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嫁接技术教程

嫁接技术教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嫁接技术教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嫁接技术教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教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044-03 《果树栽培学》是果树学(pomology)课程中一个重要分支,通常包括种类、品种和从育苗、建园至采收各环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1]。该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实习教学,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使学生掌握整形修剪技术和果树嫁接技术等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变革,现在的果树产业正朝着多样化形式发展,对于果树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必须有所创新,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和生产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果树栽培学》的教学任务。同时开展综合实验,开放实验室,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

农业大学作为培养专门型、应用型果树人才的教学单位,针对《果树栽培学》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合理设置实验课,调整实验内容,实验实习相结合

结合学校情况和果树栽培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实验课内容必须涉及果树生产的各环节,譬如种子的播种、修剪、嫁接、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为学生提供必需的材料来源和一个广阔的动手空间。因此农业院校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就非常重要。基地应设有育苗基地和果树种资源圃——苹果、梨、葡萄、草莓、树莓、蓝莓、蓝靛果、醋栗等,以方便学生就近观察和了解各种本地果树,进行各生产环节的实验课,大量地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力度,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改革课程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验方法的关系,对实验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使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凡是学生能够动手动脑解决的问题,尽量都让他们独立完成,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的意识。课程内容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原实验课程进行整合,使实验内容整体优化。删除陈旧的,合并类似重复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将调查树体枝量、叶面积指数等内容合并为测定叶面积指数及果树枝量;删除观察果树根系分布的实验;增加调查常见果树不同树形光照分布的实验;改进部分实验,如人工杂交授粉,果树整形修剪与调查果树修剪反应结合,调查果实品质和疏花疏果、保花保果结合,同时结合实习进行。

二、改革教学中的手段和方法,增加多媒体的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处理图形、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课堂素材,它集中了投影、幻灯和录像等媒体的优点,非常适合《果树栽培学》的学科特点。(1)兴趣是学习最原始的动力,利用多媒体中“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可以人为地创设特定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把他们的视线集聚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3];(2)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弥补果树栽培学课程的不足,极大地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受教学经费、时数和环境等条件的制约,造成了果树栽培教学的局限性,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丰富和充实教学的内容;(3)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教学中时空的限制。果树栽培学研究果树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环境的关系,需要到大自然中去调研。果树受时空的影响很大,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而多媒体教学就可打破这种限制,将信息直观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果树嫁接技术、修剪和杂交授粉等环节,多媒体教学能形象地演示嫁接、修剪和授粉的全过程。这样一来,丰富了所教内容的呈现方式,提升了媒体的展示力和教学效果。(4)多媒体教学能生动、形象和直观地显示那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或者难以表达的内容,可调动学生的全面感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用图片、音频和视频展示修剪后果树的嫁接口愈合、发枝情况等,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即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过程。该方法强调个性的发展,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适应目前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调研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善其学习的状况,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创新型专门果树人才[4]。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果树栽培学课程相关的文件挂在网上,学生就可容易地查找要的内容自主学习。通过平台,学生可以了解近期学习任务,提前预习,为课程学习作好准备,网络上的资料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网络可提供大量的信息给学生,加强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课上专心听课,课余对教程进行温习,避免了学生课上笔记记不全的不足,使其专注听讲,拓宽他们的知识和眼界。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给学习和教学交流信息,还可推进协作学习和开放式教学。教师在网上布置作业,学生做完后上传作业,教师打出成绩。在答疑辅导中学生可提出疑问,教师引导他们对大众性的问题及难点和重点交流讨论,进行归纳、对比和总结。同时可补充学生的遗漏,并把理解和学习方法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和授课教师及同学们的交流,学生可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积极进行开放式教学改革

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内实验实习基地的生产和教师的科研中,在生产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是果树栽培学教学活动的主体,既是学习者,又是工作者。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就可能使其发现果树生产中存在问题,进而分析问题,积极寻求方法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通过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或课题,学生就将比较零散的技能和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观察和总结出果树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又理解和掌握了果树栽培管理技能;既学会果树栽培方法,又掌握了果树相关病虫害防治和土壤肥料管理等技术,综合归纳果树栽培相关的学科知识。需要学生在生产活动中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其协作和沟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主动地参加到生产实践和教学活动中,激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增强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果树产业发展的时代需要。

五、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素养

《果树栽培学》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果树栽培技术方法不断改进、丰富和完善,随着设施栽培技术和条件的改善,果树栽培范围逐渐扩大,原在温带的草莓、苹果、梨等品种逐渐在黑龙江省栽培并且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果树栽培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和改善,因此就要求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素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专业型、综合性、应用型果树人才。《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亦是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过程,要求我们教师也要经常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改进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5]。《果树栽培学》只有做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改革,才能促进学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推动学科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能使《果树栽培学》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果树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小红,霍书新,冯莎莎.《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探讨[J].学术探讨,2012,(1):22.

[2]秦栋,李兴国,霍俊伟,于泽源.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以农业大学园艺果树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11,(10):94-95.

[3]代志国,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75-76.

[4]张宁,冯美.谈如何提高果树栽培学教学效果[J].农业教育研究,2011,(3):41-43.

[5]王海,陈佰鸿,王延秀,毛娟.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技能考核体系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156-158.

嫁接技术教程范文第2篇

现代音乐在探索中发展,让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大有浮云遮眼之感,而百多年历史长河的筛汰沉淀,又让我们有一个冷静回望的高度。回顾音乐百年,我们可以说,它的主流充满了各种创新的思想和技法,是一个开拓、融合的世纪。开拓主要是指反传统,如印象主义的新和弦结构与和声音响、表现主义的情感表现方式及十二音技法的运用、整体序列音乐对音乐各个要素的严密控制、电子音乐用高科技手段扩大音响的范围与性能、偶然音乐改变记谱法与曲式结构等,都是以前的传统中闻所未闻或离经叛道的;融合主要是指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严肃与流行的打通,如新古典主义将古典的形式材料与现代语言的结合、“第三潮流”主张现代手法与各民族地域的乡土音乐的结合、爵士乐则一直游走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开拓与融合,由个性化的尝试到形成一个流派的价值取向再到汇入某个时代的潮流,反复更替,造就了20世纪音乐的多元化局面,这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是独特和无可比拟的。

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现代音乐,并不是一个时间的界定,而是一种艺术风格、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的体现,是艺术内在发展动力中二元对立中的一极,套用《谈艺录》中的话说,古典现代,“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疏”,好奇者近现代,沉潜者近古典,有不期而然者。

高师钢琴教材的曲目编选中,现代作品有一个从空白到逐渐增加的过程,这里面有时代大气候的改变,也有我们对于现代作品重新认识估价的原因。时代的开放进步,让我们对于现代各种流派的作品的接受、吸收、批评都趋向多元,现代音乐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取向、语言结构特征也越来越融入我们的创作、欣赏和批评中。这就造成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比起音乐创作,我们的教学则显得传统古典了许多。很多音乐史、音乐理论、演奏课程讲到20世纪便草草结尾,比起18、19世纪古典浪漫时期的丰满厚重,现代只如同那根细细的蛇尾。虽然教材的编写有滞后性,但面对一个百年的苍白,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如何真实地反映20世纪音乐的全貌,如何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都是我们在高师钢琴教育改革时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对于20世纪西方现代钢琴作品的选编,我们从已出版的使用时间较长、范围较广或编写较新的几本高师教材分析入手,探讨一下相关问题。

一、《钢琴基础教程》 韩林申、李晓平等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83年9月―1985年6月第一版

这套教材的使用时间较长――从初版至今已逾二十年,使用范围较广――全国各级各类的师范院校基本上都使用过。下面列表分析一下其中有关20世纪西方现代钢琴作品(以下简称现代作品)的选编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套教材所选现代作品数量偏少,程度偏浅,特别是第四册尤为突出。第四册对应高师四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已经对古典浪漫风格的作品有了大致完整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手指技巧和音乐理解能力,此时接触一下技巧上较复杂的现代作品,如有着复杂的节奏、声部或和声等,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的能力。

从已入选作品来看,大部分属于现代作曲家中偏“传统”的作曲家和作品,而选编角度多集中于前苏联作曲家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如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卡巴列夫斯基等,其所选作品主要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适当运用现代和声语言,且重复性较高(如共选了卡巴列夫斯基四首风格相近的作品)。

这套教材在2003年5月出版了修订本,略微增加了几首现代作品,但总体的改变不是很大。

二、《钢琴教程》黄莹等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这套教材编写的体例较规范,内容较全面,现在逐渐被很多师范院校选为指定教材。

从表中可以看出,现代作品的入选量有所提高,尤其是第四册更是加大了数量,且难度也有所提升,选择面也有所拓宽。从曲目的类型看,不仅有中小型乐曲,还有练习曲和复调曲,如德彪西《半音阶练习曲》、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与赋格》;从风格看,不仅有印象派作品,还有爵士及爵士古典相结合的作品,如格什温《前奏曲》。但总体来看,爵士风格4首,德彪西印象主义3首。

三、《钢琴》 吴晓娜、刘小静等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这是目前为止最新的高师钢琴教材,也是一部有意尝试大量增加西方现代作品的教程。

从表中可以看出,现代作品的入选量有很大提高,选取的角度也较开阔,各个流派――诸如新民族、新古典、爵士乐派,甚至流行音乐,各个地域――欧美、俄罗斯、拉美、亚洲,作品均有涉及。

基于对以上三套已出版高师教程的分析,从改革的思路出发,我们想从更完善合理的角度对新编高师教程中有关现代作品的选编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选编原则上,除了遵循一般的教育学所应注意的循序渐进原则外,多元兼容,应是选编的最重要和独特的原则。

1. 循序渐进

现代作品大都有着独特的技法与音乐语言,如不协和性,虽然在古典浪漫派作品中也存在,但没有如此地被发挥到极致。还有如四度叠置和弦、多调性、无调性、十二音技法、复杂节奏、音块等,都是前无古人的。对这种音乐语言的理解应有一个过程,对它的学习也应贯串整个大学时期。由于一二年级学生无论从技能技巧还是审美理解能力上都还不够完善(如未开设《西方音乐史》、《曲式分析》、《音乐欣赏》等课程),所以选编时先期分量应轻些,应以适当了解接触一下现代音乐作品为主,作品选编的难度应恰当,篇幅不宜太长,可介绍比较简单短小的多调性、变拍子、音块等作品,如巴托克《小宇宙》中前几册较简易的作品、萨蒂钢琴套曲《体育与娱乐》中的小曲及一些爵士小品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及审美理解力,从识谱到音乐的表现都有所提高,学生也有主修和选修的分别,这时可以扩大其视野,深入学习从结构、篇幅、创作技法、节奏、调性上均难度较大的作品,作品选编的幅度也应加大,与古典浪漫派作品并驾齐驱,共同构建教材的内容。

2. 多元兼容

不论难度、数量如何,现代作品的选编更重要的是体现多元兼容原则,它应具体包括:

①创作技法的全面。如印象派爱用的四度叠置和声、各种色彩性和弦及全音阶;新古典主义用古典的形式与现代音乐语言相结合,简洁明快的风格中含有新时代特有的那种尖锐、新颖、不协和的音响效果;表现主义用无调性、十二音技法、极端的力度变化来表现被扭曲的情感;梅西安用印度的不对称节奏、自创的“有限移位调式”以及特殊复杂的织体与音色来形成其独特的有着丰富音响组合与浓艳色彩的音乐;斯特拉文斯基用粗野的、打击般强烈的节奏来表现原始音乐文化的特征;艾夫斯用探索的音块、复节奏、多调性、多层次织体音等全新技法;普罗科菲耶夫等将本民族传统与现代技法的结合;爵士乐的动感节奏及强烈的音响效果等等,都是20世纪音乐中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不带任何偏见地吸收它们优点和表现出的令人钦佩的创新探索精神。

②民族地域多样。延续着19世纪的民族文化的复兴,20世纪更多的作曲家致力于本民族音乐的发展,他们发掘本国民间的音乐语言、本民族的历史与现实题材,并结合创新的技法,来创造一种既有历史深度又有现实关怀的音乐文化。自然,随着民族文化的不同,各国的现代民族音乐也呈现差异很大的各种形态,如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从民间音乐中发展出的自然音体系、复杂而多变的节奏;俄罗斯作曲家在保留传统音乐特征如悠长的旋律、浓郁的和声中,嫁接当时先锋技法的尝试;美国在完成多民族融合后,20世纪也逐渐重视自己的民族音乐发展,一些作曲家如科普兰、巴伯、格什温等均在自己的创作中大量使用和表现拉美节奏、西部牛仔歌曲、爵士风格等。

③审美风格的兼顾。现代音乐在审美风格上有它一以贯之的追求,比如排斥浪漫主义的情感表现的夸张,取而代之一种冷峻而实在的音乐语言;颠覆明晰、有序的审美传统,取而代之一种芜杂、无序的音乐叙事,但“大判断下的小结果”却并非一成不变,而常常是貌同心异,从印象派的幻景到新古典主义的简洁理性,到表现主义的夸张怪诞,到微分音音乐、噪声音乐对音乐美的生理性破坏,到序列音乐对听觉的挑战,到偶然音乐对传统演奏记谱法的冲击,无不体现着“音乐上帝”死后,“各自需寻各自门”的分歧与探索,这在教材的选编中应有体现。

④曲目的典型。题材、体裁、风格的多元如何在教材中得到更精练、经典的体现,作品和作曲家的典型性需要重视。典型性主要指:音乐流派的典型性,哪些创新最后发展成时代的思潮,哪些只是昙花一现的探索,哪些具有稳定的历史价值,哪些只是标新立异;作曲家的典型性,每一个时代或流派中,哪些作曲家更能反映出全面而成熟的价值;作品的典型性,同一作曲家,哪个时间段的作品更能突出反映其创作思想和技法特点,并具有不重复性,包括风格流派不重复,技法特征不重复等。

基于以上的选编原则,我们对新编高师钢琴教材中20世纪西方现代钢琴作品入选曲目作了如下的构思,供教材编写时参考。

第一册入选曲目:巴托克〔匈〕《小宇宙》前两卷中的选曲(练习曲);德洛乔伊奥〔美〕《创意曲》(复调曲);斯弗波达《木偶》(多调性小曲);菲莱尔《十二音小曲》(十二音序列技术);泼迪《和风吹鸣》(全音音阶技术);诺顿《野餐曲》(布鲁斯音乐);泼迪《河马》(音块技术)等。

第二册入选曲目:普罗科菲耶夫〔苏〕《蚂蚱进行曲》(不协和和声);齐尔品〔美〕《小品》(新民族主义);萨蒂〔法〕《戈诺希安舞曲》(新古典主义);科达伊〔匈〕《街雨》(新民族主义);哈里斯〔美〕《钟声》(新颖和弦音响及无节拍符号);德彪西〔法〕《曲集的一叶》(印象主义);戴维・赫勒韦尔〔英〕《转圈摇滚》(四手联弹,爵士中的摇滚风格);艾夫斯〔美〕《五次起飞》(多调性及复杂音响)等。

第三册入选曲目:勋伯格〔奥〕《钢琴小曲六首》Op.19(无调性、表现主义风格);肖斯塔科维奇〔苏〕《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选)(现代复调作品);巴托克〔匈〕《三首诙谐曲之醉意》(独特的节奏、平行三和弦技法);德彪西〔法〕《前奏曲I之帆》(印象派色彩性音响);伯恩斯坦〔美〕《雌珍珠鸡》(音块技法);维拉-洛勃斯〔巴西〕《怀念巴西的大森林》(富于地方色彩的新颖作品)等。

嫁接技术教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植物;成花;因素;分析

植物在营养器官生长的基础上,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最后分化出生殖器官(花)。生殖器官的出现是植物个体发育上一个巨大的转变,它是一个比营养器官分化更为复杂的生理过程。高等植物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变化才能导致开花,其中有些变化必须在特殊的条件下才能完成。特别是木本植物如果树、毛竹等开花的准备时间较长,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外界气候条件的各种因素中,植物的成花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最为严格。

1. 春化现象

某些植物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低温才能开花的现象,称春化现象。这种低温对开花的促进作用,植物的部分枝条暴露于玻璃窗外,以提前开花。称春化作用。

各种植物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低温范围和时间长短是不同的,大多数二年生花卉要求的低温在0~10℃之间,时间通常在10~30天左右。春化进行的快慢,还决定于植物的品种和所处的环境条件。用分期播种的方法可以看出,起源于北方的冬性较强的品种,要求较低的低温,进行的时间也较长;起源于南方的冬性较弱的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可稍高些,进行时间也可短些;而春性品种春化要求的温度可以更高,时间也可以更短。也有许多植物,对低温春化的要求是不严格的,其生育期中即使不经过春化阶段,也能开花,只是开花延迟或开花减少。如秋播花卉三色氢雏菊等改为春播,花期由原来的3、4月延迟至5月后,并开花量也减少。

春化刺激的部位和春化解除:接受低温春化作用的部位是茎尖或芽的分生组织。如小麦的幼胚就可接受低温的春化处理,许多多年生木本植物也是以休眠芽的分生组织接受自然低温春化的,而很多两年生花卉,是在绿色幼苗的状态下才能顺利接受低温春化,在种子状态中不能通过春化阶段。

春化作用的刺激,可通过嫁接进行传递。例如将已经春化处理的两年生天仙子的叶子嫁接到未经春化处理的植株上,可以诱导后者开花。由此推论,在春化过程中,叶内可能形成一种刺激物春化素。但这种春化素还没有分离出来。赤霉素能代替某些植物的低温处理,例如金光菊可以通过施用赤霉素收到低温处理的相同效果,使植物开花。有人推测赤霉素也许就是春化素,但由于赤霉素不能代替多数冬性植物的低温春化,因而没有普遍性。

春化作用也可被解除,如植株在低温春化处理过程中突然遇到高温,会使春化作用逐步解除。春化进行的时间愈短,高温解除的作用愈明显。当春化处理的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后,春化效果逐渐稳定,不易被高温解除。同时,低温春化处理的效果可以积累,也就是说,如中途停止处理,原来已经产生的效果仍然存在,如再继续进行时,不必从头开始。

2. 光照的影响

2. 1 光周期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光照与黑暗总是不断地交替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里,一天中光照与黑暗的长短常有变化。如在哈尔滨,冬季日照很短而夜晚很长,夏季则日照很长夜晚很短;在上海、武汉等地,这种差异就很少;到了广州及海南岛,这种差异就更少。

起源于北方的植物类型和品种,其开花结实常要求较长的日照;起源于南方的植物类型和品种,则要求较短的日照。这种每天昼夜长短影响植物开花的现象,叫做光周期现象。根据植物对光照长短的要求,可将植物分为三类。

(1)长日照植物 这类植物在生长的某阶段内,必须要有较长的光照时数,才有利于花芽的形成,而且在此阶段里光照愈长,成花愈早,黑暗对其成花并不需要,故又称“短夜植物”。这类植物多数原产温带、寒带的高纬度地区,其花期常在初夏左右。如石竹、金光菊、紫罗兰、唐菖蒲、鸢尾等。

(2)短日照植物 这类植物在其生长的某阶段内,必须要有白天短、夜间长的环境,才能形成花芽。而且在此阶段内,黑暗时数愈长,其成花愈早(但光照时数最低不能小于6h),故又称“长夜植物”。这类植物多数原产热带、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其花期常在春季或深秋。如、一品红、三角花、蟹爪兰、翠菊等。

(3)中间性植物 这类植物的成花,对光照时数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其他条件合适,任何日照时数都能使其开花。在一年中花期很久,除低温或高温季节外,其他时间都可以开花。如天竺葵、干日红,一串红、凤仙花等。

长日照植物在短光照环境下,或短月照植物在长光照环境下,不会开花或延迟开花,这个表现为不开花状态的光照长度界限,叫做临界日长,或称临界光周期。这个区别长日照与短日照的临界日长,一般为12~14h。

植物光周期的临界日长,随不同植物的类型而异,短日照植物大多数在每天少于12~14h的日照条件下开花,而长日照植物大多在每天多于12~14h的日照条件下开花。

2. 2 光周期感受器官和传导

大多数植物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器官是成熟的叶片。感受的刺激,借光敏素或激素形式传导到生长锥的分生组织,在那里引起花原始休的形成。

光周期反应不需要在植物的全部生活时期进行,只需在生殖体形成以前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得到了所要求的长日照或短日照就够了。例如,短日照植物如藜和日本牵牛为一天,大部分短日照植物需要一天以上;长日照植物天仙子2~4天,矢车菊13天,高雪轮约为7天。

光周期刺激还可通过嫁接向未受光周期处理的植株传递,并诱发其开花,这点已由实验证明。

2. 3 光周期的应用

在生产上,光周期现象是引种的依据之一。从远地引种新的植物品种时,必须注意它对光周期的需要。长日照植物往北移时,生长季节的日照比原产地长一些,易于满足它对长日照的要求,所以开花会提前;然而,长日照植物往南移时,发育延迟,有时甚至不能开花结实。短日照植物往北移时,夏季日照较长,使其不能满足发育要求而延迟开花;如往南移时,则提早开花。

根据上述情况,在进行植物引种时,就必须注意引种地与原产地生态条件的比较。除温度外,还应考虑日照时数的变化。一般短日照植物如南种北引,应引生育期短的品种;北种南引,应引生育期长的品种。对长日照植物则相反,南种北引,应引生育期长的品种;北种南引,应引生育期短的荒种等。

综上所述,植物开花除受温度、光照的影响外,还受土壤含水量及矿质营养的影响,因此在温度、光照适宜的条件下,必须要有合理的水肥管理,才能使植物正常发育开花。

3. 植物成花的内因学说

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是植物茎内生长锥转向形成花芽开始。这种生理上的转变,是外界条件的影响和内部的某些变化共同作用下引起的。对于植物成花的外界条件,前面已有叙述,关于成花的内在因素,主要认为是与植物体内水分,营养状况和激素的产生有关。目前主要有下面几种看法。

3. 1 开花激素学说

植物成花的原因,认为是在植物体内存在一种促进开花的物质,称为成花素或开花激素。这种成花素可以传导至分生区,而发生花芽分化,成花素还可以通过嫁接而传导。但成花素究竟是什么物质,直到目前还没有弄清楚。许多试验也发现赤霉素能部分代替低温和长日照的作用,它能使许多需要低温春化的植物不用经过低温就能开花,也可以使许多长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同时,这些植物经过低温和长日照条件开花后,体内赤霉素含量也有所增加。但是,赤霉素不能使短口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所以有人提出开花激素可能不只是一种物质,而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长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可以形成其他的开花激素,但不能形成类似赤霉素物质,因而不能开花。这时如供应赤霉素,就能开花。短日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因缺少的不是类似赤霉素的物质,而是另外一些开花激素,因而外加赤霉素不起什么作用。这另外一些开花激素,有人认为是脱落酸一类物质。因为试验表明,脱落酸可使一些短日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

另外,还有人认为开花激素是经赤霉素形成的,而赤霉素本身并不能促进开花;也有人认为赤霉素对某些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有促进作用。总之对成花素的解释,直到目前,还没有得到一致的看法。

3. 2 内因周期学说

近年来提出,植物的各种生理现象,都有它固有的某种内在节律,称“内因周期”。认为因环境的昼夜变化引起植物体内部的节奏变化,是由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环境的昼夜节奏长期影响所造成。由于生物体内产生的昼夜周期,是近似24h(一般在22~28h之间),因此,又称为生物钟和生理钟。生物钟这种内在节律,在高等植物方面,表现得很普遍。如细胞分裂、气孔开闭、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间代谢、伤流液的流量和其中氨基酸的浓度与成分等生理现象及代谢状况,都存在有昼夜的周期节奏。

植物的成花也同样,如光周期现象实际就是植物体内部对自然界光照昼夜变化(光周期,长期适应的结果。也就是说,植物体内由于存在内在的生物钟,因此才出现植物因光周期长短不同引起开花迟或早的现象。这就是光能否诱导成花的内在因素。

参考文献

嫁接技术教程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信、达、雅”翻译理论,从外事翻译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外事翻译工作进行了分类剖析,提出了从事此项工作的译者所需的素质及专业技能。对做好外事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的国际活动日趋频繁,外事翻译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外事工作是我们与外部世界联系、交往、交流、合作等项活动的总称。外事工作存在于各层次的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矿企业……外事工作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科学技术的、文化教育和体育卫生的。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外事工作具有各自的特点,但都离不开外事翻译。

一、外事翻译工作的分类及特点

(一)外事翻译的分类

外事翻译工作根据其具体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外事笔译和外事口译。

外事笔译。外事笔译主要是指外事部门起草的国际合作意向书、协议书;与国外友好单位往来的书信;聘请合同(针对外籍专家),对外宣传等等的翻译。外事口译。外事口译是指外事工作人员为领导接见外宾时的会谈、演讲、接受媒体采访、合作谈判、参观、访问、游览、娱乐、购物及日常生活等的口头翻译。

(二)外事翻译的特点

1.具备翻译的普遍特点。外事翻译同其它类别的翻译一样具备翻译所共有的特点,即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是不同民族间相互交往、相互了解的桥梁,在标准上基本遵循严复先生所提出的“信、达、雅”准则。

2.具有外事翻译的行业特点,主要体现在:

(1)译文的严谨性。严谨的作风是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者的第一作风,语言在涉外工作中的第一要求就是必须严密、准确。因不严谨而犯的错误很多都与语言的错误有关,这说明了语言必须准确的重要性。于1949年11月8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曾说过:“外交工作是比其他工作困难的。做群众工作犯了错误,群众还可以原谅,外交工作则不同,被人家抓住弱点,便要被打回来。”这里所说的“弱点”当然包括了语言的错误和不当。同理,在外事翻译中更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如错误或曲解了原语的意思,也会被别人“打回来”。这就要求外事翻译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保证准确无误。外事翻译常常会涉及到国际间的合作、合作协议的拟定与签署、聘用合同的制定与签署以及涉外规章制度的制定与翻译等,这些都涉及到我国的信誉及根本利益,外事翻译人员只有时刻遵循严谨的工作准则,才能为国家建好通向世界的桥梁,为国家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2)政治的警觉性。外事交往对象主要是国际机构、国际商业集团组织、其它国际政治实体,我们必须清醒地认清国际形势,看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长期以来的和平演变、人权攻击以及领土分化等行为,因此,外事翻译不同于其它普通翻译,要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和警觉性,不给国外任何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从国家大局来讲,外事翻译代表着国家的对外形象,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翻译的特定的要求,正如总理曾说过“外交人员是不穿军装的”。外事翻译者翻译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着符合国家和政策的原则,在翻译时反应国家的立场、政策和态度,不能具有丝毫的随意性。比如只能说“中国大陆”,即ChineseMainland(China’sMainlandorthemainlandofChina)而不能说MainlandChinese,因为后者会让人认为既然有一个“大陆中国”,就可能有一个“岛屿中国”,那就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了。那么“中国台湾”怎么翻译呢?这个词的翻译必须体现“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概念,防止出现任何可能引出“两个中国”、“”或“”的含义。因此,我们一般把它翻译成“Taiwan,China”。再比如“”这个词怎么翻译,应该翻译成“TaiwanQuestion”。因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最终将与祖国统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解决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人干涉。再比如我们今天奉行“开放政策”。当“开放政策”最早译成英文时,有外国专家建议翻译成“Open-doorpolicy”,为中国专家所否决。因为Open-doorpolicy为“门户开放政策”,这是19世纪帝国主义提出的来的侵华政策。我们怎么能套用他们的说法,把“开放政策”和“门户开放政策”这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政策相提并论和互相混淆呢?所以“开放政策”今天我们译成“OpenPolicy”,或更完整地翻译成“Policyofopeningtotheoutsideworld”。

(3)礼仪性、政策性与纪律性的统一。我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大国,作为国家对外的一个窗口,外事翻译要体现我们的文明与礼仪,同时还要注意到与我们的政策与纪律的协调一致。外事是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加快产业国际化进程,根本工作是为了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因此,我们必须以实现对外政策,一切涉外语言当然必须符合政策,具有政策性,这是很自然的。时刻牢记“外事无小事”,涉外语言也都必须遵守纪律,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纪律性也一样是外事语言的一个严格要求。在对外交往中,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忘乎所以”,“敞开心扉”,不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永远应当记住“内外有别”,记住涉外语言的高度政策性和纪律性。

二、外事翻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作为外事翻译人员,最根本的素养就是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警觉性。“外事无小事”,从上面所论述的外事的特点不难看出,外事翻译人员的良好政治素养关系着外事工作的根本利益,是外事工作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在此还值得一提的是外事译员属涉外人员,可以说是处于对外开放、国际交流的最前沿,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还应牢记外事纪律,应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己任。外事译员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优秀的道德品质

无论是哪种外事翻译(笔译或是口语)都是一种细致又艰苦的工作,是一种默默无闻很难看出成绩的工作。具体说来,翻译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它绝非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历史条件、等差异,表示同一事物的语言符号会对不同民族引起不同的联想。这就要求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观点,更不能主观臆造,必须忠实于原意。译员还必须在主动承认中外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跨文化差异的特征,了解外国专家的心理动态,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提高素质和知识结构,主动向他们讲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风俗习惯,在工作中达成谅解与默契,主动解决矛盾,,相互尊重。因此,外事译员需要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三)过硬的专业技能

外事译员除了具备上述的政治过硬、道德品质过硬之外,还应该做到专业技能过硬,要做行业的专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硬的语言技能。外事翻译同其他翻译一样,需要译员具有良好的语言技能,这语言语言技能包括母语素养和从事某种语言翻译的外语素养。翻译是一种双语活动,以语言的对比为基础的。要提高翻译能力,译员必须同时具备两种语言的较高素养,即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高的文字水平,而且还要掌握母语与外语在语法结构、词汇意义、修辞方法、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同异及处理差异的技巧。在这一双语活动中,任何一种语言素养的欠缺都将严重影响翻译水平和译文质量,达不到从容架起沟通语言和文字理解之桥梁的目的。因此,译员要想驾轻就熟,先决条件是具备过硬的语言技能。

2.过硬的翻译理论技能。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工具,翻译工作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转换过程,它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外事译员只有打好宽厚扎实的翻译理论基础,掌握高超的翻译技巧,才能在外事翻译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关于这方面的具体问题,本文将在下面详细探讨。

3.良好的心理素质。外事翻译活动形式多样,富于变化,极具挑战性。外事活动的多样性体现在形式的灵活多变上,比如:领导接见外宾、国际合作事务商谈、演讲致辞、新闻采访,涉外事务处理等等;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很广,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复杂多变的形式加上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翻译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出现,就算再高水平的译者也会遇到棘手的问题和困惑,这就要求外事翻译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反应敏锐。

三、外事翻译人员应掌握的技巧

(一)遵循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外事翻译自然要遵循较为公认的翻译标准,即由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郭沫若非常推崇“信、达、雅”标准,他说:“不信就是乱译、错译,不达就是死译、硬译,不雅就是走到极端的不成话”。在遵循翻译标准的前提下,外事翻译工作者要力求追随我国历代翻译家在探索翻译审美和翻译活动的一般规律时所创造的“和谐”之美的原则,即达到“文”与“质”、“信”与“美”、“言”与“意”、“神”与“形”、“化”与“讹”等对立统一中求得翻译的和谐之美。(二)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等方法的灵活应用

1.直译法,就是在保留原文基本形式、形象、民族、地域特色的前提下,用另一种语言表现出原文的信息。

例:TheyPlaycrackersintheairplane——crackhighwithwisetemptation。他们是在飞机上放鞭炮——响(想)得高。

2.意译法是指解释翻译,就是指注意保持原意,但着重抛开原话,重新组合以求达到意义上的等值。有些习语直译别人看不出原意,那么,意译解释则更能体现原意。

例A:齐人捉金Amanmaybeblindedbythelustofgoldandturnedintoathief.如果按字面意思译成:AmanfromKingdomQitookawaysomegold。读者就冤枉了齐人,就不会原谅齐人。

例B:Arollingstonegathersnomoss.生命在于运动,就像户枢不蠹。如果按字表之意译成:滚石不生苔藓。没有多少读者能真正懂得其中的意义。

3.直译和意译合而为一以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例:外甥打灯笼——照舅(旧)。Anephewholdshislantern,seeinghisuncle,farniliarfaceinsteadofanewfigure.这种二合一译法有形神兼备的优点,但是避免不了有些罗嗦、超长,而且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作为外事翻译工作人员,除了上述较为基本的翻译技巧外,还应该掌握并灵活运用翻译的增词与减词的译法、嫁接式译法、长句的顺译与倒译法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外事翻译是我国敞向世界的一扇窗户,而窗口工作的好坏,国家形象塑造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事翻译工作。作为外事翻译的工作人员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鲜明的政治立场,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为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喻云根,新编翻译教程[M].洛阳:中国人民外国语学院,1987.

[4]赵总宽.辩证逻辑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5]任小平.外交口译的灵活性[J].中国翻译,2000(5).

[6]孙致礼.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7]文军,杨梅.外事口译标准初探[J].外语学刊,2003(2).

[8]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嫁接技术教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个性化; 设计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互渗透、整合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将“物质环境”与 “精神氛围”巧妙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表现,说到底是在对于设计的合理性有了充分认识之后的再“设计”,就是将艺术、文化、历史的价值等多种因素巧妙地嫁接于设计过程中,弘扬本土文化,让其文化精神和个性化在现代空间中放射出神圣的光辉,还原公共空间艺术的精髓。

一?个性及个性化设计的内涵

所谓心者,即人心,其存在必以人脑的活动作为基础。知觉灵明,是人的心的要素。就存在方面说,人为宇宙间之一物,而就觉解方面说,宇宙间有了人,有了心,天地万物便一时明白起来。有心的宇宙与没心的宇宙有重大不同。冯有兰在《心性》中说,“人与天地参”。人的心,不但有觉解,且有感望等。有觉解是人的心的特异处。这里所说的特异处正是进行个性化设计的出发点和结束点。个性即个别性,指事物有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质。所谓共性是对个性的抽象,是一种理论上的概括,一种抽象化的存在,只能存在于个性中,或者说借助于个性存在。共性和个性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天地万物,由共性相聚,而由个性别类。共性是内在隐含的,是抽象的特性,而个性则是外露的,是具象的特征。个性化设计的内涵在于“美”,但又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这里的个性化设计是将设计素材在结合本土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的同时经过艺术的加工和再设计,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符合大众审美观念的“美”的对象。美是对“矛盾”的调解以导人入和谐。这里的“矛盾”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矛盾”,而是指处于宇宙中的自然人对其所处空间的音、象、味等元素产生的情感交流从而引发出内心不同的感官感受。中庸之道的意义,非是不争,而是将宇宙间的万物统一在一个和谐的大环境中,无为而无所不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就是其真正的个性。设计的个性化不能盲目追求独树一帜,矛盾空间的形成是一种为吾独尊的标新立异,并非“内圣外王”之道。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

谈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个性化设计问题是针对近年来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公式化、概念化,存在照搬、照抄现象的一种反思。个性化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是设计家本身经过多年的设计实践,从中积累的丰富的设计经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个人的设计特点、与设计风格。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个性化的展现是设计师对整体设计构思中的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设想与把握。这种个性体现,需要设计师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这种色彩

在环境设计中往往能激起人们的思想解放,摆脱传统的羁绊,给人们带来某种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启迪。上个世纪初曾经风靡一时并起过卓越历史作用的“少即是多”,“装饰即罪恶”的建筑哲学,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暴露出它反人性的偏颇。“建筑为人而不是为物” 的建筑哲学,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历史主义、民族情调、怀旧情绪、人情味的追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建筑思潮中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这是人性与理性在新的历史时代的建筑哲学领域里的大搏斗。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为了打破大工业生产给社会留下程式化、概念化问题,人们开始对曾经存在的个性化设计进行某种新的认知,从而重新认识个性化设计的意义。对于个性化认知的方式,一是把大自然引到我们所设计的室内或室外人造空间中; 二是打破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整体大环境与局部环境中呆板的毫无生气的直线条、水平的造型设计,用优美的曲线、丰富的色彩造型艺术来体现我们的环境空间设计。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带有个性的室内设计绝不是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更多的来自设计师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是设计师为摆脱设计构思的一般平庸,追求新、奇、特,追求更高艺术境界的表现。对设计师来说他们在众多设计构思中所选最佳方案,是考虑到为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开发空问所采取的一切必要的艺术手段,更多是来自于勇敢的探索,绝不是向平庸俯首称臣。个性化设计是设计师对自然界认识过程中一种本能的反映,有时是一系列抽象认识过程,是从概念上升到理性的构成,是有条件的把握着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这些规律既是现象又是本质,有时是瞬间的想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更为广泛,在艺术上和技术上都要有独到之处,更应该注意环境质量的提高。融入环境意识,是环境设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环境设计应该满足不同业主的要求,在空间使用功能上由于业主的文化程度、个人爱好、从事职业、阅历的不同,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业主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合理的进行规划、创意,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服务于不同业主。

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和西欧出现了反对或修正摩登主义建筑的思潮,提出了与现代摩登派针锋相对的理论主张。其特点是采用装饰符号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环境融合。一方面,面对环境,一方面面向大众,提倡多元论。中国古代的异步换景、借景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天人合一,强调人生活的空间与环境的互动。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21 世纪的人们需要绿色环境。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向往城市和自然的高度和谐。面对设计的绿色方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们需要环境艺术设计来协调人与自然的空间环境,需要个性化的语言来丰富人们的视野,使人类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张绮曼主编.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编.城市环境美学研究[M]. 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

[3] 冯炜,李开然编著.现代景观设计教程[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嫁接技术教程范文第6篇

英语新词发展趋势外来词口语化简洁化一、引言

英语和其他语言一样,是社会交际中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的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在其《语言论》(Language)中,阐释了语言的基本特点。他认为,“一切语言都是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为积极的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尤为敏感,它能最大限度、最直接、最迅速地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镜像。人们所发现的新事物、遇到的新问题、发展的新思想和总结的新经验都需要新词汇来表达和描述。英语词汇的速度发展,对学习者来讲很有必要对词汇发展进行一些探索,把握其发展趋势,这样有助于我们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二、新词的发展趋势

1.新词领域越来越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总体处于和平发展的趋势。在此环境之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产生了许多新事物,这就必然推动了英语词汇的发展。尤其20世纪80年代后,英语各方面的词汇发展尤为迅速,不仅是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方面增加了很多词汇,在医学、生活方式、环境等许多方面的词汇也不断增加。

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技术词.SARS (非典型性肺炎),Mad Cow Disease(疯牛病),bird flu(禽流感),affuenza(富贵病)等有关医学疾病的词已为大众所熟知。近年来,还出现了clone (克隆),genetic code (遗传密码),gay gene (同性恋基因),ribozyme (核糖酶),prion (蛋白感染粒子)等有关生命科学的新词。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大陆出现了一种婴儿和儿童身上的手足口病,英文报道中常用HFMD( hand-foot-mouth disease)来简称此病。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各方面的压力也空前大,也因此产生了Recovered Memory Syndrome(恢复记忆综合症),False Memory Syndrome(错误记忆综合症),Recovery Movement(康复运动)等和心理疾病有关的新词语。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发明了MR scanner(核磁共振仪);kinesiology(运动治疗术);keyhole surgery(微孔手术)等新的医疗技术和新的医疗仪器的新词。各国的医疗保障事业也有了新的方式,如美国的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健康保障机构),推行manged care(有管理的医疗保障)建立emergicenter(紧急救援中心);英国的hospital trust(医院托拉斯),又称NUS trust(=National Health Service trust,国家健康服务托拉斯),推行community care(社区医疗)。

近年来,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新词语应运而生。生活方式的变化给英语带来了无数新词,节假日人们常去pedestrian mall(步行街)购物,multiplex (多厅影院)欣赏电影大片,又可在home cinema 或home theater (家庭影院)观赏action film (动作影片)。既可去fitness center(健身中心)做aerobics(有氧体操)或rhythmic gymnastics(韵律体操)、stretching (扩胸)、tread milling (踩跑步机)、stair mastering (攀梯),也可去进行水上运动:surfing(冲浪)、jet-skiing(高速滑水)、board sailing(风帆冲浪)。更有喜爱冒险的年轻人尝试extreme sports(极限运动)、bungee jumping(蹦极跳)、rock climbing(攀岩)、extreme skiing(极限滑雪)、ski surfing (特技跳伞)以及peak bagging(登峰)。

全世界的人们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eco-awareness(生态意识)日趋加强,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新词语,如air qualityindex(空气质量指数),eco-activist(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的人),eco-community(生态群体),eco-disaster(生态灾难),ecocide(生态灭绝),eco-crisis(生态危机),endangered species(频危物种),environmental crime(环境犯罪),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green house effect(温室效应),ozonehole(臭氧空洞),white pollution(白色污染)。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人们发明并开始使用 alter native fuel(代用燃料),bio-diesel(生态燃料)或 super-unleaded(超级无铅汽油),使自然资源能够sustain able use(可持续利用)。

2.外来新词大量涌入

英语是一种世界性语言,除了美、英、加等国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国家之外,还有印度、加纳、牙买加、新西兰等55个国家和地区把其作为官方语言,更有中、俄等10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首选的外语。因此,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外来词汇的加入大大地扩大了词汇量。而在世界文化不断融合渗透的今天,外来词汇更是丰富了英语词汇,并且随着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有更多的外来词汇被带入了英语词汇。据统计,有120种语言成为当代英语词汇的来源,几乎每个国家都能为英语提供新词。

中国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受到了世界的瞩目。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译借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英美报刊上,这其中就有the 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one country,two systems(一国两制),open-door policy(开放政策),special economic zone(经济特区),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经济开发区),Administrative Region(特别行政区),the 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eight honors and eight disgrace(八荣八耻),等等。

从其他国家引入的新词也不少,如从日语引入的新词sumo (相扑),geisha(艺伎),karate(空手道),karoshi (过劳死)等;从法语引入的新词du jour(当日特色菜),baquette(法式面包),cure牧师,champagne(香槟);从俄语引入的perestroika(改革),glasnot(开放);从意大利来的cappuccino(咖啡);来自希腊语的charisma(感召力),nectar(花蜜;甘露),lesbian(女性同性恋者),stoic(禁欲主义),euthanasia(安乐死);印度的dahl(菜肴),等等。而从拉丁文借用来的前缀super也便成了嫁接新词的种子。Supermarket (超市),superman(超人),superanimal (超级野兽),superhero (超级英雄),superstar (超级明星),superhighway(超级高速公路),superbaby(超级婴儿)等。英语近年来还从犹太人的依地语、波兰语、俄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南非语中借用了大量的新词。这些外来新词语,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本来就已经十分庞大的词库,进一步加强了它的表现力。

3.美语影响越来越大

美国英语创立于17~18世纪的殖民时代。400多年来,美国英语经历了由伊丽莎白英语的变体到与英国英语并驾齐趋,成为主流英语的过程。现在美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对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英语在英语世界已经逐渐取代英国英语取得了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美国英语为英语提供大量新词之外,也体现在美国口音的普遍应用以及单词的拼写。

由于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迅速的发展,美国人自创了许多新词语,并且这些新词语尔后也成为世界性词汇或词组融入到英语词汇中,并被英国及其他英语国家的人和英语学习者所接受,如department store(百货公司),telegram(电报),telephone(电话),lumberjack(伐木者),advocate(拥护),antagonize(对抗),donate(捐赠),reliable(可靠的),influential(有影响的),bogus(伪造的)等词,都是在美国首先开始使用的。

美国经历了9・11恐怖袭击重创之后,许多新词语随之产生,如Ground Zero,世贸中心废墟;Let’s Roll,让我们开始行动吧!9・11事件中,美联航932次航班上的乘客和机组人员喊出这句话。9・11事件后,以前不常用的terrorist,terrorism也频繁出现在媒体和人们的生活中。

美国的发音方式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英国人们,尤其是年青一代以模仿美国发音为时髦。如他们喜欢把record仿照美国发音念成 ['rekrd],也常学着美国人把许多词的重音移到第一个音节,如magazine、research、cigarette等。再如,把necessarily 念成neces sarily,也是受美国英语影响的结果。英语语言学家吉姆森(A.C.Gimson)在他的专著《英语英语导论中》说过:英国英语的发音在不列颠已完全公认了(Gimson 1978:86-88)。而在中国,几年前,中小学教材的单词无论是发音还是拼写都是英式英语,而如今大部分都是美国英语。

4.新词的口语化趋势

(1)俚语转成标准口语形式。由于人们之间交流的频繁,许多地方俚语逐渐成为普遍性的口语表达方式。如scram(急速离开),skiddo(走开),stacked(体态漂亮的),cool(极妙的)等俚语现用得较少。而have a ball(尽情做了),have had it(吃够了苦头),let’s face it(让我们正视它),get with it(注意或繁忙)均成为口语表达方式。With it(赶上时髦)这个俚语现也升级,甚至在电视重在为The New York Times 做广告时用了一句话:“If you’re not with it ,you’re without it”。

(2)行话转为普通词汇。早在几年前,一些科技方面生态及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词汇在人们看来都是术语,日常也很少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方面的词汇越来越多地已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data processing(数据处理),artificial intellingence(人工智能),multimedia(多媒体),home pape(主页),computer virus(计算机病毒),chemical ecology(化学生态学),ecogeography(生态地理学),genetic engineering(遗传工程学),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地质技术工程学),mechatronics(机械电子学),social ecology(社会生态学),space biology(宇宙生物学),等等。

电视界提供的不少专用词语已成为日常生活用语,如bloom原指“刺目的目光”,现意为“开花”;ghost原为“叠形”,现为“鬼魂”;rain原为“电视屏幕上的干扰雨点”,现为“下雨”。戏剧界中使用的不少术语也已渗透到日常用语中,如deadpan(面无表情),double take(一种开始是怔住后来恍然大悟的反映),lay an egg原指演出失败,现泛指引不起听者的兴趣。体育界也有不少术语现在也为人们所接受,用来表达日常生活的内容,如play ball原指棒球赛中在紧急关头代打球,现指“合作”;neck and neck原指赛马中并驾齐驱,现用于日常生活中表示“竞相”;straight from the shoulder 原为职业拳击用语,现在作“直言不讳”解。

5.新词的简洁化特征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总是在最段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因此英语新词的形式趋向简洁化。英语新词简洁化的趋势,体现了西方现代社会人们求简的心理。英语新词的简洁化最主要体现新词的缩略形式。现代人讲究效率,缩略词用得越来越普遍。可以说,只要有新词出现,就一定有缩略词。缩略词的影响之大,广见于各种英语报刊,英语口语,英语世界。

首部缩略,例如:suburbsburbs,aeroplaneplane;caravanvan;periwigwig;

尾部缩略,例如:advertisementad;dormitorydorm;kilogramkilo;JapaneseJap;celebrity celeb;cigarettecigg.

中部缩略,例如:influenzaflu;refrigeratorfridge;detectivetec;assistantasst;departmentdept.

首字母缩略,例如:audio visualAV; 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closed circuit TVCCTV;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VIPvery important person.

短语缩略:AKAalso known as;ASAPas soon as posible; P&Ppostage and packing.

拼缀:smog=smoke+fog;dawk=dove +hawk;transistor =transfer +resister;modem=modulator +demodulator; motel= motor+hotel.

网络词语的缩写也层出不穷,这些新词大多是对原词的缩略,因为这样能够节省击键的次数,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如,用u来代替you,你;用ur来代替your,你的;用r代替are;用JK表示just kidding,开个玩笑,等等。英语网上聊天也有很多常用的缩略语,如BRB:be right back (马上就回来);PMFJI:pardon me for jumping in (请原谅我突然加入);what’s your als?(你的年龄、性别、住址)。

6.英语新词大量输出

英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词汇来源于外来词,这说明借词对英语词汇有很大的影响。同样地,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随着国际活动的深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大量的英语词汇随之涌入了到其他语种,其数量之大,程度之深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了与外界的接触,海外的新文化、新思想、新科技和新产品如潮水般涌入了中国大陆,伴随而来的是这些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词语作为外来词大量进入现代汉语,尤其英语词汇。以下是近年来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社会用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英语新词汇。如有直接使用原文型的,NBA,BASIC语言,CD,VCD,DNA,IQ,OK,TOEFL,XO,W.C,UFO,CPU等,这些词都是直接出现在汉语书本中的。还有音译型的,如奔驰,雪碧,迷你,的士,迪斯科,拷贝,尼龙,布丁,可口可乐分别是英语中Bonze,Spring,Mini,Taxi,Disco,Copy,Nylon,pudding, Coca-Cola的音译。

日本一向对外来词持比较容忍的态度,现代日语词典的词条中外来词占60%,其中绝大多数来源于汉语,6%左右来源于西方语言,主要是英语(Backhouse,1993:74,76)。英语词汇占现代日语词汇的7・29%,仅次于汉语(Loveday,1996:41;转引自Winford,2003:32)。最近几十年来,英语,尤其是美国英语,成为日语中外来词的主要来源,在每年修订的新词词典中有60%~70%的词汇来自英语。アクセル:(accelerator 汽车的加速机),アプロチ:(approach),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professional 专业),アラブ(Arab: 阿拉伯),アンコル(encore:要求重演,再演奏一次),ステイカ(sticker:可张贴),ジパ (zipper),アワ(hour:时间),等等。

英语对法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近现代。尽管法国也有自己的词汇,很多法国人更喜欢直接用英语。虽然法国对英语有抵制,法国权威语言机构创造了一系列的法语词汇以取代英语词,但在科技方面,法国的许多科学家的科技论文大多数都用英语发表。

同欧洲的其他地区一样,英语对芬兰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影响也在逐步加大。从20世纪80年代起,芬兰兴起用英文给公司和产品命名的风尚,英文名给人一种时髦和现代的感觉,这种风尚在很多国家的商业界广为传播。

三、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当代英语新词覆盖了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及时客观地反映着变化中的世界。外来词汇不断增加;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使得其在语言文化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词汇越来越体现简洁化和口语化,并且对他国语言的渗透能力增强。近几十年来英语出现大量的新词新义,这些与日俱增的词汇使人们的语言表达内容更丰富,更能满足人们社会生活交际的需要。英国语言学家马利奥・佩(MarioPei)在《2061年的英语预测》(Englishin2061:AForecast)一文中写道:“真正会使 2061年的英语与今天大不相同的因素是大量涌现的新词”。而对英语词汇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培养提高语言学习者认知词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研究词汇过程中,可提高思维、文化等的认知能力。因此,把握新词的发展变化,积累新词汇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分析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更有效、更适宜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谢娅莉.英语新词汇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03).

[2]周学艺.英美报刊文章阅读精选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汪榕培.英语词汇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张维友.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汪榕培,李冬.实用英语词汇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281-285

[6]王家鲲.当代英语发展的某些趋势[J].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6).

[7]林福美.现代词汇学[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156-160.

[8]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203-208.

[9]朱喜凤.略谈英语新词的构成[J].青海师专学报,2004,(01).

[10]胡壮麟,李战子.语言学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嫁接技术教程范文第7篇

(广东省粤东商贸技工学校 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在职业学校的AutoCAD等软件教学中,现在较多地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导致任务驱动法的效率不能充分发挥。通过将任务驱动法与分层教学法结合,可以形成实践性更强的“分层任务教学法”,因此,有必要对其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 :职业教育;任务驱动法;分层任务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106-03

Auto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是美国Autodesk公司于1982年首次开发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AutoCAD的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法改良到现在的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灌注了教师的心血和智慧。笔者拟针对任务驱动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将任务驱动法与分层教学“嫁接”,改良出更符合技、职校AutoCAD及各种软件教学的方法——分层任务教学法,并对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情况进行分析。

AutoCAD的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学校的AutoCAD教学中,现在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即使用难度由浅入深的大量实例,让学生分课时逐一完成,从中学习绘图工具、绘图思路和绘图技巧。相对于以前先系统学习绘图工具,再综合绘图的传统教学方法,显得更实用和更有趣味性。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也有其局限性:一是由于学生的绘图水平不同,教学中会出现高水平的学生快速完成任务后,无事可做;低水平的学生跟不上整个班的进度,无图可画;教师在教学中疲于奔命,学生在学习中无所适从的现象。二是在任务驱动法中,学生在完成单一任务时,水平高的学生永远是分数最高的,水平低的学生永远追赶不上,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学习上的惰性。这两方面凸显的问题非常明显,因此AutoCAD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亟须做出改进。

笔者认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在AutoCAD教学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再出现一个任务几十个人做的情形。

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意味着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在AutoCAD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较大的,一般而言,男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强,但女生较细心、耐心;有些学生较早、经常接触电脑,而有些学生接触电脑机会较少,计算机操作熟练度不够;有些学生对计算机辅助绘图兴趣较大,有些则不然。各人学习风格的不同,甚至是机械制图科目基础的不同等等都会导致学生学习AutoCAD时的表现有所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以上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进程及教学方法。调查显示,90%学生的能力倾向差异只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能差异,教师只要提供恰当的课堂教学,95%的学生都有可能学好每一学科,达到全部教学目标,获得优异成绩。“恰当的课堂教学”也就是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即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允许不同的学习进度,达到教学目标。如果没能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会使天分较差的学生越学越没信心。现行的AutoCAD教学注重面向全体,往往搞大家齐步走而难以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那么如何因材施教呢?笔者在长期的AutoCAD教学中,从使用传统教学法,再到任务驱动法,深深地体会到这两种方法的弊端,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了分层任务教学法在AutoCAD的应用技巧。

AutoCAD分层任务教学法简介

分层任务教学法是指在使用任务教学法时,通过对学生、对任务的分层,使高水平的学生完成较困难的实例,低水平的学生完成较简单的实例,使低水平学生通过大量的简单实例,掌握AutoCAD的使用,然后循序渐进地学习更高难度的实例;高水平的学生也可通过大量的高难度实例提高自己的水平。然后采取不同层次实例的数量和分值的调控,实现不同水平的学生成绩不至于差别太大,使低水平的学生觉得自己多做图便能迎头赶上,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

分层任务教学法的实施

分层任务教学法,是在AutoCAD教学中承认学生的学习天赋有差异,使用对学生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令学生能最终实现自我水平提高,完成AutoCAD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使用基础就是将学生和教学任务分层次操作。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教学的流程

AutoCAD的传统教学流程一般是:绘图工具讲解教师实例示范学生操作绘图工具讲解较复杂任务教师示范学生操作绘图工具讲解困难任务教师示范学生操作综合练习。

AutoCAD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流程一般是:简单任务教师示范学生操作较复杂任务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困难任务教师示范学生操作综合练习。

AutoCAD的分层任务教学法流程一般是:多层次任务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多层次任务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多层次任务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多层次综合练习。

(二)教学任务的分层

教学任务的分层有两种,一是不同实例的分层,二是相同实例的分层。

不同实例的分层是指对多个不同难度的实例进行分层,使用的是字母分层法。一般而言是通过图形的难度进行分层。具体方法如下:

“D”级:使用简单绘图工具、不要求精确绘图;

“C”级:使用简单绘图工具、原图尺寸明确详尽;

“B”级:使用较复杂绘图工具、原图尺寸较详尽、部分尺寸需计算;

“A”级:使用的绘图工具较多、尺寸需思考及计算、综合性较强;

“S”级:项目级实例。

相同实例的分层是指在同一实例中,通过不同的要求进行难度分层,同样使用字母分层法。一般而言是通过操作的难度进行分层。具体方法如下:

“D”级:绘出大部分图形;

“C”级:精确绘出图形;

“B”级:精确绘出图形并进行标注;

“A”级:精确绘出图形并进行标注,图形完整无缺陷或极少缺陷;

“S”级:精确绘出图形并进行标注,并能对二维图形进行三维处理,实现“三视图”等。

此处任务的分层只供参考,具体打分标准可在教师备课时灵活掌握。

(三)分层任务的和控制

进行分层任务时,可视情况使用图片或DWG文件等形式,如绘图任务可使用图片形式,而标注任务可使用DWG文件形式,但都须清楚注明任务的目标、字母等级和分值,相同实例分层要注明不同要求的等级和分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任务目标的了解和对自身情况的把握。

准备阶段 教师备课,对下节课要讲的实例进行分层。可以用单个实例进行分层,也可以使用多个实例分层。例如,在讲授“AutoCAD图层工具”时,可使用单一实例“法兰盘”,把操作步骤“图形文件分图层制作”为“C级”、“分图层标注”为“B级”、“分图层添加文字和表格”为“A级”,进行单实例分层;也可使用多实例分层,如实例1“端盖”(分图层制作,“C级”)、实例2“摇杆”(分图层标注,“B级”)、实例3“拨叉”(分图层添加文字和表格,“A级”),让学生自行选择学习难度。

任务 在课上使用课堂教学软件如“红蜘蛛”,将任务下发到学生机,教师对任务说明和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讲解时需注意说明任务的难度、分层标志和相应分值,并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程度进行选择。如有必要,也可视情况在个别任务中附较详细的操作步骤,并相应降低该任务的层次。

作业回收和评分 学生完成后,将学生作业进行回收并批改给分,如需鼓励学生积极竞争,则可视情况对学生进行评级,并及时制表进行公布。成绩进步较快的学生,可鼓励其尝试更高难度的任务。

(四)分层任务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每次都那么多任务,都要教师讲解,怎么讲得完 在学习初期学生普遍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可采用相同实例分层法,对同一实例进行分层,使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做难度较高的操作,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做难度较低的操作。教师只需对一个实例进行讲解,工作量并不大。到学习的中后期,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教师只须讲解每节课的例行任务(相同实例分层),其余分层任务给学生自由选练即可。

学生怎么知道自己该选哪种难度的任务 不同层次的任务有不同的分值,对相同的实例,学生只做自己会做的,拿对应的分数。对不同的实例,学习初期,教师可在实例图上注明该图应使用的工具,使学生了解自己是否能绘制该图,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

由于任务的分值不同,任务越难分值越高,会不会导致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数差距越来越大 这个可由任务的数量加以控制,分值高的任务数量少点,分值低的任务数量多点,让水平较差的学生多做几个图,分数差距就能控制。

出现高水平学生做很多简单的图换取分数的情况怎么办 从分层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情况来看,一般水平高的学生并不屑于画简单的图,总是殚精竭虑绘制难度较高的图,教师可适当地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强化学生的这种心理。而对极个别好胜心较强、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教师可与其谈话进行教育,明确其学习目的,并可在后续的课程中,对其单独一些较有挑战性的任务,转移其学习兴奋点。

要准备多少实例用于 准备的实例并不需过多。只是对原教学计划进行适当扩充(由普通中技教材实际教学使用的约15~30个实例扩充至约20~40个实例)。因为初期只是对单一任务的分层,中后期每次课可将上次课的实例重发一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大概每次课一到两个新实例即可。

从实践情况来看,分层任务教学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因学生的天资区别、计算机熟练程度不同而导致的AutoCAD教学中的种种难题,解决了任务驱动法教学不够细腻和精准的问题,又不至于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极大地改善了AutoCAD教学,为其他学科使用分层教学法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范例。

参考文献:

[1]沈韬,倪志刚.初中“走班制”分层教学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增辉.浅谈层级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2(2).

[3]程绪琦,等.AutoCAD2010中文版标准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朱健.分层教学法在职业中学的实施研究[J].职业,2013(6).

[6]陈文娟.探析高职院校实施分层教学法[J].科技信息,2013(2).

嫁接技术教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国动画;日本动画;市场意识;视听语言

[中图分类号]J2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6-0087-02

从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在法国诞生开始,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动画已经成为能为本国带来经济增长点的现代产业,美国和日本在近十年来,又连年推出年度动画大片,其巨大的投资、精美的制作深深地吸引了我国越来越多的成人和小孩。相比之下,我国动画在经过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这两个发展之后,进入了产出的低谷期。近年来,随着美国和日本动画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及创意产业的兴起,中国的动画人逐渐意识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振兴动画产业也就成为中国动画人谈论的焦点。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在动画方面取得较大成就的日本,以理顺中国动画发展的思路。

一、 中、日动画的发展现状

由万氏兄弟1941年制作并公映的《铁扇公主》,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曾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其后被盛赞的“中国动画学派”创造了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且构思巧妙、趣味高雅、形象动人的优秀作品,如《小蝌蚪找妈妈》、《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天书奇谭》、《阿凡提的故事》等,其中融入了许多中国的艺术种类――木偶片、水墨片、剪纸片、泥塑木偶片、贴纸动画片、拉毛动画片等;尤其是采用中国画技法并曾经引起国际动画界注目的水墨动画片,如《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其墨色浓淡把握得十分恰当,画面整洁且富于韵律感、层次感,创造了一种别具特色的动画形式,使得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是,在现当代,中国的动画发展进入了低谷,作品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同时,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乘虚而入,几乎成了我国少儿观看的主流动画。

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日本,动画作品非常少,制作规模也很小,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漫画为根基的日本动画开始迅猛发展,以1956年大川领导并成立的东映动画株式会社为标志,从手冢治虫开始,日本漫画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许多经典漫画被搬上了荧屏,如《铁臂阿童木》等。其后,80年代传入我国的日本动画也成为这一时期青少年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如《聪明的一休》、《花仙子》等。最让世界为之瞩目并在世界级影视大赛上频频获奖、被誉为“动画诗人”宫崎骏的作品,如《风之谷》、《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龙猫》、《天空之城》、《幽灵公主》、《魔女宅急便》、《再见萤火虫》等影片。现在,日本动画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动画特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成为了日本强大的经济支柱之一,甚至有人把动漫看成了日本的一种文化。

二、市场意识之比较

为什么中国动画比日本起步早,现在却反而落后于日本呢?这是否与经济文化体制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么经济文化体制到底对我国动画的发展有多大影响呢?为什么曾经成为中国动画骄傲的水墨动画片就不能为中国动画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呢?为什么中国就没有自己的卡通明星呢?

究其原因,当代中国动画发展相对滞后与其发展定位不无关系。中国动画的定位主要在两点:一是注重艺术性;二是注重教化作用。我国以前的动画片主要注重其社会影响力和艺术影响力,几乎不考虑市场因素,最终也就没有为动画的大投入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以前的中国动画片往往只有大量的经济投入,而没有经济回报,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在影片放映之后,动画形象也就随之消失了,更没有衍生产品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另外,我国以前的动画片考虑的受众主要是儿童,这就失去了很大一批观众,青少年对国产动画失望之后,转而观看美国和日本的动画大片。美国动画片也强调教育意义,但他们的做法没有中国动画那么直白,在美国动画片中,哲理通常是隐含在故事里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被提升到了第一位。同时中国动画的题材选取较狭窄,好像除了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这类教化作用很强的题材外,就再没有新意了,对于青少儿更喜欢的魔幻片、科幻片及反映平常生活的影片则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是粗制滥造,并不能引起大众的注意。

然而在日本,漫画不仅仅儿童在看,成年人也非常喜欢看。在日本的出版物当中,有40%属于漫画作品类,漫画杂志达到了350多种,平均每天有25种漫画单行本问世,仅2001年,日本发行的漫画杂志就达15.9475亿册,单行本就有7835亿册,纯利润5864亿日元,相当于350亿元人民币。在日本,漫画的发展继而带动了动画的发展,使之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日本动画产业的一般流程是:漫画杂志连载漫画单行本电视动画剧场版动画授权衍生。日本动画在题材上可谓独树一帜,我们可以看到战争、冒险、魔幻、科幻、童年的回忆等,动画的表现力被充分挖掘,被作为无所不包的创作方式参与各类题材。

三、视听语言的比较

动画是什么?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关于动画的论断是:动画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而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这几乎是所有动画教科书的“标准答案”。

建国初期,我国老一辈艺术家将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借鉴嫁接到了动画中,创造出水墨动画片、木偶片等动画风格。这些动画片作为艺术品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按照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的论断,我们的动画产业就走错路了。

《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影片虽然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这只是艺术家眼里的精品,是创作主体对自己艺术理想的实现,作品并没有考虑动画接受主体的感受及其接受主体的年龄、兴趣、爱好、性别、文化差异、艺术修养、观影经验与观影期待等。总体来说动画在色彩上的视觉冲击并不强。

日本动画强调复杂造型、简单动作,它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所注重的并不是弹性、惯性等迪斯尼式的动画语言,而更多的是讲究的镜头、画面、光影、声音、音乐,还有令人炫目的视觉效果。尤其是日本电视动画,极其重视视觉愉悦效果:人物造型唯美、画面构图得当、背景衬托主体、背景本身具有可视性、画面细节刻画到位。日本动画中的人物造型都被进行了唯美的夸张变形,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观念,更符合观众的欣赏心理和欣赏美学;人物和背景的关系也非常有技巧性;人物的色彩纯度比较高、搭配和谐,背景色彩相比人物色彩较灰暗,使人物很容易从背景中脱颖而出;光效比较明显,几乎每幅画面中都有光源并且都能看出光源的位置。日本动画还非常重视声音的传达,有众多专门的配音人员和作曲人员,如宫崎骏就有专门为自己动画配乐的作曲家久石让。此外,我们还能发现日本动画中经常出现特效,使画面更加唯美。

动画是技术的产物。当今,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动画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全新变革,昂贵的赛璐珞片牢固的首领地位正在被数字动画所冲击,迪斯尼已经全面进入了三维数字动画时代,《虫虫危机》、《玩具总动员》、《汽车总动员》、《功夫熊猫》等三维动画片相继问世,尤其是《功夫熊猫》的上市,对中国的动画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近几年,世界动画出现了重大的变革,flash和三维动画逐渐成为全球主流商业电影形态之一,迪斯尼公司甚至将三维动画作为其动画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几部较成功的影片,如《魔比斯环》、《喜羊羊与灰太狼》,尤其是后者,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我国的电视动画已经走在了影院动画的前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近半个世纪的落后局面并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够有所成就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相信中国的动画产业最终也会像美、日一样形成一个完善、健全、积极的大产业链。

[参考文献]

[1]吕新欣.MAYA高级角色动画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冯文,孙立军.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邓永坚.光与材质的视觉艺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