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红经济文献综述

网红经济文献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红经济文献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红经济文献综述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在产业集群研究领域中,产业集群演进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演进方面的理论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科技产业集群演进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方面,即以企业异质性为假设前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演进机制的微观视角研究。

关键词:产业集群 高科技产业集群 演进机制

产业集群演进理论综述

(一)宏观视角综述

1.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作为生物学的概念被引入管理学理论中首先应用于产品,随后又扩展到企业、产业、技术和产业集群。

国外学者从宏观视角对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主要从时间维度和成长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主要从集群的整体来研究集群演进的过程,总结出企业从诞生、成熟到衰退的生命历程的特征,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国内目前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现有文献缺少专门的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产业集群的演化阶段以及民营企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集群等集群类型的生命周期的研究。国内的学者对如何判定产业集群的形成阶段,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在各个阶段的表现特征,企业的迁入迁出对集群的影响,如何加强集群自身持续竞争优势,如何改造处于衰退阶段的产业群等方面鲜有涉及。

2.产业集群进化理论。一些学者在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从进化角度提出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荷兰经济学家范迪克(M.P. Van Dijk,1997)基于进化理论,在长期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并对印度、秘鲁和非洲国家的产业集群进行实地调研后,提出了5阶段成长模型,即地理区位型集群、贸易集散地型集群、劳动分工型集群、创新型集群、功能齐全的工业区。

(二)微观视角综述

1.集群企业同质性研究。以微观企业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发展初期必然表现为新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的建立或迁入;集群的增长和发展时期,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之间通过建立密切的联系而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随着企业的壮大,一部分企业对集群的依赖性降低,表现出衰退或迁出集群的现象。Thomas(1999)认为企业的迁入与迁出与集群发展阶段的关系是从企业的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一个关键问题。Censis从微观角度,在对意大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区生命周期模型,他将产业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形成、发展和成熟。形成阶段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由区内或区外的大企业促成的工匠式小企业的地理集中。二是由小企业自发聚集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集群企业异质性研究。从微观视角对集群演进过程的研究,大多是以集群内企业的同质性为前提,即认为集群内所有企业的角色和任务是同质的,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均等的,而忽略了集群中个别企业的特殊作用。后来一些学者通过对集群演进过程的研究发现,任何一个自然成长的产业集群中都有一个或几个焦点企业在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引导着产业集群的演进方向,焦点企业在集群演进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已逐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并未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共识。

焦点企业概念综述。国外的研究文献中,焦点企业有时会被称为领导企业(Leader Firm)、核心企业(core firm),国内的研究文献中,焦点企业被称为主企业、主导企业和龙头企业。国外对焦点企业的界定有多种方式,基本上是以企业在集群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视角,从企业的核心能力和集群网络嵌入性方面来进行界定。Lorenzoni和Badenfuller(1995)认为焦点企业是具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战略中心,它们通过外包战略,知识分享,通过在不同网络之间建立桥梁,增强某一价值链环节或网络水平的竞争力而提高与其合作伙伴的竞争能力。Lazerson和Lorenzoni(1999)认为焦点企业是拥有与众多供应商和顾客的深入关系而处于集群战略中心地位的企业,焦点企业在创新中所起的作用是其所处的中心地位最突出的表现。以上的定义探讨了焦点企业对集群整体的作用。

国内对于焦点企业的界定大多均是借鉴国外的研究,其中,朱嘉红和邬爱其认为从企业规模、年龄和国籍等方面很难对焦点企业进行界定,焦点企业必须具备能够创造可共享的商业理念,投资于领导伙伴,或选择合适的伙伴,识别市场机会,并且对网络进行有效控制的核心能力。刘友金(2005)认为焦点企业是在集群演进过程中,处于集群网络的中心节点或关键节点,具有网络构建于扩展功能,能够引导集群演进方向的异质性企业,具有角色不可替换性、快速成长性、网络联系多向性和行为示范性的特征。

国内外关于集群焦点企业的定义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但所进行的研究均探讨了焦点企业在集群演进过程中的作用。

焦点企业在集群演进中的作用。朱嘉红和邬爱其(2004)以集群成长的四个典型成长阶段为基础,认为在准纵向一体化阶段,焦点企业发挥识别机会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在纵向依赖关系阶段,焦点企业通过努力培育企业的业务聚集能力而与群内合作伙伴共同获得了发展;在纵横双向关系阶段,随着焦点企业增强设计方面的核心能力,群内合作伙伴开始成长壮大,焦点企业的核心地位开始丧失;在网络层级关系阶段,原有的焦点企业可能由其他成长起来的具备焦点企业核心能力和组织架构能力的企业所交替。刘友金和罗友发(2005)在朱嘉红的研究基础上,以集群成长的四阶段生命周期为基础,探讨了核心企业在集群演化过程中从创新型企业为成长基点到焦点位置被取代的成长过程。项后军(2007)认为焦点企业基于所掌握的内生资源和外源性资源的动态整合的过程对集群的形态产生着影响。

(三)总结

通过上述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在产业集群演进的宏观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目前产业集群的研究理论仍然落后于实践,主要体现在尚未对产业集群形态演化的动因和机制形成系统的分析框架;国外传统经济理论对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和扩散等问题的研究较为系统,其不足之处在于过分集中于研究强调区域流动的两个要素―劳动力和资金,忽略了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和知识;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产业集群,对于像高科技产业集群这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集群的研究还未有太多论及。由于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的产业集群在网络功能和外部表现上均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现有的对于集群演进机制的研究在应用于这类创新型集群的分析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国内学者以微观视角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均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焦点企业成长与集群演进关系(如对长沙工程机械集群、扬中工程电器产业集群和浙江慈溪电器集群演进与焦点企业成长的研究),但国内研究所默认的研究对象均为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生产制造型产业集群,而针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研究同样没有文献论及。由于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的制造型产业集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那么在高科技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焦点企业,在集群演进的过程中焦点企业的组织类型发生了哪些改变以及焦点企业在高科技产业集群演进的过程中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尚未有文献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上存在着空白。

高科技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一)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区别综述

盛世豪(2004)认为高科技产业集群是以R&D的高投入、风险资本的巨大收益和精致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周兵(2004)认为高科技产业集群是在科技实业家创业基础上形成的,如中关村IT产业集群。王雷(2003)认为高科技产业集群是由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协同作用形成的。可见,高科技产业集群是以生产高科技产品或提供高科技服务的企业、技术支持机构(大学与科研机构)及服务型机构(政府和金融机构)所组成的知识密集型的组织群落。

由于高科技产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一些学者基于比较研究方法探讨了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差异。蔡月祥(2006)通过研究发现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在基本特性、创新能力、网络功能以及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根植性强,互动密切,外部创新资源丰富的区域创新环境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綦良群和李楠(2007)在形成机理以及其产生的聚集效应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如表1所示,得出高科技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水平高于传统的产业集群。

(二)高科技产业集群演进机制研究

1.对集群演进过程表现形式的研究,李国平等人(2003)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发现集群内企业主体发生了改变,由最初的校办和民营科技企业转变为跨国公司和本土中小企业;王仕卿和韩福荣(2006)以组织生态学种群演化理论和组织群落的密度依赖理论解释了在高科技产业演进过程中,企业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张贵林和周寄中通过产业空间聚集度的定量分析在集群不同成长阶段其演变模式的变化。

2.对集群演进方向的研究,米娟(2008)在学位论文中认为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变是高科技产业集群的演进方向。

3.对集群演进影响因素和机制的研究,陈平(2006)分析归纳了推动高科技产业集群成长的四大驱动因素,即投资因素、科技因素、产业因素和环境因素;王渝(2003)在学位论文中提出了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阶段集群所需的条件。

4.对国外高科技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研究,陈平(2007)通过对印度班加罗尔信息产业集群的成功因素和集群效应研究为我国发展信息产业集群提出了政策建议;刘春香在对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形成基础和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其中,对高科技产业集群演进机制的研究主要以知识创新和企业网络化成长理论为基础,对集群网络的节点、体系对集群整体成长的影响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三) 总结

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现有研究,主要以知识创新和企业网络化成长理论为基础,对集群网络的节点、体系对集群整体成长的影响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大多数研究是用静态的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群区别于传统集群的特点;大多数成果是从宏观的视角以集群整体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高科技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集群效应及网络体系进行的分析;大多数探讨是以定性的案例分析方法在借鉴国外集群的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研究评述

本文发现从微观视角对高科技产业集群演进的理论研究在理论的数量和质量不及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产业集群的研究。进一步确定了现有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领域的研究重点,发现对高科技产业集群演进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欠缺:对高科技产业集群阶段的划分缺乏系统的分析框架以及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高科技产业集群演进机制的研究方面,缺乏从微观视角以动态的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科学而深入的研究;对高科技产业集群演进机制的研究方面,以企业异质性为假设前提的微观视角研究不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分析上都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隋广军,沈明浩.产业集聚生命周期演进的动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4(11)

2.王文亮,孟丽莎,冯军政.民营科技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特点与战略选择[J].经济经纬,2005,(3)

3.陈剑锋,万君康.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24)

网红经济文献综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媒介

所谓媒介,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它能给服务对象以方便,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那么,人们要获得知识,获得信息是否有给予方便的场所呢?有的,这就是图书馆。

一、图书馆是最大最全的知识信息媒介

众所周知,图书馆的历史悠久,古时叫藏书楼。在古代,便制定了藏书政策,设有校书之官。但那时的藏书楼为皇家和极少数人占有,为少数人介绍知识,与现代面向大众可以借阅的图书馆性质不同,它只是书籍总汇,而没有知识信息媒介作用。

直到近代,这一状况才有了根本转变。清末的变法维新,大力倡导引进西学,一方面主张设立各种学会,广集人才,另一方面主张兴办图书馆。康有为语说,“群中外之图书器艺,群南北之通人志士。”梁启超说,“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随着学会的兴办,知识媒介需求更显迫切,故图书馆事业随之兴起。在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图书馆的知识媒介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知识信息将十分便利。然而,图书馆作为最大的知识媒介机构,其作用仍是必不可缺的。这是因为:

第一,网络信息资源的最大特点是无限和无序。据报道,全世界每天约有近百亿信息单元的信息在传递,并以每年递增15%~20%的速度增长。

第二,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定位模糊不清。

第三,检索工具(大部分使用布尔逻辑模式)很难被有效使用。因此,多数情况下,用户缺乏有效的手段在网络上检索和获得信息。也就是说,用户仅凭一个终端还不足以保证获取所需有用的信息。在处理信息方面,图书馆有自己的优势。

图书馆员多少年来一直从事信息组织工作,对信息价值的把握和评价有一定权威性,这是其他任何信息服务机构所不及的。

二、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职能

第一,搞好文献资源建设,首要的是丰富馆藏,这是做好参考咨询工作的基础。要调查了解读者需要图书的情况以及已有文献对读者的适用性,提高采购人员素质,根据需求购进各种文献资料,包括印刷型、声像型、微缩型、电子型等,都应尽量购买收藏。

第二,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时地为读者提供各种书目、参考资料、专题文献、综述等经过加工的最新的信息资料,建立完善的书目数据库和计算机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的查找及获取文献的途径。

第三,把分散在不同文献中的同一内容或同一主题的知识和信息加以挖掘、整理和集中,编辑成新文献,实现文献的聚变以满足读者的需求。聚变性开发形成的文献信息产品主要有专题文献索引、资料汇编等。

第四,对文献进行再生性开发。即在综合消化多种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形成再生性文献信息产品,如研究进展报告、综述、评论、专题调研报告等。

第五,重构信息服务方式。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前沿阵地,不仅应保留传统的提供目录、借阅书籍等信息传播方式,而且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国际互联网、光盘数据库、联机检索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为用户提供新的、更快捷的服务。

网络时代的图书馆须以市场和社会的信息需求为导向,建立提供科研立项、经济技术合作、成果开发转让、市场开拓等信息服务机构。这种信息机构成为具有采集、加工和全方位服务的现代信息中心,积极开发课题跟踪服务,将文献转换成社会可以直接应用的科技信息。

作为媒介,图书馆做好以上工作,就能使读者满意,使国家得益。

参考文献:

[1]袁曦临.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J].新世纪图书馆,2005,(4):9-12.

[2]荣红涛.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主体论[J].河北科技图苑,2007,(6):10-11.

网红经济文献综述范文第3篇

旅游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升温,旅游业竞争的白热化,旅游经济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如何吸引游客、稳定客源成为各旅游景区关注的焦点。打造景区美誉度是旅游景区稳定客源、取得竞争优势行之有效的方式。游客满意度与景区美誉度紧密相关,游客的满意度越高,提升景区美誉度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掌握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游客满意度最终提升景区美誉度,不仅能够吸引到游客,保证客源稳定,而且对景区科学管理、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市场持续开拓都具有长远而积极的作用。

热门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的巨大客流量,尤其是黄金周各景区的超负荷客流现状,严重威胁着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保持我国旅游景区在游客中的良好吸引力,提升景区的美誉度以及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在旅游景区开展系统的游客管理非常关键,有必要把游客管理作为旅游目的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来规划和建设,不仅有效缓解巨大客流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增强景区的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

2。研究目的

鉴于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水平,并随着旅游业在我国的深入发展,旅游景区对游客满意度会越来越重视,因此本文以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为例,通过对携程旅行网自由点评数据的分析研究,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2。1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游客满意度现状

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建立在游客满意度的双因素理论基础上,并导入晕轮效应。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分为操作因素和表达因素,展示旅游地功能的必要措施和客观环境即为操作因素,主要包括:风景因素、价格因素、可进入性、安全因素、天气因素和时间因素;对旅游地功能发挥起阻碍、补充、辅助、支持作用的选择条件即为表达因素,主要是:旅游线路设计、服务质量、拥挤度、出游方式、自身因素、关联景点因素。晕轮效应即游客对某单项属性的满意/不满意可能导致游客对整体旅游的满意/不满意。产生晕轮效应的单项属性根据其产生效应的侧重面可分为正效应、负效应和中间效应,有些单项属性几乎不产生效应。根据黄山风景区特点把产生晕轮效应的单项属性归纳如下:

正效应:风景因素;

负效应:价格因素、可进入性、安全因素、拥挤度、跟团效果;

中间效应:天气因素、服务质量、旅游线路设计。

在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得出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

2。2重视游客管理,探讨游客管理模式和方法

根据黄山风景区自身特点,结合国内外游客管理的研究现状,加强对风景区游客的管理,在黄山风景区开展系统的游客管理,把游客管理作为旅游目的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来规划和建设。黄山风景区的游客管理采用间接管理和直接管理并重的管理方式,并尝试建立“交叉循环型”游客管理模式,见下图。

“交叉循环型”游客管理模式

3。文献综述摘要

3。1游客满意度综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Pizama等在“Dimensions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a destination area”一文中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度研究为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末,在服务质量管理和顾客满意度理论的推动下,一些学者逐渐把顾客满意度理论应用于旅游业,探讨游客满意度理论。Kingchan的旅游环境一致理论,产生于Swan等的产品绩效双因素理论的游客满意度双因素理论以及Pizama和Whipple等认为在游客满意度中存在一个“晕轮效应”,这些都是国外学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 年代末)、文献少而零散。岳怀仁等将游客满意度分为物质、精神和社会三个递进的层次。万绪才等将游客满意度定义为游客对旅游地的旅游景观、基础设施、旅游环境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程度的全面评判。连漪等根据美国Fornell的顾客满意度指数理论构建“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和“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做实证研究。香港学者Wong 等对香港的游客购物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台湾学者林淑晴认为游客的“动机与期望”与所获得的“游憩体验”的差距即为“满意”的程度。

在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都倾向于进行实证研究。如Pizama等研究美国麻省的科德角(Cape Cod)海滨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要素结构。Light以Carephilly Castle为例,研究文化遗产地举办旅游节庆时的游客特征,发现有节庆的遗产地明显吸引游客,游客的满意度较高,而且这种满意会使游客延长逗留时间和再次光临。刘俊等对RBD顾客满意度研究后提出9个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主要属性。肖朝霞,杨桂华对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区的实证研究中,提出旅游资源、交通设施、旅游设施、服务质量、管理状况五大影响因素。

目前国内外学界关于游客满意度测评的研究文献都较少。测评的过程和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Akama等运用Parasuraman(1985)等的 SERVQUAL模型对肯尼亚Tsavo Wes国家公园的游客满意度进行测评和服务质量分析,该模型设计一个含有7大属性(在SERVQUAL 5大属性基础上增加了价格和价值认识)、28个指标/问题(表1)的抽样调查问卷。Beeho等将ASEB方格分析方法应用于NewLanark世界遗产村落。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用户评价中心项目组在2019年十一“黄金周”对上海市旅游环境的6大基本要素(交通、娱乐、购物、餐饮、住宿、游览)为指标的顾客满意度进行测评等等。

3。2游客管理综述

游客管理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公共公园管理。20世纪初,大量的个人旅行增加了公园的游览量,到60年代,美国的公共公园开始被过度利用,为了保证下一代人仍能使用这些资源,游客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环境保护是游客管理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直接动因,并导致了“环境导向型”的游客管理模式的形成。大众旅游的盛行,旅游业竞争的加剧使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得到关注,游客管理是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手段。因而使游客满意成为现代游客管理的另一重要动机。国内关于游客管理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还停留在零散的研究成果上。而我国大多数旅游目的地的游客管理也只是权宜之计,并未形成系统的游客管理计划。生态旅游与遗产旅游是目前国内研究游客管理的主要阵地,重点关注旅游者行为与游客管理方法。周峰等人指出,游客管理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两种。何方永把国内外游客管理模式分为“环境导向”型游客管理模式、“游客导向”型游客管理模式和“环境—游客导向”型游客管理模式,并指出要发展关系型游客管理模式,协调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共赢,最终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4。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和定量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运用一种特殊的技术既可以了解事物的一般现象,又能获得定量研究方法所无法得到的信息,如人们的想法、动机和感受等深层次内容。定性研究方法是关于事物性质的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定性研究方法在本文中主要应用个案法、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对于研究的结果,定性研究方法偏向结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更多的是个人观点的阐发和个人建议的提出。

定量研究方法是对研究对象的属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研究,引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变换来判断研究对象诸因素的关联,最后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研究的结果。定量研究方法运用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达到对研究对象属性的把握。其基本研究程序是:确定各种变量选择样本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某种关于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理论假设。

5。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主要是:携程旅行网自由点评数据、中外电子期刊和学校图书馆藏书、互联网资讯三部分。

中外电子期刊和学校图书馆藏书主要用于文献综述研究和理论探讨,并参考互联网资讯。携程旅行网自由点评数据作为一手数据主要用于定量数据分析研究。

6。研究内容

透视研究背景、明确研究目的,整理文献综述后,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其中第2部分是研究的重点:

6。1游客满意度和游客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6。2通过对携程旅行网上黄山风景区的自由点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游客满意度评价

6。3根据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提出游客管理作为旅游目的地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必要性,并探讨游客管理模式和方法

具体内容和逻辑展开如下图:

7。研究的创新点

1。运用游客满意度的双因素理论来分析研究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并导入晕轮效应。

2。利用携程网自由点评数据,定量分析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8。预期达到的目标

关于国内外游客满意度及游客管理文献综述的整理分析,结合我国黄山风景区特有的性质,同时在携程网自由点评数据的基础上,得出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黄山风景区点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每个单项属性的满意度水平,最终得到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确认晕轮效应的单性属性。

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与传统旅游六要素确实有比较大的差异。

在游客满意度评价基础上,参考晕轮效应的单项属性,进行游客管理模式和方法的探讨,能够对黄山风景区的游客管理及景区管理有借鉴意义。

9。论文框架

1。研究背景

1。1游客满意度评价在景区发展中的意义

1。2游客管理的现实意义

1。3黄山风景区在国内旅游研究中的代表意义

1。4携程旅行网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地位

2。文献综述

2。1游客满意度研究概述

2。2游客管理研究概述

2。3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

3。方法

3。1携程网自由点评介绍及优缺点

3。2选择样本

3。3 正负评价分值

4。结果

4。1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分析(双因素理论)(各影响因素的满意度水平)

4。2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现状

4。3晕轮效应的单项属性

5。讨论

5。1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现状与携程网的黄山打分进行比较

5。2参考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的研究结果探讨游客管理模式和方法

6。结语

6。1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与传统旅游六要素的差异

6。2在黄山风景区规划建设游客管理很有意义

6。3为山岳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及游客管理研究做参考,进一步深入研究

10、进度安排

4。10 ~ 5。10 携程网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完成正文初稿;准备中期检查

5。11 ~ 5。20 正文第一次修改

5。21 ~ 5。31 正文第二次修改,精简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6。01 ~ 6。10 第三次修改,完成终稿

11。参考文献

(按文献首次用到的顺序)

1、 符全胜。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5:90—94

2、 PIZAMA,NEUMANNY,REICHELA。Dimensions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a destination area[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8 ,5:314 —322。

3、 NOE F。Measurement specific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J]。Leisure Sciences,1987,(3):63—72。

4、 WHIPPLE T W,THACHSV。 Group tour management:does good service produce satisfied customer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8,(2):16 — 21。

5、 HUGHESK。Tourist satisfaction:a guided“cultural”tour in North Queensland[J]。Australian Psychologist,1991,(3):166 — 171。

6、 岳怀仁。风景旅游区经营与管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122。

7、 陈淑君,赵毅。对旅游服务满意度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1):115 — 119。

8、万绪才,丁敏,宋平。南京市国内游客满意度评估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J]。经济师,2019,(1):246—247

9、李智虎。谈旅游景区游客服务满意度的提升[J]。营销企划,2019,(4):39—41。

10、连漪,汪侠。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旅游学刊,2019,(5):09—13。

11、董观志,杨凤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9,(1):27—30。

12、 张朝枝,徐红罡,保继刚。世界遗产地内索道乘客的特征、满意度及其影响——武陵源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19,(3):33—37。

13、JamesWong, RobLaw。 Difference in shopping satisfaction levels:a study of tourists in Hong Kong[J]。Tourism Management,2019, 401—410。

14、 BOWEN D。Antecede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dis – satisfaction (CS/D) on long — haul inclusive tours: a reality check on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J]。Tourism Management,2019:49—61。

15、 DORFMAN PW。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A case study in camping[J]。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r,1979,11(4):483—510。

16、 MAZURSKYD。Past experience and future tourism decis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9:333—344。

17、 LIGHTD。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 for events’at a heritage site[J]。Tourism Management,1996,:183—190。

18、 刘俊,马风华,苗学玲。基于期望差异模型的RBD顾客满意度研究[J]。旅游学刊,2019,(5):14—19。

19、 肖朝霞,杨桂华。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动态监测——以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区为例[J]。旅游资源,2019,(1):70—72。

20、 沈向友。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1999,(5):25—30。

21、 AKAMA J,DAMIANNAH M K。Measuring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Kenya’s wildlife safari:A case study of Tsavo West National Park[J]。Tourism Management,2019:73—81。

22、 TAVITEML,ANDREM E。Review of Satisfaction Research and Measurement Approaches[M]。 Wellington: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2019。1—47。

23、 LAWS E。Conceptualizing visito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 in heritage settings:An exploratory blueprinting analysis of Leeds Castle,[J]。Tourism Management,1998,(6):545—554。

24、 BEEHO AJ,PRENTICE R C。Conceptualizing the experiences of heritage tourists:A case study of NewLanark World Heritage Village[J]。Tourism Management,1997,(2):75—87。

25、 上海市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用户评价中心项目组。上海市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的测评[J]。上海质量,2019(11):09—11。

26、肖禾。上海旅游线路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综述报告[J]。上海质量,2019,(11)

网红经济文献综述范文第4篇

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是有国家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写作也是要有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也不是通过各种办法私自撰写出来的,这是不具备参考文献写作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物理解题目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物理解题目论文参考文献:

[1]宋颖.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题方法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

[2]李佳旗.一道解几问题的解法分析与技巧拓展[J].学苑教育.2017(04)

[3]华瑞芬.速解选择题有妙法[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03)

[4]施茵茵.一道遗传学综合性试题的解读[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7(01)

[5]马驰腾.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方法浅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7(03)

[6]孟亚茹.高中数学中变量代换解题方法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3)

[7]李哲铭.对一道几何题解题方法的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16(12)

[8]刘羞月.高等数学观念下的初等数学解题方法[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2)

[9]王俊.高中数学变量代换解题方法探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02)

[10]吴可德.分析高中数学函数类问题的解题方法[J].理科考试研究.2017(03)

物理解题目论文参考文献:

[1]刘超.清末民初中小学伦理教科书研究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2]刘骁.巧用临界位置的切线破解参数取值范围[J].科技风.2016(22)

[3]王梓萌.高中生物学习中的解题思路探寻[J].科技风.2016(22)

[4]罗彩霞.柳暗花明又一村——导数法解不等式综合问题分析[J].学周刊.2017(05)

[5]武丽霄.刍议考场作文与个人写作[J].学周刊.2017(05)

[6]王恒周.说说李煜人品品李煜词[J].学周刊.2017(05)[7]王丽娟.刍议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J].学周刊.2017(05)

[8]秦传明,杨子林.函数中不等式恒成立、能成立问题的七种类型及解题策略[J].学周刊.2017(05)

[9]严小香.桃与柳的二难选择:《台阶》主题再思考[J].语文建设.2017(01)

[10]戴智敏.别样的母亲多重的性格——读《我的母亲》[J].语文建设.2017(01)

物理解题目论文参考文献:

[1]李煌,乔丽菲,张玉琴,许文,徐伟,褚克丹,林羽.基于化学成分和生物效应的栝楼桂枝汤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许文.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促进广西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7(01)

[3]许文,王淑君,程菲.硝酸氧化纳米炭的制备及淋巴靶向的初步考察[J].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13(03)

[4]白景明,许文,何平.建言小微企业税收政策[J].中国经济报告.2017(02)

[5]黄小强,张雪,李小艳,赵万里,许文,吴水生.泽泻不同提取部位对大鼠的利尿作用[J].福建中医药.2016(05)

[6]白景明,徐玉德,许文,何平,龙海红,李婕,梁强.安徽、河南、河北三省“降成本”调研思考与相关建议[J].财政科学.2016(11)

[7]许文.“一带一路”背景下意识形态传播路径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8]许文,张欢,张新兰,邹士文.聚硅氧硅氮烷胶黏剂耐湿热老化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17(01)

网红经济文献综述范文第5篇

题目: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

一、结合毕业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研究问题[1]。案为成都国际金融中心项目,成都国金中心净用土地面积82亩[2]。为香港九龙仓投资的西部地标性建筑整个项目设计由4座塔楼及裙楼组成,包括超五星级酒店、高端写楼、高档酒店式公寓及高品位住宅等,其中主楼双塔最高达248米[3]。2007年9月香港九龙仓集团在成都以8800万元/亩[4]。总价72.4亿元拍下了位于成都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春熙路片区82亩土地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高档次、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地标性建筑物,将引进数百个中西部最具代表性的商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出名的国际名牌、港澳名牌,再加上其九龙仓本身之马哥孛罗酒店等,有望成为中国西部今后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商贸金融中心[5]。

关键词:电气设计;配电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气控制;电机;制冷机房;水泵

1.前言

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能、电子、电器设备及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和改善人民居住或工作的生活环境的电、光、声、冷和暖环境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6]。它是强电和弱电与具体建筑的有机结合[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有关供配电、照明、消防、防雷接地、通信、网络等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建筑开始走向高品质、多功能领域,并进一步向多功能的纵深方向和综合应用方向发展[8]。建筑电气设计是在认真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电气的设计,并满足保障人身、设备及建筑物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节约、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9]。

2.设计内容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研究问题。通过到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实地实习,了解制冷机房电机启动类型,启动方式,启动速率。研究其中各个电机与电气控制装置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10]。了解系统的电气设备及其主回路工作原理[11]。探究其中存在的节能环保效应。计算电气设备的负荷、功率,了解相关电气设备的选用[12]。

3.设计依据

1)中户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CB50736-2012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45-95(2005年版)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16-2006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CB50067-97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CB50189-2005

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8)《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2007年版)

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243-2002

4.总结

本次的文献综述内容主要是对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的一个概述,简要说明了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应该做些什么系统的设计,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这段时间的工作的一个汇报[13]。并对一些规范和国标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以后的毕设做一个铺设[14]。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主要是对变配电系统、冷却系统、电话系统、消防系统等的一个设计[15]。对这些系统的初步了解可以确定以后电气设计的方向,对之后的毕设起一个带头作用[16]。从对电气设计的迷茫到初步的认知,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解收获的是实践知识,本次的文献综述对之后的毕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

参考文献

[1]刘思亮.建筑供配电.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64~176

[2]孙建民.电气照明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56页

[3]唐志平.供配电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谢浩.住宅照明的处理和选择方法[J].住宅科技,2009,(02)

[5]刘宇.浅谈智能住宅小区弱电系统设计[J].硅谷,2008,(05)

[6]张言荣、高红、花铁森.智能建筑消防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郑洁、伍培.智能建筑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8]唐志平.供配电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9]俞丽华.电气照明[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10]戴瑜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83页

[11]陈一才.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年:43页

[12]戴瑜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59页

[13]刘思亮.建筑供配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24页

[14]杨光臣.建筑电气工程图识读与绘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48页

[15]Frantz,J.m.Jdy.Intracanopylightingreduceselectricalenergycitilizationbyclosedcowpeastands.LifeSupportBiosphere,2001,7:283-290

[16]N.Shdbolt,Ambientintelligence.IEEEIntell.Syst,2003,18(4):2-3

[17]NTayfunAmur.Cost,guestimpactdriveterrorism-securityplans[J].HotelandMotelManagement.Vol.220.No.20.Jun.2005.

二.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1.研究的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的电气部分研究问题。通过到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负5层制冷机房实地实习,了解制冷机房电机启动类型,启动方式,启动速率。研究其中各个电机与电气控制装置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了解系统的电气设备及其主回路工作原理。探究其中存在的节能环保效应。计算电气设备的负荷、功率,了解相关电气设备的选用。最终了解现场施工的程序等。

2.研究的途径

1)收集相关资料,查阅中外文献。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国金中心项目的基本情况。做好前期准备。

2)请教校外导师学习、掌握国金中心负5层的解制冷机房的电机启动类型、启动方式、启动速率,系统的电气设备及其主回路工作原理,探究其中存在的节能环保效应。

3)通过计算电气设备的负荷、功率,了解相关电气设备的选用。

4)利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绘制施工平面图,系统图,及各个原理图等。

网红经济文献综述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转化机制;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E8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closely linked to the new situation, all countries are explor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virtuous circle, to enh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is research domestic and foreig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Key words: Achie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nsformation model;Transformation mechanism;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一、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进步、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75%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的,日本、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80%,英、法、德等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都达到了50%以上。近十几年来,我国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的科技体制改革,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所有制的技术经营机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批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进入生产领域。但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科技成果转化还普遍存在数量少、质量差、规模小、效率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国外研究综述

1.科技成果转化理论研究

理论界对于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认识可以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新的专家阶层是一群勤于思索的人,他们利用知识为经济生产做出重要贡献”。马克思明确提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问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索洛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证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创建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但是科学技术依然是增长的外生变量。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加强,罗默、卢卡斯和格鲁斯曼等一些经济学家用新增长理论解释经济增长。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而这反过来又可以增进知识的积累。

2.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美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模式以基础研究任务和应用研究市场为导向。基础研究主体主要是高校和各类研究机构,经费以政府出资为主;而对于应用研究,企业是科研主体,从事产品的改进研究,经费由企业和贷款解决。应用研究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化管理,决策程序明确,并用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各类人员科研积极性。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主要作用是制定和实施法规,引导企业与产业部门合作,并帮助建立各类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德国科研坚持市场导向,前沿基础研究由科研院所承担,应用研究由企业承担,经费来源主要是企业,大型项目政府和公益性组织也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德国科技管理采用市场管理,科研项目选择根据企业竞争的需要,科研成果的价值也由市场机制评估。德国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法规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制定相关标准提高科技含量,并提供相应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同时政府还通过大型项目的支柱引导科研方向。

3.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研究

西方国家尽管没有全国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但对于国家资助的实验室、大学都有绩效监测体系,他们大多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科研资金投入的效益。国外学者试图建立一种对科学技术产出的分类法,来评价和监测科技成果转化绩效。鲁本斯坦和盖斯勒(1982)提出科学技术产出的四大分类:(1)与销售相关的,(2)与节约有关的,(3)与对利润的影响有关的,(4)与技术解决方案的时间与成本有关的。盖斯勒和克莱门茨(1995)通过43个联邦实验室向51家工业公司进行技术转移的实例研究了技术的商业化。

三、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多是从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扩散理论出发,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实证分析。我国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著名专家傅家骥、许庆瑞为代表。对现有文献资料综合研究表明,国内对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对技术成果的有效评价及阻碍产业化的障碍研究几个方面。

1.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陈琴荃等人(2002)创建了符合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类型的互相促进的四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建科技型企业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技术支撑模式、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模式,并对其高效运行的关键进行了探讨。

姚应才、倪宏兴(2006)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有政府推广转化模式、科技创新转化模式、产学研联合转化模式、自主转化模式、市场驱动转化模式和技术引进转化模式。

徐彬等(2010)对共生环境及共生环境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和分析了基于链共生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并以四川万安石斛产业科技园为例,对基于链共生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实效进行了验证。

2.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李钢、李林(1999)指出,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是由政府推动系统、科技成果供给系统、成果转化主体系统及社会化保障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孙建中等(2002)撰文提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企业、政府以及市场等诸多因素,并通过构建由成果提供方(高校、科研机构等)、成果转换方、成果需求方组成的反馈系统控制机制模型,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应的对策建议。

徐辉、王忠郴(2007)基于“成长上限”系统基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面对成果转化存在的诸多问题及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体系、推动利益与风险共担的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和确立企业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等,从而使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原动力。

3.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是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涂小东、肖洪安、申红芳等(2005)用科技成果转化潜力、科技成果转化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三个指标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做出评价;陈腾、叶春明、沈杰(2006)应用DEA方法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给出了DEA方法中指标体系确定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成玉飞(2008)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天津省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做出客观评价;王桂月、王树恩(2009)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一定模糊性的特点,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具有模糊化和良好预测能力,在给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并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可以较好地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评价。

四、结语

以上对科技成果转化国外和国内相关研究分别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国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研究开始得较早。正因为英美等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开始得早,所以其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高,而他们已经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值得我们加以学习和借鉴。不同于国外,国内学者专家对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比较多,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涉及高校、企业、政府以及市场等诸多因素,所以转化机制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常立农, 周哲. 试论我国科技转化的模式[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

网红经济文献综述范文第7篇

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更好的帮助读者在阅读论文的时候了解作者的学术研究论点,从而发现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激励机制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在写作当中做个借鉴。

激励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军领:《“资深员工激励和管理困境”专题研究综述》,《领导科学》,2016(4);

[2]郭彤梅:《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经济问题》,2016(10);

[3]唐小玲:《基于医改背景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财会学习》,2016(11)

[4]贾雅茹.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激励机制比较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03):102-107.

[5]王晶昕.浅谈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10):259.

[6]陈勇.创新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几点设想[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4):36-37.

激励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矫利艳,陈明岩.试论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11):76-78

[2]焦平,徐琳,王小亚,张华.新世纪西部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中重塑良好激励机制的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76-79

[3]左勇.激励机制在地矿勘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37-138

[4]王玉.激励机制在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5(12):75-76+85

[5]夏柏军.浅谈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5):78

[6]程东霞,李龙,隋晓雨,邢晨.人才激励机制在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5(07)197

激励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黄颖.研发团队培育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付红章.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2).

[3]朱镇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难题成因与破解——基于三圈理论视角[J].职教论坛,2016(19).

[4]张锋.关于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以株洲市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4).

[5]郭文富.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地区差异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6]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7]吴何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地方政府职能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1(2).

[8]王金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3).

[9]许丽君.试论事业单位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实施[J].管理学家,2013,(16).

网红经济文献综述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必要性;可行性

竞争情报简称CI,即Competitive Intelligence,也有人称之为BI,即Business Intelligence。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切经营生产活动都围绕占据竞争优势进行,竞争情报对于企业的发展日益重要。图书馆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开展竞争情报的服务显得十分必要。

1.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作用

1.1开展竞争情报服务能够使图书馆长期可持续发展

网络信息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传统图书馆不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唯一途径。尤其是近20年出生并成长起来的一个年轻群体,对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及其依赖,网络也逐渐取代传统图书馆成为他们受教育的终身学校。因此,未来图书馆的生存和服务的方式必须改变,深化信息服务必须作为第一要务。竞争情报的出现为图书馆的突破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契机。图书馆参与情报,的确是拓宽服务领域、争取用户的重要举措,是图书馆发展的有效途径。

1.2开展竞争情报服务能够稳定专业队伍,吸收人才

新世纪新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一份调查显示,61.2%的人员选择跳槽是因为觉得在工作中“自身能力得不到发挥”。传统图书馆的工作十分枯燥乏味,重复的借书还书的程序,年轻人都会选择离开。在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以后,工作变得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同时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又能增加经费来源,双管齐下,自身能力的施展和劳动报酬的提高,为稳定专业队伍和吸收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开展竞争情报服务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从而增加图书馆的经费收入

当今企业白热化的竞争使得企业对于情报的需求日益强烈,图书馆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作为一个突破口,不仅能够使企业在发展和谈判中做决策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也因此获得了企业对其的经济支持。

2.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可行性的探讨

2.1外部环境:市场潜力巨大,潜在需求强烈

竞争情报是企业制胜的利器,然而大多数的企业确实情报搜集分析方面的专业人员、工作经验和机器设备等硬件设施,这就为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提供的良好的契机。

目前,由于我国企业在情报搜集分析等方面落后西方几十年,因此我国企业时常因为情报工作的落后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落败。为避免和减少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损失,企业应重视竞争情报研究,建立完善、系统的情报机构和信息网络,加强对行业竞争情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传递给客户和决策部门,增强决策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创新和发明同样需要竞争情报的支持。由于信息滞后,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不知道,还投入相当的人力和财力当作尖端去搞,结果搞出来了也早已落后了西方许多年,造成无谓的损失。引进技术,既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全球最新技术,又要分析这一技术的有效生命周期,还要考所带来的经济收益等等。这些艰巨的任务,没有竞争情报工作的跟踪,是难以完成的。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上,谁能抢先一步获得市场变化趋势和竞争对手准确可靠的信息,并能当机立断做出应变的正确措施,谁才能成为大赢家。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就是凭借竞争情报取胜的模范。企业对竞争情报的需求日益迫切,对竞争情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然而迄今为止,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的收集、分析、整理、加工、存储、处理能力却依然十分低下。即便已启动信息情报工作的单位,也存在着现有信息工作人员知识面较窄,信息意识薄弱,人员结构、知识结构严重不合理的情况。企业需要竞争情报,却缺乏获取竞争情报的能力,这就给图书馆参与竞争情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企业所无,恰恰是图书馆所长,这无疑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空间。

2.2内部环境:资源优势、人力优势突出

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传统图书馆开始向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图书馆转化,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电子文献。随着图书馆向电子化进程迈进,图书馆也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编写制作了网页,可以通过互联网4小时向全球开放,实行网上服务。这极大地便利用户,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对象。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己的网页进行网上交流,可以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引导,开发针对性极强的应用服务,使其对用户服务范围得到最广泛的扩展,为参与竞争情报服务提供别的部门都不具备的设备优势。

图书馆有大批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在校学习情报图书相关知识技能,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从事信息服务,具有丰富的信息服务经验。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提供传统的咨询服务,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利用目录、索引、文摘、手册等各种手工检索工具,向他们提供具体事实或有关的文献资料,而且能够深层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浏览器查检方式,与互联网实行自动连接,下载万维网服务器的主页和利用率高的文献,以丰富自己的电子文献库;同时做好网上信息资源的筛选、科学配置和组织工作;建立包括传统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资源在内的文献管理集成系统,开展文献光盘、网络一体化的服务。(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田文英.高校图书馆应强化竞争情报服务意识[J].图书馆建设,2000,(6):60―61.

[2] 柳宏坤.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优势和方式[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6):60―62.

[3] 毕玉侠,等.知识经济、竞争情报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2):47―48.

[4] 陈勤.网络环境下竞争情报业的世纪跨越[J].图书情报工作,2002,(4):45―46.

[5] 杨彪,赵振萍.面向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1999,(1):84―86.

[6] 刘一宁.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及其教育内容[J].图书馆论坛,2004(4):191―193.

[7] 李国红,等.企业竞争情报与反竞争情报研究[J].情报科学,2001,(10):112―114.

[8] 陈艳军.竞争情报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