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范文第1篇

一、毕业生对母校总体评价较好

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评价,尤其是教学工作评价较好。其中,9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我校教师师德、学校学习秩序和自我管理为优秀;近90%的毕业生认为我校的专业设置、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人员素质为良好;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我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良好。同时,毕业生也纷纷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建议学校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加大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授人以渔”,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调查组得出的结论

毕业生综合素质影响着他们的前途和未来,也成为了我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决定因素,今后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湘绣专业真正成为湘绣大师的摇篮。

1.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

当前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竞争也日趋白日化,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他们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做好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要科学合理,与时俱进。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获取最有时效性的第一手资料。

2.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要继续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更加注重文化课的教育,加大大学语文等课程的课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方面培训,让毕业生更快的适应用人单位工作要求,迅速融入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和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从调查结果来看,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业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状,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可以有的放矢的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将来社会竞争和职场的需要。

3.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本次调查中毕业生反映,应当多举办讲座、论坛、比赛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还可聘请企业、工厂的专业技师来校作报告,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其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服务学生们的成长成才。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范文第2篇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人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本质上是一场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竞争。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是提高我国科技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我国一向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人才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一是人才队伍实力不断增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断增加,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近年来,国有单位人才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数大幅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创新成果,国际竞争力不断上升。在生物技术领域,率先完成水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在航天领域,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二是人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灵活就业已经成了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人才在不同地区、产业间的流动加快,人才队伍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非公经济人才总量大幅增长,第三产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三是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单位用人和人才择业的自进一步落实,人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人才流动的法规不断完善,人才的竞争和市场观念进一步增强。四是人才成长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关心人才。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上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人才竞争进一步激烈。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面对新形势,抓住时机提高人力资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当前,我国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能力,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势在必行。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古往今来的科技创新实践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国家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加紧建设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

加快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就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优先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一,进一步加强党政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党政人才培养,就应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培训制度,加强理论教育、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一是加强党政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二是进一步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切实抓好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三是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共服务及管理水平。

第二,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当前经济竞争的重要资源。做强做大企业,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提高他们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建立一支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年龄结构合理、层级结构清晰、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在企业核心业务领域形成高度密集的人才优势;使企业人才素质得到普遍提升,人才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协调发展;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协调提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通过人才市场“猎取”等市场化方式配置人才的比例,全面建立人才选聘工作的竞争机制,逐步发挥人才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战略高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通过培养,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

第四,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应根据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的需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合理的格局。

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着力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加快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的步伐;紧密结合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求,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优先培训紧缺专业的技术业务骨干,带动整个农业技术领域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开展。

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环境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需要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一、完善培养体系。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加大对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人才总量同国家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有利于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加快建立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的终身教育体系,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

此外,还要注意进行开放式培养。在世界科技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不采用开放式培养,难以尽快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开放式培养是加快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强同国际科技界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同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善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人才资源,坚持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立足国内进行人才资源开发,坚持自力更生培养人才,同时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

二、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和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引导和激励各类人才积极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更加关注重点行业和人才密集单位,更加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和基层科技推广、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更加关注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更加关注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坚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得到优厚报酬。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一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坚持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摒弃论资排辈、攀比学历等做法,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形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信息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让稀缺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并保障重大科技工作的人才储备。改革和完善人才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范文第3篇

一、煤炭企业人才培养使用中的现实问题

煤炭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人才开发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滞后。一是人才培养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还比较低、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短缺。二是人才待遇偏低。不少煤炭企业只重视待遇向中层管理干部以上的人员倾斜,忽视了专业人才的待遇。同时,煤炭企业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另外,煤炭企业一般地处偏僻、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信息闭塞,生活、出行等均不方便。上述种种原因在煤炭企业中具有共性,这也是目前煤炭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缺乏竞争力及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宏观经济转型升级、煤炭企业效益下滑的大趋势下,人才的流失将会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煤炭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二、煤炭企业需要树立的人才队伍管理理念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开发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煤炭企业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新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及为其搭建新的平台,才能为企业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由于国有煤炭企业的行业特点,当前企业人才现状是人员多、素质相对低,人才相对匮乏。所以,煤炭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鼓励各类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都能发挥,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树立人人成才的理念

由于国有煤炭企业的行业特点,员工受到的教育层次不同。形成的知识结构也不同,员工特色有别、特长各异,潜能也存在差异。为此,煤炭企业必须树立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培养、使用员工,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不断涌现。

3、树立绩效评价的理念

在煤炭企业中,只有那些勤于动脑钻研,善于思考总结,勇于实践创新的人,才能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企业的有用之才,所以,煤炭企业必须建立员工业绩评价机制,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也是发现和识别各类人才的重要途径。

4、树立量体裁衣的理念

人无完人,国有煤炭企业用好人才的关键在于量体裁衣,知人善用。为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管理者必须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掌握员工的综合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知人善任,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特长,使其产生最大的人才效益。同时,要长中见短,及时发现人才的不足之处,让其克服缺点,健康成长。

三、构建煤炭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策略

人才是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正确的使用、吸引和开发人才,科学的评价、鉴别人才,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健全人才选用机制

要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加强人才供求信息网络枢纽和后备人才数据库建设,实现企业内外部人才信息的有序链接,真正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来。

2、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俗语说:“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有效结合企业发展需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思路,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加大校企合作,为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措施,并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扩大毕业生来源;依据企业阶段性的工作需求,通过项目引人、技术入股、兼职借用、产业合作、管理咨询等多种灵活的用人方式,实施柔性引智措施,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工作。

3、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突出重点,做到“优秀人才优先培训,急需人才加快培训,关键人才重点培训,骨干人才提前培训”。建立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组织调训与企业自主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搞好对新招聘入企的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工作,有效发挥“导师带徒”在推进企业人才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选拔高技能人才和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鼓励职工通过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自身学历。加强对企业关键岗位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4、健全人才评价机制

要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就必须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进行选拔人才。健全各类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制的考核标准和测评方法。对企业中高层领导干部,实行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评;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点考核其经营决策、经营业绩、市场应变能力、诚信守法表现;对企业科技人才,重点考核其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实效;对高技能人才,重点考核其掌握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能力、解决技术难题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和“导师带徒”的效果等。

5、健全人才激励约束机制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范文第4篇

近年来,市大力加强“四大人才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才资源综合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以创建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抓手,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平台。为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升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水平,该市通过“向上争取一点、本级财政投一点”等多种途径,累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积极创建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先后添置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食堂、篮球场和乒乓球台等教辅设施,购买了实物模型、投影仪、辅导光盘、电脑等教学设备,聘任引进专兼职教师31名,配套建设实践基地15个,形成了较高的硬件水平和过硬的师资力量。近年来,发挥基地人才培养、骨干培训、人才鉴定、技术服务等功能作用,先后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培训20多期,累计发放资料30000多份,有1700多名农民工通过基地培训取得执业资格或技能等级。

二是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支点,着力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安置平台。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少农民工回流返乡,大批城乡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另一方面,随着市域经济强劲增长、规模企业不断增加,大批新员工亟待培训。该市统筹组织,合理安排,以市劳动力市场为龙头,积极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劳动技能就业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和培训资金,采取政企“联合招工、共同培训、循环开班、就地实习、定向就业”的办法,为企业培训急需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题。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13万元,开展转移培训1.8万人次,成功转移农村劳力6.6万人次。

三是以强化人才交流中心服务功能为重点,着力打造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更好地服务人才、服务基层、服务社会,该市全面加强市人才交流中心的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统一的政策制度、职责内容和规章流程,规范了人事、人才培训,人才咨询、委托招聘、人才信息查阅等服务项目,引导中心广泛开展劳务派遣、异地组团招聘等活动,近年来已先后向市内外派遣劳务74人,多次组织酒业、华润啤酒、今贝公司等规模企业参加各类大型招聘会及省内高校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连续两年组团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大型招聘会上设置招聘专场,累计为20多家企业推荐市场营销、机械操作及维修、财会等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300多名。在今年全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行风政风调查中,中心服务对象抽样测评满意率达到了98%。

四是以企业科研机构为依托,着力打造人才创新创造平台。年,该市在酒业公司建立了首家博士后产业基地,依托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和科研能力优势,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今年3月,华中农业大学荣兴民博士成为首位签约博士后科研流动岗位的高级科研人员,为酒业冲刺全国最大的大众白酒品牌提供了人才和智力保证。与此同时,大力支持三宁公司、开元化工公司等骨干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引导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全市各类人才共完成地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其中有5项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8项成果分别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以及地厅级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奖,推广技术成果56项。酒业集团自主研发的白酒竖式过滤装置技术获得了省科技发明奖,仅此一项,每年可为该企业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范文第5篇

 

人才是构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第一资源。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新形势下医院发展、学科建设及形成特色优势的中坚力量和灵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甲专科医院。根据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医院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医院坚持“突出优势、统筹兼顾”原则,实施“引进来”、“送出去”和“内优化”战略,大力推进医院人才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医院人才队伍概况

 

目前医院共有职工1711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83人,硕士以上学历495人,高级职称192人;拥有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干人计划入选者1人,浙江省干人计划入选者2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浙江大学求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1人。

 

二、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

 

1.实施“引进来”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医学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要站在医药科学的制高点,如何凝聚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吸纳和引进海内外精英是快速而有效的选径。医院积极做好人才的平台建设,筑单引凤,广开渠道,制定并加快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全面提升医院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推动妇产科学科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在国内人才引进上,重点引进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在突出妇产科专业优势的同时,统筹兼顾,对乳腺外科、放射介^、等其他专业紧缺高层次人才或实用人才,采取定时录用、调配和随时招聘、引进相结合的办法,满足工作需要。近两年通过浙大转化医学研究院从海外引进了两位优秀教授落户医院并为其配备了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已入选国家、浙江省干人计划人才。同时邀请他们为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授课,通过他们的成功经历和经验,鼓舞促进医院青年职工奋勇向前。每年利用统一招聘的机会大力吸收985、211高校毕业生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新鲜血液,特别是对于医院紧缺的人才,与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招聘网站合作,辅助搜罗考察人才。

 

2.采用“送出去”战略,学习发达国家和兄弟医院经验

 

第一,充分利用国家、浙江省的平台为人才创造出国学习进修的机会,鼓勋职工积极申报国家留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国际交流合作计划等项目,层层选拔,使医院派出的每一个人都是医院所需、学科所需、职工本人所需的具有培养价值的人选。近三年医院累计派出出国学习进修人员27/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80人次。

 

第二,选拔年轻、医德医风好、业务熟练、具有培养价值的卫技人员,赴掌握先进技术的医院进修,借鉴兄弟医院的出色经验。以便开拓新业务、新技术,近三年派出国内进修人员16人,用最快的速度提升医院的技术水平。

 

5.运用“内优化”的方法,建立强健的医院内部培养体系

 

第一,实施医院“青年人才支撑计划”。青年人才支撑计划是医院为培养优秀临床科研人才而创立,通过专项经费资助及相应配套的优惠政策,为青年人才临床和科研成果的取得助上一臂之力。从计划实施至今共有10人获得该计划资助。

 

第二,创立并实施医院“刘天香奖”,打造人才评价的金字品牌。“刘天香奖”是我院特有的人才奖勋,由原院长刘天香教授和医院共同出资设立,以奖勋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医务工作者。经过六届的实施,现其评价模式和选拔结果获得了医院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可,成为了临床医生努力的目标。自该奖项创立以来,已有6位优秀的医务人员入选,她们都已成为医院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第三,各职能部门组织多种多样的培训,丰富职工知识储备。医学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要培育跟踪医药科学发展前沿、具备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日常的学习是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工作中,科室内部、职能科室、医院领导,都会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培训课程。如医院的青年人才工程系列讲座、人事科岗前培训、医务科业务培训、护理部技能培训、科室专题讲座等都成为职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重要选径。同时广泛利用社会培训资源,邀请业内、业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社会精英来院讲学,如妇产科专家郎景和院士讲授《医学与哲学》;在新职工岗前培训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敬业度与职业发展》等讲座,在职工中都获得了积极反响。

 

4.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提供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保障

 

第一,为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每年投入足够的教育培训经费,专门用于职工培训和人才引进。制定并实施年轻医师培养实施计划、科技工作报销、奖勋及配套办法,对职工申报科研基金、留学基金项目、中外医疗交流项目上都绐以积极支持。

 

第二,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使成果、付出、风险、职责、回报相统一。奖金奖勋向临床一线岗位倾斜,并积极探索更合理更高效的收入分配体制,切实做到以待遇留人,同时做好职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及提升医院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职工满意度。

 

三、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1.坚定实施“人才强院”理念

 

坚持把人才建设放在医院发展的重要位置。注重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的各个环节,做到数量与质量兼顾,在保证人才质量的前提下,稳步增加引进的人才数量。在吸引人才方面,致力于面向国内外引进高端、优秀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在保证已有培养方式水准不降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或搭建新的培养平台。在财力、物力方面,有条件的情况下重点向培养人才和稳定人才方向倾斜。

 

2.不断优化人才考察、激励机制和临床人员结构

 

在人才考察中坚持以德、能、勤、绩、廉的综台素质考察为导向,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勋机制。与时俱进,根据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目标,在执行中与实际接轨,及时调整考察和激勋策略,达到优秀的人早发现,潜力的人不埋没,肯干的人有动力。继续加大对人员结构的宏观控制,从招聘、选拔、引进等源头加以把握,提高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使人员内部结构继续优化,使人员布局更为合理,使医院人力资源发展更具潜力。

 

3.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多举措稳定人才队伍

 

鉴于近两年外部环境对医院人员稳定性造成的压力,要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稳定人才队伍。思考设立一贯式的人才培养计划“俊苗计划”,意为通过连续不断的培养,俊芽成苗,茁苗成树。打造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专科技术团队。

 

4.完善学科规划,凝练学科方向,形成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学术研究团队

 

思考专门成立10-12支由专家、骨干为核心的学术创新小组,承担各级各类科学研究课题和临床研究。设立医院人才培养基金并划出专款用于培养经费的配套开支,重用有创新思路和培养前景的团队和人员,使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带动所有成员的发展。真正走上名医带名科、名科树名院的良性循环。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范文第6篇

建设;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4—0016—01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如何发展特色品牌,提升学生就业率,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职业学校发展的理论研究重点,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实际,谈几点关于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思考。

一、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立足点

1.明确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要始终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在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之间的法律责任与权利,提高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

2.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以项目建设与实施为载体,通过项目来提升学院建设水平和内涵发展。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核心,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以协同创新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双师”结构的建设、实用教材的建设、专家型教学名师的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面落实对学生基本教育内容的,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文明诚信养成教育为重点,把理想信念与素质教育活动统一起来,在提升学生应用职业能力的有效性上创新活动项目,丰富实践内容。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模式的试点推广工作。做强传统科研项目的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开展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二、引导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在学院发展和培养人才过程中,建设一批好的专业,对于吸引合格生源,增强学院的实力和知名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说要通过专业建设提高质量。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坚持按办特色学院、育品牌人才的目标,加强对专业建设的引导,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创新机制,切实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特色品牌建设。顺应就业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我省农业经济区域化、产业化和特色化发展的新要求,适度调整专业领域和规模,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结构和体系。

2.积极贯彻以精求强发展战略,树立精品意识,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把打造特色、培育品牌作为专业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能力导向,深化“四个合作”,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体系,不断完善专业内涵建设,形成规模优势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业体系。

3.加快省级、国家级示范专业建设步伐。要把院级示范专业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由院级示范到省级示范再到国家级示范逐级评优推荐的机制,完善奖励机制,谋求示范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和专业规模兼顾发展,相互推进,实现专业建设水平的新跨越。

4.将专业带头人的培育作为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专业教师钻研业务,投身专业内涵建设的积极性,整体形成高、中、初级技术职称比例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布局。

三、狠抓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依照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根据社会及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理实一体、学训并重、双师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方案更趋合理与完善。

2.积极推进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工程建设水平。以专业群建设为基础,切实加强优秀教学团队、特色示范专业、共享型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等质量工程建设。

3.加强高职教育理念、规律的学习与研究。加强教学改革,积极推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高职教育精神,认真学习和研究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工学结合课程理论,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4.推进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转化确立学习领域课程,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研究分析制定课程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得以优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推动教学内容改革;积极推进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建立能力考核机制,并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相匹配,有利于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课程教学模式。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药学教育改革;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9.21

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在完成大学药学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还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打破"化学--生物--医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向"化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教学方式转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药学人才。

一、大学药学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未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上的药学教学往往以教师或者课程的基本内容为中心,没有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阻碍了药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造成了障碍。

(二)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机构对高等药学人才的培养,仍然坚持以"化学模式"为核心,以"药品为中心"来设计教学内容。显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对执业药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需求。

(三)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完善

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学生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的关键,传统的药学专业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关注对学生纵向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整个药学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致使学生在工作中无法灵活、系统的运用知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工作中去进行自我的学习和摸索,极大地降低了大学药学专业教学的效率。因此,目前大学药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完善,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明显,亟需改善。

(四)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大都局限于专业教学,缺乏国际交流与合作,拔尖优秀的教育人才不多。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机制、力度,人才引进机制等也都亟需完善。

(五)创新意识的缺乏

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键是具有创新意识,而目前国内大学的药学教学绝大多数都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缺乏,教师在教学中也缺乏创新意识,因此,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较弱。

二、大学药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国药学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快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提高药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可以从以下思路和方法着手。

(一)思路

大学药学教育改革思路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一个中心。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尊重、爱护、关心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自觉的关心学生的情感体现,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两种能力。所谓两种能力指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药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学校不仅应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应打破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第三,三个结合。三个结合就是要实现师生互动、校企合作和医药兼备。第四,思想改革,即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完善优化课程的设置,积极探索药学人才培养的新模。

(二)方法

1.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对药学人才发展的需求,对现行的药学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强化学生药物动力学、分子生物学与药物基因组学、药物流行病学、临床调剂与处方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建立全新的以"化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为主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应积极借鉴国外药学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积极根据社会的发展以及药学学科的发展需求,转变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对此,我们还应加强对药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哲学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其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2.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教师的知识能力、品德、人格都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具有一支专业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对此,首先,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支持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深造、进修,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其次,学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制度,做到选贤任能,促进教师的流动,从而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创新意识浓厚、教学质量高的教师队伍。

3.加大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

如今,学校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也成为考察各大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药学专业教学,学校一方面应加大诸如教学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外,另一方面还应加大教学软件资源的投入,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4.通过校医合作、学校与药店的合作,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药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药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扎实药学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适应药学工作的关键。所以,学校应积极与医院、药店等医疗单位交流,达成合作协议,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证,让学生能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升华。

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药学教学改革,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进并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改革教育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洪,张福明.关于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

[2]章登飞,马凤余,彭代银.药学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探讨[J].安徽医药.2007,3(11).

[3]吴芳,林睿.现代药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8).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范文第8篇

“三个注重”发挥人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注重激发党政人才引领脱贫。注重选优专技人才服务脱贫。注重用好实用人才带动脱贫。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挥人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人才工作提纲划,欢迎大家阅读。

 

1.用好人才“第一资源”筑就人才高地

真心引才,高标站位谋未来。

实招聚才,打造引才“强磁场”。

产业留才,锻造育才“成长链”。

2.瞄准五个“着力点”扎实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

一是创新编制使用通“堵点”。

二是突出关键环节强“重点”。

三是深度分析研判解“难点”。

四是强化政策宣传聚“热点”。

五是增强服务管理提“质点”。

3.着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图”。

二是实施重点项目,打造“孵化器”。

三是聚焦产业一线,开设“实训场”。

四是搭建创业平台,构建“新洼地”。

五是强化保障服务,激发“精气神”。

4.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

一是在精准选派上下功夫。

二是在培育实体上做文章。

三是在履职尽责上见实效。

四是在管理服务上求突破。

5.“四个突出”激发人才活力

一是突出政策导向,破解“引才”难题。

二是突出人才需求,加大“育才”力度。

三是突出作用发挥,增强“用才”实效。

四是突出服务保障,营造“聚才”环境。

6.搭建“四个平台”激活人才“智慧泉”

一是搭建挂职锻炼平台。

二是搭建科技助农平台。

三是搭建东西交流平台。

四是搭建真心引才平台。

7.多举措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二是持续优化人才引进环境。

三是加大人才队伍培训力度。

四是注重人才队伍作用发挥。

8.创建药材产业“人才库”按下乡村振兴“快车键”

围绕人才培育强化理论教育。

围绕规模扩大强化优势利用。

围绕突出实效强化项目推进。

9.聚力打造人才聚集发展“洼地”

聚焦靶心,创优人才发展“软环境”。

提高待遇,提升人才扶持“含金量”。

贴心服务,搭建人才保障“连心桥”。

10.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厚植人才聚集“沃土”

“奖励+考核”共举,营造企业引才“大环境”。

“硬件+软件”齐抓,构建企业用才“主阵地”。

“激励+保障”并行,优化企业留才“生态圈”。

11.聚力“四高”,积极打造“1+N+9”人才政策体系

“高起点”制定“1”个规划。

“高质量”配套“N”个办法。

“高标准”强化“9”种保障。

“高效率”推动政策落地。

12.“五举措”助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聚焦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持续加大引才培养力度。

三是大胆探索灵活用人模式,鼓励支持各类人才立足岗位做贡献。

四是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不断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渠道。

五是积极开展人才蹲基层等活动,搭建人才服务发展良好平台。

13.念好“四”字经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广开渠道“引”人才。

精准施策“育”人才。

搭建平台“用”人才。

真情服务“留”人才。

14.“四个注重”提升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一是注重急需紧缺引才。

二是注重实践锻炼育才。

三是注重作用发挥用才。

四是注重营造环境留才。

15.多举措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二是持续优化人才引进环境。

三是加大人才队伍培训力度。

四是注重人才队伍作用发挥。

16.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电商人才,打造甘肃电商谷产业园

聚焦医疗人才,打造万里医院培训基地

聚焦双创人才,打造云创大学城示范园

17.“四个一”培训模式助推乡土人才培育

选准一批培训对象。

定准一批培训内容。

聘请一批实训讲师。

建立一批实训基地。

18.“四措并举”盘活用好第一资源

一是真心实意爱才。

二是拓宽渠道引才。

三是紧贴发展用才。

四是优化环境留才。

19.“五举措”促进劳务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多维宣传引导,促“送得出去”。

打造劳务基地,促“稳得下来”。

强化需求导向,促“学到技能”。

健全管理服务,促“流得回来”。

紧盯回流人才,促“带动起来”。

20.“三个转变”提升村干部培训实效

“填鸭式”教学向“菜单式”培训转变。

“单一化”形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

“坐下来”学习向“走出去”取经转变。

21.“四步联动”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拓宽渠道“选才”。

强化措施“育才”。

健全机制“管才”。

搭建平台“用才”。

22.建立药材种植“小基地” 做好人才培养“大文章”

深入调研,找准特色产业。

整合资源,搭建培训平台。

突出实用,创新模式培养。

服务大局,带动群众脱贫。

靠实责任,强化项目管理。

23.“筑巢引凤”助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外引内生,抢占人才“制高点”。

多方联动,打好育才“组合拳”。

综合配套,打造栓心“强磁场”。

24.强化人才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特色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

精准对接开展农业科技人员选派。

搭建平台强化人才示范带动作用。

25.抓实培育乡土人才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注重示范引领,培育“业务精”乡土人才。

注重实践传授,培育“技能强”乡土人才。

注重理论教育,培育“素质高”型乡土人才。

26.聚焦四个环节厚植人才土壤

搭建平台“引”。

多措并举“育”。

围绕发展“用”。

优化服务“留”。

27.三项机制加大脱贫攻坚人才支撑力度

建立脱贫攻坚党政人才责任机制。

建立脱贫攻坚专业人才配置机制。

建立脱贫攻坚人才考评激励机制。

28.“双百四联”专家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

结合重点工作和实际需求,实现科学精准选派。

找准问题短板和症结所在,明确具体工作任务。

创新管理方式和工作载体,激发专家人才活力。

29.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水平

加快人才政策创新。

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30.“三个注重”发挥人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注重激发党政人才引领脱贫。

注重选优专技人才服务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