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设计心理学

产品设计心理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产品设计心理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品设计心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色彩;心理学

1色彩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色彩能够创造价值,这是在日本色彩协会网站首页上的一句话。色彩的确能创造价值。经过研究,色彩通过其信息传播的特点,能够为产品或品牌提供多达40%的受众,并使消费者提升其75%的认知理解力。从价值工程法角度可以了解到,虽然色彩并不是影响产品价值的最主要因素,但色彩语言在诠释产品功能的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当产品成本固定时,产品色彩设置的合理性会和产品的价值出现正比的关系。色彩的作用对于产品来说,不容小视。在这个充满彩色的生活中,各种色彩会给人的视觉系统带来刺激感,从而使人们对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感受。人对色彩产生的各种感受、联想、记忆、喜好等丰富了人的心理情感。通过了解不同色彩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以及色彩效果的表现形式,会更有利于把握受众的喜好和色彩的心理反应规律,使设计者能够进一步增强产品的色彩设计的合理性,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这是基本的生理条件。同样的色彩在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同时,会有不一样的感知。比如患有色盲疾病的人对色彩的识别能力会比部分人更弱;当人身患疾病时,对于红色及和红色相类似的颜色时会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医生会对刚满月的婴儿用黑白图案做黑白筛查,从而可以检查其视觉、知觉的发育程度。众多科学家对案例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色彩与健康的关系后,得出了正确地运用色彩有益健康的结论。通过调查研究,一些医院开始使用积极的、对患者有益的色彩做装饰。比如妇产科医院的楼梯会用粉红色的油漆来缓解孕妇焦躁紧张的情绪。影响产品色彩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上述的因素外,文化、产品环境和流行色也是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

2色彩的特点及其在产品中的应用

2.1色彩的对比和产品设计

人们会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对色彩有着不同的感知。不同的文化对颜色的种类进行命名,还会对色谱进行不同等级的区分。同时,在不同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文化因素对色彩的认知、感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感觉对比就是指统一感受器官能够接受不同对象的刺激而使感受发生变化的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由于相互影响所表现出的差异即为色彩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有相继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不同色彩的对比能够产生清晰度的变化和深度知觉的变化。伊顿分析了六种色相。将红、橙、绿、紫、黄不同色相无间隔的放入黑色的背景中,能够发现明亮的黄色是会向前推进的,而紫色则显得向后退,好像会融入背景中,而其他的色相空间效果会介于紫、黄之间;当背景色换为白色,颜色的深度效果就会发生变化,相反的,紫色会向前推进,其他的明亮色则会向后融入背景中。若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色彩的明暗度、冷暖色相、色度都会在比较中产生后退、前进的感觉。在色彩的这种前进后退感中,形成距离错视原理。这一原理,会运用在设计画面中,来加强画面的空间层次。比如,相同距离的两块广告牌,会出现醒目易见和模糊不清的两种效果。视觉上差异的产生,是由于两块广告牌的背景色和图形色的不同造成的。而这种差别又是因明亮度和色相的对比而产生的。色彩对比度强烈,同时明度对比也强烈的色彩搭配,具有最强的视觉冲击力。当色相对比较弱、可明度对比强的时候,也具有较强的色彩冲击力。所以说,拉开色相和明度的距离,就能够得到较为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说,在色彩的设计中,要正确处理好色彩的对比变化和统一调和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对产品进行标志设计时,想要标志显而易见,就要考虑字体与背景色间的亮度比。字面和标志表面的色彩能够决定亮度差异。较大的反射比会产生良好的对照,可以提高可视度。例如,黄与黑、黑与白、白与蓝、红与白等,就是最佳的色彩组合。像变色龙、某些鸟类等为不被注意到,会尽可能地降低自身的可视度,通过自身的形状要与背景保持一致,还会利用斑点、条纹等,使自己更好地隐藏在环境中。人们通过对动物隐藏本领的研究,设计出了适合不同场合下的饰品、衣服等。例如部队的迷彩服。

2.2色彩适应和产品设计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可以从包装设计水平侧面反映出来。产品包装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品销量有影响。人对于色彩间明暗的组合,会有不同感受。比如暗反应是指,当从明亮的地方一下到昏暗的地方,眼睛会从看不清周围到慢慢适应。反之,当人们适应白天的自然光的蓝白光,面对白炽灯照明时,会感受到明显的橙色光,但一段时间后,慢慢就感受不到明显的橙色了。这种感受就被称为色彩适应。有很多色彩适应的例子。比如鲜艳的色彩看久了就没有最初看时那样鲜艳。在产品设计中,设计者为了吸引顾客和强调产品,通常会将色相中具有强烈的色彩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但是,当这种鲜艳的颜色使用的面积过大或频率过高时,对人们的吸引力和感受力就会下降。色彩的适应性就要求设计者在色彩的打配合处理上,要注意色彩适应性的规律,不能一成不变,要经常加入具有新鲜感的东西,才能吸引受众,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2.3色彩恒温性和产品设计

色彩的恒温性就是指当外界的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对于某种物体的大小、形状、亮度和色彩等方面的感受仍然保持稳定。例如,当红光找到白纸上,白纸显示为红色,但人们还是可以很轻易地分辨出原本是一张白纸。不论物体放置在光亮或者阴影处,或者戴上有色眼镜,人们还是能轻易地辨别出物体原始的样子和颜色。这一理论就是指色彩的恒温性,就是指虽然视网膜收到刺激后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物体的原始状态还是会保留在人的大脑里。色彩的恒温性是一种生存策略,能将人的注意力放在第一次看到物体上。

3流行色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流行色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名词,主要表现了某一段时间内广受人们欢迎的风尚。由具有专业知识的艺术家通过对设计的新意、色彩的和谐程度等方面判断一件事物的美丑,从而引起普通人的模仿。流行色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考虑了市场需求,并通过媒体的大量宣传,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产品设计中,将流行色与产品的特点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的特点,对于产品的设计有很大的利处。

4结语

色彩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对人的情绪和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色彩对消费者的吸引是从感情上吸引的,而不是从理智上,并且比产品的内容和形状能够更快地吸引消费者。色彩的这些特点,就要求设计者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色彩心理学在产品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和功能设计方面的长处,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使产品设计向新的方向发展。产品的设计包装和色彩是形影不离的。充分利用色彩带给消费者的不同心理效果,美化商品,使之达到消费者的期待值,最终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文东.色彩搭配原理与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吴琼.交互设计的域与界[J].中国美术馆,2010(2):89.

[3]…安宁.色彩原理与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产品设计心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产品可用性设计心理学教学模式

引言

设计心理学作为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讲述“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的讲授是主要的教学过程,主要涉及到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以及设计中的心理学原理[1-3]。学生主要掌握的技能包括掌握用户研究的方法,学会分析用户需求、用户行为、用户心理模型、环境和行为对用户的影响等。由于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课程,因此知识传授过程中,课程内容涵盖的面广,理论知识点多,学生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只记得在前期调研中使用访谈、问卷等方式,却忽略了其他设计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灵活运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建立良好的产品可用性为主线,进行尝试性设计心理学课程思路改革。可用性是交互式产品、系统的重要质量指标,表明用户能否用产品完成其任务、效率如何、主观感受怎样,即从用户角度看产品质量。由于设计心理学所研究的主体是人,通过分析影响人购买、使用、评价一个产品的所有心理现象,为推动产品的创新和优化设计所服务。因此,作为用户所主要关心的产品可用性来说,是产品设计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如何分析用户对产品可用性的心理活动和评价,寻找满足产品可用性的用户心理需求,也是设计心理学需要重点传授的知识。

一、产品可用性与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教学中,消费者问卷调研、用户思维和行为模型构建、情感化设计的易用性原则分析等方法,都是寻找用户对产品的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需求的有效方式。构建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其中,课程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为调查研究,涉及市场、设计、用户和场景等调研。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为数据分析,涉及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第三部分内容主要为设计分析和实践,涉及基于可用性模型的产品设计和评价。

二、设计心理学教学模式介绍

(一)课题确定:通过第一次课程安排,讲述设计心理学的界定、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意义以及其形成和发展,要求学生分小组选择产品,并准备设计调研细项。(二)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一般心理活动过程,对于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课程安排要求学生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其需要理论,掌握消费者动机的模式及其特点,掌握基于“消费者满意度CSI”的问题设置方法。由于用户满意度是可用性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本次课程通过让学生调查消费者满意度指数、影响消费者满意度因素及消费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通过产品设计优化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最小化、提升消费者重复购买率和企业盈利能力等目标。(三)基于用户模型的可用性因素分析:产品的功能主要通过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和理解来评价。因此,根据用户任务和思维模型,可以看到用户的意图、计划、实施、评价以及分正常情况中的操作过程。第三次课程安排要求学生学会对用户的任务和思维模型进行分析,通过用户的操作过程,分析用户的使用需求。并综合用户的任务模型和思维模型,提取容错、操作效率、可学习性、可控制性等可用性的行为和认知因素。(四)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根据Norman的描述,产品易用性需要满足可视性、匹配性和反馈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可视性是指让用户明白怎么样操作合理,在审美位置操作以及如何操作。匹配性指控制器、控制器操作及其产生结果之间的关系。反馈性指向用户提供结果信息。本次课程要求学生对于小组产品的可视性、匹配性和反馈性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用户使用中认知中的感知、理解、记忆、判断和决策等问题。(五)基于感性工学的可用性因素分析:基于感性工学的可用性因素分析主要通过主观调查法进行产品的意象词汇提取。本次课程主要讲述感性工学的概念、来源、发展和应用情况,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感性意象词汇的收集和甄选方法。(六)产品可用性模型搭建:第六次课程的产品可用性内容讲授中,主要结合前一次课程的感性工学分析方法,学会可用性模型的搭建方法并选择小组产品进行实践。首先要求学生选取近五年的小组产品的典型代表进行样本的收集和感性语义的评价。然后从评价结果中分析产品的发展趋势,并选取重要的感性词汇对进行产品的设计对应物分析。接着建立产品感性意象与其形态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为后续设计的感性创意提供准确定位支持的同时,也为设计师将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作为设计对象提供有效的依据。最后根据前五次课程中的消费者满意度、用户模型、易用性设计原则和感性意象认知识别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构建小组产品的可用性层次模型。(七)用户体验:第七次课程通过讲述用户体验的概念及其对于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作用。针对用户体验是为了在评价交互系统是否在用户体验层面上满足用户需求时的具有可参照之标准的特点,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需要基于用户体验,进行产品的可用性模型的可靠性验证和设计评估。(八)产品设计和评估:最后一次课程要求每个同学针对小组产品构建的可用性模型,在对产品进行直观、深入和精确的分析,以及探索当前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的基础上,进行产品改良设计,绘制效果图。

三、教学案例

以下基于热水器产品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一)课题确定:要求学生通过文献调查、观察法和用户访谈,确定小组产品选题。(二)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的可用性因素分析:依据江南大学李彬彬提出的消费者满意度指数[4],选取行为、视听和产品满意进行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的热水器可用性因素主要包括功能(性能需求、使用效率)和外观(配色、风格、品位),强调个性化和实用性。(三)基于用户模型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根据Norman提出的用户模型概念,产品的功能主要通过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和理解来评价。建立用户任务过程,并通过出声思维的方法,对用户思考问题进行概括。根据用户操作和思维过程,发现热水器创新设计需要考虑的用户使用需求包括:对电子显示面板的设置操作和出水阀门的使用过程。提取的可用性因素包括行为(容错、操作效率)和认知(可学性、可控性)因素。(四)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根据Norman的描述,产品易用性需要满足可视性、匹配性和反馈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可视性是指让用户明白怎么样操作合理,在什么位置操作以及如何操作。匹配性指控制器、控制器操作及其产生结果之间的关系。反馈性指向用户提供结果信息。根据市场现有电热水器,分析使用过程中的产品可视性、匹配性、反馈性特征,以及电子显示面板和出水阀门等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对于热水器的可视性、匹配性、反馈性问题,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用户的认知(感知、理解、记忆、判断和决策)方面。(五)基于感性工学的可用性因素分析1.基于感性意象的因素提取:感性意象的认知识别代表着消费者对于热水器的主观印象,反映在对热水器的语义描述和感性词汇上[5-6]。要求用户进行热水器进行感性评价,获取有关热水器的感性词汇共50对。经专家小组讨论,选用被选频次高的词汇,并且从中剔除意义相同的词汇,得到初步筛选出的20对典型词汇。选取30位调查对象(10名设计师,10名制造商,10名消费者)用5级标度法(不重要、勉强重要、重要、较重要、非常重要)对所选20对感性词汇打分,构建新的热水器语义描述集:H2={节能的-耗能的(4.5分),安全的-危险的(4分),舒适的-紧张的(3.9分),经济的-豪华的(3.8分),轻薄的-厚重的(3.7分),易用的-难用的(3.6分),实用的-装饰的(3.6分),互动的-单向的(3.5分),轻松的-严肃的(3.2分)}。以上词对按照语义维度可以分为行为、认知和情感属性3类,分别构建语义维度描述集:H行为维度={易用的-难用的,使用的-装饰的,互动的-单向的},H认知维度={轻松的-紧张的,安全的-危险的,舒适的-紧张的},H情感维度={经济的-豪华的,节能的-耗能的,轻薄的-厚重的}。因此基于热水器感性意象认知识别的可用性因素包括行为、认知和情感特性。2.基于感性意象的因素评价:选取近五年热水器典型产品,基于热水器可用性评价模型对应的10对语义描述感性词汇,请30位调查对象(10名设计师,10名制造商,10名消费者)用5级标度法进行打分。发现在轻薄性方面,热水器除了根据储水量变化了水箱大小外,其圆柱造型外观基本没有变化;在舒适性、互动性、轻松感等方面尚待完善,主要表现为功能单一、不符合人机和结构机械单调等;在节能性和实用性方面,功能较齐全、节能效果较好;在安全方面用户认为这六款热水器呈逐步增强状态;易用性方面有起伏波动的升降变化。根据热水器感性意象评价结果,运用SPSS对9对感性词汇对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安全的”和“实用的”高度正向相关(r>0,且r=0.901)、“舒适的”和“轻松的”高度正向相关(r>0,且r=0.866)、“轻薄的”和“易用的”高度正向相关(r>0,且r=0.877)。分别对三组高度正相关的感性词汇运用SPSS进行多维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热水器使用起来轻松感越强,则舒适感越强;热水器实用性越强,其安全感越好;热水器形态的轻薄感对用户操作的体验感有良好贡献。3.热水器设计对应物归纳:在对热水器可用性的产品设计对应物解析中,去除热水器感性词中的相似概念“轻松的”、“实用的”、“轻薄的”和与技术设计相关的概念“节能的”、“经济的”,保留“舒适的、安全的、易用的、互动的”作为热水器1级感性词,进行产品设计对应物归纳。(六)产品可用性模型搭建:首先根据以上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用户模型、易用性设计原则和感性意象认知识别的可用性因素分析,构建热水器的可用性评价模型[7]。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行为特性、认知信息和情感特性,二级指标包括实用性(效率、操作时间)、容错性、可视性(易看见)、可学性(易明白、易记忆)、可控性(语义匹配、空间匹配、反馈性)、节能和个性化。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相关权重值。(七)用户体验:通过问卷调查评价可用性模型。通过可用性评价结果与消费者的整体反应度相符,确定此可用性评价模型有利于发现产品的不足和痛点,帮助设计师和研发人员有针对性进行产品改良和创新设计。(八)产品设计和评估:根据热水器可用性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型,以热水器的操作面板为例进行创新设计和评估的迭代。利用大多数用户认知范围内的符号和投影技术,将功能语意和操作反馈可视化,以求最大程度减少认知负担,增强产品易用性。设计方案中,控制面板造型为壁挂式弧形控制器,其投影界面分为两个功能模块,分别是洗前预热和洗时调节操作界面。其中,洗前预热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分别是预热水量、预热时间、预热温度。洗时调节分为两个功能模块,分别是对水温和出水量的调节。

产品设计心理学范文第3篇

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工业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实用基础上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工业设计的视觉效果与创新性,消费者的心理开始对工业设计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探讨了消费心理对于工业设计创新的引导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创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工业设计创新所关注的内容与日俱增,消费者对美的鉴赏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变得更高。良好的工业创新设计能兼顾产品功能和很好的视觉效果,从而更好地吸引顾客的注意,在这一层面上,设计心理学就会发挥作用。设计心理学在工业设计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起着绝对的引导作用。本文将设计心理学和消费品工业设计结合分析,在一定的范畴内,探讨设计心理学对工业创新设计的影响。

1设计心理学

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工业界也是如此。但是在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过程中,理论上缺乏统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艺术设计的发展。设计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种,在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对于工业设计的创新也有着心理引导的作用。心理表达能够让设计更具有灵魂,将设计心理上升到工业领域,将工业创新与艺术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吸引大众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设计心理学在不断的发展中,成为一门非常受关注的新兴学科。在工业设计中,设计师越来越注重利用设计心理学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使产品得到创新与质感的提高。

2产品的工业设计创新

工业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在充分了解工业设计的概念时更要懂得创新的必要性,这是现代工业发展的结果。在上世纪80年代,工业设计就有了比较权威的定义。工业设计需要合理的训练体制,专业的技术知识,敏锐的经济与视觉感受,建立在专业知识非常完善的基础上,赋予材料全新的理念,在结构上得到创新。整体构造、形状、色彩以及装饰都能焕然一新,在品质和风格上也能得到升华这就是现代工业艺术设计。工业艺术设计实际是一门多元化的课程,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审美观念相当于设计心理学而存在,其最终目的是满足大众对于消费品的高要求,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进行工业设计的生产与创新。工业设计的创新与大众的消费需求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的利益也是相互平衡发展的。

3消费需求心理主导工业设计的创新

工业设计的创新与大众的心理需求是分不开的。大众通常最直接关注的就是产品的功能性与质量。科技在不断发展,大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审美观的不同对于产品的设计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在设计中所运用的创新理念是否达到审美的要求,对于一个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是很关键的影响因素。在工业设计创新中,设计师本身的认知与美学心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创新就要着重于集优点于一身,跟上时展的步伐,满足大众精神内在的需求。设计师的审美与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整个工业设计创新的进程与最终产品的呈现模式。设计师必须汲取新事物,将最新的思想融合到工业设计中去,以了解工业设计的功能性为基础,在形式上做好掌控,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形式,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合理的分配设计模式,尽量在各个方面将产品设计做得更加完善。

4工业设计心理学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与人是分不开的。工业设计的策划与创造,设计师的主观意见和思维是占首位的。产品的最终设计往往都是设计师来决定的,所以设计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应精通设计心理学,以更好的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来设计产品。工业设计的创新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精益求精。工业设计心理学对工业设计的创新也有着引导作用,恰当的心理表达能够让工业设计更具有灵魂。将设计心理上升到工业领域,工业创新与艺术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吸引大众,在大众的消费需求满意度上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5国外设计心理学应用的启示

相比国内,工业设计在国外的发展比较早,由于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随之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设计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工业设计做出的贡献非常多,所以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程备受推广,知识体系相对来说非常完善。在我国,工业设计应在满足大众的最低需求上,追求更加个性化的设计,迎合现代化的发展,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产品的设计必须凸显消费者的审美理念。设计师应积极研究不同类型的工业产品,在不断的创新工业设计中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为国内工业设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消费者对于产品使用后的反馈也要重点关注,具体在工业设计创新中,就是要关注什么样的创新意识更受大众欢迎,产品还有哪些不足,消费者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购买此产品的等等,从不同的产品使用者分析得到相应的消费心理。专业化的工业创新心理学的研究,结合自身发达的生产技术,将设计出更多的经典产品,以满足大众对于消费品的高要求,同时还能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进行工业设计的生产与创新。

6结束语

设计心理学对于工业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设计心理学更有利于让工业创新形成统一的整体。顾客对于工业设计产品的要求早就不仅是停留在产品质量上,产品外表也受到重视,良好的工业设计创新可以吸引顾客更多的注意。工业设计的创新不仅是凭第一感觉,而是要将形态与特征结合当时的心理共同呈现出来,不仅要满足大众的审美,也更要符合大众的心理,因此设计心理学在不断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

作者:李维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产品设计心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用户;行为分析;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研究领域中,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已经成为主流思想。以用户为中心也就是更多地关注用户行为,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人对产品的操作过程中,产品给人所提供的体验感受。在产品的设计中,只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是不够的,一个产品成功与否是由产品的使用者,也就是用户来决定的。研究用户行为的规律是用户行为分析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可以使设计者对产品的设计中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1什么是用户行为分析

“行为”这个词出自于生物学研究领域,世界上直到现在对“行为”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行为分析”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亨特提出来的,[1]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现阶段的心理学研究方向已经从对“什么是心理学”的讨论研究转向了研究人类的行为。英国剑桥大学的Paul…Martin和Patrick…Bateson写的Measuring…Behavior[2]一书中指出,通过对人和动物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行为记录、行为观察和行为分析的一套方法,并且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行为定量研究指导原则。在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时,我们应该先确定用户的群体特征,如儿童学习机与老年人手机,其用户群体分别为儿童与老年人,在根据儿童与老年人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产品的设计有一个大概的定义。其次,我们要考虑的是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率,然后统计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

2用户行为研究的方法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用户需求研究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用户需求获取和用户需求分析。而在这两点的研究上,一般可以通过一系列系统和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分析。

2.1…用户需求获取

在产品设计中,统计用户需求数据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焦点小组这三种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法就是通过设计出针对某一问题的调查问卷,并且以书面的形式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送到目标人群手中,从而获取想要的信息。访谈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交谈收集所需资料来进行研究的方法。焦点小组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每组焦点小组人员数量为8~12名,持续时间为1.5小时~2.0小时。

2.2…用户需求分析

产品设计中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法包括用户需求列表、用户需求聚类分析、用户需求优先级分析、需求点转化。第一,用户需求列表。在整理用户需求列表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需求点。第二,用户需求聚类分析。在对用户的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对用户需求进行整理,列出重要的几类用户需求,并找出相对应的需求内容,最后分析其他剩余的需求点,直到填写完所有的需求点。第三,用户需求优先级分析。列出用户需求类别和内容的优先级并且分析其各自的重要性,然后找出最终的需求类别优先级。第四,需求点转化。在对用户需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结合前面的分析结果,将用户需求点应用在产品的设计中,找出其中的创新点,在转化的过程中,每个需求点对应的转化功能是多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而非一一对应。

3用户行为分析的基本模型

通过对用户行为的习惯和方法的研究分析和归纳,可以确定一套基本的模型(如图1)。根据模型我们可以看出,在分析用户行为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找到用户的需求,首先找出产品使用者的主观情感诉求和心理期望需求,从而完成对用户思维行为习惯的分析,再结合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用户行为分析研究,确定产品设计的主要服对象,最终发掘出用户的需求,从而为产品设计找到一个合适准确的定位。

4用户行为分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4.1手电筒

如今,随着LED手电筒的普及,将LED应用于户外越野照明这个市场也越来越常见,从而产生了户外越野LED手电设计的创新。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对使用户外越野LED手电的人群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思维行为习惯与使用行为习惯,完善对产品的设计。在手电筒设计中,设计者将户外越野人士钟爱的Jeep汽车前脸设计元素提炼出来应用在手电筒上,将其与手电的散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手电筒的手握部分借鉴了汽车的车轮纹路,使这款产品的户外越野特征更加明显,从而得到户外人士的喜爱。

4.2插座

体验观察法,是指设计师通过对用户使用场景的观察,对产品被使用的整个过程作出分析,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3]这要求设计不仅要理解概念上的本质意义,还要在设计中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创新。在插座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插座设计的概念和功能都是固定的,但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使用人群中,使用插座的用户行为大不相同,这也使插座的设计有了动态和变化的性质。例如,设计师在分析用户群体的特征时考虑到了使用插座过程中的安全性,考虑到有孩子的家庭在使用插座时儿童的安全问题,比较小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将钥匙等金属尖锐的物品误插入插座中而引起触电事故,所以可以设计一款儿童插座保护盖来保护孩子的安全。

5结语

根据上文的内容不难发现,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将用户行为分析应用在产品设计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办法。用户与产品设计中相互作用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和设计策略,因此分析用户行为,从中找到合理可靠的行为规律,可以发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产品的设计影响和引导用户行为,可以更大程度地避免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不稳定因素,设计者能够充分了解用户行为分析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产品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迪斯蒙•德莫里斯.人类行为观察[M].刘文荣,译.海天出版社,1990.

[2]…Paul…Martin,Patrick…Bateson….…Measuring…Behavior[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7.

[3]…罗士鉴,朱上上.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产品设计心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类认知;产品识别;模糊识别;认知共性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78-02

目前,众多学者从企业文化、企业产品设计、认知方法、产品设计形态学、企业产品族设计DNA等多角度探讨企业塑造品牌形象的方法和规律,这些研究较多的集中在造型设计和设计理论上,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造成人在认知产品和识别企业品牌过程中达到认知共识的物质条件的研究却不多见。

本文从与产品形态设计有关的认知心理学出发,针对人对产品的认知规律进行初步研究,试图寻找造成产品品牌认知达成共识的条件,以及人对于产品认知达到趋同性的物质条件,以期为企业树立强化企业品牌形象提供现实有效的方法借鉴。

一、人类的认知

(一)认知趋同性

认知心理学把人类的认知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包括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认知策略系统、知识经验系统和监控系统。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认知之前具备一定的经验;二是事物必须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三是有能连接经验和事物信息的联想活动。

人类在对事物做出认知判断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知识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取可以是接收者被动接收的信息,也可以是接收者主动接受的信息。人类以符号的形式接收信息,把这些符号存储于信息库中,在认知系统中通过逻辑关联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判断。当同类符号反复出现并被接收后,人类对这类符号便形成固定的判断,固定认知也就形成;同理,当同类事物传递的信息出现混乱,符号排列方式影响人的认知判断,固定认知的形成受到阻碍,认知混乱的现象便会出现。很明显,从认知特性出发,使人类认知达到趋同性的基本条件就是,首先,形成固定的知识环境;其次,符号传递的相同性或者相似性;再次,信息传递的持久性。就于企业产品设计与企业品牌塑造而言,企业在建立自身品牌时,首先就是要为客户建立一定的品牌认知环境,包括企业文化环境,产品终端环境以及购买环境,在这个认知环境中,要保持有效信息传递的持久性和一致性,保证用户在购买过程中和购买产品使用后都能够感觉到一致的品牌信息;其次,企业在设计产品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企业品牌符号传递的一致性。包括文化符号的一致,也包括产品设计的继承性。这样,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才能对企业形成固定认知 ,建立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最终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认知模糊性

人类的认知具有模糊性。在对达到共性“好的物体”的判定程度往往存在着差异,并且具有模糊性,大家对“好”达成共识后,会有“比较好、很好、一般好,不是很好”这样认知程度上的区别,在研究设计中的元素时,也会存在“比较接近”、“不是太像”这样的区间模糊问题。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试验特别受到重视。这里运用反应时试验来对人类识别企业产品过程中的模糊区间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C=0、M=100、Y=100、K=0的大红为例, 调整M、Y的数值,每组数值递降10%,由于专业设计师和普通消费者对于品牌元素的识别判断会存在差异,所以选择5个设计师和5个普通消费者共10个被试做出“是、可能是、可能不是、不是”大红的判断,分别做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的判断。对其“反应时”做记录。

首先,选择单一色块M=100、Y=100测得简单的反应时RT1,其次,选择被选色域的对角色作为第二个色值即M=100、Y=100与M=60、Y=60两种色做复杂反应时RT2的测试,然后用RT2-RT1所得“辨别时间”,作为对该色块的判断的反应时间。结果发现,在M=100、Y=100 到M=60、Y=60之间,被试做出“是”到“可能不是”的判断时长随着M、Y值得递减而增加,做出“可能不是”的判断所用的反应时更长。随着M、Y值得进一步降低,被试选择“不是”的人数增多直到全部人员都选择“不是”,反应时也随之缩短。被试在对大红做出判断过程中,对M=70、Y=70判断为“可能是”的人数为4人,反应时也较长;而对于M=90、Y=90全部被试判断为“是”;M=80、Y=80有6人判断为“是”。由此可见,用户在对物体认知过程中,会把其相邻或相近的物体判断成“同一种物体”,或模糊判断为“可能是这个物体”,认知存在一定的模糊区间。

正是由于这种模糊性,给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发挥空间,设计师可以在一定的空间内设计能够使用户达成共识的产品,在这一空间中,设计元素相似性越多,企业产品的识别性就越强,品牌认知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就越多。所以,对于认知区间的研究也是研究企业产品家族、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人类这种天生的本性,也是品牌认知达成共识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产品识别

(一)识别的基础

产品认知是指产品通过感觉器官的刺激,转变成为产品使用的经验或记忆,是一系列接受、解释加工、反应的过程。产品的识别,就是识别产品的一系列特征符号,这些特征符号被归类为显性特征和隐性特征。显性特征象征产品的指示功能,就是产品直观可以看到的外在视觉特征,隐性特征对应产品的象征功能,表现产品更深层次的意义,传达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

人们对于产品的识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设计师对特定的视觉符号在某类产品中简单的重复,显性视觉特征被消费者反复感知,人们便会判断这类特征为“共有特征”,“共有特征”越多产品的识别性也就越强,把这些带有共性的特征运用到企业长期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家族气质的系列产品就会形成,这些产品具有共同的设计DNA,用户便会对这一类产品产生固定的品牌认知,从而形成规定的企业品牌形象。隐性特征正是保证品牌形象的稳固剂,在用户选择产品后隐性特征通过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把企业的品质和理念传达给使用者,渗透到使用者的生活中,从而从保证了用户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

所以,用户对显性特征长期的重复经验以及隐性特征高品质的长久不变是影响用户对于产品识别达到趋同性的又一个基本条件。

(二)识别性的产生

产品识别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影响产品识别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产品本身的特征,包括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外部特征从造型论和形态构成学角度来说,包括形状、色彩、材质、结构等一系列直接可视可感的特征;而内部特征则是产品隐性的识别因素,包括企业文化、产品服务、使用体验、产品环境等,这些可以称之为产品的气质特征。从设计的角度上看,外部特征能够更加直接的影响人们对于产品的选择和识别。

人们在识别一个物体的过程中,对各种不同的物体加以区分,产品的外部特征展现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直接吸引人们的注意,将人们已经接受的产品特征不断的重复,用在新产品的开发上,相似或相近的特征越多,产品的识别性就越高,简单合理的重复产品的外部特征是延续产品设计DNA的有效策略。如:宝马车,它的家族式虎头虎脑的前脸设计,从三系到七系,从X1到X6,他们都带着张识别度超高的俊脸,就算没有中间的BMW LOGO也能够分辨出这是宝马的血统,“传承经典”在宝马车的设计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内部特征的识别更加具有间接性和稳定性。品牌内涵通过内部特征展现出来,体现的是一种企业文化,用户只有在体验产品过程中才能够很好的感受到这些特征,内部特征更能够强化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忠诚度。

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是认知趋同性的载体,产品可识别性通过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展现出来,这两类特征中包括具体的细节特征,某个企业的产品共有的设计细节特征越多,它的识别性也就越强,品牌内涵就越明显,家族系列产品的设计DNA就逐渐形成。经过对人们使用产品的调查和卖场调研,形状、色彩、材质、结构、文化、使用,被人们认为是最直接的产品识别特征传达元素。这些细节特征便是产品识别的直接具体条件,也是产品认知达到趋同性的研究方面。

三、结语

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产品认知是基于人类的认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本文首先从人的角度——人类认知特性出发,对认知趋同性和认知模糊性进行研究,尝试寻找人类认知达到趋同性的基本条件和品牌认知达成共识的基础条件。其次,从产品的角度——产品识别特性出发,通过对产品识别的基础和产品识别性的产生等方面的研究,论述了影响用户对于产品识别达到趋同性的基本条件。企业品牌的塑造与企业产品设计息息相关,企业产品设计的家族气质,是在长期的品牌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从认知基础上寻找造成品牌认知达成共识的条件,以及人对于产品认知达到趋同性的物质条件,能够帮助企业在长期的产品研发过程中塑造有利的品牌形象,最终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要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更生,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陈洁.产品语义与消费者认知心理[D].上海:东华大学,2005.

[3]申泽,张斌.基于模糊理论的产品设计DNA分析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6):74-78.

[4]孔敏璇.基于语义学的产品识别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5]叶萌.看脸辩车身——解析各品牌经典家族式前脸[EB/OL].http:///20120919/696476.shtml,

2012-09-19.

作者简介:

产品设计心理学范文第6篇

工业设计是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

工业设计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设计管理4类。包括造型设计、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等。 工业设计又称工业产品设计学,工业设计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方法学等,是一门综合性将工业产品加以美化与功能化的学科。用以增加顾客的购买欲望,达到生产者的销售目的。

(来源:文章屋网 )

产品设计心理学范文第7篇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多元化发展的全新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产品的使用要求也从简单的外观、功能需求提升为精神需求。传统的工业设计理念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在高水平消费需求的背景下,工业设计中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交互设计理念应运而生,这种理念以用户为核心,以体验为主体,顺应了工业设计的发展需求。本文简要概述了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设计目的,探讨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交互设计;工业设计;设计目标;情感体验

人们使用产品的整个过程由一系列交互行为组成,这些构成了人与产品的交互集合。产品交互设计以用户使用产品的愉悦体验为目标,以产品的快捷性、实用性为核心,创造更加简易、完善的产品。交互设计思想已经更加全面地引入了实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在交互式产品设计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如苹果公司采用交互设计思想设计的IPhone手机,设计简单,用户使用时也很容易操作,IPhone系列手机成为了全球最畅销的手机之一。我国对于交互产品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以软件界面领域为主,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成果相对较少。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增,技术不断提高,交互设计思想在工业产品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原则。

1.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设计目标

在交互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工业设计目标包括可用性目标和用户体验目标。可用性目标是从产品层面出发,使产品更加的简易,用户体验目标是从用户层面出发,使产品更加的人性化、情感化。可用性目标是设计的基础,用户目标是设计的追求。

(1)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可用性目标

以可用性为前提的交互设计产品通常具有有效性、易用性、易学性及容错性这几项特征。产品使用的有效性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只有充分地发挥了产品的有效性,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易用性是指产品能够被目标用户中的大多数人所使用,符合目标用户的特征、习惯、水平等。易学性指新设计出来的产品要让用户感到熟悉感,以便能够快速的理解和使用产品。容错性是指能够防止由于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错误操作而造成对用户和产品的危害。

(2)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目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产品的可用性能够满足对产品的硬件需求,但无法满足精神上的需求,用户体验目标就是为了顺应这种需求而设定。用户体验目标强调用户的主观感受,从多个层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感官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等。感官体验是针对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进行设计,使产品达到更加完美的体验,为用户提供最直接的感知方式。情感体验更加注重产品为用户带来的舒适感和愉悦感,让用户的情感能够通过产品得到完美地释放。行为体验需要人们亲身参与到产品的互动中,才能够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色,行为体验不拘束于简单的观察行为。不同层次的体验代表着用户对产品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以用户体验为目标的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更加全方位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也体现出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

2.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交互设计理念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所设计的产品也让用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不过交互设计还没有在工业设计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交互设计思想能够实现产品的情感化、高效化,在工业设计中引入交互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认知心理学为原则、以情感交互为设计方法,充分发挥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

(1)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产品的设计,是设计行业内的共识

特别是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开始追求产品带给自己的精神满足,这就对设计行业提高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成为了设计核心。设计人员无法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分析、设计可能的使用方法,经过反复的验证来确定产品的最终设计方案,以便满足用户的需求。

(2)很多情况下,人们面对新产品时不能立刻了解其作用或使用方法

这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以认知心理学为原则,充分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造成用户无法对产品的功能做出回应。而认知心理学能够对交互式的工业设计做出有力的指导,在认知心理学的指导下,通过具备足够认知经验的用户、具备充分认知信息的产品以及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设计人员将这三要素进行有机整理。充分采纳形态、色彩以及材质来的视觉编码,融入认知负荷理论,使产品的设计元素具有可识别性、操作结构具有简易性、产品与用户的认知具有一致性,有针对性的设计产品的形态与功能。

结语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功能不断更新,迫使设计行业必须摆脱传统的设计方法,寻求与社会相适应的设计模式。传统的设计模式注重的是产品的形态和功能,而在多元化发展的当下,设计行业应该以用户为中心,不仅满足用户对形态与功能的需求,还应满足用户对情感层面的诉求。交互设计方法在工业设计中的引入,为工业设计提供了合适的载体形式,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效率。通过了解用户已经形成的认知模式来设计新的产品,接近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距离,让用户快速的掌握新产品,获得情感化的体验结果。交互式产品是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交互设计也将成为未来工业设计的主要设计方法。

作者:刘世元 周姗姗 单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嘉嘉.后工业时代跨文化设计在数字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02:168-173.

[2]程玖平,李世国,张玕.基于刺激寻求动机的情绪体验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3,14:68-71+80.

产品设计心理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情趣化 产品设计 形态 色彩 材料 功能

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教授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曾说过:“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因此,一件好的产品设计往往会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受舒适、愉悦,从而给日益紧张的现代生活带来更多的情趣。

一、产品设计情趣化的概念

情趣是指情感中较为积极的一面,就如同一个人具有幽默和谐的性格。产品的情趣化设计,即是通过产品的设计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趣,使产品富有情感色彩,或者高雅含蓄,或者天真浪漫,或者幽默滑稽,或者纯朴自然。产品设计的情趣化并非一种风格,亦非一种时尚,只是设计师在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与使用者相互沟通时所采用的一种语言工具。它的含蓄和幽默往往极易被人们接受。

二、产品设计情趣化的表现要素

形态、色彩、材质和功能是构成一件产品的最基本要素,产品通过这些基本要素与使用者进行交流,在使用者的心中形成产品的完整形象。

1.以形态装饰为主的设计

产品都是以特定的形态存在的,产品设计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形态创造的过程。情趣产品的形态设计则往往通过拟人、夸张、排列组合等手法将一些自然形态再现,从而给人呈现新的心理感受。以形态装饰为主的设计是将产品内部形态和外部形态相分离,产品的装饰并不只是为了表现功能,其本身也是一种隐喻符号,可以表达特定文化内涵,提倡设计的个性特质。其代表自然首推波普艺术(POP)和孟菲斯设计。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国家的波普艺术有其各自的特点:美国的设计浅显、夸张、调侃,象征性更强,像以米老鼠形象设计的电话机,以牛奶罐做成的伞柄等都是其代表性作品;意大利的波普设计时尚感强,善于采用特殊材料和制作工艺,让人耳目一新,如罗马兹等人设计的吹气沙发,以及以棒球手套为造型的沙发等即是如此。

2.以生动色彩搭配为主的设计

色彩设计在整个产品的开发流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情趣化的产品设计中,色彩不仅具备审美性和装饰性,还具备象征性的符号意义。美国视觉艺术心理学家布鲁墨(Carolyn Bloomer)认为:“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感情,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的确,合理而巧妙的为产品配色,往往能够唤醒消费的购买欲望,让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现代设计的色彩运用中,融入了设计师和消费者个人的情感、喜好和观念。例如,苹果造型的卡通液晶电视,巧妙地把产品设计成“苹果”式样,外面是一个可以打开的半球型罩,有效防止了灰尘污染,保护了电视屏幕。苹果的颜色以大红色为主,流畅的现代造型中带有几份神秘感,极大地迎合了儿童的好奇心,也令那些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喜不自禁。在情趣的产品设计中,色彩的设计必须依附于整体造型予以合理的搭配,以表现产品的趣味性。一般来说,彩色相对于灰色更加活泼,而灰色则通常显示出产品的气质。在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及色相对比等都对整个设计产生影响,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自身的特点合理调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以合理运用材料为主的设计

在产品设计中,如果能合理的运用和安排材料的感觉物性,将会给产品造型带来新的特色。产品材质的情趣语言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们对它的触觉体验,这种视觉和触觉的交融,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木材和布料等传统材质总会让人联想起温馨和舒适,而金属和玻璃等现代材质则会令人产生浪漫和典雅的感觉。这或许可被称之为材质的情感联想性。将这样的材质运用到产品中,往往会使产品或多或少的带上情感倾向。现代设计师常在工业设计中采用或加进自然材料,通过材料的调整和改变以增加自然野趣或温情脉脉的情调,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4.以功能巧妙为主的设计

设计产品的目的在于使用实现其功能价值,不能使用的产品也许只能称之为一件艺术品。而对于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来说,仅仅停留在外观设计的优美还是不够的,通过一次完美的使用体验来感受产品的趣味性,才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如一只没有实体的时针和分针的壁钟,必须用细杆插入中间的圆孔,通过光线的投影才能够获得时间,它暗喻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并稍纵即逝,在生活中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时间,同时警示人们要珍惜时间。再如专门为脚设计的脚用鼠标,有两个踏板,一个负责光标的移动,另外一个负责电击。适合手、臂残障或手不方便的人使用。这些设计的着眼点在于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感到世界的温暖、人类的爱心和人与物的和谐亲近。

此外,产品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中还能够产生特别的情感联想,从而表现出其趣味性。如一个简单的烛台设计,一个看起来暖烘烘的烛台,旁边有个小人正张开双手做出烤火的样子,大家也许都会有在冬天烤火的生活体验,这种生活体验让人感觉温暖,这个产品就运用了这个寓意原形,但个人使用也许并不会产生特别的心理感受,只会觉得可爱而已,但如果使用者是一对在共进烛光晚餐情侣,那他们对产品感受就不一样了,这不仅象征了爱情的甜蜜和温馨,还会让人联想到一对情侣依偎在一起烤火的乐趣和浪漫。有着这样的情趣体验还怎能让人割舍这个产品。此作品充分说明了产品的使用方式与特定的环境相结合也是情趣化设计的一件利器。

三、结语

本文介绍了形态、色彩、材料和功能在情趣化产品中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这些表现形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正确合理地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能增加人与产品的亲和力,并且能用产品自身的情趣化语言与人交流沟通,用情趣化的诙谐或幽默达到一种非生命的产品与人的友善,使平淡无奇的使用与被使用者之间产生一种极为微妙的情感,从而大大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对话北美设计大师.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