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人康复训练

病人康复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病人康复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训练;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51-0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在30-50岁,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3,据统计我国患病率为0.32-0.6%。该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另外可伴有发热,贫血,皮下结节及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生命存活期往往缩短,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临床治疗分为外科手术和内科药物治疗。如何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摆脱痛苦、恢复自信、达到生活自理,重返社会,是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自2005年至今收治类风湿病患者约500人次,通过对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分期康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急性期

1.1 急性期关节疼痛剧烈,应卧床休息,夜间睡眠要充足,卧床时要保证正确的,前臂保持旋后卫,髋关节,膝关节尽量保持伸展为,踝关节保持零度位置,避免被褥压迫。

1.2 保持关节功能位,避免负重、尽量制动。可使用护膝、弹力绷带等固定和保护关节,也可使用夹板来固定,但时间不要过长。滑膜炎早期阶段的界定很重要,在这个阶段让患者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关节,以避免加重关节的破坏性。尽可能避免在承重和非承重关节施加过度的力量。因为抓起小物件时更需要力量,所以患有活动性滑膜炎的患者更适合使用具有较大周径的工具,并尽量使用双手。另一个基本的注意事项是尽可避免重复动作,因为那样可以加重重力对关节的影响。

1.3 通过治疗,关节疼痛减轻。恰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患者完成日常活动的能力,减少疲劳的程度,改善对病情严重性的总体评估和心理状态,并且可以增加疼痛耐受性。可以做适当的运动,以床上运动为主[如伸、屈],这些运动对于维持和改善关节肌肉的功能、防止关节畸形,具有重要的作用,每天坚持,以不引起全身症状为准。

1.4 进行局部按摩,对病变关节周围组织进行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提高肌力和耐力,减轻疼痛。

1.5 要关心体贴患者,时期增强自信心,详细介绍关节红肿热痛严重时制动和症状减轻早期适当功能锻炼的时间、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重要意义,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亚急性期

2.1每天常规的风湿治疗仪进行理疗后,自关节远处向近处进行轻手法按摩、挤压、推拿、再滑动病变关节,最后做病变关节的被动和主动运动。

2.2急性期由于患者处于制动状态,亚急性期患者疼痛较急性期减轻,应及早进行床上运动,如长期患者保持制动,则很容易引起关节挛缩、肌肉、骨骼的萎缩和骨质疏松,所以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做好治疗与锻炼相结合,使患者知道适当地进行关节肌肉的主动和被动运动,是维护关节正常活动和基本措施。

3 慢性期[病情稳定期]:

3.1 关节活动度的锻炼:若受累关节无法充分运动时,要适当的给予辅助运动和被动运动,也可作牵引,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3.2 保持和增加肌力训练:可利用橡皮条、弹簧、沙袋等进行锻炼;训练前最好先进行温热疗法,阻力要逐渐加大,次数不宜过多。

3.3 步行训练:前期不可负重步行,再步行的基本动作能够完成时,要注意纠正不良步态。

3.4 日常生活锻炼:包括移动动作,饮食、更衣、整容、个人卫生等各种基本动作和技巧,在卧床或睡眠时应使病变关节保持功能位,避免屈曲位,协助患者自病变关节远处向近端按摩,然后向伸展方向牵伸关节,最后进行关节的被动和曲伸运动以使关节达到最大活动范围。另外要给患者以充分完成动作的时间,并努力创造锻炼机会,要多指导少辅助,使患者尽量独立完成,且提高熟练和技巧。

3.5 职业技能训练:根据患者的技能、专长、具体功能情况,就其可能性等,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3.6 加强关节的保护:教育患者在变换时注意最佳身体独立性关节保护,安全和省力,计划和施行动作时应将关节的过久和过度使用减少到最小,同时应注意省力。活动中尽可能使用大且有力的关节,减少小关节的磨损,避免长时间保持一种姿态或动作,注意正确姿位,但时间不宜过长。减少体力消耗,避免疲劳。

3.7 心理护理:该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并且可以涉及到全身多个器官,系统,治疗比较困难,常常迁延不愈。不但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心理因素可通过N-内分泌系统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导致其功能紊乱,引起风湿性疾病,也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情绪影响疾病的症状变化,疾病的转归,影响治疗和愈后。因此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细致的分析、正确对待,与患者亲切交流,沟通护患感情,告知患者坚持治疗和功能锻炼,完全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的压力,增强其心理抵抗力,使患者感觉到自己也可以积极控制疾病,并参与到治疗中。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心,反复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增强信心,战胜疾病。

体会:主动和耐力、运动康复训练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止痛、消炎消肿,保持关节功能位和适当活动度,防止关节畸形,保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康复训练还防止了废用性萎缩,可增强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度。护理人员给以具体指导,由家属配合,以利出院后继续坚持治疗训练。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观察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对72例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病人进行系统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估其语言功能,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评估标准提高1度者为好转,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性失语的Ⅱ度以上病人经过3~4周训练后,明显好转31例,好转7例;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后明显好转17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康复治疗效果较差,其中仍有4例经康复训练后并无明显改善。结论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60-1

急性脑梗塞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约6O-8O%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1]。近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应尽早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我科自2008年以来,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经CT确诊为脑梗塞伴偏瘫、失语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2-78岁;瘫痪肌力O-I级的39例,Ⅱ-Ⅲ级的36例,Ⅲ-Ⅳ级的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情、肌力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病人在接受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在入院后14d即疾病进入恢复期后开始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入院2-5d开始实施康复训练,分别在2个月、4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如下:

①患者入院后即给予肢体功能位摆放,训练病人在床上翻身,对患侧肢体软组织进行每日按摩2次。

②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再进展48h后,给予患者床上被动运动训练和主动运动训练。如屈曲肘关节,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还包括更衣、漱口、梳头、接物等。

③半月后,在护士协助下进行双下肢垂在床边的坐位训练,最后进行步行训练:由两人扶着帮助患者进行站立,逐渐过渡到由一个人扶着病人或让病人自己扶着床栏站立,当病人能保持平衡独立站立后,开始进行跨步练习,如跨门槛、上下楼梯等。训练过程中如出现头昏、头痛应立即停止。

④语言训练:开始第l周锻炼患者舌头的伸缩,鼓励发音,进行单音节字的训练;第2周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训练,而后可采取提问的方式,让患者回答简单的问题,之后应选择有点难度的问题,要注意对患者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

1.3疗效评定标准[2]

参考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一89%,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临床观察中无变化、恶化或死亡均归于无效。

2结果

2.1康复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见表1

2.2康复训练4个月康复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见表2

3小结

脑梗塞所致的偏瘫为中枢性瘫痪,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破坏,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去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正常运动的传导受到干扰的结果[3]。急性脑梗塞患者康复潜力很大,主要表现为运动、认知、语言、心理及记忆障碍等。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脑梗塞的康复应尽早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大脑梗塞灶产生良性刺激以唤醒大脑功能,促进大脑功能恢复,促进疾病康复。另一方面,对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从心理-生理-功能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有效降低致残率。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制定切实可行,患者及家属能够接受的训练计划,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康复知识教育,注重心理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经过各种康复治疗及护理2个月、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四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2.5%,生命质量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早期采用康复训练及护理有利于急性脑梗塞病人全面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秀珍.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工企医刊,2007,2O(6):

4-6.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第4篇

急性期的偏瘫病人,用些营养脑细胞,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的治疗药物很有必要。当偏瘫病人进入平缓期时,除了继续服用引起偏瘫的原发病症药物外,其他药物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康复训练越早越好

康复训练的时机首先要求病人病情稳定,这主要包括血压稳定、呼吸稳定、心跳稳定,体温稳定。在稳定的状况下我们康复中心再给患者做一个评估:通常脑梗塞患者在病后两天左右就可以进行康复治疗,对于脑溢血患者时间可以往后延迟些,比如一周后。评估后就可以制订一些早期的康复方案,如早期床上的摆放,还有关节的一些被动活动,可以通过健手带动患手,这样可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锻炼控制患者躯体,让患者身体控制能力得到提高。这一时期还可以给患者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和摆放,也可以借助针灸、电刺激等来预防肌肉萎缩。

练习走路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当患者“患肢”有一定负重能力,站位平衡达到三级(即病人站立,有人轻推而不倒),能很好地控制髋、膝关节,即可下床练习走路。只有这样,才能甩掉偏瘫留下的不良姿态。如果脚步已经出现了画圈步态,应该注意锻炼膝关节的弯曲。让患者脚下踩着一个板,让髋关节挺起来,按照正确的锻炼方式就可以减轻患者的画圈步态。

康复训练需要患者积极参与

康复训练需要病人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可以增强大脑的重组功能。如患者穿毛衣时先把左袖对准左手(患肢),用右手向上拉至肩关节,然后再将衣袖穿到健侧手臂上。穿裤子时同样是先穿患侧位然后穿健侧位。用健侧位手辅助将裤子拉起。穿鞋的原则也是先穿息侧,可以做一些便于扣的鞋扣等。

有人患偏瘫后,任凭别人怎样劝说,也不接受康复训练。家人帮他活动胳膊腿,他就说疼。这是长期不动引起的废用综合征,长期不动会造成软组织挛缩和疼痛。这种情况下,家人可以告诉患者:虽然医学界认为,坏死的脑细胞不能恢复功能,但是人的大脑还有很多没有开发的区域,通过康复锻炼,可以用开发出来的新区域代替坏死脑细胞的功能,从而恢复部分功能甚至完好如初。长期躺着不动疼痛不会消失而且症状也不会得到改善。如果疼痛比较明显,可以用冰敷。将冰块包在湿毛巾中,在疼痛处敷5―10分钟,这样可以明显减轻疼痛。

康复训练对任何时期患者都有帮助

正确的康复锻炼对于任何时期的中风病人都是有帮助的,只要能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第5篇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件。在脑卒中患者多数出现一侧肢体偏瘫,而偏瘫患者都有一定的焦虑、恐惧心理,使之产生依赖、自卑、消极情绪。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连续过程。开展康复护理并使之延续,可以预防和控制继发性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应尽早进行功能的锻炼,使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语言障碍逐渐得到恢复,避免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1 康复护理的重点

1.1 在病情平稳期间进行功能训练:应保持正确,防止肢体痉挛,防止错错误代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内容包括:护理,关节被动活动训练,患侧肢体主动运动的训练。转换,功能协调性训练,坐位耐力训练,卧位起坐训练,动态平衡,稳定性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开始时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以免病人感到痛苦而拒绝训练,应合理适度,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还要加强病人的意志锻炼,要顽强坚持,持之以恒。

1.2 病房环境的管理和心疏导:偏瘫患者因运动障碍而产生无无能感,抑郁心理。

1.2.1 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通过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告知病人和家属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潜能,在康复训练长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情感活动难以自制等现象,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建立自信心,逐步的部分或全部地照顾自己。

1.2.2 采取保护性措施,改善周围环境,完善训练设施,在走廊厕所等活动场所装上扶手,地面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各种警示标志清楚,清除活动范围内的障碍物。不单独居住,房间内温度、湿度适宜,通风、光线良好。从生活上指导或帮助病人完成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需要保持床单位整洁。

1.2.3 注重心理护理及康复过程,了解学习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听音乐、看电视、读书报等情感交流。保持愉快心情,平常心,乐观平和的心态。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开导病人,同时嘱家属给予病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消除忧郁、恐惧、悲观情绪,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关心病人,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病人的自尊的言行,多与病人交谈,保持自尊,自强的良好心态。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2 积极控制诱发因素,合理安排饮食

2.1 注意保暖,寒冷刺激可诱发血压升高,情绪激动,紧张可使心率增高,增加心肌耗氧,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机率,和心绞痛,心肌梗塞发生的机率。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心病、肺炎、哮喘等呼吸道感染也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2.2 合理饮食,劳逸结合,戒除烟酒,忌刺激性辛辣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指导病人进低脂,低胆固醇,低盐,充足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水果和蔬菜,每日限盐6g以下,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持血液循环的通畅。适当运动,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在寒冷季节不宜早起,起床是动作应缓慢,最好安静10分钟后,缓慢起床,防止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更换时,转头不宜过猛,动作要缓慢。

2.3 定期体检,防控“三高”:保持血压稳定,有条件者可每日监测血压,一日两次。高血脂患者在适当运动的前提下,可服用降脂药。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6mmol|L以下,餐后血糖应控制在9mmol/L以下。服用药物必须按医嘱用药,不要随意,减药,加药,停药,并告知病人,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如有不良症状或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2.4 保持排便畅通:排便不畅,造成便秘,可使患者感到腹胀不适。引起燥动,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担,同时使血压增高,进行排便训练,防止便秘,让患者感到舒适,保持情绪稳定。应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病情许可时,应尽早下床活动,多做腹部轻柔按摩运动,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定时排便。并给予充足的排便时间及隐蔽的排便环境,配合腹部按摩及热敷,促进肠蠕动,也可辅以药物通便如果导、硫酸镁、番泻叶,必要时可给予灌肠通便。

3 康复护理的出院后延续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第6篇

上一讲中我们指出根据出院后脑卒中病人复查自理能力的不同可以把病人分成两大类,一类病人是出院后复查具有基本的运动(自理)能力,另一类病人是出院后复查不具有基本的运动(自理)能力。对这两类病人的具体社区管理方法如下。

对有基本运动能力病人的社区管理与康复

对病人肢体能力的评估在社区一般采用残联制定的肢体残疾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并做好相应的社区康复前得分的记录。该评估标准包括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3大项的评估,而活动能力又包括翻身、坐等6个小项,生活自理能力又包括进食、穿衣等4个小项,社会适应能力又包括交流、做家务等3个小项,故共计有13个小项。对每1个小项,根据病人能完成相应动作的情况分别可得0~2分,详见表1。

由表1可见,如果病人需完全依赖他人帮助才能完成评估标准13个小项中的任何1个小项,则得分是最低分0分;如果病人不需要他人帮助就能完成评估标准13个小项中的任何1个小项,则得分是最高分为26分。有基本运动能力脑卒中病人一般活动能力得分≥6分。

制定相应的社区康复方案由于有基本运动能力脑卒中病人一般都能自己下床并站立,所以对此类病人社区康复的重点是:①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3大项各项的得分;②提高精细运动能力。具体措施包括:①继续服用一些能促进恢复神经功能的药物,特别是一些中药;②在护士和家人的监护下,对得分

患者接受社区康复后,每个月月末都应再次用肢体残疾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并记录得分。如果社区康复后患者得分比康复前提高≥8分,则说明康复显效;如果提高1~7分,则说明康复有效,均可继续以上康复治疗。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进步或基本能自理后,开始精细动作锻炼和器械锻炼(如拨算珠、搭积木等)。如果康复治疗后患者得分达26分,说明已经完全康复则继续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并软化血管等基本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再次脑卒中。而如果患者得分比康复前提高0分,即无提高,则应请康复专科医师进行会诊。

对没有基本运动能力病人的社区管理与康复

一般没有基本自理能力脑卒中病人常常不能自主下床而需要长期卧床。这是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针灸治疗外,在家庭中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对非偏瘫的健康肢体尽量多做自理能力训练,以防止废用性退化;②在卧床时需做深呼吸以锻炼呼吸肌;③着重做偏瘫一侧手脚的伸展运动,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弯曲等,运动间隙用枕垫、木架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④偏瘫一侧手脚锻炼以后逐渐开始床上转身自理能力训练;⑤偏瘫患者坐位与平衡自理能力训练;⑥同时开始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进行大小便等。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家庭中的康复训练虽然在社区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但是实施主要是由家属或保姆完成的,因此对他们的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健康宣教的内容既包括家庭康复训练的基本技术又包括家庭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使家属或保姆有耐心、恒心完成家庭康复训练,这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康复效果。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人  康复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康复工作越来越受到临床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医院内采取各种康复措施,对精神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缓解精神症状,防止功能衰退,还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面貌和心境,使其心理与社会功能获得明显进步[1]。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对象选择  入组标准:本文对象为随机抽取能长期接受康复护理和坚持康复训练的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50例均无躯体疾病,符合CCMD-3诊断标准。发病年龄、职业、文化、病程及发病次数情况无显著性。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0.11±10.8岁,平均总病程19.10±8.56岁。

        1.2方法  采用IPROS评定量表,按量表的要求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定,等级为5级。

        2  措施

        2.1改良对精神病患者的组织与管理:对病人实行家庭化管理  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伍正宜教授提出,精神病院应实施家庭化,其重要措施之一即是让男女病人同住一病区,即同一病区收住男女病人,分住男女病室,在病区公共场所可自由交往,适时互访病室,但不能单独于一病室,以免发生意外[2]。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可行的康复治疗措施。

        2.2精神康复技能训练

        2.2.1工疗情况  针对病人不同病情及特点有计划、有措施地组织病人参加力所能及、形式各异的劳动,通过训练转移病人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病人在有报酬的劳动中享受乐趣,并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唤起和恢复病前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大脑活动平衡的建立,使病态行为得到改善,也增强了体质。

        2.2.2生活能力  我们协助他们合理、有计划地用钱购物,教导他们饮食量合理,随着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着,学会利用空余时间做对身体等方面有益的事情,提高他们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节,使生活趋于合理安排。 

        2.2.3社交能力  为使病人康复回归社会、适应社会,经常鼓励和培养病人在训练活动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社会活动技能,激励病人对生活、工作、学习及社交活动的信心,进而把个人和社会的要求、责任联系起来,逐渐克服孤独感、自卑感,消除焦虑,从而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2.2.4讲究卫生能力  督促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采用督促、相互检查、评比、奖励等措施,从而提高了病人对卫生的料理能力。

2.2.5关心和兴趣  我们在康复训练中积极发挥病人潜在的主观能动作用,活跃病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启发了病人的兴趣,改变了单调枯燥的住院生活,病人关心时事,从而促进了病人的精神康复。

病人康复训练范文第8篇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对骨科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病人的机能,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1]。康复训练是创伤与疾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指护士为解决骨科病人的康复锻炼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包括康复锻炼评估、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内容[2]。

2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2.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是起效缓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病人康复锻炼。由于这些思想上的原因,导致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在医护配合方面

医护配合是骨科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的必须保障,医师根据护士护理过程中反馈的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则根据医师的指导调整护理方法,并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使病人在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的调整中尽快恢复健康。但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却有很多医护配合不协调的问题。如医师对护士专业水平的不信任,护士对医师指导方式的不理解,导致了骨科病人在恢复阶段得不到最好的治疗。

2.3在技能培训方面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对护理业务的评价,另一层是对宣教质量的评价。目前,医院的护理业务培训质量较高,而宣教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很突出,这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

2.4在进修提高素质方面

医院的护理进修机会少,名额有限,而且多倾向心、脑、器官移植等科室,所以骨科护理的进修机会是少之又少,对于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护理技巧以及护理科学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造成了医院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骨科护理的护理活动质量发展不快。

3提高康复锻炼护理活动质量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医院及科室都要对骨科康复护理正确定位,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医护人员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负责、对健康负责、对生命负责的责任感。要建立良好教育机制,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医疗案例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护理学科的重视。要建立学习响应机制,对医护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的进行推广,对医护工作中的不良做法和不良后果及时的进行剖析,让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奖优罚劣的手段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康复锻炼的重视,并不断促进骨科康复锻炼质量的提高[3]。

3.2医护配合,共助康复

骨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人员必需努力学习骨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时,了解手术的方法和过程。具备这些能力,就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与骨科医师的沟通,也利于取得医师的信任。

3.3严密组织,系统培训

骨科护理的专业性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功底,因此,医院应开办各种有关康复训练的培训、讲座、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等教育项目,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康复知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改善护理人员的康复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态度,促进在康复训练中的实践行为,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活动,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