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钢铁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钢铁大国,但是却不是钢铁强国。我国钢铁行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产业结构、产能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整个钢铁行业的产业水平相对低下

钢铁行业属于高能耗行业,消耗着巨大的矿石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面临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钢铁行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水平较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

(二)钢铁产业集中度偏低

中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产品集中度偏低,这使得钢铁产品的结构、产品质量都跟不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虽然中国的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存在开发不充分的现象。

(三)钢铁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增长过快,产品精细化程度不高,生产的粗钢产能过剩,制约了钢铁行业的长远发展。众多不具规模的中小企业违规生产,加剧了产能过程的矛盾。

二、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钢铁产业是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材料,工业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离不开钢铁产业的发展。而钢铁行业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消耗着众多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对于钢铁产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钢铁产业具有巨大的循环经济发展潜力

钢铁产业属于典型的流程制造业,现代钢铁工业是巨大的系统性行业,囊括了众多生产部门和工作环节,如采矿、选矿、炼铁、炼钢等,在众多环节中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同时也排放大量的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钢铁行业可以通过清洁生产和循环生产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生产出更多的满足工业需要的产品。钢铁生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实现优势的转化,最大限度上降低钢铁产业的负面影响,实现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能够节约巨大的能源和资源

钢铁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电力资源、水力资源、矿石资源等,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和粉尘等,这些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废物进行回收利用,这样能够变废为宝,为我国节约大量的资源。据初步统计显示:我国钢铁产业的能耗占据全国总能耗的10%左右,水耗占据全国工业水耗的9%,与发达国家的能耗相比,我国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钢铁产业的必然选择。

(三)钢铁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钢铁产业属于产业关联性极高的行业,因为钢铁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不仅关系着上游产业,同时关联着下游产业,可见钢铁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极高的产业关联性促使钢铁产业能够和任一产业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钢铁产业链的形成能够推进我国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实现钢铁产业与非钢铁产业的紧密结合,从而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在钢铁产业中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推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策略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低碳、节能、环保等理念。作为高能耗的钢铁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环节污染,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理念。实现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

(一)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钢铁产业的集聚式发展

循环经济要求规模经济,如果形不成规模化发展模式,就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在经济上的效益性。钢铁行业关联着众多的行业,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条件。钢铁产业可以利用关联性构建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紧密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对资源要实现综合的开发和利用。产业链上游的废料可以作为下游的生产原料,通过废物的合理利用实现污染的零排放,从而形成循环健康的产业链。此外,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二)钢铁产业要制定合理的循环经济标准

钢铁产业实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源的开采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要遵循循环经济标准,从源头加强控制,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排放,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实现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制定循环经济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遵循标准化原则,在钢铁行业的设备设计过程中,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设计,便于设备进行优化升级,降低设备淘汰率;其次,遵循减量化原则,减量化通俗地说就是降低生产过程中对于物质和能源的消耗;最后,遵循清洁化原则,即钢铁产业在产品生产时,要降低排放物对于环境的污染,实行清洁生产。

(三)钢铁行业要构建产业链,形成循环生态圈

钢铁产业实行循环经济就要构建循环生态圈,借助循环经济时代的高新技术为支撑,创造性地构设全新的产业链,实现清洁化、生态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建造一个能够辐射全局并与外部充分联接的生态循环经济圈。以钢铁为中心,实现水泥厂、钢厂、热电厂、化工厂、聚合物加工厂等综合性的产业圈,构建互动式的循环生态体系。

钢铁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实施循环经济的巨大潜力,钢铁产业要长久、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发展循环经济,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作为重要原则,不断挖掘钢铁产业的潜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处理好钢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关系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社会主义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十五”时期,我们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克服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贸易摩擦加剧、油价上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改革、发展、创新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少突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增长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一是工业继续发挥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牵引作用。初步测算,“十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1.2%,超出同期GDP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比“九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提高了1.6个百分点。预计20**年我国钢产量将达到3.4亿吨,比“十五”初期增长165%。水泥产量达到11亿吨,比“十五”初期增长84.3%。汽车产量稳定在570万辆的高水平,比“十五”初期增长145%。乙烯生产能力达到844万吨,比“十五”初期增长89.7%。化学纤维产量达到1552万吨,比“十五”初期增长123.3%。这些重要产品生产规模的增长,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同时也为扩大贸易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产品结构显著改善。20**年石化工业柴汽比将由“十五”初期的1.8提高到2.04,汽油全面实现了无铅化。轿车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8.2%,比“十五”初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浓度化肥比重达到79%,比“十五”初期提高近12个百分点。纺织工业的纤维消费结构逐步向需求型、功能性转变,化学纤维在纤维原料中的比重上升到64.9%,差别化纤维的比重达到28%。棉纺行业精梳纱比重、无结头纱比重和无梭布比重分别达到23.3%、58%和50%。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4.4亿吨,占总产量的40%,比“十五”初期提高30个百分点。

三是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在扶优扶强等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下,生产要素加快向优势企业集中,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国家重点支持的十家水泥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2.2%,较“十五”初期提高6.2个百分点。化肥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达到4.4万吨,较“十五”初期增加了76%。纺织工业布局加快向江苏、浙江等优势地区集中,东部化纤产能已占全国的87.7%,年产5万吨以上企业从“十五”初期的25家增加到73家,产能之和占总产能比例从38.5%提高到67%。此外,首钢搬迁重组工作全面展开,关停能力和新项目建设获准启动,武钢、鄂钢完成重组,鞍钢和本钢实现了初步联合,钢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四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过去的5年,装备国产化取得重大进展。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正在逐步应用,大型燃气轮机、抽水蓄能机组、直流输电设备、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已实现国产化,国产大型船用半组合曲轴、五轴五联动数控机床、虚拟轴机床等一批高档数控装备进入市场。利用自主研发技术,主要采用国内设备,先后建设了青海100万吨钾肥、山东水煤浆气化30万吨合成氨等重点项目。宝钢、武钢、鞍钢等大型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实施乙烯改造,燕山、齐鲁、扬子、上海等乙烯装置达到了70万吨级规模,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已全部国产化,日产4000吨、5000吨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纺织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装备的比重已从“十五”初期的30%上升到50%。装备水平的提升,使我国工业能耗水平显著降低,2004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0.76吨标煤,比“十五”初期下降30.9%;吨乙烯综合能耗为688大卡,比“十五”初期下降7.4%;吨水泥综合能耗0.145吨标煤,比“十五”初期下降13.7%。

五是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认真履行了对外承诺,到2004年我国工业品关税基本上降到承诺的最终水平,同时工业品非关税进口措施几乎全部取消。尽管进入“后过渡期”以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有所加剧,但由于应对得当,我国工业对外贸易总体上还是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2004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974亿美元,轻工业出口创汇1576.7亿美元。在坚持主要资源立足于国内,保持一定自给能力的同时,采用现货贸易、签订长期协议、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利用境外铁矿石等资源,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商品(含整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摩托车)出口量呈现了快速增长,创汇能力明显提高。汽车产品出口额首次大于同期进口额,标志着我国汽车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时代已经来临。

六是区域工业协调推进。“十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不断加大对西部工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支持新山子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扩建、青海100万吨钾肥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大提高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有关部门和东北三省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取得良好开端。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稳步推进。辽宁特钢与黑龙江北满特钢跨省重组成东北特钢集团。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经济更加充满活力。2004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4亿美元,同比增长83.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5个百分点。鞍钢西区建设和老厂改造、大连机床集团数控机床、大庆和吉化乙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正在快速发展。阜新等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接续和替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已见成效。

回顾过去5年的工作,我们对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艰巨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性的认识更趋统一,对发挥工业在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就业中的带动作用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概括地讲,有三条经验值得总结。

第一,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发展,把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原材料工业粗放型经营,这是我国工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在结构调整上做文章,要大大降低高能耗、高物耗产业的比重,减轻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扩大和提高装备制造业比重。大的结构不调整,工业发展就很难摆脱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局面,增长方式也不可能真正得到转变。

装备制造业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每亿元产值能源消费强度,冶金工业是1.76,石化工业是1.30,而装备制造业只有0.18,相差近10倍。振兴装备制造业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能为原材料工业的优化升级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保障。在重大装备国产化方面,这几年比较好地开展了轨道交通、燃气轮机、大型空冷电站、超超临界机组、抽水蓄能电站、直流输电、水泥成套设备等一系列重大装备的招标和国产化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为进一步做好装备制造业振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原材料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也是现阶段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资源产出效率低于国际水平。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长很快,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导致全球矿产资源短缺或供给不足的压力将是长期的。因此,要按比较优势原则,重点发展对国民经济全局有重大影响的资源加工行业,对于没有资源优势、环境污染严重和市场需求量不大的行业,要控制生产能力。同时,要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品种、上档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从生产力布局和市场准入加强对工业发展进行引导,把制定规划和产业政策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规划主要解决的是生产力布局问题,而产业政策主要解决的是市场准入和扶持措施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几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钢铁、铝、水泥、船舶、林纸一体化、炼油、乙烯等一批重点行业发展规划,制定了汽车、钢铁、铝、水泥等重点行业产业政策,明确区域布局,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对行业发展的指导。目前,钢铁、汽车、铝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和铝工业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钢铁、汽车产业政策已颁布实施,对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还制定了《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积极推动行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机制和体系建设。自发展改革委成立以来,已批准公布行业标准29批2295项,复审行业标准7168项,废止行业标准907项。这些标准的公布实施,为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标准支撑。

从20**年开始,针对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和低水平扩张问题,中央审时度势,采取果断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在宏观调控过程中,规划和产业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工业宏观调控工作积累了经验。

第三,注重促进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把工业反哺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销售环节;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钢铁企业销售环节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钢铁企业在我国是非常优秀的单位,有很多人想法设法都想进去工作,所以不免有些人会通过走关系走后门的形式进入到工作岗位,这就会出现鱼龙混杂局面。其中的有些人可能会拉低整个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在专业知识上掌握的不够扎实,对资金管理的工作细节也处理不好,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很多工作人员都以为进去钢铁企业就是铁饭碗了,对自身的要求不到位,不能做到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力尽责,也不能继续学习,学习更多实践中的知识和能力,从全面提升自我。再加上企业对工作人员的人才培养不是很重视,不能在人员培训上更多的投资,这也是相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无法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有待提升

钢铁企业有很多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我们都知道,钢铁企业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钢铁企业都是建国起就建立起来的老公司、老企业,它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摒弃传统管理方法中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和诟病,在很多部分也无法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步伐。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对现代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曾经“大锅饭”、“仁义礼智信”的一套套的理论在现代人看来难免会有些呆板,所以,要用传统的管理制度束缚如今的工作人员,肯定会很吃力。还有就是企业的监管制度也有待完善,为什么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工作会出现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公司的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如果有足够完善、严格的'监管制度,每个人的工作都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按部就班得来,很多工作处理起来就会非常容易、得心应手、有理有序,即使要出现问题也很难,更别提销售的经济效益难以提升上来。

(三)资金管理控制意识薄弱

钢铁企业的很多高层管理首先资金管理控制意识就不是很强,他们花大部分的时间去管理公司、谈业务、谈合作,不断的为公司创造效益,让公司的管理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资金管理问题,业务、合作固然重要,可若是资金管理不到位,有再多的经济效益,企业也会入不敷出的。而且公司管理高层对资金管理的意识薄弱导致基层的工作人员对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问题不够重视。很多人都认为资金管理控制是管理高层的事、是销售部门的事、是财务部门的事,唯独与自己的不挂钩,可是公司的资金管理与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关联,是每个人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每个人都必须负起责任的工作,所以,只有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足够的资金管理控制意识,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得到控制。

二、钢铁企业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强化落实

(一)坚持以市场为主导

钢铁企业是我国目前几乎规模最大的生产型企业,虽然目前很多企业都在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钢铁企业的转型显得非常艰难,它在很多方面还是脑子摆脱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总是在一年的开始就将今年的所有生产计划都定好,然后全面都按照定好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这种以生产为核心的企业营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很多产品生产出来也没有更好的销售方案,只是等待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产品时,产品就能很好的销售,市场不需要时,产品就大量囤积,造成企业资金浪费,无法周转。所以钢铁企业的营销应该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制定生产计划,从而有计划、有目标的投入生产,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得到更好的销售途径,也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再生资源也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非常有利于钢铁企业的有效发展。

(二)实行“先款后货”政策

赊销政策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使企业长期处于“有利润,无钱花”的状态,在“先货后款”的政策下,销售人员的工作业绩以签到合同为主,只要签到合同就算有业绩,而合作商总是各种理由拖欠资金,导致钢铁企业资金周转非常困难,而且总是需要专门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收回资金,劳力伤财,非常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但是,“先款后货”的政策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实行“先款后货”的政策会导致一些经济实力减弱的合作商退出,但是由于钢铁这种产品的特殊性,市场上必不可少,这一小部分的商机很快就会被经济实力强大的大合作商所占领,对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企业可以帮助合作商进行银行贷款,增加合作商合作交易的几率,也不会出现资金拖欠、“有利润,无钱花”的窘境了。这样,钢铁企业的应收账单也不会形成坏账了,对销售者的腐败行为、拖欠不还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而且,要大力鼓励客户预交货款,并给予价格优惠。

三、结语

总之,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对于钢铁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都有着无可替代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该钢铁企业销售环节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强化措施,加强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工作,促进企业销售经济效益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凌冰,汪波.基于期权理论的钢铁企业供应链集成管理研究[J].天津大学,2012.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微观规制;结构调整;政府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规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经济机制,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与控制,是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除此之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落实国家规划提出的各项具体任务,调整经济结构和调节社会分配,还需要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保持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深入持久地做好各项微观规制的基础工作。

一、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

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其中,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两大基本方面。通常政府实施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总量调控,政府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的调整则属于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微观规制。保持国民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即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需要政府进行宏观总量调控。宏观总量调控又称价值调控或信贷调控,是对社会总供给价值层面的调控,是通过控制货币总量而实现的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控,其对宏观总量的调节是要达到对宏观供给总量控制的直接目的,并以此间接约束社会总需求。宏观总量调控的具体控制力表现在对货币发行总量、信贷供给总量、证券市场规模等方面价值总量的控制上及对银行储蓄和贷款的利率、银行法定准备金率的直接变动。宏观总量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表现,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方面。政府拥有宏观总量调控的职责,却并不需要天天运作这种对宏观经济干预的职能。只有在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偏离正常状态和秩序时,即社会总供求出现明显失衡时,才需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必要的价值调控。宏观总量调控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是由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证实的。根据新古典理论,包括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政府的宏观经济职责只在于维持市场秩序,让市场的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由市场利率和价格的升跌来调节投资、消费、信贷等等,政府不应为减少周期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目的而对市场的价格信号和资源配置进行直接干预。尽管至今在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中,还有不少人传承新古典理论,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宏观调控,但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排斥政府作用,反对政府宏观调控的声音早已销声匿迹。

需要明确的是,宏观总量调控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而宏观总量调控的有效性是有局限的。这就是说,在政府发挥宏观经济管理作用中,总量调控的作用是显著的、必要的,但却不能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不能取代政府其他方面的宏观经济管理作用。就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基本面来说,总量调控只能解决总量问题,即解决经济的过热或过冷问题,解决投资总规模的过大或过小问题,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已经或可能偏离基本运行轨道的问题,等等,不能用于解决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因此,不能将经济结构调整混同于宏观总量调控,不能期望通过总量调控改变国民经济结构,总量调控肯定影响经济结构调整,但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区别于宏观总量调控,经济结构的调整不可用总量调控替代且不同于总量调控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内容。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劳务生产。两大部类的平衡包括国民经济运行中所有产业供给与市场需求间的结构平衡。这种结构平衡不仅是在价值层面上探讨总量平衡关系,而是对实际生产能力的结构的适当要求,并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范围内要实现结构平衡。这其中,所有的供求结构平衡都源自生活消费品的供求结构平衡要求。正是从满足生活消费的需求出发,才产生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结构平衡要求。这就是说,为实现生活消费品的供求结构平衡,其他所有方面的产品供求结构都只是一种逻辑对应关系,即都是在生活消费品生产适当的基础上一层接一层展开的生产消费品的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间的结构对称要求。由于生产生活消费品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生活消费品的供求结构平衡是社会最基础的供求结构平衡,所以,在调整社会生活消费品需求方面,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结构平衡的影响最为基础和最有连锁反应效力。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应从满足社会生活消费品需求出发,不断地对国民经济的结构进行调整。这种结构调整与总量调控有别,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微观规制的重要方面。

二、微观规制的基本特征

对国民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属于微观规制。微观规制包含调整结构,却不只是表现在结构调整方面,还有更多内容。但表现在国民经济运行多层面上发挥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作用,微观规制不同于宏观总量调控的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长期性

宏观总量调控基本上是短期性的,而进行结构调整的微观规制具有长期性特征。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政府的微观规制表现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哪个层面,都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长抓不懈的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指出:“节能减排,以及把住土地闸门等,本属于政府的微观规制职能。我们常说把住两个闸门:一个是信贷闸门,一个是土地闸门。信贷闸门属政府的宏观调控问题,而土地闸门属政府的微观规制问题。但由于政府的微观规制是‘政府’的职能,很多人就将其视为‘宏观’问题而归入宏观调控职能中。这样一来,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把住土地闸门的贯彻执行。因为宏观调控是针对经济运行的短期波动和变化而采取的措施,根据经济形势的‘冷热’变化,其方向和力度可以时松时紧。但节能减排和把住土地闸门等这些属于微观规制方面的长期任务,却不能时松时紧,而必须‘长’抓不懈。现在,一些地方由于抓紧了节能减排和土地利用等审批工作,因此经常有人问,什么时候宏观调控可以转松。其意思是,什么时候节能减排的审批门槛和土地闸门可以放松。所以,要把节能减排和把住土地闸门等这些政府的微观规制从宏观调控中剥离出来,以利于‘长’抓不懈,下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针对性

宏观总量调控对微观经济实体的影响具有普遍性或共同性,而不具有局部的针对性;而微观规制在国民经济运行各层面的作用都具有约束被规制者的针对性,即其作用不是泛泛地铺天盖地,而是针对具体的局部解决具体的规制问题。如,结构调整要解决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对钢铁产业进行有效规制,做出具体的减少产能的安排并落到实处,直至达到调整目的。

(三)绩效性

宏观总量调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具有时效性,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宏观总量调控必须极为迅速地随之变化,而在此之前的调控即失去时效,不再有延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微观规制是长期性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具体内容,因此,微观规制具有政府实际工作成果的绩效性,是长期的工作积累,与宏观总量调控的时效性有所不同。如,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微观规制,是长年不断的工作内容,而控制好土地资源,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工作的重要绩效。

(四)法制性

宏观总量调控是对国民经济运行做出的价值调控,虽然是依法实施的经济调控,但这种调控并不体现具体的法律规制,而更多的是经济政策层面上的直接反映。因此,准确地讲,宏观总量调控表现出很强的政策性,是国家主要宏观经济政策走势的集中体现。但对微观规制来说,不论是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要依据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款办事,不可能脱离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微观经济实体进行规制,因此,就这一点而言,与宏观总量调控具有的政策性表现不同,微观规制具有鲜明的法制性,表现为任何规制都要严格地按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如,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于是,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作为具体承办的政府部门就要依法接受有关经营者集中的申报,严格制止未经申报的经营者集中。

(五)基础性

宏观总量调控治标不治本,因此,具有时效性和热点性,而不能在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中直接触及和解决运行基础的建设问题。凡进行宏观总量调控,都必定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一段时间内的经济热点问题。但与宏观总量调控的治标不治本不同,政府承担的各方面的微观规制任务,都是既治标也治本,而且重在治本。所以,严格的说,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实施微观规制是为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各方面的基础问题,具有基础性特征。如,政府对电力业务许可证的颁发,就是一种基础性的规制电力行业经营与发展的宏观管理手段,可以通过这一手段的运用达到有效约束电力行业的发电企业、输电企业和供电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进步、网点分布等直接的规制目的。

三、微观规制的多层面表现

政府微观规制负责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多层面进行调整。其职责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赋予,是国家法律的规定,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落实。

(一)调整经济结构

保持经济结构平衡是保持国民经济运行良好态势的基本面。微观规制的长期任务之一就是保持经济结构平衡,因此,政府微观规制的工作重点就是要不断地根据经济运行的情况变化调整经济结构,基本实现国民经济运行中经济结构的动态平衡。通过具体的协调工作,运用适当的产业政策,政府调整经济结构微观规制的成效表现为:一方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保持市场供求结构的基本平衡。

(二)配置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除土地资源外,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还有:石油、煤炭、矿山、河流、风力、海洋、森林、野生动物,等等。耕地是最宝贵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是全国人民的神圣使命。按照宪法的规定,农村耕地是农民集体的生产资料,归农民集体支配。但各级政府对农村耕地的保护是义不容辞的,必须落实到实处。无论何时何地,保护耕地都是政府微观规制的重要任务,是政府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城市土地及其他非农民集体所属土地由各级政府负责支配。政府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是重要的微观规制权力,是政府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干预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要政府把好土地使用关,就是做好宏观经济管理中最基础的微观规制工作,就可基本保障国民经济运行在实体经济领域不发生大问题。至于其他自然资源的宏观配置,也是均由政府的各专职部门负责。肩负重任的政府职能部门必须依据国家法律,认真履行微观规制职责,按国家规划妥善配置各类自然资源,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创办政府企业

政府企业亦称公营企业、公共企业、公企业,是政府财政直接投资设立的企业。欧洲共同体在1980年的法规指南中明确地对各个国家都存在的公营企业,即政府企业,界定为:政府当局可以凭借它对企业的所有权、控股权或管理条例,对其施加直接或间接支配性影响的企业,而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创办政府企业可直接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稳定和维护市场秩序,满足居民对某些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所以,政府企业属于规制经济范畴,是政府实施微观规制的重要方面,是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表现。在世界各国,几乎无一例外,都存在由政府企业构成的规制经济,只是各国之间的规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有些差别。目前,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是,中央政府企业的数量相对减少,而地方政府企业的数量相对增多。只要直接为民众服务的责任在地方政府,那么地方政府就有责任设立企业以满足社会需求。有关国家安全的生产部门,自然垄断行业及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产业,应是政府设立企业的主要领域。

(四)实施行政管理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微观规制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服务还表现在需要实施多方面的必要的行政管理。

1工商行政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行政管理体现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实体进入市场经营的基础服务,为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及其他必须办理的手续。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服务是微观规制,也是对企业资格的确认。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政府要对微观经济实体的各方面服务做到周全而细致。

2就业资质管理。在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必定要突出表现政府的微观规制作用。这就是政府要对劳动力进行社会保障性质的就业培训,还要对各种就业的资质给予确认。政府的这方面工作亦属于微观规制的内容。这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对劳动力市场给予的规制,是政府引导劳动力市场走向规范的重要举措。

3行政许可证管理。建立行政许可证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微观规制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建立的行政许可证制度是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微观规制的重要内容。由中央政府授权的各专门机构实施的各类行政许可证管理对规范市场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4反垄断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建立的政府反垄断组织机构,负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反垄断管理。政府的此项工作属于微观规制,是市场走向成熟时产生的微观经济对政府行政管理的特定需求。

5文化市场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政府对文化市场的行政管理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管理。因此,政府对文化市场的行政管理也属于政府微观规制。在这一领域,政府的管理工作含有十分复杂的规制内容。做好文化市场的规制工作,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6价格管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要市场化,但还要保留一小部分政府管制价格。依据相关法律,政府对这方面管制价格的行政管理,也属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微观规制工作。

(五)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的微观规制职能必须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工作中。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各地区要切实承担对所辖地区环境质量的责任,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级政府要将环保投入作为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并逐年增加。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识和环境认证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并监督环保。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发展事务,认真履行环境国际公约。

(六)保护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极其重要的政府微观规制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各级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微观规制工作,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做到:加强公民知识产权意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及时淘汰落后标准。优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发展专利、商标、版权转让与、无形资产评估等知识产权服务。新晨

四、微观规制的放松与改善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微观规制是重要的基础,也是政府工作职责的表现。根据国民经济运行不断变化的情况,政府的微观规制运作也要适应变化的情况及时做出放松规制或改善规制的相应安排。

(一)微观规制的放松

实施微观规制是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各层面不同程度的强化干预的表现。在国民经济运行较为顺畅的时期,政府微观规制的干预范围可以有所收缩,干预强度可以有所减弱,这就是所谓的微观规制的放松。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战争的需要,美国政府投资设立2000多家政府企业,专门生产军火和其他军用物资,待战争结束后,这些企业全部被政府卖掉,这就是微观规制放松的典型实例。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根据发展的需要,如果将一项原先政府严格规制的项目降低控制强度,那就是单一项目的微观规制的放松。如,在我国改革后,起初是政府管制全部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而现在只是对少数著名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进行管制,这就是比较明显的政府微观规制的放松。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顾名思义是指在Internet网上进行商务活动。其主要功能包括网上的广告、订货、付款、客户服务和货物递交等销售、售前和售后服务,以及市场调查分析、财务核计及生产安排等多项利用In-ternet开发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提供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提高了服务质量、提供了交互式的销售渠道,最重要的一点是,电子商务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电子商务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状况

    2.1电子商务在国际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国际钢铁公司正在迅速走向电子商务,USSteel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购买了一个做钢材贸易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少量股份,在工业界引起了轰动。这表明钢铁工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目标是建立战略同盟,强化钢铁公司的管理,并使它的网站为用户、销售商架起一座桥梁。MetalFirst公司致力于建设全球最大的在线金属交易市场。目前,来自109个国家的100000多个金属生产企业、经销商、最终用户及其相关企业和机构已经注册成为MetalFirst的会员。目前MetalFirst英文站点已经为全球3大金属行业站点之一,拥有覆盖全球的网络平台。通过MetalFirst,金属生产企业、经销商、最终用户及其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较以往获取更多产品、潜在客户、供应商及实时贸易信息,可以在众多全球买家面前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进而为MetalFirst的买家及供应商促成更多的商机。

    2.2电子商务在中国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2.2.1中国钢铁企业电子商务概况。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钢铁行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按订单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是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钢铁行业本来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见长的。近10年来,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如板材的宽度、厚度、镀层和机械性能指标等)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客户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这种局面下,钢铁企业对用户需求的预测越来越困难,为了减少库存,节约成本,最有效的运作策略是将传统以预测为主轴的推式系统,改为以需求计划为主轴的拉式系统。企业生产将减少预测性生产,而变成主要按订单生产;生产模式也由过去大批大量生产方式改变成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进入21世纪,钢铁企业的经营从以运作产品为主已逐步过渡到以运营资本为主的阶段,企业的管理已经开始转变为数字的管理,企业管理数字化、计算机化、信息化已经成为资本运作不可替代的手段。因此,钢铁企业只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最大的资金效益和利润。

    2.2.2电子商务在中国钢铁企业的应用情况。2000年宝钢公司信息化建设开始向“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战略转移。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以ERP系统为依托,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工程。宝钢公司早在2000年就与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电子商务网站“宝钢在线”,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工程。通过应用东方钢铁在线平台大宗物资的网上招标工作,截至2010年7月实现的采购额达150多亿元人民币,参与的供应商已近40000家。目前宝钢集团每年数万吨钢铁产品、数百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包括出口都是在网上进行。宝钢发挥大型企业龙头作用,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向客户和供应商两端延伸,带动整个供应链实现信息化。2年多来,网上用户信息服务系统开通各类用户近3000家,向用户提供合同信息、生产进度、质保书数据、产成品出厂实绩的查询和数据下载功能。网上订货系统以ERP系统为依托,以网络安全工程为保障,实现了实时在线的网上海外订货,支持公司的自营出口业务,获得大量的出口优惠,2010年累计完成销售额约120亿元。

    目前“宝钢在线”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已经成为宝钢公司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成为宝钢上下游企业共同的信息化平台,宝钢以自己的实践充分发挥了大型国有企业在信息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钢铁行业信息化的一面旗帜。东方钢铁在线是以企业对企业(B2B)电子商务模式为基础的,联合国内主要钢厂,立足钢铁工业,面向全国,瞄准世界电子商务潮流的,建立服务于整个钢铁行业的电子交易平台。在这里,钢铁企业的买家、卖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灵活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平台通过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交易系统,将创建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为包括原料供应商、钢铁生产厂、贸易商、剪切服务中心以及最终用户在内的整个企业链提供增值服务,最终建成完整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集交易、管理、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于一体,覆盖全球的钢铁在线交易系统。

    安徽钢材中心批发市场该批发市场开通全国首家网上钢材市场以来,受到了企业的追捧。当天便有全国15家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和100多家经销商入驻市场,开展网上交易,每天的钢材成交量在10000t以上。除合肥市外,该市场已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建有指定仓库,交易商在网上成交后,可就近选择交货地点,凭市场认可的指定仓库提货单,便可在网上卖出钢材,最大限度地实现现货流通。

    3电子商务在包钢的应用

    3.1包钢电子商务概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包钢越来越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特别在钢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在历经入世后经济全球化荡涤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空前机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成为包钢的主要驱动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也日显紧迫。包钢通过2年多的努力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已经成功搭建起现代化营销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了现代营销管理系统的再造,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3.2包钢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

    包钢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利用完善可靠的管理模式,支撑起了崭新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构架,不仅体现出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为一体的集成思想,更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功能集成起来,取得了非常实际的应用效果,已被各业务部门广泛接受。在大大降低管理费用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从陈旧落后的营销管理模式中彻底挣脱出来,使包钢营销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实现全方位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自包钢电子商务管理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各项工作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明显提高,提高了整个营销系统的核心竞争能力,仅2003年一年就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300万元,到2010年底累计实现经济效益3.2亿元,投入产出比收益明显。

    4发展钢铁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1目前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电子商务尚处起步阶段、初始阶段或初步应用阶段;②大部分电子商务是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即网上营销,网下支付,小部分是支付型电子商务,即网上营销,网上支付;③钢铁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自动化水平低,传统销售模式与电子商务的现代销售模式将长期并存;④多样化、多层次、多模式的有中国特色的钢铁企业ERP应用有关标准、规范既缺乏又不统一,急需加强;⑤与钢铁企业电子商务有关的标准比较滞后,投入明显不足。

    4.2钢铁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继续抓好钢铁企业高层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通过论坛、讲座、观摩、考察和研讨,明确电子商务在钢铁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电子商务与生产、装备、技术、经营管理、企业战略的关系,了解电子商务在不同类型钢铁企业中产生实效的作用机理及获取效益的途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电子商务的投入产出模型。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并解决钢铁企业电子商务的共性问题。例如,冶金规范的问题、编码问题、效益量化考核的问题等,提出务实的指导意见。按照企业需求,组织专家对一些钢铁企业的电子商务工程进行咨询、评审和鉴定;组织企业专业人员进行电子商务规划方法论和可行性研究的培训。加强技术创新,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成果向市场产品的转化,培育有钢铁行业特色的名牌信息产品和名牌设计工程企业。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能耗;节能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低碳是一种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初的提出是源于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关注。要实现低碳的关键问题是经济问题,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概念。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新经济模式和发展形态,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以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2007年12月,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必须摆脱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跨越资源、能源对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低碳经济问题的核心是产业问题,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最大的工业城市,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钢铁、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商业、零售、物流、服务业发达。

二、基于低碳思考的武汉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011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675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7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54.0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3303.48亿元,增长9.6%。第一、二、三产业比重2.9:48.2:48.9。一、二、三产业比重2.9:48.2:48.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5个百分点。为便于分析武汉产业结构现状,现对历年三大产业比重、工业生产总值、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及工业能源消耗等数据进行研究。

(一)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第二产业比重略增加

表1 武汉市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数据表(单位:%)

注:2006~2010年数据来源于《武汉统计年鉴2011》,2011年数据来源于《2011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测算。

低碳化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三大产业中,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而根据表1数据可以发现近六年中武汉市第一产业比重较小且在逐年减少,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相当,但从2007年来第三产业比重一直比第二产业比重略高,整体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是,与2010年相比,2011年第二产业上升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比重差距减少到只有0.7%,而在2010年第三产业比重比第二产业比重高出5.9%,这说明虽然第三产业比重已经高于第二产业,但是工业依然是武汉产业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

(二)工业发展速度加快,重工业比重增加

图1 武汉市工业生产总值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较图(单位:亿元)

注:第二产业包括工业与建筑业,工业则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2006~2010年数据来源于《武汉统计年鉴2011》,2011年数据来源于《2011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测算。

表2 武汉市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表(单位:%)

注:2006~2010年数据来源于《武汉统计年鉴2011》,2011年数据来源于《2011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测算。

图1数据图表明第二产业虽然比重略低于服务业比重,但是从生产总值上看无论工业还是第二产业绝对值是在逐年增长,这说明了武汉经济发展较快较好,但从低碳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高耗能的产业也在不断增长。2011年千亿元行业有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钢铁,电子信息等高耗能产业,基本都属于这一类。表2数据比较表则是反映近六年来武汉工业发展中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变化,重工业比轻工业耗能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重工业比重明显高过轻工业且一直维持在70%以上,二是在2011年重工业比重为78.8%接近于80%,比2010年增加了7.6%。重工业比重较高且比例增加较快的现象说明了武汉产业结构中的不合理之处。

(三)工业能源消耗量较大,但能源消费量增幅减少

图2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量比较表(单位:万吨标准煤)

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2006~2010年数据来源于《武汉统计年鉴2011》。

表3 2012年上半年产业能源消费量增幅及比重(单位:%)

注:数据来源于武汉统计信息网http:///。

图2显示了2006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耗量的变化,明显可以看出整个趋势是逐年增加的态势,而根据表3中2012年上半年最新的能源消耗数据可以看到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第二产业能源消耗比重占到全部消耗的近60%,第三产业则只有30%左右。二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能源消耗的增幅在减少。两个图表综合说明了武汉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能源消耗较大,但增长速度正在放缓。从发展低碳经济角度来看,如何对工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引进新的低耗能技术是武汉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三、武汉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对策分析

1.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目前,武汉第三产业发展形势良好,但仍然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方面,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并没有明显超过第二产业,而是处于两头并重的阶段。另一方面,第三产业本身的能源消耗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内部也有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因此,在鼓励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的基础上,提倡低能耗、绿色生活的服务理念,扶持生态旅游业、绿色物流业和创意产业等新型第三产业。

2.重视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

表4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大行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

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能耗大,明显“高碳”特点,通过表4的信息可以发现,2011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涉及到的11大行业中大部分都属于高耗能产业,特别是钢铁及深加工、石油化工等更是其中的代表,因此第二产业的低碳发展应该侧重高耗能产业的产业结构与节能减排。第二产业内部应发挥优势,注重对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改造。结合武汉市当前产业状况和发展潜力,第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对传统高耗能产业,如重工和化工等进行改造,积极引入低能耗技术,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注重节能减排。

3.把节约减排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武汉市现阶段能源结构以煤炭消费为主,以燃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这对武汉发展低碳经济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从产业结构特点来看,高能耗产业往往都是武汉经济发展中主要动力,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是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节约能源的途径有很多,一是引进节能技术,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引入新能源。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营造低碳环保的社会大环境。

参 考 文 献

[1]2011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统计信息网

[2]武汉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胡春力.实现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产业结构升级[J].开放导报.2011(4)

[4]刘慧.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33(3)

[5]李宏岳,陈然.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问题探索.2011(1)

[6]梁燕君.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经济纵横.2010(3)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字:装备制造业 竞争力 河北省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装备制造业的创新与发展将对河北省工业发展和建设沿海经济强省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地区竞争力的基础。因此,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对于河北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因子分析模型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利用降维思想,由研究原始数据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对提取的少数公因子进行排名后,可以显示出优势和劣势,因此本文选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一)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全国27个省、市装备制造业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可行性、重要性和科学性原则及数据可获得性,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8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指标。如表1所示。

(二)实证分析

运用SPSS(16.0)软件对18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差异和数量级影响),并通过KMO值、Bartlett球形检验。矩阵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如表2所示,前5个因子提取了84.256%的数据信息,可以代表原来多个变量,反映所研究区域的综合特征。将原始数据用方差最大法进行旋转,以便使因子载荷矩阵上每一列元素能够尽量极化。经过旋转后五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占整个方差的比例较高,说明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

1、因子命名

公共因子与原有变量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由因子荷载值体现。经过迭代收敛,得到旋转后因子荷载矩阵,对提取的五个公因子分别命名解释。

2、计算因子得分及排名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三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标F得分,经过排序得出河北省在全国的排名。由于篇幅所限,只列出各因子和综合排名及综合得分。

(三)评价结果

从全国27个省、市来看,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综合因子得分-0.111,排名13,处于中上游,说明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内竞争优势不足,与河北省钢铁大省地位不太相称。各分因子排名:产业规模因子得分-0.287,排名12,表明河北省省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规模;盈利效应因子得分0.538,排名8,表明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因子得分0.098,排名12,表明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方面具有优势,发展前景乐观;技术创新因子得分-1.188,排名23,表明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新产品产值率较低,应重视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偿债能力因子得分0.238,排名12,表明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偿债能力较强,经营状况良好,发展潜力大。总之,目前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具备一定产业规模、经营效率较高及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但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提升。

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的是:产业规模、市场竞争、产业效率,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都较强,说明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河北省整体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产业规模大而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直接阻碍着装备制造业的后续发展。针对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劣势,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提升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是巩固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利用河北省较好的电器机械器材制造基础,培育快车道,如光伏发电、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利用金属制品业优势,延伸钢铁产品链条,开发大型结构件、高强度紧固件等;发展成套装备,形成整机产品规模,如冶金、机械加工设备以及推土机、挖掘机等,壮大产业规模。

二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发展较弱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电子通信等),建立专项发展基金及风险投资保障机制;优化装备制造业结构,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加强产品研发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力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业园区集群优势。政府应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加大自主创新经费投入,扶持大企业和具备技术优势的高校及研究所合作,走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企业应加大自筹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管理创新、引进高技术人才等;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以建立现代装备制造工业聚集区为依托,提升唐山动车、保定新能源、张家口工程机械等集群优势。

参考文献:

①章文波,陈红艳.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spssl2.0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②汪文雄,李启明.基于因子与聚类分析的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研究[J].数量统计与管理,2008(3)329-337

③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④姚晓芳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和对策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9,(9):58-64

⑤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⑥河北省政协财政经济委员会.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6)

钢铁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冶金工业健康发展

坚决走新型钢铁工业发展道路,努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强国。应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从国家层面讲,应从三个方面推进结构调整:一是调整组织结构,促进集团化发展二是调整资本结构,促进多元化发展。三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协调化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革开放为保障,以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促进产业升级。“十一五”期间,原材料工业要认真贯彻《纲要》指出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政策导向,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努力促进冶金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立足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向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的发展方向上来。

二是调整钢铁工业布局,依托具有比较优势的现有大型钢铁企业逐步向发展条件好、利用进口铁矿石便利的地区发展。

三是提高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降低原料、能源、水资源等的消耗,重视环境保护,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合理开发国内资源,建立稳定的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搞好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大幅度降低吨能耗、物耗以及排放。

四是坚持科技进步,采用世界先进工艺和技术装备,实现装备大型化和现代化,注重集成创新,开发新一代钢铁流程,研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把钢铁产业发展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为此,应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一是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认真贯彻《纲要》提出的政策措施,坚持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十一五”期间原材料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

贯彻落实钢铁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铝工业专项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行业结构调整的取向和发展政策,指导行业健康发展。组织实施大型行情集团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制度,及时产品及重要原材料市场供求状况、生产能力及价格变化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引导地方和企业投资方向,制止过度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是继续稳定宏观调控政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避免出现大起大落作为工业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抓住当前市场有压力、企业有动力、发展有政策的有利时机,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推进冶金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同时妥善处理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四是抓好冶金行业节能降耗。要加大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能、节水等技术,广泛开展余热、余压等余能的回收利用;抓好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研究开发直接还原等新技术新工艺。

五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支持钢铁、有色工业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六是推进企业联合重组。要以规划和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企业改组、改造、改制,推进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企业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七是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和完善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改革与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所急需的相关法律法规。适应市场需求推进标准先行战略,促使标准与科研、开发、设计、生产相结合,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效能性。针对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要求,推动建立行业技术法规体系,做好与钢铁、有色等产业政策相配套的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促进产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及时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及外商投资、税收等政策,为国内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适时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完善准入门槛,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的投资方向。

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

抓住时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工交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速度效益稳步提高,结构调整有所推进,能源供应继续改善。

为保证“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注意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为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部署,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抓住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利时机,抓紧研究解决当前突出问题,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引导发挥好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精神,优化产业结构,做好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有关工作。一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人标准,防止部分行业、地区投资过快增长。二是出台并组织实施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已出台了煤炭、水泥、铝、铁合金、焦炭等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将陆续出台其他有关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各地区、各行业要认真贯彻执行。三是研究建立产能过剩的客观评价体系。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运行动态的跟踪分析,尽快建立判断产能过剩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系统,并逐步建立定期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的制度,引导市场投资预期。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广各地推进结构调整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

二、继续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

一是引导煤炭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督促有关方面严格履行合同,保证需求旺季和华中等重点地区煤炭供应。二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督促各地、各有关单位完善应急预案,为电力迎峰度夏做好准备。针对今年

以来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下降、厂网矛盾可能增多的情况,加强电力运行协调工作。三是密切跟踪监测国际石油市场变化和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国内油品供应的影响,加强石油石化行业运行的总量调节,保证重点地区用油需要。四是加强运输协调,将运力向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适当倾斜,保证煤炭、化肥及东北粮食、西南磷矿石等重点物资运输。

三、促进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将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结合起采。完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制度,严禁煤矿超能力生产,提高煤炭回采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采富弃贫”。坚决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加快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行业培训和重点技术、示范项目推广工作。加快修订《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优先安排高效、环保和先进的大型机组多发、满发,限制能耗高、污染严重的机组发电,淘汰落后的发电机组,实施电网节能调度。推进有色行业再生资源利用。发挥水泥行业处理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跟踪监测重要商品进出口形势变化,引导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市场多元化。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大对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研发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做好自主品牌建设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争端。

经济运行局副局长牛建国:

加快水泥212业结构调整为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针对当前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潜在产能过剩风险,为加快推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引导水泥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总量控制,依靠发展促调整,通过调整促提高。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水泥工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十一五”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目标,八部委联合通知进一步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是要加强总量控制,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水泥产能增长过快、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已经较高的地区,发展速度要适度控制;对落后产能比重较大的地区,继续鼓励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新上项目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和交通运输条件,合理布局,防止盲目。

二是要严格市场准入。把环保新标准纳入水泥生产许可证发放的审核条件,坚决取缔无证生产。适当修订水泥标准;提高水泥标号。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认真执行今年7月1日开始生效的《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提高建筑市场应用水泥的准人标准,禁止立窑水泥进入重点建设工程和建筑物结构工程。大中型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从使用环节人手,鼓励发展散装水泥等。

三是要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抓住水泥市场总量供大于求的有利时机,采取上大关小、补贴及赎买等多种方式,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改善环境质量,缓解资源、能源压力。

四是要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水泥企业兼并、重组、联合,提高生产集中度。确立一批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其在区域市场的调控能力。

五是要鼓励国内水泥企业“走出去”。对大型水泥设备出口提供信贷政策支持;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走出国门开展水泥建设工程总承包和直接投资办厂,使我国水泥工业由产品输出向国际化经营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