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设计学

美术设计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美术设计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一个中心 情感认知 激发赏析 拓展思维 个性创意 主动评价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几年,原国家教委在基础教育中强化了全面素质教育,重视美育(即审美教育),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基础教育,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修建了一些新的教学楼,我们学区初中,就是其中之一。它周围山峦环绕,河流相伴,绿树成荫,崭新的教学大楼被蓝天白云衬托,自然景观十分优美。为促进内涵发展,学校不断加大力度,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在路旁、亭边、花坛里、操场上,矗立起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并在上面镌刻了三十多条(首)引人思考、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诗词谚语,如“德,国家之基也”、“振民育德”、“上善若水”、“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运动,生命的源泉”等,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石头文化”成了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宣传阵地,通过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了潜在的、无声的教育。

    一、一个中心

    “人与生活”的一个中心即围绕“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学校生活,是农村初中每个学生最有体会的生活经历,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美化寝室的应用设计,是以现有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为物质基础的整合改造,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社会生活,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文化生活延伸到将来必将参与的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认识生活的心智,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品味。整个设计教学的思路是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引入商业美术模拟实验教学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适合设计欣赏教学的建构。

    二、五个要素

    为了体现以生活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理念,本人设计了“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主动评价——合作学习研究”五个基本要素。整个教学模式遵循生活(素材)创作(设计)赏析(作品)的过程步骤,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对上述环节运用有所侧重,并可以适当地调整与增减。 

    1、情感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为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激发赏析——结合实际生活

    结合实际生活既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本要素是在师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针对生活素材进行处理,建立师生素材共享,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库。

    3、拓展思维——探究设计规律

    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引发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例子,展开辩论、讨论,进一步拓展思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美术设计可以利用特定的电脑软件来制作,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为美术课堂提供了空间,更便于教学。

    4、个性创意——凭借生活阅历

    美术设计课应充分调动中学生热衷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好想好动的天性,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和时代特征的作品。要依据学生所感知的生活、审美情趣以及学生所理解、掌握的美术知识,提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设计师作品,从多角度探究作品成功的原因和规律,找寻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鉴于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师资培养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又是中职师资培训包项目开发的基石,故我们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除了加强对有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更注重对相关企业、职业学校以及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十一五”期间,54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按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开发70个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培训包,为全国中职师资培训提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指导,以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教材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开发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则是在整个项目当中处于首要的地位,故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开发这一标准,以促进整个培训包项目的开发与推进。

一、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美术设计作为物质和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它在中国古代被称作“百工巧艺”,其显著的特点是美术设计与生产、设计与制作紧密结合。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先人们创造了丰富的广为世界称誉的成果。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美术设计的外延远远超过了过去以手工工艺为核心的产业圈,而涵盖了从手工到电脑的所有技术产品。

作为培养美术设计相关产业的初、中级专业人才基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设计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美术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乃当务之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素质也迫在眉睫。

制定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为指导,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为目标,广泛吸收其他师资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构建一个以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休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标准程式。

二、相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完全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现今只有一些相近或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较有参考意义的主要是:

(一)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年12月。这是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而开发的一个标准,教育部将以此为依据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这个“标准”把相关人员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三类,其中“教学人员”的能力区分为4项: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

(二)《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试行)))[2]02007年7月的《中国一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国家报告》称之为中国的首个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它借鉴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从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鉴定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9项能力领域,“能力领域、能力单元、能力要素、能力表现水平”等4个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教师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三)《教师能力标准》[3],这是一本介绍“IBSTPI教师能力标准”的书。2004年,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Board‘StandardsforTrainingPerformanceandInstruction,简称IB-STPI)了修订的教师能力标准,包括5个维度、18项能力以及98条具体绩效指标。这5个维度是专业基础、教学计划和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评估与评价和教学管理。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较为权威、最为全面的国际教师能力标准。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的成果,2001年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颁发。它的内容包括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等,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指导方案从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需要的角度制定了能力标准,即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业务范围、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三、对美术设计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学校及师资培训机构的调研

为了给制定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研:一是美术设计类行业、企业,二是各地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学校,三是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

(一)调研的内容

1.对行业企业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美术设计产业在我国的分布、发展趋势及其物质文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规范、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从业者的素质构成,上述用人单位对中职美术设计类毕业生职业技能、知识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在制定培训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的标准时,如何处理地域分布广泛、门类繁多所形成的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差异性与普适性的协调问题。

2.对职业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在一些不同地区的大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美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对培养美术设计从业者的适用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学习动机、就业展望,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素质的基本状况以及接受培训的意愿和具体要求。

3.对国家级培训基地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充分收集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有关信息,重点是借鉴他们所确立的培训目标。

(二)调研的基本结论

1.行业、企业的调研结论。“美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企业或商业活动中与美术有关的设计工作,这一庞大的行业从照应职业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细分,可以大致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和数字艺术设计四类。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多样化需求的增长,美术设计行业已受到广泛重视和政策扶持,发展迅速,分布广泛。同时,与美术设计相关的观念、工具、技能等更新换代快,地域差异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业内人士对从业人员的观点大致如下:目前我国美术设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来源于中职学校的员工,大多数的基本职业能力较低,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技能不强,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差,而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关键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更是巫待加强。

企业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评价是中职师资已经具备的大学本科以上的专业知识,是美术设计流程中的上游,他们缺乏的是处于动态中千差万别、不断更新的中下游的技能知识。重点要加强实践运用和技能培养.丰富行业的实践经验.培养美术设计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以及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行业实际要求相联系的主动性等。他们在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所接受的行业应用流程和技能训练愈多,其所培养的美术设计人员就愈能适应高度细分的行业市场。

2.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结论。资料显示,近20多年来,美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国内美术设计行业的需求。我国的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未完全成熟;教材存在信息滞后、内容空疏化的问题;由于资金投人不足、企业参与不积极、实训基地缺失等诸多原因,该专业实训或实践课的安排仍不够理想。

从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的现状来看,总体数量尚有不足,美术设计专业教师课时任务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都巫需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给作品的设计及作品信息的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些刘美术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中职学校开始设置新兴专业方向。然而,美术设计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以及创作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教学的美术设计教师无法胜任,即使是包装、广告、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商业插画等传统美术设计专业课,教师的能力表现也因人而异。另外,相当一部分美术设计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不规范,在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美术设计专业教育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能够承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工作的人才更是稀有。

目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从事相关实践的机会不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难以做到统一,反映到具体的教学中则表现为对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行为掌握不足,不具备应付多元多变要求的实际设计能力,也较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业动机,难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承担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所确立培训目标的分析。2008年,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河南技术师范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五所院校承担。综合分析其培训目标的要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了解职业教育的形势、任务和政策,掌握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软件,掌握若干种类美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技术,具备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能力,熟悉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与需求,进行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构思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3篇

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的主要特点在于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注重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所以在教学方面既要关注计算机相关设计软件的基础教学,也要关注美术设计原理的基础教学。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应相辅相成。如果教师只注重软件教学,而忽视美术知识的传授,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将缺乏美感。这也会限制学生设计的创意和多元化风格展现。

二、计算机美术设计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美术设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一些应用软件得到大量的应用,形成了主流趋势,这使得美术设计教学中关于制作手段的内容偏向于采用专业的应用软件;另一方面,许多非美术设计专业大量开设计算机美术相关课程,教学的对象是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软件技术教学和设计能力教学之间难以寻找平衡点。

非艺术类的学生由于没有受过正式、系统的美术基础训练,形象思维能力不强,创意表达能力不足,动手能力有待提高。这导致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往往侧重掌握平面设计制作工具,而忽视对设计理论以及创意思维的锻炼。一般非艺术类的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很少考虑构图、色彩等形式美感的因素,所以设计作品普遍存在生硬化以及形式化的问题。

针对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美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课程学时较少,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十分紧凑,通常学生刚理解和练习完一个案例,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缺少时间巩固以及延展设计学习;第二,由于不少学生美术基础较弱,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深入地进行创意思维的引导。在非美术设计类专业的计算机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比较侧重设计工具讲解,以及单个案例的操作示范。如何改善这种教学状态,让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设计技法,同时培养其独立的创意思维能力,是广大高职高专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三、计算机美术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首先要开设相关的美术基础课程,非艺术类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缺乏手绘等基础训练,因此在大一阶段可以开设一门美术基础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设计素描、色彩构成等,全面、概括地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设计。其次要开设相关的设计软件课程,并将其与设计理论课程相结合,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设计工具,进而在设计过程中能更多考虑构图、色彩等形式美感的因素,帮助设计理念和创意的展现和表达。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职学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美术设计三门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工作。在招生并轨前,服装美术设计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完全围绕学生对口升大学;招生并轨后,虽然对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优化整合,逐步转向以学生就业为主,但大多数学校对服装美术设计课的教学改革力度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盲目,教学内容孤立、随意。为此,笔者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探讨。

一、从学生的就业岗位入手,确定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总体目标

首先要明确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的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我校服装专业90%的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他们在小学和初中几乎没有学习过美术,美术基础差,审美意识弱。尽管他们有想学好的愿望,但由于基础太差而失去信心和兴趣,也就不可能从事对美术基础要求较高的服装款式设计工作。他们中的90%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除了流水操作工以外,还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板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虽不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服装美术设计功底,但也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服装审美能力,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绘画表现基本技能。基于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特点及能力要求,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确定为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入手,优化课程设置

我校服装美术设计课使用的主要教材是丁杏子主编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服装美术设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我们在考虑学生的素质能力,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将整个教学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设计基础模块、设计理论模块、综合实训模块。设计基础模块课程首先是绘画基础课。绘画训练不仅是画好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绘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但鉴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学生最易掌握且最适合表现服装的线描技法的教学,如结构素描、花卉线描等。其次是服装绘画表现课。这是设计基础模块课程的核心部分,教学的重点放在大量的服装线描效果图、服装款式图(工艺款式图、结构款式图)的训练上。设计理论模块课程的教学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尽可能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是整个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从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处理到服装缝制工艺全过程的综合实训。这三大模块层层递进,科学地组成一个技术知识体系。

三、从整合教学内容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服装美术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是服装设计的三大组成部分,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要改变服装美术设计课教学孤立随意、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必须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结合起来。目前,我们修订后的服装美术设计基础三大模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教学同步进行。如在款式图的绘画教学时,同步进行的是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的教学,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表现上。在表现款式图时,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省道、分割线和门襟扣子的位置的确定,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裤子、衬衣的结构制图和缝制工艺的要求。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实训的课题也结合了同步进行的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更是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极大地克服了设计课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0073-01

电脑美术设计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对应用软件性能非常了解,和熟练的操作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配备难易程度相当的教材。一般要求让学生除软件工具书外,在准备一本以上的实例操作类书籍。其次,准备充分的素材、如多媒体课件、图片、经典案例等等。再次,教师必须对课程精心设置、安排,确保教学进度顺利有序。

学好和掌握这门课程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造型基础、对色彩感受力和表现力。所以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如校前就进行过专业测试,并且在入学后,通过素描、色彩基础课程,能有针对性的专门技能训练。

那么设计基础课程对学好电脑美术有那些影响呢?

三大构成是设计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其主要是培养艺术生的视觉造型、色彩感觉的创造力,以及形象思维与审美创造力,并且掌握好形式美法则、原理,能很好的将构成原理应用到设计当中去。

在构成课程中,主要由教师课堂理论讲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按要求以作业形式完成,达到一定数量的手工训练,来吸收、消化章节知识,并掌握好一定的表现技法、技巧和熟练的工具运用。在实践训练中固然会遇到的困难,要求学生应该克服惰性,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设计态度。这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电脑美术设计是否能深入、能提高。电脑软件的应用始终是辅助设计的工具,学生要掌握这门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完全依赖电脑软件,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会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在形式感上单一、内容上的空洞。所以教师们应该严格保证构成课程中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与构成教学相比,有时在于速度快、便于大面积的修改、存储。但是它不能替代构成课程当中对创造性思维、敏锐观察力与造型的塑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学好构成课程对学生提高设计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电脑美术设计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遇到眼高手低的情况。设计过程中,很多学生有很多想法,由于软件操作生疏,表现力差,故造成设计作品无法完成,或完成了却大不到预期目的的情况。

那么怎么克服眼高手低的情况呢?首先,学习几套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是一套具有强大图形绘制、图片处理功能的平面设计软件之一。除此之外coreldraw也是矢量图形设计,平面设计中很重要的应用软件。它们可以使设计速度提高、形式丰富、手段多变,并且可以绘制出手工绘制很难达到的画面效果。从造型上来看,学生可以通过两个软件当中工具箱里的画笔工具、菜单里的命令和浮动面板命令对对象进行复制、旋转、任意变形(包括放大、缩小、透视)、位移等等。重复、变换组合方式能绘制出良好的视觉效果。从色彩上来看,学生已具备一定色彩感受力和系统的色彩理论知识,可通过软件当中的拾色器、颜色调板和色彩调整菜单,使得设计作品色彩丰富,即达到色彩上统一,又具有变化的效果。如果,对软件操作不熟练,甚至很多工具不会使用,找不到命令在哪里,那就更谈不上如何去表现和组织画面。所以在电脑美术教学中,应重视软件操作的学习。

在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中,很多学生在进行设计中过于依赖网络上的图片和设计素材,造成画面混乱、形式上的单一,片面认为,设计即等于图片和文字的叠加,这样是设计不出优秀作品的。应该学会在素材的选用上要使得画面形式和色彩上的统一,选择适当和像素高的图片,而不是依素材去设计图片。最后造成设计内容和概念上的偏离,画面不分主次,设计效果不突出,不协调。所以尽量鼓励学生根据需要,结合摄影课所学知识,自己拍出效果好的图片做素材,或以手绘的形式绘制出要表现的主体物,增强画面整体、协调感。

“没想法”“没灵感”,在电脑美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软件兴趣浓烈,有的学生操作非常熟练,提高得也很快。并且能很好的运用工具和命令进行图形绘制,表现力也很强。但是在具体设计应用中却出现没有创意、只懂描摹、作品个性不突现的情况。这说明盲目的技术崇拜并不是我们学习软件设计的最终目的。软件的应用在设计中只是充当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它只能辅助我们从事设计活动,但不能完全替代人的大脑进行思考。学生必须加强艺术理论的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需要学习中外美术史和翻阅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才有可能在设计过程中拓宽思路,找到恰当的表现手段,涵盖更多的内容,否则容易思路不清晰、概念模糊,内容狭窄。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服装;美术设计;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其要求教师完善目前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并且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发散思维,开拓想象,设计出更加优质的服装作品,并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

1形象思维能力的内容及表现

所谓形象思维能力,指的是创作者对生活进行观察,充分吸取相应的素材,对艺术形象进行创作的总体思维活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以及所获得的表象所开展的思维活动,统称为形象思维。服装美术设计属于一项艺术创造性活动,其要求设计者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如果缺乏了一定的形象思维,那么就无法体现出服装设计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也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并合理地引导他们,全面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综合素质。使得他们能将生活中的审美判断,以及情感元素体现在服装设计方面。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出不同的服装造型语言,设计更加独特,更加具有创意的服装作品,体现出良好的设计意图。

2培养学生服装美术设计形象思维能力的策略

2.1激励学生对审美意向进行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对于服装美术设计而言,审美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种元素。其代表了人们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对精神空间的向往。同时,这也关系到服装美术设计的形象思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思维进行开阔,在激发他们创作灵感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在人人都追求新潮、时尚的今天,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联想的方法,促使他们联想到复古的风格、传统服装的风格,全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于是学生想到了商朝服装的“威严庄重”、唐朝的“丰腴之美”、清朝的“纤细小巧”以及民国时期的“旗袍之美”等等,这些都展现出了我国传统服饰的思想内涵和设计理念、文化底蕴。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都和这个时期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在如今的社会,人们的审美更是非常多元化,服装的创新并非脱离现实、标新立异,可以从过去的文化中寻找灵感。这样学生才会明白,服装美术设计不但要引导潮流,更要随时观察和了解人们的审美意向,从而形成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2.2通过实例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举出一些实例。促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联想,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比如在设计男外套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分割和褶裥,根据领口和袖窿的形状对外套造型变化进行设计。在实际操作时,教师需先让学生举例,有哪些比较成功的设计元素,其分别采用了什么设计手法。再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采用领子、袖口、下摆、纽扣、拉链、图案的变化,组合创作出各种类型的男外套。再举个例子,在设计裙装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裙子的分割原理和施褶原理,并将两者结合,根据不同的轮廓变化,设计出各种款式的裙子。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审美,利用臀围、腰围、裙子长度的不同来对筒裙、百褶裙、长裙、短裙进行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们设计出各种不同款式、不同类型的裙子,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2.3借助人体结构的特定形式,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服装设计中,人体结构的形式非常重要。教师要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了解人体结构的特定形式。在设计服装时,可将立体地应用到平面中来。比如促使服装立体的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开发了他们的形象思维。举个例子,在讲解颈部和衣领的关系时,教材中提到了领子和颈配合,面颌朝前倾,因此领的形状是后领脚比前领脚更窄。但很多学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甚至觉得难以理解。于是教师通过利用CAI课件,为学生展示人体的结构特点。尤其是颈部的运动方向,同时教师也设计了不同领子的形状,促使学生研究领子和颈部之间的关系。学生发现:满足人体结构要求的领子,会翻折得非常自然,没有满足要求的领子却产生了很多问题。这样一来,使得教学的方式更加直观形象,突破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也掌握了领子和颈部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如何设计衣服的领子。2.4采取头脑风暴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学生的思维就像一棵树,其中包括了枝干、主干等等。在服装设计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不但能激发学生对于设计的兴趣,而且也促使他们体验到设计所带来的快乐。同时,思维发散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问题的源头,以一个主题作为中心点,发射出不同的关联词,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举个例子,在让学生设计波西米亚风格主题的服饰时,教师可开展这种头脑风暴的方法。以“波西米亚”作为中心词汇,在多媒体课件上写出和“波西米亚”相关的一些词汇或者短语,对“波西米亚”这个词进行发散。于是,学生们想出了“吉普赛人”、“流苏”、“巫师”、“拼镶”、“歌舞”、“首饰”等一系列的内容,一些学生甚至在旁边附上了相关的图片、文字阐述。通过不断的发散,沿着思路找出更加丰富的资料,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此外,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2.5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独辟蹊径。逆向思维指的是对已经形成定论的事物提出相反的观点,或者针对常规的事物进行一定的挑战。如今,逆向思维已经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地使用。教师也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的陈旧模式,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了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需要先打破过去的思维框架。促使学生对之前认识的事物进行重新认识,对过去的服装款式结构进行再次分解,消除他们的定向思维,避免他们受到思维的限制。同时,这样的方法也能打开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另辟蹊径,设计出有创意的服装。比如对于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面料再造,以及结构方面的移位处理,或者服装工艺方面的反传统,运用环保材料等,都属于打破常规的方式。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构想,不要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展示出打破常规的服装设计作品,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剖析和分解。并且提醒他们要多关注目前的流行趋势,学会取长补短、查缺补漏。这样一来,才能使学生在设计方面产生更多创新的想法。

3结语

服饰美术设计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所产生的一种艺术成果、文化成果,其积淀了人们的智慧和创意。服装设计的过程,同时也属于服装价值的一种展现。所以服装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职业素养。并且充分利用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设计,为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从而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独特设计理念的服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柴丽芳.论现代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工学思维培养[J].设计艺术研究,2021,11(01):116-118+129.

[2]陈李红,李艳梅,严新锋.“新工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究[J].纺织服装教育,2020,35(05):389-392.

[3]柴丽芳.服装设计教学体系的“艺工融合”理念与设计思维培养[J].设计,2020,33(19):131-133.

[4]钱建忠.基于创意成果转化思维下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0,(08):31+33.

[5]冯利敏.服装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品牌服装设计思维能力培养分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3):185-186.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

在中职院校的美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当中,素描和色彩是两项重点的基础性教学内容。素描练习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具备的基础性意义是非比寻常的。针对当前素描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思路,提高素描教学的整体效果和成效。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较为复杂,并且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基础水平有所不足。相对于其他专业院校来说,学生本身并没有接受过素描训练,不具备足够的绘画基础,其知识体系的构建上也经常遇到很多的难度和困难,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难以受到很好的保障。针对素描教学的相关内容,就如何提高素描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师要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鉴赏力

相对于现代化的素描教学来说,以往传统的素描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培养不够重视。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改进,给予学生足够的艺术作品欣赏机会,将一幅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学生在欣赏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艺术素质的成长和提高。在面对不同的艺术作品上,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析,将素描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其知识内容可以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在知识得到深化的同时,其自身的艺术鉴赏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另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于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艺术氛围当中,对艺术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感悟和思考。

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素描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来掌握各种构图的原则。作为素描教学中的重点,构图本身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静物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其静物的选择与摆放会对整个素描过程造成很大的影响,让素描的主题和效果发生不同的变化。一般来说,静物构图的方法与原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单一地对构图的原则进行讲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是一知半解的,很多知识点难以得到很好的领会。练习的过程也只是一个模仿和照搬的过程,学习过于被动,艺术创作不够积极,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亲自动手,对静物进行摆放,动态地进行素描练习,将抽象的构图概念以更加具体的形式进行学习和练习。

三、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

中职教育工作是培养专业应用型的技能人才。在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上,要结合美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可行性。大多数中职学生在进行相关专业学习之前,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不具有良好的素描基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定上,要注意实用性,明确教学方向,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黑白灰的关系理解,要给学生三组黑白灰分列明显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进行临摹和实体素描。强调对于黑白灰的整体把握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在临摹的时候更加注重对于黑白灰的把握和掌控,从而做到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养。

四、加强默写训练的落实,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成长

以往的素描教学过程中,写实技能的培养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和机械化,这种素描的学习过程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默写训练的运用应该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被接受过程中的现实生成,是接受者调动主体性因素进行的意象创造,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即与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有关。在进行默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组合、选择与思考,通过自助式的联系,让整个默写训练的过程中带入学生自身的想象和情感,体现学生自身的个性。

五、结语

总之,素描教学过程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过程,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素描认知水平和基础能力水平来进行调整,并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素描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艺术塑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成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从而落实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林珍珍.浅谈中专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2]张一滴.素描设计的认识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4(3).

美术设计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设计教学 美术设计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223-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美术设计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美术设计是我国培养实用型美术人才的重要领域。美术设计在专业教育上,与其他专业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术设计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美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生产活动,它最终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创造出最终的作品,创新性和艺术性是美术设计作品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直接关系到美术设计作品的水平。美术设计最重要的因素是艺术性,首先作品要具有艺术性,具有审美价值,能够通过对于设计作品的审视,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这是一件成功的美术设计作品所首先要具备的因素,同时也是人们接受和认可一件美术设计作品最为直接和简单的重要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设计的创新性,美术设计的另一个价值的体现就是创新性,创新性不但可以给人们以视觉的冲击和震撼,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而且创新性可以增加美术设计作品的内在价值。这种通过设计者对于创作内容的体验,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艺术地展示于作品之中,更好地表达作品要体现的内涵和意义,是美术设计的最终目的。

随着商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美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同时,随着技术手段的多样化,美术设计作品所展示的平台也出现了多样化。从传统的平面设计、文字设计和色彩设计到现在的立体设计、光电设计,从传统的服装设计、雕塑设计、广告设计到现代的综合性的企业和个人的形象设计,从传统的画笔到现代计算机的应用,美术设计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系列的变化,为美术设计的繁荣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生活永远是艺术不枯的源泉。艺术创作离不开对于生活的体验,艺术创作既来自于生活,又在作品中体现作者对于生活的体验。体验和感受生活,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体验,才能形成每个学生独特的对生活的感受。那么这种对于生活的独特的体验,通过学生的艺术表现,展现在作品之中,作品中自然蕴含着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形成其独有的特色。因此,设计师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受能力,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完成美术设计。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的艺术创作存在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艺术设计具有商业性。艺术设计的作品更具有实践意义和商业意义。艺术设计作品是通过设计师的艺术设计完成作品,而作品要为设计的要求主体服务,要满足设计的要求主体服务,并且能够为设计的要求者带来相应的有形或无形的价值和影响。如广告设计,要满足广告主对于产品的宣传的推广,为广告带来价值收益,提升产品资产。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者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和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大,美术设计正在向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与传统的单兵式的美术设计不同的是,现代的美术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团队协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现代美术设计不但要求学生要和专业领域进行沟通合作,还要进行跨专业的交流和合作。如地产平面广告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有专业的文案人员、策划人员、设计人员、人员,各专业人员的团队合作。在具体设计中,有手绘、电脑制作等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执行力和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设计要具有民族的特色,要有文化根基。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文化,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如韩秉华把冰裂纹(开片)结合汉字引用与“苏州印象”海报作为创意概念。开片纹图案窗格及“三点水”的笔法,组成“州”字的主体,并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牌匾中的“苏”字以展示苏州,背景衬以山水影波光和一叶小舟的照片,并以黑色和银色印刷,展现了中国艺术古朴淡雅的诗般意境。好的美术设计作品,应该是在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的传统艺术中渗透的中华民族的智慧、意、精神的“中国特性”。我们要为“中国设计”寻觅正确的方向,也为电脑美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来自我们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

五、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还要学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的设计程序,同时要求学生在作品设计图纸成型后,要具有实际的作品的制造能力。这样,学生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能够对作品材料的性质和属性有更为直接的认识和经验,有利于设计师对于作品进行修改以及指导未来的创作。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设计教学是以手脑结合的实践能力训练为目的的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生活考察和社会调研结合起来,把美术设计课同模拟制作结合起来,同市场的实际需要相联系。其次,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在确定构思与创意后收集材料,根据构思,结合各种材料,进行设计与制作。再次,结合实际按照自己的想象与构思进行模拟式创作。

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的想象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思维的训练,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多种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认识事物,从而全面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实践创作中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魏群.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02:13-14.

[2]徐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美术人才培养的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24-25.

[3]王旭东.电脑美术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144-145.

[4]张黎红.培养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创新人才——浅析如何在《艺术设计》课教学中进行美术教学[J].教师,2009,12:101.

[5]张蔚霞.在观察中发现美,在体验中创造美——谈初中美术设计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32:98-99.

[6]刘月华.美术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04:28-29.

[7]吕建青.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美术设计课中绽放异彩[J].考试周刊,2011,64:218、188.

[8]赖平等.如何克服电脑对美术设计的负面影响[J].江西教育,2004,Z2:87.

[9]李颖.美术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2,05:201.

[10]董志高.打开思想的翅膀——美术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探析[J].神州,2013,09:112.

[11]赵卫东.艺术教育中“设计思维”的培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02).

[12]肖云龙.脱颖而出一创新教育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