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声绘色美术教育

绘声绘色美术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绘声绘色美术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绘声绘色美术教育范文第1篇

儿童美术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应重视儿童的尊严、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应注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培养儿童的想象力;重视鼓励儿童观察生活,学会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感受;寻找探索适合儿童运用的表现形式,形成有地域特点的特色教育;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表现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因为它提炼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术教育更是通过生活中那些直观、生动、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的教育。因此,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启迪儿童对真、善、美的认识,陶冶美的情操,激发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应是“援助者”而非“教导者”,互动中的儿童美术教育的结果是要把儿童引向一个较为完美的状态,而其中包含了人文的情怀及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深层次的隐性文化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意识在美术教育中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决定了他怎样教学。

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贯穿这一宗旨呢?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 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培养儿童的开放意识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 、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东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 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

三、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因为它提炼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术教育更是通过生活中那些直观、生动、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的教育。因此,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启迪儿童对真、善、美的认识,陶冶美的情操,激发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带 领他们参观好的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 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培养儿童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识

现代教育和教学思想非常重视“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强调儿童为教学的主体,更注重人的品质与修养的培育,杜威提出要保存儿童的天性,……当读到这一段论述时,不由回想起尹少淳先生对儿童美术教育的一段精辟论述:“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画,千万要保护儿童美术学习的重要品质:如高昂的兴趣,旺盛的想象力和主动大胆的创造精神。

好的教师应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议,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力 ,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

五、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美术作品注重想象,提倡自由表达和创新,因而在美术创作中没有失败,不会产生挫折感,儿童的心情愉悦。在尝试操作或创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在完成作品时,他们又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心油然而生。兴趣是儿童学画画的基础。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害他们的自尊。每次美术尝试,对儿童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在新的挑战中他们所体验、感受的那份快乐、自信、成功,为他们今后能够勇敢面对新问题、新环境作好了准备。

六、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

竞赛状态最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老师应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竞争气氛,表扬、奖励成绩优秀的孩子,鼓励、帮助进步较慢的孩子,使他们努力赶上来。适当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展览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参与和竞争意识。

绘声绘色美术教育范文第2篇

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技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尽可能多的美术史知识、美学原理,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上课前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相关知识,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敬意,自己指导学生时也会轻松自如。大多数师范类学校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都会借鉴非师范美术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与非师范类美术专业相差不大,缺少美术专业与教学法的融合,缺少针对性。因此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基本功,如简笔画、美术字、黑板报、教学挂图制作等方面相对较弱,上学时学到的技能与实际教学能够结合的比较少。同时,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存在见习、实习时间短的问题,尤其是实习,基本上都是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由学生自己安排,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者不想去实习,最后只是找个单位盖个章来应付。这些问题应该】起学校的重视,美教专业教学应该注重专业特征,在美术专业基础课中,加入更多的适合小学生教育的如美化校园、装饰教室、橱窗海报之类的内容,加入教师的指导,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另外,学校应该对实习作统一的安排,对实习做出更加细致的要求,安排人员监管。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对于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既要使用专业的概念与术语,又要使这些术语简单易懂,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尽量不用过于死板的概念解释美术类的专业术语,而应该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每节课尽量能够教授学生一个专业术语,例如素描、线描、速写、油画、国画等。小学生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合理控制讲课时间与实践时间、教师示范时间与学生制作时间的分配。一般师范类院校会为教育类学生举办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但美教专业的学生很少参加,原因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是技能类学生,本专业的教师也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课能力;第二,就算参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类或者其他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针对这个现象,美术教育系应该组织学生观摩学校优秀说课选手的比赛,并且组织小范围的说课,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三、提高编写教案与课件的能力

组织教学需要很多课前的准备,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教师查阅很多资料,了解小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动态。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师范生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培养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少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对编写教案与课件不够重视。提高学生编写教案的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教师要求学生写详案,让学生选择小学教材的某一课,根据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情况编写教案;第二,教师参照网上优秀教案,对学生做完的教案进行评选,旨在指导学生如何编写条理性强、科学有序的教案;第三,是学校邀请当地优秀的小学教师亲临指导,以便学生吸取一线教师的经验。

绘声绘色美术教育范文第3篇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正是《大纲》的突 出特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师普遍地把美术课作为图画课,图画课的任务往往偏重于传授绘 画技法,造成学生学美术而不知道什么是美的后果。而《大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儿童的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 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在贯彻《大纲》精神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 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1.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 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 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 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 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 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2.培养想象力,育能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 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如,我在教《染色图案》一课时,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反复琢磨和设计,特别是根据染纸图案这一民间工艺品本身所赋予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等美感形式,分别染制了小花伞 (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面对黑板上两幅 范作染色图案,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联想。

3.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使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 洁的精神源泉。”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美,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美,一个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教师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出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优秀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德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 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

绘声绘色美术教育范文第4篇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正是《大纲》的突 出特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师普遍地把美术课作为图画课,图画课的任务往往偏重于传授绘 画技法,造成学生学美术而不知道什么是美的后果。而《大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儿童的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 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在贯彻《大纲》精神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 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 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一、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 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 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 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 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 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 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 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 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 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 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 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 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 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 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二、培养想象力,育能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 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 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 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 体验和创造性地表

现生活中的美。

三、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绘声绘色美术教育范文第5篇

(秦皇岛市海港区迎秋里实验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美育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是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明确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素质。

关键词 美术;学生;兴趣

美育是学生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是最重要的一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明确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素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呢?

1 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 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 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 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 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 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 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 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 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 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 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2 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我在教学“交通工具”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的作业上出现了多次抹擦的痕迹,还有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自言自语:“ 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知道的交通工具。于是,我把一个原先要画摩托的小男孩找来,问他为什么不想画了,他指着自己只画了几笔的摩托告诉我,不知道那里该怎样画。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得出原本的摩托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那不是闭门造车吗?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 ,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3 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使 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 洁的精神源泉。”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美,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美,一个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 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教师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出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优秀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德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 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 教师要学生受感染,必须对所教内容中的感情来一番体验。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 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 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我在讲解示范时,语育注意儿童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纳。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讲解时,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还要熟悉儿童语言、掌握儿童的陷入特点。对儿童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例如,小学生对书中的“横线”、“竖线”不大理解,我就说:“站着的线叫竖线,躺着的线叫横线。”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同时,根据儿童比较喜欢用重叠字,我在讲解各种动物特征时,多用诸如“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胖胖的身体”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更适于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

总之,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成功的美术教育中得到的,将是审美艺术的熏陶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绘声绘色美术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 审美教育 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担负着促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任务,审美教育是对美的感受与追求,可以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坚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诱发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其个性及创造性。我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进行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从而提高对创作美术的感受能力和欣赏水平。

一、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二、培养想象力,育能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如,我在教《染色图案》一课时,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反复琢磨和设计,特别是根据染纸图案这一民间工艺品本身所赋予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等美感形式,分别染制了小花伞(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面对黑板上两幅范作染色图案,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联想。提问一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案吗?”回答是肯定的。提问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能不能用它设计一两件服饰?”因为图案是染在正方形纸上的,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围巾、手帕等。当学生说出“手帕”时, 教师取出事先染制好的漂亮手帕对折三次插在上衣口袋。这给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由读懂到联想就是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这一问一答的环节诱发了学生从观察生活到联想设计的欲望。可以说天有多宽,想象的天地就有多宽。

三、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使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洁的精神源泉。”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美,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美,一个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教师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出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优秀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德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

绘声绘色美术教育范文第7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我认为:一流的老师既教书又育人,二流的老师教书不育人,三流的老师误人。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就决定了他怎么教学。新时期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二十 一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合适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物质载体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内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首先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幼儿的探究质量受材料的制约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时,要精心考虑,材料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提供创造机会等,因此,在材料提供上,我注意到:

    1.提供可操作较强、便于体现幼儿想法的材料

    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学生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着名科学家爱因斯但曾经深有感触他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幼儿的认识和能力都是在操作和活动过程中建构的,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地探索学习,通过探索、探究,幼儿自己寻找操作材料的方法、步骤、自己来归纳总结,从中发现什么,找出原因,还可以怎么做,通过试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由此可见,幼儿的大胆探究也是一种创造性表现。因此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或假设的材料,使幼儿的假设能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验证,不管是证实或证伪,老师要根据孩子可能会提出的假设来准备各种需求的材料,这样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2.为幼儿提供多层次、富有创造空间的材料

    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要注意幼儿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使材料呈现层次性、具有不同的难度,并且多为幼儿准备未加工的或半加工的材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材料也能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余地,如我在“动手试试”活动区投放材料时,一开始提供一个范样,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各种材料。这样,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模仿范例进行制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利用半成品进行创造,能力强的幼儿可利用未加工的材料自由想象,大胆创造。

    3.变废为宝,不断增换新的活动材料

    新材料本身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激起幼儿创造的火花。教师要不断的给幼儿增添更换新的活动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到更富挑战性,促使幼儿在其中尽情的创造、发挥。在这方面,我注意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让这些生活废品成为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宝贝,真正变废为宝。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帮助

    幼儿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动画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所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应及时给予孩子们必要的引导和指引。

    要指导幼儿,首先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首先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进行分析,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幼儿发挥创造,实现设想,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进行记录。

    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对不同的幼儿给予具体指导,再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要有重点地指导个别幼儿,促进幼儿创造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探究中出现失误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其探索最佳方法,对水平较高的幼儿,要提高要求,幼儿在探究新材料时,指导幼儿有新发现,玩旧材料的幼儿要鼓励其玩出新花样,另外还可注意调控偏区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指导时方法也可多种多样:教师可用设问的方式进行指导;可以让幼儿摆弄实物进行指导;可以利用提示性语言对需求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进行指导;也可以以幼儿玩伴身份直接进行指导;可以利用体势暗示进行指导等。

    三、活动评价可以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指出导向

绘声绘色美术教育范文第8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美术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合时展的要求。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美术教师,深知面临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巨大挑战。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上应有所创新。比如一堂课的导入就是高中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把这句话运用在美术教学中再确切不过。一节课,导入精彩,片刻之间就可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活动都是环环相扣的,好的导入,对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开展起到重大作用,每个环节的衔接自然,学生才能够在轻松愉快、自然的的环境中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以,精彩的导入在高中美术课堂中非常重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高中美术课的导入。

1.多媒体导入

美术是一门视觉的艺术,所呈现的作品通过学生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有很好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导入,可以把与教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通过投影展示出来,图文并茂,学生可以直观形象的比较,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好的教学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把它当成必备的教学手段。所以如何正确的使用它才是关键所在,以做到为我所用。运用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在《西方古典艺术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这一课中,教师播放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片段导入新课,使学生们欣赏到了一些经典的雕塑,展现了人体的美感。并且还体会到了希腊时期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运用这种方式的导入,对下一个环节感悟和分析代表作品起了巨大的作用。

2.悬念导入

教师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提出具有刺激性的悬念,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新知识的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这一课,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曾经有一部小说,它一经问世,就达到了全世界的销量第一,后来又被改编成了电影,在全球电影排行榜中排名第二,那么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竟然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同学们睁大了眼睛,都想知道答案),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欣赏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电影的视频片段,它就是《达芬奇密码》。通过这样的悬念导入,使学生们知道了这部小说的魅力,和迫切了解这部小说的愿望,以及其中到底是什么情境扣人心弦,等等一系列的悬念展开了。

3.联系生活导入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课堂更离不开生活。因此,美术教学要贴近生活,让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可以把生活中的场景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去,作为课堂的导入。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案例1:《传统纹样》这一课,教师在上课之前,穿了一件少数民族的服装,上面有一些很漂亮的纹样,教师走进课堂,学生眼前一亮,课堂顿时变得鲜活了起来,教师提问:"老师的服饰好看吗?你们猜猜我这件衣服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那里?(引导学生发现现代感服饰上的传统元素),预设学生行为,喜欢用绣片、银饰装点服装。小结过渡语导入:"老师衣服绣片上的图案我们把它称之为"传统纹样",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传统纹样的点缀,我的这件现代立体剪裁的衣服才有了传统的韵味,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极具魅力的《传统纹样》

教学案例2:《标志设计》这一课,教师提问,当你路过十字路口,看到这个图案你会怎么做?假设,路口没有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会出现什么场面?我们把这种具有这种具有特殊意义能传达信息的视觉符号叫做标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标志设计。这样的导入是从身边入手,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感受到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表演导入

表演是高中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导入方法,学生们愿意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通过表演来加深记忆,体会表演带来的乐趣,用这种方法来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较好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案例:在《礼仪与教化》这一课,教师请两位学生来到讲台前,让他们表演,一位是古代的皇帝,另一位是古代的大臣,在见面时该怎样打招呼,接下来再表演一个是现代的领导,另一位是现代的员工,在见面时又该如何打招呼。整个表演完了,教师让其他同学来对比古代与现代所呈现的君臣之礼的不同。这些都是礼仪与教化的鲜明表现。用这种方法的导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两位同学表演的绘声绘色,生动展示,为课堂增添了色彩,教学目标也体现了出来。

5.故事导入

学生普遍都很喜欢听故事,教师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奇闻趣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当中。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在讲故事时要简短,不要过长,注重语言的艺术性,要绘声绘色的讲给学生听。

教学案例:《传神写照-古代人物画》这一课,教师讲解一则宋代画史《图画见闻志》的小故事,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女婿赵曾先后请两个画家为他画像,一个叫韩干,一个叫周P,不分胜负,郭子仪的女儿回家了说:韩干空的赵郎相貌,周P神似,这下分出高下了。这个小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画人物不仅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教师总结,这说明传神写照在古代绘画,尤其是古代人物画中非常重要,之后教师出示课题《传神写照-古代人物画》。通过这种方法的导入,学生可以想象教师讲解的画面,并且很自然的说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出主题。

6.音乐导入

在美术课堂上,运用音乐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放松学生的心理,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感悟新知,陶冶学生情操。在欣赏某件作品时,通过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用音乐的方式把它播放出来,为课堂增添了色彩,创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