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唱歌教学的重要性

唱歌教学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唱歌教学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唱歌教学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在上声乐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对于学生自身以及学习过程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下面我们一一进行分析:第一,调整了学生唱歌时的心态,提高了声乐课的学习效率。声乐课中的情感培养可以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音乐本身的情绪魅力,让学生的感情跟着音乐的旋律变得饱满。有的声乐老师在上课时并没有培养学生的情感,只是教授学生一些声乐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唱歌,这一教学方式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的效率比较低,而且学生感受不到唱歌的乐趣。如国教师在教授学生声乐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那么学生就会自己体会要唱的歌曲,不再把唱歌当成任务,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第二,促进学生自动把情感与技巧结合,上声乐课时乐理是一定要讲的,乐理就是唱歌的理论知识,它主要传授学生唱歌时应该注意的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很重要,在唱某一首歌时需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这一情感的表达需要运用哪种唱歌的技巧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将情感与技巧对应起来,并且自行摸索到其中的奥妙,领略到音乐的魅力。第三,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对学生自身的艺术水平的提高有帮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待久了自然就会有艺术的气质,有艺术的感受力,这对于学生的艺术人生之路都会有很大的作用。

二、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现状

目前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不能科学的认识到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不知道情感培养与唱歌技巧应该要相互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把唱歌当成一个任务,完全失掉了音乐的艺术性,学生根本不能感受音乐的强大感染力。第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时,一般都是自己示范唱歌,然后讲解在唱某一段或者某句歌词时应该要有什么样的情感,并没有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发挥主动作用去真正理解音乐的情感,使得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不强。第三,很多教师喜欢将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感受,这种教学方式非常的不妥。可以说,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教师如果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学生会是学生感受不到上课的乐趣,而且学生的知识面会因此变得狭窄。例如有的教师喜欢民族唱法,就一直教学生学习民族唱法,还让学生体会各民族文化的感受力,虽然有的学生的民族唱法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难免有不喜欢民族唱法的学生,这一教学方法就阻碍了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三、进行情感培养的主要方法

针对目前声乐课的情感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一)教师必须要有培养学生情感的意识

很多声乐教师的教学观念非常陈旧,固执地认为声乐教学只传授技巧就够了,这种理念欠缺科学性。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歌唱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唱歌不只是一门只追求声音质量的艺术,更是一门追求情感感染力的艺术,一个学生的技巧运用得再好,如果唱歌时没办法感染到听众,那么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技巧

声乐课虽然是一门艺术课,但是它始终属于教育的范畴,所以教学技巧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音老师可以在上课时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提高课堂的艺术水平,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培养对艺术的感情。教师上课时还可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课堂导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多一份喜爱。

(三)多进行艺术实践

教师可以多带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唱歌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学生们学习声乐最主要的就是要进行表演,所以,教师可以多带学生参加表演,让学生积累表演经验,增强学生的舞台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听音乐会,让学生们感受到艺术家的艺术气质,并从别人身上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知识。这些实践活动的增加可以使声乐课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而且渗透到了学生的全部生活当中去,对学生声乐成绩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

四、教师在情感上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

唱歌教学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歌唱 发声训练 训练策略

歌曲演唱作为一种流行文化,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流行。歌曲的演唱者也不断地增多,但是由于很多歌曲演唱者并未受过专门的发声训练,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声音不够圆润明亮,音色不优美,音域比较窄,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为了提高歌唱者唱歌的水平,需要加强其发声练习,提高其发声的基本知识与发声技巧。

一、歌唱中发声练习的要点与重要性

(一)歌唱中发声练习的要点

人们在歌唱中进行发声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科学、系统的掌握歌唱技巧和方法,提高发声技巧与加强嗓音训练。在歌唱中,只有系统的掌握发声技巧和方法,才能拓宽歌唱者的音域。歌唱的过程中积极使用发声技巧,将歌唱者的情感表达的更充分,从而更有效的调整歌唱者的唱歌状态。

(二)歌唱中发声练习的重要性

1.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唱歌中对学生进行发声的训练,能够了解学生在歌唱中的具体问题。由于很多学生在歌唱中容易发生漏气、气力不足、鼻音、高音不足等状况,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训练,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某些学生,无法提高高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气息下沉,往后脑方向使劲。对于某些学生音位不准确,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微笑练习或者打哈欠练习来帮助学生寻找准确的发音状态。教师在歌唱练习中,及时了解学生在歌唱中的不同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2.声乐基础学习与训练

发声练习就是通过在唱歌中找到正确的发音方式学会平衡嗓音。发声练习是唱歌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发展音域、力量和音质的重要的辅助手段,其主要是通过训练大脑指导和控制发音器官,在歌唱中,让大脑有意识的控制和调整各个发音器官,学会声音的转变。在训练的过程中,歌唱者大脑要有意识的协调和均衡各个器官部分,学会共鸣腔之间的转化,拓宽自身的音域,其中,控制呼吸、发音、共鸣、练耳、吐字等都是发声练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3.掌握歌唱中的技巧

不同的歌曲对声音的要求各不相同,针对歌唱者自身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目的明确的训练,能够快速提高歌唱者的歌唱水平。在不同的练声曲中,歌唱技巧的训练各不相同,有的注重音域,有的侧重控制力度,也有的主要练习咬字、吐字等,歌唱者找准自身的问题的,通过大量的练声曲掌握歌唱方法,掌握歌唱技巧,发展自身的歌唱潜质,提高歌唱水平。

4.培养学生歌唱中的情感

歌曲是重要的情感的表达,其除了有写词,谱曲人的情感,也包含着社会大众情感。很多人认为,发声练习比较单一,主要是技巧的练习,其实不然,歌唱者除了需要主要技巧以外,还要在歌唱中去体会演唱者的情感,去预测在演唱过程中听众的情感,积极的投入感情,通过自身的演唱,增强歌曲的生命力。歌唱者在发声练习中,要保持好心态,通过发声练习表达自身的愿望,抒发自身的感情。

二、歌唱中发声练习策略

(一)发声练习的方法

歌唱练习的方法主要是做好发音练习的起音,正确地起音是其他发声练习的基础,学生要学会沉稳的吸气,运气,吐气,打开喉咙,找到共鸣位置,起音的过程中要注意用气的均匀。此外,发生练习要注意“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适当的调整授课内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3]。

(二)发声练习与歌唱的结合

要想提高歌唱水平除了歌唱者自身的天赋以外,还需要歌唱者可以正确的控制呼吸方式,能够清晰的发音和吐字,能够有自身特色的音色等,因此,歌唱者首先要不断地练习发声,直到能够完全的掌握发声技巧。在发生练习中,要加强对母音、元音和泛音的科学的练习,这样能够获得宽广的音域和优美的音色,在歌唱中能够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声乐练习是循序渐进的,在联系的过程中,练习者首先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声乐练习是在不断地练习中找到声音发挥的最佳状态,这就需要练习者需要大量的练习,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临危抱佛脚。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不断地进项基础练习,牢固掌握发声基础。只有不断地进行基础练习,才可以拓宽音域,掌握唱歌技巧,找到自身独特的唱歌方法。

练声是唱歌的基础部分,歌唱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地进行基础的练习,唱歌又是练声最好的手段,它们两者之间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4]。因此,学习唱歌这必须要先进行发生的练习,练声曲能够有针对性的对练习者进行训练,通过长时间的强制训练,改变训练者以往唱歌中的不足。此外,歌唱者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对歌曲的理解,形成对歌曲新的认识,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引发听众的情感的共鸣,提高歌唱的影响力。将发声和唱歌有效结合,歌唱者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发声知识和发声技巧,最主要的是通过练习,可以帮助歌唱者在歌唱中找到更好的发声状态,这将有利于歌唱者情感的表达,演唱水平的提高。

(三)发声练习的具体策略

发声练习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是歌唱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仅仅学习理论的声乐的理论知识对歌唱者并不会有太多的的帮助。歌唱者要加强发声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和科学性,不断地提供发声练习的水平。

1.发声练习的目的性

在发声练习中,对于学生的发声练习有具有系统的规划,根据发声的难易,循序渐进的进行发声练习。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虽然日常接触的音乐较多,但是,对于歌唱发声的只是了解甚少,因此,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发声知识,使其对发声器官以及基础的发声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这将可以指导实践练习。高一新生,首先让他们了解发音器官,通过人体结构模型,让他们了解发声的方式,气流的运行。在通过练习,让他们把手放在脖子、腹部以及胸腔,感受气流运动的方式,让他们尝试控制气流的流动。

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声练习采取具体的措施。对于高一的初学者学习颤音时,要通过“嘟”来练习唇颤音,使学生在不断地连续中,体会气流的流动方式,平衡气与声的搭配。在练习共鸣的时候,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的在于找到共鸣集中点与声音的位置。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性,有利于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方便对学生进行集中的训练。

2.发声练习的针对性

要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教师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发声练习的针对性。首先,针对课堂的目的进行发声训练。对训练学生咬字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练习过程中,发音的准确与明亮,不断地提高其语速。这样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明白练习的重点与难点,也有利于发声练习的针对性。

此外,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训练。高一六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受不同方言的影响,不能准确的发音。其中,一个陕西北部的男孩,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区分前后鼻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专门下载前后鼻音的词组语音,一遍遍的领读,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教师的口型变化以及让学生通过摸老师的发音部位,让其感受气流的流动方式。还有一个女孩,n和l无法分开,教师采用多对一互帮法,让可以区分开这两个字母的学生,轮番帮忙纠正。训练的针对性,可以针对不同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整体学生的歌唱水平。

3.发声练习的灵活性

教师在对学生发声练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技巧的练习。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技巧练习,教师都要避免生搬硬套,要加强其灵活性。发声练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无聊的事,教师不断地强化练习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厌烦,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歌曲类型或者喜欢的歌手,在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与基础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教授新歌,带起学生对声乐的兴趣。除此之外,也要适当的增加音乐活动,给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添加一些乐趣。

在对学生咬字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咬字练习的资料首先要选用比较新的,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其次,将单一的训练练习改为学生之间相比赛练习,这样通过游戏的方式,既可以进行咬字练习,又可以促进学习的趣味性。

4.发声练习的科学性

声乐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在进行发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其科学性[5]。声乐主要分为基础练习和技巧练习。基础练习侧重控制呼吸,发生共鸣等;技巧练习侧重学生的连音,颤音,强音,弱音等。这两种练习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学生基础的练习,其次在进行技巧的练习,最后,教会学生将技巧应用与实践当中。在教学生辨音和连音时,教师选用了周杰伦的歌曲。周杰伦歌曲发音过程中,连音和含混音较多,教师可以通过反复的播放,让学生辨别其歌词,此外,教师通过亲自教授,讲解这首歌,让学生明白连音的技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练习发声是唱歌的基础部分,对歌唱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练习者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断地练习。因此,歌唱者要不断地加强基础的发声的练习,在联系的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灵活性、目的性,不断地完善训练策略,寻找正确的训练方法,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浩.浅谈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2,(26).

[2]杨芳,那宇.论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选择[J].艺术教育,2009,(06).

[3]王冬梅.浅谈歌唱训练中的发声练习[J].科技与企业,2013,(10).

唱歌教学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7—0085—01

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多年来,有些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还是以教会学生演唱几首歌曲为主,这种现象至今还普遍存在。音乐教学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唱会几首歌曲或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那么简单,而是应当提高学生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理解及感觉能力,逐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要达到以上这些要求,对于学生音色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初级演唱方法训练

1.良好的姿势,灵活的口型,生动的面部表情。良好的姿势是保证学生唱歌时正确的呼吸、发声和歌唱的必要条件。学生无论是站着或坐着唱歌,都要精神饱满,身体端正,自然而不紧张。演唱时的口型要根据发声、咬字吐字的需要,自然而灵活地张合,但基本上要保持椭圆形。嘴唇不要鼓起,下巴则应保持放松。教学时,可让学生想象微笑时颧骨抬起的感觉,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才算是口腔打开。

2.适宜的发声练习是唱好歌的关键。在唱歌教学前,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其间,教给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关键。可创设一些情景来引导他们正确呼吸,并且注意随时纠正学生吸气耸肩的习惯。在练声曲的选择上,要注意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嗓音的音域和发声特点。练声时,多运用一些模仿生活情景的练声曲,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

3.重视唱歌教学中声音的处理。笔者认为,新歌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范唱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学生唱歌之前,教师的范唱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唱歌时应咬字、吐字清晰,但又不能将字唱死,把歌词分割得零零碎碎。这会影响情感的表达。要让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教师必须随时进行示范。

二、中级演唱方法训练

具有良好的唱歌技能是有感情地歌唱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保持圆润音色的必备条件。在常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从心理上引导学生大胆地歌唱,又要适时地教给他们必要的唱歌技能。

1.引导学生用良好的唱歌姿势唱歌。学生唱歌时无论是坐或站着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视,头与颈不能前俯、后仰,不要压迫颈部,要保证横膈膜的自由运动。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相关的唱歌技能要点给予适时讲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发展学生唱歌能力的关键。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应着重扩展学生的音域,主要采用训练头声的发声方法,使其声音圆润、清晰、甜美。对于新歌教学,可以适当启发学生对歌曲意境发表自己的感受,这样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三、高级演唱方法训练

1.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小学阶段音乐教材中歌曲的选择多以短小、欢快及易于上口为主,学生基本能比较快速地掌握。为此,引导学生积累演唱经验,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则是这一阶段的重点。针对所学歌曲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如,男女唱、领唱与齐唱及小合唱等。这样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唱歌教学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 音乐新课程 欣赏教学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新课改以来,“欣赏”被列入“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其外延扩大了。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依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提到音乐,有些人就会想到唱歌,并且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称音乐老师为唱歌老师,这是行外之人的理解。然而,有的音乐老师对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及本质性认识也不够,集中体现在以下问题中。

一、轻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主题,放任自流

有的老师会把整堂课当做欣赏课来上,但又不好好选择欣赏内容,只是一些音响资料的累加,也没有欣赏质量上的要求。有的老师在快要下课的时候让学生反复地“欣赏”音乐,也不好好设计教学过程,放任学生自己听音乐,还美其名曰:这是把自主还给学生。所有这些体现了老师对欣赏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随意性大的问题。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歌唱、演奏、律动、对音乐的讨论、评价以及创造性活动)相结合,通过创造性地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背离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远离主线,弱化听赏

在欣赏中用讲故事的方法或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老师的本意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殊不知这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行为使欣赏教学远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也绝不能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因此,在欣赏教学中,需要的是用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以长篇大论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

三、脱离欣赏教学的音乐性,肢解音乐,缺乏完整

在欣赏教学中随意地卡断音乐,把整体的音乐变得支离破碎,用“肢解的碎片”来代替完整音乐的做法相当的不理想,它不仅破坏了音乐的美感,打破了音乐的完整性,而且还阻断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和音乐的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科综合,要加强音乐学科内部的综合来创新。音乐学科内部的综合是在欣赏教学中,把音乐欣赏与音乐教学的其他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并加以创新,更好地为欣赏教学服务。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律动表演等来丰富和加深对作品内容及其内涵的体验与理解。

首先,唱一唱旋律。有些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现多次出现的主题曲调,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更好地专注于音乐本身,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

接着,拍一拍节奏。可以是身势律动,再进一层的话也可以选用打击乐器和着音乐击拍参与音乐表现。借此手段来欣赏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音乐上,有效地参与了“听”这个环节,做到了真正地聆听音乐。 在以音乐欣赏为主的音乐课中,多方面的、多视角的、多纬度的综合是很有必要的,是欣赏教学达到胜利彼岸的有效途径。在综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不要为了综合而丧失了音乐课的音乐性;不要为了综合而单纯地传授其他学科知识;不要把综合看做知识的“拼接”。做到了这些,综合创新就会赋予音乐课堂鲜活的个性,就会使音乐欣赏课更具魅力,更有感染力。

总之,在欣赏教学中,最根本的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

唱歌教学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初级中学音乐教学识谱训练中,笔者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作为初级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感受、领悟音乐成为了音乐教学的核心活动。但同时笔者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双基训练,即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与技能的掌握。有一个尤为突出又极其普遍的现象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在歌曲演唱中,学生演唱歌词的能力都比较强,而唱歌谱却有较大难度。这种现状的出现,其中必有诸多原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识谱教学”方面的一点想法和做法。

1 识谱教学的必要性

初级中学音乐课堂中,识谱教学在音乐课堂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应针对学生在视唱或歌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引起重视,并让学生知道识谱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兴趣。

1.1 歌曲教学初级中,学生喜欢学唱歌词,不喜欢唱谱

说到音乐课,绝大多学生都非常兴奋。因为唱歌几乎是每一位孩子的天性。可是笔者在实际音乐教学课堂中却发现,普遍的学生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 首先这是一个听觉和视觉的反应。笔者在教唱一首新歌时,要先让学生听范唱。在听的过程中基本上大多数学生是跟着音乐在心里哼唱歌词,而跟着音乐哼唱歌谱的却寥寥无几。这时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要去感知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让学生先去体会音乐。接着教师再把歌谱进行范唱,要求学生在老师唱谱的同时自己把歌谱的唱名快速跟读一遍。其次,在教唱歌谱时容易出现很多同学思想开小差,或者打瞌睡的现象。而一到教唱歌词时,这些孩子却又个个非常认真。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1.2 学生模唱歌词容易,唱谱难

从音乐课堂中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说起,不少学生直接跟唱或者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们跟唱歌谱却相当困难。在七年级音乐课《春游》的歌谱教学中,笔者先对歌谱进行范唱,接着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小组间进行自主学唱,相互视唱歌谱。就听到有的学生唱出的不是唱名,而是把唱名用数字来读出来。在分乐句教唱歌谱时,学生无法完整的跟唱一个乐句,只能一个小节一个小节跟唱。而同一个乐句,在跟唱歌词时学生却能准确的进行跟唱。

1.3 学生对乐理知识掌握不够

歌谱是音乐传播过程中重要的载体和依据。教师弹琴离不开歌谱,学生演奏离不开乐谱,尤其在演唱疑难乐句的学习过程中,利用歌谱来解决难点更是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况且唱谱过程也是获得音乐美感体验的过程。

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中,乐理知识的掌握,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利用乐谱学习音乐,仍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发现学生对所学的过的乐理知识掌握不足,导致一些课后练习上无法完成。就如笔者在一次音乐课堂中出了一道题:“请学生写出一个八分音乐;一个四分音乐;一个二分音符,一个八分休止符;一个四分休止符”。一个班级中能够全对的学生只有一个。这正恰恰体现出了学生们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正是因为学生们对乐理知识的认识还不够,导致他们对学习、掌握乐理知识无所谓而造成的。

教师应掌握规律,探索教法学法,扎实有效地进行识谱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唱谱的能力。会唱词不一定会唱谱,但会唱谱一定会唱词,所以,笔者在歌曲教学中避免重词轻谱的片面性,让学生的词谱演唱能力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识谱教学具有它的必要性。

2 识谱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在初级中学阶段,笔者一般以学习简谱版为主,视地区、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有学习五线谱版的。不管是简谱还是线谱,歌谱都是由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构成的。其中旋律的本质就是指不同音高的排列,所以节奏训练和音高训练是识谱教学的主要内容,两者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歌谱演唱的准确性。先唱歌后识谱在教唱歌之前不是先来认识熟悉这首歌的曲谱,而是将这首歌的录音多放几遍给他们听,学生对音乐没印象之前就让他们阅读乐谱,就像他们读那此他们不能理解的生词一样不合逻辑,如果听和说是语言的准备阶段,那么听和唱也就是学习音乐的准备阶段。

2.1 听与领悟

在学习一首新歌之前,先听几次这首歌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反复听,教师要提出听的具体要求, 让学生有计划听,训练出听的能力。比如说第一遍初次听, 大体的听,要求学生听出音乐的情趣、速度及内容。第二遍听,用身心去听,可以带简单的律动,拍手和身体动作,深入感受音乐的节拍、力度及整体的风格。

2.2 听与欣赏

在大概听了歌曲之后,学生有了对这首歌大致的认识。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深层次听,让学生进入到歌曲中去。还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从歌词中感受理解音乐。

2.3 听与歌唱

学生在把握了歌曲的内容后,再放音乐让学生跟着学唱,教师在一些细节方面给予指导和补充。学生就能建立起音乐旋律走向,节奏特点以及整首歌曲的节构,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音乐的内涵。

2.4 识谱知识和视唱

学生大体会唱歌曲后,教师可以进行整首曲谱的教学,在教歌谱的时候,提出里面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重点讲解, 如休止符,渐强渐弱等。学生在视唱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这些知识点,这里并不是独立的视唱,只是把要唱的歌词用唱谱的形式唱出来,以使学生建立起唱名和音高的概念。在通过打节奏、读唱名、唱背曲谱等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旋律音响与曲谱的有机联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变得有趣多了。这种先唱歌后识谱的教W方法符合初学者的认识规律,又能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提高音乐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力,为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识谱教学可以采用分步学习和集初级中学习的形式。分步识谱教学是教材组织编排的要求,它符合初级中学生的记忆规律和实际能力,但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上缺乏一定的延续性和系统性。集中识谱教学需要我教师能重组教材,使学习内容连贯、紧凑,增强学习的系统性,但相应的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可以把分步识谱教学和集中识谱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合理安排,相辅相成,来提高识谱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 识谱教学的一些方法

识谱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视谱演唱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和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1 训练节奏,为演唱曲谱打下扎实的基础

准确掌握节奏是视唱曲谱的前提和保证。节奏训练先行,解决难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应首先帮助学生分析歌谱中出现的不同节奏型,然后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逐一解决。初级中学阶段中常见的难点节奏型有:前、后十六分音符节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弱起节奏;休止节奏。教学中,我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节奏训练,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3.1.1 节奏与生活相联系

从母鸡下蛋后 “咯咯嗒”的叫声中,来认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并出示后十六分音符节奏进行对比,学生把这两种节奏区分清楚,通过拍击练习就能很快掌握它们不同的特点;从“知.了”的叫声中,来理解附点节奏前长后短的特性;从体育教师“向右转”的口令声中,从汽车“嘀嘀”的喇叭声中,来认识并很快地掌握这两种切分节奏形式。

3.1.2 直观形象的动作演示

弱起节奏的练习,可以运用数拍法来解决。根据歌曲节拍和弱起拍的位置,出声数出前面的拍数,也可以用手、脚点击的方法表示,这样就能充分保证起始的统一和整齐;对于节奏中的休止,可以用直观的动作来解决:用握空心拳来表示休止,通过握拳幅度的大小(从上到下)区别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等时值的长短。同样也可以用点头、拍腿、点地等其他方法来表示休止符。

3.1.3 变化练习的速度

歌曲中的难点乐句可以通过改变速度来练习,如一拍时值变为二拍时值,三连音变为三拍等,待练得准确稳定后,再按原来要求练习。这样先慢速再原速的方法,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从易到难掌握节奏重难点。

生活中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学生在愉快体验中轻松掌握本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3.2 听唱结合,提高学生把握音准的能力

音准是视唱曲谱的核心,没有准确的音高,音乐就会走样,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让学生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所以我要制定好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学。

3.2.1 听辨和模唱唱名

认识、熟悉唱名是听辨的基础。从音阶入手,让学生先仔细听,然后辨别音的高低,再进行模唱。通过多次、反复听唱的强化练习,并运用手势加以辅助,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唱名音程感,这是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识谱演唱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可以从单音听唱练起,接着慢慢地过渡到音程,最后发展到简单的乐句。整个过程要注意到循序渐进,根据不同程度W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3.2.2 演唱歌曲歌谱

歌谱演唱必须建立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唱名音程感和准确节奏感的基础上,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若学生在低年级段对唱名感与节奏感的把握还较差,就应继续在中年级或高年级段进行复习巩固,在唱歌谱的过程中坚持“多唱唱名”和各种节奏的练习。为提高学生演唱歌谱的能力,可以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1)词谱结合。歌曲教学中唱歌谱与唱歌词应结合进行。先唱会歌词,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较深刻的印象,再来唱歌谱,有利于学生把握旋律的音高位置。有的歌曲节奏、旋律较简单,可让学生先唱会歌谱,锻炼和提高视谱演唱的能力,树立能唱好歌谱的信心。先唱歌谱还是先唱歌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应根据歌曲的难易、长短、学生的识谱能力等因素,灵活运用,相机变换,循序渐进。

(2)先分后合。歌曲中通常会有一些难点,学生不易迅速掌握。我把这些地方单独抽出来,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就能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歌谱演唱时,通过分句、分段的方法,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然后进行视唱练习,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视唱歌谱的质量。练习时指导学生借助划拍、击拍、手势等方式,更好更快地唱会唱好歌谱。

(3)器乐辅助。学习器乐演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谱及演唱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实践表明,凡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他们的识谱和演唱能力远胜过于未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唱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或竖笛或古筝或二胡等乐器的演奏,学生不断地进行着听音训练,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在掌握一定演奏技能的同时,又发展了识谱和演唱的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所以把乐器引进课堂是提高识谱教学成效的最佳选择。同时,要注意器乐教学中乐器本身的音准性,训练有目的性,有计划性,有坚持性,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唱歌教学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一、梳理教材把握教材的系统性

教材的编者在编写识谱教学内容时是有一定的科学、系统性安排的。研读各册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梳理出这一系统的脉络,便于课堂上安排相关教学内容,扎实有效落实相关教学目标。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每一册的目标得以实现,才能有高年级学生的流畅识谱的出现。目前在一、二年级使用的人音版2012年第一版的教材在这方面系统性更强。教师只有仔细研读各册教材,结合《音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不同学段“识读乐谱”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三至六年级要求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识谱能力。梳理出各册教材在识谱教学方面的具体目标,是让我们做到心中有数,要不对目标和内容模糊的认识下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如第一册,要求学生能准确拍击二分、四分、八分音符节奏型,模唱歌曲中的简单旋律片断。第二册要求学生在柯达伊手势的引导下认识并唱准字母谱do re mi fa sol la si,会拍击带有四分休止符的节奏,准确用手势表示音的高低。只有认识阶梯式的识谱学习体系,了解音乐学科教学的科学性、目标性,才能更好地体现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活用教材保证知识的延续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内容分散教学的,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连续记忆。同时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一般一周两节音乐课,还是分散在一周内。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学生往往几周前学的知识,等再次认识时已经很模糊了。所以要灵活使用教材,结合每节课的歌曲教学或欣赏教学内容,编创一些练习及时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相关知识内容。如上一节课认识拍击四分和八分节奏,第二节课可以结合新授歌曲中出现的相关节奏让学生找一找并比一比谁能准确的拍击这一节奏。或者教师引导学生创编一些节奏进行复习巩固,让学生在每节课新的内容中加深对原有知识的印象,保证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因为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不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这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识谱能力的提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重点学习同一模块内容,在反复巩固中渗透新知识,有利于解决相关重难点问题。

唱歌教学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1.教学目标有效——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效,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只有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我们要从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开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构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有效课堂。

1.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地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初,教师就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一个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1.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

1.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实现的,环节目标是靠课堂目标统一的,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若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若仅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就会显得空洞。制定环节目标时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2.从欣赏音乐作品的步骤和方法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飞跃。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看、唱、想、动、说等参与方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从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看”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视觉的结合感受美,我在平时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我借助多媒体,通过观看动画、绘画、剪贴画及情景表演进行直观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唱”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真正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想”是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由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是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动”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与美术相结合,使学生动起来。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应当添加美术成分,大胆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景,培养情趣、动手动脑能力,有效地将美术融入音乐中,让学生从声音、图像两方面感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说”是让学生说出了聆听作品后的感受。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使学生的欣赏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学生对于唱谱不感兴趣,反而感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一情况没有了解清楚,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反思: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达到良好的效果。我发现,很多同学并不了解简谱,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则不但学生对该曲目缺乏兴趣,反而白白浪费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对此,我做出以下改善,在教唱新歌前,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反思课堂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制定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增强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提高有效性,真正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唱歌教学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推行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能够充分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强化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地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实现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下面就具体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

一、当前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合唱教学缺乏兴趣

合唱本身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准确的掌握每一个音节的唱法,同时学生还应该掌握不同的声部,这是因为在实际进行合唱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相应的演唱部分,为了充分的保证合唱效果的和谐,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联系,但是在长期的练习中,学生往往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这种情况会严重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不到保证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大多数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都不喜欢进行合唱歌曲的教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合唱教学本身对学生音乐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同时教学难度也相当大。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大多数小学还没有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兼职。由于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都是照本宣科,这种情况下就會直接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方式的不合理性

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对气息的控制,以及对音准的掌握,在实际的演唱中科学的进行声部之间的配合。所以在实际的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一个训练的部分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地音乐要点知识充分的进行掌握。不过就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教师并没有接受专业的训练,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都难以得到保障,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旧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这种灌输式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音乐合唱教学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合唱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对音乐合唱学习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不断的进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以认识到合唱教学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往往是基于对某位教师的喜欢,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专业知识的提升,不断的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行自身魅力的提升,这样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相应课程的喜爱。最后,还应该提高学生对合唱歌曲的喜爱和欣赏,因为反复的进行合唱歌曲的训练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对相关歌曲的欣赏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合唱兴趣的培养。

(二)对教学难度进行适当的培养

因为合唱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就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难度的歌曲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在实际进行声部配合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认为有难度的声部改为同度,这样就能有效的降低合唱的难度,之后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难度的提升,从而就能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合唱教学质量。

(三)重视教学中技巧的引导

合唱中不同声部的配合是相当重要的,不同声部之间必须确保协调、统一和平衡,这样才能使合唱的效果得到充分的保障。这就需要在合唱的过程中必须对不同的声部和气息进行有效的配合和控制,同时还应该掌握相应的音准。鉴于这一点,必须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纠正和训练,从而就可以促进小学合唱能力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