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治理

近年来从“孔雀石绿”事件开始,我们经过苏丹红鸭蛋、三鹿三聚氰胺毒奶、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镉大米、毒豆芽、福喜问题肉……主食副食、鱼肉蔬菜,吃喝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被爆出各种安全问题,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食品安全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如何有效地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日益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分析当前食品存在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2006 年11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质量安全法》标志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逐渐法制化。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与此相关的13个政府主管部门也先后颁发了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由此可见,食品安全已成为中国各个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理论界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对策,各国政府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耗费巨大,但是为什么现有的制度还是难以有效解决当下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部分食品质量信息存在不可观测性或不可鉴别性[1]。信息不对称指在交易过程中双方拥有的信息不一样,一部分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没办法拥有的信息,一般来说卖方比买方更容易掌握有关的各种信息,信息不对称使交易双方利益失衡,还会引起社会不公平,破坏公正的原则和降低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由于人们有限的知识,信息搜集成本大和信息垄断者,导致了食品自身特性的信息不对称、政府与食品加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生产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流通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政府各个部门监管信息不对称。许多不法生产者会钻了信息不对称的空子,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督生产者不力,惩治违法行为的力度不大,很可能会诱发食品厂商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食品原料供应商或制造商为了节省成本,会降低食品质量,采用低成本原料,生产环境恶劣,因此消费者被动承担的安全风险则大大增大,甚至要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价。长期这样,消费者逐渐对政府失去了信任,消费者中的政府信用也越来越差,对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还会导致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即因为消费者在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食品时很难识别筛选出品质优良的食品,因此提供质量高的食品的企业在价格上没有优势便会逐渐淡出市场,或者被迫降低成本转为生产低质量的食品。信息不对称严重危害着市场经济,在此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改善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在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要充分发挥监管责任。

二、治理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1、提高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能力

由于农村信息摄取没有城市信息摄取快速便捷,在此应重点在农村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工作,有关政府部门可定期组织下乡活动,为村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其次,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体的力量,如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具体而言,电视各频道可调整食品安全节目在黄金时段播放,重点宣传此类节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辨识出各种食品认证信息的能力。电视媒体还要及时向公众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消费者要有积极反馈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一旦发现问题应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自觉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利益。

2、制度安排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

我国政府处理食品安全事件一般采用的是运动式的治理方式,事件一旦发生,就会临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增派执法人员调查原因解决问题,尽管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暂时整顿食品行业,短期内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上显示出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这种方式并不能作为长期有效的方法来治理食品安全。单纯的行政手段或单纯的技术手段都存在缺陷,在应对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问题时,需要将法规条例等制度安排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治理机制,才能提升治理效果[2]。

首先,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立法和执法,明确各个食品供应环节主体收集食品安全信息的法律责任,尽量保证食品安全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相关部门要将制度落到实处,对于检查不合格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不仅以罚款的形式处罚,情节严重者还要按法律追究其民事及刑事责任。此外,在制度安排的基础上构建大型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数据库,提供给消费者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查询平台,有关行政监管部门将食品安全信息统计到信息网络数据库中,使消费者更加便捷地了解各个食品企业的动态。例如,可定期更新合格食品企业和不合格食品企业名单,屡教不改的企业可设入黑名单公示,从而使消费者们避免购买这些不合格企业的食品,帮助消费者们选择优质的食品。还要通过信息网络平善消费者的反馈机制,使消费者和政府之间信息共享,二者共同努力建立安全的食品市场。

近些年来, 我国频频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这不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还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并且影响了社会稳定以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剖析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本文只是初步讨论,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亟待我们一起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第2篇

1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食品的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环节众多,几乎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1)污染因素

食品污染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指在进行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以及烹饪过程中,由于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能是食品自身本来就有的,也可能是由于环境污染或者生产加工工艺问题而产生的。食品污染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生物污染:生物污染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食源性疾病以及代谢毒素,威胁人体健康。在我国,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通常来讲,细菌对于食品的污染途径主要包括三种,即食品原料污染、食品加工污染以及食品储运污染。②工业污染:在当前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影响下,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加剧,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逐渐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严重的食品污染,例如,2005年广东北江韶关镉严重超标事件、2008年广西河池市砷污染饮用水事件,都是由于水体中重金属元素超标引发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可以说,工业污染是造成食品污染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土壤污染,更是引发农产品污染的最重要源头。③农药残留: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药的生产和使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每年由于农药引起的中毒人数占据总中毒人数约21%的比重,各种农药的滥用使得农产品中存在严重的农药超标现象,很容易引发急性中毒或者对消费者产生慢性危害。不仅如此,在畜牧产品中,部分不法商贩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如瘦肉精等,同样会导致食品污染问题,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工艺因素

在当前科技发展的带动下,食品工业采用的原料和加工工艺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各种各样的添加剂也开始充斥食品市场,在追求食品外观和味道的同时,却忽略了食品安全问题,如面粉增白剂的滥用。在当前许多食品的加工制作中,大都是采用油炸或者烧烤的形式,这样虽然食品的味道更加美味,但是会产生具有较强致癌性的有害物质,而各种新的加工工艺在使用中,如果不规范,则很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3)管理因素引发食品安全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前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足,缺乏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监管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往往是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市场的秩序和社会的稳定。②缺乏良好的监管队伍: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相对较少,卫生监督队伍薄弱,难以有效满足食品安全监督的实际需求。不仅如此,在监管队伍中,部分监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能有效执行食品卫生标准,无法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出明确判断,更有甚者,为了满足个人私利,收受商家贿赂,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视而不见,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2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保障措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和解决,为人们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消费市场。

1)构建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不仅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还必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覆盖国内市场中所有的食品生产、制造和销售等市场行为,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于进口食品的管理,确保监管体系具备整体性、预防性和教育性的特征,涉及整个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一方面,应该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建立相应的食品污染和监测信息系统,针对可能存在的食品污染问题进行及时预警和控制,避免被污染产品流入市场,从根源上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要加快现代新技术的应用步伐,如物联网系统、基因芯片技术等,提升对于食源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测以及溯源能力,对生物性食源性疾病进行有效控制,保证食品安全。

2)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体系

一方面,要严格法律用语,减少法律条款中的漏洞,加大对于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当前,我国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处理时,存在着措辞含糊、处罚力度小、伸缩性大等问题,使得部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人员不能得到相应的惩处,难以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对此,应该对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加大处罚力度,强化食品安全法制建设,针对那些为谋私利不顾公众安全的单位和个人,应该严厉惩处,起到相应的警示作用,从根本上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要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严格执法。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组建专门的食品安全执法部门,实现食品安全执法工作的系统化、常态化和完备化,减少和杜绝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确保执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3)促进食品生产专业化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新举措

物质生活的丰富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食品问题也被人们所关注。近年来,平均每年都有大量的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曝光,引起了公众担忧和食品信任危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相关部门要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安全监管效率,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提高。

一、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一)食品监管机制不完善。食品安全的涉及范围较广,其监管方式是一种多角度全方面的监管,包括食品上市前的监管和食品上市后的抽查监管,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的监管都是相当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以目前的状况来看,经常会有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但是只是在曝光之后相关的食品监管部门才开始追究责任,这体现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上存在的很多不足。食品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在市场监督中相关部门只能占据被动位置,监管不力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食品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导致整个行业受到影响,加剧了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不信任感,所以相关部门要十分重视食品监管机制建立的问题。

(二)食品信息不对称。如今,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市场繁殖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虽然这有利于市场的分工和责任的明确,但是食品生产却和广大群众和社会实际脱离了,很多食品生产厂家的信息与食品包装信息不符,造成食品监督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彻查。很多食品生产厂家、物流公司和有关的企业受到利益的驱使,对食品安全问题极度不负责,缺乏信誉感和责任感。由于食品的安全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的监管失灵,监管部门难以收集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也就造成了无法对食品生产不正规的厂家进行彻底调查,进而引发监管工作不当,食品问题出现。

(三)监管标准不定且监管缺位。我国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出台后,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由于配套的法律建设落后,尤其是在地方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中,存在严重不配套的问题。甚至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个级别部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的整合协调性都较差。另外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混乱,标准水平严重低于国际水平,再加上部分部门执行能力较差,相关的监管职位缺失,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管,最终会导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四)食品风险评估弱。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隐患就是我国的食品监管预警机制较为滞后,食品安全不能提前得到解决。我国的很多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都是曝光后相关部门才出面解决,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也不明确,没有起到警示的作用。我国的食品安全评估检查的基础相对较弱,缺乏相应的信息处理平台,对于综合检测数据和食品安全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弱,在出现食品问题的时候,明显出现应急能力不足的现象。

二、食品安全监管新举措

(一)整合食品信息。整合食品安全信息能够有效加强对食品安全危机的处理,能够尽快找到根源并做好应急处理。国家各类食品数量众多,品种较杂,但是要整合相关的安全信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内部的基础系统中,要设立协调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及对外服务平台,掌握最基本和最基层的信息,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工作重点的调整。卫生行政部门要通过综合信息平台来监督各类食品的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或突出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做好食品安全预防工作。信息整合工作可以以市县为主,记录整合食品生产企业的基本状况、记录方式、生产种类等,相关部门要向上级定期发送食品安全监督信息,上级部门要及时查看食品安全状况,确定向外公布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统筹建立监管绿色通道。

(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要建立合理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以确保监管部门能够让各部门加强联系,最终实现有效管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建立有利于避免各部门的只能重复,防止信息化工作中的人为干扰,促进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同时又相互合作,共同提高食品安全质量。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利用好物联网技术,将食品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联系在一起,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实现无缝的食品质量控制。

(三)建立监管专家系统。群众对于权威信息有种信任感,为了降低群众的信任危机,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水平,监管部门需要建立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专家系统,以此来提升行政水平。专家系统建立的作用除了体现在增加群众的信任外,还体现在技术方面,现今我国对于食品安全质量的监测专业程度和技术力量不足,在食品安全标准和安全评价等方面有所体现,因此专家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技术水平的提高。监管专家系统的建立应当实现突破,将专业技术力量进行整合,让监管专家系统除了具备静态职能监管外,还要实现动态能力,能够及时将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从而提高行政能力。

(四)抓住食品安全问题根源。监管部门除了要提高技术知识能力外,还要加强实际监管操作能力。过去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时,一般用拉网式扫荡和全面出击等方法来打击食品安全问题。但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从实践中得出的教训是,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要抓好源头,对于食品生产商和食品批发商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对于物流运输要进行定期检查。从源头处来执行监管功能,促进食品经营者经营行为的规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三、总结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纷繁的突发性食品问题,监管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我国的食品监管体系。监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利用好信息化技术,扩大监管范围,提高监督管理效果,从真正意义上让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重要性;监督管理体系;借鉴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的安全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进而影响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从单纯的吃饱饭上升到重视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健康。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入手,探讨欧盟的监管体系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30多起。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浙江63名婴儿饮用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2010年发生的“地沟油”、“一滴香”、“植物奶油”、“假冒五常香米”,2011年“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等等。

人生存下去的基础是食物,但我国的百姓刚刚能吃饱就出现了如此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监管,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

从政府方面来看,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比如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规定》是在2010年6月1日才开始实施的。法律的警示性不强,对违法行为处罚较轻。多个部门交叉监管,但无法形成合力,常常各自为战,且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常常是媒体先行,政府事后追究,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肇事者的行为。政府在农村市场的监管十分薄弱也是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企业方面来看,我国除了几个大企业集团外,大都是小企业,常常存在资金不足,生产条件落后,技术不先进,设备不齐全等问题,小企业大多以追求丰厚利益为优先,缺乏诚信意识,职业道德不强,所以常常出现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在食品安全加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掺假使假,以假充真,滥用食品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的原料加工产品。

二、欧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简介

自1996年英国发生疯牛病以来,欧盟出现了各种食品安全问题,1999年达到一个高峰,最令世界震惊的便是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在整个欧洲经济中,欧盟的农业、食品和饮料行业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接连不断的食品危机使欧盟的消费国对欧盟食品的安全程度十分担忧,为了挽救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欧盟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首先是法律方面的改革。欧盟食品安全基本法的出台经历了从绿皮书到白皮书再到基本法这三个阶段,1996年英国爆发疯牛病,这个事件大大削弱了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为此,1997年颁布了《食品安全绿皮书》,但绿皮书与各个成员国的食品法规相比,共同体层面的食品法规存在着基本原则和职责要求不明确的问题,对此欧洲议会强烈要求对立法框架进行改进,于是在2000年又出台了《食品安全白皮书》,以实现欧盟最高水平的食品安全标准,后欧盟又在白皮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在2002年又出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法——《食品通用法》。整个欧盟的立法体系成一个“伞状”,覆盖所有食品或食品某一方面的横向立法及针对某项产品或是适用于某一食品的纵向立法构成了这个伞状体系,完善了法律保障体系。

其次是食品安全组织机构。现今,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最重要的机构是欧盟食品安全局,它是依据欧盟范围内统一食品法的基本要求与原则建立的,保证每个国家“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链的安全。欧盟食品安全局和美国的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是不同的,虽然欧盟不能行使国家,但食品安全局没有规章制度的限制,可以控制整条食物链。欧盟食品安全局责任十分广泛,主要负责向欧盟的决策机构对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独立的科学的意见,向欧盟委员会提出有关食品安全的科学意见并提供民众所有的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等,同时还担负快速报警责任,发生食品安全危机时,欧盟理事会将成立危机处理小组来对危机提出科学的建议,欧盟食品安全局还要保证公开一切有关公众利益的食品安全信息,保持食品安全的公开性与透明性。

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一,建立协调高效的食品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我国的食品安全执法监管机构体系大致是由中央政府部门按照不同职能共同监管的模式。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因为职能交叉出现监管盲区,导致无法形成合力,常常各自为战,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协调高效的食品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来解决多部门共同执法的分散化和冲突的局面。

第二,建立危机评估和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多是发生在食品安全事故或媒体曝光之后,政府才进入补救或管理,而且缺乏预先保障消费者食品健康的制度,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通过风险评估来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并保障公众对食品状况的知情权,危险评估和食品安全预警制度也是实现整个食物链追溯制度,召回制度以及在突发事件和危机状况时能迅速采取措施的保障。

第三,增强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如今我国法律的警示性不高,对违法者的行为处罚较轻,法律是保护食品安全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政府在监管中要监管食品生产者和加工者,及时发现、纠正、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企业,最大限度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对于违法者除了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同时也应受到行政及刑事制裁。

第四,实施“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式监管。这是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最基本的原则。食品安全的重点不仅仅是对最终产品的检测,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是监控的重点,食品行业在整个食品链中必须应用良好的操作规范,以此来控制诸多的潜在食品安全危害。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第5篇

一、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一)食品安全关系消费者健康和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时刻离不开健康、安全的食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工业化国家,每年有30%的人受食源性疾病危害。如美国每年约有7600万人次发生食源性疾病,约占总人口的27%,而发展中国家问题则会更加严重。

(二)食品安全关系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凸显的损人利己、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丑恶现象,严重损害了我国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使市场经济难以健康运行。同时,这些毒奶粉、毒大米、毒豆芽等问题食品是不具有任何社会价值的,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给我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食品安全关系社会稳定

目前,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欲熏心,不惜以他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非法牟取暴利,社会危害极大,不但严重威胁到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容易引发民众心理恐慌以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二、我国食品安全危机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食品安全信息来源不足

食品市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市场,涉及食品种类繁多,仅仅依靠有限的政府监管部门的抽查是难以做到对食品市场全部食品全面监控的。因而,食品安全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举报与投诉,但目前我国对问题食品的举报和投诉较少,往往已经造成严重危害后才被消费者反映,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意识淡薄。

(二)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落后、市场准入门槛低

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由于我国食品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大量食品企业规模小、分布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登记注册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44万8000家,其中十个人以下的小作坊小工厂占了80%。登记注册食品经营单位有323万家,提供餐饮服务的单位有210万家,种植养殖环节依靠的还是两亿多分散农户。我国食品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还很低,这些都是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最大制约因素。

(三)企业经营者或食品生产者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法律意识淡薄

在食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中,从农民、食品加工人员、运输人员到批发和零售人员或者从食品的生产者到食品的经营者都是以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部分企业经营者或食品生产者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当其利益与食品安全隐患矛盾时,便不惜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而不择手段,甚至触犯法律。

(四)消费习惯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者结构的变化,人们更多地对食品的方便性、低廉性、易储存性以及外观口感等有了更高的需求。一些为改善外观、口感、质地、新鲜度以及提高营养成分的各种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应运而生,例如苏丹红鸭蛋、尿素浸泡的豆芽、敌敌畏泡的火腿、镉大米、三聚氰胺奶粉以及亚硝酸盐牛奶等事件频发,都是因这种化学性污染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三、以市场化手段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的入手点及措施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企业和消费者是信息不对称的两方主体。当前我们解决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依靠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工作,但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除了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设、食品标准建设以及加强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等政策、法律手段入手外,我们还可以从企业、消费者角度出发探讨以市场化手段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的措施。企业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主体,把好企业的食品安全关,才能真正实现食品的安全。

(一)提高消费者在食品安全建设上的参与度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全部过程中,应赋予消费者适当的监督权力,发挥作为参与主体的消费者比政府更重要的作用。我国《食品安全法》第十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违反本法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因而,应充分调动群众的监督力量,对发现的问题食品及时投诉和举报,鼓励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监督行为。

(二)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网络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对食品的监测网络应覆盖全国以及延伸到各市县乡镇,建立起统一高效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测网络,对食品安全进行动态监控,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运行体系,对历年出现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收集、归纳、汇总,有利于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及信息的及时。

(三)建立食品召回制

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危害降至最低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企业应建立和完善食品召回制等一些食品安全危机处理机制,对问题食品退货、召回、赔偿等问题做明确的规定与具体的处理办法,对问题食品突发事件如何成立事件调查小组、查明食品问题出现原因以及对未出售产品做出厂检验等方面做详细的规定。

(四)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培育绿色市场

绿色农产品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统称,它是经过专门机构认证并且具有绿色标志或环境标志的认证农产品与食品。与普通农产品相比,绿色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的全部过程中都受到更为严格的质量监控,具有天然、优质、安全的特点。我国政府应制定一些扶持绿色农产品发展的政策,并在全社会积极宣传倡导绿色消费,由此从源头上控制住食品质量,确保了食品安全,有效地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五)增加媒体透明度、规范食品安全信息

利用网络媒体定期食品检测结果,通过电视台、网络、报纸开设专门的食品安全信息节目或专栏对优质、合格产品进行宣传,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曝光。这样不仅能向人民群众及时传达信息,还能及时消除公众不知情下不必要的恐慌。

(六)加强对企业的食品安全教育

企业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主体,必须认识到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重中之重应当把好企业的食品安全关。加强企业食品安全教育,提高企业食品安全意识,食品经营者应履行对消费者、政府、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以及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董金阳、高希宁.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及相关解决措施.财经界.[J].2010年第4期。

[2]徐成德.我国开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问题与对策.食品加工学刊.[J].2009年第2期。

[3]杨中柱.浅谈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食品安全建设思路.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J].2009年第2期。

[4]钱永忠、王芳、高山等.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探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J].2010年第1期。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营养与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32-1

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1 食品安全的内涵

食品的基本要求是卫生和必要的营养,其中食品卫生是食品的最基本要求。强调保证食品卫生,是解决吃得干净不干净、有害与无害、有毒与无毒的问题,也就是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问题。食品卫生是创造和维持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生产环境,必须在清洁的生产加工环境中,由身体健康的食品从业人员加工食品,防止因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同时,使引起食品腐败微生物的繁殖减少到最低程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食品安全”的含义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食品数量安全也即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食品质量安全也即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食品可持续性安全也即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食品安全还包括食品营养安全,食品生物安全等。

1.2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2.1 滥用饲料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但是,在饲料工业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市场体制不健全导致的无序和混乱,尤其是日益突出的饲料卫生和安全问题。由此导致的动源性食品中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突出。

1.2.2 滥用食品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由于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掺入的,有可能随着食品进入人体内,如果使用不合理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用量范围国家有明确的规定。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生产和食用是有益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超过规定的使用量是有害的。在我国,不少地区曾因使用含砷的盐酸、食碱,或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漂白剂、色素等而发生过急、慢性中毒。在国外,也有因食品添加剂引起的恶性中毒事件。

1.2.3 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业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一直存在严重的争议。有关专家认为,转基因农作物对环境污染、人类健康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有可能产生威胁。转基因有肯能产生以下问题,食品的过敏性,基因的安全性,转基因的逃逸,转基因作物对非靶生物的影响,等等。转基因技术虽然为农业二次绿色革命的关键技术,但其潜在的风险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清,监管不力是主要原因

加强食品质量监督监管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由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相关政府部门多、范围广。各个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乏力和监管资源分散,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

2.2 法律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很多,但是整个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执行监督的过程中出现漏洞。

2.3 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

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共四级标准,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从而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

3. 加强食品安全的对策探讨

3.1 明确政府职能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农业部门管初级产品生产,工商部门负责流通,质检部门管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卫生部门主要负责餐饮卫生。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设定由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3.2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法律法规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依据。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立法经验,以现有的国际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已于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确立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构筑起食品安全“新防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从源头抓起,落实生产经营者责任,到规范各项标准,完善政府监管职责,食品安全法以全新的理念和制度为公众构筑了严密的食品安全网络。

3.3 完善食品检验标准,加大违法惩罚力度

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力度,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过程,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大标准执法力度,对制售质量不安全食品的厂商除以高额罚款,并从重追究其刑事和民事责任,以提高其违法成本。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已经积极加强了监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力度,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相信,在政府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得以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铁军,等.食品安全国家控制模式的浅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3).

[2] 张星联,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食品科技,2001,(3).

[3] 田惠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第7篇

近段时间,随着“**奶粉”事件的不断升级,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民众热议的焦点。有人责备政府监管不力,有人谩骂企业经营者“惟利是图”,更有人诅咒奶农的“黑心举动”,林林总总的抱怨折射出民众的极大愤慨。抱怨和责备是可以理解的,但仅仅停留在抱怨层面是远远不够的,眼下,我们更需要分析和寻找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从源头上做到釜底抽薪,彻底预防或根治。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一部分人认为其根源是现行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得不够好,对生产者、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监管部门执法不得力等等;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只有当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类问题才能彻底解决。笔者不排除这些分析的合理性,但需要强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虽然表现为社会问题,但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产业问题。

笔者认为,就食品的生产而言,其安全隐患存在于三个环节:一是食品原材料的生产过程,比如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二是食品原材料的采集过程,比如鲜奶的采集等;三是食品的加工过程,比如月饼、瓜子的生产等。我国食品生产各环节的产业构成导致了食品安全危机的产生。

首先,以精耕细作和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得食品原材料的生产过程难以控制。一直以来,我国走的是常规农业思路指引下的农业发展之路,追求精耕细作中的高产。由于农业生产未实现集约化模式,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未普及,农民为了追求产量和质量,就只有通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等细作方式,来提高产量和产值。这一过程势必会造成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超标,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产品生长过程中被吸收,成为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施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有毒化学农药约占95%以上,其中以甲胺磷、敌敌畏等高毒农药用量最大。同时,由于采取分散经营而非集约经营的生产方式,一旦发生食品源污染的问题,政府难以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控制,20**年冬至20**年春的禽流感疫情之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猖獗,主要就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家禽养殖是以家庭为主的散养和小户饲养模式,一旦出现家禽感染,很难像发达国家集约化经营的家禽养殖企业那样集中处理和综合管理。分散经营的农业经营模式给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其次,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资源大量投入,水、土壤、大气等农产品生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方过分追求GDP增速,忽视了生态和环境的保护,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物质、生物的净化功能。据环保部门统计,在我国12**条河流中,850条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富营养化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源头污染”成为农产品安全的一大隐患。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水污染的影响尤为巨大。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未经处理的污水,虽然含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但又含有有毒成分,长期处于污水环境中,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品质量,进一步还会损害人体健康。在大气污染方面,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有毒废气,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通过“酸雨”降水或沉降等方式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也对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成为引发食品安全的污染源。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范文第8篇

一、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加工环节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生产加工环节中,主要体现为农药、化肥、动植物激素、饲料、食品添加剂等过量使用,以及非法添加化学物质造成的农产品、畜牧产品及渔业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从源头上发生的污染,直接导致食品进入流通环节和消费发生食品不安全事件。

(二)流通环节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流通环节上承食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中间面临包括包装、运输、贮存、装卸等方方面面的风险因素,下接食品的最终消费环节,因而保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是保证整个食品生产链安全的重要因素。首先,食品外包装存在安全问题。若食品包装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将直接导致食品被污染,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威胁;其次,食品的贮存及运输环节存在安全问题。大多数食品的易变质性要求食品的贮藏和运输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因此,流通环节中可能出现贮存地点和运输工具环境因素不符合要求、装卸过程不卫生导致的食品腐败变质等状况。

(三)消费环节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环节是食品链生产的最终环节,确保食品链前端环节安全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食品的最终消费环节的卫生和安全。近年来从消费环节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上看,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餐饮服务单位使用过期变质的食品原材料、食品调味料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二是餐饮服务单位卫生条件达不到卫生许可标准。我国从事食品经营和消费的单位包含数量极多、分布广泛的小推车等流动摊贩,工商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必要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性检查,许多从业的流通摊贩不具备食品卫生许可证。

二、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及法律法规。鉴于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越位”与“缺位”现象,和执法过程中遭遇的法律条文空白问题,我国有必要完善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现行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这些法律法规中存在交叉和空白,导致执法时无法可依。目前的多部门共同协作分段监管模式,各个环节涉及到的监管部门较多,应再次进行职能分工细化,使得各部门明确职责和执法权限,避免出现重叠交叉或空白的监管范围。同时,还应加强政府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首先,应严格控制食品行业的市场准入资格评定,对食品生产的源头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其次,应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处罚力度,使其从事违法行为遭受到的惩罚性损失远高于不法收益,降低不法企业对守法企业产生的负外部性。

(二)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我国现在的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尚未形成明确的制度性安排,几乎都是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各相关政府部门向消费者具体信息,而事前的预警性信息较匮乏。为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应着力建立一套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使得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向消费者传递食品安全信息、提出风险预警,同时还应使不同的监管部门之间能够快速分享食品安全信息。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我国的快速响应制度还不健全,缺乏完善的食品召回制度。一旦发生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只能仓促应对,不能及时控制事件的继续恶化。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和应急反应制度,使得食品安全事件一旦发生,政府各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准确的获知信息,工商、质检、公安部门等相互协调,迅速控制不安全事件的扩散范围,迅速对不安全食品进行召回,并有组织的进行强制性的处理或销毁,主动预防、及时介入,将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和传播范围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