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配音发声方法

配音发声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配音发声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第1篇

 

一、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在电影艺术中,用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来代替其他诸如解说词等方式,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气势磅礴的场面时,用解说词就得不到想要的效果,相反还会把降低场面的震撼效果。再比如,电影中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活动或表现突发的事件,紧张、恐怖、激烈的场面,或对景物的描绘,或加强对影片中悲欢离合等情节的渲染等等,音乐要比其他形式更能使影视作品的表达效果展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影视演员如今也逐渐认识到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声乐艺术对增强音乐语言的基本功,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及表达能力,提高音乐素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声乐又是一切音乐形式的基础,是曲调、歌词、旋律及语言的结合。它更接近于生活,更能准确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各种情感,更能确切地、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各种情感,所以,音乐、声乐在电影艺术形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声乐课训练的必要性

 

专业的歌唱者在声乐训练方面,特别是声音的造型上,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保证声音的洪亮、音质的纯正和音色的优美,喉头稳定以及对气息的控制等等,通过共鸣唱法提升歌唱效果。电影演员则比较特殊,因专业性质不同,所以和专业的歌唱声乐训练有所差异,在声乐的训练目标和要求程度上都不太一样。

 

影视专业中的声乐训练除了具有的表演专业特性外,还兼有声乐专业的共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课程的合理安排,具体课程内容包括声乐个别课、声乐排练课、声乐理论课和选修钢琴课等等。不断加强声乐理论和技巧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声乐课程中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升自身音乐素养。通过对身体各个发声器官的控制与养成正确的呼吸方法,使之发出的声音有共鸣,有刚有柔。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国外的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了追求作品的真实感,基本采用演员自身进行歌唱配音,如《音乐之声》、《翠堤春晓》等。而国内的影视作品却比较偏向于用歌唱家来进行配音配唱工作,即使这些工作做得十分相似,可依然不能代替演员来配音配唱的实际效果和真实感,显得非常不自然甚至格格不入。我们经常会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发现很多不同演员的声音是一个人的,源于都用相同的歌唱家配唱,这种做法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尽量采用有歌唱能力的演员来进行影视作品的演唱工作,才能把作品展现的更为真实、形象和自然。

 

三、声乐教学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

 

影视演员的听觉能力是保证演员歌唱的重要因素。学生要进行声乐艺术中的听觉训练,如培养音准、旋律和节奏,在此之外,还要培养内心的听觉,内心听觉的完成要借助于自身对作品节奏、色调和色彩等变化的感知。在基本掌握了内心歌唱方法之后,还要不断体会听觉与视觉的配合,在脑海中不断地形成所要描述的场景,把内心的情感与演出画面是相融合,使内心的听觉和视觉有机结合,使演绎的人物形象更加逼真,贴合实际,更好地体现出艺术的真实感。此外,演员在外形与内心体会的相互协调也至关重要。要积极丰富自己的音乐语言表现手段,拓宽自己的内心感受,把生活经验与阅历融合到歌唱的表演艺术中来。以内心感受为基础,强化对旋律起伏、节奏变化和强调对比等的控制。

 

在歌唱过程中,也要意对歌唱状态的把控,包括口型、眼神以及动作等,不可矫揉造作,又不要平淡松懈,应朴实自然,有歌唱艺术的真实感。在现阶段,对电影电视中演员歌唱都是通过录音来实现的,所以演员对录音设备的特性要有所了解,以便于更好的掌控声音的变化规律。

 

影视演员在加强声乐方面的练习后,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声音的运用能力,通过对声音的控制来更好地完成影视作品中的各种相关工作。在声乐训练上,本着以真声为基础,着重于真假混合的训练,使音域扩展开,这样不但可以进行三个声区的训练,又能加强声区的变化与衔接及强弱变化的训练,使声音有弹性、圆润、自如,这有利于电影歌唱以及达到声音形象的塑造。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 声音 塑造

声音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生命存在形式,承载了交际的重任。实验表明,人对外界事物的听觉感知,38%来自声音。这个数据值得教师深思:课堂教学中的声音效应不容轻视,否则就难以达到最佳境界。许多声音令人回味犹长:宋世雄的解说激情四射、倪萍以情动人,敬一丹、于丹从容自信,佐罗、幸子、唐老鸭的配音独具特色,完美地展现了个性、情致,使人痴迷难忘。教师通过科学训练,掌握发声技巧,美化自己的声音完全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从而提升教师的形象魅力指数,带给学生美感和难以拒绝的亲和力。声音美化,是指通过科学发声对声音进行妆饰,使之富有感染力,让听者产生共鸣和愉悦。至于如何美化声音,笔者列出以下几点拙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保护嗓子——声音美化的物质基础

首先要坚持室外活动,保持心情愉快与放松,减少感冒。其次是养成咽喉部卫生习惯,饭前饭后做咽部清水含漱,多喝茶,保持咽部清洁,在冬季还要注意口鼻的保暖等。一旦咽喉出了毛病,要积极调理、治疗,药物治疗固然重要,平时的用声习惯、饮食习惯更不容忽视,用嗓时不能超过自己的声域范围,过高过强、长时间讲话都容易使嗓子疲惫,平时要常备金银花、胖大海等凉性中药,多吃新鲜食物或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夏天多喝绿豆汤,冬天以白萝卜煎水代茶,多吃雪梨百合,远离烟酒,少吃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二、练好普通话——声音美化的关键

普通话是一个合格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是教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也是声音美化的关键。教师要练好普通话,掌握音变的规律,处理好变调、轻声、儿化以及语气词“啊”等,尽量减少地方音的影响,积极向身边的语文老师请教,多听新闻播音,并刻苦训练。同时要做到口齿干净利落,吐字归音毫不含糊,达到“语清意自明”的境界。在课堂上,还要特别注意语流的流畅性,切忌语脉混乱,离题万里。避免“啊”、“那么”、“对不对”、“这个”、“OK”等口头禅的出现。教师在平时说话时,要下意识地锻炼表达能力,比如,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反复朗读,尽量不重复,还要控制好语速,一般控制在每分钟150-190 音节之间。语速过快,会让听者喘不过气,过慢,则容易使人犯困、走神。

“文如看山不喜平”。语音语调的高低变化、轻重缓急同样不容忽视。课堂上,连珠炮般的声音、没有底气、干瘪乏味的声音以及浓重的口音令人生厌。智慧的言语,只有配以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声情并茂的嗓音,才能令学生痴迷陶醉,从而享受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三、科学发声——声音美化的技术保障

歌唱家的声音令人羡慕。其实,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科学发声训练出来的,教师借鉴这些训练方法,也能达到理想效果。

1、气息训练 有力而稳定的气息支撑是发声的关键,被视为发声之本,也是吐字准确的主要动力,可使声音更具穿透力。

有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供借鉴:

(1)闭口打哈欠 打哈欠时故意不张开嘴,而是强制用鼻子吸气呼气。

(2)狗喘气的练习 张开嘴,伸出自己的舌头,然后开始吸气、呼气,逐渐由慢到快,每次练习一到两分钟,每日坚持练习,时间逐渐增加、喘气速度逐渐加快,可以锻炼气息的控制能力、弹跳能力、支撑及持久能力等。

2、共鸣训练 声音明亮、悦耳决定于声音的共鸣作用。

(1)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香”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4-6 次。

(2)哼鸣练习 具体方法是:闭上嘴巴,吸气,感觉口腔里仿佛含了半口水,而后轻轻地发出哼鸣的声音,如果感觉脖子下巴紧张,可以在发音时像嚼口香糖一样轻轻咀嚼,可使整个发声的共鸣腔体如胸腔、口腔、头腔在发声时得到放松,也能使自己获得一种较高的声音位置,减少声带的负荷。平时可以多练习唱歌,体会声音的位置。

据调查,嗓子嘶哑已成为教师的职业病,10 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中,声带出现严重问题的约占20%。中国音乐学院科学发声课题组对全国上万名教师的调查显示,在我国只有声乐系老师经过专业的发声训练,其余的大中小学教师则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发声训练。如果师范院校能够开设科学发声课,则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供又一科学保障。

语言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缺少了阳光,没有了明媚;表达离开魅力的声音,如同佳肴少放了盐,平淡无奇。教师的声音如果不美,学生就难以领会知识的妙趣。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个人知识水平,充分备课,重视语言表达逻辑的贯通,更要着力提升声音形象,努力打造魅力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建国、陈冬云 浅谈教师的声音艺术《科学之友(B 版)》2005 年02 期

[2] 沈湘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年7 月

[3] 林立君 声乐教学艺术论[M] 福州:福州教育出版社2004 年2 月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第3篇

首先,口头语言和歌唱语言共用同一发声器官。

人体专门用来发音的器官只有“声带”。人所以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还要靠人体各种器官多种活动的配合。人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个部分:喉下、喉部、喉上。喉下有用来呼吸,并且也作为发音器官的各器官,包括气管、肺、胸廓、横膈膜和腹肌。喉部是声源器官,包括喉头、声带。喉上是用共鸣作用或阻碍作用来调节声音的各器官,包括口腔中各部及鼻腔。各部分器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机地、合理地、能动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出圆润的、有光彩的、优美和富有乐感的声音。

其次,“气乃音之本”,“气动则声发”,呼吸是歌唱发声和语言发声的动力和基础。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呼吸方式是下意识的,不能满足发声的需要。既适合歌唱发声又适合语言发声的呼吸方式是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因实际需要自如地调节用气,以达到“以情运气、以气托声、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胸腹式呼吸法运用的两个基本环节是吸气和呼气。这两种发声训练呼吸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慢吸慢呼、急吸慢呼、急吸急呼等方法。

再次,歌唱发声与语言发声都讲究运用以口腔为主,头腔、口腔、胸腔三腔共鸣的方式,使声音扩大和美 化,发出洪亮、优美、具有艺术魅力的声音。

第四,唱歌一般采用普通话语音标准。各地方音和北京语言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当演唱某些具有地方语音特点的歌曲时,也可以在个别的关键字音上强调唱出该地方语音的特点,但全曲的基本语音标准仍应统一在普通话语音基础之上。例如,江浙一带的方音特点就是平舌(z、c、s)与翘舌(zh、ch、sh)不分,l、n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所以在歌唱中应特别注意对各种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语音状态有一致的要求,对需要特别处理的某些方音,要点到即止,不可滥用,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为目的。

民歌和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特色,在演唱时如能用方言就能更好地表达其内容,突出其地方色彩。不过,我们应对歌曲中的地方语音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找出其中最关键和最有特点的字音加以艺术处理,尽可能做到以一概全,突出展示歌曲所要表现的地方语音特色。例如,《三十里铺》这首歌曲具有西北民歌风格,而在西北地方语音中与该字音特色有关的,最有特点的一个字是“我”字的读音。如果用普通话语音标准来唱“我”字,就体现不出歌曲的地方特色。但如果将“我”(wo)字按当地方音改唱成“e”的发音,听众就会感受到其中的地方特色。

为了追求特殊的艺术效果,有时要对某些常规的普通话字音进行变异处理。例如,在《半个月亮爬上来》这首歌中,为了夸张音乐表现所要求的朦胧意境,通常在唱“轻轻地扔下来”这句时,将其中的“扔”字哼在鼻子里形成一种特殊的延续鼻音,唱成“扔嗯――下来”。这样唱虽然脱离了基础语音规范,但却有利于音乐意境的表达。

在风格处理上,北方民歌要豪放粗犷一些,南方民歌则要柔婉轻灵一些,高原山区民歌要高亢嘹亮一些,平原地区民歌则要舒展自如一些。

第五,吐字归音是我国说唱艺术理论中在咬字方法上运用的一个术语。咬字吐字活动是一种相互紧密配合的系列动作,两者之间应协调默契,形成一体。当说话时,字音的头、腹、尾各部分在时值的分配和语速、语调等方面都处于一种自然的状态。而歌唱中的字音形成却必须遵照乐谱中的规定,每个字音各部分的时值分配和语速、语调都经过了艺术处理,其字音的归韵要比说话时的归韵复杂的多。

在歌唱的咬字吐字中,通常将字音的形成规律归纳为“咬好字头,延长字腹,收好字尾”。所谓字头就是韵头,系由单韵母或声母接单韵母构成。“咬好字头”,就是要形成正确的韵头。“延长字腹”是指将“韵腹”部分根据音乐的需要延长,构成字音的主体。“收好字尾”是指将“韵尾”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收束,即归韵,以构成字音的完整性。

但汉语的字音并不都具有完整的字头、字腹、字尾结构。汉字中有的字音无头,有的字音无尾。例如“安(an)”,就没有声母带头,因此应将“a”视为实际的字头,直接运用喉咙的阻气作用发出“a”母音。又如“花(hua)”,就没有韵尾,在唱这个字音时,就应将其字腹“a”母音视为该字音的实际字尾,在演唱中将该母音 按照乐谱所规定的时值延续到字音的结束,通过对歌唱气息和歌唱音量等方面的收束感来表达字音的完整性。

第六,汉语文字中的平仄、四声,本身就已经包含着音乐的旋律因素。每一个字各有高低升降的倾向,若干字连接构成句子时,前后单字互相制约,又蕴涵着对乐句进行的一种大致的要求。分析一下各民族各地区民歌的音调,它们都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音调有密切的联系。比如我国的“变音阶”,它的特殊音级就是变,与河南一带人民的语言音调十分贴切,这个地区的音乐就以这个“变音阶”为主。战国时,荆轲赴秦刺秦王,众人送至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只之声”,声音悲壮凄厉,以至于“士皆垂泪涕泣”。同样,我国的“燕乐音阶”也与陕西关中地区人民的语言音调关系密切。另外,各地方言的声调特点有的虽然与北京音不一致,但在歌唱中因为字音的声调主要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因此各地语言声调特点一般不会对歌唱的字音造成不良影响。但在演唱一些具有地方语音特点的歌曲时,还是应尽量唱出其中的方音声调特色。

《白毛女》歌剧创作时利用了陕北民间音乐。陕西方言上声字发音偏高,那里的秧歌、等民间歌曲,往往以高音唱上声字。而在此歌剧中有时在原配歌词上声字的所在,填入去声字,唱起来反而更合适。

语言的音节对音乐也有影响。汉语的音节没有强弱之分。只有少数字是“语助词”,如“的”、“了”等,因语意和位置的不同会改变字调,而成为“轻声字”;配上弱拍的音乐,有时的确令人觉得非常合适;但放在另一种句逗位置上的时候,又不一定是轻声,而且有些地方,即使配上强拍的音乐,有时也未尝不可。如“啊”字之类,有时配上强拍的音乐,甚至配上长长的拖腔,反而觉得更加合适。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指导;学生;有效朗读;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56-01

《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朗读”就是就是用声音清晰响亮、正确地把文章念出来。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我认为可以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方面选好突破口。

一、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水平改善朗读教学

朗读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迅速提高还有一定难度。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加强学习,在备课中自己也能多加强朗读练习,通过以声释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从而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在平时,教师还应拓宽自己学习的路子,并能结合不同的文本进行进行钻研,争取正确把握读物的内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任何内容都会感觉到有路可循了。

二、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合适的指导方法

1、教师做好范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更易于感染学生,因为老师的声音相对更有立体感,更能激励学生,同时教师在范读时还可以让学生反复想象、揣摩,这样就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的重点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发挥范读的作用。在这篇课文中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具体描述的就是桑兰面对伤痛和不幸,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经过。在课堂上教师如能抓住桑兰面对失声痛哭的队友“没有掉一滴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比赛的情况”,进行康复治疗时“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等内容进行有感情地范读就能让学生能从内心体会出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为教师的生活经历相对丰富一些,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为了更好地打动学生,教师在范读时还可以适当加上一些肢体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然后,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来阅读全文。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灵活处理好范读的内容,有时对一处内容也可以多次进行范读。

2、结合配音朗读

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有效地朗读课文,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外,还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比如可以自由读,演读、甚至是画一画、唱一唱等,特别是如今现代化教学手段十分丰富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配音朗读,或者是先聆听、欣赏一些优美配音的诵读片段,感受文章描写内容,激发学生表现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朗读成为他们享受阅读快乐的一种手段。如教学《珍珠鸟》、《雾凇》、《二泉映月》等一些状物类课文都可以让学生结合配音进行朗读,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体验文章蕴含的美感,从而激发 他们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

3、练习分角色读

针对一些叙事性较强,人物个性特点鲜明的的文章,教师可以多采用分角色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因为分角色朗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时,就可以分别让学生多次扮演英国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然后让他们进行表演朗读,从而体会萧伯纳的谦逊自律、胸怀宽广和娜塔莎天真可爱。在分角色朗读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分组比赛,让学生互评,这样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等类似文章同样可以使用这一方法。

4、自主展示朗读

对于现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教师除了可以引导学生多次进行自主朗读之外,还可以让他们进行朗读展示。例如,教学生背诵《灰椋鸟》一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登台演读,或分组进行朗读比赛,以促进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朗读,争取短时间内快速学会背诵。

这三段内容分别写的是灰椋鸟归林和归林后喧闹的壮观场面。按常理来说,鸟儿归林是为了休息,而灰椋鸟却不愿意过早地“安眠”,它们飞来飞去,翩翩起舞,呼朋引伴……这样的场面怎能不吸引人呢?在教学中,学生如能把描写的内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自然也就等于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他们再进行背诵也就显得轻松多了。

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朗读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课文虽然能按照要求进行朗读,但能否做到吐字清晰、发音正确、注意停顿和重音,注意语调和语速,教师的在课堂上的评价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评价中教师应多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因为这样更有利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与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及时解决解决学生的疑难和困惑。在具体评价学生朗读活动中,教师还要因材而异、因人而异,具体进行指导。只要教师能坚持训练,时间长了就一定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一教学要求。

总之,朗读既是一项十分高深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小学生能学会有效地朗读课文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想提高学生朗读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多方面和多层次地努力,不断地挖掘探索,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和学生共同成长,以便更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朗读 重要 培养 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英语的学习应遵循听说读写的规律。其中,“读”即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句子、词汇、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大声念出来。那么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的呢?

首先,重视语音教学。

学生要读好读准英语单词,那么就要过语音关。语音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拥有两种能力:一是看其形能读其音,听其音能拼其形。牢固建立音和形的关系;二是能说比较标准和流利的英语,但在这之前必须读准单词,能流利地读句子,朗读课文,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英语教学的:

1.将音标教学和单词教学相结合。在学习英语单词时,我引导学生将音形义相结合,而不是用电话号码的方式死记单词的拼法,我用手势教音标,如穿针引线音|i:|,做穿针的动作教sheep,如梅花音|?|,右手大拇指与食指垂直教读单词apple,教/i/时,右手除大拇指外四个拇指同时在空中向右挥动,告诉学生读短音时一秒钟三次,短促有力。教/e/时,告诉学生这是45°音,教读egg。学生也跟着做动作,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到“君子动口还动手”,学生注意力很集中并且很放松觉得很有趣。

2.多听录音进行模仿。语音学习的主要方法是模仿,我让学生大声跟读磁带:看英语电影,主要模仿本主语者的发声和语调。在模仿时,我让学生先听录音并模仿,然后把自己的音录下来,与磁带上的录音做对比,发现差距并改进。让学生每天跟读教材或牛津出版社出版的书虫20分钟,我还给学生推荐英语流利说,牛津出版社出版的书虫等,让其跟着大声模仿坚持先听后说,听准了再说;让学生多方向多渠道接触有声,地道的材料。

3.利用趣味性的活动进行语音训练。为了让语言训练变得生动有趣,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我采用了如诗歌朗诵、绕口令、歌曲、歌谣、幽默对话、课文配音朗读、电影配音等形式。诗歌朗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语感;绕口令能帮助学生锻炼口腔肌肉,促进发音的清晰性和流畅性;歌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辨音能力;课文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调、节奏、停顿和情感;电影配音能激发学生模仿纯正语音、语调的兴趣和热情。

然后对英语科代表进行培养和培训,实行小组合作。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选了两名英语领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科代表,他们早上进行领读,我先让他们在我面前朗读,对其发音的准确性和流利度进行纠正,然后再在全班进行领读,对他们的站姿也做要求,站在台上就是一名指挥,要有大将风范,他们的举止,精气神决定了全班的朗读水平,我让他们站在讲台的正中,要求举止大方,如果在领读期间,学生有不会读的地方,立刻停下来进行纠正,反复朗读,一名站在讲台上领读,另外一名巡读,观察有没有不认真,不专注的,并且要求学生用手指着所读内容,巡读科代表如发现不认真的,在黑板上记下名字,该组所有同学扣操行分两分,并在中午补读20分钟,如有读书声音特别洪亮专注的同学也写在黑板上,该组所有同学加操行分两分,实行小组奖惩制度,得到表扬的同学及其小组有极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而受到惩戒的同学及其小组则充满了羞耻感,而连累了该小组的同学心生愧疚,其他同学也会批评他,让其下次改正,小组合作,增强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荣辱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迫使小组长加强监管小组成员,让学生去管理学生。如果课代表本身不认真,则中午补读40分钟,先管理好课代表才能管理好其他同学“因为擒贼先擒王”,只有课代表以身作则才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才能管理好其他同学。在初一六班,因为学生基础较差,学生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我又增加了两名科代表,六班就有四位课代表轮流领读,在科代表之间形成竞争态势,给其一定的压力,让他们回家大声跟读磁带,让自己先有好的发音,流利地朗读,本身具有一定的领读水平。增设科代表,还有利于迫使学生调整状态,端正态度,了解自身不足,促使其多思考多学习,弥补自身不足。让其了解领读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再在全班看谁领读得好,之前有的科代表朗读得不错,但声音太小;有的科代表声音很洪亮,管理能力也很强,气场也很强大,能hold住学生,但读得结结巴巴,通过增设科代表,选到了一位既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朗读又比较好的学生。原来他们班的早读有气无力,经过调整以后,早读有很大的改善。

我通过语音教学―手势音标,学生掌握读音规则,能拼读单词,培养、培训科代表,告知朗读内容及方法,告知学生朗读的重要性,告诉学生朗读基本知识,让其有明确目标,有规律可循。现在我班学生精神抖擞,气势磅礴,声音洪亮,呈现勃勃生机,真正体现了一日之计在于晨。朗读让他们有了自信,有了勇气,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感到很欣慰,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认为学生的自信、能力超过知识本身,学生更有了以下收获―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语感,增强了听力水平,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提升了写作能力,我们班英语总体成绩优异,离不开朗读这个法宝。可见,朗读真的很重要――得朗读者得天下。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点

将各式各样的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最终目的,让听众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在节目的现场,整个的过程当中都是由播音主持人来进行一手的掌控,所以,在这整个的过程当中,其一定要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能够清晰的表述,同时,还要进行进一步的艺术上的加工,使语言风格能够和时代的潮流紧密的联系,进而使得语言能够对不同时期的听众产生同样的吸引力。

1播音语言口语化

对于主持与播音的侧重点不同,播音员的基点为文本内容,在经过自己的二次加工来使得其内容能够更加的具有吸引力,用自身的声色条件来高效精准的展示出内容。而主持掌控好节目,同时也能够策划以及规范节目内容。播音员在进行表达语言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亲切力,让听众听上去能够感觉到心情上的愉悦,同时还要做到刚柔并济,让听众能够满足不同的感觉需求,但是,社会语境在变化发展,所以如果播音员还是采用传统的表达方式来表述内容的话,很明显这是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自然也就会被听众抛弃。现今,主持人和播音员的主要工作可以说就是用语言将其内容给表达出来,这样在表达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转变的方向上应该为由播—说,也就意味着在主持时不能够只是单纯的照稿来读,而是要用自己的风格来进行讲述。从广播、电视节目可看出,说是节目主持的主要表达方式,除了那些比较严肃的节目,如新闻类。听众接受播音语言到了一定的高度时,审美效果也为重要的一块,通过这一点还是能够看出来它和其他语言的差异性还是比较大的,其可得到大众普遍认同是播音语言的口语化发展飞快的原因,但是,播音主持中对于语言的规范性还是比较严谨的,要求讲述语言都需要用正宗的普通话,而不是随意的选用各地的方言,不过语调与语气能够适当的融进一些,以听众为核心,表现出语言的另一面孔。就站在口语化这一角度上,播音和人际传播是相似的,但是不能够因为这一点就将两者同化。口语不等于书面语。一般下,书面语具有应用性,体现出一定的贴近性与日常性,就是播音员播音语言的口语化的主要内容。怎样表现出其语言口语化,表现在对美的二次解读,将生活美和艺术美结合在一起就是播音语言的工作。但现今,美充斥了人的周围,而大众文化的尊重就是播音语言美的所在点。要想将播音语言发展起来,就必须要建立在口语化的基础上,经发展,播音语言保留了口语的某些特性,如平等与交流性,同时,删除了随意和不必要的因素。除此之外,能够表现出播音语言口语化的还有播音主持人的素质,播音主持人合格的前提就是能够把握好语言,对气息和口腔的运用要恰当,特别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在对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使得其能够更加的具有感染力以及规范性,将艺术的美也融进了口语化的播音方式当中。

2播音主持语言个性化

当今语境下,要对播音主持人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使得其在进行主持的过程当中能够进行持续性的创新,现今,在这一行业当中,因为个性化的原因,使得很多的播音主持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如李静等,在同样的语言特征下,他们依旧能够很好的结合到了自身的特点,很好的掌握住了听众心理,运用语言方面也是十分得的得心应手,能够自如的进行转变。以前播音主持工作中,节目风格要十分的严肃,不苟言笑,也不允许主持人在语言上出现个性化。广播电视的形式在现今的大环境当中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听众在变化也改变了自己对于审美上的一个需求,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他们就自然会对各种节目的要求不同,现在这个行业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要想在这样一个有着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依旧能够得到一个较好的市场份额,那么个性化的培养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只有具有特色的播音,观众才会被逐渐的给吸引过来,那么听众的范围才会扩大。为了做到个性化,此方面的工作者就要首先具备一定的能力,也就会是语言的掌控力,如果无法保证能够较好的进行掌控语言,那么根本就谈不上实现什么个性化,除了一定的那个的掌控力,主持人还要具有较好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自如的在不同的环境中转变的应用语言,语言掌控好加上还能随时的进行转变,语言自然就会被附加上更多的魅力,而正是这一份魅力能够使得听众不由自主的被其俘虏,进而成为该节目的忠实粉丝。且还有一点要格外注意的就是,对于自身的条件,不论是优是劣,主持人的认识都要清晰,扬长藏短,使得达到效果的同时能够显示自己的个性。

3播音主持语言亲和力

亲和力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亲和力的语言能够让听众感觉自己离主持的距离十分的近,内容听上去也会更加的容易接受。当前语境中,大众的审美就是播音主持人的口语化的原因。播音主持致力开发大众文化语言,其体现在贴近百姓生活语言,使得播音能更加趋近口语化,这就达到了语言表达的传播效果。在更加平等环境中来将信息在主持人与听众中传递,语言更加自然的进行交流。主持人通过创造和技巧来将语言给表述出来,保证展现出播音效果的规范性以及艺术性。

4播音主持语言时尚化

时代风格是会变化的,主持人的语言也要紧跟其步伐,创造出的节目形态下会有更高的认同率。在现今主持呈现口语化,这就紧密的联系了时代风貌。因为,现今人们改变了观念,时尚感相同,主持语言的时尚化能够满足消费文化中的多种要求,使得听众心情愉悦和优雅,主持人在时尚化的语言下,能够具有多样的神韵以及气质,可将他们生活品位提高上去,使其能更加的个性以及精致,如李咏在主持“春晚”时,朗诵是最适合的来展现语言的方法,但是它并没有采取此方法,而是采用了口语化,体现出了自身个性化风格,语态语势当中融进些国际化气息,在年轻人的心中认为这就是一种时尚,播音主持语言无论如何都需时间好检验,所以要认清时尚特征,进而找寻出一条更好的时尚之路。

5配音语言的多元化

电视节目中为画面配录解说词就是这篇文章中所指的配音,在影视作品当中,里面的人物的讲话声也是由配音来完成的,但是这一项不含在这篇文章提到的配音。配音语言发展在时代的发展当中开始多样化,一方面因在生产电视节目上出现的工业化,有着更为细致的分工,还出现了专门进行配音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有一些具有比较特殊音色的人员来组成的;另一方面,现今听众需求多样,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不断的改变着。现今,大众所接受的广告配音都是种类多样的,存在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6结论

播音主持人在进行传播信息的过程当中,要适应格式各样的一个因素以及变化,尤其是社会文化和经济上的变化,使用多种的形式来进行播音语言表达,借此来满足各式各样类型的大众需求。在相应环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述技术,通过机智、幽默等语言,将大众的好感紧紧的抓住,在情感上,增强和听众的交流,进而提升节目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艳秋.电视播音主持在现代传媒视角下的艺术要素分析.西部广播电视,2013(6):223-225.

[2]李苗.浅谈播音主持发声的时代特征[J].新闻爱好者,2013(13).

[3]阎陈龙,王旭,陈鹤.现代大众传播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人文素养

新媒体对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对播音主持素养要求提升,播音主持专业培训需创新培训理念;其二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可应用的信息化培训手段增多,相关人员需有效利用。

一、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

在新媒体环境下,市场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更高,培训人员需合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化培训手段,培养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观看体验。但在实际培训中,部分单位并未认识到新媒体对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的影响,仍按照传统培训理念与方式开展培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培训内容不合理,部分单位在课程设置中表现出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导致播音主持专业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虽然具备字正腔圆的发音和端庄的仪表,但不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以支撑其播音主持内容,阻碍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培训方式陈旧,部分单位在开展播音主持专业培训时,仍旧采用灌输式培训方法,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参与性偏低,培训效果不理想;第三,缺乏实践培训,目前部分单位开展的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培训普遍存在实践培训与理论培训严重失衡,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实践素养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进策略

1.优化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内容。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培训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问题,相关单位需优化播音主持专业的培训内容,在讲解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支持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人文教育,加强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深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对文化内涵的认识,使其通过播音主持传递信息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良好道德观念的传递,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同时,培训中可定期组织实践活动,如走进敬老院、下乡入社区、探访建筑工地等,带领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走基层”,体会群众生活,了解社会现象,提高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文素养,使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播音主持更具“人情味”。2.创新播音主持培训手段。针对播音主持培训方式陈旧问题,培训人员需提高对多媒体的重视,引入先进技术,创新播音主持培训手段。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慕课、VR技术等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培训人员可利用互联网寻找专业培训资源,结合工作要求与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认知水平,编辑慕课视频,通过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深化其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有条件的单位可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播音主持过程,生成三维模型,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理论知识。例如,在开展《喉部控制》的培训时,培训人员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喉部的整体结构与发声时的器官工作原理,帮助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理解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践训练奠定基础。另外,为实现校台衔接,可引入导师制强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使其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某广播电视台制定并实施新员工导师制度,选拔不同业务领域的骨干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导师,与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分组结对,对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进行指导,引导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在业务与心理等方面,完成从学生到专业人士的转变,并通过培训讲座、素质拓展训练、党建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在培训讲座方面,该广播电视台组织“台十佳员工”、各部门业务骨干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就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媒体应用等内容开展培训,深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对岗位工作的认识。3.提供播音主持实践机会。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实践培训不足问题,培训人员需为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提供更多播音主持的实践机会。在新媒体环境下,培训人员可利用互联网创设播音主持情境,引导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开展实践训练,为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未来工作奠定基础。例如,在某单位中,培训人员基于新媒体设计三个层次的实践训练,分别是基础技能训练、综合提高训练与实践创新训练。在基础技能训练中,培训人员通过基于新媒体技术的软件与设备,组织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开展语音测试、播音发声训练,通过计算机规范的发声标准,纠正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发音,使其基础技能得以提升;在综合提高训练中,培训人员通过新媒体创设不同培训情境,如新闻播音、广播主持、电视主持、影视广告配音或活动会议主持等,要求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播音主持,强化其播音主持能力,提升其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训练中,培训人员拓展培训情境,组织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开展文博解说、网络主持等实践训练,并要求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专业实践演出。在上述实践培训中,培训人员通过层进式训练内容,深化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认识,培养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素养,使其在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新入职播音员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配音发声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动画 假定性 剧情 角色 时空 声音 摄像机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07-01

一、假定性的含义

假定性是所有艺术的固有本质,主要是用来表达虚拟、夸张、想象、假象等此类主观意向,而动画的假定性为动画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二、动画假定性的特征

在动画中,所有的画面内容都是创作者绘制而成的,但观众明知画面虚拟,依然会被吸引并相信故事。动画假定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虚拟的创作,二是夸张的表现。虚拟是假定性的基础,夸张是动画假定性独特的表现形式。动画的假定性比影视拍摄现实的再现性更假定化,作品中所呈现的一切都是完全的假定设计。包括假定的剧情、假定的角色、假定的场景、假定的时空和假定的摄影机运动等。

(一)假定的剧情

动画题材的选择多是神话、童话或传说,具有假定的幻想色彩。剧情的一切也都是假定的,无论时间、地点、角色和事件。比如,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的时间是未来的2029年,安德鲁•斯坦顿的《海底总动员》的剧情是小海鱼父亲玛林在澳洲海洋里寻救自己儿子尼莫的故事。

(二)假定的角色

在动画创作中,动画角色是动画家创造的产物。不管是纸面的单线平涂动画(二维动画)、立体的材料动画,还是电脑图形技术的三维动画等,角色都是虚拟的,具有假定性。如二维动画的《龙猫》中的龙猫造型设计,它来源于猫的原形却夸大了猫的自然比例,拟人化的龙猫是站立地行走。如此拟人化的假定设计是动画的特征。在《美女与野兽》中,从家具到茶杯,虽然是在与人类和动物的外形相似上作联想,建立了观众的可信度,但他们还都是虚拟的、假定的。在三维动画的《怪物史莱克》中的史莱克丰富的表情一样是假定性的拟人化。动画角色形态、尺寸、比例、表情上的假定性设计,可以在动植物、非生物、抽象物象中建立。例如,海草跳舞、大树讲话、水杯流眼泪等。

(三)假定的场景

动画片中的场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仿造和借助非凡想象力创作出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无论对已知场景的重组还是对未知场景的创造,只要符合故事的内部逻辑就都是合理的。万籁鸣的《大闹天宫》中所展现出的奇花异果、巨瀑飞流的花果山圣境;晶莹阴冷的碧海龙宫和烟雾缭绕等级森严的天上世界;地动山摇的神仙战场等都是虚拟的。造型简练中求变化,色彩统一中求丰富,构成一幅神话剧的幻想气氛。让观众沉浸在这种千变万化的神话气氛中,从而增添它的艺术魅力。背景的风格与人物的性格相统一,场景处理得当能够为展开人物性格做铺垫。

(四)假定的时空

在教学剪辑时,使动画专业学生明白动画时空是不可能原封不动照搬生活逻辑时空的,影片的时空关系是现实时空的浓缩,借助剪辑来完成时空假定性的使命。时空的假定性又分为时间的假定性和空间的假定性。

1.时间的假定性。在日本科幻动画中,时间意识的高度假定性是最突出的,不管是早年的英雄《铁臂阿童木》,还是星际探险《宇宙战舰大和号》,或是新浪潮《攻壳机动队》,这些作品的时间都是未来式的。具体到场景间的时间逻辑意识有剪辑的割断,动画时间的进展可以具跳跃性。

2.空间的假定性。《铁臂阿童木》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而阿童木诞生于2003年,故事的空间符合未来时。空间的假定性与时间时代也不一定保持高度一致,可以具有跳跃性。上一场景是在地球,下一场景可以是某星球。所以动画时空的假定性是千变万化,无所不能的。

(五)假定的声音

动画片中的发声源是画外的自然人的配音,仅这一例证就能证明动画声音的假定性了。介于动画的特殊性与虚拟性,动画声音略显得非现实化、夸张。不管是经典的唐老鸭与米老鼠的配音,还是《狮子王》中的丁满和彭彭的声音设计,假定性都较强烈。另外歌舞剧的模式介入动画创作中,无声源音乐直接代替角色的独白。如《小马王》中,斯普理特再次被抓送往修筑铁路的旅途中的音乐就表白了斯普理特此时心情,这是非常主观的借喻。

(六)假定的摄影机

动画的摄影机仅存在创作者心里,动画师可以自由伸展,缩放,切换;施展多种拍摄手法和技术手段;创造各种真实世界里摄影机所无法做到的天马行空的拍摄角度等。如《人猿泰山》中泰山在原始森林中穿梭的速度感和空间感,以及和动物们互相嬉戏的场景。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假定的摄影机,那景别、角度与运动意识从何而来?那么,影像的后果也将不堪设想,将是呆板且毫无声色的作品。

三、总结

动画艺术是以假定性的方法来揭示现实生活的。它不仅能体现出现实中的东西,而且还能体现出那些只存在于动画师幻想中的东西。运用假定性特征施以技术可以夸大影片的内容和形式,使其达到动画师所想要的效果,使得动画魅力无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