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第1篇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清楚地知道如果建立了数学模型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找到了,有了数学模型就等于有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方程(组)模型、不等式(组)模型、函数模型、统计模型、几何模型等等.每一类模型中还有小的类型,例如,函数模型中又包括: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

一、方程(组)模型

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如银行利息问题、数字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等,通常都需要建立方程(组)来解决问题.“方程(组)”模型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最基本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层面来准确、清晰地认识和了解现实世界.

二、不等式(组)模型

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生产决策、统筹安排等方面,对于此类实际问题可以考虑通过建立不等式(组)的模型来解决.

案例1某渔场计划购买甲、乙两种鱼苗共6000尾,甲种鱼苗每尾0.5元,乙种鱼苗每尾0.8元.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种鱼苗的成活率分别为90%和95%.

(1)若购买这批鱼苗的钱不超过4200元,应如何选购鱼苗?

(2)若要使这批鱼苗的成活率不低于93%,且购买鱼苗的总费用最低,应如何选购鱼苗?

这是典型的利用不等式的模型来解决的问题.

三、几何模型

几何与人类生活和实际密切相关,诸如测量、航海、建筑、工程定位、道路拱桥设计、边角余料加工、修复残破轮片等涉及一定图形的性质时,常需建立“几何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加以解决.

案例2在圆柱形油槽内装有一些油,截面如图,油面宽AB为6分米,如果再注入一些油后,油面AB上升1分米,油面宽变为8分米,圆柱形油槽直径MN为多少?

这道题是典型的垂径定理的应用的模型.利用垂径定理可以解决很多类似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函数模型

函数反映了事物间的广泛联系,揭示了现实世界众多的数量关系及运动规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建立函数模型求解.函数的模型很多,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等模型.这类题目的解答并不困难,但这类题目的阅读量较大.当你读懂了题目,选准了数学模型,解答就应该不成问题了.但是,由于这些题目与实践生活联系密切,需要我们动一番脑筋去算,这时正确的计算也是很重要的.

案例3小高从家骑自行车去学校上学,先走上坡路到达点A,再走下坡路到达点B,最后走平路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图所示.放学后,如果他沿原路返回,且走平路、上坡路、下坡路的速度分别保持和上学时一致,那么他从学校到家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这题是利用一次函数的模型来解决问题.我们再看看生活中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的问题.

案例4某商场将进价为2000元的冰箱以2400元售出,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为了配合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表明:这种冰箱的售价每降低50元,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每台冰箱降价多少元时,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冰箱的利润最高?最高利润是多少?

五、统计模型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

中图分类号: S27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以及水资源污染问题,巨大的人口压力以及城镇化的生活方式都使得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进一步恶化。如何缓解水资源利用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新挑战。结合城镇化的发展前景,要使节水工作做好,可以从建筑节水问题入手,而建筑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用水的关键环节,做好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工作,对整个建筑节水来说意义重大。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人员应当本着节水理念,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1. 建筑给排水系统能量浪费问题

一直以来,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节能问题都是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不管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阶段,还是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使用阶段,节水问题都贯彻其中。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总是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如何缓解这一问题,就要对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浪费水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

1.1隐性水量浪费

根据实践经验总结,水源浪费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这些原因中,隐性水量浪费情况最为严重,如果能够解决隐性水量浪费情况将会更好的解决节水问题。影响水量浪费一般是因超压出流这一现象引起的。超压出流用较为通俗的话语解释即是本来单位时间内,从水龙头中出来的水量是固定的,即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与需要为依据,固定的水量需要固定的水压。但是在给排水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水压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会高于所要求的固定水压,此时导致的后果是从水龙头出来的水量会大大多于固定的水量,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之所以称这种水源浪费情况是隐性水源浪费,主要是因为这种水源浪费不能够为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所感知,人们也无法从这种多出的水量中感受正效益。并且这种浪费情况是所有水源浪费中浪费水量最多的情况,分布范围也很广泛,在各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

1.2热水系统使用中浪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在使用热水之前,为了保证水温是热的,会将水龙头打开一段时间再对水进行使用,这样做是为了放掉冷水,使水温变热。这部分放掉的冷水,在这里没有产生任何用途,只是被浪费掉了,因此称之为无效冷水。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校、工厂以及浴室,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这种情况下的水源浪费占总浪费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1.3给水设备泄漏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用水设备是水龙头、水箱以及马桶等,这些设备很多都是用塑料或者易腐蚀金属做成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意外事故或者年久失修,而发生泄露问题。只要细心观察,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屋内或者工厂等公共场所的管道设备有生锈的情况。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对这种情况并没有十分关注,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大量的水被无效用泄露出去了。除了我们能够看得见的设备生锈泄露问题,很多埋藏在地下的设备生锈情况更为严重,从而导致冒水现象时有发生。

2.给水排水设计中的节水、节能对策分析

2.1 设计合理的供水系统

市政管网的供水压力是建筑给排水系统实现建筑物供水的前提。只有利用市政管网才能完成这一目标。增加加压设备的需求由两个因素决定,第一市政管网供水压力的大小,第二建筑楼层的高低。目前我国最为常用的加压设备有两种,管网叠压供水和变频调速供水。其中管网叠压供水指的是积极利用市政给水干管自用水头,如果能够对其进行积极利用,将会大大提高节水效果。变频调速供水所运用的技术是变频技术,同样也是为了节水而研发出来的。如上文所述楼层的高低也决定了是否需要对给排水系统增加加压设备,一般情况下,较低的楼层不需要增加加压设备,只需要合理利用市政府提供的管网供水压力即可,但是高层建筑则需要用到加压水泵,这样能够很好的实现节水目的。此外,高层建筑给排水过程中,还可以用到减压阀,减压阀的合理运用,能够取代分区高位水箱,除了简化供水系统之外,还能够解决高位水箱占大量建筑面积这一问题。

2.2 积极处理无效冷水问题

热水供应系统中的无效冷水问题是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情况。为了改善甚至解决这一情况,就必须对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的问题进行合理考虑。热水循环系统中多环阻力的平衡问题的考虑能够很好的解决热水供应系统中的短路现象。此外,配水装置的合理使用,可以解决冷水压力大于热水压力的情况,这一情况是导致无效冷水的直接原因。一般情况下,热水供应系统可以采用三种循环方式,支管循环方式、立管循环方式以及干管循环方式。这三者循环方式的节水效果各不一,其中支管循环方式节水效果最好。在进行选择时,应当结合建筑经济成本考虑,选择最为合适最具节水效果的循环方式。

2.3选用节水节能设备

节水节能设备的正确选择能够更好的实现节水。节水卫生器具以及配水管材是节水节能设备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对节水卫生器具而言,应当尽量选择脚踏开关淋浴器和真空式坐便器等,这些新型的节能卫生器具能够更好的实现节水。此外,要注重水龙头的选择问题,尽量选择节水龙头,尤其是在有较高静压或者普通水龙头出水较大的情况下。

3.总结

建筑节水工作需要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配合,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在不同的工作环节要采用不同的工作措施,从而对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使各个措施之间能够很好的配合,共同完成建筑给水系统的节水工作。首先,在设计给水系统之初,就应当对超压出流以及无效冷水问题进行充分考虑,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其次,在硬件设备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合理配置。只有在这两方面都能够积极做好节水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节水。

参考文献

[1] 田燕. 谈节水节能新技术[J]. 辽宁建材. 2009(01).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治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93-02

随着我国加大三农建设力度,农村的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伴随发展带来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状况令人堪忧。无论是农村耕地还是居民用水,污染情况严重。农村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关键一部分,农村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结果与质量。由于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加上农民不具备相关的环境保护意识,政府部门并不重视农村环境建设,使得整个农村环境治理问题逐渐凸显。农村环境想要有效治理就离不开清晰的解决思路和有效的治理体系。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农村环境的现状和寻找到问题所在。

1我国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概述

社会由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转变过程中,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居住方式和居住习惯都有质的改变。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大量生产、生活污水出现。伴随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也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居住更加集中,但其配套的生活设施并没有跟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三农建设,更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维护。就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情况而言,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药、农用化肥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虽然这些产品在利用过程中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效确保了粮食增收增产,但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了地下水、土壤和空气,同时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科学技术指导,往往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1.2居民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农村日常生活中,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燃料废弃物、生活废水、污水、生活垃圾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依旧使用煤炭、秸秆、木柴作为家用燃料,这些燃料的不恰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我国农村每年有大量的生活垃圾产生,这些垃圾在排放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正常处理,往往被随意丢弃,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活居住环境,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1.3农民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实际上,很多农民并不具备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垃圾随意丢弃、农药化肥使用等都已经成为其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在农民看来,这些并不是环境污染行为。同时也不具备环境保护的相关习惯,环境保护往往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而对农民来说,获得更多收入和更高品质生活,才是其生活和发展的方向。意识是其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指导和方向,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就会使得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1.4政府缺乏有关管理和系统投入

我国环境监管部门大多只配备到县区一级,大量农村地区既没有环境保护机构,也没有环境监管部门,管理组织匮乏。缺乏环境保护和管理组织,只能使得大多数地区环境治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环境污染需要投入资金治理,而环境保护和监管也需要资金支持,我国日常环境保护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投入精力和资金有限,也使得环境污染加重。

1.5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心和支撑点,对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乡镇企业大多具有分布散乱、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程度高等特点,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危及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

2农村环境治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要想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就需要我们从问题的本质出发,通过简单、有效的政策,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有效开展。而治理对策在制定过程中就需要从实际出发,要结合农村环境的具体情况,提出环境治理的对策,具体而言就是:

2.1加大政府投入、构建完善环保体系

长期以来,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始终不到位,这与政府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政府是环境治理工作的主导者,通过财政、税收等多种方式进行资金投入,不仅能够有限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还能从实质上改变农村环境问题。首先,通过建设相关组织机构,建立环境保护的管理协调机构,从而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其次通过资金投入,为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扎实的资金保障。最后,要广泛宣传,合理引导,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渠道培养和树立环保意识。

2.2推广科学合理经济发展模式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资源利用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模式,而要想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就需要我们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就需要建设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实现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确保生活水平提高与环境质量保障统一进步。

2.3培养农民环保意识

农村环境问题想要有效解决,离不开农民。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只能是广大农民,在之前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农民重视经济收入,而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投入,这是环保意识缺乏的重要表现。要想从实质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就需要我们重视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结论

农村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发展问题,还是民生问题。在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已经不是单一的发展问题,实质上已经走向了复杂、多元的发展状态。农村环境关系到城市环境,农村环境问题解决不合适,将会使得整个社会发展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因此,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关系长远,影响未来。

参考文献

[1]苏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J].红旗文稿,2011,11:14-17.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我们都在提倡随机教育和生成教育。但随机教育并不是凭感觉的教育,更不是某种特定的可以教会的技能。幼儿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智慧来源。同教育艺术密切相关。

1 对全部的教育目标从总体融会贯通

有效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不可能是“一个萝一个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方式。多数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有效的、尤其是灵活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是某个特定领域中可以称之为“专家”的标志,其基本条件是:“在某一领域,专家拥有大量的知识、事实、概念和程序,并且,这些知识的储存都必须精细加工和组织化,以便需要时很容易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对于教室里的问题解决而言,一个新手教师要成为一个专家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储存”,是她充分掌握了全部的教育、教学的目标。这种掌握不是按照目标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分类标准一点一点地掌握,然后按照类别和顺序一次一次地呈现的方式,而是全体综合的掌握,然后在具体的情境中需要什么就能够提取什么的方式,即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对于已经记忆和形成良好组织的目标的“再认”,它保证教师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表征问题(即根据价值、目标而不是事实,来判断问题的价值属性)。

我们通常泛泛而谈的所谓“目标意识”,应当而且只能作如此理解。而这也是破除传统的分科教育,打破刻板的按照预先的进度和计划“上课”的教学方式而进行随机的教育和生成的教育的最最关键的环节,也是保证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基本的动力性的因素。

2 积累大量的“条件产生式”(即只要出现某种已知的条件就能够产生相应的策略方法)

幼儿发生错误的时候怎么办?打人和告状的时候怎么办?当我需要对幼儿进行强化的时候我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幼儿在操作中发生兴趣的转移怎么办?

对幼儿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利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在什么情境下采取什么行动的图式”,即只要我明白了问题情境的性质和意义,我就能够马上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可行的方案,并从中进行选择、排除和决定。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是此目标下一位的概念,也属于“知识储存”的一部分,属于一个专家教师“必须拥有(的)大量的可利用的图式”的一部分。

3 养成常向自己提问的习惯

一切教育教学,无论灵活的或刻板的,都不能免除一定程度上的事先的设计和预期。既然有预期,也就必定有预期不到的情况,因为教师对于动态的课堂情境和幼儿状态的把握,必定只能是局部的、大致的和推测性的。我们传统的教育,基本上只管教学的进度而不顾及对于幼儿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因为一切都按照她预先的思路来进行,如果有什么意外,她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或者采取强制的措施。然而我们现在既然提出要“对幼儿做出合适的反应”(马拉古兹),要尊重儿童的需要和权利,也就是要在相当程度上以儿童为中心,那么,无论我们设计多么周详的教学和课程,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都会碰到来自干幼儿的大量的挑战。这挑战中有些会使我们超越原来的设计水平,有些会使我们降低原来的设计水平,还有一些则迫使我们完全放弃并且另起炉灶。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非常戏剧性地体现在:当教师的设计和预想同幼儿的反应不相符合时,这种不符合的程度越是遥远,并且教师最终所采取的措施能够既不违背设计又满足幼儿的需要,那么教师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就越是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而这一切得以产生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将幼儿对自己的挑战,转化为自己对自己的疑问,转化为一种积极行动的动力。

4 带着问题来观察,在观察中思考

我们不仅要提出问题,不仅要从价值上确认问题的性质,还应当以尊重事实的态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情境,了解其具体的过程,明辨其中的因果关联,正如上面案例中的教师所做的那样。这一步,实际上是科学研究中常常不能缺少的收集现场信息的观察或调查法。

创造性并不是越偏离越好,也不是越发散就越好;任何创造性都不能离开适用性、客观性,否则就是谬误了。事实上,教师所掌握的现场信息越多,对问题的本质越了解,那么她就越是能够从日常经验的“大海”中捞出她所需要的“针”来。

5 在同一个时间里注意不同的事情

一个教师不可能享有牛顿那样的闲暇,可以一天到晚都思考一个问题而不干别的事情;而且教师的教学智慧的产生,不能完全是头脑中的顿悟,不能脱离开具体的教学场景,而往往是从什么地方产生问题,就从哪里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且就在同一个地方来解决问题。这不是说教师不能够在下班之后从同事的聊天中,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相关的启示和领悟,而且,这一点是很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更提倡现场的、就地解决的、互动中的发现和解决。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一边做着日常的事情,一边不放弃对于以前所产生的问题的关注。所有不曾解决的问题,悬在教师的心口上,成为一根十分敏感的“弓弦”,不论在什么时候碰到合适的刺激,就会一触即发,豁然开朗。但是人们不是一直说要提倡专心致志,反对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吗?这是一个传统的误解。事实上,专心致志并不意味着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正如JohnBBest的《认知心理学》开篇所言:“与计算机相比,我们的认知系统速度要怪得多。但是它们也有计算机无可比拟的优点:它们能同时做许多事。这个事实表明,我们的认知系统与我们的大脑一样以平行(paralle1)的机制进行工作,而非计算机工作的序列(seria)机制。”这也就是说,我们不必一定要等到一件事情做完之后再去做另一件事,等到一个问题解决好之后再去解决另一个问题。我们不是机器,我们可以同时思考不同的问题,可以在同一段时间里安排好几件事情一起来做。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保留着对以前未曾解决的问题的思考呢?

6 从日常经验中得到发现的惊喜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第5篇

一、在生活中让幼儿认识事物,形成科学的概念

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的概念也只是模糊的,而且科学教育的内容广泛,所以我们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二、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只有在自己所需要的环境中,自己所喜爱的活动中,才能心里放松,心情愉快,兴趣十足地投入到活动中,也只有在这种情绪下,才能引发幼儿的创造力。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在主题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支持、引导孩子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使其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四、在日常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

生活中到处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熟悉的现象,它们蕴藏着许多深刻的科学道理。它以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吸引着幼儿去注意、去探究。事实证明:无论从幼儿提出的问题,还是从幼儿得到的经验看,他们的科学探究都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五、在老师的设问引导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教师在指导幼儿探索活动时,抓住重点、难点,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以激发幼儿感知、操作、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当幼儿在探索活动中遇到问题或产生疑问时,教师应鼓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使幼儿从各个方面主动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六、在表扬鼓励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善于使用表扬、鼓励、赞许,往往对强化幼儿有益行为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鼓励与肯定可以增强幼儿不断创新的意识。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第6篇

一、活动时间

2012年3月中旬至12月底。

二、活动范围

办公室参与“听访解”活动的全体帮扶干部。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深化“听访解”前期摸底成果,运用“三下三上”的形式,明晰基层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任务;集中百日时间,配置优势资源,解决难题办实事;通过破解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问题,惠及民生求实效。

四、方法步骤

活动紧扣省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主题,按照市委“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和区委的要求,与“听访解”活动“六个一”有机结合,扎实细致的开展工作,着重抓好四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3月15日前)

根据区委统一安排,我办及时成立“听解访”帮扶小组,由区政府办主任周开来同志任组长,办公室各副主任为成员,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秘书科。进一步集中动员部署“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主题实践活动。

2、摸清问题阶段(3月15日—3月31日)

结合“听访解”活动掌握的基层情况,通过“一下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梳理,进一步摸清实情。“听访解”活动帮扶干部要对所帮扶村的情况进行再摸底,将掌握的问题分类分析。对于一些无法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道路交通、村容村貌、饮水灌溉、农林养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电力通讯、维稳、弱势群体、组织建设”等10类进行汇总整理,各主任、各科长就分包村组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后,由秘书科汇总并及时上报区委创先办。

3、明确责任阶段(4月1日—4月20日)

召开“听解访”专题会,在摸清基层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两下两上”,建立工作台帐,进一步明确责任干部,落实包抓领导,夯实工作任务。

4、解决问题阶段(4月21日至11月30日)

(1)召开“百日大行动”启动会(4月21日—4月30日)

召开“听访解”活动破解难题“百日大行动”启动会,具体安排我办下一步开展集中解决问题各项工作。

(2)集中解决问题“百日大行动”(5月1日—8月20日)

按照区上《督办通知》中所列的问题事项,由分管主任牵头实施,集中3个多月时间,对问题逐项破解,确保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尾留问题重点督促(8月21日—11月30日)

“百日大行动”结束后,对于未完成工作任务的领导干部,要以召开主题会议的形式,对未能按时完成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查找,由各科室对专项问题列出工作计划表,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确保顺利解决尾留问题。

五、几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办公室包抓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到各自包抓村组,全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着力解决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每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户以上。各分管主任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细化工作方案,切实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

二是要严明工作纪律。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培养和锻炼干部学会做群众工作、善于和群众交朋友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做到“三个防止”、严格遵守“四个不准”,即:防止增加基层负担,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不准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准干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是要加强督查考核。领导小组要加强跟踪问效,对活动各阶段的开展情况,特别是将解决突出问题作为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对因组织不力、工作不到位的要严格责任追究。将帮扶干部参与活动的态度、作风和成效纳入办公室年度目标考核中,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给予表彰,对效果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低的进行通报批评。

为了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赵乐际来临视察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在全市各级机关干部中开展“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和区委的安排部署,现就我办进一步深化“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主题实践活动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活动时间

2012年3月中旬至12月底。

二、活动范围

办公室参与“听访解”活动的全体帮扶干部。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深化“听访解”前期摸底成果,运用“三下三上”的形式,明晰基层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任务;集中百日时间,配置优势资源,解决难题办实事;通过破解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问题,惠及民生求实效。

四、方法步骤

活动紧扣省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主题,按照市委“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和区委的要求,与“听访解”活动“六个一”有机结合,扎实细致的开展工作,着重抓好四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3月15日前)

根据区委统一安排,我办及时成立“听解访”帮扶小组,由区政府办主任周开来同志任组长,办公室各副主任为成员,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秘书科。进一步集中动员部署“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主题实践活动。

2、摸清问题阶段(3月15日—3月31日)

结合“听访解”活动掌握的基层情况,通过“一下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梳理,进一步摸清实情。“听访解”活动帮扶干部要对所帮扶村的情况进行再摸底,将掌握的问题分类分析。对于一些无法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道路交通、村容村貌、饮水灌溉、农林养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电力通讯、维稳、弱势群体、组织建设”等10类进行汇总整理,各主任、各科长就分包村组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后,由秘书科汇总并及时上报区委创先办。

3、明确责任阶段(4月1日—4月20日)

召开“听解访”专题会,在摸清基层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两下两上”,建立工作台帐,进一步明确责任干部,落实包抓领导,夯实工作任务。

4、解决问题阶段(4月21日至11月30日)

(1)召开“百日大行动”启动会(4月21日—4月30日)

召开“听访解”活动破解难题“百日大行动”启动会,具体安排我办下一步开展集中解决问题各项工作。

(2)集中解决问题“百日大行动”(5月1日—8月20日)

按照区上《督办通知》中所列的问题事项,由分管主任牵头实施,集中3个多月时间,对问题逐项破解,确保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尾留问题重点督促(8月21日—11月30日)

“百日大行动”结束后,对于未完成工作任务的领导干部,要以召开主题会议的形式,对未能按时完成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查找,由各科室对专项问题列出工作计划表,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确保顺利解决尾留问题。

五、几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办公室包抓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到各自包抓村组,全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着力解决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每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户以上。各分管主任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细化工作方案,切实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

二是要严明工作纪律。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培养和锻炼干部学会做群众工作、善于和群众交朋友的能力。特别要注意做到“三个防止”、严格遵守“四个不准”,即:防止增加基层负担,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不准包办代替基层组织的正常工作,不准做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不准干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是要加强督查考核。领导小组要加强跟踪问效,对活动各阶段的开展情况,特别是将解决突出问题作为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对因组织不力、工作不到位的要严格责任追究。将帮扶干部参与活动的态度、作风和成效纳入办公室年度目标考核中,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的给予表彰,对效果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低的进行通报批评。

为了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赵乐际来临视察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在全市各级机关干部中开展“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和区委的安排部署,现就我办进一步深化“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主题实践活动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活动时间

2012年3月中旬至12月底。

二、活动范围

办公室参与“听访解”活动的全体帮扶干部。

三、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深化“听访解”前期摸底成果,运用“三下三上”的形式,明晰基层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任务;集中百日时间,配置优势资源,解决难题办实事;通过破解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问题,惠及民生求实效。

四、方法步骤

活动紧扣省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主题,按照市委“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和区委的要求,与“听访解”活动“六个一”有机结合,扎实细致的开展工作,着重抓好四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3月15日前)

根据区委统一安排,我办及时成立“听解访”帮扶小组,由区政府办主任周开来同志任组长,办公室各副主任为成员,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秘书科。进一步集中动员部署“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主题实践活动。

2、摸清问题阶段(3月15日—3月31日)

结合“听访解”活动掌握的基层情况,通过“一下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梳理,进一步摸清实情。“听访解”活动帮扶干部要对所帮扶村的情况进行再摸底,将掌握的问题分类分析。对于一些无法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道路交通、村容村貌、饮水灌溉、农林养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电力通讯、维稳、弱势群体、组织建设”等10类进行汇总整理,各主任、各科长就分包村组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后,由秘书科汇总并及时上报区委创先办。

3、明确责任阶段(4月1日—4月20日)

召开“听解访”专题会,在摸清基层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两下两上”,建立工作台帐,进一步明确责任干部,落实包抓领导,夯实工作任务。

4、解决问题阶段(4月21日至11月30日)

(1)召开“百日大行动”启动会(4月21日—4月30日)

召开“听访解”活动破解难题“百日大行动”启动会,具体安排我办下一步开展集中解决问题各项工作。

(2)集中解决问题“百日大行动”(5月1日—8月20日)

按照区上《督办通知》中所列的问题事项,由分管主任牵头实施,集中3个多月时间,对问题逐项破解,确保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尾留问题重点督促(8月21日—11月30日)

“百日大行动”结束后,对于未完成工作任务的领导干部,要以召开主题会议的形式,对未能按时完成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查找,由各科室对专项问题列出工作计划表,明确解决措施、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确保顺利解决尾留问题。

五、几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办公室包抓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到各自包抓村组,全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60天,着力解决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每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户以上。各分管主任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细化工作方案,切实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一、引言

建模思想使高等数学教育的基础与本质。从目前情况来看,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教学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的数学教育仍处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简单传授阶段。其教学成果与社会实践还是有脱节的现象存在,难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感受到应用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需要亟待改善。

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高等数学是现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他能为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很多种解题方式与解题思路,是很多专业,如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电气化等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方面都涉及高数的运算,如,银行理财基金的使用问题、彩票的概率计算问题等,从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人们不能仅仅把高数看成是一门学科而已,它还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有重要的联系。但现在很多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加上高数的教材并没有与时俱进,将其与生活的关系融入教材内,使学生无法意识到高数的重要性以及高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魅力,因此产生排斥甚至对抗的心理,只是在临考前突击而已。因此,对高数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怎么改,怎么让学生发现高数的魅力,并积极主动学习高数也是作为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1]

三、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高数的兴趣。建模思想实际上是使用数学语言来对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进行描述的过程。把建模思想应用到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状况与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方便性,让学生们了解到高数并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整个日常生活的基础。例如,在讲解微分方程时,可以引入一些历史上的一些著名问题,如以Vanmeegren伪造名画案为代表的赝品鉴定问题、预报人口增长的Malthus模型与Logistic模型等。[2]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并积极投入高等数学的学习中来。第二,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要求学生向更全面、更高素质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还要能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拥有解决问题的头脑和实际操作的技能。这些其实都可以通过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课堂中实现。高等数学的包容性、逻辑性都很强。将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还能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3]第三,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万众创新”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应该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能让大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潜力是可以在多次的建模活动中挖掘出来的。因此教师应多组织建模活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组建材料,不断创新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四、将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的实践方法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思想与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建模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建模方式的认同。教师不能只是单一的讲解理论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从互动的教学过程中,理解建模思想的重要性。第二,在生活问题中应用建模思想。其实,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是可以解决课堂上的问题的。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课本的知识尽量与日常问题联系到一起,发动学生主动用建模思想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校要组织元旦晚会,需要学生去采购必需品。超市有多种打折的方式,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建模思想,要求去学生以模型来分析各种打折方式的优缺点,并选择最优惠的方式买到最优质的晚会用品。这样学生才会发现建模的乐趣,并了解如何在生活案例中应用建模思想。第三,不断巩固和提高建模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生活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实践、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们也不能为了应用建模思想而将日常生活生拉硬套。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多地搜集生活中的案例,将建模思想与生活实践更灵活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由浅入深,将建模思想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实践中巩固深化建模思想。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将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高数的教学体系,让学生逐步建立建模思维,不断深化和巩固用建模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朝丽.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路径——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高等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

[2]国忠金,尹逊汝,李淑珍.数学建模思想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泰山学院学报,2014.

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师生沟通

一、课堂小游戏做引导

游戏最能使学生集中精力,才能进行有效学习,并且对提高学习效率有显著作用。所以老师可以用一些课堂小游戏引导学,并使其逐渐对所学的数学课程产生兴趣,走进数学乐园。不仅如此,游戏还可以开发大脑,提高智商,适当的数学小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这也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课堂上通过放映PPT的方式和学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中间穿插一些互动小游戏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最后再由老师做深一层讲解,更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二、作业保证独立完成

要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要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锻炼,从平常的课堂和课外作业中严格要求,必须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就可以实现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一个班级里经常会出现全班作业一、两个版本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之间的互相抄袭,一个人完成,全班无忧。而老师批改作业所体现的问题也就只是那一两个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仅对教学质量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所以保证学生日常作业独立自主完成,是提高数学成绩以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条件。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杜绝抄袭行为。

三、师生沟通,共同进步

师生沟通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通过相互沟通和真诚交流,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只有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剖析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思考问题,用创新思维想办法。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有问题就及时想办法帮忙解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提出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启发学生灵活大胆地动脑并且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所以说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桥梁。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实现的,需要从日常的作业、生活和课外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完成这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