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老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养老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养老服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养老服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作为农民工的主力军,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更加贴近城镇居民,即使在城镇长大、居住却无法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养老待遇。我们现阶段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改革主要是针对于老一代农民工,不完全适用于新生代农民工。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户籍限制 养老保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及农业生产力逐步现代化的多重背景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成为进城农民工。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截至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长3.4%。同时,农民工内部也出现了代际更替,将农民工群体划分为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所谓第二代农民工也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是1980年以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并且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新生代农民工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随着城镇化进程,这一人数将以每年8000左右的速度不断增加,在十年内将增至2亿。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和第一代农民一样处于“市民”和“农民”之间的尴尬境地,具有较大的就业压力,对工资收入满意度低。可以说,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能够成为“市民”,低收入和高价房成为他们定居城市的主要障碍。

1、文化水平较高,重视教育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普遍受到过相对规范的教育。《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起,从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中初中教育水平的比重最高,高于50%以上,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1]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称“有9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继续学习,其中比例最高的是专业技能知识,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次之。他们不仅仅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对下一代的教育也赋予巨大的期望。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学历的期望都是大学学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三者合计达89.1%,其中希望子女将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达38.8%。

2、生活方式贴近城市居民,对家乡认同感较弱

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从小随父母在城市长大,同样受到城市大众文化的影响,缩小了他们和城里同代人的差距,日常穿着、谈吐以及生活娱乐习惯基本都与城里人一样。 [2]在闲暇娱乐的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比例最高的分别是上网和听音乐(典型的城市生活方式之一),比第一代农民工平均高23%。尤其是大专及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上网的比例高达44.5%。 [3]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这些生活方式让自己越来越趋于“市民”。因而,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的乡土认同也逐渐在减弱,认为自己已经脱离农民身份,他们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村的一些习惯和传统也开始出现不认可,甚至持批评的态度。

3、无务农经验,以个人发展为就业导向

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或只会一点点,很少接触农业生产劳动,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以生存作为主要目的,而是将寻求自我发展和追求城市生活作为主要的目标。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以 “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学一门技术”和“在家没有意思”的人占到了71.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0年代的农民工有76.2%的人选择了“出来赚钱”。[4]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有了比父辈更深更高的认识,意识到了知识、技术、经验、自身素质等在就业中的重要性。融洽的工作氛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良好的工作条件已经成为他们找工作时最为关注的问题,这也是他们更不愿意接受脏、累、差的体力活的原因。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现状及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趋于城镇居民,但是由于户籍限制使得他们很难能迈过“市民化”这道门槛,不能享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等权益,积累到一定时期、发展到一定程度极易成为“问题农民工”,进而引发成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基于上述的考虑,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具有较强的参保意识

上一代农民工具有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的特点,养儿防老仍是他们的主导思想。然而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大部分在城镇长大,从小受到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影响,同时从他们的父辈的经历中意识到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作为独身子女的一代觉察到养儿防老已无法提供真正的保障。

2、以社会养老为主

上一代农民工即使愿意参加养老保险,但因“高额”的缴费率和漫长的缴费时间而退步,他们对于自身的老年生活的设想是回到农村养老。新生代农民工却相反,上海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显示,有63.24%选择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他们渴望参加社会保险,希望能像城市居民一样退休后拿养老金生活。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是能够接受缴费比例和缴费期限。

3、受参保门槛限制小,但有名无实

根据《农民工养老办法》规定,只有在城镇就业并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才能参加养老保险,这个规定没有包括单干或是打零工的农民工。所以老一代农民工想要参加养老还是受到较大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些,大部分可以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使得在参保门槛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小。然而,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缩小人工成本,主观上不愿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但是迫于社会保障部门的压力,企业不得不缴费时,也是想法设法逃费。例如,少报参保人数,压低缴费基数等。故而,很多时候社保部门对于农民工的实际用工情况永远都无从得知,只能让用工单位象征性的缴点费,结果大多数农民工的参保有名无实,仍然游离于制度之外。

4、养老金难以长期积累,关系转移难

调查表明,农民工在工厂、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平均工作周期是4—6年;从事建筑业等体力工作的农民工在一处的平均工作周期更是仅为2—3年。我国对于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期限规定为15年,对于普通的城镇职工而言很简单,但是对于这些流动性较强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还是一大难题。目前,我国还未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省际之间可以统筹的也不多,各地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率的依据和标准均不同,导致养老保险费用及待遇标准也不同,新生代农民工调换工作后很难衔接。虽然,按照规定,农民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保留保险关系,重新就业后可以重新参保,但是,他们能够带走的只有个人账户,统筹账户中的资金无法提取,因而,参保农民工在离开打工城市时纷纷选择退保。

三、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改革趋势

1、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

目前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主要还是面向于老一代农民工,没有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更加贴近城镇居民。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城镇一员,而不是在农村养老。因此,农民工的养老政策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的衔接,这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更加具有激励性。此外,我国农民工的养老法规种类繁多,没有一部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这也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下基础。

2、改革户籍限制的要求

农民工是一个尴尬的群体,他们生活在城镇但是拥有农村户口,无法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资源和地位,成为一个城镇居民是所有农民工的希望,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尤为明显。近阶段,在我国根除户籍限制是很难实现,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已经有很大的松动,现在大部分地方出台规定只要在一个地方拥有房产权就享有户籍,但是对于大部分从事苦、险、脏的农民工来说,他们没有经济能力去买房,很难改变自己农民的身份。因此,我国户籍制度的拥有应以常住人口为划分标准,开放城镇劳动力市场,准许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城乡劳动者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有平等的机会。

3、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金信息管理网络

农民工养老关系转移是阻碍农民工参保的主要障碍,流动性强的农民工尤其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的电子档案和数据库,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金融网络为农民工提供便捷的服务。允许农民工在返乡中断工作或者发生工作变动而发生养老保险费缴纳中止的情况下,为其保留养老保险账户,待其重新开始工作时对养老保险账户重启。按参保农民工身份证号进行全国统一编号的实名个人账户,对编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农民工发放养老保险个人IC卡,便于劳动者随时办理并查询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情况,使劳动者参保、缴费、转续养老保险关系更加省时省力。

4、适当降低缴费比例

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和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相比较高,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12%,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为4% —8%,由用人单位代为扣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中。城镇职工个人缴费也是缴纳个人工资的8%,但是城镇职工的工资水平较高,工资也相对较为稳定。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具有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要从他们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并且累计上缴15年,和民工流动性是相冲突的。等到年老之时领取养老保险金,领取的养老保险金也是微薄的,难以抵御几十年疯狂的物价上涨。没有起到真正的养老作用。因而,我国农民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应该适当下调,加强统筹账户的再分配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

[2] 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东岳论丛》2009年8月(第30卷/第8期)

[3] 殷歌:《“二代”萌生城市化冲动》,《潇湘晨报》2005年1月10日

养老服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民工;代际差异;社会诉求;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129-03

引言

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民工群体不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的农民工逐渐成为了农民工群体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程度更高,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城市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特别的感情。他们很多没有过务农的经历,他们追求的梦想,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均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差异。近年来却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两代农民工在社会诉求方面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本文利用统计方法,对浙江、江苏303位农民工进行数据调查为基础,分析两代农民工社会诉求的差异,并通过因子分析法,简单分析差异的成因。

一、农民工社会诉求代际差异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这些研究是粗略式的。其中针对农民工代际差异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王正中(2006)指出,中国近年所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实质上是新生代农民工主观意愿得不到满足而进行的行为选择。自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针对代际差异的实证研究上。

吴漾、刘传江、程建林等一批学者主要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角度讨论了第二代农民工的发展道路,他们指出,第二代农民工拥有更为强烈的市民化愿望,并从经济学角度强调其主观意愿和相关能力在其社会诉求变化中的共同作用。2010年4月深圳开展了新生代农民专项课题研究,并委托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联合开展调查。总结了新一代农民工在流动动机和目的、收入、消费、对城市的适应性、就业等方面的个体特征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诉求的差异。刘俊彦在2005—2006年的报告中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两代农民工之间存在的问题做了较为系统说明,认为这些问题的差异是社会诉求差异的根源。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但是这些实证研究大都是对农民工代际差异特征的简单罗列,研究方法也有待创新。

二、SPSS 测度模型的指标选取和模型分析

1.分析方法。我们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利用因子分析法,我们可以科学地找出影响农民工社会诉求代际差异的主要因素。统计的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2010年4—5月我们在浙江湖州和江苏南京展开关于农民工社会诉求代际差异的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33份,有效问卷303份。

2.测度样本和指标选取。综合选取了24个能够影响农民工群体工作生活、培训、住房、自我意愿等社会诉求代际差异的指标,构建农民工社会诉求代际差异影响因子模型。

3.统计分析结果的描述。只有因子X1 的特征值大于1 ,累计贡献率达到98.896%,为主因子。说明选取这个因子已能比较充分地解释并提供原始数据所能表达的信息。主因素与x1、x3、x5、x6、x7、x8、x10、x13、x14、x15、x16、x22、x23、x24正相关,与x2、x4、x9、x11、x12、x17、x18、x19、x20、x21负相关。

三、两代农民工社会诉求差异

1.工作生活诉求差异。工作难找以及工作权益不受保护成为两代农民工在工作方面的主要困难。相比较来说老一代农民工有更多比例的人认为工作难找是工作中的主要困难,占老一代农民工的67.54%,而新生代农民工中认为权益不受保护是工作方面主要困难的人占多数,占新生代农民工的54.35%。新生代农民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并且有上一代农民工的积累性结果,其社会资本也要远远的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因此找到工作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难事。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上具有较多的选择余地,对工作也有更高要求。具体来说,第二代农民工对工作的要求不断增高,他们往往向往稳定和体面的工作,其就业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变,开始进入正规的劳动力市场。相比较建筑行业来说,制造业的工作相对轻松体面,也相对较为规范。制造业企业也较愿意选择那些年轻和技能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所以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到相对较为规范的制造服务行业就业。同时新一代农民工在工资需求、工作时间上较老一代农民工有更多诉求,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工作环境的变化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维护自己的工作权益具有较高的诉求。老一代农民工技能单一,工作同质性强,工作竞争压力大,能够较为容易地寻找到合适的工作仍是他们在工作中的最大诉求。

2.社会保险诉求差异。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农民工群体也越来越能享受到社会保险带来的实惠。新老两代农民工对于社会保险的诉求存在较大的差异。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担心受伤、失业、生活困难等方面问题,老一代农民工在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生病问题上更加担忧。实证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中有18.51%的人对于养老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远远高于老一代。而当问及最迫切需要的社会保险时有51人选择工伤保险,占总人数16.77%;83人选择医疗保险;占总人数27.3%;20人选择商业保险,占总数的6.57%,39人选择失业保险,占总人数的12.82%;66人选择养老保险,占总人数的21.71%;33人选择生育保险,占总人数的10.8%。其中,选择失业保险的39人有33人属于新生代农民工,选择生育保险的33人全部为新生代农民工。两代农民工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决定了两代农民工对于社会保险诉求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一代农民工对于自身养老、医疗的压力日益增大,对于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的诉求日益增大。同时老一代农民工对于城市没有太多的感情,离开了城市的工作,回家种地依然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对于失业问题并不十分担心。而自主意识较强的、务农经历较少的农民工不会满足于农村的务农生活。一方面他们希望留在城市,另一方面他们的经济能力有限。失去工作、受伤将会使他们的城市生存条件变得恶劣。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生育子女问题的挑战。因此,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具有更大的诉求。

3.培训的诉求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比之老一代农民工具有更加强烈的培训诉求。老一代农民工中有18.6%的农民工不愿意参加培训,而新生代农民工只有6.87%。有更多比例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参加培训。新生代农民工愿意花费到培训上的费用是平均每人每月187.07元,平均愿意花费到培训上的时间是平均每人每月27.76小时。老一代农民工愿意花费到培训上的费用是平均每人每月116.29元,平均愿意花费到培训上的时间是每人每月9.817小时。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更愿意在培训上投入精力和财力。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培训的诉求远远超过老一代农民工。究其原因,可做如下分析:从文化程度上来讲,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高,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制造需要的文化和技能水平也较高。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比之老一代农民工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较高的知识技能水平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谋生显得尤为重要。从年龄上来讲,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年龄上的优势,对于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培训为老一代农民工带来的效益将远远不如为新生代农民工带来的效益。从经济能力来讲,新生代农民工人均要负担的人口低于老一代农民工。同时老一代农民工需要为自己的养老、医疗做准备,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要远远超过新一代农民工。

4.自我意愿诉求的差异。第一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低,第二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高。第一代农民工倾向于最终回到农村,落叶归根,城市只是他们挣钱谋生的地方。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希望能够留在城市,享受和城市人相同的生活。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关注城市生活的待遇,如歧视、社会地位。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使得他们对于城市生活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对城市有更加强烈的渴望和感情。他们体会过农村生活的艰苦,也经历过城市生活的繁华。城市和乡村教育对于乡村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对于乡村没有认同感。对于更独立、自我意识更强的新生代农民工留在城市,成为市民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诉求。当问及最关注自身方面时,有38.7%的新生代农民工最关注自身素质提高,而老一代农民工只有6.14%。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更高,他们认为他们应该和城市居民享受相对同等的待遇。然而事实上他们的生存状况不佳,较多新生代农民工将原因归结到自身素质不高导致的“公平报酬”。因此,对于有较高的留城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较老一代农民工更加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

5.住房诉求的差异。农民工从农村流入到城市,但是他们在城市没有住房,很多企业并不能为农民工提供相应的住处,住房问题成为了农民工一个较大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经济适用房,而老一代农民工更加希望政府能够为他们的住房提供住房补贴。廉租房不是农民工十分想要的获得住房帮助的形式。对于住房的诉求差异与留城意愿存在较大关系。流程意愿更强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自己能够在城市拥有自己的住房,成为城市居民意愿,有限的经济条件使得他们对于经济适用房存在较大的诉求。老一代农民工相反,城市的住房只是临时住所,面对城市较高的住房租赁费用,他们更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住房补助。

第二代农民工相较于第一代农民工具有更加多的主观能动性、多样性和独立性。现行制度的设计并没有能够体现农民工的代际差异需求。社会环境的恶劣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面临着困境。“民工荒”现象的出现是农民工社会诉求得不到满足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一个。两代农民工在社会诉求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也决定了我们的政策需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能搞“一刀切”。解决农民工问题我们更需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农民工的异质性区别对待,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制度上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努力实现农民工的社会诉求。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信言实出版社,2006.

[2] 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刘传江,程建林.中国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与市民化[J].经济纵横,2007,(4).

[4] 刘传江.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

[5] 中国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R],2010.

[6] 深圳总工会.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R],2010.

[7] 陈占江,李长健.新生代民工的发展困境及其解决机制[J].求实,2006,(1):55-57.

[8] 刘传江,程建林,董延芳.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

[9] 王东,秦伟.农民工代际差异研究[J].人口研究,2002,(5).

[10] 任太增,刘新争.进城农村劳动力生存状态及原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10).

[11]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

[12]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9).

[13] 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14] 夏丽霞,高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J].城市发展研究,2009,(7) .

[15] 成艾华,姚上海.农民工的代际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0):61-63.

[16] 简新华,黄锟.中国农民工最新生存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7,(11).

[17] 刘雅萍.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研究——基于杭州市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D].杭州:浙江大学,2008.

养老服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银行网点;服务质量;银行服务;网点布局;业务流程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7-0110-02

中国入世后,金融市场开放以来,国内银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虽然银行服务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广大居民迅速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有限的银行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服务水平仍存在滞后的现象。银行网点普遍存在客户排队严重,服务标示不明,服务效率不高的现状,《2006年金融服务指数研究报告》显示,银行服务满意度为71.5分(满分为100)。金融行业的服务质量总体还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提升顾客满意度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银行的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顾客的满意度。所以提高服务质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服务质量低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总体分析原因主要有:

(一)银行制度设计存在缺陷,银行客户素质参差不齐

银行承担了大量传统型结算业务,如:工资和养老金,代收水、电、房租等业务,大量的中间业务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统计显示这些低端业务占据了大量的银行资源,不仅怠慢了优质客户,使一部分高端客户流失,更加影响了银行的服务效率。虽然银行开设了ATM、网上银行等自助服务,但是由于银行客户素质参差不齐,相当的顾客难以接受这些功能,还是忠于传统的服务模式,使这些业务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自助服务功能不全面,经常出现故障,也导致了柜台人满为患,影响了服务的质量。

(二)业务流程问题

近年来随着银行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的不断加强,银行业务处理的流程也日益复杂化。银行的各种服务,在最终提供给顾客之前,都需要经过一系列部门和环节,停滞的时间长,耗费的成本高。业务手续繁琐,降低了服务效率。理财账户的开立、基金、保险等业务,客户需要填写大量的申请表,还要确认交易打印的凭条,既造成了浪费,又影响了服务效率。再如,柜员交接凭证时,由于大机不核对往出和往入的数量,不仅容易出现差错,而且由于凭证多、交接时间过长,直接影响对外服务;另外,不合理的系统设置也是造成业务流程复杂,服务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系统繁琐、重复录入、打印凭证等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不能充分的利用,使业务流程等待时间过长。

(三)服务时间太长,造成了银行网点客户排队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的开放,人们的金融投资理财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于股票和基金等金融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涉足于证券市场,导致银行网点受理基金开户、理财产品的数量成倍增加。这些业务通常都是银行的复杂业务,办结通常需要10~20分钟,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银行员工的服务时间,以致于出现了银行网点的客户排队现象。

(四)银行营业网点和人员相对不足,银行员工的业务技能同质化,缺少专业人才

银行为了控制成本,导致了银行营业网点和人员的相对缺乏,银行业务逐渐增大,但是服务人员缺乏导致了银行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排队等待时间长,导致了服务效率的降低。另外,银行基层一线员工技术仍然处于技术操作阶段,只能用于处理一般的传统业务,而现在银行频繁推出新业务,而银行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却滞后。银行缺乏咨询、理财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无法满足高端客户业务的投资融资、理财等业务的需要,造成了服务时间过长,服务效率低、服务质量不佳的状况。

二、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银行要提高服务效率需要进行以下改革:

(一)优化网点布局结构

现在一般银行虽然进行了分区,有柜台区、等候区、自助服务区,但还是不能足够满足网点内部服务和销售流程的需要,还应该设立理财专柜或理财中心等专项服务区,做好顾客细分,实行差别化服务战略,及时快速依据业务办理情况做好客户分流,以减轻柜台负担,提高服务效率。另外,要大力发展ATM机自助渠道,不断完善ATM机自助渠道功能,让自动柜员机充分分担银行中低端客户,降低大众客户服务成本,达到顾客分流的目的,提高柜台服务效率。

(二)整合业务流程

要充分利用和发展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提高自主设备的使用率,积极构建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特点的“灵活服务体系”、“弹体系”。根据客户的需求整合业务流程,规范柜员业务操作程序,应进一步整合业务处理中的同类内容和环节,最大限度地削减不必要的工作环节,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处理速度。细化业务流程,合理地把一个大的业务流程分成若干个小而具体的业务流程,这些经过细分的业务流程可以包含一个部门或一个团体,也可以只包含一个员工、一个环节;明确各个流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同时也要确定测量该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明确各流程的顾客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服务。

(三)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

员工的素质、知识、技能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直接影响服务效率。一是要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培训平台,要针对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较差问题,加强各专业素质教育,使员工迅速掌握各种渠道的专业知识,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要根据银行柜台业务不同特点将业务分解成几个模块,分别对不同的业务比如咨询、理财、中间业务等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使不同的业务都有专业化的服务,做到分工明确,在业务上做到“好、快、准、严”,从而提高各项业务的服务效率。

(四)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改善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银行要使员工科学的认识银行服务的重要性,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例如:可以以“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作为商业银行服务的理念,使员工在思想上得到统一,并将之付诸行动,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另外,银行还可以引入服务考核激励机制,制定服务质量标准,注重市场(客户)对服务的评价,建立适度奖惩制度,将服务质量与工作绩效挂钩,建立完善的服务体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尊重员工,与员工利益共享,并让员工满意。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在一定程度上成正相关的关系,员工满意,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才能更好的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在管理中,要加强银行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使银行具有团队精神,才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更好的服务客户,提高服务质量。

(五)重视客户需求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业务,新产品,却忽视了客户的真正需求。为了体现差异化,大多业务都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内容繁杂,导致了客户难以理解,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了解接受,增加了工作人员与客户的沟通难度,不仅没有达到增加收益的效果,反而使客户对这些业务、产品敬而远之,既没有得到利益,还降低了服务质量。银行应该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入系统的市场调查,并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这样银行推出的业务和产品充分的反映了客户的需要,提高了顾客的接受度,使顾客满意度大大的提高。

养老服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对于海外产业基金们来说,奥运可能不是一个持久的大餐,但至少是一个偶然的快餐。

作为荣尊堡国际公寓的销售总监,阮维邦从3年前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接待来自各个国家的基金管理者,“美国、韩国、和其他国家的都有。有意向(购入房产)的就有四五家。”

由于坐落在奥运会公园的马路东边,定位在酒店式公寓的荣尊堡吸引了很多进入中国寻找奥运商机的基金。各式各样的产业基金,很多是通过咨询公司找过来的,像阮维邦的老东家中原地产这样有海外背景的房产中介公司,很多时候是它们进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跳板。

基金们进入中国以后,喜欢整幢整幢地购进房产。它们的目标项目一般是写字楼和酒店式公寓。这两种项目的共同特征是持有以后可以长期出租,获得持续而稳定的收益。如果这个基金在持有物业期间在国外证券市场上市出售,就成了目标国前流行的REITs。

阮维邦说,从他们公寓出租的情况来看,奥运期间的租金将是平日的10倍。这是引导基金们跑到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附近寻找楼盘的直接原因。

但这些基金给阮维邦的印象并不好,尤其是去年来的一家韩国基金。也许是之前在韩国做过一些宣传活动,这家基金找到了荣尊堡。考察过后,基金经理表现出很强的购买意向。

从意向到成交,一般是销售人员最痛苦的过程。对于阮维邦来说,与韩国这家基金的谈判也不例外。这家基金希望买下荣尊堡公寓中的一幢楼,然后交给阮维邦的管理公司进行出租,以此维持基金的持续现金流。

“他们的价只开到一万六七左右,那时我们已经卖到两万了。”阮维邦说,“基金一般都开很低价。”

基金是项目的批发者,但阮维邦不喜欢批发价。阮表示,如果基金给的价钱合理,他们也是会出售的。与其他有意向的基金一样,韩国人也没有为了不久之后的奥运蛋糕而提高买入的成本。毕竟稳健是所有基金的第一要义。

基金的另一种解释就是那些寻找赚钱机会的热钱,很多时候它们以低价投入一些有资金困难的楼盘。一方面“帮助”开发商解燃眉之急,一方面坐收渔人之利。但阮所在公司没有这样的资金困难。现在,荣尊堡成立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并从业主那里回收房子,自己出租。

以奥运区域为代表的房地产市场,成为外国基金可以预见的最丰盛的晚餐。

凯德:偶然的盛宴

对于一些海外的养老金或者没有开发商背景的房地产基金来说,写字楼和酒店公寓是比较稳健的投资类型。但对一些有开发商背景的房地产基金来说,土地、住宅甚至场馆、基建都会成为他们在奥运之前盯上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曾经尝过奥运甜头的基金,比如说凯德置地。

早在2003年,凯德置地及凯德资产旗下的中国住宅基金就从北京亚运村的“大地主”北辰集团那里买下了一块面积10公顷多的土地。现在,那里已经变成凯德置地在北京开发的第一个项目。

新加坡凯德资产有很多只基金,其中专注于中国房地产项目的基金就有5个之多。与其他基金不一样,凯德的基金投资的项目很多时候都交给旗下的凯德置地经营。就像奥运区域的那块地。

2002年开始就担任凯德置地北京地区常务副总经理的毛大庆对自己能参与奥运区域的项目开发感到很兴奋。作为一个北京土著,居住在附近的他亲眼看到了1990年平地而起的亚运村,“在当地人看简直就像在香港平地拔起的一个角落。”

亚运村成为北京市最高档的城区与毛大庆以后走上建筑设计师之路似乎有某种联系。现在,他亲手导演了新加坡大财团嘉德在北京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而且是奥运区域的项目。

这地块西临国家森林公园,西南向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赛场所在地,与阮维邦所在的荣尊堡公寓隔着一条北五环线,南北相望。

毛大庆称,此前凯德置地已经在北京寻找土地储备资源达两年多。他用与北辰集团“一拍即合”来形容那次交易。今年2月,在这块土地上开发出来的名为“上元”的住宅项目第三期开盘,那时毛大庆已经成为运营总经理。

拿到地后,毛大庆跟北京伟业顾问的人探讨如何定位。后来的“Townhouse+白领公寓+加高档公寓”三个复合的社区就是那时讨论出来的。毛大庆说:“Townhouse从起价9000多到最后1.2万,还没有等到我们反应就卖完了。”现在新开盘的第三期公寓,均价已经到1.2万了。

其实新加坡嘉德集团早在2000年就参与过悉尼奥运会奥运村的多个住宅项目的开发。但毛大庆说,那次并没有给悉尼提升什么城市影响力,后来还出现了“奥运病”,奥运会之后悉尼的空置率很高,房子卖不出去。

“北京将是世界上主办过奥运会的最落后国家的城市。”这是毛大庆在一次论坛上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他的另一句有意思的话是:没有奥运地产。虽然他的上元项目一直打着奥运的旗号。“日本、悉尼、巴塞罗那都举办过奥运会,他们是体育竞技的活动,但是他们不认为搞过奥运以后会给文化、经济带来什么深远的变化,更别说对城市带来什么深远的变化。”

和大部分房地产商一样,毛大庆认为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并不是因为奥运,而是因为北京市本身的内生需要。

某海外基金人士称,奥运效应只是他们到北京寻找机会的其中一个原因,主要的还是中国经济上升周期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该人士表示,基金一般选大城市的成熟物业区以保证中长期的收益。“不一定要拿多高的收益,但一定要保证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一般大规模的投资不会只看那两个月,奥运才多少天。不能只算一年的账。”

与这位人士相似,投资了体育产业的兰馨亚洲投资总监杨瑞荣也表示,他们不是来发奥运财的,而是看到了消费领域的一个机会。

兰馨:跟奥运无关

与凯德置地一样在1990年代初就进入中国的创投基金兰馨亚洲也开始打奥运的主意了,与凯德置地不同,作为创投基金的兰馨亚洲没做过房地产投资,虽然他们看过。他们的经典案例是携程、易趣和智联招聘网等高成长企业。除了房地产业,奥运影响的两个产业中,以旅游业和体育产业为直接。

当2000年,兰馨亚洲对携程网投入430万美元时,他们还不知道一年以后申奥成功会给国内的旅游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当然也无法计算出奥运带动的旅游业能给兰謦的投资者们带来多少收益。但在2006年,兰馨亚洲向上海体育用品零售店运动100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换取董事会的两个席位时,他们对体育产业的商机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在奥运带来的体育产业机会中,除了体育场馆建设和日后的经营,还有一个是体育用品市场的扩大。有数据显示,光是北京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等,价值就接近1.7亿元。有人估算,从申奥成功的2001年到奥运举办的2008年,即使中国人平均每人只买一件价格20元而利润在10元左右的奥运文化衫,文化衫批发行业的总利润就达130亿元。

当然,这不包括由于奥运而兴起的全民健身运动带来的体育用品市场。据《2005奥运经济研究报告》,北京市预计在2008年实现133亿元的体育产业产值,其中很大的部门来自于全民健身运动带来的体育用品消费。

杨瑞荣说:“体育零售是一个跟消费相关的领域,人们有钱了,要么去吃去喝,要么去穿,要么去运动。”这时就会有体育消费的商机。“只有跟基本的消费力的上升联系在一起才有价值。”

养老服务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回升势头,尤其是投资、出口、工业生产和金融等多项指标增速为近年来最高。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有观点认为投资高增长造成生产资料瓶颈,我国经济已经出现过热苗头,宏观政策导向应避免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我们认为,当前国民经济实际上正处在由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向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阶段,是在实施多年积极财政政策和国内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长自主性增强的集中反映,并不存在过热现象。今后一段时间内,应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把就业、再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地位,维护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从物价回升力度看,我国经济尚未出现通货膨胀

经济过热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持续、全面、大幅度的上升,是经济供需矛盾最直接、最突出的反映。尽管今年上半年物价水平延续了2002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向上走势,但短期内物价回升力度有限,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1、生产资料价格等价格先行指标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自2001年5月到2002年10月,生产资料价格一直为负增长。受伊拉克战争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和投资增速加快引发中间产品需求增加的影响,从去年11月开始,原油、钢材、部分有色金属等价格大幅上升,带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由负转正,并在今年3月份达到最高值8%。随着美伊战争结束及联合国取消对伊拉克制裁,国际原油价格逐月下跌,我国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明显放缓,第二季度三个月的涨幅比3月份分别低0.2、1.9和2.6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是消费价格的先行指标,一般先行1~3个月,生产资料价格回落预示未来几个月消费价格涨幅会趋慢。

2、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没有传导到消费价格上,消费品价格水平没有出现普遍上涨趋势。

说明我国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虽有所缓解,但摆脱通货紧缩的基础不稳定,根本谈不上经济过热。

今年头6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0.6%,受非典和蔬菜季节性价格上升的影响,食品价格上涨了2.2%,食品以外的其它七类消费品中只有住房、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这两类价格轻微上涨,涨幅分别为1.4%和1.3%,其他五大类消费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没有传导到消费价格上,一方面说明即期居民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和工人没有工资谈判能力的情况下,劳动成本增长缓慢,也意味着我国收入不断向资产所有者和经理层集中,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未来消费动力不足。

3、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存在通货紧缩压力。

目前,通货紧缩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3年4月份公布的一份关于通货紧缩的研究报告中指出,1997年以来,35个工业国家和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落在负增长区间的概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日趋严重。

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近50%,多数可贸易品的价格受制于国际市场,在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日趋严重的条件下,我国可贸易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外资大量流入和高达3400多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即使国内出现可贸易品供给不足的局面,也有足够的财力通过扩大进口平抑物价,约束经济扩张的资源限制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进口来解除。

4、垄断服务行业的改革减低了部分产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压力。

十六大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打破行业垄断,促进企业间的竞争,减轻了这些垄断行业价格上涨的压力,其中,通讯价格稳中趋降。今后垄断行业价格上涨对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拉作用不会明显增强。

二、从资源利用和增长持续性来看,经济未出现过热

经济过热也表现在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持续高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导致经济资源供应紧张和要素价格大幅上升。从资源利用和增长持续性来看,目前我国经济还不能称之为过热。

1、生产要素未得到充分利用,现实经济增长仍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

潜在增长率是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发挥时的增长率。对于中国经济潜在的增长率,不同的机构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如摩根斯坦利(2001)认为,中国潜在增长率为10%,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则认为在7%~9%之间,国家信息中心测算为8.5%左右,经济学家刘国光(2002)认为在9%左右,吴敬琏教授则认为在8%左右。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对经济资源利用的程度来看,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远远低于潜在增长率。原因在于,(1)劳动力利用程度偏低。与经济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就业压力不仅没有减缓,而且日趋严峻,就业弹性持续下降。上半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2001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加上农村隐性失业人口,这一比例将更高,中国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从资本投入来看,虽然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较快,但金融结构存贷差依然呈扩大趋势。截止今年6月底,各类金融机构存贷差达到4.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加0.9万亿元。(3)从技术进步角度来看,在大量科技成果得不到转化的同时,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因得不到技术支持而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质量、档次、性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2、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稳。

经济过热,还要看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如何,如果经济增长仅在几个月走高接着急转而下,只能算是经济剧烈波动而不能说是过热,由此作出经济过热的判断缺乏理论支持。从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或者前景来看,支撑中国经济继续走高的因素并不是很多。消费方面,尽管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部分城镇居民住房、汽车、旅游、消费类电子通讯产品、教育和文化体育休闲等新消费热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良性循环,但这些消费热点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城市不到20%的消费群体,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考虑到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等原因,短期内消费要实现高增长是不太可能的。出口方面,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朝鲜核危机、中东局势、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组合、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等,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我国出口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方面,虽然上半年投资增长达到近10年来最高增速,但目前的企业设备更新投资较快增长有结构调整的性质,是对前几年设备更新投资过少的弥补;另一些则与地方政府加快城市化建设密切相关,如城市改造、路桥建设、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开发等。但不管投资增长多快,它都属于中间需求,其所创造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如果没有最终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的支撑,越不过“惊险的一跳”(马克思语),其价值得不到实现,这种高增长是不会长久持续的。

三、从新一轮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看,近期不会出现总体过热

从引发经济周期的体制因素来看,我国经济近期内不会发生总体过热的情况。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根源在于投资和消费的剧烈波动。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国民收入超分配以及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等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引发消费需求膨胀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1984年和1988年两次经济过热基本上是由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所致。从投资角度来看,我国投资总量中,国有投资所占比例过高,国有企业在缺乏有效产权约束下的“投资饥渴症”导致投资屡屡膨胀,投资盲目性很强。在经济短缺的卖方市场环境下,生产产品不愁没有销路,企业缺乏市场约束。正是在这种体制条件下,企业投资行为的内在扩张性很强。当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有所放松时,总投资就会发生快速膨胀,投资增长超出经济的承受能力时,经济出现过热。1993年~1994年的经济过热就是典型的由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所引起的。

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我国总投资和总消费受市场约束越来越明显,导致经济周期波动性减弱。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约束,加之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加强信贷管理,国有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饥渴症”,国有企业的投资理性化程度有所提高。非国有企业由于其天然的市场化特征,投资风险与效益意识较强,投资内在约束机制较强。所以社会总投资的盲目性减少、波动性减弱。从总消费的角度来看,随着国有企业、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制度改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增幅放慢、消费预期减弱,消费需求呈现平衡增长态势。由此表明,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已经转化为总体上供求平衡甚至某些领域供过于求的格局。1997年政府采取扩大投资、刺激消费的政策也充分说明我国总投资和总消费行为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不会再发生90年代中期以前那种忽冷忽热、大起大落的局面。

我国从去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是我国自1998年以来采取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累积性结果。由于这轮经济周期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启动期和调整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持续性和自主性增强。既不存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也不存在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因此,国民经济的高增长、低物价局面仍将保持较长时间。

四、部分行业的高增长以需求为依托,不会引发经济过热

不论是持经济已经存在过热观点还是认为经济存在过热苗头观点的人,其主要理由在于当前电力供应紧张,部分行业(如房地产、汽车、钢铁等)增长过快,行业风险持续加大。但我们认为,今年部分行业供应之所以出现短缺现象,并非经济过热导致的必然结果,而是因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们在“经济增长需求约束”假设的前提下,对部门行业实行限产保价,原有供求条件下的资源供给势必适应不了当前经济扩张的需要。实际上,我国生产要素总体上供应充足,只要政府不再沿用传统的计划手段限制某些行业的发展,一旦市场需求上升的信号给出后,供给方有能力作出较快反应,经过不长的调整周期后,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和供给不足的局面不难改变。

从电力工业看,随着上半年经济和工业高增长,我国部分地区确实出现了电力短缺现象,有人认为这是经济过热的一个重要表现。可实际上,当前的电力紧缺只是暂时现象。今年电力紧张一是由于局部水电比例较高的地区受今年枯水年份的影响,水电生产受影响较大;二是煤电价格之争未决,相当部分发电煤未到位,影响火力发电的增长;三是政府为三峡水电预留市场空间,近年来,批准电力项目较少,对电力供应有所影响。上述情况在下半年将逐步得到解决。由于今年夏季部分地区雨水较多,下半年水力发电将大幅增长。5月份国家已批准发电煤吨价提高8元,发电煤合约将履行,预计下半年火力发电供应量将明显增加,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将大大缓解。此外,去年以来国家新批准上马一大批电力项目,明年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因而,电力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

近年来房地产投资一直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长态势,尤其是今年达到了34%,高出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为投资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并不能据此认为房地产行业就存在过热现象。主要原因:一是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有实实在在需求的支持。以今年为例,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长达44.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2.4%)一倍左右,也高出同期投资近11个百分点,商品房中92%以上由个人购买。如果说当前房地产有问题的话,问题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批转环节,开发和销售环节并没有多大问题;二是规范并不意味着限制。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号文件的初衷是出于规范银行信贷行为、降低金融风险、限制需求不大的高档住宅的建设,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在中国融资渠道十分有限的条件下,银行信贷必然成为房地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今年以来,房地产新增贷款占整个银行信贷增加额的比重已在40%左右。土地批租成为孳生贪污的温床,房地产业腐败案件频频发生。因此,央行121号文件出台是情理之中的事,并非要限制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从汽车行业看,上半年全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汽车累计生产增长32.2%,据此有人认为汽车业也存在过热苗头。单从生产或者供给的角度看,汽车生产增速确实较高。但考虑到汽车销售和需求情况,上述担忧实属不必。据最新统计,上半年新品车型不断投放,国内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累计销售203万辆,增长32%,产销率达到97.6%。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汽车出口基数较低,但增长异常迅猛,上半年累计汽车出口4.4万辆,同比增长2倍。可见,上半年汽车业发展呈现供需两旺的良好态势,并不存在真正的过热现象。从长远看,目前我国城镇家庭轿车普及率不到1%,家用轿车需求前景极其广阔,汽车工业高速增长仍将维持较长时间。

从钢铁工业来看,今年上半年钢铁工业增长较快,价格高涨,有观点认为钢铁工业发展过热。其实,目前钢铁工业较快增长有充分需求支持,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包括修建高速公路、西气东输、城市化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工业增长需要大量钢铁,如汽车工业的高增长;三是房地产建筑用钢量很大。目前,钢铁消费的三方面需求都很旺盛,可以支持钢铁的较快增长。但是,局部地区钢铁行业也确实存在低水平产能增长的问题,有关方面需引起注意。

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总体看,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期,生产要素供给可以支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当前经济发展不存在引发总体过热的现实条件。因此,目前不宜出台防止经济过热的政策措施,而应保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就业、再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下大功夫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过去,我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明显,经济扩张期较短而收缩期较长,大起大落的波幅较大。为了尽量延长新一轮经济扩张期,充分发挥经济增长潜力,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调控,努力使国民经济运行水平向潜在增长率靠拢,并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安全淡出创造条件。

1、调整银行监管考核指标,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

今年以来的情况显示,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与商业银行刻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有关。在监管考核重点方面,监管当局更多强调了降低不良贷款率和增加利润的重要性,同时,政府或明或暗地支持了各商业银行在3~5年内通过股份化改造最终“整体上市”的改革设想。商业银行意识到,不断增加贷款,既可降低不良资产比例,又可增加当期利润,还能够大大改善银行资产负债表,为上市创造条件,银行备付金率下降和银行贷款猛增是国有银行贷款行为改变的必然结果。所以,如果需要对贷款增长速度和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有所约束,关键还在于促使银行有良好的行为方式。现在看来,要求国有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并在3~5年内财务上有重大改善,达到整体上市的水平,确实勉为其难。今后,在继续要求银行降低不良率、增加利润、加快公司化改造的同时,应当同时注重减少不良贷款的总量,强调防范风险和增加透明度的极端重要性。

2、尽快出台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相对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经历非典冲击后,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国家没有财力为居民增加工资,于是人们把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问题聚焦在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我国现行800元起征点是20年前制定的,20多年来随着物价上涨居民收入也大幅提高,800元的起征点显然太低。上海已率先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1000元的个税免征额,广州与杭州去年也将个税起征点实际分别抬高到1260元和1100元,深圳和珠海分别是1600元和1400元。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已势在必行。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是方案出台的最佳时机,目前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于树立政府形象、稳定消费者信心、促进消费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在国外人数不少的中产阶级是最稳定的消费群体,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还没有哪个阶层能被称之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因而消费需求的增长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在一定时期通过提高工资水平、调整税收政策以及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方式提高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改变我国“金字塔型”收入结构为“纺锤型”收入结构,培养我国的中产阶级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调控投资增长,减少行政干预。

今年各地投资增长热情较高,出现一些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现象,对此国家不应采取一刀切的限制措施,而应制定规范合理的条例法规,用市场办法引导投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自动纠错的作用。一是国家应制定多种行业发展规划,定期公开披露行业信息,引导企业投资健康发展。二是对国家重要行业建设制定合理的质量、技术、环保、节能等行业准入标准和门槛,各种投资主体只要符合标准,便可进入,减少行政干预。三是防止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热潮要从批租土地这个源头入手,严格控制各级地方政府随意出让土地。四是整顿各类经济园区和开发区的发展,开发园区建设一定要与解决农民就业和生活问题相结合,不能再走发展工业牺牲农业的老路,不能造成新的“低保无份、就业无门、种地无田”的三无农民。

4、适时出台工业经济反哺农村经济的政策,增加对农村公共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