件,站端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在选型上,要着重考虑运行成熟的产品,要选择性价比较高,诚信度较高的厂家,杜绝产品的百花齐放,从而降低维护压力。同时要要严格按照数据网的规划设计,合理分配地址,接入厂站,使数据网络更加优化,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
综上所述,榆林调度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以后,一直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调整结构,适度监管,合理分配,保障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实现设备使用和管理并重,只有这样才能使调度自动化管理有计划、有步骤上台阶,才能使自动化设备在良好有序的管理中体系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满足榆林电网的科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调度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作者:魏学忠
关键词 基层检察院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化建设在检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是全球的共识,科技强检是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大力推进检察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保证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开展科技强检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高科技服务检察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能够更有力地打击犯罪活动,维护司法的公正和统一。因此开展信息化建设对检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检察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监所派出检察院按照上级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科技强检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人力、财力、物力的影响,监所派出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落后。
当前监所派出检察机关部分干警对信息化工作还普遍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部分干警存在着只需懂法就可以胜任检察工作的观念,习惯于一张纸、一支笔的传统工作模式,甚至简单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会打字、能上网,没有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检察工作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导致了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缺乏,这种现状制约了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是基层院信息化建设的思想阻力。
(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信息技术人才短缺是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检察机关的干警过去多是学习法律专业,一些专门的技术人员也大多为会计、法医等类型人员,就我院来说,专门从事信息化的人员仅有一人,因此对信息化建设,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部分干警年龄老化,对信息技术的主动接受能力较差,甚至有些不能熟练使用电脑。近年来各地基层检察机关在努力引进和吸收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进入检察机关需要通过考试,经过层层选拔,这就给人才的引进加大了难度。同时,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培训也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基层院技术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大多都是自己在实践中摸索,难免会走些弯路,影响工作效率。
(三)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现代化基础建设,购置硬件设备、开发软件系统、进行人员培训等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但在目前,监所派出检察院的经费主要依靠当地财政拨款。虽然上级财政支付了一定的设备费,但数额略显不足。由于经费不足,我院目前尚无法实现派驻检察室与监管场所监控联网,造成了监所监管安全问题一定程度的缺失。
(四)信息化建设与操作应用不同步。
在监所派出检察院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信息化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三者的契合程度不高,存在概念模糊、实际可操作性差等缺陷。不少干警在日常工作中,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方式,在办公办案过程中基本上是采用电子版和纸质的“双轨”工作模式,存在着明显的重复情况,使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三位一体”的机制水平目前还只是处于初步尝试阶段,距离高检院提出的“三位一体”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投入大,需长期坚持的工程,要确保规划任务的实现,领导是关键,组织是核心。因此,监所派出检察院应高度重视,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全院信息化各项制度,明确各自责任,增强全院干警的责任意识,切实按照高检院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健全基层信息化建设的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
(二)更新观念,完善机制。
一方面通过培训使全院干警正确理解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使每名干警都是一名既精通业务,又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全院应着力机制建设,促进信息化工作规范管理。对网络管理员职责、计算机管理系统规定、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将目标任务细化到各科局室及个人进行考核,通过奖励机制拉动检察信息化建设。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经费保障。
作为监所派出检察院,我们一要以良好的执法形象、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将本院的实际困难和科技强检的重要性向主要领导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并且采取有力措施,广开渠道,保证建设经费足额、按时到位。同时利用资金积极推进派驻检察室与监管场所监控联网,加强对监管活动的实时和动态监督,及时了解、有效化解和坚决消除各类监管矛盾、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头。
(四)以人为本,提升干警技术水平。
关键词: 电气 自动化 发展 方向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范围较广,但我国此类技术实力还亟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认真分析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其重要意义和电气工程的需要,有效掌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着力提高电气工程质量。
一、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1、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不论是在火电还是水电力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创新,电力系统的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国家的经济发展。第一,新电力电子开关的使用,标志了电力系统已经进入了运动控制的新时代。监控功能的发展和MOS控制晶闸管将驱动电路,以及过压过流保护,促使信号的警示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方便了与住信号之间的联系,使网络通讯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电流检测甚至温度自动控制等作用都集成到一起,统一成一个整体。第二,组成交换器重要部分电子器件的更新与发展,大大促进了变换器的新发展,让电力自动化的应用更加的深入、简便,优化了电力系统。第三,交流调速控制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控制结构的简单操作,以及控制思想的现代化和控制手段的直接化、快速的响应速度,还无超调,使信号处理的物理概念相当具有明确化。这方面的全新的应用提高了让电气自动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电气自动化为电力系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电气自动化在楼宇控制方面的应用
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楼宇控制中,大大地提高了居住使用的安全系数,让楼宇的控制管理更具现代化、科技化及智能化。在楼宇控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于两种系统中。由PE线加上一个三相四线的接地系统称为TN-S系统。通常在建筑物内,为了提高楼宇系统的安全系数而设置的独立变配电所的进线就是采用的该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凭借建筑物内的单相用电设备,可以随机地变换电流。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建筑应将电子设备的直流接地,可以达到防雷防静电的效果,安全第一。
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的控制系统称为TN-C-S系统,TN-C-S主要划分为TN-S系统和TN-C系统,它们的分界面是在PE线与N线的连接点上。这种系统与TN-S系统相对而言,楼宇系统电力系统的工作显然更加高效和安全。通过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让楼宇控制综合管理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科学化和安全化。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速度,同时使操作也变得更为简便,居民在楼宇内的日常活动变得更加的安全和放心。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港口作业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在港口作业中具体的应用于自动定位、动调度管理系统、无线数据通讯等,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水路的运行效率,节约了劳动成本和劳动力支出。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港口作业的效率,使水路的工作可以高效的运行,同时使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得到满足,实现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双方都能得利。
二、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影响。信息技术,广泛的讲就是指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的一切手段,是包括计算机、世界范围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以及用来传感、处理、存储和显示各种信息等相关支持技术的综合。
现代信息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电子技术基础上的,所以又称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它以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光电等现代技术为主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加工、处理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光子、光电子、分子电子等有关元器件制造的信息基础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等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信息系统技术,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应用技术。
2、与物理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由于三极管的发明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固体电子学在二十世纪的后半叶对电气工程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与物理科学间的紧密联系与交叉仍然是今后电气自动化的关键,并且将拓宽到生物系统、光子学、微机电系统。
3、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日新月异,势必带动着依赖现代技术的电气自动化也将迅速发展起来。
三、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1、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能够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生产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产品,加大自主创新的发展力度,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中低档产品以国内企业为主,中小型项目选用国内产品的市场格局。
2、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设计、实施和测试、调试和开机、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和环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和费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可以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开发平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根据项目特点和最终用户需求决定将统一的运行代码下载到硬件PLC、基于Windows NT 的软件PLC、嵌入式NT 系统还是基于Windows CE 的控制系统中。
3、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结构通用化对于一个成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应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在进行系统网络规划时,无论选择与现场设备通讯的现场总线还是与上级计算机或办公系统通讯的以太网,所选择的网络产品必须能够保证从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直至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
4、电气自动化系统程序接口标准化
基于微软公司的标准和技术,如Windows XP、OPC 和ActiveX,减少了工程时间和费用,方便了电气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在与企业的MES 系统、ERP 系统连接时,基于PC 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使用Windows XP 作为操作系统,使用TCP/IP作为办公环境的通讯标准,PC 可以在自动控制和管理平台之间建立一种最好的接口。标准化的程序接口还保证了不同厂家的软硬件产品的数据交换,切实解决它们之间的通讯障碍。
5、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
我国电气自动化企业应当认识到安防行业技术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大趋势。强调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的集成。让客户在现有的非安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以较低的开发设计成本实现自己的安全方案,也同样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针对市场特点,循序渐进开拓市场。可以先从安全等级要求最高的应用领域入手,逐步拓展到其他危险等级较低的场合。按照从工厂设备层到网络层,从硬件到软件,从安全单元到安全系统的路线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方案的应用。努力开展电气自动化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的研究,尤其是在楼宇智能化集成系统领域。
6、操作人员专业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安装时,往往忽略对那些将直接接触控制设备人员培训工作。这是通常认为实际运行设备时进行人员培训比较容易,许多生产厂家及工程部门直到系统安装运行之后,才开始对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新系统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这些技术。培训期间,公司培养技术娴熟操作人员,系统可运行时,那些将接触新系统人员掌握硬件设备及其操作和维护保养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就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时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未来的电气自动化产品,致力于我国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的实现,致力于操作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致力于电气自动化生产安全化的提高,为电气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杨宏韬.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析[J].科技传播,2011,22:14+16.
[2]张伟石.浅谈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118-119.
关键词:平台体育场馆智能化
十余年前,曾有专家预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功能的日趋专业化,智能建筑的发展将更为专业,目前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建设正如其所料。虽然建筑智能化技术和标准的进步已为我国传统建筑注入活力,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体育场馆智能化工程来讲,现有的智能化技术、标准和设计理念都不能满足其建设的需要。因此应加快研究探讨工程建设模式、技术、标准等,为我国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提供技术准备和依据。
一、体育场馆智能化技术体系
1.1智能化系统模型:
1.1.1基础平台
由于体育场馆首先是建筑物,因此其基本功能与其他建筑相同,这时可参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基本配置。如综合布线、通信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安全报警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等。该部分的配置可以与设计咨询等单位专家沟通,确定需求。当然还包括综合管路系统。
1.1.2业务应用平台
体育场馆主要是为体育比赛和运动服务,其业务应用平台包括相应的比赛综合管理系统、运动员登录系统、赛事成绩系统、赛道终端摄像系统、电子记分系统等,围绕比赛运动而必须配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设备。该部分的配置一定要结合不同的体育场馆功能并与体育比赛管理专业人士专家沟通确定需求。
1.1.3业务支撑平台
围绕比赛或支撑体育场馆运作而必须配置的智能化系统,如内部调度系统、体育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广播/电视直播系统等等。同样该部分要与将来管理经营该体育场馆的经营者沟通进行配置。
1.1.4调度应急决策综合集成管理平台
主要是针对比赛运动会进行紧急应对管理,包括育场馆联网使用时的管理,并与就近的智能交通系能够信息共享,统一调度。对于其它智能化子系统只要按其功能和应用进行合理配置即可。
2.2体育场馆智能化规范标准体系
目前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建设行业、信息行业、广电行业、消防行业的专家共同编写的《国家体育场馆智能化技术导则>即将出台,但是笔者认为体育经营管理者的参与意见不够。
虽然我国有相关的体育场馆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场馆的功能有许多新的改进,这是对智能化系统建设的考验。因此应像国际酒店管理公司有专门的酒店管理标准那样,有专业的体育场馆标准,据此确定智能化系统的需求。而且智能化的需求最好交由市场来确定,由专业的咨询公司解决,这样比请个别专家更科学、规范、合理。
同时应该重视智能化工程检测标准的研究,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指导将来的工程验收和移交。因此规范标准体系应包括:场馆工艺要求标准、设计规范、工程检测规范、竣工验收规范。
二、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模式
既然已经加入WTO与世界接轨,从技术和管理角度来讲,应当吸收发达国家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
根据建设环节确定三个阶段:
2.1建设前期
利用咨询公司(如果智能化专业技术人员不够,它可以分包/指定分包)确定其需求及预算,其研究深度比请单个专家要好得多。
2.2施工阶段
必须有智能化/弱电监理工程师负责,按照监理程序做到“三大控制”,从而保证智能化工程的建设质量,并且应当引入第三方检测机制。
2.3竣工验收
在承包商提交验收申请后,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所有智能化系统进行检测,给出系统整体判定。结合监理的监理报告、施工的过程资料,由建设方组织通过竣工验收。由于我国实现项目管理公司建设模式,这对于项目管理公司移交工程是非常有保证,不会有过多的麻烦。
三、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结合我国其它建筑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模式,按照项目管理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3.1事前控制
首先确定需求定位一定要准确、合理、科学,应当引入专业咨询公司(智能化),由其进行需求分析及定位,确保不会缺/漏项,避免以后施工中发生增项。
然后按照需求分析(需经业主确认)进行设计并确定投资预算,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有利于评标时保证优秀施工承包方中标,达到控制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质量的目的。
3.2事中控制
施工中采用智能化专业监理和第三方检测措施,严格实施旁站监理制度,进而达到保证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质量。
3.3事后控制
我国以往常“重建设轻验收”,验收往往是走过场,基本达不到检查评估的目的。所以作为智能化系统建设为了不出现“豆腐渣”工程,建议同样引人第三方柱测机制进行质量检测。由验收组依据此检测报告确定是否验收通过。
只要做到事前计划好、事中控制措施得当、事后评估检测验证过硬,智能化工程建设质量一定可以得到保证。
四、智能化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3.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摘 要:农村信息化是使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的过程。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在分析廊坊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网络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83-02
农村信息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农业信息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等在农村生产、生活、管理等方面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1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在驾驭农村市场经济中处于前置性的基础地位。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对于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水平,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科技进步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和信息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的增强,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 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技术等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疏通信息传播渠道,还可以增强广大农户和企业获取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3 推进农村信息化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
农村信息化有助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别,促进农村市场的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借助于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之间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速度,缩短城乡之间的发展距离,使城乡居民直接分享各种技术知识与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文明成果,推动科技、文化、社会事业发展
2 廊坊市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廊坊位于河北省中部,北临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南接沧州,西和古城保定毗连,地处京津两大城市环渤海腹地,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现辖三河市、霸州市、广阳区、安次区和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及大厂回族自治县,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总人口3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8万人。所以农村的经济发展对推动整个廊坊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廊坊市在农村信息平台和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廊坊市充分利用户联网、电视、电话、广播等,为农户提供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综合服务,使农业信息覆盖40%以上的农村用户,其主要模式有:
(1)行政主导模式。抓好廊坊农业信息网站群和农民合作社商务信息网服务,年信息4万条以上;落实农业部“三电合一”和省“农业多媒体视频专家诊断系统平台”项目,建立乡村信息服务站200个,视频专家在线试点1000个,农村信息员1000名。
(2)民企经营模式。依托大华夏神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全市推广应用农机监理、农业智能语音、农业触摸屏等服务系统,开展农村信息“户联网”综合服务。
(3)行政与国企合作模式。农业职能单位与联通、移动联合,通过手机、固话、电脑等方式,推广农业短信、设施农业专家远程监控、农业专家视频在线等服务。农业短信用户达到50万户,建设设施农业专家远程监控试点20个。
(4)行政与民企合作模式。推广神农农业科技进村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农村信息“户联网”综合平台,开通集查询信息、政策解读、办事指南等功能于一体的廊坊市农村土地流转网。
(5)国企与民企合作模式。推广华夏神农等民企公司与通信部门合作,依托网站、短信、热线等媒介,开展新农村金色俱乐部、省农村信息户联网资讯热线服务模式。
2008年,廊坊市推进了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该市农村信息“户联网”的进一步的拓展延伸。星火科技“12396”热线采取以电话为主线、以因特网为总线,电话、短信、网站、手机上网、电视、广播等多信道全方位接入,实现互动联动。一是整合搭建包括电话、短信、手机上网、网站、电视、广播、触摸屏七个子平台在内的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二是丰富服务方式,实现人工坐席应答、专家远程转接、系统自动应答三种服务;三是扩充信息资源库,服务门类从23个增加到34个,农业专家和咨询系统的数量由130个增加到157个、语音数据达到10万条。内容涵盖农村科技、涉农商务、农村政务、生活百事、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农村教育等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四是建立星火科技“12396”呼叫中心,中心现有坐席人员10人、农业专家10人,实现了每周七天、每天十二小时在线为农民服务。农民只要利用有线电话、手机等通信设备就可获得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全市建成统一标识、配置、服务、管理的地市级服务支持中心1个、县级服务指导中心3个、乡村企服务站100个,覆盖了无公害蔬菜、奶牛养殖、肉牛养殖屠宰加工等全市的农业主导产业,直接受益农民达40万人,增收近亿元。
3 廊坊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廊坊市启动农村信息化工程以来,各县农村信息系统的硬件建设比较理想,但是农民在信息利用方面、政府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服务质量及农民信息素质都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农民缺乏信息化知识
缺乏知识是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广大农民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对农业科学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村民信息意识薄弱,信息人才匮乏,加之传统的保守意识使得大部分农民对信息,尤其是对网上信息表现出漠然和无知,在获取和利用信息时常表现出随机性、从众性和观望心态,不善于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加快农产品信息、搜索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等,这种状况严重挫伤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者的积极性。
3.2 信息获取成本较高
农民的收入水平与信息应用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获取手段的费用需求减缓了信息进入农户的步伐。现在虽说电脑普及了,价格相对以前便宜了,但最低也需2500元左右。另外,加之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小且分散,导致农民购置设备上网不仅不现实而且不经济,采用电话获取信息虽然方便但费用普遍较高,而通过电视、板报、传单等方式,方便且节省费用,但获取信息方式大都不能满足农民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信息需求。
3.3 信息资源状况较差,信息实用性不高
目前,全国虽有农业信息网站2200多个,但是网上综合性的信息多,专业性的信息少;简单堆积的多,精心加工的少;交叉重复的多,有特色的少;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4 缺少信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现实中,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技术人员存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素质难以保证。
4 促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体系规划、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开发等任务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1 要加强对农民的系统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政府应增加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大力提高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着重培养农民的三种现代意识: 一是现代的科技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科技、用科技、走科技兴农之路的意识。二是现代的市场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动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三是现代的信息意识,即让农户具有愿意为信息投入、注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同时,要大力提高农民信息素质能力,让他们具有信息收集、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和意识。
4.2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
农村地域辽阔,对信息产品的需求规模较大,因此信息化建设中网络体系开发、信息技术装备、基础设施铺设、人员培训等软、硬件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鼓励、支持、吸引社会力量,尤其是有实力的企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逐步探索和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体制,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4.3 要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重点应是采用乡镇级建立信息服务点、村级培养信息员的方法,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要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有条件的村,购进电脑,建立网站,无条件的村,鼓励经济能手购置,利用党团员活动日进行学习培训。要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使之把农业信息服务作为自身的重点服务内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广校、村干 部、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4.4 加强农村信息专业人才建设
目前,廊坊市信息人才仍然比较缺乏,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搞技术的多,懂经济的少,搞生产的多,懂市场的少。因而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农业信息人才,造就一批有信息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除重点培养高素质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农业技术专家同时也是农业信息专家,让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引导农户、帮助农户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通用航空 航空安全 人才素质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a)-0158-03
1 通用航空产业成为助力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与开发、对外出口贸易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下行风险的增大,上述三个方面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难以持续,我国经济正处在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之中,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持续下行、企业利润持续降低、居民消费成本逐年上升、外商投资规模逐渐缩小,我国经济转入中低速增长的趋势已成定局[1]。在这种外需低迷、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如何挖掘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的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我们必须思索和面对的问题。
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各个行业发展速度缓慢,但近年来,通用航空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企业数量、机队规模、飞行小时数、从业人数等均稳步增加,这从侧面说明,通用航空市场需求强劲,动力持续释放,是我们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用航空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对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扩大内需、保障民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选项。
1.1 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对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就我国经济下行而言,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从2011年的9.3%,下降到2015年的6.9%。直接的原因在于内需不足。就投资需求而言,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投资收到产能过剩的影响,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已经不可能;另一方面,新兴的投资方向并没有真正兴起,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不足。就消费需求而言,随着国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已经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转换为全面提升生活品味和质量的需求的转变,但是我国创新供给不足,对消费者新的、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契合性较低。
就投资需求而言,通用航空发展将带动机场建设、机务维修、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民航服务业以及民航教育培训等新的投资需求,创造出新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对投资的引领,全面提升我国投资需求的质量和品质;成为经济投资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就消费需求而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将会形成新的商业生态,催生新的消费领域,观光旅游,通勤飞行、个人娱乐、培训飞行等的航空消费需求会日益增长,必然会对提升全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品质提升带来重要的影响。
1.2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对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带动新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新技术研发能力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来源。通用航空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从通用航空产业链结构来看,通用航空器的研发和制造位于整个通航产业链的顶层。通用航空器的研发和制造必然带动新材料、电子、通信、能源、精密制造等一系列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形成一批专业信息、专业技术、专业人才汇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带动新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1.3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对促进就业稳定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就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形势而言,传统的依靠上马大工程项目来带动就业岗位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目前国家应该探索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环境和岗位,为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通用航空的发展除了能够提供大量航空类的就业岗位外,围绕私人娱乐飞行、旅游飞行、公务飞行、航空训练飞行、体验飞行等方面提供大量的服务性工作位。此外,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一批新兴行业的发展,进而创造出更多、优质的就业岗位,激发就业潜力与活力,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有效的发展。
2 通用航空航务人才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安全飞行。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安全形势并不乐观。行业安全事故概率持续走高,给原本就积贫积弱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带来更大挑战。
提到保障航空安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飞行人员、机务维修人员在航空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而管制人员、飞行签派人员、情报人员、气象保障人员的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就通用航空飞行安全而言,不仅仅需要技术精湛的飞行人员和通用航空器机务维修人员来全力保障安全,而且与公共运输航空飞行安全一样,通用航空的安全运行通用离不开机场管制人员、飞行签派人员、航行情报人员、气象保障人员等航务保障人才的通力合作。从一些国际权威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飞行事故中,人为因素占50%以上,换句话说,降低人为因素,则飞行事故可以减少一半。因此,要做到安全运行,通用航空航务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用航空航务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不但要全面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航空器的工作原理谙熟于胸;不但要熟知各个系统,还要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具有协助机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用航空航务人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通用航空的安全运行,只有保障通用航空安全运行,才能够确保整个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2]。
3 通用航空航务人才总量需求预测
截止到2015年年底,中国在册通用航空器总量为2235架次,按照行业平均人机配比来计算,保障人员(特指民航局授予执照的机场运营、通信、气象、签派等专业人员)配比为0.5∶1,应有保障人员1100名左右。根据我国十三五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末我国通用航空器的数量将达到5000架次。以此推算,未来五年内,我国围绕通用航空航务运行保障的人员需求将达到2500名。
通用航空专家委员会预测,未来10年我国通用航空飞机需求量约10000架,其中活塞恿Ψ苫6000架、涡桨动力飞机2000架、喷气公务机500架、直升机1000架,预计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按照产业拉动比1∶10计算,通用航空全产业产出规模约为15000亿元。相应的通用航空航务技术岗位的需求量预计为上万个。同时每年又有一定数量的人员流失,都需要大量补充从事通用航空航务技术保障工作岗位的人员。
4 我国通用航空航务人才现状及培养情况分析
4.1 通用航空航务人才现状分析
随着通用航空飞行量的不断增加,为通用航空运行安全提供航空运行指挥、航空气象分析、航空情报服务、飞行计划制作、飞行动态监管等航务保障等工作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变得更加亟需[3]。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公共运输飞行,轻通用运输飞行,造成我国通用航空航务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有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新入职的人员急需强化培训和锻炼,老员工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了通用航空航务工作面临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尴尬局面。航务工作涉及到飞行的各个环节,航务人才的良莠不齐给通航运行安全留下了较大隐患。
4.2 通用航空航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为了满足保障通用航空器运行安全的需要,民航院校围绕通航航务保障方面已经开设了相关专业,去培养通用航空一线急需的高技能技术人才来满足我国通用航空相关技术工作的需求。但是现行的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简单化,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调研不深入,不全面,造成了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不匹配;(2)专业对应岗位群认知片面化,未能形成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操作性较差;(3)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照搬了空中交通管理、机场运行管理、飞行签派等专业,没有形成具有通航航务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4)实践实训课程不足,未能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效衔接,未能为学生提供基于虚拟现实环境下的通航航务技术实训。
5 我国通用航空航务人才素质及培养措施
5.1 通用航空航务人才素质结构
通用航空航务人才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意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品德素质五个方面[4]。
(1)意识素质
指从事通用航空航务工作的理想、信念、兴趣、成就动机或抱负水平。对于通用航空航务人才而言,保障飞行安全是最高的工作职责,而是否具有良好的从事通用航空航务保障工作的意识素质,是实现这一最高工作职责的首要条件。
(2)知识素质
作为通用航空航务人才的工具性素质。主要为:应急救援指挥和协调技能;包机保障方法与协调技能;通航公司运行控制流程和方法;航空气象资料和图表的分析方法;通航航务管理的方法和规范;航空情报资料处理流程和方法;飞行领航的基本理论等知识。
(3)能力素质
通用航空航务人才能力素质包括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四个方面。其中一般能力主要为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能力、操作能力、外语能力等。
(4)身心素质
通用航空器的飞行活动一天24h都可能执行。因此,倒班制、夜班通宵的工作任务、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对于通用航空航务保障人员来时是经常面对的。
这种工作性质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极大,需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坚强的毅力、耐力,乐于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等。
(5)品德素质
品德素质同身心素质一样对于通用航空航务人员能否正常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良好的品德素质作为支撑,就很难形成高度安全责任意识,进而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通用航空航务保障人才。
5.2 空航务人才培养措施
针对我国通用航空航务人才队伍及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应加强通用航空航务人才的培养,以高素质的通用人才队伍为通用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应该以培养符合保障通用航空器运行安全的高素质航务人员为目标,以贴近通用航空航务岗位实际要求、贴近通航航务人员自身需求为宗旨,以适应通用航空事业发展、建设学习型组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行校企合作框架内的新型能力提升培训教育模式。按照通用航空航务岗位需求,建立通用航空航务人才培养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操作课程体系,通航航务人才培养教材体系,人才培养共享型资源库体系[5]。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整合企业和学校的优质资源,充分体现“学校主动服务企业,企业发展依靠学校”的先进理念,为通用航空航务人员的资质和能力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世锦.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要素市场改革[J].智慧中国,2016(9):4-6.
[2] 董青.通用航空航务现状对民航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交通企业管理,2015,30(11):73-76.
[3] 余地,李本水.破解通航发展的人才瓶颈[J].大飞机, 2014(6):78-80.
按照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近期我到京杭运河XXX船闸进行了调研。下面,结合本次调研的情况,对船闸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
一、船闸现状
XXX船闸位于XXX县XXX乡,是目前船舶由京杭运河进入XXX湖的唯一通道。船闸工程总预算X亿元,按照二级通航标准建造,设计年单项货物通过能力约X万吨,工程于X年获省发改委立项,X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X年X月公路桥提前建成通车;X年X月大堤交通桥建成通车;X年X月船闸交工验收。
XXX船闸永久占地X亩,主要包括:闸首、闸室、管理区、导航墙、靠船墩、远调站、引航道大堤、XXX公路桥、大堤交通桥、跨闸室人行桥等重要建筑以及闸阀门、启闭机、自控电气设备、自动监控设备、通信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环保等重要设施。
京杭运河XXX船闸不仅是重要通航建筑物,还担负着排涝、泄洪重任,同时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XXX湖至XXX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的一部分,有利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今后XXX船闸将发挥重大社会效益及航运效益,帮助XXX及周边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存在问题
据统计,船闸管理范围南北长约X公里、东西长X多米,仅徒步巡查一圈就需要两个小时,所维护和保养的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管理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经过现场巡查,要实现船闸平稳高效、安全有序运行要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管理制度还需完善。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督促领导以身作则,大胆管理,引导、纠正被管理者的行为,提高船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职工明晰工作流程,规范行为,减少、避免工作失误,保障船闸运行平稳有序。
2、日常巡查仍要加强。XXX船闸目前尚未正式运行,因此例行的巡逻检查就成为发现问题和隐患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带着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巡查,杜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散步式巡查。
3、维修养护有待规范。船闸建筑物及其设备的保养修理应做到经常养护、及时修理,养护包括清洁、作业在内的例行保养以及紧固、拆检、调试、更换、排障作业在内的定期保养,修理分为大修、岁修和抢修。
4、人员素质需要提高。这里的人员不仅包括船闸区管理人员,而且包括船员。要加强船闸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同时,今后应加强对过往船员的宣传教育,让船员熟悉过闸流程、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5、应急能力仍需提升。建立完善船闸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体系,编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队伍,配备一定的应急救援设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从根本上提升应急救援水平。
三、采取措施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全体人员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去面对、以攻坚克难的毅力去克服,通过座谈研讨和沟通交流,拟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以人为本。制度是指导行为的标准性文件,需要将各个部位、各个岗位所涉及的工作任务仔细梳理出来,对每个任务进行全过程分解,建立组织机构,健全运行体系,制定操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在拟定船闸制度的时候综合考虑人性需求,利用制度上的措施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制度本身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制度就仅仅成为摆设和累赘,不仅严肃性会丧失,制度的执行也会大打折扣。
2、加强设备巡查,完善工作台账。抓好设备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按照工作分工和职责对全所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要定期对配电设备、液压系统等重要设备开展专项检查,对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及时修正更新。要确保巡查工作细致到位,应明确重点部位、重要设备的责任人,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检查不走过场,完善日常使用、隐患整改等台账,确保巡查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能及时整改。
3、加强维护保养,注重人才培养。“预防为主、勤查勤养、随坏随修”以及“定级、定期”是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把设备定级保养作为机电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到机电维修保养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要注重冬季枯水期、夏季汛期、高温、冰冻等特殊时段的维修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尽快给予修复,不能及时修复的,平时加强观察,保证机电设备安全运转。船闸养护工作涉及土建、机械、电气、计算机网络等多个方面,如果什么都依靠专业团队来解决,势必会增加管理成本,因此必须注重船闸自身的人才培养,打造“一专多能”复合人才,以满足船闸日常维护工作的需要。
4、加强人员培训,改进方式方法。加强现场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让他们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熟悉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可以邀请船闸管理方面的专家集中授课,也可以在工作场所张贴操作规范营造氛围;可以组织岗位比武激发学习热情,也可以组织观看警示教育宣传片发挥震慑作用。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号召工作人员积极进取、主动学习,力争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调度系统也实现了自动化,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不仅有效的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为电网调度人员进行分析、控制和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和监控系统,而且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运行的软件部分也属于了系统的重要部分。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利一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而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一、电力调度自动化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虽然自投运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近年来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能源电站大量集中并网,新型设备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自动化运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缺乏系统运维经验以及其管理制度不健全,所以在运行维护工作上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存在随意性较大,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工程施工或是产品设计环节出现问题,可未被发现,埋下安全隐患。由于无人值班模式的推广,对大部分变电站都进行了改造,因为每个变电站的周边以及现场环境都存在差异,若改造方案不细致,就会引起安全问题,发生不安全事故。
3、自动化系统的管理问题。由于在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一般都是无人值班模式,所以在管理方式上的带来不可避免的变化,给安全监控、调度带来隐患,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存在着漏洞,不少单位不注重现场管理,不注重安全基础工作,以技术装备来代替现场管理,自恃设备性能优良,数据长期不做备份,缺乏反事故措施。
二、解决电力调度自动化应用问题的有效措施
1、加强人员培训电力企业需要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从而根据现有设备的情况,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从而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这对于调度自动化专业人员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培训,可以有效的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提升员工整体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培训中可以有效的拓宽员工的知识而,从而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进行良好的协调,这对于电力企业建立一支优秀的、高水平的调度自动化队伍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加强可视化的应用问题可视化技术是近年来在电力系统软件领域中迅速发展的一项先进技术。通过平台可视化,使得应用软件的分析结果可以通过易于理解的直观方式表达出来。
3、有效控制策略分析。对变压器的动作次数进行有效约束,并对负荷曲线的变化进行分析,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并尽量确保动作次数的减少。
4、对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有所提升。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等级要比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级别高,各电力监控系统本身具有的自身安全防护设施可靠性较高,而且是不允许联系安全等级低的系统。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构建
1、自动化系统支持平台的组建
系统支撑平台经过改良之后的整体使用分布式服务器结构体系,多级分层客户端,分布式通用平台是依据CORBA规范中所规定的,系统采用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管理体制和分布式触发机制,这使改良后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进一步的得到保证。数据获取资料信息只要是在传输和提取中分别采取从不同的数据存储库取得的方法。系统传输的资料进行批量修改批量导入,而且具备多态的运行方式和独立的工作空间。即使在参数库失去服务功能的情说下实时数据提取库和参数库通过加强缓存机制,SCADA服务器正常运行也不会干扰其基本功能。
2、短路电流计算高级应用功能
系统具有短路电流计算的高级应用功能,能够实现设备阻抗的有效检查、等值阻抗的校核及根据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具体模式的短路电流计算,并且能够将短路电流计算结果与所给定值进行校对,对设备阻抗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及时修正错误的开关刀闸位置及错误的计算结果。
3、自动化系统传统功能的组建
SCADA系统被广泛地运用到电力行业的管理系统当中,其被应用的时间较长,技术也比较成熟,对电网运行的可靠性,调度效率的高水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有的系统设备中SCADA系统是最早的电网调度白动化系统,其功能组成构建主要包括SCADA中的数据采集及处理,事件顺序记录SOE、PDR服务器、数据存储库管理、事故报警处理、趋势走向记录、报表管理、人机工作界面和打印输出等一系列功能。不同类型的报警信息可以区分发给不同的负责人,这可以很好的改善电网SCADA系统,使得分区负责人可以根据信息内容进行指挥布置工作,能够及时了解电网的运行隋况,可以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稳定。
4、潮流计算高级应用功能
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高级应用功能,潮流计算主要实现了通过改变运行方式能够实现潮流计算的有效分析,确保各种运行方式下电网潮流的正确校核。电网稳定运行状态下的潮流计算,并给出当前运行状下潮流计算结果。潮流计算功能还能够实现在网络解列状态下各种网络潮流的计算,使机组能够实现有效的调控,满足发电机负荷调节时的功率缺额,并将网络潮流计算的结果在系统图上进行有效的显示。通过设立相关报警越限功能,提醒运行人员哪些软件处于危险运行状态,对越限的元件以变色的形式进行显示,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解除危险。
四、电网组建硬件的运行维护
(一)系统自测的运行维护
在运行过程中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系统的状态估计功能会开启以便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测。而该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也较多,比如相同的检测点PQI不和匹配,变压器分接头的辨识结果就会出现有比较大的误差,原因是很多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丢失,而且终端采集的数据不完整,所以了状态的估计也就不准确,而根据所得状态估计的结果检修人员进行检修才是最严重的,这也使检修保养的质量和要求得不到保证,偏差慢慢的累积,可能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们针对以上情况要找到解决的办法,制订相应的对策,对系统采集的数据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抽察,核定分析可疑数值,使得出的数据可靠,技术参数准确、严谨。
(二)WEB服务器及语音告警的运行维护
WEB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为领导层和其它生产管理部门提供显示电力生产历史数据、实时工况和统计分析数据等等;语音告警能够提示工作运行人员,提示值班人员系统发生问题,对这两层面的运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开关事故跳闸语音告警系统的运行维护,是为了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采取下列方法:检查数据库中的报警定义是否对应事故定义,有没有发生遗漏;对没有定义的重新定义并录入数据库建立数据;对于告警硬件,要注意其接线是否正确,并且定期检查。WEB服务器的运行维护,是为了通信质量得到保证,使用下列方法:检查网络配置,如防火墙,路由器等等;对网络硬件要定期检查,避免通信质量降低,排除硬件故障;提高工作人员在网络配置方面的知识贮备,为日后的维护与检修提前做出准备。
(三)库存表及人机界面的日常运行维护
电网调拧中心系统由于庞大、复杂、分支较多,所以在运行过程发生人机界面的毛病,但归根结底是由于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出于人为错误操作或者操作不当所引起的。所以要加强人员的技术技能,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明确规范人员的操作规程,同时对站端信号进行专人定期的检修保养,数据传输和规范保持一致,规范自动化管理流程,加强调控中心机组和机房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综合职业素质。
(四)硬件的运行维护
通过检测仪器对传统通道检测是否出现载波,出现载波,那么通道正常,没有出现载波,通道故障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在值班人员走动的通道尽量远离电源总闸;加固加稳电源的接线;罩化电源总闸;对各个工作站进行定期巡检,并对各硬件进行认真检查;工作站的主机要进行定期的除尘工作;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各个工作站才能进行稳定运行,所以各个作站要加装空调并保持衡温。有条件的话使用比较稳定的电源系统;并对其电源系统进行固化,以免振动的发生;通道板的散热工作一定要进行彻底,以免温度过高造成机器故障,可以通过中央空调进行避免。整个调度系统的运行的关键就是线路的完整和整洁,尽量将老的接线退出,进行重新布线,对的若老接线部分不能退出要加以固定,避免发生断线造成机器故障;对接线槽进行加固,避免发生振动造成接线松动;定期排查线路,对其老化部分进行修补。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电网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也逐步提高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应在已开展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和探索带电作业的新技术、新手段。
参考文献:
[1]汪国安. 论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J]. 广东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