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管理行业规范

酒店管理行业规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酒店管理行业规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酒店管理行业规范范文第1篇

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安排,同时采取有效的教学保障措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省内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关经验,探讨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性,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结构,并对教学保障措施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教学保障措施;酒店管理类专业;高职院校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设置。我国的酒店行业发展非常迅速,餐饮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责任,湖南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省份,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旅游高等教育也随之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通过科学的设置酒店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并采取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酒店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湖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扭转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开展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的教学[1]。当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朝阳产业,而酒店业又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现实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出现了供需错位的问题,根据对酒店管理类学生的就业去向进行的初步调查发现,尽管当前省内开设酒店管理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多,也培养了较多的相关人才,但是很多酒店管理类学生在结束实习、正式就业时往往会离开该行业,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这样导致省内很多酒店餐饮业只能雇用学历层次较低、综合素质较低的员工,酒店餐饮类人才出现供不应求、供需错位。这对湖南省积极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影响了湖南省酒店餐饮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高职酒店管理类学生转行、离开企业的原因很多,包括眼高手低、不能适应企业需要、专业水平较低等原因,这也暴露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理念

设置课程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完成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将教学内容搭建起来,因此课程体系是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的总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以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为核心。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内高星级酒店及餐饮连锁公开展了长期校企合作,根据合作企业反馈的相关问题,本文对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进行了分析。第一,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迁移能力、上岗能力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以职业能力、知识结构、职业素质为培养要素,通过课程体系设置来提高职业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学生主要就业的行业包括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型酒店、餐饮连锁企业。就业岗位可以分为3个体系:①职业迁移岗位。餐饮连锁企业、大中型酒店中的高端管理和服务岗位。②晋职岗位。餐饮连锁企业、大中型酒店的部门经理和主管。③入职岗位。餐饮连锁企业、大中型酒店的部门主管或领班[2]。第二,立足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面向一线岗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能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了解酒店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胜任酒店各部门的业务操作。第三,立足人才培养理念,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立足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根据企业的职业标准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

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实践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构建酒店管理类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3.1基本素质课程

该层次为酒店管理类专业的公共课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等课程,并包括军训和公益劳动。基本素质课程的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素质。

3.2职业通用能力课程

该层次课程主要为了培养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酒店英语、客房管理与服务、前厅、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店礼仪学、酒店公共关系学、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业概论、现代酒店营销学、服务心理学等。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开设与旅游与酒店有关的小语种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3]。

3.3职业综合课程

该层次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企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和岗位工作任务直接对接,主要包括酒店管理综合实习、酒店管理专业见习、顶岗实习。

3.4专业选修课程

该层次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对职业综合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以酒店管理类学生的行业应用领域和就业方向为依据,将专业选修课程分为以下3个模块:导游与会展模块、行政管理模块、饮食模块。包括会展服务与管理、导游实务、旅游地理、形体训练、应用文写作、饮食营养与卫生等课程。以上4个层次的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由浅入深,将完善的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来,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岗位需要[4]。

4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保障措施

在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进行课程体系设置之后,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保障措施。

4.1研究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就业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导向,围绕就业这一核心开展各种形式的酒店管理教学研讨会,探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校内实践教学、课堂理论教学方面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要在教法研究、教学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革。保障酒店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各层次教学的有序进行。

4.2进一步改革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

湖南省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而现代酒店对相关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和行业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对酒店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保障知识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在改革中要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倾向,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3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高职院校可以对国外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式进行借鉴,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例如可以在教学中积极运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构建灵活的课堂氛围,将专业课堂与当前湖南省酒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创新素质[5]。

4.4构建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学相适应的教材体系

当前有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高职酒店管理类专业的相关教材,但是这些教材质量良莠不齐,不能完全符合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一些出版社和编者为了控制出版时间,导致教材具有较差的适用性,教材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一些编者缺乏高职任课经验,所编定的教材理论性过强,不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些教材编写者认为高职教育只是低层次的本科教育,在编写教材时只是对本科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压缩和简化。高职教育必须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应该将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建立起来。

4.5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应该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为内部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不断提高酒店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时也可以大力引进酒店管理行业中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补充教师队伍。院校可以在校内设立实训室,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立个人实训室,既可以对学生进行项目训练,改善教学方法,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高职院校也要在工作待遇、薪资待遇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酒店管理行业的更新速度很快,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具有更强的实践经验、了解酒店管理行业发展新动态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6]。

5结语

高职教育应该体现应用性、职业性,将酒店管理类学生培养成为企业、行业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类专业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采取一系列的教学保障措施,使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够夯实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作者:曾玲芝 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敏,唐德彪.酒店旅本实习生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5(06).

[2]谢强,刘国敏.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利用率提升浅析[J].科技视界,2016(01).

[3]赵振宽.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沟通学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2).

[4]吴惠.试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

酒店管理行业规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 艺术素质 声乐教学

Abstract In 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of tourism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and potential of the largest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9% of global GDP, 10% of the global employment rate, China has defin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world tourism power"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up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So, how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ll kinds of personnel has become a popular and serious issu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hotel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rtistic qual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arts education in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area has made a number of issues raised and resolved.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hotel management; artistic quality; voice teaching

0 引言

孔子早在先秦时期就倡导将礼、乐、诗、书、射、御“六艺”列为学校教育的科目,这其中就包括了艺术教育。20世纪初先生提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朴素观点。近年来,艺术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教育部、省教育厅先后下发了相关艺术教育规范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艺术素质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倾向,曾经和现今各个阶段各个层面的教育都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1选题的意义与推广价值

1.1 选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酒店管理也称招待管理,是指从事关于酒店,餐饮和旅行及旅游业相关事务的行业,其服务性的行业特点注定了酒店管理行业的所有业务及工作都是通过服务顾客来体现和实现的。那么,在与顾客的接触、沟通中,服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固然重要,可是其自身的修养、气质与精神面貌的优劣可能更加关乎到工作的完成情况和事业的成败。

艺术素质,包括艺术涵养和艺术能力,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具有生成性和可塑性。具体指的是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了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的欣赏、感受、认知、表现能力上的综合体现。艺术素质的培养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习惯、个性,也就是当下常说的情商,①而情商对工作的完成与事业的成功不言而喻。

我院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自开办以来,借以我院深厚的艺术底蕴,将艺术素质教育渗透到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的培养中去,走出了一条具有艺术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办学之路。我们用艺术教育中“精耕细作”的理念来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特色化教学,让他们在职业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提升,真正实现了“T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2011年被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因此,在我院这样一所艺术类的高职院校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艺术素质培养教学和研究,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全省、全国来看,不少院校逐渐认识到艺术素质教育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也纷纷开设了艺术类的课程,譬如:声乐、台词、舞蹈、音乐欣赏等课程。但一般院校酒店管理的艺术类课程,没有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我们的则是从整体出发、从细节入手、成体系有框架的综合艺术素质教育。通过研究有特色、有发展、有活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在行业内进行推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酒店从业的专业人才。

2特色化声乐教学的开展

让艺术素质教育的成果直接转化为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我们真正进行此课题研究的初衷与落脚点。酒店管理专业的声乐课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课,因为我们并不是培养声乐演员或者声乐教师,这门课是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类课程中的一个方面,那么要保持与其他艺术类课程,如舞蹈、台词、音乐欣赏等课程,一致的步调,互相催化,相辅相长;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进行不同风格类型的教学,如美声、民歌、流行,甚至还有原生态;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一些具体曲目的教学与排练。

2.1 授课形式的特色

声乐课有小组课、大组课与合班课之分(没有声乐个别课),这是根据行课的需要,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亦可合班来进行,具体怎样操作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计划中的具体内容。

对于刚入校的新生,第一学期一般采用大组课或者合班课来进行基础的歌唱基本功相关技巧的教授,譬如歌唱仪态、呼吸方法、口腔控制等,多唱一些难度较小的齐唱曲目;第二学期开始,小组课渐渐成为授课形式的主体,但也根据需要合班上课或排练,完成当下一些教学、竞赛、表演任务。三种授课形式不是机械的拼凑,而是灵活机动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2.2 授课内容的特色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设计不同的曲目进行教学与排练。譬如,导游方向的学生必须要有一些旅游胜地的当地民歌或戏曲的积累(见表2),方便在带旅游团时给游客表演或交流。当然,有的曲目还需要跟舞蹈课相结合,配以当地的民间舞的基本舞步和手势;还可以和台词课一起配合,学习当地的方言,演唱歌曲更加原汁原味,以达到更好的带团导游效果。

根据不同的活动进行授课内容的设计与调整:系部会定时定点进行教学观摩或歌唱、舞蹈、朗诵等比赛之类的活动,那么授课的内容也要根据当时活动的需要来进行调整。当然,系部活动计划都会在前一个学期的期末安排并公布,方便教师在假期做好教学计划和教案及相关的准备。

酒店管理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生活业中的一大方阵,也是湖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正是顺应社会和市场需要、拓展办学思路、实现文化与艺术兼容的新办专业,是我院“十二五”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该专业于2006年正式招生,虽然开办时间不长,但是其专业技能教学与艺术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受到了用人企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在行业内也能起到较好的特色引领作用。

 

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适合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获得重点建设机会,于2011年11月成功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承担着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

注释

① 情绪商数(英语:Emotional Intelligence或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为EI或EQ,简称情商),是一种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指数,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德?萨洛维于1991年创立,属于发展心理学范畴。情商是一种认识、了解、控制情绪的能力。

参考文献

[2] 尹权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8).

[5] 陈特水,殷章馨.试论高等旅游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4(9).

酒店管理行业规范范文第3篇

1、行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酒店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已逐渐向应用型、高素质、职业意识等方向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责任感与事业心的酒店管理人才是酒店行业发展所需要的,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结果。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2、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实力,实现充分就业

高职院校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其特殊性,优化其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将专业课知识的传授、实验、实习、实训有机的结合,全方位的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随着酒店业的兴盛,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扩大,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呈现出了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面临着的一定的就业压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虽然高职院校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多,但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相对缺乏。部分学生虽然在校成绩优异,但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不具有创新性。因此,创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优化其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增强其职业竞争力和素质,帮助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尽早的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奋斗目标,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的更大的成就。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优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在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全新的服务意识,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新模式。而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根据自身特色,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其中,有些高职院校完全模仿普通高校的酒店管理课程,与自己培养学生的目标不相符。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模式等同于职业培训机构的要求,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将实践教学模式简单的理解为专业实习,缺乏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清楚认识。

2、实践教学条件滞后

校内实训室是酒店管理专业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基础保障,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或者场地、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实训基地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出现了行业规范不明确、功能不健全等问题,不能有效的满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锻炼要求。同时,有些高职院校在实施合作项目时,选择的酒店规模、档次较低。使得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能达到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实践教学师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应用型学科。部分院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同时,学校对于教师的考核也主要依据其科研能力与成果,对其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成果缺乏系统的考评机制与准则。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建设,不能深入实践,深入到酒店行业一线去了解、关注酒店服务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优化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思路

1、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化,所以,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其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深厚的酒店服务理论知识、较强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必须结合酒店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高职酒店教育是以培养管理、服务于酒店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并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等实践教学目标。

2、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室主要是用来进行仿真实践教学的场所,完善的校内实训条件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校内实训是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的酒店岗位的模拟性实际操作培训。它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要想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市场抢手的酒店行业的人才,学校应当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增加与当前酒店行业发展相匹配的先进的设施、设备,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功能,以此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并且学校应该重新规划校内实训室,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在校学生的人数,增加校内实训室数量、扩大实训室的规模,并在原有的实训室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种类。

3、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考核激励体系

酒店管理行业规范范文第4篇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计和教材的选用不够严谨

从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选用来看,课程的种类繁杂,很多课程的开设,不是取决于能力的需要,而是取决于现有教材的状况。再加上所选定的教材只是介绍的课程泛泛的东西,很难讲深讲透,所以既符合自己院校要求,又符合行业地域要求的专业书籍很难找到。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框架体系不统一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由于受到教师和教材的限制,很难达到很高的职业水准。每个学校都关起门来自己搞教学计划、自己设计课程、自己指定考核标准,看似都取得了相当的专业开发的成果,实际上学生走出校园以后用人单位的反应是: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的直接反馈是:所学与行业严重脱节。酒店管理专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差距明显。

(三)教师是制约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现阶段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实际从业经验缺乏,事业心较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这样的模式,很少教师参加过相应的专业实习,即便是有也是基层实习,而未介入到管理层面,让他们来教给学生酒店管理方面的内容也只能是流于表面,不能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出来。另一方面,从事酒店管理的人才学历普遍偏低,许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酒店管理人才,由于学历因素的制约,很难有机会到高职院校任教。

(四)偏重学历教育,忽视岗位技能培养,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查等方面依然沿袭传统本科院校的做法,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环节。同时也很少有教师自己编写相关的内容,一是由于他们自身水平所限;二是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大部分精力花费在一个杜撰的项目和内容上。另外就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还有待提高和进一步丰富。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设想

基于这样的现状,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得不改,怎样改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人才能够与社会接轨呢?

(一)优化课程,实行“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的课程设置结构新模式

“宽基础”是指着眼于未来,让学生在从事相关工作时有较宽的知识面。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条件我们得在保证专业课的基础上拓宽他的知识面。当然酒店专业的专业课及技能课在开设之前要充分进行社会调研,并按照酒店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来开设;“活模块”是指适应职业群的需要而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以专业技能为主,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所以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时,可以采取模块的形式,根据学生及酒店未来发展趋势来自由选择,可以变换;“多方向”课程设计及开设要考虑学生兴趣所在,根据其兴趣在大一将学生所要学习的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开设完毕,后两年就要根据学生兴趣不同来选择不同方向的课程来学习;“人本位”是指课程的开设要以完善学生的个体人格为导向。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高职院校的课程就得有自己的校本教材。

(二)做好专业剖析,编制教学计划

由于现阶段出现了专业人才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基于此种原因我们在编写该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定得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剖析酒店专业人才所需的基本能力,并将实现该种能力所对应的课程罗列出来,再根据“宽基础”的课程设置要求编写合理的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体系。

(三)加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培训,提高该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水平差、专业技能不高,所以各院校需要加强该专业教师的培训。同时高职院校应通过有效途径,把教师输送到一流的酒店实地兼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对行业的认知、解决学生的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而且我们高职院校还应该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若有可能尽量招聘既有学历又具有本行业的工作经验的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

(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

酒店管理专业操作性较强,必须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以实训、现场教学的形式加以演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实行学生自评、小组考评和教师评价三方相结合的考评体制。

(五)加强与跨国连锁酒店集团的合作,保高质量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酒店管理行业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发展现状;应对策略;企业文化;定位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154-01

1 酒店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理念上,缺少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酒店文化是酒店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培育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酒店文化是酒店无形价值的体现,建立良好的酒店文化能不断增强酒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其成为酒店共同价值观的核心。目前好多酒店管理层缺少建立良好酒店文化的意识,而把主要精力和物力放在酒店硬件建设上。酒店与旅馆不同,后者的经营理念只是为顾客提供经济实惠便利的住宿服务,而前者需要满足客人各方面的消费需求,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消费人群的不同也决定了建立酒店文化的必要性。

1.2 酒店规模和星级标准上定位不准确

很多酒店一味的追求大规模、高尖端设施,努力去把星级定的高一些,而忽视酒店文化的建设,高素质员工的培养,这种做法的后果往往是寿命较短,不能有长远的发展,最终难逃被并购的命运或者造成资源闲置浪费的局面。

1.3 管理上,缺少科学的酒店管理方法和信息系统

(1)缺乏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和成熟的管理模式。酒店行业的薪酬相对其他企业来说较低,所以好的管理人员往往会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人才流失严重,极大地阻碍了酒店管理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酒店行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尤其是一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总会把进酒店作为最后的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酒店管理技术的提高和酒店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国内大多酒店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但是往往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在借鉴其他企业经验或者从酒店管理公司获得管理技术时没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盲目随从别人的管理模式,往往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2)对营销部门不重视,营销手段简单落后,财务管理水平低。能否做好营销是企业的生存的关键,对酒店的经营影响重大,但一些洒店在营销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大多数酒店是本地人投资建设的,在经营理念上却缺少本土的特色,没有充分利用本地文化风俗等资源,多数酒店是单体建设,缺少连锁洒店所具有的网络营销优势;再者很多旅游城市的酒店过分依赖旅行社的客源,在价格上受制于旅行社,住房率受旅游季节的周期影响比较大;不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开发销售产品,缺乏引导客户消费的营销理念。

2 针对管理问题应该采取的策略

2.1 建立良好的酒店文化

酒店文化体现在酒店环境的布置中,体现在客人的宣传中,更体现在酒店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行为中。对普通员工最好实行人性化管理,使每位员工为酒店着想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自觉的降低成本。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酒店也要做好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员工行为规范,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员工社交场所的礼仪规范,以及长期的员工文化素质提升规范等。创造酒店独有的品牌,突出酒店文化特色,加强酒店文化经营,必将成为未来酒店经营成败的关键。对与酒店形象有关的一切要素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并通过全方位的多媒体的统一传达,塑造独具文化品位的酒店名牌形象,以谋求大众的认同。

2.2 多元化经营,特色经营

随着行业竞争的激烈,各家酒店都在寻求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星级酒店与大企业合作举办一些户外活动,比如举行露天餐饮,让顾客享受户外美食,没有在酒店里进餐的拘谨,客人感觉更加随意。把宴会搬到户外成为很多酒店赚钱的一个门道。举办一场户外宴会的投入并不小,而且事情繁琐。但酒店对这类活动仍趋之若鹜,因为举办这类活动对酒店形象是个很好的展示宣传机会,尤其与大企业合作可以认识不少客户,从而拓展酒店的经营合作渠道。

2.3 做好财务管理,严控成本,增强资金流动性

(1)加强财务决策分析。酒店的经营决策是关系到企业总体发展方向和重要经营活动的决策,如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客房、餐饮价格水平,成本目标,盈利目标等。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从而有效制酒店的资金占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酒店提高利润水平的关键。

(2)加强内部控制。采购部门是酒店最难控制的部门,酒店餐饮质量要求较高,一些海鲜产品储存周期短,采购次数就多,经常需要临时采购,一部份物品还需要从境外购进,这种情况决定了酒店采购内部控制有别于其他行业采购的控制模式。酒店的采购环节很容易出现舞弊行为。所以,对采购环节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采购业务及财务控制流程的合理设置、人员素质的培养等。加强请购、报批、订货、验收、最后核准付款的内部控制。

(3)大力拓展网上预定房间和餐饮业,这会比在酒店直接预订便宜10%左右,更加吸引消费者,提前预订缴纳的定金可以增强酒店的资金流动性。网上拓展业务,一是可以降低成本,二是可以提高酒店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宋雪饶.论酒店业的人才吸引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6).

酒店管理行业规范范文第6篇

[关键词]开发商 物业服务 “父子关系”

随着房产改革发展至今,物业管理行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比如说法律制度不健全、专业人才短缺、产权关系复杂、建管不分等等。开发商与物业服务企业的“父子关系”就是建管不分的后果,业内学者、专家在研究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时都不可避免地提到这一点,认为这种“父子关系”阻碍了物业管理行业地健康发展,提出要建管分离,实现物业管理的市场化发展。

开发商与物业公司形成“父子关系”之“利”

历史性分析。中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在20世纪80年展起来。大陆第一家物业公司是1981年3月10日成立的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深房集团,集团成立物业公司对所开发的楼宇、住宅进行全方位管理。由第一家物业公司的产生可见,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父子关系”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而且这种关系符合当时的国情,正是在这种关系下,物业管理行业才得以开始了自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路程,这与开发商的扶持是分不开的。但是孩子长大了父亲就不应该继续管制约束,否则就会束缚孩子的正常成长,随着房改进程和物业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开发商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应该重新定位。

发展性分析。物业管理行业是房地产业的分支行业,物业管理是房地产综合开发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面对业主和使用人。同时,物业管理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为业主和使用人提供物业使用、物业保值增值等方面的服务。目前物业管理行业中专业人才较少,多是从房地产业、酒店管理行业和其他行业转行而来。然而,正是这些非专业人才推动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

物业管理与房地产管理和酒店管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精通房地产管理的物业管理人才能够正确地把握与开发商的距离,为业主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还能够在处理开发商与业主、使用人之间出现的纠纷时找准自己的位置,缩短了纠纷处理中上传下达、协调关系的时间。精通酒店管理的物业管理人才能够在物业管理中引入成熟的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的管理理念,注重细节服务和业主的感受。

开发商与物业服务企业“父子关系”之“弊”

开发商与物业服务企业的“父子关系”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已经成为被社会接受的现实,虽然有很多专家学者经常呼吁要建管分离,解除父子关系,给物业服务企业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和环境,但是现实还是没有改变或者改变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滞后性分析。产生于房地产业的物业管理行业,其行业领导层基本上都是来自房地产业及相关行业的。他们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需要一定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来逐步形成。因此他们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是非专业人才管理的弊端。

同时,业主和使用者受整个社会的影响,对物业管理的认识也是滞后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在处理和物业之间的纠纷时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当出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打官司,而不是协议解决。随着新建住宅小区的业主和使用人的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有些业主物业管理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然而大多数人对物业管理行业形成正确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另外,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对开发商和物业服务企业“父子关系”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开发商和物业服务企业的行为。虽然政府制定了不少政策来规范二者的关系,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也是导致开发商和物业服务企业关系现状改善甚微的一个原因。

阻碍性分析。“父子关系”中存在着两个既得利益者。一个是开发商,另一个是物业服务企业。开发商在开发完项目后将风险转移给物业服务企业,无后顾之忧,它对物业服务企业指手画脚,进行行政干预、资金控制和人事要挟。面对物业设计、建设和接管验收中出现的问题,物业服务企业只能联系施工单位为开发商进行善后工作。正-是因为这样,物业开盘时的经理被称为受业主和开发商两方施压的“压力经理”。

物业服务企业虽然在这个关系中处于弱势,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既得利益者。在财力、物力、人力和物业管理项目的获取上,都依靠开发商的帮助和支持。如果没有开发商的支持,有的物业服务企业连生存都成问题。所以,物业服务企业只能依赖在与开发商不正常的“父子关系”中,成为开发商的“纠纷处理器”。

解除“父子关系”的系列措施

经过以上分析,开发商和物业服务企业的“父子关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进步作用,促进了物业管理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处理二者的关系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现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受到了这种关系的束缚,因此要推行一系列措施逐渐解除二者的“父子关系”。

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培养专业人才。在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大学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高职高专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高职高专教育特有的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能高效率地培养物业管理行业所缺乏的既有知识水平又有行业经验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网络人才库。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社会,网络资源的利用也加强了行业协会的这一作用。人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网络平台,利用公开、透明的方式,建立物业管理行业人才库,能够使行业人才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能在短时间内最有效地促进行业发展。

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物业管理行业作为房产改革的产物,它的发展影响着改革的进程;作为第三产业的新兴行业,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影响着社会稳定。因此,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监督法律法规执行的力度,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酒店管理行业规范范文第7篇

改革开放之前,酒店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是噤若寒蝉,在政治领导市场的特殊年代,酒店的出现则意味着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所以更谈不上对酒店管理经验的探究及营销策略的运用了,而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酒店产业的发展形态日益多样化,其发展规模也得到了不断扩大,至于酒店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及营销手段都逐渐走向了发展的正轨,有着显著的提高,经过笔者对我国近年来第三年产业的发展情况及酒店发展资料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星级酒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7000家,其带动的就业人数大致为200多万人,各种不同档次的酒店管理体系及营销策略基本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这标志着我国酒店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另外,我国现阶段的酒店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了以人为本的营销特点及体系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这是当前我国酒店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除此之外,我国酒店的发展规格越来越高,例如:星级酒店中高星级酒店的客房数量比重数量越来越高,星级酒店中高星级酒店营业收入远超过低星级等等,此外酒店产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市场涉及面越来越广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酒店产业的发展特点,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当然,这些特点及发展现状也成为了酒店管理和营销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所研究的酒店管理中的营销策略及问题改善正是基于以上酒店发展现状及特点而展开的。

二、我国酒店管理过程中营销策略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酒店管理水平及营销策略虽然在新的时期有着较快的发展,但是就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及发展水平而言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国情的限制,市场的制约及自身发展的不完善都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酒店管理过程中营销策略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和销售的认识方面存在误区

在酒店市场营销领域,我们很容易将营销与销售的概念混为一谈,这恰恰体现了我国酒店营销领域人才的缺乏及发展经验的不足,就酒店的市场营销而言,其核心内涵就是为满足客户所提出的合理需求,通过一定经营活动和销售手段最终为酒店创造利润的销售过程,从营销的过程来看,营销实际上是一个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营销者需要采用各种方式来进行客户关系的建立与酒店市场的运营,这个过程与我们所谈的销售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酒店营销者认为营销与销售的方式相同,不过是动动嘴皮子或发发传单而已,总是希望从数量上来赢得更多的客户,而忽略了客户的真正需要,总是希望以量取胜,而忽略了以质取胜,另外还有很多的酒店管理者认为当前市场模式下,客源相对来说较为稳定,如果花更多的经历投入到营销上,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利于酒店成本的减低,这种以眼前利益为主的营销短见在我国目前的酒店发展行业并不在少数,这种对营销策略及模式的错误认识不仅会降低酒店的服务质量及水平,而且长此以往,会造成客源的大规模流失,实在得不偿失,此外,这种推销方式由于见效较快,往往会引导市场氛围,一旦形成恶性循环,那么受损失的不仅是群体中的个体,而是整个正在探索发展中的酒店产业,所以,我们的酒店管理者要尤其注意这一点,学会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酒店的营销管理问题。

(二)忽略内部营销体系的构造

当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较为开放,政府对酒店行业的支持度不断增加,这一系列有利条件在使得酒店发展规模及发展规格不断扩大提高的同时,也使各个星级酒店的硬件设施的差距逐渐缩小,所以酒店的市场竞争主要就体现在了服务软件的整合运用上,所以酒店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提供具有文化特色的,富有个性特点的酒店服务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此过程中,酒店员工的素质及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服务体系的成功与否,但是当前我国的很多酒店仅仅将酒店员工看成是廉价的劳动力,并没有把他们当做服务体系的主体,甚至很多酒店并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归属感和人格尊重,这就导致很多酒店无法形成内部凝聚力,内部员工尚且感受不到酒店服务体系的独特个性与魅力所在,更不用说将营销策略付之于客户了。值得注意的是,酒店管理中营销策略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服务体系的完善及服务质量的提高方面,酒店营销过程中各种方式的运用都避免不了与客户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交流,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服务管理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及超常的耐心,还要求其必须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所以酒店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都会对酒店的形象产生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可能影响酒店品牌及内部文化体系的建立。而很多酒店将内部服务人员当作廉价的劳动力,自然就不会引进受过专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当前我国酒店内部服务人员都是一些非专业人才,而相应的专业人才由于市场需求的原因大量减少,这种现状极大的阻碍了内部营销策略的开展,也不利于服务体系的健全,很多酒店服务人员的素质根本难以胜任酒店管理服务人员一职,这就导致我国酒店行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落入一个瓶颈区,既内部营销体系的发展与酒店规格与规模的提高扩大不配套,酒店内部服务人员的素质与客户实际需要相矛盾。

(三)不注重酒店延伸产品的营销和资源整合

酒店产业是一条涉及面较广的新兴产业,所以在酒店自身发展过程中,无形之中会推动各种产业的发展并催生出许多延伸产品,所谓的酒店延伸产品是指酒店在宾客购买实际产品和服务过程中,营销方为客户提供的附加利益,所以,酒店延伸产品实际上就是指一种超值享受,外在的物质形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给客户心理上的满足感,但是一些酒店管理人员认为,酒店的硬件设施及服务水平是影响客源的最主要因素,只要将这两方面做好,就会满足客户的物质和心理需求,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延伸产品,那么将会给酒店带来巨大的成本负担,而最终产生的效果却微乎其微,但是,就我国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状况而言,酒店市场的竞争越发的激烈,每家酒店相互之间都会对服务设施及管理模式进行模仿,造成的千店一律的现象,所以如果仅凭这些作为资本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延伸产品的打造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才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服务管理体系,最终赢得客户的信赖,这样不仅可以迎合客户的求异心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客户对酒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也可以稳固酒店在市场中的地位。反之,如果一旦失去了延伸产品的服务意识和开发理念,那么最终必将会使酒店落后于市场发展的脚步,从长远来看,对酒店造成的损失是极大的。

(四)酒店品牌理念淡薄,自身定位不准确

当前,我国很多酒店营销模式仍然停留在低层次,首先,很多管理者误将营销当作推销,阻碍了酒店营销方式的发展创新,另外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酒店的营销管理非常的保守,短期的发展之后便沉入了谷底,没有丝毫的创新,很多发展经验仍然采用旧有模式,无法与酒店营销实践相结合,最终使酒店的整体营销水平不断下降,与此同时,酒店管理者对于酒店在市场中的定位及自身的特色不是非常的明确,营销管理手段显得盲目从众,最终导致酒店的长期营销战略非常含糊。对于酒店产业的发展来说,要想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关键是要打造客户认可的品牌,一个酒店的品牌将会对客户的评价产生极大的影响,并对酒店的消费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当然这种品牌必须建立在自身的特色及市场定位之上,如果自身发展实力不足,那么最终将会毁掉整个品牌,从当前的酒店发展状况来说,很多酒店对酒店品牌的塑造理念非常的单薄,具体表现在对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不求进步,对酒店文化形象的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品牌打造和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采取单一的竞争模式与市场中的其他酒店进行盲目的竞争,要么打优惠战,要么打宣传战,而对于酒店公关能力的提高则显得认识不足。这样的营销管理模式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客户将酒店看作旅店,对于酒店的文化及品牌没有丝毫的概念,最终导致酒店营销策略的失败。

三、酒店管理中营销策略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通过上述笔者的论述,我们会发现当前我国酒店管理行业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么是由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造成的,要么是由于酒店内部机制不完善导致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能坐以待毙,不思进取,笔者认为针对以上酒店管理过程中营销策略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深化酒店营销人员对营销与销售概念的理解认识

酒店营销人员必须对营销和销售概念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搞清二者在实际运用中的区别,营销并不代表销售,而是一个复杂的运营系统,营销是范围更广,级别更高的一种运营方式及理念,他包括了销售这个环节在内,对市场的发展特点及酒店的自身定位的具体调查研究是营销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内容,另外,在营销领域还包括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的研究,对市场细化,酒店产品服务的分析等等,所以影响营销策略的因素有很多,远远不是销售的概念所能囊括的,因为销售仅仅是从寻找客源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内部的创造行为,在市场效果上看,销售产生的市场效果虽然在短期会比较明显,但是如果想要塑造酒店的个性品牌,并对自己内部的服务体系及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及发展,那么就必须要采用相应的营销的策略了,总而言之,所谓的营销主要是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而重视长期战略发展的一种思维实践模式,而销售则侧重于销售状况的关注及销售目标的完成,我们的酒店服务管理人员只有深入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才能在酒店营销领域更好的营销自己,最终提高酒店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二)大力引进专业服务人才,推动营销模式的创新转型

酒店的营销工作必须依靠服务人员去具体的实施完成,所以这就对我们酒店的服务管理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酒店服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专业技能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必将限制酒店自身营销模式的发展转型,所以,对于酒店管理者来说,必须大力引进相应的专业人才,并定期淘汰不符合规定的服务人员,另外,还需要对酒店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及考察,对于酒店服务中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及问题的处理都应该进行相应的指导,当前,我国酒店营销人才正处在青黄不接的阶段,很多优秀的人才由于市场原因大量流失,这就要求我们的酒店管理者必须提高服务意识,重视服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最终形成自己固定的服务人员培训模式及培训基地,为酒店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素质人才,最终推动酒店营销模式的创新转型。

(三)提高酒店产品及服务质量,避免“价格战”

当前,我国酒店最常用的销售模式和宣传方法就是通过不断的压低价格来赢得客源,但是,这种方法仅仅只能解决当前的一些问题,而对于酒店产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对于酒店的长期发展而言,创造自己的独立品牌,提高酒店产品及服务质量才是发展的唯一捷径,品牌是一个产业文化的象征,我们的酒店管理者在进行酒店营销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将目光停留在短期的利益方面,要从长远出发,从实践中找准自己酒店的市场定位及发展特色,在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充分研究基础上,研究出一套符合自己酒店发展的营销模式,进而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我国的星级酒店想要走出桎梏与世界接轨,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服务质量,而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来进行市场竞争无疑是最为失败的一种销售手段,通过品牌的打造,不仅可以推动内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还可以形成酒店发展的长效机制,另外在申请品牌之后,酒店管理者还必须要有保护品牌的意识,只有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品牌的特色,才能推动酒店的长期发展。

(四)注重酒店延伸产品的开发,拓展营销渠道

酒店发展必须依赖于酒店的产品服务,这是酒店发展的根本所在,但是在推出主打产品服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对酒店延伸产品进行资源整合及合理开发,酒店管理者必须明白,延伸产品是酒店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另外,拓展营销渠道也是酒店营销策略中的重要方式,酒店可以利用信息社会的优势,开发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提高酒店的宣传力度,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对酒店的产品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除此之外,集团化是现代酒店的一大发展趋势,很多知名的大酒店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酒店集团预定系统,这大大满足了客户的各方面需求,虽然很多方面还不是非常完善,但是这种营销模式足源,将有限的营销资源应用在贡献度高的客户上,将贡献度高的客户群作为企业关注客户群体,并为其制定针对性市场营销策略,让精准营销成为企业盈利利器,从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酒店管理行业规范范文第8篇

1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作用

1.1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计划

高等职业院校本身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在酒店管理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高职院校能够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有效优化,结合企业提出的相关需求与反馈,对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的相关方法作出适当调整,以此为基础,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保障。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顺应时展的需求,开设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但是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计划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许多高职院校只是照搬先进教学单位的人才培养计划,而没有真正结合校园特色以及时展需求,对人才培养计划作出调整,这是导致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能够结合运营的相关需求将行业发展动态与高职院校进行深刻沟通,并以此为基础对人才培养计划作出进一步的调整,通过这样的形式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全方位的落实。

1.2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学生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学生的学习需求直接影响到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能够通过与企业之间的有效联系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校企合作体现在多个方面,无论是对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还是对实践场所的有效开发,这些都能够极大的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升。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机制下,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在各个平台学习差异化的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在企业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理论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并且根据企业的相关用人需求对自身提出更高的标准。高职学生本身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校企合作机制的深层次建设,学生的学习环境能够发生重大变化,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基于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影响,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与保障。

1.3有利于解决企业用人难题

酒店运营管理企业在我国第三产业建设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支撑,做好酒店管理与建设十分关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酒店管理数字化运营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实际上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才能够有效解决酒店的用人问题,为酒店的竞争力提升提供坚实基础。而且合作模式下,企业能够借助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做好产业建设与研发,实现产学研一体,真正在理论层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人才引入方面通过与高职院校的深层次结合,酒店能够直接招聘优秀毕业生,从而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以此为基础,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对于传统的社会招聘,校招更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并且能够从零开始培养具有较强忠诚度的优秀人才,从而真正解决企业的用人难题。

1.4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落实,高职院校在新生招聘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就业方面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业难成为困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模式,这是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协作,高级院校能够将优秀毕业生推荐给企业,一方面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真正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真正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校企合作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能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同时能够将推动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解决就业问题,确保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专业学习相匹配,真正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2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不足

2.1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目前许多高级院校已经逐渐意识到校企合作模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且在校企合作方面承担着主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凸显,这是影响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并没有完善的机制支持,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如何通过科学的制度对校企合作活动进行规范,这些都值得高职院校和企业思考。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主要停留在就业和人才引进方面,而没有做到更深层次的合作,每年只是企业开展校招工作,高职院校积极配合企业完成校招,合作形式较为单一,很难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的相关需求。此外,还有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稳定,企业由于受到经营压力的影响,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投入忽高忽低,导致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信任不足,这也是影响校企合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2.2实习岗位设置不合理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形式,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在设置实习岗位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这就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发展容易受到一定的影响。接纳实习生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只是安排一些较为基础的工作岗位,而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潜能,这就导致部分拥有较强理论能力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此外实习岗位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成长状况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过程中学生从事的工作与自身学习的理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导致学生容易产生自我怀疑,不仅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整体实施效果,也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效果同样容易受到影响,学生很难真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3实习基地开发不充分

实习基地是学生在企业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平台,但是在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下,许多企业并没有为当时院校提供专门的实践基地,而是按照人才培养需求进行调配,这就导致每年的顶岗实习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效果较为有限。实习基地本身承担着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企业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将希腊高职学生作为战略规划,而是随意的安排实习基地,导致实习基地的建立不够科学。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较为广泛,在实习基地建设不合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真正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也很难体会到专业学习的乐趣,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迷失。此外实习基地开发不充分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教师需要不断适应不同的教学场地,导致日常教学工作压力变大,影响到了专业教学效果。

2.4校企合作目标不一致

明确的校企合作目标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目前高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却并没有树立统一的目标,导致人才培养的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更加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实践能力培养情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方式,更好的提高人才竞争力。企业则面临着经营管理的压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将高职学生作为重要的劳动力,并且安排相应的岗位,由于过分强调企业自身的经营与管理,而没有做好对学生的教育,这就导致学生在参与实习活动时,难以真正系统性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知识,只是被动地听从工作安排,最终影响到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在高职院校与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基于校企合作的各项活动也无法得到全方位的落实。

3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路径

3.1制定明确清晰的校企合作目标

明确清晰的校企合作目标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应当通过与企业之间的深入沟通,建立起共同的目标,真正落实人才培养以及人才输送的相关工作需求。高职院校首先需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与企业进行深刻的探究,一方面听取企业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要将相关的人才培养需求传达给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校企合作更加紧密。除了在专业技能方面进行教育,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起三全育人机制,能够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与企业达成一致,让企业成为学生树立正确职业态度和观念的重要平台。企业则应将用人需求作为校企合作的依据,向高职院校提出明确的人才需求,并且在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在开展顶岗实习活动时,企业同样需要承担一定的教育责任,既要协助高职院校做好常规教育,同时也要适当融入企业文化,促进学生职业观念的不断养成。明确的校企合作目标推动下,高职院校能够真正与企业达成一致,共同推进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落实。

3.2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在高职院校与企业目标一致的基础上,二者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一方面规范各项校企合作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校企合作的实施效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主导方,在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方面提出大致的需求,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并且将这部分内容体现在管理机制上。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还可以采用“订单班”的方式实现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人才的培养,顾名思义,订单班就是以企业命名、专门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特殊班级,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以此为基础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单班的开设需要校企双方的深层次合作,并且基于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校企合作制度进行有效规范,一方面解决高职院校在人才输出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真正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得到全方位优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和企业才能够发挥各自的作用为人才培养工作贡献力量,并且形成校企之间的教育合力。

3.3基于实训基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建设实训基地是做好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应当主动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便利,一方面做好场地支持,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配合企业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工作。企业应当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经营状况,为高校提供具有较强教育价值的实训基地,既能够满足学校的实践教学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需求,以此为基础,为后续的校企合作提供保障。除了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外,企业还可以在设备和资金方面为高职院校提供一定的支持,校内设置实训基地,将真实的工作场景还原于校园内,并以此为基础,协助高职院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则应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机制进行合理优化,让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关键。

3.4基于校企合作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专业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同时也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效果,在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引入方面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对应届毕业生以及高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引入,同时也需要和企业保持深刻的联系,从企业中邀请相关工作人员作为实践教学的负责人,让师资队伍更加立体化。高职院校还应与优秀校友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开展专项讲座的方式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让优秀校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职业学校教师大多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有所欠缺,基于这样的现状,告知学校还应与企业达成协作,为在岗教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不断成长与进步,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4总结

综上所述,建立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这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满足高职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共同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能够在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达成一致,在明确的校企合作目标指引下,推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让企业与高校实现共同成长。

注释:

[1]李建民,张莹.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2022,21(01):38-43.

[2]孙春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实证研究[J].商展经济,2021(22):97-100.

[3]李晨.“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酒店英语课程中的实施途径研究[J].海外英语,2021(22):269-270.

[4]蔡妍.基于全域住宿业“智时代”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商讯,2021(33):182-184.

[5]刘伟,丁琪,何晓莹,丁颖,钟月辉.“劳动导向、美育协同、产教融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大众标准化,2021(21):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