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就业务区;引导对策

一、 前言

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的同时,大幅度增加了我国大学生的人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调查,我们可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着积极的观念,能够顺利完成毕业就业,并理性的选择用人单位。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并不能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从而盲目追求较高的经济待遇,错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应当明确认识到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大学就业观存在的误区

1.社会地位

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群体对于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都进行了积极关注,而公务员优越的社会地位也使得大学生就业方观念发生了偏差,许多大学生跟风报考公务员,导致公务员岗位的竞争程度非常激烈。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主要是想增加自身的就业途径和就业机会,但有些大学生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能力水平和职业规划目标定位是否与公务员岗位相契合,并缺乏相应的法律和管理常识,即便报考公务员岗位后也很难被录用,加大了就业难度。

2.物质利益

当今大学生在消费社会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而大学时期的花费与毕业的生后成本,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首先将工资待遇放在首位。因此许多大学生会选择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发达地区,却很少考虑到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

3.自我中心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时,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工作情况能够得到个人发展,而认为大学生应当为国家服务的比例则占极少。在选择和比较用人单位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考虑的只是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薪金待遇,这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也使得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很难与他人产生合作交流,融入工作范围的集体环境。

4.求稳怕变

大学生轻视择业、重视就业的这一现象,能够充分体现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求稳怕变的就业误区。许多学生即使不就业,也不想去自己不满意的单位。大学生的就业考虑范围较广,包含了专业对口、个人发展、工资待遇、工资负担、工作强度、社会声誉和发展前景等因素。这种求稳怕变的就业观念,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这种就业心态主要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的思想,并不适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程。

三、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

1.就业心理方面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因此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就业过程中则填出主动性较弱的缺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攀比心理,这种消极的心理观念会使得大学生很难从自身实际出发,从而将他人的就业去向当成了自身就业的参考物,根据周围同学的择业标准,对自身的择业要求进行定位,缺少了对自身的合理分析及判断,在就业过程中为满足攀比心理,盲目追求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并不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2.职业规划方面

当今大学生仍然缺少个人的职业规划,思想观念层次并没有充分重视个人的职业规划,简单认为顺利毕业就业才是符合现实,却忽视了自身职业目标的定位和个人职业发展的规划。在就业观念树立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暴露出职业目标不清晰、缺乏职业发展路径思考等问题,因此当大学生面临到高强度的就业压力时,往往会呈现出盲目、从众等情况,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程度较为强烈,很难根据自身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定位目标,从而造成了就业困难。

3.价值取向方面

就业问题是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的重要实践部分,并对以后的未来规划打下基础,在这过程中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取向起到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大学生作为知识青年群体,具备较强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与社会实际联系的更为密切,这也使得大学生在择业就业的,过度重视实际收益和物质待遇,具有较为强烈的功力心理,价值取向受到物质利益价值取向的影响作用,并在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心理倾向作用,过度重视物质利益的价值取向,并不利于大学生工作岗位的长远发展。

四、 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对策

1.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体现在专业知识、素质能力和技能训练等方面,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够充分体现出自身价值,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也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具备良好就业观念的前提是应当具备优秀的就业能力,因此高校应当将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能够深入实际的锻炼自己,并对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并在人际交往和生活方面积累阅历,多方面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从而从实际出发,从丰富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改正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2.明确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个人与社会岗位的结合,大学生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和分析,结合社会实际情况,通过自身的能力、兴趣和经历定位合理的职业奋斗目标。合理的职业规划能够有效的引导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让职业目标更加具体明确。

3.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设你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进行调整,因此高校应当引导学生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作出贴合自身实际能力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竞争,并改正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引导大学生从长远角度出发,重视个人的发展空间和能力培养。

4.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教师是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就业过程需求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但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求职过程中诚信方面存在问题,经常出现失约、迟到或跳槽等现象,工作能力与素质能力不相符合,导致社会对于大学生群体产生负面印象。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还应当加强诚信教育,利用校园文化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自律,从而消除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误区。(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诚信;和谐社会;政府失信;诚信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诚信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义所在,而且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相关联。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诚信由三个相互独立却又互相关联的部分即政府诚信、商业诚信和个人诚信组成,一个诚信和谐的社会由这三个诚信共同作用而成。我国是一个重诚信的国家,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核心理念。传统道德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中,诚信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古至今,诚信在政治生活和政府活动中都得到无尚推崇。在现代社会,政府诚信是行政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政府与社会和谐,最终构建起和谐社会的首要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增进政府诚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诚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1.政府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特征。一方面,政府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保证,引导着行业诚信、商务诚信和个人诚信。自从阶级社会以来,社会总是由国家政府来统治和领导的,政府对社会发展起着主导支配作用。在社会整个诚信体系中,政府诚信是核心,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作用。在民主法治条件下,诚信是政府必备的品质,是取信于民之本,是施政之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个人等社会主体都是多元的,而只有政府是垄断的,是别无选择的,政府若失信,其负面作用比任何主体都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诚信问题是最能引起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政府是诚信规则的制定者、维护者,也是失信行为的裁判者,如果政府的诚信形象和维护诚信的能力出现偏差,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就会出现混乱。政府诚信引导、影响着公众的诚信,决定着社会的诚信程度,政府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依法治国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2.政府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诚信是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乃至兴衰存亡的大问题,加强政府诚信建设,能有效地促进政风建设,改善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诚信是建设民主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而其中民主法治既是其他五个方面的前提,又是它们形成和确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障;政府诚信关系到竞争的公平与公正,关系到社会的整体秩序,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政府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重要的道德支撑。诚信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动着社会生活的各种关系。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如果政府诚信缺失,国家的方针政府就难以取得人民的信任,更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政府诚信的缺失必然导致社会诚信、市场诚信的缺失,也会导致信仰危机和道德水准下降,建设和谐社会将变成一句空话;政府诚信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秩序的保证,市场经济需要商业诚信,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交换关系,要求双方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日益扩展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维系着市场关系和市场秩序,而作为具有主导地位的政府,他的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政府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政府的自身建设,政府在民众中的声誉和地位不断提高,政府赢得了民众越来越多的尊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在民众中的威信并不高,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也影响了政府和社会的和谐。在现实社会中政府诚信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在行政决策方面有失科学。个别地方政府与部门,在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给当地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资源造成浪费。

2.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有失公正。存在地方保护、市场混乱、默许甚至纵容盗版走私、制假贩假、骗税套汇等违法违规活动的现象,

3.行政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多变,甚至朝令夕改,政出多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工作变动,往往会给工作的连续性带来很大的破坏;不同部门之间有权利时相互争夺,需履职时相互推卸,有时还要“依法打架”。

4.政务公开缺乏主动性。公开的透明度不高,暗箱操作过多,编制假报表、假信息、搞形式主义。

5.在招商引资时轻率。在招商引资时开出许多超出他们决策范围的优惠条件,等到投资者资金到位后,却不能兑现承诺,不负责任,给外商上当受骗的感觉。

6.胡乱干预企业经营决策。权力随意介入资源的分配使政府患了“信用缺乏综合症”,而这些地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也在无序无信的市场中丢失殆尽。

三、政府诚信缺乏的成因

1.政府制定政策失当。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强调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才能赢得人民的坚决拥护。但是,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长期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没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出台政策法规时不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不通过严格的论证,政策出台后往往因为不切实际在实践中难以实施,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还有一些决策者从抓“政绩”出发,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另一些决策者甚至明知政策执行的现实条件不具备,已预料到政策出台后不可能真正执行时,也照出不误,既不尊重群众,也不尊重权力。政府政策失当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权威,影响了政府在老百姓中的形象。

2.政府执行政策时失职。政府在制订好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如果不坚决贯彻执行,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政府依法履行职能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在不少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因失职渎职而造成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的情况。如有的地方和部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只顾局部利益,不考虑全局利益,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有的工作有布置无检查,工作不落实;4、有些政策和工作部署缺乏深入调研,、失职、渎职、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

3.政府自身失信。政府做出的政策后,必须遵循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原则,做到有令则行,有行则灵,有行则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失信于民的现象还存在。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不能依法行政,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的存在、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问题;有的讲排场、比阔气,肆意挥霍国家资财,奢侈浪费严重。一些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缺乏诚信,应付的款不付,在经济活动中无法制意识。也有一些政府部门,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取消或废止一些收费项目,但他们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照收不误。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本地方本部门的利益,成了“地方保护主义”者、“行业保护主义者”。政府自身的失信,导致人民缺乏对政府信任,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4.政府少数素质不高的官员失信。政府官员是人民的代表,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是公平、公正、正义的象征,在人民群众中应该享有很高的威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官员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不诚实、不守信用。一些官员在名利面前把持不住自己,欺上瞒下,无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不仅影响了这些政府官员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也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诚信。

5.对政府活动的监督、惩治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活动应该基本上处于公开和透明状态,但实际上,政府活动不透明不公开的或者公开被动的现象还依然存在。由于这些失职失信的官员没有被及时发现并惩治,导致群众的不满。

6.民众对政府诚信建设的参与度不高。无论是建设诚信政府还是建设和谐社会,都离不开民众的积极参与。而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民众参与的程度并不高。

四、和谐社会背景下政府建设诚信的思路

1.政府制定政策方面。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公众进行人文关怀,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利益。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强调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法律必须是公民意志的体现,旨在保护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法律制度必须具有道德上的可行性。这一点对政府制定行政性法规和做出行政决策特别重要。无论法制怎样健全,也总会存在一些缝隙和漏洞,这就需要道德去填补。如行政活动中的自由裁量权,就只能依靠官员的道德自觉和职业良知。

2.政府执行政策方面。一是努力使政策得到坚决的贯彻执行。政策与法律法规制定出来后,政府必须坚决的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正如总理在2006年9月4日召开的《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所说:“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在政策执行上下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各行其是,要确保政令畅通,维护中央权威。”二是依法行政,做到权责一致。权力就是责任,有权必须尽责,权力与责任必须对等。近年来,一些地方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食品、药品和环保等安全隐患突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责任制不落实,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漠、失职渎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要加强协调配合,不能推诿扯皮。违法和不当行使权力,或者行政不作为,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改善服务态度,认真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推进依法行政,把政府的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防止行政肆意和滥权行为的发生,努力做到公平公正。政府的责任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相联系的,政府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行使人民赋予的管理职责而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履行职责,才能担负起人民赋予的重任。三是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道德的参与使行政行为人性化,体现对公众的人文关怀。公众不仅希望政府官员依法行政,还希望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富有人情味。此外,道德的参与可以使法律得以顺利实施,降低法律的实施成本。事实表明,没有道德的支撑,仅靠强制去实施法律,未必能实现法律目标。法律通过由外至内的方式,道德通过由内至外的方式,共同强化官员的诚信意识,培育官员的诚信精神。因此,在治理政府失信,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时,必须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用法治来加强德治,以德治来支撑法治。

3.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公务员思想教育方面,要重视诚信教育,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公务员信用档案。切实加强对公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纪律约束,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诚信问题。政府要把建设诚信政府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加强对公务员的诚信教育,建设一支诚信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在公务员队伍方面,要精简公务员队伍。政府人员越多,行政成本越高,人民的负担越重。公务员队伍过于庞大,会导致政府的办事效率低下。诚信的政府首先是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它必然是精简高效的,那些作风严重政府及官员,是难于胜任重任的,因此,精简公务员队伍势在必行。同时,要将有诚信之德的人选人政府,民主选举发现贤才。只有这种制度才能把具有美德的人选拔和集中起来,从而使整支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得到提升,并很好地发挥诚信美德对政府的影响。

4.建立健全政府活动监督和惩治机制。政府行为程序、政府活动应该基本上处于公开和透明状态,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政府与社会之间搭设务实有效的沟通桥梁。要构建完善、管用、有效的廉政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特别是要加强对掌控权力的岗位和人员的监督约束。制定和完善制度要实事求是,执行制度要坚决彻底。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美德

《说文解字》中道:“信,诚也。”又说:“诚,信也”,“诚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即是诚与信的互训,“其核心是强调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讲求信用,遵守承诺”。

诚信,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从古至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个人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立身;对社会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进步。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未来精英,其诚信状况就更值得我们关注。

一、大学生诚信存在的现状

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做到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考试作弊、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就业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生活中的不负责任等,无不显示着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

(一)学业方面存在诚信缺失

学生以学为本,学习是最重要的事了。但是有些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平时不努力,考试时作弊。经常采取把答案写在身体的一些部位或桌面上,传递夹带有答案的纸条,偷看同学试卷等手段。随着高科技通讯工具的推陈出新,作弊手段也不断提高,手机、MP3播放器、“探测笔”、“微型耳机”全都成为新型的作弊工具。

毕业论文是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需要发表的硕博论文的写作,更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侥幸。有些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复制粘贴”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新颖可言。

(二)经济方面存在诚信缺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投资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奖助减免的额度也随之越来越大。为了获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有些学生对家庭情况实施造假,开具“假证明”、“假介绍信”等伪造家庭团难等事项,对学校刻意隐瞒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骗取助学金和困难补助挪作他用。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但浪费了宝贵而有限的名额,而且使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无法充分享受国家及高校的待遇和政策。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而实施的一种无担保的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已解决了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其家庭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享受过这种政策优待的大学生毕业后却不按期归还贷款,甚至杳无音信。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破坏了学校的声誉,破坏了银行对大学生贷款的可信度,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申请的批准。

(三)就业方面存在诚信缺失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双向选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到好的工作岗位,通过伪造各种证书来充实个人实力,编造学生干部履历,虚设社会实践经历来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这些行为和做法不但损害了学校的声誉,也欺骗了用人单位。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契约观念不强,不履行就业协议,毁约不断,跳槽现象频繁。部分毕业生在参加招聘会的过程中,多处签约,随意毁约,无视协议的严肃性,一旦有用人单位同意录用便草率签约,对协议书上的条款不认真领会,签约后才发现有些条款过于苛刻,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随意毁约。其实与单位签约有时候给自己留条后路,一旦公务员被录取或者有了好的就业岗位,毕业生们就不顾一切的撕毁了当初签订的就业协议,这样做违背了诚信道德,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的同时也损坏了学校的声誉。

(四)生活方面存在诚信缺失

有些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目标追求,表现为内心精神空虚、急功近利、丧失人格。如有的学生当班干部或进入学生会只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缺乏奉献精神;有的学生恋爱动机不纯、态度不严肃,抱着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没有一点责任心和道德感;有的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网络道德低下,在网络中撒谎、欺骗、谩骂、攻击,发表一些极不负责的言论等。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做到管教结合。

多鼓励多引导,少规范少惩罚。高校完全可以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让大学生们感觉到诚信缺失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高校应改变诚信教育的方法,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比如,采取张贴漫画等方式,把古老的诚信案例以新颖、现代、切合青少年口味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很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还有就是要发现和宣扬大学生身边的诚信典型,通过表扬先进典型,给其他学生指明方向,使其明确是非荣辱的分界。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诚实守信状况的真实情况,它包括大学生诚信承诺书、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学费住宿费交纳记录、助学金贷款情况、获奖学金情况、借阅图书归还记录、勤工助学情况、考试作弊记录等。作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能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对于做人的重要性,信誉将伴随自己的一生,从而在思想上牢牢树立“诚信”意识,并时时处处约束自己的行为。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诚信就业氛围。

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体现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诚信就业氛围。正确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净化校园就业环境,引导校园就业观念向文明和谐、健康诚信的方向发展。重视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建设,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升华大学生的情感。优化德育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实践、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和育人功能。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调节人际关系、规范经济生活秩序的重要的行为规范,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诚信教育对大学生个人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新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2月,第16卷第一期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卢曼;系统论;社会分化;信任;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尼克拉斯・卢曼是系统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对其以往的经典社会学的批判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分化理论:系统与环境是区分的,它承担着化约世界复杂性的任务,社会的分化即是系统的分化。卢曼的理论与现代社会有着高度的适宜性,为我们观察和描述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视角,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和我们自身处境的新的可能性。因此,虽然他的理论有些缺陷,但仍为思想政治教育顺应社会发展、提高实效性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向及方式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应强化系统性

复杂性这一概念指出了可能事件及状态的全部――当某些事件至少可以有两个状态时,就是复杂的。而随着社会的演变以及可能事件和状态的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世界的复杂性也在不断提高。卢曼认为,人类在有意识地对体验加以处理上只有“非常小的基于人类学理由来说是几乎无法改变的能力”。也就是说,鉴于世界的可能状态及事件的复杂性,人类接受这些复杂性的能力始终是超载的,在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的意识之间有着一道鸿沟。卢曼认为,正是在这里,社会系统接下了化约复杂性这个任务,并且也正是基于人类生活必须化约世界复杂性的理由,社会系统的建构在“世界具有不确定的复杂性”和“人类处理复杂的能力”之间建立了中介。这样,对于社会系统来说,它担负化约世界复杂性的任务就意味着它要消除或减少可能的状态和事件。社会系统之所以能承担化约世界的复杂性任务是因为在一个社会系统之中被允许进入的事件和状态,是少于环境中的事件和状态的,所以社会系统能够通过化约复杂性而替参与其中的个人找到互动方向。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社会系统就可以在过度复杂的世界中,建立起“较不复杂的小岛”,而使人们的沟通和行动得以顺利进行。

什么是社会系统呢?卢曼有意识地这样定义了“社会系统”:只要个体之间的行动有意义地相互关联,并且因为这种关联使得个体之间的相关性能够从环境中凸显出来,我们就认为存在着社会系统。因而,只要在个体之间产生了任何一种沟通,社会系统就出现了。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卢曼区分了三种基本的社会系统类型:互动系统、组织系统、社会系统。而这三类系统的复杂性是递增的。“嵌套”原则告诉我们,复杂性高的系统往往通过包含许多低复杂性的系统来维持运转。

从卢曼对社会系统的定义和分类上我们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根据“嵌套”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大的社会系统中又包含许许多多的互动系统和组织系统,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课、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等。所以,如果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系统承担起化约世界的复杂性――具体说就是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政治观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关的一系列选择容易且正确,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系统性上下工夫。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实效性不强。因此,从卢曼的系统论出发,我们可以得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的启示,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完成化约复杂性的任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诚信教育的施力点

卢曼是从系统论观点进入“信任问题”分析的,信任的核心是如何简化“社会复杂性”,而其要义在于随着人类社会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加深,对处于社会生活之中的具体的个体来说,他则同时处于多个不同的关系系统之中。因此,对他来说,他的生活过程也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换言之,他可能同时处于多个不同的、但对他而言都是重要的具体的选择活动之中,他被众多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众多方式、方法所包围而面临如何选择的问题,正是他生活的这种“关系性”境遇使他的具体生活处于不确定与偶然性之中。这就是卢曼认为的“世界的复杂性”。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总是为众多选择的问题所困扰,那么我们的生活就势必变得无比复杂。因此卢曼提出,通过信任或者说以信任为中介进入日常生活,可以使复杂而重叠的关系性存在得以简化,而我们自己也可以找到生活过程的确定性并降低偶发性。由此出发,卢曼提出了三大信任类型,即人格信任、系统信任和信任的信任。卢曼的信任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诚信教育提供了新的施力点。

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对人的诚信教育,这种诚信教育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就可以看出是强调人的道德修养的。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诚信教育也是一直致力于对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灌输做人要有信用、应该信任别人等道德观念。这种教育重点其实没有错,逻辑也是正确的。但是,它忽视了现实世界。这个世界按照卢曼的理论描述出来的是超出人的承受能力的复杂,人心也是复杂的,陌生人是不可靠的。而这一描述恰恰与我们当前的社会相吻合。那么,我们对受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就是空口号。因此,我们的诚信教育收到的效果才会这样差。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或许,我们应该转变教育重点。不是语重心长地对受教育者说,而是为所有人打造一个“诚信是有用的”环境。当这个环境值得信任了,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去信任,因为信任会减少消耗。例如:如果整个公务员考试是公正、公平的,是切实不能允许的,那么这个系统就是值得信任的。大家信任这个系统就不会出现“走后门”“暗箱操作”等行为,那么就可以节省下因欺诈行为而花费掉的资源。既然可以节省资源,那么每个人都会选择信任。因此诚信教育的施力点应该转变,转变为更有效果的针对整个系统的信任而进行的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硬性的技术的角度进行诚信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改变“权威式”“家长式”教育模式,建立主体间性模式

在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中,系统不断地制造新的子系统来应对社会的复杂性,因此社会的分化被看做系统的分化。而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从简单的分割化、阶层化社会发展到了功能分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全社会将自己分化为功能上不同而非阶序上不同的子系统,这一时期分化出来的各功能子系统――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宗教、科学和家庭等都是从它们当时所特有的功能出发来运作和整合的。这样,全社会就由功能分化组织起各种沟通过程来完成复杂性的化约。在功能分化社会中,子系统所担负的功能是不平等的,但在功能的操作上是平等的,这些操作独立于任何其他的功能操作。换言之,各功能子系统是不平等的,但与之相结合的环境是平等的,因为各子系统只有功能上的区分而不再有等级上的优劣。

卢曼的社会分化理论告诉我们,当前社会是一个功能分化的社会,现代社会不再包含某个具有优势地位的中心或部分,也不再需要某种具有绝对中心或优势地位的国家。无疑,卢曼对现代社会的这种观察和描述与我们当今所处的社会现实之间具有高度的适宜性。当前社会,尤其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与网络无中心的离散结构相适应的网上生活状态中,人们很容易表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模糊化和道德行为方式上的漠视权威、无视中心和忽视原则,这些都体现了卢曼的理论预见。当然,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坚持的统一思想认识,提升价值追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应对这种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应转变教育模式,顺应时代变化,改变传统的“权威式”“家长式”的教育模式,建立主体间性的模式,从而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理念,化挑战为机遇。

主体间性模式是一种主体间平等互动的模式,是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改变以往上下级的交流方式,是以平等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的模式。这无疑是教育理念革新的体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情况所作的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德]尼克拉斯・卢曼著.翟铁鹂,李强译.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德]尼克拉斯・卢曼著.刘锋,李秋零译.宗教教义和社会演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范文第5篇

在世界第一考试大国举办的全国统一考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试公信力危机。危机的表象,除了业内人士所谈的考试模式改革停滞不前、考试技术进步迟缓、考试内容备受争议等问题之外,最主要、最外在、最受社会关注的是考试作弊现象增多,试题泄漏层出不穷,考试风气败坏,一再挑战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底线,严重威胁考试作为“抡才大典”存在的根基,已到了不严管则难以存续、不狠抓不足以平民愤的程度了。

考风问题,是考试作为一项竞争性活动的属性带来的,客观地说,考风出现好坏之别也是必然的。我们知道,无论是通过选拔考试获得升学、职务晋升机会,还是通过资格考试获得从业资格或保住工作岗位,都是社会用考试的方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或者说是通过考试这一社会化的竞争手段来争夺资源和利益。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考试这一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活动也不例外。主试者通过考试为利益分配提供依据,应试者通过考试为争取利益分配的权力寻找砝码。考试本身所蕴含的这种功利性,导致应试者为了最快、最大限度地获取显在或潜在的利益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甚至不惜破坏竞争规则。而主试者为保证有效地甄别人才,竭力维护公平考试的原则。因此考风问题实际上是人的趋利本性和维护公正理性进行博弈的体现。各种升学考试、公务员招收考试等大规模统一考试,由于关系到应考者的升学和就业等直接利益,有吹糠见米、成效显现快的特点,引得无数考生不惜一切为之努力,因而在主试与应试的对抗博弈中,考试风气的问题更显突出。作弊和反作弊的较量与博弈也将长期进行下去。

尽管博弈可以长期进行也必然长期进行,但是,必须保证反作弊的胜率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态势。因为考试作弊破坏了考试制度的公平性,如果作弊得逞,虚假的成绩将使考生之间被录取或被录用的机会发生转变,导致教育公平和就业公平问题,进而直接带来对社会公平的损害。一百多年前的19世纪末,在华“西儒”丁韪良目睹科举考试舞弊现象时就曾一针见血地说过:“作弊的范围虽然有限,但它的威胁却是不可估量的,它将动摇人民对这唯一获得荣誉和入仕的途径以及对政府的信心。”这一点,历代的当政者都心知肚明,因为当考试管理者都无心也无力维护考试赖以生存的原则时,考试制度的死亡便指日可待了。

由于我们正处于一个相对激烈和急遽的社会转型期,建设良好的考风的过程似乎注定是漫长和艰难的。考风是学风和社会风气的直接反映,而社会风气又对考风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考风同时也是考试管理水平的体现。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形成良好的考风考纪,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考试社会公信力,需要全社会对此达成一定的共识,需要作为考生的社会成员在考试活动中形成自律,自觉遵守考纪,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也有赖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而近期最急迫的需要,则是加强考试法制建设,从严治考,刹住作弊歪风,还考试以清明公正,同时强化诚信教育,倡导诚信考试。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独立学院的迅猛发展,就业问题已日趋严重。本文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思考,并指出独立学院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本科学历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选择公办高校不愿做、高职院校又做不到的“空白地带”,寻求发展空间。 

   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截至2006年5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00所,在校生超过100万人。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己经成为失落的“天之骄子”的今天,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开始受到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而且,时至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是关系到高校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多数独立学院的共识和重要工作。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1.1独立学院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独sr.学院比较年轻,用人单位对其办学情况和毕业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特点不了解,直接影响了用人单位接收独立学院毕业生。另一方面,一些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加之缺乏办学积淀,社会知名度有限,校友等资源匾乏,导致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未能很好地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七出现的变化。 

    1. 2独立学院毕业生尚不能取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独立学院招收“三本”层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相对于“4本”和“二本”而言,入学成绩较低。用人单位因此会认为独立学院毕业生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持怀疑态度,这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望而却步。 

    1.3独立学院毕业生存在严重的心理误区 

    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存在求职心理误区,主要表现为两种心理:一种是经过高考的挫败和与母体高校学生录取分数上的差距导致自信心不足,月对自己文凭的含金量和毕业后的待遇等方面有怀疑,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不积极,不愿意推销自己,就业主动性差。另一种是对就业期望值较高,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和上学期间付出的学费较高,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更看重经济利益,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偏远地区单位工作。这种心理上的误区不解决,将给就业带来巨大的困难。 

    1.4独立学院专业和生源集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独立学院开设的专业一般都是母体学校办的相对成熟、师资力量雄厚、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独立学院的招生一般局限于母体高校所在的周边省份,最终的生源也更多地来自于本省或本地区,专业和生源地的过于集中加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拉。 

    二、开展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项措施 

    2. 1加强机构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2. 1. 1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建立“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成立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院长总负责、全体老师参与、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主抓、毕业班辅导员和导师负责落实”的工作体系,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 

    2.1.2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和毕业生跟踪回访制度。加强学生在校综合表现的跟踪记录,档案记录要详尽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操行评定、奖惩情况、职业培训与实习、心理健康教育、诚信表现等内容通过完备的档案记录和规范的程序推选,实施“优秀毕业生首推计划”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优秀学生。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调研,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要求,增进与用人单位的友谊和合作,巩固和扩大毕业生就业市场。

2. 2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 2.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教育学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倡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参与就业。帮助学生树立“择业竞争观”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3]。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国家“大学生西部服务计划”“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等举措,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到西部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抱负和才能。 

    2. 2. 2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建立诚信教育机制。在全校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其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2. 2. 3开展毕业班就业素质提升教育。邀请企事业单位人事主管讲授求职应聘相关知识,成功就业、创业的毕业生讲述求职、创业经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就业政策、程序、法规及求职创业技巧。定期举办毕业班学生技能展示与招聘会,为毕业生搭建良好的求职平台。 

    2. 3推陈出新,努力拓宽就业推荐渠道 

    2. 3. 1定期召开毕业生校园专场招聘会广泛联络、热诚邀请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活动。多方搜集就业信息,鼓励毕业生参加校外人才招聘活动。把实体招聘会和网上招聘会相结合,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优势互补。 

    2. 3. 2同用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和互访制度通过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践、顶岗实习、校企合办开展“订单式培养”等形式,共同探索人才就业对接途径,扩大学生实践空间,巩固就业资源,实现校企互助双赢。 

    2. 4开展升学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 

    2. 4. 1考研近年来,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考研为毕业生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预就业”渠道,这也反映出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独立学院也应该鼓励与支持本学院的毕业生继续深造。 

    2.4.2考公务员国家和各省、市、地区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为毕业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独立学院应该抓住这一途径,请专家、学者为学院毕业生举办公务员考试讲座,开设辅导班,及时为毕业生收集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等。 

    2.4.3出国深造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条件和个人愿望,学院提供条件帮助学生出国深造也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范文第7篇

一、增强服务奉献意识,践行“爱国爱乡”精神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早在20世纪初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就抱着教育救国的信念,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希望用职业教育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计,摆脱国家积弱积贫的落后状况。而如今,为提升和保持国家竞争力,各国更加重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我国在“十二五”时期也确定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性,增强自信心与使命感,主动践行“爱国爱乡”精神。

其一、要牢固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意识。高水平的服务能力能够直接促进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的社会服务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由此,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学生家长也会反过来支持我们职业学校的发展。可以说,职业教育若能真正树立“服务第一”的职业教育思想,就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办学吸引力,就能有效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逐步改变“等、靠、要”的被动办学局面。国务院先后批准了促进福建发展的“两规划、一方案”,赋予了福建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学校,应该积极作为,为促进老区苏区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其二,要增强敬业与奉献意识。在推崇学术教育和文凭至上的社会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仍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职业学校教师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仍然较低。如果我们不正视商品经济的冲击,苛求教师一味“安贫乐道”,那是不现实的。但在不断完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更要强化职业学校教师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为,精神的愉悦更能激发教师的职业动力与奉献意识,这是教师职业的一大本质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树立起对职业教育的归属感与荣誉感,从而形成“德正、业精、博学、善教”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增强包容开放意识,践行“海纳百川”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纳百川,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视野;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智慧;不仅是一种包容,更是一种开放。回顾我国的职业教育办学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发扬了‘海纳百川”的精神而成就的。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践也充分表明,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如果说传统的企业培训是定界于企业的一种思考,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定界于学校的一种思考,那么职业教育必须从定界的思考升华到跨界的思考。为此,我们不能在学校的“围城”中办学。作为职业教育管理者应该具有包容开放的办学意识,大胆践行“海纳百川”精神。

其一、职业学校在吸纳与教育学生时要具有一种包容意识。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的规模基本相当,成人教育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职业学校同时也面对着更多的学习困难较大、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以及社会中教育层次更加复杂的群体。为此,我们更要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教育对象,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打破对受教育者只进行青少年时期的一次性、阶段性教育的传统习惯,将教育对象扩展到全体社会成员,并向纵向延伸,使职业教育贯穿人的一生。这也是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赋予了职业教育以新的内涵。其二,要增强开放的办学意识,积极主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高对接”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校企合作的办学,必须关注现代企业与现代学校的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必须关注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融合;中高对接的机制,必须关注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合,还要关注“山海对接、闽台协作”。职业学校的师资既要有来自高校的,还要有来自企业的,更需要的是双师型的。我们要“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知识看知识”,也要“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培训看培训,跳出技能看技能”,以跨界的视野、区域经济的视角、社会人才规格的视点去形成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形成“开拓、包容、合作、进取”的校风,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三、增强职业道德意识,践行“乐善好施”精神

职业教育有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传统,这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在技能培养的同时,不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转化能力,也势必会影响其社会竞争力。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生活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会直接侵蚀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很容易使职校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见利忘义,不讲诚信的性格特征。因此,职业学校应树立“成才先成人”的育人理念,教育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而“乐善好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福建人民的优秀品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知恩图报”的理念孕育出了一代代有为有良知的优秀企业家与商人。职业学校应把培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有良好思想品德的高素质公民作为重要目标,以践行“乐善好施”的福建精神。

其一、加强诚信教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诚信是善良的一种体现,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本质要求,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特别是在目前这个还缺乏诚信体系的社会大背景下,诚信教育尤显得重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学校应围绕“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立人”这一目标,培养学生“诚信无欺,言而有信,以质求信,以信求财”的职业意识。收集宣传诚信立人、诚信立事的成功个案,将诚信教育落实到学生各个阶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诚实做人、诚信经商的重要性,为走进职业世界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石。其二、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是人类美好的情怀,懂得感恩才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懂得感恩才会主动回报他人、社会与自然;懂得感恩才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近几年,国家对职校生资助补助的力度最大,职校生受惠也最多。职业学校应该充分挖掘这一德育资源,教育学生“心怀感恩,学会做人”,懂得感恩父母、师长、他人、社会、国家与自然。职业学校应发挥注重实践的优势,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与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助人自助的快乐,找到生活的信心与热情,并培育出良好的思想品格与道德情操,形成“知恩图报、乐善好施、促进和谐”的良好育人风气。

四、增强创业创新意识,践行“敢拼会赢”精神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可目前,由于我们社会依然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缺乏;就业观念保守陈旧,国家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及白领阶层,还是成为青年学生的就业首选。以致出现了高学历低就业、高薪难聘高级工等现象。一边是企业的用工荒,一边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很多是“高不着、低不就”。职业学校应充分认识社会就业、创业的现状,主动发挥自身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优势,着重加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践行“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

其一、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学一门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基本保障与创业的前提,也是职业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实训课教学、举办技能大赛、参加企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当然,操作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操练,但绝不是简单的机械操练。缺乏心智技能调控的操作活动是刻板的、形式化的,即使具有“一技之长”,也只能发挥操作技能的工具性价值。职业学校要营造“乐学、勤思、恒练、善用”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在使用工具中进行创造、革新,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主体。这样培养出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劳动者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其二、增强创业教育意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福建具有独特的创业历史文化。创业能带动就业,尤其在高度重视微小企业发展的今天,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想创业、敢创业,是创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敢拼会赢是成功创业者应有的精神品质。职业学校要鼓励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开拓。学校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指导课,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知识、训练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召开优秀毕业生报告会,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到校指导,实现职业学校创业教育与毕业生成功创业的互动,为职校生今后的职场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少数具有创业条件、创业意愿的学生,应给予针对性强的具体帮助和创业信息咨询服务,并在创业中给予指导和跟踪服务,促进更多的职校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鲁昕:《在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25日。

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文明城市建设;要点;创新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ity of mature gradually, not only civilization improved to reflect, and civilization to g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ould also in the city this platform can be realized. In the 1980 s, China has already begun to modern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and to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ll tell, also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should be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rmonious and unified scientific concept fully reflected.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to related content and civilization of the idea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related analysis, and ultimately the civiliz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city innovations.

Keywords: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Points;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文明城市建设需要做好的几点内容

1.公民道德建设

第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民族精神就是它的生命,而且也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在社会转型、改革发展时期,做到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而且还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做到爱岗敬业、扶危济困、奉献社会。也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民族精神,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才能投入到精神上,而群众也会在二次创业中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小康社会”相关活动的开展是尤为必要的,这样的话,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发扬民族精神,使其成为文明城市建设中最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柱。

第二,将“三讲一树”活动作为重点开展内容。对于社会文明程度而言,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都是其重要标志,而且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伴随着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物质文化,人们对于社会改进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不管是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陋习,还是文明新风,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变和创新,只有这样,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才能得以实现和形成。

第三,将诚信教育作为重点加强的内容,而想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诚信教育的加强是必然的,同时还应该对信用意识有较深入地认识和掌握,使诚信更为规范化,在城市中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要加大开展文明行业示范的相关活动,使社会信用体系得到全面地发展。

第四,扎实开展各种创建活动。要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市民、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青年志愿者等各类创建活动,促进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做好上述四个方面的时候,也要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营造出来。首先,在大众媒体这个平台上,大力地宣传道德建设。其次,使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可以使道德建设的渗透力、感染力得以提升。最后,针对那些已经发生的先进事例要作为宣传的重点内容和方向,这样的话,广大群众可以从中受到影响,并且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中的价值。

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公民道德建设是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完善和健全的工作内容。各级各部门都应该将这项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来抓,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创新性的工作,使城市公民道德建设得到更好地发展空间,以更快地实现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环节来抓,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公民道德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早日实现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

2.做好提案办理工作

在提案办理工作中,主要是将构建和谐社会为内容,使文明城市建设得到发展,站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宏观决策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加快富民进程,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人;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等。热点相对集中在道路交通上,如强化中小学门口路段的交通管理、缓解城区交通瓶颈、解决行车难停车难等。此外,加强城市管理、注重社会治安、完善居民区物业管理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都是委员们关注较多的领域。深层次问题的提案增多,如关注低收人农户的增收、加大投人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等。

二、文明城市建设的理念

1.文明城市:三个文明和谐统一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