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常见的心理辅导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直接群体。 班集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度低、班级的凝聚力认同感差、师生缺乏良好互动、班集体运作能力差等。如何解决当前班集体建设面临的问题成为教育研究者探讨的课题。
团体心理辅导已不仅仅应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被广泛运用在高校其他学生工作中。北京大学已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创新高校德育课程、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形式、完善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引入班级建设中。以整个班集体所有成员作为团体辅导对象,以班级团体的力量与资源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班级建设中的可行性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情境为平台,借助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为学生成长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具有适用面广、耗时短,效率高,收效好等特点[2]。
(一)班集体的共性心理需求为班级建设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奠定基础。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年龄相当、社会经历大致相同,班级成员的认知发展状况处于同一水平,所面临成长中的问题困惑和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心理需求的相似性为团体心理辅导奠定基础。而且,班集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个体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符合群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对于一个班集体,个体成员之间要求遵从一定的规范和价值取向。班集体的这些特点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促使班级建设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常以游戏活动作为载体,形式轻松活泼,而青年学生爱模仿、喜合群,从众心强,易受团体成员影响,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在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开展并深受大学生欢迎。另外, 团体心理辅导还为学生提供一种特定的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借助团体本身的力量来学习某种生活经验或改变某种不良行为,并获得有益的集体生活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常在200人左右,若按照问题管理,找“问题学生”谈话的方式来进行班级建设和管理,辅导员的工作将是非常繁重的。团体心理辅导以预防和发展教育为主,通过构建安全、良好的沟通氛围,能较好的解决学生面临的发展问题。团体融洽的人际关系气氛能减少对立气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班级建设中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类型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应根据班级建设目标,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高职院校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任务不同,则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和方案也应不同。
(一)一年级班集体建设中可开展的的团体心理辅导。大一新生离开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来到大学校园,大学所有的一切都很新鲜,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充实地度过大学三年成为大多数人的问题。新生所面临的问题具有暂时性与共有性,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引导,是高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大学新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团体凝聚力。
根据大一学生的发展任务和心理特点,笔者曾组织开展过 “我的大学我的家”、“我们在一起”、“牵手你我他―人际交往团体” “自信心训练营”等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帮助大一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二年级班集体建设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二年级学业负担有所增加、人际关系相对复杂,情感困惑更加突出,专业与理想的矛盾逐渐加剧,学生的心理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如何有效组织学习,正确处理学习与兼职的关系、如何处理恋爱与性压力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的人生我规划”“恋爱心理辅导” “学习能力提升团体辅导” “领导才能提升工作坊” 等团体辅导活动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明确人生的目标,学习处理恋爱情感问题。
(三)三年级班集体建设中可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三年级学生主要面对的是就业问题,就业过程引发的焦虑、挫折等情绪问题也普遍存在。还有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和升学的双重选择。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就业过程的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生存选择能力。“应对就业焦虑团体辅导”“就业能力提升团体辅导”“越压越有力―压力管理团体训练”等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和抗挫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胜利完成就业过程。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也可以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类型来设计。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如下六方面常见的心理问题:(1)自我统一性混乱,缺乏职业规划的问题;(2)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差的问题;(3)学习动机水平低的问题;(4)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问题;(5)性心理问题;(6)生命意识问题。设计者们可依据班级学生表现出的主要问题类型,设计相应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四、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团体辅导方式,其理念与操作方法有别于团体辅导,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借鉴西方的团体辅导理论,也要结合中国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注意做好被辅导班级学生的沟通工作,让学生有知情权。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是自然班级的全体学生,不是通过招募或甄选确定的自愿参加者,对团体辅导的目标和内容安排没有足够了解,容易对团体辅导产生消极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参加了班级团体辅导。最常见的抱怨是“我们又没有心理问题,为什么让我们参加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结果是学生不但不合作,还产生了抗拒和消极抵触情绪。百拇医药
基于此,在实施班级团体辅导前,教师应该向学生宣传与普及心理辅导知识,让学生了解并作好接受辅导的心理准备。教师可以首先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知道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是什么,班级团体辅导的方式、团体辅导的大致过程,辅导的功能、班级成员在辅导中的基本交往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教师还可以回放一些以往学生参加团体辅导的录像及照片,讲述以前参加团体辅导后一些学生的变化、进步与成长,从而激发学生参加班级团体辅导的兴趣。团体辅导的主题可以由辅导员和学生商讨确定,这样能更大程度上获得学生的配合。
(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不只是一次次游戏。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辅导活动设计的主题应该围绕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及需要。辅导主题确定之后,借助心理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纸笔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内心世界的探索,思考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反思自己的成长,促进人格完善。游戏只是团体辅导的方式之一,团体辅导更注重游戏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以及行为训练过程。
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于对辅导主题的把握和设计不够到位,易出现团体辅导流于游戏形式,甚至是辅导主题依附于游戏内容和形式,这样学生就容易出现疑问“为什么老师要我参加这样小儿科的游戏呢?”、“感觉这些游戏都很有趣,很好玩,可是除此之外我感觉没什么要分享的。”这样的辅导效果是差的。
关键词: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心理辅导含义及内容
(一)学校心理辅导内涵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教育者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给大学生以合乎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行为,增强社会适应,做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学校心理辅导内容
1.学习辅导
大学生在学校的重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学习动机、学习成就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学习辅导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与学习习惯进行训练与辅导。
2.人格辅导
这里的人格是指与个人对己、对人、对事方面的个性心理品质。它着重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的自我调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沟通,以及群体协作技能进行辅导,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
3.生活辅导
它主要是通过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日常生活技能辅导等,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这对于大学生将来获得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具有潜在的影响,同时对他们发展个性、增长才干、提高学习效率也具有有力的迁移作用。
4.生涯辅导
升学与择业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事关个人前途的重要事件。生涯辅导是为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职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为今后顺利踏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但少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时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分裂。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上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心理困扰直接导致了诸如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心理障碍,长期处于心理障碍状态的大学生极易出现精神分裂。
(二)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第一,社会方面。社会方式的巨大变化、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大学生陷入迷茫和焦虑;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加速了信息的流通速度和复杂度,大学生容易因此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沉迷虚拟网络;大学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也容易引发焦虑。
第二,学校方面。一方面,作为大学生与教师、同伴之间的纽带,课堂活动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课外活动又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推到另一个高度,制约着大学生的发展。
第三,家庭方面。家庭的成长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将对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家庭结构健全、家庭和睦下的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人际交往上表现良好;反之,如果大学生成长于紧张的家庭关系中,则其可能存在自暴自弃、难以与人相处的问题。
第四,自身方面。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个人身体素质、个性、心理素质与情绪。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都是源于大学生自身未能正确认识自己,以致于长期受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个性严重缺失。
三、基于心理辅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校教育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把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矫正摆在同等位置,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形成以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只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在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及时诊断常规心理问题,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是高校教师,主体是大学生,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想方设法让大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互相尊重。高校教育者应该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不侮辱、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大学生,使其健康学习、健康发展;大学生也应该尊师重教,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展与教师合作的能力。
第二,以爱与责任为宗旨。高校教师应该恪守爱与责任的宗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健全自身职业道德;大学生也应该承担起社会给予的责任与义务,认识自身心理发展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矫正自身心理问题。
(三)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大学生与集体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集体教育中完成,同时,教育者又需要根据每个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个体辅导。所以,我们可以将心理辅导分为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他们的辅导方法主要有行为改变术、认知疗法和来访者中心疗法。行为改变术主要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原则,改变大学生行为,包括良好行为的增进,以及不适当行为的矫治或根除的方法;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大学生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则是通过为大学生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气氛使大学生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展自我潜能并且回归自我,以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
(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发展都只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外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本人的自我调适能力。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控制好自身情绪,以稳定的情绪情感为人处世,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定期培训,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心理调控方法。
【参考文献】
[1]潘石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2):12-13.
[2]韩继莹,钱宝山.浅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4(1):56-57.
[3]刘鹏飞.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110-111.
不少的学生一进入高中,不同程度地感到物理实在难学。他们或因学习态度不端正,物理基础差,又不愿学,表现出自卑、孤独等心理特征;或因物理思维能力差,思维方式少,学法不当,学习压力太大,自我期望过高,又不善于求助于老师和同学,很难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表现出对物理学习和考试焦虑或恐惧的心理特征;或因不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自私、自傲,经受不起挫折,物理学习如同走钢丝,表现出脆弱的心理特征;或因受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的负面影响,对学习物理的作用感到迷惘,表现出个性心理结构不稳定的特征……而产生不同的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物理教师若不及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心理辅导,将会导致对他们物理教学的失败。
二、制约物理学习心理辅导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物理学习心理辅导一般必须遵循心理咨询原则和心理教育原则,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准确的内容,恰当的组织形式,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而这些因素之间既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和互补性,又具有一致性,共同制约学习心理辅导工作,使之为物理教学服务。此外物理学习心理辅导的教育与咨询途径之间,各种组织形式之间,实施学习心理辅导的各种方法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比如:交流是了解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基础,是学习心理咨询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是形成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可使学习心理辅导充满生机和活力;熏陶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的活教材;自律是学习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确定的学习心理辅导目标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内容必须服从目标,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并选好与相宜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教师必须讲求策略,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才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辅导策略
1、面向全体,兼顾差异,突出重点。教师辅导的目标应是使全班学生都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的物理学习心理辅导必须面向全班学生。首先消除全班学生共同的学习心理障碍,再消除个别的、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例如:或因环境原因,或因家庭原因,或因物理教学内容本身的原因,普通班有很多学生都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我经了解、分析、调查出主要原因在于认为能走进重点高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考大学是迟早的事,现在好好地玩耍一阵再说。我首先讲清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物理学习有很大不同,如表现在知识点多,容量大,重在理解应用等等,以团体辅导形式和交流为主,通过心理咨询途径开展讨论、调查、访问等活动,引导、协助学生处理好玩耍与学习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然后再针对其他最需要辅导的对象,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
2、端正心态,定好角色,选准目标,科学辅导。 辅导者不是医生,而是被辅导者的老师,接受辅导的学生也不是病人,而是有高中物理学习心理困扰或其他障碍的正常人,两者间是师生关系。教师开展辅导时须遵循心理咨询原则及心理教育原则。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和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和谐的学习心理辅导氛围,善于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工作,能动地激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我,找回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使学生的本我为物理学习提供必要的原动力,诱导学生的自我既禀承超我的要求,又汲取本我的力量,从而适应学习,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应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去除霸气,尽量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沛的精力,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对准合适的辅导目标,选择恰当的形式和方法,认真策划,精心组织,适时引导。要行之有效,张弛适度,持之以恒。例如:辅导后进生时,首先要接纳他们,理解他们,更加关心爱护他们,并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选择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他们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教师交流,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接着再用实践法、熏陶法,及时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和考试的策略,用自律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心理团体 团体发展 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01-02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由团体动力来看,心理团体是由一定数量的成员组成,全体成员具备较好的团体意识, 有能力在相同的方式下运作,彼此互动相互影响,去达成共同的心理建设目标。也就是说,心理团体是有组织、有次序、彼此相互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朝向同一目标、并持续进行情感和心理互动的两人或以上的结合体。心理团体包含领导者和普通的团体成员,团体的规模应该适当.控制,成员的数量一般控制在10人左右。
根据上述定义,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在两人或以上的结合体中,有组织、有次序、彼此相互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朝向同一目标、并持续的团体互动行为。
二、完整心理团体发展的不同阶段
根据团体发展理论,心理团体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三个大的阶段,包括:团体开始前阶段、团体发展中阶段、团体结束后阶段。团体发展中阶段又包含五个小的阶段:团体的初始、转换阶段、凝聚与和谐阶段、工作生产阶段、巩固结束阶段。以下主要介绍团体发展中的五个小的阶段的特征及主要任务。
(一)团体的初始――定向与破冰阶段
在团体开始之初,作为团体的领导者应该向团体成员明确团体发展方向,引导开启团体的“破冰之旅”。在这个阶段成员之间需要彼此认识,确保所有的团体成员参与到团体的互动作用中,以避免有人会感到被排斥。要澄清团体目标,建立团体规范,作为领导者应该适时表达团体预期和希望。创造安全、信任的关系,从而帮助团体成员坦露他们对团体中所发生的内容的想法和感受,开诚布公地解决团体成员们的担忧和问题。
(二)转换阶段――冲突或者抗拒处理阶段
转换阶段领导者和成员之间,以及成员和成员之间都可能存在冲突,部分成员甚至出现抗拒心理。领导者在这个阶段应该以同理心主动接纳成员的负向情绪,同时要引导成员意识到自己或者他人负向情绪的存在并学习接纳,同时还应该鼓励成员直面并认识自己的焦虑,帮助成员面对自己的防卫,并将之转化为建设。此外,这个阶段团体成员还可能出现挑战行为,作为领导者应该直接而坦承面对,并积极处理成员的挑战行为。
(三)凝聚与和谐阶段――以团队精神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阶段
团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凝聚与和谐,这个阶段对于团队精神的形成至关重要。领导者通过鼓励成员彼此尊重与关怀,鼓励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等方式,提升团队精神,为接下来的工作和生产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四)工作生产阶段――以成员之间的完全接纳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团体的工作和生产是以成员之间的完全接纳为前提,这与之前三个阶段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完全接纳的接触上,领导者应该协助成员从团体经验中认知重建,帮助成员把领悟化为行动,鼓励团体成员尝试新行为,倡导成员互相帮助。
(五)巩固结束阶段――所有成员需要面对分离的阶段
巩固结束阶段也是团体发展的最后阶段,成员在这个阶段需要面对分离。领导者应该主动处理离别的情绪,在帮助成员整理学习成果的同时,应该协助成员做好预备,去适应外界实际的情境。如果存在未完成的工作,应该及时处理,查漏补缺。在这个阶段,团体的领导者可以采取回顾与祝福、继续提供学习或更进一步服务的资源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三、团体发展理论在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中的运用
成熟的心理团体必须经历上述三大阶段,只有在成熟的团体中,效果才能更好的实现。然而完整的心理团体发展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使得团体心理辅导达到预期效果,则要按照团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团体心理辅导正式开始以前,合理安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针对每个阶段的问题,结合实际灵活调整,并运用相应的方法、手段来支持和辅助化解。
(一)团体发展理论给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带来的启示
首先是由于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所面对的主题五花八门,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所面临的群体也完全不同,每个群体中的个体情况更是不尽相同,因此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可能会经历相对较长的过程,有的团辅方案甚至长达一年以上。其次,高校团体心理辅导需要有详细的策划,策划要在遵循团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根据主题和对象的差异确定有针对性的、较为完备的方案。甚至需要对诸多细节进行提前的考量,包括团体心理辅导的次数、每个阶段的次数、每次的时间间隔等,同时结合实际进行不断调整,不能完全照搬。再次是要设定明确的目标,一方面是要有总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将总体目标划分到每个阶段甚至每次团体心理辅导中去执行和实现。目标也可以随着团体进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有所调整。
(二)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发展各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处置
1.团体形成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处置
在团体形成前领导者遇到的常见问题可能包括:有被迫参与一个团体;没有获得关于该团体性质的充分讯息;处于消极被动之中,对他们想要或希望从这团体中所得到的东西没有任何的想法。领导者针对在团体辅导开始前出现的常见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处置方式如:建立一份明确的书面计划,以建构一个团体;向有关的权威人士提交这份计划书;公告这一团体,以便向未来的团体参与者提供较多的资料;进行团体前会谈,以完成筛选和适应准备的工作;遴选并会晤协同领导者;安排一次预备性团体活动以便相互熟悉,说明团体的基本规则等。
2.团体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处置
团体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主题转换太快;主题不是成员的兴趣或需要;焦点只集中在其中的一两位成员;把焦点停在对团体进度落后者身上;领导者不足或过分的主导等。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领导者应该进行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包括总的主题是什么,每个阶段的主题是什么,主题背后蕴含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困难预案以及应采取的必要方法等。第二是如何处理与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如何认识团体成员个体差异,如何公平的对待不同特质的团体成员,如何调动部分团体成员的积极性,如何利用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助与互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等。第三个方面如何加强自身的领导力和使用自己的影响力,包括如何培养和拓展自身在心理团体中的领导力,如何适度的、适时的运用自身的影响力等。
3.团体辅导结束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置
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只是团体发展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个人心理成长的结束,团体成员可以通过寻找自我增强的方法,以寻求继续发展。这个阶段利用好了,可以巩固团体心理辅导的成果,促进个人发展。因此帮助团体成员克服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有助于个体心理的继续成长和心理问题的解决。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无法运用所学于生活中,而感到沮丧并贬低团体的价值;对自己维系新行为有困难;或者不去主动运用在团体中所学习的新技巧等。
作为团体领导者,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阶段性的提供个别晤谈;进行追踪观察活动或个别晤谈,以评价团体的影响活动;以及为团体成员提供进一步的资源和帮助等。
参考文献:
[1]蒋静.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72-73.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57-0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79.8%),然后依次向母亲(45.5%)、同学(38.6%)、恋人(30.9%)、父亲(22.5%)倾诉,选择向心理咨询师倾诉的仅占3.2%。对于目前高校专任心理咨询师匮乏,要缓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与困扰紧靠心理选修课、心理讲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学校多级心理危机预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与完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定义
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尽量少或者不给建议,提供倾听、支持及其他帮助的过程。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因此,有时它又被称为准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onalCounseling)。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主要以倾听为主,是辅导员给予被辅导者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不涉及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的干预和处理,因此具有非专业性的特点;朋辈心理辅导员与普通同学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同学之中的的心理问题,他们比老师发现得早,干预及时,心理动态跟踪效果好,因此具有沟通渠道便捷,沟通时效性强的特点。
二、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
大多数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士数量不足,在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时很难做到惠及所有学生,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方式很难落到实处。在高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协助专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开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朋辈心理辅导员与受访者年纪相仿、他们的三观和生活阅历相近,具有代沟少、抵触性低、相同点多、信任度高等先天的优势。
三、探索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现有学生近4000名,涉及4个专业,107个班级,二级学院没有专业的、专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现有一名专职辅导员分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依托辅导员自身学习,更多的寻求总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专任老师的帮助开展工作。在学生基数大,专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少的情况下,严格选拔,精心培养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心理互助员为主体开展的朋辈心理教育
1.心理互助员的选拔。班级心理互助员是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基础力量。心理互助员也是班干部但又不同于班干部。对于心理互助员的选拔不能只通过民主选举这一道程序,应采取自愿为原则或经民主选举推选候选人。国际商学院在选拔心理互助员时,要求自愿报名和班级推选的候选人统一参加测试。心理测试量表为90项症状清单(SCL90)、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经测试、面试考核后任命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做事细心,心理素质较好的同学担任心理互助员,为便于开展工作,班级内可选举男、女心理委员各一名。
2.心理互助员的职责。由于心理互助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心理互助员有多重身份。向班级同学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体现了心理互助员作为宣传员的身份;组织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心理主题活动,或在班级开展心理活动体现了心理互助员作为组织者的身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心理互助员要倾听同学的心声,帮同学排解烦恼,同时加强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能够解除自己的烦恼,体现心理互助员助人与自助的角色转换;抓住心理问题高发期,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反映心理异常学生的情况,本着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上报的原则,坚持每半月报送一次《心理健康晴雨表》,每月撰写一次国际商学院学生心理动态研判。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止恶性事件发生,体现心理互助员作为信息员的角色。
(二)基于学生咨询员为主体的朋辈心理咨询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高校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想要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因此现有专职心理咨询老师数量不能满足心理咨询学生预约数量的情况成为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难题。在优秀心理互助员中选拔兴趣爱好浓,学习成绩好,心理素质佳,组织沟通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储备力量,经培训为心理咨询老师做帮手。为此可尝试在新生入学之初,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一名朋辈心理辅导员,在配备朋辈心理辅导员时尽量做到为每班配备专业对口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心理知识的宣传,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宣讲等,结合自身从入学到现在自助与助人的心路历程帮助新生顺利度过心理调试期。指导新生如何以正确的心态,科学的方法面对新生心理健康普测,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引导提高心理普查实效,确保心理普查结果准确率,减少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危机排查的工作时间损耗,使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落到实处。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的朋辈心理辅导员也可以作为该班级在校期间的朋辈心理咨询员。
(三)建立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制度,充分发挥朋辈心理互助的作用
学习培训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服务的基础。朋辈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相关辅导技能,才能积极有效地为广大同学提供服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邀请心理咨询专业老师开设有关心理咨询的讲座或课程,举办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班,并分发相关书籍进行分散自学,而后集中培训、研讨交流、巩固提高、小结回顾等方式,提高朋辈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国际商学院在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基础之上,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年段负责人,以分组的形式,组长的身份协助心理辅导员开展工作。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QQ群,方便工作布置和师生工作交流。每月召开朋辈心理辅导员例会,总结工作经验和成果,部署工作任务和要点,交流工作心得和体会,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实施心理疾病预防和危机干预。
在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讲座培训时要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新生进行新生入学心理调适、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对策等角度的教育;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方面的讲座;对毕业班学生开展如何面对就业或升学压力等方面的讲座。在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后由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各自班级开展相应的主题讲座,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宣传心理健康常识。采取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为主,观摩、指导班级团体活动为辅的方式开展团体辅导。首先由心理老师给学生心理辅导员培训,培训合格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朋辈心理辅导员给同学们开展简单的团体心理游戏、团体辅导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有效运用已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促使每个人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自省、习得新的处事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四)运用考核、激励机制促进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发展
美国管理理论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指出,要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就必须采用激励因素。因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烦恼,为此国际商学院通过设置考评奖惩机制来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督促朋辈心理辅导员不断自学心理学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考核分常规工作、创新方面,班主任和班级同学评价。每学年评选先进朋辈心理辅导员。受到表彰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综合职业能力测评中可以加分看,朋辈心理辅导员相当于学生干部级别。在各类评奖评优中,相同条件下优先考虑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工作杰出者。
一、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意义1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有助于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从而将心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一方面,心理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容易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有助于扩大心理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心理辅导员能有效将心理教育活动融入常规管理中、普及每个班级甚至每位同学。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职教师有限,进行心理咨询一般需要预约,而心理辅导员在时间安排上相对灵活,更了解本院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极大地方便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2有利于心理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与自我成长
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专业性很强,仅有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技能方法,并且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个人成长体验,最终才能真正胜任这项工作。也就是说,只有心理辅导员真正实现了专业化成长,才能够有效推进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的顺利开展。换个角度来看,心理辅导员在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及困惑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自身的心理成长和成熟,改善精神面貌,游刃有余地应对工作和生活,可以增加个人成就感,认识到自身价值。
二、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困境1工作量大,自我调适能力不高
一般而言,心理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广,处于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工作时间过长的状态,容易疲于应付,因此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1]。而且,心理辅导员更容易接触到带着不同程度心理问题与成长困惑的学生,很多不良情绪和态度会反移情于心理辅导员,加之许多心理辅导员缺乏专业心理学习和培训的背景,自我觉察能力欠缺,情绪调节能力不高,从而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工作开展。而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又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2聘任制度不完善,专业队伍不稳定
从各高校聘任资格看,心理辅导员的聘用还处于无章可循,无标准可参考的探索阶段。高校心理辅导站工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没有对心理辅导员的入职条件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殊不知,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是一项心灵沟通的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项工作,如果聘任了不合适的心理辅导员,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境况堪忧,甚至是危险的。
二是心理辅导员的队伍流动性很大,导致心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受阻。心理辅导员很可能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刚刚熟悉了工作,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就被安排到其他岗位,这种岗位设置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心理辅导员缺乏对工作的长期规划,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更极大地影响心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3培训体系不健全,督导制度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领域,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对从业者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与实践经验要求都非常高,而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有效的心理辅导员培训体系。譬如:①岗前培训欠缺,心理辅导员对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培训体系不健全,有些单位虽然安排了一些培训,但也是随机的,心理辅导员对这些培训的重视度明显不够,无法全身心投入;③缺乏咨询督导,心理辅导员在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易导致职业倦怠。
4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备,工作热情不够高
目前,心理辅导站工作在运行体制上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譬如这项工作与年终考核、职务晋升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挂钩;心理辅导员专业工作在学校内得不到认可,导致其工作热情不高等。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危机事件的数量不断上升,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往往感到焦头烂额,心力交瘁,自我价值感降低。
三、推进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举措1以制度为保障促进专业化成长
(1)实行专业资格准入制度。各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专业调研和主题讨论,制定规范的心理辅导员准入制度。例如,不妨以职业资格为门槛,综合考核专业背景、工作技能、性格特征等因素,选拔出能真正胜任心理辅导员工作的人员,使得心理辅导员从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需要心理辅导员具备与其职业相匹配的职业素养,如完善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倾听能力、富于爱心、善于体验等。这些素质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正如美国学者艾鲍说:“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能带进咨询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身。”[2]如果心理辅导员的聘用能够进行综合素质的筛选和评估,必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2)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很多高校虽然设立了二级心理辅导站,却很难对心理辅导站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致使心理活动范围和质量受到限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而,高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站活动经费,提供必要的活动场地,从而有力推进心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2以培训为推手促进专业化成长
(1)培训体系标准化。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复杂,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继续教育,这就亟须管理部门出台一套规范、系统的专业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心理诊断与干预、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心理咨询技能技巧等技能培训;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爱好以及常见心理困惑等情况;心理辅导员自身的性格优化、精神成长、未完成情结的处理等。
(2)心理咨询督导常规化。有效的心理咨询督导将是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最好向导,即由专业的资深人士定期在高校提供现场督导和专业研讨,不仅可以通过有经验的督导师发现咨询中的种种失误,指导心理咨询的技能和伦理法则,还可以通过督导促进心理辅导员的心理成长,及时处理在咨询过程中呈现的各种未完成事件和职业倦怠倾向等。当然督导师资源有限,从实践来看,大部分高校倾向选择专家督导与朋辈督导相结合的模式,朋辈督导又称为同行督导,是指一组同行聚集在一起分享和讨论有关咨询的各种情感体验。[3]这将是心理辅导员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有力补充,而且这种形式有必要长期存在。
(3)学习交流定期化。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同行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加强学习交流:一是加强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与讨论。如可成立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所,针对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开展、课程建设、心理干预等展开充分研讨。二是加强与兄弟院校同行之间的交流,开展专业同盟之间的心理互助。心理辅导员之间可以拓展视野,实现知识共享和经验共传。
3以激励为手段提高专业化成长的热情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考核融入心理辅导员工作中,提高心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公开公平的考核,将考核结果算入工作量,并与评先评优、晋升职务、参评职称、岗位津贴相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心理辅导员予以表彰与奖励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培养心理辅导员骨干,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科研;心理辅导;平等交往
科研意识是指教师积极从事心理辅导活动的科研的心态,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科研意识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意识,主要标志就是看其是不是不愿简单重复传统观念、行为、做法,对新理论、新经验保持敏感,能在学生心理状态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在新理论、新经验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大胆创新。
科研知识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及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心理辅导教师由于教育科研对象的特殊性,所需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广泛。一般而言,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不可缺少。教育科研知识包括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教育科研专门的理论知识(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规范、要求方面的知识),教育科研的相关知识(国内外教改动态、政法学、论理学、美学等)。
科研能力就是把教育科研知识运用到教育科研情境中,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心理辅导教师科研能力是指教师作为实践工作者的同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各类课题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师要能独立选择有价值的课题,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能熟练操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表述和评价研究报告等方面。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等。
科研精神是指善于探索、刻苦钻研,不守旧,勇于创新等品质,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精神,主要标志就是看其在科研中是知难而退,使课题半途而废,还是知难而进,使课题善始善终。
心理辅导教师的教育科研基本功的形成与提升必须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进行,就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一般而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拓宽视野,确立现代教育观念;第二步,建立课题,积极探索。从复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课题,开展研究,积累经验;第三步,善于思辩,提炼规律。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反思,总结经验、挖掘规律、撰写论文。
心理辅导教师科研基本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1)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师要做好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苦练基本功,积极尝试,不断积累实践过程中得到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2)知识经验的质变。经过长期的积累,教师需要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将经验成果化,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能通过这些方法解决一定的相关问题。最后是知识经验的拓展。心理辅导教师在经历了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质变两个阶段后,逐步将其内化为一种科研观念,使教师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
心理辅导教师的科研基本功如何炼就?
就学校而言,心理辅导教师要进行校本研究,校本研究就是要建立教师合作学习的机制,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形成教师校本研修的制度,实施教师自修――反思式的校本培训模式。
就教师个人而言,形成教育科研基本就是要开展反思型教学、参加课题研究。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
(1)转变教育角色。教师要从以前的教书匠转变成科研型教师。
(2)改变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产生学习主题,基于问题进行行动学习,多方位拓展学习和研究资源,进行交流与合作。
(3)改变教学方式。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和体验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心理体验的过程,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交住的对话,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4)改变反思方式。注意反思的过程、讨论交流、自我提问等常见的反思方式。
系统介绍了高职高专院校中使用团体心理游戏的原因、方式及游戏的治疗性力量的来源,指明了提高团体心理游戏效力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团体心理游戏今后发展的重点。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理论指导,并且提供多方面心理活动实践训练的重要方式。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人的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方式等都会受到所处团体的影响,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利用这种团体动力学的原理,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互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感悟,探讨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成员之间情感上可以互相支持,方法上可以集思广益,共同应对各自的心理困惑,所以特别适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群。恰当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二、高职高专院校中为什么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一方面,由于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危机;另一方面,他们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经历了更多学业失败的打击,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难题。在高校广泛扩招的背景下,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一些人甚至形成了习得性失助。在自信心、适应性、自我价值感等方面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表现更差。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地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里开展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高职高专院校往往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拿出足够的经费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因此,经济而又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就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个明智的选择。三、团体心理辅导常用的方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要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常用的、便于操作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游戏辅导、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剧、音乐心理调适训练、头脑风暴、辩论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达到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观察、模仿、参与中改变态度和行为方式。本文主要关注游戏辅导的运用。游戏辅导是以“游戏”作为中介,使成员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进而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游戏,指依据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用来改进不良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使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游戏。心理游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流行,最近几年才进入中国。心理游戏进入高校课堂,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尝试。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因为价值观的多元化,加上社会竞争激烈,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对周围存在的关怀已开始慢慢淡化。开展一些有趣的心理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起学生亲身参与的乐趣,得到意外的收获;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心理游戏活动唤起当代高职高专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周围人的关注,对父母的关爱等,从而极大地冲击个体的原有的不良的人生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游戏辅导的理论渊源游戏辅导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在西方心理学领域里,许多心理学派都十分重视游戏治疗理论。精神分析学派是最重视游戏治疗理论的一个派别。精神分析游戏治疗以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从人格结构的三个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如何寻找适当客体以消耗心理性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心理不适的原因。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机制,游戏是满足儿童“因自身水平的限制尚不能实现的”而导致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的途径。此外,游戏还可使儿童将现实生活中的紧张、压抑,通过游戏这条安全的途径进行宣泄以减少焦虑,起到保护心理健康的作用。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理论建立在罗杰斯“人性本善”的人性观的基础上。罗杰斯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每个人都有积极向前的内驱力,现实生活却难以提供这样的机会,而游戏为儿童创设了一个温馨而友好的治疗环境,因而游戏能够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五、游戏中的治疗性力量团体游戏辅导感染力强,影响广泛。这是因为团体互动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自主性的激发,也就是团体动力的形成。在团体中,团体动力对于团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团体成员也是靠着团体动力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团体游戏具有感染性力量,可以引导情绪宣泄。现代人面临快速的生活节奏、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自己的情感就很容易在有意或无意间被忽视和压抑,以致变得麻木不仁,无法体会自己真实的感觉。既不开怀大笑、也不表示愤怒、不知如何温柔;体验不到爱、也不习惯表达爱。但是,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和忽视的情绪情感体验不会就此消失,而是压抑在潜意识当中,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就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在创设各种情感体验的辅导游戏中,参与者可以在辅导者的诱导下进入各种情景,唤起他们那些并未彻底消逝的情绪情感体验,让他们在游戏中尽情流露喜怒哀乐,宣泄掉那些被压抑的不良情绪体验。其次,团队游戏能使成员对团体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这类游戏大多采用对抗赛的形式,“取得成功”的游戏动机激励成员们彼此关心、相互勉励,产生默契关系。能有效地诱发被辅导者的“团队情绪认同”。将自己成败和团队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团队战斗力。再次,团队游戏能加强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具有凝聚力。在争夺胜利的紧张气氛中,成员意识到大家是相互依赖的,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实现团队目标,获得成就感。一些社交退缩或社交过度的成员因协作需要,往往不知不觉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第四,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模仿能力。在团体中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模仿榜样的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改变原来的不适当的行为方式。六、高职高专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使用游戏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团体心理辅导在开始的时候要用游戏作为热身的方式。可以建立信任感,并且让大家迅速进入状态。有时,在辅导的中间环节也需要使用游戏来加深成员对某种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的理解。心理游戏由于其趣味性强、灵活性高、形象逼真、对参与者压力小、能让其自由表达个性等特征,可以诱导团体成员投入、放松地表现自我,然后利用团体成员在游戏中的体验与感悟对其进行辅导或治疗。游戏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影响或改变个人的某些自我概念或想法,还可以协助解决那些单靠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悟生活,提高认识,学会正确的交际方式。因此,游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团体心理辅导中常见的、重要的方式。七、如何更好地发挥游戏在高职高专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游戏在高职高专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作用。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研究团体成员的组成情况,分析制定合理的团体辅导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根据目标选择和编制合适的游戏。其次,我们要分析团体的性质,明确团体是教育性团体、发展性团体、还是治疗性团体。性质不同的团体需要不同的游戏。第三,团体领导者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个性特点必须和团体的性质相匹配。严肃的领导者领导严肃的团体,而那些生性活泼的领导者则适合领导那些轻松的、气氛活跃的教育性团体等。第四,为了能够实现游戏辅导的目标,团体的领导者应该是那些经过专业训练的、掌握了相应地技巧的专业人士。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游戏的进程及方向,游戏结束后也能更好地领导团体成员挖掘游戏的深层价值,最大化地发挥游戏的积极功能。第五,游戏前要做好详细的计划,要考虑团体成员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要考虑游戏的时间、地点、材料及游戏的规则,要考虑如何深化团体成员对游戏的体验,如何促进他们去分享自己的体验,等等。只有做好了这五点,才能保证团体心理辅导中的游戏发挥其功能,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八、团体心理游戏的应用前景团体心理游戏具有快速、有趣、富有创意,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等特点。它可以安全地模拟出人们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情境,让参与者不断地体验各种观念的冲突、碰撞与融合,投射自己的思想感情,暴露真实的内心世界,调节和疏导自己消极情绪,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生命的价值等等。这些功能使得游戏成为团体心理辅导当中最受欢迎的辅导方式,近几年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今后应该重点开展人际交往的游戏辅导,提高学习能力的游戏辅导,增强耐挫力的游戏辅导,提高自我意识水平的游戏辅导,等等。从而更好地促进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曹中平,蒋欢.游戏治疗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取向.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89-491.