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1篇

摘要:对外汉语教师要对教学本身有理性的认识,要有技能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才艺,要有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等。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习者母语的语言特点,了解其在学汉语时最容易犯什么错,以及学习者自身的文化背景等。可以说,除了丰富的汉语知识外,这些都离不开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关键词:主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文化背景;语言

近年来,全球“汉语热”频频升温。据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介绍,在很多国家,学汉语的人数正以每年5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四千万,共有9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三百多所孔子学院和三百多所孔子课堂,有10g个国家、三千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全球学汉语的热潮成了无法阻挡的势头,全球“汉语热”传达了世界人民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讯息,古老而不再神秘的东方语言焕发出了新的的生机。

“汉语热”的兴起直接导致了对“汉语教师”需求的激增。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预计到2010年底,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将达一亿人,至少需要五百万名汉语教师。目前全世界每年至少需要一万名对外汉语教师,而我国仅能派出2000人。而与对外汉语教师紧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对外汉语人员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短板”问题,对外汉语人员在自身素质、对外教学实践中还不能完全适应各国的需求。

确实,对外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会说汉语并不一定能教好汉语。对外汉语教师要对教学本身有理性的认识,要有技能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才艺,要有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等。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习者母语的语言特点,了解其在学汉语时最容易犯什么错,以及学习者自身的文化背景等。可以说,除了丰富的汉语知识外,这些都离不开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一、以普通话为标准

《世界汉语教学百科辞典》将汉语定义为汉族的语言,中国各少数民族的通用语言。现代汉语有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等方言,其标准是普通话。而普通话作为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及其高级形式,指的是目前通行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正式交际领域,由政府提倡和推广的规范化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言规范。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对于一名成年人而言,母语之外,掌握第二语言的难度往往是很大的。特别是汉语,一般认为,外国学生学汉语比中国学生学外语要难得多,这和汉语本身的特点有很大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试想想,中国的语言如此丰富,方言如此之多,有些我们自身都听不懂,如果不以一种我们自身都能接受、都能听懂的语言作为统一的标准,那还怎么去教外国学生呢?岂不是让他们越学越糊涂,越学越困惑,越学越觉得困难,这对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对于汉语的对外普及都是极为不利的。由于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普通话”,具有极强的交际潜力、社会凝聚力和对其他方言的影响力,因此,普通话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范式,是不容置疑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以普通话为标准,这是顺利完成对外汉语教学任务、引导外国学生进入汉语世界的前提和关键。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语言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地排除地方方言的影响,提高普通话水平,提高日常交际中准确使用普通话的能力,以适应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二、注意汉语语音教学

学习一门语言,发音是基础。汉语拼音对语音教学、听力口语教学、汉字教学以及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汉语和英语分别作为非形态语言和形态语言的典型代表,既具有人类语言语音系统的共同性,又有其各自的特点。由于汉语拼音和英语在拼写上的区别,外国学生学汉语难免会有点洋腔洋调,这就使得汉语的四声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难点,发音失误也常常闹笑话。比如有的学生把“同窗”说成“同床”,就很尴尬。

对外汉语教师面对外国学生,首先就有正音的任务。由于受第一语言的干扰,学习第二语言时很容易产生语言的“负迁移”现象,即学生用自己母语中的发音来替代目标语言中的发音。语音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发音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汉语学习的效果和水平,影响到他们使用汉语的质量。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可以使学生具有使用普通话的能力,为学习汉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外国学生学习汉语,首先要学好汉语语音。对于汉语中的拼音和英语中的字母,可以用直接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一一对比,认识两者之间的区别,增强记忆。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规律的阶段性,确立教学的侧重点。一般而言,对外汉语教学都是在初级阶段加强声母、韵母的教学,让学生准确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和语音规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分阶段进行:(一)初级阶段: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四声的基本调值发音,初步建立汉语是声调语言的印象,让他们正确掌握不同于其母语的发音方法;而在通过语音关后,应当着重进行声调辨义的相关语言练习,培养学生对声调的敏感,掌握声调在语境中的变异,并加强轻重音、语调的学习和练习,不说“洋腔洋调”,只说地道汉语,向标准普通话的目标努力;初级阶段不能太长,要求不能太高,否则会使学生在初期就丧失学好汉语的信心。(二)提高阶段:随着学生词汇量的扩充、语法知识的丰富,在各种语境中的声调学习以及更高层面上的语音的学习,包括轻重音、语调的学习,则应占据较重要的地位,甚至伴随留学生此后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全部阶段。

三、注意两种语言句式结构上的区别

句子是在语音、字、词、短语等的基础上,形成的表达较完整意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在句式上的表现最为集中、复杂、明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句式上的区别难度相对要大,讲解的难度也要相对大一些。

由于文化和语言习惯上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上形成的主要区别有三点:

汉语句子为意合型或语义型,英语句子为语法型或形合型。也就是说,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英语句子的根据在语法。在汉语中,衡量一串词语是否成立为句子,要看这串词语能否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思。

相比较而言,英语句子的“主谓结构”为句子主干,其他成分则通过各种连带附加关系附着在这条主干上,犹如树枝与树干的关系。人们把英语句子的这种结构称做“多枝共干”型。与英语相比,汉语句号的位置有弹性,句子标准较宽松。有人形象地把这种句子称为“竹节”式结构,也有人称为“板块”式结构。

由于汉语的“意合”特点,有些汉语句子的内部成分常常一一罗列,呈现并排式结构,外形上没主从之分,层 面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标记。在句子结构上,汉语整体上显得头大尾小,有人将其比做“狮子头”形状。因为其状语总放在谓语或句子主体前边,定语无论长短,都置于中心词之前,形成“左分支”结构。这种结构特点往往使得汉语的状语部分长,主谓部分短;主语部分长,谓语部分短;修饰成分长,中心成分短。而多数英语状语的正常位置在主干成分之后,由此形成了英语的右分支结构;英语的定语成分除单词外,多数都置于中心词之后;另外,英语重视末端重量,凡较长的词语或累赘的成分均需后移,有时甚至须使用假主语来避免句子头重脚轻。

四、注意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及惯用语的区别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中国全面介入国际事务,进入国际市场,展开全球合作交流战略的一项重要国策,被界定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面对不了解汉语文化背景和国情的外国学生,对外汉语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并用于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国际汉语教师还要了解所执教国家的基本文化知识,在教学中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汉语和英语的文字上就有最直观的体现。在汉语教学中,这是首先必须向学生介绍的。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中国汉字就大的范畴上说,属表意文字,属象形文字,看字而能知其意;而英语就大的范畴而言,属表音文字。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举出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进行对比,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汉语的“人”字,“撇捺互撑,站立为人”,与英语的man完全不同;再比如“旦”字,其本意为:旦字上面一个日字,表示太阳,日下面的一横表示地平线,所以旦的本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指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候,相当于英语中的morning。这样的例子其实有很多,只要掌握汉字造字的方法,从而不断地加以比较、应用,一定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2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073-02

当前,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灌输式”教学,即对所授知识的重点和考点进行着重讲解,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若想从根本上提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将互动教学模式融入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一、师生课堂互动模式的基本概念

所谓课堂互动模式主要迎合的是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求,以“民主课堂,创新方法”为教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原则,强调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掌握学习方法,而非教师利用传统方法传授知识重点与考试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一地传授知识,应与学生产生良好的互樱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教学过程。首先,在教学模式上不能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局限教学思维,必须跳出这个框架,但考虑到课堂中若没有一定纪律,学生就不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热情和行为,就会影响课堂秩序,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在互动课堂中,教师应当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适当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合理控制课堂气氛与秩序。师生互动模式具有非线性、开放性、非确定性、亲和性、针对性等特点,通常在课堂中会出现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双方站在不同的角度与立场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理解。不仅如此,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自由度较大,而不是教师通过教学经验所总结出来的问题。这种情形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讲解,从而更具有针对性。这是一种极为民主的教学方式,使被动学习的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由教师主导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教学过重中的人际合作,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对提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长远的意义。

二、对外汉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更为迅速,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其教学语言是学生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两种教学形式,一种是大众化教学――课堂教学,一种是个别教学――一对一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除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外,还涉及课堂外的教学实践活动,但本文主要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互动特点及具体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口语课

口语课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这是一个不断试探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反馈的过程。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法,让学生能说、敢说,最后会说。从根本上引导其逐渐偏离日常语言,将对外汉语知识有效输入给学生,使其更好地吸收。

2. 精读课

在精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对话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吸收和理解。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对象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对于汉语水平不高或者是零基础的学生而言,这是能够获得对汉语深刻理解的重要来源。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格外注意自己对语言和语法的使用,这会对学生的汉语习得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3. 听力课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对一地进行交流,让其他的学生感受老师的口语情况,对于较难的部分由教师多次朗读。还可以对某个同学进行特定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教导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听力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授不同的知识和内容。同理,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分为3个阶段:零起点、初级和中级。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考虑到语速问题,因此在听力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听力内容的难易,如同教授幼儿一样,在语言发声和口型上必须采用夸张的变声和变形,再加上适当的停顿,确保学生能够听懂。

4. 写作课

在实际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简单题目,如“我的家庭”等,让学生进行写作,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生活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深入到我国文化和生活习惯中来,才能真正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三、对外汉语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

1. 课前精心准备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当对课堂中能够进行互动的教学阶段进行合理安排,将学生适当地分为几个小组,以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为指标,把学困生安排到各个分组当中,这样既能够平衡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又能够使小组中的学生互相帮助,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因为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学生基本为留学生,汉语对于这些来自各国的留学生而言,与母语相比会有极大的差异,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表现得十分有亲和力,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有充分的交流,也需要适当的眼神交汇,这能够有效地安抚学生的情绪。学习内容上的准备,也应该符合该课堂中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适度的拔高空间,但必须要考虑实际情况。

2. 课中合理安排

课堂教学,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方法的关键环节。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课堂视作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并将这种意识传达给学生。与此同时,课堂也是一个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彼此交流的平台,应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一些可行方法,如增加课堂上的游戏环节,通过身体语言猜词汇,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教师与某小组中的一名学生在讲台中随意抽词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辅助作用,提示学生对不熟悉的词汇进行正确地表达和发音),将有字的一面展现给所有学生,而无字的一面朝向自己,每个小组再选出一个人通过身体语言向抽卡片的同学传达纸板上的词汇,耗时最短、猜对词汇最多的小组获胜。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

3. 课后及时总结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已经对教学内容有了更好地吸收和理解。课后复习也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记日记,内容主要是学习心得、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知识的总结,也可以是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日记进行批注和回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进一步激发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对外汉语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教学实施探究

1. 角色的转变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要明白自己不再是一个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的角色,而转变成为一个被学生提出不同问题的角色,这是从“提问者”到“被提问者”的转变。只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够证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点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与吸收,这也是开放性课堂中的一种典型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技巧,能够将知识点讲授透彻、传达清楚,并且能够迎接学生对自己的挑战。

2. 心理的转变

教师常常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祖国花朵的“园丁”,但如果教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这将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具有跨国籍、跨文化的特殊性,相较于对本国学生的教学,对外汉语更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对于留学生而言,汉语是一门全新的语言,他们的母语同汉语有着极大的差异,在语言理解上也会因为文化的差异产生困难。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赞美学生,不同阶段的教学虽然有不同的标准及要求,但对学生微小的进步也不能吝啬夸奖。一旦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效果。因为笔者采取的是互动方法,在课堂中学生很有可能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教师有所不同,这是正常现象,教师不应该因为面子问题而与学生争论不休,对学生的观点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如果在课堂中不能够让学生与自己的观点达成一致,可以在课后再与其深入沟通和交流。

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互动模式在其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方法和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互动,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莎.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生互动对比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2009.

[2] 张海涛.对外汉语课堂中师生互动言语的篇章分析[J].语言与翻译,2012,(1):73-77.

[3] 孙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模式探究[J].华夏地理,2016,(5):50.

[4] 鲁亦斐.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师生互动模式中的教师活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 黄卫萍.对外汉语课堂的师生互动模式探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地域文化渗透 O2O模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交流不断加深,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世界渴望了解中国,学习汉语的风潮风靡开来,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汉语热”的持续升温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之际进一步完善国际汉语教学及推广是国内研究者及专家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问题。同时,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和广博性决定了地方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地域文化渗透。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结合本地特色资源创新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模式,将地域文化渗透形成一个高效实用、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成为一个意义深远的研究课题。

二.地域文化渗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甚。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Sapir,E.)在对语言与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展开调查后得出结论:“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1]如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是随着我国国力增强而带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学科深入拓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课题。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著名学者刘教授一再强调:“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2]

然而,对外汉语教学相对于其他语言教学而言,本来就有特殊性。中国文化的复杂和广博决定了地方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必要实施相应的地域文化渗透。就汉语语言本身而言,其经过了数千年的薪火相传,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内容繁复。从教学对象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学习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接触汉语以前已经在母语环境下形成完全有别于中国文化的与文化行为与思维方式,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可能产生“文化休克”带来的跨文化障碍[3]。所以,通过地域文化渗透丰富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十分必要。程书秋认为地域文化环境适应的程度高低对留学生能否成功习得汉语起着决定性作用[4]。留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从地域文化找到切入点,通过当地的方言、饮食、婚丧习俗、民风民俗、民间信仰、民居等真真切切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及汉语的深度,使汉语教学更生活化、情景化、交际化。

三、地域文化研究

1.地域文化教学内容

将地域文化科学合理地渗透至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之中可体现以下几个优势:首先,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半开放的地方社会,课堂上教授的地域文化在课下可以很及时地得到验证,而在验证过程中留学生可以深化对文化的认识并提出更有益的思索。其次,一些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对其所生活的地域文化也是了解颇深,可以有计划地向留学生传授。再次,从留学生每天生活的文化语境出发,由地域文化引申到中国文化有利于帮助他们将课本知识实际运用于实践生活。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5]。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曾吸引众多国内外游者来此探胜怀古,观光旅游。白娘子水漫金山、北固山刘备招亲、梁红玉击鼓战金兵、岳飞圆梦金山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美丽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周围苍山绿水相映成趣。基于此,本文将课题组高校所在城市的镇江文化作为本次对外汉语地域文化渗透研究首选的研究对象。

2.地域文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任何背景、任何母语和任何汉语水平的学习者常使用同样的教材。而在现代教学观念里,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外汉语旨在培养外国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而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分阶段地进行。基于此,本文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反映留学生对镇江地域文化内容的学习情况。另外,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团队着手研讨地域语言文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科学合理地设置文化教学课程。依据HSK汉语水平测试成绩及地域文化问卷调查将受试留学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针对不同母语文化背景、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文化教学课程。

四、O2O地域文化渗透模式的创新研究

O2O文化教学模式以信息量大、快捷、实时性为主要特征,能有效保证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性[6]。其中,最能体现其与时俱进的实证是汉语学习者对网络新词汇的学习。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兴盛,应运而生的网络新词汇与中国当前民众的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了解中国舆情、民情、社情、国情的窗口,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这些网络新词具备新潮时尚、简洁生动、幽默风趣的特征,其数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传播面之广、影响力之强不可小觑。对外汉语教师帮助汉语学习者利用互联网交际平台学习网络新词,不仅能让学生获取鲜活的实用性语言,提高交流能力,还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中国文化动态,强化语言附带的文化属性认知,从而使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焕发新活力[7]。

基于此,本项目设计的O2O地域文化渗透模式将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活动与线上教学资源进行融合,充分发挥线下课堂的互动优势与线上资源的共享优势。满足留学生对地域语言文化知识的移动式访问,最终形成一种碎片化、个性化、自主化的理想教学模式。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4篇

1网络新词语的特点

首先,网络新词语具有言简意赅,方便快捷的特点。根据调查显示,从已发博客内容看,超过九成的人认为网络语言比普通语言更能传递信息,认为网络语言简洁而且快捷,更有表现力。网民们为了方便交流,避繁就简,充分发挥想象力,以旧创新,创造出大量网络词语。例如:JJDD:姐姐、弟弟、GGMM:哥哥妹妹、55555:哭(谐音)886:拜拜喽(谐音)、3Q:Thankyou,谢谢(谐音)等等。这些网络词语大多采用谐音或缩写的方式,用几个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就将所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使用方便。其次,网络新词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网络语言比传统语言更具表现力,更加幽默诙谐、生动活泼,在其结构和形式上,这些新词语则将诙谐与调侃的色彩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1]例如“给力”“、杯具”“、神马都是浮云”“、打酱油”、“有木有”等。网络新词语成为了人们调侃、诙谐、自嘲的形象反映。再次,网络新词影射现实,新颖鲜活。网络语言与现代时代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及时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状态。诸如“低碳”、“世博”、“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煤超疯”等网络新词反映了社会物价上涨的现状;胶囊公寓的出现反映了当前的住房问题;再者,网络时代网络新词语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变动,记录着中国网民的心路历程。

2对外汉语网络新词语教学的必要性与作用

2.1对外汉语网络新词语教学的必要性

(1)对外汉语现实教学和日常交际的需要。随着“汉语热”的兴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学习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但是,目前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还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新词语的快速发展就十分值得对外汉语教学者的关注。网络时代使得网络新词语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而网络新词语更应值得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视。完善对网络新词语的教学,不仅丰富了学习者的交际语言,也拉近了学习者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因此,对于网络新词语的学习是势在必行的。(2)网络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汉语热”掀起了一股全新的浪潮,这股“热潮”吸引了大批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地位也与日俱增。词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的词汇越多,就越能确切地表达思想,而网络新词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与时俱进的需要。[2]当今网络时代,网络新词的大量涌现,反映着中国当下的社会生活。所以,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当下流行的网络新词语。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将网络新词语增添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更广泛地发挥语言交际功能,体现时代的发展。

2.2网络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的词汇教学就是教授一些基本的汉语词汇,可以依据对外汉语教材。但是这些教材中丝毫没有最流行的、最为广泛的网络新词语,这样就会对留学生造成日常交流和获得最新资讯的认知和理解上的障碍。当今网络无处不在,人们也以极大的热情痴迷于网络,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通过这些新词语来感受当下社会,这些网络新词语也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现实社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些生动形象、简约便捷、幽默诙谐的网络新词语会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积极效果。此外,网络新词语大多与当下的社会生活联系较为紧密。[3]网络新词语可以吸引留学生的主动关注,起到促进自学的效果。对网络新词语的学习,学习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还实现了教学初衷,一举多得。(2)提高汉语的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学中,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可以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网络新词语的教学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扩大学习者的交际范围大有裨益。收看电视新闻、上网是留学生了增强汉语交际能力,解当下中国社会,扩大交际范围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留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新词语。网络新词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信息,学习网络新词语,可以使留学生真正了解新生事物,消除文化差异。此外,掌握这些最新最流行的语言可以避免语言障碍,增强沟通的趣味性和亲切感,拉近了朋友间的距离,缩小了文化差异。(3)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近年来,我国不断涌现出大量网络新词,产生速度之快,数目之多,覆盖范围之广是有目共睹的。留学生通过学习网络新词语,可以丰富语言知识,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网络新词语反映了中国实的社会生活文化,如果缺乏了解,外国学习者就不能真正了解了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4]因此,学习网络新词语对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大有帮助。

3网络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网络新词语在词典中收录较少,在使用过程中,其词义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就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增添了他们学习的压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3.1大纲基本词汇难以满足日常交际的需要

现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是对外汉语的教学纲领。此大纲中总计8822个词,将词汇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但由于《大纲》是1992年问世的,这些年来中国的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一些基本词汇已经与现实脱节,而网络新词语却没有及时补充到《大纲》中,《大纲》已无法满足留学生日常交际的需要。正因如此,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进行更新。[5]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将网络新词语补充到实际教学中来,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2对外汉语教材中吸收网络新词语的局限

当前的对外汉语教材都是按照《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来编写的。然而,这些教材中很少涉及流行的网络新词语。教材中的词汇与实际运用产生了脱节。这就使得很多留学生在日常中或多或少都会碰触到网络新词语,但教材词汇的局限,更新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汇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对外汉语教材对网络新词语的收录情况不容乐观,网络新词语在教材中极为少见。汉语教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师生之间互动学习,建立沟通的重要途径。所以,制定好的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3.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滞后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至今仍没有开设网络新词语的课程,网络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报刊阅读课程中会集中遇到一些新词语,这类教材往往更新缓慢,内容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对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所以,此类课程都缺乏时效性。在其他课程中,网络新词语十分少见,教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专门进行讲解,这样就使得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使外国学习者只能接受当前的教学内容,无法紧跟时代、促进交流的新内容。

4对外汉语网络新词语教学的建议

4.1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对外汉语教材

在教材编写方面,由于网络新词语的快速发展,应当及时更新内容,在修订时可适当补充、吸收流行且使用颇为广泛的网络新词,对旧词语进行适当的剔除。只有教材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才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以致用。此外,对外汉语教师也要不断补充知识,选择一些当下最新的网络新闻,媒体事件让学生使用到“活”的内容。教材要不断增强了新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4.2遵循原则,选择适当的网络新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网络新词语,在选择时,尽量避免消极词汇,选择流行时问长、认可度高,并且相对稳定的词汇,例如“给力、亲、高大上、正能量”等。选择合适的网络词语应当遵循以下选词原则。第一,常用性原则。教学所选取的词语也应当是常用的高频词汇。学习内容要是与学习者的生活没有交集,这样的教学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实用性原则。网络新词语更新快,使用范围广,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在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充分地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再次,得体性原则。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定要选择具有一定规范性的新词语,适合学习者接受水平的新词,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网络上的不文明词汇。[6]

4.3渗透文化,深入了解当代中国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境理论;对外汉语教学

让不同语言文化、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能够准确运用汉语,达到顺利、得体交际的目的是对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语言是文化的反映,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包含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萨莫瓦曾指出:“交际是受规则制约的,规则则取决于语境;规则具有文化特性。”而对外汉语教学不单纯是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的教学,更是人们对后天习得的行为方式即交际规则的一种学习。但无论是人们对哪种规则的学习都离不开对环境的依赖,这种环境,就是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大部分的语言学家把语境分为广、狭两类:狭义的语境即语言本身的环境,指语言结构中的上下文;广义的语境指使用语言时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包括言语交际活动中的主、客因素,主观因素如使用语言者的身份、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客观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也包括语言的社会环境,如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特点。对于“语境”一词的定义,各种说法所界定的范围并不同,但是,由于语境对于语言教学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更是如此。

可以说,无论是从自身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还是在长期的对外汉语教学观摩的过程中,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包括笔者本人,都已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语境方面的相关理论进行教学工作。事实上,不少外国留学生也别注意到、意识到语言的运用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他们常常会在课上询问老师,拜访中国伙伴时,怎样表达对人的礼貌、尊重,对待年长的长辈,地位较高的人讲话有哪些不同,等等。尽管如此,有关语境的相关理论还是没有真正渗透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不少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因而,笔者觉得有必要正式的、明确的引进语境学的相关理论,来进一步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编写、教案设计、课堂讲授、语言测试等方面的工作。

一、语境与会话课

通过长期的对外汉语教学观摩,笔者发现,外国留学生在学汉语的初级阶段,会话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现行的口语教材基本上都比较注重句型的反复、大量练习,却忽视了外国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语言环境,以及各种语言环境之间的相互变。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时机,虚拟各种各样不同的语境,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真实的语言环境,以便让外国留学生学生学会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能够正确、合理的使用汉语。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把外国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不同小组设置不同的语境,让其讨论,会话。也可让学生有意的模仿旅行、购物、逛街时与特定人员的对话。除了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布置任务,让这些外国留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购物、就餐等活动,并努力记录下中国人的对话,上课时,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而老师只是强调下那些在会话中常用的、典型的、重点的句子。这样学习语言,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更快地会话语言的运用。哪怕是高年级,汉语基础较好的外国留学生,也适用于语境教学、情景教学法,比如可以让学生分为两组去辩论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像男女结婚后,共同生活一定是因为双方有爱情吗等等。

二、语境与词汇教学

首先,导入生词。在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个生词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而如果将生词放入特定的语境当中,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很轻易地达到这个目的,同时也显得自然。例如,在介绍“究竟”这个生词时,可以设置如下语境:小明和小王一起去吃晚饭。

小明:这家餐馆炒菜很好吃,那家店的火锅也很好吃。

小王:这家店好吃,那家店也好吃,你究竟想买吃哪一家的?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经常能遇到,所以这样设计语境既使学生一下就明白了生词的意义,又清楚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解释生词

刚才的例子就很好使学生明白了生词的基本意义,但是有很多词往往不只一个意义,所以就需要我们尽量地讲全它的义项,以免在实际中误用。而设计不同的义项放在不同的语境设计中来讲解则会清楚明了地展现出各个不同义项的区别及用法。如“日子”有几种常用义:

生活、日期、天,可设置语境:

这些日子你到哪去了,我找了你好几天了。(天)

他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生活)

你们两个选个好日子结婚吧! (日期)

区别同义词

同义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在语境中区别同义词既清晰准确,又形象生动。例,今天阳光充足,真暖和。/他那么早就起来跑步,真是精力充沛啊!这两个句子就能使学生清楚“充足”“充沛”两个词的搭配不同。当然最好还是多举一些常用的例子,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概念。

避免歧义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往往取决于其所运用的具体语境,因此,将词汇放入语境中更容易使学生辨别其真正的含义,避免误解与交际的尴尬。例如,“中国队大败美国队”无论是你理解为中国队赢了美国队,还是美国队赢了中国队都可以在语境中解释得当。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内容原则方法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随着“汉语热”、“文化热”的浪潮兴起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围绕着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文化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持久、集中的探讨和研究,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上个世纪90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就在文化教学辅助语言教学的方面达成共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在语言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导入什么文化内容,文化导入的方法和原则,是学界众多学者关于文化导入问题探讨的重点和热点。从笔者收集的三十多篇关于文化导入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期刊论文来看,除了个别文章具有特别对象的针对性外,几乎都是围绕着上述问题进行的。下面笔者就文化导入的内容、文化导入的方法和原则两个方面展开述评。

1.文化导入的内容

关于文化导入的内容,可谓众说纷纭。

(1)以语言系统中的单位项目中的文化内涵导入的观点。张占一(1990)首先把文化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大类。陈光磊(1992)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概括为三种:①语构文化;②语义文化;③语用文化。沈履伟(1994)的提法与陈光磊相似,将其语构文化在这里称为结构文化。贾少宁,张瑞华(1995)提出:①结合词汇教学导入文化;②结合句子中历史典故导入文化;③结合语篇结构导入文化。叶青(2007)认为,语言文化和非语言文化应该导入文化教学,侧重于日常生活用语和基本书面用语的准确得体。赵淑梅、缴维(2009)将文化导入的内容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背景文化、语用文化。这可以看作是在陈光磊提出文化导入内容上对背景文化的重视。

对于语言系统中的单位项目文化内涵的研究,其中有不少是单独从汉语词汇项目出发的观点,束定芳(1996)把文化导入的内容划分为词语文化、话语文化两大类。田桂民(1997)认为语言的词汇,既可以鲜明地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又可以生动自然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传说、社会心理、使用习惯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因此,汉语词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最先受到重视。王苹(1999)认为,应该特别重视特殊语词的“文化附加义”和一些动、植物名称词语。最后看成语、俗语、惯用语等,这些词语也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积淀,它们反映出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风土习俗、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文化因素。

(2)以汉民族精神层面为导入的观点。魏春木、卞觉非(1992)把文化导入的内容分为行为项目和文化心理项目。仁玉(1995)提到了导入富于描绘性、形象性、感受性的文字以了解汉民族文化的形象思维规律;通过汉外语言对比以了解汉民族的思维方式;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汉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及文化价值观等内容。雷淑娟(1999)同仁玉的想法类似,也提倡把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等民族文化精神贯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林宝卿(2002)提出了在学习一些词语结构、词义引申、特殊句子时,应导入中华文化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来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他特别强调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导入的重要性。常大群(2008)从尊敬和自谦的角度谈汉语的文化基础,将其看作是汉语文化基础中的精华要素,希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充分重视中国文化赋予汉语的丰富内容。

(3)单独从背景知识导入方面的观点。崔淑慧(2004)将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邓嵘(2004)认为,文化导入的重点是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和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新型文化导入模式具有的特点是新模式应以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中心。

(4)还有学者,如李北辰(2007)从开设文化课的文化导入谈到了生活文化、制度文化、国粹文化、习俗文化、观念文化。

(5)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划分的观点,李善邦(《文语兼顾,育教并重――浅谈汉语课教学中的文化引导》,《华侨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从华语教育的角度,提到汉语课文化教学的基本内容,字词句中的文化、情境中的文化、思想内容中的文化和专门介绍的文化点这四个方面,具体说,它涉及语用文化、生活文化、制度文化、国粹文化、习俗文化观念文化、历史、自然、中国国情等。

综观以上的文化导入内容,可以把它们放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中去思考,文化导入的内容就是我们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所要研究的文化教学的内容,因此文化教学内容集中在语言系统中的文化内涵;文化背景知识,或指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或指基本国情知识;专门性文化知识三个方面,可见文化导入的内容与文化教学的内容是相互照应的。其中第一个小类,以语言系统中的单位项目中的文化内涵导入的观点,就是在语言系统内部所涵有的文化;第二小类单独从背景知识导入方面的观点,就是文化背景知识,或指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或指基本国情知识;第三小类从开设文化课进行文化导入的观点,就是专门性文化知识。当然文化导入内容的第二小类,以汉民族精神层面为导入的观点,可以看作是专门性文化知识中的深层民族精神文化知识,包括中国哲学思想、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模式等。

通过上述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前辈在探讨研究文化导入内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导入文化的覆盖面和层次性较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及进一步深造的文化知识需要,此外还有学者也注意到非语言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内容(如李恕仁(《寓文化教学于对外汉语教学之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8年第4期)。当然,还应注意到,文化导入内容在每一个小类中的划分尚存在争议,例如李善邦在专门介绍的文化点介绍中所列出的六个文化类别,而其中的语用文化、生活文化在李北辰的论文中,就将二者合并为了生活文化。这种微观文化导入内容的范围和内涵需要学界的专家们继续探讨研究,以期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涉及微观的文化导入内容才能在编写教材、制定大纲和教学实践中落实彻底。

2.文化导入的原则、方法

关于文化导入的原则研究,学者们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层次研究。贾少宁、张瑞华(1995)认为文化导入的原则包括循序渐进性、趣味性、相关性、实用性、系统性。胡清国(2004)提出:①突出交际实用的原则;②有机结合的原则;③介绍适度的原则;④体现层次的原则。李北辰(2007)对文化导入原则提出以下看法:①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双向促进,相辅相成;②对象不同与语言目标的首要性决定了文化学习内容重点、学习方式的差异;③外国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期限、结业去向的多样化,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学习应以满足其交际需要为主。还有一些学者也是从文化导入要适度适量,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以及导入的文化要符合学生真实的交际需求等方面,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关于文化导入的方法研究,宏观论述和微观切入的研究都有所涉及。

(1)有的学者从学习者习得的所有阶段进行宏观论述,如仁玉(1995)认为,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导入侧重点,初级阶段的文化教学内容应该导入背景文化知识。中级阶段文化教学的内容应放在背景文化知识和习俗文化知识的重点介绍上,可以结合有关语言教学内容介绍思维文化、心态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结合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内容进行文化比较。高级阶段文化教学的容量应大大增加,从与语言有关的知识文化进一步拓展到哲学、历史、文学等各个文化领域。另外,赵淑梅,缴维(2009)在文化导入的方法方面谈到:①充分利用不同阶段的教材循序渐进地渗透文化因素;②加强文化对比分析;③指导学生的阅读和拓展学生的阅读面;④注重语言实践培养训练;⑤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2)有的学者从学习者习得的某一阶段进行针对论述,如孙欣欣(1997)以初级汉语课本为例,探讨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文化导入的方法:序列展示法、系统归纳法、中外比较法、今昔对比法、因材施教法。

(3)有的学者就某个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如俞燕(2008)就“渗透式文化教学”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一是增强学生对汉民族文化心理的了解;二是注重交际,在交际中进行文化渗透;三是重视对比,在对比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四是注意把握文化渗透的尺度;五是循序渐进原则与逐个击破原则相结合;六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文化渗透。

(4)有的学者谈到宏观和微观具体的文化导入手段和方法。如贾少宁、张瑞华(1995)从大范围讲,可以收集一批相关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中文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多媒体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汉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中华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在校园内播放中文歌曲,展演中国传统节日,组织汉语角、汉语表演晚会,开设中文阅读室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汉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从小范围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把文化背景知识化整为零地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①词墙;②泛听:a.听小说联播或章节朗读,b.听、唱中文歌曲,填写歌词;③讲演;④阅读角。

此外,还有针对具体文化圈的学生文化导入的方法研究,如郭红焱(1995)提到针对美国留学生汉语教育过程先导入表层物质文化,后导入深层精神文化的过程。杨怡(1996)提到,对于华裔学生要侧重于导入深层民族文化,对于欧美学生要侧重导入物质文化,根据其具体情况适量地导入深层民族文化。黎小力(2003)谈到,对留学生的个别教学,教学内容必须紧密切合学生的交际需要,针对性和灵活性强,但语言知识的传授不够充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本着“学生所需”为主的教学思想,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学中由点到面地进行文化内涵的导入,不能混淆语言和语言所蕴涵的文化在个别教学中的位置,更不能颠倒两者的位置。

综观以上关于文化导入的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学界的各位前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总结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契合教学实际的文化导入原则和方法。

关于文化导入的原则,学者们在实用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度性原则等文化教学原则的共识上紧密联系文化导入实践过程提出了一些具有共性的原则。这些原则都符合对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要满际需要的最终目的,并且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规划,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情况进行文化导入。当然,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文化导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应该总结出更多的具体原则,可以称作这些宏观指导性原则的下位原则,甚至是针对语言系统内部文化导入、背景知识文化导入、深层民族文化导入和专门文化课的文化导入研究出一些切实的指导原则,将现在这些宏观原则中的交际实用性、循序渐进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等在具体的下位原则中得到生动明确的体现,使之有效地在文化导入的每一个环节中发挥其原则作用。

关于文化导入的方法,学者们提出的观点也是来自不同的角度。我们发现,就宏观方面的观点居多,研究针对性强的导入方法和手段的论述较少,针对具体情况的教学对象的文化导入研究也较少。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实践要求,必然是要从宏观概说走向微观详解,因此,针对不同文化圈,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课时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都要有针对性强的文化导入方法研究,这才是学界要下功夫完成的任务。

3.个人观点小结

文化导入与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重点,可以说,导入什么文化,怎么导入,将关系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甚至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成效。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汉语更是沉淀着厚重的文化,在人们的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作为以交际需要为旨归的对外汉语教学,只有将该导入的文化恰如其分地导入到教学中,才能切实地帮助教学对象达成顺利交际的目的。

关于文化导入内容的研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从语言系统内部单位项目文化导入,到背景文化知识导入,到专门文化课的文化内容导入,到深层民族文化导入。可谓将文化导入的范围定位广泛,从表层到深层,不断深入。然而,我们也看到,对于专门文化课导入中的细则文化类别,它们包含哪些内容,范围是否明确,是否形成系统,等等,这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将其在汉外文化对比中存在显著差异的文化重点分层分析,由浅入深,最终形成全面且富有层次性的专门文化课文化知识体系。

关于文化导入的原则的研究,学者们已在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总结出一些可以称之为宏观概说的大原则,如前所述,我们所认为的,教学实践的发展和文化导入的深入,对于教学中具体情形应该有能够针对指导的下位原则,关于这些下位原则的研究,我们可以参考外语教学等其他文化导入问题做得较为成熟的领域,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找出启发性的指导。

关于文化导入方法的研究,学者们所切入的角度是丰富的,然而,我们发现,宏观层面的勾勒性描述较多,而解决具体文化导入问题的细节性论述较少。作为一种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方法研究,能够直接指导解决问题的才是我们所期待的;对于深入到细节层次的微观文化导入方法研究,更要深入到教学对象中就针对性的问题大量调研,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从而才有针对性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2]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3]沈履伟.也谈文化导入的几个问题[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1).

[4]贾少宁,张瑞华.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世界汉语教学,1995,(2)(32).

[5]叶青.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之我见[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2).

[6]赵淑梅,缴维.略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VOL33.

[7]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8]田桂民.对外汉语教学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J].南开学报,1997,(6).

[9]王苹.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贵州大学学报,1999,(6).

[10]魏春木,卞觉非.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文导入内容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1992,(1).

[11]仁玉.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特点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2).

[12]雷淑娟.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民族文化精神的贯穿[J].学术交流,1999,(2).

[13]林宝卿.汉语词语教学应导入中华文化的辩证思维方式[J].海外华文教育,2002,(01).

[14]常大群.汉语的中国文化基础――以自谦和尊重为例[J].海外华文教育,2008,(02).

[15]崔淑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16]邓嵘.跨文化交际与新型文化导入[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4,(00).

[17]李北辰.引进文化因素教学丰富对外汉语教学[J].科教文汇(下),2007.4.

[18]李善邦.文语兼顾,育教并重――浅谈汉语课教学中的文化引导[J].华侨大学学报,2001,(3).

[19]胡清国.对外汉语中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及其把握[J].广西社会科学,2004,(3).

[20]孙欣欣.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文化导入的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1997.

[21]俞燕.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策略[J].学语文,2008,(3).

[22]郭红焱.对美国留学生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4).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7篇

(一)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与一般的语言教师相比,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讲授语言,还应承担传播文化的任务。基于此,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起正确的语言文化观,把文化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以文化为背景进行语言教学;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将文化知识的传授渗透到语言教学之中,使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该语言的文化;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语言教学中有意识地导入与之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2、随时充实自我,了解并熟悉中外文化。“要给别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传授给学生丰富、正确的文化知识,自己当然要先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因此,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既传承文化又紧跟时代。在充实本国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外汉语教师还要涉猎和了解一些必要的外国文化知识。因为对外汉语教学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必须将汉文化和他们自己的文化相比较。只有这样,他们才易于接受汉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汉文化。

3、在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过去,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存在许多不足,往往偏重于对语言知识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文化的传授。我们认为,应将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等放在文化背景下教授,也就是说在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将该词的表面意义、搭配意义、句法功能以及感彩分布将给学生。先让学生了解词的表面意义,进而通过引导和比较,让学生了解词的搭配意义、句法功能以及感彩等深层的内涵意义。在词汇教学中加强这种带有文化意义的介绍,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该词的用法,而且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此外,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将文化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技能训练成为在一定语言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模拟交际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一举两得。

4、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已经引入教学之中,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向学生更加形象地讲解文化。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幻灯片、录像等现代教学设施和手段给学生展示和介绍汉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等,这种直观教学比枯燥乏味的单纯口头讲述要好得多,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印象深刻。

(二)改进教学方法,理论实践并重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来都遵从传统教学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转折,开始由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要求教师依然是主导,学生变为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重视。

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交际,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道如何使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以得到切身感受。比如要教授购物方面的课文内容,上课前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课前作业———让留学生亲自去超市购物。这可以使留学生能直接感受在中国的超市购物时应怎样称呼、怎样询问价格、怎样付款等等。此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中国人购物时的惯用语。首先涉及到中国的称谓文化,超市的工作人员可以称之为售货员,或更为亲切地称之为大姐、大哥之类,使其年龄、性别而定。其次是询问价格的几种说法,以及付款时用语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该内容就已经有了切身体验,学习起来更容易。通过类似的实际性操作,留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在不同的语言氛围中了解各种表述的语用条件,这种训练对于整个汉语学习乃至专业学习都是受益非浅的。

(三)贯彻各种教学原则,使之有机结合

将各种相关的教学原则贯彻到文化教学之中,教学效果将更为理想。

首先,贯彻整体性原则,就是将语音、词汇、语法等放在文化背景中教授,在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使二者融为一体。例如,教师在讲解成语“生龙活虎”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该成语的表面意义,还应当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龙文化在中国的悠久历史。

其次,贯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程度等,确定不同的文化教学内容。例如初级阶段的学生汉语知识有限,对他们进行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一些普遍的常见的文化现象,主要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交往方面常用的语言形式。比如:称呼、问候、问路、打电话、购物、告别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交流用语,以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到了中高级阶段,学生已有一定的汉语基础,这时可侧重引导教授一些深层次的汉文化内容,如避讳语、禁忌语、委婉语、歇后语等,向他们介绍更多的习俗文化方面的内容,包括习俗习惯、人际关系等,以便他们能很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汉文化。

当然,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间的知识更是难以计数。作为中国人,很多知识也并不知晓,所以要将这些知识全部教给学生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进行文化因素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交际,这种教学不等同于单纯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侧重于和跨文化交际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广西地域文化 传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Foreig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under th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in Guangxi

HU Ning

(Literature and Media Institute,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Abstract Take Guangxi local culture as the perspective,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has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Foreign and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regional culture, trying to dig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of the Guangxi regional culture, so Regional Culture and Foreign teaching Chinese fusion, will be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achieve real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hilosophy.

Key words Guangxi local culture; inheritance; foreign Chinese teaching

0 引言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理范围的文化,通常是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民族文化、宗教习俗、信仰和群体的思维方式等的综合。每个地方的地域文化都不同,都有着当地的特色,是具有地方情感的文化氛围。自中国2001年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来,广西各高校开设对外汉语课程招收的学生数量剧增,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广西有着与东盟各国毗邻的地理优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将广西地域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在教学上探索一些改革的方案,为地方高校打造具有多元化、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特色的教育格局,起到提升民族文化和创造力之效果。

1 地域文化的含义

1.1 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如果一定要下个定义,那就是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反复实践,具有当地特色的,自成体系的,有自身风采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有地域的区分和历史传承的特点,在每个地域都可以追寻历史的文化现象和遗存,是值得后辈人一代代传承下去历史文化。

1.2 广西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要对广西的地域文化进行定义,可以定义为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广西是壮族自治区,以汉族和壮族人口居多,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虽少,但民族种类较多,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非常明显。首先,从地域划分来看,广西地处中国南疆,属于亚热带气候和喀斯特地貌环境,有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处我国南疆;其次,从历史角度看,广西在远古时期就有先祖人类活动的足迹,他们是广西壮族民族的人民与自然环境竞争中形成的一种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遗留;再看目前的考古发现,广西少数民族语言种类数量较多,各民族均有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习惯,这种环境自然形成原生态的文化,比如广西三江侗族大歌,刘三姐的山歌,还有少数民族的民族和饮食,他们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服饰,宗教和歌谣,少数民族的医药文化等,各种文化的综合就形成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这种文化是东南亚“那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对外汉语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需要通过语言体现。著名语言学家 H. Coodenougd 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曾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征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了解中国文化,成为沟通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桥梁,增加国家和民族间交往的友谊之使者。总而言之,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学。

3 广西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契合

3.1 改进培养模式,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广西具有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如何将这一特色融入教学中,让广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课题。成熟健全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汉语留学生,对广西地方院校的国际教育走向更高的发展台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商贸文化来往更加密切,让广西走向东盟走向世界,语言的流利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而,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摸索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具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新的培养模式。广西各地方高校应挖掘本地地域文化资源,将地域文化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并引导在校的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与留学生共同参与到地域文化传承中。

目前较为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广西的地域特色构建对外汉语教学体系,这样就可以使广西地方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并且具有强有力的话语权。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就要更加注重体现和凸显地域特色,充分开发、深入挖掘、科学整理和组织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资源,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并将其有效的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同时,要积极动员和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这些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事物,并在日常文化交往中予以发扬。另外,广西地方高校在进行对外汉语培养中也要坚持与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地方院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科研、知识生产的有机结合。

3.2 构建广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广西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生态,它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具有多种语言,例如占广西主要数量人口的汉语,还有壮语、客家话。另外,广西各城市不同的区域,语言也有一些差异,比如广西的东南部人说平话、白话的居多,桂北说桂林话,诸多语言融合形成广西地域文化特色的语言体系。除此之外,广西还有着独特的民族聚居建筑风格、少数民族和客家人饮食文化、各族服饰,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有着鲜明的广西民族地域文化特质。如何从如此丰富的文化宝藏中,挖掘并提取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让这些在教学中渗透是教师们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目前,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们正在积极参与到打造这项研究工作中,试图将广西地域文化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努力实现文化与语言教学的真正融合,不仅教学质量提高,广西的文化、中国的文化都得以传承。

3.3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首先,必须提高课程专任教师的文化素养,因为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还是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教授对外汉语课程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加强文化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一方面多研究多看有关文化方面的书籍,深入理解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契合之处,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重新整合教材和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全面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与语言的相结合度,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其次,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

再次,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虽然外语的教学主要还是要教授好语言的知识,传统的看法更多是忽略了文化的教育,但根据现代社会的快速变化,要发展国际化更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育,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中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加以控制,增加文化常识,选择不让学生产生逆反或厌烦的文化信息来教学。因为很多学生都是对外国的社会体制和文化没有亲身体会的,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抽象的阅读,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外国文化,理解真实含义,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多的使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手段,比如可以用PPT、电影或电视等教具,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广西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语言生活习惯,增加他们的语言文化理解能力。

最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目前,各种对外汉语教材中不仅贮积了丰富的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文化因子,从课文主题入手、从故事情节入手、从课文注释、课文插图、课文引语入手,挖掘有关的民族文化信息,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情境意景,使文化教学有计划、有阶段、有层次地进行;灵活地在教学的任一环节适时地渗透文化意识。此外,通过结合文化内涵来进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4 利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服务教学

以本校为例,本校地处玉林,而玉林下面的博白县是客家人居多的大县,那么可以整合客家人文化让留学生们走进客家人为文化圈,或者请具有研究客家人文化的会客家人语言的教育专家到课堂来,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信任和信服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热情。还可以开设广西民间文化研究课程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践课程,让学生走入当地民居,深入体会当地人民生活习俗,了解广西地域文化的本质。可以带学生到广西民族博物馆或一些记载有民族文化的地方参观,并用汉语现场教授一些知识,语言和图像绘声绘影,学生们能更好理解民族文化,达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利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服务教学的更佳效果。

4 结语

现在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地球文化村的时代,要在这个时代保存好本地的地域文化,则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使命。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正开始重视汉文化的教育,全世界各地也都陆续开设了孔子学院,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正致力于发展和传承汉文化。与此同时,地域文化也是目前教育中需要传承与发展的重点。联合国教科文曾经召开“面向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地方高校更应该提倡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进一步研究和整合具有广西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总之,广西各高校要发展国际性的对外汉语教育不能简单的讲解语言,而更应在教学中注意融入地域文化,以传承和发展民族地域文化教育为己任,这也是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 做好“安徽地域文化”大文章[BD/OL].http://.cn.2004 -12 -17 -05:15,安徽在线-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