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县域经济考核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新增存款运用不足一是可贷资金增加较多。由于近年来青海省农信社纷纷开始为进行股份制改革做准备,加大了存款营销力度,存款增长较快,但结构不合理,对公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大,大部分存款多集中在下半年,且流动性较强,使得单位存款大幅增加;再加上近年来牛羊肉价格不断上涨,冬虫夏草价格一路高涨,农牧民收入显著增长,储蓄存款增加明显。以上两方面原因使得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存款不断增长,可贷资金较多。二是当地贷款投放不足。由于青海省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增资扩股难度加大,企业法人入股积极性不高,实收资本得不到有效快速提升,进而影响资本净额增长,降低了资本充足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另外,青海省县域经济基础薄弱,企业规模较小,海西州拥有像盐湖钾肥、青海锂业、庆华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因其规模优势和政策优势,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大型商业银行,使得县域法人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不足。
(二)激励政策不明显一是金融激励政策。根据规定,达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按低于同类金融机构正常标准1个百分点执行,农村信用联社评级为A类社的存款准备金率低于同类金融机构正常标准1个百分点执行,两项优惠政策不能重复享受。目前青海省30家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中有26家为A类社,2013年未达标8家机构中仅3家机构为非A类社,其余5家亦可执行低于同类金融机构正常标准1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二是地方政府激励政策。比例考核办法实施四年来,兄弟省份政府部门均采取不同形式对达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给予一定奖励。虽然青海省出台了《关于青海省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先及表彰办法的通知》,主要目的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关键领域的贷款投放力度,并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但并未单独对达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细化出台激励政策,使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受挫。
二、政策建议
(一)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1.进一步丰富考核标准和条件。应将新增贷款90%以上投向符合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所鼓励支持的产业或项目、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占当地银行类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80%以上等条件也列入考核达标标准条件,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根据考核分数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激励政策。另外,对于既是A类社同时又达标的机构,应在已享受的存款准备金优惠政策基础上再享受存款准备金率低于1个百分点执行,以激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更好地将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2.进一步加强考核政策的宣传解释。各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及时向地方政府部门提供考核结果,积极做好考核政策的背景意义、依据标准、组织实施等的宣传解释工作,扩大考核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争取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推动地方政府出台财政贴息、税费减免、拨付土地款、以土地置换不良资产等激励政策,帮助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3.银监部门采取一定约束措施。对于达不到考核要求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可以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如提高其拓展新业务的准入门榄,限制在任高管的提升;限制其新设分支机构等。同时,要求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定期向社会披露信贷投放情况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状况,并应该成为金融机构合规部门或者内审部门自主检查的两个重点。
(二)地方政府1.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建议由财政厅牵头,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局共同参与考核奖励工作。对达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分别按当年达标、连续2年达标、连续3年达标三个档次给予奖励,单个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奖励总额以20万元为上限。其中:当年达标的按当年新增贷款0.2‰的比例给予奖励;连续2年达标的按当年新增贷款0.3‰的比例给予奖励;连续3年达标的按当年新增贷款0.4‰的比例给予奖励。2.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当县域金融机构年度新增当地贷款占到其年度新增可贷资金的40%后,该比例每上升10个百分点,该机构营业税率下降1个百分点;当考核为达标县域金融机构后,营业税全额免除,另外对应缴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地方税给予适度优惠。3.减免各类交易费用。各级国土资源、房产、工商等部门办理农信社融资抵押登记手续时,要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延续和扩大注册登记费的减免力度,对处置抵债土地给予有别于一般商业行为的宽松优惠政策,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对贷款抵(质)押登记、评估、公证、担保等中介收费项目适当进行减免,降低农信社经营成本,增强其盈利能力。
马宗国, 朱孔来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我国县域经济虽然总体实力提升较快, 但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仍存在着不均衡性及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破解发展难题,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为例, 通过对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 存在的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 12-0065-04
我国县域经济虽然总体实力提升较快, 但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却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性。近几年, 山东省在/促强扶弱带中间0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下, 通过加快实施/双30工程0, 县域经济呈现出龙腾虎跃、竞相发展的局面。但县域经济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 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2009年, 山东省122个县(市、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93414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23818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4517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923818亿元, 进出口总额108517亿美元, 分别占全省的8615%、5613%、8416%、8117%、7813%。全省有26个县(市) 进入全国百强, 其中前20强中占了7席。
(二) 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山东省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提高经济集中度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县域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山东省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8年的1012B 5911B 3017调整为2009年的919:5810:321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114%, 比2008年提高214个百分点。以提高经济集中度为目标, 通过加强园区建设, 促进了县域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的聚集。近几年, 许多县市规划建设了各类经济园区, 目前, 全省县域经济园区已达1100多处, 60%以上的新建项目聚集在园区内, 经济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效载体, 区域经济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三)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 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9年, 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55元, 同比增长819%, 农民恩格尔系数达3615;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13476元, 同比增长1317%; 2010年一季度,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14元, 同比增长1318%。
(四) /双30工程0成效明显
通过实施/双30工程0, 经济强县优势更加突出。2009年, 30个经济强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收稿日期:2010-08-20
作者简介:马宗国, 男, 山东泰安人,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美国罗德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企业战略。
1290818亿元, 同比增长1212%, 高于全省增幅013个百分点;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612亿元, 同比增长1412%, 高于全省增幅119个百分点; 实现进出口总额32419亿元, 同比下降了1917%, 低于全省增幅71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1210亿元, 同比增长1610%, 高于全省111个百分点。经济欠发达县发展势头也较强劲。2009年, 30个经济欠发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16亿元, 同比增长1316%,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216亿元, 同比增长1818%,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615个百分点; 实现进出口总额2619亿元, 同比下降了115%,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01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9117亿元, 同比增长1819%,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
二、山东省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模式(一) 特色产业主导型
山东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0, 发挥比较优势, 打优势牌、走特色路, 全力打造特色产业, 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几乎每个县市都有特色的典型或品牌, 有的特色项目与县域名称齐名, 甚至成为县域的代名词。如, 提到/贸工农一体化0就会想到诸城, 提到南北两大/菜园子0就会想到苍山和寿光, 提到/阿胶0就会想到东阿, 提到蔬菜加工和出口就会想到莱阳, 提到羊毛衫加工就会想到海阳, 提到黄金生产就会想到招远。
(二) 创新导向型
山东省坚持突出科技创新先导地位, 整合创新资源, 聚集创新要素,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动力的县域经济全新发展模式。如, 沂源县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引导企业科技创新, 实现以/高0补/晚0, 以/高0补/弱0, 强化了科技的支撑作用。禹城市实施/新、特、优0工程, 突出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知名品牌、循环经济四大亮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以上。
(三) 产业集群带动型
山东省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导向,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 注重拉长)
产业链条, 做大做强规模大、要素聚集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 以骨干企业为龙头, 加快发展配套产业, 壮大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骨干力量。如, 茌平县以打造东方铝城为重点, 着力发展以信发铝电为龙头的铝产业集群, 与铝相关的企业发展到70多家, 全县65%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税收来自铝产业; 诸城市培育了销售收入过千亿的汽车产业集群和四个过百亿的食品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形成了主导产业支撑、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区域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结构。
(四) 大企业带动型
山东省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壮大骨干企业, 以大项目、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推动了县域经济规模扩张。如, 邹平县魏桥创业集团一个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近7成; 海阳核电建设2009年为地方提供税收7560万元; 寿光晨鸣、高唐时风、莱阳龙大、诸城福田汽车、龙口南山集团等一大批规模大、要素聚集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成为建设经济强县的主导力量。
(五) 资源开发型
山东省坚持依托优势资源, 进行综合开发, 促进资源和原材料产品多次转换、加工、增值, 使资源优势转化成了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如, 巨野县立足煤炭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煤电化工和优质浮化玻璃, 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一半多。邹城市着力推进煤电开发, 形成了以煤化工、触煤合金、特种玻璃、新型建材为重点的煤电化产业集群, 全市煤电行业利税占工业利税的7成多, 税收占地方入库税收的一半以上。
(六) 大城市依托型
坚持依托中心城市, 主动对接融入, 承接产业转移, 发展配套经济, 走大城市辐射带动发展的路子。如, 胶南市抢抓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滨海交通公路通车的重大机遇, 沿桥隧、滨海公路辐射, 形成了家电电子、汽车零部件、船舶配件三大产业群, 其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章丘市积极承接济南的产业转移, 落户开发区的重汽汽车产业园年实现产值
占章丘工业园产值的三分之一。
三、山东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 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最好的省份是江苏和浙江, 江苏县域经济规模大, 强县大而强; 浙江县域经济富裕程度高、差别小; 而山东/强县不强0、/居民不富0、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山东省平均每个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仅为江苏的70%、50%左右; 全国百强县前10位中, 江苏占了7席, 而山东省最强的龙口市仅列第11位。
(二) 土地指标缺口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土地指标缺口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突出, 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用地指标紧张, 从宏观看, 是由国家严格土地审批、减少项目用地指标、对开发区进行审查核减等措施造成。受国家宏观土地保护政策的限制, 目前平均每个县市只分配给200~300亩的土地指标, 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滞后于经济发展, 计划指标下达晚, 加上建设用地按项目审批手续繁杂, 运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 不利于建设用地的及时供给,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现行金融体制也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 县级银行普遍没有信贷权, 只能吸收存款, 不能发放贷款, 而向上级银行申请贷款审批程序又过于繁杂, 资金往往不能及时到位, 影响了使用效率。虽然为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家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金融结构仍存在惜贷慎贷现象,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 且越是需要资金扶持的欠发达县融资难度越大。
(三) 县域自主发展能力不够强
山东省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差, 大多数县属/吃饭财政0, 除了保工资、保民生的/刚性0支出外, 所剩财力寥寥无几, 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县域利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发展的能力极为有限。同时, 县域很难留住高层次人才, 高素质劳动力也相对短缺, 这对县域的自主发展能力造成影响。对欠发达县而言, 财政支出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各种补贴来维持,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乏力, 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难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
[1]
有效支撑。正是由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招商引资难, 县域内资金外流现象突出, 导致其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四) 县域发展不平衡
山东省东部和西部、强县和弱县相比, 经济总量、财政实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且差距扩大的趋势比较明显。2009年, 山东西部四市县域(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的31个县市) 的人均GDP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东部四市(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的24个县市) 的4315%、3719%。不仅强县与弱县之间差距大, 而且30个强县之间也有较大差距, 人均GDP 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县市分别是最低的318倍和417倍。
四、加快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一) 破解三大难题, 增强发展活力
11切实解决建设用地缺口大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土地保护越来越严格, 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指标越来越紧张, 县域经济的加速发展与用地指标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0。从山东省县域情况看, 许多县市已十多年没有进行过村庄规划, 由于农民进城、子女上大学等因素, 农村出现了许多空闲宅基地, 不但浪费了大量土地, 也影响了村容整洁。目前, 如能将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民住房模式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不但可以有效化解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矛盾, 也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有了可靠的资金来源。
21在产业集群内打造/企业联合体0, 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症结在于担保问题。借鉴山东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 建议由政府搭桥, 推动同一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内的各个企业加强协作, 本着互相帮助、利益共享的原则, 打造以产业协会为重点的/企业联合体0。/联合体0实行会员制, 政府为其提供部分/过桥0贷款周转金以吸引更多的同类型企业加入/联合体0。/联合体0的成员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拆借流动资金, 尤其当某一企业急需银行贷款时, 由/联合体0成员审议同意, 其他企业按其权益在/联合体0中所占比重提供同比例的信用担保, 改变过去一家企业为多家企业集体提供担
保模式, 有效分散风险。在此基础上, 要积极探索建立由/企业联合体0、中小企业、银行、信用担保机构组成的融资联盟, 形成多方交流合作机制、服务机制和诚信机制。
31加大对欠发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欠发达县由于财力捉襟见肘, 再加之县域内资金外流而导致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山东省目前对欠发达县虽有一些扶持政策, 但扶持力度远远不够。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县的扶持力度, 关键要解决扶持资金的来源问题。因此, 应借鉴国家筹集各地区资金集中支持西部地区的做法, 建议实施/强弱统筹带中间0的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按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县域经济统筹发展基金0, 该基金主要用于提升欠发达县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1推进强县扩权改革。一是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按照减放并举、依法下放、权责一致、提高效能的原则, 最大限度下放管理权限, 进一步赋予县级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决策权。二是加快/省直管县0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规范试点县财政体制, 加大省级扶持力度, 减少运转层次, 提升管理效率。
21建立县域产业转移引导机制。加快弱县与强县产业的有效对接, 促进地区间合作互动、协调发展。研究制定鼓励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政策, 建议借鉴江苏的做法, 每年安排部分资金, 采取贴息、奖励等方式, 支持中西部省级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支持东部地区企业向西部的产业转移, 投资兴办项目。构建产业对接的协调组织机制, 建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信息交流平台, 促进县域间的协调与沟通。
31整合对农业的各项补贴项目。目前对农业的各项补贴名目繁多, 也比较零碎, 且政策刚性很强, 基层实际执行的工作量很大。建议整合各项扶持资金, 多搞一些能够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综合开发性项目。
(三)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11加强分类指导, 实施差异化考核。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以实施重点带动战略为推动措施, 结合各地区位特点, 梳理思路、明确方向,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东部县市区, 要充分利用蓝色经济与高端产业这两个/加速器0, 唱响/蓝色主旋律0, 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 推进制造业由加工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促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部县市区, 要围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带, 主动接受辐射带动,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加快县域经济崛起。西部县市区, 要把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优势与西部的资源、成本优势结合起来, 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促共进, 培育经济发展的自主增长机制, 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在科学分类和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实施差别化考核。
21实施新一轮/双30工程0。建议重新调整30强县和30个弱县名单, 实行动态管理, 加大对调整后的30弱县的扶持力度, 制定实施强县对欠发达县新一轮对口帮扶政策, 使帮扶政策长期化、制度化。
31明确小城镇尤其是中心镇建设发展目标, 加大考核和监督指导的力度。建议启动新一轮小城镇规划修编, 明确各个小城镇尤其是中心镇建设发展目标, 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加大考核和监督指导的力度。建议全省评选100个经济强镇, 对其所在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由省市县加大支持力度, 促其快速发展。同时, 在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 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角度制定新农村建设绩效考核办法。
参考文献:
[1]徐清照1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1中国集体经济12009, (4) 1
济发展的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金融业 县域经济 发展 对策
县域经济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其发展水平一方面集中反映出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强弱和经济的繁荣程度,另一方面还是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快慢的主要原因。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关系到中国改革的顺利进行。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几年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虽然有所增加,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增幅较大,对农村及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相悖。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逐步由分散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普遍推行“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战略。这一行为取向无疑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其主流是好的,但是与当前县域经济的特点相背离,使县域金融的功能和作用趋向减弱。针对近几年中小的货币信贷政策难以落实到位的事实和县域金融功能弱化的趋势 ,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寻求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观念上的突破,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供求现状
(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刚性增强。首先,县域经济必须要走“兴县”的战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新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工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工业兴县”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改变扭转落后的农业、农村经济,就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走特色农业、订单农业之路。这就要适度调整压缩农业种植业的比例,加大养殖、蔬菜、林果业的建设。而林果业、蔬菜种植及养殖业的发展所需资金,要远远大于种植业。第三,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做为培育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第四,加强城镇建设。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对土地进行有效储备,统一收购,做好营运土地的文章;另一方面,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城镇工贸园区的建设,增强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都要有大量的资金做保证。
(二)县域资金分流严重,加剧了县域经济资金供求矛盾。一是邮政储蓄增势迅猛,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吸收的存款全部外流,成为县域经济资金外流的“黑洞”。二是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县级行的贷款权限逐渐上收,致使县级行贷款功能逐渐萎缩,存贷款比例严重失衡,造成县域资金的外流。 三是由于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及学费价格的上涨,每年也需从县域抽走大量的资金。四是随着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和人们的投资理念的提高,加之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造成部分资金流向股票债券市场。
(三)金融信贷支持做为县域经济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呈弱化态势。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和吸引外资成为县域经济资金供给的主渠道。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离开金融的信贷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便会因“缺血”而萎靡不振。但近几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金融的资金供给的主渠道作用呈逐渐弱化态势,总体表现是金融信贷投入总量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四)县域民间借贷相对活跃。民间借贷并非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其源远流长。民间借贷在支持县域农村经济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其负效应也不容忽视。 二、业加大支持县域力度的对策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主导着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经济中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是建立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亟待解决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重大课题。金融业必须顺应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优势的发挥、进一步密切与地方政府和的合作,为加快市场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服务,并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实现金融安全,壮大自身实力。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意识。金融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金融业是服务行业,应始终坚持客户至上、客户第一的原则。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既是金融业的职责所在,也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前提。金融业赚取的是存贷利差和各种服务的收费,在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同时,实质也是为自己创造效益。必须彻底根除衙门作风,了解县域经济的资金需求,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县域经济的各种金融需求。同时,应主动寻找县域经济优质中的客户,推销贷款、推销其他的业务品种。要保证信贷业务的长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坚决克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老毛病。要抓好贷后服务工作,贷款的发放只是这项业务的开始,不是终结,良好的贷后服务,对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国有商业银行应逐步改进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我国新兴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好的做法,减少对基层行的干预,使基层行能够放开手脚,自主经营。改进有关的考核办法和奖罚制度,使其更为合理,更能体现促使基层行“提高资产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的原则,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抓大抓优扶小”的金融服务意识,在强化信贷管理责任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当前机构改革,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县级机构划分为不同级次,适应下放贷款审批权,确定合理的授权、授信额度;对县域企业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特别是要针对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资金需求的特点,适时给予信贷支持,要像政府培植“税源”一样来培植“信贷效益”增长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对县域经济中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简化和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发放程序,大力拓展消费信贷领域。
(三)、重新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职能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好政府及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精心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对接的“金融平台”,加强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沟通,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金融监管,提供金融服务,适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人民银行要有针对性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注入县域经济的货币供应量;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实现市场退出后保留下来的县级机构,必须确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职责,确定适当的存贷比底限,地方财政应设立县域经济发展基金,国家从邮政储蓄中拿出一块资金作为配套,成立专门机构来经营运作;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理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一、产业链招商的主要特点
所谓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并建立起同一产业间各种投入品及产出品的技术经济联系。相比传统招商引资方式,产业链招商比拼的不是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而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求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这种招商方式,能够适应产业关联发展的内在需求,降低产业投资经营成本,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实施产业链招商的必要性从各地的发展经验看,产业链招商不失为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从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产业链招商是沿海经济突飞猛进的“跳板”。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紧紧抓住发达国家及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融入国际产业链,推进加工、科研和服务一体化、组团式发展,培育了一批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如浙江省嵊州市,利用本地生产领带企业众多的优势,主动招来韩国等一批国外大的领带生产企业落户嵊州,引发世界领带业的大转移。目前,嵊州生产的领带占全国总产量的80%,占世界总产量的33%,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二)从内陆省市的发展态势来看,产业链招商是内陆省市乘势而上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内陆省市积极抢抓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机遇,立足本地特点和产业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城市经济增长较快,已走在了发展的前列。如襄樊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搭乘产业链招商的快车。他们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招商的思路,实现了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西部矿业公司等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强强联合,形成了汽车、高新技术、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轻工食品五大支柱产业链,形成了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优势产业集群,工业化水平直线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从我县的发展现状来看,产业链招商是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县积极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规划建设了“四区一园”五个工业园区,通过引进核心企业、实施产业链招商,不断延伸扩展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链式招商的成功之路。目前,皮革工业园区已经入驻企业26户,累计实现产值25.6亿元,利税2.4亿元,吸纳就业1 500多人,涵盖了蓝湿皮、皮具皮件、工业品、明胶、化料、油脂等加工项目,初步形成了以蓝湿皮加工为主体、上下游加工项目配套合理的皮革加工业体系。新肇粮食产业园区累计引进入驻企业27户,园区核心企业展华玉米生化有限公司2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于今年10月份正式建成投产,初步搭建起以粮食贸易、粮食加工、饲料加工、食品加工为重点的粮食产业框架。
三、推进产业链招商的几点建议
目前,县域经济产业链招商仍处于摸索起步阶段,急需提高对产业链招商的理解认识,加快推进产业链招商,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一要明确产业链招商方向。要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趋势,认真分析区域内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具备的要素条件和比较优势,找准区域经济在国家产业体系中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科学编制产业链招商规划,并严格遵循规划开展招商活动,避免因盲目选项造成区域内产业趋同和恶意竞争。围绕地方优势产业,抓紧研究和制定切合县域经济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推出产业链招商项目,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搞好项目对接、产品对接和产业链对接,延伸、补缺产业链条,做大规模,做优配套,形成集中投入,逐步提升县域经济产业集聚度,培育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要培育产业链招商主体。实施产业链招商,首先要把招商工作的重点放在培育和引进能够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关联度的大项目上。一方面要引导地方骨干企业通过并购嫁接、增资扩股、连锁经营等方式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紧盯国内外五百强企业以及对地方产业拉动大、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突破招商瓶颈,引进核心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充分放大大企业对产业链条的带动作用,促进大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中的中小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发挥其在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中的骨干引领作用,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逐步实现大中小企业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集群集聚发展态势。
三要打造产业链招商平台。一是按照“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产业集聚基地”的建设思路,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的重点产业园区;二是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园区,优化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促进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三是同源企业、同类企业、关联度较强的项目要有计划地放在同一园区来发展,壮大园区的产业规模,打造专业园区、特色园区。
关键词:镇街 规范化 县域经济 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A
镇街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层级,其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镇街规范化管理、推进基层善治,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镇街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镇街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镇街干部直接接触和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是组织和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新形势下加强镇街规范化管理十分必要。
(一)厚植发展基础、夯实政权根基的基本要求
镇街作为我国基层政权组织,处于农村工作第一线,是党与群众、政策与实践之间最重要的结合点。镇街管理在保障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巩固国家政权等方面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三五”时期,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乡镇是做好“三农”工作、维护农村发展稳定的最前沿阵地,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桥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和重要突破口。加强镇街规范化管理,实现乡镇政府的高效运转,有利于确保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另外,作为整个政权的最基层环节,镇街基层政权建设的好坏,关系着整个政权建设的稳定,也直接检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二)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转变机关作风的必然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和切入点就是改进作风。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从严治党首先要严在作风上。镇街是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基层阵地,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枢纽和窗口,也是作风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镇街作风正不正、实不实、廉不廉,直接影响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影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镇街作风建设具有更加特殊的地位、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必须把镇街规范化管理作为严作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重拳整治,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实现党风、政风根本好转。
(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应对基层突出矛盾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根本和重点都在基层。因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基层问题解决不好,发展理念难以贯彻到底、党的政策无法落地生根。近年来,荣成农村工作持续向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但在大好形势下,某些矛盾依然突出,如贫富差距拉大,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干部为政不廉……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在于基层管理上存在问题。只有加强规范化管理,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解决新问题,才能真正把发展理念贯彻到底、落实到位。
(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当前,县域之间的竞争,已经从拼资金、拼土地、拼政策的阶段进入到了比环境、比规划、比潜力的阶段。提升机关执行力、加强软环境建设是发展的“生命线”,是发展的“动力源”,决定着县域发展的竞争力和承载力,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在转型发展关键期、创新突破攻坚期,荣成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民生事业建设,对街镇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镇街规范化建设,形成让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荣成市镇街规范化管理的探索
为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转变基层干部作风、重塑镇街干部形象、密切党群关系,荣成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镇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加强镇街规范化建设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持之以恒落实好台账管理、例会调度、督查考核“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镇街规范化管理体系,着力提升镇街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理顺管理制度,着力形成规范完备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
围绕“精细管理、精准考核”目标,对镇街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规范理顺,形成更加严密有效的制度体系。在制度建设上,结合各街镇实际,建立完善针对性、操作性强,能够涵盖机关管理各个方面的制度体系,整理编写了《镇村规范化管理制度汇编》,内容涵盖机关干部考核办法、镇街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业务工作制度、镇街机关干部驻片包村制度、农村规范化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完善考核办法,着力构建公开民主阳光透明的考核机制
一是合理设置考评内容。围绕机关管理、民主评议、中心工作、风险管控、奖惩五个方面进行考核,科学设定每项考核内容的指标权重,量化考核标准。二是实行全程考核、公开公正透明。通过“日调度、周点评、月考核”的方式,每天记录情况、每月和年底考核分数量化揭晓后实时公开。改变年终考核重结果轻过程、重感情轻实绩的旧貌,实现考核评估量化、日常化,提高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选拔任用、职称评聘等的基本依据,按照考核得分从高到低确定。
(三)创新管理载体,着力打造实时高效动态开放的管理平台
开发镇村规范化管理云平台,为实施“日调度、周点评、月考核”提供有效运行载体,实现镇村两级情况即时掌控、干部每天工作掌上调度,全面提升镇村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是依托镇村规范化管理云平台实现对镇街工作的实时管理和自动管理,使镇街日常管理工作更加快速、便捷,促进各镇街工作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效。二是开发考评系统,引导镇街干部把功夫用在平时,及时上报工作日志。每月通过在线民主测评,严格按照程序打票,避免以往打票不严肃、乱打票、打废票等问题,考核结果更加真实全面。三是通过后台“大数据”处理,使机关管理运行趋势更加明晰,便于上级和领导科学决策、统筹调度工作安排、优化人员岗位配置。
三、对镇街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镇街规范化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完成这项工程,促使管理不断上层次、上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从点滴抓起,通过长期努力,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领导班子以身作则、高度重视
领导班子作为镇村规范化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和第一受益人,一定要有决心、有力度,真心实意地抓,在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和保证。要把规范化管理作为用制度管人管事、调动干部积极性的重要抓手,亲自参与进来、用好考核结果,切忌“搞平衡”、“抹桌子”,让镇村规范化管理体系真正扎下根、结好果。镇街班子成员尤其是党政正职,必须身先士卒,带头学习实践规范化管理,树立用制度管事、按制度办事的意识,让制度“从文件中走出来,从墙上走下来”,落实到干部队伍日常管理上。
(二)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更新观念
规范化管理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继承、创新和变革,是实施精细计划、精心决策、精化流程、精致运行、精确控制、精准考核的一种科学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要认真组织镇村干部进行学习,尽快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适应发展,让干部对规范化管理认知、认同和接受,不能认为规范化管理就是搞形式、玩花样、一阵风;让干部掌握规范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要点,掌握规范化管理的流程和考核方式,增强责任心,积极参与到镇街规范化管理当中。
(三)建立健全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的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是实现镇街规范化管理的根本。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镇街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围绕改革创新、转变职能、从严管理,结合各镇街实际,认真探索研究有效的制度体系,堵塞管理漏洞,解决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对每一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量进行细化,形成制度,建立起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事事都干好、样样有考核的制度体系。
(三)加强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约束激励机制
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是机关管理需要长久探索的课题。现代管理不仅摒弃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而且进入了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的新时期。绩效考核是镇街规范化管理的中心,设计制定得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关系到干部人事管理的水平,进而影响到整个镇街规范化管理的水平。首先,将考核内容与干部岗位责任制挂钩,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使考核内容切合实际,易于操作。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提高透明度,提升考核结果的公信力。最后,严格运用考核结果。完善绩效问责制度,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 县域经济 金融支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连接了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大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面以郴州县域经济为例浅论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
一、郴州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状况
(一)郴州县域经济总量大,金融资源丰富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汇地带,东界江西省赣州市,南邻广东省韶关市、清远市。郴州9个行政县市的土地面积17219平方公里,占郴州市土地面积19388平方公里的88.8%,总人口384.6万人,占郴州市455万人的 84.5%。2010年县域GDP达到800亿元,占全市GDP1081亿元的74%,县域财政收入11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82.46%,蕴涵着丰富的金融资源。
(二)郴州县域正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郴州具有毗邻广东的地理优势,是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加上省委省政府对郴州的政策支持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极大改善,使大量优质企业纷纷落户郴州。每个县也是加大产业转移承接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给予政策优惠,兴建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园,积极引进一批外向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在经济加速发展的2010年,全市县域增加值80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12亿元,比上年增长6.94%,第二产业增加值3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67%,第三产业增加值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因此,第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第一产业增长速度较慢。县域产业结构的由2008年的1:2.59:1.87转变到2010年的1:3.46:2.67。
(三)郴州的金融业蓬勃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郴州县域的金融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截止到2010年底,郴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46.4亿元,比年初增加146.6亿元;贷款余额为374.6亿元,比年初新增58.8亿元。其中,县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80亿元,占71.8%,贷款余额238亿元,占63.6%。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县域金融机构的业务也在增加,以满足高速增长经济下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比如保理,票据贴现,贸易融资,担保,理财顾问等。同时,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看好郴州的前景也纷纷进驻,2010年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在郴州设点,使区域内的金融竞争加剧。而浦发村镇银行落户郴州资兴,成为浦发银行在湖南第一家村镇银行。
衡量一个地区金融深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金融相关率(FIR),是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2000年郴州地区的金融相关率为0.46,到2010年为0.82。这一比率的提高不仅说明了郴州经济的发展,更说明了金融在郴州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在逐步提升。
二、郴州县域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县域经济和金融都在高速发展,但金融对郴州县域经济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主要表现在:
(一)贷款集中投放现象十分明显,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近年来,得益于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两城”建设方案的实施,郴州的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加快。其间,一大批优质的工程项目竞相上马,良好的经济前景自然受到了银行的青睐。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高度趋同,将大量信贷资金投向优势地区,特定行业,大客户等,尤其是房地产业,交通基建行业和重点项目。在过分重视大项目的同时忽视了小项目,竞抢重点优质客户的时候放弃了中小企业客户。尽管偏好优质大客户是银行的“通病”,但集中投放一方面会使贷款风险集聚到特定行业,难以分散化解,(尤其是这些对国家政策及其敏感的行业),另一方面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国有商业银行战略结构调整后,对基层的金融支持力度有所减弱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重心渐渐向大城市,重点行业集中,逐渐收缩和淡出在县域的业务,目前,郴州的九个县市里,除了建行和农行有完整的机构和建制外,其他的银行都在不同的地区撤销了网点,仅有资兴,桂阳,永兴三个经济强县拥有完整的国有金融机构体系。同时,国有银行战略结构调整后,贷款的审批权收归省行,县级支行贷款的自减小,加之贷款流程繁琐冗长,逐级上报,层层审批,效率低下,使得县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量下降,这与经济发展时期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制约。再者,四大国有银行对政策的敏感性较强,经营的业务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尤其是信贷审批权收归省行之后,贷款指标全部由上级控制,不能够灵活地开展业务。
(三)中小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先天畸形和后天发育不足
首先,企业向银行贷款冲动有限。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有所不足,银行介入的现实成本与潜在收益不对称。在郴州众多企业中,有80%以上的是中小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大多是以矿产采掘业、房地产业、加工产业为代表,缺乏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支撑的新兴产业,大多数是以劳动和资本密集投入来实现经济的规模递增。因而这些中小企业缺乏内在的成长性和竞争力。中小企业虽然有大量的资金需求,但是银行对于这类企业的贷款都需要一定的抵押,再考虑到政策的影响和对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高风险性的担忧,减少了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另外,面对贷款所带来的风险,一部分企业认为虽然新的投资项目会带来一定的利润增长,但由于无法确保利润增长额能够覆盖银行介入的现实成本,因而许多企业放弃了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冲动,转而运用一些相对保守的、一次性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最后、中长期贷款比重逐步增加,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加大。地方政府对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而政府的注意对象主要集中在规模企业和中长期基础建设方面。尽管中央一直在出台和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地方,由政府还是存在着对基建,房地产,交通等行业的投资冲动。这在郴州更是特别明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将郴州建设成为“湖南省最开放的城市”和“湘粤赣省际中心城市”,更是加大了投资和招商的力度。在政府的政策中,中小企业显然已经被边缘化。据统计,郴州县域内获得有效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仍然较少,只占到了20%左右。银行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底的17.86%迅速增加到68.06%,增长幅度达到了50%,也反映了郴州县域银行的贷款方向在向规模企业及中长期大型项目倾斜。
三、解决问题的政策和建议
郴州毗邻广东,交通便捷,有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经过,同时区域内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郴州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煤炭,钨,锌,石墨等有色金属储量丰富;郴州劳动力资源丰富,区域内各县都拥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各级政府对招商引资也十分重视,使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加大对郴州县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克服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不仅是推动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竞争,积极抢占份额,增加自身效益的必然选择。
(一)逐步改善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
过度集中的授信和审批体制造成基层金融机构不能结合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经营,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措施和能力。因此,必须减少对下级行的干预,赋予基层支行一定额度内的贷款权限,使其放开手脚,自主经营。改进有关的考核办法和奖罚制度,使其更为科学合理,更能体现促使基层行“提高资产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的原则,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抓大抓优扶小”的金融服务意识,在强化信贷管理责任的同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县级机构划分为不同级次,适应下放贷款审批权,确定合理的授权、授信额度;对县域企业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特别是要针对工业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资金需求的特点,适时给予信贷支持,。对县域经济中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简化和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发放程序,大力拓展消费信贷领域。
(二)加强信用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融资担保服务
减少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逐步将其市场化。众多中小企业无法通过银行贷款融到资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难以准确的测评中小企业的风险程度,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正常贷款。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融资担保服务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融资担保服务的实施不仅使得中小企业获得相应的资金,同时有利于两个重要方面的提高:一方面,融资担保服务的开展加快了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与商业银行明确分工,减少了银行调查、测评成本,使其更加有效率。同时加强外部信用环境建设。如,发起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协会,对不讲诚信的企业,除融资平台不予继续支持贷款外,还要由中小企业信用协会在相关网站和报纸上曝光,对讲诚信、有贡献的企业,由政府给予贴息奖励,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得奖、失信受罚”的良好信用氛围。
(三)因地制宜,推行差别化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县域支行经营活力
郴州不同的县域经济又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县有不同的发展方式。在湖南省委“弯道超车”理念的推动下,全市各县都依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了工业兴县、生态立县等多种发展策略。针对县域经济在产业结构、地域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基层金融机构在发展时一定要突出地域差异,特色办行,避免大而全、小而全。要因地制宜,寻求符合当地金融经济实际的县域金融业务发展之路。由于地域经济、金融生态及经营能力等差别造成的县域支行在业务总量、资产质量、同业占比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对县域支行实行不同的授信等差别化管理。
(四)加强银政合作,扩大市场份额
在郴州县域经济中,政府是金融机构的第一客户,其在财政、国土、社保、医保、基建、招商引资上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做大做强业务,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基层金融机构的影响力以更好的支持地方经济,必须紧紧地依靠地方政府。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取得其长期支持。政府应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相关监管和合作发展机制,在规定中小企业行为规范的同时,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员支持。同时,主动统筹管理,利用强制性手段使得各地商业银行在争夺政府支持项目的同时,必须相应关注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用大额贷款的投放拉动小额贷款的投放。将风险较大的项目与相对稳定的项目相结合进行捆绑式放贷,既不损害大企业或优质项目的利益,也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借此机会逐步发展壮大。这样银政合作,才能让金融机构的作用真正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五)加快金融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在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同时,为金融机构自身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县域金融机构要切实转变过去依靠贷款赚取利差的盈利模式和观念,大力开展金融业务和服务创新,拓展中间业务,扩大手续费和各种佣金收入,实现从中间业务和非信贷资产业务寻求利润增长点的业务转型,优化银行资产组合。对已经在大城市开办的业务品种,如保理,票据贴现,贸易融资,担保,理财顾问等,应尽快在县级金融机构推广。通过业务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机遇,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实现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的目标。商业银行基层行对县域内的各种信息,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信用程度等情况掌握较多,因此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及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
*县委在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工作中,根据县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以班子进一流班子、干部进一流干部、党员进一流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三进一”工程,量化指标,认真考核,确定等次,严格兑现奖惩。两年来县委、县政府拿出10多万元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予以重奖,其中党、政主要负责人奖励金额占单位奖金的15%。对20*年度考核排名靠后的2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全县通报,对因工作失误导致一票否决的1名乡长予以降职,1名副乡长予以撤职,对20*年度考核排名末位的一名乡镇长予以组织调整。通过以“三进一”工程统领考核工作,激发了基层党政班子求真务实、想事干实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财源建设先进县。*县委的“三进一”工程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委政研室的高度重视,在《黑龙江组织工作》、《调查研究》上刊发了*的经验和做法,市委书记杨喜军亲自批示并且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在全市学习“三进一”工程经验。
一、注重综合评价,促进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对于各级党委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这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
*县委在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工作中,不但保留一些常规工作指标,而且还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及时调整考核指标,比如,20*年将全县重点发展的“三色经济”中的绒山羊、优质大豆、民有林等工作列为考核指标,2006年又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对乡镇的考核重点,既符合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的新特点,又综合性强、涵盖面广,既全面反映了乡镇干部履行职责和德能勤绩情况,又突出重点起到了纲举目张、牵动全局的作用。在考核项目的设定上,充分考虑各乡镇的客观因素、基础条件,合理确定指标,既不脱离实际、无法完成,又须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完成任务,激发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想事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入科学分析的方法,并不简单的以分数定排名,而是深入的进行综合分析,辩证地进行历史和现实的、主观和客观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一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既作客观分析,从实绩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分析现任领导所起的作用,又作主观分析,察看现任领导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二是从环境的因素出发,既考虑内在的环境因素,如乡镇干部的素质、班子成员的整体优势,又考虑外在环境如地域优势、人文优势和基础条件等。三是从横向纵向的角度出发,既看在9个乡镇中的排名,又要看与历届班子相比工作的好坏和名次是上升了还是下滑了。四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既认真分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取得的业绩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式的长期效应,还是“杀鸡取卵”式的短期效应,以此确认业绩的实际价值。
考核评价注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注重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的辩证统一,注重群众的评价,这对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二、突出实绩考核,促进干部树立务实的政绩观
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构建科学完善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现实要求。*县委在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工作中,坚持突出实绩考核和求真务实原则,一方面,立足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考核指标设计决不贪大求全,脱离实际。另一方面,要突出对“事”的考核,通过分析“事”来评价干部的“是”与“否”、“优”与“劣”,看主流、看发展,既要看到干部的长处,又要发现干部的不足,把工作实绩放在一个地方的整体工作中,实事求是地反映。第三方面是突出重点指标的考核,对一些意义不大、无关大局的,或者是不求实效、走过场式的,尤其是空洞泛泛、可有可无的项目予以删减,以便更好地体现目标优化,增强考核的实用性和导向性。
三、运用考核结果,促进干部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提出“三个文明”齐头并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不可或缺。目前社会上发生了种种“荣辱”倒错现象,包括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中的领导干部也都存在着严重的“荣辱”倒错问题,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模范地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还应该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包括如何正确对待组织上的奖惩、个人的进退留转、制度的约束和管理等等,但是,荣辱观虽然属于道德范畴,却不能完全依赖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尤其是干部实践荣辱观,不能简单地依靠个人的努力和自觉性,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制度来约束,实践证明,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就是比较管用的办法之一。
搞好主要责任指标考核的重要方面就是要利用好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把奖与惩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严明的奖惩制度。*县主要责任指标考核办法规定,年末按照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达标三个档次确定奖励,未达标和否决档次的不予奖励。排名末位、未达标和否决的领导班子,对其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戒勉谈话,帮助总结教训,完善工作思路,提出改进措施,促其尽快改进提高。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未达标和否决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按照地方发展的要求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进行调整。在今年8月的乡镇换届过程中,对推荐得票较高、群众认可、实绩突出的8名干部提拔任用;对于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能力较差、群众不满意的2名干部,予以调整或处理,1名免职不保留级别,另1名保留级别待岗。有效解决了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使乡镇实绩考核工作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主要责任指标考核来确定干部个人的奖惩、进退留转,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个人的荣辱不能靠投机取巧、阿谀奉迎,只能靠奋发努力、积极工作,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来实现,不仅保护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得正气上升,歪风邪气不能蔓延,营造了竞争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
四、扩大考核民主,促进干部树立平和的群众观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县委十五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县工业经济工作,全面部署今年工业经济工作。刚才,会议表彰奖励了2011年工业系统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书德、浩云同志就工业经济和煤炭安全生产工作作了专题发言,工作安排细致,措施得力,我完全同意。同时,会议还印发了全县重点项目考核办法、2012年商务、统计、中小企业工作要点等四个文件,希望大家能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乘势而上,快步发展,实现“十二五”工业经济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工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围绕既定目标任务,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质量高、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一是速度快。县境内工业总产值完成120.39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县属工业总产值完成32.78亿元,同比增长42.4%,比去年高2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完成24.77亿元,同比增长31.1%,比去年高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下企业完成8.01亿元,同比增长93.9%,比去年高91.8个百分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7.80亿元,较上年增长20%,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1.3%,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二是效益好。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利税突破了20亿元(达到20.2亿元),同比增长29.51%,纳税百万元工业企业达到89户;工业增加值65.11亿元,拉动GDP增长11.7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5%,远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节能任务全面完成。去年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8个,总投资153.2亿元,年度投资59.9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为历年之最。签订招商引资合同、协议19项,总引资额30.74亿元,居全市第一,获得全市招商引资成果奖。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历史突破,试采原油200吨。富洋市场推广及冷库有限公司列入全省外贸转型示范基地。
三是质量高。全县煤炭产业由以原煤生产为主向煤炭深加工方向发展,煤能、煤电转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曹家峪焦化项目建成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于去年10月投入试生产,是全市第一个投入生产的煤化工项目。玻璃微珠项目投入试生产,生产玻璃微珠1000吨,销售300吨,实现收入300万元。依法成立了县龙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今后县属煤矿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煤矿双回路建设全面完成,20处煤矿通过了初验并达到市级三级标准,23处县属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监测监控、供水施救、压风自救、通信联络、人员定位五大系统全面建成。建北、建新煤矿建成投产,全县生产原煤2526万吨,首次突破2500万吨大关,较上年增长10.9%,其中县属煤矿生产原煤425.98万吨,占全县煤炭产量的16.8%,较上年增长12.5%。计量站加强内部管理,加大稽查力度,堵塞漏洞,严把计量关,全年计量煤炭2500万吨,征收各项税费6718万元。
四是后劲足。三大园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店头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我县工业经济的支撑,属全省100个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54家,其中规模以上38家,国内最大的煤矸石电厂—西峪煤矸石电厂累计完成投资25.7亿元,10万吨合成氨、60万吨高温煤焦油深加工项目正在开展各项前期工作。上翟庄高科技产业园区是我县工业经济的有力补充,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到位,为科技产业企业入驻园区创造了条件,西物瑞星光电有限公司建成投产。轩辕酒文化旅游产业园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亮点,完成投资1亿元,防洪、桥梁、酒罐安装等工程全部完成,工业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初步显现。我县被评为全市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先进县,工业园区成为最活跃的投资热土和最大的经济增长极。
总之,工业经济是我县经济的主导力量,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保障,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确保了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和社会大局的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指导的结果,是驻黄各大企业支持配合的结果,更是全县工业战线各部门、各厂矿企业和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开拓创新、实干兴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奋战在工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客观分析,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依然是煤炭产业“一业独大、一枝独秀”。我县产业结构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即一、三产业发展比重小,以煤炭为主的第二产业占我县经济总量的78%,煤炭工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75.4%,依然是以生产、销售原煤为主,依靠原煤产量提高经济总量,煤能转化和煤化工等新型工业刚刚起步,白酒、玻璃微珠等新兴产业尚在培育发展之中,工业经济资源依赖性强、结构单一、经济安全系数不高、受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因素影响大,发展新型工业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投资下降,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随着曹家峪焦化、2×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等一批项目进入投资建设的后期,今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较上年下降0.9亿元,但是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又较上年增加了0.7亿元,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压力巨大。三是煤炭产量增长空间有限,难以延续高速增长趋势。随着矿业公司二号井、建新、建北等大矿的相继投产达效,我县煤炭产能已快速释放,今后增长空间变小。县属煤矿装备水平低,机械化开采程度不高,加之今年省市对地方煤矿复产复工标准要求更高、程序更多、验收更为严格,县属煤矿复产复工时间势必推迟,产量将呈现下降趋势,产量计划较上年420万吨下降了70万吨,煤炭产量将由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直接影响到二产和全县经济的增速。四是非公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对县域经济增长贡献偏低。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产值仅占全县经济总量的21.3%,比全国50%的份额低28.7个百分点、比全省45%的份额低23.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县域经济的增长依赖煤炭工业的支撑,非公经济的作用发挥不够。同时企业发展环境依然不够优化,个别部门的服务还不到位。这些,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实现工业经济快步领跑
今年我们要继续贯彻“煤油化工强县”战略,坚持“煤炭主导、园区承载、化工提升、石油增效”的工业发展思路,围绕经济增长13%的目标,鼓足干劲,强化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是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设现代矿井,提高煤炭产能
煤炭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工业经济的主体,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争先进位的基础,必须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实抓好。今年煤炭工作总体来说四句话“首保安全,提升标准,规范管理,确保目标”。
一要首保安全。去年一季度,我县煤矿先后发生三起一人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十分被动,要汲取上年的教训,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今年省上要求县属煤矿复产复工验收工作,要逐级验收上报,经省市批准后,方可复工复产,这对我县来说,是煤炭产业发展的一次挑战,当然也是县属煤矿做大做强的一次机遇。煤炭局要按照“十必须、十禁止”的规定,加强与省市对接,指导煤矿按照复工复产标准逐项搞好整改,各煤炭企业要尽快制定煤矿复工复产整改方案,力争早日复工复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煤矿日常安全监管,落实县级领导联矿,煤炭局、站、队领导包矿,安检员驻矿制度。煤炭局要不断完善驻矿安检员考核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一线监管人员抓安全的积极性。
二要提升标准。扎实推进现代矿井建设,大力推广壁式开采、液压支护、皮带运输等新技术、新工艺,全面实施机械化采煤技术,是今年煤矿提升标准的关键。县属13处具备机采条件的煤矿,要尽快设计安装机采设备,实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县财政将按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实行机械化开采的煤矿每个补助50万元。今年要在南川一号、二号两处煤矿试点建设紧急避险系统,煤炭局要指导煤矿做好前期工作,力争6月份开工建设,年底系统主体工程全面建成,设备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提高煤矿安全水平和标准化水平。
三要规范管理。建设“安全矿井,文明矿区”,是县委、县政府对县属煤矿的总体要求。煤炭局要加强对煤矿日常生产的检查和指导,要依托培训中心,积极开展煤矿全员培训,重点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煤矿管理水平。龙腾煤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发挥好协调职能,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引导县属煤矿向现代企业方向发展。各矿要严格按照“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要求,切实把现场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三严格、三加强”,即严格遵守采掘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下井制度,加强作业现场监测监控,加强通风管理,加强现场劳动组织管理和场面管理。
四是要确保目标。2600万吨原煤生产任务是今年煤炭生产的目标,各驻黄企业是完成这一目标任务的主体。县委、政府将积极支持矿业公司、建庄、建新等大矿的生产,主动联系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充分释放大矿的生产能力,确保全年任务的顺利完成。县属各煤炭企业更要自加压力,认真实施县属煤矿产量倍增计划,狠抓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力促剩余7个资源整合矿井全部投入生产,对具备产能扩大条件的矿井,煤炭局要做好扩能的验收申报工作,尽快重新核定煤矿产能,提高地方矿的生产能力。运销办、煤台要切实做好煤炭运销工作,把握市场,协调运力,确保生产销售相衔接。计量站要全面提高计量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稽查力度,公平计量,规范收费,确保国家煤炭资源各项税(费)足额上缴。
(二)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和平台,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实现今年预期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主抓手,上下同心引项目,协力齐心争项目,万众一心抓项目。一要强化项目管理。今年全县共安排重点项目122个,其中续建、新开工项目99个,总投资20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9亿元。项目办要按照会上印发的《县二一二年重点项目建设考核办法》,通过月分析、季通报、半年考评等方法,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二要狠抓园区项目建设。店头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中,曹家峪焦化项目今年前季要全面投产达效,并举行点火仪式,为全省能源化工现场会的召开奠定基础;白石焦化项目要加大协调力度,力争4月份开工建设,年内完成焦炉等主体工程;60万吨高温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力争3月份开工建设,全年要完成投资2.5亿元;10万吨合成氨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协助矿业公司尽快争取双龙西峪煤矸石电厂“路条”,力争年内建成运行。上翟庄科技产业园项目生产玻璃微珠4000吨,产值8000万元。今年是轩辕酒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实施主题酒店、文化广场、酒工艺展示区等工程,生产轩辕酒800吨,实现销售额1.28亿元。三要谋化前期项目。各部门要加强与中省市的联系,及时捕捉新的投资信息,认真谋划编报一批投资大、拉动强、效益好、符合国家和省市投资方向的项目,确保更多项目进入省、市计划盘子,实现项目接替有序。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积极参加各类招商引资活动,把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作为主攻点,特别是突出在产业招商上做文章,积极引进产业下游配套企业,把园区打造成工业经济腾飞的“梧桐树”,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五要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要切实加大环境保障和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严肃查处损害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全力营造让客商放心投资、舒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发展非公经济,激活发展动力
非公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壮大县域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扩大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转变观念,培育出一批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产值在县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必须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继续按照“培育、壮大、扶持”的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培育出一批非公有制经济骨干企业,使非公经济在数量、规模、结构、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年内新增非公有制经济140户,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21.02亿元,增长20%。二要加大力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引导和帮助非公经济充分发挥和利用区位优势,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生产水平,提高竞争能力。三要采取措施,努力帮助非公经济解决资金瓶颈问题。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作用,并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优惠贷款和贴息贷款,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要认真做好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工作。今年工信部要求我县确定10户企业为中小企业统计直报点,省中小企业局要求确定30户企业为统计监测点,这是今年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新确定为直报点和监测点的企业,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确保按时限、要求完成上报工作。
(四)加强统计监测,提升运行质量
统计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政府宏观管理、科学决策的“指南针”,也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度量衡”,我县经济各项指标基数越来越大,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和全县的考核。一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数据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强专项统计调查,夯实基层统计基础,切实做到每笔数据“数”出有因,做到不虚报、不瞒报、不漏报。二要做好经济运行动态监测。我县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特别是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数据,需要统计部门加强与省、市的沟通联系,全面统计、跟踪监测、准确判断和把握发展走势,及早预警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工作建议。三要强化部门配合。统计数据不是统计一家的事情,相当一部分数据是由其他单位和部门反映的。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对待本部门、本单位的统计和数据报送工作,服从统计部门的统筹协调,共同做好统计工作。
同时,要全力抓好节能降耗和企业改革稳定工作,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要落实节能措施,下大力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普及节能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经济发展局要对全年3.5%的节能任务认真进行分解,落实到行业部门,确保年度节能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以内。要加快企业改制,妥善解决企业债务、职工安置等问题,年内完成2户企业改制任务。
三、夯实责任,狠抓落实,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
全年工业经济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是需要工业系统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苦干实干、狠抓落实。
一要紧盯目标抓早动快。全年工作千头万绪,各部门各企业要按照会议明确的目标任务,一一对照,把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一条一条地梳理出来,及早安排,快速启动、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要及早准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煤矿复产复工验收工作要做到早安排、早申报、早验收;招商引资项目要做到早谋划、早协调,为参加西洽会打好基础,努力实现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红。
二要围绕重点抓好落实。工作中要统筹兼顾,也要注意重点突破,必须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煤炭生产、项目建设等一批具有牵动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一定要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亲自过问,工作要一项一项地抓出眉目、抓出成效。对这些重点工作,每个季度、每个月进展到什么地步,都要有明确的进度安排。在工作推进中,不管是牵头部门还是协办单位,要牢固树立上下一条线、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经济发展局要定期调度,做到月检查,月通报,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要转变作风全新服务。工作的推进,需要的不是光说不练、袖手旁观的“理论家”,而是立说立行、大干快干的“实干家”。各乡镇、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真诚关怀企业、鼎力支持企业、全程服务企业,企业在起步时要帮助、引导、扶持,企业在在步入正轨时要指导、规范、提升,促使企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