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科融合教学典型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网络时代;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6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1
1 网络下的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其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不断融合,从而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土木工程,主要针对土工程技术进行评价和研究。与此同时,立足于经济学视角,对土木工程技术措施以及相关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指导人们选择科学的工程技术方案。因此,这是一门贴合社会实际的自然社会学科,其能够结合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展开教学,然后立足于经济学相关研究视角,对土木工程技术方案进行效果论证。因此,其更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是工程学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加剧了学生对实践知识的渴求,也对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样的背景下,高等工程经济学教育是造就“创造未有世界”的工程科技人员的主渠道之一,为工程经济学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活力。工程经济学能够对相关技术性人才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科素养,强化基本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在创新发展时代,工程经济学已成为一门受大家高度认可的自然科学。
2 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
2.1 讲授式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
互动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细讲与精讲相结合,从而提炼和总结教学中的精华内容,使学生充分掌握学习方法,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对工程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和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及不确定性分析和经济效果评价等内容进行细化讲解时,可以深入对每一个细节知识点进行讲述,使学生能够采用最新的理论及知识原理,对不同知识点中的关键点进行总结和拓展,同时可以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对教学理论进行应用。对于不重要以及不需要深入讲授的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自由讨论互动,并通过不同的交流学习方式,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2.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很好地诠释了学以致用的道理。当前是信息化时代,也是互联网时代,因此实践技能更为重要,尤其是在网络背景下,工程经济学教学应该采用集体协作及合作学习的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教学环境。充分融合社会实验室以及课堂试验教学的优势。通过实际项目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工程经济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中,随时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通过提问以及考察,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穿插和补充相关知识点。
2.3 引案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是我国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案例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深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在对案例进行讲解分析过程中,会在无形中强化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对工程经济学理论中的财务评价内容进行案例讲解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相关案例进行讲解,通过结合案例的现实性以及客观性和典型性,有针对性和具有侧重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在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时,不但要选择具有导向意义的案例进行示范,更要选择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 问题式教学模式,直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问题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及学习需求,然后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对相关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使教学目标结合学生能力,使教学问题能够不断启发学生,为学生服务,真正在其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在提升中不断强化和完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能力和积极探索实践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对每一个问题都应当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能似是而非,让学生似懂非懂。从实际的教学过程及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来看,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工科毕业生理论知识都较为扎实,但从学生就业实践过程来看,很多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之间并不匹配,硬能力不强、软知识过硬、理论知识多、实践技能低。因此,应加强课程教学方案设计,通过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工程经济学的技能评价及技术方案优化评估,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工程经济学学习应将重点放在实践过程中,全面了解工程方案相关数据资料来源及规范化设计流程。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曼丽.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J].2016(2).
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开展药物安全性和药效临床评价的药学分支学科,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针对临床药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本文分析讨论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特点,以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临床药学多元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开展药物安全性和药效临床评价的药学分支学科,是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是药学学科的新研究领域,对于促进药学教育改革和提高药物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临床药学是由多门学科融合而成的,包括临床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动学、药物经济学、诊断学、循证药学、病理生理学、药物流行病学等,其作为药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十分重要。临床药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因此实践教学在临床药学教学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何优化和改进临床药学教学的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临床药学知识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富有更强的综合应用能力,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近年来引起了医科大学教学方面的重视。目前,临床药学教学模式还不成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分依赖说教式的讲授,教学手段多为教师讲授,辅助教材、授课幻灯、挂图等,信息量较少,内容抽象,经过大学本科教育的临床药学学生还不能完全胜任临床药师的岗位。学生普遍感觉难以理解和记忆,学习难度较大。某医科大学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以及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模式,建立了多元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中除了以往课堂讲授式教学,结合了以下教学模式。
一、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其含义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其特点是以问题为起点,学生的学习内容围绕问题所架构;偏重于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国内临床药学的普遍缺点是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PBL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该方法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的主动学习代替传统的教师的被动授课,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在药学见习的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自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并通过单独的药学查房,收集所需的检查、诊疗信息,并形成初步的书面病例分析材料,课堂上学生围绕所设置问题发表意见,并且可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其他相关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应用所需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并逐渐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有研究表明,PBL教学用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沟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2]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
临床药学教学中,结合学生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设备、场地等条件限制,学生到实际岗位上实习的机会相对不足,因而学生实际技能训练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传统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专门针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薄弱,所以学生学习难以把握住学习的重点,积极性差。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室指导下,学生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在教室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典型特征是以接近现实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为场景,学生主动参与工作角色。采用该教学法,提供一种既接近真实,又能控制各种复杂情况的训练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角色和任务,让他们掌握实际工作中的重点流程或操作规范。近年来,国内有高校开始尝试情景模拟教学模式[3],针对临床专业学生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
三、案例教学法
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且学生实用性不强,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自主思维受到限制,影响学习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引导,启发学生围绕案例学习、研讨、讨论并回答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理解所提问题的实际意义。案例一般是从临床选取的典型、真实、适合教学的案例,教学中“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法,通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由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改变单纯的灌输式教学,避免了教师讲课教学方式的单向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并且使得理论知识更具有相关性、系统性,可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理论[5]。在教学开始阶段,可设置导入式案例,将所讲授新知识、新理论融入其中,通过对生动、贴切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导入课程知识点。在介绍了新知识、新理论后,可运用典型案例加以解释和佐证,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加深记忆。在教师讲解结束后,可以应用总结式案例,让学生应用课上所学知识,对案例分析讨论,对课题教学内容起到复习、巩固和总结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学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带教,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值得我们大家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焕德.临床药学研究与学科发展[J].中南药学,2011,9(1):1-3.
[2]郭凤,封瑞,蔡际群,胡慧媛,赵金生,孙雪菲,赵美眯,陈再兴,郝丽英.网络教学平台结合PBL教学方法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99-100.
[3]费素定,王小丽,徐金梅.急重症护理实践课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89-591.
[4]于慧斌,刘艳红,吴红菱,张蓬华,王林海,涂宗君,柯洪琴.团队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估[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5,24(1):49-52.
消化系统的疾病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内容应按照具体疾病进行增加、删减、重组,删除外科学与内科学重复内容。内科主要教授疾病总论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内容,外科主要讲述疾病的外科治疗,之后根据疾病特点,选择性安排影像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进行学科交叉与渗透。让学生能够通过之前的基础知识学习,进一步思考消化系统疾病典型临床表现,需要做什么检验和检查,怎么去诊断和鉴别诊断,如何去治疗和预防。此外,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及物质生活的改变,我国人民的疾病谱也在发生着变化。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发病率在下降,而溃疡性结肠炎及结直肠癌发病率却在上升。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上与时俱进,做出相应改变,适度增加发病率上升疾病的课时数,减少发病率降低疾病的课时数。优化课程整合不单单减少了课时总数,更能让八年制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并具备独立分析、思考问题及自学能力。
2实施方案
2.1理论教学
通过理论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形成疾病诊断的逻辑思维,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掌握疾病治疗原则和基本方法。
2.2PBL教学
通过PBL教学,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料检索文献,能提高学生文献检索及阅读能力,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
2.3见习教学
小班见习,结合视频、音像辅助教学,进行观摩、练习和临床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掌握专科检查方法和基本技巧,并能识别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认识辅助检查的主要手段,并理解主要辅助检查项目的适应证范围和常见的异常表现。
2.4考核方式
包括形成性考核成绩和课终考核成绩,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PBL讨论(5%)和见习日志(15%,其中病历书写10%、理论5%),占总成绩的20%;课终考核即为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80%。
3消化系统整合后的优势
3.1建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下可以实现消化系统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有机渗透与融合,医学生能够在短期内接触到各方面临床医学知识,并能深刻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对消化系统疾病建立立体和直观的整体认识。
3.2有利于学生建立多学科综合治疗理念
随着医学的发展,疾病治疗提倡打破学科界限,建立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并逐步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诊治中心,如结直肠癌诊疗中心。因此,作为一名医生应对疾病有整体认识,灵活掌握各种治疗措施,根据个体特点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下结直肠癌治疗内容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两部分,分别由消化内科医生和肛肠科医生在不同时段讲解。在器官系统整合教学模式下,结直肠癌教学内容重组在一起,在讲解完结直肠癌的诊断和分期后,讲解根据不同分期采取相应治疗方式,早期结直肠癌根据分期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而中晚期结直肠癌根据分期采用不同新辅助放、化疗续贯手术或手术续贯化疗结合放疗治疗措施。这样的重组加强了学生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分期以及内外科结合综合治疗的整体认识,同时避免了疾病基础知识部分的重复。
4存在问题及思考
目前,在我国临床医学教育领域,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有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缺乏配套教材和知识体系融合度不够是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4.1缺乏配套教材
目前国内尚缺乏权威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系列教材,这是目前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教学仍使用以学科为纲的教材,没有配套教材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和临床实践,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多不便。我们根据八年制临床医学生课程标准,结合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已开展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消化系统整合教材与PBL教学案例编写工作。
4.2整合是“融合”而非“拼合”
器官系统课程整合需要的是对疾病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融合”。由于目前我国还处于教改初级阶段,在缺乏配套教材情况下整合内容时难免会出现只是形式上把内、外科内容“拼合”在一起现象,不注重其内在关联而达到内容上的相互渗透与有机融合。对此,教育部门和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在课程整合与教学实践中力争做到内容上的“融合”。
4.3教学团队组建和磨合
整合后的课程由来自不同临床科室的教师授课,因涉及多个专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频繁更换教师。每位教师都有不同授课风格和授课方式,为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我们在管理上采用教改课题立项和课程负责人形式。每个器官系统遴选两位高级职称教师(内、外科各1人)作为课程总负责人,同时设立各个整合模块,包括食管疾病(消化内科、胸外科)、消化性溃疡与胃癌(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硬化与门脉高压(消化内科、肝胆外科)、肝癌(消化内科与肝胆外科)、胰腺炎与胰腺癌(消化内科与胰腺外科)、炎性肠病与结直肠癌(消化内科、肛肠外科)等,每个模块均选出高年资讲师或副教授作为模块负责人。课程组在教改课题立项后立即召集教师反复讨论,商榷制定教学大纲,在课程开始前进行集体备课和试讲,在教学中及教学结束后与学生进行沟通,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教学内容。这种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协调、教师积极参与、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的模式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改进和完善。
5总结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
药物化学是一门关于设计、合成并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物的综合性学科,其建立在多种化学相关学科和生命科学学科基础之上,是化学与生命科学高度融合、高度交叉的学科。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设计、合成并开发新药、阐明药物的理化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如药理活性、毒性等)之间的关系,是药学相关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结构生物学、计算机相关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在丰富药物化学研究内容的同时,也为药物化学的本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为适应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从事药学服务的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探讨提高药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使用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高等医药教育担负着医药创新和医药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使命。随着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全面推进,医药教育的教学方法势必面临深化改革的问题。而药物化学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知识跨度大、涵盖的知识面广、与其他学科(如有机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等)联系紧密。如果所有内容单靠教师耐心细致讲解,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将很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对强化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1]。从生活中具体的用药案例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又能更加容易地理解要求掌握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学习,能提高学生药学相关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运用学到的药学知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通过以下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镇静催眠药的用药特点。案例[2]:患者,男,35岁,因施工从高处坠落伤伴双下肢疼痛、活动障碍、意识不清,收住入院。经脑外科会诊并结合CT检查,确定患者无颅内损伤,但患者夜间和上午烦躁不安、大喊大叫的精神症状比较严重。基于此,主管医生给患者注射使用苯巴比妥钠,连用7天。用药期间,该患者大部分时间均处于昏睡状态。提问:(1)作为临床药师,您认为医生用药是否正确?(2)根据您所学的药学知识分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用药方案?通过案例分析并结合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了解苯巴比妥钠为长效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连续使用不仅可导致蓄积中毒,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和药效,还容易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因此,案例中的患者由于连续使用苯巴比妥钠导致药物蓄积中毒,导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睡状态。因此,该用药策略欠妥当。应该建议临床医生停用苯巴比妥钠,可考虑使用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等控制症状。教学案例的搜集和整理是案例教学的重点,案例选择的好坏影响教学效果。所选案例过于复杂晦涩,学生无从下手;案例过于简单,则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基于此,主要从以下3个途径完成教学案例的搜集和整理:(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CNKI、万方、Webofknowledge等数据库检索搜集教学相关案例,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案例做适当修改;(2)向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相关教师征集病例及用药方案,并根据药物化学学科的特点做适当修改,突出“药”的部分,弱化“医”的部分,做到案例重点分明;(3)注重收集生活中一些突发伤害事件的用药信息,自行编制教学案例,并请医学或药理学相关教师把关,以保证案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教师提出相关案例及问题,然后在下次上课时在每个班级随机抽取或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回答,答题的结果作为班级的积分。通过这种组织班级竞赛的形式,利用大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及集体荣誉感的心理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将类似的案例教学和班级竞赛模式结合起来,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引入慕课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只有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一致时,才能互相促进,达到最优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教师的所有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此外,近年来起源于美国的慕课显著区别于传统的药学教育,具有开放性、广泛参与性和精品化的特点[3]。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名校名师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高校之间教学水平的差距,其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且更符合年轻人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对基本、浅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慕课进行学习。教师利用课堂时间,结合慕课,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案例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此外,我们也结合教学重点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资源,以供学生自学使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鼓励学生紧跟时代和学科的发展潮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慕课教育:(1)合理、高效利用慕课三大网络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慕课平台的网址、信息检索的方式及使用方法。此外,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提高慕课使用效率;(2)自行制作相关慕课资源。利用经典的制图软件(如Chemdraw构建药物分子的结构模型,AdobeIllus-tratorCS6绘制课件插图等)制作相关模型、图片,并录制相关教学视频,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3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药物化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讨论中去,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虑到药物化学学科的许多知识高度抽象,如生物电子等排、软药、硬药、孪药、构效关系、受体、配体、药物代谢、I相代谢、II相代谢、直接药物设计、间接药物设计等。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授课时,把该章节代表药物的发现史穿插其中,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提高感性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三大经典药物———阿司匹林背后的故事[4]:2400年前,西方医学之父Hippocrates描述了咀嚼柳树皮可以减轻疼痛;1838年首次从植物中提取出水杨酸;1875年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药在临床上使用。德国拜尔医药公司的药剂师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父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几近瘫痪,靠服水杨酸钠止痛,因此导致严重的胃部疼痛。为减轻水杨酸钠的副作用,1897年霍夫曼首先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并将乙酰水杨酸给其父亲服用,极大地减轻了胃部疼痛,效果非常好。1898年,阿司匹林由拜耳公司开发上市。20世纪30年代,著名影星阮玲玉手拿阿司匹林药片的广告出现在上海,这标志着阿司匹林进入中国。英国药理学家约翰•威尼发现,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性前列腺素合成而发挥作用,为此他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现在阿司匹林已从早期的解热、镇痛、抗风湿发展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通过对药物发现史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药物化学是一门为人民群众谋健康福利的学科,用前辈艰辛的求知过程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去打动学生,为他们树立为人类健康而学习的目标,让他们逐步爱上药物化学。药物发展史的搜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完成:(1)从CNKI、万方、Webofknowledge、Elesiver、Pubmed等数据库或搜索引擎检索获取;(2)参考相关专业书籍和论文[5]。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药物化学教学中,注重以学科发展为导向,紧跟时代前沿,将案例教学和慕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到“授人以渔”。此外,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掌握药物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去领略药物化学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顾军,崔颖,李建宇,等.系统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03-104.
[2]王琳,孟繁浩.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92-93.
[3]陆征,杨永青.慕课时代翻转课堂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5,36(12):45-47.
[4]习保民,张鹏鹂.药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08,10(6):669-671.
案例就是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基础,记录下的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教育性的实例或报道,这些实例或报道包含许多可能的问题,并且用一定的文字、录音和录像等媒介客观的记录出真实情景。案例教学,就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以经典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调查等活动,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解决问题的确切可行方法。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案例式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创建,最初应用于法学和医学教学上,后来才被引入管理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教学中,通过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学校内就能接触到各种商场争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家畜繁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下一步对动物科学专业课的学习。传统的《家畜繁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单纯的讲授知识为主,互动较少,这样必定造成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变成被动。上世纪80年代末,案例式教学传入我国,在一些法学、工商管理类高校开始试行,后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并广泛运用。案例教学就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相继开展了案例式教学,更加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改变传统式教学的短处,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注重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家畜繁殖学》案例库建设
《家畜繁殖学》的繁殖理论和家畜实际生产密切相关,在整个《家畜繁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教学、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三种教学环节共同完成,不仅注重理论教学,同时还要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讲授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同时还要将家畜繁殖方面新的研究成果和有特色的技术进步,以及新的学术理论和概念引入课堂。在《家畜繁殖学》实验课上,通过家畜繁殖理论教学与繁殖基本技术操作、训练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家畜繁殖学》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繁殖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到家畜生产的第一线,丰富实际知识,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加固家畜繁殖基本理论,训练繁殖基本操作技术,同时启发性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最新家畜繁殖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为学好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进行《家畜繁殖学》的启发式案例教学,首先要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目前,在学校的硬件方面,绝大多数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成了由12个以上典型案例组成的《家畜繁殖学》案例库,制作了25个以上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丰富了授课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将学生引入家畜繁殖的生产实践情境中,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最后,教师通过以典型案例制作而成的多媒体课件,配合小动画或小视频,讲解正确的解决方案,加深学生对家畜繁殖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传授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根据家畜繁殖的最新研究进展,不断更新教学案例和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家畜繁殖技术,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李井春等报道,在《家畜繁殖学》教学上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典型案例配合PPT进行案例式教学。我们采用的启发式案例教学,不仅采用典型案例,同时采用PPT配合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进行教学。
三、应用情况及问题
(一)应用情况
根据《家畜繁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对其中某个章节的要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等因素,编写12个典型案例,授课教师根据案例将内容分成12部分。将准备好的案例在上课前1~2周通过邮箱或QQ发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熟悉和了解案例,同时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自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利用较少的时间讲解重点知识,然后选派代表对案例内容进行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见解。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主要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控制讨论的气氛和节奏。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的案例进行总结,采用PPT配合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进行教学,给出该案例比较典型的解决方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对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要求。最后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如语言表达,以及对案例的分析思路和结论的准确性等进行打分,作为该学生的平时成绩。并且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讨论。
(二)存在的问题
案例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改变了以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典型案例的选择、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学生的角色和责任、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及协调等,这些是需要教师下功夫处理的问题。
1.典型案例应该示范性强,并且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虽然相关的书籍、网络和各类音像制品等都提供大量的家畜繁殖学案例,但这些案例不能拿来就用,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素质,经过反复加工整理,精心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家畜繁殖的最新研究进展,不断更新案例内容。
2.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发言,并且适时地诱导学生、启发学生。学生在天马行空地联想下去的时候,要及时刹车,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不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使案例讨论始终围绕主题顺利进行。同时,教师需要经过良好的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要充分肯定那些具有创造性和思维独特学生的见解,又要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课前学生必须充分熟悉和了解案例,同时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自学教材,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在实施案例教学初期,由于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需要学生在课前花费一定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会出现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见解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内容,而是活灵活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且加深了记忆。
4.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启发式案例教学不能完全代替讲授式教学。《家畜繁殖学》有的重点和难点是不能完全通过案例教学实现的,理论教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关键是怎样把理论讲授从填鸭式变成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
四、展望
1重视课程理论研究,提高课程编制水平
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编制理论研究已进入一个新时期,其突出特点是,在变革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强调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还强调课程内容应引导学生认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即促使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合统一[1]。我学科课程的编制机制应适应这一变革的需要,宜在教学中引领高师生切实理解这些理念的基础上,从教师教的角度,有计划地从化学(或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出发,反思中学生的认识实际,找准在中学落实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融合统一的切入点,构思、设计指导中学生,促使他们理解化学(或科学)的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化学课程编制是将教育目标与学科内容(或合科内容)、师资水平与学生实际贯通整合的过程;要实行“研究———开展———推广”的模式。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和经验,化学教学论课程宜借鉴英国纳菲尔德化学方案(TheNuffieldChemis-tryProjectinUnitedKingdom)所提供的课程编制模型———4A''''s模式,努力在“目的、活动、评定和调整”之间谋求动态平衡[2]。例如,在组织《化学教学论(第3版)》的“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这一专题的教学时[3],宜让高师生从“课程目的”这一上位概念的认识出发,准确掌握中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了解评定相应活动实施效果的途径和手段,从而明确即时反馈、调整教与学活动的进程与力度的办法,以谋求教学的最优化。
2准确把握课程要素,细化化学教学论的课程目标
课程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受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简言之,课程发展的因素主要是:(1)社会结构因素(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等),(2)科学知识结构因素(科学发展水平、发展的历史顺序、新成就等),(3)个性结构因素(认识活动的需要,价值定向的需要,操作活动的需要,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审美活动的需要,体力活动的需要等)[4]。在化学教学论课程编制过程中,应准确把握(理清、理顺)课程发展的要素,既要重视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进行“静态”分析,又要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对这些“因素”作“动态”剖析。例如,上述教材“化学教学技能”专题,已从“创设教学的技能”、“组织、指导学习活动的技能”、“呈示教学信息与交流的技能”、“调控与管理的技能”等几个方面做了“静态分析”。这些“技能”如何服务于“从教(教授)过程”与“学习过程”的需要,在中学生学习的某种方式中互洽,并动态运作,则应结合具体情况和典型教例(学习案例),借助多媒体课件或现场教学实际,促使高师生亲身感受,并通过“评课”活动(或评议学习实践活动)将其中带典型性的示例(活动项目、实际操作、中学生的特征表现、实施效果等)凸现出来,强化他们对这些“案例”的认知,让他们有目标地去“想”,去“悟”,去内化,以形成自己的深层次认识。力争使课程的实体性结构(各课题内容及其所涉及的范围)与方法论结构(课程设计所遵循的研究与实践的程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引导高师生接受(理解、体验、内化等)有关课题的典型事实、概念、术语和原理等的同时,还应训练、发展高师生的相应的技能(从教技能、表达技能等),养成他们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其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等应是一条主线。换言之,要让高师生感受、理解典型案例产生和运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案例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为此,必须精心设计化学教学论课程的目标,力求达到精确化、具体化的程度。这里讲的“具体化”是指应具体规定高师生经过学习最终会完成的任务,宜向他们指明具体的、可以操作或体验的学习要求;所谓精确化,就是从高师生的认知特征,特别是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基础出发,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在准确了解高师生的认知特征和情感态度状况、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的前提下,明确限定定性和定量的测评标准。例如,在本课程学习中让高师生在精读中学《课程标准》后具体说明相关教材内容体系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课标又是怎样规定的?以促使高师生具体了解化学教学论课程的相关教学要求。在本课程结业前,应分等评定高师生对《化学教学论(第3版)》所概述的关于“化学课程设置的有关原则及主要内容”“从教技能的有关内容”等要点;另外,还要评定高师生模拟教学(编制教学方案、试讲等)过程中表征出的有关技能和态度的水平。为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借鉴英国学者埃劳特(ErautM)给出的“课程决策模型”[5],对于我们解决化学教学论课程之目的和目标、学科内容,教与学和传达方式,及学习成绩和评定之间的关系会颇有帮助。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实践细化研究并总结、提高。
3重新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实现课程的现代化和探究导向化
化学课程内容是化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是落实课程和教材的启智、育人和笃行多种功能的依托。确定并建构化学课程内容,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性质、类型和结构体系。化学教学论课程是高年级必修的专业课,平行的和后续的课程还有多种,必须处理好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必修课更重视为高师生打基础;选修课偏重于从某一领域的深入提高。因所设课程课时有限,一定要突出重点,不宜贪多求全。为此,《化学教学论(第3版)》一书建议:“选择本书的某些章节或选定某几个课题组织课堂讨论,并辅以典型的模拟教学(或微格教学)等实践活动,以增强师范生对先进教育理念的体验和领悟。”采取“不求全,也不企求全面研讨当前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做法,力求尽可能地给师范生提供一些可以实施的新思想、新举措,促使他们明确方向,找准‘抓手’(切入点),将本门课程‘应知、应会’等基本要求学到手。[6]”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突出地要解决好各国普遍面临的“公民问题”。所谓“公民问题”,即“随着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逐步普及,随着在多数国家中与健康、粮食、营养、能源及环境特别有关的所谓‘公民问题’的出现,所有年轻人对科学、技术均应至少具有一种基本知识和了解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生物工程和微电子到材料科学和太空技术,各个领域的进展层出不穷。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7]”相应地,化学教学论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也应针对这里提出的“各个领域的进展”,提示、引导高师生去关注这些信息。课程内容的探究导向化,就是指课程编制和教材编制的观念要落实探究导向的、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的理念和准则[8],引领高师生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从教能力和教科研能力,而且要从反省教师的工作及关心人类和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发展这一背景出发,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广泛联系以及从人性化的视角来学习与实践,以适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要。
4革新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促使高师生变革学习方式
课程内容经过精选确定之后,如何整合、构建成一种促使学生乐于学习的体系,这就需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并借助一定的呈现方式来运作。我国化学教学论课程较重视化学教学理论及教学实施的阐释,如何激发高师生的学习激情,创设情景让他们去做、去悟,形成他们自己的信念和能力,从实际情况看,跟设课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宜多从“实做”和“体验”上进行创新,重视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结合各地、各院校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实效的实践活动。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也从革新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一方面掀起了波澜。这就为我高师革新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从教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前已谈及本门课程探究导向的问题,需要有关专业师生树立新的学习观。澳大利亚学者拉姆斯登(RamsdenP)所概括的“现代学习观”的主张很值得我们借鉴,其要点是:(1)学习是转变观念;(2)学习是内容和过程的统一;(3)改进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与学科内容间的关系问题;(4)改进学习必须了解学习者对问题的态度和看法;(5)教育研究与教学有着比一般人认为的更为密切的联系[9]。
1.1现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属于本科教学的考查科目,相对于内、外、妇、儿科等其它考试科目来说,认为是小学科,学生们对本学科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部位均为狭窄、深在的腔道,解剖结构复杂难度较大,神经血管较多,需借助光源照明及各种专科用窥镜、显微镜及影像等检查设备来完成,其复杂的特点增加了本学科的教学难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耳鼻咽喉科的持久兴趣〔2〕,更体现了学科的特殊性.
1.2对策
加强制度约束,突出本学科特点和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临床见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阐明本学科与临床多门学科都产生交叉融合,其新理论及新理念贯穿于临床工作的多个学科.很多耳鼻咽喉科疾病因其不同的症状而分散于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忽视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理念,从而陷入久治不愈的“怪圈”.
2制定合理规范的临床见习教学计划
纵观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规模及趋势,学科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基础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在临床见习工作中,需制定完善而缜密的教学计划,每一内容都应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教学内容合理、有序、完善.在临床见习初始,向学生说明见习内容的统筹而紧凑的安排,针对常见病和部分学科交叉内容,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考核内容,以提高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保证各见习内容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的同时,鼓励同学做出信息反馈,提出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达到教学相长.
3临床见习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3.1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教学的临床典型病例,其中应包含该病的临床表现,明显特征,大量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相关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讨论来寻求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指导学生总结规律和经验,便于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3.2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强调的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强调把学习知识设置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使其大大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4〕.
3.3医学模拟教学的应用由于患者维权意识提高,病种的增多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了临床教学事业的发展,医学模拟教学的应用彰显其优势和重要性〔5〕.在教学过程中,以大量的窥镜视频图片、录像、模型、基本挂图等手段预习,同学之间互相扮演患者进行示范性检查练习,与此同时,教师及时指导操作,纠正错误,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作答,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
3.4强调学生是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其通过亲自动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临床实践、主动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此教学方法溶知识性、趣味性、场景性于一体,更能帮助学生从医生患者双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将来走向临床奠定基础.
4临床见习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1课程特色
传统的投资学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落后,长期停留在静态板书、口头讲解、课堂灌输上,缺乏模拟实践手段和实际操作流程的展示,学生无法获得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目前,大多院校都已建立起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环境。(1)本课程主要面向本科生教学,在理论内容上力求全面、完整,理论体系严密,使学生系统接受本课程的理论教育。(2)本课程注重理论分析的力度和深度,重点讲授金融投资的基础理论、运行理论、决策理论和调控理论,涉及金融投资技术、技巧分析时,在理论上也侧重于理论方法的阐释,以期在理论层次上体现出“金融投资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点和要求。(3)本课程注意与金融相关学科如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风险管理等理论知识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形成较合理的知识结构。(4)理论课程注意吸收学科最新成果,特别是关注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最新知识,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地将传统理论与现论进展有机结合起来。(5)精心设计与理论教学的配套案例,运用到教学中。
2.基于行业标准《金融投资学》教学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以及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向多元化发展,非常注重金融从业人员的应用能力,注重其对金融市场变化进行决断的胆识、气魄和把握机会的能力。金融市场的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导向和目标,因此,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金融投资学》,应该在研究金融行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后,增加对多教授理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型,培养学生领悟、理解金融市场的能力,从而达到社会需求的目的。
2.1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填鸭式教学,即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听,这种讲课模式对于《金融投资学》这样的应用型课程而言,不能达到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而应该提倡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师生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方法是对于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作为老师,应该能够做到对金融市场动态有深刻的关注和了解,试试关注社会经济新闻热点,在课堂中经常穿插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市场动态,形成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以及改进。对于《金融投资学》的教学案例,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去寻找金融市场自己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形成PPT,在课堂的最后二十分钟,上台进行分析。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行当前事件进行分析的能力,而且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2进行案例教学
《金融投资学》理论体系比较复杂,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和掌握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识和投资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进行案例教学,首先要对实际可得的金融案例进行精心选择,选择最有代表性、典型的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在学生对所选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获得关于案例的问题及讨论对问题的见解后,便可进入案例的分析讨论环节。可采用的方式有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方式。讨论中,授课教师不仅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独到见解,还要把学生的各种想法进行联系,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案例总结和评价。
2.3进行模拟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