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控编程速成培训

数控编程速成培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数控编程速成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控编程速成培训范文第1篇

数控加工技术是利用数控机床实现零部件加工的加工制造技术。根据云服务的原理,直接把数控加工的相关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以及相应的数控设计人员设计思想等放入到云服务平台中,就可以提供数控加工的云服务。数控加工云服务平台可以为机械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各类数控加工相关的便捷服务。云服务平台为整体的服务提供整体规划设计,并且建立服务平台的服务运营模式,来为数控加工[2]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服务。

2数控加工云服务平台设计

数控加工云服务平台主要包括5部分:机床数据服务、刀具选取及参数服务、工艺设计技术服务、数控加工加工策略服务和制造设计能力提升服务等,如图1。图1数控加工云服务平台设计数控机床服务主要是提供相关数控机床工艺、工装设计、操作指导等信息。对于高精尖的数控机床,里面的服务系统非常复杂,没有经过完备的培训设计员是不能马上上手工作的,数控机床代表的制造能力、制造工艺、先进的制造理念和复杂的制造算法,必须通过相应的培训来解决,而现在只需通过云服务平台的数控机床服务子系统就可以解决,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刀具服务主要是为数控加工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刀具选择、刀具参数制定、刀具模板的选择等提供服务。不同的机械加工需求、不同的机械制造材料、不同的制造零件类型以及不同的数控加工工艺都对刀具的选取及参数设计有要求,以往大多根据设计人员的经验来制定,非常不科学,而且严重依赖人的因素,导致企业的快速复制和快速传递技能受限,远远跟不上机械设计技术更新的速度,而现在通过数控加工服务平台,标准化的刀具材料、几何尺寸和刀具切削参数都在系统中,设计人员只需简单点击就可以直接调用,方便快捷高效,而且数控加工质量高,不容易出错,减少人的参与度,提高数控加工智能化程度。工艺设计服务主要是不同的工艺设计、不同的工艺参数全部集成到云服务平台中。针对不同的数控机床、不同的零部件、不同的刀具、不同的机械制造材料等云服务平台中都有特定的工艺设计指导,以及详细的工艺设计模板,直接调用,迅速提高了工艺设计的水平和效率,而且降低人为出错的概率。数控加工加工策略服务主要是数控加工策略模型选取、数控加工切削参数设置、走刀路线匹配问题、工序步骤设计等方面的服务。数控加工策略是数控加工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直接决定着数控加工零部件的质量。通过数控加工策略服务平台,数控设计人员可以直接调用服务平台上的丰富的针对不同加工组件、不同原材料、不同类型零部件、不同加工工艺所对应的特定的加工策略,快速部署数控程序,使得零部件快速成型,提高数控加工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能力服务主要是工艺规划能力、数控机床编程能力、机床实际操作能力、工装设计能力和制造系统管理能力等服务提供。工装设计部门、数控加工部门以及企业其它机械制造相关部门员工都可以根据系统所分配的权限直接在云服务平台上进行个人制造能力提升,云服务平台上海量的制造能力提升服务资料,完全满足不同类型机械设计人员和机床操作人员等的能力提升需求,大幅降低企业为员工培训提高所付出的成本,同时通过员工主动性的在云服务平台上的学习,快递提高员工相关专业技能,为企业储备大量专业数控加工技能的人[3]才,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结语

数控编程速成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校企合作;数控实训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49-04

1 前言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广泛应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迫切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人才需求缺口日益增大,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量和质的需求,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不足。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一个强大的实训体系做保证,因此必须加大力量建立起先进、系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1]。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培养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设备、技术、师资和项目资源支持,高职学院如何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建设一个“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重点,也是高职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

2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基础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实训基地紧紧围绕数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进行规划、建设,已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防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航工业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职业工种(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技能实训基地、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航空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张家界市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控技术专业是湖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湖南省“十一五”精品专业、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湖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湖南省专业评估“优秀”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新校区已建成7600 m2的标准厂房,学院欧元贷款项目购置了3000余万元的数控类设备及软件,包括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五轴数控磨床、三轴加工中心、数控车、数控铣、三坐标测量机、快速成型设备等50多台设备,并配套了UG、宇龙多轴仿真软件、VERICUT等CAD/CAM及数控仿真软件,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有力的硬件环境支持。

3 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 以学院为主体,以数控技术专业及所属专业群为依托,通过“引企入校”“筑巢引凤”“来料加工”“技术推广”等模式,建设校企合作先进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

采用“引企入校”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张家界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提供设备、人员、技术、产品,校企合作共同新建张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改建校内现有数控实训中心,成立张航先进制造有限公司,采用“筑巢引凤”模式,由学院提供生产场地、设备,由张家界天成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飞机起落架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青岛前哨风动工具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等提供人员、技术、产品,分别成立天成叶轮制造部、飞机起落架零件制造部、青岛风动工具制造部。

采用“来料加工”模式,成立外协生产部,承接区域内中小型企业产品零件的加工。

采用“技术推广”模式,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技术大师,成立CAD/CAM工作室、逆向与精密测量工作室。

校企双方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明确配置资源、核算成本、分配收益、管理财产、实训教学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建成后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框架如图1所示。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基地内校内企业、张航先进制造有限公司成立相应董事会,学院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进行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确定不同企业运作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基地产品生产和教学案例的调研分析,协调生产计划和实训计划的组织和实施,最后完成产品生产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根据市场对产品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映,调整产品生产和教学案例。实施学院统一管理下的“专业(群)+基地”运作模式,按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进行布局,实现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统筹发挥基地的教学、生产、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在学院统一管理下,通过校企合作董事会,构建校企一体化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管理体系,确立管理的方针及目标,明确校企双方的管理职责,实施过程管理控制,严格执行内部审核、质量跟踪和管理评审等制度。

1)校企共同制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市场运作管理标准、生产性教学管理标准、生产过程控制工作标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工作标准、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标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规程、产品质量管理标准、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标准等管理制度文件,生产教学全面推行中航工业“6S”管理。

2)按照企业生产、管理和运行标准,完善现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数控特种加工等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培训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五坐标数控车、五坐标加工中心等高端数控加工实训项目以及逆向工程、精密测量、CAD/CAM实训项目的教学培训标准,校企共同评定教学培训质量。

3)公司与系部共同制订生产计划及培训计划,根据生产计划中开工期、日产量、工位数的要求,安排生产性实训任务。实训过程采用班组管理的模式,教师、技师根据生产项目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合理组织实施生产任务和教学任务,使实训过程不但满足生产要求,同时满足教学、实训的要求。学生既能学到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真实的生产,掌握实际职业技能,领略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4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按照“生产导向、能力为本、校企互动”的原则,根据职业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生产流程为导向,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和德国DMG多轴数控培训标准,校企共同构建“四层次、六模块”的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就业的需要[3]。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和培训体系如图2所示。

5 基地功能建设和内涵建设

基地满足技能培养要求,突出生产性实训

1)承担学院的数控实训及技能鉴定教学任务,突出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现为教学服务的宗旨。

2)营造生产环境,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熟悉职场规范,顺利实现零距离上岗。

3)基地承接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和设计任务。

4)实现与区域内中高职院校共享共用,接纳区域内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与培训。

基地成为产、教、研结合的平台

1)通过基地的张家界市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先进制造企业、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积极开展与中南大学、吉首大学等高等学校的联合研究,充分发挥基地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加强技术服务团队的建设,共同开展和承担课题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技术咨询、新技术培训和推广等服务,并针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技术诊断,推动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实现协同创新[4]。

2)数控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基地的有利条件,在实训基地的各项实际工作环境中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基地成为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摇篮。

3)校企合作共同编写实习实训教材,并开发相应实训项目题库,校企合作开发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仿真教学软件、数控编程教学软件、实践教学微课等,构建校企共享的学生、职工培训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案例库。

基地为学生提供自身发展的平台

1)成立数控兴趣小组,给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场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同时为学院参加省、市数控技术技能竞赛储备人才。

2)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创业活动提供场所。

3)为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

基地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

1)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引入企业产品生产,在生产计划、生产组织、工艺流程制定、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与企业合作,共同实施产品制造,从而成为校企合作的坚实纽带[5]。

2)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教学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培训项目。

3)紧贴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与湖南装备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展装备高端人才研修培训项目,推动关键技术、工艺、流程的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班”培养。

6 结语

校企合作是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关键,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教师和受企业欢迎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面对新的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在于创新机制,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在于基地的功能和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仁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及其管理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1-55.

[2]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通知(湘教通〔2014〕176号)[Z].长沙:2014.

[3]黄涛,吴劭宸.浅谈我校摄影及后期处理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J].科教文汇,2013(19):89-90.

数控编程速成培训范文第3篇

实习期间每一天都有新鲜的内容,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在实习基地,我第一次有了走入工厂的感觉,一台台陌生的机器井然安放,想到自己将是它们的操作者,不觉兴奋异常.它们中的一些年龄比我还大,代表了八十年代的生产力,有些已在现实生产中被淘汰,但对重在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操作的我们工科本科生来说还是很有教育指导意义的.尽管如此,我发现要自如地操作它们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而易举,这才发觉自己的差距还很大,要走的路还很长.

在实习前期,我接触了两种重要的机床-车床和铣床.由于接触的是比较旧式的机器,人工操作还占了很大比重,也正因为如此,它们上面的按钮,手柄和转盘都比较多,我们花了不少时间用于熟悉机器,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实物加工.车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移动来改变毛坯形状和尺寸,将其加工成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要求加工精细的零部件,主要是为了让我们熟悉对机器的操作,我们的任务就是在一个圆柱体毛坯两端分别加工出一个槽和一个球体.在经历了几个失败的作品后终于加工出了一个较符合要求的作为作业上交,粗略地看还能大致辨认出是个球体的形状,但是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能对车床的作用和操作方法了然于心.另一种工业重要机器是铣床,利用铣刀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可加工平面,台阶,斜面,沟槽,成形面,齿轮以及切断等,还能钻孔和镗孔.机器不多,我们三人一组操作一台机器,任务是把一个圆柱体毛坯加工成个立方体.这次我们三人配合得很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美中不足的是楞边处理得不太平整.这项实习内容让我体验了团队合作的效率和第一次亲自成功加工出零件的,虽然回宿舍后不得不费好大劲处理被溅满机油的外衣.

之后我们开始接触更高级一些的机器-数控车床,分为三个工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线切割.在进行实机加工时都要在电脑上先编辑好程序,然后再把程序导入机器进行加工,不管是从加工效率,加工精度,都比前面的普通车床高了好多.这其间也使我学会了简单操作几种重要软件,如Solidwork,Powermill等.唯一让我感到头痛的是编程问题,好不容易写出程序了结果在电脑上就是模拟不出来,之后经过多方求助之后才算勉强完成任务.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关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介绍,这属于一种高新技术了,当前在国内尚未得到推广.那台号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利用特殊石膏材料的快速成型机引起我极大兴趣,惊叹人类的聪明智慧并意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尚存的差距.

当然,实习阶段也不乏较为有意思的实习内容,像热处理和铸工.热处理是指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冷却,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以前觉得电视里打铁铸剑的过程很好玩,把铁烧得通红然后再快速放入水里冷却,再敲敲打打,但是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为什么经过这样处理的剑能更结实更坚固更锋利.现在学习了热处理,我明白了那是一个淬火的过程,经过淬火可以提高工件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耐磨性.另外还有几种热处理的过程,分别是退火,正火,回火,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作用和功能,可以加工得到各种满足不同要求的工件.另外一个收获就是让我掌握了用钢材在砂轮上磨削时形成的火花来鉴别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铸工的实习地点算是最简陋的了,只是一个简易工棚,里面堆了一排高高堆起的沙子,两边就是我们坐的地方了,摆放着一些工具.见此情景,心中窃喜,又可以玩沙子了,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铸造是指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型方法.虽然看上去简单,这项工艺也十分原始,一两千年来人们一直是这么铸造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这是一项力气活,同时也需要细心和耐心.有的同学的型沙没有足够的强度,经常在搬运,合箱过程中引起塌陷;有些同学加工型腔时不够耐心和细心,力度较大,结果把型腔不同程度地破坏了,之后得花较大精力去修补它.有些同学对加工程序不是很清楚,加工到后面一步才发现前面一步没完全做完.我算比较成功了,上下午的作品成绩都不错,只是手上磨出了些水泡,收获却是巨大的.共2页,当前第1页1

数控编程速成培训范文第4篇

一、广泛调研,找准专业建设方向

宁波技师学院位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素有“中国模具之都”称谓的宁波,模具行业是宁波重点优势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产值、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均在全国占有较强的优势地位。

宁波的许多中职和高职院校顺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但是多年来宁波市仍然存在着模具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尴尬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中职学校学制过短而高职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又过于偏向理论,最终造成了中职学校毕业生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均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技师学院是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而产生的,是以培养预备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因此,技师学院要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结构上克服传统教育观的束缚,运用自身办学优势和特点,找准模具专业建设方向,探索出一条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

二、以示范建设为契机,积极创新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紧紧抓住示范校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进取,克难攻坚,逐步探索出了具有技师学院鲜明特色的“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1.适应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宁波市及其周边模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院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 调研了众多相关院校专业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讨论, 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并且取得模具专业技师职业资格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确立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师人才培养模式

技师是技术工人中的精英,服务于生产、服务一线的关键操作岗位,生产、服务现场的技术和管理岗位,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师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宁波技师学院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认识到,技师的院校培养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丰富技师学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师研修模式是院校培养技师的有效途径。在技师院校培养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实行分流、分层次教学,坚持把好技师生源入口关;设立技师研修准入条件,研修形式以案例教学为核心;在技师评价上采取院校自主评价模式,建立由行业、企业、院校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审定整个专业建设计划和技师研修计划,对技师学生进行项目辅导和业绩评价。

三、条件保障

1.实施小班化教学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在探索小班化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模具专业学生采用阶段分流制,每一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分流,最终进入技师段学习的学生在20人左右,实现了小班化的教学目标,保证了每一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保证了最终技师毕业学生的质量。

2.大力加强教学实训场地建设

良好的教学实训场地是模具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为此,宁波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建有模具加工实训区、模具装配实训区、图形工作站、数控编程室、模具设计室、快速成型室、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等10多个实训室(区)。主要配备五轴激光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床(慢走丝)、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三轴联动)、快速成型机、龙门加工中心、龙门雕刻机、双色注塑机、三坐标测量仪等等先进实训设备。可开展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制图员等工种(项目)培训、鉴定、师资进修、项目开发和竞赛,能同时容纳200名学员进行实训。

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保证模具设计制造专业“以典型案例为核心的、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一体化师资队伍。为此,模具设计制造专业积极与宁波各大中型厂商、公司等单位合作,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老总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并成立专业委员会,对模具专业建设建言献策。通过送培、挂职、校本培训等方式培养专职教师,建立起一支专业结构优化、数量合理、专兼结合、业务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四、体会与思考

近年来,在“高技能人才短缺”“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等形势下,全国各地的“技师学院”相继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技工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基本特征是:在培养传统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上,肩负起了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的培养使命,使技工教育走上了大数量、多层次的发展轨道,培养技师已经成为各技师学院责无旁贷的责任。

但是,技师学院应该如何培养技师,即技师的“学院培养模式”是什么?这一问题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相应的“版本”供大家参考。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技师学院实际上都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相互之间也很少有所谓的& ldquo;成功经验”供大家借鉴。在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材与设备、师资配置、毕业生评定方案等诸多方面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各技师学院已经相继开始招生,并已经由此产生了第一批、第二批等等所谓的“新技师”。但这样的“新技师”是否真正达到了“技师”水平?笔者心存疑问。

技师学院要培养出名副其实的技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模式问题。只有这一问题解决了,教学计划、设备与师资配置等下游问题的解决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数控编程速成培训范文第5篇

一、创新“三段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互融 

按照“专业素养养成及创新思维启发阶段、岗位能力训练及创新思维培养阶段、职业能力养成及创新实践锻炼阶段”三段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第二课程相互补充,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专业素养养成及创新思维启发阶段。通过“第一课堂”的“创新思维及技法”“机器与发明”等创新思维启发专门课程和“第二课堂”的“机械制造业发展预测”“中国制造2025”等学科前沿讲座,以及广西科技馆、南宁市创客城、先进制造企业的参观体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激情和精神,使学生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准职业者。 

第二阶段:岗位能力训练及创新思维培养阶段。以“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机械设备拆装及结构优化”“数控电气控制及创新设计”“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智能制造技术”等含创新教学项目的“第一课堂”核心课程和职业教育活动周创新技艺展示、各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构成的“第二课堂”,支撑岗位能力的训练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面向岗位新任务及新岗位的适应者。 

第三阶段:职业能力养成及创新实践锻炼阶段。通过“毕业创新设计”“逆向创新设计与快速成型”等拓展型“第一课堂”课程训练和“第二课堂”的技术服务项目实践、专利申请、,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及创新素质养成,并成为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者和创造者。 

图1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三段阶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三进”策略,构筑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习训练体系 

(一)创新课程进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如下: 

1.创新型专门课程进第一、第二课堂,推进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体现“三段阶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系列创新专门课程组成的“第一课堂”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素质养成。在第一课堂体系中,第一阶段开设“创新思维及技法”“机器与发明”等创新思维启发专门课程;第二阶段开设“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机械设备拆装及结构优化”“数控电气控制及创新设计”“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等含创新教学项目且与专业课程高度融合的第一课堂核心课程;第三阶段开设“毕业创新设计”“逆向创新设计与快速成型”等拓展型第一课堂创新实践课程。二是构建由学科讲座、参观体验、技艺展示、各级创新技能比赛、技术服务、专利申请、七大模块组成的“第二课堂”课程包,与第一课堂三阶段匹配分段实施,补充和延伸第一课堂,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两个课堂相融、互撑,从创新思维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到创新实践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革新课程考核及学业评价方式,匹配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手段。一是实施学分认定改革。出台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类专业群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及置换方案》,设置合理比例的“第二课堂”学分,根据学生所取得的创新成果计入学分,包括发明创造、科研论文、课题研究、竞赛获奖、方案设计等;二是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以“多元、开放、重过程、强创新”为课程考核指导思想,设计以检测“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的考核内容,以“项目分析、答辩、探究式学习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评价标准兼顾共性和个性的协调等。实现了考核方式与探究型学习方法和手段相匹配和适宜。 

(二)创新思维训练进课程。具体如下: 

1.基于“技术改造服务项目和创新型综合教学项目”设计系列开放程度高的课程教学项目。在课程中加大了机械构形设计、非标设备开发等开放性程度高的教学项目。与学院科创服务对象广西沿海铁路股份公司、广西双高农机等企业合作,以真实技术服务、改造项目和创新型综合教学项目、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项目为载体,在“机械创新设计及制作”等核心课程中設计了“铁路轨道轨距水平检测仪的试制”“纸碟模具的设计与制作”等教学项目,引导学生加工制作自行构思、带有创意的产品,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及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后期的创新成果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2.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归纳式”教学方法。在本专业群小班制教学全覆盖的基础上,在“机械制造技术”“工业产品创新设计”等课程中推行了“情景创设—思考讨论—实践探究—结论构建”为主线的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建成系列支撑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信息化课程。一是开发了支撑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创新意识培养模式的多媒体课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开发了《机床夹具系列微课》《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模拟情景创设、问题的提出等环节,支撑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创新意识培养模式。二是开发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将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转化为对数据信息的主动分析,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先后将“数控机床装配与检测”等专业课程制作为慕课等网络化课程,方便不同学习能力的个体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进度和难易度,这种基于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较好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很好地支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意识培养模式。 

(三)创新实践进第二课堂。一是围绕创新能力养成,做好第二课堂的系统设计,构建全程化和阶进式第二课堂训练体系。围绕培养目标,设计基于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系列化第二课堂活动,且将第二课堂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占毕业要求总学分的15%左右,延展和补充了第一课堂。二是开设了不同层次的创新制作、创新设计项目。在“协同创新工程训练中心”的支撑下,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开设了系列基础性单一型创新实践项目到提高性集成型创新实践项目,并以此为载体,围绕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形成具有实际技术价值的“产品”成果。三是以不同等级和范围的技能大赛强化训练为载体,满足创新实践的个性化需求。以国家级、自治区级和校级的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10余项技能大赛强化训练为载体,开展了差异化需求下的系列创新实践训练。四是发挥了“智创空间”在创新教育中的延伸作用,以智创空间等创新型社团为依托,通过“学、研、创、做”的实践,三年来开展了60余项创新“小制作”、“小发明”、新工艺及新技术开发,获得国家授权的专利达到20余项。 

三、抓好“两个打造”,夯实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条件 

(一)打造协同创新工程训练暨技术服务中心,构建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撑平台。一是建成了基于校企融合创新的“协同创新工程训练暨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大连机床集团、柳工路创等知名企业合作,新建成了“机械制造创新实训区”“现代装备智能制造实训区”“创新作品制作中心”,完善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及创新设计实训区”“机械设备拆装及结构优化实训区”等支撑两个课堂的实践训练平台。二是建立了匹配两个课堂师生活动的“中心”运行管理模式。建立了专门化的“中心”管理组织机构;采用灵活而有弹性的课内课外结合、学期假期结合的常态化面向学生开放的“中心”管理模式,并出台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创新工程训练暨技术服务中心开放管理办法》《大学生智创空间管理办法》,保障师生“两个课堂”的创新实践活动协调、有序开展;师生可以根据第一、二课堂的需要选择实践场所,进行参与项目的工艺设计、设备改造、技术开发、产品制作等。 

(二)打造一支掌握职业教育和创新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能主动运用规律设计教学方案的教师队伍。一是树立了“职业性、创新性、师范性”合一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观。通过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创新型教育技能和方法的培训、专家讲座、沙龙交流、创新型教学技能比赛等教师培训手段,激发其教育创新的意识,提高教育创新的自觉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将创新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贯穿到日常的教学中。二是能够主动按照职业教育和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设计教学方案,明确“怎么教”。以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建设为载体,实施了“教师创新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全体教师参与完成機械制造类专业群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核心课程教学项目开发,教学组织改革、教学评价革新、匹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教育教学环境的设计等,这个过程使得专业群全体教师不仅明确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且掌握完成培养目标的实施的路径、方法和手段。三是以提高科创服务能力为抓手,促进科研反哺教学,使之“教得更好”。近三年共有18名专业教师脱产到企业参加3-6个月的顶岗实践,60余人次深度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与改造、主持、参与创新研发型科研课题,既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为后期教师持续更新创新型教学项目积累了大量教学素材资源。 

综上所述,本文以提高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把创新教育与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彼此互融,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式安排、评价及考核革新等整个过程链中,形成完善的高职专业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习训练体系,为“如何培养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可资参考的合理系统,突破以往关于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笼统和模糊的局限性。同时,通过分析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协同因素,分别对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生成的“协同创新工程训练暨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和“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两个协同条件进行优化建设,采取基于校企融合的“中心”建设模式,匹配了灵活的“中心”运行管理模式,实施了点面结合、全员参与的“教师创新教学能力提升”行动,提升了教师团队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等,进一步促进了高职机械制造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此外,本文遵循从意识到行动、从模仿到创造的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提出了创新教育路径逐级递进、创新教育成果阶进上升的新思路,构建了“三级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三段阶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育路径从“创新思维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训练”逐级递进,创新教育成果从“意识创新—精神转化—创新技能转化—成果创新”阶进上升,对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践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胡斌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新要求[J].经营与管理,2016(5) 

[3]管平.高职院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3(2)

[4]周长根.制约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原因及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0(10) 

[5]杨清涵.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数控编程速成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 示范校建设 模具专业

2010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吹响了国家开展中等职业院校示范校建设的号角。2011年1月,三部委再次联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1号),正式公布了第一批示范建设学校名单,宁波技师学院有幸成为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立项单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笔者作为学院模具专业的一线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对示范校建设文件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参与学校示范校建设的亲身感受,对中职院校在示范校建设中如何加强模具专业建设谈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一、广泛调研,找准专业建设方向

宁波技师学院位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素有“中国模具之都”称谓的宁波,模具行业是宁波重点优势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产值、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均在全国占有较强的优势地位。

宁波的许多中职和高职院校顺应社会人才的需求,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但是多年来宁波市仍然存在着模具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尴尬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中职学校学制过短而高职类院校的教学模式又过于偏向理论,最终造成了中职学校毕业生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均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技师学院是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而产生的,是以培养预备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因此,技师学院要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结构上克服传统教育观的束缚,运用自身办学优势和特点,找准模具专业建设方向,探索出一条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

二、以示范建设为契机,积极创新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紧紧抓住示范校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进取,克难攻坚,逐步探索出了具有技师学院鲜明特色的“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1.适应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宁波市及其周边模具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院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 调研了众多相关院校专业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讨论, 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并且取得模具专业技师职业资格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确立以典型案例为核心、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技师人才培养模式

技师是技术工人中的精英,服务于生产、服务一线的关键操作岗位,生产、服务现场的技术和管理岗位,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师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宁波技师学院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认识到,技师的院校培养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丰富技师学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师研修模式是院校培养技师的有效途径。在技师院校培养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实行分流、分层次教学,坚持把好技师生源入口关;设立技师研修准入条件,研修形式以案例教学为核心;在技师评价上采取院校自主评价模式,建立由行业、企业、院校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负责审定整个专业建设计划和技师研修计划,对技师学生进行项目辅导和业绩评价。

三、条件保障

1.实施小班化教学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在探索小班化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模具专业学生采用阶段分流制,每一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分流,最终进入技师段学习的学生在20人左右,实现了小班化的教学目标,保证了每一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保证了最终技师毕业学生的质量。

2.大力加强教学实训场地建设

良好的教学实训场地是模具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为此,宁波技师学院模具专业建有模具加工实训区、模具装配实训区、图形工作站、数控编程室、模具设计室、快速成型室、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等10多个实训室(区)。主要配备五轴激光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床(慢走丝)、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三轴联动)、快速成型机、龙门加工中心、龙门雕刻机、双色注塑机、三坐标测量仪等等先进实训设备。可开展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制图员等工种(项目)培训、鉴定、师资进修、项目开发和竞赛,能同时容纳200名学员进行实训。

3.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保证模具设计制造专业“以典型案例为核心的、小班化、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一体化师资队伍。为此,模具设计制造专业积极与宁波各大中型厂商、公司等单位合作,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老总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并成立专业委员会,对模具专业建设建言献策。通过送培、挂职、校本培训等方式培养专职教师,建立起一支专业结构优化、数量合理、专兼结合、业务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四、体会与思考

近年来,在“高技能人才短缺”“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等形势下,全国各地的“技师学院”相继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技工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其基本特征是:在培养传统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上,肩负起了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的培养使命,使技工教育走上了大数量、多层次的发展轨道,培养技师已经成为各技师学院责无旁贷的责任。

但是,技师学院应该如何培养技师,即技师的“学院培养模式”是什么?这一问题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相应的“版本”供大家参考。调查发现,全国各地的技师学院实际上都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相互之间也很少有所谓的“成功经验”供大家借鉴。在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材与设备、师资配置、毕业生评定方案等诸多方面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各技师学院已经相继开始招生,并已经由此产生了第一批、第二批等等所谓的“新技师”。但这样的“新技师”是否真正达到了“技师”水平?笔者心存疑问。

技师学院要培养出名副其实的技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模式问题。只有这一问题解决了,教学计划、设备与师资配置等下游问题的解决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数控编程速成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 制造类专业 项目

教学 设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41-02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高职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人才,就必须不断地改革创新。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对机械制造的一线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与现代企业管理对人才需求的矛盾更为突出,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就业后能迅速成为企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并在企业生产中具有协调可持续发展性提供宽阔平台。

一、高职制造类专业项目教学现状

在以往的学校培养模式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学校对现代企业的用人意图理解不透,培养定位欠准确等,学生进入企业后动手能力不强,理论与实际脱节,进入企业后仍需进一步进行培训,以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不高。随着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职业教育模式已被打破,教学课件、动画、录像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利用,使学生的学习更为生动形象,但依然没有脱离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跟随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实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成为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提高。

在现行的教学中,按照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机械制图、机械结构与分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编程等课程都结合生产生活设置了项目,通过项目驱动,带领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各课程的相关知识,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更好地提高。从现行的项目教学开展来看,各课程的项目设置都是针对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设立了各小项目,实践动手使学生学习更为主动,而学校也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设备的引入和改进,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各课程的项目设置有的是一门课程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缺乏相关理论上的综合和相互关联性,有的是与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的项目与以往的实训没有多大差别,不能达到具备直接为地方为企业服务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学生更多地关注于实践动手,注重实践而轻理论,对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联系不紧密,缺乏综合性。如在机械结构课程设置中,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结构设计的项目活动,结构设计中对一些零件的尺寸要求,公差要求无法和已有公差配合中的知识点结合联系起来,而是照搬照抄参考资料中的数据,学生设计出来的结构是否合理,设计出来我们后续能否加工出来?学生通常仅对本课程内相关项目得出结果,而没有注重在项目过程中各相关知识的联系,即使课程组费尽心思地安排了很多实践动手的项目,但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缺乏关联性,学生仅仅是完成项目,得到了一次训练的机会,并没有能感受到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形式,以及企业对一线技术人才的要求。制造类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实践性和动手操作性极强的工作岗位,制造类专业应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向重视专业技能和发展能力,项目设置中应结合学生就业,突出项目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围绕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组织教学,围绕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所需的技能安排项目设置,进行实践训练。

二、高职制造类教学项目设置构想

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对机械制造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直接为地方或机械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满足社会对机械制造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高职教育进行项目设置,离不开专业知识,离不开技术技能,离不开有关职业岗位所需的内容,制造类专业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是企业用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课程教学内容应从重视科学性与专业性转向重视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在项目设置中使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实践表明,项目教学的实施,强化了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性和技术基础课的针对性,使专业技术基础、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更紧密地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如何使学生在实践动手中加强理论联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就能适应现代企业对高技术复合型一线操作人才的要求而直接上岗,并在企业生产中能具有可持续协调发展性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制造类学生具备有一定的制图理论,会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能对其中简单的零件进行工艺规程的编制,进行数控加工编程,并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但是,现行阶段他们的这些能力都是独立的,设计出来的结构并没有得到实践合理性的检验,编制出来的工艺规程合理性也没有得到加工的验证,在加工零件和审核零件图的时候也没能分析出零件的作用和各技术要求的意义,只是简单地加工出零件,他们的知识点都是单独的并没能很好地联系结合在一起。当代企业社会更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一线技术工人,学生也需要在企业生产中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单个的项目设置使他们具备各种不同的能力,但如何把这种知识点联系起来,更好地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企业生产中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如何把各种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在现行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选择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具体的教学项目来实施教学,借助于这个载体,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白机械生产制造的基本流程,体会现代企业的生产实际。在现阶段,我们可以选择现在比较成熟的某运输装置的传动装置的设计生产过程为载体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阶段:相关知识准备及感知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掌握基本制图知识,公差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项目了解制图的基本原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并掌握公差配合的相关知识,完成学校现有的减速装置的拆装与测绘项目为结构分析设计作铺垫。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结构设计阶段。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将开设机械结构与分析等课程,本课程将以某运输装置的减速装置设计的项目为载体,给学生下发任务设计任务,以企业发生产任务工单的形式让学生接受任务,在这个阶段里学生会根据任务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相关设计与绘图,了解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个阶段里除了具有简单设计能力,学生还能加强掌握和理解前期的绘制技能,而在前期的拆装绘制减速装置的项目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直观形象的参考,并在设计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公差配合的要求,最终完成减速装置的设计。

第三阶段:工艺设计阶段。学生将会接触了解切削加工的相关知识,工艺规程的编制及零件的数控编程的相关原理,在上一阶段的减速装置设计里,往往会包含机械加工中的常见到的典型零件,如盘套类零件、轴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等,把上一阶段设计中的零件拆作为载体,拆分成各项目,不同类型的零件每组接受一个工艺规程编制的任务,在工艺规程编制的时候,学生此时会再次从工艺合理性的角度审查结构设计的时候各零件结构和技术要求的合理性,在编制工艺规程的同时改进设计方案,更好地理解设计与加工经济性的关系。

第四阶段:零件加工、装配阶段。本阶段里将把上一阶段已经编制好工艺规程的零件进行加工,此阶段里的零件图、工艺规程都将是学生自己设计编制,不再是任课教师直接给出,这样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设计与加工直接的必然联系,各种技术参数设计确定的合理性,并在加工中进一步检验上一阶段的工艺规程编制的合理性,改进原来的工艺规程方案,按零件图要求加工出合理的零件,各组把零件加工好后统一协调装配,通过最后的加工装配还可以考验同学设计出来的产品可行性,不同同学加工出来的零件整合装配,培养同学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第五阶段:为企业服务阶段。通过上述前四阶段,学生已经培养掌握现代企业机械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他们具备了基本设计制造能力,掌握了生产设计的基本流程和环节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团队项目组可根据学生的情况,为一些中小企业进行技能服务,让学生从教学的模拟中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生产中去,为地方服务,为社会服务。

三、教学团队的建设

(一)教学项目团队的建立。在此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分为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里,各阶段里的侧重点不同,对老师的要求也会不同,学术有专攻,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引导学生完成项目,教学项目团队成员的组成将包括以下五方面:基本知识小组、机械结构设计小组、机械制造工艺小组、机械加工小组、企业服务项目小组。项目设置实施由教学项目团队成员共同讨论统一组织协调完成,而每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则由每个阶段小组负责人来进行。

(二)教师对自身能力的要求。项目教学法是“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摆脱以往的传统讲授,知识的传授者模式,转变为教学活动中开发者、设计者、引导者,既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中获得获取理论知识,教师应该熟悉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的有关知识;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是以模拟企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了解现代企业对一线人才的要求,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企业岗位能力。

合理设置教学项目,项目设置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可以更好地实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也能在学校就体会到企业生产对人才的要求,从而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定位,毕业后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生产中,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闫瑞涛,马光全.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硅谷,2008(13)

[2]图力古日,陈宝芬.高职院校项目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3]徐兵,孙海泉.CDIO在高职制造类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2011JGB223)

数控编程速成培训范文第8篇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工作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琳琅满目的多媒体课件让人耳目一新。可以想象,如果能够把大量的多媒体课件移到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上并运行这些“满载的货车”必将是大快人心的事。

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实践性很强,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消耗大量的实验材料,花费较长的实验时间,实验成本高,并有一定的危险性。且由于客观条件,使实验次数受到限制,难以甚至无法观测到微观现象与过程,例如“铁碳合金平衡显微分析”实验。而本项目研发的“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不仅可以改善实验条件、更新实验内容、改进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降低实验成本,而且可以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

二、系统构成和开发流程

1.系统构成

图1是“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的主页面,该系统包括实验园地、知识查询、留言板、技术社区、在线测试等模块,参见系统构成框架图(图2)。其中,实验园地包括18个实验课件与相关知识库,全面涵盖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与日趋广泛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例如有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快速成形加工等,可以实现网上实验演示、交互式网上实验操作训练;知识查询模块能够实现课程知识点的查询,只需在检索框中输入相应的关键词.就可以得到系统的在线帮助;留言板实现了面向学生的网上答疑、网上辅导,“随教随学,随时答疑”,可提高教师教学辅导答疑的质量和效率;技术社区提供了一个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网上交流的场地;在线测试可以随机出卷,题型多样、全面,有是否题、单项与多项选择、填空、简答题等,且系统能够自动批改作业与试题,提高了教师批改的效率和质量。

“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相对于其它课程,在课程内容的组织、编辑、教学策略的设计及媒体信息的采集制作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性和方法。因此,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除了注重课件教学功能的全面性之外,主要根据“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的教学特点和网络远程教育的设计特点,加强了课程远程教育的组织结构设计、教学规则设计与制定,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和协作性好的学习环境。

2.开发流程

一个软件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起到开发成功投入使用,要经过若干互相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阶段。一般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运行与维护阶段。

图3所示为远程教育系统的开发流程,遵循软件开发六个阶段的原则。其中原型的开发,是初步设计阶段的一个主要目的。将远程教育系统的脚本设计成可运行的界面程序,确定程序的逻辑框架,色彩色调风格,使教学设计的意图能够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

三、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制定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的结果和对解决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实现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设计有系统的总体设计,也有单个课件设计,还有某个主题、某个细节的设计,并根据情况不断加以调整与修改。正如一幕引人入胜的话剧离不开好的剧本一样。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系统要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依赖于精心的教学设计。与以往人们所熟悉的“备课”不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用系统的观点,将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围绕着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及教学实施过程的方案。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用以支持学习者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它是远程教育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主要指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在进行教学资源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整体,用各种方式链接的各个页面应组合成一个和谐的系统,保证概念的完整性,使学习者不会因“迷航”而缺漏某个知识点的链接路径。本系统的“实验园地”安排了18个课件,涵盖了工程材料热处理、冷加工、普通切削加工、数控加工与特种加工,包括了机械零件整个加工处理过程;二是体现层次;三是突出主次,用主题和背景在明暗、色彩、大小、形状、序列、位置上的对比将关键性和非关键性教学资源加以区分,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2.媒体表达形式的确定

媒体的表达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本系统为“实验园地”中的18个课件分别设计了适合内容特点的媒体表达形式。例如,“冲压模具的拆装实验”,该实验的主要设备是模具,我们考虑用三维模型来展示实物模具,用三维动画模拟冲压模具的装拆过程,实现“实验演示”;而“实验操作”是学生练习拆装过程的模块,则安排了交互式操作,其流程为操作提示评判再试。此外,模具零件的结构用二维图表示,参见图4。

3.界面设计

软件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形象、逼真地表达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摆脱死板的教学方式。在“212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中,设计制作人员将图片、动画、文字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色彩的合理搭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交互设计

交互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对话的手段,是用户参与和进行控制的接口,是促进和支持教师与学习者能在具体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双向或多向通信和交流活动的手段。远程教育系统中的交互分为两类:学习资源的交互和教学系统的交互。

学习资源的交互是媒体能够直接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一些品质。在系统教学设计时根据各个实验的具体特点,我们安排了各种交互方式。例如模具安装,学生可以拖动零件三维模型到正确位置,假如位置错误,系统则有提示;机床上的开关按钮,学生可以以鼠标点击的方式按动,从而操纵机床加工或停止。

教学系统的交互是指媒体能够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通信与作用的能力和特性。“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设置了以下交互功能:(1)E-mail远程辅导。学生可用E-mail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告知老师,老师作定期解答;(2)实时“技术社区”交互与“留言板”交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技术社区”进行在线讨论,通过与多个学习伙伴的交流和讨论,提 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回答其他学习伙伴的问题,或通过留言板向老师提问;(3)网上自测。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能随时随地通过“在线测试”进行自我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安排。

5.导航设计

远程教育系统的信息量大,各部分信息之间的关系复杂,设计合理有效的导航系统可帮助学习者顺利通达学习材料的各节点,提高信息通达的便捷性,并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引导。在具体设计导航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简明,使用灵活;(2)提供知识结构导航、帮助导航和线索导航。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途径和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自主学习环境。例如,我们设计了“知识查询”模块,为学生提供在线帮助,同时,在“实验园地”的各课件页面上提供了搜索引擎,只要填人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相关知识;(3)为网状知识结构中的学习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避免学生偏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远程教育系统开发技术

1.脚本设计脚本设计是具体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是程序设计的蓝图,它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文字脚本用于描述教师对每一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结果;制作脚本则用于描述教学软件的系统结构和教学功能。其主要步骤如下:

(1)系统需求分析。明确“32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教学设计目标和教学对象,确定其课件内容和模式,制定支撑环境,并画出功能结构图。

(2)脚本编写。分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总体设计是将“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教学目标细化为子目标;具体设计是教学单元设计,即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运行步骤、时间,并写明各帧的教学内容和表达方式。

脚本编写是教学设计与程序设计之间的重要环节,因此,选材要适当,帧面设计要合理;教学过程要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力求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局部设计和总体兼顾协调,交互性设计力求方便用户。

2.开发工具的选择

由于该系统内容广泛,18个实验涵盖了工程材料热处理、冷加工、普通切削加工、数控加工与特种加工.包括了机械零件整个加工处理过程,而且,课件的表现形式创新,基于网络实现人机交互式的实验技能的仿真训练、仿真演示功能强大,所以,本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基于Microsoft.Net FrameWork框架,使用组件创建、动态放射、Ado.Net的相关技术;采用JavaScript、VisualC++、HTML、Delphi、VBScript、VB等语言进行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编程;辅以Photoshop、Flash、3DMax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开发;也采用Frontpage、Dreamweaver、ToolBook等工具进行Web站点规划。

3.素材制作

远程教育系统中所用素材基本是多媒体形式的,而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与制作是十分繁重和细致的工作,占用系统开发的大量时间。常见的素材模型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

文本素材中汉字采用GB码统一编码和存储,英文字母和符号使用ASCII编码和存储。由于纯文本文件一般比较小,在网络上传输时不存在速度瓶颈问题,可以使用任何一种熟悉的软件来写作,如Word、NotePad等。

图形、图像素材应采用目前通用的格式处理和存储。网络上通用的格式只有GIF和JPC,所有图形图像都要有这两种格式的一种。

所有音频数据都需要制作成Real流式媒体格式(RAM);视频素材使用四种存储格式:AVl格式、OuickTime格式、MPGE格式和流式媒体格式,在网上实时传输供实时教学使用的视频类素材使用流媒体格式。随着Internet的发展,流媒体(StreamingMedia)也越来越普及。流媒体是通过网络传输的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其数据流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而是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当流媒体文件传输到用户的计算机上时,在播放之前该文件的部分内容已存人内存。

网络课件中所有动画都需要制作成GIF或Flash格式,主要用3DMax和Flash软件制作。Flash是Macromedia公司出品的用于制作动画的软件,用它制作的动画质量高、体积小,非常适合于网络传播。三维动画由3Dmax软件制作,由RealproducerPlus转化成RM文件格式播放。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