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甲状腺的医疗方法

甲状腺的医疗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甲状腺的医疗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甲状腺的医疗方法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386例, 其中男112例, 女274例, 年龄15~78岁, 平均年龄54.5岁,

1. 2 临床资料 本组无任何症状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微小结节 304例, 因颈部不适、疼痛、肿胀、包块检查发现 82例, 伴淋巴结肿大3例, 既往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 6例, 有相关家族性疾病 3 例,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14例, 提示癌6例, 可疑恶性3例, 手术 50例, 术中均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证实为癌者 41例。实验室检查情况:T3、T4增高28例, TSH升高27例, 降低36例。

1. 3 个体化治疗情况 观察随访297例, 内科及中西医结合治疗63例, 发现结节后直接手术16例 , 观察期间及内科治疗后行手术24例。手术腺叶部分切除8例, 一侧腺叶近全切除18例, 双侧腺叶近全切除16例, 双侧腺叶全切除3例, 单侧腺叶近全切除并峡部及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5例。

2 结果

观察随访 297 例, 因出现疑癌征象或心理原因行手术治疗15例, 其于患者病情稳定。内科及中西医结合治疗63例, 其中结节消失5例, 缩小18例, 转手术治疗19例;50例手术术中均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术中术后病理证实为癌41例, 手术治疗者均未行二次手术, 生存良好。

3 讨论

3. 1 观察随访 甲状腺微小结节绝大多数为良性, 恶性结节中又以分化性甲状腺癌为多, 而分化性甲状腺癌中除少数特殊类型外, 临床发展缓慢, 短期观察多不会导致不良后果[1], 对于无临床症状或不影响外观的甲状腺微小结节, 超声检查提示良性特征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呈良性表现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 均可采用定期随访观察, 而不予任何干预治疗。随访的目的在于发现良性结节的恶变迹象, 尽早诊断出甲状腺癌以早期手术治疗。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提出良性甲状腺结节随访的方案, 应每6~18个月对甲状腺进行临床血清TSH和超声检查评估, 有疑癌迹象者及时手术治疗。

3. 2 内科或中西结合治疗 对于心理负担过重, 或伴发甲状腺疾病, 或存在手术禁忌的患者可行内科或中西结合治疗。可根据患者居住地碘状况、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补碘、甲状腺抑制疗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最近的研究分析表明, 应用甲状腺抑制疗法将TSH抑制到0.3 mU/L以下结节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缩小, 如抑制到0.1 mU/L以下, 则可显著缩小甲状腺结节, 并可明显减少新发结节, 但长期治疗的有效性显著降低, 同时停药后结节体积明显增加, 且可能引起心脏病及骨质疏松的副作用, 故不推荐常规对良性结节使用该治疗方法。祖国医学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历史悠久, 认为甲状腺良性结节主要由气滞、血瘀、痰凝所致, 治以理气解郁、活血祛瘀、化痰散结, 分别以逍遥散、桃红四物汤、海藻玉壶汤为主治疗。近年来中西结合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经验逐渐增多, 研究表明, 中药和L-T4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且减少副作用[2]。

3. 3 手术治疗

3. 3. 1 发现结节后直接手术治疗 甲状腺微小结节绝大部分为良性, 手术应严把适应证, 具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年龄70岁;颈部有照射史;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史, 如甲状腺家族性腺瘤肉病等;颈部淋巴结浸润周围结构;FNA检查或超声检查为恶性或可疑恶性。本组1例年龄15岁, 且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直接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证实为状癌。超声检查可疑高度恶性8例, FNA检查恶性6例, 可疑恶性3例, 均直接行手术治疗。

3. 3. 2 观察期间或内科治疗后行手术治疗 对于观察期间或内科治疗后出现临床或超声可疑恶性特征的改变或结节显著增长, 必须行超声引导下FNA或建议手术治疗。超声可疑特征主要表现为实性低回声结节, 形态不规则或欠规整, 纵横比≥1, 晕圈缺如, 结节内血供丰富, 细小钙化, 结节显著增大。其中结节内部细小钙化是超声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唯一依据, 特异性94.4%, “暴风雪”样钙化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异性达100%[3]。观察或治疗中应重视颈部淋巴结检查, 甲状腺结节癌变时, 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在33.3%~60.9%, 可见淋巴结转移可能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出现上述超声特征7项中的2项以上, 尤其是细小沙粒钙化或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 应建议手术治疗或行FNA检查。

3. 3. 3 手术方式个体化选择 根据2000年Kebebew和Clark确定的甲状腺手术及其相应的甲状腺切除范围, 甲状腺手术主要分为5种:甲状腺部分切除、甲状腺大部分切除、甲状腺腺叶切除、甲状腺近全切除、甲状腺全切。①临床上对单个结节且B超迹象为良性的患者, 采用甲状腺部分切除。②对于双侧多发结节且B超迹象为良性的患者, 采用甲状腺大部分切除。③对于超声迹象性质不确定的单个结节, 或复发转移风险属于低危的微小甲状腺状癌, 选用甲状腺腺叶切除。④对于双侧多发结节, 或者单发结节可疑恶性, 患者希望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相对减少, 选用甲状腺近全切除。⑤对于双侧多发结节, 不论性质良恶性是否确定, 且患者不愿意复发和再次手术, 或可疑为恶性的单个或多个结节, 患者希望手术彻底, 采用甲状腺全切除。对于一侧多发结节, 对侧是孤立结节, 往往先行对侧甲状腺探查 , 有能触及的肿块行肿块切除送冰冻病理检查, 再行主要侧的手术。

综上所述, 甲状腺微小结节是甲状腺常见疾病, 由于良性与早期恶性甲状腺结节并没有特征性的差异征象, 故在临床实践中, 医师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尤其是甲状腺超声结果, 进行综合评估, 必要时行FNA, 然后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可有效防止过度医疗及误诊漏诊而引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姜军, 齐晓伟.甲状腺结节诊断方法合理选择及评价.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10):842-843.

[2] 赵咏桔.良性非毒性甲状腺结节的内科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10):854.

甲状腺的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73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113-02

Clinical Features of Subtotal Thyroidectomy in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LING Han-xiao.//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4):113-114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subtotal thyroidectomy in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24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serum of 24 cases after treatment FT3, FT4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hyroid nodules; Subtotal thyroidectomy; Clinical feat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Ningmi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ingming 5325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4.062

甲状腺结节为临床较常见的病症之一,可单发和多发,常见于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临床主要依靠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较好[1]。由于医疗领域尚无特异性方法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易导致误诊,因此增加了基层医院选择外科术式的难度[2]。笔者选取24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并详细分析其临床特点,旨在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2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其中男2例,女22例;年龄22~78岁,平均(40.1±3.7)岁;病程1~6年,平均(2.8±0.9)年。气管有不同程度压迫感的患者共12例,伴有声音嘶哑的患者共6例。全部病例经临床CT、B超等检查确诊,术前行常规TSH、T4、T3检查,且符合甲状腺结节相关诊断标准[3]。其中多发结节共13例,占54.17%,单个结节共11例,占45.83%;结节体积为1.0 cm×0.8 cm~5 cm×9 cm。次全切除术患者每侧残留的腺体组织约1 cm大小的薄片。纳入标准:可良好耐受手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严重异常且伴有出血倾向。

1.2 方法

术前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胸片、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给予药物控制,指导患者进行锻炼(做仰卧垫肩后仰)。术中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颈丛麻醉或全身麻醉,沿着锁骨上的皮纹将皮肤、颈阔肌切开,向上翻起颈阔肌深面的皮瓣,充分暴露术野,切开颈白线,使患侧的甲状腺暴露,若肿物较大,可剪短胫前肌,切除甲状腺肿物后,再进行缝合(采用分层对位式),置入负压引流条。给予患者抗生素以防感染,同时适当使用止血药物,拔除引流条时需根据引流液的变化进行。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甲状腺结节者,适当补充甲状腺素;对于恶性甲状腺结节者,给予其全切除患侧甲状腺和峡部的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FT3、FT4的变化情况及手术临床特点(呼吸不畅、吞咽困难、伤口出血、甲状腺危象、声带麻痹、低钙抽搐)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Excel,使用SPSS 14.0软件行统计分析资料,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使用F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FT3、FT4的变化情况

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血清FT3、FT4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手术临床特点分析

手术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呼吸不畅、吞咽困难、伤口出血、甲状腺危象、声带麻痹、低钙抽搐等,分别占12.5%、20.8%、8.3%、16.7%、12.5%、4.2%,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见表2。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主要包括甲状腺癌、功能亢进症、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发病率较高,常需及时治疗[4]。甲状腺作为最大的内分泌腺体,能够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内代谢,若甲状腺合成不足,则会使血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下降,减弱其对垂体的分泌抑制作用,促进垂体TSH分泌的增加,导致甲状腺肥大增生。甲状腺结节病变表现为弥漫性和多发性,医学界在该病治疗方法上还存在很大争议,因此并未对其最佳治疗方法达成统一认识,研究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疗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病变组织切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其中使用广泛的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目前关于两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多,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甲状腺全切除术能将病灶彻底清除,但术中对甲状腺造成的破坏较大,甚至也容易伤及颈部其他组织,并发症多,且严重,术后患者需要终生依靠甲状腺替代药物。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针对性的将病变组织切除,能减小对甲状腺及其他组织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进程,疗效更优。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作为一种安全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5]。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要有以下指征:(1)肿块增长快或活动性差、质地硬等不能排除恶性;(2)细针抽吸活检提示为可疑恶性或恶性;(3)肿块对美观影响较大;(4)胸骨后甲状腺肿;(5)有食管、气管压迫感;(6)有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应注意:操作时要避免误伤喉返神经,可在显微镜辅助下缝合神经断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要远离甲状腺下极;术中注意保护重要器官,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因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较密切,故手术时要首先结扎甲状腺下动脉[6]。本研究显示,24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血清FT3、FT4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正常甲状腺内T4主要以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可满足机体50 d的需求。而T4(甲状腺周围组织中的)能够转化为T3,次全切除术后体内含量储存消耗,因此降低血清FT3、FT4[7]。老年人机体代偿力较弱,甲状腺功能不足,易减少甲状腺激素,因此,临床需对老年患者补充适量的甲状腺素片[8]。从手术临床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吞咽困难是术后主要的临床特征,吞咽困难者约为20.8%,其次为声带麻痹和呼吸不畅,并无术后再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说明手术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小,因此不会产生较多或较严重的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次24例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且术后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特点多样,疗效确切,预后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嘉.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优势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34-35.

[2]王泉兴.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133-134.

[3]丁文庆.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109-110.

[4]李志春.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7):20-21.

[5]谭树亮,谷安文,黄文宜,等.156例甲状腺结节诊治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56-157.

[6]吴伟刚.两种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19-20.

[7]钟立新,高桂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6(19):6-8.

甲状腺的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甲状腺良性疾病;甲状腺全切除术;效果;安全性

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为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以及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方案[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析,得出确切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9:37,年龄22~56岁,平均(38.64±5.86)岁,结节性甲状腺肿3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亢8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突眼1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5:29,年龄23~57岁,平均(37.64±5.67)岁,结节性甲状腺肿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亢6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突眼1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取患者平卧位或使其头后仰,作出中线对称弧形切口,切口应保证较好显露出甲状腺上极、下极及侧叶,再在胸骨后甲状腺位置,将其托出切口;使用电刀进行充分剥离,切断甲状腺上动脉及下动脉分支,保护甲状旁腺动脉血供。对照组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使用楔状切除甲状腺,每侧残留些许腺体组织以遮盖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其余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与评定 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等手术指标。并发症包括: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喉上神经损伤。随访1~2年,行超声或CT检查,观察甲状腺肿块复况。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分析,(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字2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较对照组的均低,比较差异显著(P

2.2两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喉上神经损伤,并发症总发生6例(10.72%),与对照组的总发生11例(25.00%)相比较低,且观察组的复发率5.36%低于对照组的20.45%,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有甲状腺肿块、包块以及颈部不适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眼突、易怒、烦躁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症,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2,3]。

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123.15±6.43)min、出血量(73.21±4.79)mL及引流量(47.07±1.23)mL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甲状腺全切除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出血量。分析原因可能为:在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时,由于颈白线、颈阔肌同气管之间无血管,甲状腺可充分暴露,有利于提升手术视野清晰度,有效减少侧腺部分的手术操作[4,5]。因此,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能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量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3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1例喉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72%低于对照组的25.00%,且观察组的复发率5.36%低于对照组的20.45%,表明甲状腺全切除术并发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手术安全性高。虽然甲状腺全切除术也可能增加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但借助于完善的手术操作技术及精密的手术仪器可有效避免[6]。此外,全切除后可对结节或病变组织的标本进行检查,并给予及时移植,便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及复发率[7,8]。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良性疾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具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等优势,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孟艳双,周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4):97-98.

[2]常立伟.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育,2015,7(1):65-66.

[3]姚榕威,欧阳绍基,徐学江,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3):78-79.

[4]汪一村,陆欢华.甲状腺全切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占位病变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5,(29):92-93,96.

[5]刘志杰.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1):60,62.

甲状腺的医疗方法范文第4篇

结果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5%, 高于对照组的 7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44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 所产生的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的症状具有复杂性特征, 因此, 探究、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的治疗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2]。相关研究曾指出, 单纯的用药很难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但如果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就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 随机选取本院 2013年 2月~2014年 2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手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者共44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即甲状腺钠联合硒酵母片、右归丸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 2013年 2月~2014年 2月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手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的 88例女性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依从性较差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44例。对照组年龄 23~60岁, 平均年龄 (42.1±6.5)岁, 观察组年龄 25~64岁, 平均年龄 (44.2±6.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充分知情, 签署知情同意书;本实验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并均已审批通过。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实施甲状腺钠治疗:甲状腺钠 75~150 g/次, 1次/d, 口服治疗, 连续服用 3个月为 1个疗程。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硒酵母片和右归丸治疗:硒酵母片 50 g/次, 2次/d, 右归丸 9 g/次, 2次/d, 口服, 连续服用 3个月为 1个疗程。

两组患者在进行本次治疗期间均停止服用其他和本病相关的药物, 防止对本次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同时对患者饮食进行严格控制, 减少使用辛、辣、生、冷等对于患者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防止影响身体健康, 治疗均结束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接受 3个月治疗后, 经实验室检查发现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证候积分减少 >70%, 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患者接受 3个月治疗后, 经实验室检查发现甲状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证候积分减少30%~70%, 无效:与治疗前相比, 患者无任何改变, 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

2 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高于对照组的7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医学研究表明,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 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患者的病程长等, 中医称其属于虚劳范围。如果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导致病情不断发展, 造成机体代谢功能严重下下降, 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传统的西医治疗, 疗效欠佳, 且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 而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均出现较大程度的提升, 同时在临床接受相关治疗的过程中对于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常规的治疗方法就很难再满足临床的需求。相关研究指出, 中西医结合治疗, 远期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值得推广[2]。

硒孝母片中的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适当摄入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机体的硒水平, 增加体内谷胱肽过氧化酶活性, 从而达到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还可以消除自由基,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该药物的安全性比较高[3];右归丸的主要成分是:熟地黄、附子、山药、肉桂、菟丝子、当归、杜仲、枸杞子等, 其功效是:温补肾阳, 填精止遗, 平衡内分泌功能, 中药方剂配比相对温和, 使用后药效可以直达患者病灶, 同时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4, 5]。本次研究将本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疾病手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女性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44例。对照组实施左甲状腺钠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硒酵母片和右归丸治疗 。实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高于对照组的7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将甲状腺钠联合硒酵母片、右归丸治疗妇女甲状腺疾病手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 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者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1):32-34.

[2] 张晶,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医临床治疗体会. 大家健康, 2013, 7(3):32-33.

[3] 杨月莲.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垂体增生临床治疗分析. 中外医疗, 2014, 12(2):97-98.

[4] 吴鹏飞, 周细华. 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替代治疗的研究.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5, 18(11):1329-1331.

[5] 吴增安, 卞红垒, 郭跃先, 等.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原因分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3, 12(5):366-368.

[6] 赖水青, 李延兵. 甲状腺手术后甲旁减和甲减的诊断和治疗.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3, 40(2):131-134.

甲状腺的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微小型;甲状腺癌手术;白花蛇舌草;临床疗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节奏的加快, 来自工作及生活的压力、精神及饮食等因素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日益上升, 但由于医疗设备及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微小型甲状腺癌早期检出率明显提高, 尽早手术。术后并发症少, 复发及转移率低, 可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倘若发现较晚, 出现淋巴结转移或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喉返神经受侵等较晚临床表现。术后还需进一步放疗。早起发现, 尽早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式, 利用手术治疗, 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本文主要分析微小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同一些年龄大、心肝肺肾功能较差, 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行煎用中药白花蛇舌草进行疗效分析, 现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在2009年1月~2014年1月经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58例微小型甲状腺癌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本院在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58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 将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各29例病例, 对照组采用煎服白花蛇舌草60克/日, 其中男性12例, 女性17例, 患者年龄在23~76岁之间, 平均年龄(60.83±3.84)岁。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 男性12例, 女性17例, 患者年龄在21~79岁之间, 平均年龄(57.36±2.58)岁。其中有29患者肿瘤位置位于左侧, 22者肿瘤位置在右侧, 7患者双侧均存在肿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治疗方法 治疗前, 对患者进行血、尿、便常规及生化全项、甲状腺彩超及甲状腺功能等常规检查, 同时术前常规行纤维喉镜检查。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煎服白花蛇舌草60 g/d,一直坚持服用。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于癌肿位于甲状腺包膜内, 行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对于突破甲状腺被膜的微小型甲状腺癌, 行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基础上, 行相应的VI区淋巴结清扫。术后予定期行甲状腺彩超及甲状腺功能监测。

1. 3 治疗效果评判标准 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影像学检查与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经治疗后, 将临床疗效分为三种情况, 显效:肿瘤明显消失或彩超查不见, 且四年内复查无明显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隔脏器转移。有效:肿瘤病灶体积缩小达50%, 但四年内再次出现复发、区域淋巴结肿大或对侧腺体出现转移结节。无效: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且肿瘤病灶缩小面积不超过原来的20%, 甚至有新病灶的产生。

1. 4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本次实验的过程中, 主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利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经研究发现, 观察组中有23例患者四年复查甲状腺无新出现结节, 4例出现结节, 但经彩超证实为良性。2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四年复查甲状腺无新出现结节, 3例患者三年半后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伴点状钙化, 但患者拒绝再次手术;15例患者癌肿增大且出现转移, 2例患者死亡, 总有效率为41.38%,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状腺微小癌是指肿瘤直径最大不超过1 cm的甲状腺癌[1], 临床上多数甲状腺微小癌可长期处于亚临床状态, 过去称为隐匿性甲状腺癌或隐性癌。近年来, 随着大面积健康人群普查的开展以及高分辨率彩超的应用, 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现越来越多[2]。彩超一旦发现疑似甲状腺微小癌病例, 应在彩超指导下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必要时尽快行手术治疗, 术中行癌结节冰冻检查。但对于年龄大、心肝肺肾功能差或不接受手术的患者, 可采用中药白花蛇舌草治疗。

药物治疗只能够在短期内延缓癌肿生长, 并不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目前大多数资料显示, 甲状腺微小癌主要是状腺癌, 恶性程度低, 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但出现远隔脏器转移很少见。对于单侧发病者, 行一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即可, 而对于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加做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3]。术后必要时加用甲状腺激素, 可以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率, 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提高生活质量。从本次研究中可得知, 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 23例患者治疗显效, 4例患者治疗有效, 总有效率高达93.1%, 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 这表明手术治疗较中药白花蛇舌草治疗微小型甲状腺癌具备更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乔菊红,祝宏伟,张宁妹,等.38例微小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34(2):184.

甲状腺的医疗方法范文第6篇

临床经验和影像检查结果表明,在甲状腺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结节性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逐渐成为甲状腺类疾病的临床常见病之一。虽然大部分甲状腺类疾病可以通过开放性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是病人会在治疗过程中承受较大的损伤,将治疗手段微创化成为近年来甲状腺外科临床中的热点问题。微波、射频和激光消融的治疗手段开启了甲状腺外科疾病微创治疗的新方向。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09至2011年在我院甲状腺外科门诊部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156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17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为49左右。腺瘤患者61例,结节129枚;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95例,结节304枚。仪器设备:ECO-100C型微波消融仪,功率30-55W。极为ECO-100AI3单针微波消融针。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不同病患甲状腺结节的特征(性质、规模和数量)选择不同功率的微波进行治疗,常规选择的功率为35W。术前准备:病患采取仰卧、颈部过伸位。对需要进行消融治疗结节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洞巾同时采取局部麻醉,麻醉剂选用2%利多卡因。使用生理盐水和多卡因混合液在甲状腺与颈动脉、气管、食道附近构建液体隔离带,以避免消融手术对上述区域造成热损伤。

1.2 消融操作方法。使用超声设备对需要进行消融治疗的甲状腺结节区域进行监测,以引导消融手术的进行。在超声引导的状态下使用皮穿刺的手段将微波电极置入结节中,进而开展多点、全方位的消融,消融操作持续到结节被热量生成回声全面覆盖。存在液化部分的情况时,需要先将液体抽出,然后对实性成分和囊壁进行消融。消融操作结束后立即使用超声波造影技术观察并检验充盈缺损范围是否合理,以判断消融治疗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消融治疗后短时间内对病患的部分甲状腺结节病变区域进行穿刺活检,以确定消融治疗是否达到医疗目的。此外,消融结束后对颈部穿刺消融部位进行局部冰敷并机械压迫,以免皮肤穿刺区域发生出血现象。

1.3 指标检测。消融治疗前后观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在病患体内的密度变化。在消融后的1、3、6、9、12个月分别进行超声波造影复检,以确定术后消融结节最大切面长径、短径、面积的变化情况与趋势。情况特殊或病理状态异常的病患需要将复检总周期延长至24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对术后病患甲状腺结节消融区的最大长径、短径、面积等术前、术后、复检的前后数据进行配对检验。进行χ2进行数据分析,检验结果P

2.结果

2.1 消融区超声波影像检查结果。156例患者均使用微波消融结节323枚。

2.2 消融区消散速度超声监测。在156枚病例中,甲状腺结节病变在消融治疗后完全吸收最快者为3个月,最晚时间为20个月。消融后结节的消散吸收速度与结节的规模以及消融方式有关,临床数据表明,小结节吸收速率高于大结节。

2.3 消融区超声造影表现。消融治疗结束后立即使用超声技术进行造影筛查,结果显示消融后结节无造影剂填充,呈无增强。

2.4 临床特征。部分病例在消融治疗后出现声音嘶哑与呛咳现象,均在消融术后3月内恢复。但经统计不存在明显的颈部疼痛,且无需使用任何镇痛药物,甲状腺内、肌肉内均无内出血。156枚病例均未出现皮肤烧伤痕迹,皮肤穿刺处伤口均在一周内愈合,未出现异常状况。术后消融区穿刺标本能够以肉眼可见速度碳化。

3.讨论

微波经皮热消融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且作为一种微创的皮下治疗手段在肝癌、肺癌等众多癌症的治疗中也有良好表现。虽然该技术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时间较短,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治疗方面尚未有大宗病例文献资料支持,但是其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特点,全面应用于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治疗只是时间问题。经上述156例病患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做出以下判断,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经皮微波热消融疗法在医学临床上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甲状腺的医疗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超声技术 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6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55-01

甲状腺结节属于是一种多发性的常见疾病,据相关临床调研资料显示:甲状腺结节临床发病率达到50%,其中有8%的患者为恶性结节,再加之该病的并发症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在短时间内可能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这么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使得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及群众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疾病。甲状腺结节具有良性及恶性的区别,良性甲状腺结节主要分为: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但是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则分为:甲状腺癌、转移瘤、甲状腺淋巴瘤等[2]。在日常诊断治疗过程中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这几类。甲状腺结节在患病前期,症状不显著,极易引起漏诊和误诊,因此医务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发明一种有效的、精确度较高的诊断方式,争取尽早诊断出甲状腺结节,尽早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超声诊断引起了医务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采用超正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怎样,是当前困扰医务人员的关键。最近几年来,我院积极采用超声技术诊断甲状腺结节,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间我科室收诊的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女73例,男17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8.35±4.3)岁;经临床初步诊断显示:病例中结节直径为16.2~42mm,平均直径为(22.1±2.8)mm。通过掷骰子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奇数为常规组(常规诊断方式),偶数为实验组(超声技术诊断方式),每组各有患者45例,对比两组患者,各方面均无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二维超声诊断方法;实验组采用超声仪器(PhilipIU22、PhilipHD-7、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频率12-5MHz病例呈平卧,甲状腺部位充分暴露,涂抹耦合剂[3]。二维超声基础检查:主要检查患者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量以及颈部肿大情况,然后再对甲状腺结节的边界、形态、内部结构、周边声晕、回声以及结节钙化等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观察。甲状腺结节内部、周边血流情况主要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进行观察,同时依据Alder分级法对结节内部的血流情况进行分级评估,其中0级:结节内部未出现血流信号;1级:结节内部出现短棒状或者1~2个点状血流信号;2级:结节内部出现清晰的血管管壁或者3~4个点状血流信号[4];3级:结节内部出现多条清晰的血管管壁或者多条网状、彩片状血流信号。测量并计算结节内部、周边动脉血流在收缩期的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及良、恶性结节CDFI显示阳性率。

1.3 统计学处理。临床研究中所有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组间对比数据,采用(P

2 结果

常规组通过二维超声诊断结果得知,33例患者的结节诊断为良性结节,17例恶性结节,实际上,45例患者中良性结节共40例,恶性结节例10,有7例良性结节被误诊为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83.23%;实验组通过超声新技术诊断后,40例患者的结节诊断为良性结节,10例恶性结节,实际上,50例患者中良性结节共42例,恶性结节8例,有2例良性结节被误诊为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7.12%,常规组与实验组的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意义,两组具体诊断情况详见下表。

表1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的发病率高,但单发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较高。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甲状腺结节的大小、位置、质地、功能及其临床意义各有不同。它不是甲亢,但还是要治疗的。

甲状腺结节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多发性疾病,该病早期表现出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或者可能出现咽喉有异物感或者颈部不适等症状,大部分患者一般是在常规体检或者无意中发现甲状腺结节疾病。临床医师通过触诊的发现率只有3%-7%,这是因为仅凭手触摸会受到颈部软组织、肌肉厚度、结节大小及位置等许多因素影响。尤其当结节较小,且位于甲状腺深部时,会给医生的触诊增加许多困难。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在甲状腺结节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占5%,但是最近几年其表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有10%~20%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在常规的体检中能够触及甲状腺结节。随着高频超声在常规医疗及体检中的普及,这一问题正得到很好解决。这是目前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因无创、方便、准确,而被病人广泛接受。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的隐性甲状腺结节,在一般人群中检出率可达50%。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越来越高,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筛查和评估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高频超声通过结节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及周边淋巴结等情况,有经验的超声医生能够给出可靠的影像学参考意见。然而,当结节较小、超声表现不典型,或者需要更有力的评估依据时,常规超声检查就无法满足临床要求,此时需要细胞学检查来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采用超声技术判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情况是当前医务研究人员的关注重点。有关研究结果表面。超声造影中良性结节相比于恶性结节具有显著的增强模式,良性结节的明显特征在于环形增强模式,然而恶性结节的增强模式极不匀称,这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有效、迅速地诊断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性质。根据本文研究结论得知,常规规组通过二维超声诊断结果得知,33例患者的结节诊断为良性结节,17例恶性结节,实际上,45例患者中良性结节共40例,恶性结节例10,有7例良性结节被误诊为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83.23%;实验组通过超声新技术诊断后,40例患者的结节诊断为良性结节,10例恶性结节,实际上,50例患者中良性结节共42例,恶性结节8例,有2例良性结节被误诊为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7.12%,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相比于二维超声诊断技术,超声技术对于诊断甲状腺结节其优势性较强,特别是对于结节的良恶性质的判断,利用超声造影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可显示出甲状腺的良性与恶性结节的基本形态、回声以血流灌注等情况,这些资料对于临床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质均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6]。超声技术具有无创伤、辐射小、精确度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优点,是判定甲状腺结节的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临床治疗,从而提高了诊断结论的准确度,避免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在甲状腺结节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医务人员按照诊断结论,为患者提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因此超声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广大医务人员运用及推广。

另外,研究表明,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最小5毫米大小的结节,明显比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要精准[7]。之所以出现误诊,是源于甲状腺结节常呈现多发性,部分情况下与良性肿瘤一同出现。不同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易于出现相似的超声表现。在诊断时,应该重点观察病灶的边界、包膜、钙化类型、内部回声与血流频谱[8]。同时,需要注意将微小癌等易于混淆的疾病列入考虑范围。本文笔者认为超声技术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的判断,这也对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误诊、漏诊的出现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临床医务人员的专业判定有误而引起的。因此在日常诊断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紧跟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进程,认真学习并深入理解有关文献资料,进一步丰富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经验,并根据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学习,随时调整超声诊断的特征观察部位,对于细节征象,比如: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对患者颈部肌群的浸润性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这些细节征象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超声影像诊断技术无创伤、快捷、临床使用率高等优点,不仅能够精确检测出甲状腺细微的病灶,更能够清楚地观察到结节的形状、大小、内部回流、回声等情况,并对甲状腺肿瘤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为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正是由于超声在检查中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准确率,其对于诊断与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疾病来说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瑞霞,童清平,工丽君,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分析[J].安徽医学,2010.31(09):1053一1055

[2] 方敏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25):215一216

[3] 赵淑君,张永萍.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0):2073一2074

[4] 马姣姣,丁红.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6(11):3040-3042

[5] 李立科,张慧,李东风.超声引导粗针活检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5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9):2204-2205

[6] 何友钊,叶观瑞,李美荣,潘思波.B型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0,07(01):54-55

[7] 陈巧玲,任永富,沈友洪,阎若元,尚志红.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鉴别诊断[J].福建医药杂志,2010(01):116-11

甲状腺的医疗方法范文第8篇

新疆兵团四师医院两腺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835000

【摘 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瘤体手术应用于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 例甲状腺瘤患者,将其任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2 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甲状腺瘤患者,其手术效果显著,微创,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关键词 小切口手术;甲状腺瘤;临床效果

甲状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方法,传统手术方法切口大,创伤大,易留下明显疤痕,并伴随着相关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较严重的并发症,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兼顾治疗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美容效果,因此,我们在保证患者疗效的同时,需寻找一种手术创伤小的手术方法[1]。现笔者选取我院所收取的42 例甲状腺瘤患者,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体的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4 例甲状腺瘤患者,将其任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2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最小的是15 岁,最大的是72岁,平均年龄(33.1±9.2)岁;肿瘤直径最短的是1.8cm,最长的是4.5cm, 平均长度(3.3±1.2)cm。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25 例;年龄最小的是23 岁,最大的是54 岁,平均年龄(34.2±8.3)岁;肿瘤直径最短的是1.7cm,最长的是4.6cm,平均长度(3.2±1.4)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作为对比数据。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首先进行全麻处理,在与胸骨柄正中上方距离1.5-2cm 处做5cm 横向手术切口,切开略偏向患侧,如果是双侧甲状腺瘤患者,可适当扩大切口,常规使用电刀游离皮瓣,防止皮下出血,常规分离皮肤,游离皮瓣,切开皮下组织,分离疏松结缔组织、颈前肌,无需处理颈前静脉,沿颈白线入路,充分显露甲状腺,缝线向两边牵开颈前肌群,充分显露甲状腺,寻找到甲状腺肿瘤瘤体后切除,对术前查体及检查暂不考考虑恶性甲状腺瘤,可采取甲状腺肿瘤瘤体切除术,明确定位后可纵行切开甲状腺正常组织,分别用钳夹夹住瘤体3、6、9、12 点处,将甲状腺瘤切除,快速进行病理送检,注意不要切除过多甲状腺组织,防止降低术后甲状腺功能,利用电刀将甲状腺瘤切除,并缝合甲状腺创面,逐层缝合,后采用0 号可吸收线缝合切口[2],对于术中快检诊断恶性肿瘤的患者根据病情,可改变手术方式。

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对其进行全麻,于胸骨切迹位置作弧形切口,约8-11cm,常规分离皮肤,游离皮瓣,切开皮下组织,分离疏松结缔组织、颈前肌,缝扎颈前静脉,将舌骨下甲状腺前肌群和颈阔肌相分离,并横断患侧颈阔肌、颈前肌群,充分暴露甲状腺,根据瘤置行部分甲状腺切除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 分析,以P<0.05 为显著性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3 例,所占的比例是7.1%,分别是颈部麻木2 例,颈部紧缩1 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9 例,所占的比例是21.4%,分别是颈部麻木2 例,颈部紧缩3 例,术后皮下线结反应1 例,饮水呛咳1 例,声音嘶哑1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甲状腺瘤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属于良性肿瘤,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手术切口大,美观度差,并且具有较多病理改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小切口手术优越性较突出,其无需破坏颈部肌肉组织,不影响淋巴回流、颈部静脉,并且手术切口小,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在保证质量效果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的舒适度[3,4]。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切除手术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

总而言之,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甲状腺瘤患者治疗中,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可明显缩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小兵. 传统切除术与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瘤中应用对比[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0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