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即时通信模式

即时通信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即时通信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即时通信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即时通信;互联互通;跨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即时通信(IM)。即时通信服务一直是网民最基础的应用之一。近年来,随着Wi-Fi、3G、4G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的形态迅速从PC机转向移动终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64亿,每年仍保持增长。即时通信的使用率连续攀升,目前已达到89.3%,使用率持续高居第一。

即时通信网民规模和首屈一指的使用率说明,即时通信满足了用户最基础的沟通需求,具有大众化特点,这奠定了其用户基础。随着功能不断拓展,即时通信早已向社交平台转化,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之间交流与互动的方式。同时,支付、游戏等功能的加入为即时通信构造了一个以交流为基础的人际生态圈。2014年借春节之机,微信红包一夜蹿红,并拓展支付、购物、打车、票务等平台,充分显示了即时通信所蕴含的用户黏度和商业价值。

即时通信尽管发展较为迅猛,但其基本格局却始终没有改变,即因通信便捷需求而产生的即时通信工具,却在一款款产品之间彼此隔离,最终严重影响了其便捷度。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微信、易信、飞信等产品的形态无限趋同于手机最原始的短信功能。不同于短信的互联互通,即时通信工具各自垄断、互不兼容的基本格局被认为理所应当。在迅速发展、不断变动的洗牌格局中,即时通信是否有整合互通的可能性?本文在回顾即时通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即时通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以国外即时通信的基本状况为参照,考察我国即时通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的可能性。

一、即时通信发展历程回顾

即时通信是互联网时代的交流模式。即时通信软件(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软件)是以软件为执行手段,依靠互联网平台和移动通信平台,以多种信息格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沟通为目的的网络交流工具。即时通信工具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产生推广期、网络勃兴期、移动终端期三大阶段。

即时通信产生于1996年夏天,三个服完兵役的以色列人维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开发出了ICQ网络寻呼软件,这成为即时通信工具的1.0版本。1996年12月,他们将ICQ软件放到网上供人们免费下载使用,短短半年下载人数突破100万。此后,即时通信迅速兴盛。全球市场上,即时通信曾被三大主流软件占据,即微软的MSN、美国在线的AOL、雅虎推出的雅虎通。

国内即时通信用户规模的壮大速度颇为惊人,2002年用户数约为4000万人,2007年用户数已增加到1.3亿人左右,时至今日,用户数更是达到了5.64亿人。即时通信以其便捷性和黏性深受用户青睐,成为互联网用户渗透率最高的业务。腾讯公司依靠即时通信工具,在度过最初的起始阶段之后,一直在这一领域坐拥难以撼动的国内互联网霸主地位。

腾讯依靠QQ起家,并通过微信预先抢抓了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市场。微信在2013年成为最热门的一项应用。

这一领域新产品层出不穷,新进竞争者发展迅速,为行业带来新的局面与机遇。对很多用户而言,同时只是用一款即时通信服务已不能满足多元的网络需要,往往需要并行多种工具,如手机同时安装微信、易信、飞信、陌陌等。工作对即时通信的依赖性也在增强,促成很多商用工具的出现,附件、视频、语音等拓展应用成为常态。是否可以基于共同标准,来开发下一步的移动互联,用户的使用体验和需要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二、即时通信工具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即时通信工具因其所具有的用户依赖度高、用户黏度大、用户规模庞大等优势,在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其也面临着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产品之间的不能替代和相互隔绝,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状态。因此,即时通信工具的发展景象虽然较为广阔,但对于用户而言存在诸多不便,甚至可能出现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带来的使用不便,如微信无法打开淘宝网址,所给的理由是“淘宝拒绝了浏览请求”。从总体上而言,即时通信工具发展前景良好,但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一)即时通信工具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而言,即时通信工具整体上渐有成为综合服务平台的趋势,同时,整个行业增长有放缓趋势。2013年,即时通信年增长率为13.8%,2014年这一数字是6.0%。

1.即时通信跨平台,且正在成为综合平台

2013年出现明显转折,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使用率普遍下降,即时通信类应用却增长稳定。2013年微博用户规模下降2783万人,即时通信规模达到5.32亿人,使用率高达86.2%,稳居首位。手机端即时通信增长率和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原因在于即时通信与手机通信契合度大,且具备了网页端等跨平台优势,同时借助于社交关系,融入了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商务交易、网络娱乐,甚至支付、金融等各类互联网服务。毋庸置疑,即时通信必然成为高融合度、高渗透度的综合平台。综合平台或许意味着一个闭环生态,一切服务在其中完成,潜在的商业价值使其趋于封闭。

2.行业增长趋缓,迟早会饱和

2012年3月,微信宣布用户突破1亿,如同链式反应,9月破2亿;2013年1月宣布超过3亿;2014年8月数字为4.38亿。微信注册用户数从0到1亿,耗时14个月,QQ当年达到这一目标耗时37个月。当年用户习惯和构造生态有一个培养过程,但对于微信而言,省略了这一过程,基于既有的网络社交关系,实现了“病毒式”传播。通过功能创新、手机通信录导流,微信已成为腾讯移动终端上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

手机即时通信形成新的增长点,PC端用户基本稳定,但整体来看,突进将会向平稳过渡。艾瑞咨询市场调查显示,即时通信用户增长率已经下降并保持在10%以下,使用人群占整体网民的比例稳定在86%以上。智能手机销售日趋饱和,即时通信增长也将放缓。这必然导致行业发展策略从跑马圈地向精准开发转型,用户将产生深度的使用需求。

目前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品类繁多。PC端具备一定用户规模的有QQ、MSN、Gtalk、飞信、UC、POPO、HI、ICQ等,移动端则更为繁多,如微信、米聊、talkbox、个信、飞豆、有你、飞聊、陌陌、易信等,并不断增加,微博等产品的私信应用也具有即时通信功能。国际市场上,竞争一样激烈,WhatsApp全球走红,苹果和Facebook各自开发了imessage和Facebook Messenger,日韩系的Line和KakaoTalk,以及老品牌Kik等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调查显示,QQ用户群基本稳定,MSN虽维持服务,但短时期内难以恢复较高水平,飞信月覆盖人数在8000万以下徘徊,人人和微博月度桌面覆盖人数持续下降,阿里旺旺、YY语音等垂直应用反而获得渐进式发展。

(二)即时通信工具面临的发展瓶颈

纵观即时通信行业,产品繁杂,割裂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这种现象成为当前即时通信工具获取更大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未来具有加以整合的潜在可能。

1.割裂竞争

即时通信因沟通而生,但实际使用者在不同软件之间频繁转换,大大妨碍了沟通的进行。更有甚者,因竞争为沟通设限,随意屏蔽信息传递,成为一种垄断和霸权。割裂造成了行业条块化、碎片化,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

2.同质竞争

即时通信工具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化分工,各公司为抢夺这一基础应用资源,纷纷抢滩,重复构建,最终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实际上,即时通信基础功能非常简单,即信息传递。其拓展属于附加功能。但在基础应用上,用户却需要不断转换产品,以便与使用不同产品的社会关系进行沟通交流。

三、即时通信整合尝试与整合可能

对用户而言,即时通信整合发展、互联互通是众望所归。但对于行业大拿,平台整合则属于书生之见,缺少开放领域的驱动动力。他们希望借助垄断性产品吸纳更多份额。然而互联网发展逐浪相推,日新月异,自有其内在发展大势,不论目前阻力多大,希望多小,从互联网发展潮流的角度来看,开放、兼容、畅通是其发展的总体取向,这一点在即时通信行业也在不断被尝试,也将不断被验证。

(一)即时通信平台的整合尝试

即使业内占据绝对优势的企业,也从未明确拒绝过互联互通的可能性。腾讯公司与掌中无限公司曾爆发“互联互通第一案”,终审腾讯胜诉获赔45万元。然而面对互联互通的呼声,腾讯在法庭上明确表态,腾讯从来没有拒绝互联互通。手机上的即时通信软件已经非常接近最基本的短信功能,甚至在网络环境下有替代电话通信的倾向。假设电话、电子邮件不能互通,必然不能被接受。然而,即时通信不能互通,却长时间成为一种既成事实,最终形成了即时通信互联互通呼声高涨但希望渺茫的状况。

改变路径并不难找。依托可以互通的行业标准作为内核,各公司之间围绕拓展和服务开展竞争,应该成为行业发展的良性局面。

事实上,自PC端即时通信时代开始,互联互通的尝试一直在进行。早在2004年9月,路透社就与AOL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两家公司即时通信软件的互相开放。聚合多个聊天工具的即时通信软件Pidgin、KC(Keep Contact)、Miranda IM等聚合软件相继被开发出来,它们的特点是集QQ、MSN、手机、邮箱于一身,可同时与这些工具上面的好友联系。一个名为8hands的软件,可以把15个SNS服务聚合在一起。Digsby除了能聚合SNS服务外,还支持多款IM账号集成。腾讯与飞信也有过短暂的互通尝试。

Google Wave的出现,试图整合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甚至wiki和社交网络,文档也可以实现即时协作,展示了即时通信的一种可能,这一计划最后被宣告放弃。WhatsApp也带来整合启示,相比于微信,它更为简洁,安装之后像短信一样集成到手机功能上,不需要注册,不需要互相添加用户,显示了无障碍化的发展倾向。WhatsApp在全球多国注重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在互联方面,这是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此外,Line、Kakao Talk Massenger等产品各有侧重。易信团队在2013年8月提出易信将与同类产品互联互通的设想。

(二)即时通信平台整合的动力与可能性

从现实状况来看,即时通信平台整合有以下几种动力。

首先,互联互通是用户间沟通便捷性的要求。无障碍化是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所趋。就当前来看,即时通信工具呈现多元化发展状况,这种多元化固然满足了用户交流沟通的多样化需求,增强了用户的可选择性,然而从目前的即时通信工具来看,功能的同质化现象尤其严重,这使得即时通信工具实际上成为分割用户的一种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不同工具用户之间相互沟通的难度。用户为了与使用不同工具的其他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得不在同一移动平台上安装多种工具,并在不同工具中进行频繁切换,给用户造成了较大的麻烦。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即时通信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无疑是获取交流便捷性最好的途径。

其次,互联互通是产品变动与市场竞争所迫。即时通信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一方面是工具提供者应付变动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竞争趋势所迫。就前者而言,与QQ长期坐大不同,微信一家独大的危机感很强,其发展面临不进则退的局面。一旦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不排除其采取另一种形式抢滩。而众多不敌微信的产品,也可以合纵连横,取得与微信比拼的资本。就后者而言,同质化对于开发者而言无疑是资源浪费,对用户而言更是成本浪费。如果平台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即时通信产品的提供者在竞争过程中更能将资金和人力集中在开发新产品和新功能上,而不需要被迫使其产品功能达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的境地,从而丰富平台服务的多样化,进一步推动即时通信产品的创新,为用户提供更为周到、便捷的服务。

再次,互联互通是市场经营理念从生产产品转向提供服务的要求。与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所具有的匿名化特征不一样,即时通信越来越去匿名化,与个人身份绑定,加之平台所提供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是一项服务而不是一种产品,因此,即时通信应该成为通信固定组件,或称基本服务。可以说,即时通信工具的提供者应当转变自身经营理念,使自身角色从产品(即软件)生产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这是人类互联发展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即时通信工具本身所具有的特征。随着反垄断观念的深入,打破产品生产所具有的排他性特征和封闭捆绑的观念,代之以服务本身的质量和便捷性观念,进而实现即时通信平台的互联互通,既是服务提供商回归本位的要求,也是用户对交流与沟通的便捷性的需要。

从总体上看,即时通信平台互联互通最大的阻力来自占主导地位企业的巨大利益。宏观上的大势所趋,短期实现的可能性不大。通过灵活的利益分成,或是二线产品之间取得阶段性成果是可以期待的。互联互通有利于用户,有利于弱势一方。然而最终,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超乎人的想象,可穿戴设备正在成为趋势,即时通信作为正常的通信组件提供无障碍沟通必然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12.

[2]廖成林,李忆.竞争性网络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3):68-73.

[3]林起劲,涂乐天.网络型基础产业的边际报酬递增特性与互联互通[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6-20.

[4]艾瑞咨询集团.2012―2013年中国即时通讯年度监测及用户行为研究报告[R].2013.

即时通信模式范文第2篇

诺盛咨询系统对从腾讯建立第一代即时通信工具QQ到微软的MSN,从VODAFONE的MESSENGER /KDDI的HELLOMESSENGER等即时通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

1.即时消息的发送/接收、即时状态的设定/显示是IM软件的功能内核,而功能内核的外面是通信层功能,可以根据需求实现对各种类型信息的传输。

目前的IM软件往往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通信功能,而是捆绑或拓展了许许多多的功能,从理论上讲,凡是互联网上成功的应用均可被IM软件一网打尽。目前比较通行的捆绑功能有浏览器、邮件、网络硬盘、搜索引擎、媒体播放器、RSS/网络日志等。基于IM软件强大的功能,IM运营商可以开展多种业务,比较典型的有通信类业务、娱乐性业务、商务性业务、广告业务、在线市场调查业务等等。

2.未来的即时通信工具将会呈现几大趋势。

1)与电子邮件整合将成为业务推广的主流。

随着IM在网民中的日益普及,IM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子邮件功能进行了替代,人们可以通过IM软件进行即时的交互式的通讯,并且这种通讯可以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IM软件进行文件的传送,这可以替代邮件的附件功能,此外,有许多IM软件还支持离线消息收发,这更进一步拉近了IM软件同电子邮件功能之间的差别。当然,电子邮件也有其自身的诸多优点,并且电子邮件的历史远长于IM软件,相对也更为成熟,其用户数目前也远远大于IM,因此,倘若我们不提替代一词,而代以整合或融合或许更为准确。事实正是如此,IM软件如今大都捆绑了电子邮件,并支持邮件到达的即时提示,这代表着一种IM与电子邮件日益融合的趋势。

2) 多媒体化将成为必然。

IM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文本交互,现在的IM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软件。随着IM技术的进步,并受益于互联网网络带宽的不断拓展,音频、视频功能已经逐渐成为IM软件标配,并在逐步成为主流。

3)多功能化将成为即时通信工具差异化竞争的主要工具。

IM事实上早已突破了即时通信的范畴,现在的IM,其丰富多彩的功能远不是即时通信这几个字所能涵盖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IM不能再被称为即时通信软件,它几乎能捆绑各种互联网上的流行应用:它既可以是一款媒体播放器,也可以是浏览器、搜索引擎,也可以是网络硬盘,或者又可以是RSS信息聚合器,等等,即时通信只是其众多功能中的一项――当然,它是一项最为基础和基本性的功能,也是人们仍将其称为即时通信软件的最后一点理由。

4) 跨平台将是即时通信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即时通信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即时通信;教育;小学教育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得到了一定的普及,智能手机当中的即时通讯软件,比如微信,腾讯QQ等已经完全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所融合,通过即时聊天软件的多种功能使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不在受到地域的制约非常的便捷,即时通信软件当中的视频,文字,语音,图像等多种功能也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的生动,与此同时即时通信对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1.现代通信工具的发展现状分析。

1.1智能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得到普及。据有关部门调查数据统计,我们国家智能手机的覆盖率和普及率就达到了百分之70以上,并且还显示了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百分之八十都安装了微信和QQ等即时通信软件,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已经成为了通信软件被普遍使用的主要媒介。

1.2现代化的通信即时工具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大家都知道,我们使用手机正常发送一条短信的价格为一角钱,还有一定的字数限制,但是通过即时通信软件使用一兆流量就能够发送大约50多万的字数,二者相对比之后人们一定会选择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来进行沟通和交流,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使用移动网络的需要,移动互公司还推出了多种流量业务套餐等供不同用户来进行选择办理和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想要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较为困难,还需要教师进行实地的走访才能实现,最多也就是通过短信和电话的形式来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现在出现了及时通信工具。教师就可以通过其进行及时的视频通话等交流,方面又快捷,省时省力。

1.3通信即时工具的功能越加的健全和完善。智能手机用户对即时通讯工具不断使用的过程中各种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相对应通讯软件也在不断的研发更多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现阶段的即时通信软件不仅具有进行聊天沟通和娱乐等功能,软件研发公司也在不断的对各种新功能进行研究和开发,比如文件传输与共享,网络电视和远程协助及网上购物的功能;通信即时软件的多元化的功能和作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时刻都在产生着影响,同时也对小学的教学环境,教育管理措施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现代即时通信工具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当中的具体作用。

2.1能够使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随着即时通信软件被广泛的普及应用,网络素质现已成为现代人综合素质当中的一部分,当代教师也应当具备良好的网络素质,这也是教师利用网络即时通信工具展开网络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网络素质包含网络交际、技术运用、教学能力和网络观念素质,教师应不断的进行网络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正确的网络理念,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在实践当中提升自身网络技术,进而使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应了解和熟练的运用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通过适合的通信工具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教育指导,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传送图片,文件,语音视频等基本功能;在教师良好的网络素养形成的过程当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2.2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来获取与学习有关的信息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对日常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寻找答案,还能够利用即时通信工具等如微信、QQ、微博等表达自己对一些新闻事件的看法,这些网络技术的运用对于学生的网络素质有着提高的作用。能够使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想要获得一些信息,就要进行上网进行搜索信息,浏览信息,还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加工;其次学生还能熟练地使用即时通信工具与家长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这样不断的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过程中学生的网络信息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们对于即时通信工具的传输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功能比较感兴趣,喜欢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由于这些通信软件操作较为简单,学生能够进行一些功能的使用,学生在网络信息化的环境当中不断的受到其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要注意的是,应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使用通信软件,防止学生对通信即时工具产生依赖心理过度沉迷其中影响学习,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即时通信工具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3.为教育教学带来的改变

3.1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输。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资源传输所采取的主要形式为,通过移动U盘或者邮箱发送的方法;两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费工费时,操作复杂还容易遗失,并且不能够进行一对多的文件资源共享。如今就可以利用QQ这种即时通信工具来实现远距离的文件资源共享与传递,当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加有对方为好友,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文件的传输,即使对方此时不在线上,也可以将文件改为离线传出,只需在一定时间之内,对方上线进行接收就能够完成文件的传输。还可以利用QQ群文件共享的功能来实现一对多的文件资源共享。

3.2使学生课外作业的形式更加的多样化。教师利用及时通信工具对学生的语文作业进行多样化的设计。由于在一个班级当中,每个学生和孩子对于各种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比如说一些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背诵能力很强,但是默写能力却较差,一些孩子的默写能力较强但是背诵能力却相对较低,所以教师就完全可以利用即时通信工具依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来布置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作业形式。

3.3可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远程教育。教师不仅能利用QQ这一种软件来对学生进行远程教育,完全可以利用其它种类的即时通信工具来进行远程教育和指导教学,其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地点和时间的制约,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时间与空间上的拓展;教师能够利用QQ,微信群当中的语音功能对学生进行布置作业,生字发音和课文朗读等,利用一对一的聊天功能对学生进行课外的指导教学。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教学的视频发送给不能来上课的病假生,让学生通过视频来进行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洋.《即使通信软件在教学当中的应有研究》.J.当代教育.2012.09

即时通信模式范文第4篇

一、移动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Instantmessaging,简称IM),是一种以软件为执行手段,依靠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平台,以多种信息格式沟通为目的通过多平台、多终端的通信技术来实现的同平台、跨平台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性通信工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即时通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移动即时通信阶段。90%以上的大学生都是即时通信软件的拥护者,目前中国主流的即时通信应用软件有QQ、微信、微博、陌陌、YY、飞信等。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最活跃的群体,他们最先感受科技新发展,随着移动即时通信深入到人们生活之中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形势,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移动即时通信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易经》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移动即时通信技术对当代大学生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契机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变”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创新”是把握变革的核心。

(一)借助微博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以新浪微博(Microblog)为代表,自2009年8月推出以来,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用户数量最大的微博产品。据2014年微博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止2014年9月,微博月活跃数(MAU)已经到1.67亿人。微博以其多样化的渠道、即时化的形式、自由化的沟通方式等传播特性打破了传统的话语垄断,在大学中,学生个人和团体可以建立一个人为中心的话语圈,交流更为便捷和迅速。针对高校思政工作,微博不仅丰富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扩展了教育方式,还提高了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架起了大学生同辈群体自我教育的桥梁。但同时,微博也动摇了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意识,给其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带来挑战,冲击着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对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趋利避害,发挥微博的优势。1、建立学校微博官方平台,使其成为校内信息交互工具,发挥微博服务学生、改善学生管理的功能。通过投票和话题会的方式进行舆论检测和民意调查,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潮动向。2010年11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全国首个大学生红色微博。“作为全国第一个以学生党建为背景的大学生在线交流平台,只在塑造大学生纯净心灵,提高文化素养,用好新媒体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2]2、思政教师、辅导员可以注册个人微博、建立微群,并拥有管理员权限,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课堂实录、生活感悟等上传至微博,以此减少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以便积极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于微博,大学生和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更快的成为亲密无间的“网友”;3、高校思政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微博,激励他们将维护、更新自己微博的热情和积极性保持下去,并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支持,让学生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微博的认识和运用能力,通过微博作为学习的工具、方法、经验和网络资源,培养青年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其学习政治理论的自觉性。

即时通信模式范文第5篇

《华尔街日报》认为,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应用市场上,微信和Line这两款来自远东的亚洲产品正在开创潮流。

扩张方式与美国不同

该报道称,尽管Line、微信等应用的前景尚无定论,但它们的扩张方式与那些在美国诞生并传播至其他国家的大多数社交网络有着明显不同。

根据麦格理证券最近估算,由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在中国有大约3亿注册用户,在海外有1亿用户;总部在东京的Line则表示其在全球有超过2.5亿用户,其中约80%来自日本以外;而由韩国Kakao Corp.开发的Kakao Talk在全球已经拥有大约1.1亿注册用户。

对于许多中国用户来说,微信不仅是一个短信工具,它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每天起床就要到朋友圈里“逛一逛”,捧着手机“自说自话”,跟朋友们分享旅行见闻,给父母报平安,跟陌生人打招呼……这是微信的世界,很多人都沉浸其中。

而由韩国互联网门户企业Naver公司的日本子公司开发的Line,提供短信和语音电话服务,以及照片分享、游戏和其他脸谱网式社交功能。Line公司首席执行官森川亮表示,Line试图成为各类在线通信和娱乐的门户——这一角色过去曾由雅虎扮演,而目前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脸谱网所承担。

与微信一样,Line的下载和使用也是免费的。在今年第二季度,Line通过出售免费游戏中的虚拟道具和用户发送留言时使用的虚拟贴纸收入了大约100亿日元(合1.03亿美元)。

亚洲用户占脸谱用户总量的比例可能是各大洲中最高的,但脸谱在这一地区遇到了激烈竞争。更大范围的社交网络服务领域中,Line和微信、脸谱网相比仍然微不足道。脸谱网在今年第二季度中每月的活跃用户数达到11.5亿。脸谱网当季的亚洲用户数仍同比增加33%,达到3.39亿。除了常规服务,脸谱网也提供自己的即时通信应用,但亚洲用户花在脸谱上的时间却不可避免地减少。

整个硅谷的投资者和业内人士表示,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火爆可能威胁到脸谱的主导地位。也许在未来几年,这种即时通讯平台就可以支持游戏等第三方的应用程序,从而夺走脸谱的用户。

推特网在其近期提交的首次公开募股申请文件中承认,微信和Line两款亚洲应用可能对公司的国际拓展构成阻碍,因为它们占据了智能手机用户的更多时间。Line和微信一直在添加与推特网相似的某些功能,例如可以让企业和公众人物向“粉丝们”发送宣传信息的官方账号。

Line和微信扩大营销力度

报道称,Line和微信在亚洲取得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对收费短信服务替代产品的强劲需求。此外,新兴市场首次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日益增多也推动了它们的成长,这些拥护者正在把自己的非智能手机换成安卓系统手机。

Line和微信一直在加紧市场营销以扩大影响力。腾讯今年将花费多达2亿美元在海外推广微信,目标主要是东南亚和拉美等新兴市场。腾讯8月份称,微信的海外用户数量已从今年5月的5000万增至1亿。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与早期的社交网络相似,这种争夺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用户倾向于转向一两款自己大部分朋友所使用的网络。这些即时应用不仅吸引本地手机用户来替代传统的手机短信,同时也正发展为广泛的社交网络平台,人们在这里花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分享照片,以及玩对打游戏。

西班牙已成为实时通讯应用激烈争夺的战场之一。虽然WhatsApp仍受欢迎,但近几个月Line和微信通过猛烈的广告攻势实现了迅速扩张。微信邀请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足球队效力的球星梅西担任其全球代言人。梅西在一则广告短片中使用微信的视讯通话功能,通过表演球技安抚一名哭闹的婴儿。腾讯称,这一广告片帮助其在欧洲和拉美获得了新用户。

而Line近期则与巴塞罗那队达成协议,后者同意建立一个Line官方账户,同时允许Line提供该队知名球员的虚拟贴纸。

随着Line、微信等应用扩展至全球,它们将不得不与WhatsApp展开竞争。这家硅谷公司的每月活跃用户量为3亿,它在全球许多地方仍是最受欢迎的通信应用。Line公司首席策略兼营销官Jun Masuda说:“在我们进入的许多市场里,WhatsApp早已在那里了。”

可能成为强大的移动盈利平台

分析人士称,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未来这些亚洲即时通讯应用还可能成为强大的盈利平台。

以美国的WhatsApp为例,用户下载并使用WhatsApp的第一年免费,之后WhatsApp会每年收取99美分的年费,以此作为维持广告免费推送的一个收入来源。

有数据表明,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已经超过了电子邮件的使用,成为仅次于网站浏览器的第二大互联网应用工具。早期的即时通信只是个人用户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而现在即时通信工具在商务领域内的普及使得即时通信营销也日益成为不容忽视的话题。

韩国通讯应用KakaoTalk借去年7月上线的游戏平台盈利,具体解析它的挣钱之道就是电子商务+付费表情+PlusFriend广告(企业收费)+游戏平台。

Line的法宝是付费表情+游戏平台。Line在两年内从零做到用户1.3个亿后,也在表情收费这条路上尝到了甜头。

即时通信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 EIM;即时通讯;油田;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123-01

即时通讯系统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而言,一直以来都发挥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价值。在油田工作环境之下,由于涉及到诸多部门之间的合作,并且部门之间均保持相对的独立,甚至在地理位置上呈现出强分散状态,因此考虑到油田组织内部的安全需求,即时通讯仍然是必须的企业工作支持工具之一。

1 企业即时通讯的概念与特征

从概念角度看,企业即时通信系统(EIM,Enterprise Instant Messenger)是即时文本、语音、视频通信等多种实时互通技术在企业中的一种应用。在油田工作环境中,考虑到组织内部已经具备有相对成熟的光媒介网络,因此EIM最重要的职责在于从软件层面实现对于油田体系工作的多媒体数据传输支持。

对于油田工作环境而言,对EIM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于油田体系庞大,其中的工作人员繁多且部门之间的联络和合作方式相对复杂,并且部门之间通常会呈现出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对分散。在某些工作任务展开的过程中,部门中的人员还有可能离开团组单独外出行动,因此相对而言油田组织中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人员之间的沟通相对难以展开沟通,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油田的工作效率。

其次,虽然传统的电信网络能够为油田体系内部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相对便捷的沟通平台,但是电信网络最为常规的信息表达方式仍然是语音,虽然也能够承载类似于短信形式的文字沟通,但是相对而言效率较低,并且以手机作为主要接入方式的信息终端在某些情况之下仍然具有很大局限性,诸如对于文件或者视频等的传输过程,还是会存在一定不便。

最后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油田环境本身的安全需求,从客观上不允许相关工作人员随意采用公开性质的即时通讯软件展开工作,因此对于油田企业自身的,在安全层面以及适用性层面更为完善的即时通讯系统的开发,已然势在必行。

就EIM系统当前主要的结构方式而言,通常采用C/S以及P2P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构架。简要的结构参见图1。在这样的结构中,C/S模式能够帮助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而对于不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则均需要经由服务器展开中转服务。这种方式虽然看似在时间上效率较低,并且对于服务器的资源占用也相对较多,但是却可以实现服务器对于数据的过滤职能,提升油田工作环境中的数据安全水平。但是当系统中的用户逐渐增多,并且所传输的数据量相对较大的时候,诸如大量的流媒体视频传输,包括视频会议以及在线维修工作指挥展开等,则需要放弃C/S模式转而采取P2P模式展开工作。在P2P模式之下,用户节点之间可以直接展开通信,无需经过服务器中转。

2 EIM系统在当前油田工作环境中的应用

基于EIM的工作和技术特征,以及当前油田工业环境中对于数据传输的个性化需求,对于EIM在当前油田工作环境中的应用特征,可以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对于这种解读,同时也是推动EIM更好的契合油田工作环境中的数据传输需求,实现自身发展的积极力量。

首先从安全角度看,油田工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和技术,大量与油田当前的发展状况和科技有关,其中很多不仅仅关系到油田生产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甚至可能与国家和地区的利益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其内部局域网数据传输中,必须对安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通常在油田组织内部,已经存在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不同工作人员授权,从而实现对于数据访问的必要限制,但是考虑到安全本身的价值所在,仍然需要从EIM的角度进一步重视。常规而言的用户身份识别已经成为EIM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安全环节,但是对于油田工作领域这一特殊环境而言,还需要从信息交换的角度实现更进一步的安全。从这个层面看,EIM的安全实现,可以针对不同部门的数据传输特征,适当将服务器端的数据过滤功能降低到客户端,实现对于用户信息的初级过滤功能。尤其是当即时通讯系统在与内部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运行的时候,更需要加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功能,保证秘钥安全,防止数据劫持事件的发生。

其次从EIM在油田数据领域中的融合层面看,其对于油田工作过程的推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取决于EIM本身与当前油田环境中的其他信息工具之间的合作状态。对于EIM而言,除去之前有所讨论的安全融合以外,还需要关注信息以及移动两个方面的融合。对于信息而言,重点的融合在于EIM与油田办公管理数据系统之间的集成。这一层面的集成应当包括对于用户工作进程和效率的关注,诸如待办提醒等方面业务关注,以及对于数据共享特征方面的关注,诸如在沟通过程中为EIM用户端工作人员提供实时有有用的数据信息等。除此以外,信息的融合还应当包括对于油田信息体系内其他通信系统的融合,包括短信、邮件以及相关信息推送等。而对于移动方面,重点的工作应当在与EIM系统在移动端的运行状况,诸如安卓版本身的运行流畅特征以及安全特征等。除此以外,与移动方面的融合,还应当关注通信过程中数据包的送达率,以及对移动端的资源占用和费用结算等方面。毋庸置疑,只有在油田环境下实现全面融入的EIM系统,才能真正成为推动油田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和油田信息体系安全水平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支持力量。

3 结论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系统应用安全越来越受重视,企业版即时通信系统由于自身安全优势和接口开放性势必继续蓬勃发展,随着移动安全接入技术的发展,企业版即时通信技术将在移动终端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即时通信模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自媒体 潜传播 传播模式 舆论

“自媒体”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概念,当人们可以轻松通过互联网与世界知识体系相连,随时随地发表或分享自己的所思、所闻、所见时,无疑每个人都是“传者”。而伴随着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越来越多的传播自由,一种与公开的“显传播”相对的、隐蔽的“潜传播”正在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传播现象,其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构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公众舆论引导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潜传播”溯源及其概念

“潜传播”可算作一个较新的名词,在“自媒体”的语境下被人们关注从而成为一种现象。但若溯其源流,“潜传播”在中国古代即已有之,只不过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的几千年中,技术工具的缺失以及封建统治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专制思想,使得大规模的“潜传播”既无实现的有力媒介,也无实现的“自由”。

尽管如此,“潜传播”依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存在并延续,从远古时代一直持续到明清之后,可以说,只要有统治阶级充当绝对的“把关者”的传播,就有民间以童谣、野史、说书等方式的“反传播”和“潜传播”。①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信息传播史,归根结底是传播与反传播、“显传播”与“潜传播”的对立斗争史,加之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使得“潜传播”作为一种现象与整个中国文明史相依相随。

但在传播学领域,其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却是在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自媒体”真正拥有话语权的21世纪。可即便至今,“潜传播”也不算是一个有着较高认知度和热度的传播学名词。该词曾在文学研究领域被提及,系从诗歌传播研究的视角,是说“诗人因作品涉及个人私密或自感作品尚不成熟而不想让其逾越自我传播的范围”或是“作品因某种客观条件限制而进入不了其他传播渠道,只能暂时居留于自我传播而等待消失或扩散”。②显而易见,这仅是将“潜传播”限定在自我传播的范围内,并不具有较大的传播学意义。

2005年,杨青山、郑思礼两位学者在《中国古代反传播案例分析》一文中曾几次提到“潜传播”一词,但正文中却未作任何阐释,亦与“自媒体”语境无关。之后的2008年,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一次有关四川广元柑橘事件的节目中提及了“潜传播”,并将之作为互联网时代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互联网、手机信息……它不分良莠真假,以分秒计的速度在公众之间没遮拦地传递着。这种全新的传播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明传播’,被有识之士称为‘潜传播’。”③在2010年社科院的首个《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有两篇文章提及了自媒体时代的“潜传播”,并将其正式纳入传播学研究范畴,然而同样仅简单提及,未深入阐释。

可见,迄今还未有人对“潜传播”这一概念下过明确定义。但在专业领域内,“传播”的概念已经定义清晰:“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④而“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隐藏;不露在表面;秘密”之意。由此,不难将“潜传播”定义为:通过特定的符号、方式、渠道进行的非公开社会信息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隐蔽运行。

自媒体时代“潜传播”的通道

目前来看,“潜传播”发生的通道主要为手机短信、网络即时通信以及基于SNS构建的新型专业社交网站。

手机短信。在几类主要的“潜传播”通道中,手机短信是隐蔽性较强的一种,它最大的信息传播属性是完全私密,除发送者外,他人不但看不到短信的内容,甚至连“传播”的这种行为――收发都难以完全察觉。此外,由于具有即收即发、快捷便宜等特点,手机短信一直是我国8亿多手机用户⑤最喜爱的信息沟通方式,也是目前最为普遍和大众化的一种“潜传播”方式。然而,手机短信的“潜传播”还主要限于人际传播的范畴,传播内容也以有限数量的文字为主。

网络即时通信。网络即时通信,指用户在互联网上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建立联系并进行实时通信的网络应用。与手机短信方式进行的“潜传播”相比,网络即时通信(QQ、MSN、移动飞信、阿里旺旺等)则真正意义上为“自媒体”时代的“潜传播”举起了旗帜。基于网络即时通信的“潜传播”已经远远超出人际传播的狭小范畴,它以超强的即时性、群集化、隐蔽性、自主式社会组织和动员方式,成为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乃至大众传播于一体的复合化“潜传播”工具。网络即时通信是目前传播效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潜传播”通道。

SNS社交网站。⑥社交网站近年来大热,从国外的“脸谱”(Facebook)到国内的“人人”、“开心”,吸引了无数青年。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总的来说,社交网站建构起来的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部分社交网站实行“封闭式”注册,不注册个人ID或“加好友”、“加圈子”,便无法进行“社交”和“分享”。此外,如“人人”等社交网站具有严密的分级隐私设置,对于特定群体的准入许可和回避有效地维护了用户的隐私权――这也是传者对内容的控制加强的体现。而传者一旦具有较强的内容传播控制权,“潜传播”便有了实现的自由。和手机短信与网络即时通信相比,社交网站中的“潜传播”处于“熟人网络”之中,传者的个人身份相对容易验证(特别是实名制注册ID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传播不良信息会很容易确定信源。因此,通过社交网站进行的“潜传播”,其隐蔽性和安全性也较为薄弱。但需注意的是,目前众多社交网站已渐渐向“集成性传媒平台”的方向迈进(如网络即时通信和社交网站的融合,典型的有QQ校友与QQ),这一趋势将赋予SNS社交网站以更加强大的“潜传播”功能和社会自组织能力。

“潜传播”的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从特定角度和层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自媒体时代的“潜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传播,其基本传播模式自然可以从传统的网络传播模式中找到依归,并没有达到颠覆传统网络传播模式的程度。但是,传统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似乎更适用于“显传播”,对于“潜传播”这种社会信息系统的隐蔽运行并不十分契合,在结构和要素上,两者依然有着显著区别。

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由北京大学谢新洲教授提出,他将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噪音等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进行概括,建立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基本模式,该模式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概括,将电子邮件、BBS论坛、音频视频等纳入网络媒体这一概念,并考虑到影响传播者和受众的四个要素,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图例展示了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⑦

理论上“潜传播”的传播模式仍属于网络信息传播的范畴,但传播系统的开放程度、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效果等却有所不同。在“潜传播”传播模式中,传/受者(C/R)既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大系统中,同时又通过SMS/IM/SNS等通道进行着非公开的信息传递和分享,从而在社会大系统中构造出了一个个“潜空间”,该空间中的信息很难被外人所知,但却可以在其内部迅速传递。也就是说,在信息流动方向上,主要是自外而内或是内部循环,由内而外则是较弱的流向。

在“潜空间”中,由于工具的便利性,内部成员可以进行充分的互动,加之SMS/IM/SNS的使用者之间一般具有较高的相识度,这就使得“隐空间”中进行的传播具有普通传播难以企及的强传播效力和圈内成员的群体自组织能力。

此外,我们知道,自媒体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广播、组播、点播(P2P)等,但对于“潜传播”,广播必不可能,其主要传播类型是组播和点播。而在信息符号的使用上,“潜交流”者之间既可以使用通约的语言符号,也可以使用中国古代“江湖暗语”似的非通约符号,这就更加巩固了“潜传播”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之所以选择“潜传播”而不是“显传播”,既可能出于个人隐私原因,也有可能是目的或行为的不可告人。此时,隐藏在社会信息传播大系统中的“潜空间”就成了一颗颗危险的炸弹,将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但总的来说,“潜传播”并不都是有害的传播,这种新媒体环境下具有强大效力的特殊传播形式不受时空、现实身份和地位的限制,成员之间沟通便利,地位平等,组织方式灵活,具有明显的民间性。近年来,我国通过“潜传播”形成的社会自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荣誉、关注民生、表达诉求、维护权利、践行公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潜传播”的引导与控制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最大化缩小“潜空间”。“潜传播”有时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当主流信息缺失时,民众只能通过“潜传播”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以保证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容易激化,一些较为激烈的民意诉求往往通过“潜传播”酝酿和积聚,危及了社会稳定。因此,当由“潜传播”引发网络舆情危机时,政府部门要通过自己的信息平台和主流媒体及时向公众权威信息,满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尽量缩小充斥着不确定信息的“潜空间”。

搞好舆情监测,及时处理“潜传播”中的不良信息。自媒体时代,“潜传播”不可避免,也确实很难控制。但即便如此,对“潜传播”中的社情民意也不能不管不顾,在不侵犯传播者隐私的情况下,应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保持对各类“潜传播”通道的舆情监控,建立专门针对“潜传播”的舆情发现、分析和处置机制,这是政府部门发现危机、引导“潜”舆论并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关键。

完善法治环境,培育积极健康的“潜舆论”。加强新媒体法制建设是目前各国政府都在思考的课题,立法环境和立法客体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在“潜空间”中进行的非法信息传播活动,既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危害,也对个人的隐私和信息安全造成了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对这类行为(如传播非法信息、组织非法活动、传播谣言、侵犯隐私等)予以约束和规制。

加强传播者自律,让每个人都“潜”得坦荡。在“潜传播”中,传统的把关人已经失去了效力,甚至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把关人了,在“潜传播”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是信息传递的主宰。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整体素质决定了“潜传播”的内容和所形成的舆论场是否健康。因此,要培育公民的自律,促使其自身在“潜传播”活动中加强自我约束和规范,避免可能使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受到损害的言论,对有害信息要坚决抵制,不相信、不传播、不扩散,真正做到即便参与到非公开的“潜传播”活动中也能坦荡克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注释:

①杨青山、郑思礼:《中国古代反传播案例分析》,传播学论坛,http://省略/list.asp?unid=975,2005-05-29。

②杨志学:《诗歌传播类型初探》,《诗探索》,2006(1)。

③央视《新闻1+1》:《四川广元柑橘事件引发消费者恐慌解析》,腾讯网,http://news.省略/a/20081029/000056_2.htm,2008-10-29。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⑤刘育英:《中国电话用户数达11.3亿手机用户8.3亿》,中国新闻网,http://省略/it/2010/10-22/2604379.shtml,2010-10-22。

⑥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⑦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3页。

即时通信模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教学资源网;留言板;即时通信;信息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5-0098-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mpus of teaching resources bulletin board is a window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teract, “Bulletin Board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 software scheme is the core of the instant push in the existing teaching resources online loading text messaging system,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eople to contact each other, to achieve real-tim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Effectively solve the inefficient problem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for learner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Key words: EtoE; bulletin board; instant messaging; information

1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校园网络已进入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公寓,使计算机基础课网络教学成为可能。通过对本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条件、学生现状的分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实施网络教学以及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网,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本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网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作为网上教学资源库,不仅要实现教学信息的收录、存放、管理等功能,而且能提供网上学习、讨论、辅导、答疑、测试等教学环境等。一个功能完备的资源网系统要由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三部分组成。

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目前教学资源网站的留言板中留言信息的回复,要么由专人负责回复,要么是看到留言信息的教师自觉回复留言。由于留言板上留言可能长时间无人回复,提出运用即时通信技术,使教师与学生交互双方实现信息实时传送。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实时进行信息的交流,提供了移动办公功能,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方便了学生老师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具有推送功能的留言板管理系统由自己的任课教师回复提出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回复留言信息的模式,通过教学资源网站的使用,学生能够快速得到留言回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留言,思考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教学。

2 具有推送功能的留言板管理系统的设计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网进行即时通信是指,学生利用校园教学资源网的留言板反馈学习问题,留言内容能够以短信方式即时发送到指定教师手机上。收到手机信息的教师也能通过手机短信,将回复的信息显示在教学资源网的留言板上。

留言板推送功能系统是结合VBA技术,利用ACCESS数据库分别设置了网上留言板信息库、学生专业名单库与教师信息库。这三个库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推送功能的留言板管理系统即时进行数据通信的基础,也是正确将留言内容发送给相关教师的关键。

本系统改变传统的单一网络交流,提升为利用教学资源网的留言板发送短信功能。手机短信的实时信息交互,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网上的留言板信息即时变动更新,使学生、教师能方便及时地获取所需信息。这样通过网络通讯手段形成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使教师有可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情况,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改变以往教师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角色,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与教师交往,了解彼此,从中获益。

3 具有推送功能的留言板管理系统的实现

系统中的能够将学生留言推送到其对应的任课教师手机上是整个软件的关键,即时通信是核心技术,其系统的设计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进入教学资源网站留言板后,留言内容会进入到网上留言板信息库;具有推送功能的留言板管理系统自动将学生的个人相关信息从学生专业名单库提取,并且对其进行关键字比对,获取字段名中该学生所在专业及具体所属班级;根据学生的专业班级查询对应的教师信息库,最终指向该学生任课教师的手机号码。

2)本系统还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留言板中的留言信息,可以对长时间不回复的留言再次推送,还可以加强学生所在专业班级以及教师的相关信息的管理及维护,使得信息管理更加安全、易操作。

3)该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高效率、低成本、传输信息内容准确、操作性强。

实现留言即时回复需要留言板短信平台管理系统和具有推送功能的留言板管理系统这样两个系统,为了管理上方便,也为了和已经有的教学资源网站融合,可以把具有推送功能的留言板管理系统软件统一放入到已经有的资源网站所在的服务器中网站所在的文件夹中。

当学生登陆教学资源网站,在留言板中留言后;教师通过手机短信即时收到学生留言信息,同时将发送成功的信息显示在留言板短信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按照一定格式,在收到短信时,给定的一种回复格式,把解答内容作为短信直接回复;学生可以在留言板上看到自己留言后的回复。

留言板维护平台页面可以进行专业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留言信息管理的分类管理。专业信息管理包括专业信息维护、专业信息添加;教师信息管理包括教师信息添加、教师信息维护等方面。

4 结束语

具有推送功能的留言板管理系统实现了师生信息即时互动,系统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使本系统能够日趋完善和稳定。目前专用于校园网络的即时通信系统还为数较少,本系统可以为其他专业提供有益的借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备注:具有推送功能的留言板管理系统 已经申请专利 专利号:2015SR00558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