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调整账务处理

调整账务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调整账务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调整账务处理范文第1篇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额,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而言,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所以称之谓"增值税".增值税的纳税额应为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后的余额,若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正数,则为当期应交数,若为负数,则为留待下期扣除的待扣税金。增值税的价外税特点使得增值税的纳税企业在税收检查后进行账务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增值税的纳税企业在税收检查后,必须按税务部门的意见进行账务调整,否则就会造成税企双方在涉税记载上的不一致,影响税收征管,即使进行了账务处理,如果处理有误,也会出现明补暗退、前补后退或重复退税、重复收税的情况,有些企业在增值税检查之后,虽然如数补交了税款,但由于没有及时进行账务调整,企业在缴纳下期税款时,有可能又将补交的税款抵扣回去,造成税收流失。因此财会人员对查补税款应严格按照有关税收法规的规定,在增值税查补之后及时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应设立"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其调账方法如下: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应结出本账户的余额。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该余额进行处理:若余额在借方,全部视同留抵进项税额,按借方余额数,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本科目;若余额在贷方,且"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无余额,按贷方余额数,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若本账户余额在贷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有借方余额且等于或大于上述贷方余额,按贷方余额数,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科目;若本账户余额在贷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有借方余额但小于上述贷方余额,应将这两个账户的余额冲出,其差额贷记"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科目。该账务调整应按纳税期逐期进行。具体调账方法如下:一、年终结账前的查补调账年终结账前检查发现的补税可直接调整损益或其他有关科目,即:1.销项税方面的账务处理(1)税率使用有误。因税率使用错误造成的少提销项税,记:借:本年利润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如果发生多提,则用红字做上述分录。

    (2)价外费用未提销项税。如果企业价外向购货方收取的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包装费、延期付款利息等各种性质的价外费用来计提销项税,应按新售货物适用的税率计算出应补增值税后,作账务处理:借:其他应付(交)款(代收、代垫款项)

    本年利润(价外费用款项)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3)视同销售业务来计税。如果企业将自产的产品用于集体福利或发工资或无偿赠送他人等视同销售业务未计提销项税,应按当期同类货物的价格或按组成价计算销售额后计提销项税进行账务处理借:应付福利费(应计入福利费用的部分)

    本年利润(应计入损益的部分)等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2.进项税方面的账务处理(1)取得的进项税凭证不合法。如果取得的进项税凭证不合法抵扣了进项税的,应作下列账务调整:借:原材料(工业企业)

    库存商品(商业企业)等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2)擅自扩大抵扣范围。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及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货物不应抵扣进项税额,如果企业进行了抵扣,检查发现后应做如下账务处理: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3)非正常损失的货物进项税应转出未转出。企业外购货物及产成品、在产品等发生的非正常损失,其应负担的进项税应从进项税额中转出,列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等有关科目,经检查发现未作转出处理的应进行账务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益等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4)少抵扣进项税。如果企业少抵扣了进项税,按规定计算出少抵扣的税额后进行账务处理:借:原材料等(红字)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红字)

    二、年终结账后的查补调整对以前年度增值税进行检查补税,如果涉及损益科目的,应将查增、查减相抵后的应补增值税记: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如果涉及非损益科目,按结账前的有关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调整。

调整账务处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BT; 股权回购; 资产回购; 账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 F7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3-0097-02

一、BT业务概述

“建设―转让”即市场流行的BT(Build―Transfer)业务,也是通常的BOT项目的变型,主要指政府在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引入民间资本进入项目投资并与其约定待项目竣工后政府全部回购的一类投资行为。通过定义可知,BT业务的主要特点如下:第一,BT项目本质上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一种,也就是说它属于投资行为;第二,BT业务投资的标的是政府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三,BT建设最终竣工后其将由政府或政府代表的国有企业进行回购,给予投资方一定利润补偿;第四,该项业务的投资方主要是民间资本,而非政府资金投入。

除此之外,通过定义不难看出,最终该项目完工后将收归政府,在此回购过程中根据政府的给付对价方式不同可以将BT业务分为股权回购式的BT业务和资产回购式的BT业务。根据投资方(项目公司)的参与投资方式不同,资产回购式的BT业务又可分为提供建造服务与不提供建造服务两种类型。本文着重针对这两大类、三小类BT投资业务相关各方的账务处理进行实质性分析[ 1 ]。

二、BT投资账务处理现状

(一)与此相关的会计准则指导性文件规定

目前在国内会计准则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中尚未有专门准则细则或解释针对BT业务,不过2011年的《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第一期明确指出,属于政府的BT业务在符合有关条件下,详细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BOT业务处理细则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正常情况下,民间资本参与成立的项目公司在此项工程中提供各种建造服务的话,可进一步对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进行有关账务处理,确认相关收入、成本,在按照应收对价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同时确认有关长期应收款(或短期的应收款项)。当然,在少数情况下虽然有民间资本主导项目投资,但是其成立的项目公司往往将相关的建造服务转移,则需要将项目公司在工程过程中支付的各种工程价款确认为长期应收款(或短期的应收款项)。这两种情况下的长期应收款均需要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实务中大多数将实际利率在应收期间默认为固定的。

此解释性文件从一定方面来看,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并未综合、全面地考虑各种类型BT业务相关各方的账务处理程序。本文在参考此解释性文件的基础上,针对各种公司(上市与非上市)在不同BT业务中的账务处理进行分析。

(二)股权回购式BT业务账务处理

所谓股权回购式BT业务,主要指政府与项目投资方(民间资本为主)约定,由投资方成立专门的项目公司主导项目投资建设及其过程中的资金筹集业务,待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政府将对项目公司整体进行股权式回购。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项目投资方对项目公司类似于长期股权投资,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进行相关账务处理。针对项目公司来说,自始至终作为独立法人不变,改变的只是其母公司,相应的资产产权仍旧独立属于该项目公司,只需要按照建设的进度确认为其自身的资产即可。具体的账务处理可以参照如下过程[ 2 ]。

第一步,项目投资方设立针对某一个基建工程的项目公司的零时刻点。这里需要项目投资方(即民间资本业主方)和独立法人的项目公司两家企业分别独立做账。(1)项目投资方,将其投入的各种货币性资金及非货币性资产(比如各种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均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鄢项目公司”。(2)项目公司,项目投资方投入的各N货币性资金及非货币性资产形成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需要计入相关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第二步,项目投资方在项目公司设立后的后续投入与随着项目开工各种支出的发生。(1)针对项目投资方后续对项目公司的进一步投入继续调增其“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鄢项目公司”;而项目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无需项目投资方任何账务处理。(2)项目公司收到项目投资方的后续投入继续调增其所有者权益科目“资本公积”;此时,项目公司对项目发生的各种支出,无论是货币性还是非货币性资产或负债,在项目竣工之前均计入“在建工程――?鄢项目”。

第三步,此基建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由项目投资方通过股权回购转移给相关政府。(1)项目投资方,此项长期股权投资易主,项目投资方需要将其收到的货币性资金或非货币性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将公允对价与此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鄢项目公司”的账面价值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2)项目公司,该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将此前“在建工程――?鄢项目”转入“固定资产――?鄢项目”,同时考虑到企业所有权的变更,对其实收资本作相应的调整,从此前的项目投资方转到某政府名下[ 3 ]。

(三)资产回购式BT业务账务处理

资产回购,与上文所述股权回购的本质区别在于政府的回购,此种方式下政府回购的并非项目公司的全部股权,而是针对其所建设的特定资产进行回购。为此,项目投资方所设项目公司投资建设的资产并不属于企业独立固定资产,将在竣工验收合格后由政府全面回购(便于叙述,此处将项目投资方与其所设立的项目公司看为一个独立法人主体,即本文只从项目公司角度考虑相关账务处理)。针对此种BT建设模式,需要细分项目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是否独立提供工程建筑服务。

1.项目公司独立承担建设服务

如果由项目公司独立承担项目建设服务,不将服务外包给其他承建方,则可理解为项目公司为政府建设一项工程,项目公司此处的角色便是承建方。因此,此处项目公司可以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在此过程中,建造合同收入按照应收对价的公允价格入账,对应相关应收款项计入长期应收款(或者短期应收款项)。针对长期应收款需要按照摊余成本进行计量,一般假设实际利率不变。相关账务处理程序如下。

第一阶段,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支出,项目公司需要按照有关及时性原则将货币或非货币性的各种支出计入“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第二阶段,资产负债表日的项目公司有关账务处理。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项目公司需要按照完工的进度来进行相关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并同时按照实际利息确认长期应收款与有关利息收入。首先,借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主营业务成本”,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次,借记“长期应收款――?鄢项目”,按照确认的收入金额贷记“工程结算”,与此同时借记“长期应收款――利息调整”,贷记“财务费用――利息收入”。项目公司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重复上述账务处理。

第三阶段,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转交给相关政府。完工转交后,项目公司需要结转工程施工与工程结算,在及时支付的情况下仍需确认收款。首先,将一、二阶段的“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与“工程施工――合同毛利”账户余额转记借记“工程计算”;其次,及时付款的情况下确认收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应收款”相关账务余额,相关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2.项目公司不提供建设服务

若项目公司将该基建工程有关建设劳务再转给第三方承建商承担,则不能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在此模式下,若满足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的确认要求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22号进行相关账务处理;若不满足22号文的规定,则可以考虑按照企业会计准则1号文存货有关规定进行成本确认。

(1)符合金融工具22号文规定

第一步,在项目公司支付建设工程款时的账务处理。项目公司按照支付的货币或者非货币性资产给付对价确认为“长期应收款”。

第二步,资产负债表日账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日,项目公司需要按照实际利率利用摊余成本来调整“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余额。借记“长期应收款――利息调整”,贷记“财务费用――利息收入”。

第三步,项目完工转交时的账务处理。项目公司待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给政府的同时需要确认相关收入。具体账务处理是将此前“长期应收款”明细账有关余额与收到的实际款项差额计入“财务费用――利息收入”。

(2)不符合金融工具的确认条件

若项目投资方与政府在合同中未明确工程转让价格,而是依赖于竣工后资产评估公司的估值来确认转让价格,则可以认定此类情形源自未来经济利益流入金额不确定,故不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进行确认计量报告。虽然在此种情形下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金额不可准确计量,但是其很可能流入,同时,与之相关的成本可以可靠计量。从这两条来看,其比较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确认条件,此处将项目的有关成本作榇婊趵唇行核算是合理的。具体账务处理如下:(1)项目公司支付建设工程款时,将其支付的相关对价计入“代建工程――?鄢工程”;(2)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待估价转交给政府后,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代建工程――?鄢工程”、“主营业务收入”。

三、结论与进一步的思考

从现有的会计准则规定来看,BT业务的账务处理缺少相对应的规定,虽然在2011年的《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第一期中作了简单的介绍,但是这并不能解决财务人员在BT业务上的账务处理问题。本文基于此,结合实际情况,对BT建设业务进行了分类介绍,并试探性地对不同分类下BT业务的账务处理进行了分析。目前随着国内政府职能逐渐转变,更多的BOT或BT业务在实践中将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希望本文的研究给实务中此类相关业务的财务人员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带来一定参考。国家在政策层面也应及时出台系统、权威、全面的关于BT(BOT)业务的会计准则或相关规定及税收政策,以满足相应的业务需求。

【参考文献】

[1] 薛文.BT项目回购方案的财税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8):195-196.

调整账务处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会计假设;金融资产

实际利率法是会计核算中很难掌握的操作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重点。在教材中没有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讲解,也没有具体明确哪些会计事项涉及其核算。从而使会计工作者和学生在工作和学习时,理解的不够清晰;掌握的不够规范;操作上不够准确。为此,本文从实际利率法的概念着手,阐述其概念;指出实际利率法应用目的;实际利率法针对哪些会计事项进行核算以及怎样核算。

一、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及其应用目的

根据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根据这一规定,也有一些资产和负债,在会计核算上也须要采用实际利率法核算,那么实际利率的定义可理解为,资产或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资产或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一般指市场利率。

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提到实际利率,不可避免涉及摊余成本。涉及应用实际利率法核算的资产或负债,在初始计量时,实际利率就是存在的,实际利率是时点数。那么,无论形成的是资产还是负债,一般情况下,就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而言,票面价值与票面利率的乘积形成的金额或合同及协议商定的价值,在与票面价值和实际利率乘积形成的金额,相比会形成差额,这个差额就是通过折现后形成,就是后续计量时的摊余成本。摊余成本的形成在计量上,当实际利率大于票面利率或约定利率、市场利率时,形成的差额(摊余成本)加在资产或负债的初始计量成本中;当实际利率小于票面利率或约定利率、市场利率时,形成的差额(摊余成本)减除后形成资产或负债的初始计量成本。资产负债表日,在对资产或负债进行检测时,也就是资产或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时,要对初始计量形成的摊余成本在持有期进行逐期摊销。利用实际利率法的目的就是对摊余成本进行摊销,体现形成的资产或负债的货币时间价值,遵循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企业运用实际利率法是为了比直线法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在各会计期末的摊余成本以及各会计期间的实际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实际利率法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实际利率,只有明确了实际利率,才能据以计算相关资产或负债在各期的实际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进而再与当期的应计利息比较确定当期利息调整额的摊销额,最后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摊余成本。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企业应当在考虑相关资产或负债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其未来现金流量,但不应当考虑未来信用损失。对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也应当予以考虑。如果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则应当采用该相关资产或负债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二、实际利率法应用对象

首先,实际利率法适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不适用实际利率法核算。

其次,适用实际利率法的企业,有如下会计事项执行实际利率法。

1.延期付款且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至财务费用;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至财务费用;3.特殊行业购买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计提预计负债利息费用至财务费用;4.延期付款且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无形资产,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至财务费用;5.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计算利息收入并将其计入投资收益;6.贷款的后续计量,计算利息收入并将其计入利息收入;7.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计算利息收入并将其计入投资收益;8.应付债券的期末计量,计提利息费用并将计入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等;9.应付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前计提利息费用并将其计入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等;10.长期借款的期末计量,计提利息费用并将其计入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等;11.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且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商品销售。

三、实际利率法的应用

通过前面的阐述,我们已经理解了什么是实际利率法,什么是实际利率,什么是摊余成本,应用实际利率法的目的。现在来理清实际利率法是怎样应用的。现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考试中常有的命题,以金融资产为例,来阐述实际利率法的具体核算。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方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以债券为例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面值+尚未摊销的溢价或-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以债券为例,由于存在实际利率,在资产负债表日计量时,即要考虑票面利息,同时一定要考虑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与票面利息的差额,形成债券溢价或折价,因此,在核算中出现了利息调整数额,为使利息调整数额在会计期内合理分摊,所以,要用实际利率法解决。

例如:跃进公司是一般纳税人企业。2008年3月1日,以1060元,从活跃市场购入某公司2007年3月1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200元,支付价款中含相关交易费用100元,含已宣告未发放的债券利息60元。票面利率5%,每年03月01日支付利息,本金到期最后一次支付。企业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要求:

1.完成债券持有期间的账务处理。

2.假如2009年发行债券公司全年发生财务困难,债券发生减值,每张债券票面价值为1000元;2011年年末债券减值又得以恢复,每张债券票面价值上升至13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完成账务处理。实际利率不变。

3.承接问题2条件,2010年年末,按公允价值将50%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出售;50%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完成2010年末的账务处理。

解题前注意,由于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是用实际利率法核算。而题中又没有给我们实际利率,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插值法测试实际利率。

解题中注意第一点,测试的实际利率是年利率,如果是按月、按季计息、按半年计息,一定要折算成月实际利率、季实际利率、半年实际利率,然后在按月、按季或按半年进行摊余成本核算。

解题中注意第二点,测试实际利率时,计算持有年限尤为关键。无论是按月、按季计息、按半年计息,还是按年计息,都要利用会计分期假设,以12个月为年份会计期。就本题而言,5年期债券减去购入前计息的年份会计期,购入前以计息1年,即5-1=4,则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持有期为4年。

利用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

应收利息60×(1+r)-1+应收利息60×(1+r)-2+应收利息60×(1+r)-3+(应收利息60+票面价值1200)×(1+r)-4=实际支付价款1060-含已宣告未发放的债券利息60元=1000

通过计算实际利率r=10.3%

每年会计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票面价值×票面利率)

第一年的期初摊余成本=支付价值含交易费用-已宣告末发放的利息

1.账务处理

(1)2008年03月01日购入债券时的账务处理:

按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的规定,交易费用计入成本,债券已宣告发放未领取的利息计入“应计利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00

应收利息—— 60

贷:银行存款—— 10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00

2008年03月01日,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因不应考虑资产减值,又是实际利率法核算,则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 2008年不须做账务处理。

(2)2009年03月01日,同样不考虑减值。

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3

贷:投资收益——103(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1060-宣告未发放利息60=1000×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09年12月31日同2008年一样,不须做账务处理。

(3)2010年03月01日,同样不考虑减值。

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7

贷:投资收益——107〔1000+43×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10年12月31日同2008年一样,不须做账务处理。

(4)2011年03月01日,同样不考虑减值。

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2

贷:投资收益——112((1000+43+47)×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11年12月31日同2008年一样,不须做账务处理。

(5)2012年03月01日,同样不考虑减值。

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8

贷:投资收益——118((1000+43+47+52)×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12年12月31日,债券到期,

借:银行存款—— 12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00

2.账务处理

(1)2008年03月01日购入债券时的账务处理: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00

应收利息—— 60

贷:银行存款—— 10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00

2008年03月01日,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2009年03月01日,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3

贷:投资收益——103(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1060-宣告未发放利息60=1000×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3)2009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公司全年发生财务困难,债券下降每张为1000元,则进行减值处理。所得税税率25%。

2009年03月01日到2009年年末持有债券的摊余成本是1043(1000+43),由于发生减值,票面公允价值为1000元。则减值损失=1043-1000=43元。则:2009年末账务处理:

则:借:资产减值损失—— 4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减值准备 43

同时考虑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10.75

贷:所得税费用—— 10.75(43×25%)

(4)2010年03月01日,由于减值的影响。要对债券的公允价值进行折现,持有债券的摊余成本=2009年末票面公允价值1000+(2009年末票面公允价值1000×实际利率10.3%-2009年末票面公允价值1000×票面利率5%)=1053元。

宣告发放利息时,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8.5

贷:投资收益—— 108.5(1053×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5)2010年年末持有债券公允价值仍是1000元,不做账务处理。

2011年03月01日,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3.5

贷:投资收益—— 113.5(1053+48.5×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6)2011年年末减值得以恢复,由于是持有至投资,摊余成本核算,不存在公允价值变化,但出现减值的要恢复原计入的减值损失。

则:借: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减值准备 43

贷:资产减值损失—— 43

同时考虑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10.75(43×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 10.75

2012年03月01日,摊余成本核算时,减值得以恢复的,转回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情况下的该金融资产转回日的摊余成本。就本题2009年末发生的减值,而解息会计期是每年的03月01日,则减值转回日是2011年末,而2011年末的摊余成本是2011年03月01日的摊余成本加上当年的利息调整增加额。减值转回日的摊余成本就是1142.即解题1中的(5)1000+43+47+52=1142,债券公允价值上升到1300元超出1142元的部分不须考虑。

则:2012年03月01日的账务处理:

宣告发放利息时,投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核算。

借:应收利息—— 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8

贷:投资收益——118((1000+43+47+52)×实际利率10.3%)

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 60

贷:应收利息—— 60

2012年03月01日债券到期:

借:银行存款—— 12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00

由于减值的影响,利息调整的差额在债券到期时转入投资收益。账务处理:

借(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00

贷(借)投资收益 3.00

3.账务处理

2010年年末持有债券出售50%;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0%。则:

(1)出售时,冲减:2009年减值准备的50%;2010年末利息调整的50%=(2008年增加额200-2009年减少额43-2010年减少额48.5)×50%;冲减公允价值与债券成本的差额。全部计入投资收益科目。则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5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1.5(43×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4.25[200-43-48.5)×50%]

投资收益 24.25(100-21.5-54.2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600

同时:冲减减值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5.375(10.75×5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持有至到期 5.375

(2)重分类时,金融资产重分类是债券的,重分类债券的面值不变。但重分类日有公允价值变动的或有减值的要计入转换后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或减值缺失明细科目,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并对转换资产的账面余额也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本题剩余50%持有至到期投资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面值=1200×50%=600,公允价值为=1000×50%=500元。

则账务处理:

则: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6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1.5(43×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4.25[(200-43-48.5)×5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6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5.25(100-21.25-54.25)

同时转换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明细科目: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供出售 5.3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持有至到期

5.375(10.75×50%)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调整账务处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工作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为编制部门预算和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同时,针对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需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对于这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问题,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以及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以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资产损益原因分析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调整账务处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股份支付;账务处理;会计分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14日

一、股份支付账务处理现行规定

股份支付,是“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的简称,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股份支付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重要的激励方法,对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有重要意义。

企业向其雇员支付期权作为薪酬或奖励措施的行为,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股份支付交易,我国部分企业目前实施的职工期权激励计划即属于这一范畴。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这些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创造了条件。

在股份支付账务处理中,会计准则根据不同的结算方式进行了区别处理,以权益方式结算的股份支付,规定按照权益工具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其他资本公积。以现金方式结算的股份支付,规定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金额,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成本或费用和相应的负债。

可以看出,不同支付方式的账务处理主要有两方面不同:一个是贷记科目不同,权益结算下计入“资本公积”,现金结算下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另一个是等待期内的价值计量,权益结算下按“授予日的公允价值”计算,现金结算下按“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算。这种区别规定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二、现行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下面就两方面问题进行分析:

1、贷记科目问题。现金结算下贷记“应付职工薪酬”无疑是合理的。权益结算下贷记资本公积,从表面上看是反映了未来用“股票”结算的事实。但该规定却忽略了这一“经济业务”的实质。与“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不符。实质重于形式,从本质上看,股份支付背后的经济业务是“企业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既然企业获取了他人的服务,自然应该支付相应的对价。以获取职工服务为例,企业应向职工支付相应的工资报酬。在企业已经获得职工服务但尚未支付对价时,应作为企业的一项负债进行记录。至于企业将来以何种方式支付职工应获得的工资报酬,都不影响此前企业获得职工服务所应确认的负债,只是在实际支付时,如果以现金支付,则应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现金”;如果以股票支付,则应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股本”。现行准则规定权益结算下计入“资本公积”,实际上仅仅为了反映该业务结束时的支付手段,而没有考虑业务的实质,甚至于掩盖了企业的一项负债。

2、现金结算下的价值计量问题。按照现行规定,现金结算下要根据“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计价,显然,该规定符合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也是为了准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债务的市场价格。但该处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尽管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计价反映了市场价格,但这个价格并不是企业负债的真实价格,企业负债的真实价格要等到期满结算时才能确定。因此,资产负债表日调整计价更多的反映了公允计价的目的,而不是负债实际价值。公允价值计价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何处理,按照现行准则,一般倾向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持有期间少于1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非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持有期间多于1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资本公积。从股份支付业务的性质来看,一般的股份支付业务持续时间都在1年以上,因此,如果以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来计价,也应该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次,为了遵循目前的规定,该业务的账务处理变得较为复杂,增加了会计人员工作量,按照重要性原则,实在没有必要采用现在这种繁琐的处理方法,可以直接比照权益结算下的处理方法,在持续期间不再按资产负债表日价格进行调整。

三、对现行账务处理改进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原则,我们可以把股份支付业务的账务处理进行统一并简化处理,下面举例说明。

例:A公司为一上市公司。20×2年1月1日,公司向其2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股股票期权,这些职员从20×2年1月1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以4元每股购买100股A公司股票,从而获益。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15元。

第一年有20名职员离开A公司,A公司估计三年中离开的职员的比例将达到20%;第二年又有10名职员离开公司,公司将估计的职员离开比例修正为15%;第三年又有15名职员离开。

1、费用计算过程,见表1。(表1)

2、账务处理:

(1)20×2年1月1日

授予日不做处理。

(2)20×2年12月31

借:管理费用 8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80000

原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8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00

(3)20×3年12月31

借:管理费用 9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90000

(4)20×4年12月31

借:管理费用 62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62500

(5)假设全部155名职员都在20×5年12月31行权,A公司股份面值为1元。

借:银行存款 62000

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232500

贷:股本 155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79000

如果是以现金支付的情况,则前面其他数据不变,原题删掉“以4元每股购买”,改为“按公允价值支付现金”。该业务的账务处理和前面基本一致,只需要把20×5年12月31日行权的账务处理改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232500

贷:银行存款 232500

可以看出,这种账务处理极大地简化了现行的处理方法,同时也更好地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实质,更有利于股份支付的会计核算。

主要参考文献:

[1]冷琳.股份支付核算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2.11.

[2]王玲.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7.

[3]马广奇,张璐.企业股份支付会计准则比较研究[J].商业会计,2012.3.

[4]方光正,刘瑞娟.现金结算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浅议[J].财会通讯,2012.1.

[5]温立健.运用T型账户进行“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会计处理解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0.

[6]张勇,毕铭悦.现金结算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改进思考[J].财会月刊,2011.19.

[7]王留峰.对企业股份支付问题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1.8.

调整账务处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清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58-03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中“货币资金”这一章中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内容的教学,对许多从事会计教学的老师来说,都会认为非常简单,因此,他(她)们一般都是采取流水作业的教学办法,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讲完。但笔者认为则不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是社会需求的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他(她)们一毕业就要接触现金、银行存款,涉及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与控制,因此,“货币资金”这一章中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清查内容的教学,切不可马虎了事,让学生形而上学,而必须予以重点施教,讲求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循着学生的认知程序并拟以案例教学的方法,讲解“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清查的账务处理步骤和方法,以飨读者。

一、关于库存现金清查的教学

首先,教师应向学生阐明企业库存现金清查的方法是实地盘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逐张查点企业金库(保险柜)内的现钞以确定现金的实存数,再将其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进行核对,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方法。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库存现金的清查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位出纳员进行的自查。这是出纳员日常要做的份内工作,现金出纳员必须在每日终了清点库存现金实有数额,并及时与自己手中的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进行核对,看账实是否相符;二是单位组织的清查小组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在清查小组进行的清查工作中,为明确经济责任,切记出纳员必须在场。清查时,除查明现金是否有短缺或溢余外,还会检查企业遵守现金管理制度的情况,是否有无挪用现金及以借条或白条收据抵充现金的情况。另外,教师必须指出并提请学生注意,现金盘点结束后,还应根据盘点的结果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格式如下:

针对该表,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这是一张非常重要的原始凭证,它既有实物财产清查“盘存单”的作用,又有“实存账存对比表”的作用,是编制调整账实相符记账凭证的依据。让学生切记,该表填完后,应由盘点人和出纳员共同签章方能生效。其次,教师应通过案例教学,教会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库存现金”清查的账务处理步骤和方法。“库存现金”经盘点后发现溢余或短缺款项,账务处理应分两步走:第一步,未查明原因待批准前,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进行核算,并调整“库存现金”账户的账面数,以使账实相符。第二步,按查明的原因和批复的意见,再分别予以转账,并转销“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现列举案例施教如下:案例1?摇旺达公司2012年8月31日在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时,发现溢余200元,原因待查。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如下:

教学步骤:第一步,未查明原因待批准前,因盘点现金的实存金额大于账存金额,以实存金额为准,调增“库存现金”账户的金额,以使登账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现金实存金额相等。账务处理如下:借:库存现金?摇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损溢?摇200 第二步,按查明的原因和批复的意见予以转账。(1)若查明原因,该现金溢余款200元属于多收甲公司(或某个人)的零星销货款,则应挂某单位或某个人的账,作出如下账务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摇200 贷:其他应付款——甲公司(或某个人)?摇200。?摇(2)若经反复核查,无法查明原因,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应作为盘盈利得。账务处理如下: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摇200 贷:营业外收入——盘盈利得?摇200?摇 讲到此,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该案例经过第二步账务处理后,转销了“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使该账户的余额为零(结平)。案例2?摇旺达公司2012年10月30日在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时,发现短缺120元,原因待查。填制“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如下:

教学步骤:第一步,未查明原因待批准前,因盘点现金的实存金额小于账存金额,以实存金额为准,调减“库存现金”账户的金额,以使登账后库存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现金实存金额相符。账务处理如下: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摇120 贷:库存现金?摇120 第二步,按查明的原因和批复的意见予以转账。(1)若查明原因,该现金短款120元属于出纳员记账的差错,则会计上应按错账更正的方法及时予以更正,以使账实相符。此种情况,可要求学生根据《基础会计》课程中所学习过的错账更正方法自己进行会计处理。(2)若查明原因,该现金短款120元属于出纳员的责任,根据公司领导的批复意见由责任人出纳赔偿,则应挂责任人出纳员的账;若查明原因,该现金短款120元是被盗所致,属于保险公司赔偿,则应挂保险公司的账。会计上应作出如下账务处理:借:其他应收款——王××(或×保险公司)?摇1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摇120 教师可以将该笔账务处理与案例1第二步的(1)的账务处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前者与该笔账务处理涉及的账户不同,一个是债务账户(“其他应付款”),一个是债权账户(“其他应收款”),两者恰恰相反。因为前者属于应支付给某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后者属于应向责任人或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3)若该现金短款120元属于无法查明的其它原因,则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列作盘亏损失。账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盘亏损失?摇1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摇120 也许学生会将该笔账务处理与案例1第二步的(2)的账务处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产生认识上的误区,把该笔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款(盘亏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账户,以此与案例1第二步的(2)中的“营业外收入——盘盈利得”账户对应起来。作为教师在施教中应给学生讲清楚,案例2第二步的(3)的账务处理既不存在与案例1第二步的(2)的账务处理形成对应关系,也不存在配比的问题。之所以不将其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是因为该笔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款,既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不是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只能将其看成是因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盘亏损失来处理,从而计入“管理费用”账户。

二、关于银行存款清查的教学

首先,教师应向学生阐明企业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是企银对账法。这种方法通常是采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提供的对账单相互核对。从表面上看,企业与银行账户的核对属于账账核对,其实是账实核对,不能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会。企业至少每月与银行核对一次。在核对之前,先要把清查日止企业所有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登记入账,对发生的错账、漏账及时查清更正,然后再与银行的对账单逐笔勾对,若两者余额相符,一般说明无错误;若两者余额不相符,则可能系“未达账项”所致。接下来,教师应讲述“未达账项”的定义及其存在的四种具体情况,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概念框架和具体轮廓。对于未达账项如何解决,教师应从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两个方面阐述解决的方法。理论上解决未达账项的方法有余额调节法和差额调节法两种,其中余额调节法又分为补记式余额调节法和还原式余额调节法。调节后企银双方的余额应该平衡。而实际工作中解决未达账项的方法是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的。最后,教师还应通过案例教学,侧重教会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现列举案例施教如下:

案例3?摇长华公司2012年12月份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开户银行对账单的内容如下两表。请根据所给资料为长华公司编制2012年12月份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假设12月份银行存款日记账中收到一笔上月未达账项,即11月份银行存款利息收入900元)。

教学过程:

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将长华公司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笔勾对,查明存在的未达账项。该案例长华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月末余额为166,756元,开户银行对账单上的月末余额为185,126元,经核对查明存在以下未达账项:(1)该公司销售产品收到货款45,000元,已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而银行尚未收到单据,因此未登记入账。(2)该公司归还购货款21,560元,已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而银行尚未收到单据,因此未登记入账。(3)银行代企业支付电费1,340元,已从公司存款账上划出;而公司因未收到结算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故未登记入账。(4)银行代公司收货款42,300元,已划入公司存款账上;而公司因未收到结算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故未登记入账。(5)银行划入存款利息850元,而公司因尚未收到结算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故未登记入账。教师需要提请学生注意的是,“银行存款日记账”11月份的存款利息900元,属于11月份的未达账项,已在11月份进行调整,因此不需在12月份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进行调整。然后,根据以上查明的企银双方存在的五笔未达账项的情况,编制长华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下:

讲完该表的编制后,教师还须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表中的“调节后的存款余额”表明的只是公司在编表日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2)该表只是银行存款清查的一种形式,它只起对账作用,不能作为调节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3)公司在该表上调整的未达账项,不是记账行为,待结算凭证到达、企银双方记账后,上述未达账项会自动消失,当然新的未达账项还会继续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求甚解,才能真正学到实用的东西,以提高自己实践动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嘉,陈守谦,张敏.最新高职考试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10.

[2]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2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2010.1重印).

[3]杨有红.中级财务会计3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5.

调整账务处理范文第7篇

根据公司购买债券目的不同,可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类。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二、债券投资的账务快速处理技巧及应用

初始计量。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三种投资都在“应收利息”核算。债券面值都入成本,根据借贷平衡的原理,差额交易性金融资产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计利息调整。

[例]2007年1月1日ABC公司支付价款1028.244购入某公司3年期公司债券。票面金额1000元,票面利率4%,利息每年末支付。

(1) “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账务处理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28.244

贷:银行存款等 1028.244

(2) “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账务处理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8.244

贷:银行存款等 1028.244

(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账务处理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28.244

贷:银行存款 1028.244

后续计量。继续“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那就必须知晓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假设07年12月31日债券市场价格为1003.094元。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账务处理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3.94-1000) 3.094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94

借:应收利息 (1000×4%)40

贷:投资收益 40

继续“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那就必须知晓债券的实际利率,按摊余成本计量. 就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即为其账面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根据借贷平衡倒挤出来。最后一年不通过这种平衡原理计算。而是让账面清零,因此最后一年“投资收益”通过平衡原理倒挤出来,不是通过摊余成本计算。假设实际利率3%。2007年12月31日实际利息收入账务处理为:实际利息=1028.244×3%=30.84732≈30.85(元)。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40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30.8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9.1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除要明确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外,还必须具备其它两种核算方法的条件。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确认债券2007年12月31日实际利息收入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类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即为其账面价值剔除确认的公允价值的变动。 债券2007年12月31日实际利息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40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0.8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9.15

年末摊余成本=1028.244-9.15=1019.094(元)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摊余成本-公允价值)

1019.094-1003.094=16(元)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6

减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存在减值核算,继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2008年12月31日,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80.664元。2008年12月31日债券的摊余成本为其账面价值剔除确认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即1019.094元。确认债券2008年12月31日实际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40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1019.094×3%=30.57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9.4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调整前的账面价值为=1003.094-9.43

=993.664元,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993.664-980.664=13(元)。 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16元也应当予以转出。

借:资产减值损失 39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3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跟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样属于非永久性减值。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所以减值的核算才比持有至到期投资繁琐。

继续“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2008年12月31日,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000元。2008年12月31日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与债券2008年12月31日实际利息收入核算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同。减值核算较之简单。2008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 1019.094-9.43=1009.664(元)。资产减值损失=1009.664-1000=9.664

(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9.664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9.664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处置三种投资都是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间产生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志凤:《注册考试基础阶段应试指导及全真模拟测试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调整账务处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会计教材; 数据计算; 商榷

2009年注会《会计》教材第94页[例4-16]的例题、账务处理及分析过程如下:

A公司于2005年2月取得B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900万元,取得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 4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A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本例中A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

2006年1月10日,A公司又以1 800万元的价格取得B公司12%的股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2 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B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能够派人参与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A公司在取得对B公司10%的股权后,双方未发生任何内部交易。B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90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除所实现的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

1.2006年1月10日,A公司应确认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18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8 000 000

2.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

确认该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后,A公司对B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 700万元,其中与原持有比例相对应的部分为900万元,新增股权的成本为1 800万元。

(1)对于原10%股权的成本9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840(8 400×10%)万元之间的差额60万元,属于原投资时体现的商誉,该部分差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变动(12 000-8 4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360万元,其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部分90(900×10%)万元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270万元,应当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3 60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700 000

盈余公积9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10 000

(2)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1 800万元,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44(1 200×12%)万元之间的差额为投资作价中体现出的商誉,该部分商誉不要求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笔者对上述例题的账务处理分析后认为,A企业应该享有B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不应当是90(900×10%)万元,而应当是82.5(900

×11/12×10%)万元。因为投资企业计算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时,只限于投资企业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部分。该题中投资企业A公司是在2005年2月份投资的,A公司投资后B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应当是825(900×11/12)万元,而不是900万元。由此可见,其账务处理数据也应当作如下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3 60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 775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