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人才培养计划

儿科人才培养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儿科人才培养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科人才培养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认证;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

1中医专业认证对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的意义

专业认证是一个评估的过程,通过认证来评估学校开设的专业性教学计划或者专业是否符合预设的标准;通过中医专业认证可以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学的目的。其核心目标是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形成;以成果为导向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方法,确定中医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因此,通过专业认证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

2更新教育理念,明确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方向

在中医专业认证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指向、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的指导下,我校修正中医儿科学学科建设方向,更新教育理念,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学科建设方向是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我校修订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改革了课堂教学设计、课程考核方法,强化了实践教学,并不断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修订后的中医专业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确定的中医儿科学的教学目标为:通过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儿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能运用中医学理论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抢救急危重症;掌握中医儿科常用外治法;了解常见中医儿科疾病的发病情况等流行病学特点。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增添了张仲景学术思想传承能力的培养,并且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成长为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中医应用型人才。

3明确学科主攻方向,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明确的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在中医专业认证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要求下,我校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一直坚持“院系合一”(即医教合一)的临床教学管理体制。儿科教师坚持在教学以外的时间,全部从事系统的医疗实践,增强解决临床实际的能力。我校儿科团体先后开展了“麻杏陷胸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临床研究”“麻杏陷胸颗粒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临床研究”“麻杏麦冬汤治疗肺炎喘嗽风火阴虚证临床研究”,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促进学科发展,我们坚持以成果为导向,目前我校中医儿科已形成气血并治治疗小儿病症、经方防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两个稳定的主攻方向。同时,学科注重内涵建设,不断向更深入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建立类似于内科学科的三级学科分支,借鉴现代医学以系统划分,如肺系(呼吸)、脾系(消化)、肾系(肾脏、内分泌、遗传代谢、生长发育)、心肝系(神经、心血管、血液)等专业;坚持以学术前辈思想为指导,传承与发扬并重的方针,对学术资源进行了梳理和挖掘。在主要研究方向的优势病种(如哮喘、复感、厌食、肾病)方面,深入开展了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的制定、优化推广工作[1]。我校中医儿科课题组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教师在取得医疗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如“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模式”“混合式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中的运用”“中医儿科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等,推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保证了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依托附属医院及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研促教

学科平台是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我校中医儿科科研团体依托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麻杏陷胸颗粒对热性哮喘小鼠模型血清IL-12、IL-13调控的实验研究”,不仅明显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部分学生通过跟师观摩实验、辅助实验也提高了将来搞学术研究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还依托学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心开展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保证了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5跟名师、多临床,加强中医儿科专业学科队伍建设

结构合理、能力强的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取得成效的根本,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中医儿科学是针对小儿生长发育阶段,由生理病理、辨证论治、预防保健等诸方面共同构成的中医儿科学体系。中医儿科学不仅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医内科,而且具有其生长发育、生理病理、预防保健的特点。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的学术梯队,在中医儿科专业队伍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我校中医儿科教师不仅是教学、临床的“双师型”教师,而且均有跟名师的经历。名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儿科名家。跟名师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中医传承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中医传承能力。在注重教师跟名师的同时,我们还重视中医儿科专业学科队伍临床带教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临床技能。为使临床实习带教规范化,采取如下措施:(1)成立带教指导组、指定带教医师;(2)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和教学查房,结合典型病例重点讲解[2];(3)坚持病例讨论,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并发言;(4)坚持举办张仲景学术思想、经方医案系列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知识面;(5)严格审批学生病历,并要求床边报告病历;(6)重视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7)制定考试细则,采取答卷、病历书写、技能操作等综合评分,重点测试学生的“实战”能力。实践证明,训练系统的正规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儿科临床技能。

儿科人才培养计划范文第2篇

现代高职教育必须牢固树立职业观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快髙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儿科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验教学改革对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儿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教学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被动模仿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实验设备不够完善,教学资源相对缺乏,不少实验以演示为主,同时由于学生多,难以保证所有学生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实验课时少,加之除正常教学时间外学生不能进人实验室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改革儿科学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1改革教学内容

先要明确高职教育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传统的儿科学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这有悖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要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就要求在教学中把目标细化、量化。首先是制订实用、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增加实验课时,将儿科学实验课时由仅占总课时的1/5左右调整到1/3至1/2,只有充足的课时才能保证各项技能操作顺利开展。其次是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内容调整要坚持实用性原则。虽然,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加强了儿科学实验教学,但仅局限于安排儿科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操作训练,比如体格测量等。小儿不是成人的一个缩影,不能简单地将儿科学等同于内科学。对于诊断学已经学过的骨髓穿刺、腰椎穿剌等技术操作以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学生头脑中基本上形成的是成人模式,因此,有必要将这些内容编入儿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中,且要特别指出小儿与成人的不同之处。根据高教【2006】16号文件精神,医学高职院校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在保证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专兼结合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直接为第一线服务的高技术、高技能的“社会职业人”,逐步形成医学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气我国部分地区由于条件所限,基层医生还要承担起护士的角色,因此,对于儿科常用的头皮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应安排在儿科学实验教学计划中。对于实验课,基本操作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应将常见病症的病例讨论作为理论知识的运用加入实验教学计划中,以利于学生形成较好临床思维的雏形。为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可根据学生接受程度介绍一些新的儿科临床技术,如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等。

在实验教材编排上,对每一个实验内容作了较大调整,改变了传统编排模式,引入“知识模块”的概念,进行模块化编排。在坚持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将模块化结构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每个实验项目的开头,开辟案例分析栏,设置1-3个综合分析问题,问题与实践相关,以达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互联系的目的。在教材的适当位置,开辟相关链接栏,链接相关操作技术的进展、发展历史或已经辟临床价值的新技术、新理论,帮助学生开阔撕,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同时,增设复习提髙栏,一方面通过习题形式达到对学过知识复习和巩固的目的;另一方面增加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思考题,使学生通过査阅相关的资料获取教材以外的与本实验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2.1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方法

我们打破原有的教师讲解理论一教师操作一学生练习的实验教学模式,实施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对操作要点进行提问,教师回答,最后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2.2应用儿科学标准化病人(SP)

目前,儿科学SP主要是模仿患儿家长进行病史采集训练,并且还包括处理患儿及其家长社会心理问题的技能训练。应用儿科学SP,可以培养和评价学生的问诊技巧、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及诊断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由于儿科学SP有其特殊性,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因此,由教师和实验员扮演患儿家长提供病史,并充当评估者和施教者角色。选择既能够充分体现问诊技巧又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如小儿支气管肺炎、腹泻、急性肾炎等,营造一种真实的情景以训练学生的应对能力。在确定内容后编写剧本,模拟医生与SP的问诊对话及情景。SP的语言应当口语化,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必要时可加入适宜的表情和动作。应用SP教学学生能够有机会锻炼问诊能力并及时得到评价。

    2.3加大实验室开发力度

    对于某些需要仪器设备的实验项目,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可以定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反复训练,并配有专门的实验员进行指导,为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提供锻炼和补习的机会,切实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操作。

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应将素质教育贯穿始终,让学生明确,在儿科学学习中技能和爱心缺一不可,且应巧妙结合,不能一味追求操作决、准而忽视患儿的状态,也不能因为爱心而放弃必要的操作。

3加强实验考核,提高操作能力

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的。我们建立了实验考核试题库,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多站式技能考核,一站为体格测量、配乳、骨穿等基本操作,一站为病史采集,一站为根据简要病史资料和体格检查资料作出初步诊断并拟订治疗方案。基本操作评分标准包括准备、操作熟练和准确度等;病史采集评分标准包括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及综合表现评分,病历评分标准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处理措施。每一部分均有细化的评分项目、固定分值,并制成表格以便于学生操作,也使得考核成绩客观、公平、公正。考试方法灵活,可以从多个试题中通过抽签选择,也可以统一命题,或选取基本要求一致的不同试题。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分组进行。在技能考核前讲述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每项操作考核的要求,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学生实验报告、病例讨论后的分析报告以及期末技能考核,对学生实验实训成统进行综合评定,实验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占期末考试总成绩的30%。同时将技能考核成绩列入毕业推荐表中,供用人单位参考。实验考核的加强,在增加学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的同时,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4注重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要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师素质最为关键。学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安排在校教师到学校附属医院或基层医院工作,积累临床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教学医院中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的临床医生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解决由于实验教学改革带来的实验教师不足的问题。学校还可通过进修、培训等方法提高和改善实验教师队伍结构,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实验员的学历和能力。

儿科人才培养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为了对近二十年所培养出来的妇幼卫生专业的人士实际的工作情况有所了解,方便对培养其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对培养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探讨,从而找寻最科学合理的妇幼卫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部分省市和直辖市所拥有的妇幼保健机构中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也就是对妇幼保健机构的人才需求和培养所进行的访谈医务人员的定性研究。研究的对象是部分省市的某些妇幼保健机构担任主治医生以上职务的医务人员,研究采用的方法是专题的小组访谈或者是深入探讨的方法。

1 研究的结果和相关论述

第一,妇幼保健机构层次的不同造成服务状况的不同。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省级、市级的妇幼保健机构拥有的保健项目的内容更广、所需要的技术层次也更高。大多数的机构都提供新生儿的疾病筛查、新生儿的监护等相关服务;妇科提供各种各样的腔镜手术;儿科增加了听力筛查、智力筛查等服务。以上服务的提供反映了现在的妇幼保健机构能够在传统医疗内容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新医疗服务项目。而随着现在医学模式不断的改变,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保健服务所产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检查身体情况,还需要能够保障个人的身体健康,让人们能够更有效的预防疾病,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这就需要保健服务人员能够拥有更加高超的专业技术和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从这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省市级的妇幼保健机构能够结合他们所拥有的临床相关经验对保健内容进行研究,改善相关的保健技术。这反映了现在的机构对专业医疗知识方面的看重,对医疗从业人员技术的重视。

第二,妇幼保健机构层次不同造成人员结构的不同。在省市级的妇幼保健机构当中,所从业的人员大多数是大专或者本科以上的学历,在工作的时候会更加多的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更加重视引进高水平的学术人员带领活动。而在区县级的妇幼保健机构当中从业的人员大多数都是大专或者中专的文化程度,更不论在更加基层的机构当中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不是对口专业的,在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实在是令人堪忧。反映了现在的妇幼保健行业从业人员并没有满足市场对其的需求,绝大多数是因为基层中缺乏需要的妇幼保健专业人员。

第三,妇幼保健机构层次不同造成对人才的培养情况不同。各级的妇幼保健机构大多数都有着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在职的培训或者是进一步的学习等等,大多数会采用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方便从业人员能够在工作的闲暇从容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不过现在大多数的受访对象还是表示因为工作的关系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再次学习,说明一些生活工作方面的因素对从业人员的学习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

第四,妇幼保健机构层次不同造成对需要的人才素质的不同。虽然现在的妇幼保健行业还并没有发展健全,但是也形成了科系分明医疗部分。不过在基层的妇幼保健工作当中,大多数都没有对科系进行细致的划分,也米有临床医学方面的基础,更没有办法做好妇幼保健方面的工作。因此,我们应该严格要求妇幼保健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让从业人员都能够拥有稳固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从事妇幼保健行业的人员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组织方面的能力、教学方面的能力、言语表达与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等等。

2 妇幼保健机构人才培养的探讨

第一,对保健专业认识的偏差会影响机构中的人才培养计划。现在大多数的妇幼保健机构都是将临床与保健结合在一起,但是临床的治疗需求要大大超过保健的服务需求,而有些地方的保健机构更加是没有保健服务项目,这就导致人们对保健相关的知识还仅仅是停留在“治病”方面,并没有对“强身”方面有足够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从事妇幼保健行业的人员专业知识倾向。因此,卫生部门应该对妇幼保健的具体概念、工作的性质和地位进行细致的规定,对其升职的考核流程进行合理的设置,让妇幼保健从业人员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方向,更加稳定的从事工作。

第二,妇幼保健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社会的需要。妇幼保健这一行业是在社会的需要下才产生的,也就应该顺应社会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妇幼保健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侧重于临床和侧重于保健的两个方面,不过从社会对妇幼保健这一行业的需求来看,社会对临床与保健的需要都是同等程度的,所以相关的高校应该对侧重临床知识的和侧重保健知识的相关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让学生能够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尽可能的不要偏科。

第三,对妇幼保健机构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活动。学校虽然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导,不过却不能一辈子教导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能够教导学生一辈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地方必然是社会,这就需要妇幼保健的从业人员能够在工作的时候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证明,在从事了一定时间的临床工作后再从事一定时间的保健工作,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束语

总之,对妇幼保健机构的人才培养和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定性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妇幼保健机构层次的不同造成服务状况的不同、机构人员结构的不同、对人才培养情况的不同和需要的人才素质的不同。从而了解到,对保健专业认识的偏差会影响机构中的人才培养计划、妇幼保健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社会的需要以及对妇幼保健机构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活动,这对我们更好的进行妇幼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文斌,彭先进,杨燕,陈舒怀.地方工科院校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2] 魏应彬,金玉澄,李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J].高等理科教育,2003,(05).

[3] 杨杏芳.素质教育·中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观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辨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4).

儿科人才培养计划范文第4篇

1.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

科学编制各级“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规划和各专项规划,谋划好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

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群众“获得感”。6月底前完成长株潭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卡受理环境改造,实现发卡全覆盖,用居民健康卡全面取代各种诊疗卡。

2.推动医改改攻坚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破除以药补医、降低药品耗材费用、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四同步”改革。

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医保、医疗、价格等政策统筹和执行力度,强化城乡医保差别化支付对推进分级诊疗的政策导向力度;调整优化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医疗服务价格梯度;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动形成紧密型利益和责任共同体;推进基层医生和城乡居民签约服务,促进分级诊疗就医格局的形成。

统筹推进各项医改:完善基本医保制度,建立不同医保制度衔接互动机制,研究城乡医保制度整合方案;积极支持社会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3.医疗救助扶贫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加强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促进远程医疗向贫困地区延伸。

启动贫困县卫生计生机构居民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向贫困人口发放居民健康卡。

4.落实全面两孩政策

以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为重点,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修订《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完善配套衔接政策。

取消对生育二孩的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生育,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有机整合生育服务证、母子健康手册和儿童预防接种证等证件,落实母婴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咨询指导和服务项目。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儿童医院(专科)建设,扩大产科、儿科服务能力。加强儿科医生学历教育与专业培养,争取省内医学院校恢复儿科系招生,并努力进入国家队。全面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缺陷综合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5.强化计生基层基础工作

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的信息采集,加快实现县乡计划生育、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出生医学证明、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居民健康档案等个案信息交换。实现国家与省级计划生育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户籍管理、婚姻、人口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信息共享。

从今年开始,将早婚早育、未达生育间隔、终生未生育但合法收养子女且符合农村奖扶其他确认条件的三类对象纳入农村奖扶范围。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范围。深化湘粤区域协作,拓展湘赣桂黔渝川等周边、多边省份的区域协作,启动环洞庭湖区域协作。

6.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确保医疗安全。开展肿瘤等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强化临床药事管理。

保障血液供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巩固血站血液核酸检测全覆盖成果。

持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完善“三调解一保险”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机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7.抓好公共卫生和卫生应急工作

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重大疾病为重点开展防控工作,强化免疫接种。做好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尘肺病等综合防治,实施好重性精神病救治、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等为民办实事项目。

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推动农村改厕工作。注重城乡居民饮用水、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和病媒生物监测。

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风险评估机制和及时预警,启动陆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

8.拖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加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继承保护与挖掘,强化师承教育,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防病治病能力。

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和新药研发。强化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和规范种养。

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促进社会办中医。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

9.推进健康产业发展

推进资源整合,促进医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医药、养老、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规划建设省市县多层次、规模适度、各具特色、产城融合、上下协同的健康产业发展平台,初步构建一核心园区多基地模式。

推进健康制造。切实履行省政府赋予的推进创新发展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的牵头责任。主动争取将湖南健康产业园区项目纳入国家“十三五”有关规划,在政策和资金上争取倾斜支持。

10.加强人才培养及其他

继续实施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提高“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

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实施特岗全科医师试点项目。以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为重点,启动“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试点。

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人才职称评审制度,突出医疗服务业绩导向。

组织卫生计生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拟制和修改,清理规范性文件,建立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医疗机构法治建设。

逐步实现监督执法环节的全程可追溯,开展公共卫生、医疗和传染病卫生、职业病和放射卫生、计划生育等重点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标准化管理。

儿科人才培养计划范文第5篇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不断巩固,有力推进了医学教育系统性、协调性改革发展,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加强医教协同,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教育部与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实施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先后开展的专业认证和部分高校的国际认证,对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我国医学教育与建设健康中国和深化医改的新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新期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政府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指导和引领部门,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当前医学教育与实际发展之间存在一些不协调问题,这些问题既体现了当下医学教育与满足社会需求还有一段差距,也表明医学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近年来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规范性文件,如《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了指导。高等医学教育为了更好的满足政府层面的需求,应对自身办学情况、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自身在发展中的问题并根据国家政策的需求调整自身的办?W结构和专业设置等,为国家和当地政府培养出更多的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应全面适应医药卫生事业需要,要重新分析与认识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把握发展节奏,优化结构,注重内涵式发展,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医科院校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深化“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完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而政府层面,更加注重完整的、一体化的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关注医生职业道路的连续统一性,积极构建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开展面向全员的继续教育,财政与人事政策向基层和急需紧缺专业人员、全科医生、中西部农村地区倾向,提升全体卫生计生人员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医学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只有政府和医科院校一起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医学教育与实际发展之间存在的一些不协调问题。

二、医科院校根据行业需求调整医学人才培养方向

为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医科院校应该需结合自身情况根据行业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同时注重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对社会的作用和发挥附属医院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带动地方医疗水平,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层面对医学教育的需求。

(一)根据行业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规模等

医学人才的培养受医药卫生行业的影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规模等应该根据行业的需求适时调整以此来满足行业的要求。从《重庆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统计2016》来看重庆市儿童医院4所,传染病医院3所,职业病医院1所,耳鼻喉科医院1所,相比较起综合医院和中医院而言上述性质医院数量较少,但社会需求量较大;部分区县村卫生室偏少,人民对全科医学类的专业性人才需求量较大。面对重庆医疗现状,重庆地区医学教育应该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调整学校的培养结构、质量、规模等满足行业和人民的需求。具体而言,适当调整学校招生专业计划,对儿科学和精神医学、全科医学等紧缺性专业应该在每年的招生计划中增加一定的投放比例,以此为社会培养紧缺性专业人才,以更好的满足行业和人民的需要。

通过对《重庆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统计2016》中全市卫生人员学历的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生学历比例仅为4.22%,本科学历比例为22.11%,中医药人员研究生学历比例为5.04%,本科学历比例为19.11%。由此可见,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等医学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质量,以更好的提高相关人员的学历水平。

(二)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存在,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比较薄弱,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也往往较低。但因未完全按市场模式运作,高校及其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也较低,这与国际上日益缩短的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趋势及日益提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形成了明显反差。但无论从高校的职能还是从社会的需求来看,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社会需要的,也是高校可以努力做到的,更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医科院校为了进一步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应该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并坚持“面向行业、面向市场”的发展思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通过产学研及协同创新形式等途径,积极探索和推进生物科技产业园、“医学+”创新创业园等医科院校创新载体的建设,构筑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三大平台,鼓励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和临床新技术研究,鼓励科技人员积极融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研究体系,将一些能够造福于人类的科研成果积极转化到实际中去,并将成果加以运用,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对医学科技转化的需求。

三、医科院校注重优秀医学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医科院校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主体,除了根据行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的同时还医科院校需苦练内功,注重自身实力提升,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和为实现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目标而努力。

(一)以“双一流”战略为指导,提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

学校层面应该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将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作为自身办学最终目标,在政府的引领下制定提升自身教育质量的可操作性策略,并根据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调整自身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医科院校在国家“双一流”战略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并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以自身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建设为关键,办学质量提升为目的,重点打造一部分优势学科,为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努力奋斗。在建设过程中深入剖析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相应的对策;并借鉴同类型已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加以改进,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提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

儿科人才培养计划范文第6篇

1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

1.1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不断丰富中医儿科学内涵,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新课程体系,体现学科课程及其内容的系统性。新课程体系应加强中医儿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内容衔接紧密,符合人才培养和教育客观规律的特征,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在以培养应用人才为主的教学体系中,应实事求是,在掌握中医诊疗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

    1.2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

不断更新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不断拓展知识宽度。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提高课堂效益,使学生既能同步掌握传统理论,又能了解现代专业知识,并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实践。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烈教授就是中医儿科学理论创新的典范,他提出的“哮喘苗期”、哮喘三期分治和哮咳等理论,构建了小儿哮喘病防治的创新性理论体系。

    2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

    2.1建立健全网络教学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追踪现代教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健全中医儿科学网络化教学体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和优势,探索中医儿科学学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途径。逐步完善网络的教育教学平台,完成由电子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多媒体教室构成的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的软硬件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环境下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处理、分辨及利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学习兴趣。将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习题、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教学录像、课程电子教案、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程等上传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已上网的资源不断进行完善、更新,进一步开发交互性较强的成套多媒体课件,完善电子示教模型库建设,努力实现网络教学系统自动化、智能化。

2.2改革优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中医儿科教学带来一种横跨空间和时间的全新方式。同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开发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解决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充分发挥媒体各自的优势,将临床各种病证、治疗方法、技术操作以及相关信息资料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通过开办教师备课、学生自学用的视听阅览室,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实现教室、教研室现代教育媒体的普及化。对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进行改革优化,把改革和建设结合起来,在改革中建设,在建设中改革。采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作业、多媒体讨论等形式,丰富内容,加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知识范围、提高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2.3开展双语教学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在确獅学术内容表达准确性的前提下,做到外文语言纯正。将中医儿科学双语教学视频课件、英文电子教案上传网络,充分确保实现“跨语言”的突破。

3调整优化教学思想模式

坚持特色教学,完善己建立的教学模式,在不失中医儿科学原有的思维模式,不偏离中医轨迹的前提下,促进中医儿科学教育教学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3.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

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不单是理论讲授,也不单是临床实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模式,在教学理念上强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中心,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法,从接诊到处方用药全程,使案例更贴近于临床,进一步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讲思路、讲重点、讲方法,陶行知曾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考”,将课堂变成思维的王国,通过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

强调临床思维能力与临床操作能力的统一性,强调发散式思维,将训练和考试改造成为连续动态的过程。以学生主体个性化教育为载体,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由临床见习向自己动手的教学模式转变,毕业实习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转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所学的中医儿科理论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当中。

3.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把素质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文化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临床实践、科研和创新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培养学生创意识的思考题、讨论题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完成高教法赋予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

儿科人才培养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养老服务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6-02

一、基本概念

养老服务人才从广义上来讲, 凡是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都可以被统称为养老服务人才,包括全方位供养老年人的经济保障、照料保障、精神慰藉保障以及制度、法律、政策、舆论、管理、思想措施等综合系统[1]。

我校以部分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为培养对象,依托传统护理学科,面向各类机构及其相关产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疾病照护与康复保健、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职业工作任务,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事高级护理、心理辅导、康复保健、经营管理等技术的专门人才。

二、养老服务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

1.知识结构

(1)思政知识: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知识、实践与就业知识等。

(2)专业基础知识:老年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急救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与重症监护等。

(3)管理知识:管理学、养老机构管理与运营、公共关系学、沟通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等。

(4)人文知识:社会老龄化状况、生命文化、礼仪、传统尊老文化等。

2.能力结构:

(1)专业技术能力: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技能,了解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特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护理、急救、康复训练等健康服务。

(2)管理能力:具备协调组织、沟通、指挥控制等基本管理能力,能够对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保证机构的有效运营与发展。

(3)学习能力:具有科学思维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能够自主学习、收集、归纳和整理知识,学以致用。

三、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设计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方案是立足于当前社会老龄化的现状,为我国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与实际养老需求服务的。坚持以培养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将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促进人才综合全面发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实用性加强,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智力技能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1.教学安排与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将人才培养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其中理论课程,包括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实践课程包括基本护理技能、管理技能、岗位综合实践技能。学校采用“校、院”双方联合培养模式,即在学校完成3年专业基础学习,在养老机构完成1年的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答辩等教学工作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完成。

根据4年制学习安排,第一学年为基础知识技能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基本公共课程(原理、英语等)、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基础课程;第二学年是专业技能知识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妇、儿、老年、社区护理,急救等专业知识及技能实践;第三学年为综合素质培养阶段,主要学习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养老机构运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第四学年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阶段,学生进入养老机构、老年医院进行实习,在护理岗位及管理部门轮转,并由带教老师现场指导,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下一步就业做好准备。

2.教学方式方法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教学以互动及小组讨论为主,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室不设置讲台,座位的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呈肩章式分布,让学生尽量的靠近老师。

教学过程中打破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壁垒,根据机构实际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能进行知识模块设计,保持教授知识的灵活性与实用性。模拟实际工作情景,进行现场训练及问题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及参与意识,提高学生未来适应岗位和接受可持续教育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老师教学,也便于学生之间沟通,互相监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3.培养对象的选拔与评估

我校养老服务人才教育是护理学教育的一个方向,培养对象是根据学生自主意愿及学习成绩来选拔的,进行小班制精英式教育。每年9月份对大二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及面试,成绩合格的学生纳入培训计划。

评估机制,学生的成绩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成绩、实践实训成绩、志愿者服务成绩,三部分考核成绩都合格才能毕业。其中志愿者服务成绩是以学生自主组织到养老机构、福利机构及社区等开展志愿者服务的次数和活动情况来评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意识,为将来适应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四、培养模式的保障实施途径

1.教师队伍保障

培养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不仅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掌握行业动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设备在课堂和实践课程中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组织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让老师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另外,学校从参与“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机构中聘任了数名具有10年及以上的机构护理及管理经验的行业精英,建设一支校外兼职教师队伍,以满足实践技术应用教学的多样性,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2.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

养老服务人才在校所学的知识理论及模拟教学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完全应对实际工作的需要,某些经验和应对方法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学习机会,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订单式培训,就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合作,根据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这样一是保证该专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二是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行。参与订单式培训的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在学校合作的机构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3.教学管理体系保障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近年才开启的特色办学项目,在遵循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该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了系列改革,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养老服务人才教学计划、模块教学内容、实训设计、考试、毕业论文设计,需由教学评定小组进行评定,评定合格后方能实施。教学评定小组不仅包括学校校长、教务处、教学院长、教师,还包括行业内的专家,根据相关规定和岗位实际需求来评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以保证教学质量。

(2)教学监督体系

由学校成立专门教学督导组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办法》及《实践教学测评办法》的相关规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训、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进行质量监督和指导。监督的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考核、绩效相关联,从侧面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毕业生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比较后的偏差反馈上,因此,学校也将对毕业生进行终端监控、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对于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 [2]。

参考文献:

儿科人才培养计划范文第8篇

一、加强医政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发生,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1、为认真落实卫生部20**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目标,做好医政“调整、充实、整顿、提高”工作。20**年我院将继续深入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做到层层抓管理,任务逐级到人,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认真做好业务技术人员的“三基三严”知识学习和培训工作,积极组织院内工作人员开展业务讲座和新知识的培训,特别加强急诊救护知识的培训,加强医疗技术操作的培训,并定期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考试工作,并将考核、考试成绩进行公示,考试成绩与个人经济进行挂钩,今年准备进行业务讲座10~12次,计划开展“三基三严”知识和急救知识竞赛各一次,并对在竞赛中取得前三名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

3、强化专科建设,认真做好我院泌尿、脑外、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妇产科、小儿科等重点科室的建设和设备的投入,力争小儿科、妇产科在20**年的基础上更上新台阶。

4、培养品牌意识,树立名牌科室,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向心脑血管科,泌尿外科、颅脑微伤外科等科投入,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配备一定的专业设备。

5、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今年准备进行开展医疗文书书写评比活动,随机抽调病例(历),对书写较好地给予物质奖励,书写较差的给予批评,并将评比结果进行公示。

6、20**年工作指标计划:

门诊人次6万~7万人次;病房病人收治人次4000~4500人次;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5%;院内感染率<5%;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住院病人病历书写率100%;甲级病历书写率≥90%;病历24小时书写合格率100%;坚决杜绝丙级病历;医患沟通病历书写率100%;病案归档率100%。

7、与上级医院合作开展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及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等)。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继续开展,同时继续开展颅脑损伤的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开展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和气压弹道碎石术,全髋置换术。肝胆外科开展胆管癌根治手术,填补我县此项手术的空白。

8、鼓励职工撰写论文、编写论著,并要求所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级或核心期刊上发表。

二、护理工作

(一)、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1、每季度召开一次思想素质教育大会,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对好人好事大力表扬,对有损病人和医院利益的人和事严格批评,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请礼仪专家来我院培训指导护理礼仪,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培养护理人员的良好气质。树立护士“整洁、大方、可亲”的职业形象,真正做到:“微笑在脸上,文明在嘴上,娴熟在手上,仪表在身上”。提升护士和医院的整体形象。5.12护士节举办护士形象、仪表大赛。

(二)、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培养高水平护理队伍

1、加强“三基三严”技术培训和考核

2、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培养专业护理骨干,今年拟选派内、外ICU、妇产科、儿科、手术室等各一名护士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经验、技术。

3、开展“百针穿刺无失败”活动,提高护理的静脉穿刺能力。

4、临床护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每科每季度至少实施一项护理创新项目,可以是小经验、小革新,也可以是大的护理创新项目。务必开展实施。

5、开展护理文书书写评比活动。

(三)、加强护理工作

1、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每位护士长每年至少外出参加培训一次,及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新的理念和方法。

2、将护理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实处,坚决杜绝怕得罪人、一团和气的思想。

三、加大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力度。

(一)健全法制,依法治院。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关于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问题的处理规定》,积极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健全法制,严格监督,从源头上杜绝我院的红包、回扣问题。定期召开患者家属座谈会,每月进行一次病人、家属满意度测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合理意见的采用率100%,,医疗服务综合满意度95%以上。

(二)加强对全院职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努力建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的新型医患关系。通过深入开展竞赛活动,教育全院员工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想病人者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完善梯队建设,增强医院竞争能力。

致力培养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20**年,我院仍将按照“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派1~3名技术骨干到全国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外出参加学术活动,来提高各专科的诊治水平。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通过参加人才交流会等多种渠道有规划、有目标地引进高学历、高技术、高层次人才,20**年我院计划引进本科生10名,高护理10名,以促进医院的人才建设,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五、设备管理

1、检验科根据医院病人情况,为满足患者临床需求,下半年新上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心电图室拟新上活动平板系统及动态血压检测仪。

3、积极创造条件,购买前列腺电切镜和气压弹道碎石机各一台。

六、后勤财务工作

(一)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和监督。医院的各种经济行为必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原则,实现经济决策的统

一、经济运行的协调一致,严禁各部门、各科室设立帐外帐、小金库,重大项目须经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