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口腔医学专业个人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口腔医学生;创新;团队合作
随着中国国民的经济收入和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对口腔疾病的认识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关注口腔的美观健康上来,社会大众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状况。口腔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医生除了具有全面的口腔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快速的反应和判断应对处理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很可能是牙科私人开业医生,因此,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型、应用型口腔医学专门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tudentsInnovationTrainingProgram,以下简称SITP)是国家教育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1]。本文作者结合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践经历分析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对口腔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培养作用。
1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口腔专业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老师以单向灌输知识为主,在校课堂教学中,医学生很少有机会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能提高自己的分析研究等能力。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有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吃惯了老师“嚼剩下的”知识,习惯了划重点、背书再考试,很少有主动思考。所以当老师将问题换一种提法,或者将几个方面问题综合起来提问,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分析,怎么回答了。第二,缺乏目标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见习实习的口腔专业的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习惯了向带教老师“张口问为什么”,老师回答完,过两天又忘记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碰到问题应该首先问自己为什么,深入思考,然后翻书翻文献,得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再向老师请教验证,得到全面深入的提高。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够提高高职口腔
医学专业学生的哪些能力水平实践证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能够为我们口腔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潜能、提高多种能力的平台[2]。2.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口腔医学是操作性很强的一个专业,而且口腔材料日新月异,很多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能大大提高口腔疾病的治疗疗效,临床上的创新性将是口腔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是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大学生习惯于死啃书本,或在指导教师设定的步骤下获得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存在缺乏创新思维、创新观察力、创新毅力和创新兴趣等问题。2.2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口腔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沿信息。而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中,学生是主体,需要独立完成项目的所有内容,因此首先要增加相关专业知识储备,通过借阅图书馆相关文献和专业书籍及网络数据库搜寻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这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题实施中学生会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视野和知识面,有利于对学科的了解和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创新愿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2.3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口腔医学医生除了要与病人家属沟通,还要与医护,医技合作,对于复杂的口腔疾病如颌面部的外伤,颞下颌各关节紊乱综合征等等还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治疗,所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主体是在读的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繁重,课题研究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因此,课题合理的分工显得非常重要。另外,每个成员的擅长不同,能力各异,合作中往往能优势互补,集体的智慧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团队协作不仅仅是一起合作,更关键的是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交流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有助于学生能理解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真谛,深刻体会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终将一事无成。2.4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毅力,培养学生适应各种情况的应对能力。在课题执行过程中,独立地进行实验调查,并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其过程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困难瓶颈,坚持到底去解决问题能提高抗挫折能力,增强毅力,坚持到底获得成果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就业创业打下基础。2.5提高报告总结、书写、口头表达等多种能力。口腔医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而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给了项目组成员很好的锻炼机会,从项目申请书的书写、中期检查到,结题答辩,同学们不仅要将自己研究课题的意义、内容、目标、进展、成果等付诸于文字,还要在答辩现场向专家汇报项目的国内外背景、已完成的主要工作、获得的结果并分析讨论结果提出可能的结论,并回答现场专家提出的课题相关问题。该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基本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日后从事口腔临床科学研究工作。2.6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科研素养包括:创新,严谨,全面。课题组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发现不足,从而潜移默化地学习作为研究者应具有的科研素养。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课题执行过程中,学习使用各种观察工具和方法。运用统计学、调查访谈、查阅文献和检索网络数据库等等,提高观察能力。另外还要注意观察角度。从第三方立场、对方角度来观察能提高观察的客观性,全面性。分析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逻辑的思考和判断,即分析判断的结果符合客观事物。
3指导老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角色和作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比喻本科及以前所学知识时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老师教学生学习捡“死”兔子。那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好比老师教学生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1)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参与目的。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关注这一项目,同时明确学生参与的出发点,提高学生对专业学科的兴趣,让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进来并且从中获益。这也就是国家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初衷所在。(2)加强训练指导,把好研究各个环节。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进行课题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把关指导。包括申请课题之初就是可行性的把关。在执行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对实验方法、实验进度进行监督把控。对于口腔专业的大学生,选题应该侧重于和口腔专业知识相关而又便于学生实践的项目,比如一些口腔流行病的调查等等。(3)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绝不越俎代庖。课题的申报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不应是指导老师现成的课题方案。
4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高了口腔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团队意识、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各项能力,有利于今后统筹处理安排多项事务,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为自主创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何玉玲,王岚,李莉等.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创新理念培养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35-36.
口腔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同时口腔医学教育相对于临床医学有着更为突出的特点:一方面,由于高端口腔医疗治疗费用高,治疗群体多为中高水平收入人群,患者多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接受口腔疾病的治疗,对医疗服务及质量的要求相对更高。另一方面,口腔医学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医疗项目,需要大量的临床操作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精湛的水平。这就造成了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与患者就医高要求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在中国存在,在许多发达国家同样也存在。2006年8月,哈佛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布鲁斯•多诺夫在美国口腔教育学会学报上发表文章,表明自己的立场:“我认为传统牙科教育的弊端将会导致口腔医学院的关闭,而且使国内最需要口腔健康服务的民众一直无法得到应得的诊治”(3)。如何解决大量患者口腔疾病的医疗问题,同时又解决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医患关系的矛盾,开展口腔医疗社区实习是一个可行的途径。积极分流实习生进入社区,下到基层,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一方面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缓解了矛盾,社会效益极大,潜在的经济效益更大。医学生社区临床实习在临床医疗中已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学者曾诚等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改革比较研究》中提出: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明显趋势是面向社区进行教学改革(4)。在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已逐步向社区教育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1997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不断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临床教学实习改革,实践证明,临床医学生到社区实习,既是实习者,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参与者;既是实践者,也是改革者。做好社区实习教学工作是中心和学习的共同目的。学校、学生、社区三方面都认为社区医学纳入医学实习教学是必要的,可行的,有效的(5)。关于口腔医疗社区实习方面,美国已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将社区医疗融入传统口腔教育的教学模式。2002年,罗伯特•伍兹•约翰逊基金会发起了“走进口腔健康”的改革项目,资助哈佛大学口腔医学院等15个口腔医学院进行为期五年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口腔医学院让学生进入社区卫生中心、退伍军人医院管理部门、印第安人卫生服务组织等机构实习。实践证明,社区模式可以降低口腔教育的成本。哈佛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布鲁斯•多诺夫在他的文章中对该学院的做法给予积极的肯定。2008年3月,罗伯特•伍兹•约翰逊基金会再次宣布资助包括马里兰大学在内的八所大学进行口腔医学教学改革,以期在全美推广社区口腔教学模式。我国社区医疗与口腔医学生的临床实习结合的优势有:
1.为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基本的口腔医疗服务,同时也为口腔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6)。口腔医疗一向被认为是富贵医疗,原因在于:①口腔疾病不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病情可以拖延,因而对于中低收入人群该治疗不列入家庭医疗支出中。②口腔治疗医疗费用特别是材料费较高,部分治疗方法不在医保范围,中高水平收入人群才能接受自费治疗。在我国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且得不到广泛而足够的重视。《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35岁~44岁年龄段人群患龋率为88.1%,龋均为4.5颗,仅8.4%的龋齿进行了治疗;65岁~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颗,仅1.9%的龋齿进行了治疗。如此多的口腔疾患需要大量的口腔医生对症治疗。口腔实习生社区医疗的建立将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缓解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最大限度地利用卫生资源。
2.加强口腔专科医学院对社区口腔医疗的指导与帮助,有助于提高社区口腔医疗水平。目前我国的社区口腔医疗水平非常落后,有些基层社区尚未开展口腔医疗,使得许多低收入人群进入不正规甚至无证的口腔诊所就医,不能达到口腔基本医疗目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进入社区实习能将正确的口腔专业知识及口腔卫生保健理论带入社区,提高社区口腔医疗水平;同时社区口腔医生在临床教学活动中能与专科带教教师及实习生广泛交流,教学相长,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预防保健能力。
3.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口腔健康保健意识,为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起积极作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基地的建设强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既有利于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又有利于加深医学生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医疗行为的始终(7)。
4.口腔医学学生早日接触社区医疗的运作,了解社区医疗的服务性质与特点,积累一定的经验,以便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将广大居民的多数基本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学生在此实习,可以尽早地了解广大居民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认清现阶段卫生服务供需的基本矛盾。社区医生不仅有良好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技巧,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和群众关系。因此,切实要求学生做到从单纯的治疗向预防保健服务扩大,从生理扩大到心理服务,从医院扩大到家庭和社区服务,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性的服务。
关键词:口腔修复科 进修医师 教育质量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学科,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口腔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口腔医疗单位以及口腔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基层医院纷纷派送各层次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这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医师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修医师的培养不仅是医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修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医院的综合水平。本文将近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中实行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在进修医师教育中我们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将进修医师学习时间不均匀地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本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示教及手把手示范,使进修医师掌握修复基本理论及一些基本操作。
作为教学医院的口腔修复科,我科每年都承担来自部队和地方大量进修医师的教育工作。为了保证科室进修医师的整体水平和保护患者的利益,我们对申请进修的医师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专业、工作经历以及是否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一些非口腔医学专业、未从事过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未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进入临床,接诊患者。但由于进修医师大部分来自基层,其原有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不同,原单位所担负的医疗任务也有所区别,因此,进修医师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
根据这种情况,在进修医师进入科室后,我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学习环境,针对个人制订进修计划。口腔修复科临床操作多而精细,同样的牙体、牙列缺损,可以进行不同修复设计,需要应用多种修复材料。在临床操作中大多需要医师对患者口腔内的牙齿进行磨改,这属于创伤性治疗,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很难更正和弥补。因此,这一阶段教学要求带教教师不放眼也不放手,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椅旁示教教学、手把手示范、仿真树脂牙操作训练等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治疗典型修复病例时带教教师要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组织并鼓励进修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在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临床专业知识与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制订最佳口腔修复方案。重视进修医师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指导模拟病例书写,使他们的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下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2)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进修医师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使进修医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上过关,实现“匠一师”的转变。
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讨论一实践”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进修医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典型口腔修复病例时对进修医师多提问,对重点问题多示教、多讲解。然后组织进修医师对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又充实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我们除将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外,还教授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总结经验,使进修医师实现“牙匠一牙科医师”的转变。引导进修医师学会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查询和应用他人从事循证医学的结果、采用他人指定的循证医学的方法,使进修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翻。针对进修医师多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技能,临床操作敢于动手,但操作流程多不规范、临床思维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对缺牙设计的宏观掌握和临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为了学进度、集中示教、把关,我们采用由高年资本院医师脱产带教进修医师的方法。前期,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标准化示教、讲解,进修医师将接诊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以及初步治疗方案报告给带教教师,经确认后由进修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临床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避免进修医师盲目追求治疗患者的数量,忽略临床操作的标准化。后期,安排进修医师观摩科室中有业务特长的专家、教授的诊治操作,细心揣摩,对照提高。
(3)第三阶段:飞跃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临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进修医师前2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放眼、放手,不放心。
【关键词】 口腔实习医生; 心理健康; 心理疏导
有研究发现,与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相比,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1]。临床实习既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延续,又是为临床输送和培养合格医生的启蒙阶段,因此临床实习对实习医生将来能否顺利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它既能巩固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使医学生获得基本技能训练,也是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途径[2-3],势必会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口腔实习医生而言,临床实践操作尤为重要。由于医疗风险的存在,往往实习生很少得到临床操作的机会,实习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口腔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其加以分析和总结,针对不同实习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和采用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实习生的自信心,缓解实习生的心理压力,稳定实习工作,为培养合格的口腔医生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临床资料
近5年来本院口腔实习生均来自一所高职医学院校,2008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18人,男生7人,女生11人,平均年龄20.8岁;2009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19人,男生9人,女生10人,平均年龄20.6岁;2010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22人,男生8人,女生14人,平均年龄19.8岁;2011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22人,男生10人,女生12人,平均年龄19.2岁;2012年口腔实习生总人数25人,男生12人,女生13人,平均年龄19.0岁。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冲突 临床实践是实习生由学生转向医生的过渡阶段,调查显示,58.14%的实习医师对即将实习感到期待,而在实习中则有60.47%的实习医师感到无所适从[2]。一方面,实习医生大多初次接触临床,对医院环境、医疗设施、规章制度都感到很陌生,技术操作不熟练,由此易造成患者的不信任,多数患者不同意实习生操作,因而缺乏临床锻炼。另一方面,口腔科器材多、材料多,操作步骤繁琐,多数治疗需要四手操作,且操作性强,此时需要实习生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及领悟能力。实习生在校单纯的学习模式需要改变,在短时间内需要操练很多技术和学会使用医疗设备及材料,由此感到过多的压力。再一方面,学校生活极其单纯,而进入医院后需面临患者、医务工作者、同事、同学等,处理人际关系不如学校单纯,相对学校而言,在与人沟通交流中需谨言慎行,怕说错话引来不必要的误会或医疗纠纷,而导致一直无法由学生向医生角色的正常转换。
2.2 交流障碍 调查显示,只有65.12%的学生与患者交流成功[4]。实习医生进入医院后,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不会倾听患者的讲述,抓不住患者谈话重点,问话不恰当,只按自己的思路或预先准备的提纲提问,患者拒绝回答或答非所问,导致误诊或无从诊断,从而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在与带教老师的交流中,很多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自己很疑惑不解,但又不敢问老师,怕老师责骂,于是就使得实习效率降低。且现在大多数实习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锻炼,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做事积极性差,带教老师指出错误后,便会产生埋怨心理,对带教老师不满,不愿再与老师进行过多的沟通交流。与同事相处过程中,科室人比较多,年龄阶层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职位不同,因每个人性格迥异,处事方法不同,难免会因为工作而出现摩擦与矛盾,久而久之,既失去了工作热情,也影响科室团结,开始逃班或不实习,影响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心理负担加重。
2.3 自信心矛盾 在本院实习的学生都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仅有2年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导致理论知识欠缺,同时实践很少,所以很多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后常担心不能胜任工作,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口腔科和其他临床科室区别相对比较大,口腔科医生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对于刚进入临床的口腔实习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多数实习生一进入临床就急于想动手处理患者,但是多数实习生胆子大,心不细,技术操作失误多,带来患者的不信任,造成自信心大受打击,从而心理压力过重,甚至产生转行的念头。
2.4 对前途的迷茫 据教育部估算,每年大学毕业生未能初次就业率在30%左右,2001年约34万人,2002年为37万人,2003年则是52万人,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2006年达到90万人,2007年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在本院的实习生都是大专生,学历相对较低,在当前国内紧张的就业形势下,高学历是好工作的敲门砖,多数实习生对于自己学历不满意,担心进入社会后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于是就开始在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中无从选择,对未来充满迷茫。
3 对策
3.1 加强口腔实习医生实习前培训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实习医生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面对患者,完成沟通并进行操作[5]。学校应该结合口腔专业特点在实习前制定理论操作培训计划,严格按照医院里严格操作的模式进行指导,使实习生在实习前先感受医院里正规、严谨的操作。科主任或带教老师主动热情的迎接每位实习生,带着他们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医疗设施,医院规章制度,详细介绍各项操作注意事项,分别对每个实习生安排带教老师,带着每个人从科室最简单的开始手把手传授技巧,让实习生多动手,多动脑,并安排每个实习生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消毒器械、整理材料、灌注石膏模型,定期整理无菌柜、洁牙等,在简单的工作中逐渐融入,医院工作环境中去,尽快完成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变。同时,端正实习医生的实习态度,调动他们的实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认识到实习是从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必要阶段[6],是成为优秀医师的必要基石,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临床实习。
3.2 培养医患沟通和人际交流能力 沟通在现实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成功的交流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互相学习,学习他人经验。口腔实习生应该多认真地倾听老师与患者怎样沟通,带教老师可以教导实习生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及经验。当与患者交流不顺畅时,切忌产生情绪,以免造成矛盾,应让老师来解决,事后分析其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教老师不能态度生硬,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互相交流心得,随时总结发现的问题,定期小讲课,加深理论知识,做到教学相长。口腔实习医生在平时也应多和带教老师交流,以一个学生的角度善于与老师沟通自己的想法以及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医院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3 鼓励学生,培养自信心 在工作中带教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对于实习生做错的地方,不要盲目地批评,要耐心地指出缺点,及时更正;实习生也不必产生自卑情绪,争取将工作做得更好,提高效率。教师传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指导,强化整体治疗观念,对待实习生和蔼耐心、平易近人,给实习医生多的动手机会,让其能尽快更好的融入治疗过程中,从成功的病例中逐渐找回自信心。
3.4 加强就业观 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口腔实习医生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目前面对激烈就业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能,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在就业或继续深造的交义路口,带教老师给予一些过来人的合理建议和鼓励,理性对待升学、考研和就业,带教老师多了解每个实习生的思想动向,针对每个实习生的不同情况,帮助理性选择,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3.5 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针对个别口腔实习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心理咨询师会同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专门辅导或干预,解除影响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
医院要重视口腔实习医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口腔实习医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卫生指导和咨询,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可以提高实习效率,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玉梅,郭福林,邸波,等.医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统计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1):1028.
[2] 朱铭颐,朱亚琴.患者对口腔专业实习医师满意度和信任度的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1,20(4):433-436.
[3] 李晓刚,赵婧,金铁雄,等.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几点思考[J].吉林医学,2008,29(13):1142-1143.
[4] 何艳,王海宁,曹霞,等.口腔专业实习医师心理分析及带教对策[J].上海口腔医学,2009,18(1):97-99.
[5] 何套芳,王淑艳,唐琳.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技能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2,3(4):665-666.
1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更新
1.1加强学生的学科人文素质教育
“要让学生们爱这个专业,才能让他们学好这个专业,要让学生爱这个专业,就要让学生了解这个专业。”这是我奉行的教育理念。因此要在课堂上,讲述它的历史,它的发展,它的未来。加强学生对口腔正畸技工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激发他们自身行业的归属感、荣誉感,激励他们的开拓意识、创新精神,从而使他们振奋精神,成为该学科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
1.2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为实践技能服务
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应该是,不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用性。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技术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3]。故我们口腔正畸技师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学生要动手能力强,要会干活,干的好。这一点对我们口腔正畸技工学尤其重要,口腔中的各式矫正器都是精巧的工艺品,戴在病人口中要求不但要舒适而且各部都功能到位。比如平导多高多厚、钢丝离粘膜距离多少等都有明确的标准,而且每个人的口腔都是不同的,故矫正器都是定制的,要求技师纯手工制作,可想而知这其中所含的手工工艺技术含量。以前培养口腔技师就好像是培养口腔医师的简化版,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课堂上用大量的篇幅讲授口腔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实践技能往往要到工作单位再慢慢培养起来。现在就业竞争激烈,要让我们的学生更具竞争力就必须针对专业特点,重视实践技能培养;应重点教授各种矫正器的特点、应用和-制作要点以及动手实践制作各种矫正器,而疾病的病因等知识点是为实践技能服务的。
1.3教学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紧跟时代的发展
现在的教材内容总是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更新速度较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大纲为核心,但又不能拘泥于课本。通过图片、宣传片、动画等多媒体的方式把现今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引入课堂,带给学生们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思维,让我们的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
2教学模式的改革
2.1课程地位的改革
口腔正畸技工学在口腔技工学这个专业中,虽然一直都是常规课程,但仍是选修科目。这似乎已经不能满足该门课程的教学需要。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让口腔正畸这门学科这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大口腔医院的正畸科门庭若市,许多爱美人士都来寻求帮助。如何健康、高效、稳定、优质的正畸成了该门学科的发展方向。这也大大的带动了口腔正畸技工学这门子学科的发展。各个齿科加工中心,各式新型矫正器加工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订单越来越多。所以作为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也应该应时而变,提高口腔正畸技工学课程的地位,丰富课程内容,加大课时量,以便于学生学到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新技术。
2.2授课方法的改革
2.2.1基于实例的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CBL教学法是指以实例入手,结合临床和实际应用,以启示性教学为方法建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4]。在口腔正畸技工学推行CBL教学法,将有助于改进教学质量,以适应当今医学环境和社会需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把学生置于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案例问题,从而获得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在讲扩弓矫正器的设计制作时给学生设计一个典型错案例,让学生拿出设计方案并设计出具体制作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设计原则、注意事项等,最后由教师给予分析、纠正和评价并作出小结;然后再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验证,因此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巩固其对知识点和原理的理解。运用案例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2.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传统的口腔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灌输式教学,体现在先教后学[5]。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PB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国外的教学实践中。它以问带动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来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良好课堂学习模式[6]。而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中,PBL尚较少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常在某一新章节的内容开始时采用,如在介绍功能矫正技术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如:“带有什么样装置的活动矫正器才能治疗牙性反病人?”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自然导入学习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这一线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利用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实践体验等方法进行不断学习和探究,最终在教师的帮助、指导和纠正下给出圆满地解决方法并亲自加以验证。此种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多学科融合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对教师的教案设计及教学经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功的PBL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较适用于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但学习动力不足、自我调控能力较差的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可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3发挥想象式课堂讨论,教学相长在口腔正畸技工学课程的最后,笔者加了一节关于未来的口腔矫正器的讨论课,希望学生结合已学的正畸技工学知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性思维,产生一些新想法,新点子,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有些想法很有新意。比如有人提出,以后的活动矫正器的加力方式可以定量化,用体积足够小的电子芯片粘结在牙上,当牙齿受力时可以通过无线设备反应在体外的仪器上,这样我们可以更精确的掌握每个牙所受的力量,使矫正更加安全有效;还有人提出以后托槽弓丝可能被带有微小发动机的装置所替代,用体外设备就可以控制牙齿的三位方向移动,像遥控玩具一样简单。这些想法貌似简单,不可实现,但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提示学科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2.2.4在实战中学习经历过的事,才会记得更清楚。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把学生带到实战中,让他们更接近将来的工作环境。所以除了在标准模型上练习,还应尽早让他们接触各种真实病人的模型来制作矫正器,这样才能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完成一个作品后学生既会产生成就感,又明显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工作后就会更容易适应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教育;实践教学;培养质量;经验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37-03
近年来,我国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持续扩大,成为留学生教育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我国来华医学留学生别是英语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持续发展,推动了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新疆医科大学目前从巴基斯坦、印度等中亚和南亚十几个国家招收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已有近十年的历史。教学语言以全英文授课为主。课程设置方面与我校相关专业本科教学内容比较类似,但大多使用原版英文教材。而实验教学中,根据学校本科实验教学大纲内容特点和仪器设备条件,设置与我校本科生基本类似的实验内容,其实验讲义多数由我校教师自编的英文教材。我校药学院药物化学有机化学教研室承担外国留学生临床医学及口腔医学专业的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尤其是在留学生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医学类专业的留学生设置和安排了五种实验内容,包括熔点测定(Melting point determination)、阿司匹林的制备(Preparation of Aspirin)、普通蒸馏(Simple distillation)、旋光度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Optical Rotation)及有机药物的化学鉴定(Color test for organic drugs)等。根据留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特点,对实验内容逐渐进行调整和优化,总结出了关于留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一些教学经验和体会,供留学生教学中加以参考。
一、留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分析
留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下问题的明确和反思有重要意义:
1.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及授课对象特征的明确。留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与普通本科学生的教学目的类似,即通过实验操作,对理论课程中的一些关键内容以实践来加深体会;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然而,留学生教学中因其授课对象是非药学专业的临床医学外国留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授课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实验教学经验外,还需要关注留学生的非药学专业特征及来自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异明显大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刚来入学的留学生要适应新一国家的新教学环境问题。因此,在实验课程内容设置时,在教学大纲中所制定的教学要求主导下,根据留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基础知识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和补充,使教学方法逐渐适应留学生的特点;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重视得到他们的配合,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好地适应新教学环境和体系,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2.实验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方面。对非药学专业类外国医学专业留学生施行实验教学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可选择实践性和通用性较强的实验;同时在保持所选定实验教学主题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增加一些关于药物和临床相关的内容,促进留学生对纯化学性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兴趣,以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重视。
二、因材施教方面的一些措施和体会
刚刚入学的临床医学类外国留学生对新一国家教学体系和新教学环境的适应性、纪律性、实验室安全操作意识、实验内容的理解力、实验操作的主动性等诸多方面,与本校普通本科生可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一年级的教学开始时(例如,有机化学课程)就需要积极培养留学生对新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纪律性和安全操作意识,以保证实验教学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不要因为留学生水平差异问题而对实验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对学生的要求方面打折扣。这对留学生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纪律性、科学态度和专业基础方面特别重要,也是为今后的高年级课程的认真学习打好基础。为此,在以下几个方面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1.严格的考勤制度。外国留学生总的来说,还是因为受外国环境的影响,显得比较自由,有些学生刚开始纪律性和自觉性不太高,旷课和迟到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实验课开始前,需要实行较严格的考勤制度(check on attendance),并将此制度与实验成绩挂钩,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纪律性,保证实验课程按进度顺利进行。
2.实验内容的讲解尽量与实物模拟配合。实验讲解时,由于英语口音及教学基础的差异,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对所讲实验内容的理解程度可能有明显差异。有时讲完实验后,有的留学生根本不知道要干什么,需要一个个地重新解释和引导。因此,在讲解实验过程中,尽量配合实物模拟,将有些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尽量放在讲台上或讲台附近,将实验操作流程以简单的示教模式进行介绍,可显著提高讲解效果和学生能动性。讲完实验后,可留点时间让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或者如果时间允许,可请一名留学生代表上讲台,把实验的主要操作流程简要地介绍一遍,这样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程度,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安全操作意识的培养。有机化学实验中,腐蚀性强的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类化学试剂用得比较多。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把化学试剂混合并进行加热,这会进一步增加不安全系数。因此,在讲解实验时,需要特意强调安全操作常识,把有些较危险的化学品单另用红色标签标注,并把它们引入到本次实验的重要注意事项里面进行强调,以全力避免实验过程中化学试剂或电热设备引起的烧伤和烫伤现象。
4.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监督管理。(1)操作方法监督,留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操作进度不太一致,操作差异较大,有的相当被动,喜欢旁观;有的特别粗心,容易打坏玻璃仪器或弄坏设备,或导致实验失败而需要重做。因此,在留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对学生操作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性的引导有利于保证实验按进度顺利进行。(2)原始记录管理,有机化学实验中,原始记录是实验操作过程记录和结果分析中的重要资料,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其原始性和真实性,要将它列入为实验成绩评分中的重要一项。如果老师对某一个学生做出来的实验结果给予肯定,则此信息很快被传开,类似的数据马上就形成,学生轮流地开始给老师出示并寻求老师的评价,原始记录也被涂改或修改。因此,为保证学生实验的个性化、准确性和原始性,除了严格监督和敦促记录之外,对某一小组先做出来的实验数据先不给予特别的肯定,只给“比较接近”的答复,让其他留学生继续认真地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数据处理分析。
5.实验结束时的管理。(1)实验仪器及药品试剂管理。当实验结束时,应敦促和协助留学生把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并把个人仪器和公用设备存放原处;将药品试剂按规定摆放并清点,还要严格监督有机实验的三废处理,以保证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2)实验成绩检查及签名制度。根据每个实验的特点,可设计一个本次实验中最重要数据(如,熔点、产量或旋光度等)的登记并签名的表格,对做完实验的学生,可先检查他的实验仪器清理和清点情况,再在名单表上登记学生做出的重要实验数据,并让学生亲笔签名,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做实验的认真程度,同时可有效地避免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自行溜走或在实验结束时没有清理完仪器就撤离的现象。(3)实验报告的撰写问题。我校留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是按照实验课程的要求用英文自编的,供学生复印使用。内容包括封面及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主要由一些较详细的引导性标题和表格组成,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Objective and requirements)、实验原理(principle of the experiment)、主要仪器设备和药品试剂(apparatus and reagents)(以表格形式,包括试剂规格、用量、用途及必要的物理常数)、操作程序(experimental procedure,包括要求画出实验装置图)、原始记录栏目(original records)(包括要求各步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记录)、回答问题(questions)、实验讨论(discussions)、老师评分栏(teacher comment)等一系列内容。这种设计可有助于留学生对实验要求做一清楚的了解,并对报告内容的撰写起到引导性作用,培养他们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习惯,这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对留学生授课老师的要求
为了达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给留学生授课老师需要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较好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我校来自17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中,有的来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如巴基斯坦,印度等),而有的学生则是出国前受到过英语培训的。因此,这些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还带有不同的地方口音,这就增加了用英文授课的教学难度。在课堂上,对学生和老师来说,英语却是“外国人的外语”,难以避免不同地方口音的影响。为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授课老师应具备较标准的英语口音和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在讲课时尽量以实物模拟和示范手段为辅助,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及讲课的效果。在此方面,新疆医科大学执行了这样一项政策,即除了显著提高对留学生实验教学的投入和授课老师英语水平的要求外,根据留学生比例特点,专门选派一批授课老师到巴基斯坦去进行为期3个月的外语培训,主要学习“巴基斯坦英语”,以便提高留学生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
2.授课老师适当理解外国留学生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分不开的,要学好语言,宜适度理解授课对象的文化特点,在授课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尊敬他们的文化习惯,如男女留学生不宜安排成一个实验小组(尤其是来自巴基斯坦留学生);为实验教学资料的需要而需照相时,应征求学生的同意(尤其是女留学生),等。
3.授课老师应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授课老师除了具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实验现象,应给予正确的回答、满意的解释并可共同讨论。这不但有利于保证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建立老师甚至学校的良好形象。
四、其他问题
1.实验室卫生问题。一般,我校本科生完成实验后,给他们轮流安排值日,留2~3个学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卫生是正常的。而对多数国家的外国留学生而言,他们一般较难以接受课后做实验室卫生的任务,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国家里,实验室卫生可能是由专业的清洁工负责,学生几乎没有搞教学环境卫生的概念。因此,在实验课程结束给留学生需要安排做实验室卫生时,尽量不要用命令语气,而要利用客气的求助语来提示,例如:“Can you help me for cleaning the lab?I will be thankful!The broom and mop are here!”(你们能帮助我清理实验室吗?我会感激的!扫把和拖把在这里!)等,以较好地使他们接受、得到他们的协助。
2.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较常用的一些用语:(1)Monitor,checking attendance,please!(班长,你点一下名吧);(2)The topic of our experiment is…(本次实验的题目是……);(3)Do you understand?Any question? (你们懂了吗?有什么问题吗?);(4)Repeat please,your question?(请你把问题再重复一遍?);(5)Who can try to explain the important steps and requirements of this experiment?I will invite one student to explain this,who can try?谁能讲一下本次实验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要求?我将邀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谁能试一下?);(6)The more important requirements of this experiment are …(本次实验的重点要求是……);(7)Do you try to explain this experimental phenomena?What will be the possible reason?(你能试图解释一下这种实验现象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呢?);(8)Your original records (or lab report)were written non-standard,there are several important steps missed,for example,…,please give a supplement”. (你的原始记录/或实验报告写得不太规范,几个步骤拉掉了,例如……,请你给予补充)。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具体的执行人,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思想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起着主要的引导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有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有由志向来培养,才干只有由才干来培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必须建立和打造一支热爱教育、勇于献身、知识渊博、治学严谨、锐意进取、敢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职业认同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生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讲解,坚持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原则,对于不能遵守实验纪律和实验规则的学生,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指导。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还关心学生、爱惜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竭尽所能地满足学生合理需求。职业认同感是自我接纳的重要内容,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职业都不能认同,不能接纳,就不可能主动地去接受教育,适应职业,更不会积极地自我教育和发展。为了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观看和聆听先进教师和模范教师的光荣事迹。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注重自我学习,增强创新意识。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教师除了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熟悉最近的案例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永无止境的学习来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另外,我们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即聘请本校及外校的优秀教师亲临指导,或选派年轻教师去其他学校和科研单位学习,从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地更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实验室正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实验教师则是完成这一特殊使命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要拘泥于传统,要大胆创新;派遣年轻老师出外进修,把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方法、最新的问题和研究热点等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我们采取竞争机制和奖罚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对知知识才能被转化、吸收。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枯燥乏味的脑力劳动,仅靠“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和“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已被证明作用甚微。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才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让学生从厌学转变到愿学、乐学和善学。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培养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的方法和措施如下。
(1)凸显预防医学实验的重要性。在医学发展史上,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医务人员,都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人们对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重要性,我们常引用历史上或者当前的一些重大案例进行分析。比如,统计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感到既枯燥乏味、又不易掌握的内容之一,我们在讲解和布置作业时选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比如有关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的案例。这样能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实验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同时,还让学生们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一方法作用显著,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2)丰富教学手段,鼓励课外学习。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一本书,一张嘴,一块板、一支笔”的教学方式以逐渐被取代。我们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电化教学等手段,把声音、视频、数字、公式和文字融合为一体,通过声、像、光等对感官的刺激,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枯燥的公式和繁琐的统计步骤。同时,通过教师的认真备课,我们对讲授的实验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归纳,让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轻松易学。另外,每次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先对上次的内容进行扼要回顾;在每节课结束前,有针对性的强调重点和难点,起到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加强课外学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把国内外各大院校的预防医学及其实验的精品网络资源的介绍给同学们。指导学生使用CNKI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资源,了解预防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和了解新知识,又可以开阔视野和拓宽知识面。
3以科研带动教学
科研是一种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科研是教师展示其学术思想、创新能力的过程。我们学校正处于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的过程中,科研日益受到重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师们也逐渐意识到科研不仅是高等院校的功能之一,也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更是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我们把预防医学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和教师的科研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鼓励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通过积极地实践,让他们熟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过程,同时,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做科研的乐趣。我们还仿效研究生培养方式,把教师的科研项目和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内容相结合,给学生拟定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初步设计实验方案,在经过指导教师的修改和补充后,以小组为单位具体实施。另外,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兴趣学习小组,请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直接指导。实践证明,把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和热爱真理、追求事实、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研态度。
4完善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可以端正学生实验态度,观察和解释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科学合理的考核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传统的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作为评判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客观上打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技能的重视程度。在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仅仅是评价、考核学生的指标之一,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其他形式的的考核指标,经过实践筛选,当前对学生的考核体系由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四项指标组成。这种不单依靠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评价实验成绩、而注重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改正了“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在主观上增加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还让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思维和发挥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价值属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1-0015-06
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潮中,1990年代的高等教育爆炸式扩招使各国高等教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不仅使高等教育陷入严峻的财政压力,给各国高等教育带来日趋激烈的教育资源和生源之争,而且使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均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发展困境,高等教育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样,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外延式发展以后,众多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带来的弊端。在经历多年的努力与呼吁之后,党的十再次提出“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这不仅是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要求,也为高等医学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高等医学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共性,也具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属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高等医学教育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如何抓住高等医学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和发展规律,探索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价值属性,并从实践层面构建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路径,最终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当今医学教育界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研究评述
高等教育一直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任务,国内外理论界对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与探索从未停止过,对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同样如此。总体而言,西方医学高等教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经历过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整,给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影响。而支撑这两次大规模调整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西方研究者提出的“教育过度说”[1-2]与“大众高等教育说”[3-4]。“教育过度说”对高等教育的扩张持否定态度,其实质是坚持医学教育的精英性,它强调过度的扩张教育规模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容易造成求职者的资质高于实际的任职要求,医学教育的发展与经济需求不匹配;而“大众高等教育说”乃是基于描述性的角度考察高等医学教育的大众化对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强调高等医学教育是属于全社会的公共服务部门,高等医学教育的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经过不断摸索与总结后,西方国家在高等医学教育方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对高等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十分严格。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主要通过学校内部扩招发展到始于90年代末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在这一时期,内涵发展从最初的思想理念逐渐转变为一种发展模式和国家战略,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理念内涵也不断丰富。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于光从科学发展的系统观念解释了内涵式发展,将内涵式发展看作为注重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的科学发展模式[5];刘朝马则从高校的角度解释内涵式发展,强调高校通过挖掘自身的资源和潜力来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效益和质量[6];谢晓青则在刘朝马的基础上补充了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教育对于内涵式教育的核心作用[7];刘振天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内涵式发展体现了科学的高等教育本质观和价值观,也是高等教育本质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8]。与外延发展强调数量和规模的增长的观点相比,内涵式发展则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9-11],也抓住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强调教育应从“量”的发展逐步回归到“质”的上升。两相比较,以往的外延式发展主要是以成本――效益为出发点来看待教育的发展过程,更确切地说,人们把外延式的发展解释为一个经济学问题,这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旺盛需求的事实中得以体现。然而,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应该看到,医学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并不应被视作一个技术操作问题,抑或仅仅将学校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工具。界定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标准应该是,这种教育本身是否遵循了其内在发展规律,或者说内涵式发展的内在价值和外在目标是否能够统一,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医学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最终目的。如果仅仅以外在目标为导向,那么往往容易造成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受制于外在目标的外延式发展。
二、内涵发展与高等医学教育的逻辑关系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紧密关联,人们往往将高等教育视为社会的生产力,大学精神与独立人格对人才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12]。事实上,o论是知识的传承还是教育本身,都必须坚持主体的自由和独立。高等医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正好体现了杜威的这一论断,即医学高等教育自身主体的发展与其内在逻辑形成了统一。
1. 内涵发展的大学精神与高等医学教育的人道精神的统一。内涵发展强调追求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和目的的统一,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理解为发扬大学精神来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这与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道主义精神一脉相承。何谓大学精神,陈寅恪曾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概括。独立精神体现了学术批判和传承,是一种科学精神,而自由精神则保障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人文关怀。大学精神的实现意味着政府不再垄断和支配高等教育的一切资源与活动,也不再以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同样,高等医学教育从学术上而言,需要保持学术的独立批判性,从思想上而言,更要发扬博爱、济世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医学院校要致力于成为传承和弘扬博爱仁爱精神的地方,办成崇真、向善、求美的地方,始终致力于“照亮人性的美”。这不仅可以促进医学学科在学术上的繁荣与进步,更能体现高等医学教育的初衷,它是对人类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怀,也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
2. 内涵发展的以人为本与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内涵式发展要求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曾指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包括人的劳动活动、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及人的自由个性四个部分。而在高等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上同样也是以人为本为最终目的,注重培养医学生的道德品质、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及创新思想。第一,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关系着病人的安危,这反映出人通过劳动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人在劳动的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发展这一哲学观点;第二,医学生的社会担当观念象征着一种“济世”精神,这反映了人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一个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其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第三,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能力中,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医学生的创新思想体现在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中,包括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独特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个性的最高表现,医学生在学术和实践上的创新就源于这种人的创造性。
3. 群发展的特色打造与高等医学教育办学优势的统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应当是一种自主性的发展、创新性的发展、有个性的发展。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需求,不同的高校应该科学分析自身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合理的战略规划,凝练打造本校内涵式发展的办学方向,最终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内涵式发展的特色打造同样适用于高等医学教育的办学优势。医学是一门门类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庞杂,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医学体系都不相同。这要求各医学院校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医学教育办学方式,尽量发挥自身有特色的专业领域的优势。如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医学、四川大学医学院的口腔医学、北京大学医学院的药学等,之所以能够在业界赢得盛誉,就是其自身优势与内涵发展相统一的结果。
三、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价值属性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教育与医疗一直是支撑社会公共服务的两大支柱,而医学教育集两大公共服务于一体,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等医学教育一方面是医疗人才培养的载体,另一方面它也关系到医学学科的学术发展水平,从这一意义而言,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充分体现出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价值属性。
1. 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公共价值属性。医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的一门科学,以具体的人为研究对象,这是医学传统的生理科学属性使然。然而,现代医学不仅需要保障人类的生理健康,也需要对人类社会新出现的各种心理疾病和流行病予以密切关注,如高强度压力下产生的个体心理焦虑、SARS和禽流感等各种流行病的出现都标志着医学的社会化趋势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化愈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医学科学技术成就阐明了社会文化、道德、心理等因素对健康与疾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此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已向四个方面扩大,即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服务扩大到家庭和社区服务,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的社会服务。同理,医学的社会化趋势从侧面证明了医学伦理的人道主义精神,高等医学教育的内涵发展更要彰显医学发展对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关切,体现医学教育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社会公共价值。必须认识到,医学教育不同于一般专业,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事业,医学教育必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最终以医疗人才的社会责任为归依。因此,我国发展内涵式高等医学教育,一方面必须认识现代医学的发展规律来提高医学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扬高等医学教育的道德责任感,把好内涵式医学人才培养的德育关。
2. 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精英价值属性。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医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尽管医学的公共价值属性使高等医学知识量极为丰富,不仅有中医西医,各地区和民族也有不同的医学体系,而且还有通识教育、医学基础教育、临床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等类型之分。然而,由于医学人才在实践中必须承担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自古以来人们对医学人才就具有较高的期望,使得医学教育历来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医学人才培养周期也相对较长,医学教育成本也较高。这充分体现了高等医学教育对于人才资质的甄选要求比较高,使高等医学教育具有精英价值属性。以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为例,虽然在2001年就已开始实施本硕博连续的8年制教学模式,但由于各个学校对于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不一,在不同培养阶段投入的教育资源也不均等,最终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尽管具有博士学位,但并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因此,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应该摒弃单方面的实用主义或学术能力导向,科学规划和运用医学教育资源,以时间换质量,培养出真正的高等医学精英。
3. 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实践价值属性。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离不开临床的实践,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中无法替代的重要环节。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将医学仅视为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医疗实践更多地是作为医学的基础,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并没有看到医学伦理实践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快速发展的现代医疗体系不自觉地淡化了医学实践的人文性,人的主体性和情感性被医疗技术的工具性和逻辑性所代替,医学伦理教育实践极度匮乏,医学生难以将医学知识内化为内在道德品质。为了改变医学研究与医疗实践间的脱节,必须将医生的职业道德真正贯彻到医疗实践中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医学教育的社会公共服务作用。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医疗实践,医学生才能看到医患关系的特殊性质,平等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经济能力、内心情感等情况,真正培养出医学生悲天悯人的医学情怀,深刻体验到医学伦理对于提高医术和促进医学进步的巨大意义。可见,医疗实践的出发点并不仅仅是提高医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而更多的是从医生职业道德方面来考量。在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都为3年,而临床阶段的学习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在教学医院的病房或在社区门诊,学生必须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观察和参与病人的治疗。正是基于此,医学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充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价值,许多国家都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培训体系和平台,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来选择人才和安排就业,这样足以从制度上保证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最终的质量和效益。
四、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等医学教育承担着维护人类健康和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必须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科研创新的四大功能。然而,由于高等医学教育具有投入高、学制长、规模小、生源优的精英教育特征,同时现代医学知识更新速度快,生物医药技术发展迅猛,因此,高等医学教育必须不断探究内涵式发展路径,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自身应有的价值判断。
1. 全面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是推动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动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长期以来,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是教育内涵发展绕不过的重要话题,高等医学教育的内涵发展同样如此。党的十报告对教育内涵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重视教育体制改革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同样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来促进高等医学教育的内涵发展。全面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有效整合医学院校的整体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的对接合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群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首先,全面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各种传染疾病层出不穷,世界医学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正是在这种困境下,未来高等医学教育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参与到世界医学发展的潮流中去。其次,要将全面深化医学教育体制改革落到实处。实施医学教育体制改革要树立“院校一体”的改革思路,坚持在理念和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干部人事制度、管理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再次,医学教育体制改革还要协调好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之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既要突出医学院校的整体改革,又要发挥附属医院和学院的积极性,保持附属医院业务上的独立性。
2. 大力培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是引领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龙头。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真实学术水平的最佳体现,也是引领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的龙头。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产学结合的结论性环节,没有能代表学科发展的高质量科研创新成果,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首先,高等医学教育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现有优势学科基础上,必须积极推动科研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通过培育协同创新体系和平台,在一些特高发疾病、流行性疾病及结合医学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其次,高等医学院校要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鼓励科研团队自觉深入社会实践,实现科研领域的新突破,承接亟需解决的实践项目,解决临床医学中的实际问题。再次,要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整体优势,加强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之间的合作,形成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共同发展、协同创新的良好机制。最后,要完善医学院校的科研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机制和创新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形成科研创新的统筹运行机制,以科学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推动医学高等教育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3. 积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医学学科和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教育必须承载更多的教育内容,医学院校必须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大力培育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等同于在医学生心中播撒和平与友爱的种子,为可能存在的医患关系的解决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是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高等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首先,医学院校要构建连贯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相应的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以塑造学生的人格;其次,要从人文教育的观念入手,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医学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措施,通过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理念贯穿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确定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充实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内涵;再次,要充分营造医学院校良好的校园环境,以浓郁的人文氛围熏陶学生道德情操;最后,要通过开展具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活动将我国中医的“医乃仁术”传统和西方的创新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升华医学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
4. 统筹协调医学教育布局是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手段。目前,尽管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时代,但医学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标准与要求仍然十分严格,依然属于长学制、小规模的精英教育,因此,统筹协调医学教育结构、层次与布局对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十分重要。虽然我国临床医学8年制教育的培养已历经15年时间,但高等医学教育在学制方面仍然存在“多、乱、短”以及在层次方面仍然存在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定位不清等现象与问题。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国尤其需要对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作出统筹协调安排。首先,应逐步优化高等医学教育的层次与结构,做到压缩和调整专科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加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其次,要统筹高等医学教育的布局,充分平衡高等医学教育的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需要,既需要适当拓宽本科阶段的广度,增强本科教育的社会适用性,也需要加深研究生教育的深度,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再次,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来规划医学院校的发展布局,优化配置我国医学教育资源,调整高等医学教育招生规模,确保医学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5. 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保障。高质量的医学师资队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战略资源,也是确保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的保障,对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决定性的作用。党的十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高等医学教育内涵发展必须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教师为模范来影响和感化学生,通过制定一系列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工作考核的第一标准;其次,应打造高等医学教育人才梯队,精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大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再次,要建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的联系交流,促成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最后,要设立重大人才的引进计划,在加大对已有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着力打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Freeman R B.The Overeducated American[M].New York:Academic Press.2006.188-198.
[2] Wirz A,Atukeren E.An analysis of perceived over qualification in the Swiss labor market [J].Economics Bulletin,2005,(2):1―13.
[3] Trow M.From mass higher education to universal access:the American advantage [A].Research and Occasional Paper Series,CSHE[C].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Spring,2009:1―16.
[4] Row M.From mass higher education to universal access:the American advantage [J].Minerva,2010,(37):1―26.
[5] 于光.提升高校实力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63-64.
[6] 刘朝马.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个案[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32-935.
[7] 谢晓青.关于高校内涵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2(1):56-58.
[8] 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9):1-7.
[9] 余蓝,刘丽.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三条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3(7):21-27.
[10] 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