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贸行业的分析报告

外贸行业的分析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外贸行业的分析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贸行业的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近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大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信保将积极配合大连市人民政府外贸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实施,采取积极的承保政策,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大连市企业扩大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积极配合大连市人民政府自主品牌建设、高新技术发展政策、农业产业化政策等,最大限度地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出口、农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积极支持大连市企业在出口信用保险项下与银行的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指导企业选择优质的融资服务,在扩大与国内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协助企业扩大与外资银行的合作。

此外,中国信保还将积极配合大连市人民政府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和相关政策的实施,全面支持大连市企业“走出去”。通过提前介入、积极跟进、加强指导,全面支持大型机电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和对外投资项目,全面提供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包括买方信贷保险、卖方信贷保险和再融资保险等)、投资保险(包括海外投资保险、来华投资保险和租赁保险等)、融资担保和非融资担保等各类产品。

协议还明确了中国信保要积极支持大连市企业国内贸易的发展,采取积极的承保政策,不断创新承保模式,完善国有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推进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积极支持大连市企业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项下与银行的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指导企业选择优质的融资服务。

根据协议约定,中国信保还将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供灵活优惠的保险费率政策,优先满足出口信用限额和国内贸易信用限额需求,安排理赔绿色通道,实施快速理赔或预赔,免费提供买家资信报告,以及试用新产品等;建立保险费率浮动机制,对长期运用信用保险的企业,根据投保、赔付、贸易增长情况,给予适当保险费率下浮;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集体保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支持新产品在大连市的开发,以及新产品在大连市优先试点运用;为企业提供国家风险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市场风险分析报告和风险管理建议书等增值服务;免费开通“信保通”网上业务;通过情况通报、典型案例、赔案分析、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宣传和业务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戴玉林表示,大连市对外开放和外经贸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信保这样的政策性保险公司的支持,大连市人民政府将积极为中国信保在大连的发展创造最优的环境,提供最好的服务,严格履行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的各项义务。一是要大力支持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在大连地区的发展,支持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在大连地区开展业务;二是目前大连地区参保企业数量还不足100家,这与大连市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政府将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利用;三是要支持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与大连地区金融机构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真正实现保险、银行、企业三方联动,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四是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下一步如何支持信用保险,市财政将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

外贸行业的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国;经济;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26-01

1 英国国内经济分析

1.1 自然资源及行业概况

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能源产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等;生物制药、航空是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英国的农业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化。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工业的重要性则不断下降,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品、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

1.2 英国经济发展进程

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经济实力遭到严重打击。1973年,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转而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关系。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开始治理“英国病”使英国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

英国经济在经历了1990年开始的衰退后,从1992年起开始复苏。根据英国统计局数据,在2000-2009年期间:英国于2007年GDP首次突破14000亿英镑,创历史新高。同时,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2000年人均GDP只有25,082美元,2007年达到45,962美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与其他西方经济体一起遭受重创。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英国2009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自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6个季度大幅下挫,这一数字显示去年英国正经历5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后,英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英格兰银行2009年底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指出,在采取了扩大货币发行量即定量宽松措施及维持低利率之后,英国金融系统在过去6个月已“稳定得多”。虽然英国经济面临较多的不利因素,且整体复苏尚需时日,但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有所回升。2009年10月,英国工业生产以两年来最快速度增长。

1.3 英国经济现状概况

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9年居世界第七,落后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

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英国经济比上年萎缩5.0%,比第一次的下降4.8%下调0.2个百分点。初步统计,2009年英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为13964.74亿英镑,同比名义下降3.6%。按照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为12640.77亿英镑,同比实际下降5.0%。

分经济部门来看,农林渔业同比实际下降6.8%;工业同比实际下降10.2%,其中,采矿业和油气业同比实际下降10.3%,制造业同比实际下降10.5%,电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同比实际下降7.8%;建筑业同比实际下降9.3%;服务业同比实际下降3.6%。GVA同比实际下降4.7%,扣除油气产业后同比实际下降4.6%。

2 英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特点

英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大,外贸对国内经济有重要影响。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英国提高就业,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

2.1 英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2009年英国货物贸易规模有明显下降。据英国海关与消费税局(H.M. Customs and Excise)统计,2009年英国货物贸易进出口8648.8亿美元,较上年(下同)下降25.0%。其中,出口3533.4亿美元,下降27.0%;进口5115.4亿美元,下降23.6%。贸易逆差1582.0亿美元,下降15.0%。

2.2 英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

英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等。英国前20个贸易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其中欧盟成员国占9个。

2009年英国对美国、德国、法国、荷兰和爱尔兰的出口额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14.8%、10.9%、7.9%、7.7%和6.7%,自德国、美国、中国、荷兰和法国的进口额分别占其进口总额的12.1%、9.7%、8.5%、6.5%和6.4%。主要逆差来源地是中国、德国和挪威,2009年逆差额分别为354.6亿美元、232.0美元和188.9亿美元,下降14.2%、25.4%和43.1%。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国是阿联酋和爱尔兰,顺差额为53.5亿美元和48.0亿美元,阿联酋同比变化数据不详,爱尔兰下降61.3%。

2.3 英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和矿产品是英国的前四大类出口商品,2009年占英国出口总额的23.2%、18.6%、11.8%和11.4%。其中,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的出口的目标市场均以美国和德国为首,而荷兰是矿产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英国的主要进口商品是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和矿产品,2009年进口1067.1亿美元、604.8亿美元、531.4亿美元和521.7亿美元,占英国进口总额的20.9%、11.8%、10.4%和10.2%。其中,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方面,德国均在英国市场上居首位,在运输设备市场上更是占到了25.9%的绝对优势。

2.4 英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情况

外国投资对英国经济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0年,英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221.6亿美元,以后,随着全球并购活动陷入低潮,加上受欧元诞生的影响,英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在2001-2003年连续3年大幅下降。

2004年,受经济增长强劲带动以及金融、制造业中重大并购活动的影响,英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长278.7%,达到780亿美元。2005年英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219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的外资投资国,超过第二位美国的1060亿美元、第三位中国的600亿美元(UNCTAD)。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的报告,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39%的背景下,英国2009年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70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92.7%,在欧盟国家中排名第十二位。而2008年英国吸引外资达969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位。2009年在英国进行跨国并购涉及金额为249亿美元,较2008年的1477亿美元大幅下降83.2%。在2009年涉及金额超过30亿美元的27起大型跨国并购中,仅有5起涉及英国公司。

3 加强中英经贸关系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议会民主传统,政治制度成熟稳固。政权更迭、党派竞争不会动摇国家上层建筑。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英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英国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先进,金融服务业居领先地位,而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中英两国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英双边贸易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近年来,由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中英双边经贸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和负面影响,两国间的加强互利合作也更凸显其迫切性和必要性。如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双边合作空间,发掘彼此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新的增长点,对双方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相信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将促使中英双边经贸合作向更高的水平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之探析[J].历史教学,2003,(6).

[2]康逸.中英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J].中华工商时报,2009,(5).

[3]英经贸合作简介[EB/OL].中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网站.

[4]英国经贸形势及中英贸易关系[EB/OL].商务部网站.

[5]英国投资与经贸分析报告[EB/OL].qdwzb.省略,2010,(6).

外贸行业的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一、上半年在外招商成绩突出。

在上海工作期间,主抓联系浙江、福建、广东片区的招商工作。带领投资促进一科同事,广泛收集招商信息,联系各地客商,开辟招商门路。特别是采取了“大海捞针,转园区,敲门招商”方式,得到市县领导和市招商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2010年2月被市招局授予“眉山市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具体情况:先后联系客商30多家,洽谈项目20个,独立引进签约落户3家。

日化项目:7月30日成功引进落户经济开发区的全国洗涤行业十强企业东莞立顿洗涤用品实业有限公司,截止目前,一期工程如期完成投资8000万元,并于2010年12月15日正式进行试生产。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投资建设。

20万吨硅酸钠生产项目:今年1月1日签订投资县经济开发区的广东雄泽贸易有限公司,是广东省最大的生产经营洗涤用品专用硅酸钠(水玻璃)和色粒子、蛋白酶的企业。专门为广州立白、广州浪奇、广州宝洁、白猫等国内知名洗涤企业提供原料。项目拟投资3000多万元建年产20万吨硅酸钠生产基地。目前,一期工程投入万元,正在进行试生产,完成投资总额的80%。

商务酒店(含房地产)项目。四川美神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3500万元,建设20亩土的房地产及“八百寿商务快捷酒店”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招拍挂等报建手续,即将开工建设。

二、下半年在彭工作成绩显著。

5月份招商结束回到商务局工作后,根据单位领导分工,内贸方面主要分管全县会节经济、物流业、再生资源回收、二手市场;外贸方面分管三外(外经外贸外资)工作;综合工作方面分管项目工作和打击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活动工作。具体如下:

(一)内贸工作。

1、会节经济:组织召开了“2010县首届消夏啤酒、“2010县美食和土特产品节”2个全县性展会。吸引消费上100万人次,商品交易1000多万元。特别是只用20多天的时间,带领单位同事,全靠招商的形式筹集资金,自行策划组织成功举办了县乃至全市的首届县级城市的消夏啤酒节,7天时间里,吸引消费人次80多万,实现消费收入500多万元。由于经费筹集快,组织得当,形式独特,得到了省商务厅、市商务局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表扬。

2、物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掀起六大”建设的要求,重点组织抓好了全市三大物流园建设之一的青龙物流园建设。先后协调同济大学物流规划院等部门搞好了青龙物流园区建设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写的的大量资料收集工作,落实了园区名称、定位、土地区划、功能区划等基础性工作。及时完成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并组织通过了项目的专家评审。目前,保证了青龙物流园区的西货站、专业市场(钢材、石材、建材市场等)等项目的顺利进场建设。目前项目总投入万元。

3、再生资源回收: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违法收购“三电设施”活动,7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县首次再生资源回收工作会。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补办经营资格证6家,口头教育警告6家。设计制作发放严禁违规收购“三电设施”标牌30个。有效地打击和净化了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威吓了偷盗犯罪分子。

4、二手车市场:按照行业要求,解决县二手车交易市场多年来的以街为市、以路为市“散、乱、差”现象以及“偷税漏税”问题,组织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到各区县学手车市场管理经验,主笔写成调研报告材料,报告了县政府,得到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出设立县二手车交易专业市场要求,得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引进备案登记了县第一家正规的二手车交易有限公司,启动县二手车交易市场项目建设。

(二)外经贸工作。

1、加强调研,跟踪服务重点外向型企业。深入乡镇、企业,对外向型企业进行了全面调研,确定了10家出口企业、8家外商投资企业为重点服务企业,密切关注其运行情况,帮助破解企业在退税政策调整、成套设备进口、核心技术引进、进口贴息、网上年检等存在的诸多难题,最大限度调动外贸企业进出口的积极性以及扶持外资企业健康发展。

2、深挖潜能,壮大外向型企业队伍。主动服务全县13家外商投资企业,对昌宏农业、巴斯夫、福临玻璃、尼科国油等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和外资并购项目的报批进行全程跟踪与服务,确保外资强劲增长势头,使全县利用外资实现了新的突破。

外贸行业的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国际商务 实训体系

高职教育的根本,必须要贯穿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专业综合业务实训以适应社会实际需要,而国际商务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如何为学生构建涉外商务的国际贸易平台,使学生成为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的实用型人才,一直是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实训体系”的建设内容

“实训体系”建设内容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我们主要是引入“商贸型企业经营管理沙盘”(ERP),让学生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商贸企业经营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学习每门课程中,运用相关的教学软件,着重强调对完成某项或某几项任务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础技能的训练。该类实训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掌握或进行单一方法、技能的训练。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实训内容分两块,即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及“就业顶岗实训(实习)”,后面还会详细说明。

二、实训课程包的具体实施

1.第一阶段:实践导入阶段

我们在学生入校以后,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开设了一门“商贸型企业经营管理沙盘”(ERP)课程,学习时间为两周。具体的做法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成立公司,分任CEO、财务总监、市场经理、生产经理和采购经理等管理角色,一起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外贸公司,连续从事数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通过直观的外贸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包括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初步体验、感性认知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个外贸企业的组织架构是怎样构成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以及相互之间是怎样配合和协作的,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可以以学生做过的沙盘的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为背景、素材和案例,进行应用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模拟体验的经验基础、有了对所学内容的感性印象,他们就会把老师讲的理论和知识与它们建立起影射关系,带着出现(发现)的问题去学习。

2.第二阶段:软件贯穿阶段

在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中,都融入了相关的教学单证、货代、营销等软件实训,例如在“进出口业务”的教学中,我们引入的是出口模拟操作系统软件,这个软件的实训以出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要求学生以一个独立业务员的身份完成出口贸易中业务中从贸易磋商到签订合同、到履约的若干实践环节的内容,通过生动的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实际业务。我们将这套软件的实训内容贯穿在进出口业务课程的整个教学中,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商品出易的全过程,从而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并通过谈判、签约、履约、结算等独立过程,初步达到了培养和锻炼其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分析、组织以及业务管理的能力。

3.第三阶段:对接企业阶段

(1)“国际商务综合业务实训课程”

在学生学完了所有的专业课程以后,我们在第五学期的最后四周开设了这门“国际商务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的各专业课程知识(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物、市场营销等)融合贯穿在整个综合实训体系中,使学生基本技能与专项技能熟练,综合技能应用能力强,真正做到上手快、业务熟、职业素养高,形成较好的“问题解决”的业务操作与管理能力,为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综合实训课程采用的是全国若干学校使用的一个动态在线的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平台,学生都将扮演一个独立的进出口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全球包括中国、美国等在内的10个国家,他们的任务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进出口业务为所在企业创造利润。在这个环境中,包括了银行、海关、外管局、商检、税务、货运公司、保险公司等14个相关机构,动态模拟了汇率、进出口税率、退税率、产品成本等业务信息。学员们通过企业黄页、广告信息、产品信息等方式寻找贸易伙伴,并互为交易对手直至达成最后的交易。在具体的做法中,我们与开发方联系,尽量联系更多的采用该软件的高校同时间段开设该门课程,这样学生在开放的平台能找到更多的贸易伙伴(一般有几百人),真正做到了将“企业搬进课堂”的教学。

(2)“就业顶岗实训(实习)”

在学生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学生以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对口的岗位顶岗实习,全面进行实践。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老师都全程进行监督、指导,同时学生要结合顶岗实习撰写企业调查报告,或岗位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等作为毕业论文,完成从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换,实现理论、技能与管理能力的全面升华,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训体系的实施效果

首先,真正实现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解决了国际商务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做到理论知识“必要、够用”,实践内容“专业、适用”。

其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了实训,使学生在放性的、竞争性的、高仿真性的实训中学习,极大吸引了学生,很多学生在最后阶段的综合实训课程中到了“忘我”的境地。

最后,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通过我们三个阶段的实训体系的训练,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提高了,逐步树立了正确的职场竞争观念和良好的职场合作意识,掌握了一些职场礼仪和处事方法,为顺利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健.从企业实战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模式创新 [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汪治.高职管理类专业“四阶段”实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J].中国市场,2008,(9).

外贸行业的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10)十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共话金融改革 无

(15)十的春风温暖 无

本刊关注

(22)做好融资规划 为企业插上腾飞翅膀 无

(24)中小企业融资的综合规划 唐道银

(26)企业融资规划的策略选择 唐道银

(28)电子商务大趋势下的冷思考变与不变——第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国际采购新趋势与中小企业应对策略论坛” 李明其

(30)共聚人脉 共享商机 共谋未来——第七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钢铁流通博览会在武汉隆重举办 候燕 尹娜娜

银企风采

(32)广富诚:做“幸福广东”的践行者 无

(34)老国企扬起新的风帆 广东省花城企业公司侧写 无

(36)以视觉冲击力传达品牌感染力——广州柏司室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兼设计总监黄子科谈室内设计的审美 符崇道

权威声音

(38)加快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杨伟民

(40)银行培训:素质为先,技能是关键 专访本刊专家、广东银监局巡视员孟建波 唐道银

(42)村镇银行:新的、弱小的、值得期待的——中国村镇银行生存与发展专题报道(三) 无

金融实务

(52)珠三角上市中小企业研究分析报告 郑德? 王健超

(54)新规前ipo融资宜早规划谋实干 张金喜

招商引资

(56)温哥华海岛投资移民好去处——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岛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区投资概况 于娜 方舒明 郭冰峰(翻译)

(60)共享专业与技术携手国际工程团队修建绿色地球村 于娜 方舒明 郭冰峰(翻译)

行业分析

(74)珠三角经济之移动支付 何晨

(76)用智慧和真情打造人格魅力——记武汉大贵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经营培训专家杨明国 胡亚雷

盛世财富俱乐部

(78)舌尖上的癌症与健康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科主任张海波漫谈癌症与预防 符崇道 吴忠华 吴克强

(80)保险的核心是提供风险保额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传明谈保险意义和功能 符崇道

资讯服务

(82)融资宝典全国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产品总揽(13) 于娜

(85)谈判技巧与实践指引 无

(85)展会资讯 无

(86)商务部、国资委、中小企业投融资杂志社联合举办行业信用企业推荐活动 无

(87)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小企业投融资杂志社联合举办“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 无

(88)首届中国国际养生保健节在穗举行广东省保健行业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成立 无

&

nbsp; (89)广东省皮具箱包流通协会启动珠三角联席会议 符崇道

(90)营造高铁爱心驿站广州南站爱心专区正式启动 苏雁影

(90)第三届中国(广东)-东盟战略合作论坛暨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区推荐会在穗召开 方舒明 于娜

(91)革命老区红安百亿元打造中部轻纺服装城 侯燕

(91)第四届友邦保险高端财富论坛广州站开讲 符崇道

(92)广东银行业召开培训工作会议 融资规划师培训引业内关注 无

(93)建立开放式办学体系,推进办学模式改革 广东省外贸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岑洁珊

(94)文搏四海,法行天下——中山大学首届博研沙龙在番禺举行 唐道银 苗俊峰

(96)清远举办第五届中小企业服务周 无

(97)广东银行业举办服务礼仪大赛 无

外贸行业的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农产品 出口 预警机制 系统

一、农产品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对外贸易中,对不利于对外贸易发展的意外事件进行合理的评估,了解这类事件引发的危机及影响,以便做应变的准备和预案,更进一步是了解、描述该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控制或利用该类事件以利于本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这就是对外贸易预警的涵义。具体到农产品出口上来说,预警机制就是收集与农产品出口相关的信息,并且对其进行甄别,对不利于出口的事件进行评估并且做出相应的对策。

世界贸易规则下的农产品出口预警体制,应当包括农产品信息体制,农产品标准、认证和检验制度,农产品外贸应急体制等。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完善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主体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是我国农产品进行自我保护、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信息收集、处理和机制

信息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宏观信息缺乏和市场研究不足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或者得到的仅仅是未经分析的原始数据,不能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在这方面应当分地区、分产品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的搜集,然后进行加工处理。特别是有关TBT方面信息的搜集,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发性和技术性较强,并且信息交流比较艰难,一般的个人无法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求建立专门的信息搜集和咨询机构,发挥驻外经商及经贸研究机构的优势,根据农产品具有较强季节性的特点定期收集、整理、分析、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接受国内生产者及出口企业关于这方面的咨询。对于收集到的信息应交给专业的分析机构,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预测, 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并公布一定的指导意见。

在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将其出去并且要在的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在这方面应当发挥网络和行业协会的优势。网络具有快捷、方便、成本低、易操作的特点,可以保证生产者和厂家以较低的成本及时地获得所需的信息;而行业协会则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行业协会的专业人员能够读懂相关的数据分析、对相应的分析结果能够准确全面地理解,并且可以挑选有代表性的生产者和出口企业进行讲解,然后通过这些企业的示范效应达到信息的完整传递。

(二)建立有效的外贸争端解决机制

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大部分是不利的信息,应当建立对由这些不利信息所引发的贸易争端的处理机制。这种争端解决机制应该由政府出面,有针对性地解决。一方面,根据WTO的有关规定进行合理的申诉。例如,WTO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成员方制定与现行国际标准不符的强制性技术规定时,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性规则。首先,应该公开通知并且告知世贸组织秘书处;其次,在通过此类规定之前,必须提供足够的说明;最后,给有关出口成员提供一个就标准草案提出意见的机会,准备采用技术规定的成员有义务在最终确定内容的时候考虑其他成员提出的意见;此外,还规定成员方制定标准的工作机构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他们的工作计划,提供正在制定的标准和过去采用的标准信息。在收集到某些国家的技术标准制定的信息后,应该合理地提出我方的意见以引起对方的足够重视。此外,一旦对方真正的实施某些措施引起贸易争端,我方应当由政府发起、通过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应当采用适当的自卫措施,对于外国带有明显歧视性的做法给予坚决的回击,并且这也为将来的谈判增加了筹码。例如:2000年6月1日,韩国单方面宣布对于来自中国的大蒜征收315%的高进口关税,这对我国的蒜农将造成极大的损失。在交涉未果的情况下,我国政府6月7日宣布对原产于韩国的无线电话、聚乙烯采取暂停进口措施。在意识到己方将受到极大的损失后,韩方主动提出了协商,最终中韩两国以大局为重,通过谈判解决了这一争端。

(三)建立相应的组织配套机构,确保预警机制发挥作用

预警机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需要一套成系统的组织机构来运作和实施。这一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稳定性原则。应该是由专人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不应该是由其他某些部门的人员来兼职;形成中央到地方、地方到企业、国内到国外的机制,并且是一种稳定的机制,不是临时使用临时拼凑所形成的。

二是统一领导,层次性管理。有一个全国性的领导机构,这个机构一般要设在首都,并且应该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全国性的领导机构下面应该有各个地方的预警机构,地方的预警机构应该与当地的大型出口企业有直接的联系,形成中央-地方-企业的领导管理机制,并且这种机制有利于预警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而且能够敦促企业做出快速反应。

三是分工协作原则。这种分工协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央母系统和地方子系统之间,另一方面是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应当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中央母系统负责对地方子系统进行分工、组织和协调,对于地方传送上来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生成预警和指导报告,然后向外。地方子系统应当做好自己所分到的项目的信息的搜集和初步处理,并且对企业进行指导。根据《SPS》协议的规定,实施SPS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主要通过双边磋商来解决,少数通过诉诸WTO/DSB来裁决,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磋商或诉讼的主体都是政府。因此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争端或危机发生后对外协商和申诉的主体,此外对机制的建立提供支持,包括人员、办公场所以及初期的资金提供等方面;行业协会的主要作用初期是做好上传下达,将自己和企业搜集到的信息传递给中央系统以供分析,并且根据分析报告做好对企业的具体指导工作,在后期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尽快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立行为能力成为预警机制运行的主体;企业的作用在于在进行出口业务时,通过进口商以及其他渠道搜集有关自己产品的预警信息,做出初步分析并将其上传给分析部门,其次是对预警信息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并且配合行业协会和政府完善预警机制。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建立较晚。2006年5月22日针对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联合《对日出口农产品风险评估报告》,正式启动农产品出口行业预警机制。尽管以前也有相关类似的机制建立,但大都没有成为系统,新启动的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也由于时间仓促,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与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

尽管大家这些年一直在讨论、呼吁尽快建立预警机制,但是都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性的东西,对于建立农产品出口的预警机制缺失相关的理论支撑。

这一方面因为目前国外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相关的文献,美国的“扣动扳机机制”和欧盟的“进口监测快速反应机制”针对的都是进口贸易。为什么这些发达的出口大国没有农产品的出口预警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呢?原因在于,虽然贸易摩擦在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中都比较频繁地出现,但只有赶超型国家的经济对出口贸易摩擦最为敏感,也只有这些国家才对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格外重视。这类国家在经济的追赶阶段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对较高,出口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而且出口和对外投资的关系也比较密切。而发达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虽然对外贸易的绝对量即进出口总额比较大,但相对量即对外贸易依存度却比较适中。相对而言,维护国内比较劣势产业的安全、保证国内就业才是这些国家最为看中的,因而其摩擦预警机制的重点放在监测进口方面,对出口贸易摩擦的关注比较少。日本、韩国在实行出口贸易拉动经济时,相关的农产品贸易摩擦非常少,并且现在两国已经转向通过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发展,减少对外贸的依存度,因此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国内的研究不足,大多数的研究都基于表面,将农产品的出口预警机制与其他的反倾销机制等混为一谈,更多的是关注数据、指标等量化的东西,热衷于获得数据后的事后分析,反而轻视了对信息收集、的研究,得到的是一些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懂的结果,对于实践的指导性不强。

(二)预警机制主体之间分工不明,职责不清

我国现有的预警体系的主体包括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但是三者之间的分工不是很明确。首先政府在预警机制的资金提供、人才培养、预警信息搜集、信息分析和上做得还很不够,对现实缺乏指导意义;其次,中央政府承担的任务过重,特别是商务部所要做的项目太多,导致对搜集到的信息无法细化、无法系统分析从而也就无法提供出有价值的系统报告,而地方政府的作用还不突出,除了北京、上海的预警机制较完善外,其他省份或还没有建立或是尚不完善;行业协会开始的时候没有做好上传下达的角色,既没有把信息及时传递给政府,也没有将相关的信息传递给企业,而且自身发展滞后,没有做好在将来成为预警机制运行主体的准备;企业则存在观望态度,对于自己掌握的预警信息没有及时上报,自己又不能做出合理的分析也无法采取合理的对策,没有作为预警机制受益人的意识。

(三)预警机制的受益人广度不够,缺乏资金来源

受益人广度不够实质说明了我国企业对预警信息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没有充分利用好预警信息对自己行为进行指导,只有在受到损失后才会真正重视起来,但一旦经过一段时间,又会逐渐淡化这种意识,特别是要求为获得这些信息付费的时候,企业的这种侥幸的推托心理和“搭便车”心理更加显而易见。预警机制从其创建之初到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给予软硬件的支持,国外的预警机制采用的是谁受益谁交费的原则,但在我国却是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支持,这就限制了预警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四)预警的时效性不强

一是信息的收集不够及时,往往进口国的相关措施已经开始实施,并且对我国的出口造成损害了以后,我们才意识到对这方面信息的整理和收集,完全没有起到预警的作用,更像是亡羊补牢。二是信息的不够及时,一方面信息不能够及时地传递到企业手中,并且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有损耗,造成信息到达企业时已经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是企业对于信息的反应时间太长,对于预警信息不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只能吃完一堑,才长一智,而做不到未雨绸缪。这方面我国的教训是惨痛的,2002年1月23日欧盟向中方报告中国出口欧盟的蜂蜜含有氯残留成分;1月25日欧盟做出暂停进口决定并通知各成员国对中国蜂蜜强行检查。可是直到4月22日中方才做出反应,要求有关部门停止开发、生产、销售含氯蜂蜜,而5月1 日才要求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蜂蜜严格检查,购置检测设备,这已经距离欧盟向中国提出交涉3个月之久,为此中国出口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2002年1到5月,仅大连口岸遭受欧盟退运的出口蜂蜜就高达800多吨,价值70多万美元。在中方整整两年的努力下,直到2004年7月16日才恢复对欧盟的蜂蜜出口。

(五)缺乏稳定成系统的组织原则

由于没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统一的管理体制,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的建立缺乏协调性,造成了各个地方之间的重复建设。这一方面造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同一个问题出自不同信息来源,以至于无法甄别哪个是有用的,哪个是虚假的,最终使得数据缺乏权威性;此外,由于我国目前的信息来源――出口企业、民间行业协会、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信息中心、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及其附属机构等均过于“广泛”,信息的整合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的建议

(一)确立建立主体

一般来说预警机制的建立主体应该是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实质是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它是一种民间组织,不属于政府的管理机构系列,是政府和企业联系的纽带。行业协会对本行业的出口情况十分熟悉,对国外的市场信息反应灵敏,与企业的联系紧密,并且其组成人员都是业内人士,对搜集到的信息可以及时地做出有效的甄别和准确的判断,能够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但我国现阶段的行业协会还不完全具备以上的特点,很多协会是隶属于各级的经贸委,名曰行业协会,但行政色彩浓厚,有很多的行业协会在履行“第二政府”职能。此外组成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缺乏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并且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成为预警机制的建立主体。对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而言,企业数量太多,大型企业相对较少,因而其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强,无法做到涵盖所有种类的农产品,并且企业的“搭便车”心理也使得其无法成为预警机制的建立主体,建立预警机制的重任最终落在了政府的头上。

笔者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建立预警机制的初期,政府应当起到主导和主体的作用,即一方面建立起全国的预警体系,加强预警信息的搜集工作,组织专门的人员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形成指导意见然后通过专门的渠道出去;另一方面,在建立预警机制的同时大力建设我们自己的行业协会,使其真正成为标准的、专业的行业协会,为将来成为预警机制的运行主体做好准备。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巴西的预警机制的建立主体就是政府,其通过外贸委员会、外交部和工商发展部三个政府职能机构来运行全国的预警体制,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纵向管理,横向密切配合的组织结构,概括而言,建立的主体是首先由政府承担,然后逐渐过渡给行业协会来运行,企业的作用主要在于对于预警信息做出及时迅速的反应,并且尽自己所能搜集信息,同时在将来应该根据谁受益谁交费的原则交纳会费。

(二)建立起全国性的稳定的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包括中央系统和地方子系统,中央系统主要负责宏观方面的信息搜集以及信息处理,形成统一的指导性意见,并且对地方的子系统之间进行协调和组织;地方子系统主要负责微观的信息搜集和处理,并且将信息上传至中央系统,最后达到全国共享。

1.中央系统

中央系统的建立必须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对我国来说应该是建立在商务部下或者自己独立成为一个组织机构。无论怎样,该系统必须保持独立行为能力,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涉,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中央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宏观预警信息的搜集、对子系统和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争端解决机制和对地方子系统之间进行组织协调(如图1所示)。宏观预警信息主要包括WTO组织的相关法律文件、法规政策,各个主要出口对象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指令,各个国家潜在的政策转变可能性等相关信息,充分利用中央政府驻外使领馆以及商务部驻外经商机构子站,并且与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保持紧密联系,争取搜集尽量多的信息,做好分类整理;对于信息的处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信息的分析,中央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组织相关专家、大专院校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形成可行性报告。二是对分析好的信息和可行性报告出去。这需要依靠地方子系统的通力合作,主要采用网络的形式。在出现重大警情时候,可以采用各个地方子系统和中央系统的联席会议的形式对信息进行讨论、分析和,这既可以听取地方子系统对警情的分析和意见,又可以很快地将信息出去。三是将各种信息整理形成自己数据库,以便日后研究参考。建立争端解决机制是为了防止一旦出现由预警信息所导致的贸易争端和贸易报复,可以由中央系统出面组织应诉和对策,并且以一个权威的分析和信息部门与政府合作共同对付所面临的危机;对地方子系统的协调组织工作主要是为了防止子系统之间的重复建设,这里是指对信息的重复收集、处理和加工,按照各个地方的出口份额给与一定的任务,并且监督子系统的运行,当然这需要中央系统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因此中央系统的建设必须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一定的授权。

2.地方子系统

地方子系统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下的预警系统,没有必要每个省份都建立子系统,只需要农产品出口额在前几位的几个省份建立子系统。下表是我国2004年和2005年出口额排名前12位的省份,它们的出口总额占全国总额的84.999%,并且从地图上看这些省份都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因此在这些省份下建立子系统,一方面可以按照谁受益谁承担责任的原则由它们负担对自己有益的项目,另一方面也符合国家东部照顾西部,东部补充西部的政策。

地方子系统的建立应该和地方的行业协会同步进行。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起个省份的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执行子系统的功能。建立之初,资金、人员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应当由政府提供,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之后,逐步发展企业会员,然后通过收取会费的形式,达到自己的独立行为能力。这是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既要建设本身的系统又要发挥子系统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偏颇。子系统执行的功能主要包括对微观信息的搜集和初步处理、对企业的具体指导以及建立各地方出口企业的数据库。对微观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针对各种农产品所可能遭受的出口壁垒进行广泛的信息搜集,在中央系统的协调之下,将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按照出口的分类标准,将一类或几类分给一个省份,这个省份就专门负责这几类农产品的信息搜集和处理,每个省份负责不同种类的农产品信息。分配的原则可以按照该产品在哪个省份的出口额最大就交由哪个省份去做,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信息搜集和处理难度不同,这些需要由中央系统来协调,也就是需要一定的行政命令或者行政规则。对企业的具体指导是指在收到相关的信息分析报告或者指导意见后,及时地向企业传达,对企业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并且监督企业对这些信息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这一步可以先把信息传递给大型出口企业,对大型出口企业进行指导,然后通过其示范效应辐射周边的小型出口企业,最后达到对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快速反应的目的;建立地方出口企业数据库的目的在于掌握本地区农产品的出口情况,然后将这些信息上传至中央系统,达到对全国数据库的完善。

中央系统负责全局的协调和宏观方面,地方子系统负责微观和自己地方内部的协调。各个子系统应该将获取的信息以及初步处理结果及时上传至中央系统,中央系统做出判断分析后作出全局性的安排,然后将信息和可行性报告发给各个子系统,这样达到每个子系统的信息都能做到全国共享。当然,如果获取的预警信息比较紧急,各个地方子系统之间可以直接沟通,而不必通过中央系统,并且紧急情况下子系统可以自己处理问题而不必请示中央系统。总之,形成一套纵向协调管理,横向密切联系的全国性组织机构。

(三)对预警信息搜集的建议

1.针对不同出口目标国家和不同的农产品壁垒进行信息搜集。

对农产品贸易壁垒信息的搜集应针对那些主要进口我国农产品的国家,注重其中的发达国家。一般来说,国际上大部分的技术标准、国际法规以及相关的指令都是首先由发达国家发起的,因此跟住这些国家的发展趋势,也就掌握了大部分的预警信息。但也不能完全忽略其他国家,这需要各个子系统根据所承担的农产品品种类对要进行信息搜集的国家进行选择。如表2 所示,我国近三年来农产品出口的目标国家前三位分别是日本、欧盟、美国,三个国家的份额总和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3.46%,因此有必要对这三个国家和地区进细致的信息搜集。

在确定了所要搜集的国家后,应该按照不同种类的贸易壁垒进行信息搜集,做到有针对性。目前我国每年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出口额已经超过25%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第一大贸易壁垒。目前对农产品所设定的壁垒主要有:绿色关税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标志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包装制度以及绿色补贴限制。

2.针对不同种类的农产品进行出口壁垒信息搜集。

要对每一种出口农产品全面预警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应有选择性地对有关重点产品进行信息搜集。重点产品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出口量比较大,竞争力较强,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近年来出口增幅较大的产品;出口价格近年下降幅度较大的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相对比较单一的产品。此外,各种农产品所遭遇的可能的贸易壁垒有所不同,这要求各地方子系统在进行信息搜集的时候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

总之,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起步较晚,有很多的需要完善的地方。一个运作良好、效果显著的预警机制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来进行支撑,这套系统要具有充分的稳定性,形成中央系统到地方子系统纵向统一指挥管理,地方子系统横向密切联系,最后达到全国信息共享。此外,这一系统的建立也为其他种类产品的出口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模板,同时也对相关产品的进口预警机制的建立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王厚双:《直面贸易摩擦》,辽海出版社,2004年。

黄辉:《中欧贸易摩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产业安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陈泰锋:《中美贸易摩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杨昌举、宋国军、胡品洁:《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法律出版社,2003年.

叶全良、王世春:《国际商务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人民出版社,2005年。

刘松柏:《管理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黄亦军、黄辉:欧盟禁止进口中国蜂蜜:应对策略及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2期。

樊哲银:建立农业风险预警机制 增强农业竞争力,《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杜红权、梁志良:加快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的完善,《对外经贸实务》,2004年第2期。

姜文辉、王宗坑:论农产品进口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建立,《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第21期。

外贸行业的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2007年10月21日,国内首创的首个纺织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以下称柯桥指数)正式。在柯桥指数三周年之际,10月25日,商务部指数工作会议在柯桥举行。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周如生主任介绍了柯桥指数运行三年情况及市场走势分析,义乌小商品市场、盛泽东方丝绸市场、叠石桥家纺市场、中关村电子市场等其他指数编制单位也交流了各自指数运行情况。

“中国纺织品道琼斯指数,世界纺织品市场的风向标。全球纺织品交易的晴雨表”,这是柯桥指数的目标和定位。柯桥指数的“横空出世”,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柯桥指数立足于纺织行业发展前沿,关注纺织创新资讯,汇聚纺织贸易动态,阐述纺织发展前景,科学预测行业前景,警示产业风险,成为深层次解读纺织贸易发展的一份重要资讯参考。

绍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孙云耀表示,柯桥纺织指数的采集工作是绍兴纺织产业发展、纺织市场繁荣的重要载体,也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经营的重要指南和社会消费的重要参考,今后要在轻纺市场提升发展和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科学编制,为行业发展服务

“目前,可以毫不讳言地说,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是与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并驾齐驱的,与柯桥纺博会一样,是绍兴一张沉甸甸、叫得响亮的‘金名片’”。绍兴县委常委诸剑明自信地说。

柯桥指数在商务部、中国轻纺城以及相关研发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高效运作,其意义日益彰显。厦门大学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所所长杨灿认为。柯桥指数有利于加快综合性产业发展服务平台的建设,构筑功能更为完善的营销体系和贸易网络,从而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转变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方式,避免无序竞争,减少贸易摩擦,增强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纺织品市场对国际价格形成的影响力。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介绍,柯桥指数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立体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指标。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指数的诞生,既是轻纺城市场发展的结果,也是商务部、浙江省政府、绍兴县政府推动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和提升的结果。柯桥指数涵盖了纺织品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外贸指数等方面,是一个科学完善的指数体系。在数据来源方面,集中采集轻纺城市场上千种代表商品的成交价格、成交量、成交金额等数据,采样范围依托中国轻纺城及绍兴当地多个面料批发市场、原料批发市场、大量纺织企业和贸易公司,样本库容纳了原纤、坯布、面料、家纺、服装辅料等5个大类、35个中类、288个小类,代表品种2000多个,而且单列出了“时尚面料”,突出了轻纺城市场时尚潮流的特征。

为更好地适应轻纺城市场发展变化,柯桥指数有序开展指数扩容升级,使指数反映的市场信息更全面,热点跟踪更到位。如联合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专家课题组,对绍兴县规模以上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开展研发100纺织企业指数、面料创新指数等系列课题,使柯桥纺织指数更为全面、细致。柯桥指数至今,已价格指数144期,总景气指数35期,外贸景气指数和外贸价格指数35期。

不断成长的柯桥指数,逐渐成为反映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一面“镜子”,引领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特别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更是成为经济领域内权威机构解读轻纺产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柯桥纺织指数编制办公室通过多次市场调查,撰写分析报告反映企业需求,配合外国专家把脉轻纺城市场纺织产业发展情况。这些分析报告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政策研究室等经济领域内权威机构的关注。如今,更多的权威机构通过指数走势变化来解读轻纺产业的发展方向,了解绍兴地区纺织企业转型升级进程。

柯桥指数,成为绍兴纺织企业家决策的“导航仪”。越隆控股副总经理王荣根要求公司管理、采购、销售等部门了解每一期的内容。王荣根说,“越隆这样上规模的生产型企业,对于行业发展的关注要大于对企业产品市场的关注,因此柯桥纺织景气指数的推出,使我们企业找到掌握行业宏观发展态势的工具,节约了时间,减轻了信息收集与整理成本,成为企业不用支付工资的生产经营‘参谋’”。

提高应用价值,增强“话语权”

三年前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品牌的开始。三年来,指数编制部门经过辛勤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已经取得良好的经验和成果,其正确性以及与市场的关联度得到证实。

柯桥指数立足轻纺城市场优势,并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业力量推动指数快速发展。根据自身特点,柯桥指数编制办与国家纺织信息中心合作,参与纺织品分类标准的市场调研活动,提升了纺织指数在业内的知名度。树立了专业领域内的权威性。柯桥指数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工商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他们还与台湾逢甲大学开展统计成果交流,通过与不同统计体系之间的相互交流,考量了指数在更广阔范围的适用性。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徐国祥教授对“指数品牌价值”给出一个定义,是一种超越指数以外的价值,与品牌的知名度、认同度、美誉度、忠诚度等使用者对品牌的印象紧密相关,能给编制指数者和使用者带来效用的价值。因此,良好的指数品牌价值是编制者的无形资产。虽然柯桥纺织指数诞生才短短的三年,但柯桥纺织指数今后的功能和品牌价值潜力无限,目前已扬名海内外,并被众多的使用者所接受,已逐渐成为世界纺织品市场的风向标和世界纺织品交易的晴雨表。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博士生导师汪军认为,中国・柯桥纺织指数冠以“中国”的帽子,对于周际大环境来讲,就代表了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国际上认可,则该品牌又成功了一半。因此,面对纺织品品种繁多,且变化复杂的情况,特别需要科学细致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指数“好用”“管用”,得到更进一步推广应用。

柯桥指数,开创之初,起点很高,目标宏远。这一点不仅当时就获得了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首肯,即使在i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会长翟志宏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国・柯桥纺织品指数的作用和影响发表真知灼见,他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柯桥指数的服务功能和直观性,深度开发柯桥指数所包含的各类经济信息,不断提高应用价值。

外贸行业的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经济危机;出口退税;困境

国际需求急剧萎缩对我国外贸的冲击日益加深,出口形势严峻是当前中国经济必须应对的重大挑战,为了防止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贸加速萎缩和缓解出口企业经营压力,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出口退税调整被用来作为稳定外贸出口的主要财税刺激手段。

1 当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1]

1.1 出口退税调整频率加快: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出口退税调整被用来作为稳定外贸出口的主要财税刺激手段,从我国税改以来历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来看,此轮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频度呈现出显著加快特征。从1994年税制改革直到危机爆发前,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仅历经了五次大幅度调整(注:不包括小幅调整),这五次大幅调整时间分别发生在1996年、1998年、2004年、2006年和2007年,每次调整间隔均超过一年。随着此次全球危机蔓延和扩散,为了避免出口遭受负面冲击持续加深,自2008年8月份以来我国已累计连续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调整频率之快实属历史罕见。

1.2 出口退税调整力度加大:此轮出口退税调整力度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亚洲危机期间政府把除“两高一资”以外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从3%、6%、9%三档调高至5%、13%、15%、17%四档,而此次出口形势远比当年严峻,出口退税率已上调至5%、9%、11%、13%、14%和17%六档,并且多数出口产品退税率上调幅度均超过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在经过连续七次出口退税调整后,当前全国已有1971个税号商品实现了出口全额退税,即把已征收的出口商品增值税全部退还给出口企业,当前综合出口退税率已从危机前的9.8%快速上升至13.5%。与此同时,我国出口退税金额大幅提高,虽然我国财政收入连续几个月快速下降,但是财政部坚持加大出口退税额度,今年1-5月我国办理出口退税达290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3.4%。

1.3 出口退税调整产品覆盖面广:在当前海关税则目录上,我国涉及出口商品税号总计13000多个,在经过连续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后,出口退税税率上调所涉及产品已经超过8000个税号。在危机爆发后的第二次出口退税调整中,涉及出口退税的商品多达3486个税号,约占中国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在第三次出口退税上调中,涉及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它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商品多达3770项。在日益严峻的出口形势下,财政部于6月1日(第七次)上调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此次调整所涉及行业面更为广泛,退税商品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机电、鞋帽、玻璃制品、钢铁制品等多个领域。机电产品出口长期占据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当前税务部门在海关税则目录上,机电产品共有约2500个税号的商品,经过此轮调整后,当前已有1771个机电税号的商品实现出口全额退税,占比已超过七成。

2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困境和矛盾

2.1 出口退税利益被外商挤占:在一定程度上出口退税财政刺激政策缓解了出口企业面临的短期压力,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国际议价能力普遍较弱,国外进口商以出口退税率上调为借口,要求我国企业下调出口报价,国家上调出口退税率的部分利益被国外进口商挤占,出口退税政策刺激效果在危机时期被严重削弱。我国所有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约为-0.46[2],即出口价格每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出口收入上升0.46个百分点,在此以2009年1-5月为例,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收入总额为4263.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133.80亿元,以及今年前5个月我国办理出口退(免)税总额达2900亿元,所以出口退税额在数量上约占出口收入9.95%。为了简化起见,假定出口退税全部用于降低商品价格以增加出口,占出口收入9.95%的出口退税将导致出口价格下降9.95%,出口价格降低使得我国出口收入由于出口退税而相应增加1333.42亿元人民币(=29133.80*9.95%*0.46),同时,间接补贴了国外进口商额度高达1565.40亿元人民币,较低的出口价格弹性导致半数以上出口退税补贴了国外进口商。

2.2 扩大财政压力和赤字规模:当前出口退税税率的大幅提高将导致我国财政压力急速上升,近期世界银行预计我国今年全年赤字规模将达到gdp的5%,明显高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的赤字规模为gdp的3%的预算计划,日益增加的出口退税规模相对于当前整个财政税收状况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几个月快速下降,1-5月全国财政收入27108.67亿元,完成预算的40.9%,比去年同期减少1955.7亿元,下降6.7%;然而今年1-5月我国办理出口退税达2900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3.4%,出口退税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接近10.7%。

3 建议

3.1 细化出口退税税率:建议在现有出口退税税率档次上,进一步细化出口退税税率。危机时期我国将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作为财政刺激出口措施的主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了缓和了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当前出口退税税率在连续七次上调后,涉及5%、9%、11%、13%、14%和17%六档,但是,我国海关税则目录上的出口商品税号总计达13000多个,目前六个档次的出口退税率显得过于笼统和集中。

3.2 在出口退税基础上扩大政府购买支出:政府在为了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而适度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同时,应加大政府购买出口企业相应产品,通过商品转内销的方式支持出口企业。从全球角度来看,由于我国企业国际议价能力普遍较弱,国外进口商以出口退税率上调为借口压低我国商品出口报价,上调出口退税的部分利益被外商挤占,不仅出口退税政策刺激效果在危机时期被严重削弱,而且同时变相增强了国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