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园林管理办法

城市园林管理办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城市园林管理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园林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建设;管理;思路;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230-01

一、前言

对于现代城市园林来说,不只是要在空地上进行植树理水等,它是结合城市环境,为了满足人们在生态方面的需求而进行的环境建设。不但需要满足人们在观赏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对生态环境进行创造。它不仅包含了绿化理念,还包含了建筑理念以及气象理念等,追求的是综合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对园林进行建设和管理的时候要与当前社会要求相符。

二、原则分析

2.1 将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当前,人类的物质财富逐渐增加,在精神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对于城市居民来说,环境对其起到直接导向的效果,所以,要对城市整体建设进行考虑,创造整洁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这是人们的需求,同时还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可是,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施工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对园林建设工作加以重视,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使得园林建设与城市整体发展之间缺少协调性,对城市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所以,在对城市园林进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合理规划与科学布局,在城市中,园林建设面积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比例,确保园林建设以及城市规划之间的协调性,满足人们在园林方面的需求,实现园林与经济的良好发展,确保园林以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协调性。

2.2 和自然之间实现和谐统一

人类为了全面发展,必须要尊重自然界中的规律,在对城市园林进行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尊重自然。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造成了很多的破坏,城市尤甚。为了满足人们享受自然的需求,要对城市园林进行建设,通过理性方式达到回归自然的效果。在对园林进行规划与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始终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对城市园林进行科学建设和管理。

三、思路与对策

3.1 关于园林建设

3.1.1科学规划布局

很多城市在对园林进行建设的时候存在规划无序以及布局分散还有人工痕迹明显等问题。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整体规划进行重视,在对园林进行规划的时候,要将生态平衡作为优先考虑,对城市整体环境进行重视,确保城市以及园林景象之间的融合。实施过程中具体体现在对城市主要节点,景观地带,公园,主干道的绿化规划方案实施公开竞标,在绿地规划设计阶段即引入竞争机制,选择最优方案提高城市景观设计水平,创造园林精品。对公园,主干道等绿化项目实行规划方案报批制度的基础上,严格落实绿化工程施工监理,质检制度,规范园林绿化建设秩序。

3.1.2 植物多样

对于城市来说,人口密集,生活节奏比较快,可是城市中的自然地貌是单一性,植物生长环境比较差,由于植物结构单一构成的植物生态群落比较脆弱,使得植物缺少抗性,经常发生病虫害,如果喷洒农药,则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提升养护成本。为了保证园林的稳定性,需要坚持植物多样的方针。对于不同植物来说,生态习性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其生长习性对其进行科学搭配,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重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3.1.3体现城市特色

对于每个城市来说,其特色是不同的,在对园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城市特色进行考虑,在对栽培植物进行选择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一点,一般要选择乡土特色比较浓厚的植物,它们对于本地气候有着良好的适应力,成活率比较高,能够快速生长。另外,乡土植物对于本地容易发生的病虫害的抵抗力比较强,因此,在对园林进行建设的时候,主要利用乡土植物,同时还要适当种植一些外来物种,从而保证园林稳定性。

3.1.4 园林建设要以人为本

对城市园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照顾到居民的感性要求以及理性要求,要保证园林景观规划的健康和舒适,将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对城市特色景观进行建设,使居民能够感受其中的美景,享受自己的生活。在对园林景观设计之外,还要对休息设施等进行科学设计,提供良好的纳凉与休息的场所,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确保人们需求的满足和实现。

3.2 园林管理

3.2.1园林管理的大中型季节性以及法制性

对于城市园林来说,其管理工作和别的行业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别,它具有大中型季节性及法制性等特点。

为了做好园林管理工作,就要有新的思路。第一,在对城市园林进行管理的时候,不但需要符合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同时还要与城市文化气息相符,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配置与布局的时候,要有强烈艺术表现力,对植物布局美感进行突出,这样人们在对园林美景进行欣赏的时候能够陶冶情操[3]。第二,在对城市园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园林总体规划作为重要的导向。第三,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相关设计进行施工操作,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对施工的质量做好监督和审核工作。第四,以法治绿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除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颁布有关城市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外,还应广泛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和城市居民,制定各种园林绿化管理公约和管理办法,使城市园林管理有法可依。城市各级政府可与有关单位,部门,居民小区等签订绿化管理责任制和合同,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达标评比竞赛活动,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成立园林巡逻纠察队,园林管理部门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队破坏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为严肃查处。

3.2.2.在对园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

结合园林植物自己的生态习性,做好灌溉排水以及施肥除草等工作,如果发现植物中有病虫害,需要及时做好植保管理工作。另外,还要对绿化景观进行保护,结合森林保护法以及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和绿化管理法等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保护。由市政园林部门定期组织绿化考评人员对市区园林绿化绿地养护管理质量统一考评,结果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并作为财政拨付经费的参考依据,对考评成绩靠后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成绩优秀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并经济奖励。

3.2.3 城市园林管理,需要园林部门管理及政府职能利用

对于城市园林管理来说,不但需要园林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对政府的职能进行充分利用。政府要发挥自己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园林管理方面集资,促进园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园林绿化部门来说,在其内部需要将政企分开等各种改革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优化部门的管理职能,促进城市建设服务的更好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园林建设无法满足人们的具体需求,在对现代园林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努力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实现城市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当前,在对城市园林进行建设和管理时,需要利用新的思路,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表现城市的个性,在管理过程中,要对各方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城市园林的良好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炜.试论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J].中华民居,2013.

城市园林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兰州等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及建议。

一、当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落后。目前由于受城市建建设理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现代城市建设基本走的就是边改造边建设之路,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极为不同步,这种发展路径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很大难题,这也导致诸多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始终处在低水平状态,景观单调呆板,缺少观赏价值。

2,园林绿化保护意识低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迟缓的严峻局面,一些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不协调,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不足,大面积、大手笔、高质量、高标准的绿化景观很少;乱建城市广场,千方百计开发房地产。

市民爱绿护绿意识较差,毁坏城市绿地现象时有发生。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聚集区道路两旁绿化带、草坪常被践踏;道路两旁店铺的人员常在绿地上堆放自行车、货物、凉晒衣物等,有的地方绿地成为夜市大排挡的垃圾堆放场地;黄河风情线上在草地上玩耍、遛狗、放风筝等任意践踏草地的行为随处可见。

3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不到位

多数城市虽已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比如对城市绿化格局的规划,就需要按照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对于城市的气候、水文、地质及绿地格局进行认真分析,依据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结合整体用地性质确定。

绿地规划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些公园、道路绿化、住宅区绿化不按设计要求建设,更改设计意图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领导为了“抓经济”,无视城市规划,往往总打绿地的主意。一些开发企业随意侵占和改变规划绿地性质,见缝插针,许多绿地建设指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

绿地布局不尽合理。就目前而言,兰州市中心城区绿量不足、品位不高,公共绿地总量偏小,全市城市绿地面积为169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仅为8.93平方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位靠后;进出口道路、城乡结合部、沿河沟路堤缺绿少树木;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各类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监督管理有脱节现象,

4,绿地养管经费不足。

受经济水平约束,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养护经费比兰州高。相当部分城市绿地养护设施配套,大部分是采用自动喷灌,而兰州多是用人工浇灌,需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绿地养护科技含量低,现有园林绿化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方式、管理水平仍较粗放,机械设备陈旧,满足不了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

现代城市园林种植与养护管理也难到位,常出现持久天旱不及时浇水,病虫防护不到位现象,园林植物病虫害极为容易暴发成灾。

5,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制不完备

城市园林法规不完善,法规规章中有的内容滞后,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很难全面发挥园林法治工作的调节、导向和控制功能。

城市园林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市政执法面广,难以及时、集中精力对园林违法情况进行处理,无形中削弱了园林执法。城市园林绿化执法不严,社会绿化问题较多,存在着以罚代管和以罚代法的倾向。

社会护绿意识不够强,爱绿护绿的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不少单位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只顾眼前和自身利益破坏绿化现象较多。有的不懂法,不知道移植城市树木须在园林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有的明知需要审批,却怀着侥幸心理“先斩后奏”或“只斩不奏”。

6,城市绿化结构单调,缺乏资源优势。目前, 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的种类不过数十种,缺乏常绿植物,花径大、花色鲜艳的种类亦不多,同中国南方相比较园林植物(材料)种类不多,缺乏资源优势。其次,绿化结构层次单调,存在树种单一,比例搭配不当现象。

园林绿化所使用苗木规格混杂,植物检疫环节薄弱。一是部分资金短缺的单位绿化时通常所用的苗木规格较低,绿化效果不明显。二是部分资金雄厚的单位所使用的苗木规格较高,虽然可以呈现好的绿化效果,但是死亡率较高,造成了资金浪费。园林植物检疫没有能跟上,导致省外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对城市绿化所使用的苗木植物造成了严重危害。

二、改进我国城市园林管理的对策建议

1、法治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前提保障

(1)走依法治绿之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强法和执管理法规要完善,并要严格执行。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城市园林绿化法规、规章。当前,体制不顺仍是制约许多区县园林执法工作的首要问题,研究和解决园林执法体制问题,要重视园林执法专业化,要明确园林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更多地要与园林管理部门审批程序进行结合,如仅靠市政监察队伍的技术力量是无法提高园林执法的质量和效果的。区县政府应成立专业化的园林执法队伍。

(2)提高立法质量。要依法制定《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城市基建绿化工程管理规定》、《城市空间闲置地暂时绿化管理办法》等,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方、监督有力。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带动的绿化成为各大城市新增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房产商是委托绿化工程公司进行小区绿化设计施工的,由于没有相应的工程验收标准,开发商在工程验收时头疼,出现纠纷却往往难以评定,有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许多问题和麻烦就迎刃而解了。

(3)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城市园林绿化法规中绿地率偏低、绿化补偿费审批权等进行修改完善,以加大执法力度;在城市综合执法中强化对绿地养护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和社会监督工作,如实行每年1-2次四大班子领导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查、视察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制度、城市园林绿地管理工作报告制度等;通过新闻曝光、黄牌警告等措施,加强舆论监督;对违反城市绿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和事件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权威。

未来园林执法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要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人员管理激励机制和奖惩考核机制;引进既懂园林专业业务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做好园林执法工作;注重新技术应用,提高执法工作效率。

(4)“以人为本”,更新观念,完善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活动必须以法规为依据,办事权限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强化按法定程序办事的观念,从严控制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城市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用地;强化制度公开的观念,增加各环节的透明度,

2、园林绿化管理要全民化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以往,我们往往将园林绿化管理仅看作专业部门工作,今后,则应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社会化。

(1)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城市理者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管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甚至政府形象。因此,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者对先进管理理念、专知识的学习以及先进技术与手段的利用,努力实现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绿化也日益关注。政府有关部门要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浓厚氛围,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护绿意识,树立养护树木、花草光荣;破坏树木、花草可耻的公德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园林绿化管理当中来。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全面、形象地宣传城市绿化成绩,增强人们搞好绿化的信心,了解本市目前达到的绿化指标与国内外主要城市的差距等,唤起人们对城市绿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媒体造势、热线电话、领导批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提案建议、行风监督员等渠道作用,开展市民评选“满意路段绿地、公园”等活动,使社会各界积极关心、支持、参与城市园林景观的保护工作。

(3)不断增强园林法制观念和责任感,利用多种途径,采用不同方式,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宣传城市园林绿化法律、法规,特别是在开发商和青少年中培养爱护绿地成果、保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3, 强化规划,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

规划是发展的大纲,是搞好绿化的前提和保障。要把绿地规划列入城市总体规划认真实施,严格控制规划建设中的随意性。理顺管理体制,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职能侧重于宏观管理,从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宏观调控、行业管理、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执法监督上。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社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职责则,分清绿化主管部门与区绿化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4,科技兴绿,不断提高绿地管理水平

组织重点园林绿化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成果转让推广,加快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逐步实现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和花木繁殖技术的现代化。要发挥园林绿地管理科学研究机构的作用,进行草木物种、草苗优良品种开发、管护技术改良等方面研究;园林植物资源引种、驯化、推广技术研究;花卉培育和繁殖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绿地病虫害发生、发展预报制度等。

5, 项目兴绿,走企业化、市场化道路

(1),进行城市绿化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将绿地养管作业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走企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专业管理部门摆脱养护作业,精兵简政,负责行政管理、执法检查和作业的招标投标任务。

(2),对养护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将剥离出来的作业队伍通过资产和人员重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养护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人员、工种和技术的优化配置,发挥综合养护优势,提高竞争力。

(3),逐步开放兰州市绿地养管市场。加大绿地养管市场化运作力度。一方面,绿化服务经营业务向本单位职工招标,竞争承包经营,并逐步向社会招标承包经营过渡。管理部门按定额、全额或差额拨付养护经费,加强监督检查,根据作业质量进行奖惩。

在推向市场化上要注意以下问题:科学测算养护定额,合同应详细规定管理部门和中标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业标准和质量要求以及成本和风险的分担办法;对于免费开放、无经济效益的绿地要足额拨,对有门票收入和其他经营性收入的公园、游园的单位,要核定管理经费,确定适宜的经费投入办法。

(4),继续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认养绿色广场、公园、道路绿地、树木等。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共同抓好绿地养管区,促进绿地管理与社区物业管理的有机结合。此外,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单位的专用绿地可因地制宜,结合养护增加经济收入,如种植果树、玫瑰等就是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很高的植物。

(5),拓展城市绿地养管事业。 园林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结合兰州的实际,实施园林产业化,可发展园林苗木业、园林建筑与绿地工程产业、园林绿地物业管理业、绿地养管业等,应加以重视,予以研究。勇于把竞争机制引入园林绿化养护作业,建立起自我发展的动力。

7,立足本地资源,积极引进域外品种

在进行园林绿化时要遵循植物的分布规律和植物适应性规律,立足本地资源,要首先考虑本地的特有生态要求。

城市绿化中应根据绿化材料的特性和绿化场地的实际情况来配置植物景观,植物可以采用列植、群植、孤植,或充分考虑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来设计,也可以尽力使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通过设计各种造型增加景观效果。

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化学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防止病虫害蔓延和影响植物生长。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化学方法防治时,喷药一般要在晚上进行。

8,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

园林绿化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切实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按照生态学和美学的原理进行配置,尽量满足各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还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植物季相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措施和养护劳动力的投入量。只有严格按照规范科学合理栽植,成活率才比较高,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施工时,必须对园林植物的选苗、起苗、包装、运输等做到精心挑选和安排。

参考文献:

[1]陈自新.城市大园林――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园林,2001(5)。

[2]李洪远.对区域性生态园林建设的认识与思考.中国园林,2000/6

城市园林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第二条凡在本县范围内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活动,以及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包括:体现园林地貌创作的土石方工程、园林筑山工程(如叠山、塑山等)、园林建筑及小品工程、园林景观照明工程、园林道路铺地工程、植物种植工程(包括种植树木、造花坛、铺草坪等)。

第四条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单位负责绿化建设项目施工及管养的日常监督,县园林所负责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化施工和验收前的管养督查、技术指导、验收交付使用后的管护工作。

第五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必须委托持有资质证书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承担,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其资质和核定的经营范围承包园林绿化工程。

第六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按照工程设计文件及工程施工合同组织施工,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开工前,持施工许可证、规划许可证,工程施工和监理相关资格证书、中标通知书、经审查的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及其它相关资料到县园林所备案,未按规定提交上述材料的县园林所将不参加验收并接管。

第八条建设单位对项目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建设后期绿化管养实行全程监管;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严格依照图纸施工和监管,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对人员到位到岗情况建立台帐,做好日常记录。

第九条实行监理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必须由具有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资质的监理企业进行监理。监理工程师应按照监督计划定期与不定期的对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及所有原材料质量进行巡查和抽查。对重要的栽植材料、园林建筑、构筑物、假山叠石的基础、主体等重要分项工程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第十条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必须按质监计划依照以下阶段、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县园林所不定期督查:

(一)种植土方工程(含填土方、清废土、客土、地面平整);

(二)放样、挖穴、基肥;

(三)绿化材料的规格质量及种植效果;胸径:地面以上1.3米处的直径,米径:地面上1米处的直径,地径:一般指地面上0.3米处的直径,不得使用砍头树。苗木进场时必须有检疫报告,检疫不合格的一律不准进场,由建设单位通知监理、园林所、参加苗木初验,没有履行苗木初验的县园林所将不予接管;

(四)竣工工程的质量等级核验。凡涉及设计变更、材料代用以及隐蔽工程,建设单位应事先抄送县园林所备案。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纸完成园林绿化工程全部设计和合同约定,达到使用要求后,可以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申请竣工验收(或绿化完工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第十二条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园林所等单位(项目)组成验收组依据施工图纸和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验收,未按图纸和合同约定进行施工的不予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苗木种植完成后由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报送管养、施肥计划并送一份至园林所,园林所有责任协助建设单位加强管养监督,缺、死株的苗木及时补植更换,在监管过程发现施工单位管养不到位的立即进行书面通知,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没有行动的由县园林所代为实施管养,所用经费按每平方米3.5元由施工方承担并交付给园林所。

第十四条绿化工程绿化完工验收合格,经一年生长周期养护且养护合格后方可进行绿化工程移交。

第十五条由建设单位向园林管理部门递交移交申请报告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园林所等单位进行移交验收。

第十六条移交验收核验不合格的工程,施工单位必须限期整改,直至合格,所发生的费用由施工方承担。未经核定等级或检验等级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由政府采购指定的绿化施工队伍施工种植时执行本办法。

城市园林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要建设;以人为本;对策

0.前言

城市化的进程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生态环境日益突出的矛盾,使得人们越发渴望绿色植物。城市园林是城市里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因此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起着重大作用。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规划的挂念陈旧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城市生态景观,部分城市园林建设流于形式、形象无创意,功能不清,设计粗糙等阻碍了城市园林建设更好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园林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创新,提出有见解性的建议推动城市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

1.当前现代瑗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1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念落后

目前由于受城市建建设理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现代城市建设基本走的就是边改造边建设之路,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极为不同步,这种发展路径给现代化城市建设带来了很大难题,这也导致诸多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始终处在低水平状态,景观单调呆板,缺少观赏价值。

1.2包园林绿化保护意识低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迟缓的严峻局面,一些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不协调,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不足,大面积、大手笔、高质量、高标准的绿化景观很少;乱建城市广场,千方百计开发房地产。

1.3不重视绿地的生态效益,绿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中适宜树种和乡土树种各有优势,两个不可偏废,都应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利用。但是目前有许多城市在绿化建设中,较偏重于外国引进的新品种和植物,忽视了乡土树种,特别是建群种的推广应用。在城市生态建设和植物景观规划中,没有重视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一味追求美化和视觉效果,形成.能城市森林景观过于单调,缺乏自然性,城市建设的生态效益低劣,失去森林本身可以发挥的单位面积下应具有的生态效益。

1.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制不完备

城市园林法规不完善,法规规章中有的内容滞后,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很难全面发挥园林法治工作的调节、导向和控制功能。

城市园林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市政执法面广,难以及时、集中精力对园林违法情况进行处理,无形中削弱了园林执法。城市园林绿化执法不严,社会绿化问题较多,存在着以罚代管和以罚代法的倾向。

1.5绿地养管经费不足

受经济水平约束,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养护经费比兰州高。相当部分城市绿地养护设施配套,大部分是采用自动喷灌,而兰州多是用人工浇灌,需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绿地养护科技含量低,现有园林绿化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仍较粗放,机械设备陈旧,满足不了园林绿化发展的需要。

2.改进我国城市园林管理的对策建议

2.1法治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前提保障

走依法治绿之路,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强法和执管理法规要完善,并要严格执行。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加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城市园林绿化法规。

2.2提高立法质量

要依法制定《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城市基建绿化工程管理规定》、《城市空间闲置地暂时绿化管理办法》等,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方、监督有力。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带动的绿化成为各大城市新增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多数房产商是委托绿化工程公司鞋行小区绿化设计施工的,由于没有相应的工程验收标准,开发商在工程验收时头疼,出现纠纷却往往难以评定,有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许多问题和麻烦就迎刃而解了。

2.3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对城市园林绿化法规中绿地率偏低、绿化补偿费审批权等进行修改完善,以加大执法力度;在城市综合执法中强化对绿地养护管理的执法监督检查和社会监督工作,如实行每年l-2次四大班子领导及市人大代表。

2.4推动城市园林建设的对策

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2.4.1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高绿地空间的利用率,增力1:1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让有限的绿地发挥出最大的景观和生态效益。依照生态位置原则,配置合理的乔灌草层次结构,让其协调,合理充分利用光照、水分、养分和空气等资源,植建成稳定的生态群落。

2.4.2选用本地栽培或野生的群种。因为每个城市和地区的自然环境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植物种类也各有不同,本地的乡土品种是体现一个城市园林建设独特性的主要载体。使用本地栽培或野生品种建立起的建群种不仅能更好的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还有利于加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展示出当地森林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

2.4.3条件差的城市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物种品种少,植物形成的群落结构单一,缺乏自然地带植被特色,形成的生态结构往往难以稳定,造成草坪退化,植物病虫增加等不利影响。因此,要立足城市条件,体现生物多样性,构建层次复合的群落结构,遵循植物生存的生态规律,有层次的配置植物,充分利用各项资源。

2.4.4从地方特色出发,体现当地历史文脉每个城市都有它自身的地方历史和地域特色,因此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充分挖掘城市的主题文化与环境、植被特色等重要潜力,营造城市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和绿色背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进地方文化,塑造独特的城市园林景观。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理清历史,重视对景观资源的再利用、继承与保护,在自然生态和地带性植被基础上,融合当地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和宗教历史,使当她园林体现出明显的文化地域特征。

2.4.5坚持以人文本,科学规划园林建设。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必须符合使用者“人”的生理、心理、感性和理性的需要,以坚持有益于人的舒适与健康为景观设计之根本,从人的视觉、行动和空间感受出发,遵循人文关怀的宗旨,创造出自由个性的空间,让人们获得最大的开放和自由。让人们在疲劳时找到座椅,在烈日雪雨中找到蔽处,饥渴时找到小卖部,让人们能身心自由的欣赏这美好意境,达到听觉、味觉、嗅觉及全身的放松与享受。

3.结束语

当今我国的园林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是历史原因引起的,有些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合理的错误决策引起的。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园林建设的根本目标,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凸显地方特色,并遵循自然生态植物的生态规律,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发挥绿地最大的景观价值和潜在的生态效益,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要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褚晶晶.城市酉霖建设优化探讨[J].中国园艺文辐,2010(7):76-78.

城市园林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园林绿化,只有做好城市的园林绿化才能打造生态的城市,促进城市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进步,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地位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1.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恶化。现实告诉人们自然界不可能无限度地承受侵害,人类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宣言,正式确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保证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自然的发展则必须优先保持自然生态,使开发建设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科学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稳定的人工自然生态群落,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最大程度地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2.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2.1 调节剂

绿色植物的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较强,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为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均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市人口的骤增,所需氧气的含量也在逐渐的提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增多,只有达到气体比例的平衡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建设,而绿色植物是最好的调节剂。

2.2 净化剂

绿色植物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在提高,排放了大量的尾气,造成城市环境的负担,而通过专家的测试,发现,城市园林露出啊具有超强的空气净化能力,是大自然的净化剂。

2.3 消音器

城市交通负荷的增加,导致城市中噪声的增加,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的枝条与叶径具有吸收声波的能力,可以降低噪音,是大自然最好的消音器。

2.4 缓和剂

城市园林还可以缓和城市温度的骤增或者骤减,降低由于城市突变而引发的一些不适,是最好的天然温度缓和剂。

2.5 美化剂

我们所最熟悉的莫过于城市园林的绿化功能,美化城市的作用,其利用花草树木的生态作用,建造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形成统一的布局,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感觉,其是最便宜,最直接的美化剂。

3.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城市建设的意识,很多人对城市环境不够热爱,造成城市形象的破坏,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眼前的利益,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自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成为全球公认的城市发展不变的原则,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也要根据这一发展原则进行城市的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园林的设计阶段都充分的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指导。

4.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迅速,从我国的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出现了发展不均衡,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部分城市中甚至出现了城市园林建设与城市总体规模不相符的现象;部分城市的绿化结构单一,没有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倾向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不均衡;侵占土地,滥砍滥伐现象严重;管理水平无法实现现代建设发展的需求,这些不足都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城市建设脚步的发展。

5.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5.1 提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不足,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基础差,人们对其认识不足,这些都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革,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工具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绿化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且宣传相关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范,提高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5.2 转变对城市规划理念的认识

这是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是城市园林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城市绿化方式中走出来,建立新的城市规划理念,从观念上建立城市绿化的重要性,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水平,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人们对城市的要求,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的目标,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引,以现代的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打造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

5.3 遵守生态学原则

只有按照生态学的发展理念,才能建造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城市园林绿化就是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对环境指数的影响作用,来改善城市建设的环境,实现人与环境,人员社会的和谐共存,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注意到:城市园林建设是与环境成一体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起具有公共性;但是其不是狭隘的,其几乎涵盖了城市建设的一切领域,其突破了传统城市规划的小范围,打造了一个相对没有界限的城市规划区域,使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人类环境工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体系;同时其还具有互相协调的功能与多层次性,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性。

5.4 以法治绿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首先是加强立法,除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颁布有关城市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外,还应广泛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和城市居民,制定各种园林绿化管理公约和管理办法,使城市园林管理有法可依。其次必须严格执法,法规只有在执行中才具权威性和约束力。其三是充分发挥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政府职能。属园林部门管的必须让园林部门行使职权,不能把权力横向转移。其四,依法建绿。城市各类绿地建设指标是用法规的形式确定的,但“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没有达标也是违章行为”的意识没有真正确立起来,需要以法律为武器强迫执行,以达到多方增绿的目的。

城市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其功能与效益的发挥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结束语: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必须站在这一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来不断地完善城市建设,不断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随着低碳环保概念的风靡,城市园林绿化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核心,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世界城市建造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凤歌,陈玉琴.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J]. 中国西部科技, 2005, (03) .

城市园林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重视程度的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多数中小城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和环境意识不强,城市园林绿化投入不足,致使城市园林绿化中出现不少问题。笔者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无长远规划,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一些城市绿化树种虽然较多,但植物景观单调,在色彩、季相上无多大变化,缺乏生机活力,难以体现其园林艺术风貌。如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仅占全树种的15%,不能实现季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目标。另外,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树木多以单种成片的形式出现,缺乏运用多种植物来造景,如大片的牡丹、桃林、国槐林、杨树林等,色彩单一,给人枯寂无味的感觉,绿化美化效果不尽人意。园林树种配置形式上,所采用的植物模式以丛植、片植、孤植为主,而列植、垂直绿化等其他植物应用模式少。

(3)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倾向性。不考虑当地的实际、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盲目引进外地树种和重名贵品种轻乡土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造成引种失败和病虫害大发生。

(4)管理水平低。忽视了“三分建,七分管”的园林绿化建设原则,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养护管理,技术含量低。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单位、居民法制观念淡薄,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着如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景观造景技术,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目前落后于城市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

(5)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经过引种,外来物种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程度。如今,蛀干害虫、食叶害虫(如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已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另外,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害虫与寄主、天敌在长期进化中,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打破了这一比例关系,破坏了生态平衡,外来生物无天敌,致使病虫害严重发生和蔓延。

(6)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而地上部分城市空气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以及人为破坏严重;地下部分往往是填埋的建筑垃圾,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树木生长势减弱、抗逆性降低,为有害生物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养护管理又长期跟不上,园林植物病虫害容易暴发成灾。此外,气候异常导致的冻害、抽条、旱灾、涝灾、烟尘、酸雨等自然灾害,会使林木生长势减弱,导致病虫害暴发成灾。据国家林业局报道,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2003长春大面积树木死亡以及2008年发生在云南省、贵州省等地的冻害,都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的。

(7)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害猖獗。随着国际、国内植物的频繁交流,由于进货方式不同,园林植物检疫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致使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我国的不同地区。这些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如近年从国外传入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严重危害我国100余种花卉植物,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黄斑星天牛原先发生在华中地区,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蔓延到我国十几个省份,对我国杨树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这些都是由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和引种不当引起的。

2发展对策

(1)城市园林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城市因气候、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植物种类也不同。因此,依据城市类型,对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存、生长发育规律,提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

(2)规划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

(3)在城市建设设计上采用多种类型,不仅可以植树、种草、种花、种果、种药,还可利用江、河、湖、海等水面养鱼、养鸭,在林中养鸟,并引进天敌,使人、动物、植物、鸟类、鱼类、微生物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的能量、物质的转换。园林规划设计不仅限于观赏为主,不能只顾眼前的效果,还要有长远发展目标,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考虑,留出基础设施用地,避免栽了砍、砍了栽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因此,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要有所转变,要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

(4)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选择的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有花植物近30000种、树木近8000种,可扩充造景材料。树种配置时要采取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合配置绿化模式。还要通过垂直绿化实现阳台、屋顶、院墙、围栏的全面绿化,并鼓励巿民养花、植树。为增加“绿量”,应多种叶大浓荫的大乔木,增加乔木比例,乔木下面种草皮,并适当点缀灌木,搞复层立体绿化。此外,要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5)加强宣传教育和园林绿化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创建园林城市需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是园林工作的保证,特别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开展广泛的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评比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培养全社会爱护共同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6)抓好园林队伍建设,提高园林队伍素质,推动全民养护管理水平。为把绿化工作抓到实处,真正实现绿化目标要求,一是配备高素质绿化专业队伍。按城市园林绿化三级管理办法规定,市、区、街道等三级都应配备、完善绿化设计、管理人员。对现有的人员,要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校联系,抓紧对城市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培训,特别是既懂园林设计又懂建筑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二是各街道组建护绿小组,督促行人爱护绿草、树木。三是加强养护工培训。要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校联系,抓紧对城市园林护绿人才培训,特别是既能修剪又能造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适应养护的需要。四是推动全民养护管理。实行包干分区,把绿地管护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实行奖罚制度,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做得好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而对在养护管理工作中不问不管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处罚。

城市园林管理办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绿化;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make the city outlook also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but at the same time as development has created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landscaping process for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to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

Key words: the city garden; Landscape; Problem; suggest

1.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1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一些城市绿化树种虽然较多,但植物景观单调,在色彩、季相上无多大变化,缺乏生机活力,难以体现其园林艺术风貌。如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仅占全树种的15%,不能实现季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目标。另外,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树木多以单种成片的形式出现,缺乏运用多种植物来造景。园林树种配置形式上,所采用的植物模式以丛植、片植、孤植为主,而列植、垂直绿化等其他植物应用模式少。

1.2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无长远规划,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3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倾向性。不考虑当地的实际、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盲目引进外地树种和重名贵品种轻乡土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造成引种失败和病虫害大发生。

1.4管理水平低。忽视了"三分建,七分管"的园林绿化建设原则,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养护管理,技术含量低。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

1.5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经过引种,外来物种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程度。如今,蛀干害虫、食叶害虫(如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已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另外,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害虫与寄主、天敌在长期进化中,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打破了这一比例关系,破坏了生态平衡,外来生物无天敌,致使病虫害严重发生和蔓延。

1.6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而地上部分城市空气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以及人为破坏严重;地下部分往往是填埋的建筑垃圾,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树木生长势减弱、抗逆性降低,为有害生物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养护管理又长期跟不上,园林植物病虫害容易暴发成灾。此外,气候异常导致的冻害、抽条、旱灾、涝灾、烟尘、酸雨等自然灾害,会使林木生长势减弱,导致病虫害暴发成灾。

2.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建议

2.1城市园林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城市因气候、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植物种类也不同。因此,依据城市类型,对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存、生长发育规律,提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

2.2规划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

2.3在城市建设设计上采用多种类型,不仅可以植树、种草、种花、种果、种药,还可利用江、河、湖、海等水面养鱼、养鸭,在林中养鸟,并引进天敌,使人、动物、植物、鸟类、鱼类、微生物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的能量、物质的转换。园林规划设计不仅限于观赏为主,不能只顾眼前的效果,还要有长远发展目标,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考虑,留出基础设施用地,避免栽了砍、砍了栽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因此,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要有所转变,要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

2.4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选择的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有花植物近30 000种、树木近8 000种,可扩充造景材料。树种配置时要采取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合配置绿化模式。还要通过垂直绿化实现阳台、屋顶、院墙、围栏的全面绿化,并鼓励民养花、植树。为增加"绿量",应多种叶大浓荫的大乔木,增加乔木比例,乔木下面种草皮,并适当点缀灌木,搞复层立体绿化。此外,要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5加强宣传教育和园林绿化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创建园林城市需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是园林工作的保证,特别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开展广泛的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评比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培养全社会爱护共同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

2.6抓好园林队伍建设,提高园林队伍素质,推动全民养护管理水平。为把绿化工作抓到实处,真正实现绿化目标要求,一是配备高素质绿化专业队伍。按城市园林绿化三级管理办法规定,市、区、街道等三级都应配备、完善绿化设计、管理人员。对现有的人员,要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校联系,抓紧对城市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培训,特别是既懂园林设计又懂建筑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二是各街道组建护绿小组,督促行人爱护绿草、树木。三是加强养护工培训。要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校联系,抓紧对城市园林护绿人才培训,特别是既能修剪又能造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适应养护的需要。四是推动全民养护管理。实行包干分区,把绿地管护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实行奖罚制度,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做得好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而对在养护管理工作中不问不管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处罚。

2.7加强抚育措施,提高园林植物抗逆性。由于绿化工作一般都是在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质量良好的土壤在建设过程中被回填和运走,绿化的土壤是贫瘠土壤,并已被建筑垃圾污染,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必须将清除建筑污染规划进去。在建筑完成后,建筑垃圾由施工队清除运走,禁止将其埋在地下或堆在绿地上,同时禁止在绿地排放污水、垃圾等。在栽植前充分考虑土壤肥力,贫瘠土壤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后再用于绿化;选择树种时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地适树的要求,可通过除草、灌水、施肥、修剪、控水、控肥、挂设鸟箱、引进有益的昆虫和微生物等措施,提高林木生长势,增加林木抗逆性(抗旱、抗涝、抗寒、抗病、抗虫等)。同时,还要对林木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林木生长动态,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来防止隐患。

城市园林管理办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浙江义乌;养护模式;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S371文献标识码: A

一、义乌市绿地管理基本情况

作为一个全国闻名的小商品行业领先带头城市,经济发展的快节奏使得义乌市加快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步伐,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义乌流动人口多,养护难度相对较大,但在绿化养护管理上始终坚持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原则。至2014年7月,由义乌市园林局实行养护的绿地面积为720万平方米,行道树88062株,养护管理的范围为我市建成区以及延伸至各乡镇的市政道路绿化。其中市场化养护面积603万平方米,共25个标段,行道树49405株。责任制养护面积为117万平方米,共11个标段,行道树38657株。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随着城区绿地管理模式的进化,逐渐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考核体系和评分制度,主要有《义乌市园林局绿地养护管理考评办法》、《义乌市城区绿地养护质量标准》、《义乌市城区园林绿地养护质量检查评分细则》等。逐步形成了以对道路绿化,大部分公园实行市场化养护为“主”,对园林绿地、小部分公园实行养护岗位责任制为“辅”的养护管理多轨制模式。

二、义乌市绿地养护管理的发展变迁

2007年,义乌市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实现了“金乌腾飞于青山绿水之间”的创建目标。这其中,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义乌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是紧跟义乌经济发展而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管理模式。

1、起步阶段(1987――2002年)

1987年,义乌市稠城镇园林管理所正式成立,由管理所聘用养护人员组成机动组直接养护城市绿化。1987年发展至2003年,市区各类绿地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街道管理,主要的城区绿地由园林局管理,包括行道树,街头小花坛、绿地等。形成了由义乌园林管理所这一绿化主管部门直接养护的绿地管理模式。

2、初始阶段(2003――2006年)

2003年至2006年,为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在城区主干道两侧建设的绿地收归市园林局管理,随着城区绿化管养面积的不断扩大,多年来机动组有限的养护人员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03年11月23日起,市园林局根据各个绿地现场分布情况、面积及胸径10厘米以上乔木数量,核定养护人员数量,以包清工的方式发包绿地给养护责任人,养护人员由养护责任人自行聘用。如绣湖广场、骆宾王公园、樱花园、体育园。形成了责任制与直接养护相结合的养护管理模式。

3、发展养护阶段(2007――今)

2007年后,随着城区绿化管养面积的不断扩大,园林局面临着养护工住房、劳动安全、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及效能,市管部分绿地开始尝试推行市场化运营模式,2007年4月第一次将原本责任制养护的部分道路绿地推向社会,通过招标择优选择符合要求的专业化养护单位,发展过程中,园林局不断缩减直接养护与责任制养护的绿地面积,市场化面积持续扩大并已成为义乌绿地的主要养护模式。自此形成了由市场化、责任制、直接养护相结合的多轨制养护管理模式。到了2014年,随着最后一块直接养护的绿地也推向了市场化养护,可以说义乌城区绿地已经完全淘汰了直接养护这一模式。

多轨制管理模式运行以来,义乌市绿地面积不断扩大,绿地率飞速增长,义乌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在市财政的支持下,绿地养护金额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2014年义乌市园林局绿地养护预算费用为3000万元。园林局逐渐实行“养”与“管”分离,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重点突出园林局的管理职能。养护管理的运作方式变行政计划为合同管理,园林局的工作职能由直接养护转为考核、检查、监督指导为主。现阶段在养护模式上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渐将直接养护与责任制养护的绿地转化为市场化养护。除重点地块外,预计在2016年将城区绿地都推向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

三、义乌市绿地养护管理模式及分析

1、三类养护管理模式

直接养护管理模式: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由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聘用养护人员组建绿化养护队全面负责,采取的是“以费养人”的政府单位管理模式,养护范围为部分道路、街头绿地、行道树、临时绿化。这一模式出现于义乌园林绿化行业的起步阶段,主要是街道移交给园林局,还未安排招标或责任制承包的绿地,或因各种原因临时增加的绿地,或面积太小,未并入附近市场化或责任制养护项目的绿地。省内目前大部分养护水平较弱的城市仍在采用这一模式,如上虞、青田等。

责任制养护管理模式: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按绿地的属性、面积等特征划分区块,额定每个区块的养护人数,将绿地养护管理任务以包清工的方式发包给养护责任人,养护人员由养护责任人自行聘用。养护范围为市区部分公园及重点地块。这一模式始现于义乌城市绿地的初级阶段,与原先单一的直接养护模式相结合,为园林局的绿地管理减轻了很大压力,也更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养护人员。浙江省内仙居、舟山等城市一直采用这种模式。

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义乌市园林管理局将管理层和作业层分开,管理层为绿化管理部门,行使绿化养护的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能。作业层为有资质的园林绿化养护企业,通过投标按中标价支付经费,养护工由承包公司雇佣管理。采取的是“以费养事”、经济体制条件下具有竞争机制的管理模式。义乌正在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努力培育健全的市场化竞争环境,省内典型有杭州、宁波等经济较发达、养护经验较成熟的城市。

2、三类模式的特点与发展状况

三类养护管理模式各有利弊,相互补充。义乌正因为仍处于绿地养护管理的摸索阶段,才有了如今这三种模式并存的状况。

(1)直接养护特点与发展状况

优点:养护人员队伍相对稳定,大多数养护人员在园林局工作多年,岗位固定,忠诚度高,都具有一定的养护经验与技术,绿地养护质量较高,遇到应急任务和突发事件可以迅速到位。

缺点:相互之间缺乏竞争力,存在出工不出力、磨洋工的现象,整体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大部分养护工年龄都在50周岁以上,存在一定风险。

发展状况:直接养护这一模式,从义乌园林局成立之初一直发展到现在,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受到自身特点的局限性与养护主管部门职责转化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养护的绿地面积正在不断减少,目前已完全淘汰出义乌现有的养护模式。养护的范围也由1987年起的城区行道树、花坛绿化等发展到后来的部分道路、行道树、街头绿地养护直至全部转入市场化养护。

(2)责任制养护特点与发展状况

优点:能充分调动养护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绿地养护质量稳定,部分公园养护质量较好。

缺点:养护责任人自身养护经验和水平参差不齐,养护质量差异明显,聘用的养护人员不稳定,大部分养护人员年龄偏大,存在隐患。奖惩只落实至责任人,导致养护人员对绿地养护质量的责任心与积极性较为薄弱。

发展状况:义乌市园林局从2003年启用责任制养护到现在,结合十多年的管理经验,在下一轮责任制合同签订前对绿地面积、行道树数量严格核对,及时调整,不断修订更完善、更全面的考评办法、质量标准、评分细则。但同直接养护模式类似,在被日益发展壮大的市场化环境不断冲击的同时,责任制养护的面积也在不断减少,随时都面临着养护承包人无绿可养,被市场化模式取代的局面。可以说,责任制养护模式在义乌绿地养护上的比重经历了一个从2003年的起步到2007年的鼎盛到目前逐渐下降的状况。

(3)市场化养护特点与发展状况

优点:降低了养护管理的成本,降低了绿化管理部门的直接管理压力,减少了安全、责任等风险,实现了管人到管事的转变,权责分明,促进养护企业间的竞争,能带动整个养护市场的进步与养护水平的提高。市场化养护解决了城市快速发展绿地面积大幅增加带来的增加养护工而导致的住房紧张、劳动安全、技能培训等一系列问题。

缺点:养护企业之间的实力相差较大,并普遍存在养护质量良莠不齐、各类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监管力度小等问题。招标过程中各投标单位的串标,养护过程中的层层挂靠、分包现象仍然存在,不利于养护行业的成长。

发展状况:2007年4月,市场化第一次招标,养护面积约26万平方米,行道树3600株,预算投资150万元,养护期一年。2007年8月,市场化第二次招标,养护面积约26万平方米,行道树1600株,预算投资260万元,养护期改为两年。2011年7月,在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运作至第四个年头时,义乌市新火车站区块绿化养护管理项目的养护期限改成三年,养护面积12万平方米,行道树2300株,预算投资180万元。合同分两次签订,前两年考核均合格后续签第三年合同。义乌的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不仅在付款时间上逐渐朝稳定、成熟的方向调整,在养护要求、考核细则、报价内容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改进。从2007年4月北城路与雪峰路的第一例市场化成功养护运作到2014年7月,已有25个工程实现市场化养护。

义乌市三种养护管理模式从1987年到2014这近三十年来,比重和面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直接养护管理模式由起步阶段的单一性发展到如今的完全被替代;责任制养护管理模式由初始阶段的大份额比重发展到如今的辅助地位;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由前两阶段还未存在发展到如今大份额比重乃至将来的绝对地位,发展状况可谓变化巨大。

四、义乌市绿地养护管理下一步举措

下一步,义乌市园林局近期将出台一系列的新规章制度来促进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包括绿化分级制度、绿地认养制度等。

1、义乌市绿地养护管理绿化分级制度

就目前的现状看,义乌绿地存在档次区别不大,养护质量区分不明显的情况。为了有重点地突出优秀养护景观,营造精品绿地,合理利用养护经费,义乌市园林局在加大将内部责任制绿化推向市场化招标力度的同时,开始策划绿地养护分级制度,预计将局属范围绿地按管养绿地的功能、类型、建设标准和植物配置情况条件划分为四个等级,将行道树按其胸径规格分为三个基本等级。根据等级有侧重地进行绿化养护管理,并执行不同的养护经费拨付标准。

一级绿地的标准为:绿地位于城市生活和交通中心,绿化综合功能的发挥较为显著;主要为广场、公园、街头绿地、游园、重要景观路绿化等,绿化覆盖率90%以上,绿带宽度8M以上,面积400以上的绿地;绿地内园路、园灯、园椅、园林小品、灌溉、卫生、围护等设施较为完善,建设标准较高;绿化种植形式丰富,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绿地景观要求高、效果好;重要节假日和大型活动期间有一定数量草花布置。

二级绿地的标准为:绿地位于城市交通和生活次要地区,绿化功能发挥较为明显;绿地类型主要为小游园、街头绿地、交通转盘、分车绿带、道路绿化带等,具有园路等一般设施,绿化覆盖率90%以上;绿化种植形式较为丰富,植物配置合理,景观效果较好。

三级绿地的标准为:绿地位于城市或近郊,位置较为偏远,绿地功能较为单一;绿地类型主要为除一、二级绿地以外的滨河林带、街头绿地、道路林带等,一般为无园路等设施的非开放型绿地;绿化种植形式较为单一,绿地基本能有植物覆盖。

四级绿地的标准为:绿地位于城市或近郊,位置偏远,绿地功能单一,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绿地类型主要为除一、二、三级绿地以外的城市绿化隔离带、防护绿地、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无设施的非开放型林(绿)地。

胸径30cm以上的为一级行道树;胸径15cm~30cm为二级行道树;胸径15cm以下(不含15cm)为 三级行道树。

2、义乌市绿地认养制度

近年来,义乌市虽然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但遭人为破坏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让广大市民了解绿地养护,增强城市绿化建设的责任感与参与性,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在出台《义乌市绿地认养管理办法(试行)》之后,下一步将推出绿地认养这种全民的绿化保护方式。根据《办法》,绿地认养一般有四种方式,包括认种、认建、认养和认管。

绿地认养的范围包括在城市建成区的公园、公共绿地、街头绿地、道路绿地、河道绿地等。各单位庭院附属绿地和“门前三包”树木、绿地不在认养范围。自愿要求认养绿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民营企业及个人可向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提出申请,并签订认养协议。绿地认养的期限至少为一年。

绿地认养的内容包括承担树木种植、绿地建设或改造工作;维护绿地、保证绿地不受破坏;全面负责绿地养护、保洁和管理工作。认养单位或个人可以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认养。

绿地认养的形式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认养,由认养单位或个人直接负责绿地建设、养护、保洁和管护工作,并监护树木花草及设施不受破坏。二是委托认养,按认养协议,认养单位或个人提供相应的认养资金,由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公开招标,委托有关专业绿化单位进行建设或管理。若进行委托认养,认养经费标准原则上按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一般情况下,认种认养胸径5~6cm的落叶乔木每株30~80元,常绿乔木50~150元;胸径10cm以上的乔木和古树名木的认养资金标准按树木大小及其价值由双方协商确定。认养、认管绿地、片林的经费标准为每平方米不低于5元,认建片林、绿地按有关工程预算标准协商确定。

此外,在认养期限内,认养、认管绿地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可以树立标志牌,20000平方米以上可享有冠名权;按政府或义乌市建设局批准的规划方案进行出资建设和管理,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享有绿地命名权。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还鼓励学生参与绿地认养活动,参与者可以学校、班级、团支部或少先队等集体名义认养,也可以学生个人名义认养,学生认养以管护、保洁为主。

3、其他举措

为了进一步提高绿地养护管理水平,目前计划实施中的一系列举措有:

一、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养护技术人才;

二、义乌市乡土树种和植物新材料应用技术;

三、植物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和预警技术;

四、园林绿地低成本维护技术;

五、加强园林网站管理功能;

六、发展园林绿化行业协会;

七、对绿化企业“扶优帮强”、“末尾淘汰”。

五、指导原则

绿地养护管理行业的进步需要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如今每个城市的绿地养护管理都越来越强调景观生态学原理的作用,来建设景观优化、养护高效、功能合理的绿地系统。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城市绿地养护的“绿”为中心,自然景观为特色,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将公园、道路、防护林等独立的养护管理模式结合转变为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系统。要以长远的眼光来对眼前的设计、放样、施工、管理严格把关,尽量在数十年后,减少树木栽植过密、景观提档改造等现象发生。

2、低成本维护原则

城市绿地养护的低成本原则应尽量做到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空间要求、环境适应性等来进行适地适树的养护管理。比如在苗木种植时期,为突出当前养护效果,苗木株行距过小,这样不仅用苗量大,造价高,还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为今后移植、除虫都增加了负担。另外,许多道路绿地中,色块中添加小乔木,过于密植的灌木会影响乔木下部的受光与积温,容易使乔木长成僵苗;或者乔木长势过旺,影响灌木照射阳光。针对以上现象,应及时疏植、移植、更植,尽量合理地减少养护成本,避免日后更大的损失。

3、人性化原则

绿地养护是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因此应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如在防治植物病虫害时,宜选择晚间或早晨,在游人较少时进行,并提醒游人及周围店铺做好遮盖。绿化隔离带受人为踩踏现象较为严重,用印有“义乌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字样的飘带替换铁丝网,可避免游人刮伤,也可防止绿地进一步受到损坏。另外,由于绿地养护具有时段性,如夏季不宜温度过高时浇水,否则会造成苗木烧死。在养护管理上可安排养护工早晨和傍晚浇水,其他时候避开高温酷暑休息,并发放饮用水和避暑用品,可令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明显增强。

六、总结与展望

总结义乌二十多年来的模式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市场化养护管理模式将是短时间内的最终养护趋势。结合全国各城市的绿地养护发展状况来看,随着各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绿地面积的增加、养护阶段的变化、短期内国内养护模式都会趋向市场化这一更利于绿化主管部门行使管理权力,也更利于提高绿化行业水平的统一模式。而各个已经完全运用市场化模式多年的高养护水平城市已在向精细化、社会化等方向迈进。长远来看,国内绿地养护会向更科学、更具生态效益的模式转化。

目前,整个绿化管理行业正在积极探索更先进的绿地养护模式,并使其逐步完善。这要求行业人员强化管理,不断吸取经验,整合信息,以改善国内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从而大幅度提升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高效的绿地养护管理模式一定会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