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化学教育;实验;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111

前一段时间正好在网上看到卢广拍摄的一组照片,获得了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奖。这组照片的名字是《关注中国污染》。在一万多条中被排在第一的是“看到图片,我哭了”。39张照片,每一张都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引用网友的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我看到了绝望!”低下头,深深地反思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这种情况,经济利益的驱使?监管的不到位?生存的压力等等。其实这都不是,或者说不是根本,根本在于人,在于人们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根本在于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没有看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这里,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下一代不要让这样的污染继续下去,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让学生知道环境破坏对人类的危害,让他们远离这些破坏环境的事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现象。当然这是我们的理想。那么,在此笔者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课堂中穿插环保意识的教育

在初中化学的教育中,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课程的进行中,有许多可以加入环保意思的教育。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小节中,我们可以穿插“温室效应”的教育。在引入时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也用广泛的应用,但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就很自然的将课题从二氧化碳过度到温室效应。接下来我们也可介绍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以及现在各国所做的努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我们可以主要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可以列举了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伦敦市发生的“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将化学实验与环保意识的培养有机结合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穿插环境保护的教育。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在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的前提下,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当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取药品、闻气体等等。当学生进行实验时,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也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三、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课题研究来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来寻找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课题,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如“生活中水污染的调查”、“废旧电池的污染”,“废旧塑料的处理”等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更加能深刻的体会到污染对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影响。并且能通过对污染的处理等过程,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

其次,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1.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取得当地环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2. 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到周围环境污染的污染原因,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适时地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以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深切地感到环境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如初中教材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介绍了地球表面3/4被水覆盖,地球周围的大气中,生物体内地球表面,地壳内无处不存在着水,但“水球”却严重地缺水。我国就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有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由于缺水,地下水被超量开采,一些地区地面沉降,河湖干枯,我们的母亲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表明整个黄河生态环境正在恶化,黄河正成为一条季节河,不仅有可能变成内陆河,缺水已经成为威胁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紧迫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树立爱护水,关心水,节约水保护水的好风尚。再如,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与世界平均25%的差距还很大。而且,我国荒漠化面积达262.2万平方公里,并呈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77万平方公里,还在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4. 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先进事迹。如马永顺是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早在建国初期就创造了全国手工伐木之最,他因伐树多而成为全国劳模,40年后,马永顺用自己的双手种上了36000棵树,这正是他砍伐掉的树木的总量,因此,他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500嘉奖。他还要带领全林区的人走上植树之路,实现朱容基总理的“造福子孙,流芳百世”的理想。

最后,除了上述的活动以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物质,来改善我们的家庭环境。比如秋季的柚子皮可以拿来放在卫生间吸附异味;煤球渣可以放入冰箱净化冰箱内的空气等等,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环境保护培训心得体会【一】

我很荣幸的能够作为xx代表团的一份子,参加了第七期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骨干培训班。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在与其他高校社团的交流中,认识到我们环保社团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

在我们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污染这个严峻的事实已经真真切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了,我们作为高校的环保社团,我们应该树立高度的环保意识,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人,积极的投身到环境保护的建设中去。在中华民族上下几千的历程中,我们的祖先们、革命先烈们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石。而我们作为这伟大文明所传承的后人不仅要在先辈所留给我们的基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前进,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守护好这份珍贵的遗产。在此次培训中,我南极臭氧层出现的空洞、北极的冰雪消融、无数因环境破坏而遭受噩运的动物们时时刻刻揪动着我的心弦。我在内心中不停的暗示自己,一定要以主人翁的态度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的人类的文明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永远的延续下去。

中国科学院xx所研究员xx博士说,环保社团在学校的影响力有多大?在社会中的影响又有多大?这句话让我思考了很多,作为学校的环保社团,我们要将重点放在学校同学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上,将环保的思想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内心,表现在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将这次培训的精神传承发扬,带给我的母校,带给我的社团,带给我身边的每一个同学。让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于未来环境危机的警钟并且时时警响。同时我们将加强社团自身的建设,提升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明确细分各部门职能,力求最有效的工作效率。建立一套健全和完善的社团规章制度,形成一个有社团核心骨干和积极参与者组成的年级梯度,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保证社团传承问题的顺利进行。

我作为xx代表团的一份子。深刻的领会了王博士的讲话精髓。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群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全社会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共同鼓励才能完成的。环境保护也不是一句话一个手势就可以进行的,而是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来立身躬行。决心为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环境保护培训心得体会【二】

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保护和环境就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发达的资本主义已走过的道路早就证明,清洁的环境也就现代化。我国是发展中的,不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甚至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会危害现代化建设本身。这是:(1)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2)生产的发展劳动对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的矛盾,人的生产性;(3)现代化的生产装备(设备、仪表等)需要清洁的环境(精密的产品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搞不好环境保护也就难于现代化生产,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不只是致癌,而且胎盘危及胎儿,引起遗传变异,染色体畸变和遗传基因退化。这不只是代、代的问题,严重时使人类的质量退化,贻害子孙后代,无可挽回的损失。

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复,则难以逆转。如据近XX年来记录的统计,约有 110多种兽类、130多种鸟类业已灭绝,有 1/3是十九世纪以前灭绝的, 1/3是十九世纪绝种的,1/3是近50年来被消灭掉的。全世界估计有25000种植物,1000多种脊椎动物,正灭绝的边缘。人类正在许多局部性保护措施,但珍贵动植物还在走向灭绝,人类活动的全球性有害远远胜过局部保护性措施所产生的。

严重的,非解决不可。例如,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使冬季人的死亡率显然(呼吸系统疾病)。据57个城市统计飘尘都超标,超标三倍的有28个;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已达1500万吨。从水体来看,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大城市性的。加之有些地方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张已生产发展的严重问题。此外,噪声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也很严重。如湖北江汉湖群,素有千湖之称,现在湖群已由原来的1000多个到300多个。长江上游因植被受到破坏,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冲入长江的泥沙达6亿多吨。

是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国民经济各的比例关系失调,花几年功夫可以。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是难以的。来分析问题,才能更地认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性。

一切环境保护工作者、生产的者和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都要既有生产观点,又要认识保护环境的性,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搞好环境保护 !

环境保护培训心得体会【三】

来到山轻工已经四年了,与现在相比,大一报道时轻院的环境极其恶劣,经过四年的时间,我校环境改善的不错,不过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还不够强,必须从根本上让同学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去年有一段时间实行过限塑令,结果实行了不到两个月就流产了,可见增强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有多重要。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的生态系统有着永远摆脱不完的依赖性,需要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或过低气温,以及过量紫外线的伤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而没有了绿色,这一切岂不成了无本之源,好比毛长在皮子上,没有了皮,毛又咋生根?

绿色锐减,吞噬绿色的,正是人类自己,是人类发展模式中那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破坏性开采。人类对绿色的无尽索取仍在威胁着生态平衡,破坏着生态的结构。

环境保护就是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当然,环境保护还必须考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只有互相之间协调发展,才是新时代的环境保护新概念。

环境保护培训心得体会【四】

环境保护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这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坏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多年的实践证明,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必须同时注意自然界的“报复”,注意发展生产给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而不能超过某一个限度。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明确提出这一限度,通过宣传使大家认识这一限度,以政策、法律形式作出具体规定,并尽力实施这些规定,否则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遭到破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走过的道路早就证明,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也就没有现代化。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甚至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我们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会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这是由于:(1)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2)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对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如果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的矛盾,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3)现代化的生产装备(设备、仪表等)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精密的产品也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搞不好环境保护也就难于实现现代化生产。

环境污染的远期影响,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不只是致癌,而且可能通过胎盘危及胎儿,以及引起遗传变异,染色体畸变和遗传基因退化。这不只是第二代、第三代的问题,严重时可能使人类的质量退化,贻害子孙后代,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自然资源的破坏,有的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复,有的则难以逆转。如据近XX年来记录的统计,约有

110多种兽类、130多种鸟类业已灭绝,其中有

1/3是十九世纪以前灭绝的,

1/3是十九世纪绝种的,1/3是近50年来被消灭掉的。目前全世界估计有25000种植物,1000多种脊椎动物,正处于灭绝的边缘。尽管人类正在采取许多局部性保护措施,但一些珍贵动植物还在继续走向灭绝,因为人类活动形成的全球性有害影响远远胜过局部保护性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的情况也是相当严重的,非认真解决不可。例如,有的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大气污染使冬季人的死亡率显然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据57个城市统计飘尘都超标,超标三倍以上的有28个;二氧化硫的年排放量已达1500万吨。从水体来看,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成为大城市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加之有些地方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张已成为影响生产发展的严重问题。此外,噪声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也很严重。如湖北江汉湖群,素有千湖之称,现在湖群已由原来的1000多个减少到300多个。长江上游因植被受到破坏,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冲入长江的泥沙达6亿多吨。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理念;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1 绿色环保理念

城市化进程及工业发展的加快,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水泥林立,天空日益变得灰黄,空气的污染程度每每亮起黄灯,国家对绿色环保开始逐渐重视。我国的环保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通过环境法的制定和完善,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污染治理投入稳步增加,全国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了控制,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保工作仍处于落后阶段。

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合法的开采,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过度开采、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几个方面,这些污染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些污染甚至通过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形成循环,最终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氧气、淡水、食物等生活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面对人类这个大群体,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脆弱的状态,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上到大气环境,下到地下水资源污染,都使环境呈现出支离破碎的局面。究其原因,多数在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及环保意识薄弱,无法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为了一己之私,肆意开发、破坏环境资源,使其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直接打破了人与环境间的和谐关系,对人类的发展及环境保护都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不仅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甚至影响到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多稀缺物种濒临灭绝的窘境。

3 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措施

3.1 倡导低碳生活

在整个低碳生活中,主要倡导“节能减排”,即通过改变人们往常的生活模式及消费习惯,一点一滴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及环境恶化的趋势。新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介绍,水母爆发也是因为人类社会对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造成地球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溶解于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造成了海水酸化,导致珊瑚礁的破坏和贝壳类海洋生物的减少,温室效应甚至影响了北极熊的生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物种也会因为人类的作为而灭绝,种种自然现象表明低碳生活已经到了必须要执行的阶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主要应从节电、节水等几个生活细节出发,减少用量并减少光污染及合理的污水排放及回收再利用。

3.2 坚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在坚持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过程中,首先,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速率应保持在其再生速率的限度之内。人类在开采这些资源时,应结合着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速率,科学、合理的安排开采时间、开采量,在保证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其次,在开采完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完善,避免再生资源出现枯竭局面。

3.3 加强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

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强废旧物品的回收,同时宣传回收的重要性,将其集中处理,在避免分散污染的同时,减少回收利用成本。在美国及日本卓有成效的垃圾分类回收就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再利用的例子,我国对这方面也非常重视。其次,在整个废旧物品的利用技术中,我国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薄弱环节。在影响废旧物品利用率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回收利用成本,甚至呈现出“得不偿失”的利用局面。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回收利用技术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回收利用技术。

3.4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环保工作要想取得较好的成果,非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配合。这就要求环保部门能够有效动员人民群众,使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在其动员的过程中,首先,加大宣传,使人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社区宣传栏、学校宣传栏、电视、报纸、网络等多个途径开展;并可在固定时间内开展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及趣味问答,而且环保意识应该从基础抓起,在学校里应该让学生共同参与,只有这种意识深入民心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其次,环保部门作为一切环保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在整个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使人们逐渐清醒地认识到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环保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寓生态环境知识于生物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观念

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是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现用中学《生物》教材中几乎每章都包含生态环境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极好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到或涉及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长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中学生保护环境的素质。让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的生存留下一片蓝天。

教学过程中,我们生物教师注意让学生理解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植物学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在动物学中,蚯蚓对人类的益处、鱼类资源的保护、青蛙的捕食、益鸟的保护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适地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再通过介绍生态失调带来的种种危害,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注重搜集讲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

观念

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破坏着生态平衡。在学习《生物与环境》一节中,向学生讲述“三废”的与日俱增给环境带来的破坏等实例。据统计,我国约有七亿以上的人群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有近两亿的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我国大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我国每年排尘量4445万吨,年排二氧化硫为1200~1400万吨,是世界上“三废”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大气、水源、土壤污染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据报道,胃癌、肺癌都是吸入大气中有毒气体或水中有毒物质所致。在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受细菌感染或与化学污染有关。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亿元的人民币。联系实际教学,我县的渭河原来长年不断流,河中鱼虾成群,周围群山绿水。但近年来由于工厂排污,生活垃圾随意排放,河边农田农药的大量施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放,致使大量水生生物死亡绝迹。这些贴切的生活事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还使他们意识到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意义,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通过自然保护和保护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树立生态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

用这一主动因素,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通过放映有关森林资源、动物世界和国家一些重点自然保护区景观介绍的录像,唤起学生热爱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怀。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森林、益鸟、益虫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关系。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一项有力措施。我国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法律,陆续建立了数百个自然保护区,确立了“植树节”和“爱鸟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必须纳入法律范畴,要依法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向学生宣传有关法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观念,而且通过他们的宣传,能让更多的人知法,为保护生态环境做贡献。

四、通过人口与环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

人与环境是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在学习“生殖与发育”和“人口与环境”时,罗列人类需要的各种资源。本来,我国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人口绝对占世界第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很多耕地变成了住宅地,加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主观因素影响,使环境恶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另外,人类为了自身利益,长期不断地毁灭或滥伐森林和开垦草原,使森林面积迅速减少,许多动植物也濒临灭绝。当前的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这些隐患已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许多自然灾害甚至警告人类,要珍惜自然,为了人类世世代代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做到要计划的发展。

五、注意生活点滴,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保护环境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它不仅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还包括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内容,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具体规范,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并养成自觉节约能源,反对浪费,不乱倒垃圾、污水,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乱折花木,践踏草坪,不损坏各类环境卫生设施等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意识 环境伦理 教育

一、环境意识与环境伦理教育

环境意识即是生态意识,在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环境保护运动中,环境意识一词产生,对于学术界来说,环境意识没有统一的定义,它是一种意识,一种关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形态,环境意识主要包括环境科学知识要素、环境伦理意识要素等,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环境伦理意识,可以这么说一国国民的环境伦理意识的高低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环境意识状况,由此可见环境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而环境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这样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强化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二、环境伦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所谓伦理,即是关乎道德,伦理学就是关乎道德的科学,而环境伦理教育就是在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基础上,将对环境保护的领悟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以此来保护环境。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将伦理学理论应用于环境领域,应用到环境保护之中,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一种伦理道德,成为融入人们血液中的一种意识。环境伦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环境伦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法宝,相对于解决环境伦理的办法的制定都要依靠环境伦理作为基础。环境伦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内在发展动力,在给生态环境带来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的同时,还有利于保证环境保护执行有力、监督有效;有利于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环境管理,发展循环经济等。

三、环境伦理教育的实施措施和内容

环境伦理教育是在环境伦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一门科学的学科,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基础前提,摒弃了传统的落后的封建思想。环境伦理学认为人和自然或自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一)加强环境伦理教育的措施

在对人们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强化人们的环境伦理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那么应该怎么样提高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呢?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建立新型的环境伦理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不动摇,要摒弃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环境观念,将人与自然环境视为同一系统,重视环境对人类的作用,树立起保护环境为荣,损害环境为耻的道德观念。

②强化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遵守环境保护道德的原则。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念,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为以后做打算。

③构建环境伦理的道德规范。发挥环境伦理道德模范的优秀带头作用,使每个人真正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符合环境伦理的行为习惯,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

(1)资源观

地球的承载力是限的,地球的资源价值也是有限的,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来说地球既存的自然价值量是有限的,虽然现在地球资源的数量很丰富,但是如果不加以节制的话,地球的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那一天,而且地球资源的再生是以一定的自然物为载体,比如说煤的形成,是以数万年前的花草树木为原型,经过数万年的变质才形成的。然后是自然资源的生成能力,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而且相当的脆弱。所以我们要摒弃地球资源无限论的想法,树立科学合理的环境伦理观。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地球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包括现代人和后代人,包括世界上的各个国家、种族。因为是共同的财富,就绝不允许任何国家或者地区以任何名义破坏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建立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的更加合理的国际秩序,也要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这也是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可持续的发展含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战略,一个目标,一种理念 。它的实现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配合,还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重要是依靠环境伦理的道德力量,依靠扎根于人们内心的信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来保证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伦理的重要内容,正如有些环境学者提出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类文化的危机,迫切需要借助伦理道德的力量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实现人地和谐。

四、结语

由此可见,环境伦理学以及环境伦理教学的重要性。数千年来,人类与自然间无伦理关系之信念已经开始瓦解。今后需要不断加强环境伦理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当下,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文佳,柯金良译. 我们共同的未来. 台湾地球日出版社,1992.

[2]杨冠政. 人类环境伦理信念的演进. 环境教育季刊,1996.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一、生物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教师是关键

为此,生物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分析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近年来,我国积极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形势发展很快,生物课教师要努力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高中生物课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落到实处。

二、了解环境现状,加强环保使命感在人类利用环境的过程中

因为认识的片面性,对自然界进行了掠夺性的滥用,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类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甚至威胁了人类的生存。通过生物课程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就是人类自身造成了如今的悲剧,让学生明白,人类不能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向自然疯狂掠夺,必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不致于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

通过学习,让学生清楚我国在环保工作方面的客观状况:国民素质普遍低下,生产力水平偏低,我们所处的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益紧张,恶劣的环境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保护环境的使命感。此外,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自然价值理论,即生物圈的一切存在物都有其内在价值,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人并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尽量少影响其他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未来,自然资源越发紧缺,维护环境安全迫在眉睫,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使高中学生了解到人类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短缺难题,通过教育,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予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三、学习课本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并经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得高中学生对环境保护形成初步的观点,在高中二年级的课本中,就有许多知识点或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这个话题。如“遗传与变异”这一章节,就阐述了环境因素也是产生变异的条件之一,还有,“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这一试验,也强调了环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发思考,使高中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的某些自然特性,明白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干预,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以确保自然环境本身所具备的有限的自我恢复功能。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认识到生物教学中涉及的环保内容,提高学生对环保行为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培养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就某些与环境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时,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让学生拓展认识到,若随意捕捉、残杀野生动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身边有没有随意捕捉、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积极思考,有的同学回答宠物市场有贩卖野生鸟类的商贩,有的同学说餐馆中有蛇出售,或者在市场中有野生蜥蜴以及乌龟等野生动物。在学生全部投入到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课堂状态时,除了在教科书中涉及的几种动物与植物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播放一些稀有动物的幻灯片,让学生增加对动植物的热爱,激发其保护动植物的兴趣,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如《可可西里》等与环境相关的电影,通过真实的语言及视觉效果让学生体验保护动植物的迫切性。让学生触景生情,并通过积极讨论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捕杀野生动物行为通常满足的仅是人类的眼前利益,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让学生意识到阻止残害动物行为的重要性。

在讲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威胁这一知识点时,可利用课本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解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介绍当前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威胁。让学生意识到水对人的身体与生活都是及其重要的,假如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而当前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和我国目前的人均用水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已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此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如及时关闭水龙头、洗澡时尽量选择淋浴的方式、浇花用淘米水、冲洗厕所用擦地的水等,加强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又能树立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通过以上各种课堂教学方式,以真实的数据说服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规劝身边人不要因眼前利益而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环境的眼中破坏,最终只能害了人类自身。

五、通过现代科技教育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教育中,不能只给学生讲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等,使学生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当今在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上科学家们的研究增加到教学中去,如让学生了解利用基因工程,可创育出高效杀虫和防病的工程菌,既解决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又不污染环境;利用生物科技能生产可再生能源,如将植物纤维素转化为酒精等清洁液体燃料,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和氢气能源;利用生物技术解决某些环境污染问题,如建构超级细菌,高效吸收和有效分解工业废水的有机废物和毒物,实现排污过程的生物净化;还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解决白色污染等。

六、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将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去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环保理念 渗透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而高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加强环保教育理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利用生物学的特点,注重将生物课堂教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最终渗透环保理念。

一、注重生物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相结合

环境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活动场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基础,但是近年来随着酸雨、臭氧层破坏以及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目标。

当前,环境保护的任务日益加重,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而树立环保意识则是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基础。生物学作为一名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若能充分理解其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扩展与补充,就能成为环境保护教育的切入点,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例如,在讲解生物的化学组成元素时,应让学生知道,这些组成生物的所有化学元素都存在于自然界中,在自然界中不存在但是却存在于生物中的元素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可以想到,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体,其所构成的元素也是依赖自然界的,所以人类来源于自然、依赖自然。那么保护环境,实际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个生物、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及植被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我国的水土保持、减弱洪峰等自然现象带来了不小的问题。教师通过为学生讲解由破坏植被所引起的洪水泛滥、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现象,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讲解保护各级生物时,应向学生说明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破坏了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所以现在我们要加强对其的保护,若某些物种消失,那么会为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受外界困扰而灭绝的速度是其自然消亡率的近千倍,据伦敦的保护环境组织“地球之友”推测,目前地球上每个消失都有一种生物在消失,形势之严峻已经不容忽视。

因此,教师在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渗透各方面的环保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目前环境已经不断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巨大威胁,因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认识到生物教学中涉及的环保内容,提高学生对环保行为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培养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就某些与环境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时,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让学生拓展认识到,若随意捕捉、残杀野生动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身边有没有随意捕捉、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积极思考,有的同学回答宠物市场有贩卖野生鸟类的商贩,有的同学说餐馆中有蛇出售,或者在市场中有野生蜥蜴以及乌龟等野生动物。在学生全部投入到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课堂状态时,除了在教科书中涉及的几种动物与植物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播放一些稀有动物的幻灯片,让学生增加对动植物的热爱,激发其保护动植物的兴趣,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如《可可西里》等与环境相关的电影,通过真实的语言及视觉效果让学生体验保护动植物的迫切性。让学生触景生情,并通过积极讨论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捕杀野生动物行为通常满足的仅是人类的眼前利益,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让学生意识到阻止残害动物行为的重要性。

在讲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威胁这一知识点时,可利用课本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解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介绍当前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威胁。让学生意识到水对人的身体与生活都是及其重要的,假如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而当前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和我国目前的人均用水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已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此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如及时关闭水龙头、洗澡时尽量选择淋浴的方式、浇花用淘米水、冲洗厕所用擦地的水等,加强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又能树立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通过以上各种课堂教学方式,以真实的数据说服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规劝身边人不要因眼前利益而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环境的眼中破坏,最终只能害了人类自身。

三、注重环境保护在课堂实验中的渗透

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开展生物实验,学生在试验后常把剩下的化学试剂或者药品随手倒掉,这实际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因此教师在每次上实验课前,都应将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向学生作说明,并根据不同实验的试剂及药品的危害不同,指导学生在实验后将这些剩余的药剂倒在指定的地方。例如,在指导学生做《叶绿素的分离与提取》这一节课的实验时,将会运用到石油醚、苯及丙酮等有机溶剂,教师应要求学生将这些剩余的溶剂放在规定的容器内而不是随处乱丢,在实验结束后再由教师统一处理。在实验室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耐心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另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可安排学生多观察与环境污染相关的资料及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在试验中积累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还能够培养社会责任心,积极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

由上可见,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落实综合素质的重点,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贯彻环境保护理念,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只有从教育为切入口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才能保证环境保护政策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玉梅.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2]杨昌斌.生物教学中如何因地制宜渗透环境教育[J].凯里学院学报,2007,(6).

[3]唐素云.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新校园(当代教育研究,2008,(1).

[4]王扬利.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生物.2006.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环境 化学教学 意识

“环保”是21世纪的首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化学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了严重破坏。地球环境与人类的生存问题密切相关,环境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就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提出几点看法。

一 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基础知识

课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化学教师要在课堂中逐渐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涉及环境问题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环境知识的源动力,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努力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创设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情景,积极开展和落实环境教育。例如在讲解碳的氧化物时,可同时介绍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当讲解硫化物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当讲解到有机物时,教师则可结合烃类的有关知识介绍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几次污染事件、由乙烯聚合反应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等。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如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贯彻环保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了解,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要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在化学实验中,同样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机会,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实验教学中检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做到控制药品用量,在化学实验中要力求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尽量减少废弃物排放。改进实验设备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例如在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可用注射器来代替试管进行试验。注射器装置属于封闭体系,更易于对比观察,而且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NO生成NO2的泄漏而污染空气。在做实验时,尽量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有毒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也要尽可能回收利用。实验后要对实验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如金属、纸、塑料等均可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放在规定的地方,统一清理存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做无害化处理,在化学实验中,有时会产生有害物质。为防止污染要对这些有害的实验产物做无害化处理。 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又如在做硫粉和氧气燃烧的实验时,可在集气瓶里倒入少量碱溶液,让二氧化硫气体大部分被碱溶液吸收,尽量减少二氧化硫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三 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