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综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企业各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对企业市场活力提升、制度改革和文化建设等有至关重要作用。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前识别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安全风险,有利于采取有效控制手段规避风险,促进企业档案安全管理建设,防患于未然。本文以H企业为例,在调研基础上探讨企业档案信息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控制手段。

一、H企业概况

H企业成立于2013年,主要经营金融板块、产业发展板块、城市功能性设施板块和出资人板块等四大业务板块,是战略性投资的融资平台和产业项目、城市功能性项目的先行战略投资者。[2]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档案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H企业档案工作实行二级管理制,第一级管理是指由公司综合部负责统筹管理全公司的文书档案工作,第二级管理是指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档案资料使用管理工作。综合部的档案按文书、科技、财务、人事、声像、实体6种档案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公司用OA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日常管理,将部分重要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加以保存。

二、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识别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识别是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确认。[3]在对H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将其所面临的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划分为组织风险要素、人员风险要素与技术风险要素。

(一)组织风险要素

一是,企业重视程度低。企业档案信息效益的产生具有隐蔽性和延迟性,隐蔽性即档案部门投入清晰性和收益模糊性之间的矛盾,延迟性即档案工作的效益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可能显现。[4]企业档案信息无法快速创造经济效益的特点使企业对其重视程度较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投入的资金、人力较少。以H企业为例,文书档案工作人员仅一人且为兼管人员,档案管理投入资金少,专门存放档案的档案柜和档案安全管理设备至今尚未配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的缺乏给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二是,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失。企业迫切需要的档案安全开发、利用及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等相关标准尚未制定,且存在与企业档案工作实际相脱节的情况。[5]以H企业为例,企业成立至今已4年,但尚未建立健全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面对企业档案数量剧增与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失之间的尖锐矛盾,企业档案工作者在处理文档工作时无章可循,业务工作缺乏规范性,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制度的监督约束,档案信息安全缺口随之扩大。

(二)人员风险要素

企业档案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大是造成档案泄密的主要原因。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档案信息的安全。[6]以H企業为例,专职人员自2013年来更换了4人,企业档案管理岗位人员可直接接触记录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发展及科研技术等重要档案信息,随着企业人员离职跳槽向其他公司、行业流动,这部分涉及原企业商业机密的档案信息极可能随之外泄。

企业员工档案安全管理意识弱也会带来安全风险。譬如,各部门档案收集移交不及时,会对企业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带来风险;各部门在档案整理、利用中造成档案载体损毁对企业档案信息的可用性带来风险;企业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篡改档案信息内容,给企业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带来风险等。

(三)技术风险要素

一是,信息系统及硬件故障。信息系统不稳定会导致档案信息数据丢失与损坏,硬件设施故障也会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风险。以H企业为例,公司日常行文均通过OA系统实现,OA系统中流转大量企业管理信息,H企业的OA系统分别于2015年8月及2016年3月出现异常引起系统崩溃,导致部分企业信息数据丢失且无法恢复。

二是,电子文件安全保障技术不成熟。如何保证企业档案系统中电子档案的安全,是现阶段企业档案安全管理的重难点。企业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不成熟,会危及电子文件安全和正常运用。一旦系统遭遇病毒、黑客侵扰或信息载体物理损伤、外围设备技术障碍等,都会给电子文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三、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一)从制度层面进行控制

1.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健全的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档案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如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安全检查制度和档案安全追责制度等,明确企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建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企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存储、读取、利用过程的安全可靠;三是,应急响应制度,建立档案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提高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应急处理制度,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2.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适用。以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适用来实现对档案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不同企业形成的档案信息各有特点,安全保障要求各有不同,企业应根据本单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与需求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具有动态性,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随着新技术、新风险的出现不断完善和更新,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在多变的信息安全风险环境中的适用性。

3.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档案工作者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执行力度的大小关系到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水平。[7]首先,企业应严格要求档案工作者照章管理档案,自上而下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将制度的执行纳入企业管理运行程序,将公司档案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其次,企业管理层要监督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将制度的执行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

(二)从管理层面进行控制

1.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即对企业档案信息和风险控制消减等工作进行安全等级评定,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效果。企业可根据档案信息对企业生产发展作用价值大小、涉密与否来划分重点档案和普通档案。企业档案中涉及企业商业机密,记录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的这部分档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企业的项目档案、科技档案、客户资料以及反映企业发展历程的重大事件相关档案等,可划分为重点档案,其余日常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档案等可划分为普通档案。在对所有档案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对重点档案信息的安全进行重点监控,不同重要等级的档案进行分级管理。

2.人员管理。通过人员管理来控制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的方式有:第一,倡导员工终身学习,针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内涵的拓展、风险要素的类型、应对风险的技术等内容定期开展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培训,丰富企业员工档案信息安全保护理论知识,提高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技能水平。第二,注重对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守护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严守企业档案机密信息的岗位职责内化为员工的职业道德。第三,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因员工离职或跳槽而造成企业机密档案信息泄露。

3.动态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企业生存发展的始终。[8]档案安全管理面临的各类风险要素中,每种要素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联动变化。[9]因此企业应对档案信息安全实施动态管理,即随着新的风险点的产生,相应的保护方案、制度也应随之保持动态发展。此外,动态管理还体现在与外界的动态关联上,企业要与外部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档案信息风险变化的新动态。

(三)从技术层面进行控制

1.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信息安全技术指用于保障信息、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技术。[10]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是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企业可针对不同安全属性的档案信息采用不同的信息安全技术。在数据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档案管理系统用户安全技术等方面强化保护措施,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档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

2.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的更新。档案信息安全建设是基础性的长期工作,构建全面、能力可持续增长的安全防御体系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11]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病毒、黑客技术等档案信息存在的潜在风险,关注信息技术的更新动态,确保企业应用的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与时俱进,为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四、结论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企业生存发展的始终。人员风险要素、组织风险要素与技术风险要素三者综合构成威胁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的风险要素,为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必须从管理、制度、技术三个层面三管齐下对这些风险要素进行有效控制,深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无虞,让企业档案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A/T 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S]. 

[2]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工管委办公室.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简介[EB/OL].[2017-11-01].http://qip.gov.cn/News/Detail/d3ad5db6- 9c0e- 435aa290-9f91a75beecc. 

[3]张霞.档案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及其实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65-167. 

[4]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7-108. 

[5]康旭冉.企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4:6. 

[6]宗文萍.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J].档案学研究,2015(1):34-36. 

[7][9]张锦云,秦垒.基于动态风险评估视角的档案安全管理研究[J].浙江档案,2017(2):11-13. 

[8]吴绪成.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策略简论[J].中国档案, 2012(4):62. 

[10]聶云霞,张加欣,甘敏.信息生态视域下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构建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1): 66-72.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X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1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现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将安全生产能够有效落实,国家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但从目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执行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多管理的薄弱环节,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居高不下。基于此,探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已刻不容缓。

1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煤炭企业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的步伐却稍显迟缓。对于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来说,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其中的关键。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安全生产责任制与企业的部门未能有效衔接,在横向管理明显不足;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需要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为依托,但目前配套制度仍有待完善,对担负职责的履行要求、规范等未明确规定[1]。此外,煤炭企业各部门之间配合、协调的力度不够,致使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安全管理的死角。

1.2 煤炭事故预控管理未充分发挥作用

近几年,煤矿企业在管理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安全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日趋完善,但同经济发展的程度来看,安全管理工作仍有待提高,与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尚存在一段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事故发生的事后处理比较重视,但却忽视对安全隐患的排查、管控,未能从源头上解决安全问题;部分煤炭企业存在事故预控管理的意识,构建了相应的管理系统,但却流于形式,未将预控管理落到实处,致使预控管理的效用未能

体现[2]。

1.3 安全管理的对象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侧重点为对人和物的不安全表象进行控制,为煤炭企业安全管理起到了一部分作用,却未起到根本作用,原因在于企业未对事故引发的原因进行重视,仅能够治标,但本的问题仍存在。以2009年的山西屯兰煤矿瓦斯事故为例,引起事故主要是由于企业对于现场和技术的管理力度不足。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安全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如何先进的设备,如何优秀的操作人员,如何良好的现场环境,没有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做基础,一切都无从谈起。

1.4 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到位

教育培训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但目前煤炭企业在培训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安全教育培训未能实现全员培训,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尚可,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却流于形式;教训形式不丰富,培训常以说教形式开展,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员工的学习热情难以调动;煤炭企业培训的目的不明确,对于培训工作权当一项任务,未能从心理上给予重视,培训的有效性未能发挥。

2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对策

2.1 积极建立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炭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煤炭企业应以自身情况为出发点,对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换的市场环境。首先,煤炭企业应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不懈改进,将制度中与企业现状不符的部分进行创新或剔除,使安全管理按章行事、规范操作,构筑安全管理的严密网络[3]。其次,要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安全责任制度进行完善,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者,每位员工头上。最后,再完美的制度没有贯彻执行也是空谈,因此,要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落实,增强员工的执行力。将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责任按管理级别进行下放,形成层次分明的安全管理网。

2.2 完善事故预控系统

在事故发生前便能对事故进行预警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事故预控系统便是实现事前预警的管理系统。当前,部分煤炭企业事故预控系统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煤炭企业要对事故预控系统进行合理完善,对信息进行网络化监控,以确保得到可靠的管理数据,对责任落实部门的预防和监控情况进行适度督促,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2.3 积极建立起具有科技含量的安全管理系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煤炭企业来说,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煤炭企业应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出一套适应企业发展的现代化、科学化的安全管理系统。这套安全管理系统应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载体,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这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在人工管理具有主观倾向性的弊端。安全管理系统以准确、翔实的信息为基础,对现场管理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在事故发生前,对事故的产生进行预控;在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预防事故和处理事故两方面解决安全问题。

2.4 积极强化素质教育与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是煤炭企业强化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培训的资金投入不高,却卓有成效,对企业的回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体现;对于管理者来说,可以提高其安全责任意识和管理协调水平;对于下属员工来说,可以加深其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煤炭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时,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有重点的培训,在对员工培训工作予以重视的同时,对管理者的培训同样不能忽视,立足多种角度,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对安全培训的内容和模式要不断进行丰富和创新,以提升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能够完满的完成工作,实现全员培训的目标。

3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管理的重之中重,也是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是一项集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作为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要对煤炭安全管理的制度进行不断完善,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机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使煤炭企业能够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我国目前来看,公路安全一直是存在许多问题的,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更是工程管理中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现在情况来看,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针对工程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的完善和加强,实现公路工程综合管理能力的全面增强。

一、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1.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特点

公路工程作为我国工程类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发达,公路工程市场在不断扩大,施工管理,企业经营与利润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改变,在工程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管理能力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等到了更多的锻炼,对公路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公路工程更多的向地质复杂的山区地域扩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难关和安全挑战,同时也体现了公路工程安全管理能力科学能力和专业性的全面提高。

2.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能力已经取得较大进步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新时期呈现新的问题和状况,这都是公路工程安全管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公路工程的事故多发性仍然是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新时期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事故多发性远远大于其他工程的事故发生率,人员伤亡率也较大,这些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漏洞、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以及复杂地质环境等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事故多发性不是由于某一方面因素造成,整个工程每个环节上的管理失败和疏忽都可能成为事故发的诱因。安全事故常常造成人员伤亡与巨大财产损失,这是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奋斗方向。

第二,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中安全生产资金不足也是常见现象,这大大限制了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安全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和诱因之一,很多施工地段地势陡峭,属于高度危险作业,由于安全设施过于简陋,没有保障,安全隐患时时存在这些都是安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整体偏低也是安全管理上的一大难题,现场施工人员大多为农民工,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防患意识都比较薄弱,文化水平也较低,不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要求,这些都会造成安全管理上的失策,造成安全隐患,成为后期安全事故发生的诱因。

第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制度上的不完善是导致管理上缺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执行力与实施效果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安全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主要暴扣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能划分和职权管理,安全投入的管理以及现场施工操作的管理等都存在很大的疏忽和不完善,没有制定统一标准的施工安全规章,也没有进行明确的人员划分,安全事故应急能力薄弱,制度执行力问题等都是由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一项表面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和管理水平都不达标,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并取得实际效益。

二、公路工程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加强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控制能力,首先就是要从制度上完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有助于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推进,是增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架构设置和职位定义,并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其次,要实行明确的职位划分,对于每个职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和要求,明确各层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并进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有效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并对于工程管理的具体工作进行流程规范,形成支付和条款,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行为标准,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尽量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实现安全管理的效果。

2.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对于安全管理能力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差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要聘请高学历人才,组建一直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扩大中级职称以上管理人员的比重,要求管理人员学习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遵守制度要求和行为规范。并进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知识培训,根据不同的工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对相关施工现场的技术和现场安全控制点要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能够通过专业的安全管理方式进行现场施工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3.加大安全投入

加大公路工程建设的安全资金和安全设备投入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安全保障基础是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方法,并且良好的安全设备和较大的安全投入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伤害和损失程度,这都是种先投入,后收益的方式。强大的安全事故防范能力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当然安全投入及包括资金投入和安全设备的投入,也包括安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安全投入可能是一次性的,但是管理和防患工作却是持续性的,安全设施和安全设备以及安全操作等都必须坚持时刻遵守,时刻保持安全设备的良好状态,让安全设施投入与施工防护管理形成统一的提议奥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的全方位管理,避免安全隐患有机可乘。

4.改善作业环境

公路工程的施工环境大多嘈杂,在偏僻人烟稀少的位置,恶劣的地质环境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施工技术挑战的同时,施工现场的环境也是十分嘈杂脏乱,给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改善作业环境也是降低安全隐患额重要方面之一。首先,施工过程中应当做好防尘降噪工作,为施工现场酿造一个和谐干净的氛围;其次,对于地质环境复杂地段的施工,应当做好调查,充分了解施工地段的地质气候环境特征,做好设计和规划,尽量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预测和预防:同时,要求施工材料要达到施工质量标准,进行科学的摆放和归类,方便管理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意外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务损失。对于作业环境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规划,事前分析和预测,尽量避免现场的混乱和安全隐患的潜藏。

结语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作为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路工程安全有序开展具有非凡意义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和发展,相应的安全权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需要改进之处,要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加大安全投入,改善作业环境等措施全面实现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肖纯任.浅谈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3)

【2】金铭,马金芬.浅谈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2(16)

【3]康大伟,朱佳龙.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2(17)

【4】骆云芳.浅谈公路工程安全管理与措施【J】.科技资讯.2011(6)

【5】刘妍,张明嫒,袁永博.基于快速检索的高速公路建设期安全事故应急响应【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 1(6)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项目

如何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保障项目人身财产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当下,我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对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和社会后果,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一、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人员安全教育、施工设备安全检查、施工过程安全监督等,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进行预防、识别、控制、消除等一系列保障项目安全的活动。

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在基础设施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建筑工程具有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生产工序多、生产工艺复杂多样等特点,使得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问题。首先,一点但出现安全问题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引发安全事故,造成施工现场人员的伤亡,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其次,安全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展,导致项目延误,甚至会造成工程项目的巨大损毁,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第三,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是企业按时高质完成项目的保障,是企业在业界树立良好形象、获得良好口碑的基础,项目安全问题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保障。因而,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对社会、经济和建筑施工企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意识差。市场经济环境下,施工单位往往把利益放在首位,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许多企业,一味的强调进度、强调质量,认为只要按时保质的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企业便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获得了利益,对于安全管理无意和甚至刻意的回避。这种回避具体表现为,第一,企业为了抢工期忽视安全生产对环境、技术、人员等客观条件的要求,铤而走险,存在侥幸心理;第二,企业为了减少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投入不足,缺少对施工人员必须的安防护品的发放;第三,缺乏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2)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安全管理人员是在施工现场对与安全有关的事项进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一线管理人员。目前,我国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第一,很多安全管理人员由于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技巧;第二,很多安全管理人员对自身岗位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第三,经验是安全管理的工作做好点的前提,而很多安全管理人员缺乏此类经验;第四,安全管理人员本应是项目中的专职负责安全的人员,现在很多项目里都是有其他人员来兼职,导致专业性不强、精力不足。

(3)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低。我国建筑行业一线施工人员主要来自进城务工的农民,这些建筑工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普遍较低,对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规学历教育,这部分人员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完整、知识层次不高,对于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太深刻的认识,对于管理人员关于安全方面的管理与提示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施工技巧还是操作规范的不过关,很难真正的从基础操作层面做到安全生产,给施工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1)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理念是整个项目安全管理中人们所遵循的核心思想,是企业重视安全管理、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施工人员强化管理意识的关键。应该从管理理念的创新上入手,真正的强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如今很多企业对安全管理的提出,但仅仅是一种形式,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念高度。应该摈弃那些安全管理中“假大空”的思想,把安全管理真正看作是企业生产的首要任务,看作是项目质量的保障,看作是减少风险保证利润的重要手段,看作是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将安全管理切切实实的落实到实处,使安全意识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每个现场工作人员的心中。

(2)创新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实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保障。任何一项工作,没有良好的组织保障,就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就不能围绕目标有序有效的展开工作活动,就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实施与完成。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在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构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组织机构中各项管理职能,推选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员工承担各项管理任务,从组织层面、管理职能、人员配备三个方面达到完整、统一、协调与适应的效果,形成一个层级完善、职能明确、实施有效的组织机构,使安全管理工作,有一个强大、有效的组织保障,保障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进行。

(3)创新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用以规范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成、安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和工作指南。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工作如同一盘散沙,缺乏规则,缺乏统一有效的实施细则,很难应对现实生产中的安全突发事件。因此,应该在安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形成明确、细致、可行性高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制度中应该在施工层面规范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使施工人员按照合理统一的规范进行施工生产作业,减少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管理层面,应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细节,使安全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消灭隐患,达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职业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技术,这也导致了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成为职业院校图书馆的重要问题。拥抱互联网时代并不意味着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将要受到挑战,对于职业院校安全管理问题也在不断地进行的探究。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技术下,提高职业院校网络安全管理是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者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1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地方,其主要针对职业院校内的教师、学生开放。职业院校的图书馆作为培养专业人才、传授知识的场所,主要有知识信息量大、创新能力强,学科众多等特点。因此,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下,可以针对职业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进行更新,对信息资源的数据进行搜集、储存等,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搜集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互联网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生活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那就是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现有图书馆信息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信息资源的多样性

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下,信息资源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依靠搜集纸质图书的数据而来,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将图书进行扫描,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依靠云端进行储存,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不仅仅在图书馆中观看,同时可以在图书馆数字版中进行观看,对于图书馆数据的搜集、处理、储存、检索和管理提出了新的途径。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进步,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针对职业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也在逐渐多样化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为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创新。

1.2 信息完整可靠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搜集、处理和储存主要依靠图书馆管理者的人工进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逐步向数字化发展。因此,减少人工处理数据可能存在的漏记、误记等现象,从而为信息的完整性进行充分的确认和保障。故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职业院校图书馆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2.1 设备问题

当前,职业院校图书馆虽然已经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但是由于职业院校的经费有限,对于图书馆互联网设备的更新换代较为缓慢,许多职业院校购置第一批网络设备后再未进行相应的更新换代,因此,对于职业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者而言,缺乏相应的工具和设施进行图书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处理。由于设备的陈旧,从而导致图书馆管理者不能更好提高信息资源采集的效率,使许多新型应用无法及时更新和下载,不能更好地转换成工作成果,而且系统间、设备间的不兼容也导致图书馆管理员重复劳动,加大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时间。

同时,设备陈旧也不利于职业院校图书馆的网络安全。互联网强大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不安全因素。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强大和运用,通过互联网技术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人员也在逐渐增多,因此黑客攻击等事件也在不断发酵和扩大。黑客技术的逐渐增强,对于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设备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职业院校多年来对于设备不进行更新换代的情况,导致现有职业院校的设备不能满足网络安全的需求,随时可能遭遇黑客攻击、产生信息泄露等后果。因此,职业院校应当重视互联网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从而避免互联网设备陈旧造成的多种问题和不利后果。

2.2 软件因素

职业院校的图书馆作为一个公众场所,其具有开拓性和共享性,因此职业院校的网络具有强大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对于访问者十分友好。但是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网络也会带来巨大的不利因素,例如,如果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可以随意窃取来访者的信息,造成设备上来访者信息的泄露。同时,互联网的共享性,甚至可以得知共享网络中的任何信息,因此,互联网的共享性将造成共享同一网络来源的用户将面临严重的信息泄露的危险。

互联网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其对于人类的贡献不可估量。同时,互联网也会面临着相应的威胁,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也会让普通访问者遭受病毒、黑客等攻击,面临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自身,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同时,如果过于依赖互联网,忽视互联网的危险,也是极为不明智的举动。

图书馆作为公众场所,更应当警惕互联网的威胁和矛盾之处。图书馆作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场所,其互联网网络是具有极强的公开性和共享性特点的,随之而来隐藏的互联网攻击手段和因素也层出不穷。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威胁,是图书馆管理者应当深思的问题。

2.3 人为因素

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者的人为因素也是影响图书馆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管理者是图书馆的灵魂所在,也是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计划制定者和决策执行者。然而,现有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者多数为职业院校年龄较大的职工,其本身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认识不足,甚至对于互联网操作存在许多的误解和熟悉过程。因此,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之上,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面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和观摩,许多职业院校的管理者无法熟练掌握,造成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中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3 职业院校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策略探究

3.1 加强图书馆管理者及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的提升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因为职业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对于职业院校的技术管理和信息资源保护需要依靠人员来完成,因此,提升管理人员及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互联网信息资源技术的提高。

职业院校图书馆管理者及用户是接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首要人员,对于上述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加强和扩展,有利于提高互联网信息资源技术的革新以及保护。对于职业院校图书馆而言,保护信息资源,免于信息泄露和信息的不完备,对于图书馆而言十分关键。通过对图书馆管理者和用户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让他们意识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泄露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为保护信息资源安全应当采用的手段,让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者了解到信息资源技术的方便性和便利性,对于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图书馆应当加强管理者和用户的安全保护意识,做好图书馆的保密工作,减少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失误。

3.2 完善职业院校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

职业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者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其应当制定完善的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图书馆管理者应当加强自身对于图书馆网络安全的意识和认知,针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探究,分析图书馆网络安全存在的危险,参考其他院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优良之处,同时结合本校的特点,制定能够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针对图书馆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图书馆管理者从自身出发,以自身的经验和学习,针对互联网的特色,制定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需要完美的执行,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也是图书馆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图书馆管理者作为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应当针对自身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效率,制定行之有效的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才能解决图书馆现存的安全问题,解决图书馆现有威胁,更新图书馆互联网技术,完善图书馆网络管理制度的风险控制与预防。针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制度的问题,图书馆管理者还应当明确责任的划分和承担,才能为图书馆网络事故找到责任的承担者,加强图书馆网络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效能,增强图书馆网络安全制度的落实。

3.3 利用网络优势,进行信息资源的专项收集

设备的陈旧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的资金有限,不能将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因此,针对课题的需求进行图书馆信息的专项收集,将有限的经费运用到最好的地方,实现经费的最优化处理,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个有利保护措施。针对图书馆的收藏和图书馆管理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资源的专项收集,有利于图书馆信息的搜集,同时也有利于图书馆管理者对于图书馆信息的整合,实现图书馆信息的有效优化和部署,是图书馆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一大表现。

?⑼际楣葑试吹淖ㄏ钍占?运用到图书馆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之中,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提高课题书籍的使用效率和整理,结合职业院校学科的特征和发展方向进行整理,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便于图书馆网络安全的科学化管理。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石油钻井;生产;安全管理

0 引言

石油钻井工程大部分在地下进行作业,隐蔽性很强,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石油钻井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不仅责任大,而且难度也很大。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对于石油钻井生产的进度以及保障人员的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确保生产的安全、人员的安全是保证石油钻井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石油钻井生产技术还不够成熟,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给整个钻井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石油钻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 石油钻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现状

1.1 施工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 石油钻井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些岗位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不安全因素较多,一旦某个环节出错,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这是由于石油行业的施工作业大部分都是在野外进行,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施工环境和条件也比较恶劣,气候因素也是影响石油钻井施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石油钻井施工现场较为杂乱,而且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因此给施工工作带来诸多限制,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另外,在石油钻井施工现场设备众多,且分布比较散乱,设备的使用操作流程毫无规则,一旦施工设备管理不善就很可能造成触电等严重的安全事故。

1.2 石油钻井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只有确保各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才能确保石油钻井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尤其重要。但是,目前从事一线石油钻井工作的人员普遍综合素质较差,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人员也没有发挥应有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主要表现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待安全管理工作不认真,缺乏对安全管理常识的深刻认识,平常没有对石油钻井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目前,很多石油钻井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石油钻井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专业素质偏低,而且也没有确立深刻的安全意识,因此容易由于操作失误造成安全问题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另外,管理人员没有对石油钻井施工人员进行深刻的安全教育培训,不了解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对于自身的工作往往敷衍了事,心存怠慢,并没有将安全意识灌输到每一名工作人员心中。

1.3 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石油生产企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还远不能跟上石油行业发展的速度。石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涉及石油生产的各个领域,但是,目前我国虽然意识到了安全管理制度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制度建设实施方面的投入力度还不足,石油钻井施工过程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支撑,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导致安全管理人员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解决问题。

2 加强石油钻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策

2.1 提高石油钻井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石油钻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大多数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导致错误操作而引发的,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还给石油钻井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石油钻井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引导石油钻井工人深入地学习安全生产相关的知识,深化安全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石油钻井的人员安全和施工安全。另外,还要不断提高石油钻井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他们树立强烈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深入了解现代化的安全管理观念和方法,并且能够根据单位具体的生产需求,对石油钻井工作人员开展专题教育、技术培训等教育形式,从而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2.2 加强钻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针对石油钻井的安全生产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制度体系,导致石油钻井生产过程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否关系着石油钻井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石油钻井单位必须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于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一定要结合石油钻井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完善,并且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3 创新石油生产企业安全监管工作理念 为了保证石油钻井生产工作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石油钻井生产的特点,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和思想信念,创新石油钻井生产安全监管工作理念。首先,油田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专业的高技能石油钻井安全生产监管人才,对于不符合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要求的技术和人员及时淘汰。其次,完善各项安全监管规章制度,并利用电视、网络媒体等传播途径,加强对石油钻井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理念的宣传,使其得到有效的落实。然后,油田企业还可以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相关的活动,将安全监管理念、安全生产知识传递到每一名职工身上。

2.4 定期分析钻井安全的现状 针对目前石油钻井生产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钻井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减少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分析钻井生产工作环境及设备的安全现状,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安全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同时,还要根据安全管理需要,对石油钻井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安全管理计划,从而保证石油钻井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

3 小结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我国石油钻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对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视,通过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石油钻井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不断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定期分析钻井安全的现状,并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计划,从而提高石油钻井过程的安全系数,保证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梁丰.浅议石油钻井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9):212.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劳动安全管理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5-0127-02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建筑市场,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给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建筑施工现场都存着许多安全隐患。本文就建筑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整改措施进行分析。

1建筑行业存在的安全隐患

1.1人员素质较低

建筑施工的人员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闲暇劳动力,这些人由于平日生活习惯比较懒散、素质较低、专业技术水平较差,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不重视,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建筑工地的管理人员由于专业素质较低,安全监督工作安排不合理,使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1.2安全制度不落实

为保证建筑行业安全,政府出台了许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文件的形式传达给施工单位;各地建筑管理部门还根据当地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建筑安全管理制度。这些文件对施工质量、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由于施工单位对这些文件不重视,认为这些文件只是口头文件没有实际意义,没有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正式培训,使相关制度落空。

1.3监督力度不够

建筑单位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只是为了应付政府部门的检查,正常施工时没有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采取强制性管理措施。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齐全、安全教育工作培训不到位、劳保用品穿戴不齐全、危险源清除不彻底等。安全设施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检查,施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没有进行认真的排查并且处理,对出现安全事故应急和救护措施不够完善,负责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且监督力度不够等。

2加强劳动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安全培训和考核

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必须加大对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因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低、专业知识差引起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必须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对施工人员,须加大考核力度和培训力度,因为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来自农村,其综合素质较低、性格懒散,很容易出现问题,要加大考核力度,将安全管理与施工人员的利益挂钩,施工人员就会遵循制度进行施工。

2.2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政府的安全管理部门应该不定时的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建筑单位的施工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不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的建筑单位进行严厉处罚,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没有施工许可证和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建筑单位,不能让他们建筑施工市场进行建筑施工。对那些违法承包的建筑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对在质量审核和安全管理审核没有过关的单位,吊销施工许可证,从最根本上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对较大的施工项目实行分批承包,政府部门要对各个施工单位进行严厉的审核,并且强制施工单位为每位施工人员办理保险,从而保证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权益。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梯 检验安全管理

电梯的检验工作主要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所属的各级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负责。为此,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相关技术文件,各地检验机构也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各自的检验作业指导书或检验工艺,但均侧重于电梯的检验工艺和检验质量,而如何确保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配合人员的自身安全方面,以及所检电梯设备检验期间的安全,均较少涉及。由于电梯的特性决定了电梯的检验工作是一种高空的、动态的、综合的、全方位的作业过程,检验过程往往是在电梯高空运动的状态下进行的,而检验员、配合人员的安全意思、技术素质以及工作经验往往参差不齐,同时检验现场存在很多难以预料的不安全因素,这就造成在检验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人员伤害、设备损坏事故。而电梯检验的本身又主要包含“安全检验”这一特殊性质,一旦在检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其影响极坏,甚至危及特检事业的发展,故其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尤其重大,因此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加大对电梯检验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我作为一名老电梯检验员,检验过数千台次电梯,一直庆幸平平安安,但也目睹过一些险情,有些险情至今回想还觉后怕。现根据多年的检验和管理经验,谈谈检验机构对电梯检验安全管理的几点肤浅看法。

1.电梯检验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确定检验安全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概栝起来主要有安全至上原则、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全员参与原则。

(1)安全至上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涉及电梯检验的不安全因素,要事先进行控制。一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对参与检验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另一方面推行特种设备检验全员安全管理体制,用好、管好、维护保养好相关防护用品、检验仪器设备,确保检验过程的安全。

(2)全面性原则

制定电梯检验安全作业规程和电梯检验全员安全管理制度,应全面了解电梯检验不同检验类别各个环节的作业特点和安全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作业行为进行分析和安全评价,并进行选优、协调。制定全面、细致的电梯检验安全作业规程和行之有效的全员安全管理制度。

(3)系统性原则

制定电梯检验全员安全管理制度,把电梯检验和生产安全看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追求电梯检验的管理、岗位安全教育、防护用品配备与穿着、检验仪器设备配置、检验过程安全交底与监控、检验后的技术交底等全过程,从检验全面工作的角度出发,去进行研究,而不应将检验与检验管理截然分开,孤立地研究它。

(4) 全员参与原则

电梯检验安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单靠检验机构的领导层重视管理不可能做好这一项工作,应发挥检验机构全体员工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全员安全管理意思,与使用单位、电梯安装维修单位共同配合,实现安全管理。

2.建立健全电梯检验安全管理体制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综合部门是电梯检验全员安全管理体制的核心,负责指导电梯检验的安全管理,并沿着检验机构设定的目标进行运转,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电梯检验全员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见下表。

3、制定全面、细致的电梯检验安全作业规程

电梯检验实际上是以检验员为主体,在安装修理(维保)人员密切配合下进行的,是一种作业行为。大多数伤害、设备损坏事故都是由于检验人员、配合人员的不当作业行为造成的,如:限速器校验时手部砸伤、下底坑时摔伤、井道检验时碰伤、触电事故、烧坏电梯电路板等等;也有一些伤害事故是由于没有防护用品或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造成的,如:高空坠物伤害、触电事故、现场滑倒摔伤等;最可怕的是检验人员缺乏必要的检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思,那将造成严重事故。大的事故目前虽然没有报道,但在相近行业中并不鲜见,说明各种安全隐患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应当按照全面性原则,根据各检验机构的自身特点,从检验实际出发制定全面、细致的电梯检验安全作业规程。

4、制定行之有效的电梯检验安全管理制度

每一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都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参照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对违反作业规程和管理制度的,无论是否造成安全事故,都必须实行责任追究,这是检验机构应负的责任。其制订的内容与形式必须符合安全检验的要求,确保电梯检验工作有序开展。

5、编制并实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检验机构在实施电梯检验时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电梯设备损坏事故,危害性较大、影响不好,因此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应做到全员参加。同时应结合本单位人员结构调整、更新的变化,决定其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安全培训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领导、检验组长、检验员及全体员工的安全职责;二是各种电梯的特性、危险性以及发生事故时的急救措施;三是在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

6、抓好电梯检验过程安全监督检查

安全监督检查是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安全检查的目的

安全检查是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贯彻落实“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方针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发现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强化安全管理,搞好安全检验的重要措施之一。作为安全管理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检验过程实施检查的目的是:识别检验过程存在及潜在的危险,确定危害的根本原因,对危害源实施监控,最终采取纠正措施,确保检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