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启蒙教育的作用

启蒙教育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启蒙教育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启蒙教育的作用范文第1篇

(一)启蒙教育的早期性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少儿接触的时间越早,就越有可以塑造的空间。日本少儿音乐启蒙教育家曾指出,少儿只要具备了母语能力,同样也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才能。因此,音乐启蒙教育要把握早期性,尽早让学生接触到中提琴乐器,从而培养其对于乐器的操作能力。此外,要改变小提琴取代中提琴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于少儿中提琴基本功的培养。

(二)启蒙教育的准确性

少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从小培养其良好的音乐习惯,才能提高少儿的综合音乐素养,少儿在刚接触中提琴时,是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在启蒙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在中提琴启蒙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提高教学方法的正确性,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演奏姿势,尤其是少儿持弓姿势,并保持少儿身体的放松性;二是教师要加强对少儿学习者的督导作用,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中提琴是一个演奏较为复杂的乐器,同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够强化中提琴的学习技巧,提高少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理解学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启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纠正少儿的不正确姿势,提高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四)启蒙教育的系统化

启蒙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音乐启蒙教育的有效性,中提琴启蒙教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乐器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根据少儿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启蒙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明确少儿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改进

中提琴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乐器教育,对于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当前在我国的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提琴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面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提琴教育是一件乐趣十足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少儿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和少儿的沟通,消除少儿对于中提琴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要提高其中提琴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的音乐素质和乐器演奏水平直接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中提琴基本功的准确性,并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中提琴启蒙教育

中提琴是一种重要的西方古典乐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乐器,在乐队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中提琴少儿启蒙教育中,往往会把中提琴教育和其他乐器教育相混合,甚至出现了轻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现象。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重视中提琴教育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于中提琴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突破人们对于中提琴认知狭隘的局面,提高中提琴教学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教育中。

(三)编著优秀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因此相关的中提琴专家应当结合其演奏状况编写有利于教学的教材和课本,同时加强对于中提琴的研究和改进,适当减少中提琴的体积,增加中提琴的可操作性。此外,中提琴教材要侧重于对基础演奏动作的研究,提高中提琴动作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结语

启蒙教育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

职业是个体谋生的手段,引导个体开展职业探索、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之路,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职业意识对个体的各种职业行为起着重要的支配与调节作用。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有助于个体尽早学会依据自身特点确立发展目标,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与未来的工作,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1]。20世纪以来,职业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直到1971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生计教育,才使人们开始关注职业意识的启蒙教育[2]。在我国,初中毕业意味着义务教育的结束,部分初中毕业生需要面临就业与择业的问题。但由于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造成了许多人在就业与择业过程中对“职业意识”的无意识,从而导致了“新失业群体”等就业难题的产生。因此,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现存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应对之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1.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概念

职业意识是指个体对各类职业劳动的总体认知,及在认知基础上对各类职业所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职业意识就是在对具体职业进行认知的基础上,把自己对未来的各种美好憧憬,寄托在具体的职业上,并按照相应职业的有关标准去进行日常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3]。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是指为激发初中生对职业的兴趣与好奇,培养其完整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对初中生的初步职业认知进行的一系列与职业相关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初中生具备最基本的职业基础知识,使初中生获得正确的职业意识[4]。

2.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2.1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对我国现阶段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本研究共选取赣州市10所初中(其中,城镇初中3所,农村初中7所)的506名初中在校生(其中,148名为城镇初中在校生,358名为农村初中在校生)和98名初中在职教师(其中,42名为城镇初中在职教师,56名为农村初中在职教师)进行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2.2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现阶段,应试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仍然很大。在升学率的影响下,教师对初中生职业启蒙意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校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也不够重视,普遍缺乏对初中生的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指导。在教师方面,只有29.6%的初中教师认为在初中阶段有必要开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91.8%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及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都没有涉及职业意识或职业启蒙的相关知识。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重视不够,多数没有给学生讲授过有关职业意识启蒙方面的知识。在学校方面,80.2%的初中生对学校开展的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不满意,超过72%的初中生认为,学校并没有开设职业启蒙方面的相关课程;83.2%的初中生认为,学校没有举办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相关的讲座或活动。这些数据表明学校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并不关注。

受到学校和教师影响,初中生对职业启蒙的重要性也缺乏应有的认识。调查显示,仅有16.4%的初中生认为在初中阶段有必要开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仅有5.9%的学生主动关注过有关职业发展的信息。在问及“找到一份好工作重要还是学习成绩好重要”时,超过95%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好更重要。可见,学生很少主动关注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只知道盲目追求学习成绩,却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缺乏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意识。但在问及“如果你正在从事一项你不喜欢的工作,你会认真地完成此项工作还是敷衍应付”时,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会认真完成,只有6.9%的学生选择敷衍应付。可见,尽管初中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但他们的职业责任感还是比较强的。在问及“你毕业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时,49.8%的学生选择轻松舒适的工作,39.9%的学生选择有权利和地位的工作,另有10.3%的学生则不清楚以后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问及“你擅长做什么样的工作”时,32.8%的学生能说出具体的工作,超过60%的学生则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样的工作,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考上好的大学,到时候自然就有好的工作适合自己。调查发现,仅有7.5%的学生为了以后能从事某项工作而在当前的学习和业余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从事该项工作应具备的能力。而在职业体验方面,仅有29.2%的学生参加过相关的职业体验,而且这些职业体验基本是通过自己打假期工的方式获得的。另外,受到目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仅有约10%的学生认为自己未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从调查结果看,初中生的享乐主义、思想比较严重,职业定位不够明确,缺乏职业规划,职业自我效能感比较低。这就要求初中教育阶段需要对初中生进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特长,并引导其进行恰当的职业定位,使其逐渐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

调查还显示,83.4%的初中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有很大影响;但仅有16.4%的学生父母会特意带子女去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工作内容,让孩子有意识地了解与职业有关的知识。这表明,尽管家长对孩子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初中阶段,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学业成绩方面,而很少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职业意识启蒙与职业规划。

3. 建议与对策

3.1 学校方面

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有效开展与学校的教育理念、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学校只有在认识上重视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发展,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才能得以有效开展。首先,学校应培养一批具有丰富职业启蒙意识教育经验的教师。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围绕职业意识启蒙教育这一主题开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关于职业启蒙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学校应开设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相关课程。鼓励学生们根据的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以满足他们未来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再次,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职业意识启蒙的讲座或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职业活动方面的丰富信息,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通过让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观摩,体验真实职业,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帮助其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特长,从而达到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目的。

3.2 家庭方面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安全港湾。家庭生活环境、教养方式和教育期望等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其他任何教育因素都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职业意识启蒙同样具有关键性的作用[5]。为此,家长首先要摒弃片面追求孩子学业成绩的错误思想,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一些接触工作的机会,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其次,家长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发现孩子“天赋”的本领。通过让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仔细观察孩子的性格特征、爱好及兴趣,对孩子进行总体分析,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并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参加相关的活动,为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此外,家长可以有意地带孩子到自己或亲友的工作单位,向孩子讲解他们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发展前景,让孩子了解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增加孩子直接体验职业的机会。

3.3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对人、对社会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教书育人绝不仅仅是学校及教育者的责任,它是整个社会的职责。初中生职业启蒙意识教育的质量将影响到未来人才的质量,因此社会各界应大力支持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工作。首先,社会要重视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工作。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应积极为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引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其次,各企事业单位应发掘自身潜能,为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初中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职业启蒙的活动中去,以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认知、职业技能、劳动态度、公德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4.结束语

在我国,每年有几百万初中生在毕业后因无法进入更高一级学校接受教育而面临着就业与择业的问题。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意识启蒙教育,他们在面临就业与择业问题时常难以适从。因此,对初中生进行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尤为必要。积极落实初中生职业意识启蒙教育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有助于初中生对自我进行合理定位,踏实学习,健康成长;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们站在国家前途与利益的高度来审视与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更好地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提供参考视角。

参考文献

[1] 刘华,马丽群. 中小学生职业启蒙与职业规划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上海样本[J]. 中国德育, 2012, (1): 17-20.

[2] 薄晓丽. 从英国职业指导计划论及我国儿童职业启蒙教育[J]. 职业教育研究, 2012, (11): 79-80.

[3] 张桂宁. 基于就业质量的职业意识教育探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5): 139.

启蒙教育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外启蒙教育 职业 对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17-02

2012年9月至1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和韩国青少年开发院联合实施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美国、日本、韩国相比还比较落后,存在严重的缺失。笔者针对此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赣州市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调查研究发现,我市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起步晚,制度不健全,学生职业意识淡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自身的背景和特点进行有效的职业启蒙教育改革。

一 我国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

通过“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中生职业启蒙教育严重缺失。而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更是少之又少。以笔者所在城市江西省赣州市为例。笔者通过对赣州三中、黄金中学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完成问卷的学生赠送小礼品一份。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分析以上数据不难发现,目前我市几乎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的职业启蒙教育,而学生对当前的就业状况以及自身的职业特点也知之甚少,最后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对象可以进行职业规划咨询。由此可见,职业启蒙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 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在发达国家,职业启蒙教育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例如,日本的《学习纲要指导》,美国的《从学校到就业法案》,瑞士的《联邦职业和专业教育及培训法》,它们都给职业启蒙教育起了保障作用,而且发达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起步早。例如,美国规定,孩子从六岁开始就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渗透职业生涯理念;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制定了“全国生涯教育框架”,并将规定从11岁起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根据国外成熟经验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特点,我国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体性和差异性相结合

职业启蒙教育是面向全体初中生的教育,因此它必需服务于全体初中生,但同时我们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类似却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时,一定要尊重初中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初中生是有思想、有见解的一个群体,教师应尊重其思想,并根据其职业兴趣、理想和抱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启蒙教育,使其构建积极健康的职业生涯规划。

2.实践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职业启蒙教育的灵魂在于其实践性和实用性。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时,切忌理想化和空论化。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性,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充分认识和思考自己的职业构建,为今后的就业提前做好准备,并可以让学生及时地纠正自己主观上的一些职业认识,及时地调整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差异、城乡差异巨大。职业启蒙教育应具有普遍适应性,同时又应该针对城乡、南北等特点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具体而言,普适性就是指与职业启蒙教育相关的理论指导、政策法规、基础能力训练应该具有普遍适应性,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而针对性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普适性的职业启蒙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城乡差异,南北差异所造成的学生所需特殊技能及特殊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兴趣爱好、社会体验等,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制定相适应的辅导活动,传授相匹配的理论知识。

三 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途径之探索

1.国外职业启蒙教育的成功经验

参考国外的职业启蒙教育书籍,以及一些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国外发达国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和执行职业启蒙教育。

第一,健全的法律制度。综上所述,国外发达国家把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写入法律法规,作为一种义务执行。

第二,专业的师资队伍。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不仅从事职业启蒙教育的老师应科班出身,而且还应是教师队伍中的高学历者。此外,他们还专门组织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老师把最新的职业知识、理念和技巧传授给学生。

第三,强有力的企业阵容。职业启蒙教育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更强调实践经验。因此学校需要与企业达成一致,取得企业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还需要与多个企业联合,建立友好的合作制度。例如,日本和瑞典的学校就与周边的企业达成共识,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并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给学生做讲座。

2.我国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途径之探索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出发,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适合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的成功经验。

第一,构建学校、企业、家庭一体化的职业启蒙教育。在职业启蒙教育中,学校、企业和家庭三者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角色,三者缺一不可。必须有效整合三者的优势,使之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正能量。

学校教育: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对初中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在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活动课、公选课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触职业的一些相关知识。总而言之,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理论,以及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职业发展动态和各种职业的特点,同时有效的认识和开发自身的优势。

企业教育:学校应与周边企业达成共识,让企业认可有效的职业启蒙教育是为了给企业输送有用人才而设立的,并秉承“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理念,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以及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走进学校为学生做相关讲座,使学校和企业有利合作,发挥最大合力。

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友爱、合作、平和的心境,并及时了解和疏导孩子内心的想法,并给予正确的沟通和指导。让孩子了解自己,认可自己以及欣赏自己,并适时地给孩子做符合其年龄的职业启蒙教育,让孩子结合自己的兴趣及自身特点,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相关政策的构建。我国地广人多,南北差距大,要全面实施中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还必须依靠相关政策的支持。(1)将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制定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类教材。这样就能保证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的学生,都能接收到最基本的职业启蒙理论知识。(2)设立专职教师。职业启蒙教育应聘任专门的老师,而不应该由班主任或其他老师代劳。作为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老师,他应该是接受过专门教育的高学历老师,并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当前的职业动态,真正把握和传授该课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综上所述,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使学校、企业和家庭三者形成合力,同时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制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启蒙教育的作用范文第4篇

同志曾提出:“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把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作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当前独生子女中,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而忽视对孩子爱的情感培养。一味满足孩子物质和生活需要,使孩子养尊处优。这就自然唤不起孩子正常的爱的情感,从而使孩子形成一种自私的以我为中心的爱,这种爱当然就不能发展到爱同伴、爱家乡,更不能发展到爱祖国。孩子是祖国的希望,要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除了有渊博的知识、强壮的体魄,更需要从小培养他们一颗赤诚的爱心和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对幼儿进行粗浅的、启蒙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教育者的责任。

1.建设一支爱国的幼儿启蒙师资队伍

在幼儿园开展爱国启蒙教育,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认识,教育者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爱国启蒙教育的意识,才能热情投入到爱国启蒙教育中。组织教师通过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看图片展览,看《》 讨论开展爱国启蒙教育对幼儿完整人格培养的意义,幼儿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联系, 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讲座等活动。特别是我们民族地区有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幼儿聚在一起,更要让幼儿知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各民族兄弟姐妹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大家要团结一心,和睦相处。教师要向幼儿传授民族团结,民族和睦这些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在幼儿中开展爱国启蒙教育的意义和认识,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把向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变为大家的自觉行为,要求时时处处都要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为幼儿作表率,在幼儿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2.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渗透爱国启蒙教育

“爱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应该教些什么?如何定位?在博大精深的众多资源和题材中,提取出那些适合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这些都是幼儿园开展爱国启蒙教育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我们把幼儿期爱国启蒙教育目标的重点定为:培养幼儿初步具有爱父母、爱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品德,萌发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我们应将爱国教育以养成教育为切入口,以渗透教育为主渠道,在生活中、游戏中、节日活动中让幼儿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要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可感知的各种情景,让幼儿亲处其境。

3.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

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条件。所以,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责任,而且是家庭和社会的任务、责任。否则,对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无法实现经常性、随时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抓好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意将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结合起来,发挥家长、社会各界的作用,使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化,渗透到幼儿生活的整个空间。

启蒙教育的作用范文第5篇

一、钢琴启蒙的发展现状

当今社会,孩子成为了很多家庭唯一的寄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有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学习各种艺术特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天赋与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甚至有些家长存在攀比的心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孩子更显得优秀,逼着孩子长期进行钢琴练习,这样一来,让本来就辛苦的钢琴练习变得更加无趣,使得孩子们对钢琴更加没有热情,启蒙教育也就变得急功近利,甚至可能影响孩子后期性格的变化。

另一方面来看,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由于需要长期的钢琴练习,但是受孩子年龄特点的影响,在弹奏钢琴时很容易出现姿势错误的现象。在练习钢琴时,由于孩子的身高不够,双脚很难落地,为了保持自身的平衡,许多人会习惯性的用手扶着钢琴,这样一来弹奏时的姿势就出现了错误。时间久了之后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

此外,启蒙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兴趣培养。如今很多钢琴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不太在乎孩子的天赋问题,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进行练习。但是幼儿很难自己产生对钢琴的兴趣,而且钢琴是一门技术性要求很高的乐器,短期的培养很难看到实际的效果。所以启蒙教育在最开始很难看到效果,时间长了很容易给幼儿留下枯燥无味的印象,在心理上让启蒙教育变成了被动学习,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形势下钢琴启蒙的发展要求

新形势下的钢琴启蒙教育要解决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将钢琴启蒙教育与学生发展联系更加紧密,而不是忽略儿童启蒙的重要性。新形势下钢琴教育要求突出学生艺术与心灵的交流,练习曲目只是开发智力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应该注意到儿童个体的发展,给孩子适当的休息和鼓励,用兴趣指导儿童进行钢琴练习。

(一)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幼儿启蒙教育更是如此,只有以兴趣为教学导线,通过兴趣的培养来促进儿童对音乐以及美感的培养。让儿童将钢琴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事情,这样才能起到启蒙教育的作用,才能通过钢琴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进行钢琴启蒙教育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各个音符代表的节奏。结合动画片的效果让幼儿了解音符的变化。也可以教幼儿弹奏简单的儿歌或者是动画片主题曲,结合动画的效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或者让他们进行演奏,给幼儿适当的鼓励,孩子们都是需要被安慰和鼓励的,通过动画的影响让他们在钢琴练习中能够参与到动画中,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来弹奏钢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启蒙的真正目的就是激发孩子身体中的潜能,而兴趣性的钢琴启蒙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跟着音乐想象场景,并利用钢琴来表现场景,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

有心里学家认为:“愉悦,是儿童最初的美感本能”。音乐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在儿童在耳濡目染中进入到音乐的氛围中来,并在音乐中感受另一种美的存在,也就是说,让儿童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下学习钢琴,能够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兴趣。再加上优美欢乐的曲目联系,也有周培养儿童的心境,让他们保持一种愉快美好的心情。在平常的钢琴启蒙教学中,可以刻意让儿童多听一听优美欢乐的曲子,固定练习钢琴的时间,通过规律性的学习,能够保持儿童练习的稳定性,让他们能培养起自己的认知能力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三)适当的肯定与表扬

另一方面来看,儿童都具有渴望引起关注的被人肯定的心理。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学会认真的聆听孩子的弹奏,并给他们适当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感情能够让儿童产生那个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也能够让他们更有认真练习钢琴的热情。如果儿童长期压抑的独自练习钢琴很容易封闭自己的内心,变得孤独沉默,因此,家长和老师能够参与到儿童的练习中,并给他们鼓励表扬,将促进儿童积极的心理状况的发展。

启蒙教育的作用范文第6篇

【关键词】启蒙教育;母语教学;艺术探析

一、母语教学及幼儿启蒙教育的特点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的教育之源,人在幼儿阶段接受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时期,是一个人开发智力,认识世界的最好时期,可塑性非常强。在这段时期,如果教育得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科学化、规范化的幼师教育和引导,会对今后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将终身受益;如果耽误了教育的时期,将贻误一生。

幼儿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使儿童迅速认识周围世界,增强感性认识。说具体点,就是使儿童在德、智、体、美儿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母语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人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是富有节奏感、音乐感和童稚情趣的语感,它浅近而又含蓄的内在情理,最容易使幼儿入耳入脑,成力幼儿学习语言,陶冶情感,增进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极好教材和方式。因此,重视运用母语进行启蒙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增强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可以起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用。反复念唱情节简单而又妙趣横生的儿歌,可以使幼儿门齿清楚,发音准确,富于表达能力。经常学读儿歌,可以丰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记忆材料,增强记忆力。借助母语这些富有情趣而又内容,可以开扩幼儿的视野,提高认识能力,拓宽知识面。

当前,社会普遍出现了过热的“双语教育”,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重外语、轻母语。母语教育一度走入不受重视的误区,但是实际上真正伴随孩子一生,让他们终身打上民族和身份烙印的始终是母语,外语只是一种交际的语言工具。而母语的深厚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是外语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应当重视和加强母语教学,尤其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母语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就该受到礼遇和优待。

二、幼儿启蒙教育中的母语教学

母语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母语是一切学习的前提,具有学习工具的性质。在这个阶段的母语教学往往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启迪,他们真正的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引导、启发他们对是非的分辨能力,在活动中,使他们萌发集体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增强集体观念。这些活动,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章到教育,获得知识。唱歌、跳舞、绘画、折纸、做游戏等这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看谁唱得好,看谁画得像,看谁叠是侩,看谁跳得美,然后老师予以讲评鼓励,激发其趣味性,促其上进,在浓厚的兴趣中锻炼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都是通过母语教学来完成的,是最直观有效的教育。是使幼儿获得知识、开发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阶段,利用母语教学可采取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助手段,引导孩子们多看、多听、多说、多唱、多跳,教他们读儿歌、背儿歌,教他们口算、心算,教他们做简单的数字游戏等,以收到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的良好效果。

通过直观启示、启发性提问、反复念唱和读诵等方法,把母语的全部内涵传给幼儿,激发幼儿的有意想象,以此达到启蒙教育的目的。幼儿启蒙教育的母语教学中,教师音韵优美、形象生动的文艺形式和蕴含丰富的内在感情,通过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诵读、吟唱,会在幼儿心灵中产生碰撞,引起美感效应,从而受到文艺的熏陶和感染,在幼儿心田里播下文艺的种子。这对幼儿早期的美育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优秀的母语教学能够激发幼儿乐观向上,勇于创造的积极心态,无论是活泼好动还是性格内向的幼儿都会受到母语教学中乐观的熏染。母语教学中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成为幼儿的伙伴,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启蒙教育中母语教学的艺术探析

孩子年龄幼小,由于文字语言障碍等原因,对母语教学的艺术鉴赏能力不足,对有些艺术内涵并不真正知晓和理解。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即使孩子在表面浅显的理解,对孩子还是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的。包括幼儿诗歌、幼儿散文(美文)、幼儿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寓言、幼儿戏剧等等。

首先,从读写听说四方面,让幼儿在启蒙教育中感受到母语的独特艺术魅力。从指导幼儿经典诵读中,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模仿大人时,童音阅读时的语言艺术;从写作中、从书中的描写来体会到情感抒发的艺术魅力;从教师琅琅上口的阅读中,感受到母语那悦耳的魅力和阅读中抑扬顿挫的感情渲染;让幼儿体会并融入到语言表达、演讲与口才等方面的说唱艺术。

其次,母语教学的多种语言艺术,在教学中展示。母语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读写听说,对于母语中的特殊语音形式和语言载体,也要适当的传授给孩子。例如:戏曲、快板、评述、相声等由母语发源的艺术形式。诗歌辞赋,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契合儿童心灵的母语表现形式,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种印记,带来一种节奏。特别是母语教学中适合儿童背诵听赏的儿童诗歌,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深远的深刻的影响,直至一生,也就是终生受用。孩童时期,生理和心理,以及智力,发展很快,也最容易接受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幼儿文学作品,包括幼儿诗歌在内,正是通过文学的、艺术的、审美的途径,对处于这样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多方面有益的熏陶和教育的最生动的手段。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必定会起到重大的作用。

一首平常的童谣、诗歌、辞赋,并无多少深刻思想内涵的儿歌,会在母语教学的艺术探析中,被孩子铭记一生,久久回味。无非是母语教学中符合儿童的天性,作品的充满艺术感的听韵和节奏,特别是师生同唱的亲切情景,给儿童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久久难以忘怀。

【参考文献】

[1]陈秀华,以文激情,启蒙幼儿人文意识[J].新课程研究,2009(4)

[2]李萍,低年级识字教学偶得[J].素质教育论坛,2009(15)

[3]金波,柏自迪,引领孩子走进一个新的世界[J].今日教育,2009(6)

[4]刘华,论幼儿母语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5(7)

启蒙教育的作用范文第7篇

关键词:狼外婆(小红帽)故事 启蒙教育 同一性 相异性

狼外婆(小红帽)故事是典型的带有启蒙性质、用于教养儿童的家庭故事类型。童话故事在中西方广泛流传,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具有同一性和相异性。狼外婆(小红帽)故事都有教育培养孩子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的社会功能,其中潜藏着中西方教育孩子的一些传统观念。中国的狼外婆故事强调了教育孩子“闭门守家”这一传统观念,也体现出了当孩子面对敌人时那种顽强的精神。西方的小红帽童话则鼓励孩子大胆“走出去”,但面对敌人的威慑,孩子的自救能力比中国的稍有逊色。比较两地的童话故事,对我们学习借鉴童话故事中积极方面的启蒙教育方式有所帮助。

一、狼外婆(小红帽)故事的启蒙教育功能

在中国,狼外婆故事在民间流传中又称“老虎妈子”、“虎姑婆”、“老虎外婆”、“人熊家婆”、“狨巴”故事等。在丁乃通编著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这一故事以同名编为“AT333C”型。故事基本情节为:一天,母亲因为思念外婆或其它原因去看望外婆,出门时对孩子强调说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母亲半路遇狼(或虎)被吃;狼(或虎)假扮成母亲(或外婆)来到孩子的家门口,骗孩子说自己是母亲(或外婆),要求孩子开门。狼(或虎)以狡猾的言语骗过小孩子而进门,晚上睡觉时狼(或虎)吃了同它睡在一头的小孩子,被大孩子发现。大孩子要求出去解手,得到允许后逃离房间。大孩子爬到树上(或楼上)躲藏,但被狼(或虎)发现。大孩子巧用自己的智慧,最终战胜了狼(或虎)。在西方,《格林童话》中“小红帽”童话流传的范围之广,可以说西方童话的典范。基本情节为:一天,小红帽带着蛋糕和葡萄酒送给生病的奶奶,走之前,妈妈对小红帽下达了“在路上要好好走,不要跑,也不要离开大路”的禁令。小红帽在路上遇到了狼,狼把她带到森林深入,她在采花的同时,狼吃了她的奶奶。小红帽进屋后发现奶奶是假扮的,随后被狼吃了。猎人在屋里发现了狼,用剪刀剪开狼的肚子,救出了小红帽和奶奶。小红帽把大石头放进狼的肚子,狼摔死了。

中西方相隔遥远,但两地流传的狼外婆(小红帽)故事都拥有相似的母题:动物假扮亲人的模样欺骗孩子;幼小的孩子因为轻信他人,因而生命受到威胁;有孩子最终获救,用智慧杀死了动物。由童话故事的母题和基本情节可以看出,童话故事潜在着非常现实的启蒙教育功能。启蒙一般是指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教育在广义上是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锻炼人的身体的一切社会活动。”启蒙教育是指人的发展处于幼儿期,运用各种手段对幼儿进行全面地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主要包括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狼外婆(小红帽)故事恰恰韵含了这种启蒙教育功能,幼儿在母亲或外婆怀里听故事的时候已慢慢地受启发,间接地学习了很多生活技能。“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及周围

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中西方狼外婆(小红帽)故事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产生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教育孩子要独立生活、怎样面对隐伏着重重危险的社会和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

狼外婆(小红帽)故事在中西方的传播,对于受传者来说,不会有环境、性别、年龄等的差异,对受传者的教育有着广泛的全民性。故事在传承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育方法为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者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听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技能。狼外婆故事在传承过程中,传播者(人民大众)充当教师的角色,运用口耳相传这种简单的教育手段,形象生动地给孩子传授怎么识别凶恶、面对危险怎样逃脱等应变能力,提高了孩子的知识、智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使年幼的孩子能牢牢汲取故事中的惨痛教训,能够辨明是非,增长一些人生的经验。

二、中西方故事对孩子启蒙教育的同一性

狼外婆(小红帽)童话故事都以狼作为邪恶的象征,怎样识别假外婆在中西方童话故事中都有一定的描述,其意在教孩子怎样辨别事物真伪,对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狼外婆故事中的狼与孩子隔门对话的情节中,大孩子通过外婆的头上有无戴“蓝头巾”、脸上有无“黑雀疮”、腿上有无“扎腿带儿”等外貌特征,识别出了屋外的外婆不是真外婆。反映出了大孩子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狼的狡猾。西方童话中的小红帽进入奶奶家后,与假奶奶展开了一段对话,也是通过外貌特征“大耳朵”、“大手”、“大眼睛”、“大嘴巴”发现了屋内的奶奶不是自己的真奶奶,但这时狼已跳下床将小红帽一口吞到了肚子。中西方的童话故事都在有意教育孩子不要被外表所迷惑,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狼在屋内,也采用了不同方式来隐藏自己本来的面目,中国狼外婆故事中的狼穿上外婆的衣服,坐在木桶上隐藏尾巴。西方童话中的狼用蚊帐遮掩其面貌,然后瞒过了孩子的眼睛,让孩子相信了狼就是她的外婆。中国狼外婆故事中 “小孩子”的结局对教育孩子有非常好的警示作用,没有辨别事物的真像就让其进入自己的空间,终究会酿成大错。同时也教育孩子要善于发现别人骗人的方法,及早防护,避免自己上当受骗。

故事里的孩子发现外婆是假的之后,设法逃离了险境,最后用智慧杀死了动物。其意为培养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理上遇到凶险能借取故事的经验及时处理问题。两地从小就开始了对孩子的智育培养,因为智育对社会发展和自身素质的培养具有相当大的作用。“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西方学者夸美纽斯认为对儿童的智育培养要在人生的头6年,宜尽早让孩子开始对自然事物、自然科学常识、社会科学知识、音乐知识、语言和绘画写字等知识的学习,全方位发展孩子的智力。”中西方狼外婆(小红帽)故事对孩子智力的培养有非常突出的表现,让孩子从小感受社会的复杂,积累经验,为迎接以后艰辛的人生做准备。

三、中西方故事对孩子启蒙教育的相异性

从中西方流传的狼外婆(小红帽)童话虽然具有相似的母题,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有一定的相同性,但在某些方面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中“虎外婆”故事记载:“金仔、银仔,你们都长大了,能照料自己了。妈妈要去一趟外婆家,你们好好在家呆着,千万别出来,妈妈见了外婆,马上回来接你们。”故事中出门去看望外婆的是他们的母亲,母亲出门时教育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间接地限制了孩子的自由。西方《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童话载:一天,妈妈对小红帽说:“来,小红帽,这里有一块蛋糕和一瓶葡萄酒,快给奶奶送去,奶奶生病了。”童话中出门去看望外婆的是孩子,母亲只是教育孩子要沿着大路走,不要走小路,间接地培养了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家长要求孩子顺从、听话,要求孩子呆在家里不出去,守好自己的家门,强调了“看家护宅”的安居观念,符合中国人营造平安稳定的伦理家庭特点。而西方,大家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作,自己生活,从劳作中得到快乐,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鼓励孩子大胆“走出去”,锻炼孩子实践的技能。

大人向孩子讲述狼外婆(小红帽)故事后,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弗洛依德认为:“童话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影响,表现出来便是动物恐怖症”狼外婆故事在笔者当地流传较盛,依稀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小孩子到晚上一般不敢出门,也害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总害怕有狼来。而大人平常也会用这个故事来吓唬孩子,教育孩子要听话,不要调皮,不然把你送给狼吃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知、记忆、注意、想象和思维开始发展,狼外婆故事中狼的凶恶形象或多或少使他们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孩子在心里会形成一道防护线,也形成了不给陌生人开门、没有大人陪护晚上不出门的习惯。

中国大部分地区流传的狼外婆故事有“孩子上树或上楼躲避狼”的情节,其实强调了对孩子体育的培养,培养孩子顽强拼搏的优良意志品质。中国狼外婆故事中的孩子发现外婆是狼,孩子采取了自救的方式逃离狼,随后运用自己的智慧除掉了狼。有些地区流传的故事是村里人除掉了狼,但还是孩子自己逃离了危险的处境,再借助别人的力量除掉狼,是一种自救到他救的方式。西方童话中小红帽发现了外婆是狼,没有来得及自救就被狼一口吞到肚子了,随后是一位猎人营救了小红帽,是一种他救到自救的方式。从上树或上楼、自救等方式可见,中国狼外婆故事中的“大孩子”比西方“小红帽”表现得顽强勇敢一些,比西方的小红帽童话具有的教育意义更强烈,所反映的人生态度更积极。

四、结论与思考

从中西方狼外婆(小红帽)童话故事可以看出,中西方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各不同,使中西方家庭对教育孩子怎样识别事物的真伪的启蒙教育具有相同性,对教育孩子大胆“走出去”的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性。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特点主要是受儒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注重形象化教育,注重传统崇尚伦理道德的教育。从中国狼外婆故事在孩子面对敌人(狼)表现出来的镇定、勇敢,可以发现中国孩子在精神意志上的坚强,表现出中华民族镇定、聪慧等优秀品质,对中华民族儿女的性格、道德情操、价值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传统启蒙教育也的不容忽视的弊端,存在负面影响。西方教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每个公民,不分男女,从幼年开始就要受教育,并提出了寓教学于游戏,实际锻炼和考试的教育方法。从小红帽童话看出家长重视学科学习的同时,也很重视孩子的课外实践。我们把狼外婆故事和小红帽童话相比较,总的来说,中西方的启蒙教育各具特色,我们要相互学习,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丁乃通(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3] 叶瑞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张乐天.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5] 许步曾.西方思想家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启蒙教育的作用范文第8篇

最近我都在看一本由着名的父教专家东子的书《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幼儿园的老师是孩子的“启蒙之师”其实不然,接下来我发表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其实爸爸的启蒙教育,是一种微小的付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天下父母心的体现,是一种义无反顾的爱。

这种爱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所体现。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孩子。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很多教育家把父母称为“终身教师”。

有位着名的父教专家愿意为家长奉献的父教新概念提出了一些建议:

1.作为“启蒙之师”的爸爸要有权威性。

2.“启蒙之师”还应具有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