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声乐教学 声乐集体课 音乐导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80-02

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声乐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声乐教学的发展推动着我国的声乐艺术不断向前发展。而高师声乐教学在声乐艺术发展道路中充当着重要角色。高等师范声乐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声乐教学人才,因此,声乐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师声乐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声乐集体课也随之展现出其有利的一面。集体课不仅能够丰富歌唱形式,还能够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声乐教育实习或执教中发挥自我优势。

一、高师声乐集体课开设的必要性

(一)招生规模的扩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艺术这条道路。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有些学生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单凭学生成绩考不上理想的院校,故而寻找一种“捷径”,通过学习艺术,为之加分,以求进入满意的学府。二是有些具有艺术天分的人想继续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故选择更高学府深造。除此两种原因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了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习音乐的学生越来越多,致使高等音乐院校在教学模式上不得不发生相应的转变。因此,就声乐教学而言,集体课的形式顺势而生。

(二)集体课的好处

歌唱需要技巧。声乐集体课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将一些训练方法循环进行。如歌唱的呼吸技巧,在对学生进行呼吸训练时,教师在教授完技巧后可鼓励学生互相检查,一是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二是可以将学生们训练过程中的错误互相揭示。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可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授学生在歌唱时如何打开喉咙时,如何保持歌唱状态时,都可在集体课中传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无声训练,在歌唱状态的基础上进行无声歌唱与讲话。

所谓无声训练是指用意念在额头处张“嘴”歌唱。几次集体课之后,学生会熟悉这种无声歌唱状态,以致想放声歌唱。有些原本嗓音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进行呼吸和发声的训练后,会发觉自己的声音与以往不同,更能激发学习声乐的兴趣。

二、高师声乐集体课的设置条件与方式

(一)教学设施

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需要利用多媒体设施进行。如引导学生进行声乐导赏,定期为学生播放国内外优秀声乐作品,通过欣赏作品,提升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就能很好的理解与把握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在意境。在声乐作品导赏的过程中可将国内外较前沿的声乐理论与较为科学的发声方法,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

通过多媒体设施还可将学生演唱的歌曲做详细的记录,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录像,并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教师质量

集体课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既可以进行统一的发声训练又可以进行逐一辅导。通常在集体课中,发声练习结束后要学习歌曲,在学习歌曲之前需要教师导入新课。在这一部分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进行。导入新课是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之前的发声练习中转移到歌曲中,为学习歌曲做好心理与情绪上的准备。教师可将歌曲的内容与创作背景向学生做详细介绍,并将歌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可使学生尽快进入歌曲,理解与把握歌曲。

在集体课教学中,教师的范唱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可基本了解歌曲的内容和基调。学生通过耳朵对歌曲进行捕捉,在教师的范唱中感知歌曲。在范唱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简短的发表对歌曲的初步感受与认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教学,逐字逐句的教授学生演唱歌曲,咬字发音,关注发声位置是否统一,这些都是要注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训练,直到学生掌握歌曲为止。

可见,高师声乐集体课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声乐教师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需首先培养高水平的声乐师资队伍,依靠优秀的教师资源,加快声乐教育的发展。

(三)学生质量

声乐集体课中,除教师质量与教学设施外,影响教学水平的还有学生质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学生发声方法的科学与否都会影响到声乐水平的高低。声乐是一门复杂的抽象的艺术,除需要学习者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外,还需要有理解作品,感悟生活的能力。歌唱不仅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情感。因此,在声乐集体课中需不断提升学生质量,引导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发声练习及情感感悟力。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声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断积累演唱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与教师互动,充分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转化为实践。

(四)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的科学布局

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影响,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时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应做合理科学的布局。在进行基础的声乐理论知识普及时可选择集体课,如前所述,在进行基本发声练习或音乐导赏课时也可采取集体课的形式进行。在基础训练之后,可根据学生的水平或特征将学生进行分组,进入小组课的模式中。两两分组或多人分组,学生可互相学习,互相监督。

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变化,学生的水平会参差不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个别学生开设单人课。单人课着重对水平高的学生和水平低的学生开设。对于水平高的学生来讲,单人课可更好的提升其声乐水平;对声乐水平低的学生来讲,单人课可查缺补漏,尽快的将其不足之处进行弥补。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在声乐教学中各有优缺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三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会有着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可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将三种上课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三者的优点。

三、高师声乐集体课的前瞻

(一)音乐招生规模的递减

如上所述,音乐生规模的不断增长有多种多样的原因。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音乐专业招生规模开始出现递减的状况。音乐生数量的减少使得音乐教学模式需做较大的调整。高师声乐集体课有着明显的优势。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普及,科学的发声方法介绍,歌唱过程中喉头与呼吸的互相配合等问题都需要在集体课中向学生讲解。声乐集体课在节省时间与节约教师资源上有着一定的优势存在。因此,在笔者看来,不论音乐专业招生规模如何变化,声乐集体课都会存在。

(二)学生数量和质量决定声乐课上课方式的走向

如上所述,集体课、小组课、单人课在做合理科学的布局时,其依据就在于学生的数量与质量。学生数量多时所采用的多为集体课,学生数量少时则会相应选择小组课或单人课。学生的水平高则会选择小组课或是单人课,集体课多用于基础知识的普及与零基础的学生授课。声乐课上课方式既取决于学生的数量,又与学生的声乐水平息息相关。

四、结语

长久以来,高等声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备受关注,歌唱形式的多样性,导致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高师声乐集体课顺势而生,它的出现给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声乐课中总有一些系统的已成规范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巧,这些知识完全可以以集体课的形式向多人传授,既节省时间又能大范围普及。声乐集体课的形式会让学生有一种整体统一的感觉,学生可平衡的掌握知识。从教师的角度看,集体课的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声乐知识。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集体课能够使学生放松身心,不必存在心理负担,更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 参 考 文 献 ]

[1] 肖兵.论高师声乐小组课的优势整合与劣势化解[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3):82-84.

[2] 康国晶.对提高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84-187.

[3] 李京钰.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改革探微[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收稿时间]2014-12-11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兴趣 声音观念 选曲 评价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从而叩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这种美好的演唱效果来自于学习者科学的发声方法,刻苦的训练,更来自于声乐教师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的精心指导,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素质条件、基础程度、学习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准确、更仔细、更直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但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师学生来说不太恰当。因为幼师课程设置的门类多、声乐课时少、幼师学生多等原因,所以长久以来幼师声乐课普遍采用集体课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呢?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寓教于乐。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时他就会投入精力去研究、学习,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我认为兴趣的培养才是学好声乐的前题。

二 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歌唱发声观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外,还有声音观念。知识的概念如有关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的知识外,学生容易掌握。难的是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我们知道歌唱的乐器就是人体本身,歌唱的过程就是人体各有关器官相互协调工作的过程,但发声器官的具体运动又无法直观面对。

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呢?首先,多让学生接触正确的“声音”,灌输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声音观念——自然统一、张驰有度。让学生多听优秀歌唱家的演唱。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没有声音表象的感觉和积累,当然无法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只有听多了才能对正确的“声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更深层感觉到声音的美。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范唱。因为教师离学生最近,能及时给学生以具体的声音参照。

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里听到正确的声音,及时找到方向并与之靠拢。然而模仿正是声乐学习初级阶段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美好声音的形象语言,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唤起她们唱歌的欲望,使学生情绪饱满,感情充沛,从而激起她们歌唱的发声器官、呼吸肌肉的积极运动,在种状态下,歌唱的技巧易于被学生掌握和运用。再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身的特性,在掌握科学的声音共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性特色,唱出自己的音色。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尤其在集体课内,但正确的声音还是会出现,即使是一个音、一句乐句也要及时对学生加以肯定、鼓励并继续强化,让学生记住自己发出的正确声音时身体各部分的感觉。在这样不断的练习和强化下,学生正确的声音观念就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三 选曲要适宜

由于幼师班的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后要走上幼教的工作岗位。而幼儿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少会用到所学的正统美声歌曲、大型创作型歌曲、艺术歌曲等,实际当中用到的都是些简单、上口、实用的儿童歌曲、幼儿歌曲等熟知的歌曲。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幼师声乐教学的曲目选择上,除了要对一些初、中级美声、民歌、艺术歌曲等作品有一定的涉猎外,还应当针对今后的工作方向大量浏览实用型的声乐作品。

四 对学生要有客观、积极而灵活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表明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到唱歌和学习带来的乐趣。反过来它又会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态度。教师的评价包括对学生态度的评价,也可以是每个具体教学内容、环节的评价,也可以是整节课或者整体目标的评价。客观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学习程度,什么地方达到了预想的目标,什么地方还需要继续努力。积极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声乐技巧的学习,需要学生很大的耐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一个集体中学习,如果教师能不断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习,更有信心和勇气面对问题和困难。教学评价也要因人而异,灵活掌握,不同个性、气质类型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但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总之,声乐集体教学既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的一面,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克服不利因素,积极调动有力因素开拓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快乐的集体教学中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曾华青.浅谈幼师唱歌课的教学[J].南平师专学报,2003(01)

[2] 雷仰芹.浅谈声乐集体课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03)

[3]王懿颖.幼儿音乐教育[C].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8

[4]腾守尧.艺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钢琴;集体课

套用一句话:“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电钢琴正是在这样被需求的环境下出现的。电钢琴集体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是最初从国外引进,并在国内普及和发展的。它的出现有效地优化了学校师资队伍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钢琴教育,节约了时间成本,解决了由于扩招而产生的师生比例失调的现象,应该说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突破。在电钢琴教学中,一位教师可针对20人左右的学生进行集体教学,避免了教师少,学生多的现象。另外,对于一些非钢琴专业的学生,由于基本功较差,进行传统教学时,往往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也给予了一定的缓解。

当然电钢琴由于本身的特性,无论在音色、力度、手感上同钢琴是无法比拟的。它是借敲击调好音的金属棒产生声音,然后转换成电波信号而发音的。弹奏力度强时,声音就会加强,弹奏力度弱时,也会有弱的效果,音色还是很相似的。可以作为钢琴的替代品进行教学。下面我们就电钢琴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来进行探讨。

一、电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钢琴水平的差异

面对20人的集体课,每位学生的钢琴水平都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在进大学之前接触过钢琴学习,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学过钢琴,或者程度较浅,停留在基本技术解决阶段,这是集体课教学面临的较大难题。教师在上课时,不可能逐个进行讲解和示范,如果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进度,就和上“一对一”没什么两样,体现不出集体课的优势。同时,技能学习不同于学习语文、数学,会较多地运用到逻辑思维的训练,它是一种程序性技能。如果为了达到一致讲课进度,而使技能较高的学生长期弹奏些简单的曲目,技能就会退化,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而一些较差的学生也因为跟不上进度,有厌学的思想,不利于统一的调配,影响整体课堂的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怎样能够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又能够提高班里的集体钢琴水平,是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2.教材问题

目前,在各高校对于钢琴集体课的教材是五花八门的,没有统一性。这样教授过程中是按照考级教材进度,还是按照专业钢琴进度,都较难把握。很多院校选用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钢琴基础教程》,这套教程的内容和进程是按照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大纲》编排的,有一定的适用性,但针对山西的考生就不是很适用了。由于山西的考生进校前不考副项钢琴,而进入大学后,非钢琴专业的学生又会开设钢琴集体课,教授过程由于程度太浅,而无法用现有的教材,如有参考教材,教师也要谨慎使用。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教材统一性和适用性的问题,怎样来规范教材的使用,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也是很棘手的问题。

3.教师的观念问题

钢琴教学由于技能技巧艰深,往往采用“一对一”式教学。多年来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师们的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很多钢琴教师不愿意带钢琴集体课,个别教师甚至对带钢琴集体课的教师自身钢琴水平产生质疑,认为是因为“一对一”课带不好,才去带集体课。这往往是由于集体课的学生钢琴水平较差而造成的。学校在分配集体课教师时,也是敷衍了事,随便上上即可。教师的质疑和顾虑制约了钢琴集体课整体质量的提高。这种情况下,在教师中改变传统观念已是迫在眉睫。

二、解决办法

1.分班、分组教学

建议首先把钢琴专业的学生同非钢琴专业的学生分班,非钢琴专业的学生以声乐组、器乐组、舞蹈组分为三个班级。钢琴专业的学生以提高专业技能为主,声乐班级以提高声乐伴奏能力为主要学习方向;器乐班和舞蹈班以教授钢琴基本练习和钢琴史为主要内容。另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核,再把每个班级细划分为两组,如钢琴一组,钢琴二组;声乐一组,声乐二组等。使每组学生的钢琴水平和学习能力达到基本平衡。

虽然各小组的学生能力差异不大,但教师也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充分利用电钢琴的优势,通过合奏、配对、配组的方式练习,教师也可通过监控台的耳机对每位同学讲解内容和检查作业。并且鼓励好的学生上台弹奏,做榜样效果。稍差的学生可通过“一对一”互助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2.教材灵活组合

没有统一的教材,增加了教学难度,也加强了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参考很多钢琴教材,对级别相近的曲目灵活挑选,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也要有所涉及。如钢琴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可选择车尔尼599练习曲,巴赫小步舞曲,钢琴基础教程中一册的乐曲进行配套练习,非钢琴专业的学生应多弹奏些音乐性鲜明的乐曲,如进行曲、抒情曲、舞曲等等,提高学习兴趣。灵活运用现有的教材,如四首联弹、双钢琴教材,增强学生和合作能力。

3.教师改变观念,增强自我能力

要上好钢琴集体课,教师首先要改变旧有的观念。电钢琴集体课不同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而是理论课和技能课相结合的形式。课前要写教学计划、课堂教案,要备课,上课时还要根据学生们的反应随时调整授课要点。教师们不但要备好课,更要上好课,在课堂上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消化,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集体课教学教师需要综合能力的提高,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驾驭能力、语言能力等等在教学中不容忽视。因此,不可忽视集体课教学,教师要正视这种教学方式,改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策略,提高教学能力是关键。

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这只是在电钢琴教学中探索的一小步,它的完善还需我们还要不断的努力,在实践中摸索,在教学中反思,促使电钢琴集体课教学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淑平.高等师范专业钢琴大课的几点思考[J].钢琴艺术.2009.12.

[2]周雪.普通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之探究[J].钢琴艺术.2007.05.

[3]白硕.论数码电钢琴集体课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2001.02.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4篇

笔者认为声乐课程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强调基础训练、拓宽文化视野、注重艺术实践、培养演唱能力”。声乐课程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其在专业音乐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使学生在具备声乐演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歌曲演唱的能力、即兴编配能力和基础教学能力,尤其是基层音乐工作中所需要的独创性意训和示范操作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技能训练是基本内容,但是,以往学院派的传统声乐教学中,往往太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和在实践中即兴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关为歌曲进行即兴编配和即兴创编乐曲等内容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已经直接成为我国基础音乐教师的一个软肋,暴露出声乐教学内容中的缺憾;同时,由于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培养出来的学生学术视野较为狭窄,缺乏对声乐艺术的整体认识。

因此,在声乐课程内容与体系的建设上,要根据音乐人才培养的整体需要,确立以基本技能掌握为基础,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以编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本思路,以声乐演奏技能基础课为起点,将课程体系扩展到声乐艺术理论、声乐艺术发展史、声乐名曲赏析、声乐教学法和歌曲即兴伴奏编配等系列模块课程,使学生既掌握声乐的基本技能,又具备了解和认识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开阔视野;既能够独立演奏声乐作品,又具备不同风格歌曲的即兴伴奏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不同需要,又能够胜任劳任怨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声乐模块课程体系简而言之,即《声乐演奏艺术》、《声乐艺术理论》、《声乐教学法》、《声乐艺术史》、《声乐作品赏析》等系列课程。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中,要遵循技术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曲目演奏与即兴弹奏相结合、方法训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声乐演奏与艺术理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等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对声乐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即兴编创能力为核心。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课型和师生调配两个方面,一是“因材定课型”,即每学期初根据学生演奏水平的高低和程度深浅来确定学生上课的师生比例模式;二是“师生双选制”,学生根据教师业务和教学的各有所长和不同特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任课教师,教师则在学生选教的基础上挑选自己喜欢的任教学生。

一对一授课方式。声乐学生是一种音乐特殊技能技巧学习,学习过程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选取程度高、演奏有一定艺术水平的少量学生一对一上课,以期培养艺术个性和演奏才能,充分尊重与保护学生对音乐技术与艺术风格听独特感受力、领悟力,培养其独特的创造意识与能力。

一对多授课方式。这是一种介于大班课和个别课之间的教学方式,既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使学生在课上可以相互观摩、探讨、促进和提高,养成集体协作精神。对于大多数考核为程度不太高的学生,基本上就是这一授课形式,教师紧缺的问题也通过减少初级教学的简单低级重复劳动而得到缓解。

集体课授课方式。大班课教学主要包括声乐艺术史等理论课教学和技能课中有关声乐技能共性特征的讲授,着重于声乐技术与艺术特征的共性课程内容。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5篇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校前,要经过声乐面试。通过面试可以把整体素质、歌唱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也可以按照嗓音条件和音域水平划分。学生的音色高低各不相同以及声音特点对学生进行划分。可以按唱法分组,比如美声组和民声组。这样进行声乐教学,对学生们演唱作品、声音处理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冲突、不矛盾的良好作用。方便学生演唱方法的统一,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状态。

二、声乐小组课教学,在声乐基础知识方面及歌曲作品方面要做到教学计划的统一

1.在声乐基础知识方面

声乐教师面向小组同学布置相同的练习发声曲,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演唱提出歌唱技能和音乐感觉上的不同要求。教师要讲解声乐与生理、物理的众多关联,教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身体条件来唱歌注意强调正确的发声方法,教师做以示范,在课上,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师的口传身授,感受了解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通过看、听其他同学演唱也能够体会不同的嗓音条件、不同的音域、及歌曲不同声部的特点。演唱不同的歌曲时的歌唱状态和歌唱感觉。选择适合自己声域范围的练声曲。从而提高学生们听辩和分析正、误发声方法的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歌曲作品方面

在一个学期内,每名学生除了要完成规定歌曲作品外,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声乐作品,唱于老师和同学们听,在声乐小组课上,学生们可以听到和演唱自己已经熟悉或掌握的歌曲作品。方便于学生们对演唱方法和技巧的巩固,同时可以从演唱风格比较中看到其他学生对相同的歌曲作品的处理与表现。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歌曲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声部演唱练习,在练习中培养学生们集体歌唱音准和节奏的的基本能力,同时丰富学生们对歌唱的体验。培养一种合作精神。学生们在声乐小组课上能更多、更广泛的了解声乐作品,掌握更多的演唱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表现这些不同的歌曲作品。

三、学前专业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方式

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寓教于乐。声乐小组课既丰富了声乐课堂内容,同时还为声乐教师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适时更新教师教学手段,有利于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声乐小组课可以制作系列微课上传网络,方便学生们时时查找。微课教学内容综合了声乐教学法、作品鉴赏以及歌唱技能等多项知识,教师在备课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软件设计教学PPT,按演唱方法、演唱技巧演唱作品制作系列课程,教学方式多样新颖,不仅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也可使学生通过微课教学的模式进行角色转变,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转为主动地讲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2.声乐小组课可以展开讨论式教学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标要培养所决定,切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的目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十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认为讨论式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任务中有着实际的需要和要求。而讨论式教学法也能在声乐小组课当中得以有效的实现。在声乐小组课上,声乐教师和每个学生可以随时围绕声乐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问老师答疑,当堂课的问题当堂课研究,检验加以解决。而每个参与的同学都会在课堂上思考、组织、构思。教师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体验同学生们分享交流,学生们积极交流,展开讨论。经常地进行讨论学习,会促使学生们养成一种善听、善解、善思、善问的习惯。有利于表达歌曲、更具有一定的演讲力和感染力。提高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这些却是一名教师成长的关键经历,是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素质和能力。声乐小组课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就为学生们提供了这样难得而又可贵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这一点将对学生们今后的音乐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帮助和作用。

四、声乐小组课考察目标要统一

声乐小组课的教学目的是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共性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展开教学。学前教育的声乐课是以班型划分的小组,10——20人一组,制定统一的教学进度计划,定期进行教学检查。

1.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分

注重平时考核,声乐小组课的作业检查可以是多方面的形式,学生定期观摩、比赛、个人独唱会、小合唱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这就加强了课堂艺术实践气氛,增加了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这给学生的声乐学习注入活力与动力,增强了竞争意识,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每学期期末考试10人一组进行当场赋分,现场点评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表演唱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37-01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课是专业基础课的一种,它以培养合格的、具备相应演唱能力的幼儿教师为目的,而并非是以优秀独唱演员的培养为目的。当前幼儿园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应具备如下条件: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素养较强,同时还应具备足够的独立工作能力、革新创造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基于此,我们应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进行反思,并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不断探索和确定教学目标,对固有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改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以及加工处理知识的能力,使其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一、表演唱课程的重要性

儿歌表演唱是指在延长幼儿歌曲过程中,通过形象而简单的各种基本动作配合自然表情来表达歌曲内容以及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儿歌表演唱主要在于唱,动作表演则是唱的辅助。其演唱形式一般有多种,还可变化位置和队形,属于初级的幼儿歌舞形式,它融趣味性、舞蹈性和音乐性为一体,属于综合艺术形式,并突出了歌唱的应用性以及实践性,为学生营造了人人参与的、富有平等性的实践机会。

二、表演唱课程的教学方式

(一)举办专题讲座并富有针对性

教师可通过针对性专题讲座的举办将儿歌表演唱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幼儿歌曲的正确演唱方法介绍给学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儿歌表演唱战士给学生,让他们观摩并欣赏完整作品,同时引导学生对儿歌表演唱所具有的真正涵义有所了解,进而展开讨论、分析以及评价,学生的审美力和理解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强化,想象力得以激发,从而为以后的儿歌表演唱奠定基础。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获得歌唱能力,丰富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中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及课外同声乐相关的课程和活动。表演唱强调课程的系统性与学术性,追求歌唱技术的高、精、尖。

(二)强化表演过程中的队形以及常用动作训练

歌唱与动作表演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师可强化表演过程中的队形以及常用动作训练,使学生随乐动作以及肢体协调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例如兔跳、飞鸟展翼等动物的动作,也可以是划船、走路等人的动作,还可以是植物生长、风、浪花等自然现象。并组织学生进行包括划步、秧歌步、跑跳步、踏点步以及踮步等基本舞步,梯形、半圆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队形的训练。

(三)指定演唱曲目,以此强化学生表演与编导能力

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根据给定题目展开歌舞表演的创作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行为加以指导和监督,尽量淡化“教”,而应重视引导和参与。以儿歌《春天》的表演唱教学为例,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当学生对歌曲风格与内容有所熟悉后在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个性化创作,如演唱形式、舞台表演、道具以及形体等。学生则在教师鼓励下与其他组员团结协作,积极讨论,共同完成表演唱设计。在演唱形式方面可丰富多样,可选择一人独唱,其他组员分角色进行表演;也可由组内男女对唱;还可尝试改编歌曲,通过二声部合唱来演绎。同样,在处理歌曲演唱方面也具有多样性。可以唱的活泼跳跃、亦可优美抒情。而在表演队形设计方面,学生也可交流沟通,别出心裁,在各种丰富表情的配合下将角色形象塑造的更为生动,同时表演也更加富有特色。

三、表演唱课程的实践

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学前教育有其职业定向,同时具备独特的专业特点,而音乐专业与声乐教育同样也相互区别的。教师应计划性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针对性的训练其歌唱教学实践能力,与富有专业特点的课程实现早接触、多实践,对本专业歌唱教学所具有的的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通过不断演练来区别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异,从而能够切实掌握表演唱相关技能,教学实践经验得到丰富。因而,组织幼儿园见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是声乐集体课表演唱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四、结论

开设儿歌表演唱课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与时代要求相符的新型幼儿教师。笔者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当前声乐集体课中推行表演唱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与建议,希望能够利用儿歌表演唱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竞争力,提升综合素质并拓宽就业渠道,使其做到“一专多能”,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声乐教改教学大纲

高师声乐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音乐师范专业必修的一门技能技巧课。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用)教材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推广使用,对照现行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培养目标的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才要求,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是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教学大纲是指导声乐这门学科如何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它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考试形式、教材的使用等等。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声乐教学,分析了当前高师声乐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制定与修改声乐教学大纲,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明确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

在上世纪高师音乐教育刚刚起步之时,由于师资和生源相对有限,所以高师声乐教育所培养的对象还仅能满足于高师、中师的师资或部分表演团体需求,鉴于这种需求方向,高师音乐教育逐渐形成了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其师范性的观念。[1]笔者曾在广东几所高校的音乐专业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上看,大部分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与音乐艺术院校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声乐教学偏重追求艺术上的“高、精、尖”,致使整个教学盲目地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师资阵容的不断扩大,使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趋于稳定与饱和,高师的音乐教育开始面向对基础音乐师资与普及音乐教育的培养。在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要转变观念,坚持师范教育的信念与培养目标,从“精英教育”向“基础教育”“普及教育”转化,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的适应型人才。

二、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授课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声乐教学中的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授课形式。[2]这种授课方式个性化较强,强调你教我学,我说你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的观摩和交流,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的教学中所遇到的形形的问题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其弊端在于,声乐基础或条件好的学生脱离师范性而趋于专业表演,差一些的同学则觉得声乐无望而形成逆反心理,同时也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高师声乐课中,应采取以个别课为主,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

课型的分类是指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划分,其课时可以在声乐总体课时中灵活分配[3]。理论课内容一般来讲包括基础理论与声乐教学法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集体课是解决声乐基础理论或技能技巧课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这样集体课省去了原有“一对一”授课时教师对声乐理论的不断重复,同时也为小组课与个别课创造了有效的空间;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则体现在小组课与个别课中。教师在对学生基本状况初步了解后可按现有歌唱水平进行大致分组;声乐教师在实施分组和小课教学时,应注意体现其阶段性的灵活性,按学生的学习进度随时进行调整。

改革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引进小组课、集体课、个别课多种课型并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借鉴、互相启发影响,遇到问题一起分析、一起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科研成果,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新课和解决共性问题的教学中。这样不仅为教师解决学生个性问题赢得更多的时间,而且为学生将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

三、打破学科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传统的声乐教学内容局限于声乐理论的学习与掌握歌唱的技巧,在声乐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联系、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4]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部分引入高师声乐教学中,如在声乐教学中引进自弹自唱、合唱、小组唱、重唱等歌唱训练,同时增加声乐作品鉴赏教学法等教学内容,并在小组课与集体课教学中采用类似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方式,给每个学生以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及早了解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内容;同时,高师的声乐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去向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学习,亲身体验基础音乐教学的过程,积累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学要着眼于将来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在培养“一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重视声乐教学法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高师声乐教学在全国各院普遍不被重视,专门开设本课程的高师院校不多,基本上都以讲座形式或在学生毕业实习一两个月前笼统进行讲授学习,加之很多教学法,老师并没经过专业学习,本身又没有基础音乐教育的经验,只是照本宣科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已严重滞后于当前音乐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原则;教学法考试只注意理论考查,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使教学法成为一门“死法”,使学生学之无用。

高师学校应紧紧围绕“师范”做文章,不能盲目与专业音乐院校攀比专业水平,而应该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意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保证教学法的课时。在声乐教学中应当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让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就明确师范性质;在第一学期,高师就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在四年的时间里有步骤地从教学见习到帮助开展活动,从部分承担教学任务到独立备课、上课、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一毕业就能够胜任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工作。

五、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

高师声乐教材在近十多年来有较大的发展,除国家权威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外,在一些高校也相继出版了不少高师声乐教材。尽管有不少教材,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至今还未有统一规范使用教材,以致在选择教材上,许多高师院校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让学生难于达到教材的要求;甚至有些教材实用性不大,发给学生成为书橱中一生“摆设品”,浪费学生的教材费。

高师声乐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选择教材要以师范性、实用性为原则,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较高,可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声乐作品为教材,以保证专业教育目的实现。

六、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钢琴教学;问题;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适应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广泛需求,钢琴教学也要随之不断探索与发展,也应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然而当前的高校音乐钢琴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教学方法单一,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架钢琴、一本书,黑板、粉笔、一张嘴,教师纸上谈兵,课堂气氛凝滞,学生呆板。

2.理论与实际脱节,课堂上往往没有教学互动,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师在钢琴上弹出的谱例瞬间即逝,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听觉联想和音乐思维。

3.学生素质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却没有变化,用统一的内容对不同素质的人,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材的使用不适合学生的现状,结果是知识缺少系统性,学生感到音乐理论课难学、难懂,所以没有了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技能课上,钢琴教师面对的往往只有几个学生,人数少,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不同,教师很容易就能掌握,可以针对学生的练习、错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而在钢琴集体课上,教师面对的学生人数多了,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有别,教师精力有限,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相对就会少些,因此也就难以实现学生的能力提高。

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优化钢琴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钢琴课的重要性。

钢琴的学习可以促进整个音乐专业及音乐理论学习,它的键盘使乐谱上所有的音符都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对象。钢琴,使音乐理论的表述和学习成为方便操作和掌握的乐器。同时也为配器、视唱练耳等课程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把这些学科和钢琴联系起来,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把音乐知识灵活运用。如在上视唱练耳课程时,把听过的音加上和声,弹出来。所唱的视唱乐曲,加上和声织体配上伴奏,这样就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从音响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使学生从课堂上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钢琴的兴趣。

2.养成正确的练琴习惯,提高技能技巧及培养乐感。

好的练琴习惯是打好演奏基础,提高弹奏质量的关键所在,良好的习惯可以使钢琴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就必须让学生做到正确读谱、合理科学训练、并注意倾听。

在钢琴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要获得乐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把技能技巧的训练始终贯穿其中,加强音乐进行的通顺感、乐句乐段的完整感、音乐语言的自然流畅感,并在此基础上来增强学生的乐感。教师要针对不同曲目,根据其不同特点、不同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在慢慢的体会琢磨中了解音乐的内在魅力。

3.教学方式上从单一授课向多种教学方式并存方面转移。

当前在高校,学习声乐的学生占多数,而大多数学生的钢琴基础薄弱,需要提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上,就不能只以一种教学方法贯穿始终。可以使集体课教学、合作教学、研究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结合灵活使用。

如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采用集体课教学,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此阶段,可以讲解一些基础和共性的问题,如弹钢琴的姿势、弹琴方法和技巧的初步掌握。另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意志和信心的培养,一些学生在课堂或是自己练习时能够弹奏得很好,而一到比赛或是考试时,却由于心理紧张或是对自己信心不足而使得演奏效果不佳,甚至是无法演奏。因此可以在钢琴集体课上,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一人弹,众人听,经常转换角色,锻炼学生舞台表现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和信心,增强集体意识,形成合力,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增强学生上进心与学习自觉性。

而对于非钢琴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在教学上也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要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灵活多样。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

4.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看重学生个人演奏能力,而忽视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而言,有效的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并且必要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合作性强的曲目,如学生合作,双钢琴合作、钢琴与其他乐器合作等等,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普通高校音乐系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伴奏包括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在授课时加入适当的即兴伴奏教学内容,可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实际需求。许多普通高校音乐系忽略了器乐伴奏的重要性,音乐艺术不仅是声乐的艺术,器乐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挑选出一些典型器乐伴奏曲目对学生加以培养,这样使钢琴学生在练习自己专业的同时可以得到适当的调节和多方面的锻炼。

5.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

注重教师的示范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做好足够的准备和示范。在上课时,应该灵活的把握音乐理论课,调理好课堂的节奏,力求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示范时使理论与弹奏并举。如果学生对钢琴集体课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好,教师就要反复示范,绝不能盲目的导人理论课的内容,否则,就会使学生目回吞枣,该学的没学会,适得其反。

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课堂上,应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带动学生手脑并用,积极创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本着先动脑,后动手的原则,把音乐理论课的讲解与学生技能技巧训练结合起来,通过示范、讲解、听音、训练等几个教学步骤,为学生创造出观察、思维、表达、创造的空间,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让其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使其课上的内容课上解决,轻轻松松学会理论,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有效的知识。

新的时展和教育形势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钢琴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钢琴教学应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感悟中全面提高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1]周薇.钢琴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

社,2005,8

[2]童道锦,孙明珠编选.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M].人民音乐出

版社,2003.

[3]应诗真著.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4]吕环.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之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

报:高等教育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