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儿英语启蒙教学

小儿英语启蒙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儿英语启蒙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儿英语启蒙教学范文第1篇

考察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所谓“特色”幼儿园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色”大多表现为培养儿童所谓的某方面“特长”,诸如“体育特色”“艺术特色”“科学特色”“英语特色”“双语特色”“国学特色”等名目繁多的“特色课程”,还有的甚至称为“特色环境教育”“特色课程教育”“超常教育”。在这些所谓的“特色”招牌的背后隐藏着的往往是经济追求、家长迎合、幼儿园利益等成人世界的功利目的,失却的则是幼儿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教育本真。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所谓“特色”幼儿园还被看作是优质幼儿园,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一所幼儿园只要能够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能够为儿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它就不失为一所优质的幼儿园。如果一定要以“特色”来界定的话,那么我们首先要对幼儿园特色教育的内涵加以界定,然后才来对现实的幼儿园特色教育进行评判,以确保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有正确的价值追求。

依据现有的关于特色教育的理论,特色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点,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教育模式。幼儿园特色教育应建立在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的优质化基础上,这种优质化要能为幼儿的发展奠定稳定的、扎实的基础,并能得到幼儿园教职工、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可。因而,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是幼儿园在办园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积累形成的,是其办学理念、教育管理、教学行为、教学风格等方面独具特点的、持久稳定的、被社会公众认可的品质,且自然而然成为一种园所文化。

幼儿园教育具有全面性、启蒙性的特点。启蒙性的教育必然是以儿童发展为本位的,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在这种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地展现自己潜在的精神和能力。因此,任何试图把儿童的“百种语言”“特色化”为某一种“语言”的教育行为都是违反幼儿教育启蒙性特点的,任何偏离儿童全面均衡发展的“深挖”和“加速”的所谓特色教育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反对的,因为这样的教育无视儿童的本真,背离教育的本质。

小儿英语启蒙教学范文第2篇

郑观应(1842-1921),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一作斋),又号居易、杞忧生,别署待鹤山人、罗浮篮咨饺恕⒛接荷饺恕⑻成慕雍山人等。祖籍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他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改良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家之一,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他曾充当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后又在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和商办粤汉铁路公司等担任高级职务,投资兴办过贸易、金融、航运、工矿等企业,是一个从买办转化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有《易言》《盛世危言》,后者曾对中国思想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作为晚清社会的商界精英,郑观应一生都在为实现强国富民而努力,提倡学习经世致用之学,批评“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人才培育制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实学”举措。而对于书法,虽然幼时所习碑帖之学中已包含一些习字教育,但相对于实学来说,它又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在他留下的文字材料当中涉及书法教育这一领域的论述较少,但却颇具代表性,主要体现在蒙学教育中对字学的建议和对儿女习字的若干建议这两方面。

一、在蒙学教育中关于字学的主张

(一)字学教材的选择

郑观应在上海学习商务期间学习过两年多的英语并在以后与洋人经营商业时日益熟悉英语语言文字的运用。由此对中西文字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运用,常思考两种文字的异同之处,并且提倡国人要学习一点西文字。他于《盛世危言》的《华人宜通西文说》一文中在比较中西文字的难易时说道:“然以中、西之字较其难易,则华字难而西字易。”[1]认为“我中国苟非绝顶聪颖子弟,未见有读书数年,而即能作书信论说者也”[2]。所以他认为国人在蒙学教育中就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字学教材,以便于尽可能让更多的人能识字而开民智,进而强国。

在蒙学中,郑观应对字学教材的选择上非常讲究,他在《复蔡毅若观察书》中对《切音新字》这本字学教材非常佩服,认为“书较东莞王煜初、苏州沈曲庄所著笔画尤简,更易谙习,将极难、极复之学业,变为极易、极浅。苦心绝学,裨益世人,佩服之至”[3] 。他认为字学教育上应“择其切音易、笔画简者,通饬各省、州、县官绅设立学堂,凡年六岁者,无论贫富子女,皆须入学。一月未成,学至两月;两月未成,学至三月;学成之后,再学汉文。如无力再学汉文者,即撰《简字汉文蒙学五千字课图》以备购阅,便知常用之汉文字义矣。更设新字日报小张,卖价极廉,俾广流传”[4] 。因为“切音易、笔画简者”比较适合初入学的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消化,他把这样一种方法作为学习汉文的捷径,并且认为在蒙学教育中实行这种方法,“不需数年,国内无人不识字,而民智大开,风俗日美”[5]。

(二)习字的方法与教学

对于教小孩习字的方法,郑观应赞同当时宋学儒生的做法。他在《答关均笙先生论学校书》中说道:“至于习字法,宋儒教小儿先令影写赵子昂千字文,稍长习智永千字文。每板影写一千五百字,添写四千字,如此一、二月乃止。必如此方能后日写多,运笔如飞,不致走样也。”[6]从学习书法的选帖来看,他结合蒙学教育,继承魏晋以来的传统,选择《千字文》作为范本,这在魏晋以来就一直作为小儿习字的通用教材。选择二王一路的书法风格,且追宗溯源,先从赵孟\入手,然后再习智永《千字文》。从书写实践的方法上,主张先“影写”后“添写”。“影写”其实就是所谓的“描影”,即用相对透明的白纸蒙在字帖上,然后照着在白纸映现出来的字影进行练习,实际上就是类似于“摹写”;在他的《待鹤斋学校论》一文中也这样认为:“幼学当宜日认十二字,解明字义,令其摹写。”[7]而“添写”则是先通过双钩出字形的大致轮廓,然后再用毛笔按所双钩的轮廓去添写。这两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小儿所写的字不致于走样得厉害,也可以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注意力。从习字训练的强度来看,他主张“每板影写一千五百字,添写四千字”[8],认为如此坚持一两个月便可以渐渐地停止这样的训练方法,认为这样的坚持使小儿日后也能多写,并且在多写还运笔如飞的基础上能达到“不致走样”,即在用笔、字形的结体及整幅字的风格和气息上都不会太远于所习的范本。

二、对于儿女习字的建议

郑观应对儿女习字的建议主要表现在他的家信里面。他在一封《训子侄》中劝诫其子侄:“读书须如曾文正公云:学者于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至写字不多则不熟,不熟则不速。无论何事均不能敏以图功。”[9]这里与他在蒙学教育中所提倡的习字方法基本是一样的,同样也主张习字一定需要多写,要有长期的训练,要达到一定的练习数量,只有这样才能“熟”。而这个“熟”则又有一定的深义,这个“熟”不仅是指对于汉字基本的字形结构和书写方法的熟悉,还应该指对习字者所遴选作为范本字帖风格气息的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如此便可熟能生巧。在熟能生巧之后,写字的速度才能加快,只有写字的速度加快了才能增加做事的效率。郑观应这是站在崇尚实学基础上的主张,因为作为商业精英的他来说,效率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以工具论为出发点来要求儿女对于写字方法的训练,这种训练的主张并不是为了能训练出一个艺术家而是训练出一个做事有效率的人才。但他同时也嘱咐儿女“无论何事均不能敏以图功”[10],即做事虽然要讲求效率,但不能以功利为目的去学习东西。这样培养出来的儿女就应该是既能讲求效率,又能有教养而不以图功为目的。

三、对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

考察郑观应的各种著作、信札等文字,他对书法或说书写在晚清这个社会背景下的价值地位评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并没有把用毛笔书写汉字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在郑观应的著作及书信中,极少用“书法”这一词,大多用“写字”或“习字”等词语,但在《盛世危言》的《华人宜通西文说》中第一次非常直接地用了“书法”一词,他在比较中西文字的难易时说道“华字一字一音,而书法又各自不同”[11]。这里的“书法”从语义上看应该是指书写的方法而言,由此可知他即使在中西文字比较时也没有把用毛笔书写汉字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反而认为汉字的书写较书写西文有些困难。

第二,书写是一种工具。他在蒙学教育中对于字学教材的选择、范本选择、习字方法的主张以及对儿女习字的建议等各方面,最终目的都是为识字作文、为日后能多写、为能熟能速,把它看作一种基本的技能,从而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效率。这是站在儒家工具论的基础上,也是站在经世致用之学上对习字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他在《盛世危言・学校(下)》一文中说:“或谓中国小学堂宜仿德国小学堂章程:教分七班,每年历一班。学分十课:一曰经学……十曰中国字。”[12]这里的中国字应该包含文字的发生与演变及汉字形体结构的书写方法,可见他以为学习中国字只是作为国人识字修学之门径。在这一点上也是承先人之例,《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13](这里的“书”与郑观应所谓的“中国字”的含义是很接近的,都不是指书法艺术)。

第三,书写有时是一种审美享受,书写的精美可以使人爱不释手。他在《阴\文图证序》中说道:“去冬,友人黄葵生示以费晓楼先生绘本,张解元补书,字画双美,尤属精核,令人爱不释手。”[14]这种“爱不释手”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对这本书的喜爱,更是因为由费晓楼所绘和张解元补书所成且字画双美。

而当时以招善书者抄写图书来作为宣传的做法情形描述,也同样出现在其《感应篇引经笺注》上。他在《感应篇引经笺注序》中说道:“《感应篇》一书注解者数十百家,独推惠定宇先生笺注证据确凿……吾粤罗椒生尚书复引经衍义,招词馆之善书者分而录之……使受而读者观其文,爱其书觉字里金生,行间玉润,临摹讽论之下,显以动其珍重慕效之心,隐以发其涤秽荡邪之志,其诱掖苦心蔑以加矣。”[15]

第四,他也把“书”这一事建议列入女教中。他在《盛世危言》的《女教》一文里说道“诚能广筹经费,增设女塾,参仿西法,译以华文,仍将中国诸经、列传、训诫女子之书别类分门,因材施教,而女红、纺织、书、数各事继之”[16],“庶他日为贤女,为贤妇,为贤母,三从四德,童而习之,久而化之;纺绣精妙,书算通明;复能相子佐夫,不致虚糜坐食”,如此则能使民尽其所用。

总之,就郑观应一生成就来看,文学和书法在其生活中都不占主要的位置,是他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而已,是从儒家对待文艺的态度出发把它作为一种载道的工具而已。他无心做个诗人,虽然人们也开始为他戴上“近代文学家”[17]的桂冠;他更无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书法家,虽然他也曾苦心学习过馆阁体和古人名碑法帖。但是,通过对其文集和信札的探讨分析,他对书法教育的见解是值得当下书法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思考的。语

参考文献

[1][2][11]郑观应.华人宜通西文说.郑观应集(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84.

[3][4][5]郑观应.复蔡毅若观察书.郑观应集(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01.

[6][8]郑观应.答关均笙先生论学校书.郑观应集(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22.

[7]郑观应.待鹤斋学校论.郑观应集(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08.

[9][10]郑观应.训子侄.郑观应集(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37.

[12]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下.郑观应集(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71.

[13]李学勤主编.周礼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52.

[14]郑观应.阴\文图证序.郑观应集(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160.

[15]郑观应.感应篇引经笺注序.郑观应集(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160.

[16]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郑观应集(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88.

小儿英语启蒙教学范文第3篇

海德格尔继承了德国诗人霍尔达琳的思想人充满劳绩,但是却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之上,在其《存在与时间》中指出人应该栖居在诗意之中。当然,诗意并非狭义的诗中想象的意境,面是指人应该用直觉观照的方式来体验世界,不应该是翻译成各种概念语言,通过推理判断来规制这个世界。诗意化,本质而言是人文化,外在表现是浪漫化、情景化、生活化、幽默化和游戏化。特点是快乐、轻松、享受、富有情调、品位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它是物化、理性化、逻辑化、科学化、世俗化、工具化的背反。在西方哲学中诗意化往往与科学化相反的,在认识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化必须是主客二分,诗意化则是天人合一。

一、反诗意化问题

根据对诗意化的理解,笔者把固化了的理性思维、唯科学主义;脱离生活情趣,按事先预设好的路径、范式、框架进行逻辑演绎;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刻板地贯彻某种理念,灌输某种知识,或者掌握某种技能,面缺乏轻松、愉快的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刻意把认识对象与我自体分离开来进行观察、测量、研究的活动都认为是反诗意化的。就幼儿教育面言,反诗意化的活动让幼儿产生累疲倦逆反厌恶淡漠被迫等多种不良情绪;通常这些活动主要分布在国家的幼儿教育行政控制、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以及各种针对幼儿设计的教育之中,其中幼儿园教育方面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教育理念、道德塑造、教育管理、教学活动、研究活动、幼儿保育等各个层面。

1.政府层面的强大的外力推进

近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颁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未来10年幼儿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和幼儿教育标准化建设的诸多措施。例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但是,从一系列文件中可以看出,政府的工作仍然仅仅停留在入园难、入学率等方面,还是外围式的命令式的宣言,主要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逻辑来平衡幼儿教育的发展。政府总是强调教育要为社会服务,却忽略了社会如何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是执行者,往往把教育理论、信仰、观念进行实体化建构贯彻落实。把所谓顶层设计向下落实到实践;把崇尚唯理性、崇尚根据说、信仰、经验等等综合实体扩展至幼儿园微观环境、幼儿个体、教师个体的自由教育情境时,原有的生态和结果必将遭到破坏。

2.家庭层面的功利需求

现在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极其重视幼儿教育,普遍把幼儿教育拔高,把幼儿教育理解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比如唱歌、演讲、跳舞、绘画、下棋、讲故事、认识汉字、认识英语单词、认识数字并会计算、会弹钢琴、读古书经典、习武等等五花八门的内容。林林总总的内容也在各种培训班、民办幼儿园中大行其道,成了他们招生的资本和竞争优势。幼儿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成了家长相互攀比的资本和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潜在标准。此种功利逻辑本质上是忽视幼儿生命成长的存在,忽略幼儿生命和生活体验的存在,是违背自由生长逻辑的。

3.幼儿园研究与教学的泛技术性崇拜

不可否认,幼儿教育科学化大大推进了教育理性化进程,目前幼儿教育科学化己经成为发展共识。但是科学化的前提是把幼儿对象化,即把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不是主体,所以幼儿研究和整个教育方式中都采用疏远幼儿的方式。它在本质上是不关心人的,特别是对处于整体性中活生生的人性,它是不关心的。叫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教育是一种进步运动,历时性向未来推展,今天的教育现实是教育史长河中的最高阶段,并且还会向未来发展,它始终处于永不停息地向前流变过程中。我们所坚持与固守的教育观是极端的信奉唯理主义建构论的观念,认为教育、人的发展都是被另外的前者家长专家设计的结果。有学者指出一些科学化的教育论文只看见各种推演的公式和符号,貌似深奥复杂,但说的是浅显道理甚至是常识,论文干瘪瘪的,没有液汁;教育论文本就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充满思想和情感的。

4.幼儿道德教育外在物理化推演

模式化的生活设计、成人化的生活构想、竞争化的生活方式、抽象化的生活样态使学生背离了美好生活的生存状态。川幼儿道德教育不是从儿童内部品质出发,不是内涵化了的个人品质和人文素养,面是外在的社会交往规约。把道德理解为伦理,是一种外在的一条条约束的规则,毫无生机和活泼性。遵守道德是一个物理过程按规矩办,面不是一个心理过程。当远离了人群和惩罚,道德问题就集中爆发出来了。从儿童的天性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未见过的善良、纯洁、无邪与朴实,就像一颗散落的种子,远离人类的尘世。面理性指的仅仅是使外部原则在人内心内化,并以之来修改自我的一套行使控制功能的操作原则。理性的这种规制功效保证了好孩子的形成,好孩子也发挥着理性的这种宰制功效。

二、反诗意化之缘由

教育经历了混沌的自然发展理性的现代化建构后现代的逆袭三个阶段。混沌自然发展阶段不知道需要什么教育;理性现代化建构阶段则顶层设计、强势推进、目标明确;后现代逆袭阶段否定宏大,解构整体,回归自然进程。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教育一般跟随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教育现代化正处于方兴未艾的疯狂阶段,幼儿教育,具有显著的数字刷新、宏远规划、顶层设计、技术崇拜、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强力控制等特征。诗意化教育的提出,明显是不合时宜的,也不可能成为主流观点。显然,幼儿教育的反诗意化问题究其本质而言一定是现代性文明方式的结果。幼儿教育诗意缺乏在于幼儿教师的诗意、浪漫化情感的抑制。

1.专业的社会压制

教师的权威性即职业的专业性是否得到社会的承认主要是专业知识、专业自主权、专业伦理三个因素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专业知识严重被学科知识所贬抑,许多人都认为教师知识足够丰富就可以了,至于以缄默知识为主体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可以忽略的。二是我国学校基本实行科层管理,行政决定一切,教师普遍无专业自主权,无法按自己的方式教学,领导要求怎么教学就怎么教学,教学规范是外推式的,这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执教。三是教师伦理不是教师实践智慧和个人品质的外展,面是社会外在的、舆论式强迫的一道道规则和命令组合系统,从面使教师陷入了伦理困境。

教师的专业得不到顺利发展就会产生职业不自信,从面对自我生命意义的认识也逐渐脱离健康成长的轨道,甚至对自我生命轻视,致使教师自我潜在的职业忧患意识呈现出现实生命沉沦、疲倦、烦恼状态。这些问题在幼儿教师中更为突出,幼儿教师地位低、职称晋升难、待遇低、学历低、男性少、队伍不稳定等特点不仅意味着幼儿教师专业资质得不到保证和缺乏专业性权利,专业实践常常遭遇外部行政命令、社会家长等方面的干预。比如行政部门经常要求幼儿教师要承担大量烦琐的记载、摘抄、报告等文字工作,配合完成对外的招生宣传和收费任务,有的幼儿教师时常被抽调去参加政府组织的舞蹈、唱歌比赛,甚至被抽调去行政部门搞接待等活动;也有家长建议在幼儿园安装监控设备以监视教师行动;很多幼儿教师身心俱疲,幼儿教师似乎是谁都可以去做的职业,专业性得不到认可。

2.行业的标准规制

(1)幼儿教师培养目标标准化。一是着眼国家长远的教育功能和人才培育要求;二是以幼儿自身条件为基准的身体发展;三是解决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引领品德发展;四是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促进其认知发展。

(2)幼儿教师能力评价标准化。一是懂得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二是把握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三是能够观察幼儿行为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评估;四是具有和幼儿互动沟通的知识与能力;五是具有设计幼儿教育环境刺激的社会能力;六是具有与社会尤其是家长、教育主管领导的沟通能力;七是组织和开发教育资源尤其是园本课程、潜在课程的能力。

(3)幼儿教师教学行为标准化。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规范实施,如现代性典型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告诫师范教育一样: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3.思维的形式化限制

有关幼儿教育的研究,必须深刻认识幼儿,深入研究幼儿,才可能做出专业的判断,才可能教育好儿童。儿童发展所受的相关刺激的制约因素、必须进行微观的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做出量和质的结论。这是目前国际幼儿教师教育最为重视也是学术研究最为迫切的需要。认知方法(是什么,内涵与外延)理解方法(历史、背景和意义)应用方法(定义域与技巧)研究方法(根据与改进),从面形成一条准科学的思维路径。从研究成果表达方式上看,教育研究有文学性与科学性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当下,由于科学性表达过于追求理性思辨或实证说明,忽视了人的个体生活体验,日益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怀疑,也直接导致教育研究出现了一种以叙事研究为代表的文学性表达,已试图挣脱教育学的概念框架与理论谱系的束缚,直接把教育研究指向教育活动的现场与个体的切身体验。

有关幼儿教学方面,幼儿教师需要更加规范工作。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建立标准化反思系统,软件化运行,填表式嵌入和拓展,做到可评估、可参阅、可借鉴、可促进。

三、回归诗意化特质

新世纪以来,受后现代主义哲学影响,整个教育界都意识到了寻求境域性、真实体验感的重大意义,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品德教育等学科的地位仍然是重要的,以统计概率论为基础的追求宏大规律性的教育科学化情结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基础教育界,在教育理念、研究方法、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多个层面也兴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改革运动。一些幼儿教育者尝试使用叙事、日记、随笔、版画、漫画、微片等情感丰润的方式来诗意化幼儿教育。以某些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为个案的情景式问题呈现,境遇式教育遭遇,更加凸显了微弱的个体的现实教育境况。从在台上的宏大理论的宣讲到进入幼儿园、进入课堂、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去考察幼儿的生活路径和聆听他们的生命述说,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分担他们的痛苦的学术和教育理路不断清晰。但是这种后现代哲学指引下的研究和教育方式,仍不是学术界的主流,还缺乏自觉性,常被那些宣扬宏大理论的专家斥责为小儿科非主流。笔者认为要走出现代性教育科学化藩篱,使诗意化幼儿教育成为一种教师自觉。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必须从生命、人性的高度再认识儿童以及反思与解构当下幼儿教育研究、教学、管理范式。

1.再认识儿童诗意存在的继续

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并且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长期所关注的焦点。我们这里提出的对儿童再认识,显然不是科学规律、心理发展层面的认识,面是哲学意蕴上的幼儿存在精神指向和生命意义的再认识。幼儿不是一个抽象的、现成的、给定的实在,面是一个变动的、开放的、发展的、可能性、延展性个体。在各种活动中,体现自己的性格、情绪、认知和意志,表现出独特的气质特征。各种心理指数的发展,既面向活动本身,又最终体现一种终极的生命意义。幼儿教师、家长、各种幼儿教育组织和管理部门,对儿童的认识是一种外在式的推定、估计。对儿童的认识离开了儿童自身,离开了他们神秘的心灵家园,此种认识不是本真的,是一种外围评价。

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言:儿童总是以想象的方式建构世界与自我之间的生动联系,不断地唤起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想象,以丰盈年少个体生命内涵的基本路径。儿童与自然的交往中的游戏与劳作以及对自然事物的想象,构成一个人与自然之亲缘性的原型,开启个人通往自然之生命向度;儿童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游戏与交往构成个人与他人交往之原型,儿童时期与人交往的丰富性奠定一个人向他人敞开的生命之维;儿童时期的童谣、故事、阅读、民俗、仪式等具有文化意味的生命体验,构成一个人向历史与文化世界开启的生命原型。

2.后常规幼儿教育前范式解构

库恩与波普对范式都有深入的研究,是对科学研究本身理性化的启蒙与反思。科学、理性、形式逻辑、数学演绎确实是现代文明的精髓,用理性武装了人们的头脑,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认识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丰盈。科学、理性的威力得以完全呈现和推进,依靠的是科学研究者即学术共同体缄默的范式承认,一旦范式稳定存在便成了常规。

当然,范式、常规不仅仅表现在科学研究领域,在组织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就幼儿教育面言,幼儿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教育方法、管理组织、研究设计基本上都概念化、模式化了,有着清晰的操作流程即常规。范式是学术共同体管理共同体等潜在承认的,即同行默认。但是,常规遭遇了诗意的困境,一切常规化,诗意便荡然无存。库恩的范式理论使人们研究和管理模式化,思维清晰化,评价标准化,找出了专业与非专业的边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术大生产、组织大发展、圈内的沟通交流从面有了可能。但是,对非专业人士、圈外人士、跨界人士、艺术人士、浪漫主义者、创作者、灵魂存在者、原本主义者却是巨大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