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考古入门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计算思维;融合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3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104-03
一、介绍
计算思维是人类在思维过程中参与制订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一种思维模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计算思维几十年来在学术界有着不同的名称和定义。1962年由Alan Perlis最早提出,同时阐述了卡内基理工学院(现在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编程入门课程。基于他的研究Seymour Papert在1980年使用编程语言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正如所望,程序性的思维(即“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被认为是构成整体思维技能的一部分。直到2006年,JeanetteWing在ACM美国计算机学会通讯发表了“计算思维”这篇文章,从此,计算思维得到了新的定义。Wing提出计算思维不只对计算机这门学科的专家有用的一种技能,而是任何人在解决问题和发现计算解决方案时都能使用的心理过程。在这个更广泛的意义上,计算思维可视为一项与所有学科有关的技能,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
Denning提出了计算思维本身是否是科学探究的一个方面、问题或延伸,事实上可能被纳入更广泛的科学原理的架构问题。计算科学出现在其他科学中,不是作为一个流动的概念,而是一个来自科学本身的概念。计算思维被看作是这种科学的一个特点。而不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计算思维与各学科的融合
计算思维与各学科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分析“计算”与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关系,依据专业需求和学生特点来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创新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思维的培养取决于跨学科的兴趣和延伸。Rob.errs等人设计了计算思维与自然和社会科学方面进行交叉的训练方法并进行了拓展。Curzon等人提出“最美的计算是工程、科学、艺术;它没有明确的边界,并涉及到每个学科。这种跨学科的方法给了我们机会来提高学生除计算机以外的兴趣”。通过计算机与非计算机学科之间的交叉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将计算这种思想与各专业相结合,以促进专业的学习。
(一)计算思维与STEM领域的融合
在大学教育中,关于计算思维的实践教学研究主要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中。目前,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之间已经出现了交叉重叠的概念。Navlakha和Bar-Joseph提出了如何在系统生物学和计算思维的各种概念交叉点上进行融合。值得注意的是,从计算思维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学科的交叉点出现在“传统”(基于图灵)的概念中,例如神经网络的概念。他们主张进一步融合两个学科,将提高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同时也能改善各种算法的设计。秦红设计的基于计算思维的生物信息学课程得到了学生积极的回应,但由于各种因素,比如学生在学习更多的计算机技术的不适应,如Linux,以及计算机实验室设计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表明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环境与方法。
在物理学方面,Caballero,Kohlmyer and Schatz使用VPython编程环境引入计算思维概念介绍力学课程教学。他们发现“解决一系列计算作业中的问题之后,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成功塑造出一个新的问题”。在这些情况下,学生未必能建立一个成功的模型,但通过对质量问题分析和调试技能的额外关注,性能将会得到提高。
Hambrusch等人研究并创建了儆诳蒲Ф非特定领域的计算思维主修课程。此课程能够满足一般的计算要求,大学中应用编程和计算思维概念处理物理学、生物学和统计学中的问题。从学生的进入和退出统计中分析,在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编程中学生的完成度有所增加。
计算思维在STEM领域中的交叉及应用使学生通过计算思维的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计算”概念在非STEM领域中的不确定性
将计算思维方法纳入非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领域之外的学科是很困难的。一是由于“计算”概念的不确定性,二是因为计算思维是仅限于使用一个封闭的、基于图灵模型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观念。
例如,通过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应用使得考古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它现在能通过计算构造出详细的3D可视化考古遗址,包括人工分布以及放射性探测等资料。基于Agent的建模已被用于探索史前环境与人类互动的假设。但简单地将一个计算机科学家加入到考古发掘中(或甚至只是对人进行复杂的硬件或软件使用方面的培训),并不意味着“计算思维”已经成为整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过于扩大“计算”作为形容词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和计算思维也有可能造成混淆。“计算考古学”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在考古界的学术领域,它描述了应用程序的计算机工具、网站分析和集合的工具。在基因学研究领域,它是一套分析物种之间的基因水平转移的方法。这种缺乏精度的术语使它更难确定计算思维在高等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三、交叉学科的融合障碍
计算思维在人文学科中的应用并不广泛,虽然在个别机构对此做出了研究。例如,斯坦福大学文学实验室,将计算思维的各元素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从计算思维借鉴来的应用图理论对威廉・莎士比亚、红楼梦等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网络分析。然而,人文学科的构成问题使用“传统”算法(图灵型)可能会难以解决。计算思维在文学研究的应用,并非不重要那么简单,而是因为被分析的数据也是含糊不清,而且计算分析文本的困难将随着语义维度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难。
此外,在人文学科内还有在某些情况下很难使用分析技术,因为其含义有可能被简化。人文是致力于解释,作为知识的概念来理解现象、社会、文化的世界,是通过构想和制定的行为,没有机械或自然主义写实表示的预先存在的、明显的信息。Papert指出当考虑科学知识时,创建“命题性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存在二义性风险的。例如,自然语言理解一直是计算机专业领域所研究的重点课题,其中所涉及到的语义网络、本体映射等都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范畴。而研究的一些成果已经有大量的应用,若从此来看人文学科与计算机的交叉意义已非分析那么简单。
尽管如此,在一些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中依然有一些算法被提出。例如,在政治学领域,Frohock观察到算法思想的线性和基于规则的性质可能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的必要条件。Turkle和Pap.ert指出纯粹的形式主义计算模型的影响,他们还进一步提出除了计算问题方法的不同之外,还可能通过关于学生性别和思维方式等社会假设进行强化。但是,许多反对在人文和艺术中应用计算思维的人假设计算思维是闭合的、有限的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是新兴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机科学家跨学科培训可能鼓励计算思维方法的发展更适用于人文和美术的“开放――终结”问题方面的研究。
在音乐表演领域,Edwards提出音乐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合成。他将计算机应用到二十世纪中叶起源的音乐作品中,使用计算机程序塑造人声部分并与音乐进行合成,而这一应用印证了合成音乐的算法的有效性,是人机协作的完美体现。我们认为人类情感思维的不确定性和计算思维融合扩大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扩展力,而计算思维则推动了交互计算的新模型的发展。
将计算思维加入到人文与艺术领域的主修课程中,需要适当的介绍计算思维的原理。Cortina指出“非技术性非专业的严谨和细节需要正确编写计算机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对此他提出制定一个新的课程作为编程入门的替代课程。其重点是无需任何实际的编程算法和计算思维原理,而不是编写代码,学生用流程图模拟器创建简单的计算机游戏。soh等人提出更为详细的跨学科计算思维课程,这个是针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提出的计算项目,并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进行通用。这一项目跨越了计算机、工程、人文和美术等多个学科。该项目提出了多种途径,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根据工程、科学、艺术或人文为主要研究I域的学生设计计算机科学课程,学生还将参与协作学习活动,不同的学生群体将分配到跨学科项目中的不同工作中。
本期专业爸爸
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有一种动物早已在6500 万年前灭绝,但它们的身影却还频频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在孩子们的生活里,它们更是变换成各种模样陪伴着他们。这次,就让我们带孩子来――发现恐龙!
这件事,一般都是由爸爸来引导的,因为作为刚长大没多久的大男孩儿,爸爸本身就是恐龙的发现者和痴迷者。他们不但会诱导孩子发现恐龙的“复活”,还会和他一起走进恐龙的有趣世界。
发现恐龙之第一次亲密接触
一本书,一个毛绒玩具,一部电影的宣传海报,都可以引导孩子“看见”这种在现实社会中早已见不到实物的动物。
当然,开始可能得由你告诉他:恐龙这种动物的特殊性,它不生活在动物园里,也不生活在有人类的时代。但它是它那个时代的统领者,统治着那个世界上亿年。它那时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它是怎么生活的,它们有很多种类……这通常会激起孩子进一步了解恐龙的兴趣。对于小男孩来说,很可能会一下子迷上了这种看起来就威风凛凛的动物;而对于小女孩来说,“发现”恐龙的时候千万别吓到她。其实有很多恐龙都是非常温柔地“现身”的,找到这样的恐龙,才是专业爸爸的本领哦!
【发现途径推荐】
《你看起来很好吃》
宫西达也的绘本。在遇到小甲龙之前,霸王龙凶猛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一颗孤独的心。小甲龙对“爸爸”的无限信任、真诚关爱和无比骄傲,让霸王龙尝到了被爱的滋味。这本书绝对可以作为引导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发现”恐龙并爱上恐龙的入门“教程”。
魔术恐龙蛋
外型跟鸭蛋差不多大,把蛋放到水里, 它就会自己慢慢孵化――一只可爱的小恐龙顶破蛋壳,而且还会慢慢地长大。恐龙是怎么生出来的,又是怎么生活的――可以通过这个玩具告诉给孩子更多的知识。
恐龙身高尺
后面有双面海绵胶, 可以多次粘贴。标尺的有效高度为30c m ~ 160c m。共有三节,需要拼凑在一起贴在墙上。恐龙的形象很可爱,让它伴随着宝宝一天天长高吧!
恐龙公园立体纸工
操作简单、无需任何工具即可直接拼插。做工精良,比例准确。材质为进口发泡纸板,双面均为精细印刷。插好后即可作为非常漂亮的工艺品摆设。
恐龙拼板
由优质木材制成,容易组装,无须胶水及工具。和宝宝一起动手制作时,小宝宝可以帮助查找木板编号,顺便学习数字,然后再给恐龙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大些的宝宝可以试着在父母的指导下亲自动手组装。
《神奇校车之追寻恐龙》
弗瑞丝小姐要带她的学生去挖掘恐龙, 看一看慈母龙的巢穴。但当同学们一到了化石的国度, 校车竟化身为时光机器,送他们回到遥远的史前时代――恐龙仍在地球上悠游逍游的时代。他们认识了各式各样超强的恐龙,还有它们的各种特性、本领,并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跟着校车来一次三叠纪、侏罗纪与白垩纪之旅吧!
发现恐龙之深度之旅
发现了恐龙,我们的孩子就会想继续探索恐龙生活的那个神秘时代。专业爸爸们,也许在这方面你也解释得不够清楚哦,那就和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去看科教片,去参观博物馆……通过种种方式“深造”吧!
在这个过程里,由于孩子是在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以会记得快而牢固,就像一块海绵,大量地吸收着知识。爸爸们要记得在这个时候,充分地从“恐龙”扩展出去,让孩子们了解除恐龙之外更多的东西,比如白垩纪,比如地球的构造和变动,比如海洋,比如星空……要知道,这些都和恐龙有关,恐龙完全可以把很多知识串联起来,带给孩子丰富的知识面,使小家伙变得博学起来。
专业恐龙迷还会在很多方面超越老爸,比如能熟练地说出各种恐龙的英文称谓,参加恐龙夏令营去过很多有恐龙化石出现的地方,迅速地画出他自己编制的恐龙故事漫画,上网查找关于恐龙的最新研究……
【深度了解途径推荐】
DIY 考古挖掘之再现恐龙
提供模拟发掘和重组模型所需的全套工具。模拟古生物学家实地挖掘化石的过程,体验到考古探索的兴奋和刺激。还可以把完成后的作品摆在桌上,作为“战利品”展览。原料采用了全新的氧化还原树脂,质地光滑,没有异味,更添加了仿古涂料,使模型更逼真。
4D 拼装恐龙
长度约为8c m 左右,由十几块部件拼装而成,可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暴龙、剑龙、翼龙、角鼻龙、霸王龙等二十几种造型。可以成套购买,拼搭后摆放在一起,颇有气势。
LAQ 神奇积木之恐龙骨骼
包括55 个块、85 个连接部分和180 个零件,原木色,可拼搭成各种各样的恐龙骨骼,立体感超强。还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搭出从没见过的恐龙骨骼,在家里开设独特的“恐龙骨骼展”。
恐龙透视模型
所有零件实物等比例缩小,精细度到一条血管和一缕肌肉。部分区域为透明部件,组装后可清晰地看到内部组合。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恐龙,从这里可以让孩子关注不同种类恐龙的肌肉特点,了解到它们的生活习性。
《与恐龙同行》
B B C 制作,是首部深入探讨恐龙历史的特辑,栩栩如生地呈现出了恐龙生活的时代。结合了传统的自然手绘技巧和尖端的电脑科技、动画技术,辅以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让神秘的恐龙时代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恐龙与史前生命》
以时间为轴,详细介绍了200 余种恐龙和其他史前生命,包括最原始的赫拉雷龙和始盗龙,生活在水中的鱼龙和滑齿龙,能够飞行的翼手龙和无鄂龙,最早的鸟类的祖先――始祖鸟等等。并介绍了它们的身体构造、命名者和生存环境等。配备了精美的插图,帮助孩子更准确地了解和恐龙相关的信息。
具体谈到瓦当收藏,实际在我国的收藏传统中可谓历史久远。大约从宋代开始,秦砖汉瓦和那些散落在荒郊野外的瓦砾残垣,就开始成为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追捧和收藏的对象。乃至到了后期的明清两代,文人们对于瓦当的喜爱和收藏,一直作为文玩收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还出现了若干非常有造诣的收藏大家。不过当时文人收藏瓦当,更加看中的是瓦当本身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对文化研究有价值的文物信息。特别是书法和文字学的发展,瓦当文在书法和篆刻艺术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艺术地位。而且随着清代小学(文字考据学)的深入和发展,瓦当中的文字信息和考据价值,更是给文化研究者提供了非常确凿且珍贵的第一手文物资料。不过,时至今日,虽然瓦当对于某些研究者来说,依旧是看中其文化和研究价值,但是对于更多的收藏爱好者和玩家来讲,无疑更看中其本身的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这也许就是今古藏家的心态与动机的不同之处吧。但无论怎么讲,瓦当的收藏与鉴赏,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下收藏的一个热点领域。为了让更多的初入门收藏者少走弯路,少交“学费”,本文专门从瓦当收藏的最广泛普遍的一个门类,即汉代文字瓦当,以几件实物样品,详细剖析真假瓦当的不同之处,以及很多业内不为外人道的细节辨识技巧和造伪常用伎俩,以飨广大收藏爱好者和本刊读者。
瓦当的辨识技巧,借用中医术语可用“望、闻、问、切”四个字概括。文字虽然相同,但在具体的方法上,却有其独特的内容。瓦当按大类分,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别:一个是图形瓦当,一个是图案瓦当,再有就是文字瓦当。例如,常见的云纹瓦当、葵纹瓦当都属于图形类;而比较受追捧的四兽纹瓦当、动物类瓦当则属于图案类;而汉代之后大量出现的所谓文字类瓦当,则属于出现频率最多,一般藏家也最容易接触的文字瓦当。下面我们仅就文字瓦当辨别举例,做一介绍。
首先,我们说“望”。所谓“望”,就是总体上的把握和观察。文字瓦当为什么多出现在汉代呢?原因之一在于汉代对于儒家学说的确立和推崇。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是秦代对于中国学术进行的一次有计划、有目的的政治性毁灭。而这种毁灭的背后,则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历史动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最大动机和原因就是为了巩固其刚刚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在这样的帝国中,思想的分化和学术研究的自由无疑是动摇其统治和威胁其地位的最深刻原因。因此,秦代对于文化与学术的钳制,成为其立国和统治的根本方针和治国方略。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文字和由文字构成的学说是难以成为文化主流及被公开宣说和传播的,相应的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秦代瓦当也就极少出现以文字为主题的文字瓦。而到了汉代,随着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汉代统治者采取的对于文化和学术的不同态度,特别是对于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的推崇,使得中国当时的文化面貌出现了一个大低谷后的高峰,相应的以道家和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字瓦当才名正言顺地出现在王公贵族乃至官宦府邸的雕梁飞檐之上。以上的历史信息,就是我们对于文字瓦当总体把握的思路。当你面对一块不知年代、不知真伪的瓦当或其残片,如何对其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定位,就需要我们调动头脑中平时储存的历史知识和信息,进行初步断定。当然上文只是笼统地介绍,而实际的情况是您对历史信息的把握越充分、越详实、越准确,则对于手头文字瓦当的断代就会越精准,也越有把握,这就是“望”的第一层含义。
那么“望”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要望其“气”。所谓“气”,说通俗了就是整体的感觉,比如一块瓦当的制作精美程度,品相完好程度,历史的浑厚感和沧桑感以及工艺的规整和包浆等。很多初学者往往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就是只重视其中的一到两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多个方面和整体的气韵感觉。例如对于包浆的格外看重,很多藏家动不动上来就看其包浆,张口闭口不离包浆,这无疑给那些造假者特别是高仿制作者一个有机可乘的漏洞。包浆固然重要,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现在大多的文物造假者则更加重视对于包浆的伪造。再例如对于早期瓦当的所谓盘纹,或者青铜器里的所谓范线,玉器中的一些明显的时代雕工。总之,你越是过于偏重某一方面,就越容易给造假者以更大的机会。相反,对于一件文物或古董的综合分析,整体把握,则是造假者无论如何也难以完全兼顾的致命之处。这就是“望”的精髓所在,也是望气的关键。行内的所谓“老气”一说即来源于此,我们举图为例(图2、图3)。
我们通过图2和图3两块真假瓦当的比较,在“望”的方面,可以发现如下特征。图2中的真品“长生无极”瓦当,文字工整秀丽,磨损自然,老气十足,工艺规整,方圆比例恰当,整体给人一种虽然历经沧桑但不失工艺、精良的感觉。相比之下,图3为后代仿品。首先,它虽然也有一层泥土包浆,也给人一种“出土”的感觉,但总体来看存在文字呆板,个别文字有笔画错乱拼接痕迹,图案比例失调,分割线有错行,磨损痕迹不自然等诸多可疑之处。而且从其分量和用料上都有所差别。之所以会产生如上的区别,其原因是对于真伪品的认识不够,我们应该从历史的高度和深度上加以理解。真品瓦当,作为封建鼎盛的汉时期,是专供王公大臣、皇家宫殿庙堂使用的“特供品”,毫无疑问作为当时的制作者和工匠来说,是来不得丝毫大意和马虎的。这一点与我们在一些古代建筑材料如“秦砖”和“城砖”的鉴别上道理相通。在南京参观过古城墙博物馆内的基础材料――城砖,在每一块砖上不但印有制作者的姓名,而且加印有监工和质量检验官员的官职和姓名。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封建时代为帝王服务所提供的“御用之品”,其严格苛刻的程度可见一斑。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质量把握上完全区别于当今商品时代万物皆以廉价低质蒙哄消费者的制作理念,这一点应该特别引起收藏者的重视和体悟。
接着我们讲“闻”。所谓“闻”,就是“听”,具体说就是轻轻用硬物敲击,听其发出的声音。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声波是一种振荡频率,声波的高低与振动源的密度和硬度是成正比关系的。通俗地说,密度和硬度越大的物品,特别是“过火”的陶、瓷等物品,发出的振荡声波是不同的。当我们用两块真假瓦当分别进行敲击的时候,真品发出的类似于“叮当”之声的高音,而伪品的声音则接近“哐哐或咣咣”的声音。在手头缺少科学仪器,或者检测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闻”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确认真假瓦当的庐山真面目,特别是对于同一窑口烧制的同一批次,文字图案相同的瓦当,这个鉴别的方法就显得更加有效。当然这一点必须通过真实的切身感受才能体会和掌握,这里仅做以介绍。
再之,我们讲“问”的学问。一般来讲,喜欢收藏的朋友都知道问的重要性。简单来说,“问”字包含有如下内容:一是问物品的来源和出处,这件东西从哪里来,流传的渠道是什么,是否流传有序等。这些不光适用于瓦当也适用于其他的古董藏品的收藏。二是问物品的自身信息,例如物品的内容、内涵、历史资料等等,通过这样的询问,一来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眼前的藏品,二来可以让我们了解物品的收藏和出售者对于物品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如何。对方是讲得头头是道,还是语焉不详;是精深细致还是一知半解,这些信息对于我们鉴别和把握一件物品,特别是从陌生人手里购买物品是有巨大帮助的。当然,对于专业的考古和收藏工作者,还包括询问物品的其他相关专业信息,甚至通过这些“田野信息”的调研整理,综合汇总,辨别分析,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再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历史文献记录,往往能够发现重大的考古线索和考古发现。
对于一般的瓦当收藏者,实际上“问”字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问”历史资料和典籍,勤于学习,善于挖掘瓦当本身和文字图案背后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知识。这也是瓦当收藏与鉴赏的更加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由于瓦当收藏的特点决定的。瓦当,如果用老百姓的俗话讲,就是王公贵族曾经使用过的瓦片,论物品自身的材料价值,不过就是泥土经过煅烧后的陶器,这与金银珠宝玉器类收藏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单纯从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或者单纯从物品的艺术精美程度来讲,瓦当收藏也与陶瓷类、造像类藏品,或者书画艺术类藏品有所不同。我们假设让一个对历史毫无了解的农村老太太来看,可能这些残垣断瓦和破烂废物没什么两样。那么瓦当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实际上就在于小小瓦当所蕴涵和负载的巨大的历史空间和时间感,和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价值。换个角度讲,瓦当的价值实际上完全是脱离开其自身实物价值之上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如果我们仅仅从人云亦云,或者投机升值的角度收藏瓦当,再或者仅仅局限在其图案表面的几句“千秋万岁”、“长乐无极”等吉祥语句的角度收藏,即便您收藏到再价值连城的瓦当,我们说您也只是得到了瓦当收藏真正价值的百分之一,甚至还不到。这也是当下瓦当收藏的一大误区和遗憾之处。
最后,我们讲“切”的部分。在中医里,“切”是指诊脉,而在收藏品鉴瓦当的过程中,“切”专指对于细节的精微鉴别和把握。当我们通过上面的“望”“闻”“问”之后,还必须通过“切”的过程,在细节上给予最终的判断和确认,这才能保证我们在收藏过程中能够“不打眼”和“少交学费”。我们仍然以例说明,仍然是刚才的图2和图3中的两块瓦当,我们这次看其细部特征(图4,图5)。
通过对两件瓦当细部笔画的比较,会发现在其细部特征上的区别。真品的笔画匀称清晰,而且笔画深度统一,深度较大。反之,伪品的笔画粗细不均,深浅不均,在制作上显得粗糙。而且如果我们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会发现真品的笔画横切面,是呈“”或梯形,笔画边缘切割斜度明显锐利。而伪品的笔画横切面,呈“∩”型,臃肿呆板,而且粗细不均匀。接着我们再看一处,在图6的文字部分,出现了笔画错乱痕迹,通过使用放大镜顺痕迹追踪,我们发现这是一处拼接痕迹。而且拼接的缝隙贯穿瓦当通身,进一步确认此瓦当为残片拼接或者做伪拼接。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将文化恢复重建与当地政府重建规划相结合,与贯彻*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相结合,突出受灾地区文化恢复重建工作,重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城乡文化建设,均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地震灾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促进城乡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20*年10月前,通过采取建立临时文化活动室、组织流动文化服务等措施,在受灾地区过渡安置集中居住区域建立和完善过渡性文化服务基本功能,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到2010年,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要按有关标准基本完成受灾地区主要文化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其余区(市)县按照“十一五”规划,基本实现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3年前后,通过倾斜发展、重点扶持等措施,使受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步发展,使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支撑体系,使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文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文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文化发展整体实力居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
二、重点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好、实施好灾后文化恢复重建规划
1、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受灾地区文化部门要迅速抓好健全组织和恢复队伍工作,指导、协调和帮助受灾严重地区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乡(镇)综合文化站健全组织机构,在短时间内落实生活保障,建立临时办公场所,恢复正常办公秩序,重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创造条件开展文化服务,组织开展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
2、做好灾情评估统计。要主动、客观、全面、准确地做好灾情评估统计工作。加强公共文化图书、器材设备的抢救工作,加强公共财产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认真组织震灾损坏建筑设施的安全评估工作,对受损轻微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修复并对公众开放服务。
3、科学规划恢复重建。按照市政府和省文化厅的要求,以及“规划先行、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工作思路,确保灾后“两馆一站一室”等公共文化设施恢复重建纳本地恢复重建规划,通过重新规划,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在满足基本功能和需求的基础上,着眼长远,提高档次,即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又要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
(二)继续以推进“五项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过渡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保证“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到位。各区(市)县要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抓好过渡安置集中居住区的配套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期间文化需求。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要把“两馆一站一室”纳入灾后重建统一规划,早日完成达标建设;其余区(市)县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在20*年6月前完成全市文化馆达标建设任务,20*年12月前完成全市图书馆达标建设任务;20*年,要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村文化活动室基本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基本实现“一人一册”。“十一五”期间,要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财政投入体制。
2、推进城乡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数字化工程、数字化图书馆工程。*图书馆要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市、县支中心建设,确保网站内容、网站容量和网络传输速度达到全国一流水平。20*年前,全面完成县级支中心建设,配合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的推进,在100%的乡镇(街道)、70%的村(社区)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继续按照“公益事业,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思路,深化全市农村电影改革,20*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数字电影全覆盖,实现每月每村、每个过渡安置点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并初步建立起市场化运行机制。20*年,完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并实现全市所有图书馆数字化联网,数字图书馆读者点击率每年上升20%。
3、推进城乡文化带动工程。继续深入做好送文化下乡和扶持城乡特色文化品牌工作。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今年重点完成过渡安置点公共图书流转点建设工作;其余区(市)县继续推进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设图书流转点工作,确保到20*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80%以上的村(社区)建立图书流转点。继续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举办“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风情节”,在九区和高新区举办“文化*—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继续实施电影木偶皮影进校园、专业院团进乡镇、慰问演出进工地、高雅艺术进社区等活动;各区(市)县继续打造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把丰富受灾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既坚持送文化服务到临时安置点,又积极组织受灾地区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调演、比赛等形式,培育一批民间文艺骨干队伍,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市文化系统新农村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4、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地保护和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筹备工作。完成“三个集中”工作的保护地域风貌、历史遗存调研,形成可行性报告,力争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通过“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创建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扶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拳头产品。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培育和扶持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院。2010年前,完成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区的申报和规划。借助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风情节的契机,包装、展示和推广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资源。
5、推进城乡文化人才培育工程。按照城乡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工程的要求,通过下派挂职、上调锻炼、集中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做到阵地有人管理,活动有人组织,作用得到切实发挥。震灾受损严重的地区,要把培养文化人才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培养一批文化骨干,带动群众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三)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为主线,大力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1、抓好文艺创作演出。各国办、民营文艺院团在抓好年度艺术创作生产的同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积极创作生产一批反映人民群众重建家园方面的文艺作品,弘扬不折不挠、团结互助的伟大民族精神,唱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主旋律,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认真组织实施惠民演出工作,使“众志成城、重建家园—我们在一起主题文艺慰问演出”制度化、经常化。加强对各区(市)县特别是重灾地区文化部门开展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的工作指导,各区(市)县要注意积累创作素材,抓好创作生产,积极用新创节目为群众演出,提高本地文化活动的质量。
2、大力推进剧场建设。各区(市)县特别是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等受灾较重地区,要按照《文化部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的指导意见》精神,积极推进本地剧场建设工作,将剧场建设纳入灾后重建规划,力争在2010年前按标准建成适合本地区文化发展要求的中型剧场,确保本地生产的剧节目和引进剧目有较为适宜的演出场地。市文化局在推进武侯区、成华区剧场建设的同时,将重点支持和指导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抓好相关剧场建设工作。
3、推动旅游演艺产业发展。各区(市)县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和要求,着眼于加快本地旅游演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内涵,繁荣本地文化艺术事业,坚持“政府引导、城乡兼顾、鼓励发展、市场运作、重点推进”的旅游演艺发展原则,采取整合旅游演艺资源等方式,推动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提升本地文化魅力,力争形成投资具有较大规模的旅游演艺剧目并上演。
(四)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核心,提高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1、抓好重点项目。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恢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恢复重建文化旅游设施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民俗风情等特色产业,继续打造历史文化、休闲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尽快对受损的文化旅游设施进行恢复重建,重塑都江堰水文化品牌,同时围绕古蜀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特色古镇文化打造系列有影响的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积极指导和支持受灾古镇恢复重建工作,促进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利用*文化资源,高起点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重点抓好都江堰—青城山文化旅游设施恢复重建项目,都江堰二王庙景区文化旅游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彭州市地震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崇州罨画池文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崇州鸡冠山九龙沟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项目,受灾地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
2、抓好政策配套。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经济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相关倾斜扶持政策,协助市级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更为开放和有较大突破的文化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抓好市场繁荣。合理规划受灾地区文化市场重建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受灾地区文化市场重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重点以演艺协会、博物馆协会、网吧协会、音像协会、歌舞娱乐协会为抓手,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形成开放型、多主体、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提高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五)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重建工作为重点,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1、抓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重建工作。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启动对受损的5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积极协调配合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相关专业机构,重点抓好世界文化遗产、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受损的国家一级文物修复重建工作。力争到2011年,完成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二王庙景区的修复重建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做好抗震救灾纪念设施、实物资料征集和建设工作,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
2、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按照统一部署,继续抓好文物普查的宣传培训和组织实施工作,突出普点,加强技术支持,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时限和要求,确保我市第三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2010年10月前按时保质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成果应用,努力形成“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和谐局面。
3、加强博物馆建设。加强对全市各博物馆、文物收藏单位的工作指导,积极发展和丰富博物馆事业,不断改善馆藏文物库房保管条件,提高展陈水平,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做好《*博物馆文化之旅导览图》、《*文化宝典》的编印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阵地社会功能。结合地震灾害馆藏文物修复工作,继续编制《*市珍贵文物保护修复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馆藏珍贵文物本体保护修复项目。
4、做好文物勘探和考古研究。切实加强文物勘探发掘考古工作,积极会同国内外专家和相关机构,重点对以金沙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化进行研究,科学制定考古发掘规划,加强考古理论研究,努力突破文物保护等难题,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历史文化支撑。协调推进《*市大型古文化遗址保护管理规定》立法进程,在20*年完成该草案的起草、论证、修改和送审工作。
(六)以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为根本,加强文化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
1、加强依法行政和管理。坚持恢复重建和加强管理并重,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重点围绕网络文化市场、音像制品市场、歌舞娱乐市场、文艺演出市场等领域,深入开展文化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加大文化市场管理举措的督促落实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深入开展网吧及网络游戏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娱乐场所日常监管,努力为广大消费者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广大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推进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市文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试行)》,建立和完善文化企业信息库和行政处罚数据库。大力支持文化市场行业协会发展,促进行业组织实施自律。落实创建青少年“绿色网上空间”和打击“黑网吧”目标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组建当地文化市场专职协管员队伍,强化技术监管手段,建立完善网吧及娱乐场所监管系统。
3、加强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加强文化行政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把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的执法队伍作为实现依法行政目标的关键环节,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执法人员,坚决取消执法资格,吊销执法证件,调离执法岗位。严格按照《文化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有关标志的通知》精神,做好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执法标志等的规范管理,树立*文化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震灾过渡期的各项工作,市文化局成立“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协调小组,负责全市文化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规划编制协调等工作。各区(市)县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加大工作力度,及时研究协调解决过渡期文化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壮医学是传统的民族医学,但由于历史上社会生产实践背景,也没有形成规范的文字,而使壮医没有象其他传统民族医学一样的历史典籍、没有医疗经验和理论升华的典籍文献记录资料,这是这门课的产生的一个背景基础和背景缺陷原由。
二、把握壮医药学“口传心授”的主要传承方式
壮医药学是传统民族医学,必须具备一定符合其规律的传承性方式,由于壮医药学没有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决定了其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这些传承内容主要体现在壮医药主要的医疗理论、药物功用认识、各科疾病诊断经验、治疗经验,壮医药各种特色疗法的经验传承上,是通过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壮族自治羁縻及土司制度州县和一般州县(中央)并存,决定壮医药也不是正统的官方中医记录,因而壮医药主要流传在壮族聚居地区讲壮族语言的民间。“口传心授”方式决定了其不可能为繁杂的体系,而多为简洁、实用及经得起考验,这些知识内容是客观的传统壮医药,但多散播在民间,须采集挖掘整理,这是目前壮医药的重要工作。
三、壮医药学没有形成规范文字记录的原由
使壮医药的基础医药知识不系统、直观,而必须借助于壮医药的壮族文化背景进行内容支助、理解、说明;如社会生产水平较低实际和对鬼神信仰的精神实际是壮医“巫医同源、巫医并存”,即是壮医的深远文化背景;如一些画符、念咒、驱鬼、三道公庙等形式中寓含许多壮医药知识内核,如果舍弃了“巫”的形式,那么壮医就怕一无所在了,就否认其历史价值了。又如壮民族特色的干栏式建筑文化反映着壮医药对流行病预防的重要成就。
四、壮医药社会历史的民俗、民族文化是壮医药经验和成就保留和保存的重要形式
并且这些反映着壮族人民以普及化形式或民俗形式或民族特质文化形式对实践认识到的最重要的壮医药知识、成就的记录和经历代相传的活生生的客观记录;尤其反映了壮医药的保健和预防医药的历史成就。如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饭、歌海节、赶圩文化、赶药市习俗,又如抛绣球、点天灯、花山石刻等体育锻炼预防保健形式;这些是壮医普及的预防医学的重要成就。另外,如壮药祛瘴法、群防隔离习俗等壮医药对流行病群防的重要普及知识成就。这些是壮医药传承不依赖文字记录外的较“口传心授”主要传授方式更高形式的开放传承形式,对壮医药很重要的知识尤其适合。
五、一个重要的实际是从壮民族的岭南地域和气候变化实际研究壮医药
这些地域和气候必然影响壮医的生活方式和影响决定着壮民族医药的历史医疗实践活动形式,是形成壮医药的基础。这一方面形成壮医药的生产毒药的基础、使用毒药的本能和历史上培育壮医药的解毒本能;这是壮医药的重要特色之一。故壮药多毒药、壮医善于使用毒药和解毒药,是壮医药的丰富医疗事实和实践经验基础;毒是壮医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最多的疾病,毒也是壮医外科学的实质纲领。由于壮族的地域、气候特色,使壮医“痧”、“瘴”、“毒”、“盅”、“风”、“湿”等地方病突出,并形成壮医疾病谱的基本纲领,且决定壮民外在活动频繁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壮医防治学重要的特色,即较注重外治方法,而内治方法较弱,即以外治为特色,并形成一系列的重要外治的特种技术;如壮医针法、壮医灸法,也催生了优秀的壮医挑治法、壮医刺血疗法和壮医佩药疗法等非常丰富的壮医外治疗法内容。壮医的地域环境特色和气候特点的影响,决定了壮医的发病观。中医的发病是正邪观,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较具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壮医更具体的实践环境是地域特点和气候特色,即南疆之域;邪气炽盛,阳气开泻,正气更易耗损,既表现壮地突出的“痧”、“瘴”、“毒”、“盅”、“风”、“湿”等地方病发病特色,也表现出明显的因虚致病特色,明显正气虚的特色,故壮医发病观表现更为明确病因的即明确而广泛的壮地毒虚病因的“毒虚致病观”。而这一具体的致病观从而决定了壮医治病的最基本原则是“调气”、“解毒”、“补虚”观。以这些治则为基础,去掌握壮医多种治疗方法的实质所在,如壮医针法更重在调气,壮医善用动物药以补虚,壮医更善用解毒药等。
六、壮医药知识保部分存在在中医典籍、地方志等记录当中
中医传统典籍中记录一些壮医药学成功典案或有巫文化特色的案例,壮族地域的地方志记录的壮医药成就、壮医药历史活动,以及诸多中药药典对壮药的记录,就是当今较直接的壮医药知识成就记录。但这些内容较少,不代表壮医药学主体。另外,壮医药学的文献考古工作对壮医药知识的佐证,故文献考证是壮医成就的重要佐证形式,以证明壮医的历史真实性、存在性和历史技术水平,也佐证一些目前中医药技术的起源。诸上所论壮医药各方面的特色提示在壮医药概论教学中,除按现在教材内容分类章节讲授主体形式基础上,在合适的地方也宜穿插一些知识要点的如壮民族文化、民俗、地域特色、民族特异性、自治政府卫生政策、口传心授等主题的专题讲授,以丰富知识背景。
七、在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诸方面的佐证壮医药的存在形式和客观事实后
结合壮族地域气候特点的发病观和疾病谱基础;并在中医药文化渗透基础上和无文字记录便于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上;可以理解壮医理论体系的历史概况,至少应该简捷、易理解、易解释,故形成“三气同步观”、“壮医生理病理观”、“壮医的三道两路观”,以及壮医理论基础上的客观指征如目诊、甲诊、腹诊等壮医的诊断学基础。这些理论隐约可见于壮医的传统历史中,但较多具体成形的壮医理论也只有30年以内,如何理解其历史必然性是一个艰难的问题。但至少相较于中医的观点,其肯定有特异性、民族性和传统性;如“三气同步观”形似中医的“天人相应”观,但在具体的解释病情和说明治疗时使用得更广泛和具体。壮医的“巧坞主神”理论较中医五脏主神更具有壮医特色,也更符合“脑主神明”现代简明之说。“三道二路说”更符合壮族的历史传统,远较中医经络腧穴容易记录,易于口传心授等。了解这些概念的壮族历史地域特色是增加肯定壮医理论的基础,达到本课程教育目的。如上,壮医药医疗实践的地域特点决定的“毒病说”,就说明了壮医基于外邪所致的地方病“痧”、“瘴”、“毒”、“盅”、“风”、“湿”等主要疾病谱,而当今壮医基本理论的建立,如三道两路理论,就补充了壮医基于外邪所致的传统地方病外的壮医杂病辨证体系,即三道病、二路病,也补充了可适用于壮医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儿科等各科杂症辨证。另外,壮医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壮医基本属性,决定着壮医的地位和水平,又决定了其发展状态,如历史上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政策既是促进壮医发展因素又是阻碍壮医发展的因素,决定壮医的总体水平不及中医,但又保持了壮医药特殊方面的先进性,以及壮医药的民族特异性,因而决定了壮医在历史上作用、水平和地位。
八、注重中医药、壮医药的比较研究,肯定壮医药的民族性、特色性和传统性
“壮医药学概论”是壮医药学的入门教程,也是壮医药学各论中引用较多或占较大份量的素材,其份量远较“中医学导论”之于中医学各论中素材多,故其在壮医药学中的地位不光是一门专业思想启蒙教程,更是一门壮医药学知识简编读本,也是其他专业壮医药学的普及读本,在壮医学药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深入了解该课程地域、历史、文化、民俗、民族背景和基础知识,就基本上算得上较具素养的壮医师了,各个方面内容自然延伸、丰满为现在壮医药学各门具体的专业课程,因而,也就很利于更深入的壮医学专业各门课程的学习,更有利于树立稳固的壮医学专业思想。如注意以上诸方面线索的知识组合,并注意丰富、丰满医药背景知识,寻找更多的可视教材的支持,注意讲授的技术、艺术,仍不失为内容性、系统性和趣味性的一门课程。
九、学习掌握的壮医药学概论壮医基本理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传统性
最终要从各方面理解、说明并落实现在已成型的壮医学的成就和形成基础的理解、认识,坚定对目前成形状态的壮医基本理论的科学性、客观性的认同,更坚定壮医药学专业的专业思想基础。同时为找到壮医药理论和学科建设进一步系统挖掘整理的科学方法,这也是“壮医药学概论”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以达到更好地完成普及壮医药学知识、巩固专业思想、坚定发展壮医药学的教育基础任务,达到科学整理挖掘多门壮医学新的科学教材和更系统的壮医学科学理论。
十、结语
关键词:农村青年;创业;扶持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03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已成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鼓励农村青年创业不仅能解决好创业者自身的就业去向问题,而且还可以形成倍增效应,通过农村青年创业带动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
一、湖北省农村青年创业存在的问题
据湖北省统计局统计,湖北省农民工外省务工人员达619.04万人,占总外出从业人数的57.49%,而农村创办企业发展缓慢,吸纳劳动力的数量十分有限,在当地农村创办企业务工人员为138万人,仅占湖北省外出总人数的15%[1]。
1.创业成功率低。首先,创业优惠政策不够完善,阻碍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虽然各级政府都出台了鼓励全民创业的文件,也制定了一些创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缺乏“一站式”的服务,创业信息不通畅,农民创业承担的风险很大,扶持优惠政策又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没有相应的服务部门领导,所以许多优惠政策成了给农民工的“空头支票”。其次,创业申办程序手续复杂。据调查,创业审批要经过工商、税务、环保、卫生、房产等多个部门,由于有些部门服务意识差,经营审批手续复杂,门槛高,收费重,“吃,拿,卡,要”的现象十分严重[2],因而制约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最后,创业培训机制需要完善。在创业项目选择、申报办理程序、经营管理理念、产品推荐及企业形式建设等方面缺乏相关的知识及有效的领导,从而影响了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创业的缓慢发展,最终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当地就业率低,制约了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
2.农村创办企业规模小。农村创业需要资金支持,只有有了雄厚的资本,才能使这些企业做大做强。而农村一直未形成一个有效保证农村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得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农村经济“雪上加霜”。作为信贷支农主体的农村信用社,由于缺乏资金实力,面临资金筹措困难[3],造成农村金融环境滞后,导致农民创业融资艰难。尽管有一些企业市场前景较好,但由于融资举步维艰使得这些好的项目无法扩大规模,始终停留在小规模的行列,因而实力弱小,所能容纳的农村劳动力十分有限。大部分创业者都认为,目前,农民创业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正规金融信贷比例较少,资金匮乏已成为农村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
3.农村创办企业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尽管湖北省加大了农民工技术培训,但因为农村创办企业实力不足,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培训过技能型农村劳动力纷纷“孔雀东南飞”,走向沿海发达城市,而使本地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的困难处境。因而出现了“企业技术人员不足——企业发展缓慢——实力不足——工资待遇水平低——对熟练技工的吸引力弱——企业技术人员缺乏”的恶性循环怪圈,影响了这些农村创办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而影响了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
4.创业能力差。据统计,湖北省农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20%,其余的全部为初中小学文凭及文盲,因而对创业缺乏相关的技能。一方面他们过着贫穷的生活,渴望改变现状。另一方面他们又由于知识水平低,不知该如何去做。守着几亩薄田,靠天吃饭,等着有一天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去改变他们的贫穷状况。有的农民虽然有创业致富的愿望,但由于缺乏创业的思维和创业的能力,创业活动仅仅局限在个人或家庭,创业层次低。
5.创业者“两型社会”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民由于科学文化水平低,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因而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仅仅把利润和收益作为唯一考虑要素,实行简单粗放生产。如湖北随州地区香菇木耳等农副产品的种植,使许多农民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况,走进了致富的道路。然而,走进这些地区放眼望去,以前茂密的树林光秃了,只剩下一些还未长成的小树苗。这些香菇木耳的生产材料是以无数棵树木为代价的。这样的农村创业只在乎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必然对未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不利。
二、促进农村青年创业的扶持政策建议
1.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成功率。所谓农村创业教育是指在对农民进行学科学、学技术的培训过程中,注重农民的革新精神、冒险精神、开创意识、科学管理和创新技能的培训[4]。创业教育是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的基础,同时通过创业教育,创业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创业者的机会识别和机会把握能力[5]。第一,提高创业教育的普及面,将其扩展到农村地区及广大的民众中。第二,通过向农村发放创业方面的书籍、报纸、杂志等来增加农村青年的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理念。第三,在农村建立创业技能培训班,对农村创业青年进行技能培训,并对他们提供创业方向、创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
2.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增加农村青年创业数量。创业政策完善能激起和强化创业动机[6]。良好的政策对于鼓励和吸引农村青年创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国家不断完善各种创业优惠政策,对于提高农村青年创业方面的作用相当明显。然而许多地方政府由于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影响了优惠政策对于促进创业方面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在完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于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的考察。政府在执行部门之外设立监督部门,专门负责对政策落实情况的反馈。主要包括农村青年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农村青年创业奖励机制、创业企业的行政审批准入门槛等有利于鼓励农村青年创业的优惠政策。
3.加强金融资金支持,提高创业可能性。湖北是中部地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村收入普遍较低,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青年创业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村青年创业的资金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发挥金融对于农村青年创业的支持作用,特别是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由政府拨款设立区域创业专项资金,加强对农村青年创业的资金支持,对于有前景的创业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据统计,湖北省增加小额担保贷款建立创业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扶持8万多城乡劳动者创业,带动30万人就业。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万笔、18.3亿元,共扶持城乡9.22万人成功创业。从省级失业保险金中调剂了3.5亿元扶持创业,帮助城乡5万人创业,带动二十万人实现就业[7]。另外,要放宽对于农村青年创业的借贷限制。第一,降低农村青年创业借贷要求限制,保证更多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利用。第二,延长农村新创业者的还款期限,保证充足的发展时间。第三,减免农村创业资金的借贷利息,减轻创业者的还贷负担。
4.加强风险规避,增强创业信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农村新创业企业由于科技、结构、资金等方面的局限,竞争能力较弱,导致农村青年创业者承受的风险相当大,必然对农村青年创业的成功产生威胁。而且对创业失败的严重后果的估计也使许多农村青年对创业活动“不敢问津”。要解除农村青年创业的后顾之忧,就必须加强对农村青年创业风险的规避。一方面,在创业过程中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帮助企业预测并应对各种风险,尽量降低企业各种活动的风险程度,提高农村青年创业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建立企业风险保障,设立专门的风险基金,用于创业失败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减轻创业失败对于创业者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减轻农村青年创业的后顾之忧,增加创业的信心,增加创业的数量。从“创业过程中规避,创业失败后保障”两方面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保驾护航。
5.加强创业培训,培养创业人才。一是要把农村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民和返乡农民作为重点。只有开发农民的内在潜力,培育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农民的创业能力,才能真正形成新农村的持续建设能力。开展创业活动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农民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技能,形成农村长远发展的动力源[8]。二是支持鼓励各类培训机构针对农民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需要,开展多种形式培训。要注重把政府支持和社会培训结合起来,对掌握一定技能又有很强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重点培训,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指导,通过案例分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受训者的创业能力。三是培训机构不仅要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增加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把建设“两型社会”的理念贯彻到创业活动中。
6.完善社保制度,提高工资水平。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面向城镇所有非农产业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二是对依法转让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进城的“新市民”,与其他城镇居民同等对待,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对保留生产资料进城的居民,也可暂缓纳入,以减轻社会保障压力。三是农村创办企业要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完善企业内部的保障制度,为企业员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并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员工的业绩作为标准,来增长员工的工资,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
参考文献:
[1] 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EB/OL].湖北省统计局,http://,2013-03-01.
[2] 中国科协“新农村建设创业能力研究”课题组.培育创业型新农民建设创业型新农村[J].求是,2007,(11).
[3] 张耀光.新农村建设要理解片面性[N].光明日报,2006-05-20(6).
[4] 贾文华.农村创业教育与农民收入的相关研究[J].农业考古,2007,(6).
[5] 戚迪明,侯立白,景再方.国外创业政策对中国农民创业问题的借鉴[J].农业经济,2009,(3).
[6] 王玉帅,黄娟,尹继东.创业政策理论框架构建及其完善——创业过程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
六只小绿碗,学费不堪回首
汪涵的收藏爱好是从1998年正式开始的,至今已有十四个年头了,不过要宽泛道来。据汪涵自己考证,他从孩提时期,就踏入了收藏界的半个门槛。
汪涵,上世纪70年代初生于苏州,在苏州园林旁长大,每天跟着祖父逛公园,是他童年最大的乐趣。常常是祖父拎着个鸟笼,小屁孩在后面跟着,像模像样地看碑林、看花草、看园林、看太湖石。那段经历和记忆,为日后汪涵走上收藏道路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真正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是在1998年汪涵24岁生日这天,有一个喜欢玩玉的朋友,从广东那边收罗了一堆玉器拿到生日会上说:“今天你生日,随便挑一个吧。”汪涵瞅了半天,贪心地挑了里面一块最大的玉圭。后来他们请来一位地质研究所眼力很好的老教授给瞧瞧,“东西都不靠谱,就这块玉圭年份不错。”汪涵喜上心头,于是有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戴着他无意中得到的生日礼物上下班。玉圭有点沉,常磕得他胸前青一块紫一块的。生日挑玉这件事,让汪涵内心的那颗搞收藏的种子苏醒了,看来他对古董还是有点眼力的啊。于是,他兴致勃勃地加入到古玩市场的淘宝大军之列。
清水塘这条街是长沙出名的“鬼市”,每到周末,清晨四五点的时候,就聚集了从各地来卖古玩字画、旧书杂货的小商贩,特别热闹。有一次,在鬼市的一个小摊位上,汪涵看上了一只绿色小瓷碗,颜色特别漂亮,暗刻花纹。商贩见他感兴趣,口若悬河地一番吹嘘,汪涵越看越喜欢,价钱也合适便买下了。隔了一周,他再到清水塘,结果又发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咦,怎么又有一个?商贩说,您运气太好了,这碗原是一对,老太太精明,上次我去收货只拿出一只,这次才把另一只拿出来。汪涵一听,美滋滋的,这下还配上对了。
可隔了一星期,啊,又出现了两只小绿碗!汪涵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对方回答得很在理,“涵哥,对不住您,这老太太贼精了,是四个一套。”
汪涵心里一琢磨,每次都能看到,没准也是缘分,别下次再出现绿色小盘子就行。接下来再去清水塘,汪涵的心里有点紧张了,他特别怕在茫茫晨色中看到闪着小绿光的碗。他对朋友说:“那玩意不是狼,但是比狼眼睛还让人觉得直打寒颤。”果不其然,再去,嗖嗖,两道小绿光又出现了。汪涵郁闷啊,“哎呀,你这又是什么情况?”对方也特诚恳,“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四个怎么能是一套呢,是六个,六六大顺,这才是一套,不可能再有了。”直到现在那六只小绿碗还齐刷刷地在家里摆一排,没舍得扔。
小绿碗让汪涵在鬼市出名了,只要他一出现,消息树就被放倒,狼烟四起,大家相互传手机短信奔走相告,“汪涵来了,要杀猪的快磨刀呀,真东西快收起来,假的都拿上来,价格赶快换。”然后,他就会被拽过去,好多托儿佯装成路人甲乙丙丁。被古董完全迷了心窍的汪涵,硬是没看穿那些人拙劣的演技,反而将瓷板、花瓶,还有那时候特别流行的雕花木片、窗棂、大门板都弄回不少。长进之后,那些所谓的民国坛子、罐子,都放家里做小垃圾桶了。
交了这些入门学费后,汪涵开始正经八百地研究起收藏经。为了提高眼力,他经常跑到博物馆去看一些标准器,经过努力还成了湖南博物馆第一批二十几名高端会员之一。有了这层关系,馆里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拿出一些文物真品,让他们这些会员有机会分辨真伪。另外,他们还有机会进入考古现场,观察出土文物的具体状况。经过这些有效途径的锻炼,汪涵对古玩真伪的分辨能力越来越强。
那时候正好湖南卫视《玫瑰之约》改版,汪涵搭档杨乐乐。为追求杨乐乐,汪涵送了她一把湘妃扇,因为之前听说过汪涵小绿碗的桥段,杨乐乐死活没接他这礼物。后来,他听人说,情侣之间不能送扇子,那代表“散”,他这才恍然大悟,竟是他会错了意啊。两人结婚后,杨乐乐还总拿这件事情来取笑汪涵。汪涵就会一本正经地说,“那扇子可是我当时最值钱的家当了,我把我最值钱的东西都给你了。”
抱得美人归,事业又稳定后,汪涵的收藏走上了“征途”。而且他认识了画家李凤龙、收藏家谭国斌这些朋友,他突然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进了收藏正规军。
贪痴避满怀,不伤身
2005年,汪涵开始接触字画,第一件真正意义的藏品,当属2006年前后在香港拍得的一幅“入于真实境,照以智慧光”的弘一法师的对联。对联很小,如今就挂在他家里,每每看到,总会让他的人生多一番领悟。后来他的藏品不断丰富,包罗万象,最早可追溯到明清,如陈豫钟等人的手札就是清代西泠八家的作品。
经人介绍认识了画家李凤龙后,汪涵对古印收藏的情趣也日益高涨。李凤龙是画家,喜好篆刻,有古印情结。因为高中那会儿,汪涵也学过篆刻,看到李凤龙收藏的印之后,感到很是亲切,他就迷上了古铜印,只要哪儿有这方面消息,他都会飞奔而去。这一上道,反倒还弄出了点名堂。汪涵的古印收藏极为丰富,官印私印皆有,至少也有两三百方了,其中不乏极少见的精品。连李凤龙都如此评点:汪涵的古印收藏在全国范围内来看,算得上是一个人物了。
在这众多的铜印当中,最让汪涵觉得骄傲的是一枚“龙门山”,绝对算是“重器”。这方印汪涵是按私印买的,因为官印要比私印贵很多。拿到印之后,汪涵就在琢磨,如果是私印,他的主人就是姓龙,叫门山,显然不太可能;如果是姓龙门,叫山,是否有可能呢?他就找来清代张澍写的《姓氏寻源》查阅,发现确实没有“龙门”这个姓氏记载,这方印至少是填补了空白,他顿觉一阵欣喜。但他的“追查”并没有到此为止,如果确有“龙门”这个姓,那它又该来自哪里?在这份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又找来许多资料考证,最后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考出了根源。原来“山”是汉景帝孙子的名字,因为给皇帝供献黄金的成色不足,即现在所说的偷工减料,被谪到龙门一带,去王为侯,然后他就以龙门为郡望,“龙门山”便是由此而来。这方印,既可以说是刘山的私印,也可以看作是他的官印。这次汪涵可是捡了个大便宜,出手此印的卖家也着实后悔了一把。
要说起来,古铜印收藏偏冷,不合当今时宜,但在汪涵眼中,那一颗颗铜印,其实是心中沉静的砝码,让他在纷杂的舞台上得以安宁。经历了几年收藏路上的摸爬滚打之后,汪涵的收藏更显老到了,只是如今他已很少去古玩市场淘货,更多的是在春秋两季奔忙于北京、杭州、香港间的拍卖行。而且他也学精明了,每到拍卖季,国内的拍卖行会给他发来画册,他会把他看中想要的东西那页折起来,先悄悄跑去看预展,同时请专家掌掌眼。等专家点头认可,他才出手。其实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潜伏”。
你想,汪涵这张脸全国人民都认识啊,一看他来,肯定会哄抬物价,原本十万就能搞定的东西,非得叫价十五万。这不仅是钱的问题,那多出来的五万块其实买的就是两个字―“傻冒”!玩收藏也得玩点策略,所以每年的拍卖会,汪涵从不在现场露脸,只在固定的酒店订下一个房间,用电话“遥控指挥”。如果工作忙走不开,他就会委托朋友去看,遇上比较好的拍品,朋友发图片给他。很少上网的汪涵在家通过手机看图片,为此特意买了部iPhone手机。
但这样的工作方式难免会出现疏漏。现今拍场上的赝品屡见不鲜,汪涵就遇到过。那是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汪涵委托朋友拍下了一幅方力钧的油画。等拿回来后,他请几位认识的专家来掌眼。几个专家分成了两派,有人说这画是真品,有人说是伪作。汪涵也糊涂了,这画拍得有点冒险了,但他很快安慰自己,既然玩这个就得伤得起啊,即便画是假的也权当买个教训,因为这伤了和气再气坏身体,那太不值了。
人生如收藏,享受“独乐乐”
玩了十来年的收藏,汪涵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收藏经。但凡看见,就莫错过,用明年、后年的价格买今年的东西玩。收藏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只要藏者喜欢并能从中获取愉悦就好。所以,看到汪涵的藏品,人们一定会哑然失笑:居然还有三十多年前用过的学生手册,以及初中作业本、日记本,还有很多小时候玩的很多烟标。
有一位湘籍的空一师傅,来长沙探望汪涵时,专门带了满满一盒小时候上学路上捡的鹅卵石给汪涵看。这些石头他十多年一直带在身上,摇起来哗哗地响,听到声音就仿佛重新走在去往小学的路上,找回了用脚踢石子玩的童趣。在汪涵看来,那些被玩得油亮的石头,就是空一师傅最珍贵的收藏。正因此,他最初的收藏更多的是家族的记忆。父母结婚当天买了一张杭州地图,成为汪涵最珍贵的藏品之一。他专门请父母在地图上签了名,准备等房子装修完全后,装一个镜框,与父母的结婚照摆在一起用心珍藏。除此之外,汪涵家里还有两个玻璃坛子,是当年一个外国公使夫人送给祖母家的。日本人打上海时,他们就是抱着这两个玻璃瓶,夹着一个暖瓶跑出来了。
除了这些眼见得着的藏品,还有一种是让汪涵更珍惜的收藏方式。他从没觉得具象的东西就一定是收藏的本原,工作的时候可以收藏那些嘉宾的话,借收藏某句话,你可以收藏一个特别值得你怀念的人,人生每时每刻都在收藏。
随着藏品越来越多,汪涵觉得这家里也放不下了,得给这些宝贝们找更合适的安身之所才行。于是,2011年7月,汪涵在长沙市某大厦的24楼开了一家“培荣书屋”。多年来他从各地搜罗来的文化、历史、艺术的书籍有了安身之所,而且那些古铜印、小瓷碗、名画也都拥有了一方宝地。
从拍卖会市场买来的古代篆刻大师的手札,既有早年购得的清代书法家陈鹏年的作品,也有已故国学大家、诗人、书法家豫逸夫先生和八十多岁高龄的湖南当代书法家、收藏家练肖河特意写给他的墨宝。自从开了这家书屋,汪涵也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了栖息之所。只要闲来无事,他就会跑到书屋里看书。拿个小蒲团,挑选自己最想读的三本书,然后洗手,点一根檀香,放一段古琴曲,泡一杯好茶。通常,还会在一旁放上纸笔,每有心得便随手记录下来。在朋友圈里,汪涵被称为老古董,因为他很少上网不会打字,也不开微博,过的是老人家的生活,喜欢待着,喜欢看书,喜欢收点老物件。
对朋友们的评价,汪涵自有自己的一番道理。他说现在众乐乐的机会太多了,网络、通信这么发达,出了个什么事大家就众乐乐。微博恨不得把自己的隐私全都告诉公众,全都是一个“众乐乐”的社会,追求“众乐乐”、期待“众乐乐”、被“众乐乐”,“独乐乐”的机会反倒少了。
为什么在书法学习中会出现大面积的“广种薄收”现象呢?据笔者多年来的书法临习和教学实践,总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热情乏毅力,思想准备不足。字是人的第二脸面,许多人不止一次下过练好书法的决心,但面对诸多选择时,往往先顾了其他。即使首先挑选书法作为重点突破的,若不能客观评价和激励自己,在悟性和基础都很差的情况下,企图在几个月内书法水平有很大提高,最后也只能是失望多于期望。
清代梁山舟答张芑堂书谓,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应该承认,在艺术领域,人的感悟能力是有差异的。具体到练习书法来说,每个人适合练习的书体和进步的节奏跟别人不太一样。这就好像赛跑,有的人擅长短跑,有的人喜欢中长跑;有的人是中途发力,有的人是后来居上。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半途而废都是要不得的。它不仅会使你打消练书法的信心,而且会使你对干好其他事也产生怀疑。长跑中最难受的时刻叫“极点”,冲过了就会好受得多。学书法也有一个困难期,跨过去后你将油然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或许,我们未必能成为书法家,但把自己的字写得好看点绝对没有问题。
练习书法是件苦差事,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何耐得寂寞、苦中求乐、拒绝各种诱惑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第一道关隘。
2、方法不对。不少人甚至从幼儿园起就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练习书法,慢慢长大后自己也能有计划地临习,有的人还下过不少工夫,但收效不一定很好。根本原因在方法不对头。
拿硬笔书法来说,主要问题有两个:一、重复自己。二、摹多临少。许多家长和学生不会选帖,随便拿一本就写,而写时总带有自己的影子,几年下来养成了不少坏习气,在“难以忘我”的情况下,即使有优秀的字帖在手,也很难写出范帖的风神来。同时,大家所用的字帖多是可用透明纸描红的,描起来的效果当然不错,一放下字帖就傻了眼,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说到底是缺乏临尤其是背临的必然结果。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而写软笔字呢?很多人不会挑选适合自己的书体和字帖,有人以现当代某所谓名家为师,有人不习楷隶而直取行草,有人三天两头换帖,根本看不出他写谁的。好高骛远、拔苗助长带来的后果只能是空有剑拔弩张的气势而缺乏含蓄蕴藉的神韵。
也有的人,毛笔字写得不错,钢笔字却不咋样,关键在两者之间的关节没有打通。
3、缺乏指导和交流。历代书法家中,自学成才的不是没有,但更多的要靠名家指点和提携。聪敏如羲、献父子,敦厚如颜真卿、沙孟海等,如果没有家学渊源和师友点评,恐怕他们的成就也要大打折扣。诚然,通过艰苦的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弥足珍贵,但怎样利用别人的经验使自己少走弯路才是当务之急。参加书法培训班等团体,至少在三个方面优势明显:同学间的相互激励、老师总结规律和评长论短。大多数青年人缺乏自制,自行安排很可能非常随意,也缺乏系统性。
4、学养不够,太急功近利。书家和书匠的最大区别在学养。眼下整个世风比较浮躁,很多人在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显得根基薄弱。比如连几首唐诗宋词都搞不懂,更不用谈诗文创作、对联拟就了。这样就很难出现诗书俱佳、感情充溢的作品。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现在的图书市场,几乎很难找到没有纰漏的出版物,即使权威部门的产品也不例外。而放眼历届国展及评委的作品,正文及落款出错的也不在少数。
学习书法,不能只想着名气或获奖。书法作为艺术,至少应该是淡泊名利的,有太浓烈的功利意识,必然坐不得冷板凳学不到真功夫,拿出来的作品也一定会充满着市俗气。
影响社区居民书艺提高的因素还有很多,但就以上这些方面来说,应该如何应对呢?
1、正确认识书法的功能。书法是走向社会的通行证。拿起试卷,老师眼前一亮;平时临习,同学肃然起敬;毕业求职,领导刮目相看;大笔一挥,观者纷纷赞叹……这些都是书法的魅力所在,也正因为它具有如此奇妙的作用,才激发居民纷纷为自己的“第二脸面”美容。历届大学毕业生中因字体漂亮而找到好工作的大有人在,这些例子对居民非常具有吸引力。在讲课过程中多穿插些类似实例,可以坚定大家学好书法的信念。另外,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以书会友。鼓励大家通过书法学习广结友谊,体会临习过程中苦尽甘来的妙处,学会以书法调养身心,使自己的审美眼光在自觉不自觉中得到提高。书法同文学、美学、考古学等的关系非常密切,引导大家在自娱娱人的过程中打通知识的界限,寻求多方面的发展。
2、多种方式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帮助大家达到一见字帖技痒难耐的程度,那书法临习就绝对是一种享受而成为人生所必需的了。在临习之初,要多发现闪光点。一旦自己有了信心,兴趣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再不用别人牵着鼻子走,而会主动寻根求源,汲取跟书法相关的各种营养,很自然地达到对各种知识的融通。
除了自身要不断激发热情外,同学间的比照十分重要。当班里某个同学一下子冒出来时,其他人会想法迎头赶上。当然,他们间可以互相取经了,也可以通过请教其他人使自己尽快提高。有竞争就有了活力。每期我们都会安排同题展览,也尝试让大家模仿围棋赛一人一步而一人一字或数字,写好后挂起来,优劣毕现,无论对谁都是一种鞭策。
还有,古今名家的成才经历、书法作为产业的市场前景、各种比赛和展览等,都可以唤起大家心底的渴望。许多书法爱好者是在围观现场写春联、现场书法大赛中坚定学习信念的。
3、科学安排学书进程。初学书法,宜选楷书或隶书某一名家名帖,打好基础。从点画到结构再到章法,一步一步来,务求笔法纯正、结体合度、整篇切合原帖的神韵。一般来说,最少需要三本帖:一本大字的,重点讲点画、结构,一本原帖(墨迹更佳),通过读与临不断体会原汁原味的碑帖风采,一本集字的,练习创作作品,建立初步的成就感。常言道:“字无百日功”。通常三个月下来,同学们大都能初通堂奥。如果能“知人论世”,翻阅一下《历代著名书法家评述》等,并进而对照书家其他作品,你会对所选目标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追源溯流,旁涉他家他体,心底将会产生豁然贯通之感。到了一定水平后,应多向各地名家请教,确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并尽可能参加一些比赛或研讨交流会等,提高自身的层次,进而在领略传统的基础上逐步确定自己的创作路子,同时不断修正提高。
不管学软笔还是硬笔书法,一定要注意“学以致用”。不少同学一走出书法课堂,马上恢复了“原生态”,笔记、作业中还是老样子,总摆脱不了以往习惯,如此就像猴子掰玉米,边取边弃,何时才能达到较高境界呢?也许刚离开原帖,我们会一时间如“邯郸学步”般无所适从,但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你会走出“四不像”的泥潭,从而走向“形似到神似”。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并在旅游、逛街、翻阅书报时做个有心人,看看人家碰到类似情况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