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

互联网金融是近几年来谈论的热点问题,互对我国传统金融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影响是非常大的。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方便、快捷的服务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提高银行竞争力,就需要加快经营转型,本文对目前商业银行转型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保障措施进行了浅析。

1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观念落后

中国商业银行虽处在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但目前为止,仍是传统上"重投入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结构、重速度轻管理"的外延粗放式增长模式。此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目标客户类型也悄然改变着,严重冲击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方式。客户更为大众化,参与各种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人群包括中小企业、企业家和普通大众。

(二)经营转型战略不成熟

中小企业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方向,但推进难度比较大,仍是没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与此同时网络小微贷款模式的竞争力迅速显现出来。商业银行针对国内小微企业数量多,融资需求频率高、需求额度小的特点,建立了以"网络、数据"为核心的小额贷款模式。迅速体现出"小额、信用、期限灵活和较高利率"的特点,在放款规模、贷款方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做不很好,但是却没有非常好的成绩,经营转型战略还不够成熟。

(三)传统业务流程繁杂

商业银行贷款流程主要是借款人提出申请贷款额度、期限等,向银行提交完整的财务报告、抵押清单及相关证明等材料;银行根据提交材料对借款人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和审批;最终银行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约定贷款种类、金额、用途、利率、期限以及违约责任、还款方式等等。审批时间一般较长,抵押担保要求严格,且涉及事项较多。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贷款审批流程简单便捷,如阿里信贷,针对淘宝商户的信贷审批流程主要是:3分钟网上申请,无需人工审批,1 秒钟贷款到账。

2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转型措施

(一)加快打造全方位的金融生态圈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做了一些转型,在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逐渐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应该加快经营转型,加快打造全方位的金融生态圈。商业银行建设门户金融生态圈是需要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建设的门户金融生态圈应该包括金融超市、金融直营店、金融便利店及金融精品店等,建设这些店在内的全面综合门户金融平台,用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应该以网络理财与网络融资为重点,注重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理财顾问、产品营销、金融资讯和客户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二)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

全面准确的认识互联网金融变革,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挑战与机遇,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变革的认识,加强对商业银行管理理念、战略定位、商业银行经营哲学等的认识,密切关注银行经营模式、经营管理理念等的变化,取长补短,不断创新,探索符合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加快引进与培养金融复合型人才,互联网金融对人才要求相对比较高,需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及专业的金融知识,另外还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现有员工的培训,经济金融人员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养,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要加强经济金融专业知识的培养,加快培养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 建立互联网金融考核指标,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程度进行考核,运用企业会计来指导互联网金融发展,利用会计核算来计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情况、互联网金融收益及成本等。

(三)构建线上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现有的金融业务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新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加快互联网金融经营转型的时候,还应该加强风险管理。现阶段我国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出来可能会给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合作方的管理状况、客户资源及信用情况对合作双方都有影响,这样可能会出现新的风险。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会出现很多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金融创新,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构建线上风险管理机制。

3 结论

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也逐渐向互联网金融方向转型,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徐敏.论互联网金融创新战略[J].中国金融电脑,2013(10) .

[2]陈敬民.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若干思考[J].金融纵横,2013(09).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第2篇

 

本文试图解释互联网金融的有关问题,特别是从财政金融学的角度出发。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及对其本质的思考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它以互联网的开放平台为依托,利用大数据及云计算等互联网提供的技术支持,并且建立在社会对于电子商务的广泛认可的基础之上的金融业形态和服务体系。互联网金融拥有自己的市场、产品、服务、组织乃至监管等一系列体系,并且具有普惠化、碎片化、平台化、信息化等有别于传统金融业的特点。

 

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大陆地区 P2P网贷行业,共计有2593家平台正常运营,环比2014年大幅上升达64.63%。2015年新上线平台全年新增1917家,平均每月新上线近159家平台。而对比前几年的平台数量,虽然平台数量的增速逐年趋近于缓和,但行业运营平台总量仍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依照这样的发展规模,火热已经不足以形容市场的激烈反应,依附于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IT产业的喷发式增长遗留下来的大量市场和人力资源,找到了金融这个长久以来在经济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结合点,催生了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从业者。

 

这势必导致互联网金融市场整体质量得不到保证,即存在大量有名无实、不合格的平台、或者是本来就是抱着金融诈骗的目的而投身于产业的平台,如2015年底爆出的e租宝利用互联网融资进行诈骗的案件,非法集资500亿元人民币,给投资者、市场和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与不良影响,也让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度大打折扣。造成这样令人遗憾的结果的原因,可以从对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进行思考并得到启示。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这一点是问题的核心。互联网的出现只是为金融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和平台,让金融可以实现曾经不具备的功能,如针对大众投资者的普惠化与碎片化,这与传统的金融业服务于拥有较大资本的投资者是有相当区别的,但互联网并没有改变金融“创造价值”的这个本质。

 

金融活动需要为其参与者创造价值,即投资者与融资者在其从事的金融活动中都有可以预期的真实的价值,这依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正常的发挥其相应的作用,这都离不开经营者、管理者和参与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人才有着想到高的要求。

 

而当下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火爆,已经发展到了“人人都可以搞”金融的地步,而他们本身对金融的认知近乎于零:投资者中有人认为投资必定会带来收益,还有人将金融理解为另类赌博;融资者本身并没有适合自身的项目,只是为了先捞一笔钱再做打算。这都是非常不成熟的、幼稚的、荒谬的。

 

由此看来,互联网金融业的本质并不能支持它自身的高速发展,否则必然存在诸多隐患,它更需要精耕细作。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2015年内平台数高点是11月份的2610家, 12月由于新增问题平台大幅超过新上线平台,使得12月份正常运营平台总量出现负增长,这种现象在行业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意义及由此引申的现实措施

 

既然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那么它的意义仍在于服务实体经济,不过在服务的这个过程中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在互联网的加持下,互联网金融可以更加倾向于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个人部分,各机构与平台以普通老百姓为对象展开金融活动,让他们享受到便捷、易操作、透明的且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一定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清楚的展示服务与产品的详情,尽可能用简单通俗的方式让投资者了解自己在这项金融活动到底是在干什么,在金融活动之中提升投资者的素质。

 

融资之后的投资环节也要保证项目的质量,令投资者的投资切实用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不是追高炒热、以钱炒钱,通过市场上的投机行为获得收益。这是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方面应注意的现实措施。

 

互联网的性质也深刻影响着该行业,从业者应充分发挥其特征。互联网除去其高科技的特征,它还蕴含着“大众”的精神,源于大众又服务于大众,一定程度上消除差异门槛,抱着公平开放的态度进行活动。

 

互联网金融应该秉承着这些理念,凭借自身互联网平台便捷、灵活、低成本的优势,创造和提供廉价的、门槛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让老百姓和小微企业得到实惠,通过这些优势牢牢把握住中小客户,得以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

 

所以简单、低成本和受众广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明显,应该得到合理的运用。需要指出的是,高利率是与互联网金融的理念背道而驰的,过高的收益率会带来投资者对产品的怀疑,而高贷款利率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灵活性,很容易与非法集资牵扯上关联,需要格外重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是符合时代需求的产物,它虽然对传统的金融产业产生了一定重接,让传统的金融机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这也是行业进步的动力,互联网进入金融界的目的并不是侵占压榨传统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而是给其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应在过热的市场中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认清行业的本质,踏踏实实做好做强。必须认识到目前行业存在着的过高的超额收益是当下行业爆发式发展的根本诱因,而伴随着高收益的高风险往往被忽视掉了,这一部分的利润是危险的、不可能长久的,因为它存在的前提是监管的缺失,而这监管终会到位,届时不合理的增长导致的乱象一定会深深地伤害行业与投资者。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第3篇

海淀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

协 办:英国《金融时报》集团、FT中文网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时 间:2014年9月25日

地 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多功能厅

主持人:唐颖(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

涂志云(我爱卡创始人、总裁)

整 理:马文良(《中关村》杂志 记者)

千洵(《中关村》杂志 记者)

论坛缘起:

2014年互联网金融在火热中逐渐步入理性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深度融合,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中关村的创业蓝海。有鉴于此,为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合理、有序的发展,海淀园管委会同海淀金融办精心筹备了此次主题为“融合与发展”的专场活动。

在中关村谈互联网金融应该是最合适的地方,海淀区聚集了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一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既包含了跨国企业,也有快速成长的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还有众多的小微企业,完善了创新创业环境,使中关村成为一个拥有互联网基因,充满生机勃勃的创新创业的沃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P2P以及大数据金融、众筹等各类机构相继涌现,目前海淀区已经聚集了175家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注入了强有力的活力。中关村核心区互联网金融论坛专场邀请了来自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的代表们欢聚一堂,一起来探讨互联网金融的融合与发展。

以下是嘉宾演讲内容精粹:

打造互联网金融的产业链

孟景伟

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中关村核心区管委会主任

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了《2014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其中专题探讨了互联网金融,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的配制,提高金融体系的包容性。

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正在不断地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在人民银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及中关村管委会等上级部门的长期大力支持下,海淀互联网金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发展政策上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相关的配套政策》。在工商注册、房租补贴,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互联网金融产业成立引导基金等方面予以了支持。在产业聚集上,互联网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P2P、金融电商、商业保理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大量在海淀聚集与发展。目前已经汇集了首都在线、融360、有利网、亿赞普等互联网近200家金融机构,并发起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组织及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空间载体上,引导互联网金融要素,在中国互联网金融中心,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园等载体上聚集发展。在生态环境上,注重加强风险防控,依托行业协会及联盟,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并探索建立区域信用体系,加强树立互联网金融的品牌宣传,举办了互联网金融峰会等一系列活动,依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行业的研究机构,推动行业交流,人才培养及行业的前瞻性理论研究。下一步海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总体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目标,充分发挥海淀科技金融优势和互联网产业的优势,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搭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探索推动金融云平台、云技术及云风控的建设,大力拓展产业空间,加强风险防控,完善生态体系,打造完整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链。

互联网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

栗志纲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说明我国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百姓的现实金融服务需求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也说明,现行金融服务体系对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百姓的现实金融服务的需求覆盖率和服务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运用先进技术,拓展了对小微企业和社会居民生活领域的各项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给互联网企业开展跨业金融服务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契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使社会各界深入思考,并积极参与科技金融创新,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传统金融业务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跨届金融服务都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切相关,并相互补充。互联网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而金融风险的隐秘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还有可能增加。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一直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支持互联网金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要求,支持互联网金融依法合规经营,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行业自律。今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将按照国务院和市政府的各项要求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区县为互联网金融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研究,推动政府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大数据资源整合分析并充分共享,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和社会民生作出基础性的服务工作。

中关村要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

杨建华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

我认为现在互联网金融所有的业态中,支付业务和结算业务将会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行业和领域。在北京地区发展支付业务上,或者下一步发展跟支付相关的结算业务上,中关村已经有接近60张第三方支付的牌照,在这个方向上,在全中国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所以我们非常期待中关村企业能够根据这样一种形势和趋势,在支付,尤其在移动支付领域进行更多的布局。

在一定时期内,互联网借贷和众筹融资还将以对现有借贷和体系补充形式出现。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高速发展,同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社会居民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与融合发展必须依靠、依托有绝对公信力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作为其发展的基础。目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的信用信息体系不能共享、不能分享,不能有效的把各家的征信内容放到一个或者若干个有影响力的征信平台上,这直接导致了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同业的过程中,必须独立开发自己的征信工作体系以及征信的管理游戏规则,要布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干这件事情。

我们非常期待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通过我们各方共同的协作,能够把中关村地区早日打造成为在全中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传统金融业的转型

德地立人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行委员会主席

未来的金融格局会是什么样?一是互联网金融,二是新兴专业金融互联网公司,三是属于行业的传统金融行业的金融互联网业务。马云曾经讲过,未来的金融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机会,一是金融互联网,即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是互联网金融,纯粹是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来户引发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是第二个新兴专业金融互联网公司应该是属于互联网金融公司大的范畴里。

第一,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关系,绝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互补性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够完全替代对方。第二,各种说法就是区域中心化,这种网络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最大特点是区域中心化,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此话是不妥的,实际上它是用户的广域扩散化和高度集中化相结合的东西。第三,金融互联化是不是促进金融脱媒,这里也有一些顾及,金融脱媒理解为直接金融,也就是说银行的这种资金池以自己这样一个责任来带给客户的间接金融减少,直接以投资者自己负自己的责任来进行投资的这样一种直接金融,就像证券业务一样。第四,金融互联网化对货币政策有影响,有学者在这里有一些讨论,由于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自己本身处理的数额相当大,另外央行或者金融系统对它的管制和银行不一样,对创造所谓信用,就是创造钱、资金的这样的系数上是有影响的,但在看得见的未来,为此需要不需要做一些政策手段的改变,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金融互联网前途似锦,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没有任何企业可以是永远的胜利者,而永远不变的是客户的需求,谁只要更广泛更深入,不断的挖掘、回答和解决客户的潜在需求,谁就能够赢得市场的认同而获胜,尽管他们的胜利不一定是永远的。谁是永远的胜利者?是客户。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

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互联网金融和利润,我认为是一半对一半,它有一个硬伤,互联网不是中国人创造的,互联网是由根服务器负责的,中国没有“根”,全世界互联网服务器的个数是383个,大多都在美国,亚洲大概只有3-4个。根服务器是什么意思,开关在人家手里,一关了全都黑了,这是风险,也是一个硬伤。

我曾经和马云的团队讨论过,我说你们有那么多的钱,搞两个根行不行,把“根”放在中国,我们必须在根服务器方面有所突破。

除了硬伤之外,互联网金融还有软伤,就是我们的监管。不严加看管就会变成一头猛虎,肯定伤人,破坏市场。不过我们国家的监管有一个特点,制度是在后面出现的,先让新生事物自行发展,然后再逐步完善制度。但这个研究的过程不能太长,不能让太多人掉在泥坑里之后再捞出来,应该尽早有一个前瞻性的政策出来。所以互联网必须管,而且要严管,要科学、合理,符合市场规律。

刚才年轻人所谈的众筹问题,其实借钱,借来借去就是三个要素,一是你能不能还钱,二是能不能按时还钱,三是能不能全额还钱,三个都是还钱,你不还钱其他都不可能继续进行,因为要形成价值。还钱是硬道理,按时还钱是软道理,按额还钱是必须的道理,不能变。所以风险控制如何在这上加以政策性的监管,还需要细化,对于长期不还钱的,光上黑名单是不行的。众筹也好,P2P也好,即使有选择性的可靠客户,你只是为可靠客户服务,不是为大众服务,也不可能为全民服务,这样你就安全了。

互联网金融如何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兰宁羽

天使汇首席执行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会长

我觉得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很大,我讲一下其中的股权众筹的挑战,这属于市场培育的范畴,大多数创业者和投资者在基本创业能力、基本融资能力和基本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抑制方面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你正在努力把自己的产品专注的做好,如果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公司,你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很容易拿到钱,拿钱绝对不是一件最重要的事,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一定都不是问题,所以我们期望能给创业者营造一个环境,让创业者想任何时候融资都可以随时随刻的小额、按需、快速、多轮融到他想融到的资金,而不是去求VC,VC在英文里有一个词是“秃鹰”,人死了之后会刁他身上的肉,他一定是为了管理别人的钱盈利,而这种组织形式,不像众多的天使投资有一定共同的梦想帮助创业者,我们也看到有很多非常不平等的条约,这些问题在过往的十年,中国的风险投资也好,天使投资也好,PE也好,甚至后来发展的全民皆PE的这样一个背景情况下,我们形成了一些传统的、错误的或者是创业者友好度极低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对整个中国创业环境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觉得应该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公平友好的环境,包括投资人也一样,投资人也需要有更多的分享精神和合投精神,创业者也应该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包括契约精神有更好的提升,所以大环境的改变其实是提升股权众筹,带来更多发展机会的改变的前提,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国金融机构的机遇和挑战

雷启迪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

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金融业。在每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领域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包括银行业、保险业等都已经发生一些变化,关键一点就是创新是怎么样来发生转变的,它是一种有组织的过渡,还是其他的方式,在中国发生的现象,实际上在其他国家也在发生,有很多的过度支付方式的转换都是有组织在进行的。

从传统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来说,虽然说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威胁,但是互联网金融也可以转变成一个优势。其实有一些人并不喜欢所有的事情都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有的人喜欢到ATM机上取现金,还有O2O模式,当然线下有很多的需求,比如说像一些分行,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但我们现在就要思考,如何能够把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比如说在线上预定什么东西,然后到小商店或者是线下的实体店取回来,这也是一个结合。

其实传统的金融服务机构还是有优势的,比如他们更安全,他们在跟保险公司的交易当中能够保护客户,保护自己。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刘勇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培机构董事长

互联网的机遇从这两年来看,确实很热。我感觉每一周都有关于互联网的论坛,说明大家在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互联网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商机。互联网金融也是由于企业的凝聚力、低成本和它的民主性、自由度,体现出互联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创造力。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个金融的概念,应该说在这两年当中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识。

从金融来说,最重要的是它的风险控制。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多都是由于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程度非常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接触了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他们的技术和实现手段上的问题都不大,而问题在于风险控制。有些企业跑路的概率也是很大的,还有一些确实有心把企业经营好,但是由于整个软实力不够,相对来说在经营的过程中,很难支撑下去。但互联网金融的商机很大。因为从互联网整个金融的发展情况来看,现在互联网企业确实产生了很多巨头,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多少家互联网企业能存活下来?谁是胜者?这里的挑战很大。如果要做好的话,如何能把风险有效的控制住,这才是制胜之道。

期望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

黄英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的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和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和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两者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对金融模式和金融发展以及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今天来自中关村管委会、金融局,还有海淀区政府的领导,介绍了对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支持和关注,同时对海淀的金融政策和发展态势进行了介绍,主题演讲当中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思考,各位嘉宾对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监管中的破与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创新,P2P等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精采的讨论,想必大家都受益匪浅。感谢来自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代表,以及关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在座各位听众,正是有了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实践,还有在座的各位的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才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

新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金融

向松祚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每一次工业革命背后都有非常重要的金融创新作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或者说非常关键的推动力量。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仍然在辩论,究竟谁是因、谁是果,比如说是金融的创新推动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有的史学家认为是金融创新推动了工业革命。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深刻改变着金融模式。现在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崛起是得力于印刷术,跨国银行的兴盛主要是因为电报电话,电脑的发明催生了现代了金融创新,包括外汇交易、债券交易、对冲基金、高频交易、CDS、衍生金融交易等等。

现在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和立场,对新兴业态还没有成熟,还处在探索的过程里,我们一定要避免过度的监管,过度的监管很可能把新的业态打死。我衷心的希望大家面对一个新的金融业态,你在出台监管法规的时候千万不要坐在办公室里拍脑瓜,正确的办法是走入行业、走入企业,和企业家共同研讨,什么办法可以鼓励它的发展,同时又能保护它的安全,又能防止它的破坏力,这就是我对新金融业态和监管部门的衷心期望。

数字金融消费市场的未来前景

王吉涛

爱钱帮首席执行官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第4篇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我国自互联网金融萌芽开始,其主要产品为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平台以及互联网基金的销售。从艾瑞网、网贷之家以及盈灿咨询的各项报告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互联网金融都呈现出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的趋势,其中的问题也日益尖锐,如P2P平台的坏账率居高不下,众筹行业平台自融现象严重等。因此互联网金融需要向健康、规范化发展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传统商业银行偏向于大企业,忽略了中小微企业,因此众多中小微企业成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盲区。时代的发展带动了中小微企业的扩展,是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

以P2P为例,借款者向平台提出贷款申请,平台根据资信状况做出评估筛选,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公布在平台之上,投资者根据投标确定是否投资。而贷款业务一直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银行的资产业务带来冲击。

在2014年前,我国商业银行短期贷款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直至2015年,短期贷款大幅度下降,从2014年的336371亿元,骤减至2015年的88789亿元。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总规模影响不大,但对短期资产业务具有较大的冲击,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目前以短期融资为主。

2.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兴起分流了部分银行存款,用户可以将多余的资金流转入支付宝,可随时用于支付。用户利用余额宝将短期资金进行理财投资,获取收益,并且互联网理财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用户在同等条件下,会选择收益率更高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宝的出现打破了商业银行独揽存款的传统,给传统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带来冲击。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在持续增长,但活期存款总额的增速明显放?,且在2014年~2015年之间骤然下降,从2014年的231608亿元降至206146亿元。

但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最终依然是归流至商业银行,所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的影响并不明显,互联网金融影响的只是商业银行存款总额的一小部分,即活期存款。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第三方支付结算的出现抢占了原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上的较大市场份额。如支付宝的出现,在支付宝中提现有一定的免费提现额度,支付宝间转账无需手续费,这对商业银行转账收费的中间业务带来冲击。以五大行财报数据为基础,用数据证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

由上表可以看出,2010~2015年,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该项目上的收入总额呈缓慢增长趋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净利润比值相当稳定。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为了应对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相继萎缩,都一同加大了中间业务的投入。正如上图可见,中间业务收入的利润贡献率并没有随着投入的增加而有明显的波动,也从侧面反推说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特别剧烈。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创新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以其自身的优势抢占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同时,也不断的寻找自身的不足,努力寻求差距。

1.巩固客户基础,更新市场定位。商业银行需要各个银行之间的通力合作。从商业银行的合作关系中来看,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间依然存在着发展空间;从各个银行的关系来看,商业银行因坚持以客户为基础的策略不动摇,针对金融市场的情况重新对商业银行进行定位。

正如中国农业银行所提出的以服务巩固业务,拓宽核心客户群。农业银行在网点转型方案中提出“一点一策”,将各个分行、支行以及网点结合当地风俗、客户爱好,提出创新措施,打造农行服务品牌。

2.提高服务效率,创新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做好对策分析,不仅要从内部管理进行改善,还应该分析外部环境,更好迎接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为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更新管理模式,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搜集客户信息,加快产品更新速度,优化商业银行业务流程。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商业银行业务方面的应对策略

银行的主要业务基本上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以及中间业务三个板块,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这三个板块带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资产业务应对策略。在资产业务上,信贷业务的转型与创新刻不容缓。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建立大数据体系,完善自身信贷业务。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拓宽市场,建立综合性信贷平台,将传统的信贷模式向电子化、自主化和跨区域化方向发展。

2.负债业务应对策略。银行的主要负债是吸收的存款,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吸收了用户小额的闲散资金,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收益。而其矛盾的源头是在于利率收益较大,在同等条件下,用户更容易选择互联网金融。

在央行调控利率的政策下,商业银行无法在利率上做出调整空间,因此商业银行要抢占市场需要重新定位思考,调整策略。商业银行可以自建支付平台,积极与电商企业合作。同时,商业银行应该完善市场,巩固已有的市场。

3.中间业务应对策略。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影响并不是特别明显,这主要原因还是客户在大额消费上考虑到互联网金融安全性问题以及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支付之中小?~支付占大多数,并享受小额消费的便捷性。商业银行从中应该重视大数据“云计算”能够大幅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技术,这不仅能够避免传统商业银行繁琐的手续流程,也能够降低客户的费用。

(二)商业银行创新方面的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不但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应发挥自身的优势。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历史悠久,拥有良好的风控系统以及优良的信誉;其次,商业银行有雄厚的资金,在存贷款风险上几乎为零;再次,商业银行拥有大量专业金融人才储备,有足够应对风险与挑战的实力。

而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银行在整体化上以及便捷程度上与互联网金融差距较大,因此,商业银行更需要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以整体优势赢取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应朝着综合化、跨界化的发展方式转变。

(三)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

互联网金融爆炸式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动态的关注,并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扬长避短,调整战略。

1.改变传统经营理念,重视科技发展潮流。商业银行应该正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银行业带来的挑战,并从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重新审视银行的业务。与此同时,银行业管理层应该认识到“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业发展趋势的潮流,要利用好互联网,将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进行整合,敢于创新。

2.调整经营战略,互利共赢。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是新型金融创新的产物。这不仅是产品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产品间的相互之间匹配度高,操作便捷,组合式产品是未来消费方向。因此商业银行就要抓住重点,信息技术的互通性,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

3.扩大业务范围,重拾盲区业务。我国商业银行门槛较高,主要面向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取贷款。所以,中小微企业在面对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处于困境。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关注到中小微这个群体,推出便捷贷款的渠道,优化贷款模式,在保持原有大型企业的基础上,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纳入发展战略。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冲击,主要是基于互联网金融操作方法简便、审批流程快速、成本低廉,但是互联网金融依旧存在尖锐的矛盾和较大的风险,而潜在的风险并没有影响互联网金融给予客户的舒适感和便捷体验,反而给传统的商业银行造成压力,进行改革创新,以抵御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这些冲击主要包括对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冲击、创新能力的冲击以及传统监管模式的冲击。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第5篇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控,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近两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发生深度的跨界融合,具备“大数据”优势的电商、零售企业纷纷布局谋篇,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交锋的新战场。尤其是在近期国家出台政策规范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亟需有互联网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的企业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安全的服务平台。

拥有零售、地产等多业态的国美,其类金融商业运营模式具有天然的金融属性。如何介入这场跑马圈地的互联网金融竞争,是国美集团总裁、鹏润控股董事长黄秀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日前,国美正式了两个互联网金融品牌――鹏润金服和国美金控。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曾经引领家电消费新模式的国美,以金融为介质,探索通过互联网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路径。鹏润金服是针对个人的理财消费金融和针对企业的产业链金融的一站式互联网金融平台。国美金控则强调“产融结合+大数据驱动+平台战略”协同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相较于更早布局互联网全产业链的阿里、京东等,国美显然是市场的后来者。在过去几年,国美聚焦线下门店、以盈利为核心,但此战略因缺失了电商的大动作而频遭质疑,公司股价长期徘徊在1港元左右。黄秀虹也自嘲说,“现在是一个互联网受追捧、实业被低估的时代,一个个人创业者开发的应用动辄就能获得上千万的投资,让我们情何以堪。”

国美为什么要做互联网金融?在黄秀虹看来,过去金融行业门槛太高,互联网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给产业资本进入打开了一扇窗,而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的出台,代表着互联网金融领域逐渐走向规范。不过国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入沿袭了电商的战略,即尽量不跟风烧钱,在还没有彻底看清楚之前维持保守的状态。

在已经挤满竞争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迟到的国美将从何方向入手?黄秀虹认为,即使在互联网时代,国美也不能丧失自己的零售本质,这是国美发力互联网金融的差异化切入点。反过来,通过为零售体系下的消费者和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国美也将增加与他们的黏性。借助‘互联网+’的风口,互联网金融进入到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新阶段。黄秀虹表示,“我们不是要做一个只服务于鹏润或国美的互联网金融项目,而是要打造一个开放、专业的平台,探索一种能够让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模式。”

谋篇互联网金融

中国经济报告:9月15日,鹏润金服平台正式上线,鹏润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目前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国美金控与鹏润金服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黄秀虹:鹏润的互联网金融战略依托鹏润金服平台,由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和投资理财三者构成,形成一个普惠金融的生态圈系统。

其中,消费金融主要是针对有消费场景的普通客户,希望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手段来普及分期消费概念,就像以前分期付款购房一样,提升消费热情,推动提高整个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具体来说,我们在消费端开发了与消费相关的投资产品,把一部分产品做成投资理财的收益,购买时会出现“零元购”的选项,让消费者提前免费拿到产品,到期后再按本金和剩余利息一块返还给消费者。这跟传统的P2P是不一样的。P2P完全没有消费场景,借贷双方完全不认识,仅仅是依靠平台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发生借贷关系,尽管高利润、高收益,但风险非常大。这也体现在近两年P2P企业跑路、破产现象频繁出现,给投资者、平台、服务商带来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平台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对于投资人来说,多少收益都抵不过安全,而国美依靠消费场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供应链金融是针对有真实供应关系的供应商,希望通过这种服务,弥补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难、在社会上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供应链金融不是简单的信用贷款或银行贷款。因为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要求和门槛较高。而中小企业资产通常很小,难以达到抵押贷款的要求。国美通过供应链的供应数量和厂商销售额,可以分析供应商和商户的资金需求,提供年利率12%-15%的贷款。这样既能确保投资人投出去的钱是合理的,同时能在应付账款中保证还款来源,保障了资金安全,降低了融资成本。

投资理财是给投资人打造的一个理财端,主要是私募把保理资产、小贷资产等做成资产包在这个平台上向投资者。目前我们首发一款年化收益为8.5%的地产类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这款产品的收益率或许不是行业最高的,但是我们希望能借此尝试介入产业链金融,通过创新盘活高质量资产,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让普通消费者也能够获得投资回报。

上述三者构成鹏润金服在线的主要布局。总体来说,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打造成为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和满足个人消费、满足企业机构和个人融资贷款投资的平台。

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是我们即将要开展的平台,对鹏润集团自身产业、小额贷款公司、租赁公司等优质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再通过金融产品的形式在其平台上流转,而一般的投资者也将能够分享实体经济创造的额外效益。

不同于国美金控做的“产业+互联网”,也不同于企业内部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鹏润金服做的是“互联网+金融+产业”,面对社会所有可以合作的机构,在互联网基础上开展业务,是企业和机构资产交易中心与个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结合体,形成从B端到C端整个生态链的融合态势。

中国经济报告:为什么选择现在这个时机大举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是看到了这项业务的增长潜力,还是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萌发这一想法的?

黄秀虹:互联网这几年非常热,“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用金融的工具帮助企业发展,在国美体系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数据,对客户、上下游供应商都非常了解。通过对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资金成本高、融资渠道少。这是我们所看到的市场需求。而国美拥有强大的资源和平台,同时跟各大金融机构也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在这些基础上,我们觉得自己来开拓这个行业是非常有支撑和竞争优势的。

过去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一直没有出台监管要求和监管条例,所以发生了各种跑路事件,对整个市场都产生了负面影响。除了一些属投机、恶意欺诈外,大部分跑路或破产的互联网金融小企业都是因为借贷支付不上,所以我认为民间金融还需要有实力的大企业来做。2015年出台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条例,能够有效帮助大企业对行业展开渗透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自己有内外部资源,对各行业情况比较了解,才决心来做这件事。

中国经济报告:互联网金融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行业发展环境趋于成熟,会觉得现在时机有点晚吗?

黄秀虹:在行业尚处于野蛮成长时期进入,并不适合国美。企业在行业发展初进入也是要付出一定经济代价的,同时对企业的名誉有伤害,风险也很高。像陆金所出了坏账以后不能不去兑现,但兑现需要核查、沟通,而且被跑路造成损失的投资人会认为陆金所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企业名誉是有损失的,尽管市场也做下来了。但国美的情况不同,我们拥有庞大的数据和资源,不必耗费这么大的成本去扩大市场占有率。所以当行业发展环境更成熟、监管政策更完善之后,国美选择了这样一个非常合适的时机进入。

中国经济报告:国美和鹏润未来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是如何规划的?

黄秀虹:我们制定了一个“30计划”,分3个“10月”落实。未来第一个10月,鹏润将建立三个平台:微信平台、APP端和PC端,通过这三个平台做好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搭建工作,目标是达到100万用户。第二个10月,完善征信平台、征信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第三方支付牌照和通道以及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建设,给个人消费者和企业机构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完成300万到500万个有效客户和200亿到500亿资产业务的发展目标。第三个10月,通过业务的落实、落地,完成全面的大数据系统建设,完成500万到1000万有效用户的开发,资产业务量和发行量达到1000亿以上。

“互联网+金融+产业”模式

中国经济报告:你认为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黄秀虹: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还是太初级。供应链金融推动起来会比消费金融更容易一些,因为它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是一种刚性需求。而消费金融需要更多的引导。就像2000年初的时候,很多人不敢贷款买房,但慢慢大家觉得这种方式挺好,做的人多了,市场以后就会普遍。

比如国美会按照消费者在国美门店和国美在线的消费记录,自动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级,当消费者有贷款需求时,会提示消费者要不要分期付款,系统再根据评级给予对应额度的消费信贷授信。当然,消费者会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再到认同的过程,消费习惯都得慢慢培养,这个过程是需要忍耐的。但我认为这能够被引导成为一个正常的消费习惯。

中国经济报告:国美和鹏润是如何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业务基础上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模式?

黄秀虹:国美在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业务上的优势是拥有实体的经验、落地的平台和庞大的客户,这使得我们和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有非常大的区别。目前国美在前端拥有超过1700家门店和国美在线电商平台,在零售渠道已经积累了超过2亿次的消费数据和超过1.2万家供应商的数据,在后端拥有多年累积的成熟供应链体系,连接着数以万计的厂商。以这样的平台为基础,加上资源整合和数据支撑,是业务创新成功的有力保障。

互联网金融战略的,是国美有意增强旗下金融平台的实力,并围绕对零售主业的服务,产生更好的协同效益。互联网金融如果不能落实到实业、不能实现产融结合的话,我认为这种“互联网+”是不成功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家电零售企业成为连接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中枢,“+互联网”是以信息为纽带串起产业链上下游,为消费者提供极致服务;“+金融”则是以资金为纽带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为包括供应商在内的客户提供更多普惠服务;而“+产业”意在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系统。

中国经济报告:你认为“互联网+金融+产业”会是未来电商平台的发展趋势吗?

黄秀虹:近两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正在发生深度的跨界融合。尤其自2014年起,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已初步成型,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对金融产品、服务等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产业”式“1+1+1”跨界融合的平台会越来越多。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产业”可以成为实体企业未来的标配,因为这是一个双方共赢、各取各需的合作。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发展第三方支付、P2P、消费金融等多项业务,可增强与消费者和供应商的黏性。金融板块更像人类的血液,在生态圈的各个“器官”中良性循环,保障生态圈的健康成长。

中国经济报告:上述互联网金融业务基本上是围绕国美电商的背景所产生的对金融的需求,那么预计对电商业务会有多大的帮助?会对国美原有业务的运营管理模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黄秀虹:互联网金融业务对现有电商业务当然会有一定帮助,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客单量,但是有多大帮助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得出结论。不过国美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并不是主要考虑到盈利性,更多是希望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让消费者尽快了解我们的金融产品,认同我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工具。也就是说主要目的是营造消费场景,促进消费。所以,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也会考虑进行补贴和价格战。至于对运营管理模式的影响并不会那么大,毕竟互联网金融业务只是增值服务。

中国经济报告:如何把金融产品做得简单直白,同时管理好背后的风险?在风控方面国美和鹏润有哪些创新?

黄秀虹:做好产品的因素挺多,风控是我们感受最深的。对我们平台来说,风控最重要,往往花费很高的成本引进全球最先进的风控模型。但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不是风控,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成本、收益和体验感,甚至觉得最好可以不要风控。

中国的信用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之所以要有消费和供应场景,就是因为借贷双方和平台无法面对面,只能靠模型,把真实的大数据应用到模型中。对消费者方面的分期信用贷款,我们可以评估,一个月还多少钱,违约比例会比较小;对企业方面的贷款,可以通过企业跟上下游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供需关系,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决定贷款展期或者用应付账款偿付。

互联网金融创新者

中国经济报告:你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最为直接的感觉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

黄秀虹: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杂乱、良莠不齐,但年轻、有活力、信息传递超快,目前还算不上高大上的行业。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我认为不能偏离与实业的结合,不能太虚拟,否则无法落地。对于风险投资来说,还是需要冷静一点,不能一听到互联网金融市盈率高就加倍投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该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但现在很奇怪的是,好像任何人都可以去开发一个平台拿出来忽悠。我在此呼吁,这个行业还是要有真实的交易体现,有良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控,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中国经济报告: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你会把谁看成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黄秀虹:目前市场上真正能够说是竞争对手的,是有消费场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我认为现在就是阿里、京东、苏宁。我们的定位很清晰,不是专门做自己的平台,而是定位于整个消费市场。只要是跟消费有关的领域我们都会涉足,提供相关的金融产品,满足这个领域的消费需求。

中国经济报告:你曾说现在把一大半的精力都放在了互联网金融上,为什么要投身于互联网金融领域,自己有没有一些具体规划?

黄秀虹:之所以投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是考虑到未来几年将出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黄金机遇。包括政府的“互联网+”和鼓励金融创新的政策推动、大数据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利率市场化等都将为民间金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公司的发展方向,未来至少2-3年内,我会将重点放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做一个创新者和倡导者。

国美控股集团总裁黄秀虹

借助‘互联网+’的风口,互联网金融进入到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新阶段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第6篇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所取得的发展是非常可观的。在支付结算领域中,第三方支付占网络支付的比例不断提高;在信贷领域中,众筹融资、P2P等全新的融资模式正异军突起,在信贷领域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换言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呈现出高度融合的趋势,国内利率市场化以及经济金融机制的改革进程不断发展。除此以外,随着消费者消费行为偏好的升级改变,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为代表的相关信息技术将会对商业银行在新时期的经营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银行必须积极探索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相结合的全新模式,以促进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效益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基本定义及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指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支付、以及云计算等多种互联网工具基础之上,具备信息中介、资金融通、资金支付等相关功能的全新金融模式。新时期的互联网金融并非单纯意义上金融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而是基于安全、移动等互联网技术的一种全新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支付方式便捷,业务覆盖范围广;其二是信息不对称程度低,交易成本低;其三是资源配置效率高;其四是风险管理水平偏低,存在一定的交易风险、经营管理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其相关概念包括“大数据”、“大尺度数据”、以及“大规模数据”三项。均具备数据体量庞大、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增长速度快、以及数据来源广泛多样这四个方面的特点。通过对大数据的综合分析与挖掘,能够全面分析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各种行为特征,依据分析结果得出科学决策。

 

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个性化定制提供可行性,可促进营销业务的精准性。工业时代金融体系中的经营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基于供应商中心的B2C模式,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发展,正逐步被取代为基于消费者中心的C2B模式。供应链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数据信息的全面共享,将商业银行所吸纳客户在年龄、消费需求、消费习惯、以及风险倾向等多个方面的特征以大数据格式加以记录并储存,从而帮助商业银行更为精确的对客户群体进行定位,以面向客户提供具有个性化色彩的商业产品与服务。

 

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成本控制奠定有效基础,可促进规模效益的全面提升。在《长尾理论》中认为互联网时代实质上是一个关注“长尾”并促进“长尾效益”发挥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金融市场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针对银行尾部客户的服务成本过高,收益覆盖的目标无从实现。结合北京农商银行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小额类信贷业务的审批工作需要逐一开展,在此期间所产生的成本与大额信贷业务审核成本基本无明显差异,但小额类信贷业务的收益水平却远远低于大额类信贷业务,造成小额信贷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相对“遇冷”。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客户分类以及批量化处理的方法,从而促进单个客户平均成本的合理控制,促进银行经营管理规模效益的实现。

 

三、商业银行有效监管措施分析

 

识别与商业银行展开互联网金融业务相关的部门,健全与之相对应的监管架构以及法规基础。在互联网金融技术以及相关业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商业银行所产生的一系列改变与演进,应当对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同时形成控制风险的要求与规范,制定统一化的安全管理标准。例如,针对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相关的电子签名审核、电子签章审核等的环节,均应当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法规标准,并落实法律责任认定方面的相关条款,确立网络身份、生物身份识别技术在法律层面责任界定中的地位与角色,除此以外还需补充针对云计算技术的监督管理法规与行业标准。除此以外,以北京农商银行为例,考虑到我行所推出的部分新型业务模式开始涉及到银行、电商、保险、以及证券等多个行业与领域,故需要在监督管理方面重视跨行业以及跨市场的协作,对监督管理相关的政策性举措加以协调,以尽可能的规避所谓的“监管套利”问题,确保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稳定、有序发展。

 

根据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走向与趋势,定制符合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战略目标,并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工作体系。本领域内监督管理工作部门应当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应用互联网金融时代所带来的发展契机,认识到大数据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给商业银行业务拓展所带来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从防范系统风险,营造创新文化,以及保障消费者权益这三点入手,制定宏观金融业务发展战略,并制定近期阶段性发展目标。除此以外,还应全面监控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所构建的风险防范工作体系,将商业银行对风险因素的管理与控制关卡整体前移,以确保各种风险问题得到及时的纠正,促进风险防范水平的不断提高。

 

重视并完善对商业银行相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督检查。针对互联网的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互联网不断完善背景下金融业务的创新完善,需形成基于非现场监监督管理的工作手段,对金融业务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合理调整。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考量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正面、负面影响,实施分类、动态管理。同时,还需要就金融业务在实施过程中所配置信息科技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水平加以高度重视,最大限度的确保商业银行所提供各类金融产品网络交易行为的实时性、安全性、以及准确性。推动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灾备应急体系的建设,督促商业银行方面重视对客户隐私信息的防护工作,避免因客户隐私信息被恶意窃取或泄露所致不可预见的损失问题。除此以外,在金融业务的监督管理领域中,还应当重视对银行与非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关联性的梳理,找出其中可能产生风险以及导致风险传播的要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四、结束语

 

本文中针对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有效监管的相关措施展开分析,研究了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应采取的监督管理方案。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与压力,但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创新变革的重要动力支持。在未来的金融行业竞争中,商业银行必须积极思考探讨各种措施与方法,通过全面监督管理的方式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下所产生的各种风险,鼓励与规范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推进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监管框架建设,增强互联网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第7篇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互联网金融”大致可以划分如下四类: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金融业务、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金融支持的互联网化。

第一类: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比如直营银行、在线折扣券商和直营保险。直营银行的主要特点是没有物理营业网点,依靠互联网、电话和ATM机等手段提供服务。在线折扣券商是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佣金自由化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极低的佣金吸引客户,并在此基础上向客户提供财富管理和银行服务。

直营保险主要是基于互联网销售车险和财险产品的业务模式,在欧关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这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主要还体现为网上银行、证券网上交易,以及保险产品的网络和电话销售,尚未出现独立的直营银行和纯粹的互联网券商。

第二类: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金融业务。这里的互联网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商务平台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这类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表现为在网络平台上销售金融产品,以及基于平台上的客户信息和大数据、面向网上商户开展的小贷和面向个人开展的消费金融业务。前者的典型代表包括早期的Paypal货币市场基金和近期发展迅猛的余额宝,也包括众多金融机构在淘宝上开设的网店,以及专门销售基金等金融产品的第三方网站。后者的典型代表包括阿里小贷和京东白条,以及关国的Kabbage和Zestfinance。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上述两类互联网金融模式只是现有金融业务的补充,说颠覆还为时尚早。余额宝虽然带来了一阵存款搬家的骚动,但那只是管制背景下利率扭曲的一个映射。随着金融传媒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款搬家才刚刚开始并会一直进行下去,这才是银行应该关注并小心的。

第三类: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指P2P网络贷款和众筹融资。在美国,P2P网络贷款的先锋是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成立的Prosper和LendingClub。这两个网络贷款平台开启了基于互联网的、个人对个人的贷款时代。

众筹融资是指基于互联网面向公众为产品――特别是创意产品――进行融资的平台。众筹融资的方式包括债权、股权、捐赠和预购。其中,债权融资可以通过P2P平台进行,股权融资由于受限于美国证券法对于公开募集和人数的规定也很少进行。因此,除了有少量的捐赠融资之外,目前众筹融资的主要方式还是产品的预购。

国内的P2P和众筹平台出现得都不算晚。P2P的代表平台有2007年创办的拍拍贷和之后的人人贷,众筹的代表平台有2011年创办的点名时间和之后的众筹网。其中,P2P平台数量众多,据保守估计已经超过500家,颇有当年团购发展的势头。但是,由于国内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以及监管的未及时到位,P2P平台出现了诈骗、破产等风控缺位和运营不善所带来的诸多风险。因此,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监管的及时到位已经成为我国P2P网络贷款发展的当务之急。不同于P2P,众筹在我国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众筹平台的发展和监管还在摸索之中。但是,不管是P2P还是众筹,在我国要达到成熟运行的阶段还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第8篇

互联网金融业在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提供了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新渠道,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是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互联网金融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分散风险并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让个体经营户、小微企业和普通民众都受益匪浅。

然而,随着P2P风险的频发,使互联网金融风险不断浮出水面。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化、无国界化、技术装备水平高的特点又加上相关法律缺位等问题,使其风险管理更加复杂,这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目前,互联网金融在业务操作方面、技术方面以及相关法律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甚至经济安全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威胁。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之路将充满挑战,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势力博弈的结局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同样令人期待,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能大大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日益独立化。倒逼银行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改善服务水平。

基于此背景下,本刊特邀请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权威专家和从业者,共同探讨一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影响与未来展望等问题。现将发言内容整理成文予以刊登,排版以发言顺序为主,以飨读者。

杨涛:理性看待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

谈到互联网金融,过去的内涵和边界相对来说比较宽泛,每个人的理解、想法都不一样,每个人脑海当中想到的可能是截而不同的东西,缺乏最重要的理论概念和基础。

所以我们在探讨思路的时候,有两条线索可依,一条线索借鉴谢平最初提出来的思路,从金融功能入手,金融功能更多体现为支付清算、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进一步对这些传统金融功能的实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新的要素,新的产品,新的组织形式。

另外一个理解的思路还是回到金融本来概念上,回到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制度等不同的要素。从此角度谈互联网金融,可以是对中微观层面具体的机构、具体的市场结构产生的影响;也可能是偏中观和宏观的层面,对于监管和市场运行的规则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全球的影响:以零售支付为例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金融体系的冲击一直在有。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达到了,此后却陷入低谷,直到2006到2007以后,随着ProsPer、lending club等的出现又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新一轮热潮受到中国因素影响很大。零售支付的创新近年来风起云涌,我们的零售支付是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组织形式联系起来的,而欧美过去不太重视零售支付的风险和效率问题。

支付有三大体系:一个是央行,一个是非银行,一个是证券。欧美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主要重视证券清算结算体系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但是美联储从2014年开始突然关注零售支付,尤其是以网络支付为代表的新型模式。整个新兴的零售支付对于传统的支付体系产生的冲击很大,这个冲击不仅仅是在支付体系本身的安全方面,而且对于清算模式、电子货币的内涵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冲击,这就使得传统货币政策操作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如对其可控性、可测性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冲击和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线索与逻辑

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应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来看。

从需求角度来看,就是基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当前实体经济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从需求层面对于新的业态、新的金融支持方式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最典型的是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比如说淘宝的存在,不仅仅推动了过去的C2B,甚至是现在的B2C,这个过程中必然带来金融需求相应的变化。来自于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这些新兴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演变,都属于源于需求方面的因素。同样的,过去金融体系中,大家谈的最多的一个短板,就是小微支持不足,而小微的支持不足,也是像P2P等模式风起云涌的主要动因,这些都是制度和技术层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供给方面来看,一些新技术进一步推动了相关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供给创造需求的作用。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移动支付”。这个过程中移动支付不仅仅是一个支付手段,更重要的是打造出移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而相关的各种各样的机构,依托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可以提供更加混业的、综合性的财富管理,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思路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分两条主线,一个是技术主线,一个是制度主线。在多元化的、多种多样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金融业态背后,需要细分一下,哪些是因为技术原因所推动的?哪些是由于制度原因、特殊时期因素所导致的?如果是技术因素所导致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它很大程度上是和国际上主流的技术演进吻合的,有可能是中长期具有很大价值的。当然里面肯定也有一些挑战,比如说大数据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大数据分析方法无论是对金融产品的设计的应用层面,还是对市场自由交易结构、市场定价这样一些理论层面,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还有一个来自于制度方面,我们国家现在处于经济转轨期,许多互联网金融模式就是一种特殊的监管套利创新,具有短期化的特征。如果利率进入完全市场化状态,金融市场充分竞争,客观地说很多模式存在空间会进一步缩小,最典型的是货币基金消费支付,欧美货币市场基金的网络化发展轨迹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关于互联网金融,我们需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互联网金融究竟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什么?

(一) 没有改变什么?

互联网金融不是从石头跳出来的,不能断开经济金融的发展逻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前非常热的众筹。美国的自由女神从法国运过来的时候,安装需要大约十万美元,但当时负责人没有这笔资金,当时就使用了众筹这种方式向大家收集资金,最后就用众筹解决资金难题。实际上,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理念的萌芽。互联网逐步拓展了资金集聚的网络关系。实际上现在就是在新的情况下延续传统的、朴素的金融思想与理念。

(二) 改变了什么?

金融的核心就是信息经济学问题,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新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信息不对称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引进,过去不适合做小微金融服务、效率比较低、成本比较高的业务或机构,现在都能够做了,这个我觉得就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改变。

P2P与传统银行比较

在任何互联网金融创新中,都需分析技术改变和没有改变的要素。例如,真正的互联网金融P2P信息中介,能够通过巨大的网络客户发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流动性、资金匹配的难题,相比来说银行则是通过资金池来解决问题,有了资金池才能忍受坏账率,而现在许多P2P网贷平台都没有这一点优势。像阿里巴巴拥有非常庞大的客户群,有非常大的网络客户关联,能够利用互联网解决资金匹配难题;另一种如lending club仍然是和银行――Web bank合作,实际上银行体现了分销商的作用。如果说现有某些纯独立的P2P,无论是真正的信息中介平台,还是那些各种各样的“网络”民间融资组织,一方面没有巨大的客户群能实现小额的资金匹配,另一方面没有充分的利用银行端的补充、客户渠道的分担等。

总结

许多人认为,互联网金融能够使我国成为真正的金融强国。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还是应相对理性地看待。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的促进作用,不在于增加多少新的组织、增加多少新的产品,更大程度上在于对现有金融结构的优化,在于存量金融资产的优化。为什么这么说呢?过去我们都强调规模指标,但是规模指标能够表明金融的发达程度和服务能力吗?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大银行曾经在世界上令人瞩目,1988年曾排名世界前6位的日本第一劝业银行、住友银行、富士银行、三菱银行、三和银行及日本兴业银行,在国内危机与全球银行业变迁中黯然退场,到2010年排名世界前20位的银行中,日本只剩三菱日联银行勉强居于世界第11位。

目前我们国家,从机构和市场指标的规模上来说,金融似乎已经走到了全球前列,但仍然存在“短板”。互联网金融在更大程度上应该是优化现有的金融机构,提高金融的运行效率,如弥补现有金融体系缺乏零售金融机构、缺乏小微金融服务的短版,弥补直接融资发展的严重不足等,这都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推动中,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基础性问题。

(杨涛系中国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付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展望

当前,业界和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尚无明确的、获得广泛认可的定义,但对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等典型业态分类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一般主要涉及包括了网络支付、网上小贷、P2P、股权众筹等多种业态,

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的一年。自此,P2P网络借贷平台快速发展,众筹融资平台重装起步,第一家专业网络保险公司获批,一些银行、券商也以互联网为依托,对业务模式进行重组改造,加速建设线上创新型平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伴随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飞快发展,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都面对这来势汹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和业务的蚕食。在有些方面没有得到监管机构的明确规则和监管下,不得不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业务体系、管理机制和产品开发,以适应客户(消费者)的需求,或者让互联网金融企业培养出来的消费者消费习惯。

我们不否认,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缓解。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并没有降低融资的风险。而且,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下,风险聚集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伴随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风险释放的可能性越发增加,在这情况下,监管机构不能让互联网金融发展肆无忌惮,监管是早晚的事情。关键在于,对互联网金融要制定一个与其相适应的风险监管组织,不能用传统机构的监管模式简单套用。应厘清市场主体风险与市场外部性风险的边界,减少不当监管 。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关键在于监管创新,最为重要迫切的是放宽金融市场准入。国内出现互联网金融热,归根结底是因为存在较为严重的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如果不能有效摒弃传统监管模式,不仅互联网金融走不好、也走不远,整个金融业恐怕也难以保持健康发展。

提高准入的透明度,放宽市场准入,使符合条件并且有意愿进入金融领域的各类社会资本,都能够顺利进入这个市场,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从事相同性质的金融业务,从而使整个市场达到充分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和发挥好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民生的目的。否则,部分市场主体从事了某类金融活动,却难以合法身份进入这个市场,游离于市场和监管之外,借创新之名不受必要的市场规则约束,不但有违市场公平,不利于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更严重的是破坏了依法守规意识。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也使大家看到了实现金融普惠的希望。但是如果没有新理念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不能提供实现金融市场充分竞争的条件,热闹和喧嚣过后,终究将让互联网金融会蜕变为另一类传统。

所以说,金融监管的适时改变,在于金融监管的主动创新。这种被动等待外力推动,期待市场倒逼,不但负作用很大,而且有损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从以下几个思路出发:

一是严守不触犯法律规定的“底线思维”。我国的《刑法》规定了四种非法集资类的犯罪,分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对这些犯罪的构成要件,都有明确规定,一旦触犯,就涉嫌犯罪,与创新无关。

二是适度监管。传统的金融监管过多、过严、过细,这是造成创新不足的后果。对处于起步阶段的互联网金融,以及在新技术条件下金融活动表现出来的新特征,如果延续对传统金融业的监管理念、措施和方法,其发展空间肯定极为有限。对新兴互联网金融监管,应当有所包容。但是,要防止在制度、主体、行为等各个层面形成割裂,要构建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金融市场。对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进入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应当一视同仁。各类市场主体从事同一性质的业务活动,应当遵守同样的业务规则和行为规则。甚至于对同一类业务,无论是利用互联网还是以传统方式开展,基本规则和要求也应当大体相同。简而言之,正如从事监管机构的权威人士说的那样:应当以互联网金融监管为突破口,在遵守一致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放松金融监管,改进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水平。

三是以保护金融消费者为方向的分类监管。互联网金融包括了网络支付、网上小贷、P2P、股权众筹等多种业态,由于各种业态的内容不同、特征不同、风险点不同,在我国目前分业监管的背景下,应当由不同的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并实施监管。但是,无论对于哪种业态,监管的共同目的和根本目的之一,是要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一方面必须要求金融服务提供者充分披露产品和服务信息,充分揭示风险,增加透明度。另一方面必须引入结构性保护措施,要求对消费者的资金进行监管和稽查,防止欺诈,以有效控制消费者风险损失。

四是以实现功能监管为方向的协同监管或合并监管。长期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实行机构监管和分业监管。而互联网金融发展,使得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带有明显的跨界特征,对金融监管方式和体制改进提出了挑战。因此建议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合并或构建一个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互联网金融实施功能监管。当然,从目前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金融业整体发展趋势看,未来的金融监管真需要实行混业监管机构,才能更好地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

这个市场是需要有新理念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监管的!

(付强系中关村核心区网贷联盟牵头人)

高广春:信用交易市场的

缺位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

我想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目前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一个重要短板即缺乏一个专业化、规模化的信用交易市场。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其中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即普通经济学教科书就告诉我们的,信息对称是有效率市场的必要条件。对于互联网金融交易而言,信息对称不仅有助于形成有效的金融资产交易价格,而且还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的实践看,比如Lending Club、Zoper、Prosper等无不借助于发达的信用交易市场获取相关客户的信用信息并以此促成有效率的市场交易。在与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用交易中,我们均能看到三大著名信用评级公司的影子,分别是伊凡克斯公司(Equifax)、环联公司(Trans Union)和益百利公司(Experian)。也正是有了这些著名信用评级公司的信用信息作参照,上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客户数量、交易规模和收益才得以较快增长,特别是Lending Club的交易余额已经高达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不仅如此,与传统银行的信用定价相比,互联网金融平台对相同信用水平的贷款产品的定价更低因而更具有比较优势。我有一位师弟现任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CEO,2014年上半年,他去英国考察包括zoper在内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运营情况,他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一些贷款产品的利率低于传统商业银行。

上述信用评级公司之所以能够为互联网金融交易提供如此重要的信用信息,在于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是品牌化,这三大公司均是全球性评级机构,已经形成了可以被高度认同的品牌形象。其二是专业化,三大公司对客户的信用信息均进行了专业化的加工,形成了标准化的信用评级结构,每一档信用均对应明晰的信用级别或信用分值。这就为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了高价值的信用参照,如Lending Club依据三大公司的信用评分设置了借款客户的信用门槛分值是660分。

就我国而言,我们必须承认,信用交易市场存在缺位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即缺乏品牌化、专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民银行有一个征信中心,但客观而言该征信平台的可参考价值有待提高,我本人曾先后2次在该中心获取过自己的个人征信记录信息,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年底,一共有7页的信用记录,但这么多的信息告诉了我什么?我看不明白。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该记录仅仅将相关征信通道的基础信用信息罗列在了一起,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加工,因而就形不成有效的参考价值。

当然,必须看到,我们国家的征信环境正在经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近两年来央行征信中心增设了个人信用信息获取的网点和设备,为个人获取信用信息增加了便利,而且个人凭身份证即可在指定设备上自助获取个人信用记录清单,不仅便利而且还免费。还有,近两年央行加快了核批商业化征信牌照的速度,持牌的企业征信机构已达近30家,个人征信机构也达到了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