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康复护理评定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DL of early intervention hemiplegic patient of acute stroke with rehabilitation nursing.Methods 120 patients were p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group(control group),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conventional treated with neurological method,and to work out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re plan,and to run combined rehabilit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conventional treated with neurological method and general clinical nursing,to evaluate the two-group patients using Barthel index in the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Results The Barthel index of 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has more height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It can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ADL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遗症发生率仍很高,在存活者中,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因此,怎样最大限度地恢复其活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和工作能力,达到残而不废,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内科按照康复原理,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为脑卒中患者制订康复护理计划,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例纳入标准:全部病例为颈内动脉系统的脑卒中,首次发病年龄为45~75岁,神志清楚(GCS>9分)者。排除标准:椎基底动脉的脑卒中,年龄>80岁,昏迷者,采用过溶栓或抗凝治疗的脑梗死,经颅脑手术治疗后的脑出血,大量脑出血(出血量>60ml)和恶性脑梗死,严重痴呆及脑卒中发生两次以上及TIA、RIND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选自2001年6月~2003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二病室康复医学科的住院患者,并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各60例,康复护理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7~73岁;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30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1例,右侧偏瘫32例,左侧偏瘫25例,双侧偏瘫1例;有语言功能障碍9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20~72岁,脑梗死35例,脑出血25例;右侧偏瘫31例,左侧偏瘫29例;有语言功能障碍4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评定方法 ADL评定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2]进行评定,分进食、如厕、修饰、洗澡、穿衣、转移、活动、上下楼梯、小便控制、大便控制10项,共100分,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轻度功能缺陷,100分=ADL自理。60分为是否能独立的分界点,60分<ADL评分<100分为轻度残疾;60~41分为中度残疾,需大量帮助;40~20分为重度残疾;<20分为完全残疾。

1.4 心理护理 脑卒中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随着"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后,患者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强化患者角色,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这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要善于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可采用发放宣教小册子或集体看康复录像带的形式,还可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的宣教,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护士要富有同情心,要善于应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或应用写字板等沟通方法,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患者康复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患者进行康复的兴趣。康复护理从人力、物力角度出发均不宜采用一般临床护理中的"替代护理"模式,而应该更侧重于"自我护理"模式,康复护理人员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发挥其身体残余功能和潜在功能,使患者最终能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为患者重返社会积极创造条件。

1.5 康复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责任护士每日床边指导训练,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1.5.1 肢位的摆放 在脑卒中发病后的急性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预防并发症及继发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做准备。的变换,原则上要求每2h更换一次,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等恰当调整。卧位姿势包括:(1)患侧卧位:是所有卧姿中最重要的[3]。患侧卧位头部应在上颈段屈曲,躯干稍向后转,患上肢前伸,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肘关节伸展,下脚是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患腿保持伸髋,稍屈膝。(2)健侧卧位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下肢向前屈髋、屈膝,并完全由枕头支持,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3)仰卧位应尽量少用,头部置枕不宜过高,患上肢前伸、伸肘、腕背伸和伸指,使骨盆向前,防患腿外旋,患下肢伸直,应避免用枕头在膝或小腿于支持[3]。正确的姿势处理能预防褥疮和肢体挛缩的发生,还可以有效预防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异常模式的产生。

1.5.2 床上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 当患者病情稳定,即可早期进行肌肉按摩及上肢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等被动运动,每日可进行被动运动1~2次,每次20~30min,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Babath握手、床上桥式运动、床上移行和床上翻身,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训练患者自主翻身,并指导患者床上坐位平衡训练,并逐步进行站立平衡,行走训练等。

1.5.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设计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抓木钉、沙板磨等,以及训练穿脱衣服,使用餐具等。

2 结果

采用Barthel指数康复护理前后各评定一次ADL,评定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见表1、表2。经t检验,实施康复护理组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1)。

表1 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Barthel指数变化比较

分组〖〗治疗前〖〗治疗后康复护理组〖〗33.25±14.5〖〗75.5±14.84对照组〖〗33.4±10.5〖〗40.25±15.2

注:经统计学处理,康复护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2 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较

并发症〖〗康复护理组〖〗对照组〖〗P肩痛〖〗2〖〗23〖〗<0.01肩手综合征〖〗3〖〗18〖〗<0.01肩关节半脱位〖〗1〖〗16〖〗<0.01

注: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康复护理组的并发症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目前认为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及时的康复训练后,可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塑[5]。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干预,能使患者从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达到全面康复,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结果显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ADL明显改善;肩痛,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下降,说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王喜全,张宗.急性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28-29.

2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39.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6例病情稳定,没有明显认知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8周后应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评定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训练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理想。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 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功能 恢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44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诊疗技术和抢救水平不断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存活患者致残率仍高达80%。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将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降低,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需求1。为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对56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指导,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不同阶段,采用康复护理,探讨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病情稳定,没有明显认知障碍。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42~78岁;左侧偏瘫35例,右侧偏瘫21例;就诊时间为发病后48小时~80天,平均18天。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且所有患者经过医生仔细检查后,给予相应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案,并安排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由主管责任护师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具体指导,家属督促,定期进行康复评定,及时处理康复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患者康复程度不断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判定标准: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2。①基本治愈:各项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胜任原有工作,Fugl—Meyer评分提高率>75%,Barthel指数>90分;②显效:Fugl—Meyer评分提高率5%~14%,Barthel指数>75分,生活基本自理,瘫痪肢体明显好转;③有效:Fugl—Meyer评分提高率1%~4%,Barthel指数>55分,瘫痪肢体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生活部分自理;④无效:训练前后无明显改变。进行康复训练8周后评定疗效。

结 果

开始训练时间与疗效的关系:1周以内13例,基本治愈5例,显效8例。1~2周25例,基本治愈2例,显效18例,有效5例。3~4周10例,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1例。4周以上8例,有效5例,无3例,总有效率92.9%。

综合康复护理方案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

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在我国死因顺位中目前占所有慢性疾病的第2位,其高复发性和致残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早期的康复介入能显著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高致残性,这已经相关研究证实,但我国大多数医院没有配备足够的康复专业人员。国内有研究表明一个比较系统的护理干预过程对患者的整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我科室对收住的72例手术后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介入,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5月在我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全组患者诊断标准: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标准。经头颅CT或MBI确诊,手术治疗取得成功,无心衰、肾衰等并发症且意识清楚。7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组(康复组),例数均为36例。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同时给予营养神经、解除脑水肿等治疗,定时给予患者拍背、翻身以及口腔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给予如下康复护理干预措施:①康复护理人员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培训,以增强康复的依从性,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制订健侧卧位、平卧位、标明患者瘫侧肢体,患侧卧位摆放姿势,强化健侧肢位摆放,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翻身卡以记录患者当前所处的。③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加强保护患者肩关节,坐位时用三角巾托住患侧上肢,卧位时肩下垫上软枕。④维持肩关节活动度,并进行躯体移动训练和平衡训练。

1.3 评定及统计方法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0天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价,对不够20d的患者在出院前12h对其进行评价。组间率的比较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X士S表示。采用Barthal指数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Ashwarth评分法进行肌张力评定,将0-4级评定引用为患者相应的肌张力得分0-4分[2]。

2 结 果

两组康复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1,两组康复前后肌张力比较见表2。经统计学t检验观察组干预前后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康复前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后两组肌张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 论

对于护理范畴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不再是单纯的针对某种或某类疾病的护理,而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整体护理[3]。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继发障碍(如关节挛缩、足下垂、肌肉萎缩等)尚未发生时,护理人员及时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继发障碍的发生率。这一点也得到本研究证实,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入院后即对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组患者开始康复干预,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康复干预的患者与干预前比较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提高(P

脑卒中发生后一般会经历弛缓期、痉挛期等,不同阶段的护理任务有所不同,弛缓期需要注意的是保护患者的肩关节,痉挛期需要注意的是调节患者的肌力,否则就会发展成为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加重肢体障碍程度,还可引起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问题[4]。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中应注重患者的肩关节保护和维持关节活动度,积极预防各项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体验正常肌张力的姿势和运动的机会,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恢复。

总之,在脑卒中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护理重点,应结合适当的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使康复治疗贯穿患者日常生活之中,为下一阶段的连续康复治疗打下基础,有效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使康复治疗贯穿于整个的护理过程。

参考文献

[1] 吴毅.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9(10):25-27.

[2] 黄萍.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6,11(6):40-41.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生活质量; 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27-02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起病急,恢复慢,且呈现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特征[1].偏瘫是其最常见的残疾,据统计高达60%~80[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护理病人负担,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全社会的责任,为此我们对脑卒中偏瘫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3],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男40例,女4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7岁;其中脑出血39例,脑梗死47例;右侧偏瘫42例,左侧偏瘫44例,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表示愿意接受此项护理活动。

1.2 分组: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对照组46例中,男2l例,女25例,年龄47~69岁。康复护理组40例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50一70岁。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增加康复护理内容,在人院后立即接受康复护理,由责任护士认真评估后和医师共同商量制订康复护理计划,护士按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3.1 心理干预 首先要认真详细收集患者病史资料,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诉说,交谈要态度和蔼,有亲和力,避免简单生硬的语言。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等情感障碍,要准确真实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1.3.2 认知干预 通过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到有依靠感,乐于与医生护士说知心话,此时护士要正确的引导患者,帮助患者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能够给自己定好位,对治疗和生活有信心。要多患者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正确的认识疾病的恢复过程,避免期望值过高或过低。

1.3.3 自尊干预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的帮助,社交也发生困难,尤其是女性患者不能化妆做美容等,面对亲朋好友时常感到不好意思,没有面子,因此要加强患者自尊的培养,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到疾病的暂时性,积极配合治疗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3.4 幸福感的培养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积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家属和亲友的关爱,每一次探视,每一句问候都是家人的爱护,虽然在住院但是要感悟到家庭的温暖。另外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医疗条件感到幸福,优于以前太多;对医生护士的亲切照顾感到幸福,疾病治疗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要感到满足和幸福,这样非常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1.3.5 肢体功能锻炼包括床上翻身、变换、坐位的训练以及站立训练等。入院后早期和非稳定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要注意瘫痪肢体的正确摆放,保持患肢功能位,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被动的或主动的全方位肢体功能运动,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等,减少和减轻异常行走模式,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协助患者活动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操作要点及运动幅度和运动量,要教会家属如何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方法,让家属积极协助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要适当让患者自己动手,鼓励患者学会忽略症状,带症状生活、训练和学习,重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使患者逐渐的适应疾病恢复的慢性过程。

1.3.6 提高依从性教育加强病人的遵医行为,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接受医生护士的生活方式指导,合理饮食,限制盐的摄入等。在病人住院后,由护士对病人进行第1次干预,发给病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护理指导手册》,并对手册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直至病人和家属理解为此。手册内容包括: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康复训练内容、饮食、用药等,以后随时进行指导。

对于出院的患者,要建立随访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和通讯联络方法,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修改护理干预措施,及时与患者沟通联系,做好随访工作。

2 效果评价方法

2.1 知识掌握评价:分别在入院时与康复护理干预1周后由专职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问卷包括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康复训练内容、饮食、用药等,设有20个问题,每题5分,满分为100分,分数大于60为基本掌握。正式应用前选取10个病人进行预实验,测定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4,并请5位护理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估,认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注意询问和观察病人的行为改善情况,以评价效果。将得分情况录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分析用X2检验。

2.2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QOL量表评定[4]。评定包括5个方面:工作及经济状况、家务、家庭关系、户外及休闲活动、心理状态,共计25项,每项1―6分,总分为150分,分数越高,说明QOL越高。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l和2个月进行QOL测定。QOL测定采用会谈式问卷调查,就表中每个项目按6级水平进行评分,最差者记1分,最优者记6分。将得分情况录入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分析用t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入院时及康复护理后1周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2.2 2 组患者QOL改善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QOL值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2组患者经康复护理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得到很大提高,QOL值与对照组比较提高的更快、更显著。说明康复护理能使患者熟悉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得到提高,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

4 讨论

4.1 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依从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病人知识的培养和康复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要遵守康复锻炼计划,不要自己想当然的去创造计划,要尊重科学,改变不正确的想法和理念,并落实在实际训练中。使其能够理解和明白如何去面对疾病,怎样服药,怎样锻炼等,从而提高病人对医嘱和护嘱的依从性,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4.2 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发病突然,不能面对疾病造成的不便,加上心理、精神和经济等方面的严重负担,引起QOL的下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从患者的心理干预入手,培养患者的自尊和幸福感,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进行运动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QOL。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的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提高QOL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QOL。

参考文献

[1] 赵利芬,李付云.影响脑卒中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084

[2] 司惠芳,郑建琴,吴海燕.实施康复“三阶段训练法”预防脑卒中后“二次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2―13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范文第5篇

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功能康复锻炼,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该科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脊髓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康复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还给予康复护理措施。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84.21±1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8.19±19.45分),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FMA、SDS及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髓损伤康复过程中加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脊髓损伤;护理干预;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143-0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致残性非常高的疾病,常造成四肢瘫,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脊髓损伤可引起机体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由于患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无论是对家庭还是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在早期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1]。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该科收治80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收治的截瘫病人80例,经CT或MRI及ASIA评定,确诊为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康复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38.2±2.5)岁,颈椎损伤17例,胸椎损伤9例,腰椎损伤14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6.2±2.8)岁,颈椎损伤19例,胸椎损伤11例,腰椎损伤1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骨折情况给予复位,同时给予脊髓损伤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还给予康复护理措施。

1.2.1 常规护理措施 ①的护理:患者长时间卧床,翻身时保持头、颈、肩、髋、躯干成一轴线,防止脊髓二次损伤的发生。②饮食的护理:患者一般有腹胀,可进行腹部按揉来减轻腹胀,多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③排尿的护理:早期给予留置尿管,每2~4 h定时开管,以训练膀胱充盈与舒张功能,后期根据患者的膀胱情况进行功能电刺激及间歇导尿,通过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危险[3-4]。④大便的处理:脊髓损伤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排便困难,通过有针对性制订的肠道功能康复计划,有效帮助患者形成规律性排便习惯[5]。⑤皮肤护理:患者由于行动困难,长时间卧床,受压的皮肤和软组织在受到潮湿、摩擦力作用下导致压疮的发生。通过进行压疮评分后建立翻身卡,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每2 h进行轴线翻身,身时动作尽量轻柔。受压部位可采用压疮贴给予保护,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床单位保持平整,污染时及时更换[6]。⑥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如扣背,定时翻身,引流等,以减少呼吸道感染;同时早期采取肢体的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监测凝血功能,预防性的给予药物治疗[7-8]。

1.2.2 特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①心理护理。患者颈髓损伤后处于非常消极负面情绪中。这时应针对病人的病情与心情状态予以关心、同情他们的同时,解觉患着的需求,调动其积极性,使患者建立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需调动和鼓励家属的积极性,有利于支持患者配合医生做好进一步的康复治疗[9]。②康复训练指导。入院后由康复医师为患者进行各方面的评估,确定患者脊髓损伤水平、类型,根据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制定有针对性康复目标和康复训练计划[10]。良肢位摆放 保持肢体功能位,下肢髋关节保持伸直位,外侧放置软枕以防髋外展、外旋,膝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膝微屈,踝关节处于90度中立位,在足下与床架间放一软垫,防止足下垂。为预防关节僵直、挛缩、畸形,要根据各关节功能做动能性屈伸或旋转运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直至最大生理范围,每个关节活动4~6次,2~3次/d,从而改善关节活动度。为预防肌萎缩,可对瘫痪肢体由近向远依次按摩,对弛缓性瘫痪手法宜重,时间宜短;对痉挛性瘫痪手法宜轻,3~5次/d,约20 min/次。③健康教育。在早期应教会患者家属进行基础护理,能有效避免压疮的发生。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能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为以后回归家庭与社会打下基础。

1.3 疗效评定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运用FMA评定运动功能,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加以评价。在康复治疗之初对两组患者先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3个月后再次评定,2次评定均由同一护士完成。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

2 结果

从表1可见康复组Barthel和FMA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SDS和SAS的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具有发病急骤、致残率高的特点,脊髓损伤可引起机体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长时间的卧床制动又会引起患者压疮、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这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均具有重大影响[1,11]。所以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过程中,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发现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84.21±16.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68.19±19.45)分,康复组患者的恢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FMA评分以及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结果与张黎、颜霜娟、夏艳萍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证实在脊髓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这个研究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12-14]。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心理支持、科学的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护理指导,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潜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增加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残疾障碍,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这说明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功能障碍,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综上所述,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各项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卫洪,朱洪翔,张百祥,等.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4):313-317.

[2] 方青,何清义,吴新军等.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2,20(1):26-27.

[3] 岳晓香.综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3):94-96.

[4] 石玉昕.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21):141.

[5] 刘翠青,陈伟菊,刘静,等.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康复训练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1086-1087.

[6] 孟玲,许江.脊髓损伤后压疮的综合处理与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2011,26(5):387-389.

[7] 张吉玉,杨友丽,隋阳.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7):256-257.

[8] 辛绍伟,马学萍,张蕾等.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92.

[9] 赖桂兰.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干预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3): 306-307.

[10] 白中琼.外伤性截瘫病人的康复训练[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4):177.

[11] 方红群,刘晓娟,高利英.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5):115-117.

[12] 张黎,王顺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各种疗效指标的影响[J].中国保健与营养,2013,12(2):811.

[13] 颜霜娟.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2014,26(2):74-76.

[14] 魏丽巍,夏艳萍,方玉美.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77-779.

(收稿日期:2014-10-05)

编读往来·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1.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15-02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几年来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的残疾,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整个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为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本研究对我院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干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在47~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4±5.5)岁。60例患者均经过中华医学会规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经运动功能评分不超过84分,神经功能评分在5~15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行常规治疗且生命体征稳定2天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①卧床阶段干预措施有:用软枕垫置于患者上肢肩下和骶髂关节位置,保持患侧肢体功能位;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按摩患者咬肌和面部肌肉,训练吞咽功能。②离床干预措施:在病床进行独立起立坐下运动训练;下肢力量恢复可以进行站立训练;独自进行站立并开展平衡训练;下一步患者平衡能力恢复情况良好后,开始逐步进行行走训练。此外,可以按照患者自身状况开展语言训练。

1.3 评定标准 神经功能评定:通过ESS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利用FMA积分法进行评定,100分功能正常,>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为轻中度功能障碍,85~95分为中度功能障碍,96~99分为轻度功能障碍。生活能力评定:采用汉化版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在护理干预30天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枢神经元损伤是不可逆的,因此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仅仅依靠药物是很难

实现的。早期康复护理能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全程治疗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在过去,有研究认为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1~3周进行康复干预,然而近几年有资料[1]研究表明,只要急性脑梗死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得到控制,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机制可能与下面几方面有关[2]:早期康复中按摩、训练等方式能够刺激运动神经元,使其兴奋性增加,能够促进神经实质性恢复;早期康复锻炼可以加强神经侧支循环以及促进神经轴突建立起联系,这样能够促进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和重组。早期康复还能够促进患侧肢体主动运动,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得到强化,能够改善全身状况和积极预防并发症。脑梗死发病后患者易产生抑郁,发生率在20%以上,抑郁能够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以及降低生活能力。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因丧失生活能力,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思想压力和情绪变化,为防止抑郁的发生,应通过各种办法进行心理沟通和健康教育,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从心理上参与疾病的治疗。本研究也发现,对照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3%,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急性脑梗死患者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是不能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神经和运动功能恢复的潜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范文第7篇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给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明显好转的人数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而无效的人数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 康复护理 早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9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42-02

急性脑血栓是临床多发性脑血管疾病之一,一旦患病后轻者残留后遗症,重者危及生命[1]。目前,仅仅依靠单纯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早期给予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康复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致残率,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因此,本研究为全面探讨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升急性脑血栓早期治疗的技术水平。故笔者特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6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为52.36±8.74岁。全部入选患者均经急性脑血栓临床诊断标准明确诊断,通过影像资料结果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痴呆患者,并经入院后的病史询问和常规体检而彻底排除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并且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其两组患者均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给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①心理康复护理:通过讲解使患者认识功能锻炼对自身基本康复的重要意义,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等心理康复措施,全面调动家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家属在患者心理康复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语言功能康复护理: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张口、闭唇、鼓腮、伸缩舌等一系列口面部动作,从而使口面部的肌肉得以充分的运动。此外还应进行发音训练,首先从单音开始,到短词、短句,再逐步过渡到较长甚至较复杂的句子。

1.3 评价指标。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其中临床治疗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定,即基本痊愈:改善达80%以上;明显好转:改善达60%~80%;好转:改善达20%~60%;无效:改善为20%以下或无改善。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明显好转、好转之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即基本自理为60分以上;生活需要帮助为40~60分;基本生活完成需要帮助为40分以下。运动功能采用Fegl-Mevyer积分评定:即I级50分以下;Ⅱ级为50~84分;Ⅲ级为85~95分;IV级为96~99分。

1.4 统计学处理。临床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明显好转的人数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而无效的人数则显著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egl-Mevyer积分均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转,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栓塞主要是指人体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其血管,而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则会进一步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进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现象[3]。而急性脑血栓则更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危重的特点,故应重视疾病早期的系统性治疗,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本研究特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神经功能明显好转的人数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同时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转,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辅助治疗价值。

参考文献

[1] 向秀芳.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58-159

康复护理评定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肩手综合征;肩痛;半导体激光;超短波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7.175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多见于脑卒中后1~2个月内, 肩痛为典型症状之一[1]。据资料显示约有12.5%~70%脑卒中患者被肩手综合征所困扰[2]。致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整体的康复效果受到影响, 所以采取及时有效的“超短波+半导体激光治疗”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痛的患者6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 按随机单盲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8例, 平均年龄56岁。实验组中男21例, 女9例, 平均年龄5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康复训练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半导体激光+超短波治疗, 3周后进行效果对比。

1. 2. 1 超短波+半导体激光治疗 超短波治疗:本科采用上海LDT-CD31型治疗机, 波长7.37 m, 频率为40.68 Hz, 电极板为2个15 cm×20 cm。治疗时将电极板对置放于患侧肩部, 时间为20 min, 1次/d, 治疗3周。

半导体激光治疗(GaAIAs):本科采用北京三顿电子有限公司所生产的SUNDOM-300I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波长810 nm, 探头光束直径≤120 mm, 默认功率为1000 mW。将探头置于患侧肩部疼痛处, 距皮肤2~3 cm处, 并用大毛巾等物遮盖在探头上, 防止红光外泄, 治疗时间为10 min, 1次/d, 连续3周。

1. 2. 2 康复训练护理

1. 2. 2. 1 良肢位的摆放 对于脑卒中后的患者是非常必要的, 它可预防和抑制痉挛的发生。正确的对于患侧上肢的康复尤为重要。

要点:仰卧位时, 患侧肩胛下置一软枕使之前屈, 上肢轻度外展, 肘关节伸展, 前臂旋后, 腕、掌指关节自然分开伸展, 掌心向上。健侧卧位时, 患肢在上, 肩胛肌充分前屈, 肩关节屈曲110°左右, 伸肘, 前臂中间位, 肘、腕、指关节伸展, 放于胸前的软枕上, 前臂旋前掌心向下。患侧卧位时:先将患肩拉出, 肩胛充分前屈, 屈肩>90°, 伸肘, 前臂旋后, 掌心向上。坐位时:患侧上肢后伸至外侧位, 将手支撑于床面或椅面上, 关键点是伸肘, 腕背屈, 伸指, 将身体重心移向患侧上肢, 手指指向侧后方[3]必要时可用健手扶住患侧肘部, 2~3次/d, 10~15 min/次 。立位时:重视患肩的保护, 使用护肩或肩托, 将前臂旋于胸前, 防止肩部外展、下垂导致肩关节半脱位引起疼痛[4]。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协助患者进行变换或康复训练护理中, 禁止生拉硬拽牵拉患肢。

1. 2. 2. 2 肩部的运动 要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患侧肩胛骨的被动运动。患者仰卧位时:康复护士位于患侧, 一手托住患侧肩胛骨, 另一手扶住患肢肘关节进行肩关节的前屈运动[5]。患者健侧卧位时:治疗者用一手和手臂托住患肢, 另一手用力活动患肩关节1~2次/d, 10 min/次。

Bobath握手上举法:双手掌心相对, 十指交叉握手, 患侧拇指在上双肘伸直, 以健手带动患手逐渐将双手移至胸前, 直至头顶上方, 反复进行。3~4组/次, 10个/组, 间隔3~5 min, 2次/d。

1. 2. 2. 3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口头宣传、发放宣传手册、观看录像的形式, 使他们了解与脑卒中相关的基本常识、危险因素、脑卒中后肩痛康复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基础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以及早期康复的意义[6], 使患者及家属更加积极配合, 支持康复训练和治疗。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中, 通过交流让患者对自身疾病产生正确认识, 消除心中疑虑, 缓冲患者心中的惆怅、烦躁、悲观的不良情绪。从思想上改变过分依赖药物治疗的想法, 令患者及家属明确关节活动度的重要性, 充分调动起患者参与康复的主动性, 使之建立起治愈的信心。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 均采用NRS[7]评定肩关节及患肢的疼痛, 以10分制为准, 越靠近10分, 表示疼痛越严重;采用FM[7]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 该评定共33项内容, 最高总分66分, 各种评定均由同一评定医师进行。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的NRS评分和F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 x-±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30 8.01±1.97 2.40±1.37ab

对照组 30 7.86±2.47 4.17±1.56a

注: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相比, a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评分比较( x-±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30 17.57±4.67 25.06±3.74ab

对照组 30 15.00±5.41 22.81±4.20a

注: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相比, aP

3 讨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一般认为与长时间腕关节屈曲、肩关节不当牵拉以及肢体血管运动神经麻痹引发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挛、局部组织营养障碍有关。常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半脱位及关节活动度受限, 造成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针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给予良肢位摆放护理, 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起到良好的作用[8]。坚持无痛范围内的康复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患侧肢体的主、被动运动不仅可以改善和维持肩关节活动度, 促进血液循环和关节液的分泌, 防止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进一步粘连, 而且通过运动刺激肩关节周围稳定肌的张力和活动, 使半脱位逐渐复位, 通过增加感觉刺激抑制痉挛, 功能的改善和提高促使肩痛症状逐步减轻。本科所采用的GaAIAs激光治疗仪的激光为低热量, 近红外波段, 可深入组织内部, 当810 mm激光束垂直摄入机体时, 可深达7 cm, 使组织有良好的光能量吸收, 对机体产生刺激调节作用, 抑制病理性神经兴奋, 加速致痛物质代谢, 产生类吗啡物质提高痛阈。促进组织活性物质生成, 松弛肌肉, 缓解痉挛, 扩张血管, 加速局部血液、淋巴循环, 改善受损组织的微循环和细胞代谢, 促进炎性物质吸收, 增强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力。起到消炎、镇痛、消肿的作用[9]。超短波治疗是利用电磁场的微热效应, 不仅有消除炎性细胞, 促进水肿吸收, 加速微循环的效果, 而且它有降低交感神经紧张度、减轻血管痉挛、建立侧支循环, 改善神经组织营养和功能的功效[9]。

综上所述, 在康复训练护理的基础上本科运用GaAIAs激光治疗和超短波治疗的联合作用, 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肩痛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加速了患者康复速度, 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50.

[2] 许晓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影响的研究. 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16):2124.

[3] 贺雪琴.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影响.慢性病学杂志, 2010, 12(6):516.

[4] 冯珍.偏瘫肩的治疗研究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5):470-472.

[5] 杨梅云.康复训练结合拔罐治疗脑卒中后肩痛64例疗效观察. 国医论坛, 2013, 6(28):26-27.

[6] 赵翠松.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后偏瘫病人肩痛的作用.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3):199-200.

[7] 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94.

[8] 于兑生.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