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1篇

方法:对我院从2011下半年到2012上半年收治的36例急诊观察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分析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36例患者中好转27例患者,这些患者插管前SaO2

结论:对急诊观察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患者进行鼻腔气管插管治疗,不仅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还能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在临床中加强对插管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关键词:经口腔气管插管 辅助呼吸 分析 呼吸机 临床治疗 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2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86-02

在医院急诊观察区中,因疾病而引起患者的呼吸麻痹以及呼吸功能不全等情况很常见。此时,就需给予患者呼吸支持,使用经口腔气管内插管的途径来连接呼吸机,以此提供患者的呼吸支持,改善患者的通气质量。以下就将我院收治的因呼吸衰竭而采取经口腔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我院2011下半年到2012上半年收治的36例甲急诊观察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16岁到8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9.2岁;并且36例患者中,慢性阻塞性肺引起呼吸衰竭患者17例,脑血管意外患者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6例,重症肺炎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3例;而且这些患者在插管前测SaO2

1.2 试验方法。方法就是对36例急诊观察区呼吸障碍患者采用低压气囊气管导管[1],具体操作如下:先将呼吸机放置床边,然后接通电源氧气并调节呼吸机的参数;然后给患者静脉注射5mg力月西进行镇静和肌松,同时协助患者平卧头向后仰,并吸净患者口腔内以及气道的内分泌物,确保口腔通畅;再者就是将无菌石蜡油[3]气管导管前端,在普通喉镜或可视喉镜的引导下,可以先从口腔插入直到导管内口处,然后立即吸痰,以保持管腔的通畅。治疗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适当调节通气参数以适应患者呼吸,最后就可以将导管过渡到呼吸机上通气。

2 结果

对36例呼吸障碍患者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检测,患者中好转27例,并且这些患者插管前SaO28kPa,PaCO2

3 讨论

在医院急诊区中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病死率甚高,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插管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另外因为气管插管腔较长且内径较细,容易因为吸痰不便而造成的粘稠痰液聚积阻塞,因此在对呼吸障碍患者的进行插管治疗的前后,都应该密切观察插管期间患者的神志、瞳孔以及呼吸频率、节律等病情变化,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3.1 常规护理。确保室温保持在25℃左右,用紫外线照射消毒[4],然后帮助患者以平卧位或半坐卧位,并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预防霉菌感染。

3.2 插管时的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时应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做好呼吸机的监护工作,保持呼吸机管道的通畅,并注意观察呼吸机中通气量和气道压力,当通气量下降时应调整患者使气囊重新充气;还需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湿化器里灭菌注射用水的量及温度,并做好呼吸机管道积水的及时清理。

3.3 患者气道的护理。在对患者施行经口腔的插管治疗时,应该做好患者气道的护理工作,吸痰前可以适当提高FiO2待到吸痰后的2分钟再调回[5]。并鼓励清醒的患者咳嗽咳痰,并辅助翻身拍背,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神志不清患者及时吸痰;并注意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的湿化,防止因为痰液粘稠而堵塞导管,还需要加强所有操作的无菌与隔离,以可以避免交叉感染,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3.4 做好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在对急诊观察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及时观察患者在的神志瞳孔,对于插管后瞳孔散大且出现深昏迷的患者,可以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同时观察其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并每日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的pH、PaO2、PaCO2值的变化,以此来调节患者呼吸机的参数。

3.5 拔管的护理。对于经口腔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在拔管时,也应做好护理措施,只有在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平稳后,患者的神志清楚且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允许的状态下,才可以拔管并清理呼吸机,拔管时应该将患者呼吸道内的异物吸出来,拔管后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吞咽以及发音的状况,并鼓励患者咳痰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而且拔管后患者在12小时内还要以流质饮食为主。

参考文献

[1] 孙裕强.呼吸做功量和吸气时间分数对于呼吸机撤离的临床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9,(06)

[2] 张静涛.经鼻盲插在吸入性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08)

[3] 张水琴.周丽萍.新生儿重大手术后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11)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肺部感染;气管插管、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63-01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原因大多有由高处坠落、楼梯滑跌、打架,或由于自行车、机动车辆的交通事故而受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男59例,女33例,平均44岁;GCS评分3~5分25例,6~8分43例;均给予重症监护,给予氧气吸入2~4L/min。患者中度昏迷至深昏迷,单侧瞳孔散大42例,双侧瞳孔散大13例。头颅CT表现: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颅骨骨折。

2、护理体会

2.1 基础护理 ①室温18~20℃,湿度60%~70%为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②: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避免舌后坠。③清除口鼻分泌物,每天2次口腔护理,预防和减少口腔细菌滋生。④每1~2 h翻身叩背1次,每4 h做1次肢体被动运动和按摩,每次20min,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⑤超声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每天4~6次,每次15 min。⑥加强尿管和会阴护理,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天2次,膀胱冲洗每天2次,尿袋每天更换1次,留置尿管时间长者1~2周更换导尿管1次。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意识障碍者容易发生误咽、误吸,或因下颌松弛导致舌根后坠等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必须及时清理咽部的血块和呕吐物,并注意吸痰,痰黏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每6h 1次,可加用α-糜蛋白酶1支、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驱动雾化时,氧流量调至每分钟6~8L。舌根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3 气管插管的护理 患者常因喉咽分泌物、舌后坠致呼吸道不畅,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给予大流量氧气吸入(4~6 L/min),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可保证吸痰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微弱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以减少呼吸道阻力,清除呼吸道死腔。

2.4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①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新鲜及流通;②局麻者取半卧位,全麻未完全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给氧,心电监护,吸痰。手术当日不宜过多的变换以免套管脱出;③对小儿、精神病及全麻者应约束双手,防止抓脱套管;④保持套管通畅,给予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等措施,每日消毒内套管至少3次,套管内滴入1%的碘化钾稀释痰液,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⑤规察呼吸变化,如有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应及时检查处理;⑥术后第二天调节套管系带松紧,以系带与皮肤间能插一指为宜;⑦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并发症,如伤口出血、皮下气肿、感染等;⑧拔管前先行堵管,堵管后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如堵管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可拔管。拔管后继续观察1-2天;⑨病人带管期间,拔管前后,应随时准备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急救器械,以备万一。

2.5 吸痰 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尽可能减少感染的机会;吸痰前先用无菌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吸痰方法:①确定通畅后关闭导管近端,使其消除负压,快速进入气管内,插入10~15 cm。松开导管近端,恢复负压,边旋转边退出。插入气管时不做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损伤气管黏膜。②每次插入只吸引1~2次,注意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 s,保持吸引负压低于120 mmHg。需要进行多次吸痰者,两次间隔期间应吸氧或连接呼吸机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进行吸引。③为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低氧,吸痰前后应给予充分吸氧5 min。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减轻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同时要注意痰液的性质和量,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2.6 吸氧及呼吸机应用 颅脑损伤患者必须保证有效供氧,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可采取面罩,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气管套管内给氧。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气流量,氧气导管要深置,以防止导管滑出影响氧疗效果。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保持呼吸机在正常工作状态,调整好各项参数。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心病;呼吸道感染;护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57-01

1老年慢性肺心病容易导致的严重后果

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简称MOF。容易引起心,肺,脑,肾,肝,消化道器官的衰竭。衰竭器官愈多,病死率愈高。其中肺、肺脑、肾衰,DIC是造成肺心病死亡的严重因素。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血容量不足;感染毒素作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

2防治及护理要点

①应该及时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行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以改善通气功能。②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良好的循环状态,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或半流质饮食。③严密观察病情,对重症肺心病患者行心肺监护,及时抢救。④对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先兆者及时采取措施,休克前合理应用升压药,及时应用肺脑合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过氧化物拮抗剂抑制细胞毒性介质的破坏作用,切断病理通路。⑤衰竭脏器的支持疗法包括综合支持疗法,纠正急性代谢失调,防止肺心病恶液质状态出现,鼻饲联合静脉输注营养液提高免疫功能。⑥病人烦燥不安或有精神症状避免使用镇静剂。⑦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⑧注意保暖,以防加重呼吸道感染

3加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预后不良。老年肺心病的发展后果严重,容易给护理造成困难。除了在感染时采取积极的治疗,如给予足量、有效的抗感染治疗,祛痰、解痉平喘、合理用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外,加强护理是非常重要的。防止油烟刺激病人的呼吸道,保持空气新鲜,注意室内通风。帮助病人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4肺心病的护理方法

近年来,笔者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肺心病患者许多例,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4.1心理护理由于肺心病的病程时间长,需经过长期的治疗,且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患者经济负担大,造成患者丧失治疗信心,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特别是危重患者,往往悲观失望,甚至拒绝治疗。因此,要加强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谈心,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解除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增强其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同时要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使其安心治疗。

4.2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控制感染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措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要合理给氧,选用能提供较稳定的氧浓度、患者易于接受、用后无不适感觉,并能坚持长时间应用的鼻导管或鼻塞给氧。为防止脱落或堵塞,指导患者尽量用鼻呼吸。氧流量1~2L/min,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其次,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要鼓励患者多饮水,雾化吸入,湿化痰液,并采用叩胸、拍背、引流等方法以促进其痰液排出,避免口咽、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导致的不良影响。同时,协助病人翻身;遵医嘱使用抗菌素,注意给药方法和用药时间,输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免失去疗效;做好24小时出入量记录,对于全身浮肿患者,注射针眼处应压迫片刻,以防感染。

4.3饮食方面护理肺心病是慢性疾病,肺心病心衰患者应限盐饮食,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同时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宜多食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4.4做好基础护理病室保持整洁、光线充足,经常开窗,空气对流,温湿度要适宜。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预防压疮发生,保持皮肤清洁,每2小时按摩受压部位或给气垫床,骨突部位给棉垫圈或气圈,每日早晚用温水擦洗全身,经常为患者翻身,更换衣服。保证营养供给,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溃疡、细菌侵入,必要时用朵贝尔氏液漱口。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护理质量。

4.5密切观察病情,提高对病情的观察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对病情的观察。患者缺氧早期出现睡眠形态紊乱,尤其是夜间兴奋,易与普通的睡眠障碍相混淆,故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尤为重要。

4.6鼓励患者劳逸结合肺心病患者因顾虑活动会加重呼吸困难,大多采取静卧少动,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适宜运动的必要性和正确的方式、方法,并帮助其进行。患者心肺功能代偿良好时,可让患者适当参加体能锻炼,但不易过度活动,还应注意休息。训练时护士应在旁指导,保证患者安全,最初训练时应在吸氧条件下进行,并避免疲劳或致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61-0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FIE)是指在新生儿的围产期因窒息出现的脑组织缺氧缺血,临床表现出一系列的脑病症状与体征。此疾病仅严重的威胁新生儿的生命,而且是新生儿后期致残儿中最常见的主要原因之一[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29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此组患者为出生后3min-7天,均具有胎儿宫内窘迫或颓生儿童基史。其中发生轻度窒息的患者3例(阿氏评分4-7分),重度窒息的患者26例(阿氏评分≤3分);所有患儿均出现神经异常症状,表现为神志异常.肌张力改变,经头颅CT检查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1.2 临床分级 缺氧缺血性脑病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三级:①轻度:患儿处于过度觉醒状态、兴奋、易激惹以及高度激动性(震颤和抖动)。拥抱反射活跃。此组有4例,占13.8%。②中度:患儿处于抑制状态、肌张力低下,意识呈嗜唾或浅昏迷,会出现惊厥发作、呼吸暂停和吸吮、拥抱等反射减弱。此组有20例,占69.0%。③重度: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减弱或消失,各种反射均消失,出现惊厥且呈持续发作状态,或出现去大脑僵直状态。此组患者5例,占17.2%。

1.3 基础治疗 此组患儿均采取以下治疗方案:①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1-2L/min;②维持循环系统稳定,保持血压和组织灌注;③监测血糖值,使之处于正常水平;④患儿出现惊厥时多选用鲁米那或安定止惊作用,有脑水肿或者伴有颅内压高时使用甘露醇静滴;⑤使用促进脑循环的药物桂哌齐特32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持续使用7-10d。

2 护理措施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肺部脆弱,由于一种时间过长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堵而加重缺氧,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早产反应低下的患儿并且无力咳痰。观察患儿的面色如出现突然发绀,呼吸形态改变,提升痰多,影响正常呼吸,立即给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2 氧疗 氧疗可以改善低氧血症,减少肺部通气-血流差,增加肺泡内氧分压,减少又向左分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血氧饱和度上升。

2.2.1 头罩吸氧,一般氧流量为4-5l/min,若持续高浓度吸氧(FiO2>0.5),使PaO2维持在50-70mmHg,SaO2维持在87%-95%之间,可发生氧中毒,眼球后视神经血管损伤[2]。

2.2.2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CPAP现有简易型和新型两种。简易型CPAP装置较为简单,使用方便,但是有弊端,氧浓度无法调节和控制,持续气道压力不稳定,易诱发气胸等并发症;新型CPAP可调节压力、氧浓度,可以进行气道加温湿化作用,设有压力报警装置,明显的提高了安全性和有效性,减低了高氧对未成熟肺的损伤的危险性。如吸氧浓度超过30%,仍有低氧血症,可以采用鼻塞CPAP,维持气道压力在4-5cmHO2,气道氧气加温在32℃以上,湿度在100%、氧流量5L/min。

2.3 一般护理措施 注意保湿室内安静清洁,温湿度适宜。将新生儿绝对静卧直至病情稳定为止。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集中操作,以导致新生儿烦躁而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现象。注意将患儿头部抬高15-30°,并将头偏向一侧,禁止头部下垂,以免会加重脑水肿症状。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避免体温过低或者体温过高。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几率。

2.4 循环功能的建立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止血、降低颅内压、镇静等药物治疗,如使止血敏、甘露醇、速尿等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原发病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高热、呕吐、躁动等会使患儿机体大量失水需要从静脉进入药物进行治疗,补充患儿发病期间丢失的水分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输液过程中注意为患儿进行补液应严格控制补液量和速度,控制滴速,有条件的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匀速滴入,以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心衰[3]。

2.5 营养支持护理 患儿由于神经功能症状影响饮食,多数患儿遵医嘱给予糖水或者母乳进行口腔滴入,注意防止发生呛咳,严重时遵医嘱禁食水,因此要注意患儿的皮肤弹性以及口腔黏膜情况,防止发生脱水现象,准确的遵医嘱进行补液治疗,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现象。

3 讨 论

HIE的发病机制虽然比较复杂。但缺氧缺血能够使脑细胞代谢能量障碍这是发病的重要环节.本文所叙述的护理措施主要针对严密观测患儿生命征,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循环系统、有效的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经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关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赵湘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抢救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1,1(9):1079.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5篇

【摘要】探讨先天性膈疝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1年11月16例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16例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均成功。结论 对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前及时胃肠减压、减轻胸腔压力,有效的氧气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加强呼吸道,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观察患儿的腹胀、喂养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膈疝是指膈肌先天性发育不良而导致的畸形,腹部器官经膈肌缺损疝进入胸腔,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对新生儿的心肺发育和功能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死率高达30﹪~60﹪[1],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患儿将发生呼吸循环衰竭或发生渐进性脱水和营养不良,以致全身衰竭而死亡[2]。我科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先天性小儿膈疝16例,愈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最小为出生后12d,最大8个月。其中新生儿2例,均经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膈疝。所有患儿在入院后5d左右在插管麻醉下行膈疝复位,膈肌修补术,术后恢复顺利,平均住院15d,全部治愈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a:患儿取患侧半卧位,减少腹腔内脏的移位,从而减轻疝内容物对肺的 压迫,以缓解呼吸困难。同时给予患儿禁食,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定时抽出胃肠道内的积液、积气,以防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入气管,或胃肠道内的积液积气压迫胸腔,加重呼吸困难。b:持续低流量面罩吸氧,监测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本组患儿16例在面罩吸氧的情况下SpO2>90﹪。c: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功能障碍是新生儿膈疝致死的主要原因[3],本组有3例新生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由于及时吸出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加上有效的氧气供给,3例患儿均平安度过了围手术期。d:对呕吐频繁的患儿,除行胃肠减压外,还应静脉补液,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及能量的供给。e:对于哭闹剧烈的患儿,应给予水合氯醛0.5ml/kg体重保留灌肠,确保患儿安静,防止胃胀气,以免加重呼吸困难。

2.2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病情 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的结果,并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及尿量的多少。确保患儿安静,必要时适当使用镇静药,以防躁动导致耗氧增加及管道脱出。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未清醒前,应专人守护在床旁,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备好吸引器装置,及时吸出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氧的有效供给。

2.2.3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有利于肺复张[4],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和受压,保证通畅。观察水柱波动,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术后2~5d无液体引出时,可拔出引流管。引流管拔出后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哭闹,呼吸困难等。本组患儿均顺利拔出引流管。术后留置胃管以减轻腹胀,利于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2.2.4 保证能量的供给 先天性膈疝术后患儿禁食时间较长,在禁食期间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给静脉营养治疗。为减轻心脏负荷,避免肺水肿,控制输液速度,液体要匀速输入。新生儿的输液速度应控制在5~10ml/kg体重每小时,24h匀速泵入。患儿一般术后2~3d有排气,拔出胃管后可根据不同年龄进行适当的喂养,拔除胸腔引流管后2~3d开始,每隔3h经口喂养,经口喂养不耐受时选择胃管鼻饲喂养,本组患儿14例直接经口喂养,2例鼻饲管喂养2~5d后自行吃奶,观察患儿无呕吐及腹胀,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2.2.5 出院指导 指导家长在给患儿喂养时,注意观察患儿吃奶后有无腹胀、呕吐、排便情况,以及有无呼吸困难等,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就诊。因先天性膈疝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发育不良,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术后1~3个月内尽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感染引起剧烈咳嗽、哭闹等,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到医院复诊,观察患儿的营养状况、生长、体格发育等。本组患儿通过防治,生长发育良好。

3小结

先天性膈疝患儿起病急,病情重,术前及时行胃肠减压,减轻胸腔压力,有效的氧气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保持呼吸道、胸腔引流管的通畅、合理喂养、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患儿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张金哲,杨启政. 中华小儿外科学【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391~399.

[2]朱忠良,蔡乾荣,董骏,创伤性膈疝21例诊治体会【J】. 河北医学,2000,6:447.

[3]祝昆. 小儿先天性膈疝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2269~2270.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儿童;肺炎;护理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湿音等症状[1]。小儿肺炎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居小儿科患病首位,因此护士加强对肺炎患儿的观察,并实施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疾病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对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进行了综合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儿120例中男64例,女56例,平均年龄2.1岁(10月~5岁);临床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喘憋、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四肢末梢发绀等。肺部闻及湿音、喘鸣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模糊或斑点状影等征。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采取隔离措施、改善治疗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观察、合理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精心护理,积极控制炎症,预防窒息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

2.1.1 环境 室内环境要安静、舒适、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18℃~22℃,相对湿度50%~60%为宜。检查或对每一位患儿进行操作后应用消毒液洗手,同时尽量将相同病原体肺炎患儿安置在同一病室,有条件的可以住单人间,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预防皮肤感染[2]。

2.1.2 休息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工作中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护理治疗集中处理,不要反复搬动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以增加肺通气,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2.1.3 饮食 蛋白质和热量不足会影响疾病的恢复,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与黏膜病变的修复,并增加纤毛运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结,以利痰液排出,因此应鼓励患儿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要多饮水[3]。但要适量,避免加重心肺负担。小婴儿应采取母乳喂养,以流食为主,大婴儿及幼儿饮食应清淡、易消化。病情危重的患儿抢救期间要暂时禁食12~24 h,以鼻饲或滴管喂养,鼻饲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速度缓慢,保持导管通畅,要少量多次供给,切勿过饱,以免影响呼吸。对有气急、发绀患儿在喂食或服药时应抱起,以免吸入气管,发生窒息。

2.1.4 口腔护理指导 由于分泌物堵塞气道,常用口呼吸。为了减少口腔内继发感染,应注重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在喂奶后或饭后应喂食少量白开水,较大患儿应漱口。

2.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小儿肺炎病情变化急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加强巡视病房,巡视过程中应认真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气色、神志,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高热患儿要注意是否有呼之不醒、惊厥等情况发生;口唇紫绀、鼻翼扇动明显,说明患儿缺氧严重;反复出汗、皮肤湿冷、双眼无神、哭声无力等考虑是循环衰竭的先兆,应立即报告医师;若患儿出现深睡、躁动、肌张力增高、昏迷、呼吸障碍则提示中毒性脑炎;患儿呼吸深长、面色潮红、口唇发绀好转,可呈樱桃红色、肢体由冷变暖,但呼吸困难加重,昏迷等,提示有呼吸性酸中毒。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2.3.1 及时清除鼻痂和鼻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另外,气道湿化非常重要,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2.3.2 经常变换和拍背,能够减轻肺部淤血,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可根据病情每2~4 h为患儿翻身一次。拍背应在患儿咳嗽时将其上身向下倾斜与地面呈45°~90°角自下向上,两侧分别进行,以空心掌反复拍10 min左右。

2.3.3 根据病变肺叶的位置采取相应的引流,如右(左)上肺炎时先取半卧位,然后左(右)侧前倾和后仰位;左(右)舌叶或中叶肺炎时,采取右(左)侧卧位;病变在两下肺基底部时,年长儿可直接置于床,抬高床尾15°~30°[4]。根据重力原理,通过改变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引流。

2.3.4 肺炎时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常常较多,需要勤吸痰。年龄稍大患儿可指导并鼓励咳嗽使痰液排出。在引流或拍背后可给予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应在喂奶、服药前,动作要轻柔、敏捷,避免给患儿不必要的刺激,防止损伤其口鼻部黏膜。要先吸口腔内分泌物再吸鼻腔内分泌物,以免患儿再喘息和啼哭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每次吸痰不应超过15s,若吸痰后出现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黏稠度及颜色、患儿面色和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

2.3.5 痰液较多时遵医嘱指导患儿使用祛痰药,而不用镇咳剂,以使痰液易于咳出。喘憋严重者应配合使用消炎解痉药,保持气道通畅。

2.4 雾化吸入疗法 雾化吸入是应用超声波声能,把药物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着患者吸气而进入呼吸道,起到消炎、镇咳、祛痰、解痉的目的,有稀释、软化痰液的作用,而且此法局部用药、剂量小、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轻。雾化吸入时,应教会年龄较大患儿缓慢深呼吸,若患儿不能学会,可令其张大口呼吸,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注意患儿面色、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加剧、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报告医师,并协助医师分析原因,采取对症处理。可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等有消炎解痉作用的药物。

2.5 氧疗 氧疗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症,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肺炎患儿如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紫绀时应及时给予吸氧。一般采用鼻前导管或口罩持续吸氧,氧流量分别为0.5~1 min和1~2 L/m,氧浓度不宜超过40%[5]。

2.6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小,思维意识不成熟,此时与家长的沟通尤为重要。要让家长了解肺炎的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为患儿做各项操作前要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此项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说明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减轻紧张、恐惧的心理,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2.7 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接触患儿如喂奶、服药、换尿布等各项操作时勤洗手。患儿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少到人多的公共场合,不接触感冒患者。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如有原发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增强免疫功能。

3 结果

经认真观察病情,执行有效护理措施及配合医生治疗,本组12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平均住院6.53 d。有效率达100%。

4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冬春季多发。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部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或阻塞,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另外,肺炎病情进展快,由于严重缺氧易引起呼吸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应积极进行防治,以免发生意外。在小儿肺炎的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工作责任心要强,要细致、全面、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执行有效护理措施,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对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朱念琼.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1.

[2] 张晓敏.小儿肺炎的观察与监护.临床合理用药,2009,2(3):76.

[3] 孟宪斌.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山西中医,2005,21(6):61.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气管切开;堵管;对比

气管切开是神经科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喉梗阻,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及某些手术的前置的预防性手术。当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平稳、气道通畅后需要进行堵管,而气管切开在拔管前必须先试堵管24—48小时。传统的气管切开堵管(简称堵管)是用棉签一端缠绕胶布封堵,但是胶布长时间受潮后易脱落,且自制过程易污染。最重要的是此法较为极端,或堵或开,病人在堵管过程中易反复,阻碍拔管成功率,导致病情反复。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科对气管切开患者堵管采用一次性无菌采血管的帽及50ml注射器的针头进行逐渐过渡的渐进式堵管方法,既无菌又逐渐过渡堵管,病人逐步适应,成功率高。自2012年5月至今,我科已有1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采用新型气管切开堵管技术,取得满意效果。

1 制作方法

将一次性无菌采血管的帽套入将要堵管患者的气管套管上,再将50ml的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头插入采血管的帽上使气流通过,从而达到半堵管的效果,患者堵管初期采用半堵管,此期堵管约50%,可使病人逐步适应堵管,观察24—48小时后患者呼吸平稳、气道通畅即可拔除注射器的针头达到完全堵管,此期堵管约100%,再观察24—48小时后患者呼吸平稳、气道通畅、无明显不适即可拔除气管套管。

2 方法步骤对比

传统堵管方法:①堵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堵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②评价呼吸情况及监测血氧饱和度;③湿化气道并充分吸痰;④将棉签缠绕胶布至气管套管内径口大小并插入达到完全堵管;⑤如完全堵管时患者有不适,如:胸闷、憋气、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拔除棉签停止堵管,待患者缓解后再行堵管直至患者完全耐受。

新型堵管方法:①堵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堵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新型堵管的优越性;②评价呼吸情况及监测血氧饱和度;③湿化气道并充分吸痰;④将一次性无菌采血管的帽取下套入气管套管上,再打开一具50ml一次性注射器取出针头并插入采血帽上,此时为半堵管,堵管约50%,观察24—48小时患者呼吸平稳,气道通畅将针头拔除,此时为完全堵管,堵管约100%,观察24—48小时患者呼吸平稳、无明显不适即可拔除气管套管。

3 讨 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除,且各种分泌物和呕吐物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导致气道受阻,引起缺氧加重脑水肿甚至窒息死亡。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最为切实可靠。气管切开可及早开放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运用循证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过早拔除气管套管可能因患者不能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而再次行气管切开,造成拔管失败。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套管又可能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气管食管漏、气胸等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拔管的时机应选择在:①患者意识清楚或意识重度障碍转为轻度障碍时;②吞咽反向存在咳嗽反射恢复;③缺氧症状解除肺部无感染症状,自主有效排痰能力恢复;④试堵管2—3d。无缺氧症状,呼吸平稳。

神经外科常规拔管方法:先试堵管的1/2,对患者自主排痰能力有一定刺激作用。无缺氧症状,呼吸平稳,ld后可试堵整个气管套管口,如1—2d后,无缺氧症状,呼吸平稳,可拔管。拔除套管后创口可不必缝合,以碟形胶布拉紧伤13中,再敷以纱布l—2d后,伤口可自行愈合。拔管后床头柜上继续准备无菌吸痰用物和气管切开包,以便突然发生痰液堵塞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时紧急使用。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呼吸道;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3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有脑实质损伤,伴意识障碍及咳嗽、吞咽反射降低或消失,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伤后颅内压增高,频发喷射状呕吐;颅底骨折或者颌面部损伤伴耳口鼻腔涌出血性液等,极易造成气道堵塞而窒息,加重脑缺氧而危及生命。笔者所在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急诊接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现将笔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呼吸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30例,女10例;年龄17~63岁,平均41.5岁,车祸26例,工地高处坠落12例,打伤2例。颅脑CT证实脑挫裂伤2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2例,颅内血肿6例。

2 护理

2.1 院前急救与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情况下脑组织只能耐受5~6 min的完全低氧,超过这个时限,脑组织将可能收到永久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分泌物、异物或者舌后坠等阻塞呼吸道引起肺通气不足,导致低氧血症,早期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非常重要。首先应畅通气道,松开患者衣领,将头部偏向健侧,平卧,清理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异物,取出假牙,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呕吐方式。特别要探查呼吸是否平稳,如果张嘴困难及抽搐者应放置开口器以利于口腔及咽部分泌物流出;深昏迷舌体后坠者,用舌钳将舌体外拉并配合医师放置经口气管插管,然后加压给氧。遇有呼吸窘迫、口唇紫绀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气管切开。

2.2 呼吸道护理

2.2.1 预防误吸 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即采取头部抬高20°~30°,增加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给予持续有效氧气吸入,氧流量4~6 L/min,伴有呕吐或者口鼻溢血者,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引起窒息,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口鼻血性液,如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吸出且昏迷较深,及早给予气管切开术。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示血氧饱和度低于95%以下的,提示肺通气量不够,及时吸痰或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2.2.2 湿化气道与有效吸痰 采用超声雾化机给予雾化吸入,通常用生理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糜蛋白酶4000 U,每4~6小时雾化一次,每次20 min,或者经气管导管滴入生理盐水,每次4~5滴,每小时5~8 ml。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2]。吸痰做到有痰必吸,吸要彻底,采取YYB-93D型脚踏式电动吸痰器,吸痰动作敏捷、轻柔,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操作步骤如下:(1)检查电动吸引器性能,负压维持在26.6~40 kPa,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用生理盐水试吸维护导管通畅。(2)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用压舌板或者开口器帮助患者张口,在无负压情况下,吸痰管插入10~15 cm,过深可引起颅内压增高[3-4]。踩脚踏开关,边吸边将吸痰管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出,彻底吸净痰液。(3)在吸痰过程中,随时保持导管通畅,如发生堵塞,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吸或者更换吸痰管。如痰液黏稠病情许可,可叩拍胸背,以振动痰液或交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4)每次吸痰完毕,用纱布擦净唇周分泌物,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待平稳后方可再次吸痰。(5)在吸痰过程中如患者出现紫绀立即停止操作,无自主呼吸者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待呼吸改善,再谨慎将痰吸出。

2.2.3 无菌操作与气管切开的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前后要洗手,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吸痰器储液瓶每日清洗消毒,放入气管切开患者准备两套吸痰管,一套用吸套管内分泌物,一套吸口腔内分泌物,两者分开使用;每次吸痰完毕,吸痰管一次一更换。根据痰液黏稠使用超声雾化和滴入生理盐水加药物湿化气道。笔者使用一次性无菌套管,套管口覆盖双层无菌纱布,并用生理盐水湿润,以湿化空气及防止异物吸入套管内。套管切口周围敷料每日无菌换药一次,如有痰液污染,及时更换,更换时勿牵扯套管,以免套管脱落。换药步骤如下:(1)用无菌镊子轻轻将污染敷料从开口处向外拉出。(2)碘伏常规消毒两遍,消毒顺序:先套管后皮肤,从切口向外周环形消毒,消毒面积大于敷料覆盖面积。(3)将无菌敷料两块用无菌剪刀从中间剪开1/2,用无菌镊子小心送入套管周围,将敷料整理平整。(4)套管系带如有污染,及时更换[5]。

2.2.4 房间消毒与预防感染 单人病房,室内保持整洁、安静,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 ℃,用加湿器维持相对湿度50%~60%。病房内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并开窗通风。每两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叩击时手呈空心掌,从肺底到肺尖反复叩击背部,通过振动使呼吸道痰块松动,利于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3 结果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早期呼吸道护理干预,经口气管插管10例,占25%;气管切开20例,占50%,保持了气道通畅,6例因脑疝死亡,34例院内安全转外科住院治疗。

4 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为脑组织创伤、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减弱,痰液不易排出易并发肺部感染。早期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分泌物,配合医生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对抢救成功脑损伤患者和预防肺部感染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稚玲.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提高交通事故救治率[J].护理研究,2009,12(12):3248-3249.

[2] 张延霞,时风丽,袁康,等.医院内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调查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246

[3] 陈群.重症颅脑损伤[J].医学文选,2006,25(1):168-169.

[4] 郎雁娴,陈琴.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 32(12):73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