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动症小孩的教育

多动症小孩的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多动症小孩的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动症小孩的教育范文第1篇

李佳是我们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从小活泼好动,精力极为旺盛,只有她睡着时全家人才能跟着休息一会。

随着李佳长大,她的活泼好动逐渐带来了一些麻烦,让我头疼不已。

2005年9月,李佳上了幼儿园。以为这回女儿可以好好受到管教,可我却遭到老师不停地“投诉”,李佳上课不专心听讲,扰乱课堂秩序,常和同学打架……

朋友知道后建议我带上孩子去省妇幼保健院看儿童专家。在专家这里,我才知道女儿不是性格活泼,而是得了轻微的多动症。专家告诉我,儿童多动症是指智力正常、但自我控制力差、感觉综合失调的孩子,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情绪冲动、任性等等,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目前全国有30%左右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综合失调。如果不进行治疗,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在个性方面,常以说谎、吹牛、怪动作、违拗、对抗等来平衡自己的心态。多动症儿童长大后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社会适应不良,情感幼稚,互相斗殴;或者出现焦虑,自尊性差、人格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成就,经济状况不良,所以必须进行治疗,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专家还告诉我,儿童多动症并不难治,最根本的不是“治小孩”,而是“治家长”。家庭和谐,夫妻恩爱,家庭教育良好,多动症的孩子在不用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发展得较好。这点倒让我意外,于是我马上参加了一个为期3天的家长学习班。

在参加了一系列系统的培训课程后,我真正了解了“多动症”,理解了女儿。我们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对女儿也百般呵护,从来没有因为她的好动调皮而训斥打骂,对于安全和温暖的家庭氛围,专家表示认可。家长的基本条件过关了,专家便帮助我分析李佳的情况,指导我写出校正女儿多动症的计划书。

我的校正计划书

第一步:把李佳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太过分的范围内,采用温和的方法惩罚,杀手锏则是她喜欢的动画片和肯德基。

当李佳又一次被阿姨投诉说扔泡泡糖打同桌,惹来小朋友哈哈大笑,扰乱了课堂秩序时,我便不让她看当天的动画片,而是要她保证第二天的课堂不捣乱后再补给她看。李佳自然不干,又是撒娇又是耍赖,但我态度严肃,并且搬出老师,“老师让我这样做的,我们总要听老师的话吧。”李佳又眼泪汪汪地向爸爸和奶奶求助,大人早已达成统一战线,谁也不肯出头,李佳眼看没戏,也只好默认了。我还担心,女儿只有3岁,能记住不让看动画片的惩罚吗?结果第二天下午,女儿一进门就高兴地跑过来说,“妈妈,老师今天没骂我,我要看动画片!”看来,小家伙的记忆力好着呢。

初见成效,我立刻又告诉女儿一个新规定,每周只要有三天没有和小朋友打架,她就可以在星期天去吃肯德基。果然,经过三周时间,李佳虽然还会有在课堂上捣乱的小毛病,但因为有动画片和肯德基的诱惑,她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要有所限制,已经不似当初那样肆无忌惮了。

第二步:发现孩子的爱好及特长,因势利导,让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消耗旺盛的精力。

可是画画、舞蹈、乐器,这些都试过来了,女儿都没兴趣,我真是一筹莫展。10月的一天,我教女儿背诗歌。当我读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时,李佳突然来了兴致,反复吟诵,很快背了下来。这回轮到我奇怪了,谁料李佳语出惊人:“相煎何太极,太极拳,我喜欢!”原来李佳并没有理解古诗的意思,把“何太急”的谐音理解为太极拳了,逗得我直乐。乐罢我奇怪地问女儿,“你喜欢太极拳?”“是的,”说着李佳还动手比划了两下,还真有模有样!

奶奶喜欢打太极,有时也会把李佳带上,大概是耳濡目染李佳竟也喜欢上了太极拳。我为这个发现欣喜,太极拳以静为核心,注重养心养生,如果女儿能跟着奶奶练习太极,对她的多动症应该有好处。

太极拳看似缓慢柔和,有很强的健身效果;一呼一吸吐纳之间,可以呼出烦躁,吸进一份轻松与平静。在奶奶的悉心教导下,李佳练拳渐渐进入状态。同时,我也开始加强培养女儿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不会迁就她看电视到深夜,按时饮食起居,以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去练功。

李佳练习一段时间后兴趣大减,开始耍赖不去了。我不停地进行赏识教育,“我的宝宝多了不起,都会太极拳!”或者“我的宝宝说到做到,我要告诉老师去!”可是两个月之后,再怎么表扬,李佳还是不想去,看着只有4岁的女儿,我也心软了,难道初见微效就放弃吗?

太极拳穿越多动症

无奈中,我再次向专家咨询。专家给我出谋划策,给出了第三步计划。

第三步:“阳性强化奖赏”,即当多动症患儿有进步时,应该根据情况可分别给予表扬、鼓励或奖励。

奖赏要得法,不一定都要物质奖励,可以是微笑、点头赞许、鼓励、表扬等社会性奖赏;也可以是包括钱、好分数、奖状、代替物等的一般性奖赏,但这种奖赏必须能兑换成其他奖赏时才能起作用,否则会失去效果。例如孩子因学习进步得到五角星,若不能将几个五角星兑换成其他奖品,则日久后五角星就会失去奖赏的价值。而在孩子无理哭闹时也可强硬一点,采取不理睬方法,由她自己宣泄消退心中的不满。

我列出对李佳的奖赏:每练一次太极可以得到一本小熊维尼的故事书,累积到一周就能得到一张天线宝宝的DVD,如果坚持半年就去旅行……

可是过了几天,这种活动性奖赏也失效了,李佳在清晨哭闹起来,我故意不予理睬。记得专家强调说,消退疗法开始时,孩子的行为反而会恶化,情绪反应也非常激烈,此时父母必须坚持,不能妥协,只有这样才能收效。

于是,面对李佳的哭闹,我平静但坚定地告诉她,“哭过之后也还是要去练功的。”李佳不听,哭得更凶,我索性离开,把李佳自己留在房子里继续哭。待她哭够之后,我才走进来,“奶奶已经打电话叫你了,还得去。”李佳气得不行,但还是去了。连续几天,李佳都是哭后才去练的太极,我又马上给予奖赏,这回的奖赏比较大,是春节的海南之行。在海边拾贝壳是小李佳向往已久的。就这样“软硬兼施”,渐渐地,李佳也习惯了每天早上的练习。

太极拳主张“柔劲蓄于内”,通过一段时间练习,李佳好动的性格果然大有收敛。幼儿园“六一”的庆祝活动上,李佳第一次表演了太极拳,引来小朋友一片叫好声,小女孩开心极了。

练太极拳也给李佳带来了自信。经过两年练习,李佳的改变十分明显。天天坚持在固定的时间练习太极,形成强有力的规律性;练习基本功时的肌肉酸痛关,练习套路时的消耗大量体力,这些培养了李佳吃苦耐劳的品质。李佳终于可以做到注意力集中,该安静的时候就一定可以安静下来。

与此同时,我又与老师积极配合,进一步加强对李佳静坐、集中注意力的培养。老师把李佳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上课时能随时监督指导她;多叫李佳回答问题,每答对一次就送她一张粘贴,还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她。李佳每天回来都是兴高采烈的,因为小朋友都羡慕她的奖品。终于,李佳不再胡闹顽皮,课堂认真听讲,放学回家做好作业才去玩耍,生活学习都极有规律,根本不用大人操心,哪里还有先前多动症的影子!

爱尚小贴士

1.多动症儿童的父母,一定要杜绝粗暴打骂的教育方式。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明白,让多动症的孩子安静下来,就像让近视的人看远处的字一样,不是他们不想去做,而是想做但是办不到。大声呵斥、责骂等都是无济于事的,还可能加重孩子的焦虑、自卑、对立等违抗。

多动症小孩的教育范文第2篇

孩子“多动”成绩差:耐心点,加点药

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儿子专程从浙江宁波赶来看杜教授的门诊。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来看杜教授的门诊。她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不理想。老师反映说,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课,总是自己在下面玩,学习上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这位母亲带着孩子求助于杜教授。在做了一系列检查后,杜教授诊断孩子患有多动症,并开了盐酸托莫西汀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这位母亲觉得“效果还不明显”,今天特地再次来就诊。

杜教授看她心情焦急,特意叫她要放松下来,并告诉她,多动症患儿需要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如果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在安全的范围内加大剂量。杜教授让小孩子称体重后,确定药物剂量在安全范围内,就重新给孩子开了药方。他同时嘱咐这位母亲:对待多动症的孩子要多点耐心,治疗也要有耐心,相信服药后肯定会起效的。

杜亚松教授特别告诉记者,多动症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是儿童心理咨询门诊中最常见的疾病。患有此病的孩子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冲动任性等。除此之外,孩子还常会有自卑感、情感和社交障碍等。多动症除了会影响学习外,还可能增加患者青少年时期及成 年后的犯罪率,所以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很多家长担心药物治疗多动症会有副作用。杜教授认为这方面的药物是安全的,不会导致药物依赖。

韦氏智力测验是儿童心理咨询门诊中常用的工具,可以测试孩子的智商、语言水平等,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孩子爱发脾气:别理睬,冷却疗法最有效

接下来进诊室的是一位小女孩,带她来的是她的母亲和外祖母。这位母亲见到杜教授就不停地抱怨说,孩子太爱发脾气了,总是在家里无缘无故地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她们觉得孩子“精神不正常”。这位母亲还特地把用手机拍的孩子哭闹喊叫的视频给杜教授看。杜亚松教授问:“孩子是不是由她外祖母带呢?”这位母亲和孩子的外祖母一齐点头说是。杜教授说,我猜一定是这样的情况,这就是祖辈带孩子的缺点――过分溺爱,导致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可以“无法无天”。孩子家长对此半信半疑,问道:“那孩子哭闹、发脾气那么厉害,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杜教授告诉她俩:孩子大发脾气、爱发脾气,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去理睬,你越是关注和理睬她,她发脾气越是来劲,要采取“冷却疗法”。他嘱咐家长:“除此之外,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一定不能把这件事全交给孩子的祖辈,否则孩子过分被宠爱不可避免。”

记者观察

与孩子交流不简单

做儿童咨询门诊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门诊中医生不能只和家长交流,还要亲自与孩子交流。杜亚松教授在这一点上显得非常“专业”。他与孩子的交流既有长辈的风范,又不失风趣幽默,让孩子觉得他可亲可近,自然而然地就与他“聊了起来”。而通过这些看似“拉家常”的对话,杜教授能掌握很多信息,包括孩子的语言能力、智力水平、交际能力等。再结合其他诊疗的结果,医生才能开出最佳的“处方”。

先天智商一般,要靠后天来补

一位家长特地带着孩子从北方赶到上海看杜教授的门诊。这个男孩子学习成绩较差,家长为此非常焦急。杜教授问孩子年龄多大,孩子回答说“10岁”。杜教授又问他“过两年他是几岁”,孩子没有回答上来。杜教授又问孩子好几个问题,比如问他“国庆节是哪一天”“中秋节是哪一天”等。孩子有的能回答,有的则回答不好。结合孩子此前做过的各种测验,如智商测验的结果(智商偏低)等,杜教授告诉家长:孩子天分不是很好,学习成绩差与此有关。家长说:现在多动症不是很多吗,这孩子也调皮,是不是也是多动症呢?杜教授耐心解释说:这个孩子学习成绩差不是因为多动症,更多是因为先天的智商没有那么高,但和孩子交流后发现,他还是很开朗活泼的,建议你们在平时学习上多辅导辅导他,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这样最终孩子的学习成绩肯定会上去的。

记者观察

爱心第一位

一位患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因为疾病发作而打了老师,于是老师和家长一起来门诊咨询。面对满腹委屈的老师,杜教授耐心解释说:“你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我们精神科医生,因为患者精神病发作身体上受到攻击,也是有过的。但对待精神病患者,首先我们一定要有爱心,要用爱心来对待他们。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对于孩子的疾病,一定要积极治疗和控制。家长必须承担起监管人的责任,配合医生给孩子服药治疗,这必不可少,不能有丝毫放松。而在具体对待孩子的时候,不管是医生、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有爱心,让孩子体会到爱的存在,这样对他的康复有好处。”

父亲需要管孩子,母亲的 “焦虑”会传染

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儿子来看杜教授的门诊。孩子看上去很文静,也很懂礼貌。但他的母亲抱怨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没耐心,总是静不心来学习,另外孩子不活泼,不喜欢到外边玩,也不喜欢和人打交道。这位母亲显得很着急,她把自己记录下来的关于孩子问题的满满的一大张纸递给杜教授看,并说:“孩子这么多问题,应该怎么办啊!”杜教授问孩子的爸爸:“这个男孩子平时谁带?”孩子爸爸说:“孩子母亲是老师,孩子就在她学校里读书,基本上是她带的,我工作很忙,没时间管孩子。”

孩子的母亲一再要求杜教授想点办法治疗好孩子的问题。杜教授让她平静一下,然后对她说:“你看你这么着急,说实话,你的心理问题比孩子的更大,因为你的这种焦虑情绪会影响和感染孩子的。作为母亲,应该适当与孩子分开点,不要时时刻刻罩着他。”然后,杜教授嘱咐孩子爸爸说:“作为父亲,一定要承担管教孩子的责任,即使平时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比如,多带孩子到外边玩一玩,让孩子体会到爸爸作为男性干练、豁达和坚毅的一面。”

多动症小孩的教育范文第3篇

当孩子出现不停挤眼、皱眉、清嗓子以及手足不由自主地快速运动时,则应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小儿神经科或心理行为科去看看是否患了抽动症。

遗憾的是,由于本病的医学知识普及不够,并未引起大多数家长的注意,另一些则由于抽动症表现的复杂性,经常或反复在眼科、五官科和呼吸科等诊治无效。

抽动症的易患因素

抽动症病因复杂,至今在医学界尚无定论,但倾向于不是单一病因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可能是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研究一般认为有以下因素的儿童容易患抽动症:

遗传因素家庭中如有抽动症患者,则发生本病的机会要比没有者明显增高,故认为与家族遗传有关,遗传方式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

围产期损伤母孕期高热、难产、产时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剖腹产等病史的儿童。母亲孕期抽烟可以增加抽动症的严重程度,并使合并强迫症的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约8倍。

感染因素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肝炎等各种感染后,特别是链球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抽动的突然起病,因此本病又有伴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英文缩写为PANDAS)之称。

精神因素惊吓、情感激动、忧伤、儿童学习负担过重、长期焦虑不安、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的动画片、受惊吓等。

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家长对小孩管教过严、不良家庭环境等。

药源性因素儿童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或中枢兴奋剂者。

脑部受损癫痫、脑外伤或各种原因所致轻微脑功能障碍等。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剂或防腐剂的食品。

易患年龄与性别大多数抽动症起病于2―15岁,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为发病高峰人群。90%在10岁以前起病,以5―9岁最为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至少要多三倍以上。

发病症状

抽动症状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常以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眨眼被认为是抽动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自我短暂控制,入睡后消失或减轻,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可加重或复发。有加重与缓解相互交替的过程。

运动性抽动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无目的、不自主的、重复的肌肉抽动。其中运动性抽动症状通常始于头面部,症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累及部位可以沿头面部、颈部、肩部、上肢、躯干和下肢的顺序发展,部位可为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

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表现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运动性抽动进一步分为简单运动性抽动和复杂运动性抽动。简单运动性抽动为突然、短暂、重复无目的的动作,通常是一个或几个较小的肌群受累,呈暴发性,持续时间短。复杂运动性抽动表现较完整的或较缓慢,似有目的性的抽动,如眼球的转动、面部的抽动而出现某种特殊表情,肩臂或手足做出某种姿势,包括多组肌群受累,并可持续较长时间。如突然伸手拍人、触碰家具、打自己身体或肌张力障碍姿势,如旋转、蹦跳、挺身或弯腰、吸腹,常遭周围人的误解和厌恶。

发声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也分为简单发声性抽动和复杂发声性抽动。简单发声抽动表现为快速地、无意义地单调的重复,如不断地清嗓子、咳嗽、哼声、吼叫声、吭吭声、尖叫声等;复杂发声抽动则发出一些似有意义的短句,或更复杂的句子,也有的表现为重复、刻板的完整语句,如某些语词声、模仿言语、重复言语,但表现为秽语者以成人病例居多,儿童病例少见。

发声性抽动普遍具有口齿不清,鼻音及语言延迟、音调的强弱不均等特点。大部分病人是先出现运动性抽动,以后才出现发声性抽动;也有部分病历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同时起病。

行为问题近年来,已逐步认识到有一些行为问题与抽动症相关联,其轻重程度不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轻者只表现躁动不安、过度敏感、易激惹或行为退缩等。重者则表现为强迫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学习困难、睡眠障碍、自伤行为、情绪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其中以多动、强迫行为最为常见。

治疗方法及预防

西医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利培酮、泰必利、哌迷清等和拟B肾上腺素能受体药物可乐定。对于合并多动症者可联合应用可乐定或利他林,用药时应同时兼顾抽动和多动症状,否则很难奏效;合并强迫行为者可联合应用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西肽普兰、舍曲林等;对于常用治疗药物无效者也可试用氯硝安定、丙戊酸钠、肌苷和托吡酯等。

药物疗效因人而异,且每人的有效剂量也差异很大,要求剂量个体化,以期达到最大疗效而副作用最小。同一剂量对有的人可能还未达有效量,而对另一些人则可能达到中毒量,因此各种药物均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为原则。以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并调整剂量,切忌自行增减剂量。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儿童抽动症是脏腑失调,阴虚阳亢。

原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使阴阳失调而致此病。在心则为心气不足,心神失守;在肝则为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在脾则为脾虚失运,生痰化热;在肾则为髓海不充,脑失所养。

以上病变导致肝肾阴虚、心脾不足、痰热内扰,引生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对于表现为神思涣散、烦急易怒、多说多动、口干唇红、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的肝肾阴虚型,宜滋养肝肾,潜阳安神,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以神疲而昔、合少便溏、多言而声调不高昂,多动而不暴烈,兴趣多而神思涣散。追忆前事而易于健忘,舌淡、脉懦散或细弱为表现的心脾不足型,宜养心健脾,安神定志,可予归脾汤加减;而以躁扰不宁、烦急易怒、多语多动、脘痞纳呆或呕恶痰多、口渴引饮、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为症象的痰热内扰型。宜清热化痰,开窍宁神,可采用验方清热化痰汤加减。

中医治疗贵在辨证施治,虽然有些中成药如智力糖浆或静灵口服液等可能对部分患儿有效,但无法根据证候加减,另外部分地区为了服药的方便应用中药饮片颗粒剂进行调配,因失去煎煮才能产生的有效化合物,难以保证疗效。因此建议希望中医治疗的家长应找有经验的中医以汤剂治疗效果为佳。

心理治疗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精神心理治疗

是相当重要的,治疗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动症状,主要是支持和帮助病人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

精神心理治疗往往需要医生、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充分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主要是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患儿消除因患抽动症而产生的紧张和自卑心理。

医务人员应帮助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本病,特别是要让家长知晓患儿所出现的症状是疾病本身的病态表现,而不是患儿调皮或患儿有意所为,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他们。

医务人员要将疾病的性质和可能的转归向家属进行解释,让家长了解到抽动对患儿的精神活动和身体健康并无明显影响,也不会因为抽动而使患儿变傻,更不会发展为精神病。消除患儿家长一些不必要的思想顾虑,消除他们因不了解这类病情到底有多严重而出现的过分紧张与担心,并取得他们的合作与支持。有利于家长对患儿正确教育及耐心帮助。

家长要给患儿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合理安排好患儿的日常生活,要鼓励和引导患儿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避免过度兴奋激动和紧张疲劳,可开展韵律性体育活动锻炼,适当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建议尽量不玩电子游戏和观看恐怖电影或电视,不要勉强患儿做一些患儿极为反感的事情,如强迫练琴、超额的课外作业等。

对于学龄儿童,要和学校老师和同学作好沟通工作,应向患儿的老师讲解有关的医疗知识,使老师能够理解患儿所出现的一些异常动作是病态,而不是故意捣乱;并通过老师教育其他同学,不要取笑或歧视患儿。也要告知周围人不要取笑患儿。对于发展同伴关系有困难的患儿。有必要进行社交技能训练。

争取做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患儿均能给予关心和理解,增强患儿的自信心,这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者可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行为治疗

多发性抽动症的行为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正性强化法、消极练习法、集结练习法、自我监督法、松弛训练和行为反向训练等。

正性强化法要求家长帮助患儿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只要患儿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患儿逐渐消除抽动症状。

消极练习法是根据多次重复一个动作后可引起积累性抑制的理论。可令病人在指定的时间里(约15~30分钟),有意识地重复做某一种抽动动作,随着时间进展,病人逐渐感到疲劳,抽动频率减少,症状减轻。

集结练习法是故意让抽动动作进行一段时间,然后再休息一段时间。抽动动作的快速重复可导致“反应性的抑制”和抽动动作的减少。

自我监督法是鼓励病人通过自我监督以达到减少或控制抽动症状。令病人每天在指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不自主运动详细记录下来,如抽动的次数、频率与环境有无关系等。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可增强病人对抽动的意识,并努力去克服。此法适用于较大儿童和成人。

最常用的松弛训练方法是渐进性放松,让患儿以系统的方法去轮换地紧张、放松每一肌群。其核心是通过各种固定的训练程序,反复练习,以达到全身放松。行为反向训练也称为习惯颠倒训练,对减轻或缓解抽动症状是有效的,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行为治疗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应用一种与抽动相反的或不一致的对抗反应,从而控制抽动,即利用对抗反应来阻止抽动。

例如,对于抽动累及前臂伸肌的病人,每次当他意识到要发生抽动时,训练收缩相应屈肌。对于发声性抽动,对抗反应可采用紧闭嘴,通过鼻腔进行慢节奏呼吸,以阻止发声性抽动发生。若为鼻部发声性抽动,则通过口腔进行慢节奏深呼吸。

家庭配合及其预防

饮食尽量少吃含有食品添加剂(包括各种色素)或防腐剂的食品和所谓的“垃圾食品”,尽可能吃新鲜、没有污染和少有色素添加剂的东西。由于抽动症患儿大多表现为阴虚阳亢,因此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油腻,以免更耗,更助阳亢之势。另外少喝可乐、浓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及带色素的饮料,少吃方便面、膨化食品、奶酪、巧克力等含有防腐剂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服药期间特别注意尽量少吃姜、葱、蒜、羊肉、驴肉、海鲜、生冷食品,忌烟酒。

预防感染在临床上通常看到不少小孩当治疗时大部分症状甚至完全得到控制后,一次感冒又可以使症状加重或复原,所以预防感冒等各种感染可以减少抽动症的发作。

创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不良的家庭环境是本病发生或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尽量不要在小儿面前暴露父母的矛盾和夫妻吵架,要求小儿不能做的事,首先应当自己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正确的教育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期望值很高,给儿童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抽动症的发生和儿童紧张的情绪和外部的压力直接相关,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或排除,就很难彻底治愈。已经患有抽动症的儿童,他们的内心都比较焦虑,家长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

有研究认为,孩子“缺少玩伴”,过多依赖于电视和电脑,可使儿童抽动障碍发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建议平时少看电视,不玩游戏机,不看恐怖影视剧。鼓励儿童与邻里、同学等玩耍,多带小孩进行户外活动等。

多动症小孩的教育范文第4篇

美国孩子很安静

表姐拖儿带女从美国回来过暑假,在中国联系了一个学校,想让他们体验一下中国的学校教育。

我这个哺乳期妇女也在凌晨1点钟奶完孩子坐上了回老家的夜车卧铺,除了见面,重点是好奇美国人到底怎么教育孩子的,他们的课堂上真的闹哄哄吗?

上次见表姐还是她儿子泰山9个多月的时候,如今泰山已经9岁,妹妹茉莉也7岁了,兄妹俩在家一直说中文。表姐说,不能让他们忘记自己的一半家乡是中国。

进了大姑家,只见大姑和他们家狗。大姑说,表姐去楼下接我了,大概走岔了道儿。我猜想俩孩子大概是跟妈妈一起去楼下疯了。结果大姑转身走到里屋说:“泰山,茉莉,小姨来了,和小姨打招呼!”

我跟着大姑进里屋,发现两个孩子安安静静坐在沙发上,一人手里捧着一本书在看。见我进屋,俩娃和我打招呼,然后就继续看书了。

这么安静!真是出乎意料,美国的小孩儿不都是像多动症一样不停疯闹吗?我本来预想的是他俩像疯子一样在屋里一边尖叫一边乱窜呢!

坐到泰山旁边,偷偷瞟一眼他正看的书,一本中英文对照版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妹妹看的则是一本介绍泰坦尼克号的英文书,不仅介绍历史,也介绍轮船的构造,体积,如何运行……吓尿!

美国孩子的课外阅读量惊人

不一会儿,表姐回来了,坐下来和我聊天。我迫不及待地问她:美国孩子都这么安静吗?他们不是特别能疯能闹吗?美国孩子上课真的没有规矩吗?

表姐问我:你是不是还想问上课是不是躺着上?那是阅读课,阅读课就是看书,看书怎么看都行呀,平时上课当然不行了。

表姐经常去学校做义工,帮老师整理教室。她说,美国孩子的书桌前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书架上会放十几本不同类型的书,每个孩子的书都是不同的,是老师根据孩子的喜好和阅读能力为他们挑选的,书架上的书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新一次。

“泰山去年读了四百多本。”表姐说:“有些小孩特别厉害,小学前三年就能读两千多本。”我火速心算了一下,泰山的阅读量大概是一天一本多。这么惊人的课外阅读量,学习起来应该不会觉得枯燥了吧?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视野开阔,哪怕不上大学,也可以做一个有趣的人。创造力就是这么来的吧?

美国父母不支持孩子贷款上哈佛

说到上大学,我问表姐:美国人上大学很容易吧?不用像我们这么拼命吧。

表姐笑着说,关于上大学,我想说的是另外一件事。移民去美国的父母,一旦得知孩子考上了哈佛、耶鲁什么的,一般会对孩子说:“孩子,你去上吧,家里砸锅卖铁也支持你。”

我心说,国内父母也一样啊,有什么问题吗?

表姐说,美国爹要是听说孩子考上了哈佛,一般会请孩子吃个饭,喝个小酒儿,抒一番衷肠,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痛哭流涕地表示:爸爸!我不上哈佛了!我去读州立大学!

啊?什么意思?!表姐看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给我解释:要考哈佛和耶鲁的全奖学金是非常非常难的,如果考不上全奖,去这种名校就需要很高的学费,一般家庭需要贷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美金,而同样的成绩去念州立大学,奖学金不仅交学费足够,甚至生活也没什么问题了。表姐曾经问老公,如果泰山将来考上了州立的全奖和哈佛的自费,你选哪个?美国老公说:废话,当然州立。

另外,州立大学毕业后,你可以继续名校考研,只要有实力,谁也不会拒绝名校,但是为了上名校就卖房子、贷款?美国父母不仅自己不会这么干,还会提醒孩子也别这么干。

美国孩子的户外运动时间很多

我问表姐,中国小学和美国小学有什么区别呀?表姐笑着说:你问他们呀!是呀,我为什么不直接问孩子呢?大概习惯了让父母代替孩子说话吧?

泰山说,中国的学校哪里都好,只是厕所太臭。茉莉说,户外活动的时间太少了!

多动症小孩的教育范文第5篇

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我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和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学校—家庭相结合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庭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

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在文化层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周围环境不够适应孩子成长之故,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响。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的:"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如:有些个体商户或进城务工的农民平时很忙,精力不在孩子身上任其自生自长,不忙时,有了大把钞票无事可干,就在家不是宴请亲戚朋友,就是玩麻将打扑克,这些家长(这些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却无心去顾及孩子,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校里,我们有的小学生,经常迟到,不爱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欠佳,或者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还结伴贪玩,爱说假话骗人等等,都和家长的影响或是这些小学生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如:在一次教育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时,我问其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时,学生回答说:“我们家昨天下午一放学爸爸、妈妈就和几个人在家打麻将,也不做饭,让我出去玩儿,我说我作业没做,爸爸就说,不要紧,这一次我给你放假,就一次作业没什么了不起的,作业吗,在课堂上听懂就行了,我小时候就不做作业,考试一样考到好成绩。”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明,学习成绩却属于后进者,我们大部分教师颇感头疼,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放宽尺度的方法来对待他们,这样下去将更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小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将来会给我们的社会输送一批不合格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上课两次,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利用家校联系卡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平时还要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三、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红花”的评比,每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个案一:

林道高

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

评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

方法:

1、教会林道高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

他乐于记。2、培养林道高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维。

3、帮助林道高树立自信心,经常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和甜头,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林道高一些鼓励,“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个案二:

王梓霁

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得任性、冲动,稍不顺口,就大喊大叫,此外精力特别充沛。

评析:多动症的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王梓霁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中游,纵上所述,王梓霁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

1、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

3、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

好习惯伴我成长:

新时期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形成教育社会合力及最大的有效性的需要。下面撷取的是孩子们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点滴体会。

做作业要讲究方法

周洋

按时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小学生必须做到的,作业是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知识储存在大脑中的重要手段,更是把知识初步转化为技能的必经之路,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对一个人的终身将起到良好的作用。作业包括口头的、笔头的,无论哪种作业我们都必须认真做好。做作业讲究方法就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一般分五步进行:一是收心,把书桌整理干净,把不必要的东西拿掉;二是计划,按先易后难,文理交错两条规则进行;三是回忆,回忆老师上课时强调的重点难点及作业内容和要求;四是作业,认真仔细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五是强化,把作业本检查一遍,改正不必要的错误。每天的回家作业我按照这五步进行,坚持使用,养成习惯,效果果然不错。

点评: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做作业,并持之以恒,将会达到事关功

倍的效果。由此延伸帮助学生事事养成计划性,从而调动学生自

身最大的内在潜能。

粗心要不得

刘嫣然

原先的我做数学难题不在话下,就是经常在简单的四则运算中发生错误,常常把除法看成加法,老师找我谈心,当场我的确什么都明白,但一到习题中又糊涂了,自从我准备了一本错题集,把每次作业、测验、考试中做错的地方统统登记下来,并作订正,坚持查看,定期整理,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粗心的坏毛病逐渐得到了纠正。经常整理错题集能帮助我了解哪些地方最容易疏忽,哪些地方经常做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粗心”的缺点改正了。

点评:错题集的产生源于一再出现错题,它的出现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

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地、细致地思考在前,使学生在思想上

重视自己要做练习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大

大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克服做题粗心的坏习惯。

养成好习惯,获得好成绩

张健桦

要想学习成绩好,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是最有体会的,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一、作业抓紧学校完,回家练习做课外

在学校里,老师布置完作业,有的同学马上认真开始做了,而有的同学却想把作业留回家,照玩不误。我认为作业应该在学校里快速完成,然后检查一遍,这样速度又快,质量又高,一举两得。而有的同学作业留回家,慢慢磨蹭,九点,十点┄┄睡劲上来了,人昏昏沉沉,直打瞌睡,哈欠连连,质量也下降了。而做完作业的同学却在做课外练习,加补一下,多做练习,也不会出现很晚睡觉的情况。

二、课前预习少不了,划划圈圈找一找

上新课之前,老师总会叫同学们回家预习新课,可有的同学只当耳边风,不去做。我习惯先读通文章,然后标上小节号,再把优美的词语用记号笔作上记号;接着把难写的或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查字典寻找答案。最后,我会看一看课后问题,会回答的先回答,从文中找一找答案,不会的等老师上课讲解。这样能提高听课效果,让老师一点就通。

三、英语磁带要多听,考试听力才能行

在听力的考试中,不少同学错了很多。我习惯听英语磁带,每天一遍,晚上听,这样能使我的耳朵习惯于英语,熟悉句型。所以在听力上,我常不扣分,这是我的小“密决”。

好了,希望大家接受我的意见,如果你们有什么好建议请告诉我,让好习惯伴随着我们共同茁壮成长。

点评:学习需要好方法,更需有好习惯,合理安排时间,掌握正确的预

多动症小孩的教育范文第6篇

生理危机

孩子们沉迷电子产品,生理成长会受到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视力下降。

容易导致患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

尚未发育完全的颈椎容易受到伤害。

对手指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运动能力的发展,导致身体素质差,容易长成“小胖墩”。

影响大脑的发育,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免疫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心理危机

自我中心,情绪难自控

相信大家都见过这样的场面,小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忘乎所以,对长辈的叫唤爱理不理,每次一收掉他的电子产品,他就大哭大闹……小孩子分辨现实和虚拟的能力比成人差,容易沉溺于虚拟的世界,与周围环境隔绝,失去对现实中人的关注和热情。长期以往,极易出现自我中心性格和情绪控制障碍。

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仍处于语言发展敏感期,并会进入书写、阅读、文化敏感期。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会让孩子缺少语言交流。因为孩子需要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来学习词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影响社交能力,不利于健康情感的培养

电子产品提供的只是感官刺激和虚拟交往。孩子玩得高兴、欢乐,都不会得到回应;他的小想法、小心思,也没人分享。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与人互动才能发展出来。感受不同人的眼神、语气,体会悲伤、喜悦等情感体验,都会给孩子社会交往、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带来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频繁的“人机交流”,会降低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兴趣,影响健康情感的培养,容易养成孤僻性格,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影响智力发展

很多家长都以为电子产品有开发智力的效果,所以才会给孩子玩的。其实,电子产品信息变化太快,孩子还来不及思考,就进入了下一个画面,超过自身接受能力,长此以往,会阻碍孩子思维技能和记忆力的发展,也影响孩子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相反,在真实的环境下,孩子触碰、感觉、观察和移动真实事物,这样才更能促进智力发展。

宜疏不宜堵

对于孩子们喜欢电子产品,家长宜疏不宜堵。小孩子听不懂大道理,单纯的说教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可以实行一些具体的改善措施。

与孩子共同制定电子产品的使用制度,并严格执行奖惩措施;

对于较小的孩子,妈妈爸爸应该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在电子产品外找乐子,让他们体会到,没有电视和游戏,也可以过得很愉快;

对于已经可以自立的大孩子,要尊重、理解孩子,花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找到他们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原因,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在玩中引导;

多动症小孩的教育范文第7篇

专门研究家庭关系和儿童教育的作家理查德・洛依(RichardLouv),写了本叫《丛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的书,他提醒我们注意,孩子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多,和自然的接触却越来越少,这有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结果:自然缺失症。而这也许是很多儿童行为异常的原因。

今天的孩子们越来越关注大自然所受到的危害,但是他们自己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事实上却越来越少。现在的孩子们也许可以和你谈论亚马逊雨林的情况,但却说不出自己上一次独自去树林里探险是什么时候了,也说不出他们上一次躺在草地上感受风声、欣赏白云的移动是什么时候了。

在20年前,夏令营还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我们白天在树林里跋涉,了解植物和动物知识,晚上躺在营地里互相讲鬼故事取乐。但是现在,夏令营变成了简单的露营,或者是计算机夏令营。即使在广告里,情况也是如此:一辆越野车在非常美丽的山间、湖边穿行,车后座上的两个小孩却低头看着一个电子屏幕,对窗外的美景视而不见……

“大地母亲”绝不是简单的比喻

我们的社会正在教会孩子们不需要通过直接的经历来感受自然。在学校里、家庭里,甚至是户外运动的机构里,都是这样教的。我们的各种机构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传达给孩子们的信息是:“大自然”“野外”这样的词,是和危险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和有趣的“户外运动”或者是“独自经历”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

现代化的进程使得人所能做的事情似乎越来越多,相应地,年轻人和自然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科学研究却发现,在自然和我们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联系。科学家发现,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需要与大自然有足够多的接触,就像需要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一样。一个和大自然缺少接触的孩子,甚至会有“大自然缺失症”――“大地母亲”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

这一代孩子已经离大自然太远,这种远离自然的结果是更多的儿童肥胖症和更多的儿童心理疾病。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孩子们太容易被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手机、MP3、MP4等高科技产品吸引,孩子们更喜欢室内,因为那里有电源。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反而会手足无措,感到无聊,因为他们丧失了与自然亲近的本能。远离自然成长的孩子几乎不知道食物是哪里来的,也更难理解环保的重要,地球的未来让人担忧。

疏远自然会带来各种成长问题

在自然对儿童的影响这方面做研究的学者及研究成果并不少。

康奈尔大学环境心理学家的报告:生活越贴近自然的孩子,在面临生活中的压力时会产生越少的心理负担。孩子的家庭周围自然环境越多,孩子就越少会出现多动、焦虑或消沉等行为。

挪威及瑞典针对学前儿童的研究:两组学前儿童,一组每天在普通的游乐场玩耍,一组在有树木、岩石的自然环境中玩耍,他们每天玩耍的时间相同。一年之后,在自然环境中玩耍的孩子表现出更强的平衡能力及运动能力。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结果:即使每周只花几个小时上网的人,也会比那些不经常上网的人更容易孤独和沮丧。

西雅图儿童医院及地区医疗中心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每天多看1小时的电视,在他们7岁时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可能性会增加10%。

很长一段时间,“大自然缺失症”这几个字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在美国,根据研究表明,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在近些年大幅下降,孩子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上学、参加课后辅导、参加各种课程(钢琴、舞蹈等)以及参加各种成人组织的活动(足球、棒球等各种比赛)。

当孩子在自然环境中的时间越来越少时,他们肢体的以及心理的感官都会受到限制。

多动症小孩的教育范文第8篇

难以直面的现实

儿子一出生,就成了我似乎永远无法解读的谜团。

小时的他整夜整夜地哭,似乎在抗争着什么。渐渐长大,别的小孩子白白胖胖,而他却瘦瘦精精;别的小孩子七坐八爬,而他只会窝在大人的怀里;别的小孩子咿呀学语,而他只会连打手势带哼哼;别的小孩子蹒跚学步,而他叉巴着双腿站也站不稳。再长大些,当别的小朋友已经能将诗歌朗朗上口时,他的语言表达还不灵光。

我曾买过一本《妈妈教我学唐诗》,带着他念诗。我念一句“床前明月光”,儿子也能依葫芦画瓢地念出“床前明月光”。但当我念到“举头望明月”,儿子就变成了“举头望明月光”,我说:“没有光!”儿子就说“举头望明月光,没有光”,无论怎么教,他始终就这一句“举头望明月光,没有光”。这时,我真是无可奈何了。

三四岁了,别的小朋友嬉戏追闹,而儿子总是阴沉着小脸,蹙着眉头,靠在墙边,似乎没有什么能让他开心,稍不如意,就嚎啕大哭。我总弄不明白,不是说小孩无忧无虑吗,为什么他总是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即使我强迫他跟小朋友一起玩,不一会儿,他准会鼻青眼肿地回来。他接不到小伙伴抛来的球,球总是很准地砸到他身上。他似乎看不到柱子、树木这些障碍物,总是径直地撞上去。爬楼梯、跑步,总是可劲儿地摔跤,两只小膝盖一年四季总是青的。这时,我便有些怀疑了。

上幼儿园,墙上的红星榜中,其他小朋友名字后面是一串红彤彤的五角星,我儿子名字后面是一片荒原,连根青草都没有。老师说:“我带孩子背儿歌,他能理解就是不能背诵。”后来学拼音,他无法辨识b和P、f和t;幼儿园的跳绳等活动他都参加不了,因为他不会;他甚至都记不住幼儿园同学的名字。我越来越不懂儿子这是怎么啦。

于是,我上北京,去上海,想寻找一个答案。听到的不外乎是多动症啦,感觉统合失调呀,学习困难、读写障碍啦。没听到一句让人宽慰的话,句句痛心,句句裂肺,句句绝望。

故作轻松的坚强

虽然家人唉声叹气,虽然自己总在夜里偷偷流泪,但一看到孩子无邪清澈的眼睛,一想到他对我强烈的依恋,我知道,我无法放弃。

随着儿子进入小学读书,他的苦难生活就开始了。对于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来讲,自卑如影随形。他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几乎只活在短暂的记忆中,几分钟,几小时,对他来讲,信息的存储都很困难。他无法辨识字形相近的中国汉字,更难的是英语,26个字母对他来讲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上三年级时,一次语文课默写词语练习,他的默写纸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是老师打的鲜红叉叉,班上有同学嘀咕一声“真是个笨蛋”,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儿子。他走上前去,当着老师的面,将默写纸撕个粉碎,然后将自己的眼镜扯下,从讲台上一直摔到教室后面,老师和同学都被他的举动吓坏了。在师生们惊诧的瞪视下,他嚎啕大哭。回来之后,他只是阴沉着脸对我们说:“明天,我不想上学了!”了解缘由后,我心像被鞭子狠狠地抽了一下,眼泪夺眶而出。我们再多的保护,也无法阻挡外界的风雨。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内心足够强大,让他阳光自信起来。

我反复回想上海一位心理专家对我说的话:“你没必要去寻找孩子问题的原因,你也没必要去寻找什么治疗方法,因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方法能解决这一类孩子的问题。我只送给你5个字―――表扬和鼓励,也许这是你们创造奇迹的唯一办法。”想起这句话我忽然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相信,上帝给我关了一扇门,一定给我开了一扇窗。我要做的,就是坚强面对孩子,以鼓励的方式帮他建立起信心。

极力夸张的表扬

“表扬和鼓励”似乎也不那么简单,我拼命装作没有看见他作业本上许多红叉叉和试卷上的低分。我强装欢颜,笑嘻嘻地问:“儿子呀,今天英语bed,默写对了吗?”儿子一脸沮丧地说:“妈妈,今天我把床拼成了beb。”我轻轻地抚着他的头,温和地说:“没事,儿子进步了,昨天错两个字母,今天错一个,就是进步。你只要记住,b阿姨怀孕的肚子朝向右,d阿姨怀孕的肚子朝向左。bed的两个阿姨肚子碰碰对。”第二天,英语老师打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儿子终于默对了“床”的英语单词。

单纯这样表扬也不够,我还极力挖掘孩子的优点。

其实儿子也有着很优秀的一面。上幼儿园时,20以内的加减,他就运算自如。他的图形能力更是超群,很小的时候,积木、拼图就不在话下;6岁时,带他去做了一个检测,专家说,他已经达到10岁孩子的图形能力水平。果真,在四年级数学难度加大之后,他的数学优势越来越明显,奥数类题型,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在小升初模拟考试中,平时总丢三落四的他,竟然平生考出了第一次100分。我把这张试卷好好保存起来,我经常用它来鼓励儿子:“你认为你自己有多大能量,你就有多大能量。”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随着儿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理念,我逐渐意识到,我必须由带路人退到幕后,我应该看着儿子走,不管他奔跑还是跌倒,而我能做的就是及时的鼓励与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