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催眠心理咨询

催眠心理咨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催眠心理咨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催眠心理咨询范文第1篇

她患上了强迫症,整天对些小事耿耿于怀。有时接连几天反复怀疑门上的锁头没锁牢,往返来回多次去检查是否上锁;有时又屡屡担心水龙头关不紧……她明明知道这些想法“很荒唐”,但又控制不住,这些强迫症折磨着她,使她终日心神不宁。

经过几次心理咨询,她有所好转。我便给她做催眠治疗,这其实就是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使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受术者和施术者保持密切的感应关系,以便进行心理治疗。

在我一系列的诱导指令下,她终于逐步进入睡眠状态,眼睛微闭,呼吸缓慢均匀,四肢及肩部松软。

我的治疗也在这时开始了。首先患者在朦胧状态中,慢慢地叙述她的一些经历及心理创伤,缓慢地回忆已被遗忘的某些经历和症结。

然后,我分析了她产生强迫症观念的原因:兴趣甚少,朋友全无,她的注意力只反复集中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上,无法解脱。要想治愈的话,就要培养广泛的兴趣,多结交一些朋友,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学会控制自己……

十几分钟后,随着我的指令,她伸手挺腰,仿佛一觉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想去跳舞了。”

“为什么?”我问她。

“因为感觉太好了!很舒服,开始来做心理咨询时,我害怕他人的目光,现在我不怕了。我心里感觉踏实多了,平静多了。”

“周医生,您真是太神了,为什么她来时忧心忡忡,经过十几分钟的催眠就能改变呢?”正在室内协助工作的实习护士微笑着对我说道。

“不奇怪,这是用心理暗示的手段使她的注意力集中后,她全身放松的结果。”我微笑地回答。

“心理暗示?注意力集中?”看来实习护士还不明白其中的奥秘。

“心理暗示对人的作用是很神奇的。例如,我一讲酸梅,你的唾液腺就开始分泌。一个病人如果在医院里得到老医生有条不紊地检查,特别是医生面带微笑、神情镇定,病人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病情还不至于到危重的程度。老医生的言行在客观上发挥着暗示作用,使他放松紧张情绪,配合医生诊治。”

“那注意力集中对治疗有何作用呢?”

“注意力如果高度集中,她就会进入一种放松状态,保持对施术者的‘热线’联系,对周围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她全部身心进入一种休闲状态,有人称之为‘亚冬眠状态’,这时心情宁静,无欲无求,非常舒适,佛教上常讲‘定能生慧’就是这个道理。这也仿佛进入一种‘气功’状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为什么她催眠后想跳舞呢?”实习护士兴致不减,继续刨根问底。

“那么你休息过后想干什么?”我反问她。

“想活动活动。”

“那不就对了,跳舞是一种活动。对一些男同志来讲,经过催眠以后,他可能愿意打球或游泳,这都不奇怪。每个人的回答不一定相同,但总的来讲,经过催眠后是能恢复一定的活力的。”

“催眠就可以把她的病治好吗?”

“催眠是一种疗法,但不是惟一的疗法。现代治疗强调的是整体治疗,不是‘单打一’的治疗,还应配合药物及她本人的活动,自然也包括跳舞。只要发挥整体治疗的作用,病情是会逐步好转的。”

催眠心理咨询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噩梦 青春期 心理咨询

1.一般资料

东东(化名),男,20岁,身高1米7多,偏瘦。某高职院校2006级学生。性格偏外向,但较敏感。

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东东在一个炎热夏季的下午穿着拖鞋、长裤和褂子来到我办公室。他因为自己常做噩梦前来咨询,他说自己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做相同的噩梦,梦的内容是一个看不清面孔的人在掐他、打他、咬他,而且这种打的动作和现实生活中的感觉是一样的,有疼痛感。他在梦中非常痛苦,有时会用意志反抗,但一旦反抗,就会觉得头痛得厉害,不反抗,他又觉得身体特别痛。这种梦出现的时间一般是在他入睡后半个小时左右,梦出现的时候,他有时候会呼吸急促,而且他觉得自己的手脚都在痛苦地挣扎,但是同宿舍的同学说:没有看到他动,他睡觉时非常平静。还有一个特点是:梦出现的时候,如果有人叫醒他,他就会从痛苦中解脱。醒了之后,他看一下亮的东西就会好一些。他非常期望有人在他做这个梦的时候叫他一下,但很难。因为室友并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做这个梦。他还说,如果晚上做了这种噩梦,他第二天的精神就会特别好,如果没有做这种梦,第二天精神就非常不好。

噩梦让来访者非常痛苦。这种痛苦最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在高三刚刚开学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噩梦。当时他很害怕,跟妈妈讲了,妈妈说可能是压力太大的缘故。这之后,噩梦就经常来访。从高三到现在大二,已经三年了。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和噩梦相遇,他已经从刚开始的害怕演变为现在总结出噩梦出现的规律和噩梦出现后他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更快入睡的方法。听他向我娓娓道来,感觉他在讲述的是别人的事情,很平静。

3.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梦境中有痛苦、恐惧情绪,这些情绪并未影响到他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但自身感到痛苦,带着强烈的疑问与好奇,想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做这样的噩梦。咨询师调出来访者入学时的心理测试结果,发现来访者SCL-90及UPI等测试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确定其没有躯体问题,仅仅是情绪困扰。

4.咨询过程

4.1制定咨询目标:帮助来访者探索做噩梦的原因,通过对为什么做噩梦的分析缓解噩梦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情绪。

4.2咨询过程:在听他讲的过程中,我很好奇,他怎么如此理性,也很好奇为什么对噩梦能总结出这么多规律。为了找出噩梦出现的原因,我认真询问了噩梦第一次出现时的情景,他说第二天醒来他特别害怕,但并没有跟别人说,只是后来跟父母讲了。也询问了他童年时和父母及两位兄长的关系。他说噩梦第一次出现在高三刚开始的时候,那时候他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即使有压力,也只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他说自己的童年是非常美好的,父亲从来没有打过他,而且很少干涉他的决定。妈妈很关心他的生活,但很尊重他自己的决定。两位兄长因为比他大很多,因此跟他的关系比较好,特别是二哥跟他非常好。问他在读书期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他说都非常好,没有什么矛盾,虽然可以谈心的朋友不是很多,但是大家相处得还可以。

问完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噩梦呢?他的回答让我非常迷惑,我根本找不到答案,为什么总出现噩梦,我预想的那些可能原因都一一被证实是不对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噩梦的规律性实在让我吃惊。而来访者对事情的叙述那么理性和平静也让我觉得有一些吃惊。看得出他情绪比较稳定,对整个事情有非常规律的认识。

我迷惑了,不知道接下来该谈些什么。我说下次我们尝试做催眠。他接着跟我说,他今天还看了一部电视剧《SOS》,里面也了讲催眠。他讲了剧情,我问他是不是喜欢看电影,他说是的,他现在喜欢看恐怖片和一些未解之谜的片子。他提到自己高中时喜欢看鬼故事,他说看鬼故事刚开始有些害怕,但害怕过后觉得刺激,挺爽。这个无意的叙述让我非常吃惊。让我一下子觉得自己找到了这个有规律的噩梦出现的原因。这时已经咨询了近两个小时。我说,如果你还在学校的话,就在7月9号再来找我,我们约在了下午3点,下一次给他做催眠。

第一次咨询是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掌握他要咨询的问题,初步询问必要的信息。这些第一次咨询中做得还比较好。不好的是,咨询时间太长,我在咨询的最后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觉得特别累。催眠我并不会做,只是看过催眠方面的书。而用催眠进行咨询,我没有尝试过。答应来访者下一次做催眠是不明智的做法,他对催眠会有不合理的期望,这不合理的期望很可能会影响咨询效果。在以后的咨询中,尽量避免预先告诉来访者下次做什么。这次咨询给我的启发是:在某些咨询中,可以通过问来访者的爱好了解他更多的心理信息。因为爱好可以体现他的特点。

开学后,这位学生又来了一次。过了一个暑假,他变黑了。他说暑假找了一家公司实习,所以整个暑假觉得很充实,但是噩梦还是照常出现,甚至有一次他整晚没睡。他说情况比以前更严重了,虽然出现的次数比以前少了,但是噩梦中那个看不清面孔的手打他、掐他、压他的力度更大了。每次他都觉得自己在梦中和死神只有一步之遥。

我在听他讲完这些情况后,说:“我可能找到你做噩梦的原因了。”他很平静地看着我说:“是什么?”“你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喜欢看鬼故事,恐怖的鬼故事,在恐惧中你得到了一种。因此你现在做噩梦也是为了得到一种。”我顿了一下,接着说:“你接受我的观点吗?”犹豫了一会儿,他看着我,带着羞涩和吃惊:“好像不太对吧。如果为了得到,为什么我要让我自己受这么多痛苦呢?你知道我在做梦的过程中是多么痛苦吗?”“恩……”我沉默了一会儿,试图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解释,但还是停住了,我怕他接受不了他是因为“性”才经常做噩梦的结论。

我的想法是:他在高一、高二时因为看鬼故事而得到,这种恐惧又的刺激反应联结经过两年的训练形成了,到了高三因为课业繁忙没有时间再看鬼故事,而且鬼故事的恐惧程度已经不能再引起他的恐惧感。这时潜意识的力量迫使这种恐惧转移,因此就出现了他梦里的恐怖场景。他自己不能意识到这种恐惧所带来的,但却真实地发生了。

他不接受我的观点,我开始从他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我为了得到让自己在梦里受那么大的折磨呢?他讲述自己在梦里的情景时是那么痛苦和难受。我不禁想:到底是为什么?接着我跟他聊了最近一周的生活,他给我提了一些咨询室如何布置的建议,我欣然采纳。我们没有约下一次咨询时间。

首先,这次咨询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找原因”上,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噩梦?这是他和我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样集中注意力于某一点上会限制我的思维,而且咨询过程往往有中断的危险。其次,当我提出的原因被来访者否认时,我很容易就放弃了观点,然后跟着他的思路思考。这样做不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因为在这次咨询过程中一度出现没什么可说的尴尬局面。最后,如果原因就像我说的那样,如何解决他做噩梦的问题呢?怎样帮助他解除痛苦呢?我没有答案。

5.咨询效果评估及反思

这个案例的咨询持续了很多次,直到这位同学毕业。因为我的咨询经验不多,在后来的咨询中我积极倾听,力求同感,着重建立咨访关系。到现在这位来访者已经毕业,并且找到了工作单位,他已经不来我这里了。最近一次在QQ上碰到他,他说现在好了,还说要感谢我对他的帮助,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很开心也很忐忑,开心的是他现在好了,忐忑的是我觉得我其实没有帮助他什么,如果一定说有的话,也许就是我无数次耐心的倾听。

对于刚开始做心理咨询的我来说,因为急于想帮助来访者而积极寻求各种能够帮助他的方法,这样的想法让我在咨询中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但当我发现并不能够为他提供帮助时,就选择了倾听,似乎坐在那里无所事事地倾听来访者的陈述,现在看来,正是这些“无所事事的倾听”让来访者信任了我,从而让他在每一次倾诉中得到了压力的释放和情绪的缓解。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咨询中的一个原理:咨询的效果往往在咨询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已经体现。这再次印证了心理咨询中咨询关系建立的重要性。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这一理念在这个咨询案例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印证。

参考文献:

催眠心理咨询范文第3篇

外企职员杨斐却在人指引下,进入了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

“你的眼皮变得沉重。你的手臂慢慢地向脸部靠近,越来越近,最后你的手会接触到你的面部。我会对你说‘睡着’两个字,你知道这种睡着不是像晚上那样睡着,而是指你进入到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

指引她的人是马春树,一个在此地做系统培训的催眠治疗师和培训师。杨斐是壹读记者的朋友,生活优渥、从小接受艺术熏陶的她,最近却时常感到精神空虚,情感上也时常处于迷惘和不安的状态。当我们一起来拜访马春树,就催眠问题探讨时,她自然成了现场的“受术者”。

“从现在起,在你允许我为你做催眠的情况下……我会对你慢慢地数数字。每数一个数字,你的头垂得更低,你会更加放松地睡着。”伴随着“睡着”二字,马春树打了一个响指。杨斐的头渐渐往下低垂,双眼闭着。

看上去,坐在椅子上的杨斐接近睡着的状态,但马春树的每一个“指令”,她都照章遵做。

随后,马春树告诉杨斐,“你现在可以在心里对你的潜意识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一片嘈杂声中,杨斐嘴皮未动,泪水却忽然从她眼中夺眶而出。

又过了一会儿,她被马春树轻轻“唤醒”,活动了一下身体。

“我听到了周围的各种声音,但还是能专注地听马老师的话。很奇妙,很放松。当我在心里说出那句话,有种解脱的轻松感。”事后,杨斐告诉我们。

催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深不可测,还是被故作神秘了?我们每个人,都能被催眠吗?现实生活中,它能治疗哪些病症?中国的私人心理咨询行业和医疗系统,对催眠治疗有着怎样的认知和应用?随着前不久电影《催眠大师》的热映,这些问题成为壹读杂志关注的对象。记者在半个月内采访了国内七八位职业催眠师和数位接受过催眠治疗的客户,并亲自体验了催眠流程,为上述问题找到了并非绝对、但足够一手的答案。 理论上,每个人都能被催眠

“催眠一点也不神秘,理论上,每个人都能做,每个人也都能被催眠。”记者访问的每个催眠师都这样说。

大众认为催眠神秘,是一种“特殊体验”和充满戏剧化的状态,比如“人事不省”或者吃了,这多半来自舞台催眠秀,以及电影、小说对催眠的夸张描述。

“像《催眠大师》里那种拿着钟表一晃一晃的动作,根本不符合现实。至于进入对方的大脑,互相交战,那更是扯淡。”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拿到心理学博士后的马春树说。

“催眠和催眠治疗是两个事情。西方的心理大师,像弗洛伊德、荣格,都尝试过这种方法。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都相继放弃。”马春树介绍,今天,美国联邦职业名称字典中已将“催眠师”定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它的准备工作和衡量标准与心理学家及精神科医生极为不同。

从医学上定义,催眠(hypnosis)是一种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trance),是一种深度放松和高度体认的表现,就像白日做梦或冥想一样。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潜意识会开放并吸取对自己有帮助及有益的暗示。当受到某些连续、反复的刺激,尤其是语言的引导时,我们会从平常的意识状态转移到另一种意识状态。

从本质上而言,催眠是绕过人们的头脑意识区直接与人的潜意识沟通的一种方式。马春树强调,心理咨询趋向于合理化或在来访者有意识、能分析、推理、判断的情形下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解决问题。而他倡导的美式催眠治疗则是绕过清醒的意识,不需要找出问题的根源,而是对症入手,最终解决问题。“就像配电箱,催眠师负责打开,但我们并不对电路做具体的修理。”

实际上,生活中处处都有催眠的存在。从无处可避的广告,到父母对孩子的各种念叨。“像那个什么精神,把它印在牌子上,不就是对你的催眠吗?只是平常不曾意识到而已。”心理咨询师海明说。

而台湾催眠师廖阅鹏则认为,有些人由于不了解,害怕被催眠。但被催眠其实是人的一种能力。容易受催眠的人,更能感受到催眠带来的益处,并且能从自我催眠中调养身心,改善生活。 催眠,就是语言的艺术

由于来访者对催眠一知半解,或者心存疑虑。因而,了解他们的诉求,一起制订“想要达到的目标”,并且澄清催眠的概念,是美式催眠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第一步。

几位职业催眠师都表示,因为催眠过程中,需要去接近那种理想状态,消解乃至屏蔽被催眠者心中负面的情绪。所以,他们会事先和来访者交谈,知道其希望自己做什么样的改善和提升。

“比如,简单地说,想要更加自信、更加快乐,这些诉求太宽泛、太直接了。你希望在何种场合自信?希望自己自信时是一种什么表现?能在众人面前开口演讲,或者敢和女生搭讪?说得越细、越直白具体越好,而且可以让它更有画面感。”

这是一个收集资料的过程。之后将来访者熟悉的或者不熟悉、但符合理想的画面,在催眠状态中给他。“我们所有的暗示,都来自于他自己,而不是我们的灌输。”

“如果,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心里大概知道,却表述不出来呢?”壹读记者问。

听到这个问题,催眠师邹一笑了。

“我们有个奇迹问句。会问他,某天早上,当你一睁眼,获得了魔法,你的问题不再是问题,你会是什么样子,你会想告诉谁?通常,对方都会答上来。如果实在还是想不出来,我们还有别的招儿。”

催眠师张思娜说,在向来访者解释催眠时,她不太会用“打开潜意识”这种过于书面的表达。而是尽量多描述一些对方经历过的意象、画面。

“比如你看电视、听音乐时的专注状态,上课走神,比如走路或者坐车时,在投入地想某件事情,想着想着就到家了,都是一种催眠状态。”张思娜说,这些曾经经历过的熟悉场面,会让来访者心里踏实,催眠不是一个那么玄妙、莫测高深的东西。”

“我也会告诉他们,催眠不会让你失去内心的秘密。是可控制的。你内心不想做的事情,催眠师是做不到的。”

第一步之后,大部分催眠师都会对来访者做暗示感受性测试,例如手指分开、“手臂升降”,包括问卷或者口头的提问,以此来判断对方的想象力、人格属性等,再结合之后催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应对方式。

“催眠,就是语言的艺术。”张思娜深有感触地说。

比如,一个邪恶的催眠师如果想让来访者跳楼,他不会说“你从窗户跳下去”,这种表述,处于清醒状态的被催眠者会有心理阻抗。但如果催眠师说,“楼下的景色很美,你不想滑下去,看看那美丽的景致吗?”就有可能成。 2014年5月27日晚,马春树在对杨斐做正式催眠前,用“手指分开”来对她进行暗示感受性测试。

又比如戒烟,不是让戒烟者觉得吸烟不好就足够了,马春树说,正确的方法是教会来访者重新拾起对自己的掌控。嗜烟的人吸一口烟会觉得非常舒服,而马的治疗方式是,“把吸烟和舒服的感觉进行联系,有吸烟冲动时,他想找回这种舒适的感觉。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感觉与另外一件事或事物建立联系,找到一个替代品。这个连接可以是把手指捏在一起,可以是吸一口气,也可以是喝一杯水,马上可以带回这种舒适的感受。这就好像接电源,打开潜意识的大门,把这个连接重新接上。”

“可是,醒来以后呢,催眠时的情绪乃至人格调整,怎样在生活中继续体现和保持?”记者对每一位被采访的催眠师都抛出这个问题。

答案是“锚定”。

在对杨斐催眠时,马春树不断地打响指。“每听到这个响指,我就很想睡着。”这个动作,在催眠行业叫作设“锚定”,在进入深层睡眠时,好像打开了身体的开关。那种生理和心理上的舒服、放松感,会定格在受术者的脑海里。催眠师会教会来访者,在现实中再遇到障碍或问题时,采取类似捏三个手指的方式,瞬间回复到被催眠时的那个积极状态。 老实人最可能学好催眠

催眠师有各种个性,但“亲和力”显然是让其加分的一项。

壹读记者采访马春树时,后者两次都是身穿浅灰色的短袖中式圆领对襟衫,一副无框眼镜;说话语调不高,对事情有足够的决断,语速不慢,但不着急,看起来,比较符合催眠专著上写的“有自信心、精神魄力、沉着自制”的特质。

但当壹读记者向马春树求证“成为一名优秀催眠师的条件”时,他却一再表示,在全国的催眠师培训里,他最欣赏、发现最容易学会催眠流程的,是那些“最老实,甚至看起来有点‘二’”的学员。 “像《催眠大师》里那种拿着钟表一晃一晃的动作,根本不符合现实。至于进入对方的大脑,互相交战,那更是扯淡。”马春树说。

“催眠就是个技术活儿。美式催眠的基础部分可以复制。你一遍一遍地重复那些引导语,都是在加载信息。如果加入很多自己的词儿,每听到新的,都会引起来访者新的兴奋和刺激,催眠效果就打折扣了。到了真正的治疗阶段,你可以怎么灵活怎么来。”马春树解释道。

“催眠简单,但不容易。像一棵树,可以往上伸,也可以往下长。后台是有很丰富的内涵的。”马春树的学生邹一说。

在貌似简单的基础催眠之后,方才进入正式的催眠治疗。这是考验一个催眠师对催眠应用,包括医学知识、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职业催眠师可以通过催眠技术来帮助客户解决如失眠、焦虑、恐惧、强迫、厌学、拖延、减肥等问题。还有一些病症的解决,则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我常以为,自己好不了了。要不是碰到了催眠,也许我今天是另外一个人。”19岁的孙士家告诉壹读记者。

今天的他,面容清俊,愿意和人交流,但好几年前,则截然相反。

十年前,刚九岁的孙士家被一种叫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痛折磨着。严重时,一天便血七八次。肚子疼得难受时,全身冒汗,虚脱。这病,一得便是七八年。

孙士家不断地住院、吃药,饮食也很受限制。复发之后用药,停药又复发。激素类药物让他很快发胖,十多岁,1米6的个头,体重达到了140斤。

花样的童年和少年,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病床上度过。他最好的朋友,都来自网络。喜欢摄影和旅行的爱好,因为这个病,也只能搁置。

“听医生说,这病和心情很有关系,压力大,症状就越明显,是心身疾病。我于是上网,了解身心灵方面的讯息。”2010年,孙士家在网上搜到了“海普诺斯”,那是马春树当时在北京创立的催眠机构的名称。

向催眠师求助,一开始他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做问卷,测试暗示感受性的时候,他觉得很陌生和新鲜。“手指分开的动作,原来和潜意识,和身体是有关系的。”

而治疗师张思娜的引导,则让他觉得“很安全”。即便听到楼上装修的声音,也不会受到影响。到后来,“一听到她的话,甚至一见到她,就感觉容易睡着。”孙士家回忆起来,也忍不住乐了。

在其后的治疗过程中,最令孙士家觉得有意思的是,将病症“拟人”化的方法。

“她让我给便血、肚子疼的症状起名字。我也不知怎么地,就叫它‘小道’了。”

“张医师问,那个人过来,他跟你说什么,你跟他说什么?”

“我说,小道好像我的朋友,他在伤害我,可他不知道。张医师继续让我和他对话。我说,你其实比较友善,能不能不要再来,做不好的事情?”

就这样,孙士家慢慢学会了把病痛视作身体外部的东西,“催眠帮我打开了心理的关口,我意识到这个病不会长久地属于我,早晚会过去。”

张思娜说,小孙很聪明,善于吸收新事物。他学会了腹式呼吸,还有点俏皮。“我在想,会不会催眠能帮我,让肚子不那么疼?于是自己发明了咒语,时不时地念叨。”

“什么咒语?”

“哈哈,这个……就是哼唧哼唧之类的语气词啦。”孙士家有点羞赧。

比这更重要的是,他从治疗中对自己有了新的发现。

“之前,我没有探究过内心的想法。时间久了,对这个病,很排斥又很依赖。好像一种习惯,老是生病,大家把我当病人,照顾你,我也不用做太多事情。原来我逐渐习惯了这种氛围。一方面很想治好,但好像,走不走出来也无所谓。而这样的东西,是不会在非催眠状态下发现的。”经过不到半年的治疗,孙士家疼痛指数减低,便血次数也少了很多,不再需要频繁地吃药和住院。从2010年下半年至今,他的体重慢慢恢复到110斤,而且还长高了。“最大的改变是,不会把所有的关注放在这上面,有精力做别的。”

张思娜总结,小孙是催眠效果非常好的一位来访者。这与他的配合度和对催眠的高度信任有关。复旦大学教授、国内资深催眠师孙时进曾经描述他自己的体验,开始很难被催眠,因为在别人暗示的时候,他会忍不住想,这个手法不规范,那个细节好像不对。后来他领悟了,一直批判、审视,头脑就难免保持独立。“把自己当作一张白纸,完全交给对方,这样才可以渐渐进入催眠状态”。 “哪类人来要求催眠最多?”

有别于医院门诊接待的中老年失眠和焦虑病患,私人心理咨询和催眠机构都反映,来问诊的“病例”里,最大的群体是学生。

考前焦虑、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和父母的关系……据壹读记者了解,这些来访者占了受访机构催眠案例的一半以上。

高三女生范樊因为摸底考试成绩不好,“人容易紧张,话少,愣神”,母亲带着她来找邹一。邹一一开始让范樊想象自己平时的放松状态,她想不出来。后来总算想到“高一时在路上戴着耳机听歌,自己一颠一颠地,走出地铁,迎着夕阳”的情景。

另一个在演艺圈工作的女生悦而,人很漂亮,但“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周围说她不行就会受打击,一下就蔫了”。治疗时,悦而说着说着就哭了。说到妈妈打她,把她关到屋子里,26岁的悦而“哭起来就像童年那个八岁的孩子”。

邹一和催眠师王媛都感叹,中国的孩子,一直被教育不能有情绪,比如“哭都是不对的”,比如家长会告诉孩子不能生气。“久而久之就不知道有情绪了”。 “催眠不会让你失去内心的秘密。是可控制的。你内心不想做的事情,催眠师是做不到的。催眠,就是语言的艺术。”张思娜说。

王媛催眠过一位关先生,光让他做“手臂抬起”的动作就用了1小时40分钟,属于“阻抗性”特别强的。在王媛看来,关先生表面看起来温和,内心却是寡爱之人,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如何感受到爱。

治疗时慢慢聊起,才了解关先生从小只知道学习,家人对他的情绪、性格不会体察和关心。当让他回忆儿时父母的关心、快乐的场景,他怎么也想不出来。

“为什么一些老电影能拨动我们的心弦,但像关先生这样的男士却没有这种感知力?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是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不开的,不良的教养方式为他们留下后遗症,不得不在成年甚至是童年时就走进治疗室。但他们不会来看心理疾病。”王媛轻轻叹了口气。 “非主流”的国内催眠界

催眠治疗发展至今,有各种不同流派,例如马春树学习和推广的是严格的美式催眠,强调心理感受性测试和目标设定。北大医院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的方新研究和执行的是德国海威特为代表的德式催眠。北京广安门医院副院长、睡眠科创始人汪卫东则将睡眠和气功结合在一起,他说自己是“完全原创、本土化”,“各扛山头,效果自知吧”。但无论哪种流派,目前催眠治疗在中国医疗和心理学界,都远远谈不上主流。

安定医院的医师刘军说:“催眠是个好东西,但因为医院的收费目录上没有这一项,我们无法操作。”

汪卫东教授对此说法不以为然。早在1988年,他就将气功和催眠进行结合,应用于临床治疗。几年后,他开创了心理门诊,来访者寥寥。换成“睡眠医学科”之后,病人呈几何数增长。现在,他本人平均每个月会接诊100多人次,绝大多数都是失眠、焦虑和抑郁患者。 心理学家William Joseph Ousby扶住一位刚刚被其催眠、看似要倒下的女性。这位英国心理学家生于利物浦,做过记者和心理咨询师,并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教授自我催眠。

他的收费是100多元/人次。这和心理咨询师目前400~1000元/人次(催眠师收费更乱)的收费标准相去甚远。

那不在收费目录上,如何收费呢?“很简单,我用催眠治,但可以按照‘精分’(精神分析)、‘认知疗法’的名头收费,这都不是问题。”汪卫东说,“像胃溃疡那种属于心身疾病,我们科室不收。”

那其他医院有用催眠手段来治疗这类病患的吗?

“没有,很少。连懂这个的老师都少,更别说医生了。”汪卫东语气平静中带着点激愤。

壹读记者问他,全国公立医院里像他这样将催眠用于心理门诊的医学专业人士有多少?

“不超过20个吧。”他回答道。

他的经验是,中国的医院还是以药为主,停留在“生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阶段。从政府到老百姓,目前还不太重视心理(治疗)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说白了,“没看得起这个”。

“只要想想,人类有多少种疾病,动物有多少种疾病,你把这两个的总数一相减,你想想这事儿大量的人病都是心病,不是动物病!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汪卫东的脸上,从绷紧,到感到“老调重弹”地再度放开了。

由于国内目前还没有设立催眠师这个职业,因此无法通过准入制来对其进行监管。这是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几年前的态度。

“但这几年‘出来做的’多了,上面没法管理。”马春树说,目前是“无法可依”的“乱象”,但也因此给出大片空间。

某些部门的谨慎和保守态度,与外界对于催眠的认知偏差,有很大关系。

催眠术作为一门技能,古已有之,是巫师、骗徒、江湖术士等用来张扬神秘范儿的工具。他们掌握了简单的催眠技艺,包装成不可思议的法力,使人心生敬畏。近些年,街头受蛊惑丢失钱财,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的案例,在中国也有多起,这都让国人对催眠“敬而远之”。

邹一和王媛都提到,央视曾有过对催眠的报道,记者去体验时,“砰”地倒在地上。这样的画面一出现,很多观众看了以后,对催眠产生了惊恐和害怕,“压根儿不敢碰”。

一位叫马丁的催眠师在台湾举行了大量的催眠表演,其中一个表演是他咳嗽一下,被催眠的人就会从钱包里取钱给他;或者他拉一根线,只要被催眠的人一走近那根线,就会从钱包里取钱给马丁。这样会反复几次,直到钱包中的钱被取光。

马丁席卷台湾以后,带着钞票离开,留下的是台湾催眠从业人员再也不能正正经经地使用和宣讲催眠。

马春树在文章中曾提到,某地方台的编导到其中心拜访过,希望可以一起做一些催眠相关的电视节目,同时很明确地表达说:“马博士,您可能不知道,我们××卫视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正是这句话,打消了他去该卫视做节目的想法。“因为我要做的是科学化地推广催眠,而不是吸引眼球,于是谢绝了他们的邀请。”

据马春树说,后来一位很优秀的心理专家参与了这一档节目的拍摄,做得相当好,这当中该卫视又邀请了一位来自香港的催眠师,在节目中表演催眠一个人后让他说出银行的密码。业内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噱头,但电视机前的观众却不知晓。很快发文,严禁在电视节目中播出带有娱乐表演性质的催眠类节目。那位心理专家录制好的催眠节目也因此被无限期搁置。 “催眠是把快刀”

那么催眠,究竟有没有副作用?

催眠师们的回答首先是否定的,但接下来都会指向催眠的使用者催眠师。

多年前,业内便普遍认为,催眠只能作为一个技巧性很强的技术,如果涉及到治疗,一定要掌握心理分析、治疗的基本知识,换句话说,只能把它作为手段之一,而非心理治疗的“万金油”。汪卫东表示,有些来访者的疗效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催眠师的医学知识欠缺,对疾病的认识有限。

“要知道失眠是有千变万化的,就算我治疗了几十年,现在有着全国最好的治疗队伍,还是有少量患者理解不透。但外面有的催眠师,把一种催眠法用在所有的失眠者身上,这当然会有问题。”

此外,催眠有些禁忌症,如对严重心脏病、严重肺病等危险性疾病患者不建议做催眠,一旦出现意外,会因很难追究责任而产生纠纷。

邹一说,她和一些同仁担心,在有志从事催眠职业的人里,其中有的人“什么都敢接”。比如有自杀问题或严重的躯体问题的人,其实是不适合被催眠的。 《催眠大师》剧照。与影视作品不同,现实中的催眠远远没有那么神秘,也不可能实现催眠师“进入”病人的大脑与其“交战”的效果。

“做催眠,不能‘拿着爱心当手术刀’。因为记忆是很容易被改写的。有些不负责任的催眠师,出于各种个人目的,或向来访者‘植入记忆’,或者会问对方‘你那个画面里有没有我在里头’,这是违反职业道德和伦理的。”

另一方面,催眠师也需要自我保护。王媛说,每次接待一位来访者,催眠机构/催眠师都会和他签订协议。在征得对方同意的前提下,打开摄像头,或者使用录音笔,以免事后发生冲突。

“比如,我知道,曾经有过女来访者对男催眠师表示,有想要进一步亲近的念头。催眠师当即终止了催眠。这种‘移情’现象其实在心理咨询界也时常发生。”王媛告诉记者。在国外的案例里,也有过男催眠师请妻子担任咨询室的接待人员,并以某种方式明确告知,从一开始就给出来访者不要越界的“明示”。

咨询师海明告诉记者,他的老师方新曾经说过,“催眠是把快刀”。海明对此深有感触。

“你被这把刀伤过?”壹读记者问。

“何止一次两次!”海明点点头,却再不愿多说。

“这是一个助人的行业,直指人心,它的伦理和原则应该比医学还要严格。要非常小心。”

安定医院的刘军谈到这个话题时,语气也同样凝重。

而目前赋闲在家、很快要做母亲的张思娜,会很佩服那些一心坚持靠催眠和心理治疗为生的专业人士。“毕竟,在中国,这个行业刚刚起步,能相信催眠,并且付得起治疗费用的客户也还很有限。”

有关催眠的十个YES&NO

1. 催眠师的办公室不必大,也不必非得要大躺椅和空灵的背景音乐,但最好整洁干净,灯光最好是暖色调的,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

2. 催眠不是让你真的睡觉,而是让你的大脑高度放松,让你的思维、知觉和感觉变得更加敏锐。

3. 人在清醒状态下,脑电波通常呈现为频率相对较高的α波,睡眠时脑电波多为低频的θ波或δ波,但进入催眠后,表现活跃的反倒是α波。

4. 催眠会让自己暴露隐私或受制于人吗?答案是:不太可能。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你。

5. 催眠师能跟你的潜意识进行沟通,但不能让你做你潜意识里不认同的事。

6. 并不是缺乏主见或意志不坚定的人才容易被催眠,相反,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才更容易进入催眠状态。

7. 催眠没有副作用,但催眠只是心理治疗的手段之一,绝对不是“万金油”。

8. 催眠一点都不神秘,其实,它就是个技术活儿。

催眠心理咨询范文第4篇

梳理自己 帮助别人

塔罗牌本身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占卜游戏,但也可以作为心理学应用的一个工具,运用在各种活动中,就如同催眠师手里的花束或怀表,仅仅是一种象征、一个工具。叶青说:塔罗牌可以让人更加放松,也很有趣,很神秘。人们总是对带有神秘性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这是塔罗牌本身的魅力。塔罗牌色彩丰富的图案很容易触动潜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塔罗牌了解潜意识,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和真实的内心,知人知己,清晰方向,从而找到困惑的源头和解决方法,这时候塔罗牌不再是占卜的功能,而是作为走近心理学的一个媒介。

经叶青这么一解释,神秘的塔罗牌也平易近人了。但事实上,心理咨询工作是非常耗神的。与普通聊天不同,咨询师必须专心致志地聆听来访者的诉说,然后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困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特质,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技能支持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是支持他人成长,让对方自己有力量更好地选择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进行选择。叶青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看到的问题往往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只是一些现象,专业人员看到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当我们的认识更深层更全面的时候,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心理咨询行业目前在国内还不成熟,是个收益不高,而又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的行业。叶青一直在学习中,读书、上课、研究个案,时间安排得很满。来访者的咨询是不宜中断的,因此,喜欢旅行的她只能选择短途行游,很难享受到漫长的假期。

急速社会的刹车板

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叶青为一些企业提供心理顾问服务,常常遇到企业员工的各种心理困惑。现代人生活在精英群体密集的城市中,媒体的信息传播、社会导向等外在环境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无形的压力。人们的社交往来仿佛越来越多,但心灵的沟通却很少。叶青想说的是,你不可能逃脱这个时代急促的脚步,但在奔跑的时候别弄丢了自己,奋斗与心灵的回归之间要有一个平衡,平衡才是身心健康之道。

她曾对做投资人的朋友说,你们是给社会加油的,让它不停地快速前进,我们就是踩刹车的,让这个过程缓一点,安全一点,两方面都不可或缺。

如今社会上也有不少成功学、人际关系学等课程,这些其实都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但真正的心理咨询在中国还远未普及。叶青说,美国平均几百人中就有一位心理咨询师,中国差着几十倍。其他一些国家有社工(初级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几个层次。服务于社区的社工是政府出资或企业赞助的,我国很多心理学的学者也在向政府呼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旅途中的小天平

喜欢旅行的叶青在很久之前就与国外自驾专家李峰认识了,2009年终于参加了由李峰带队的环球自驾旅行活动,历时两个月游历了以欧洲为主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叶青而言,旅行不仅仅是度假,更是在其中发现自己,发现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感受不同的人和事。在路上的自由奔放,与自然接触的感动,让她感觉到充盈的生命力。而她也在旅行中,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两个多月的自驾旅行,开车或坐车的人都会比较累。几个人在一个空间里,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摩擦和情绪。环球旅行的队员都是做企业的成功人士,有主见、有性格,当然会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也难免有不同的观点。叶青笑说自己就是“和稀泥”的,“这个很好,那个也很好……”做大家的开心果,巧妙地平衡着每个人的关系。

催眠心理咨询范文第5篇

【关键词】NLP;简快疗法;心理疗法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心理咨询方法的发展也极为迅速。由于各种理论体系的并存,出现了各种理论整合的发展倾向。NLP简快心理疗法便是在这样的趋势下产生的一种实用的心理治疗方法。NLP简快心理疗法是在NLP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是“简快疗法”与“NLP疗法”的结合。NLP是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专注于修正和设计思想模式,以求更大的灵活和能力,注重人的内在潜力及自我价值的提升,而且实施起来便捷、快速、有效、为心理咨询提供了新方法。

1.“NLP疗法”与“简快疗法”

1.1 NLP概念

NLP(身心语法程序学)由美国人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和约翰·格林德尔(John Grinder)1976年创立于美国加州大学。NLP是三个英文词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的缩写,它们有以下的意思:

Neuro:“神经”,意译为“身心”,指的是我们的头脑和身体经由我们的脑神经系统连接在一起;我们的脑神经系统控制我们的感觉器官去维持于世界的联系[1]。

Linguistic:语言的,指的是我们运用语言与别人做出相互影响,经由姿势、手势、习惯等无声语言显示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种种状态;我们头脑与身体直接的联系机制所用的语言模式。

Programming:程序,指的是解压电脑科学的字眼指出我们的意念、感觉和行为只不过是习惯性的程序,可以经由我们“思想”的软件而得以改善。凭着改善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重复程序,我们可以在行动中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因其是研究人类主观经验,研究我们的脑如何工作的学问。所以可以把它译为“身心语法程序学”。它是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它包含了传统的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及语言学和人脑控制学[2]。

1.2 NLP疗法

NLP整合了三位心理学家的理论:完形治疗法的弗里茨·皮尔斯,催眠治疗法的米尔顿·埃里克森以及家庭治疗的弗吉尼亚·萨特尔。因此,在NLP的理论和技巧中常常看到上述三者的影响。NLP是在完形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催眠疗法的暗示方法和家庭疗法的语言技巧形成的[3]。

1.3 “简快疗法”

“简快疗法”避免传统心理治疗认为必须的冗长的性格或功能失调的审定过程,无论需处理的是个人、家庭问题,还是更大的系统的问题。治疗师更关心如何尽可能简快及省力地介入,引导来访者注意改变的可能性,并且致力于发挥来访者本有的能力去实现这些的可能性。

1.4“NLP疗法”与“简快疗法”的区别

两者区别不大但也有不同。具体说,“NLP疗法”更相信来访已经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意不拘泥于治疗方法的形式,但是更注重问题的解决而不太注重问题的原因;更注重个人,也就是个人如何发挥能力去照顾自己,升值影响家庭系统,而“简快疗法”因其起源于家庭治疗,会更注重家庭系统如何影响个人[4]。

2.NLP心理疗法主要思想

NLP疗法的基本信念是相信来访者自己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信念系统,每个人凭借这系统处理所有事情,

NLP疗法的12条前提假设[5]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

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我们不能改变一个人,只能引导一个人去学习。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讲道理”是把角度放在防止过去的事情上,注重效果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

4.只有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改变主观经验在脑里的结构模式,便会改变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对事物的感受。

5.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或者“没有效果”之分。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希望明天比今天好,必须用与昨天不同的做法。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处理事情只用一种做法,并固执的认定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每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所以没有不对的行为,只有在当时环境中没有效果的行动。

9.每个人都已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10.在任何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分。

11.没有挫败,只有回应信息

12.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3、NLP疗法的基本技术

NLP疗法的治疗技术有很多,比如,打破状态、未来测试、经验擎,检定语法和暗示语法等等。而检定语法是其核心技术,在此做个简要介绍。

“检定语言模式”是NLP简快心理疗法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受导者内心的意念通常很难清楚准确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说出来的文字局限性很大:既不能完全表达他想表达的意思,文字背后也往往有另外的意思。所说出的文字意思称为“表层结构”;没有说出来的意思称为“深层结构”。“检定语言模式”就是侦察出受导者说话中出现的某些模式,运用询问的技巧把它产生的过程还原,从而把导致困扰的深层结构资料呈现出来,这些资料往往便是使得受导者受困的原因。当受导者对情况不满意时,一个恰当的问题能够把他的思想状态带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现过去忽略了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改变他以后的行为和成就[6]。

转贴于 4、NLP疗法的评价 4.1 NLP对现代心理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4.1.1体现了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综合,促进了统一的心理学理论模式的建构,反映了未来心理学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趋势。

在NLP中你会认出精神动力学、行为主义、认知、人本主义模型的一些成分。例如,你会看到NLP吸取了来自精神动力学关于无意识——一意识二分的观点。NLP也强调有语言和表象表征的思维加工的重要性,连同一起强调感觉和知觉,这些又都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行为主义观点为NLP模型中的模仿和塑造提供了基础,学习方面也能在NLP模型中看到,而NLP强调发展人类潜能和专长,这与人本主义观点是一致的。

4.1.2促进心理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是NLP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NLP注重吸收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的研究成果,面向实际生活,强调分析、控制和改造人的行为,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受NLP影响的主要领域有:教育、培训、商务、咨询、卫生保健、医疗、创新、个人重塑、体育运动心理学等诸多方面。在学校也有关于基于,NLP原理加强大学生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的研究[7]。

4.2 NLP存在不足

首先,NLP简快心理疗法更注重心理咨询的方法论的研究,在实践操作中以效果作为衡量某种方法或技巧是否有价值的标准。因而,从学术上讲缺乏一定深度和成熟、严谨的理论。其次,NLP简快心理疗法的技巧在实施之前,需要咨询者采用催眠、暗示等途径调控受导者的状态,使受导者能配合咨询技巧的展开。再次,NLP技巧在实施过程中,大多需要受导者积极配合进行想象和思考,如“自我整合法”、“感知位置平衡法”、“避弹衣法”等。

总而言之,NLP简快心理疗法既可以用在心理咨询中,也可运用于心理治疗中,有较强的适用性。NLP简快心理疗法不是完美的,但为纷繁众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派又增添了一种新的观点或方法,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推动了心理咨询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中莹.NLP简快疗法[M].香港: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2]李中莹.重塑心灵[M].香港: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

[3]陈永琴.NLP简快心理疗法的特点与优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9).

[4]赵雨.NLP视野中的写作心理[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4).

[5]毛静,于成都.NL心理疗法——一种简单快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J].社会心理科学,2005,(Z1) .

催眠心理咨询范文第6篇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专业人员缺乏

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资格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我国高校的从业人员大多是经过短期培训的心理学教师、德育教师等,其中多数人员又为兼职人员,他们一方面由于精力和时间的分散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该项工作,另一方面部分人员也缺少必要的理论底蕴和有效的咨询技术。

2物质条件有限

虽然现在许多高校已经普遍设置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并提供日常服务,但总的来看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物质条件是相当简陋的。主要表现为经费不足、场地狭小和设备短缺。简陋的物质条件不利于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会影响咨询的效果和质量。

3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扎实,对来访的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就难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咨询的针对性也就不强。同时在高校一般把谈话法作为咨询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很少借助仪器、催眠和行为疗法等手段与方法,这样就很难保证咨询的效果。

4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较多是面向一些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即较多地偏重障碍性咨询方面,偏重防治,而发展性咨询的工作做得很少。同时,在咨询方式上也存在着被动的局面。

5对心理咨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虽说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在我国已开展了十几年,但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和受传统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接纳和重视还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在部分高校,多年来形成的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心理教育的思维定势使心理咨询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扶持。

6重视普及,但基础理论研究不足

虽然近几年来有关高校心理咨询的专著、不少,相关学术会议也经常召开,但就总体来看,对于大学生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尚显不足。一些文章、调查报告描述成分多,深入研究成分少,且理论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7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

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对象较多地局限于校园内大学生,没有与社会、家庭紧密配合,使得该工作本身与社会严重脱节。咨询工作有较大的局限性,即无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导致了教育力度不够的局面。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特有模式的构建

1加大投入,构建高效的心理咨询体系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党政领导要更加重视高校心理咨询机构,通过相应体制政策的支持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学校要把心理咨询工作纳入到高校的整体教育计划中,使其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规范化地进行[2]。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科研经费、事业经费应当作为常项预算列支,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落实心理咨询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符合专业化的要求。

2加强组织均衡的专业人员队伍,加强督导和职后培训

要组织建立一支均衡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队伍。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这支队伍可以以心理学教师和保健科医生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为主体,并把学生骨干吸收进来,形成专兼职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的人员结构。同时,应定期对从事学生工作的干部、教师、学生辅导员及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及心理健康知识素养。

3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四级网络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较普遍地存在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分工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各二级院系、学生会、校医院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一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在该领导小组的负责下专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该中心承担起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读物编印、辅导员、广大教师及主要学生骨干培训、心理咨询信件处理、心理档案管理、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心理普查、成才谈心、朋辈辅导等活动。同时搭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四级网络”,并成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4建立心理档案,对学生实行分类服务管理

通过采用多种心理测验量表,如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UPI )、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考试焦虑量表等对大学生施测,了解大学生在相应因子及维度上的得分,从而对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从中筛选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部分学生予以干预(访谈、咨询、心理训练等)。并且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类型,采取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调节。通过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分类服务和治疗。心理测试和建档工作最好贯穿大学四年或五年的生活,根据年级的不同进行追踪服务等。

5点面结合,加大宣传

心理咨询工作有无生命力,关键取决于其咨询的效果。不同类型的心理咨询效果也不同。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主要有两类,即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适应性咨询主要解决学生与环境的协调问题,而发展性咨询则致力于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重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高校心理咨询的实际来看,重视适应性咨询是必要的,因为确有一些学生因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而导致适应不良,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心理援助。但更为重要的是对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进行发展性咨询,因为学校心理咨询不只是专门为有这样那样心理异常表现的学生提供服务的,也同样甚至更多的是为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提供服务,以使包括心理异常在内的全体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保持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3]。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6丰富心理咨询服务形式

摆脱个体咨询一统到底的局面,拓展团体咨询、朋辈辅导、网上咨询、电话、书信咨询等多种咨询方式齐头并进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心理咨询的网站、网络沟通群等,更好地减少来访学生的顾虑,面对面的尴尬,达到满意的咨询效果。

7强化地域特色,加强学术交流

在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的运用上必须充分考虑我国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更多地进行本土化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时还应加强全国、地方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研究会)的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张玲,黄冬梅,张旭东.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3).

催眠心理咨询范文第7篇

滕道林

我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每天总是睡不好觉,夜里翻来覆去,白天则无精打采,日子过得痛苦而不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就去看了医生。医生建议我晚上睡觉前喝些牛奶,听听音乐,放松自己的神经,这样就会好一些。医生的话没错,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医生又给我开了安眠药,每晚睡前吃一粒。我原以为吃了药以后马上就能睡着,但现实的状况还是让我的希望落了空。

原以为失眠会一直困扰着我,我会一直痛苦下去,直到我遇到一位心理咨询师,情况才发生了改观。心理咨询师是位刘姓年轻小伙子,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有多年的从业经验,他是我哥哥的朋友。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吃饭,我说起了我的失眠症,他在一旁轻轻说:“真正的失眠症患者是极少的,你不是失眠症患者,你睡不好觉的原因是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听他这么说,而且口气很肯定,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忙不迭地问道:“那你有什么办法能治好我的失眠症吗?”他说:“能,你只要按着我的方法去做,一定能。”

我踏上了诊治失眠的征途。首先,他向我灌输了之所以会出现失眠,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恐惧心理,失眠者因恐惧失眠而睡不着,所以必须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他开出的药方是,顺其自然。我在过去睡不着觉的时候,总是想要睡着,可越想越睡不着,脑子里一片混乱,就常常这样一直熬到天亮。我听从了刘医生的话,睡不着的时候,不再强迫自己去睡,睡不着就看看书,听听音乐,非常奇怪的是,这样尝试以后,我慢慢地有了睡意,很多次都在凌晨四五点的时候睡着了,而且在睡眠时间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观。

接下来,他开始对我进行催眠疗法。第一次接触催眠,我和许多人一样,感到神秘。所以,第一次的场景,让我在时隔半年之后还历历在目。我坐在他的对面,他说,“你按照我所说的去做,放松,放松,腿部放松,膝盖放松,大腿放松,肩部放松……全身都慢慢地放松。”他的话和缓有力,很轻很慢,让我整个身心都像浮在一片有着温暖阳光的海面上,很是舒服,意识也集中到刘医生的暗示上。过了一会儿,我感觉自己慢慢地睡着了,但意识还是清楚的,在刘医生的话语的引导下,缓缓地滑向那遥远的天边。这时候,我按着他的提示,我的身子来到了草原,来到了森林,来到了海边……足有一个小时后,我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又回到了现实,畅快无比。几次治疗下来,我的失眠彻底治愈了,我感谢神奇的催眠术。

走“8”字强身健体

达卿

我自幼体弱多病,人到老年还是诸病缠身,加之长期伏案与文字打交道,身体更显虚弱,想想老这样下去不行,便想到要锻炼身体。

开始时,每天清晨去社区广场跑几圈,可坚持不下来。后来,干脆每天早上就在室内走几圈。曾见到杂志介绍活到104岁的书法家苏局仙老先生,其健身方法就是每天绕着屋里的八仙桌步行1000多步。于是我也就试着在客厅里转圈走,可几圈一转头就发晕,看来健身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一次去附近养蜂人那里玩,无意中发现蜜蜂在蜂窝上飞行,路线都是“8”字形,便突发灵感,在家里小范围活动时,走“8”字形路线,是不是头不晕呢?我家客厅有15平方米,我尝试着在客厅里走“8”字形路线,走了百十个回合,头一点儿也不晕。惊喜之余便加大运动量,每天走五百个回合,头脑仍是清爽得很。这对我这个体弱身懒的人很管用,不用出家门,不担忧风雨严寒,早上起来在室内走走“8”字,一样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催眠心理咨询范文第8篇

创业:这片“蓝海”不好寻

于超浩是个地道的山东大汉,但他内蕴深厚,洞察力超强。50出头的他,爽朗的笑声中洋溢着他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

早年有过在部队当警卫的经历,他半路出家,做过生意,搞过培训,复员后又学习了管理学、营销学,常年穿梭于沿海地区的企业之间。凭借自己雷厉风行的做事方法,在沿海地区已经是小有名气。然而,这时候的他不满足于物质层面的追求,开始追求更高层面价值的实现。上世纪90年代台湾有个训练师专给人们释放压力,叫做“潜能训练”,他采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员们打椅子宣泄、出气。后来,这种方法被应用到一些企业之中,两三个月后,企业员工的营销效率明显增长。

有过服兵役经验的于超浩当场联想到,部队中的官兵长期在紧张严肃的军旅生涯中压力也非常大,部队单一的生活方式、强制性的管理很容易引起抑郁和焦虑。国外这方面的培训早就成熟了,比如临战前的牧师开导。现在,兵源来源多了,士兵们来源不一样信仰也不一样,于是十多年前随着EAP的发展,国外军队中的员工援助计划也就有了。既然企业的员工能够用这种方法来解压,那只要有压力存在的地方,不都可以采取“团体咨询”的方式解决吗?于超浩对这方面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干就干。

然而,团体咨询师资格培训在中国大陆是一个空白。由于中国大陆引进团体咨询较晚,当时,中国既没有团体咨询师培训教材,也没有专业的的团体咨询师培训机构。只有江苏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一所培养团体咨询硕士研究生的高校。铁了心要做团体心理咨询事业的于超浩,对团体心理咨询的兴趣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由于自己不是科班的心理学专业出身,他就想尽一切办法开始自补心理学知识。学着学着,他发现,基本的团体咨询技术很好掌握,可以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来补充;但是国内的团体心理咨询师大多采取的是小范围的游戏方式,照葫芦画瓢,看不到对企业指导的积极意义和发展前景。

后来,于超浩专程找到在江苏大学任教的刘伟教授,这位当时还在国外读团体心理咨询专业的洋学者,从加拿大学到澳大利亚,后来又到芬兰读博士。他非但专业知识功底雄厚,回到中国之后,还把西方团体咨询理论,同东方的传统思想“中西结合”,研发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团体心理咨询”体系。是刘伟教授点燃了他再次创业的希望。这时,一个关于成立团体咨询师培训机构的想法,在他的脑海形成了。

实战:“洋土结合”才能走长远

一间60平米的屋子,有约15~30张摆放整齐的桌椅,屋子中间没有任何间隔。投影、声音、场景布置齐全,4~5名专业辅导老师早就在旁待命,其中包括主训师(团体领导者)、音响师、灯光师、肢体语言指导师、助教。为了避免因陌生导致的紧张,学员入场之前,还有专人给学员进行统一思想的训练。在接下来的几种游戏主题下,有不同的老师带领,6~10人组成一个小组,互相协作、比赛、竞赛,这样整个氛围就调动起来了。互动过程中有两个出彩的地方:笑的训练——笑要有方式方法,国外有“笑节”,以笑来调整心态;“枕头大战”,没有伤到人,情绪还得到宣泄了。学员们融入到环境中,大家通过活动,在助教的指导下,通过分享、讨论……不知不觉中,要解决的问题就解决了。

以上描述的就是压力管理的团体咨询形式。表面看是游戏,实际上另有深意。团体心理咨询中有一项叫做“投射技术”,即人在潜意识中表达的内容都是不能自主的,就算是性格再内向的人,只要通过画画,就能知道他的心思:越画得很完美的人,越是在掩盖一些东西。有的人画出来的是下划线,表明有暴力倾向。还比如年轻人谈恋爱,对方是否真心的,还是另有目的也是一目了然。再如老板要从不相上下的五个员工中,选拔一个重要负责人,也能通过投射技术看出来谁更能胜任!

团体心理咨询师还有一般心理咨询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个体心理咨询是“一对一”服务,团体咨询是“一对多”服务。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团体咨询无疑是一种高效率的咨询形式。其次,团体咨询是在群体情境中开展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采用诸多的咨询技术,如音乐、舞蹈、心理剧、游戏、小组讨论、访谈等,这些技术容易被参与者接受。目前的东方蓝海团体咨询师培训中心,除了培养团体咨询师、为企事业、社会团体提供EAP服务,为保险、直销等专业营销机构提供提升绩效的专业服务,为职场上压力很大的职业白领进行压力管理课程培训外,还开设了亲子教育、智慧父母等课程,并通过投射技术,让现场参与课程的学员了解自己的性格及价值取向并当场给予指导。

心病还要心医,“自从有了这个职业,很多人都不用去医院了,人们再焦虑忧郁,做几场活动就缓解了。我们不仅仅要获得经济效益,我们更想做点事情,来获得社会效益。”团体心理咨询不光能够解决个人问题,还能够让团体更加和谐,让公司更加凝聚,让部队提高战斗力。不论问题有多严重,只要通过不断矫正就会有好的效果。

中国人很适合做团体咨询。在中国,如果一个人有了心理障碍,碍于面子是不会让更多的人知道的。你只需要去参加一场团体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解决了心理障碍。中国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快速发展给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需要心理咨询的人越来越多,而团体咨询更是一项双赢的服务,一方面来访者付费少,另一方面由于咨询人数增加,咨询师收入也相应增加了。

职业高度:能够拿得出手的,才是真本领

一名合格的团体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素质。除了要掌握团体咨询理论和心理学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团体咨询技术,如需要学习音乐治疗、心理剧、催眠技术、舞蹈疗法、游戏疗法、行为疗法、电影疗法等。最重要的一点,团体心理咨询师需要积累丰富的团体咨询实践经验。而东方蓝海团体咨询师培训中心对老师的要求则是更高一筹,理论教学老师必须具有心理学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技术教学老师必须经过团体咨询专业培训获得“国家团体咨询资格中级证书”,且有从事团体咨询实践的经历;实践教学老师必须独立从事团体咨询实践超过300小时,且具有丰富团体咨询实践经验,获得“国家团体咨询资格高级证书”。此外,培训中心还有对教学老师专门的调查评价,如果哪个老师评价低,就会被降低收入,减少课时。

正是基于这样严格的经营模式,在于董的带领下,他们成功地编纂出国内第一套团体心理咨询教材。专业培训首先就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培训教材,而于董就是要攻这个“坚”。去年,东方蓝海公司在国家人才测评中心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等学校专家教授的共同努力下,撰写了国内第一套“团体咨询师系列培训教材”三本,即《团体咨询理论与实践》《团体咨询策略与技术》《团体咨询案例与应用》。为中国的团体咨询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于董的描述,现场演示照葫芦画瓢谁都会,但是如果比用的音乐是否精准,场景布置、灯光亮度、受众对象是否匹配,那发展空间就大了。所以,这也给于董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他要搭建一个集“团体咨询培训中心-团体咨询协会-团体咨询学会”为一体的内部交流平台,并拓展各省市分支机构,加强团体咨询的宣传和推广,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