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教育市场

艺术教育市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艺术教育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教育市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市场需求;结合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在努力突破,争取更好的教育成绩。自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逐渐起步。如今,艺术设计教育的理论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艺术设计教育正在蓬勃发展。然而,在市场经济引导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现有的教育手段和体系不能满足我国现代产业大批量、高要求的人才需求。艺术设计教育的产出与我国产业需求错位的情况日益严重,成为当前艺术设计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1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1.1各院校之间的专业设计的设置相似。《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指出:普通本科院校(共879所);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共1266所);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共287所);经国家审定的分校办学点(共52个),其中不含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高校。而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包括艺术设计、工程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就达到1000余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每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已达到了数十万。但是由于当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都大同小异,甚至连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基本相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领域的扩展,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创新,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才能培养出大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人才。1.2艺术设计教育与我国市场需求错位。虽然这些年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各个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体系等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大同小异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市场对于艺术设计的多元化要求。同时,现代人对于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产品的设计要求更是越来越高,现有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虽然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在普遍相似的艺术设计教育环境下,也很难应聘到高水平的设计人员。例如,空间设计、平面设计方向的设计人员,很少能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短缺以外,其他新兴产品如美容美发行业,很多美容美发培训学校只是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而没有上升到艺术设计专业的构架。所以,造成了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需求错位的现象。1.3艺术设计教育手段落后,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教育手段都比较落后,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教育改革效果不明显,虽然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但是在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没有跟进。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如教授法等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且动手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对于专业能力、设计能力的提升没有多大的帮助。再者,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融入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设计内容,致使学生的设计思维不够广阔,大多数的学生都只能按照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而不会融会贯通,这样落后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自身的专业水平得不到提高,在以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就很难满足企业和人们对于产品设计的高要求,学生的自身专业水平也难以提高。

2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结合教育的途径

2.1根据地方经济,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设计学科体系。高职院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要阵地,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为企业的改革提供驱动力量,高职院校在把知识转换为生产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所以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改变全国大统一的专业设置模式,将办学模式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分析高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当地的社会发展需要,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改变艺术设计单一、雷同的问题,灵活建立起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设计学科体系,灵活地开设专业方向,让高职院校的教育真正体现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挥出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高校教育与地方经济共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2.2根据市场需求,创建富有特色的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现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设计教学依然沿用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三大构成一统天下,甚至渗透到各个专业中。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提倡的审美标准和造型原则,在过去对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由于人们的需求日益变化,艺术设计教育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所以,现阶段的艺术设计教学,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创建出富有特色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手段。例如,在教学目标上,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内容上融入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元素,赋予艺术设计更多的设计元素。在教学方式上,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引导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2.3设计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高职院校的设计课程应该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例如,在空间设计、平面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学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切身体会设计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实习,锻炼自己,摆脱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另外,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及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扎实功底,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岗位上磨炼,使设计与社会需求接轨,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在学校中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就能加强实操训练,彻底脱离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虚拟的课题学习,真正学习到有用的东西,提高设计水平。

3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只有认清现阶段存在的教育问题,并结合人才市场需求,对艺术设计的教育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把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唐烜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兰芝.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的结合[J].装饰,2006(3):95.

[2]曾朝辉.论高校创造性实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J].教育与职业,2009(24):117-118.

艺术教育市场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学前艺术

一、什么是学前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具有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艺术学科的研究工作、学校艺术管理工作及社会艺术指导等工作,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要求:人才通过系统的培养,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各科艺术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并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综合性艺术人才,为学前教育、学前艺术教育、社会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及一切教育机构,输送能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的老师和社会工作者。主要课程开设: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学、钢琴、钢琴伴奏、和声、曲式、歌曲伴奏写作、歌曲创作、艺术概论、学前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概论、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音乐史、美术史、艺术欣赏、文学欣赏、综合艺术创作原理与实践、艺术康复与治疗、合唱与指挥、学校乐队编配与排练、舞蹈、儿童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中国画、书法、色彩、写生、美术创作、设计、艺术专业外语、日常口语等。艺术专业核心课程:1、美术类:色彩、素描、手工课,剪纸艺术等。2、音乐类:声乐、钢琴、古筝及音乐基训等。3、舞蹈类:形体、基本功、各民族舞蹈、芭蕾舞等。4、体育类:体操、艺术操、课间操、各种简单球类等。学前艺术教育不但有利于大脑的健康发育,而且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艺术教育能够教会孩子变相的看待问题,培养人的发散思维,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面临的一个关系,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材、教法,通过教育完善孩子的人格,健全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高情商的人。

二、学前艺术教育的市场情况

(一)国家对学前教育增加了经费投入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1年到2013年之间,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经费投入500亿元人民币,同时带动地方财政加大对此的投入,主要用于园区的建设和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在2013年到2016年之间,对此的投入还将加大,学前艺术教育也将迎来最佳发展时机。

(二)国家教育部增加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优惠性资源

比如:增加幼儿园建设数量、大力投入中、西部农村的学龄前教育资源,制定专门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学前艺术教育也将从中受益。

(三)民办幼儿园在国家学前教育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

是我国开办幼儿园的主要经济主体,学前教育发展迅猛,且依然供不应求,国家经费相对不足,民营经济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所以国家大力提倡开办民营幼儿园,随着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民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学前艺术教育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

三、学前艺术教育的前景

艺术教育市场范文第3篇

1.动画艺术教育市场化是当下社会语境里的客观要求

纵观行业历程,动画艺术教育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个别知名动画公司内部的培训开始,在70年代后期才在一些综合性艺术学校成规模地开设了动画专业。动画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门类,如同其他艺术教育一样,通过对艺术语言的运用,掌握相应的艺术技巧,来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塑造受教育者心灵的目的。但从另一方面看,动画艺术创作的背后一定要有强大的商业环境和市场支撑。动画艺术与一般艺术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动画艺术具有浓厚的商业性,所以,动画教育要改变常规教育的观念,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育人模式。

现代动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多元化的边缘、交叉学科。从艺术门类角度来说,动画与“影视”是“血缘关系”,有着共同的表达语言和叙事方式;从艺术属性来看,动画属于视觉传达类型,其艺术手法与绘画手法相关;在信息传递上以文学性、多媒体见长,其艺术价值是大众化、原创性的;功能上由欣赏性向实用性扩展;其专业性质上艺术加技术特点日益突出。因此,从动画艺术的各个本质层面分析,它与市场和受众的关联不容忽视。

现今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作设计人才,并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动画艺术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大众化、普及化的动画艺术教育是社会、市场的需要,是为未来的动画设计师将来的工作、生活做好准备,强调的是知识、技能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动画艺术教育的市场化倾向就顺理成章,十分必要。

动画艺术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质量的提升、效率与效益的提高,都需要一种新的体制和机制来完善,动画艺术教育市场化的发展会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导。

2.动画艺术教育市场化是中国改革深化的趋势所向

改革的深化使人们不再具有长期的、稳固不变的工作保障,下岗、培训、再就业成为人力资源分配的必然过程,工作就业形势的变化促使人们的就业观、价值观发生转变,社会面临屡次的人力资源再分配,这为动画艺术教育的市场化提供了生源市场。

现代动画行业发生的变化,促使动画行业从业人员向综合素质和高知识结构转化,尤其针对担任主创的高端人才更是如此。动画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动画艺术教育市场化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机遇,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动画产业和动画艺术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动画艺术教育必将走向市场来接受动画专门人才市场和教育市场的选择。

许多动画类专业的增加,加大了动画艺术教育的市场竞争。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教育、科技体制的改革,教育经费由单一投入过渡为多渠道筹集,并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WTO对我国动画艺术教育市场的影响

WTO加入使我国艺术教育市场将面临全面对外开放,国外艺术学校通过优质的教育模式吸引国内学生到国外求学,或是国外艺术教育机构来国内办学,对我国艺术类院校的招生造成很大冲击,而动画艺术教育首当其冲,因为它是高投入高回报学科的代表;另外,加入WTO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加速,国内产业结构将进行重新布局和调整,这将带动动画艺术教育的结构、专业、培养方向也随着调整。而且,民办高校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产生到现在上规模的民办高校已超过三百所,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开设或正在准备开设动画专业,加上国有高校兴办的二级学院,国内动画艺术教育市场不仅要对外开放,还要对内开放,形成民办高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发起对国有大学的夹击,而动画艺术教育直接面临第一战场。

持动画艺术教育不能产业化、市场化观点的人,是没有看到动画艺术教育由于其发展而产生质的变化,这种观点将会严重阻碍动画艺术教育的发展。不论是面临的客观形势,还是本身的属性,都要求我国的动画艺术教育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对原有体制进行彻底的革新。只有这样,国有动画艺术教育才能参与市场的竞争,提高质量、效益,优化结构,以求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市场机制要求

现代动画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涵盖面十分宽广,包括了二维、三维、网络、多媒体、影视特技、游戏软件、动态广告、漫画创作以及虚拟现实和衍生产品设计开发等等,是一个艺术加技术的综合性行业。尤其以电视对动画的推动最为重要,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和娱乐形式,占据了城市人口日常生活平均大约1/10以上的时间,也成为年轻人最直接的娱乐和知识获取来源。有资料表明我国现在的动画片需求会达到100万分钟,而需求的增加会带来巨大的商机,行业的繁荣,也带来人才需求的呼声。

动画艺术教育的大众化问题、质量问题从市场的角度看,都是由于动画艺术教育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国民的巨大需求。国家近十年来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现有的体制下,扩招已达到了极限,但在动画艺术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后,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再者,动画艺术教育是一种服务产品,要高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和需求。而解决质量问题,不仅要有现代的质量观,还要有科学的质量标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手段。

5.动画艺术教育市场化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高办学效益才可以求得自身生存,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保证不了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面临人材外流的严重挑战,也面临人员老化、知识老化的挑战,高校必须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职工的待遇,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师资队伍建设要面对市场,才有可能保证质量。动画类院校必须以自身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以及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等综合实力去竞争,去吸引生源,满足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增强质量意识。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人才,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人才资源。招生和就业是最基本的两个环节,关系到社会市场的供与求,关系到两者的良性循环,关系到国家动画艺术教育的稳步发展。从市场需求的根本出发,结合教育的本质目标,将动画艺术教育市场化会是高校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有效途径。

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动画艺术教育发展速度快、质量高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断地用市场手段去改革动画艺术教育体制,市场化不断地渗入动画艺术教育各个环节和层面,使其成为市场主导型的动画艺术教育。

目前中国动画艺术教育的规模、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标准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些都促使我们的教育一定要面向市场,要与市场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必须有新的体制和机制来促进和制约动画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的需求,特别是与市场直接联系并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动画艺术教育。

二、动画艺术教育的改进发展途径设想

1.教学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动画专业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的社会职能、专业性质和专业技术的进步,要求行业高端人才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高校动画专业应在有限学时内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使动画艺术教育达到人才素质培养要求。

动画艺术教育的内容要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新的知识、技术、工艺、方法与新的思潮相融合,并不断调整教学大纲内容,使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以市场需求为目的,注重传授学生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创作设计制作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及时学习最新的设计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向世界顶尖技术靠近的意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市场的需要。

2.准确定位人才市场的需求

要有整体规划,也要各自特色。各个学校要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分工,要根据各校特点建立自己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建立新学科,要根据不同学生来源因材施教。高校动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要有生命力,就要做好市场人才需求的定量分析,将专业设置科学、准确地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要改变目前许多动画专业的设置与人才需求脱节,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存在矛盾的现象。

3.师资队伍的优化组合

努力提高动画教师队伍的知识构成,与企业进行人才流动与引进,进行再教育、创作实践与生产实践。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素质高的人员,优化组合师资队伍。为年轻教师创造条件和扩展空间,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师创作设计制作的实践能力。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培训及学习交流,要走出去,多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扩充和更新知识面,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创作设计理念和教学水平。

4.培养市场意识与抗风险能力

培养市场意识是让学生认识市场的特点与需求,有目的地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发展目标,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争取在毕业后能顺利就业。让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有清醒的认识,使其在压力之下产生动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知道要学些什么。

抗风险能力主要包括广博的专业知识基础,预见市场发展的能力,及时拓展甚至转换专业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在紧跟市场的同时,要注意学科教学的规律,从长远的角度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素质和理论修养、完整的知识结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广博的见识。

5.合理安排社会实践

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应努力创造一个足以影响学生视觉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并且能自我形成和自我完善的良好的艺术氛围。第二要利用学科优势,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技术基础,以及能自觉进行学科交叉的意识与能力。要重视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应设置跨学期或跨年度的创作和实训课程,使学生从低年级起循序渐进地进入创作状态,在实践中完成每阶段的学习目标。同时应探寻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为学生探求实践和接触行业的机会,提高专业认识、创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动画产业开发、动画创作设计制作教育、动画创作信息研究等合作研讨和交流,鼓励学生去校外的公司兼职,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从事动画艺术教育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技能和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洞察力。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动画艺术教育应体现多学科的交融,探索动画创作资源和动画创作设计制作表现的多样化,研究艺术与动画创作设计制作、动画创作设计制作与生活、动画创作设计制作与社会、现代科技的关系,体现动画创作设计制作的新价值,动画创作设计制作时尚的新概念、前沿性,使学生了解动画创作设计制作的实质性意义,学会思考,建立创造性的符合人性化的动画创作设计制作思路,增强动画创作设计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李稚田.影视语言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2]孙立军.我国高等动画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首届中国卡通产业论坛论文集.2002,9

[3]姜敏.影视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1

[4]〔法〕乔治·萨杜尔著.徐昭,胡承伟译.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5]张慧临.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6]蒋继春.迪斯尼帝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7]华勇.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装饰.2006,8

艺术教育市场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机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艺术教育,将科学与人文知识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当代教育与艺术实践,建构科学可行的高等设计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艺术教育,就是通过有关的艺术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专业能力、专业意识的培养,通过艺术专业方法、专业技能的训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是一种建立于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人格教育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创造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

一、艺术教育的目标培养

教育的目标培养或培养目标是教育最根本的方向问题。它可以分成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来确定,这是纲领性的标志。但各类高校的艺术专业如何实现国家规定的教育总目标,目前教育界在认识方面不尽一致。对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当务之急是调整和把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努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和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在市场多元化的今天,对艺术人才和人员的需求也向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

二、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创新思维不同于简单的重复与掌握了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在此之上对前人及习惯善于否定。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泉,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前提。创新活动没有现成的固定的答案。这就要求创新思维能超越一种障碍,自由地、流畅地在现实与幻想间不断往返。

最后,培养学生捕捉创新灵感的能力。善于捕捉灵感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灵感是创新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精神状态,是以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意识高度集中之后产生的一种极为活跃的精神状态。

三、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形象

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树立品牌与特色意识,是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各高校在教学创新的同时不要忽略在教育体制上的创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社会实际情况,适当给高校放开一些专业设置自,让学校根据自己教育资源和社会需要拓展专业方向。也就是说“高校应当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根据人才的需求及其变化情况,灵活机动地自主调整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同时,每个大学应当根据自己的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突出艺术教育的特色,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各院校根据自己的角色及地方区域特色准确定位,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使之适应市场的需求,整合学科专业优势,优化课程布局,尝试学分制,建立评价体系,不断探索新的艺术教学管理模式。

四、建立更科学的艺术教育方向

(一)艺术服务的价值

艺术服务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集体和为社会造物、造境、传信和传情。服务的道德、才能、热情和勤奋,一样都不能少。没有道德的服务是卑鄙的,没有才能的服务是愚昧的,没有热情的服务是僵死的,没有勤奋的服务是空洞的。惟有高尚服务的艺术才是真正人性化的艺术。古往今来,真正成功的艺术者都有一个崇高的服务精神在支撑,因此我们说:服务是艺术的生命。

(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

建立起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使学院教育更好的融入经济环境中。高师艺术教育必须完善我们的教育功能。高等教育应该具有教育、研究、服务三重功能,但我国目前高师艺术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教育本身的教育职能,忽视了学院教育的社会职能。在教育的研究领域,忽视了对技术型科学和行业指导性理论的研究,特别是针对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非常欠缺。因此,对学院教育和行业发展的帮助并不大,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不能很好的溶入产业发展的链条之中。其次,高师艺术教育应该加强同区域经济之间的横向联系,当艺术教育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以后,就应该与这种经济建立很密切的横向联系,及时地转化为经济成果。

五、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专业教育要看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高校艺术教育既要遵循自身的规律,又要适应市场。按照传统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所培养的专业人员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合格的高等艺术教育只有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把握自我、不失本性,才能更好地接近市场,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甚至可以调动市场、决定市场走向。当今社会,市场一般不会迁就高校,而高等教育却往往被要求适应市场。

(二)培养创新艺术教育的模式

中国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表现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而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然而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向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用创造性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新实践能力是保证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并实现创新目标的综合性能力,包括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和表现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等。对学生以上各种能力的培养,应体现于广泛的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及社会实践之中。

艺术教育市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儿童教育;书画艺术;交互产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83-01

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数字广播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互联网、无线通讯为传播载体,以传统媒体内容和创新模式内容为主的新媒体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进入21世纪以来,新媒体互动技术已成为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让儿童接触现代媒体技术,运用媒体互动技术进行艺术教育教学、促进儿童艺术能力的培养和审美素养的发掘是儿童艺术教育的新趋势。

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儿童书画艺术教育媒体交互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推广上相对较为成熟和完善,大量的国外相关产品占据中国市场。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在相关的领域和市场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理论研究较为完善,产品科技性、互动性较强。

国外对于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完善,以美国为例,在理论教育方面较为著名的有杜威提出的“艺术即教育”、“从做中学”等理论,罗恩菲尔德提出的“以个人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学前儿童艺术创作的“涂鸦期”和“前图解期”理论,以及帕森斯提出的关于人的审美理解发展理论等理论体系。在教育目标、内容、途径和评价方面也独具特色,特别是在内容和途径方面,注重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艺术教育内容结合新媒介,新技术,开发出大量以媒体互动为特征的内容产品。

2、产品内容丰富,科技含量高,在国内占据主导市场。

由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在儿童艺术教育方面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早,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完善,加上国外特别注重将教育内容和当今新的传播媒介、新的互动技术相结合,将市场经济和媒体互动纳入到儿童艺术教育中,所以目前与之相关的媒体互动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国内本项目相关的研究与产品的开况,则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形式单一,互动性不强。

儿童艺术教育产品形式单一,互动性不强,对年轻父母来说缺少足够的吸引力。自主开发和创新的能力不强,能够以自创品牌出口的还为数不多,依附式发展导致我国目前相关教育产品利润低,处于该行业产业链最低端。

2、产品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够紧密。

在儿童教育产品方面,我国是生产大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型是我们的目标和责任,但是目前在儿童艺术教育互动产品的设计上我国常常追随国外,如欧美、日本和韩国,缺乏自身特色。

3、儿童群体市场细分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缺少有品牌效应的产品。

每一阶段的儿童对教育产品的需求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国内相关产品对于儿童群体细分不够明确,每个年龄段的针对性不强。开发者、设计者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需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去设计出符合不同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产品。

通过对国内外儿童书画艺术教育媒体交互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的研究,我们清晰的发现,目前国内相关行业、产品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产品的研发、品牌的知名度还是在市场的推广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针对以上的客观情况,在儿童书画艺术教育媒体交互产品的相关领域,我们应该立足根本,在内容上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积极吸收先进的新媒体技术,融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进行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同时还需围绕市场进行相关的延伸设计和品牌推广,助推企业产品升级,打造特色品牌产品,树立品牌效应。以优秀的产品、知名的品牌和良好的推广策略作为国内相关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儿童艺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将儿童教育提升到国民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儿童接触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新媒体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儿童艺术能力的培养和审美素养的发掘是目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新趋势。因此,以科学的研究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技术,打造出高质量的儿童艺术教育产品,才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帮助儿童全方位、立体地感知艺术世界。

本文为淮阴工学院青年基金课题:新媒体视野下,视觉传达设计趋势与变现方式研究,成果研究,项目编号:HGC1227

艺术教育市场范文第6篇

目前艺术就业市场相对饱和,随着毕业生的逐年递增,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艺术生日趋严重的就业形势,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然而,却没有得到教育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纵观近几年风起云涌的高校专业艺术教育改革,涉及学科定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教改等,但对就业问题却关注过少。诚然,上面所提改革对于整个专业艺术教育的繁荣与发展肯定是有促进作用。但笔者认为,当今专业艺术教育改革,如果不把就业问题当作重点,无视整个严峻的就业形势而盲目发展,那么这些改革的作用将显得苍白无力,专业艺术教育也将走向一个死胡同。原因在于:第一,在我国现阶段,专业艺术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职业教育,其次才是素质教育。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学生进大学学习艺术纯粹是为了提高自己素质,但事实仍是绝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这巨大的投资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工作。在现今中国,一般百姓还没到掏出高额的学费并付出时间去大学培养“素质”的程度。既然是职业教育,当然须以就业为重。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专业艺术教育也已倾向市场化。无论是招生模式、高收费还是暗箱操作的建校费、赞助费等等,都具有强烈的市场因素。所以,尽管高校是事业单位,但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个生产部门,它培养的学生就像企业的产品,学生的就业率就等同于产品销售状况。企业的革新一般都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因此,专业艺术教育的改革也是同样的道理。第三,是专业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2004年,教育部就曾明确表示,“对连续2年就业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6],这几年各地高校陆续有就业不达标的专业停招。若单从上面山东省统计数据来看,音乐表演、艺术设计就业率离30%也已不远。倘若是不努力提高该专业的就业率,那么,总有一天,某些高校的该专业将退出历史舞台。这对于有过一定的投入,现在又集聚了较多师资的艺术专业来说,这可不是好消息。既然说专业艺术教育改革须围绕学生就业进行,那么,其改革思路该是怎样?笔者认为须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是以教育部为主导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所进行的宏观改革。在这个思路中,主要有两点。首先,必须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艺术生就业难,大手笔的扩招是主要原因之一。就从现在来看,控制招生规模是有效解决艺术生就业难的最好途径。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高等艺术专业招生的宏观调控力度,统一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审批制度。招生规模控制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总体招生数量;二是控制高校新开专业。无论是招生人数还是新设专业,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同时,控制应以市场为导向,对一些就业面窄、就业率低下的专业要降低招生数量,并停止审批。招生规模的控制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艺术生的就业压力,还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反应:招生量的下降引起升学率的下降,升学率的下降引起当前不正常的“艺考热”的降温,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生源质量。生源质量的提高必将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艺术人才,也就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其次,改革现行的收费制度。事实上,高校增设和扩招艺术专业,很多就是冲着昂贵的学费而去。现在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年学费是从6000到18000元不等,有些表演专业甚至高达25000元。难道艺术生的培养真的需要高收费不可吗?很多专家持肯定态度。但就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高等专业艺术教育模式,正处在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重时期,因而收费也需一分为二。对于国家级艺术类院校,如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由于有高水平的师资、高的就业率、好的前途,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收费上放开些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对于一般院校就不应该高收费。现在,这些院校的招生量大,其生源很多来自底层百姓子弟,难以负担高额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很多高校为解决师资紧缺以及减少教学成本,已把先前由专业性质所决定的个别课(一对一,如音乐类专业声乐、器乐等技能课)、小组课改为小组课、集体课;一般公共课程更是上百人聚集在一个教室,使艺术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普及性、大众性方向的平民教育。既然培养都已经向普及性、大众化了,那么学费也完全可以同一般的专业看齐。所以,教育部门应该重新制定政策,除实行精英教育的国家级艺术院校外,其它大学的艺术类专业,特别是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学费可向一般专业靠拢。如此做可以有几个好处:一是能提高就业率。说艺术类人才已经供大于求,这其实主要是针对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而言。实际上在一些内陆省市偏远地区以及沿海一些条件较差的民办单位,艺术人才还是处于一种缺需状态。先前艺术生不想去这些地方就业,除了待遇差外,最大原因在于他们的高额投入。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投入与产出要成正比,才会符合其规律。以高额的投入(一个艺术生从培训到大学毕业,一般须10万左右)去拿一个月顶多千把块的工资(有些还不到),不吃不喝也要好几年才能赚回来,这是不符合规律的,所以艺术生“有业不就”,宁愿死守发达地区。而学费的降低,自然使他们的投入降低;投入降低,对要求的回报值也会降低;这将有力地促使毕业生前往这些地方就业。这样,不仅解决了就业,更为重要的是还能活跃当地的艺术气氛,有力地促进当地整体艺术素质的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这于国于民于生都是百利无一害的好事。二是能促进社会和谐。倘若高投入得不到起码的一个就业岗位,必将引起艺术生乃至家长思想上的变化,抱怨生活甚至怨恨社会,这都与我们所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是相悖的。同时,让他们更觉得知识无用,使本来就已经抬头的“教育无用论”更为加剧,这对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是极为不利的。而收费的降低可以使他们投入更少,即便最后真的找不到工作,也会更多的以平常心来对待。

三是可以有效控制招生规模。对于某些想利用该专业牟利的大学来说,收费的降低使其失去了从该专业牟利的可能,因此,他们不仅不会再找原因寻求扩招,甚至可能进行自我控制。如此,使整个艺术就业向好方向发展。第二个方面是各高校内部所进行的微观改革。微观改革主要是改进人才的培养,如何使自己的学生为社会所接受是其关键所在。在市场环境中,一个企业的生产既要保证产品质量,更要紧贴市场,只有生产出市场所需,企业才能获益,才能发展。同样的道理,高校专业艺术教育单位不仅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也要有良好的市场导向,求取培养与市场接轨,以提高就业率,这样才能促进发展。那么,如何使培养与就业市场接轨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学习理念要与市场接轨。长期以来,艺术生都是“重专轻博”、“重艺轻文”的思想,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对艺术生影响最大的专业技能老师也是以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来定位自己的教学能力,从不去关心学生其它方面的学习,以至整体素质一直上不去。而在当今社会,专业拔尖的固然不可缺少,但需要更多的还是综合素质强的人才。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须树立新的理念。教师,不仅要教专业知识,更要教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而学生,不仅要学专业技能,更要学会迎接社会挑战的能力。其次,就业思想要与市场接轨。从学生来说,须破除“铁饭碗”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或“弃就业,自创业”理念。并非行政、事业单位就是就业,只要可以发挥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是好的就业。因此,高校要从开始就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尽量开阔其眼界,努力把死盯艺术的目光转向死盯就业市场,围绕就业进行思维,这样,才能有效改进将来工作的选择,扩大就业面。同时,学校也要更新自己的就业指导思路。现在很多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实际是个摆设,没有起到大的作用,他们的思维还有很多停留在计划体制时代,等待需求部门前来要人。这在市场经济时代是已经落后了,这种等的体制对顶级的大学可能还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大部分一般的大学来说,已经行不通。因此,对于学校,也必须走出去,就业指导中心就如企业的营销部门,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产品———学生推销出去。只有你的学生占领了人才市场,那么你的学校的经营才是成功的。因此,学校须改革就业指导中心人事配备理念,尽量配备具有市场观念的人才,努力把提高自己学生的就业率为己任,这样才能使就业率有个真正的提高。第三,专业设置要与市场接轨。现在艺术生就业率整体是不高,但具体到各专业,则并非一律都难,而是冷热不均,如游戏制作、艺术管理等新兴的应用型专业备受市场青睐,就业形势看好。因此,高校要及时把握艺术人才市场的需求动向,在培养能力范围内多增设一些就业形势看好的专业,而对于就业难的专业可以暂停甚至完全停招。同时,可以适当的增添一些试验性、探索性的专业,如艺术创意。第四,课程设置要与市场接轨。我国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承接前苏联模式,更多的注重技能和理论学习,缺少实践性。现在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与社会性原则。也就是课程设置要针对就业市场进行开设,要能体现可操作性或运用性,同时,要紧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只有在社会中能运用得上的课程,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课程。更重要的是,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课程的机会。只有把课堂与社会联系在一起,与市场连在一起,才能较好的实现学能有用,能用所学,最终实现就业。

除此之外,还要加大投入,完善师资配备和教学设施,增强培养能力;全面跟进,对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有效指导;改进和缩减相关程序,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等等。高等专业艺术教育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肯定是在所难免的,为解决各种问题所进行的改革肯定也是方方面面的;但无论是什么问题,只要我们正视它,就有解决的办法,无论什么样的改革,只要能抓住关键,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体制和机制完善了,相信有更多的解决办法。当然,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艺术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非可以一蹴而就,专业艺术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本文作者:李迪 单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艺术教育市场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新经济”发展迅猛,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正处于发展成长期的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创造力的开发成为新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的目标和重点,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相当落后,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实施中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培养内容目标与新经济时代需求相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和对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四个方面,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笔者认为,应当从教学新领域的开拓、教育新目标的确立、新思维的培养和正确理性的市场化革新四个方面对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做初步调整。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跨越学科的边缘性、跨越时空的前瞻性、跨越行业技术的系统性等时代特征。作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相互沟通、交流与谐调的媒介和载体,推动着科技进步与经济繁荣,深刻地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所有层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经历了由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向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急速转轨过程,特别是最近二十年以来,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更是给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高新技术,特别是电脑技术和数字化处理系统的应用,使传统设计教育体系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对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培养适应新经济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以及如何开拓新的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已成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新经济时代下的挑战

 

所谓“新经济”就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在整个经济结构、组织、体制和运行上带有新特点的经济。“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新的审美价值和思维模式,无一不对尤其强调技术运用和审美思维模式的艺术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新的挑战,也为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设定了新的目标和重点:

首先,新经济时代下更强调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新经济时代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具有更宽广视野的通才型人才,必须具备对问题的观察力、分析能力、综合比较能力、系统处理能力和创造评价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对自然科学及社会人文科学、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艺术与工艺等多学科交叉带来的重新审视。也就是说他们兼通多个学科,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尤其是实现大脑的合作,这是新经济时代的标志。艺术设计教育只有注重多种学科交叉,形成有机的整体,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天赋,使学生设计观、创新观得以完善,才能培养出多元化的、具有高度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以适应新经济时代人才多元化的要求。

其次,新经济时代更强调艺术设计人才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是设计的灵魂和核心,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对于任何一件艺术设计作品的评价,创新总是第一位的评价要素。没有创新,就没有设计的价值。同时,创新又是新经济时代的核心内涵和要求,没有创新新经济时代就没有进步,因此,设计教育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将人的创造力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主线,这就要求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挑战传统的意识,勇于探索和自我否定,对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有高度的敏感。此外,教学中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教育体系本身也应该具有高度的创造性。

总之,新的时代为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思维模式已不适应时展的要求,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很落后,与新经济时代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实施中的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

长时期以来,中国艺术设计院校的课程在内容选择与课程实施方面过分重视技术的训练,不能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这一设计素质塑造的初始阶段。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严重缺陷,是过分强调技术而轻视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马蒂亚斯,在比较中德艺术设计教育时说,中国学生往往是先学了技术,再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而德国学生往往先有创意目标再去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学技术,努力实现自己的创意。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似乎是技术,但对德国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即创意…。如在课程练习中,常常片面强调准确性,而对再现以外的要素重视不够;色彩课程往往将技法表现提到一个不恰当的高度,而对主观感受的表达则不作要求;在构成课程中着重数理逻辑的计算,忽略形式的发现与趣味的表达等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一种“聚合思维”的习惯,即将视点集中于技术目标与深入到技术细节之中,按步骤在程序中完成制作。这种重视技术而忽略多方面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教育倾向,实质上是大大削减了艺术设计教育所应承担的多方面责任与功能,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等。

(二)培养内容和目标与新经济时代需求相脱节

就我国目前设计艺术各学科的发展现状来看,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特别是新经济时代下的新兴行业的需求脱节太严重,没有和市场直接挂钩。主要表现在:过分的重视艺术表现,而轻视专业理论、技能操作和专业实践;专业课与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不衔接,缺少实际的项目课程;缺少实习基地,没有把产、学、研结合起来,虽有虚拟的项目设计,但安排的时间较短,敷衍了事。大多不遵循市场化、商业化和工业技术的要求和规律,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应用专业脱离太远,没有扎扎实实地把设计教育与设计实际需求连接起来。应届毕业生空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所以我们近年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有的改行从事了其它行业,有的既是从事了本专业也是边干边学,积累经验。这是一个值得深刻反思的现象。

(三)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内容是影响学校培养层次的基本因素,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而艺术设计教育内容却仍以不变应万变。不同院校根据自己不同的定位来决定其教学内容,但无论何种教学内容都必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以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有针对性地加以改革和完善。而且,我国的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也一直处于保守状态。一是对学生缺乏启发,相互间缺少对话,多以灌输式为主,忽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移所采取的手段落后,使学生不能充分领会课程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培养出适应新经济时展要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四)对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素质教育是新经济时代教育的中心特征。新经济时代的教育要从完整的人的标准出发,除了提高专业技巧、探索形式规律之外,更应磨练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深入人生体验。陈师曾把“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列为艺术创作的四要素,傅抱石把文学的修养、高尚的人格和画家的技巧定为文人画的三原则,潘天寿要求“画事须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报负,超越之见识,厚重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之生活”作为衡量艺术工作者的标准。作为当今的大学生及设计师,若缺乏丰富的文化知识背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就很难顺应当今社会的艺术设计教育主流。低劣的设计对社会的影响产生反面、消极的一面,雷同的风格、低劣的品位会对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最终导致设计整体水平的下降。近些年,国内许多院校都建立了艺术设计专业,有些学校不顾师资力量有限和教学条件不足而盲目扩招,造成学生素质下降。不少院校还普遍存在专业求全,各专业之间缺乏交叉融合等现象。教学方法仍以课堂传授和技能传授为主,缺乏启发式的对话研讨,疏于学生的设计过程而过于偏重设计结果;忽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良好设计素质的形成。

二、新背景下的探索与创新

面对上述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必须要对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做出全面系统的调整与改革,笔者认为,应当从教学新领域的开拓、教育新目标的确立、新思维的培养和正确理性的市场化革新四个方面做初步的调整。

(一)利用新技术,开拓新领域

新经济时代是以数字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为主要标志的,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影响到了视觉艺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图形、图像艺术已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之一,以数字艺术为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从无到有已迈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对数字艺术设计的人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了对传统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同时,数字艺术所涉及的领域会越来越广泛。目前看来,数字艺术所涉及的领域较多的表现在视觉艺术领域,但是从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的角度来看,它实际上已涉及了从文化到艺术、从科学到教育、从工程到军事等诸多领域。如科学实验、工程研究、、军事计算机仿真、计算机模式识别、教育、教学与培训等,并影响到人类今后的生产与生活。数字艺术的未来走向仍然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领域发展。另外,数字艺术也已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近些年,日本文化产业俨然成了日本经济新的增长点。20世80年代的日本曾是超级经济大国,但此后的20年,特别是最近的10年却一直在低谷徘徊,也许恰恰是这些因素催生了日本的文化产业,并成就了它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经济转型的生机。日本文化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它在上世纪80年代的影响力。而这辆越来越强大的文化之车正是凭借文化产业的传播来拉动的,我国数字电视的普及、数字频道的开通、多频道化都需要数字艺术作品。我们生产的硬件一数字电视、vcd、dvd这些硬件也都需要数字文化产品在其中使用,数字艺术将成为当今中国文化产业的新的增长点。上述事实使得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应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的主流,及时调整学科和体系,合理利用新技术,适时开拓新领域,使之适应当代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的目标培养或培养目标是教育最根本的方向问题。新经济时代下,应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新经济时代下,对艺术设计人才和人员的需求正向着多元化和创新型的方向发展,社会价值趋向正在摆脱过去由能源和物质所支配的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知识、文化环境社会,这一趋势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目标,应超越过去以工业与企业为主的物质经济和竞争逻辑为基点的教育,应重视知识价值为基础的精神与物质、人性与社会环境价值之间的有机联系,不断探索并创造出和谐的人类生活环境。即设计教育要使设计人员明确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让他们更多地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活动为社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为所服务的对象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表现在如下方面:创新精神和意识、观察力和感觉、思维与想象能力、审美与修养设计语言的掌握、表达与表现能力、商业与市场知识、应变与判断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精神。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应对市场和社会变化的多方面的能力。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了设计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的发展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宽口径的通才型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思想文化境界,懂得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是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是一种人才素质的培养。

(三)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设计思维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核心问题,设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设计思维的发展,设计的创新性也就是设计思维的创新性。所谓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流畅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表现对象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其中“敏锐性”是指设计师对事物的发现具有特有的观察能力,能用专业眼光迅速、准确地发现和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独创性”是指设计者具有非凡的想象力,新颖的、首创的观念与成就。“批判性”是设计者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质疑问题,去追寻未知的知识领域。这种思维活动方式可以使我们的设计变不可能为可能,以便去改善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抓住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聚合性思维等创新思维的三大元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

新经济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贯穿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始终。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新经济时代艺术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已被国内外教育界人士所认同。长期以来,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比较偏重基础教育和技能性,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力度不够,某些陈旧的教学观念甚至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发挥。创新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开始,没有它就没有今天的高科技,没有发达的交通运输工具和信息的飞速传递。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新思维是指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形式,是各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

要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思维,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因为批判精神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创新思维不同于简单的重复与掌握了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在此之上对前人及习惯善于否定。要勇于批判,要敢于打破前人的框框,在批判中成长,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其次,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因为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泉,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前提。创新活动没有现成的固定的答案。这就要求创新思维能超越一种障碍,自由地、流畅地在现实与幻想间不断往返,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跨越思维次要的中间环节加快思维的过程,提高思维的效率,重新建立新的形象;另外,还要积极培养学生捕捉创新灵感的能力。因为这是以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意识高度集中之后产生的一种极为活跃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思维会产生突发性的飞跃。因此培养学生善于捕捉灵感的能力,是设计艺术教育中对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正确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市场化

新经济在本质上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艺术设计教育既要遵循自身的规律,又要适应市场,按照传统设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所培养的设计人员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合格的艺术设计教育只有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把握自我、不失本性,才能更好地接近市场,为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甚至可以调动市场决定市场走向。在工业社会,市场一般不会迁就高校,而高等设计教育却往往被要求适应市场,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技术与信息对于新市场的开拓越来越重要,艺术设计教育已日益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与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要培养综合素质好、市场适应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的现代化设计人才;其次,要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开发的需要,开展应用技术运用研究和知识软件的科技创新;第三,在社会服务方面,可以通过一些较为直接的方式介入市场活动,如促使科技成果转让和投产,兴办校办产业,开展咨询、信息服务,举办各种短期培训,兴办校办产业。

我们主张艺术设计教育理性的市场化,而反对片面强调社会服务功能、盲目迎合市场需要的倾向,比如近几年来,艺术院校的大量扩招逐渐造成了人才过剩的现象,艺术设计毕业生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相当突出,这就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实践的技能和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洞察力在市场机制条件下,设计教学应体现多学科的交融,探索设计资源和设计表现的多样化,研究艺术与设计、设计与生活、设计与社会、现代科技的关系,体现没计的新价值,创造设计时尚的新概念、前沿性及功能的延展性,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实质性意义,学会思考,建立创造性的符合人性化的设计思路,增强设计的社会责任感。

艺术教育市场范文第8篇

关键词:艺术;财经;国际艺术市场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10-2一、 报告前言

报告首先介绍了报告调查的对象、内容、主要成果及关键问题。它指出,报告主要是引起公众对当今艺术市场发生了什么及发生的原因的关注,鼓励更多的研究艺术财经的相关的人员参与进来,最终以此来为这个新兴市场指明方向,引领未来。调查包括卢森堡及西班牙、波兰的30家银行,同时对包括画廊、拍卖行、艺术咨询的112家艺术机构及81位收藏家做了调查,比较他们对于艺术的观念是否相似。同时报告中提到了实施的艺术投资信心指数,认为它将成为艺术投资者的晴雨表,可以让我们了解富人们对于艺术投资未来的看法。通过其他的调查,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未来的机会及挑战。调查大部分数据来源于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

报告并指出了艺术市场的总体特点:艺术市场在2012年持续扩大,艺术市场的信心不断增长;2012年中国艺术市场交易出现滑落后,在2013年进行反弹;拉丁美洲艺术市场持续增长。

二、 主要内容

在总论之后,报告详细论述了七个方面:

1. 艺术市场;2. 艺术财富管理;3. 艺术作为投资品;4. 在线艺术行业的发展;5. 艺术与财经工具;6. 教育;7. 波兰艺术市场。

(一) 艺术市场

1、 重点:全球艺术市场的发展及逐渐增加的艺术价值激发了把艺术当做资产的一个类别的兴趣,并且全球艺术买卖已经推动了高净值人士购买艺术的兴趣;中国艺术市场下降趋势,中国于20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国,总成交量占全球的30%,但2012年下降了43%;早期艺术市场在2012 年复苏;印度的艺术市场变得暗淡;在2012年拉丁美洲地区保持上升趋势;全球艺术投资者对俄罗斯艺术市场的兴趣增加。

2、 全球艺术市场观察和展望:全球的艺术市场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当前,艺术博览会、拍卖、新的在线交易、画廊占据的艺术市场的重要位置。这章的目的对于全球收藏市场最近的变化及预期的发展提出看法。拍卖市场被划分为中国艺术市场、早期艺术、印象派艺术、当代艺术几大部分,2012拍卖市场再创新高,总成交额增长了5.9%达到了66.4亿美元,中国市场是唯一有下降趋势的市场,较2011下降了29%,早期艺术、印象派艺术、当代艺术分别增长了56.5%、8.6%、32.5%。近几年,它们占艺术市场的比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当代艺术呈上升趋势。中国的拍卖市场从2011年11月到2012 年11月下降了43.6%,使中国的艺术市场的领导地位有所动摇。

自2000年,全球的现当代艺术市场发展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我们主要关注现当代市场部分。美国与欧洲,现当代艺术市场从2000年的268百万发展到27.3亿,伦敦和巴黎将成为全球画廊的中心,这源于几个著名的画廊像维尔纳、高古轩等的加入。艺术展览竞争激烈,出现了一些新的展览会。随着香港及内地的总成交量分别降了54 %、40%,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出现了回落。因为随着市场的繁荣,必会有一个消化泡沫的时期。当前中国私营博物馆兴盛;拍卖行在进军二线市场;新闻媒体也逐步兴盛。自2010年时,由于现代艺术低的成交量,中东现当代的艺术交易呈下降趋势。印度的艺术信心指数在2012年5月至10月间,增加了9.6%,当前已达到了57%,信心的增加源于现当代艺术在2012年9月的反弹。尽管印度艺术市场有鼓舞人心的现象,但还是不容乐观。当前印度的博览会是回复市场信心的主要因素。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3月,印度的第一个当代艺术的双年展举办。尽管拉丁美洲在2012年下半年,在艺术市场上上升速度减慢,但2012年继2008年后再创新高。当前拉丁美洲的艺术博览会受国际瞩目,国际性的画廊在巴西建立。当前俄罗斯现当代艺术已在2011年至2012年间增至17.9%,艺术维也纳已经为俄罗斯和西欧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萨奇画廊也建立了第一个关注俄罗斯当代艺术的画廊。

(二) 艺术财富管理

1、 重点:在艺术财富经营上的信心逐渐增加;经济的不稳定增加了客户对艺术及收藏品的投资;全球珍宝财产达到了4百亿;增强了艺术作为一个资产类别的意识;主要的私人银行为理财提供了替代性的服务;客户需求加强了艺术专家与商务管理的距离;艺术品投资增加了艺术管理服务的需求;财富管理规则有所变化;艺术的感情价值激发了收藏者的需求;艺术投资走向了多样化;收藏者用艺术品作为借款担保;新的项目进入艺术房屋贷款市场;中国建立起了艺术作为房产贷款担保;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2、 艺术品投资的信心指数:信心投资指数上升到32%,预示着投资者对未来一年内的投资具有很大的信心。最大的特点是在2011年时,没有人对着12个月的经济有信心,但现在由30%的人对都对2013年抱有希望。艺术投资指数上升20%,而对于艺术品担保借贷下降了20%,显示了欧洲对于担保借贷仍不乐观。

3、 艺术财富管理者的机制:53%的客户认为要用艺术资产挑战经济的不稳定,这给艺术财富管理者增加了他们的需求;艺术被私人银行看做多样化的工具,艺术可以平衡艺术资产多样化,而且可以抵制通货膨胀。在2011年,61%的私人银行为客户做更好的服务是当前艺术财富管理的关键。70%的私人银行提供与艺术相关的服务,尽管61%的私人银行认为客户接待是主要的事物,但是他们也提供艺术咨询、价值咨询服务,也有银行提供遗产继承计划。30%的银行提供艺术投资基金服务。40%的银行提供了艺术教育服务。研究发现银行很乐意提供与艺术相关的服务,这是对传统的财富管理的挑战和突破,它使艺术行业与艺术财富管理更加紧密。对于艺术相关服务的看法,70%的人认为透明度、信息的披露不及时,57%认为市场不规范是巨大挑战。23%的私人银行提供艺术为担保的贷款。关于艺术贷款的担忧有以下几个方面:艺术品的价值评估、缺乏流动性、恪守职责、不规范的市场、合法方面、保险储存、缺乏艺术市场知识。无论怎样,61%艺术专家与59%收藏者将看到在在未来2―3年,艺术作为担保物将不断发展。

4、 艺术专家也面临着联系着艺术的财经问题。关于购买艺术品的购买动机,82%的专家认为是对艺术品的感情价值,59%的人作为奢侈品,59%的人认为具有社会价值,59%的人认为具有转移系统风险的作用。44%的人考虑投资回报,32%的人认为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在调查中发现73%的专家认为研究和信息服务是对客户最重要的,其次是艺术价值评估与咨询。

哪类型的服务对于客户是最重要的呢?为首的是市场调研与信息(68%),其次是艺术价值评估。

(三) 艺术作为投资品

1、 重点:艺术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机会;全球艺术基金行业仍然是个初始市场;中国的艺术投资在2012年减速;第一波艺术交易所风波结束;梅摩指数下降了3.28%。但梅摩指数与股票指数具有很低的相关性,说明艺术品在转移系统风险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2、 艺术投资基金:中国的艺术基金行业的上升速度较2011年缓慢,当仍持续增长,2012年估计达到了669百万,预计有430百万艺术基金将在2013年赎回,将给中国艺术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现有的美国和俄罗斯的艺术基金在一个缓慢的速度上增长。尽管艺术基金在美国和欧洲并不景气,但投资者、艺术专家及艺术银行仍保持乐观态度。那么艺术投资基金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呢?专家及私人银行认为很难评估艺术基金的生命力是它的最大障碍;其次是缺乏流动性及市值估价法。这也是当前艺术投资及信托增长缓慢的原因。

(四) 成长中的在线艺术行业

全球在线交易快速成长;艺术财经行业要努力保持透明度及流动性;在线教育对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62%的专家和65%的收藏者认为未来2到3年在线交易将发挥极大的作用;建立信任是基础。哪些在线行业被认为会成功呢?在线数据、研究、分析被大多数人认为会是成功的;而在线拍卖也被艺术专家及收藏者看好;而c-c在线交易模式最不被看好;艺术财经行业将从新技术与在线交易中获益。高额交易成本,缺乏透明度,低的流动性是当前艺术成为一个资产类别的障碍,新的在线艺术交易行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五) 艺术财经分析工具

国家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在线价格信息、新的艺术交易平台导致快速获得信息的需要。当前除非交易者公布价格信息,否则艺术拍卖是最透明的信息。

(六) 教育

教育将激励艺术及财经行业的发展;学院教育对于艺术财经的发展很重要;每年一度的艺术市场论坛由马斯特里赫特大学与提尔堡大学的瑞秋.波尔教授组织举办。缺乏学院教育与培训是艺术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学院研究与教育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助推器。除了学院教育,其他的教育方式主要增加公众把艺术作为一个资产类别的意识。

(七) 波兰的艺术市场

波兰的艺术市场被波兰的历史影响。波兰的艺术市场开始于1989年,那时结束了政府的计划经济对市场的垄断,1990年建立了第一个拍卖行,20年后的现在,画廊已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当前波兰的拍卖市场前景乐观,有777家博物馆,352家画廊,100多家小的古玩店,在华沙有7个拍卖行,业务范围遍及全国。波兰艺术市场主要交易三大类,有25%交易1945年以前的艺术,43%交易年轻人的艺术,32%交易当代艺术。当前在波兰,艺术只是有钱人的游戏的观点还是很流行,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层收入者也加入进来,特别是年轻人的艺术进入到交易空间,改变了原有的价格体系。随着国际市场的繁荣,波兰的艺术市场动力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