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1篇

解决问题的落脚点应该是把“课外”转化为”课内”,把“放羊”转变为“牧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自主阅读,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张宇田老师的《一个理论命题,重新构建语文教学》一文,分别从汉语言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三个角度分析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的科学性,给我们以积极的启示。

一、观念的变化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基本上分两大块:阅读和写作。日常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主要是阅读教学,材料就是教材里的那些课文。作文教学设有专门的作文课安排,一般是有序或无序地进行作文考试训练,这是一种教材资源的浪费!选文式的教材,其本身就是阅读材料,也可以是作文材料。学生在这方面已走到我们语文老师的前面。在高考作文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运用得最多的论述材料大多来自教材:司马迁、屈原、陶渊明、苏轼等人物,《陋室铭》《世间最美的坟墓》《鸿门宴》等经典文章……这些材料运用的集中程度之高说明教材是现在中学生阅读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积极发现教材本身的写作意义,在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努力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课内教材的阅读可以在写作、思维等方面积极拓展

罗志强老师在《调拓、整合、重构》一文中提出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概念,这对我们合理开发教材的写作意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即以课内阅读引导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更具针对性、目的性,进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

笔者在《秦晋崤之战》《鸿门宴》两课的文言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在完成基本文言阅读任务后,尝试紧扣文本内容组织拓展,开展思维和写作训练。

《秦晋崤之战》的拓展有两方面:一是文学常识学习,引入《报任安书》的段落阅读,帮助学生整理在逆境中奋起的人物素材。在教材中有左丘明、孙膑、司马迁、海伦、霍金、史铁生等,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句话叙述这些人物的主要生平,并在课外收集这一主题的名言警句。二是引入《烛之武退秦师》的课外阅读,分析两文中的主要人物,思考古人的智慧,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智慧。让学生围绕这些话题课外寻找素材,整理自己的基本想法。学生的讨论异彩纷呈,中国式的智慧、科学家的智慧、华盛顿的智慧、居里夫人的美丽与智慧、的智慧、诸葛亮的智慧……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素材来自教材篇目,也有不少是来自学生有目的的课外阅读,这一话题在充分的材料中变得丰富而深刻了。

《鸿门宴》的写作延伸是围绕项羽是不是英雄的话题展开的,一方面,教师提供一组吟咏项羽的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对项羽的不同评价;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外了解项羽的故事,项羽的失败原因。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我心中的英雄形象是什么样的?普通人可不可以是英雄?你对英雄的认识有没有变化?每个时代的英雄有什么不同?等等。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状;兴趣;朗读;笔记本;日记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更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让人乐观不起来!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二、具体措施

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农村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以资共勉,互进!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还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多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我们不妨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在班级内部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定期在学校展示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理解力。只有多朗读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产生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因此掌握朗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训练重点。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更有助于审美教育,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评述要结合朗读材料进行,不要泛泛而谈,语气要温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评论相结合,放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对错误的见解绝不讽刺、挖苦。师生通过讨论,共同总结出在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并侧重地再范读,再练读,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

(四)写好日记,活学活用。

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记忆办法,而日记,则教会学生运用。教师参与学生的成长日记,会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养成爱读爱写的习惯。我就喜欢静静地捧读学生的日记,时不时的写上几句,与学生通过日记做心与心的交流。而我的学生们也乐于这种纸上交流,课堂上没有理解透彻的问题、生活中不同的看法、每天不同的心情、班级里的大事小事……这些学生有亲身体会的内容都喜欢在日记里用他们最喜欢的语言来表达。现在的班里有有个叫薛菲的女生,因为在一次日记中用到了好多四年级没有学到的新词,我让她班里读了,请同学们点评,从此她的日记记的更勤了,学校竹林里的小鸟、花坛里打的第一个花苞甚至老师的新服装都走进了她的日记,而且语言越来越优美准确,读她的日记经常有许多惊喜。

(五)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

1.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当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该给予指导。

2.阅读的形式要多样化。

(1)读读、画画。学生读书后,表现欲逐渐增强,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喜欢“涂鸦”的特点,要求学生画出所读的故事情节,并配有文字说明,然后不定期地举办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画作,从而感受阅读的成功和创作的乐趣。

(2)读读、演演。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演的潜能和表现欲望,这就要求学生把所读改编成课本剧、童话剧等,并且要利用班会进行课本剧、童话剧等的表演,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3)读读、讲讲。讲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经常要求学生开“故事会”,给学生提供讲说的机会,为了激励学生,每次还应评出“故事大王”。

(4)读读、比比。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要经常开展诗文朗诵会,比一比,谁朗读得最棒,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良好语感。

二、明确阅读目的,提高自读能力

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让学生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攻方向。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导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自读能力,围绕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第十二册第二组导读指出:“阅读文章的时候,注意收集有关资料。有的可以在阅读前收集,为理解课文作些准备;有的可以在阅读后收集,使学习活动进一步扩展。”同时结合《读写例话》中的读法指导进行针对性地阅读教学,促进自行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进行目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自行阅读助推器的作用下,同学们保持积极、饱满、活跃、清晰的阅读情绪与单元教材“亲密接触”。在促使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此,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的内容中去,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三、注重积累,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是厚积薄发的学科,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的积累,教师应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其具体做法是:一是达到阅读量的积累,每学期阅读量都有具体的要求,只有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二是要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课内的阅读课外,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高学生的精神品位;三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的好办法,记笔记的方式可以是摘录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精彩文段和概括提纲、简单的书评和读书体会等;四是通过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朗诵、演讲、征文、制作读书简报手抄报等活动,提高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四、展开想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4篇

一、 数学课文的特点和阅读的基本要求

数学课文有别于其它学科的课文。这不仅反映在在课文的内容上,而且明显地反映在表达的方式上。其特点是语句精练简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既有文字叙述,又有含各种数学符号的式子表示,数学语言符号化,还有图像表格等等。因此,阅读数学课文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和方法。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要把句子读通,进而理解课文。“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理解所学的知识,不是靠单纯的阅读奏效,而应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采用“读、讲、议、练”相结合的办法,必要时还要动手计算、分析、对比、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对于不同的课文,阅读要求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初始阶段应对不同的课文和要求为学生作示范性的阅读,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和相应的检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二、 指导学生阅读的几种基本方法

1. 设置疑问导读,形成完整的概念

数学课文中的新概念往往以两种方式引出:一是在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后归纳,对此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另一种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给新概念下严格的数学定义。例如对函数单调性定义进行如下的问题设计:列举具有单一单调性的几个函数的图像,问题1: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上述图像的特点? 问题2:如何理解“增大”的词义,问题3: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增大”,问题4:如何体现两点的任意性。通过上述设置疑问的导读,不仅理解了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作了一次如何阅读数学概念的示范。

2. 指导思想方法,独立地解决问题

数学理论的发展总是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来实现的,某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总是将其转化为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的。因此,经过合乎逻辑的思维,实现“转化”是发展理论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十分重视思想方法的指导。例如,贯穿于整个立体几何学科的基本思想在于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研究,立体几何中的解题方法,如作截面、辅助平面、投影、展开等都是实现这种转化的有效手段。又如选修4―3在学习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即|x|0)型的不等式的解法,我先复习数的绝对值定义和几何意义,并增加引例:解关于x的不等式x|3,根据学生的解答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再启发学生归纳出这样的结论: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实质上是利用绝对值的定义,把原问题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组),再应用原有知识获得解决,继而启发学生说出不等式x3的几何意义,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再由学生根据几何意义直接写出不等式xa(a>0)的解集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此时再小结一下,上述两种类型的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有了利用绝对值的定义或其几何意义把问题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组)两种思想方法,一般地这两种转化的思想方法都可用来解更为复杂形式的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当学生再接下去阅读课文中另外三个例题时,进一步启发他们应用“换元”的思想方法把问题转化为xa(a>0)型的不等式来解,就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进而转变成学生的一种能力。|

3. 指导反复阅读,使知识结构化。

阅读应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要求学生不仅在预、复习时要认真阅读,而且在单元、期中、期末复习和毕业复习时都要反复地阅读课文。只要初次阅读时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来的反复阅读不会花时很多,后面的反复阅读重点应放在知识结构化上。这不仅要求学生在形式上把所学过的各种数学知识画成表格或树枝状图形去记忆,而且要求正确地理解各部分知识的理论并能加以应用,纵横联系,前后呼应,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网状结构。“理解”就是知识掌握的核心,是知识得以保持应用并实现迁移的关键,“理解”就是将新的理论同化于已有的理论体系中去,并能促使这个理论的今后发展。为此,要求学生在单元复习阅读的同时,认真进行知识小结,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定理、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概念、定理和公式的主要应用;主要的解题思路及典型例题;自己多次出现差错的原因分析等。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归纳。通过这样反复阅读,多数同学都能看着书本上的目录讲出各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前后内容上的联系知识结构体系。

4.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5篇

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255个生字,要求会写的129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总结延伸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语言交际、写话的能力。

二、复习形式:

以归类复习为主,单元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三、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课外阅读练习。

6、看图,写几句话。

四、复习措施:

1、紧扣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6篇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和方法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小学生古诗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谈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培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补充和拓展,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自觉读书,真正把数学阅读作为每日必不可缺少的活动,从而养成他们喜爱读书的习惯,这是我们数学教师一直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着重从营建氛围,给予方法, 开展活动,适时评价四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生数学课读兴趣培养的一些初浅认识。 关键词:数学 阅读 兴趣

兴趣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这正如孔夫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阅读也是一样。无论是什么人,无论他有多大年纪,从好奇心和兴趣出发的阅读,一定是有所收获并充满乐趣的。这样的“趣”哪里来?只能靠培养。

一、营建氛围,是产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兴奋剂”。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从众心理现象。小学生辨别、判断能力水平较低,其从众心理尤为明显。你有一样好玩的东西,我也想要这个好玩的东西,你们参加这项有趣的活动,我也要参加这项有趣的活动,这为班级数学阅读氛围的创设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办法。

1.环境渲染。如在教室里张贴几条古今名言和名画:高尔基的“热爱书吧――这里是知识的源泉”,笛卡儿的“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寥寥数语,既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氛围,又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2、榜样激励。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阅读,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讲述一些关于数学家的成才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小组影响。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在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伙伴的基础上,建立数学阅读小组。

二、给予方法,是产生数学阅读兴趣的“保鲜剂”。

已被激发的兴趣要长久保持并最终转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

1、咬文嚼字,反复阅读。数学阅读不同于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数学阅读要对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反复咀嚼,准确理解。当教师引领学生与有关概念对话时,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2、动手操作,理解阅读。读写结合,手脑并用,能促使思维展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动笔圈画、动手操作、动笔演练加快加强记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3、质疑问难,比较阅读。指学生与文本对话时,针对材料中所提的问题和留白之处,或提出问题,或认真地思考、验证、比较书上的结论,搞清每个概念、每个算式、每个图形的意思及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边读边比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开展活动,是产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数学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展示活动,就可以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读书刺激,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课外书的用处真多。

1、“我行我秀”展示活动。如可以把墙上的“数学园地”、“阅读角”分小组承包给学生,开展“我行我秀”展示活动,提倡创意布置。每两周更换一次,展示小组风采。学生展示的内容,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可以张贴一些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题、数学小知识,也可以是新书的介绍、读书笔记的展示、学习经验的交流……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平台,起到互相欣赏,互相鞭策,互相激励的作用。在这样的氛围下,使学生的数学阅读慢慢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2、“数学小博士”挑战活动。再如我们可以在班级设立一个“数学小博士挑战榜”,每周在榜内出两道数学趣味题,鼓动学生们去接受挑战,勇于揭榜。揭榜的同学在全班公布解决方案,并同时介绍他是从哪个数学读物中受到了启发。这些问题有的来自于课本,有的来自于数学报,有的则是来自于我们想给推荐的书籍,这些书籍学生没有的,我们就故意地先借给他们阅读。这样,会使全班同学都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每个人都想从老师得到那张“小博士挑战成功证书”。每次在颁发证书时,都适度推荐几本类似的读物,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从而达到了有意中无意,无意中有意的境界。

四、适时评价,是产生数学阅读兴趣的“稳定剂”。

记得美国以前的一个国务卿曾说过:世界上,无论是身世显赫的伟人,还是出身市井凡人,他都希望得到来自别人的掌声。是的,赏识可以激励人,可以塑造人,甚至可以改变人。因此,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要适时、恰当地给予激励。

见到他在认真阅读时,给他一个微笑,轻轻地点一下头,亲切地抚摸一下他的脑袋,有时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阅读的书名,有时把他所阅读的书推荐给大家……这些细小的动作、神态都将对他产生激励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用过程评价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如:你阅读了几本数学课外书?摘了几条有关数学的文摘?做了几道数学趣味题?写了几篇有关数学的稿子?知道几个数学名人及有关故事等。每项评价内容都有一定的标准,评价以学生的自评为主,小组评、老师评为辅,然后把学生的数学阅读成果放在“成绩袋”里。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使数学阅读务实高效,不再流于形式。

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让他们感到阅读充满乐趣,感到阅读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周亮, 《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6年第9期

2. 唐金海,《深层对话:数学课堂的倾心追求》,《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4.6期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7篇

一、 快速阅读能力和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近几年的英语试卷阅读题中均有一定的细节题。文章的主题往往由细节来表达,弄清细节问题是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能不能快速高效地从阅读材料中吸取有用信息,反映了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就不能顺利地输入信息。学生在考试时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进行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人物、情景、观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实质。

二、 对词汇的理解能力

英语考试中的阅读都是以语篇为单位的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平时对词汇的积累和对重点词汇的正确理解。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对于文章中的生词,学生可以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对比、因果、常识等线索来猜测词义。这既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测验,也能起到引导学生活学活用的作用。

三、 推测判断能力

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具体事实的能力,也包括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既包括理解字面意义的能力,也包括理解深层意义的能力;既包括理解某一句话、某一段落意思的能力,也包括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为了加强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使学生尽快适应升入高中后新的英语学习的要求,各级考试都把语篇理解和推理判断能力的测试作为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断作者的意图,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来理解文章的含义。这种深层理解的思维活动,必须以文章提供的事实或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信息来推断内涵意义,不能凭空想象。

四、 概括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

主旨大意是文章的核心,是对文章的概括和总结。阅读理解首先就是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能否抓住这个中心,体现了学生概括、总结和归纳事物的能力。文章的主题贯穿全文,学生必须通读全文后,经过分析,才能知道作者的基本观点和写作意图。要想较好地掌握主旨大意,就必须有很强的篇章概括能力和准确找出段落及篇章主题句的能力。学生可以按照意群阅读、跳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快速理解文章主旨,并在文章中搜寻与答案相关的细节。

不同的阅读材料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阅读方法。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阅读方法。 ① 通过看标题和图片,预测在文章中会读到的内容。这能够为获取新信息做好准备。 ② 英语中有许多多义词,遇到多义词,要正确判断其在文中的意义。 ③ 在阅读全文之前,先读一下每个段落的第一句。 ④ 阅读课文时,首先要读懂大意,而不要追求细节,不认识的单词可以通过上下文进行猜测。 ⑤ 让眼睛快速地“浏览”课文,以找到你正在搜寻的细节。 ⑥ 阅读时,需要找出“主题句”。这些句子通常会给出一个“小结”,或者每个段落的大意,能帮助我们理解该段落所写的内容。 ⑦ 为了理解文章的重要观点,必须学会“总结”。阅读时通过回答“wh?”问题可以做到这一点。 ⑧ 根据需要了解的细节数量来调整阅读速度。阅读的时候,在关键处划线来帮助记住所读的内容。第二次读时要快一点。 ⑨ 阅读时可以做一个脑中构图,把读到的信息变成“单词图画”。回忆“图画”比回忆书写的信息更容易。 ⑩ 联系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来理解文章内容。

课外阅读的核心概念范文第8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课本不及语文、自然等科目富有吸引力,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经过实践我体会到,通过启发性谈话、制造认知冲突、设置悬念等手段,可以较为成功地把学生带到课本的字里行间中去。例如,教“初三平面几何中圆周角”这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①什么是圆心角?怎样定义圆周角呢?②圆心角的定理及推论有哪些?那么圆周角的定理及推论又有哪些呢?③圆心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一个崭新的课题出现在学生的目前,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的、跃跃欲读的状态,便聚精会神的看起书来,阅读的效率是高的。同样,学生如果收获到了果实,就会增强阅读的信心,激发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二、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指导学生数学阅读不能满足于学生“书看过了”而要引导读出数学概念的现实起源,读出数学理论的逻辑特征,读出教材中文语言、图形语言间的关联,读出教材编者的“布白”。在具体指导读书时,可按读书的层次让学生多读几遍。

第一遍,要粗读教材内容。对于一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要求学生先通读新的内容,以对要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新知识的发生过程及其结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二遍,要细读教材内容。这是通过读书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而必须要进入的阶段,即在通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其重难点和关键、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再逐字逐句的细读,以加速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理解和掌握。这是的“读”要求把读书已理解的重难点、结论的重点词句划下来,或者把不理解的记录下来,放着老师讲解或讨论时备用。为帮助理解公式、性质、法则等,读书时可适当地进行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等。在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复述课文的重要内容,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结论,或者对于重点问题及其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采用同桌讨论的方式,通过边读边议、互相交流,促使读有所获。

第三遍,要精读教材内容。即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读书是对课本内容质疑问难,这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进一步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内化新知,形成能力。

例如在分式应用题:某工程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甲队独做正好按期完成;若乙队独做,超过规定日期三天才能完成。现由甲、乙合作两天后,余下的工程乙队单独做,恰好按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初读,了解条件和问题,搞清工程问题中有三个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理解“甲队、乙队在整个任务中各做了几天?”然后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工程完成了吗?”学生陷入了沉思。这样通过语言的导向作用,把学生吸引到对课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上,潜移默化地提示了前后联系看课本的阅读方法。学生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后,问“你的方案是不是唯一的?”从而提示阅读时要善于思考联想,大胆提出假设这一阅读方法。

三、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一般要经过模仿和创新两个阶段。为此,我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先给学生提供范例或基本模式,并通过一定量的训练,促使学生把教师所教的阅读方法内化为自己的阅读方法,逐渐建立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阅读体系,形成数学阅读能力,主要方法有:①把少的读多,使隐藏的已知条件明朗化。②把多的读少。③把繁的读简,把复杂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读题时用颜色各异的笔将这个复杂图形中的每一个基本图形去描一下,基本图形之间就不会互相干扰,大大降低了识图的难度。④把死的读活,进入问题情景,设身处地解决问题。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的一环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在读题时,眼前出现的只有汉字和数字,而不能进入情境亲身经历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往往就找不出或弄错等量关系。所以要反复读,并且边读边画图,或用模型演示,当成是自己在亲身经历这件事,是为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再也不会去用依葫芦画瓢的方法来学数学了。⑤把动的读静,在复杂的运动之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如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两个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表面上看是位置关系似乎很复杂,其实只要反复观察,用心体会,无非就是三类——无公共点,一个公共点,两个公共点。第二类和第三类又分一个圆上的其他点在另一个圆的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这样这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就只有五种位置关系了。再如,读两列火车速度、错车时间,其中一列的车长已知,求另一列火车的车长。要学会自己演示运动过程,将连续运动的过程为间断的运动过程,弄清“错车”的真正含义,便很容易找出可靠的等量关系。

四、加强课外阅读,拓展阅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