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三大产业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95—02

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利用外资,利用外资的数量、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的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在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河南省作为一个地处中原的内陆省份,利用外资的数量从零开始,逐年增大;利用外资的领域也从最早的单一领域到现在的遍布各个行业。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河南,补充了河南省的建设资金,解决了省内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投向分析

2006年,河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2008年,三大产业获得的合同金额分别为8890万美元、204600万美元、110468万美元,占总额的2.74%、63.16%和34.20%。与2006年相比,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一产业的投资仍然很少,但是投向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增加。2010年,三大产业获得的合同金额分别为14631万美元、399723万美元、189787万美元,占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42%、66.16%和31.41%。具体来看,当前的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存在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不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第一产业吸引的外资严重不足。这一点从三次产业的GDP比例与外商直接投资三次产业的比例的比较上就可以看出来。在2010年,河南省第一、二、三产业所占地区GDP的比例大约为1:4:2,而同时期的外商直接投资三次产业的比例大约为1:114:39。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外商对河南省第一产业的投资不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比重上都呈下降态势,这种现象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第一产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的价格偏低,行业利润率也偏低,这些都造成第一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大;二是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主要采取的分散化经营模式,这一特点使这两大行业在与外资的合作中具有很大的障碍。

(二)对第二产业的投资过于分散

一般情况下,外资总是投向被投资国具备高增长性、高附加值特点的行业,而且这类行业也具备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河南省,具备上述特点的是化学、机械、电子等行业,但是这些行业却没有吸引到大量的外资,外资大量投入到了一般性加工行业中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出于技术保密的考虑,都会选择将关键技术保留在本部,而只将低技术含量的装配或者销售部门进行对外投资。二是一般性加工行业生产的普通消费品投资回收快,利润率高,这也成为其吸引大量外资的原因。

(三)第三产业内部的外商投资结构不合理

在第三产业内部,吸引的外资过多的流向商业、房地产业等具有较高利润率的行业,而交通运输、科教、文艺、卫生、地质勘探等行业吸引的外资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远高于其他行业,所以对外资的吸引力巨大。而投向交通运输、科教、文艺、卫生、地质勘探等行业的外资较少有些是因为国家进行垄断经营,外资无法进入;有些则是因为属于基础设施行业,投资期限长,投资回报率率低而对外资缺乏吸引力。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投向分析

河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投向的行业重点是制造业。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外资主要集中投向我省的加工制造业,目前则逐步向交通、通信等基础性产业转移。在行业内部,外资呈现出以下特点: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地的产品和服务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和服务转移,这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表1可以看出,在河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呈现以下特点: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网站http:///hntj/index.htm

(一)农、林、牧、渔业所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所获得的金额与比重均很小。2006—2010年间,农、林、牧、渔业中外商投资的金额占当年累计金额的比重在2004年最高,但也仅占3.69%,2006年最低,只占0.31%。

(二)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始终是外商在河南省的投资重点。从2006年至2010年,制造业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都占总投资额的50%以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所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则呈持续下降的态势,从2006年的19.44%下降至2010年的8.29%,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制造业内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也不合理,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占到了60%—70%,对技术密集型特别是其中的刚刚起步的高新技术型企业的投资比重偏低,这说明,虽然外商直接投资青睐于我省的制造行业,但是对其投资也存在着很大的结构性倾斜。

(三)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间的外商直接投资起伏很大,极不平均。

三、外商直接投资投向原因分析

河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之所以具有上述特点,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与外商经营所追求的目标有关。

(二)与我省现有的投资环境有关。

(三)与河南省的市场开放程度有关。

(四)与河南省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关。

参考文献:

[1]裴长洪.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伍海华.经济发展与利用外资规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3]尚晓霞.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卢卡斯悖论 存在性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作为国际间资本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进入21世纪,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快速发展,其在全球化和不断自由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世界经济体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状况、投资的流向和投资结构的发展变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收支平衡状况、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07年全世界国际直接投资额达到18333.24亿美元,仅发达国家的流入量就达到12476.35亿美元。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欧盟则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最大的地区,其流入量几乎占据发达国家总流入量的三分之二。发展中国家的FDI流入量,在2007年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总体而言,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FDI流入量几乎均有上升。

纵观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有所波动,但是总体上来说是日趋上升与活跃的(见图1)。尤其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这段时间的发展是迅猛的,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卢卡斯悖论存在性分析

卢卡斯悖论是指由新古典经济学边际报酬递减理论推出的资本流动规律与实际资本流动方向相矛盾的现象。即根据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理论的预期,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条件下,资本应该从资本丰裕的地区流向资本匮乏的地区,即资本应该从发达国家更多地流向发展中国家或者说是欠发达国家。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态势是稳步发展的,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状况却是不均衡的,这体现了卢卡斯悖论现象的存在。

(一)从空间区域分布来看卢卡斯悖论的存在性

从空间分布来看,全球FDI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资额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当两个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额都显著增加的同时,两个地区吸引外资额的绝对值的差距也明显地拉大。

由中经网数据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投资额总体上规模比较小,但是在这个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吸收额就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整个70年达国家的引资额基本都维持在70%以上,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引资额只有不到30%的水平。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的引资额达到了8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最低时只有14%;20世纪90年代,由于拉美债务危机的出现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波动比较大,最高时发达国家引资额达到了83%,然而最低时却不到60%,但是这仍然没有动摇发达国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引资国的格局。到了21世纪,发达国家的引资比例同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从总体上来看有所下降。但是21世纪的近十年期间,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平均引资额,仍然维持在全球引资额的60%以上,由此可见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进程中,从20世纪70年代一直到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格局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二)从世界各国的经济排名来看卢卡斯悖论的存在性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排列在世界前十五位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资国大部分为发达国家。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由于发达国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严重,排在前十五位的直接投资国中,发达国家的比例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的比例有所上升,但从总体情况上看,发达国家仍然处于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引资国地位,美国仍然处于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受资国地位。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总是集中分布在少数十几个国家中,从20世纪70年代起到21世纪,靠前的十五个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基本上都超过了世界投资流入量总额的70%以上。而在历年的前十五个国家中,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等发达国家在世界外商直接投资中都占据了主要地位。1970年的前十名国家中有八个国家是发达国家,仅有南非和巴西两国是发展中国家。到了1980年,前十名国家中,仍然有七名是发达国家,而1990年处于前十名的国家中则有九个是发达国家,2000年仍然有7个发达国家位列前十名。而在21世纪的近十年中,在外商直接投资受资额排列靠前十五位的国家,主要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例如在2005年,进入前十名的发达国家个数就达到八个,只有中国和中国香港作为发展中国或地区进入了前十名,然而在2007年的时候,发达国家为7个,俄罗斯联邦首次进入了前十名。2008年为六个发达国家,巴西成为进入外商直接投资受资额前十名发展中国家的新秀。

纵观这四十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从总的引资额情况,还是从名列前茅的国家个体状况来看,发达国家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在21世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差距有所缩小,这种差距的缩小主要是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例如金砖四国等国的崛起而引起的,但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境况却始终没有太大的改变,而这些国家的资金却是最为缺乏的。

(三)从相对量来看卢卡斯悖论的存在性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湖北;现状;对策.

近几年来,湖北省积极改善经济环境,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成效显著。但与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沪、粤、苏、浙等省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研究湖北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产生的利弊,对进一步扩大和加强湖北企业同世界著名公司的合作,提高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湖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截止2006年,共有46个国家和地区来湖北省投资,来湖北省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8多家,跨国公司在湖北省设立地区性、区域性机构累计达到300多家。2006年湖北实际利用外资30.82亿美元,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2001年湖北实际利用外资只有15.61亿美元。

(1)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近年来湖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外资来源仍以亚洲国家(地区)为主。亚洲国家(地区)来投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8.67%、76.83%和67.34%。实际使用外资来源前五位国家(地区)为香港、日本、美国、法国和维尔京群岛。

(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

按实际平均项目投资额来衡量投资规模,2002年,来源于亚洲的一般为几百美元,而来自欧盟跨国公司的则高达上千万美元。由于湖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于亚洲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项目数虽多,但投资的规模较小。跨国公司来湖北的投资总额只占全国的1/100,数量只占1.6%,可见外商投资的规模非常的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各市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较大,地区分布不均衡。

湖北省15个市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和其周边城市黄石市、宜昌市、孝感市构成的大城市圈内,两者分别占全省总投资的65.1%和81.41%,而其他地区利用外资额与距武汉的距离呈现反向变化趋势。

(4)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不平衡。

近年来制造业是外商投资重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为外商所看好。2005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中,投资制造业的项目多达353个,占新批项目数的67.9%。在制造业中,外商主要投资在机电、纺织服装、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医药、化学原料生产等方面。在外商重点投资制造业的同时,房地产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也为外商所看好。

(5)外商投资产业聚集效应明显,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武汉、襄樊的汽车产业,黄石、鄂州、仙桃的纺织产业,宜昌的化工,武汉、宜昌的电子产业都出现了产业聚集现象。外商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也有明显提高。世界柴油发动机巨头-美国康明斯公司与东风公司合资设立柴油机研发中心已落户武汉沌口开发区,项目总投资2000万美元,主要从事柴油发动机及压缩天然气发动机、发电机设备及元件的技术研发。

2 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经济的影响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能对湖北的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具体表现为:

2.1 积极作用

(1)改善了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

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湖北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改善了湖北出口产品的结构。目前湖北形成了武汉、宜昌、襄樊、孝感四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船舶、显示器、汽车及零部件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产品比重上升, 扭转了过去出口单纯依靠农产品、纺织品的局面, 改变了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的状况。

(2)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

根据要素禀赋结构理论,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构将改变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投入,势必会对一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影响。2006年中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为630亿美元,而湖北实际利用外资30.82亿美元,占全国的4.89%,相对2003年占全国2.93%,比重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上升的态势。

(3)对技术进步起到了带头作用。

从总体上看, 大多数三资企业都与某种形式的技术转移联系在一起, 基本途径包括: 第一, 引进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货物和加工工艺并高效率地使用, 提升了湖北省产业的技术水平。第二, 引进新产品, 使符合需求、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在湖北省制造业产出中的比重增加。第三, 外商投资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 也引进了有效使用这些先进技术的管理能力。第四, 引进研发能力。第五, 通过多种方式产生技术外溢效应, 对湖北省关联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4)优化人才培养和任用的机制。

外资企业的投资主要聚集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人才选拔上抛弃了“唯高学历”“唯关系”的任用模式,唯才是用,为专业型、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数量逐年增加, 说明外商投资企业正逐年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为更多的人才提供机会。

2.2 消极作用

(1)影响产业格局,引发地方的发展不平衡。

外商直接投资的投向以盈利为目的,可能会与我省地区发展政策不符。外商过来办企业,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这样他们就不会考虑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同时,他们尽可能往最能赚钱的地区去投资,这会使得湖北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2)带来的技术并非核心技术,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用不大。

以汽车产业发展为例,现在的汽车合资企业虽然股份方面我们占多数,但是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合资带来的好处就是给外国汽车企业提供了销售自己生产的汽车的渠道,而对自己的民族汽车产业发展并没有多大贡献。

(3)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冲击。

由于外商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和政府的优惠政策,采取“先占市场再寻求最大利润”的策略,集中力量于流通领域,强力挤占市场,甚至导致对某些产品市场的垄断,严重影响了本地企业的健康发展。

(4)对就业产生溢出效应。

外资企业依靠自身的雄厚实力, 通过占领湖北市场,在饮料、纺织、家化等行业挤垮湖北本地企业, 进而也会使这些企业中的员工失业。与此同时,在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落聘的职工的安置和分流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外资的进程,而且给社会稳定也埋下了隐患。

3 湖北利用外商投资的主要对策建议

3.1 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继续加强全省重点对外开放口岸基础设施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体系,增强吸收外商投资的竞争力。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提高通关效率,及时缓解外资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力、资金供应紧张等问题,努力为外资外贸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此外,按照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外资项目核准制度改革,尽快出台湖北省《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等配套管理规范,并抓好新办法在全省范围的实施。

3.2 认真贯彻国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对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贯彻实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并引导外商投资改造机械制造和纺织服装等传统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大力吸引外资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汽车、钢铁、石化、机械等行业的骨干企业招商,引进跨国公司来湖北进行战略性投资;积极推进商贸、物流、科教以及金融、保险、旅游、中介机构等服务业吸引利用外资。

3.3 加大引导县市招商力度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吸引外商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具有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的加工型项目,以此带动县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快县域“一主三化”的进程。注重关联招商和配套引进,逐步推进武汉城市圈城镇群内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促进产业板块和密切配套的产业链的形成,为整个圈域内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3.4 调整利用外商投资的战略导向

应将利用外资,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作为新形势下湖北省利用外资的战略导向,一是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重视外资来源的技术档次、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构成。二是提高湖北利用外资的水平,充分利用外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和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技术结构、出口产品结构等。

3.5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探索项目融资、境外上市和股权融资等新的利用外资方式,积极筹措融资成本较低、条件比较合理的国外资金,重点支持能源、交通、城建、港口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引导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认真研究盘活国有资产的有效形式。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外商进行协议购并、产权交易市场购并、股票市场购并以及股权转让购并,推动现有存量资产与国际资金、技术的融合,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凌丹,段凌燕.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北经济的影响[J],当代经济2006,(8).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辽宁省;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

一、导论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辽宁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拥有非常好的资源优势。过去被称为“共和国的装备部”的辽宁因本身长期以来的发展形成了自己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丰富的资源一度成为辽宁的比较优势但资源是会耗尽的,以资源作为自己主要的比较优势显然是不明智的。只有更好的、持续性的比较优势才会使自己在贸易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而这种比较优势的建立是需要资本。一个省资本的主要来源有:国家的拨款、自己本身的资本和外来投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大量涌入中国,辽宁省一直注重引进外资,外资推动了辽宁经济的发展,现在外资在辽宁经济中已占了重要地位。

二、现状分析

(一)辽宁省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2010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0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使用外资1.8亿美元,增长31.6%;第二产业使用外资83.7亿美元,增长13%;第三产业使用外资122亿美元,增长54.5%。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三次产业构成为0.9:40.3:58.8。分行业看,制造业使用外资76.1亿美元,增长9.4%;房地产业使用外资70.3亿美元,增长9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使用外资13.1亿美元,增长16%。外资占制造业的比例非常大。

在辽宁省投资总量排名前四位的是香港、日本、韩国和美国。中国香港532055万美元,日、韩两国分别是98480万美元和67548万美元。辽宁省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业,这四个行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辽宁省各行业吸收外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4.74%、21.5%、4.44%、4.44%。其中2007年,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到409773万美元,占辽宁省总投资额的比重为45.05,比2006年增长19.6个百分点。

(二)辽宁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辽宁省“十一五”辽宁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如表2所示,其中2010年末全省对外贸易国家(地区)215个。全年对亚洲出口2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其中,对日本出口97.3亿美元,增长26.2%;对韩国出口39.8亿美元,增长19.5%;对新加坡出口28.5亿美元,下降9.1%。对欧盟出口56.3亿美元,增长36.7%。对美国出口47.4亿美元,增长20。1%。对非洲出口9.4亿美元,下降2.6%。对拉丁美洲出口22.9亿美元,增长77%。

其中2010年引进国内资金实际到位额4103.1亿元,比上年增长65.1%。全年进出口总额80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出口总额431.2亿美元,增长28.9%;进口总额375.5亿美元,增长27.4%。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80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206.1亿美元,分别增长29.2%和26.5%;国有企业出口112.4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06.4亿美元,私营企业出口102.9亿美元,分别增长36.4%、25.7%和28%;机电产品出口187.4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3亿美元,分别增长30.8%和40.5%。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机理分析

从总体上看,外商直接投资与投资国对外贸易之间的既存在互补效应,也存在替代效应,大量实证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上述结论。外商直接投资既然对投资母国的出口贸易存在替代或互补效应,那么这种效应究竟是借助怎样的机理发生的呢?纵览有关研究,大体上可以理出如下机制(如下表1所示)。

第1个可称作“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替代机制”。即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出口减少。产生出口替代效应的往往是制造业。

第2个可称作“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引致机制”。即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而导致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设备等出口的增加。

四、外商直接投资对辽宁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辽宁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是具有互补性还是具有替代性?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还是相反?本节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分析。具体到辽宁的实际,由于投资行业的特点和投资区域的不同,外商直接投资对辽宁出口贸易的影响要视具体的投资行业和投资区域而定。

(一)贸易型企业的投资对辽宁省出口贸易的影响

服务贸易型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与目标非常明确,是为扩大出口服务的。这类企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在当地搜集信息,贴近市场,从而扩大海外市场。其贸易引致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这类企业的海外投资对辽宁对外贸易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但辽宁省大多数外贸型企业近几年都不太活跃,其对辽宁出口贸易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

(二)开发型企业的海外投资对辽宁省出口贸易的影响

资源开发型企业的海外投资,进口的资源都是辽宁省相对成本低或战略的需要,同时还能带动设备、制成品(如钢材)、技术和劳务的出口,虽然会带来一定的出口贸易增长,但从整体上看对辽宁省出口贸易的影响还是起不到了太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工型企业的海外投资对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影响

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海外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情况较为复杂。现对生产加工型企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做一个具体分析。辽宁是国家从“一五”时期开始重点扶持建设的装备制造业科研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军事装备科研生产基地,已形成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装备制造业体系。2006年,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依存度为18.72%,产业对外资的依存度还是处于较为安全的区域。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依存度高于50%的有1个行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依存度已高达54.38%(如表2所示),该行业对外商投资已经形成高度依赖,该行业是最具成长潜力的行业,对其他产业或行业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是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核心。外商直接投资依存度在20%以上的还有4个行业,包括专用设备制造业(22.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1.4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7.6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9.63%)。可见,生产加工制造业企业的海外投资对出口贸易作用巨大,我们应加大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海外投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

五、结论和建议

外资在辽宁经济中的地位在未来的几年内依然很重要。从长期来看,外资带来的高利润依然使外资量会持续增长。对于辽宁这个市场,外商的投资已大部分都用于了制造业,因这带来的高产量自己本省肯定是消耗不了的,相应的出口量必然上涨。

辽宁省对外资的政策依然很宽松,但对外资的利用是需要引导的。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怎样把外资引导到自己具有比较优势和的发展潜力的行业上去,需要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优势、产业转移趋势以及跨国公司全球投资战略布局研究,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切勿贪大,把密切产业关联度,作为吸引外资的主要出发点,注重引进外资的中小企业,参与和细化产业分工,夯实产业基础和提升产业化水平。

制造业作为辽宁的主要产业,因此还应以制造业为主,继续发展自身的比较优势,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利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制造业的机遇,提高自身的技术含量。要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环节,培育新兴主导产业,增强整个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外商投资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严格限制和禁止高耗能的外资项目准入,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外商直接投资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涵义

外商直接投资(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也叫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它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是与国际间接投资相对应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国家统计局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一般外商直接投资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合作开发等方式存在。

二、外商直接投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是造成货物与服务贸易账户、收益账户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经常账户的情况,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1)外资来源单一。我国当前的投资来源比较单一。2009年我国外商投资总额603.25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的投资为357.2亿美元,占50%以上,北美地区为37.3亿美元,欧洲地区为56.4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资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日本、欧美等国对我国的投资虽然有所增加,但比重仍然很小(见表1)。

(2)优惠政策引发负面效应。首先,优惠政策使外资企业相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有着诸多优势,使原本资本和技术实力就落后于外资企业的国内企业在政策方面又处于不利的地位,直接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其次,由于外资企业享有的税收政策不同与国内企业,出现了数额巨大的“假合资”,即内资为了享受外资的待遇,有的企业便设法将资金转移到国外,然后以“外资”的身份流回国内,套取各种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形成了许多“假外资”企业。(3)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而我国的外资产业分布格局是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占70%以上,其中多以制造业为主,第一产业仅仅占2%左右,第三产业占20%左右。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占了吸收外资的首位,约占了第三业的2/3,而金融、保险、商业、外贸、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外资流入的数量有限。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及闽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中西部地区起步较晚。

三、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1)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质量。保持外国直接投资适度规模是提高质量的前提,对于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引发了有关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适度规模讨论的热潮,提出了其适度规模的概念。适度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具体是指在国家自我经济发展控制权的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能为经济发展所消化吸收,并能促进经济。(2)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取向。重点支持先进技术,大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鼓励外商对我国农业的投资,加快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提高我国初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有针对性地打击外国直接投资热钱流入行为。首先针对贸易项下存在着进口价格虚报、假借贸易名义融资等行为,在不限制其用汇条件下加强真实性审核,提高监管的效率。其次,严格限制资本项目的借汇,对外资企业外债实行审查备案制度,对其资本项目外汇实行有条件结汇。对资本项目不按规定渠道审批和结汇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最后,严格进行收支凭证的审核和实施法人负责制。要防止利用境内外母公司和子公司及关联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进行资金的投机炒作,严格进行收支凭证的审核和实施法人负责制。

参考文献

[1]王博雅.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1(22)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第6篇

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直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由于外来资本的高收益性,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国内资源可以转移到外商直接投资投向的高收益产业和新兴产业。如果东道国的传统工业有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也可以利用外资中的先进技术进行改造,从而调整东道国的产业结构。

首先,产业部类升级是指东道国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变。研究表明,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看中了我国潜在的市场和低成本的劳动力。其次,产业升级还有产业内部升级。这个主要是指产业结构可以从较低的劳动生产率、产品中较低的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高层次转换,即生产率提升、技术含量提高,要素密集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第三,可以促进产业质量的改善。外商直接在东道国的投资,可以绿地投资,也可以并购。研究表明,并购可以将已有的低质量资产盘活,变成高质量资产。如果是绿地投资,本来外商投入的就是高质量的新增资产,通过对东道国企业的竞争,可以促使东道国企业提升自身实力。

二、湖北省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关系现状

(一)湖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在湖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向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此鲜明对比的是,投向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相当少。从表一可以看出,2008年,在湖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只有26个项目投向了第一产业,而2008年在湖北省的外商投资项目总共有343个,投向第一产业的项目比重为7.58%,其中所有合同总金额为433742万美元,投向第一产业的为14152万美元,占比为3.34%。我们再来看第二产业的情况,第二产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尤其是制造业。2008年,湖北省新批的外商投资项目,投向制造业的共有172个,占总项目数343个的50.1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所涉及的合同金额为为268475万美元,占总合同金额的61.90%。由此可见,制造业已成为湖北省吸引外资的第一大产业。再来看第三产业,排第一的是房地产业,第二的是交通运输社会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有7个,占合同总数343个的2.04%,房地产业合同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46669万美元,占所有合同外资总金额的10.75%,而实际的外资金额为66810万美元,占总金额的20.59%。

(二)湖北省的产业构成及其与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从表二可以看出,湖北省第一产业在全省GDP的比重一直呈下降的趋势,1990年为35.72%,到2008年则下降到了15.71%。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中,第二产业的发展一直比较稳定。其比重与外商直接投资中大部分投向第二产业的情况相符。湖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在GDP中的比重逐年稳定增长。到了2008年,比重就升为40.48%,增长了20个百分点。数据表明,第一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无论从项目数上还是合同金额上,都相对偏低;而第二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多,然而在其内部,大部分项目数和合同金额集中在制造业。第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有待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应该首先提高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然后增加吸引力,进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更多投向第三产业,使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构成与湖北省的产业结构构成相协调。

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湖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湖北省自身的情况,对外资加强引导:

(一) 产业引导

我们不能仅仅注重外资的量,更要注重外资的质。湖北省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管理水平结构都需要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迅速的实现湖北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技术引导

一般说来,深加工工业和技术密集型项目的带动作用和外溢效应比较明显,因此要大力引进,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或者附加值大的项目是我们引进的重点。不可否认,一般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了大量湖北省的剩余劳动力,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迫切需要产业规模大、关联度高的产业项目。

(三)领域引导

目前,湖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行业投向单一,如上所述,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这两个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占整个湖北省吸引外资总额的81.9%。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一产业的农业和第二产业的交通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合计起来也不过外商投资总额的10%。这些数据表明在湖北的外商直接投资过于集中。当前,国际外商直接投资中,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金融、保险、批发零售、外贸、通讯等行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大幅上升,我们也应该顺应这种趋势,提高第三产业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当然,对于目前外资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情况,要客观分析。投向制造业的外资引导其投向诸如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等关联度高的行业。对于房地产业,要严格控制。

(四)加强技术吸收能力

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一直是东道国对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期望的结果。但是,技术外溢效应的实现,是需要很多条件的。在中外合资企业中,中方要完善内部治理,这样外资方更愿意和中方合作,技术溢出效应才得以发挥。引进技术后,要注意及时的吸收应用,在此基础上,加强自主研究和开发。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FDI;出口竞争力;协整分析

一、文献综述

从内容上来看,FDI对东道国贸易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证两个部分。理论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1)贸易与投资替代关系理论,即 “蒙代尔模型”。1957年,蒙代尔从传统的H-O理论分析框架出发,经过模型的建构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在东道国的生产会替代过去或潜在的母国生产出口品,从而必然要减少或替代东道国过去或潜在须从外国进口的同类产品。(2)贸易与投资互补关系理论,即 “小岛清模型”。小岛清认为,FDI作为一种将资本、技术、经营知识等一揽子转移的活动将为东道国带来先进生产函数,最终又会创造出新的贸易机会。实证方面包括(1)FDI对东道国出口贸易的影响。(2)FDI对东道国出口竞争力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Nigel Pain and Kaharine Wakelin(1997)以OECD11国自1971-1992年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实证,结果表明FDI流入对出口有积极影响,FDI流出对出口有不利影响。Wof gang Keller和Stephen R.Yeaple(2009)研究美国经济时发现,FDI对美国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使美国的出口竞争力得以提高。同时我国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黎峰(2007)首先对外资对我国出口规模、进口规模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外资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郭丹、张帆(2011)通过协整检验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三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有很强的正向作用。

二、机电行业吸收FDI现状

自1995年至2010年底,机电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协议的项目数和金额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金额占制造业全国对外签订合同数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12.70%上升到2005年的29.48%,增长了17个百分点。2007年的占比达到了32.12%创历史最高,从2008年开始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占比略有下降。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机电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作用也愈加突出。

三、我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

(一)贸易竞争指数(TCA)

2004年以前我国的贸易竞争指数为负,表明我国机电产品,贸易竞争优势小,2005开始指数转为正,竞争优势增强,但由于正值并不大,说明竞争优势不大。从1995年开始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说明我国机电产品的竞争力逐年提高。

(二)国际市场占有率

横向比较来看,2010年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于美国和德国,高于日本(亚洲发达国家)、新加坡和韩国(亚洲次发达国家),同时也高于印度、泰国这两个与中国比较优势相似的亚洲发展中国家。

从1997年到2010年的数据对比可看出,德国仍然是机电产品出口的大户。美国和日本、新加坡的占有率有所降低,主要与发达和次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并将出口重心转向高科技产品、服务贸易出口有关,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占有率都有所提高,其中中国的提高幅度最大,已成为机电产品世界市场一支重要的出口力量。

对中国20余年的纵向考察来看,从1984年到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路上升,从0.29%到13.12% 增长了近十三个百分点,发展迅速。反映出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指一国某种产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份额的比率。

2001年以前机电产品的RCA指数都小于0.8,国际竞争力较弱。数据显示,2002年到2010年我国的RCA指数都超过了0.8但仍小于1.25,表明我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现处于中等水平。

四、FDI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由于竞争力无法直接衡量,本文用机电产品出口额作为替代值,确立为因变量。用FDI表示当年外商直接投资额,用FDISL表示滞后一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存量,L表示真实有效汇率,X代表机电产品出口额。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对变量进行对数变换。

(二)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由于对非平稳数据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会产生虚假回归,故在计量分析前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若为非平稳,则进一步检验这些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2.协整检验

根据协整的定义,LNX,LNFDI,LNL之间可以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检验。考虑到时滞性问题和相关系数,选取滞后一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和当年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如下:

但由于解释变量中包含了因变量的滞后变量,不能直接根据DW就拒绝自相关的原假设。需要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LM检验(p=2),p值大于0.05(见表二),显示残差不存在自相关,模型拟合的程度较好。再进一步对回归方程的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残差的t统计量-3.586144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3.012363,说明残差序列平稳,服从零阶单整,因此LNX与LNFDI,LNFDISL存在协整关系,可以排除回归方程存在伪回归的可能性。

(三)计量结果的结论和解释

从方程(2)可以看出上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LNFDISL)与当期的机电出口额有正相关关系,LNFDISL每增加1%,LNX增加0.96%,但当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当期的机电出口有负面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贸易与投资的替代关系所导致,同时机电产业属于制造业而且我国的机电产品以加工贸易为主,即投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尚需一定的时间,从当期外商直接投资流量的影响和上期外商直接投资的存量的影响对比来看,FDI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还是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还可以看出上期的有效汇率变化对机电产品的出口也有影响,上期有效汇率下降1%(人民币升值)机电产品出口增长0.22%,这与传统的汇率贸易理论相违背,更好的解释可能在于机电产品的加工贸易特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加工贸易的进口,从而有利于复出口。另外可能是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只是影响机电产品出口的一个因素,其他仍有众多因素不在笔者分析的模型内所导致。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发展迅速,出口竞争力在近几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表明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其中外商企业对出口的拉动作用较之国内企业会更大。经过计量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结果同时也是我国进行制造业升级应该抓住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 优化

一、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现状

河北省引进外资中,第一产业即农、林、牧、渔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一直较小,其金额与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值的比例均未超过4%。如2007年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4138万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其利用外资规模与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的情况很不相称。

从河北省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看,在第二产业即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建筑业所占比重过大,平均占到总额的80%以上。

但在第二产业中,河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并不均衡,外资主要投向制造业,如钢铁、食品、化工、医药、纺织等行业,而采掘业和电力、燃气及水部门所占份额很小,如:2007年投入到制造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为188582万美元,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金额的78%,占第二产业的93.6%。在制造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大得多,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改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比重逐步上升,最近几年成为河北省整个制造业的外商投资热点。

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相比较,占外商直接投资总值的比例有所提高,平均保持在13%左右。在第三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5个行业领域,教育业、金融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等其他8个行业所占比例较低。随着入世承诺的不断实现,我省服务业的门槛不断下降,允许外商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除房地产行业外,其他行业领域投资金额变化剧烈,交通运输业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所占比例出现大幅上扬,2007年达到2435万美元,但主要分布格局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以及随之而带动的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规范可以分别从合理化、高效化、高度化三个方面来提升产业结构,使其达到优化的目的。

1.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和规范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通常只能由政府的规范和引导来完成。因为目前,基础产业存在投资额大、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回报低、投资回收期较长等特点,己成为制约我省产业结构优化的“瓶颈产业”,很多境外投资者不看好我省的基础产业。

因此,只有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让适当的外资进入适当的地区,才能够有效地加强该地区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与联系,使其结构合理化,进而有力的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

2.外商直接投资下的市场竞争促进产业结构高效化

外资的进入会集中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地区,这些产业就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成熟的外资企业进入后,会通过市场作用加剧国内企业的竞争,将低效率的企业从本行业中淘汰出去,从而优化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高效化。

3.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一定量的资金直接流入缓减了省内生产建设资金的不足,利用这些资金可以优先购买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进口高等级的生产原料。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同时带来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对新技术的积极消化、吸收、创新和扩散,来提升技术水平,优化技术结构,从而使产业结构系统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演变,即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或者说是高级化。

三、河北省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为了提高河北省利用外资的实效,加强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的拉动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步伐,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效应。

1.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建立良好的、完善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基础条件之一。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南方城市相比较,河北省无论是投资硬环境还是投资软环境都相对较差。且每年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也相对较低。因此,河北省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

2.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

目前河北省对外资的利用仍然比较注重对外资数量的扩张,而对外资质量的关注较少。对外资的利用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区域的资源、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整和引导,使外资可以投向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方向的产业或部门,更好的发挥外资在一个地区的所产生的影响效应。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发展需求,有重点的、科学的制定经济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外资投向,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

3.改善河北省各地区外商投资的不均衡性

投向河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11所属市中石家庄、唐山、廊坊、秦皇岛等地区,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金额比重较小。因此为均衡发展河北省各个地区经济,应在鼓励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色工业,扩大外资投资领域,加快各地区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充分借助三大港口优势,加快港口腹地经济发展步伐,并整合各地区资源,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加大与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经济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促进河北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海.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的产业机构调整.硕士学位论 文,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3年

[2]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经济年鉴[M].北京:中 国统计出版社,199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