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为了更好地控制慢性病的流行形势,也为了给从事营养和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构建一个协作网络和联合工作的学术平台,2014年9月14日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成立了。

营养与慢病控制

自2006年开始,身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监测评估室负责人的施小明一直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致力于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方面的应用性研究和全国范围的防控工作。他在从事研究的工作中,清晰地意识到营养与慢病控制必须相结合,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缺少一个营养与慢病控制相互交流的平台。故此,施小明于2014年牵头与来自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高校、研究所以及杂志社等从事营养和慢病防控的工作人员充分沟通后,在众人的努力下,成立了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

2014年9月14日,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第一届委员会,施小明、刘小立等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分会的组成成员来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校、医院和杂志社。

分会的成立为全国从事营养与慢病防治研究和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的平台,密切了营养与慢病防治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营养科学技术向慢病防治的应用转化,为提升我国营养与慢病防治科研和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刘小立教授表示,分会今后将积极举办营养与慢性病防治专业领域的学术活动及国际交流活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承担营养与慢性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推广及应用,整合多方资源,促进营养科学技术向慢性病防治的应用转化;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渠道和方式,普及营养与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加强学科的能力建设,开展营养与慢性病防治专业领域的技术培训,积极推动学会发展。

而作为分会的带头人,刘小立教授近些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他依托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平台,优化糖尿病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流程,完善相关易感基因的筛查方案,建立了高危人群个人信息和生物样本库,对糖尿病的预防控制新策略进行了探索;他依托慢性病防控网络,在我国南方城市人口开展营养与慢性病防治的队列研究,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探索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干预的适宜技术。

促进学术交流

2014年9月,分会举办了主题为“加强膳食管理,促进慢性病防控持续健康发展”的会议。

会议汇集了我国营养和慢病防控两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包括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孔灵芝副局长、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功焕副主任和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理事长、杨晓光常务理事等。

会上,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在其题为《中国慢性病防控20年》的报告中指出,近20年来中国慢性病防控始终坚持使用公共卫生策略解决慢性病问题的正确方向。刘小立教授从实践出发,作了《深圳市营养与慢病防控管理办法》的报告,对社区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管理办法等进行了探讨。众多慢性病防控与营养专家在分会提供的平台上展开学术交流,推动了全国营养与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的成立对从事营养与慢病控制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具有里程碑意义。

不容忽视的慢性病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2015年1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报告中指出2012年全世界共死亡5600万人,其中3800万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其中1600万为可以避免的过早死亡(70岁以下)。非传染性疾病导致死亡的3800万死亡病例中有2800万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而全球1600万例过早死亡病例中,有82%是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报告指出按照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慢病发展情况估算,2011年-2025年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累计经济损失将达7万亿美元,而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减少非传染性疾病需要每年112亿美元的费用,远低于上述7万亿美元的损失。

全世界已经走到非传染性疾病历史上的决定性时点,面临前所未有的改变非传染性疾病发展进程的机遇。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已经商定到2025年要实现9个自愿性全球目标,包括减少有害使用酒精、食盐/钠摄入量、烟草使用和高血压,遏制糖尿病和肥胖的上升,以及提高预防心脏病和脑卒中措施的覆盖率等,而这些目标均与营养密切相关。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浦东新区10个经济相对发达并完成了15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的城市化社区为研究现场,按居委会数的10%抽样,共抽取了26个居委会,其中全部1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样本。

1.2方法

1.2.1主要干预措施本次社区卫生定向服务管理模式的主要干预措施包括:① 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确定社区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慢性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各种问题;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实施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及定期收集资料,评价和调整慢性病管理措施,进行质量控制。② 经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专业人员对纳入此社区卫生定向服务管理模式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患者的专病档案,定期跟踪随访,给予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行为管理和心身管理,控制慢性病的进一步发展。③ 各居委通过举办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志愿者活动以及专业人员上门随访宣传,发放宣传小册子等方式普及高血压、糖尿病的保健知识,提高健康教育覆盖面,促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1.2.2评价内容及指标采用同一问卷分别于基线及干预1年后进行随访调查,了解被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血压及血糖控制等情况的变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知识均分别设置了10个问题。血压值和血糖值的测定均按统一方案进行。高血压分级以1999年WHO的高血压指南为依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标准按上海市心脑血管防治办公室颁布的“高血压病有效控制率标准”进行评估。

1.2.3数据管理与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纳入COPC管理模式的26个居委,均位于新区沿江区域,人口190 290人,老年人口比例为18.34%,建立健康档案的人口103 594人,占54.44%。居民所患的主要慢性病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心脏病、胆结石、中风等。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1.97%,糖尿病患病率为1.72%,分列第一和第二位。纳入COPC管理模式的高血压患者共5 630人,糖尿病患者共1 388人。接受COPC模式管理的患者主要是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女性为主,占总人数的60%;70%是离退休人员,在职人员中以工人、干部比例最高;平均患病8~9年。

2.2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变化

2.2.1高血压相关知识干预1年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的10个问题的知晓情况明显改善。除“不会发展为肿瘤”、“高血压患者应按医嘱服药”外,其他方面知晓率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2糖尿病相关知识干预1年后,糖尿病患者对相关10个问题的知晓情况明显改善。除“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症状”、“糖尿病饮食控制”外,其他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接受COPC管理模式的高血压患者中,各级高血压(一级、二级、三级)的管理率均达87.0%以上。与同一社区其他未接受COPC模式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比较,采用COPC管理模式管理1年后各级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2.4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行为、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

接受COPC模式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基线调查时血糖控制理想的只占19.2%,约35%的患者已有并发症。管理前、后患者规则服药比例、轻中度体力活动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期监测血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实行COPC模式管理1年前、后,糖尿病患者体重、臀围、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6项指标无明显改变,但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等指标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5)。

3讨论

COPC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作为家庭医生的工作模式引进的管理经验,其意义是重视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相结合的以社区为定向的基层医疗,把以个人为单位治疗为目的的基层医疗与以社区为单位重视预防保健的社区医疗相结合的基层医疗工作模式[2]。它比较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多元化、多层次防治慢性病的基本要求。

COPC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运用的国内文献报道较少,仅见李惠娟等[3]于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在上钢社区进行了COPC模式的慢性病管理。本研究将COPC管理模式应用到10个社区26个居委的1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干预1年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防病意识和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有所改变,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到87.3%,显著高于非COPC管理模式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43.3%)。高血压控制率也高于实施前和非COPC模式管理组(P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是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由卫生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防治活动和健康促进活动[4]。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社区综合防治的理念,组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以签约家庭为单位开展“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卫生服务。目前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在各社区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成的经验和成熟的工作模式还不是很多。COPC模式应用于社区综合防治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如偏重于患病人群的二、三级预防,对卫生服务团队要求较高,社区协调成本高等, 但本次探索开展COPC模式进行慢性病管理着重于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卫生资源为基础,以社区人群为管理对象的持续性、规范性慢性病管理模式并初步证实了其有效性,仍然可作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探索社区疾病综合防治方法的有效尝试和有益补充,对今后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首先,开展慢病综合防治,必须进行社区发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创造社区综合防治的支持性环境。在COPC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社区为单位,在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帮助协调社区各方面关系,定期组织居民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和干预等有关场所,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运行。

其次,卫生服务团队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质量的关键。从COPC模式对慢性病管理团队的要求看,社区全科医生和公卫医生是慢性病患者的直接管理者,他们必须形成工作团队,将个人服务和人群服务结合,临床服务和预防服务结合,共同实施疾病综合防治。因此他们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效果。

同时,开展以志愿者授课的群组慢性病自我管理可以成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抓手,这样做可充分发挥社区慢性病志愿者的作用,使慢性病患者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防治,从而增加病人管理的依从性和提高管理率。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前、后自身对照设计,基线及1年后随访时有些指标有较多失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但本研究样本相对较大,仍能初步证实COPC模式对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4参考文献

[1]Tollman SM. The Pholela Health Centre-the original of community oriented primary health care (COPC). An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 of Sidney and Emily Kark[J].S Afr Med J, 1994, 84 (10) : 653-658.

[2]顾缓,吕繁.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M].第三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86.

[3]李惠娟,刘昊,季正明.社区导向基层医疗模式在慢性病系统管理中实施效果[J].上海预防医学,2002,14(7):317-319.

[4]姜立民.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J].疾病控制杂志,2003,7(7):341.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体检后续服务; 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 R8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68-01

体检后续服务简称为检后服务,是体检服务的延伸,也是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落脚点。在健康体检、健康管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做好检后服务,是提升服务品质、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1 开展体检后续服务的意义

1.1 是完成健康体检全程服务的需要 健康体检全程服务时一个环环相扣的服务链,笼统地说,由检前、检中和检后服务组成,各个环节都不可缺少。认为检后服务是“额外服务”或“赠送服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1.2 是实现单纯体检服务向健康管理服务转变的需要 单纯体检服务项健康管理服务转变时体检机构的建设发展趋势,是体检机构保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健康管理服务以健康体检为入口,以检后服务为主要落脚点。因此,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不可脱离检后服务,甚至还要结合实际以检后服务需求为牵引,带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1.3 是培养客户忠诚度的需要 高品质的检后服务,在完善体检服务的同时,可大大提高体检客户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二体检服务、健康管理服务都属于连续,获得了客户的认同感,也就培养了客户的忠诚度,从而为自己发展了长期固定的客户。

2 健康咨询 以健康服务热线、客户服务网站等多种形式,为个人和团队提后体检后的健康咨询服务。包括体检结果解释、就医建议、健康相关知识(饮食营养、生活方式等,疾病常识等)。

3 健康教育 定期提供健康知识讲座,输以健康刊物、电子读物,唤醒并不断提升客户的健康意识,介绍慢性病相关知识与管理途径等。针对团体客户,可依据团体客户的团体体检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病防治、慢病防治、健康维护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4 慢病风险评估对个人健康信息(包括生活方式调查结果、个人和家族病史、体检数据等资料)进行数据处理,预测未来若干年内患某种慢性病的机率大小,以及时发现健康危险因素,提高体检者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关注度,同事为确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5 跟踪提醒 针对客户体检后的不同需求,及时提供跟踪提醒服务,内容包括:体检异常结果反馈、就医提醒、复查提醒、健康相关信息提醒。跟踪提醒服务也可扩展到落实健康管理发难过程中的跟踪提醒。

6 慢性病管理 以多种手段(互联网、电话、手机短信等)为客户提供互动式膳食和运动指导,帮助客户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对于部分处于特殊时期或特殊状态下的亚健康人群,可通过专项干预手段使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如中医养生调理、更年期保健、心理咨询等。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专项管理,包括提供用药指导、医学指标监控、饮食运动指导等系统的慢病管理服务。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医院实际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黄静映院长亲自抓,办公室直接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我院管理项目工作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辖区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提高对慢性病、孕产妇、儿童管理率;降低传染病、地方病、慢病发病率为契机,扎实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工作。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一)利用专科专业人员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要加强公众平台建设,同时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培训,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与管理。

1、各科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墙报等),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4期,内容新颖、充实),并留存归档,严格按照健康教育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2、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在院内宣传阵地,并及时分发到各科室。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对全院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2次,以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广大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门诊健康教育:医生根据重要卫生日应有针对性对门诊就诊人员开展口头宣传、发放教育处方等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100%。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1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病人、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

结合我院卫生活动安排,对辖区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对农村包括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慢性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咨询和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农业劳动有职业危害知识宣传;开展饮水饮食、家庭急救与护理等家庭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每年10次或以上。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

积极在全院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宣传窗、海报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广泛宣传戒烟技巧与吸烟害处,利用“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尽量做到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

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具体健康教育计划如下: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乳腺疾病、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肿瘤防治周等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深入农村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和家庭消毒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遵医行为;血糖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9-0101-02

据调查,我国现有糖尿病(DM)患者总人数已超过9 000万,发病率高达9.7%,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占绝大多数。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DM患者;且18岁以上DM患者中仅有36.1%知道自己患病,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3患者血糖控制达标。近年来,DM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类的疾病。DM被联合国慢病峰会确定为重大和需要优先控制的主要慢性病之一,DM严重危害着患病居民的身心健康,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患者一旦被确诊为DM,需要终身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是治疗DM的基本目标。健康教育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被世界各国反复证明了的重要慢性病防治策略。健康教育被公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1]。因此强化DM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可以使患者乐于接受DM治疗,对于降低血糖、提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我中心对T2DM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进行系统健康知识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中心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确诊为T2DM且血糖控制不满意的DM患者,均符合WHO DM专家委员会1999年修订的诊断标准[2]。本组患者42例,病程4~15年,平均10.5年,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2~72岁,平均60.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7例,中专及以上15例。空腹血糖(FPG)(9.98±2.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82±1.17)%。

1.2 方法

1.2.1 评估 ①由居民健康档案包组人员对42例DM患者发放DM相关知识调查表,采用单项选择回答知道或不知道,包括DM的可能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DM治疗方法(健康教育、运动、饮食控制、药物等)及控制情况的评估,药物选择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胰岛素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和心理教育等问题;②深入了解每个患者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是否坚持规律生活起居、体育锻炼及合理膳食;③定时监测健康教育前后血糖、HbA1c的变化,评估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DM相关知识及治疗的认知情况。

1.2.2 方式 ①将DM相关内容、资料编印成册,发给患者及家属,让他们自己对照手册进行学习、实践和再提高。②讲课,是DM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针对DM相关知识、面对患者,讲课者应充分做好备课,确保讲课时轻车熟路,必要时可通过投影、录像等使授课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③做好示范,对血糖仪的使用及胰岛素注射等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示范,直到患者熟练掌握。④分组互动交流:将患者及家属以3~7人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谈问题及体会,每组有一名医务人员答疑,以帮助患者认识DM、建立自我管理意识。每次互动交流1 h,1次/周,连续2个月。⑤有针对性地对每一患者进行指导,在1个月及2个月时分别再次进行相同内容的测试,直至达到完全掌握相关知识为止。

1.2.3 内容 ①饮食控制: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引发DM的主要原因[3]。饮食治疗是DM治疗的基本措施。根据患者实际体重、活动量、活动强度制定食谱。原则是限制热量、平衡饮食、合理安排三餐。分别计算出每个DM患者的总热量,分配为早、晚各30%,中午40%,或早、中、晚为1∶1∶1。按热量计算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组成,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不宜少于40 g、摄入食盐应限制在10 g以下。限制饮酒[2]。此外,如果体重指数(BMI)>24则要严格按照热量的下限摄入热量。②运动:T2DM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如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应按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③血糖的自我监测:教育患者认识自我监测血糖的重要性,讲解并示范血糖仪使用,指导随时监测血糖。④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分四类,要分别掌握其作用特点、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使患者认识到正确服药、长期服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⑤胰岛素治疗:经运动、饮食控制和口服药未能有效控制的T2DM患者都能使用胰岛素笔自行注射胰岛素,并能有效控制血糖。⑥心理干预:DM病程长,受情绪、家庭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常出现焦虑、易怒等症状,焦虑会引起应急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给患者心理安抚,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并向患者示范各种情绪的调节方法,使患者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DM,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遵医行为长期执行,为终身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进行2周和1、3、6个月的定期复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所用药物及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和干预后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3 讨论

11月14日是联合国DM日,2012年的主题为“DM教育与预防”,口号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当日主办的“共同关注,让我们一起改变DM”主题活动披露,我国DM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公众普遍缺乏预防控制DM意识、知识和技能,特别是DM患者对DM的危害、治疗、并发症等认知水平较低,接受治疗的依从性不足,存在大量认识误区。DM等慢性病的快速激增,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已被国内外反复证明为重要的慢性病防治策略。卫生部将全面推进全国慢性病防治示范区建设和慢性病防治规划实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遏制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病的高发态势。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启动为期3年的全国DM防治健康传播项目,面向普通公众、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危险因素及糖尿病影响因素评估诊断,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家庭等开展健康促进、健康传播、行为干预、同伴教育等活动。

DM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DM可以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失明、截肢等严重后果,2型糖尿病(T2DM)严重威胁着全球的公众健康。DM患者体内长期持久的高血糖将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脏及血管的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4],所以治疗DM的关键是控制好血糖[5],其预后取决于血糖是否得到控制及有无并发症发生[6]。实践证明,加强对DM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管理,能够改善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7]。由于DM不能治愈、病程长、并发症多,多数患者思想压力大,对这一疾病在认识、治疗、康复等方面存在严重认识误区,是临床控制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护理干预能够充分考虑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强、有目标的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提高了DM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认识,建立科学、合理、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使血糖维持在较理想的范围内,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表明,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进行系统健康知识教育时间越长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越好,HbA1c控制越好,受到受试者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 何桂娟,马纲,章国英,等. 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模式研究[J]. 护理学报,2008,15(7):27-30.

[2]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78-787.

[3] 钱荣立. 以愚公移山精神开展糖尿病防治教育[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248.

[4] 郑世琴,包俊晰,赵景霞,等. 护理学[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9:188.

[5] 马秀华. 糖尿病100例健康教育[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8-119.

[6] 陈依鸽. 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1,9(25):2339-2340.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0-0045-03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现代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糖尿病的高发病率、高并发症率、高致残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的情况比较严重。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很大影响,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社会问题。为探索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模式,自2010年起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患者家庭医生制管理的试点,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l-12月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以有无家庭医生签约分为两类各16个居委会,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各抽取2个居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有家庭医生签约的患者为观察组,无家庭医生签约的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6.1 mmol或餐后2 h血糖(2hPG)≥11.1 mmol,糖化血红蛋白≥6.5% [1];②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且使用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③知情同意,观察组患者自愿签约与家庭医生建立固定式服务关系。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肾并发症、肿瘤、老年性痴呆的患者;②接受能力差,不愿配合,难以完成全程观察者;③1型糖尿病患者及特殊型糖尿病患者。符合条件的患者共382例,其中观察组181例,对照组201例。

1.2 方式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与家庭医生签约,建立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实行家庭医生制管理,具体内容为:①家庭医生与患者签约,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处方,建立健康档案;②家庭医生与患者互留联系电话,家庭医生每年面对面随访不少于4次;③进行健康体检,制订个体化饮食、运动处方,监督患者按时服药;④为患者预约门诊,优先提供必要的辅助检查;防治并发症;⑤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⑥血糖控制不良时,联系专家会诊,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协助患者到上级医院继续进行治疗。干预时间为1年。

1.2.2 对照组

采用糖尿病社区常规管理:①卫生服务站的社区医生电话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服药、运动、饮食、血糖情况;②社区健康教育讲座每月举办1次,讲座内容包括各种疾病防治、保健养生知识等;③常规门诊治疗,不与社区医生签约,门诊医生不固定。

1.3 评价指标

1.3.1 知晓率和依从性

自行设计糖尿病相关知识和依从性调查问卷,共8道题目。其中糖尿病相关知识题5道,分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饮食控制原则、肥胖诊断标准;依从性调查有3道题目,分别为按照遗嘱服药、是否自行停药、定时监测血糖。分别于糖尿病管理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3.2 血糖指标测定

血糖监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全年有3/4(包括3/4)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记录在4.4 ~7 mmol为控制理想,其余为不理想。血糖控制率(%)= 血糖控制理想人数/糖尿病人数×100%。

每月随机抽取10.0%的书面记录进行质控,核实随访内容,要求记录如实、规范、齐全。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观察组181人,其中男78人,女103人;平均年龄为(66.5±7.2)岁;大专以上学历36人,中小学141人,文盲4人;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78人。

对照组201人,其中男68人,女133人;平均年龄为(67.2±7.6)岁;大专以上学历40人,中小学156人,文盲5人;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97人。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2 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家庭医生制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家庭医生制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理想156例,血糖控制率为86.2%;对照组血糖控制理想131例,血糖控制率为65.2%,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 51,P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干预;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07-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是一组发病隐匿、潜伏期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或很难治愈的疾病 [1]。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是全科医学服务中的首要内容,已成为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卫生资源。我院服务理念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网点已覆盖全部社区。针对辖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慢病患病率逐渐升高的特点,自2009~2012年,我中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社区居民开展了慢病干预和健康促进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2009年8年~2012年8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45岁以上居民。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我社区分别调查男性、女性居民共1000名。干预前后(一般间隔2~6个月),均采用“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方式调查表”,调查被调查人员的一般情况,以及与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的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行为方式转变情况。调查人员为社区中心医务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干预前、后的数据分别作为基线数据和终末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电子表格编制程序,作统计处理,计算2值。

1.2.2干预实施

(1)网络建设:为了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干预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康促进委员会,负责干预的组织协调工作。上级医疗单位成立了干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社区开展活动。

(2)教育内容:以慢病防治为主,从普及科学卫生知识、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内容体现针对性、知识性、指导性。

(3)教育形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通过面谈、家庭访谈、居民座谈会、热线电话、宣传栏、发放干预处方、播放电教片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干预和行为干预;市广播电视台合办“四季养生”专题节目,定期播出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养生保健专题讲座;我院组建了一支由2名副高以上医师组成的“干预宣讲团”,与群众干部协作,根据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每周到社区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讲座。

1.2.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标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全年随访次数达9次以上者/高血压、糖尿病应管理人数。

2结果

2.1一般情况自始至终参加基线调查、干预、效果评估的对象共1000人,其中男性640人,占57.6%,女性360人,占424%,60步以上126人,占12.6%,基本符合辖区人口结构比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96人,占9.6%;糖尿病患者30人,占03%。

2.2干预前后卫生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见表1),实施干预后居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均呈上升趋势,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正确回答率分别由原来的17.3%、80%提高到78.8%、62.4% (P

2.3干预前后行为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见表2),吸烟人数由原来的42.2%下降至35.1%(P

3讨论

干预不仅要广覆盖,也要有针对性干预需要社会人群的自觉参与,通过自身认知态度和健康价值观念的改变来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1]。本组人群均为45岁以上居民,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卫生常识的掌握程度、生活行为方式均不一致。为了提高居民参与的热情,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对卫生科普知识的需求,主要采取了大众干预、传媒干预、医院干预方式。这种多元化的干预方式,覆盖面广有利于大范围提高居民对基本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但从干预后的卫生知识知晓率看,居民对“成人每日食盐摄入标准”和“确诊高血压诊断标准”等与高血压相关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较高,而对与糖尿病相关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较低,这可能与糖尿病发病率较低,居民重视程度不足有关。同时也说明,我们今后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疾病的干预力度。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干预的长效机制干预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全科医学干预活动,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最终达到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从调查结果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参与社区综合管治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而居民对“高血压是终身慢性疾病”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导致残疾”知晓率不高,这可能说明,健康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哓率较低。社会化、社区化、单位化和家庭化是干预工作的总目标。提高健康人群的卫生知识知晓率,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群众性健康科普知识讲座方式进行,从长远看,更有赖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继续与发展,是一个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庞大的系统工程 [2],它以干预为先导,把方向转向基层,促进医务人员深入社区,走进家庭,有利于实现对健康人群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行干预的目标。

干预是社区慢病综合管治的先导随着医学模式、疾病谱、死亡谱、年龄谱的转变,与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卫生部2004年10月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而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是最主要的原因。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饮酒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上述危险因素的改变可通过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予以干预,如减轻体重、增强体力活动强度、采取科学的饮食习惯等措施 [3]。本调查结果显示,在社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慢病医学干预,可有效地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水平,并相应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参与社区慢病综合管治的自觉性,这对于推进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无疑起到了先导作用。以上情况也表明,干预可通过提高人们对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识别能力,来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不需要特殊的药物与诊疗设施与治疗相比,其投入低,收效较高,因此利用干预开展慢病防治是最廉价与最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周红玲,张澄.2002年北京市西城区“干预大课堂活动”效果评价[J].中国干预,2003,19(12): 943~944

[2]杜雪平,张晓林.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1999,2(2): 150~152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六榕社区 健康管理专员 高血压 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003-03

Evaluation of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Mode of GuangZhou Liurong Community Using ‘The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as One of The Key Management Member

CHEN JianyingLI Jiehan CHEN Weijun YANG Lizhen TANG Meishan

(Yuexiu district Liur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Guangzhou,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80,Guangdo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mode using ‘the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as the key member in the health management teamthroughoutthe management process. Method in the year of 2009 to 2010, the health management team made a plan for 1580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the plan was consist of health education, follow-up, individual health interventions. The whole plan was control by the ‘the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Results (1) There is a decrease i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fter the plan, which has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Liurong Community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hypertension effect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它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以社区为平台开展慢性病防治势在必行[1]。本中心从2007年开始探讨有全科责任医师承担辖区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工作,但经过一年的实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开展适合本地区的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模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本中心于2009年1月开始在责任医师团队中增加健康管理专员共同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新尝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目前正在进行的“广州市六榕社区心脑血管病发病危险预警及综合防治模式的研究”中筛查出来的高血压患者及其他途径发现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共1585例,其中男性720例(45.43 %),女性865例(54.57%),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67.79±10.81)岁。入选标准:(1)为本辖区常住人口,具有上一年度的社区基线调查资料;(2)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有明显智力障碍、意识障碍者;(3)有严重急慢性躯体疾病患者。(4)本人不愿意被管理的。

1.2 研究方法

1.2.1 组织社区高血压管理团队

1.2.2 组建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 把原中心预防保健科承担专线管理任务的3名护师及一名公卫医师经过“疾病管理理念、临床诊疗知识、基本技能、行为指导技巧、管理技巧、服务技巧“六大方面系统培训的4名医务人员担任健康管理专员,分别与2-3名责任医师组建成4个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管理本中心所辖10个社区的高血压患者。

1.2.3 管理方法 社区综合管理干预时间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

由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开展个体化综合干预的方法:(1)由健康管理专员负责为通过各种渠道(门诊就诊、社区义诊、咨询、健康讲座、健康体检、专项调查、社区诊断等)发现的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统一的健康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患者的生活方式、疾病史、服药情况、体检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疾病管理人员满意度等);(2)与责任医师综合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划分管理等级并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及计划;(3)执行管理计划,切实做好病例的追踪随访;(4)协同责任医师利用本中心建立的“健康小屋”及社区的“健康大讲堂“等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指导病人进行自我管理,督促患者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的改变;(5)对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介绍到在本中心健康广场举办的太极拳免费培训班进行太极拳系统培训;(6)配合责任医师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药物治疗;(7)定期为患者安排体检;(8)对病情变化或危重在社区内难以解决及时与责任医生协商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就诊;(9)收集的信息由健康管理专员及时录入由本中心自行开发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不断提高的信息化要求完善、升级系统。

1.3 效果评价指标

(1)高血压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

(2)吸烟与否:①从不吸;②曾吸烟已戒1年以上;③正在吸;饮酒与否:①从不饮;②已戒1年以上;③现经常饮;限盐:每天摄入盐90cm,女性>85cm;睡眠质量分为:睡眠质量好、一般、差。

1.4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本中心自主研发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的数据进行核对校正,并使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根据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统计指标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下降,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情况比较(x±s,mmHg)

Table 1 Comparison of BP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by the health administrator

2.2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满意率的比较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后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对疾病管理的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

控制率、满意率的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ate of management, awareness, treatment, BP control and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by the health administrator

2.3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变化的比较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后生活方式均有所改善,其中患者的饮酒、限盐、限油、体育运动情况有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变化的比较[n(%)]

Table 3 Comparison of life style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by the health administrator

2.4管理期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失访情况

管理后1580人完成两年的随访,管理率为99.68%,其中因患者迁出失访3例,因事件死亡1例,非事件死亡1例,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4例,发生率为0.25%。

2.5 社区疾病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比较

以提高参与社区疾病管理的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中心加大相关人员继续教育及考核的力度,管理后参加中心外继续教育2次以上培训率、由中心组织的每年一度的专业知识考核良好以上率均较管理前大幅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社区疾病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比较[n(%)]

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anagements among the management staff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人类健康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第二次卫生革命奋斗的目标,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主要的卫生工作 [4]。近年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向全国各地推行 “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在我国掀起了社区防治高血压的热潮。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差别较大,基本医疗条件相差悬殊,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同等原因,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存在防治分离,慢病防治的效果差、工作重复、资源浪费严重。广州虽然是经济发达地区,但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现公益性的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于相同层次的发达城市,服务方式仍未从原被动服务完全向主动服务转变,故一直以来以社区全科责任医生为主的慢病管理模式因医生还承担较大的基本医疗任务,在患者的随访、生活方式的干预等方面难以系统、规范 地开展,致使管理效果不显著。

随着各地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得较快的地区在原有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个体化管理的模式,其基本特点是在团队中设置“健康管理专员”这个岗位,“健康管理专员”的工作职责是在责任医生团队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对患者的个体化行为干预[5-6]。本中心开展以“健康管理专员“为骨干之一的健康管理团队开展社区高血压管理, “健康管理专员”作为全科责任医生与患者间的桥梁主动开展服务,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坐堂式服务;利用中心健康小屋、健康广场及社区内的健康大讲堂内丰富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设施与设备,利用信息化管理软件,通过对患者的全程管理(管理率从原82.03%提高到99.68%),提高了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同时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在管理的过程中,随着患者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对管理团队的要求更高了,中心也加大了对疾病管理人员更系统、更深层次的培训,在两年的管理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社区慢病患者对中心疾病管理团队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了。在这种模式中,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慢病管理效率,将对社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起到一定的推动意义,为现阶段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尚未十分完善的现实状况下为卫生管理部门及卫生决策部门实施慢性病的防治规划的具体方式提供可能,为选择成本小、效益高的慢病控制模式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黄丽勃.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管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87-288.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S].2005.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4]王亚东,孔灵芝.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