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手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总比例的70%~80%[1]。脑卒中最主要的负担是慢性失能而不是死亡[2],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我科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2例脑卒中患者,为 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住院病例,诊断符合1995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首次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病程1-3个月,住院病历资料完整。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46~75岁,将其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4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5岁,住院时间最短15天,最长30天。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和既往史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采取科内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措施。治疗时间均为4周。

1.2.1 康复训练:包括指导患者保持良好肢体的摆放,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定时更换,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用呼吸体操来增加感觉刺激和清洁与按摩皮肤等,可以防止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各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及皮肤及其附件的萎缩和压疮。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器械及徒步运动),运动训练应按照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从翻身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来进行。主要训练方法为: ①坐位平衡训练:应尽早进行坐起训练,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从患者能无支撑坐在椅子上达到一级坐位平衡,到让患肢能做躯干各方向不同摆辐的摆动活动的“自动态”的二级平衡,最后完成能抵抗他人外力的“他动态”的三级平衡。②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③站立的平衡训练:先站起立床:然后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让患者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患者的持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实施站立平衡训练,最后达到站立位的三级平衡。④步行训练:恢复步行是康复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先进行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再到徒手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重点是纠正划圈步态。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ADL包括床椅转移、穿衣、进食、上厕所、洗澡、行走、上下楼梯、个人卫生等。通过作业治疗,动作训练从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书写、工艺治疗-编织、刺绣、绘画、陶瓷、橡皮泥塑,到训练两手协同操作、打字、大结、垒积木、拧螺丝、拾小物品、弹琴,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能力生活自理辅助器具、家务劳动、户外活动,使患者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采用“一对一”方式, 并根据患者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法,循序渐近地增加训练次数,延长训练时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 45min,每周 6~12次,共进行4周。

2 评定方法

应用简易Fugl-Meyer积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Ⅰ级<50分;Ⅱ级50~84分;Ⅲ级~95分;Ⅳ级~99分。

3 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见表1。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

(表1)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定

由表1可见,经x2检验,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康复效果康复组明显由于对照组。

4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这是护理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患者脑卒中后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转归存有顾虑,很痛苦,心情沉闷,情绪焦虑,悲观或恐惧,所以康复护士对患者要耐心开导,对家属要详细解释。同时,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开导患者,详细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防治知识,并列举成功的病例,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强调康复训练的好处和不锻炼的严重后果,只有坚持不懈地治疗与锻炼,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以使其了解本病的性质、转归和预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

5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结构应调整为高蛋白、低糖低盐低脂肪、丰富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辅助进食时让病人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病人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咽。如病人吞咽困难者则以半流质饮食为宜,并防止呛咳,食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无吞咽功能者则留置胃管,定量流食,定期换管。根据中医的辨证,阴虚者给予甘凉食物,如绿豆、小米等;阳虚者宜食甘温食物,如胡萝卜等;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者,宜多食白菜、黄瓜等蔬菜;便秘者宜食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高血压者进低盐饮食;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戒烟酒。

6 讨论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我国脑卒中每年的发病率为185/10万~219/10万[4],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难点,也是目前是康复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1971年美国护理专家Orem提出“自理模式”,强调个人应对自己健康有关的护理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其提高自我照顾能力[5]。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是一个复杂的、周期较长的工程。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康复时间越早越好[6]。自我效能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对控制行为和周围环境能力的一种感知或信念[7]。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挖掘脑卒中患者的自动参与潜能,通过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促使提高心理适应水平和生活水平。成功的心理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基础,完善的饮食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关键,功能锻炼是脑卒中病人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对并发症的预防是康复护理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8]。只有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广泛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才能使病人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因此,脑卒中后做好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100.

[2]Wolfe CD.The impact of stroke[J].Br Med Bull,2000,56:275286.

[3]高丽萍,霍春暖,张雅静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392.

[4]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5):388.

[5]韩淑燕.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40141.

[6]陈进,倪朝民,陈瑾.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2):109113.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为了保证康复项目的实施质量,中心从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康复质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康复师团队服务能力。

1. 抓职业精神培养,树立良好团队形象。大力倡导“敬业、博爱、兢业、进取”的职业精神,鼓励敢为人先,力创佳绩。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和先进人物事迹学习,培养岗位责任意识。结合上门康复指导服务,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增强爱心奉献意识。强化制度引领,进一步完善了《康复中心奖惩办法》,制定了《康复中心月度爱心奉献奖励制度》,从优化服务细节入手,促进康复师职业精神的养成。

2. 抓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康复水平和质量是康复中心提高儿童参训率和有效率的重要保证。中心通过加强投入,落实举措,不断提升康复工作的能力。一方面,主动派出多名康复师外出进修。通过参加上级残联组织的孤独症、低视力、智力、肢体类康复治疗和辅具使用等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强化中心内部培训。坚持好每周五下午集中开展的业务学习制度,做到“五定”,即定教研时间、定教研地点、定专人负责、定教研主题、定学习要求;确保培训活动正常化、形式多样化、主题系列化,突出评估这一重点,强化实践意义。另外,不定期开展机构间业务活动。每年12月份与常州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3. 抓学历资质进修,提高员工素质层次。我们努力引导员工学习,通过员工工资结构规范化,并将学历和职称与工资水平挂钩,鼓励康复师参与学习进修和资质考试,并对外出学习人员主动关心,协调安排好工作。今年就先后安排4人去南京儿童医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脱产培训。目前,康复中心10名康复师中,本科5人,本科在读3人。

4. 抓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服务日常工作。我们在中心幼儿园、特校、区人医、区中医院发展近20名志愿者,对中心日常工作,尤其是开展引导式教育起到积极作用。我们注重加强志愿者管理,建立起有关档案。

“为每一位残疾儿童的明天着想,为每一个残疾儿童家庭排忧解难”,这是中心员工的共识。中心强调:“中心无闲事,事事训练人。”中心坚信:康复细节决定成败,康复质态决定口碑。

1、规范实施项目训练。中心坚持“项目训练课程化管理”。具体做到“四定”:(1)为每一位服务对象定制个性化训练计划。每一位儿童每次来中心至少参加4个以上项目的训练,确保上下午都能接受训练。(2)为所有项目定好训练时间。(3)为每一位参训儿童定好参训课表。(4)为每一个项目训练定好阶段目标。目标上墙,家长人手一份。

2、着力抓好机构训练。务实做好现状评估,将新进中心的儿童现状录好视频保存,坚持由负责儿童康复的各位老师集体评估,认真制定个性康复训练计划,积极开展项目训练,定期留下训练视频,定期进行训前训后对比达标检测,适时调整训练计划,坚持儿童家长参与训练,年末聘请专家规范认真开展评估。

3、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千里行”活动。对全区各乡镇确有困难不能来康复中心参训的儿童,中心坚持常态指导,上门回访服务。从2012年起,中心一直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千里行”活动,利用暑假和寒假时间将康复师分成几组下乡上门回访指导。在回访前,康复师做到先电话联系家长,告之上门回访时间。在回访中,请各镇康复室人员陪同中心康复师深入村组,上门入户,了解儿童康复实际情况,对照其具体现状,制订相应的家庭康复计划,发放相应康复器材,现场指导家庭康复器材的安全使用。平时要求镇康复室人员定期上门指导,康复师电话随访,每月电信发送相应的康复知识和训练计划,指导家庭训练,实施阶段评估,进行宣传沟通。此举既让有实际困难的儿童正常享受免费的康复服务,又积极宣传了康复训练的理念和知识,更树立了良好残联工作者形象。今年对家庭康复的72名残儿采取一年两次以上的上门指导、回访慰问方式,共发放慰问金近20万元。

4、搭建康复网站信息互动平台。为了让康复中心的服务伴随残疾儿童身边,中心投入近12万元,建起了康复中心网站及“康复服务信息平台”,向近100儿童家庭每户免费发放一部手机,给予200元话费补贴,享受集团内免费通话。经常与残疾儿童家长进行信息、通话联系,提供了宣传、沟通、咨询、指导等服务。今年康复中心发送给家长的各类信息有百余条。免费给76位家康残儿配备了平板电脑,为他们缴纳网络费,让家康残儿及其家长网上自由获取我中心康复训练情况,更好地进行远程家长培训及互动。

5、编制《康复课程流程》手册。智力组、肢体组、感统室、OT室老师各自整理形成自己的康复课程流程,认真梳理,形成文字内容,说出每天八节康复课程操作流程等,进一步提升康复项目训练规范化程度。

6、注重提供便民服务,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为解决儿童家长电瓶车充电问题,提供了50个电瓶车充电插座,还免费提供四季校服、理发券、洗澡券、午餐、茶水、上下午副餐、针线包及简易药箱等,做到一切从残儿及家长的角度考虑,一手抓康复训练,一手抓便民服务,让残儿及家长感受到“家”的温暖。对在机构康复训练的残儿,每年为他们办理免费意外伤害保险,最大保额3万元;每月补助100元,今年共补助了139名在各类康复机构康复训练的残儿,共发放补助金166800元。同时实施临时救助,全区共实施救助10人次,共发放慰问金1万余元。

7、加强残儿安全保护管理,确保无责任事故。儿童安全保护重于泰山,区康复中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成立安全督导小组,实行专人负责,并签定责任状。充分利用每周五学习、每月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76-0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运动障碍且其功能恢复单纯依靠药物效果不佳,笔者以相关康复理论为指导,尝试早期进行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对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早期康复护理组:5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系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42―82(63.5土7.18)岁。病例入选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②均为首次发病,且在发病后24h由入院。③无严重意识障碍,能配合康复护理。

分级;0级完全瘫痪,l级肌内不反应,但不能发生运动;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早期康复护理组。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无法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运动,但未达到正常5级正常肌力。选同时期住院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0例,女50例,年龄41―89(63.9土7.2)岁。

常规护理组病人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除常规护理治疗外,根据病情制定早期.2研究方法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入院后即开始。

1.2 肢体功能障碍的评定。所有病人在入院后第―1天,第28天进行肢体功能障碍肌力肉可收缩,但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有学者[1]认为从发病至24h内是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梁光霞[2]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无能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5级正常肌力。

1.3 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1.3.1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选择血的概率很少,无论脑出血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h)。

l.3.2 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心理康复护理: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良好情绪,使神经肌肉的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神经抑制被解除、神经易化增多,大大提高了康复的疗效。[3]脑卒中后抑郁是最常见并发的情感障碍,发病率为20%一50%。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情绪悲观,对自身缺乏信心,直接影响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拖延康复时间,甚至失去神经功能康复时机,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早期康复的目的,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现在医学上对康复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就能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在康复治疗阶段,病人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此时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康复锻炼。在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的主动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3.3 进行肢体活动。

1.3.3.1 按摩: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次/d,每次20min。对病人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缓的按摩。

1.3.3.2 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同,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在被动运动的同时,可配合意念主动运动。嘱病人思想上有一个强烈的想法,相信自己肢体可以活动,被动活动2―3次/d。

1.3.3.3 主动运动:当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运动训练,以利肢体功能恢复。主动运动应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2―3次/d。主要训练方法有Bobare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4])。①Bobareh握手。帮助病人将患手五指分开,健手拇指置于患手拇指下,余4指相对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直肘关节,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在30’60‘90‘120‘时,可视病人情况要求病人保持5―10min,手不要晃动,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②桥式运动。属病人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边,助手压住病人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不要摇晃,两膝关节尽量并拢,做此动作时,抬高高度以病人最大能力为限,嘱病人不要过分用力憋气等,保持平静呼吸,时间可从5s开始,渐至1―2rain。2―3次/d,5下/次,这对腰背肌、臀肌、肢四头肌均有锻炼意义,有助于防止甩宽、拖足等不良步态的发生。③床上移行。教会病人以健手为着力点,健支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健手握坚床头栏杆。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如桥式运动状,臀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移动,即可自行完成床上移动。若病人健手肌力5级,可教会病人以手抓住床边栏杆,健足插入患肢膝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2 结果

应用Barthel积分法[5]对两组病人肢体功能恢复ADL功能评价。常规护理组B1积分为17 1土7.9与15.3土6.8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观照组B士积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积分(66 3土6 3)高于对照组(40 5土5 2)两组相差差异显著(P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大脑皮质,锥体束在受损后可发生其代谢和功能重组。早期的康复训练可增加大脑皮质的厚度和营养,加强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形成新的神经通路,达到功能代谢及功能重组。脑卒中患者意识清清,生命体征平稳,除药物治疗外,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好挖掘损伤修复潜力,患者早输入正常的动动模式,抑制痉孪,阻止联带运动等,降低了继发性并发症,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荣东、肖爱军.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

[2]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03(13):68―69.

[3] 李韵.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心理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 26(4)241―242.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脑血管疾病有发病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治疗后幸存者中也有40%会严重致残[1]。患者患急性脑梗塞后常导致偏瘫、失语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发生脑梗塞后,在积极救治的同时,早期介入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或减轻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对收治的68例脑梗塞患者,在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的同时,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脑梗塞患者,病程在1w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50~78岁,平均66.7岁;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8.2岁。两组在年龄、病程以及康复训练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2治疗康复时间

急性患者的入院多数患有瘫痪、意识障碍。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就开始重视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基本稳定之后,就可以定制康复计划并且实施。

3康复训练方法

3.1被动运动 病情基本上稳定后及就开始进行被动运动,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强韧带的弹性以及活动度,改善肌肉的营养状况,增强肌力。①对全身的肌肉特别是一些瘫痪肢体周围关节肌力相对较弱的肌群进行按摩,由轻到重缓慢的进行。②每个关节屈、伸、旋和环绕各个方位被动运动3~4次。先大关节后至小关节,用力适度,频率要适中。幅度将由小而到大,以不引起关节脱位及疼痛感为原则被动运,进行3~4次/d。在休息的期间,患者处于正常的卧位,肢体正处于功能位置,翻身1次/2 h,防止局部组织长期压迫。

3.2 主动运动 患者的神志清楚之后就开展床上的主动运动。要鼓励患者加强健肢运动,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30°~120°,保持5~10 min。下肢依靠健手下协助进行屈髋、屈膝以及离开床面的运动。健肢协助患肢外展、内收。患者平躺在床上,双脚把床尾抵住,臀部尽量的抬高,以锻炼到腰背肌和股四头肌。

3.3床下活动 患者逐渐恢复肌力,坐位稳定之后尽可能的下床进行活动。先进行站立训练,可以承受后就开始训练原地踏步:抬起膝关节,踝屈90°,足跟先着地。

4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较前均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

5讨论

脑梗塞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是大脑功能的重组与可塑性,运动功能皮质中枢的功能重组有赖于周围肢体的使用,运动皮质的可塑性已经通过检测模型动物的脑组织得到了相关的证实,这种使用依赖的大脑功能可塑性在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瘫痪的肢体进行反复运动训练,可引起接受训练的身体部位在皮质的代表区域扩大,经回路传递效率明显提高[3]。

本组治疗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对日常生活能力、下肢以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只要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时,即可介入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董俊兴.缺血性进展性老年脑卒中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2,47(9):64.

[2]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9(6):379.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康复训练 脑外伤 偏瘫 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78-02

脑外伤是现代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由于脑部的特殊解剖位置及功能,在存活下来的脑外伤患者中约有40%左右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如意识、认知、运动、言语等原发障碍,而且脑外伤多数病情严重、卧床时间长,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继发障碍,如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直立时性低血压、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等失用综合征的表现,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日后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残疾。因此,对于脑外伤患者应及早给予适当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保证各功能的早期恢复。本文就脑外伤后偏瘫患者的相关康复训练做出分析,以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外伤后康复的重要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20例脑外伤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且经脑部影像学检查确诊,GCS>11分。排除四肢功能障碍史、精神疾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120例患者中男85例,女35例;年龄23~76岁,平均51.4岁;脑挫裂伤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9例,颅骨骨折44例;左侧偏瘫者69例,右侧偏瘫者51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引起者75例,高处坠落者32例,钝器击打伤10例,其他3例。

1.2 康复训练方法

1.2.1 早期坐位训练 对于没有意识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极轻、生命体征稳定,从发病的第2~3天起就可以开始进行坐位训练。开始时,可以利用折叠病床,取半坐位(45°),每次坐5分钟。训练应循序渐进,交互增加坐位角度和坐起时间。角度一般以每次增加10°为宜,坐起时间以每次增加5~10分钟为宜[2]。

1.2.2 坐位平衡训练 首先训练从床上坐起,开始时可在辅助下进行。用健手抓住床栏,让后背离开床面。如果患者左右摇晃,辅助者可给予一定的帮助。把健侧下肢伸到患侧下肢下面,用健侧下肢将患侧下肢托出床边。然后过渡至坐位。训练前应降低床体或在床边放置踏脚板,以便患者在床边坐起时双足底能够得着地面,反复练习,直至熟练为止。辅助者站在患者的对面起保护作用,让患者慢慢地前倾躯干,直到再向前倾就会倒下去为止;辅助者在患者上半身轻轻加力,使患者旋转躯干或左右晃动,打破平衡。让患者练习承受住这种外力的作用而保持平衡。患者面部朝向正前方不动,用自身的力量左、右扭转躯干,做到不失去平衡。

1.2.3 床上训练 床上训练一般与坐位训练同时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预防躯干和健侧上下肢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并强化健侧肌力。主要内容包括抬举下肢、健侧下肢肌力强化、搭桥、横向移动和翻身。开始训练时可给予辅助,随着患者动作能力的提高,可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患者能够独立完成以上动作。

1.2.4 垫上训练 患者坐轮椅或者坐位保持能够达到30分钟以上时,即应该进行垫上训练。包括从垫上坐起的训练:将健足伸到患足下面,用健肘支撑起上半身,伸直健肘,用手掌支撑,完全撑起上半身,健手撑离床面,正面坐好。保持膝屈曲位的训练:训练开始时处于俯卧、髋伸展位,被动同时屈曲双膝,并让患者用自身的力量保持该,被动或在辅助下主动运动患肢达到各种角度的肢位。熟练后逐渐用自身的力量屈膝,取效辅助。膝立位平衡训练:双膝着垫直立,充分伸展髋关节。患手保持伸展外旋位。在辅助下轻轻左右移动重心,注意伸展髋关节、屈曲髋关节。让患者左右转动躯干,辅助者加以抵抗,让患者保持膝立位平衡。立起健侧下肢,以患侧下肢为主支撑体重单膝直立和立起患侧下肢以健侧下肢支撑体重单膝直立。

1.2.5 上肢功能锻炼 1)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尽量使患者放松、舒适。被动伸展患侧上肢。使患侧手指伸展,腕关节屈曲。辅助者沿手掌长轴方向轻加阻力。让患者抵抗阻力用手掌向前推。2)俯卧位,两肘着床,肘伸展撑起上半身。左右摇动躯体让患侧伸肘承重。3)仰卧位,伸肘并前屈肩关节,在0°~90°之间各角度位置保持上肢不动。开始时容易发生肘关节屈曲和肩关节不稳定,需要辅助进行。4)坐位,伸直患侧肘关节,用患手撑床。患者坐位时容易不自觉地用健手支撑,应指导患者尽量避免。患手支撑时应手指伸展,腕关节背伸。6)上肢肢位保持训练达到充分后,让患者将患侧上臂保持垂直位,屈肘将手指放在脸上,让患者从这一肘位用自身的力量向上伸直肘关节。双膝在训练前,应尽量一同屈曲[3]。

1.2.6 其他 包括立位平衡训练、起立训练、平行杠内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Barthel指数及Fegl-Meyer积分对患者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Barthel指数及Fegl-Meyer积分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组患者训练前、训练后3个月Barthel指数及Fegl-Meyer积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脑外伤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均较常见,在欧美国家,由于交通事故、运动意外及人际暴力导致的脑外伤十分常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工具的发展及普及,脑外伤发生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脑外伤引起的结局十分多变,在一般轻伤中患者可以没有任何意识丧失或仅有非常短暂的意识改变,而对于一些重症患者如本研究组则通常会出现较多较重的并发症,如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心理障碍。对于脑外伤后出现偏瘫的患者,我们应着重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对脑外伤后偏瘫患者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全面快速恢复。而康复训练的时间、方法及是否系统均会对患者的日后肢体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患者通过及早进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3个月后Barthel指数及Fegl-Meyer积分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改善(P

参考文献

[1] 张赛辉,脑外伤偏瘫患者早期穴位电针治疗与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15(13):268―270.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家庭康复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197-02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偏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尽管康复工作者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做出了很大努力,住院期间患者的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恢复[1],但是患者出院回家后如何延续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我们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制定了家庭康复训练计划,并定期电话督促,患者定期医院复诊,观察这种家庭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0年3月~200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住院患者94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并且患者能配合治疗、无训练禁忌症,如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和恶性高血压者等,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康复训练指导组和对照组,康复指导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35±5.5岁;脑梗死36例,脑出血12例;发病后开始接受治疗时间7.8±2.3天。对照组46例,男23例,女23例,平均年龄60.18±5.3岁,脑梗死31例,脑出血15例;发病后开始接受治疗时间6.83±3天。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出院回家后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对照组出院回家后,在是否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项目、训练时间上完全由自己决定,所需技术由病人住院期间获得。康复指导组则利用家庭现有条件进行以下康复训练:

床(硬木床或炕)上训练:仰卧位 关节活动度训练、翻身、搭桥(双桥或单桥)训练。

坐位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床边静态坐位平衡训练;患者交叉双手前伸或者是方桌放一块毛巾,键手压住患手推毛巾训练;患手绑在木棒的一端,键手握末棒的另一端上举;双手交叉上举过头训练;

转移训练:卧位和坐位的转移;床和椅或轮椅的转移;轮椅和坐便器间的转移;坐位和立位双向转移;患者坐床边左右移动;键手扶床或椅站立;键侧上轮椅的练习。

站立及步行训练:站位平衡;患肢单肢负重;重心前后、左右移动;步行练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进食、如厕、洗漱、更衣等。

康复训练时间为每天2次,每次40分钟,康复训练技术由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康复人员2周电话督导一次,病人每月回医院复诊一次。康复训练的原则是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同时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个人兴趣而有所不同。

1.3评价方法

采用FAM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用Barthe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评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发病后3个月由同一位康复评定师完成。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t检验分别比较康复指导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之间FAM积分和ADL积分改善情况,数据值采用X±S

2结果

治疗前两组FAM积分及ADL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意(P>0.05)。患病3个月后,康复指导组患者FAM积分和ADL积分由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对照组FAM积分和ADL 积分提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康复指导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2)

3讨论

随着现代康复技术的普及,许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及时和系统的康复训练,其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尽管患者及其家属在住院期间掌握了一些康复知识,具备一些康复技能,由于社区康复工作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使患者不能在家继续进行维持性和巩固性康复训练。

在调查脑卒中偏瘫患者后报道[4],约75%患者出院后有进一步接受康复训练的愿望。有42.2%患者实际做了运动训练,训练知识主要来源于住院指导,还有27.87%的患者接受了针灸、按摩、推拿治疗。可见,一方面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有继续康复的愿望,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真正形成有组织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使脑卒中患者出院回家后不能延续住院期间的系统康复治疗。

对出院回家后的偏瘫患者,如何延续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是一直困扰患者、家属及广大康复工作者的一个问题。适合我国国情的康复训练方式是把康复训练方法教给患者、家属和家庭服务员使他们能帮助、督促、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尽管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异,但经过家庭指导康复训练后,康复指导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说明脑卒中出院后,通过家属的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肢体功能训练是现代康复的主要内容,它区别于正常人的健身运动和单纯的被动按摩、推拿。它是一项患者必须积极参与的主动运动,家庭康复指导不但使患者在康复时间和康复内容上得到系统的指导,而且减轻了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减轻由于患者长期住院对社会保障系统的压力,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并且能确保患者家庭康复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家庭康复训练模式可能更适合于目前我国国情,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尚翠侠,李强,刘珊珊,等.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619~621.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7篇

太极拳是在我国中医学“阴阳学说”和“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代哲学、武术、吐纳、导引、医学等学说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是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项目之一,具有简单易学、不需要特殊场地和器械、经济适用的特点。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注意力集中,讲究“用意不用力”,对大脑具有良好的训练作用。同时,太极拳的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要求前后连贯,不仅需要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还需要大脑的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1-2]。因此,太极拳对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太极拳在补充医学与替代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康复运动方式。本文就近年来太极拳在神经康复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太极拳在神经康复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相关的依据。

1脑卒中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都遗留有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其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太极拳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已被国内外学者不断证实,其改善平衡功能、防止跌倒、提高步行能力及改善步态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由于运动功能、本体感觉及肌肉协调性丧失,无法维持正常的姿势,因而容易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造成平衡功能障碍和偏瘫步态。而太极拳可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改善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行动能力和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同时可调节前庭和躯体感觉器,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平衡功能,防止其跌倒[3]。太极拳步态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抗重力肌肌力,改善其下肢伸肌张力过高或膝关节反张以及增强对骨盆的控制能力[4]。KimH等[5]将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太极拳为10个不同的动作(具体动作不详),每次训练60min,每周2次,共6周。评价指标包括功能伸展测试(FRT)、动态步态指数、10m步行测试、起立-计时测试(TUGT)、健康调查量表(SF-36)。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以及健康调查量表中的躯体功能、肌体疼痛、机体活力、健康状况、精神状况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aylor-PiliacRE等[6]对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145例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观察,其中太极拳组53例、力量训练组44例、常规护理组48例。太极拳组采用简化24式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组和力量训练组每次60min,每周3次,共12周。评价指标包括跌倒率、2min步行测试以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

结果发现太极拳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说明了太极拳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降低跌倒风险,有利于社区推广应用。ZhangY等[7]招募了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太极拳为简化24式太极拳中的6个动作,分别是起势、云手、野马分鬃、转身搬拦捶、搂膝拗步、收势。每次训练60min,每周5次,共4周;后期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自行太极拳训练3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发现太极拳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该项研究提供了初步的证据显示太极拳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方法用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一项纳入9项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中显示,中国传统功法包括太极拳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8]。李海勇[9]研究了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他将40例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步法和Prokin平衡训练仪。太极拳步法主要包括起势、前后步、侧并步、倒卷肱、野马分鬃、云手及上下步等动作。太极拳步法训练时间为每次40min,每天1次;平衡训练仪30min每次,每天1次;治疗时间都为6周。治疗前后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及本体感觉指数(A.T.E)进行平衡功能的评估。通过试验发现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训练仪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功能。周祖刚[4]将6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常规组采用针刺和常规康复训练,强化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拳步法。

太极拳步法包括前上步(搂膝拗步)、中定步(六封四闭)、后退步(倒卷肱)、侧行步(云手)、独立步(金鸡独立)、变向步(行步)。每次训练20~30min,每天2次,每周10次,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6周采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步态参数、功能性步行量表(FCA)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研究发现太极拳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且还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速度、患侧步长、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步宽和左右步长差,提高步行能力。刘体军等[10]将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家庭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简化的太极拳训练。两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结果显示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国内有将太极拳运用于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相关的研究,运用两者都具有的大脑意念活动来规范运动想象疗法的指导语内容。章惠英等[11]研究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将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第1~3周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和云手运动想象,B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第4~5周两组均不治疗,为洗脱期;第6~8周A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常规康复训练加用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5、8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对患者上肢及手的精细功能进行评定。研究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章惠英等[12]观察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为1~3周、4~5周、6~8周3个阶段。A组第1阶段是常规康复训练加用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第3阶段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B组反之;第2阶段均为洗脱期,均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治疗3、5、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和Tinetti步态评估测试患者步行能力。研究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

2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目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发病后病情呈现缓慢进展,最后出现运动功能的完全丧失。目前PD的治疗仍以药物控制为主,但毒副作用较大,长期服用的费用较高,并且容易出现药物的依赖。现有新英格兰杂志首先发表了太极拳干预PD患者的报道,同时有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发现太极拳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控制功能,丰富了PD的治疗手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KimHD等[13]观察了12例轻度及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给予每周3次,共12周的24式简化太极拳训练,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压力轨迹变数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可明显提高PD患者的动态控制能力。因此太极拳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效、安全的干预方式。GaoQ等[14]将8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杨氏太极拳训练,每次60min,每周3次,共计12周。

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起立-计时测试(TUGT)测试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6个月后通过电话随访调查患者的跌倒次数。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降低其跌倒次数和风险。TsangWWN等[15]将195例PD患者随机分为了太极拳训练、抗阻训练、牵伸训练3组。3组训练时间都为每次60min,每周2次,共24周。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采用稳定极限、功能伸展测试和TUG进行平衡功能的测试。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AmanoS等[16]将45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了两组,其中Group1每次60min,每周2次;Group2每次60min,每周3次;两组都练习简化的杨氏太极拳,共计16周。对照组给予安慰治疗。采用PD评定量表(Ⅲ)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步态参数测试患者的步行能力。研究发现16周的太极拳训练并没有明显改善PD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认为短期的太极拳训练是否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TohSFM等[17]对2003~2013年发表的关于太极拳运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702篇外文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价,没有高质量的证据证明太极拳对PD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功能有效。汪亚群等[18]将62例早期的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多巴丝肼片加PD康复操,康复操由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搂膝拗步、云手、如风似闭、收势等太极拳动作组成;对照组单纯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采用PD评定量表(UP-DRS)中III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

研究发现治疗组的两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太极拳组成的康复操可改善早期PD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其运动控制能力,缓解相应的运动症状,从而提高PD生活质量。黄豪等[19]研究了10例原发性早期患者,观察期间给予美多巴基础治疗,由太极拳专业教练教授太极拳“五功六法”,实验分为3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均观察干预效果分别为1~4周、9~12周;第二阶段为洗脱期,不给予任何治疗,观察长期效应及疗效的消退情况。太极拳五功主要为太极桩、开合桩、起落桩、虚实桩和阴阳桩;六法主要为云手、野马分鬃、搂膝拗步、金鸡独立、左右蹬脚和揽雀尾。太极拳训练每天1次,1次3遍,每周5d,共计12周,练习时以polar表监控心率,要求患者的心率达到靶心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PD评定量表(Ⅲ)运动能力检查在第一阶段前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后给予评定。研究发现PD患者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第二阶段洗脱期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因此认为太极拳运动可改善PD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同时说明这种干预效果具有长期性。但是这种干预效果是否会随着洗脱时间的延长而消失还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李建兴[20]将56例PD患者随机分为了太极拳组和步行组,两组均给予美多巴药物治疗,太极拳训练为每天2次,每次30~45min的24式简化太极拳,共计8周,要求患者练习的心率达到靶心率,并持续8min以上,选用腕表式心率测定器SPikeWatch进行测试;步行组要求患者步行速度保持在40~60步/min,运动时间不少于40min,同样达到靶心率,并持续10min以上,共计8周。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Ⅲ)运动能力检查测试患者的运动功能,Berg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39项帕金森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测试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太极拳组的三项测试指标明显优于步行组,说明太极拳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加强患者的运动控制,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提高其平衡功能,降低跌倒的风险,改善其生活质量。张小波等[21]观察了30例原发性PD患者,研究九式简化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侧向姿势稳定性的影响,干预时间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强化Romberg检査法进行测试。研究发现PD患者的睁眼和闭眼的站立时间均增加,说明太极拳可以改善PD患者的侧向姿势稳定性,降低患者的跌倒风险。

3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又被称为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最常见的原发性多病因神经变性痴呆,其起病具有隐匿性,病程呈现进行性恶化,临床主要以记忆障碍为主,特别是近记忆障碍出现最早,同时伴有认知功能障碍、非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影响其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22-23]。现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认为,一定量的运动或体力活动可明显降低AD的发生率,从而改善AD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24]。王蔚等[25]招募了60例AD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有氧训练组采用踩车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70%),每次训练时间为40min,每周3次,共计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研究日常能力量表(ADCS-ADL)以及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有氧训练组的各项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太极拳运动舒缓柔和,强调动作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患者进行膈式呼吸,因此太极拳运动也属于有氧运动范畴[26]。李日臻等[27]将62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给予药物治疗加记忆思维、生活自理能力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24式杨氏简化太极拳,每周5次,共计3个月。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MMSE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ADL量表进行测试。研究发现太极拳结合脑灵汤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太极拳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康复疗法。LiF等[28]观察太极拳干预年龄大于65岁的MMSE评分在20~25分之间的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46例老年人,将患者随机分为太极拳训练组和对照组,太极拳训练每次60min,每周2次,共计14周;对照组主要是由于时间和交通问题不能参加太极拳训练,因此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起立-计时测试(TUGT)测试患者的运动功能。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可以明显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能力。MillerS等[29]对发表的关于太极拳运动干预社区居住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的12篇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太极拳运动可以明显提高社区居住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但存在着太极拳运动样式、运动量的不统一以及老年人认知功能测评的差异。WagnePM等[30]评价太极拳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的Meta分析显示,太极拳运动对轻度认知障碍到老年痴呆的患者都具有较小但仍然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作用。因此认为太极拳运动对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的老年人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一项纳入8篇文章Meta分析发现,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兼有的运动,可明显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记忆力[31]。现有研究认为太极拳可能是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动作协调性和运动身心状态等方面来改善大脑的功能和结构,从而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32],降低其患痴呆的风险。

4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以白质脱髓鞘、胶质细胞增生、轴索损伤和变性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常常发于中青年人群,临床主要表现为病灶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该病具有高复发率和病残率的特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各种新的治疗手段广泛运用于临床,对降低复发率、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积极的作用[33-34]。目前,康复训练运用于MS患者日益受到关注。蒋天裕等[35]根据MS的特点和运动康复规律,开发了一套多发性硬化康复体操。他将5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MS教育,治疗组给予康复体操训练,干预时间为1个月。研究发现MS康复体操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功能。因此针对MS患者的康复训练很有必要。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使用辅助器具的能力。制定针对MS早期和中等功能受损期,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基础,患者主动参与的康复干预模式很有必要[36]。现有研究认为,运动训练对MS患者有效,可以增强其肌力和有氧能力、改善患者的心情、减轻劳累程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MillsN等[37]研究发现2个月的太极拳训练可明显改善MS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患者的情绪。JaninaJM等[38]招募32例MS患者,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常规治疗组。太极拳组为常规治疗加6个月太极拳练习。通过干预后发现,太极拳组可改善患者平衡、协调功能以及降低患者劳累程度。AzimzadhE等[39]选入36例MS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杨氏太极拳,每次45~60min,每周2次,共计1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BBS进行评定,研究发现太极拳干预可以改善MS患者的平衡功能。HeineM等[40]对46个RCT的系统评价表明,太极拳练习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劳累程度和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5小结

太极拳在神经康复领域中作为一种有效的运动训练方式已被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所证实,但仍存在问题:(1)研究证据等级较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其有效性;(2)太极拳训练的具体动作和运动量多样化,无统一的标准,导致临床疗效存在着差异;(3)太极拳样式、招式多样,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障碍程度选择太极拳运动形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4)虽然目前研究显示太极拳临床疗效存在着差异,但太极拳仍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手段,因此除了临床疗效研究外,还需加强太极拳对神经系统方面作用的机制研究,可通过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为太极拳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提供相应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代宇,潘虹,文超,等.太极拳在脑卒中康复中应用的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7):67-69.

[2]王茂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2-353.

[3]WuG,KeyesL,CallasP,parisonoftelecommunication,community,andhome-basedtaichiexerciseprogramsoncompli-anceandeffectivenessineldersatriskforfalls[J].ArchPhysMedRehabil,2010,91(6):849-56.

[4]周祖刚.强化太极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参数及步行能力的影响[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5]KimH,KimYL,LeeSM.EffectsoftherapeuticTaiChionbalance,gait,andqualityoflifeinchronicstrokepatien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habilitationResearch,2015,38(2):156-161.

[6]Taylor-PiliaeRE,HokeTM,HepworthJT,etal.EffectofTaiChionPhysicalFunction,FallRatesandQualityofLifeAmongOlderStrokeSurvivors[J].Archive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2014,95(5):816-824.

[7]ZhangY,LiuH,ZhouL.ApplyingTaiChiasarehabilitationpro-gramforstrokepatientsintherecoveryphase:studyprotocolfor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Trials,2014,15(1):484.

[8]Bing-LinChen,Jia-BaoGuo,Ming-ShuoLiu,etal.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ExerciseonGaitandBalanceforStrok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PlosOne,2015,10(8):e0135932.

[9]李海勇.太极拳步法联合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12.

[10]刘体军,秦萍,陈杏枝.太极拳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1):781-782.

[11]章惠英,王燕,章雅青,等.太极拳“云手”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6):3297-3301.

[12]章惠英,卿阳洋,章雅青,等.太极拳步法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9):1268-1275.

[13]KimHD,JaeHD,JiHJ.TaiChiExercisecanImprovetheObsta-cleNegotiatingAbilityofPeoplewithParkinson’sDisease:APre-liminaryStudy[J].Journdofphysicaltherapyscience,2014,26(7):1025-1030.

[14]GaoQ,LeungA,YangY,etal.EffectsofTaiChionbalanceandfallpreventioninParkinson’sdisease:arandomiedcontrolledtri-al[J].ClinRehabil,2014,28(8):748-753.

[15]TsangWWN.TaiChitrainingiseffectiveinreducingbalanceim-pair-entsandfallsinpatientswithParkinson’sdisease[J].Jour-nalofPhysiotherapy,2013,59(1):54-55.

[16]AmanoS,NoceraJR,VallabhajosulaS,etal.TheeffectofTaiChiexerciseongaitinitiationandgaitperformanceinpersonswithParkinson’sdisease[J].ParkinsonismandRelatedDisorders,2013,19(11):955-960.

[17]TohSFM.ASystematicReviewontheEffectivenessofTaiChiExer-ciseinIndividualswithParkinson’sDiseasefrom2003to2013[J].HongKongJaurnalofOccupationalTherapy,2014,23(2):69-81.

[18]汪亚群,谢慧淼,江霞,等.帕金森病康复操佐治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2012-2014.

[19]黄豪,张文召,杨朴,等.太极拳对早期帕金森病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281-282.

[20]李建兴.太极拳配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控制作用[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1-7.

[21]张小波,汪亚群.九式简化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侧向姿势稳定性的影响[A]//2014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

[22]谷巍,金晓仙,张燕军.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12):1156-1159.

[23]温蒲圆,周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2013,33(14):3524-3527.

[24]MiddletonLE,BarnesDE,LuiLY,etal.Physicalactivityoverthelifecourseanditsassociationwithcognitiveperformanceandimpair-mentinoldage[J].JAmGeriatrSoc,2010,58(7):1322-1326.

[25]王蔚,朱奕,杨思雨,等.有氧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51-1155.

[26]周圆,林海丹,何成奇,等.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306-1309.

[27]李日臻,刘运林,王良鑫,等.脑灵汤结合太极拳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7):693-694.

[28]LiF,HarmerP,LiuY,etal.TaiJiQuanandglobalcognitivefunc-tioninolderadultswithcognitiveimpairment:Apilotstudy[J].ArchivesofGerontologyandGeriatrics,2013,58(3):434-439.

[29]MillerS,M,Taylor-piliaeRE.EffectsofTaiChioncognitivefunctionincommunity-dwellingolderadults:Areview[J].Geri-atricNursing,2014,35(1):9-19.

[30]WaynePM,WalshJN,Taylor-PiliaeRE,etal.EffectofTaiChionCognitivePerformanceinOlderAdults: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JAmGeriatrSoc,2014,62(1):25-39.

[31]WuY,WangY,BurgessEO,etal.TheeffectsofTaiChiexerciseoncognitivefunctioninolderadults:Ameta-analysis[J].Jour-nalofSportandHealthScience,2013,2(4):193-203.

[32]ChangYK,NienYH,ChenAG,etal.TaiJiQuan,thebrain,andcognitioninolderadults[J].JournalofSportandHealthSci-ence,2013,3(1):36-42.

[33]侯世芳,刘银红,许贤豪.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10):849-853.

[34]谭书伟,罗家明,余巨明.多发性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2):145-148.

[35]蒋天裕,瓮长水,吴卫平.多发性硬化康复操的临床初步研究;第八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C];2013.

[36]蒋天裕,吴卫平,黄德晖,等.多发性硬化的家庭运动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37-340.

[37]MillsN.,Allen.J,CareyMorganS.DoesTaiChi/QiGonghelppatientswithMultipleSclerosis?[J].JournalofBodyworkandMovementTherapies,2000,4(1):39-48.

[38]BurschkaJM,KeunePM,OyHv,etal.Mindfu-lness-basedin-terventionsinmultiplesclerosis:beneficialeffectsofTaiChionbalance,coordination,fatigueanddepression[J].BMCNeurolo-gy,2014,14(1):1-9.

[39]AzimzadehE,HosseiniMA,NouroziK,etal.EffectofTaiChiChuanonbalanceinwomenwithmultiplesclerosis[J].ComplementaryTherapiesinClinicalPractice,2015,21(1):57-60.

手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综合护理;措施

Comprehensive care of elderly stroke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mprehensive care of elderly stroke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Methods From 2005 to 2009 and 82 cases of elderly stroke patients,47 patients were male and 35 female; their were takon comprehensive care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80 cases of hematologic m alignancies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methods of care through an appeal,the markedly effective was 98.75% 79 cases,1patient was invalid(1.2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75%. Stroke rehabilitation can be seen in a good curative effect of integrated care. Conclusion In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the psychological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behavior has stabilized the patients emotions,and strengthen the confidence of patients fight disease 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Elderly stroke; Rehabilitation period; Comprehensive care; Measures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全国每年脑卒中患者数超过150万人,致残率达86.5%,脑血管病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1]。多数患者在急性期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本文就如何运用现代的康复治疗护理技术,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及改变原有的护理方法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2009在院就诊的8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其中男47例,女35例:最小年龄63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70岁:左侧肢体仿瘫48例,右侧肢体偏瘫34例:CT表现脑出血31例,脑梗死51例,意识障碍24例,尿失禁33列,进食困难20例,失语19例:入院最早2 h,最晚为7 d,平均为3.5 d。按常用的肌肉分级分为重组(0I级)32例,中级(ⅡⅢ级)25例,轻组(IV级)25例。

2.2 护理方法

2.2.1 心理护理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患病后可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担心遗留后遗症,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消极、悲观或拒绝治疗,忧郁、烦躁、紧张及焦虑等。因此,在积极康复治疗的同时需加强心理护理[2]。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充分使用美好语言这一交际工具,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赞赏、肯定的语言,以影响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唤起他们对肢体康复的欲望,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加强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2.2.2 营造温馨环境

整洁、安静、标志清晰的病区走廊,张贴的健康知识图文并茂由浅入深,让恶性血液病患者和家属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知识和教育;色彩柔和的病房内卫生设施齐全,绿白相间的床单元之间配以淡绿色的隔帘,不但减轻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紧张心理,也保护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隐私权;病区内设立了家属休息、娱乐、吸烟空间,并配有34寸的挂壁式电视;医院食堂香喷喷的饭菜及微波炉的应用,使家属免于在医院与家之间的奔波劳累;病区内还设立了便民措施:提供针、线、纸杯、笔、纸、剪刀、雨伞等,以方便家属的需要[3]。

2.2.3 卧位护理

卧床患者采取偏瘫良肢位,保持肢体的功能位。①患侧卧位是所有中最重要的,增加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肢体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一个明显好处是健侧手能自由地活动。头部枕软枕,患肩前伸、前屈,避免受压,在其下方放一枕头,伸肘、前臂旋后,手伸展,躯干稍后旋,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持,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后枕头上,下肢呈迈步位,健腿髂、膝屈曲并由枕头在下面支持。②仰卧位时,患肩垫枕,使肩胛处于伸位。同时患侧上肢也要垫枕,使肘腕伸直,掌心向上。下肢臀下至小腿置一低平长软枕、窝处再加放一小鞍枕,使腿微屈。足底与床尾之间置一硬枕,防止足下垂。保持屈髋、屈膝。踝背屈90°。双足之间夹一硬枕,防止小腿内收。③健侧卧位时,肩胛处于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90°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布置一较厚软枕(厚度为13 cm)左右,保持屈髋、屈膝,踝中立位。

2.2.4 主动运动

当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嘱开展床上的主动运动训练,以利肢体功能的恢复,主动运动应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2~3次/d。主要训练方法有Bo 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Bo Barth握手:帮助患者将患手五指分开,健手拇指置于患手拇指下,余4指相对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直肘关节,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在30°、60°、90°、120°时,可视患者情况,要求患者保持5~10 min,手不要晃动,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桥式运动:嘱患者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以足抵于床边,助手压住患者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不要摇晃,两脚关节尽量并拢。做此运动时,抬高高度以患者最大能力为限,嘱患者不要过分用力憋气等,保持平静呼吸,时间可从5s开始,渐至1~2 min,2~3次/d,5下/次,这对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均有锻炼意义,有助于防止甩髋、拖足等不良步态的发生。床上移行,教会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支。健手握紧床头栏杆,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如桥式运动状,臀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做移动,即可自行完成床上移动。若患者健手肌力达5级,可教会患者以手抓住床边栏杆,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向健侧或患侧翻身[4]。

2.2.5 日常生活训练

此项训练的目的是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或半自理,其中包括吃饭、穿衣、洗漱、上厕所及室外活动。在锻炼中必须行人照顾,患者有独立生活能力时,才能逐渐脱离助手[5]。

2.2.6 出院指导

嘱患者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生活要有规律,冷暖适宜,坚持合理用药,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按时到医院检查。

2.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期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3 结果

4 讨论

4.1 80例恶性血液病感染患者经过上诉方法护理之后,显效79例(98.75%),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98.75%。可见年脑卒中康复期综合护理疗效良好。

4.2 脑卒中各期的护理特点

4.1.1 急性期

一般均表现为弛缓性麻痹,既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会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上处于全面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但不宜长时间卧床。一般来说,必须卧床时,采用健侧卧位是最佳的选择。只有在为预防褥疮等必要的情况下,作为过渡可以短时间采用患侧卧位和仰卧位。

4.1.2 痉挛期

肌张力增高,腱反向亢进,联合反应出现,患侧肢体出现随意运动,但由于肌张力分布异常,姿势与运动出现异常模式。这个时期康复的目的是预防和减轻痉挛,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在我院的康复训练中有的急于求成,超强度功能训练,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活动模式,久之形成了习惯,使肌群间肌力不严重失衡,出现典型的下肢偏瘫状态。我们必须在早期对这些异常模式的输入予以抑制和控制,给予正确的康复运动指导,保证运动活动适度,不要强迫高难度训练[6]。

4.1.3 运动康复

锻炼过程是患者主观努力的过程,肌肉锻炼过程是单调、艰辛的,肌力的增长也是缓慢的,患者的积极参与配合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患者,应向患者具体说明肌力锻炼的意义和方法及期限肌力增长的规律。尽早鼓励患者进入康复室参与集体复。这样,患难与共者之间可以相互鼓励、模仿、竞赛,产生连带感、加归社会感,并利于产生一种疾病的客观化,消除孤自卑感,这也是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付朝云,吴非.老年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全科护理,2009,(9):124126.

[2] 范亚硕.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康复训练效果观察.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7(7):116119.

[3] 梁爱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康复训练62例报告.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8):102106.

[4] 付铁彦,段友范.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吞咽障碍.针灸临床杂志,2004,20(7):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