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

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怎样;提高;幼儿;绘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50-01

幼儿园教学大纲规定,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必要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力,引导他们有感情的欣赏绘画作品,注意养成孩子的绘画兴趣,理解图画内容及其表现方式。蛋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往往只要求幼儿画出来的画符合老师的要求就算成功,幼儿学画的内容主要以描摹老师的范画为主,老师怎么画,幼儿就怎么画。有些幼儿的临摹水平很高,蛋让他们画意愿画时就束手无策,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怎么样才能提高幼儿自己作画的能力?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当然要依赖于一系列的条件,但我认为其中主要的则是精心挑选图画内容,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选择有意义、有吸引力的图画内容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调动孩子们对作画的兴趣。

根据本人 教学实践,我认为选择图画的内容应该着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孩子们熟悉的东西,例如:水果;二是色彩鲜艳的,例如:花草树木;三是富有想象力的,例如:蓝天白云。因为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富有想象,喜欢表现自己,选择他们熟悉的食物作画,便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根据其食物的特征争先发表自己的看法;选择色泽鲜艳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选择富有想象力的内容,则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幼儿作画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对发展幼儿智力有很多好处,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讲述与作品有关的故事

在教学中,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常常在教授图画前先讲述与图画有关的故事,这样做不但能隐去幼儿作画的兴趣,还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叫幼儿画小白兔时,就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讲述故事《懂礼貌的小白兔》,使幼儿了解到故事中的小白兔既懂礼貌有善良,为幼儿画小白兔做好了心理准备,然后出示逼真的兔子模型,教师引导幼儿有步骤地观察其特征,先观察头部,再看兔子的身体和尾部,在观察中让幼儿自己总结,使幼儿对兔子的外形有一个透彻的了解,然后我在用儿歌总结兔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在这样的启发下,幼儿就能画出形态各异的兔子来。

2、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的观察力往往受生活直接经验的影响,幼儿对常见事物的颜色和外形掌握的很好,画出的画令人满意,由于直接生活经验的不断增强,大班幼儿临摹作画的技能也逐渐提高,多数幼儿对事物的平面图掌握的较好,但从立体的角度来画物体,幼儿就熟手无策了。为此,我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先让幼儿观察简单的物品作画,逐渐加大难度,例如:我先让幼儿观察一盘苹果作画,引导幼儿掌握盘中水果的前后位置,注意到后面的水果被前面的水果挡住,其颜色也没有前面的鲜亮,从而让幼儿了解了明和暗的规律。由于幼儿对苹果比较熟悉,因此他们对做此画的技能掌握的比较快。当幼儿掌握了从主体角度作画的简单方法之后,就可以加大难度,让幼儿观察一盆花来作画,它呈梯形或长方形,花盆里的画也是层次错落,明暗不同,然后在总结出画花和花盆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教孩子作画,他们的作品内容会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每个孩子观察的角度、兴趣、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各不相同造成的。这种差异是可贵的,正是孩子个性的表现。教师应当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个性,从而挖掘他们的智力。

3、采取主题添画的方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主题添画的方法是许多幼儿教师成功的经验,在教学中反复运用,效果确实很好。我认为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关键是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听到的和观察到的东西,大胆的展开想象的翅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增强兴趣,开发智力的效果。比如:我在叫幼儿画“我是一名科学家”时,先指导幼儿画自己。有的幼儿把自己画成了以为手捧厚厚书本的学者,有的把自己画成了宇航员,有的把自己画成了机器人......,在此基础上,有引导幼儿谈谈白天和黑夜,认识月亮像什么、星星像什么等等,然后让他们为画面上的科学家添画环境。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孩子吧月亮当做了自己的小船,有的把星星当做了镜子,反射着光辉,照亮了外星人的世界......。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而且都抢着介绍自己画的含义,在欢快的气氛中展开了理想的翅膀,为今后的世界勾画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4、认真讲评,以鼓励为主,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一、认识线――通过“看”“摸”的方式感受线条的美,培养观察力

场景一:在教学活动《运动中周边的线条》中,我问孩子们哪些东西上有线条?孩子们踊跃发言。随后我请孩子们来找找图片中物体上的线条,头发、毛线、蜘蛛网等,还有依附于物体上的线条如:门窗边沿、建筑物的边沿等。孩子们睁大眼睛仔细看着每一张图片上的物体,寻找其中的线条。再请孩子去室外找找你所看见的东西都是由什么线条组成的。

场景二:《会跳舞的运动弹簧人》教学活动伊始,我没有急着请孩子们动笔,只是请孩子们认识铅丝和弹簧。先从外貌上对比两样东西有什么不同?然后请孩子来摸一摸铅丝和弹簧,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孩子说:“铅丝是细细的、长长的,摸着滑滑的”“弹簧是粗粗的、卷卷的,摸着硬硬的”。

俗话说:“儿童智慧的火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真切的触碰、揉捏,即有形有色的直接体验形成的感受对于审美经验的形成和表现能力的形成有巨大帮助作用。孩子通过眼睛“看”,手“摸”,感知各种线条的特征,从而能把这种体验迁移进线条的绘画中。生活中的线条无处不在,关键是要让孩子拥有一双会发现线条的眼睛。

二、体会线――增强绘画自信心,提高表现美的能力

场景三:《开汽车》教学活动后,我让孩子们动笔绘画。孩子们兴奋地下笔,长线、短线、转弯的线、乱七八糟的线,跃然纸上。在赞赏孩子表现的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大作”进行想象和客观揭示,提示这些线譬如可以构成运动中的草地、树、人物、器械等事物,让他们在“涂鸦”中思维更活跃,手更灵活。

保罗・克里说过:“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有它自己的一种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征。”可见线条是富有情感的。当绘画运动日志时回忆起刚刚的情形,孩子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就让他们的情绪赋予到线条上来表现运动的情景。我在教孩子画线条时,给各种线条取了好听的带有感彩的名字,如:自由轻松的线慢慢散步;一点一点的线像雨滴;一高一低的线像波浪;飞快跳舞的是螺旋线等。这样,孩子能迅速记住每种线的特征,自己什么样的体验就画出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示。那样画面会变得充实,不会再是寥寥几个线条孤零零留在那里。

三、运用线――尝试运用多种造型的线条精心绘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场景四:每一次孩子记录日志,都告诉我今天想画自己玩圈的样子或是小伙伴玩圈的样子。这就涉及人物的绘画,有了画圆的基础,我请孩子用两个圆来组合,表现人物的身体。孩子创造性地将两个圆组合在一起,有的是上下组合,表现站着玩圈的小人;有的是左右组合,表现趴在地上玩圈的样子。添上表情后,即刻给两个圆赋予了生命感。手和脚,孩子简单运用到了折线,或是手举着圈,或是套着圈,具有动感。而最能施展孩子创造能力的地方是小人的头发,男孩子普遍给小人理了个“板寸头”(小短线,密密竖在头顶),有的女孩子给小人烫了个波浪卷(一条条波浪线蜿蜒而下),有的小人简单扎了个马尾(两道弧线结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孩子还创造出三角形的身体,两个细线条腿,两个线条胳膊,然后添画出衣服花纹。接着,为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我建议大家把五官变变样子。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吃惊,他们把嘴巴变成了花的形状,眼睛、鼻子、耳朵更是出现了各种形状。以这种非常态的形式,去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我的收效是可观的。

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活动; 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104-001

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幼儿通过涂鸦、剪贴、折叠等形式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发展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鉴赏力。

一、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首先我引导幼儿从美术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在美术教学中我并不急于教孩子们去画什么,而是利用幼儿园、社区、周边农村的自然条件,带他们去参观,引导他们观察花草树木、河流、大桥、山的形状、色彩等,引发他们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通过观察让幼儿大胆讨论山是什么形状,高楼用什么图形能画出来,小花小草都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在大自然中发现了什么色彩等这样的问题,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幼儿自由大胆的把看到的景象用画面画出来,再让幼儿互相欣赏、表述,最后我再把绘画的基本线条、图形教给幼儿,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技能而顺利作画。

其次通过各种绘画方法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如捏泥、撕纸、折纸、贴纸等方法,还可通过记忆画、意愿画、吹塑画、手工编织、剪纸等多种形式以及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来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萌发创作欲望。

再次就是引导幼儿欣赏一些经典名画。因为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欣赏凡高的《向日葵》,希菲乐德的名著《新鲜的水果》,感受其色彩的鲜艳,认识颜色的种类等,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使幼儿感受大师的作品,产生灵感。

二、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

首先,让幼儿动手做做玩玩,感受创作的乐趣。如实物粘贴画,用树叶、瓜子、纸板、棉花、铅笔等实物粘贴出图画;对印画,在纸的中间折出折线,在折线的一侧滴上或涂上颜色,形成对称性的图案,如蝴蝶、大树、花、小人等,另外一种则用一根沙线醮上颜料,随意摆放于对折的一侧,然后把纸合起来,一只手按牢,另一只手用力把线一拉,一幅幅抽象画就油然而生,幼儿再根据想象添画一些细节,使画面更加完整。折纸,教师可选择作为幼儿玩具的手纸内容,如纸飞机、纸船、手枪等内容,这些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他们能无拘无束的随心所欲将现实和想象的东西拼制出来。

其次,让幼儿大胆表述,在自我表达中提高创造表现。幼儿得到了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我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以充分的机会,让幼儿积极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给幼儿讲的机会,让幼儿能充分的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利于教师读“懂”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继续创造。发挥儿童绘画的自主性,我们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改变以前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欣赏观察、讨论交流、尝试演示、思考的方法,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更多的让孩子自由画、创意画,多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如在一次的绘画中,绘画班的赵闫宇小朋友画了一座漂亮的房子,我看了以后很满意的对他点点头,可当我指导完别的小朋友再来一看,只见他的画面变成了一团黑,我刚想发怒,可还是耐下性子问:“哎,这是怎么回事呀?”他却兴致勃勃的告诉我,刚才一阵大旋风刮来,把漂亮的房子刮成这样了,看孩子的理由是多么的充分!在一节意愿画中,雷鸣莉小朋友画的跳舞的小女孩,跳到鞋跟都掉了的画面,更让我感到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画面就是她的语言的讲述。在绘画“各种各样的大树”活动中,一个幼儿在画好的大树上画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我问:“你的水果树很漂亮,你为什么这么画?”这个孩子乐滋滋地回答:“有了这种树,人们不用太辛苦,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我恍然大悟,忙引导说:“西瓜这么大,能挂在树上吗?”孩子思考片刻说:“给它一个网兜吧!”说着给西瓜画了个网兜。孩子的创造就这样在讲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提高。

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在绘画班中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和绘画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根据幼儿绘画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提出不同绘画要求。如画“动物园”,对能力强的幼儿要求多画几种动物,并画出动物的不同姿态,对能力较差的幼儿只要求画最容易的动物。在两人合作画中,让大组孩子设计画面,小组的孩子来涂色等,孩子们都沉浸在自己的绘画创造中,使幼儿的绘画才能都得到发展,增强了每个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四、展示幼儿作品,给以评价,提升幼儿创造的自信心

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儿童绘画教学 反思 探索

在漫长的绘画史中,人们借助解刨学、物理学的色彩规律等知识,已经把绘画中的写实性发展得淋漓尽致。随后,人们发现自己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人类原本的情感和意识,于是绘画中出现了现代派。现代派画家不满足于对客观的写实性描绘,扬弃纯写实性,追求直觉和潜意识活动,把人内心的情感、情绪通过外在的形象、符号,用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别人的方法进行描画和表现。

儿童由于不受现实经验的约束,也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在绘画中常常画出与人们主观认识相反的形象,恰好与现代绘画的表现方法有着相似之处,发人深省,令人喜爱。但他们的这种表现通常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自生自灭,原因是受到了客观世界的异化,潜意识的萌动渐渐消失了;另一种则受到外界对绘画作品像不像标准的指责,自我受到挫折,渐渐地重新受到客观物象的束缚,原有的主观感受也荡然无存了。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在目前的儿童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单一。在目前的儿童绘画教学中,一般是先看教材,然后从中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儿童会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儿童参考范画作画。然后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从而使画面大同小异,教学方法单一、呆板。

2.讲述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对模仿比较像的、添画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大加赞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像的作品不予肯定,有的批评、指责儿童没有认真作画,这不利于激发更多儿童的绘画热情。

3.传统美术教学的影响。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做到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职业美术教育无可非议,它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美术教育中必须要考虑的。但如果把它移植到儿童美术教育上,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难度,是理解力还不强的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难以达到的。它容易把儿童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儿童的艺术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受到现有模式的束缚,习惯于临摹,不适于创作。

4.唤起原有表象的媒体不充分,有些学校硬件条件不够,不能有效地激发儿童进行再创造性和创造性活动。

5.平时无意观察较多,观察不细致,形象积累不丰富,所以在画画时脑子会空白,缺少东西而画不出来,或者画得比较笼统,具体细节不够。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每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以是否与教师范画相近为标准,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限,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儿童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儿童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了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儿童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现在的时代是创造性的时代,而最大的艺术创造性乃是出于不带丝毫前人痕迹的纯真之眼。拉斯金曾为恢复这种眼睛使绘画走向“视觉的真实”做过努力。美术教育家承勒温费尔特说:“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儿童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意的问题。于是,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1.以游戏为主,训练绘画的技法。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天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该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加以利用,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例如在国画的教学中,画“树”的形象时,我先让学生把树的枝干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来,然后用废旧的报纸团成一团,占色之后在树枝上随意按摁,密密麻麻的叶子随即而出。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而且主动性也很强,每个人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2.依凭生活情境,将儿童引入童话世界。儿童喜欢童话故事,喜欢看动画片。他们喜欢让静止的画面都有生命,都会动,会与他们玩耍。他们的思维常处于一种现实世界与梦想世界之间,这种状态正是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引入写生教学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这其中,教师的引导语是创设情境的重要基础。引导语要具有诱发性和鼓励性,能把儿童引入童话世界,有利于他们视线的拓展,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在导入情境后,要不断地推动儿童的情绪,展现童话角色。角色的出现,可以借助图片、幻灯、录像、教具、玩具等实物,也可以利用艺术性的语言经行描述。在孩子们的心里,童话中的一切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在他们的画中,可以看到人脸模样的植物、动物等。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切忌以“违背常规”为由挫伤他们的创造积极性。

3.深入生活,拓展学生知识面。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拓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教领画等,这是历代教育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相当数量的儿童绘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希望他们的老师不是别人,而是大自然,他们的模特不是别的,而是所看到的东西。我希望摆在他们眼前的是原件,而不是画在纸上的图形;我希望他照着房子画房子,照着树木画树木,照着人画人,以便养成习惯,仔细的观察物体和它们的外形,而不至于老是拿那些死板的临摹的绘画当作真实的东西来画”(《爱弥尔》第二卷)。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台灯、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春游、舞会等。

4.正确把握评价的度,激发儿童的创造激情。当儿童完成作品后,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更希望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赞赏,所以,教师在评价儿童作品时,应多加肯定,鼓励他们这种可赞的创作勇气。评价是美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严格评价儿童的作品,教师要给每个孩子机会,使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到展现,获得成功感。教师要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创造意图,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请儿童把自己的创作思路淋漓尽致地展示给我们,这样有利于孩子的下次创作。在接纳儿童的作品时,不要过于强调技能技巧,善于发现儿童作品的不同特色,给予不同的鼓励与赞美。孩子们的作品表现了他们的世界,只要他们在活动中进行了创造,得到了情感上的宣泄和满足,就值得接纳。没有接纳,就没有创造,我们的责任是让他们感到参与创造活动的乐趣,让他们的创造情绪得到满足,从而让他们真正发挥艺术创造的潜能。

5.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使学生将自己的情绪加入进去,与自己的同伴交流,通过作品引起联想。梵高、毕加索、米罗、莫奈等油画大师的作品,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国画大师的作品都应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出现在教室里,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使他们敢于对名家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识到艺术作品中没有唯一的标准,在作者的笔下是结果,在欣赏者的眼中则可以发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努力建立这样的观点:“绘画是我们的语言,你想说什么可以把它说出来”,让儿童了解这句话的含义,鼓励儿童创作,不要求每个儿童都能很好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要让每个儿童都能大胆地表达。美国艺术家约翰・拉塞尔说:“一件艺术作品不仅是一件娱乐品,它还是一座思想库。”尊重儿童的自主意识,尽可能地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和空间,将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用艺术手段表现大千世界、表现他们内心世界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79.2.

[2]爱弥尔(第二卷)

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儿 美术教育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阶段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学校以及家长的足够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只借助于幼儿与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够的,因为处于游戏状态的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有相应的造型规则,而这些规则的制定及实施需要幼儿美术教育者的干预及指导,才能引导幼儿园融入美术教育的良好氛围,帮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情趣及能力。本文就是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探讨相关对策,希望能为幼儿美术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分析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及形式

幼儿美术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育并不完全一样,主要体现在其内容不能根据美术学科的内容进行分类。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及种类应该具备自己的特点,主要借助于自然、社会以及相关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等对象,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幼儿美术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达,涉及到的种类有:绘画、手工、建构以及欣赏等。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首先,具有做游戏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的组织要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认识水平,要寓教育于氛围轻松愉悦的游戏之中为宜。在成人眼里认为是艺术的东西,幼儿却视作游戏,所以一旦审美与游戏之间有冲突时,幼儿们会直接选择游戏,游戏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幼儿美术教育,尤其是技能技巧方面的教学,老师可以将色彩配合默契、画景布置、切割重组等知识教学,设计成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

其次,具有操作和创造的特点。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幼儿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操作、感受以及体验融合起来,可以为意象萌发、形象塑造创造条件。老师不应该只片面追求幼儿美术知识的掌握,而应该在调动幼儿参与性的同时,尽可能为幼儿提供创设环境,提供体验及操作机会。当幼儿遇到表述困难或者加工困难时,老师应该给予适度指导,激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践学习中。

三、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幼儿美术教育可以趋向多样化,不只是单纯的画画,涉及到综合材料的运用,比如:彩泥、指印画、手工制作、自制玩具、纺织、剪纸等。目前,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状况已经很大的改观,知识性、趣味性已经有了提升,让孩子们们在看似玩的过程中喜欢上美术活动,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幼儿美术教学方法过于模式化

现在,相当多的幼儿园教学都是基于示范的固定教学模式。一般流程是:小班的孩子们只是进行简单的描线、绘画、涂色;中班的孩子们可以在示例示范的基础上进行临摹;大班的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主题,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进行作品的创造。

(二)老师对于美术教育认识的片面化

有些幼儿老师认为美术教育只是绘画,不重视选形多样的美术活动。比如:纸工游戏,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想像力以及创造能力。在折叠活动中,老师不能单纯认为孩子们叠得规范就是好的,只要孩子们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折叠、组合的,就应该给予表扬肯定。

四、提高幼儿美术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教学观念的及时更新

老师应该遵循幼儿大脑的发展规律,明确孩子们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认识到孩子们智力发展快,可塑性很强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如:针对小班的孩子们,如果发现他们能正确分辨基本颜色,但对于一些混合色有时仍会出错时,可以细心指导其辨别混合色;幼儿观察能力本身不高,老师应该借助于外界影响给予孩子们适当的提示;通过训练及引导提高幼儿注意力,并引导孩子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内容,都会脱离幼儿的实际情况,把绘画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作为孩子最终的学习目标,用临摹的方法来教孩子的学画的方法,虽然很快的让孩子掌握一些美术技能,但这样也能让孩子内心的真正才能受到压抑。

所以这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应变通,使幼儿美术教育理念与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也要体现整个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程序、内容的科学合理性。在课程设计上最好先从美术欣赏开始,然后让孩子们进行想象创作,在作品完成后要进行展示及交流,最后得到老师、家长、孩子们之间的评价及鼓励。

(三)幼儿美术老师素质的提升

首先,幼儿美术老师有别于小学、初中的美术老师,幼儿美术老师不仅需要有基本的美术知识及技能,而且要具备能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其他多样化知识的能力。现代的幼儿美术教育可与多种课程相关,这就造成了美术与数学、自然、制作等知识有着直接关联。其次,幼儿美术老师需要掌握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五、总结

总之,幼儿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才要重视,我们旨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增培养孩子的思维想像力、创造力、观察力及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等,注重美术在幼儿心里发展起到的辅助作用,以及借助美术这一学科来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永平.基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09,(10).

[2]俞晓英.浅谈幼儿美术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6).

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美术欣赏 欣赏能力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说过:“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幼儿和美术似乎是一体的,他们深深地被美术创造所吸引,因为他们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尽管孩子创造的视觉形象有时是那样的粗糙、那样的简单。幼儿美术教育在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上,特别是对其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幼儿美术活动常常被人们看成是幼儿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目前幼儿美术教育两种情况多:

1、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老师一味用教的方式让孩子学会绘画技术,结果孩子只学到技术却没有学到艺术。孩子需要画画是因为内心有需要画的东西,有画的需求,他们可以在画的过程中发现艺术,接着被艺术鼓舞,产生用艺术表达自己的愿望。教与不教之间,需要相当精细的把握,这是很难的。而填鸭式的绘画教育,则不分青红皂白,一概都教。但孩子的小脑瓜里的不满足感比成人要强烈得多,尤其是精神方面,你要是永远让他停在低层次,时间一长,他就会因为不能得到持续的提升和满足而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厌倦情绪。

2、形式丰富多样,但空有其表的教学方法

由于方式和工具的多样,使孩子对绘画特别感兴趣。孩子产生绘画的愿望被老师借用,老师设计一些能够产生良好效果的绘画内容,就会产生一批看上去令人震惊的绘画作品。老师、家长和孩子都乐在其中,时间久了,唯一糊涂的可能就是孩子。他们会搞不清这些作品好在哪里,也搞不清自己想表达什么。这样的美术教学目前是最流行也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会在事后给这些画冠以培养创造力、培养想象力等类别,家长也区别不出来。这样的美术活动对孩子没什么伤害,但孩子不能从美术活动中获得太多用来帮助内在建构的东西。将来有一天,孩子不满足于这种绘画形式了,可能会变得像没有学过画一样。

那么,作为引领孩子发现——发现艺术语言,发现内心感受,发现表达的愉悦,以及输入表达语言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的老师,怎样让孩子对美术越来越感兴趣,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展,并让这些能力得到提升呢?关键在于开展美术欣赏和孩子欣赏能力的提高。

一、在幼儿园如何开展美术欣赏教育及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美术欣赏教育对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均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开展名作欣赏,开阔幼儿审美视野

在欣赏活动中,幼儿接触到不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这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使幼儿在欣赏名家名作的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在名画欣赏过程中教师、幼儿、作品三者之间应相互利用,相互交流。对话法即教师与幼儿之间、师生与作品之间是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这样幼儿完全是主动的对话式的积极参与和感受。教师应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欣赏及充分体验的时间,尽可能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多提问题。对于作品,教师应鼓励幼儿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也不必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是原有的创作意图。

如在欣赏马蒂斯的《忧愁的国王》时,教师刚一出示这幅作品,幼儿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了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形状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这是未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始的、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幼儿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接着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像什么呢?”幼儿说出他们看到的具体事物就有“青蛙、老鼠、树叶、人、人的手、眼睛、小提琴、小婴儿、大石头”等很多种。不难看出,幼儿的求知欲和观察力在美术欣赏中亦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二)诱发积极情感,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与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也是以幼儿的良好而愉快的内在体验和发展为基础的。在美术活动中幼儿自信心增强了,自然而然对美术越来越感兴趣。幼儿自信心的建立表现在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还表现在他们能大胆发问,提出质疑,并积极尝试着解决和回答这些问题。他们会为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和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争论不休,面红耳赤。

在欣赏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大胆发问,大多数幼儿表现出了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老师既肯定幼儿的观点,又讲述作品本身的内涵,幼儿在这样平等的交流中,取得了相互信赖,既信赖老师、也信赖同伴,在此基础之上,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了。因为艺术的无错性,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想象创造空间。正如伽达默多所说的“艺术品的意义不能归结为艺术品创造者的原意或意图,而恰恰在于后代人们对它的理解”。

总之,通过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幼儿获得的发展是综合的,多方面的。这表明了幼儿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具有美术学科方面的发展意义,而且可以促进幼儿的一般发展。

二、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幼儿的欣赏能力怎样才能得到提升

(一)评大师的画

欣赏能力的培养最好的办法是从故事进入,因为孩子最爱听故事了。讲大师的故事,大师一般都有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和人格的魅力,很能感染人,打动人。孩子一旦被感染、被打动,就会对这位大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想与他亲近,说起他就像说起自己的朋友一样。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旦崇敬某个大师,就会处处留心他的踪迹,会产生强烈的与大师“约会”的愿望。给孩子展示这位画家的画,让他们从有趣的故事进入,再进入画,进入欣赏。尽管他们还不知道有“欣赏”这个词,但他们确实已经在欣赏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不能讲得太多。对于那些画家的生平故事,老师在充分把握“有趣”、“大事不变”这两个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孩子年龄的不同使讲述有所不同,可以作一些小小的改编。这样,通过长久的、日积月累的熏陶,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发现他们的欣赏能力有了本质的提高。

(二)评孩子自己的画

评孩子自己的画,对欣赏能力的提高是重头戏。可以将当天的作品贴到墙上,选择一下带有普通性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作为参照,将画得好的与画得不好的贴到一起进行对比。老师有没有眼光、有没有水平全在贴画。有眼光就能贴好,没有眼光就会贴得乱七八糟。如果画贴得很恰当,孩子的情绪就会立刻调动起来。如果这节课是纯视觉的,可专门针对视觉,把视觉表现好的与视觉表现不好的贴在一起;如果这节课是表现思维的,我们就把思维表达完整的与不完整的贴在一起;如果这节课许多孩子把人画得太小、空白地方太大,我们就将那些大气的、充满画面的画与那些小里小气的画贴在一起。贴好了,让孩子上来评价。这就涉及到现代艺术理论,一幅作品,在每个人心中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人,每一次欣赏,结果都不一样。这样才算正常。不像以前,要求必须一致。但这样也会带来一个负面结果,孩子的品味往往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有时候,一幅画本来很好,但是认识不到。如果是很大气很高级的一幅画,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他的画最不行了。万一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就要用大师的画来说服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才会一步步地走进绘画、走进艺术、走进心灵直到提高欣赏水准。

欣赏了大师的画的同时,又在欣赏孩子自己的画。两相对照,大师的画也就变成了孩子的画,孩子的画反过来成了大师的画。大师与孩子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验证,通过这样的长时间的熏陶,大师就会走进他们心灵,与他们融为一体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起来的欣赏能力是具有灵魂性的,而不是浮在表面,知识与心灵不致油水分离。这样获得的能力是从孩子心里生长出来的,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那种只能夸夸其谈,但没有一句能够说到点子上的知识框架。

我们在教孩子时,不要过早强调技法和形式,开展好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及在美术欣赏中不断提高孩子的欣赏能力很重要,因为艺术的目的是让人感动的、快乐的、享受的、启迪的。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也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我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别让我们的艺术家沦为工匠!

参考文献

[1]李跃儿《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6

[2]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3

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范文第7篇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优势

第一,培养思维方式。幼儿自发性的美术创作绚丽却十分短暂,一旦不受重视或失去引导很容易消失匿迹。多媒体应用可以立体直观的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展现给幼儿,在美的环绕熏陶下培育美好的心灵。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些幼儿时期对思维、人格的正面积极培育来自于自身体验并长远作用于他们的未来成长。比如在墙上用不同的手势形成各种不同的手影,对于激发想象力和提高创造力十分有效。再例如播放圣母与圣子的油画,讲解油画背后的传说,让孩子们感受亲情之美、增添亲情教育。

第二,提高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欲望。所以要想做好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需要传授相应的知识技巧,更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环境来提升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枯燥的环境和无趣的氛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幼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无法充分利用和发掘孩子们的潜力。多媒体应用的视觉听觉多重刺激可以在吸引兴趣关注的同时,帮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美,从而在体悟的基础上创造表现出来。比如时下流行的喜洋洋、熊大等就可以引入课堂,帮助孩子们模仿描画小动物。

第三,拓展想象能力。爱因斯坦在讨论天才时曾强调,天才来自99%的辛勤努力和1%的想象灵感,而这1%至关重要。现代教育日益重视多方位刺激幼儿大脑发育,在教学信息不断丰富的条件下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扩展了教学方式表现生动鲜明的物体形象,通过视听双重刺激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和想象,体会具体和抽象、简单和复杂的神奇转变。例如播放猩猩群居生活中猩猩母子的互动影像,既可以帮助孩子们感知母爱又能够增强对母亲的认知。

二、多媒体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恰当地对美术作品做一定的技术处理

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对图片进行多种灵活处理修饰,比如我们熟知的Photoshop这一软件,就可以做到形状切割、色调调整、光效修补等等多种功能,使得不够完美的美术作品得到了极大改善,方便人们欣赏。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技术处理是需要的,但不能够开发过度或形成依赖。比如很多时候图片里物体的形状都被修饰过度导致变形,这就对欣赏无益,变成舍本逐末了。技术修饰的使用过度可能会形成不良心理暗示,比如绘图软件的便捷可能会使得对手绘产生抵触,再比如修图软件的高效多能可能会导致手绘越来越随意粗糙水平降低。这些对将来的美术创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技术再发达依旧不能取代人工,比如水墨国画、油彩水粉这些精髓画种,其历史渊源、审美价值和技巧难度、文化底蕴都不是计算机绘图可以比拟的。因此,我们支持辅助手段的运用,但切记不可过度依赖、喧宾夺主。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幼儿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创作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刺激开发幼儿多种感触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可以极限放大图片让孩子们从更广阔细致的视角了解一幅作品,或者用光影色差的变化感悟名人名作的精妙布局上色。也可以播放影音资料补充画作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从人文到技巧全面的认知作品。孩子们的作品经由多媒体的多角度呈现也会激励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望,提高绘画水平。再比如3D建模,从静态局部片段到动态连贯动作的转变呈现,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想象的。但技术的发展应用仍旧离不开基础传统的构图布局构图、透视角度、色彩浓淡。没有了这些根基,美术发展的大树就很难稳固并丧失灵性。

3、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美术与其他知识有效整合

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孩子们绘画的技巧,更是帮助他们对多种知识的扩展认识和感悟体验。因此,幼儿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多种学科或跨领域的知识巧妙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孩子们画地球、月亮、太阳这些星体的时候,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3D视角,把三者之间的大小、色彩、位置等等信息直观全面的展示出来。配合光影音效转变它们的位置,还可以给孩子们讲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传授地理相关的知识。在持续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并维持高度兴趣的同时,进一步生动形象的渗透更多更全面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4、利用电脑绘画工具创作作品

在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帮助孩子们打好绘画基础知识,确保他们能熟练运用之后,根据当前社会时代需求老师还可以教授孩子们用电脑绘图工具进行创作。但正如前文所言,多媒体技术再方便再发达,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美术教学。孩子们所需的绘画基本功必须是一笔一划的模仿、不断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只有在扎实的基本功的支持下,才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绘制作品。这两者的顺位关系不可以颠倒,多媒体技术辅助与多媒体技术创作是完全不同的。

教孩子绘画的教学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小学美术教学 教学理念

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偏颇的认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入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重技法轻素养;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再认识

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

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1.“蹲下来看孩子”

“蹲下来看孩子”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其实怎样蹲、怎样看有很大的区别。首先,要尽量争取把握所教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基本规律,多从他们的视角观察和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其次,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处于和他们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在宽松、自由、平等、愉悦的气氛中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既意味着每位学生都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不论他们的背景、基础、个性等如何不同,都能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基本能力和素养,并获得不同的成功,使得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的儿童作品散发着孩子花季般纯真可爱的芬芳。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应极力维护孩子这种天性的充分发挥,而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扰孩子的行为。研究证实,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志自由地表达和表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援助者”而非“教导者”。优秀的美术教师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兴趣和个性进行创作和表现。在这种美术教育中,我们在了解学生精神价值的同时也会认识自我,当我们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同时,也就会尊重他们。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怎样培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房间,他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从房间里往外拿东西,总有一天房间会变得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教孩子学习画画,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会看,这就如同不断地往房间里装东西。在学生画画时,教师不应催促他快画,或者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意思或已有的概念去画,而应提醒他们时时停一下笔,仔细把所画的事物同自己脑中原有的概念比较一下,让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提高比较和求异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鼓励孩子在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细心观察,一旦孩子养成了从周围世界的细致观察中扩展自己想象的习惯,他们的想象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强化孩子对学习的渴望。

3.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个人基本素质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创造力。要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画”、“能否得奖”、“能否画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教师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的画相比,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细节和更多的情趣,不难发现这其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