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忧郁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压力控制 情绪管理 缓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The Mitigation Strategies of Teacher Stress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LI Hongmei
(XingZhi Colleg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groups of teachers become more promin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ulting emotional problems in many university teachers , anxiety, insomnia phenomenon, and even many mental plague, depression, tendency to pessimism, through effective counseling to ease the pressure to the crisis, balance themselves, manage their emotions and do the masters of mood.
Key wordspressure control; emotional management; mitigation strategies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关键词] 心理护理;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59-02
妊娠和分娩是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最主要的原因。女性妊娠和分娩给盆底带来了巨大改变,甚至影响到了女性盆底的正常功能。更年期或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道的支撑减弱,出现子宫脱垂或尿失禁现象。所以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妇产科常见疾病,其对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目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它严重地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一般正常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为11%[2]。其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排尿功能障碍及排便障碍等。为探讨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现通过对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妇科门诊科收治的1000例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依据是否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500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7.5±10.6)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病程(10.4±5.6)年,子宫脱垂并阴道前后壁膨出300例,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者200例,心理护理组500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6.4±11.2)岁,病程7个月~19年,平均病程(9.4±6.6)年,子宫脱垂并阴道前后壁膨出320例,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者180例。两组患者主诉在会阴有肿物、肿物脱出等异物感,患者在不经意的腹腔压力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溢尿现象。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 采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组 是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首先根据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①评估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心态:有效地针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计划,做到有的放矢。②心理问题: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都会出现自卑、紧张、羞愧、忧郁、多疑、恐惧和焦虑的心理。③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应的心理疏导:根据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首先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前注意事项,尽可能获得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认知程度。做好心理疏导,耐心而和蔼地告知患者配合的方法,促使患者有信心面对治疗,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疾病知识、对疾病态度、治疗医从性等情况进行评分,每项指标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疾病认知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表1)。
表1 两组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往往有烦躁情绪,所以心理护理对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特别重要;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讲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知识和预后;协助患者早日康复;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创造舒适的、轻松的就医环境,对患者的疾苦表示理解。从而促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3]。
消除自卑心理:中老年患者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往往在初期感到羞愧进而出现自卑心理,一般就诊时由于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对于病情过分的担心,并且担心周围人群的歧视和嘲讽[4]。此类患者往往缺少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正确认识,担心病情无法彻底治愈,而产生自卑的心理[5]。应加强与患者语言沟通和交流,给与患者关心,并耐心介绍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能够以自信的状态接受和配合治疗[6]。
消除紧张和羞愧心理:中老年患者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往往可能涉及一些生殖系统和性生活的隐私话题,大多数患者担心别人对自己有异常的看法,进而引起紧张和羞愧的心理,心理压力增大。患者入院后表现为精神紧张,不愿意和医护人员交流,影响临床治疗的医从性。采用心理暗示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并举例同病房病友成功案例,向患者讲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机理,提高患者对于这类疾病的认识和了解,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羞愧的心理情绪。
消除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情反复迁延对患者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患者长期处于焦虑和恐惧情绪中,严重者可能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应鼓励患者多参与社区的健康活动,组织安排同类疾病的患者进行交流,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
消除忧郁、多疑的心理:一些行子宫切除和卵巢切除的患者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缺乏医学知识,认为由于手术切除了子宫和卵巢,而失去了性征、性能力、生育能力等,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担心以后的工作、生活及夫妻感情和性生活受到影响,出现忧郁和焦虑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保持认真负责态度,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换位思考赢得患者的信任,并安排家属积极参与;介绍治疗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积极面对治疗的信心,真正做到细心、耐心、诚心、热心、同情心解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分析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000例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500例和心理护理组500例,结果表明,心理护理组对于疾病认知能力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中可以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增强自信心,增加医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郝巧,戎凤梅,李芳,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行盆底重建术7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51.
[2] 陈佩华,王慧,张亚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现状及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4):53-57.
[3] 骆建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5):578-579.
[4] 吉萦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37-3138.
[5] 蔡伟兰,温素琴,彭玉兰.盆底康复训炼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4):288-289.
【关键词】颈椎病;康复理疗;不良情绪;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33-0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伴随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会引起患者内心严重的不良情绪及心理反应,国外研究与国内研究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的研究发现躯体病病患者中有焦虑病和抑郁病的患病率为5%-40%[1]。通过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理疗与颈椎病病人在进行康复理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差异,我们对我院康复理疗科80例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进行心理干预,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针灸康复科收治的80例病人,均无精神疾病及家族史和其他全身性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2~62岁;病程0.3~20年,忧郁16例,焦虑24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3~61岁。病程0.2~19年,忧郁18例,焦虑22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运动、感觉障碍, 纳入标准: 符合《临床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 中的颈椎病诊断依据, 有X 线、CT 、MRI 等影像学资料, 检查、问答合作,无理解认知障碍,能坚持来医院门诊、病房连续治疗,知情同意的患者作为入选病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颈椎病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颈椎牵引,物理治疗,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等措施制定心理干预计划。干预次数2次/周,每次30min/次,4周为1疗程。对每位患者均在环境、心理、病室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健康宣教,
1.2.2 认知行为疗法:调动患者积极情绪,采用认知重构、模仿、想象和注意力分散等认知策略,力图改变可能使疼痛加重的负性思维和自我陈述。用医学知识客观实际的做好解释工作,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对疾病认识的误及不必要的悲观失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境,能积极配合治疗,多参加积极有益的活动来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1.2.3 支持性心理疗法:医护人员多与病员沟通,医护人员可引导患者“诉苦”,耐心倾听,使其心情得到放松。鼓励家属陪同,组织患者座谈会,让康复患者介绍情况,帮助患者解除焦虑情绪,从其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1.2.4 放松训练疗法,在患者做物理性治疗时播放舒缓的音乐,配合一定的治疗语,同时进行心理暗示,使其在安静状态下进行肌肉渐进性放松,以改变躯体不良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引导患者良好的心理感受。
1.2.5 行为控制技术:如看电视、阅读报刊杂志、听音乐、唱歌等,通过参加多种活动来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促进患者身体、心理、生理健康,提高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缓解精神痛苦。
1.3 疗效评定:患者治疗1个月后测治疗效果,运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6]和结合临床表现测评评定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心理状况,主要针对颈椎病干预后效果不确定引起的过度焦虑和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颈椎病患者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经过1个月的心理干预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6.646>χ20.01,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越来越被医学界所重视和认可。国内外研究认为颈椎病等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会引起患者心理上的改变和异常,对患者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心理干预的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采用特定的程序,帮助人们消除心理烦恼,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3],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和心理稳定,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和病理生理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颈椎病患者在由于受疾病的疼痛及不适的煎熬,新入院时对住院环境陌生,更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对未来生活表现出消极态度。在护理中我们运用了语言沟通技巧,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支持心理疗法,放松训练疗法和行为控制技术等干预方法,减少或消除颈椎病康复患者由于疾病带来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颈椎病康复理疗的效果。颈椎病的现疗康复治疗除了注重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外,也开始注重心理治疗,认为康复不仅须加强患者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减轻疾病的痛苦,还应重视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康复,在疾病过程中心理变化明显影响康复过程及结果,心理变化也常改变病患的结果[4-5],因此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康复理疗时介入心理治疗,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和强化,说明了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在接受非手术治疗同时配合适当的心理治疗非常必要,通过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可以减轻患者精神痛苦的同时减轻其躯体痛苦,提高对疾病和治疗的正确认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从忧郁、焦虑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对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晓涛,王家同,虎晓岷等,接受物理治疗的颈椎病康复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征[J].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6,10(22):7-9
[2] 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第2 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 511-512
[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
[4] 马丽等.系统心理康复对脑卒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05)
【关键词】肿瘤内科护士;核心能力;要求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87-01
肿瘤内科护士是专科护士的一个分支,面对的是特殊群体――癌症病人,故要求护士具有其他专科护士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独特的核心能力,即良好的沟通和心理疏导能力、职业防护能力、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能力。
1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心理疏导能力
癌症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1],治愈率低,这类患者一经确诊,常常产生严重的心理反应,恐惧、焦虑,万念俱灰,不思茶饭。在治疗过程中严重的化疗反应,效果的不确定性和癌痛的折磨,患者缺乏乐观态度,丧失治疗信心,而拒绝治疗甚至有自杀倾向。需要护士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完成对癌症的心理适应过程,唤起病人对生命的渴望,增加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有效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护士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沟通技巧,在病人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有研究显示良好的沟通能帮助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例如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化疗反应而拒绝治疗时护士会用理解和关切的语言说服病人,讲述生命的价值,唤起病人对生命的渴望,也可把好转治愈的患者介绍给病人,使病人产生强烈的生命意愿。
2 具有职业安全防护能力
肿瘤科护士服务对象是癌症病人,年龄各异,病情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的焦虑、忧郁直接影响护士情绪,患者的痛苦表情无助的眼神年轻患者的死亡等恶性刺激严重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另有抗肿瘤药物大多为细胞毒剂,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之间缺乏选择,护士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形成潜在的身体危害[2],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月经不调,畸胎脱发,自然流产率高等职业危害风险,护士应具备抵御职业风险的能力,学会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劳逸结合,自我放松,保持良好的心身状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和工作环境。在配制化疗药物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配置流程,掌握各种剂型化疗药物的配制方法,防止化疗药物外溢致空气污染,穿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戴聚氯乙烯手套。有报导只有聚氯乙烯手套对抗癌药物有防护作用。
3 能够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方法
肿瘤内科病人多以静脉化疗为主,化疗药物外渗是最常见的护理风险,故肿瘤科护士必须掌握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副作用和药物外渗防治知识。首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报导药物外渗与一次穿刺成功率有关。认真评估患者血管,静脉输液时选择粗直的血管,掌握好深静脉置管技术,深静脉置管输液在预防药物外渗方面的安全性已得到肯定。认真执行化疗药物应用流程,一旦外渗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局部封闭、理疗、中药外敷等。
肿瘤内科护士作为特定的岗位,有其较高的能力要求,护士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临床工作需要,努力学习专科护理知识,参加各种学习班、小讲座,不断接受新理论、新技能。做个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肿瘤科护士,提高肿瘤专科的护理质量[3]。
参考文献
[1] 赵东旭.癌症病人的心理需求及健康指导. 中国中医药,2010.8(22): 80
关键词:军人 失恋心理 疏导
当军人恋爱行为受到家庭、社会、道德以及个体自身因素的制约而适应不良时,就会产生恋爱心理问题。在这里笔者就失恋的恋爱心理问题作个探讨。
一.失恋心理问题的表现
我们的战士包括年轻军官都正处青年时期,由于心理、心理的逐步成熟,都可能在入伍之前,或入伍之后萌动春心,涉入爱河。然而,有恋爱就有失恋,这是一个辩证的自然法则。失恋对我们每一人来说打击是巨大的。有些人可能因为失恋而萎靡不振,有的人甚至自杀或杀人犯罪,正如军队政治工作《决定》所指出的:“解决现实思想问题,要分清是非、提高认识的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提高自强自立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失恋者的心理疏导。
(一)失恋的概念
所谓失恋就是指一个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抛弃。失恋可分为假性失恋与真性失恋两种。单相思就是一种假性失恋,因为患者并未与对象真正建立恋爱关系。真性失恋是经过一段时间热恋以后的分手。失恋大多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虽然主动者在分手之后也会感到内疚,但绝大部分的痛苦常常落在被动者身上。失恋还可分为快速失恋与慢速失恋。所谓慢速失恋是指恋爱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最终导致分手。而快速失恋是指一方忽然提出分手要求,令对方猝不及防。快速失恋容易导致情绪上的强烈反应,有时当事者会短暂地出现忧郁症状,甚至出现精神上分裂症的症状。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失恋后的几种消极心态。
(二)失恋的主要表现
失恋引起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和烦恼。大多数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很快地走向新的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恋者不能及时排除这种强烈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具体到不同的个体,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消极心态。
1.较严重的自杀倾向。由于爱情需要一个人全身心的奉献,所以失恋会给人造成这样一种错觉――自己的一切都是毫无价值的,尤如一堆废物被对方随手抛进了垃圾桶。由于失恋者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和迷茫,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这种自我价值的丧失感往往会导致自杀行为。
2.较严重的攻击性倾向。失恋者或因失恋而绝望暴怒,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坏性的结局;或从此嫉妒厌世,怀疑一切,看什么都不顺眼,爱发牢骚;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寻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对于一些性格有缺陷的人来说,失恋有可能激起他的攻击行为,这种行为倾向在军人身上也会出现。因此在工作中对有失恋型人格,偏执性人格等倾向的人容易以攻击发泄他失恋后的痛苦,大家一定要注意把握。
3.较严重的忧郁症倾向。失恋的人大抵都有逃不过忧郁这一关。表现出心情沮丧、苍白、黑暗,茶饭不思,神情恍惚,沉默不语,酗酒,猛吸烟,外出茫无目的地游逛等。失恋者对被抛弃的人一往情深,对爱情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幻想,自欺欺人,否认失恋的存在,从而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也有人会出现一种特殊的感情矛盾――既爱又恨,不能自拔。如不及时地做好失恋工作,可能对部队的管理、军人的成长都带来不好的影响。
二.失恋心理的处理方法
(一)宣泄压抑的情感
失恋者造成的情感压抑是十分严重的,如果不及时排泄这些压抑的情感,就会出问题。有益的做法是尽快想办法让失恋者倾诉心中的痛苦。
1. 倾吐。就是让失恋者以倾诉的机会。失恋者被悔恨、遗憾、急怒、惆怅、失望、孤独等不良情绪困扰,应该找一个可以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烦恼和苦闷向知心朋友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并听听他们的劝慰和评说,这样心绪会平静一些,也可以用书面文字,如写日记或书信把自己的苦闷记录下来,或给自己看,或寄给朋友看这样便能释放自己的苦恼并寻得心理安慰和寄托。
2. 移情。就是使失恋者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人、事或物上,比如失恋后,与同性朋友发展密切的关系,交流思想,倾吐苦闷,求得开导和安慰;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释解苦闷,陶冶性情;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的博怀中去,从而得到抚慰。当然,密切自己与其他异性的交往,也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途径。
3.立志。就是让失恋者内在能量得到升华。失恋者积极的态度会使“自我”得到更新和升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许多失恋者因此而创造出了辉煌成就,象歌德、贝多芬、诺贝尔、居里夫人等历史名人都曾饱受过失恋的痛苦。他们可谓是用奋斗的办法更新“自我”,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以上我们谈了失恋后解决的第一种方法,下面我们再来讲讲以下几种方法。
(二)调整失恋者的认知
失恋后的人第一反应往往是痛恨对方,然后感到自尊的严重失落。恋爱中的双方都努力表现优点、掩盖缺点,也只看到对方的优点;失恋后则产生了否定自己或恋爱对象全部优点的倾向。作为失恋者,如果你能帮助他(她)按上述方式把混乱的思路理一理,就会发现,理清后的失恋者,心情会平静许多。
(三)“阿Q精神胜利法”
1.1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的思想意识、行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一是当今时代信息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环境多样化和经济发展市场化的趋势,给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冲击和影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二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发展进程加快,对个体的能力素质,特别是思想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三是受到制度、政策的影响,个体文化素养和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上述情况,对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1.2心理疏导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一直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秉承的理念,而心理疏导正是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帮助个体走出心理上、思想上、认识上的误区,疏通阻塞成长进步、破坏和谐团结、影响工作、生活的障碍,有效维护和促进疏导对象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疏导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中如果合理引入心理疏导,必将对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1.3心理疏导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最大化
必要的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个体带来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内部不和谐、制度不完善带来的合作意识淡化,以及生活压力大所造成的种种矛盾。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的有机结合,可起到心理调适、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等诸多作用,能实现优势互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在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可有效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从而最终实现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
2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中几种常用的心理疏导方法
2.1趋利避害,换位疏导
部分后勤职工在面对工资待遇、福利保障和职务变动等情况时,容易产生错误、冲动,甚至极端的想法。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人总是依赖自己的力量去寻求快乐、避免痛苦。现实中,个体出现的思想问题往往是在错误认识指导下的“趋利避害”过程。面对上述问题,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加以引导。一是把后勤职工的思想问题向产生“痛苦”后果的方向上延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后勤职工往往对自身的思想问题没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此时要注重拨正后勤职工的思维方向,预见问题性质,假设错误的结果,促使沟通对象纠正错误认识,提高思想觉悟。二是把思想问题的解决向获得“快乐”结果的方向上拓展,要点出后勤职工的优势、长处,肯定其工作成绩,指明发展方向,设想美好未来,增强其奋进的信心和动力。
2.2代偿满足,宣泄疏导
与一线教师相比,高校后勤职工在工资、福利待遇和享受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生活中面临物价上涨、交通、住房、医疗保障等多方面困难,心理负担很重,此刻,恰当的宣泄疏导会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心理宣泄,即个体将自身负性情绪在合适的场合发泄出来,达到心理上的调节,得到代偿性满足,包括器械宣泄、书写宣泄、倾诉宣泄等方法。人所能够承受的心理压力总有一定的极限,当心理压力超过这个极限时,心理发展便出现一系列困扰,同时,身体也会受到危害。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打开“心理控制阀”,进行适当的宣泄,将积累起来的不良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度,恢复心理平衡。
2.3尊重需求,激励疏导
高校后勤团队中不乏有能力、有经验、想作为的人才,当发展空间受限时,矛盾问题随即产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尊重个体需求的同时,更不可忽视激励、疏导的作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马斯洛提出的人类的5个需要层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体对生存的需要基本得到了保障和满足,随之而来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日益强烈。疏导者坚守保密原则,有益于增进后勤职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激励、疏导更能够强化个体进取信心,优化人际关系。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关注个体需求,充分肯定成绩,用爱心和诚心感化个体,从个体潜能出发,提出适当的期待,使其在积极进取的工作中忘却并克服忧郁、自卑、悲观等不良心态。激励过程中要以“跳一跳,能够到”为目标,避免期望过高而产生“可望不可及”的心理,使个体丧失信心。
3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心理疏导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高校后勤职工大部分在生产一线工作,工作任务重,工资收入不高,家庭情况各异,因此,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较为复杂。面对后勤职工,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以心谈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具体说,就是在运用心理疏导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做到“四心、四知”。
3.1“四心”是心理疏导的前提
一是要有爱心,对职工倾注真爱、真情,用“爱心”搭好“连心桥”,才能更好地开展疏导教育。二是要有热心,平时要关心个体的进步,善于发现工作中的小事,善于发现情绪变化的细节。三是要有诚心,疏导的优势就在于平等坦诚的感情交流,需要坦诚相见、敞开心扉交流。四是要有耐心,心理疏导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对职工有耐心,要在平凡事上多鼓励,在生活细微处多关怀。
3.2“四知”是心理疏导的基础
一知职工的基本情况,如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年龄学历等等。二知职工的思想状况,便于根据职工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平,分析造成问题和矛盾的主客观因素。三知职工的思想动向,便于预见发展趋势,掌握关键节点。四知疏导交流的浅近目标。即要明确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谈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下步如何打算等问题。
4结语
关键词:音乐;自我疏导;心理压力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形势的日趋严峻,学业、经济、情感等都是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及时疏导,很有可能导致学生焦虑、紧张、自卑,甚至是引发心理疾病,对学生未来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学校在重视文化素质、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经应用到临床,并且被证实具有很好的疗效,从这点出发,我们恰恰可以利用音乐这一特点,将其运用到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中。
一、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都认为“自由”了,但是面对学业和就业上的压力,他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学业和就业就像两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两者相互作用、影响,给大学生的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如不能及时进行某种有益的心理干预,将有可能造成失眠、焦虑、自闭、抑郁等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最终导致影响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当然以上这些疾病可以依靠药物进行治疗,但是要真正解决问题,除了药物之外,来自外界和自我的心理疏导是必不可少的[1]。
面对大学期间的诸多问题,大学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更多的是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这是外在因素,而重要的主观因素在于大学生自身。当内心出现矛盾、困惑等问题时,是否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自我疏导、调节,是否能让自己的怀情绪快速平静下来,这个就是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十分重要的因素。当然,所谓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借助外力去实现,比如音乐就是很好的手段,因为音乐可以引感共鸣,可以到达灵魂深处,也是自我疏导、调节最容易实现的。
二、音乐自我疏导的途径
自我疏导的途径有很多种,有时候,你在不经意间就进行了自我疏导,然而自己还不知道,这种显现屡见不鲜。比如,当有些人在情绪低落时,他们喜欢去逛街,当看到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他们的坏心情自然就烟消云散了,这就是自我疏导的一种,虽然人人都会,但是并不是适合于每个人。音乐疏导这种方法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适合率可以达到89.3%,这是通过我们设计的一个调查问卷中得出的。在来访者的调查中,99%的同学都认为这种形式很新颖,很愿意主动尝试,对疏导师是如何进行操作也非常感兴趣。当然,对于是否有效果,倒不是特别关心。在做这在疏导过程中,多数同学对于音乐的热爱程度之高也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
音乐自我疏导的途径很多,也不复杂,有时候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进行了自我疏导。当然,音乐疏导是一种综合技能的体现,也是表现艺术治疗的一种,在这个过程中,音乐疏导师在运用音乐的同时,还综合考虑了生理、情绪、心理、社交和审美等方方面面因素来帮助学生改善他们的心理及生理健康。
根据高校的普遍存在的环境特点,有以下几方面的音乐介入疏导可以推广应用。
音乐疏导师通常会先评估学员的自身状况。例如,事先了解该学员的家庭、学业、感情等方面的经历。在初步评估研讨的基础上,疏导师会试图衡量某些类型的音乐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情绪或身体。疏导师通常还会为每个学生确定疏导过程中的音乐的最佳类型。某些学生仅仅通过简单聆听音乐疏导的过程就会有一点效果,而其他学生则可能会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感到舒适,并从中获益更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学员不必需要有音乐天赋才可以来访,他们只需要享受音乐并能接受这种过程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帮助就行了。
音乐疏导师会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能力、兴趣和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疏导师可能会鼓励学生,只是聆听并讨论音乐,或者可能会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生可能还会唱歌、玩乐器,舞蹈或甚至用音乐进行创作。
很多同学在疏导过程中很放松,状态调整也非常快,但是结束后回到日常生活中,又会产生之前的情绪状态。这种情况也很常见,除了多进行专业疏导外,还应该在学习之余、压力较大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或定期练习某种乐器来缓解情绪。比如心情忧郁时,听西柳贝丝的《悲圆舞曲》,莫扎特的《b小调第十四交歌曲》,待忧愁心情渐渐消除时,再听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
三、结论
音乐自我疏导在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作用中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时间中看也是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尽管没有充分的临床证据证明,但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99.33%的学生感觉有所放松,说明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学生早期可能出现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对学生身心恢复健康是有一定改善效果的。(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黎明,陈维萍,段灵燕.音乐干预疗法对人工流产病人焦虑和疼痛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02:108-109.
临终患者心理过程临终护理
笔者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过接触及护理临终患者,深感临终护理的重要。闻名学者KublerRoss将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分为5个阶段,我们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过程及其身心变化,实施临终护理,使其临终前的人格受到尊重,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合理要求,提高最后的生命质量,安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1临终患者心理过程的5个阶段
1.1第一阶段(否认期)接受面临死亡的事实是困难的,患者通常无法接受面临失望的事实,亦否认希望的存在;有时患者已熟悉到,而家属仍处在否认阶段,这将阻碍患者表达其感觉和想法。但对知情者则会哭诉真情,以减轻内心痛苦,期待奇迹出现。
1.2第二阶段(愤怒期)当病情趋于危重,对自己疾病预后有所了解时,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急躁易怒,事事不合心意,不讲道理,甚至不接受治疗,将愤怒发泄于家属及医务人员。
1.3第三阶段(磋商期)患者处于死亡边缘、试图和生命磋商阶段,患者祈盼延长生命而提出种种要求摘要:如能看到子女升学、就业、成家等,了此心愿。
1.4第四阶段(忧郁期)此时患者不得不面对现实,随着病情日益恶化,身体各器官逐渐衰竭,精神疲惫以及亲友们伤心、忧愁的表情,所有无法避免的打击更显著,故患者忧郁、悲伤、痛苦以至产生绝望,不愿家人离开,忍受不了疾病的痛苦,但亦依恋生活。
1.5第五阶段(接受期)患者对自己即将死亡有所预备,极度疲惫衰弱,感情减退,表现平静,似乎需要时间独自思索,小声短暂的谈话是此时最好的支持,也是临终患者回忆既往,期待未可知的将来之时。
2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是对已失去治愈可能的临终患者从医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提供周到全面的护理,以患者整体为对象。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还要具备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正确熟悉死亡,理解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临终患者的人格和尊严,诚心诚意,尽职尽责护理好临终患者。
2.1临终护理的重要功能患者临终阶段,已从医疗为主转向以护理为主,护士不仅是大量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使患者感到无论情况怎样变化,护士也不会厌烦、遗弃患者。
2.2做好各项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由于临终患者各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增多,护士应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集中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对其利害关系及操作方法,并以熟练的技术、轻柔的动作、柔和的语言,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饮食护理,注重患者的排泄情况以预防感染。
2.3减轻患者的惧怕、愤怒情绪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关心体贴患者,得到患者信任的护士给予患者鼓励往往使其易于接受。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患者亲切交谈,使患者减轻对死亡的惧怕感。当患者愤怒时应让其宣泄,体现出护士具备的高度同情心和爱心,主动接近患者,表示对患者的充分理解,尊重患者的人格和信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认真听取患者提出的意见和新问题,给予同情、劝解并予以合理解决,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消除患者的愤怒、烦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