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意绘画教学目标

创意绘画教学目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创意绘画教学目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意绘画教学目标范文第1篇

1.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特点体现的不明确性

设计素描虽然作为全国艺术设计类高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一种通用名称,但在不同的设计专业领域中体现出了不同教学目标的方向性与特点。例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于空间、构造、造型等方面的设计思维与表达。作为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实训模式须根据其专业特性,明确其教学目标,突出其课程教学的专业特点。目前高校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工科性”特点体现较不明确,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含糊性与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一,教学大纲的指导目标性弱。教学的主要依据为教学大纲。据调查,许多高校工科类本专业设计素描教学大纲,普遍套用现有艺术设计类或是直接使用本专业艺术类设计素描教学大纲,致使设计素描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工科性”课程教学特点较弱。第二,设计素描的教学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纯艺术”专业出身的教师,其特点是绘画功底、能力较强,但对专业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施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纯艺术绘画”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开展对事物形体、光影、透视等方面科学准确性与写实性的实训项目单一训练,导致课程教学目的不够明确,与本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相脱离,不能很好地为后续设计类课程奠定服务基础。

2.教学过程中“传”与“受”的程度差异性带来的制约性

教学过程涵盖了“传”与“受”两个基本概念,“传”的导出主体是教师,“受”的导入主体是学生。我国高校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传”与“受”的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首先,部分高校设计素描教学学时较少,在教学的安排方面基本上以学期阶段性与贯穿全学期的模式进行,由此导致美术基础薄弱的理工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正确地认识、理解设计素描的含义以及教学的目的、意义。其次,部分授课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对理科生对艺术的认知度、理解性存在一定的误解,在教学过程中一味以提高其绘画表现能力为教学目标,满堂灌输造型、明暗、透视等绘画要素表现的技能与技法,忽略了学生形态创意思维和造型能力方法的培养。最后,教学对象的研究分析度低,在教学过程中未对工科类学生思维方式理性,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强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据调查,在高校现有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教师套用以往教授艺术类学生的模式与方法去强制教授工科类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茫然、信心不足、拘谨和无从下笔的状态,从而直接导致教师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学生接受程度低、学习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的产生。这些给课程教学的时效性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艺术设计思维、设计认知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性。

二、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实施的必要性

1.从现代设计理念的革新与发展要求的角度分析

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带来了数字读图时代,工业设计的设计理念与艺术形式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在这种大环境的促使下,设计理念出发点由单纯的感知设计逐步向理性的综合创新设计推进。发展创意性设计思维成为现代设计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成为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出发点。作为奠定设计教育发展的基石,设计基础教育应随之体现出新的教学体系、教学观念与组成形式。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作为设计基础教育的一种组成类型,应顺应设计教育理念的改变,在区别于“纯艺术绘画”方式的美术教育的同时,以培养工科类学生的设计创意意识,提高工科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基本目标,为思维到设计搭建意识桥梁。通过改革其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内容,才能实质性地推动工科类学生设计意识的形成和今后专业特点的形成、深化发展。

2.从构建本专业工科类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的角度分析

构建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素描教学、设计色彩教学以及构成设计教学等。设计素描教学在整个设计基础教学体系中体现出“启下”的理念作用。工科类学生毫无任何的绘画基础与功底,这就要求设计基础教学必须从学生最基本的造型技巧和创意思维两个基本素质抓起。如果学生的造型能力较差,创意思维弱,就会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从而导致难以从事今后的相关设计工作。所以,设计素描教学的形式要素和内涵精神体现,是构建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的基础,也是构建、促进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结构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基础因素。只有通过设计素描的教学改革,才能更合理化、优质化地构建本专业基础教学体系,从而带动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3.从加强工科类专业设计理念认知的角度分析

在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与设计理念中“造型设计”占有较重的地位。作为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造型设计基本功的训练课程,设计素描教学是引导学生从专业设计理念认知层面进入工业设计领域的“启蒙”基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造型”的观察入手,在造型外在所表达出的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发挥其逻辑思维强的特点,分析“造型”中“外在”与“内在”的关系,寻找设计构想,培养造型创新思维意识,设计表现具有“美学”特征的艺术造型。包豪斯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的推动者约翰内斯•伊顿在其基础课的教学中,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以洗脑的方式把学生入学以前所有的视觉习惯全部洗掉,代以崭新的、理性的,甚至是宗教的视觉规律。利用这种新的基础,来启发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想象力。从此角度分析: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作为造型设计基本功的训练,在含义上已超出了其本身的表达范畴,它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的训练,也是一种“洗脑式”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工科类学生对专业理念的崭新认知度以及打破固有定向思维模式的方式。所以,传统的设计素描教学过程已脱离了对专业设计理念的认知,对学生专业领域的进入与设计思维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制约。

三、实施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的实践方式

工科类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实践须在更新现有教学理念和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遵循教学对象“工科性”特点基础之上,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设计与实施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连贯性阶梯教学实训

在具体教学时段与教学实训内容的设置上,体现连贯性与针对性原则。以“学时”为基本单位,“日“”周“”月”为组合元素,设置形成连贯性的组合式教学时段。同时,引入具有一定教学、培养针对性的阶梯教学内容与训练模式。例如,教学总时间段为2个月(总学时96),分每周4个连续日(日学时3)共计8周(周学时12)的模式进行。在此组合中分为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训内容:第一阶段的结构素描(36学时),第二阶段的构成艺术式素描设计(24学时),第三阶段的创意设计思维。通过此连贯性阶梯教学实训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与创意设计思维。

2.实施线型结构素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训练模式

工科类学生具有较强的理性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工科性特点,侧重以“线”为分析、表达方式,以“造型”为对象的线性结构素描,正确引导学生明确结构的分析与研究是为解决产品造型相关设计问题的设计理念与意识。可采用较有强度的默写训练,多角度事物观察分析的训练以及多样性造型组合构造表达等多种训练方式。

3.增设意象构成式的素描教学、训练方式

意象构成式素描是运用构成设计原理,通过素描的形式表达心理对物象的认知与感受的方式。其教学内容主要以造型表面视觉构成要素(结构、形态、质感等)以及相互关系为分析、研究及设计的对象,通过学生的主观审美意识,打破固有物象局限,进行系列性视觉构成艺术训练。教学过程中把体验、认知、感受、试验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重点对物象的结构、形态、质感等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运用解构、重组、重复、比例等艺术处理方式进行再设计。意象构成式素描的增设培养了工科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意设计思维,这也是早期包豪斯的基础课教学理念体现之一。从工业设计领域来看,意象构成式素描教学的内容体现恰恰是今后产品设计元素(造型、材质、构造)要点的研究体现,同时,也是今后专业教学的延伸,这对构建高校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起到基础作用。

4.运用计算机三维设计辅助的教学手段

在高校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应充分利用3DMAX设计软件的三维成像技术,以直观的方式演示设计素描中形态、结构等因素的组合方式、构造原理以及构成模式。通过此教学手段对工科类学生进行造型设计元素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形成“四维一体”的艺术审美教学气氛,提高学习的互动性与热情积极度。

四、总结

创意绘画教学目标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工业设计 素描 教学方法 探析

工业设计是一门创造性活动,包含了技术、审美、文化和经济等诸多因素,体现了创造性、现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1]工业设计既需要科学,也需要艺术,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离的。[2]工业设计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强调知识结构由技术能力逐渐向艺术素质转变。[3]可见,在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中,审美经验、艺术素养和表现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素描就是一门可以锻炼这些能力的课程,也往往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优劣,不仅决定了学生的基本能力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

1 素描教学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

1.1 教学对象的分析

在初次接触素描时,部分学生抱有较大的兴趣,但由于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基础薄弱,显得力不从心;部分学生抱着尝试的心态;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往往会产生慌乱、迷茫、畏难甚至抵触的情绪。因此,首先要稳定学生的情绪,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工作。

1.2 教学方式的分析

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方式,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采取“以结构素描为主,全息素描为辅”的教学方式,也有学者认为工业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具有独特性——学生基础弱,课时少,主张全部采用结构素描的模式进行教学。笔者认为每一种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作用,要综合运用,应根据学生对素描能力的掌握程度,逐步展开。

1.3 教学目标的分析

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扎实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一定工业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能从事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和设计管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4-5]从整个教学环节来看,素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观察分析以及表达能力。作为一门基础课,素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认识物体、认识产品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而现实中,部分学生不太明白学习素描的作用,导致在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上出现脱节现象,缺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因此,素描教学应该注重加强前后课程知识的连贯性,使知识的结合度更高。

2 素描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如下一些素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设想:

2.1 培养兴趣,采用“难-易-难”模式

针对工业设计学生的特点,在素描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发展。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6]为预防学生出现畏难或抵触情绪,在教学中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用心指导,及时鼓励。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因而在指导上要特别用心,尤其是耐心。在每次课最后一节,教师点评,使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形成一种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给予适当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例如,学生观察到绘画对象的细节,并进行了刻画,此时,应对此点提出表扬,不仅鼓励了这位学生,同时,其他学生也认识到要仔细观察绘画对象的细节,更大的作用是,他们会培养起没有绘画基础也能学好素描课程的心理。

另一方面是采用“难-易-难”的教学模式。现在素描课程大都是沿用由易到难的一个模式,即从最简单的单个石膏几何体画起,然后慢慢过渡到石膏组合,再到静物组合绘画。然而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趣,也往往会因画不好一个最简单的物体而丧失信心。可先从具有一定难度的石膏组合静物画起(如图1),甚至可以从一个工业产品画起,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因为画不好而产生的负面情绪。练习一段时间后,再开始临摹与绘画单个石膏几何体(如图2),待学生逐步掌握技巧与方法后,又进行组合石膏体的写生训练,此时学生可明显感觉到写生能力的逐步提升。在这种“难-易-难”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信和兴趣很容易建立起来。

2.2 由“技”到“艺”,合理运用教学方式

工业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既要掌握绘画的技术,又要培养艺术的思维。从教学经验来看,要让学生实现由“技”到“艺”的转变,就要充分发挥全息素描、结构素描、默写素描、创意素描各自的作用来促成这一转变。全息素描容易提高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光影、明暗、空间的理解;结构素描有利于学生理解内部结构,表现速度快(如图3);全息素描(简单调子)集合了全息素描和结构素描二种表现方式的优势,既能很好的表现出明暗、空间关系,又能够有较高的表现效率(如图4);默写有利于学生对描绘对象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的能力;创意素描有利于学生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对自己艺术特质的培养。因此,采用“全息素描-结构素描-全息素描(简单调子)-默写素描-创意素描”这种具有层次性变化的教学方式,可以逐步实现由掌握绘画技术到具有绘画艺术思维的一个过程。

2.3 通盘考虑,注重与后续课程知识衔接

在教学中,可以提前介入后续课程的内容,加强与后续知识之间的衔接,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明暗交界线时,教师可在课上用相机拍摄物体,然后使用Photoshop软件来调整照片的亮度和对比度,直至照片中的物体出现清晰的明暗交界线。学生看到变化过程,从而准确理解明暗交界线的含义。不仅如此,学生还可能会对Photoshop软件产生好奇心,产生一种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愿望。又如,学生往往会因看不到物体内部空间,在绘画中依靠生活经验和想象力来表现物体,容易表现出错或者不清晰。可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解剖事物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让学生用电锯将家具从一个侧面锯开,并用红色将剖面的轮廓线描出;又如,将废旧机电产品拆解,让产品内部结构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物体内部结构表达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为日后学习产品结构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达到了素描教学的教学目标,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了过渡性的铺垫。

3 结论

在素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结合学生知识背景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通盘考虑素描教学在整个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位置,注意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对于明确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思路,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工业设计丛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4.

[2] 柳冠中.当代文化的新形势-工业设计[J].文艺研究,1987(3):76.

[3] 何人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师生作品[J].设计纵横,2005(2):68.

[4] 邓碧波,范圣玺.设计设计师: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1):156.

创意绘画教学目标范文第3篇

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构是:兴趣是滋养灵感的内心源泉和动力,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在兴趣之泉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下催生出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缤纷灿烂的创意果实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即创新思维之树。三者的逻辑关系是:兴趣(内心源泉和动力)产生灵感(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灵感产生创意(稳定可以感知创意之果);创意聚合为想象力(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之树)即创新思维。

因此,通过少儿科幻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他们在兴趣基础上产生的灵感之关注、维护、强化和放大。

【关键词】科幻画 灵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少儿科幻画创作,是一项深受中小学学生喜爱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亦是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以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特点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通过对科幻灵感、绘画创意和美术兴趣以及三者关系的论述,探索了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学生创造性即想象力思维的机制,同时借助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得大奖的作品实例加以论证。

一、对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再认识

(一)少儿科幻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养成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偏向形象思维的学科,是以颜色、形体甚至物件的外观等图像视觉来传导信息,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美术教育虽然在教学大纲中有培养创造力的要求,但在其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具体表现为绘画题材和画作内容缺乏大胆想象、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法缺乏新颖性与独特性、作品大同小异、创作思路相互模仿了无新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要求等。上述现状亟待改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时代需求。

(二)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少儿科幻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所谓“科幻画”中“科”指的是科学常识、科学知识;“幻”指的是幻想、联想和其他符合科学逻辑的想象;“画”则是指美术技法和技巧。总之,科幻画是把科学元素渗入到美术创作画教学中,它涉及到科学知识、科学幻想和美术表现能力三大要素,是三位一体的艺术结晶。

少儿科幻美术教育,是一种通过平面艺术展示创造性思维和绘画表现技术有机结合的科学和艺术的教育,也是一种倡导动手动脑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科幻画来表现对未来世界的种种憧憬,以及对困扰人类种种难题出于科学角度的解决方案。因此,一方面想象空间不能局限于科学原理,另一方面又不能毫无科学性的漫无边际地把绘画变成科学神话。就教师或科技辅导员而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加幻想的创造力,而学生创造力的生成和发挥来自于对科学和美术的双重热爱以及把科学融于美术的冲动。但是光有内心的创造冲动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使其外在化的美术语言。而科幻画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力图探索出符合少儿兴趣的把科学和绘画融为一体的创造性思维规律和艺术表达形式。

基于上述的基本认识,可以归纳出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如下要素:第一,受教育对象是中小学学生;第二,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科学题材的美术绘画技法的传授;第三,教学途径是积极启发学生的科学加幻想的想象,随之用各种美术技法加以具象化地表现;第四,教学目标和重点不是绘画作品本身的优劣和奖项的层次,也不是美术技法的娴熟和艺术性,而是着眼于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对科幻美术具体化的创造力的不断挖掘、激发、发现、催成、培养和成熟,即内在的创造力的培养。至于绘画作品所使用的美术技法、技巧,是否得奖等都是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参数,绝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学目标本身。

(三)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的特点

科学幻想绘画是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遐想而形成的绘画作品。以科幻画为媒介的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应该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因而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的教育特点:

第一,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美术心理特点。受教育对象一般为7岁至 14岁的中小学生,他们的美术心理特点具有阶段性,从“画内心自己”到“画外部世界”,从“无目标地为玩而画”到“有目标的题材创作画”,各个阶段的心理感受和反应是不一样的。此外,学生们富有无边无际的幻想而常常缺乏合情合理的科学,要把“幻想”和“科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变成科幻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需要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的。

第二,要十分关注丰富多变的绘画技法对学生的美术心理的影响。正如现代中小学生对教师的年龄、着装、打扮十分敏感,这对教学效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样,美术技法的表现力对教学效果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加上科幻画题材的迷幻神秘性,绘画技法就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这样说“简单的一只蜡笔虽然可以成画,但成不了科幻画,正如自行车的快慢无法表达飞机的速度,何况是光速”。

第三,要耐心地启发和期待并小心翼翼地关照和呵护学生流星掠空般转瞬即逝的科幻灵感。而科幻灵感恰恰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

二、对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创造性思维机制的探索

在指导少儿科幻画创作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着眼于对学生科幻灵感、科幻创意以及科幻兴趣的研究。灵感一词有点玄妙难以捉摸,在心理学意义上解释为作者在独创性活动中,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有意识和无意识地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的极富创造力的意念;从上述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出发,科幻灵感则可以解释为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示具有科学幻想内容的意念。科幻灵感、绘画创意和美术兴趣是彼此关联、作用的,是创造性思维机制的三大核心要素,抓住它们就抓住了打开学生创新思维之门的钥匙。

(一)科幻灵感与科幻画创意

就科幻灵感与创意的关系而言,科幻灵感是科幻画创意的起点,一种主题创意的产生首先来自某种灵感意念,灵感如流星掠空,耀眼夺目又转瞬即逝,活跃灵动但不够稳定,要形成真正的创意则必须善于感知灵感,抓住灵感,并不断强化和放大灵感,使它最终成为可以感知的东西,成为画面所要表现的主题。

(二)科幻灵感与美术兴趣

就科幻灵感与兴趣的关系而言,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灵感的产生奠定基础,灵感的基础是兴趣,兴趣是灵感的源泉和滋生土壤。

要让学生对科幻美术创作产生灵感,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让科幻画真正走进他们的视野,走近他们的心灵,诞生于他们的笔下。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用其带有童稚的美的原则,把心中的世界再造成为眼中的艺术世界。这会让学生在科幻画的创作中丰富情感体验,领略成功带来的满足和欢乐,而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发现、唤醒、引导他们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可能来自学生自然禀赋和生活环境的熏陶,但比兴趣的产生更为重要的是兴趣的维持。兴趣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兴趣的鼓励,特别是来自教师的鼓励――即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鼓励对学生兴趣的维持具有显著的作用,这也构成了现代美术教育以及少儿科幻美术教育理论的基础。

科幻灵感产生的依据来自科学的引领。科幻灵感不是胡思乱想,应该遵循科学规则。少儿科幻画不是神话或童话故事的绘画作品,它是富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技术性的少儿幻想绘画作品。中小学生是不缺乏想象力的,但是丰富的想象则需要遵循科学的规律,而不能漫无边际。笔者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十分注重想象力的科学化引导,即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有趣的科幻知识的基础上再进入科幻联想,同时对科幻联想也还要加以积极引导,不能随意放鸭子,否则联想的效果也可能达不到教学目的。

(三)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的关系

如果把科幻灵感、创意和兴趣三者一并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简单的关系结构:

兴趣是滋养灵感的内心源泉和动力,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在兴趣之泉润物细无声地滋养下催生出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由此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运行机制。

上述三者的逻辑关系是:

创造性思维的运行机制:兴趣(内心源泉和动力)灵感(微弱闪现的灵感意念)创意(稳定可以感知的创意之果)

因此,在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他们在对科幻画兴趣基础上的科幻灵感的关注、维护、强化和放大。

三、少儿科幻画创作中创造性思维机制的实证探索

(一)从作品“奇特的树”看对科幻灵感的敏感、捕捉和提炼

“奇特的树”这幅画获得第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该画的诞生在于小作者有感于马路上的电线杆极难看又影响行人走路,于是灵感闪现,要用树来代替电线杆,后又想把电话亭、售货亭、商店等都搬进树里面,但这显然不科学,一棵树心怎么能容纳一个商店呢?怎样才能把商店压缩进一棵树呢?经过对幻想的科学整理,小作者只把售货亭搬到树里面,从而确立了 “奇特的树”的创作主题。

在创作过程中,小作者还产生过要把行道树用作公共汽车站牌的灵感,笔者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她这个不科学的灵感,而是带她逛马路,让她仔细观察公共汽车站牌和行道树数量之间的关系,让作者对自己的科幻灵感经受科学和常识的选择。无数个与树有关的科幻灵感在不断得到提炼、升华,最后诞生了具有公用电话亭、售货亭、广告招牌、街头地图、交通指示牌功能的奇特的树,树叶白天收集太阳能,晚上用于树上水果灯的照明。

(二)从作品“仿生鱼”看对绘画创意的鼓励和放大

画作“仿生鱼”曾获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画面中三条环保鱼,一条鱼专吃垃圾,一条鱼专喝污水,第三条鱼给其他鱼看病。该画在构思上把被保护动物变成了具有环保能力的动物,这种动宾颠倒的奇思妙想充分再现了儿童的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和打破常规又合情理的童趣。该画的构思起先来自于国外画有鱼的装饰画,画面装饰性很强很漂亮但没有任何科技成分,笔者引导学生由鱼想到了大海和海洋污染,再想到清除海上污染的机器,再想到可以像鱼一样在海里游动的机器鱼,最后想到可以治理污染的仿生鱼,该画的创意就这样产生了。

该画在绘画技法上也非常具有创意,是在色布纸上使用了固体水彩笔、珠光立体笔、珠光笔,甚至修正液,画面效果非常特别,有些部位的颜色即便是成人也难以理解其形成的机理效果,几乎无法复制。许多看过该画的儿童画专家对其绘画技法惊叹不已。当作品最后完成后,作为教师的笔者也弄不明白这幅画究竟用了哪些材料。

学生的创造性不仅仅表现在对科幻主题内在的构思,同样也表现在对科幻主题外在的艺术表现,这种兼具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造机制恰恰是科幻美术思维机制的特点,也是科幻美术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罗恩菲德(美国).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

[2]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育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

创意绘画教学目标范文第4篇

一、当前广告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广告设计专业人才需要一定的造型能力,但造型能力只是必要条件。过分强调技术的训练是当前广告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一个误区。从教学角度来讲,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中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广告设计专业素描作为基础课,应为实现这一核心任务来开展教学。

2.教学内容不够合理“依葫芦画瓢”是当前广告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普遍现象,教学课题的设置仅让学生在表现技能上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广告设计素描的教学应在写实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主观想法即创意进行表达。训练不能拘泥于对物象本身的结构和特征的表达,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教学的内容从具象延伸到抽象,甚至是“无中生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炼、联想、转换重新创造出新的形象。创造性是广告设计素描的本质特征,教学的内容必须为这一本质特征来设定。

3.教学方法不够妥当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火车头”的作用,引领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一直以来,教师局限于讲授与示范,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较少,未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点评作业时过于在意学生的造型基本功,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未能及时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艺术规律,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广告设计专业素描课教学模式创新

1.明确教学目标广告设计专业的素描与传统写实素描的教学目标有本质区别,它不只是表达作者绘画技法的运用和对画面效果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作者对某一创意的表达,这一创意或许正是广告主的诉求。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把教学过程作为设计的先导,引导学生以画面的图形语言去表达创意。从客观表现物象转移到以画面物象表达诉求,是广告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真正目的。

2.调整教学内容明确了表达诉求的目的,广告设计专业素描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具体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为素描写实训练,另一个阶段为诉求表达训练。

(1)表现物象。表现物象是对三维空间中的客观物象在画面的二维空间上进行可视性的表达,它侧重研究光源、结构、色调、质感、空间等因素,是素描的写实训练阶段。通过此阶段的教学,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2)表达诉求。传统写实素描中的图形全面客观地反映现实中的物象,它能表现出画面美感和作者的绘画技法,但是它始终脱离不了“原形”,是对客观物象的再现。广告设计专业素描的画面,除了自身的审美还体现了作者的创意,画面物象同某产品或品牌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表达了诉求。广告设计专业素描不再是“依葫芦画瓢”,有时甚至完全脱离“原形”,比如以客观实体A为参考对象,经过创意思维后创作出图形B,来表达某一诉求。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摆脱学生对客观物象的依赖,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以不同的图形来表达同一个诉求,以相应的图形来表达同一产品的不同诉求,在分析和比较中融入创意,创作出全新的画面物象。

3.讲究教学方法

广告设计专业素描的核心任务是创意,为表达诉求服务,所以依靠传统写实素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告设计专业素描的教学要求,应开辟更多的教学途径,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从观察物象到提炼元素进行创意这一思维的形成。教学的初步实施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不能够适应和接受,可以从简单的图形联想、图形创意入手,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意思维。

(1)丰富教学形式。广告设计专业素描不等同于画画,单纯会画画是不够的。教学中应借助多种形式,比如欣赏比较成熟的作品,分析其创意,借此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尝试,充分启发学生的分析能力,从不同的层面寻求切入点,进行发挥和创意,创作出有一定深度和内涵的广告设计素描作品。

(2)加强抽象意识。广告设计素描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课,在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设计乃至任何设计应面向未来,立足“大设计”的发展战略,在教学中加强抽象思维的训练,探索设计领域表现的新空间,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基本技能和先进的视觉审美观念。

(3)开发创造性思维。广告设计素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去的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致使广告设计素描只能是纯技术性的训练,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力是对自然客观物象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在教学中不能局限在常规视觉经验里,要改变常规,形成新的超越自然的感受,使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总结

创意绘画教学目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素描教学;创新

当前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作为一种绘画形式,素描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性,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素描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素描教学应与文化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审美趣味关注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对应,从素描作品中反映出价值取向以及审美判断的标准,在此环境下,素描也不断发展。现今社会创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学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高校素描教学的现状

首先缺乏明确的素描教学目标。高校美术教育中,素描是一项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把握绘画的规律,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素描教学需要以强化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为前提,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1],提高学生素描学习的兴趣。但是目前的高校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对事物的外形描绘能力,对于素描本身的研究和分析重视不足,使得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不够科学,学生的注意力都在事物的表面上,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创造。其次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足。素描是利用点、线以及面等对作品进行创造的,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并且能够将创作者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好的反应。素描使思想与情感的有效表达方式,与创新也密切相关,因此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是十分必要以及重要的。但是当前的素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不足,教学缺乏创新性,虽然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培养上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教育的进步都是极为不利的。最后高校素描教学中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素描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科学的定位学生,但是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评价的主观性比较强,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作业的表面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策略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需要认识到素描教学是要以艺术审美作为前提,在指导学生的素描技巧以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感受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对素描的本质进行分析与理解,这是高校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实现,高校素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阶段式的教学,最开始,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得到巩固,通过写生进行练习。到了中期,就要加强学生对素描艺术语言以及风格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临摹、自由创作指导学生训练[3]。高级阶段后,就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作能力,让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开展各种展览活动等,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提升。

2、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素描绘画形式

素描教学的开展能够将艺术文明的发展与繁荣展现出来,并且在设计以及创作领域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迁,高校素描教学也应积极创新与改革,传统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展的步伐,学习和吸收先进的艺术思想与理念,明确素描未来发展的方向。传统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从一点作为观察点,绘制的素描图画在整体构图、透视、大小等方面都满足要求,这些规定的出现能够使素描绘画更加科学严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素描观察以及绘画方式,让学生使用夸张、对比等方法,使素描绘画更加灵活,使画面更加生动,使素描的表现力得以提升。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创新

艺术发展要以创新作为核心,当前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不强,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进行熟悉,让学生敢于使用不同的材料以及工具进行创作,使素描作品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实现创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平台进行创意表达。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提出绝对化的要求限制,使学生的创作不会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能够在开放性的环境氛围中强化自己的创造能力。

4、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的主观性和偶然性比较强,新时期,高校应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和方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如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针对性的发展与创作。

三、结束语

当前,艺术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也显得十分重要。应明确素描教学的主要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创新,实现高校素描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平.高校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01:56-57.

[2]何继业.高校素描教学创新——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一步[J].大众文艺,2015,01:212-213.

创意绘画教学目标范文第6篇

人物与环境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绘画创作中人物与环境彼此呼应、和谐统一的关系。利用添画、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表现完整画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激趣,借助观察想象、选择拼摆和分析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激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想象、添画,将人物与背景有机结合,呈现有主题且完整的画面。

2、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的大胆塑造以及背景的情趣性。

三、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电子白板、教师示范所需的人物动态图片、完整的绘画作品和学生创作所需的不同人物动态剪切图片。

学生准备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胶棒等工具。

为丰富教学活动和学生创作,充分准备教学软件和硬件。

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

1.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讲述画家达芬奇生平。

2.对比两幅图:改变前后的蒙娜丽莎,揭示课题。

3.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继续播放课件本环节课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欣赏比较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

欣赏,倾听。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启发想象

1、

动作相同,位置不同,联想到的画面内容不同。

2、

教师点评。

3、

老师根据小男孩的动作也为他设计了四种不同的环境,下面和同学一起欣赏。《滑冰》、《放风筝》《学习》《钓鱼》

2、

4、教师小结:在绘画创作中,当在人物动作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环境的改变,作品就会有一下变化:a、画面的视觉感受发生改变;b、绘画作品的主题表现会发生改变。同样姿势的人物通过旋转得到的不同效果。

思考讨论二

当人物动作不变的情况下,而画面表现的角度发生改变时,对作品的主题表现有什么影响?

(1)、想一想:这个小女孩在做什么?人物动作不变,而画面角度变化后,我们想想她分别适合什么样的环境?

(2)

、欣赏作品:老师根据小女孩在画面的不同角度设计的四种不同环境。《加油》《庆祝六一》《跳高》《潜水》

教师小结:在绘画创作中,当在人物动作不变的情况下而人物在画面角度的改变,作品也会有以下变化:a、画面的视觉感受发生改变;b、绘画作品的主题表现会发生改变。

1)、学生欣赏图片,思考讨论,这位小男孩在做什么?生答:开车、拔河、跳舞、看书等。

2)、同学一起欣赏。《滑冰》、《放风筝》《学习》《钓鱼》

生答:贴春联、拥抱大自然等

生思考、分析、回答

在本环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未来服务,以学生的一生的发展为落脚点。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一环节中,运用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是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艺术实践培养能力

教师巡视,及时点评有创意的构思,并对创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学生选择人物动态,结合所学方法和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构思,完成绘画表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展示评价交流提升

启发:请同学们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看谁的作品表现的人物与环境关系更富有创意?

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围绕评价主题展开交流。

在欣赏、评价中进一步深化知识点,反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用添画的形式完成了人物与环境的有趣创作。在今后的创作中,希望同学们能借鉴这些方法,使自己的创作更加丰富、完整。

四、板书设计

创意绘画教学目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前专业;绘画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72-02

幼儿美术教育应与成人的专业美术教育相区别。具体来说,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作的过程。幼儿园绘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部分,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部分。就绘画而言,教学目标是分阶段实施的,具体如下。

一、小班注重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1.用看看、做做、玩玩的方法,激发幼儿学画的兴趣。

2.用多种多样的工具材料,提高幼儿的学画兴趣,训练幼儿画出基本线条和简单形体技能。即:线、形、体的训练,色彩训练;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教会幼儿正确的画画姿势,教会幼儿认识利用绘画工具,培养幼儿绘画时的良好习惯。

二、中大班的教学目标

1.拓幼儿的眼界,帮助幼儿扩大绘画的主题和内容。

2.养幼儿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进行独立作画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实物的形状和特点的认知。

3.于幼小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

4.幼儿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颜色画画,逐步做到涂色均匀,培养幼儿对五颜六色的色彩的认知和相对应物体绘画表现力。

5.培养幼儿对于装饰图画的认识,教给幼儿对于图案绘画填充色彩的使用技能。

6.教会幼儿对于水墨画等绘画工具的使用

三、结合幼儿园教学实际,目前学前专业绘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1.分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专业绘画教学的学前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对绘画的技巧,把“绘画技能训练”作为绘画教育的任务,而忽视了主体的情感体验。太强调绘画的专业技能和幼儿园实际的教学并不相符。

2.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和落后。接受太多的学习任务,忽略了个性化教育,强调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生机械的模仿,就像在制作的工厂的产品,没有生命,缺乏生气,没有个性和创造力。

四、学前专业绘画教学可采用多种方式来对幼儿进行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教师培训的重要部分,既要有教师本身的教育职能,同时还要具有幼儿基本教育的特点。怎样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教学方式,转变思路向更加新式、更加广泛的美术教学方式转换,对幼儿美术课题赋予现实意义。

1.在教材选用时,要注意考虑到幼儿园的实际发展需求,要贴近幼儿园环境的实际情况。使合理性的教材建设与“师”、“教”、“幼”同步发展。

2.美术课程的课程安排应该是按比例划分。绘画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最重要的大致可分为三个基本模块:创意与设计艺术的基本工(素描和线描)、幼儿装饰色彩基础和应用、装饰性绘画创意与设计(儿童画创编)。三个模块中,儿童画创编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美术的基本工则是后两个模块的前提和基础,三个基本模块是互相影响,相互结合的。

3.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要相互适应。在幼儿教学的方式上要注重对基本的认知、情感的培养和动手技能的训练。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感,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不可盲目使用职业的技能标准来规范学生,理论要结合实践。要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装饰色彩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借鉴各种国家风貌、民族风情、艺术风格中,开阔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对色彩的多项运用。还要根据目前儿童喜爱的画面风格和他们通常的表现形式,在儿童创编课上进行现实主义的培养,结合目前幼儿教育和幼儿园的现实情况,避免出现不生动、不活泼以及不符合他们年龄段应有的特色。多鼓励他们自己绘编教学挂图,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开发学生的潜能。

五、教学研究应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学前专业的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一名专职教师,他的专业功底是否深厚,直接影响美术课的教学质量。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是完成各门课程任务的基本条件。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中,教师不该将重点放在理论的讲解中,这样会比较枯燥。有些时候教师在理论上讲的太多,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容易烦躁,对所学的绘画知识也无法完全掌握。我们面对的是活泼的儿童这一特殊“客体”,看他们喜爱怎样的表达方式,主观喜欢何种颜色,如何能用自己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姿态去培养幼儿的兴趣,总结出教学方法和经验,然后回归到课堂教学中,以便来充实所要讲解的内容,及时对所教内容进行调整。如“人物添画”这一主题,根据孩子单纯的想象力,添加他们喜爱的颜色和形状。所以,对于教学中绘画学科尤其是幼儿教学中,不能只靠理论,而是要体现出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的气氛。一个教学内容结合两种教学理念来进行是科学的,前者是对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后者是培养学生适应本专业的就业需要设置的。

2.动手与欣赏相结合。绘画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前提是需要老师给予学生示范说明,不然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没有实质内容去进行参考和借鉴的话,动手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建议在学生动手绘画之前先欣赏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绘画作品中的内涵,并吸取其中的色彩基调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按此类欣赏作品的方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欣赏水平,积累经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和创新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目前的身份是学生,将来或许成为老师,所以在他们的教学中,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现在是模仿老师但是后期还需进行创新,让学生全面的发展。如:列出若干简单的物品造型(水果、简单建筑物、陶瓷等),先让学生进行临摹,培养学生的基本临摹的功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加进自己的想法,对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形状变形,最终组成一张富有创意和色彩饱满的“创编画”。一开始学生的创造力可能不够完美,但这是学习绘画的必经过程,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力,也可以创造新的艺术形式,积累下创造作品的经验,日积月累,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注研究儿童画作品。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几位幼儿在欣赏毕加索《和平》这一美术作品时所说的第一句话:

刘海滨:我感觉这幅画画的是原始人的生活。

朱晓:我感觉这个地方非常可怕。

李浩然:啊!我感觉这幅画把我带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创意绘画教学目标范文第8篇

贵州省平塘县者密中学 558300

【摘要】中学语文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在同一教室同等教学时间同样教学进度基础上实施的分层指导。在尊重学生平等的前提下,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课标的要求,我主要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方面做了大胆尝试。首先实现教学目标分层。其次实施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分别从组织认识活动阶段、、刺激学习认识阶段、检查认识活动效果阶段实施分层,优化课了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启迪了学生的睿智。

关键词 语文课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在同一教室同等教学时间同样教学进度基础上实施的分层指导。它不同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学校实施的分组教学(就是快慢班制)。为了回避因等级划分给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学习造成的心理障碍,我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力求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有着一定深度和无限潜力的水井,力争恰到好处地给他们"一瓢水",使其智慧的源泉在其自身动力和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而源源不绝地涌现出来。那么,在尊重学生平等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学该如何做起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课标的要求,我主要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1.首先实现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师生每节课共同奋斗的目标,它既是《课程标准》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准绳。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思想目标和启智审美目标三个层面。每节语文课要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要实施怎样的教育思想都必须结合课文内容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如《观沧海》这首诗,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背诵默写这首诗;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3、理解诗歌独特的构思艺术,学习"歌以咏志"的手法。这里教学目标1、2面向全体同学,教学目标3则面向优秀学生。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只有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师生在互动教学中有的放矢,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或哪说哪了的"意识流"。

2.选择富有张力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

致力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者颇多。其中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把教学法分为三类。第一类从认识原理,提出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第二类从辨证法原理,提出刺激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第三类从控制原理,提出检查学习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可以说巴班斯基教学方法的分类和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是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组织学习认识--刺激学习认识--检查学习认识效果的循环过程。实施分层教学就要淡化课堂讲解,减免繁琐的分析,就要选择最优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睿智。

2.1 组织认识活动阶段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对新课的认识是从预习开始的,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质疑问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质疑问难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老师通过答疑释难可以对不同学生给予分层指导。为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经常引用别林斯基的话"学生如果把先生看成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敌手",激励学生把老师这个"敌手"打倒,要求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使是学生的问题有时看似幼稚可笑,教师如能循循善诱,也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故乡》时,有学生质疑闰土和"我"到底谁是"哥"的问题。因为他法相课文中一处是"阿!闰土哥--你来了,……"一处是"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我在启发学生时,让他们先体会"公子哥儿"的含义,又点出《红楼梦》中刘姥姥称宝玉为"哥儿"。学生们通过比较不仅明白了"迅哥儿"是对富家子弟的称呼,也体会到课文中封建等级的差别早已有之,只不过年少时彼此体会不深罢了。我又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二十年后"我"和闰土之间的等级关系变得如此分明了呢?为此,这个看似荒唐的问题却成了我和学生分析课文的一个切入点。

2.2 刺激学习认识阶段实施分层指导

刺激学习认识阶段,研析新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重要的是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课型选择最佳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还以《观沧海》为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常采用诵读和赏析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这首诗时,我先范读此诗再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再指导学生描绘诗人笔下景物的特征,进一步赏析精炼的语言及精巧构思。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诗的最后一句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文学笔墨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其中一名同学不无创意,他认为:"诗人不是以大海作比,而是以’山岛’作比,大海的’洪波’暗示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正是诗人想在动乱的社会中有所成就。"我在点评时,先肯定了一部分学生的意见:诗人以大海作比,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政治抱负;然后对那名同学颇富创意的表达给予了高度赞赏,其实作者不正是想在动荡的社会潮流中做历史的中流砥柱吗?研析新课时,除讨论法、赏析法外,情境法、问答法及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直观教学法等,都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便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发挥主导作用,监测、驾驭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性的错误锱铢必较,对学生颇富创意性的认识点拨鼓励,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甚至触类旁通。进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2.3 检查认识活动效果阶段要分层

布置作业是衡量课程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依据。我布置作业时,紧扣学习目标,由易到难,分层递进,采用"1+X"制,也就是第一题要求全体学生必做,包括第二题以后的各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再选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这样,既使学生减轻过多的作业负担,愉快地按时完成作业,也使优秀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发展。再以《观沧海》为例,我布置了四个作业题:1、背诵默写这首诗;2、用文字或绘画描绘这首诗所体现的意境;3、简析作者在《观沧海》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的。4、课下诵读曹操的《龟虽寿》一诗,体会作者的思想境界。

总之,初中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激励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