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指导;HUNT综合征;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24-01

耳滞状疱疹,又称亨特氏综合征(HUNT综合征)属于多颅神经炎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耳痛、耳部疱疹和周围性面瘫等,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常伴耳聋和眩晕,临床发生率为0.02%左右[1],发病年龄没有明显的界限,且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病[2]。本研究旨在观察健康教育指导在HUNT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5例HUNT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43.6±6.9)岁,病程2~11d,平均病程(3.9±1.5d),左耳18例,右耳17例。发病诱因:劳累13例,饮酒14例,感冒6例,无明显诱因2例。

1.2 方法 采取书面教育和口头讲解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①建立HUNT综合征患者健康档案,主要包括HUNT综合征患者患者的年龄、性别、工作、疾病诊断结果、病情进展、基本的治疗措施、地址和联系电话等。②入院教育:讲解HUNT综合征患者住院的相关制度、病区环境、探视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HUNT综合征的防治教育:讲解HUNT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包括HUNT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治疗原则等。 对于面瘫患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对着镜子进行自我按摩,主要是对面神经支配的肌肉按摩,同时做闭眼、皱眉、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尽可能用力,从而促进面部肌肉收缩性的恢复。④营养健康教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指导,少吃刺激性食物,另外进食后要对口腔残留食物进行清理,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避免加重临床症状。⑤出院教育:讲解住院治疗结果、HUNT综合征现状、预后、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提高HUNT综合征患者对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自信心,进而更好的做好出院后的自我康复练习。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HUNT综合征患者认知程度评分情况[3] 针对两组HUNT综合征患者病情认识、康复治疗、预后不良反应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一项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认知程度越好。

1.3.2 观察两组HUNT综合征患者从医行为情况[4] 从医行为完全:HUNT综合征患者能按时完成相关性检查,康复训练、合理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心理状态调整良好等行为符合率>95%;从医行为不完全:HUNT综合征患者能按时完成相关性检查,康复训练、合理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心理状态调整良好等符合率在50%~94%之间;从医行为完全不从:HUNT综合征患者能按时完成相关性检查,康复训练、合理的饮食习惯、心理状态调整良好等符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HUNT综合征患者认知程度评分比较 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后,患者病情认识、康复治疗评分均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HUNT综合征患者从医行为情况 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后,患者从医行为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HUNT综合征作为临床少见的疾病,其常会累及耳部、眼部和口腔等部位,只有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指导方案,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健康教育指导不仅仅包括常规性护理指导,还应包括对HUNT综合征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前指导:热情接待HUNT综合征患者,主动介绍医务人员配备情况,帮助HUNT综合征患者熟悉治疗环境,消除HUNT综合征患者对于治疗环境的陌生感,在医院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HUNT综合征患者对治疗环境的要求,并熟悉HUNT综合征治疗基本流程。另外在治疗前向HUNT综合征患者耐心的讲解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等,让HUNT综合征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发病的早期患者可能出现单纯性的耳部疼痛,并且没有疱疹形成,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不能随意的抓挠耳朵,防止加重感染或者出现院内感染,如果疼痛剧烈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并积极采取药物治疗。患者可能有眼睑闭合不完全的现象,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应用氯霉素眼药水的同时告知患者用眼卫生,不可随意揉搓眼睛,如果患者有需要可帮助其佩戴眼罩。指导患者每次进食后,注意刷牙和漱口,清除口腔内的异物,避免蛀牙和食物在齿颊间的残留,诱发感染和细菌的滋生。如果病毒对前庭系统造成侵害,可能诱发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在应用治疗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保持卧床休息,减少变化,避免眩晕发生。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明显改善HUNT综合征患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汤远兴.早期综合护理在Hunt综合征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1039-1040.

[2] 张学军,赵 杰.Hunt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49-50.

[3] 张杰,胡纪源,叶群荣,等.中西医结合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16例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6):9-12.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第2篇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结构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在一定的人本特教环境场里面发挥的。高校特殊专业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分解为特教情感态度价值观,特教过程、方法和能力,特殊教育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很显然可以看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实施都是与上面的四个要素密切联系的。情意使高校特殊教育教师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专业理念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指明方向,明确这样教的原因;而专业技能则是让高校特教专业教师懂得怎样去教。整个系统的功能发挥的大小,都是由这四个要素决定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其教师素养结构系统功能发挥的作用。要发挥系统的功能,一方面要求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理念要素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各个主要要素的子要素在层次上平衡发展。形成专业情意是动力,理念的转变是关键,专业知识的构建是基础,能力的不断发展完善是核心。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结构系统在日益多变复杂的人本特教环境下必须不断变化以适应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结构系统动能的最大化。

二、高校特教专业教师素养结构新视角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突出的是特殊教育的本质问题,突出了将特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建构特殊教育课程,突出了特殊教育的特点,使得特殊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在特殊教育的基础上统一[2]。也就可以认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应该具备特殊教育素养和教育素养(见图2)。从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字面意思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首先是教师,所以其应该具备一般教师最基本的素养;然而,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其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素养。从教育素养和特殊教育素养两个层次去建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系统,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

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

(一)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所具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殊教育领域的知识,而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通识知识体系。即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目前已经开设的传统关于特殊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有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等,这些是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通识课程。但由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是面对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所以作为一线特教教师培养人的高校教师除了具备上述基本知识外,必须建构一个完整的跨学科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既考虑特殊教育学科自身的逻辑化知识,又能与多学科建立横向的综合化知识结构,丰富和完善已有的通识知识体系。这种有机联系的立体化交叉建构的特殊教育通识知识体系才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必备的知识,也是适应新时代对特殊教育要求的基本保证。

(二)特殊儿童知识。特殊儿童是特殊教育的对象,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而作为一线教师的培养者,高校教师就应该具备更广泛的关于特殊儿童的知识。除了一些基本的特殊儿童知识,特殊儿童的环境与适应知识,特殊儿童相关的法律知识,特殊儿童一般心理特点等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基本知识,如传统的盲、聋、哑儿童的基本知识,现在社会新型的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孩子方面知识。具体来说,盲童的盲文;聋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手语知识[3];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孩子的康复知识等。只有充分地掌握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地培养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使这些教师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快速地进入角色。

(三)特殊教育方法论知识。高校特殊教育方法论一直以来主要借鉴的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特殊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手段、方法和工具。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中,既有定性层面的研究方法,又有定量的研究方法。我国传统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很重视定性的研究方法,尤其是个案法、观察法和田野法的广泛运用,主要停留在哲学层面的研究,这是其主要的优点,也是其主要的突出缺点,缺乏切实可靠的定量研究。一般的个案法、观察法可以有效地搜集第一手的材料,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其不能代替特殊教育中的定量研究。高校特殊教育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和定性研究两类。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掌握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个案法、访谈法、调查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搜集事实材料和相应的数据。从思辨的角度主要是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8]方法,其主要是处理已经搜集的感性材料,将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梳理,使其上升为理性材料。特殊教育方法是特殊教育知识和能力的中介桥梁,将其纳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特殊教育史知识。特殊教育史记录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其向我们展示了特殊教育的产生、发展和规律,这些内容对我们的特殊教育学习活动有重大的意义。特殊教育史为人们提供各种有效的经验,指引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有效地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追求真知。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一方面应该掌握广泛的特殊教育史料,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地将这些历史资料运用到特殊教育实践中,产生积极的意义。特殊教育史的主要意义在于,其一方面为特殊教育课程增加人文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其历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此外,特殊教育中有了特殊教育史,学生就更能有效地把握特殊教育的本质,懂得特殊教育究竟是什么,特殊教育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特殊教育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目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也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史的教育。高校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特殊教育史能为特殊教育学科课提供重要的历史背景、原理、概念和现实的来源等,显示出特殊教育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发展的过程,是特殊教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特殊教育史相关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既要有西方的,也要有中国的,同时要筛选一些对培养学生的特殊教育素养有重要现实价值的史料。内容可以有多种呈现形式,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史料作为新知识的背景材料,或者单独的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

四、特殊教育能力

(一)特殊教育教学能力。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教学能力。其必须具备特殊教育教材的剖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首先是教材剖析能力,由于相当一部分的教学材料都是针对普通教育的。所以在对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上要对已有的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其次是教学设计能力,其主要是对教学过程、步骤等的具体规划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中主要体现为根据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也是关系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素养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以高校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再次是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好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所谓教学评价是指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教学反思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评价,这对刚入职不久的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是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中不能忽视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个别化教育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所以作为培养者也应该具备制定个别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现实状况的能力,培训学生具备制定年度或短期目标的能力,然后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服务的能力,以及特殊需要孩子的个别化服务的起止日期和整个过程测量标准的制定能力。[4]特殊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诊断”一词属于医学用语,意为“了解病情后对病人的病症及其发展状况作出判断”。教育诊断则是指分析判断影响儿童学习结果的生理、心理或者行为表现及其原因,以便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辅导治疗提供依据。诊断包括身体状况的一般诊断,也包括心理诊断。[5]在对身体进行诊断时,主要考察特殊儿童的体重、身高、呼吸和脉搏、血压、感觉和神经系统;对心理方面的诊断主要涉及人格测验、能力测验、智力测验等方面。一般而言,针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主要从认知、语言、智力、情绪、社会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测验都有可靠的测量工具和专业人员进行测验。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有效的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诊断评估,才能为他们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治疗。所以为了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对特殊儿童的诊断和评估能力,这也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第3篇

如果眩晕的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在治疗时应考虑更积极有效的方案。否则可采用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案。第四,要了解眩晕发作的频率,频繁的眩晕发作无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梅尼埃病患者的眩晕发作每年1次左右,在治疗时可考虑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案。相反,如眩晕的发作每月数次,可考虑破坏前庭的治疗方案,以缓解眩晕发作。第五,还应该注意眩晕发作的诱发因素,不同的疾病眩晕的诱发因素不同。BPPV的发生同有明确关系,头左转或右转能诱发眩晕。迷路瘘管患者改变中耳压力时可诱发眩晕发作。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多具有强声或中耳、颅内压力变化导致的眩晕[3]。最后要了解眩晕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即患者是否伴有听力下降、耳鸣、耳闷。前庭神经炎、BPPV患者往往仅表现为眩晕。梅尼埃病、迷路炎、外淋巴漏、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可同时伴有听力下降和耳鸣等[4]。认真详细的问诊加上细致的体格检查是诊断的关键。眩晕患者的相关体格检查包括患者眼震的评估,自发性眼震、摇头试验和甩头试验。怀疑BPPV患者需行Dix-Hallpike检查。Romberg检查时患者有移步或摔倒的现象为阳性,如患者闭眼时移步或摔倒更明显提示患者功能下降。如患者睁眼和闭眼时移步现象一致提示其本体感觉或小脑平衡功能下降。Fukuda踏步试验要求患者闭眼后原地踏步1min,观察患者偏离中线的角度。如偏离角度超过45°,说明患者前庭功能下降且未能代偿,偏向侧为前庭功能受损侧。中耳压力改变试验即按压耳屏或鼓气耳镜外耳道加压或捏鼻鼓气等改变中耳压力,观察是否诱发眩晕和眼震,上半规管裂综合征、迷路瘘管以及气迷路患者往往呈阳性反应。强声刺激试验即应用100dB的纯音刺激5s,观察眼震和眩晕以判断是否为外淋巴漏或上半规管裂综合征[5]。动态视敏度检查即要求患者清晰分辨视力表上最小字,然后要求患者以2Hz的速度摇头,停止后再要求患者清晰分辨视力表上最小字,比较两者之差。单侧前庭功能下降未能代偿者、双侧前庭功能下降者表现为动态视敏度下降。过度换气试验即要求患者连续20次深吸气后用力呼气,焦虑症患者往往表现为头昏,以及手和口唇麻木感。相对于听觉功能检查的成熟,前庭功能检查方面不尽完善。总体而言,冷热水试验评估水平半规管低频区(0.005~0.5Hz)功能,能区分左右侧水平半规管病变。转椅试验评估水平半规管中频区(0.5~1Hz)功能,双侧前庭功能下降者其增益下降明显,本检查对双侧前庭功能下降的诊断有意义。甩头试验评估的是半规管高频区(2~3Hz)功能,是目前最常用的床旁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s,VEMP)在眩晕临床诊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VEMP按其记录部位不同,可以分为颈性VEMP(cervicalVEMP,cVEMP)和眼性VEMP(ocularVEMP,oVEMP)。前者反映球囊及其通路中前庭下神经功能,后者反映椭圆囊及其通路中前庭上神经功能。VEMP在前庭病变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明显。另外前庭诱发肌电图对半规管裂综合征的诊断作用明显,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由于存在内耳第3窗,内耳顺应性增加,患者VEMP阈值下降,振幅加大。

2常见周围性眩晕类型

2.1BPPVBPPV是外周性眩晕最常见的病因,是60岁以上患者头晕的首要病因,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50%有BPPV经历,这主要与老年人体内钙离子代谢功能异常有关。另外BPPV的发病还与外伤、病毒感染、年龄、偏头痛有关。95%的BPPV是由于椭圆囊上的耳石进入后半规管所致,只有极少数患者是由于耳石进入水平半规管或上半规管所致。BPPV患者眩晕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min。眩晕的发作同头部运动有关,患者通常能分辨出患耳侧。患者眩晕发作后可能伴有头重脚轻及不稳感。行Dix-Hallpike检查时可观察到典型的垂直扭转型眼震。BPPV通常有较好的自愈倾向。Epley手法复位是治疗后半规管所致BPPV的有效手段。在手法复位前,应向患者简单介绍该病的特点及耳石复位过程中可能出现眩晕,以消除患者对眩晕的恐惧心理。同时要了解患者是否有颈部外科手术史、新近颈部外伤、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寰椎或枢椎不稳、颈脊髓或神经根病及颈动脉窦性晕厥。颈部有病变的患者行Epley手法复位时要谨慎。一般而言,一次复位症状缓解率为76%,但年复发率为15%。

2.2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耳科门诊中另一种常见的眩晕疾病,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其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20min~24h。早期一般为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并逐渐累及中高频,一般在5~10年后听力曲线最终变为平坦型的重度聋。并非所有的梅尼埃病患者均会有梅尼埃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Kitahara等[6]研究认为,仅50%患者同时表现听力下降和眩晕等梅尼埃病的特征性临床特点,19%的患者仅出现眩晕,26%的患者仅出现听力下降。梅尼埃病的发病基础为内淋巴积水,早期一般累及耳蜗顶圈,导致患者出现低频听力下降。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内淋巴积水可累及耳蜗中圈或底圈甚至球囊,患者表现为中高频听力下降。梅尼埃病可能由于内淋巴积水,使前庭膜扩张移位而突入前庭阶,并最终导致前庭膜破裂。富含钾离子的内淋巴液同低钾离子外淋巴液混合,刺激毛细胞而引起眩晕发作。Merchant等[7]行颞骨病理检查发现,28例内淋巴积水病例中,有9例患者生前无相关临床症状。因此他们认为,内淋巴积水只是梅尼埃病的一个病理组织学特征而非引起梅尼埃病症状的直接原因。Green等[8]经过临床观察发现,梅尼埃病的自然病程为:57%患者2年内眩晕自发缓解,71%的病例8年内眩晕自发缓解。约30%患者最终会累及对侧耳,在这部分患者中,50%在2年内会出现对侧耳梅尼埃病。因此对眩晕反复发作的梅尼埃病患者,除考虑梅尼埃病复发外,还要警惕对侧耳伴发梅尼埃病。另外,梅尼埃病患者眩晕的自发缓解使人们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梅尼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详细的病史采集能使90%的患者得到明确诊断。近年来影像学发展迅速,鼓室内注射钆可被内耳吸收,使外淋巴显影。当内淋巴积水时,外淋巴显影容积减少,间接反映内淋巴积水程度,从而用于诊断梅尼埃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梅尼埃病早期,积水主要局限于前庭内;随着病程的发展,累及耳蜗。内淋巴水肿程度同病程呈正相关[9-10]。内耳显影的出现,为内淋巴积水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图1)。梅尼埃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眩晕,即如何使眩晕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一般采取阶梯治疗方案。在阶梯治疗方案中,首先是内科治疗,要求患者低盐饮食,禁烟、酒、茶和咖啡,保证充足的睡眠。眩晕发作期可使用前庭抑制剂和血管扩张剂,必要时辅以脱水剂或利尿剂。前庭抑制剂的使用一般不超过1周,长时间使用前庭抑制剂不利于患者前庭功能的代偿。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创伤小的外科治疗,如Meniett外耳道加压或鼓室内给药(激素、庆大霉素)治疗。Meniett外耳道加压治疗或鼓室内激素注射对眩晕的控制有效性为70%左右。鼓室内给药(地塞米松或庆大霉素)在梅尼埃病眩晕控制方面有操作简单、有效率高的优点,特别是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射能有效控制眩晕,其有效性为90%,不良反应为可能导致患者听力的进一步下降。维持庆大霉素对眩晕的控制率,如何减少庆大霉素对耳蜗的毒性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作者应用小剂量鼓室内庆大霉素注射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眩晕取得很好的效果,即鼓室内庆大霉素注射1次后观察3周,根据眩晕的控制与否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注射。我们的研究[11-12]中,眩晕的控制率可达89%,同时听力下降为16%。进一步研究发现,鼓室内庆大霉素注射治疗梅尼埃病眩晕的机制为前庭I型毛细胞受损,使前庭对外周刺激敏感度降低,而不是由于损伤暗细胞改善内淋巴积水所致[13-14]。在梅尼埃病患者中,仅5%~10%通过上述方法对眩晕的控制不佳,要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为内淋巴减压术(分流术)、迷路切除和前庭神经切断术等。内淋巴减压术(分流术)尽管目前在耳科界存在较大争议,眩晕控制率为50%~75%,然而其手术风险性较小、对听力的影响小,因此深受部分耳科医师的欢迎,目前仍在一定范围中应用。前庭神经切断术被认为是治疗难治性周围性眩晕的金标准,其眩晕的控制率高达90%以上,但有颅内并发症、面瘫和耳聋的可能。

2.3前庭型偏头痛(vestubularmigraine)过去又称为偏头痛性眩晕、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2012年国际头痛学会和Brny学会达成一致意见,建议使用前庭型偏头痛这个名词。前庭型偏头痛的诊断依赖于患者的病史,患者眩晕的发作可以为数分钟到数天,仔细询问患者多伴有头痛病史。其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改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多数患者对氟桂利嗪治疗有效。

2.4前庭神经元炎前庭神经元炎系前庭神经元受累所致的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为末梢神经炎的一种。病变发生在前庭神经节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主要包括2种类型,一种是单次发作的严重眩晕,持续时间1天至数天,不伴听力下降,该类型眩晕不会反复发作;另一种为反复发作眩晕,持续时间10~15min至数小时,不伴听力下降。前庭功能可正常也可减退。单耳或双耳可出现耳鸣及耳胀感。发病后外周前庭功能并不能完全自然恢复[15]。本病的复发率为2%~11%[16-17]。10%~15%的患者可并发典型的BPPV[18]。另一种重要的并发症为恐惧性眩晕[19]。前庭神经元炎的治疗包括眩晕、恶心、呕吐等的对症处理、病因治疗及前庭康复训练。自1990年起,人们就已发现糖皮质激素能控制前庭神经元炎的急性眩晕发作。有文献[20]报道,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的应用有助于患者外周前庭功能的康复,单独运用伐昔洛韦或联用甲强龙则对此无明显影响。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间断鼻饲;脑卒中;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大约45%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1]。为了保证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需求,需给予鼻饲,但长期鼻饲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提示留置胃管可影响贲门闭合,引起或加重胃食管返流,经口间歇留置胃管鼻饲法即进食前将胃管经口腔插入胃内,经胃管将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水与药物注入胃内,注入完毕随即拔管的营养供给法,既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2]。现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名脑卒中长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两种管饲方法进行营养护理的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长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2例,均经头颅CT/核磁共振证实。患者意识清楚且病情稳定,能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患者有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且洼田饮水试验在Ⅲ级以上。同时排除确诊有肌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运动神经元病等所致吞咽障碍,认知功能严重障碍或听理解能力严重低下不能配合治疗者,按照患者就诊的奇偶次序随机分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其中治疗组,男19例,女7例;年龄48~73岁,平均(53.38±3.76)岁;治疗时病程36~115d,平均(58.74±3.45)d;洼田饮水试验Ⅲ级8例,Ⅳ级18例。对照组,男17例,女9例;年龄46~75岁,平均(51.65±3.75)岁;治疗时病程46~110d,平均病程(54.36±2.97)d;洼田饮水试验级Ⅲ10例,Ⅳ级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按医嘱由责任护士留置胃管后,每4 h根据患者的消化情况鼻饲流质;另外由康复治疗师进行肌肉电刺激、超反射治疗、冰棒刺激等康复治疗2次/d,30 min/次。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实施相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征求患者同意,给予留置胃管结合间断鼻饲,逐渐过渡至4次/d经口置管鼻饲,鼻饲糊状食物250~350 mL/次,以患者有饱腹感为标准。观察组每次鼻饲结束后在患者呼气末拔除胃管,每3 d更换1次胃管;对照组则一直保留胃管,并妥善固定。为预防胃食管返流、隐形误吸等并发症两组患者鼻饲时均采用半坐卧位,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min。

1.3评价标准 治疗30d时评估患者治疗过程中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开始及治疗30d后进行营养状况评分;吞咽功能评定;舒适状况评定。参考标准:①胃食管返流诊断标准;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③MNA-SF营养测评表;④GUSS吞咽功能评估表;⑤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结果

3 讨论

留置胃管鼻饲法解决了吞咽障碍患者所需营养、水分的摄入但临床上长期鼻饲可能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吞咽、咀嚼、言语功能也产生废用性萎缩缩[3]置胃管可影响贲门闭合,引起或加重胃食管反流,应引起临床重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降低。间断口胃管鼻饲可有效避免长期留置胃管引起的胃食管返流。

留置胃管后异物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多,长期留置胃管又造成患者咽部反射迟钝,易造成患者误吸,患者在误吸后由于知觉损伤,呼吸道防御系统的改变,和免疫功能的抑制易造成肺部感染,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性。

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的患者在每次胃管置管时必须有自己多次吞咽胃管的动作,从而对参与咽期吞咽的相关肌群进行了训练,利于促进口腔和咽腔的运动功能,且通过胃管在口腔内对无力的舌肌和咽肌的刺激,促进了肌肉收缩,使胃管向口腔后部移动、尝试使喉上举,故经口腔吞咽胃管本身也是增加肌力的训练[4]。

间歇口胃管鼻饲相对于经鼻置管来说,由于不经过狭窄的鼻前庭,使患者所承受的置管痛苦明显降低。经口间歇胃管置管鼻饲法除了进食时间在其他时间不插管,不影响患者的美观,同时能保持患者鼻腔、口腔、咽部的卫生和舒适感,从而增强患者主动康复的能力和疾病恢复的自信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口腔清洁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间断经口留置胃管鼻饲方法在脑卒中后长期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胃食管返流、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在临床使用中,患者及家属早期会因为担心反复置管痛苦而不愿意采取间歇置管,护士经过逐渐过渡的方式使患者逐渐接受,指导家属进行口胃管留置对于患者出院后保证营养供给、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生活质量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王荣娟.老年患者管饲的并发症[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2.

[2]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7-8.

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干预;效果;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193-0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在临床较为常见,其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新生儿脑损伤,严重者可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缺氧时,由于脑组织无氧酵解增加,组织中乳酸堆积,能量产生急剧减少,最终因能量衰竭,出现一系列脑损害进一步恶化而导致脑细胞死亡。同时,缺氧、高碳酸血症还可导致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形成“压力被动型脑血流”,当血压增高时,脑血流过度灌注可导致颅内出血;当血压下降时,脑血流减少时则引起缺血性损伤。HIE对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影响重大,对HIE患儿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给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神经系统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对降低各种后遗症具有重要价值[1]。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HIE患儿给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HIE患儿90例,在家长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全部患儿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且符合足月儿HIE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平衡紊乱、宫内感染、颅内出血及其他先天性疾病引起的颅脑损伤性疾病患儿。干预组45例患儿,男28例,女17例;出生体质量1800~4900 g,平均(3500±820)g;病情程度:中度29例,重度16例。对照组45例患儿,男24例,女21例;出生体质量2100~4700 g,平均(3450±780)g;病情程度:中度26例,重度19例。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药物及一般治疗,包括适当给氧,维持血气、pH、心率和血压在正常范围;控制惊厥,常用苯巴比妥;降低颅内压,常规用呋塞米、甘露醇等;出现脑干症状患儿给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患儿出院后给予一般随访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同期给予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干预和行为干预治疗。

1.2.2药物干预治疗 出生后24 h应用胞二磷胆碱或丽珠赛乐(国产脑活素),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调节微循环、改善脑缺血区血液供给;有条件者加用脑细胞生长肽治疗;酌情选用维生素C 0.5 g/d静脉滴注或维生素E口服。

1.2.3 行为干预治疗 新生儿期根据NBNA评分对个体实施不同干预方法,主要对感觉加以刺激以及环境变更的刺激,包括视觉刺激(用颜色鲜艳的红球挂在婴儿床头,每天多次逗引婴儿注意或让婴儿看人脸)、听觉刺激(每天听音调悠扬而低沉的优美乐曲,3次/d,15~30 min/次,尽量反复听同一乐曲,也可听母亲的声音及心跳的声音)、触觉刺激(被动屈曲肢体,抚摸和按摩以及变换婴儿的姿势等)、前庭运动刺激(给予摇晃、震荡等)、水疗法(病情稳定后中、重度HIE患儿每天给予水疗及穴位按摩等),同时强调双亲理解新生儿行为的重要性,指导亲子间交流的技术,了解患儿的承受能力,减少环境中的过度刺激;婴幼儿期后前半年每月来院随访1次,进行体格发育、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婴幼儿智力量表(CDCC)检查,两个能区中有一能区≤85分即给予干预,早期干预内容为育儿期刺激和玩耍,中晚期干预内容为各项能力的康复训练,包括视、听觉训练,与人交往训练,相关动作训练,认知能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生活规律培养等。干预组患儿综合干预措施一直持续到2周岁,定期进行随访记录。

1.3 观察指标

采用Gesell发育量表[3]对两组HIE患儿进行发育商(DQ)的测定,根据患儿月龄计算DQ值,DQ值越高显示智力发育越高,以DQ120作为智力优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组间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儿均随访2年,3个月时两组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4个月时干预组患儿DQ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哺乳动物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依赖于环境,依赖于感觉经验,而早期的环境对脑的正常发育尤为重要,大量的研究已证实早期富有刺激的环境对脑发育有积极影响。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多见于足月儿,是当前导致儿童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当前临床对于该病急性期治疗仍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虽然可降低患儿的颅脑损伤,减少临床致死、致残率,但由于治疗周期短,仍有部分患儿出院后智力发育受到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ICU的建立,HIE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后遗症并无减少,重度HIE患儿更加明显[4]。

临床除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窒息防治外,对HIE患儿进行早期行为评价和早期智能干预对防治伤残、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我国新生儿行为神经研究协作组报告足月窒息儿145例,1~2岁窒息组平均智能比正常对照组低约10分,其中智能低下者约占7%,智能低下加边缘状态约占15%[5]。根据协作组6所大医院1990年统计活产婴12 116例,足月窒息儿(5min Apgar评分≤6分)197例(1.63%),全国每年出生约2000万新生儿,足月窒息儿约33万例,按智能低下占7%估算,每年新产生约2.3万智能低下儿,占93%的其余窒息儿的平均智能也低于正常儿童,这将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6]。

脑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强,神经元的增殖在妊娠前3个月~1岁,而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延续至出生后2年,可见婴幼儿时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良好的干预治疗措施可有效地改善HIE患儿预后,促进脑神经和功能发育。国内外文献对窒息儿及早产儿采用早期干预的前瞻性研究充分证实了这一点[7-8]。最初2年内,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为小儿心理智能、运动发育的重要阶段,如能提供良好的刺激,对脑功能和结构的发育有重要影响,能发挥其最大的潜能。因此,对HIE患儿进行早期行为评价和早期智能干预,是防治伤残、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干预和行为干预。药物干预是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神经营养药物,纠正脑细胞损害状态,尽量避免早期发生的神经细胞坏死及晚期的神经元凋亡。有研究显示[9],早期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对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行为干预是HIE康复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其对患儿后期脑神经发育具有重要价值。由于HIE后遗症表现多种多样,给予行为干预措施可帮助患儿形成正确的行为、社交、语言、认知等能力,其对后期智力发展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12、24个月时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对HIE患儿实施早期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智力发育水平,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莉,冯新平.血清NSE、LDH和CRP动态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02-403.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2-105.

[3] 苏贻文,王海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期脑电图检查的价值[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2):174-175.

[4] 陈丽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制与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52-453.

[5] 梅道启,李自强.超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28-29.

[6] 王道斌.脑苷肌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59-61.

[7] Ergenekon E,Gücüyener K,Erba D,et al.Cerebrospinal fluid and serum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nitric oxide levels in newborn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J].Brain Dev,2004,26(5):283-286.

[8] Tusor N,Wusthoff C,Smee N,et al.Prediction of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after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treated with hypothermia b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zed using 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J].Pediatr Res,2012,72(1):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